高考期间家长怎么做

2024-07-11

高考期间家长怎么做(精选14篇)

高考期间家长怎么做 第1篇

早餐

早餐建议考生们适量吃些补脑的食物,比如牛奶、鱼类、核桃、新鲜蔬菜等,至于肉类、油条等油炸食品尽量不要吃。但还需要注意的是,营养全面不代表暴饮暴食,否则会增加肠胃的负担,使大脑灵敏度降低从而影响考试成绩。

推荐食物:面包、包子、豆包、大(小)米粥、馄饨、鸡蛋、黄瓜、西红柿、各种水果等

午餐

午餐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补充多种营养素与热能。维生素和蛋白质是迅速恢复脑力的物质,所以午餐要加一定量的瘦肉和鱼肉,这样不仅为考生提供了优质的蛋白质,还提供不饱和脂肪酸、卵磷脂等物质,这些都是构成神经组织和脑代谢的物质。同时也要进食一些蔬菜水果,因为多吃蔬果能缓解大脑过度紧张,还能将脑机能调整到最佳状态。

推荐食物:米、面制品、各种肉类、鱼类、蛋类、豆制品、蔬菜水果等

晚餐

晚餐的目的是补充全天消耗的体力和脑力,并为第二天积蓄能量,所以要以易消化的食物为标准,不能吃得过多和吃得油腻。如果天气热考生胃口不好,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开胃菜,或者绿豆汤等饭后辅食,以此来增加食欲。还要注意晚餐过后不要吃过多的巧克力和冰淇淋等零食,奶茶、冷饮等冰制品容易造成肠胃消化吸收功能紊乱,应当不要碰这些食物。

推荐食物:各种米、面制品、豆粥、面条、肉类、鱼类、蛋类、豆制品、蔬菜水果等

最后要提醒考生吃饭时吃七八分饱就可以了,吃得过饱会增加肠胃负担,抑制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兴奋,影响大脑信息的传递,会影响到高考的状态。

高考期间家长怎么做 第2篇

2014年的高考还有不到200天了,家长怎么帮助孩子渡过高考呢?面对孩子的成绩以及志愿,高三家长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把握。

1.家长不是万能的,应该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孩子的学习上,家长管得越多,说不定成绩越差。在孩子学习上。家长应该做自 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家长能代替他们听课,还能代替他们考试吗?失败的孩子后面一定有失败的家长,但失败的家长不一定导致孩子失败!

2.给孩子建议之前要选择倾听

一些家长总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不管孩子需不需要,每次讲座的时候家长听得都很专心,笔记本上都记录了,特别是高考命题方向上的内容,家长更是关注,可是到孩子面前,有多少孩子能听家长的呢?因为家长很少倾听孩子的想法,尽管很多家长自信的说,自己的孩子自己很了解,其实未必是这样的。因为家长和孩子之间没有形成牢固的沟通桥梁,所以会形成家长不一定听孩子的,孩子也不一定听家长的局面。当家长放下居高临下架子以后,把“你应该干什么”改成“你需要我做些什么”的时候,孩子相反觉得自己有一种责任感,为了这份信任,为了这份温暖。家长应该选择合适的时机和孩子沟通,多听听他们内心的想法,如果没有适合的时间,就选择保持安静,或者目光中给他们一个肯定的信任。选择倾听,知道他们需要什么,家长也就有满足他们要求的方向。当然是学习和生活方面的满足,对那些沉湎于网络的学生不适用。

3.少说空话多做实事

越是高考临近,很多学生和家长心理波动越大,有一些家长从网上下载一些学习方法,随意给孩子建议,还有到处听讲座,听到了一些空话,回家就灌输给孩子,结果问题没有解决,反而添了一些乱。包括在学校课堂上,学生也应该拒绝一些空话、套话,从自己需要做起,有针对性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高效的备战高考。

4.拒绝妄下结论,综合选择策略

所谓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很多事情都能改变,但是前提是在你理性认识,并且优化的选择方案,最后付诸于行动。因此说不要绝对化的妄下结论,例如孩子成绩不理想时因为没有努力学习,孩子上好大学就是为了找一份好工作,由于很多家长的逻辑谬误,妄下结论以偏概全,同时把一些结论建立在情感的基础上,最后导致孩子高考成绩不理想,志愿填报不合理。家长在每次做决定的时候,应该多确立几个方案,找出所有可行方案中最优化的一个,这样的话将会给你带来显而易见的效果。

5.正确处理好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减负”后家长怎么做? 第3篇

一、教孩子管理自己的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减负”后,孩子呆在家里的时间明显增多,如果不把帮助孩子合理计划时间放在家庭教育的首位,不仅容易给孩子的安全带来隐患,而且会让孩子养成浪费时间、做事情效率低下的不良习惯。家长不妨尝试采用与孩子一起设计家庭生活日历本的方法帮助孩子学会管理时间,即在充分尊重孩子合理要求和需要的基础上,按照学习、用餐、休闲、睡眠、机动等几部分对孩子的日常家庭生活加以计划;每晚睡觉前,家长和孩子一起分析计划执行情况,激励孩子认真执行自己的计划;每周进行一次点评,由孩子本人和父母分别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然后再制订下一周的计划。这样坚持几个月后,孩子就会从中体验到合理计划的重要性,品尝到合理计划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干自己喜欢的事情的甜头,从而自觉自愿地计划好自己的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二、让孩子参与家庭事务,承担家庭责任

尽管受年龄和学业限制,孩子们能够参与家庭事务的时间有限,但家庭事务可以培养他们一定的生活技能。所以,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订“爱家公约”,对每一个家庭成员的行为进行规范,对家庭事务进行明确分工,然后相互督促,共同遵守。家长还可以利用“减负”后孩子们提前放学回家之后的时间,把给家人准备晚餐的任务交给孩子。无论这个工作的结果如何,对孩子们来说都是自我价值在家庭中的一种体现,他们会因此产生强烈的成就感,产生为家人提供服务的幸福感。

三、巧设情景,磨炼孩子的心理抗压能力

当代独生子女的耐挫能力弱,抗压能力差。这个问题的始作俑者并不是孩子,而是家长无原则的娇惯和溺爱。为磨炼孩子的抗压能力,家长不应该一味地迁就、溺爱孩子,应该和孩子一起爬山、进行长距离的骑车或徒步旅行活动,让孩子在体验艰难中挑战自己,提高身体和心理的抗压能力。同时,家长还可以充分运用孩子所崇拜的偶像的成长经历,或挖掘身边的教育素材,采用讨论交流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

四、帮助孩子扩大交往范围,对孩子进行与人交往的教育

人是群居动物,离开了集体,人便无法展示自己,也无法通过与人交往而发展自己。从这个角度看,生活在三口之家这样一个小群体中的孩子们交往是有限的,他们没有哥哥姐姐,没有弟弟妹妹,也就无法通过效仿和尝试与大孩子交往的本领,也无从体验照顾弟妹、关爱弱小的感觉。因此,打开家门,和孩子一起寻找合适的玩伴,这是时代对今天家长提出的要求。家长应该积极行动起来,通过与街坊邻居、亲朋好友、孩子班里好朋友的家长组成“家长互助会”、“家长俱乐部”,定期举办集体活动,满足孩子与人交往的需要,培养孩子与人打交道的能力。

五、解读生命奥秘,对孩子进行爱与生命的教育

生命教育是一切爱的教育的基础,而爱的教育是生命教育的意义所在。因此,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应该了解生命、理解生命和珍惜生命。家长可根据孩子的年龄、个性差异选择相应的内容和方式,配合学校的“三生教育”使孩子们认知生命、珍爱生命、尊重生命,提高孩子们的环境适应能力、生存能力、生活能力。

六、针对孩子的特点,为孩子提供个性化帮助

“减负”给孩子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家长可以针对孩子在学业、习惯或综合素养方面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教育。譬如,对于学业稍显不良或者存在偏科现象的孩子,家长可以适当安排一些个性化学习内容。对于习惯不良的孩子,家长可以和孩子从头做起,从一件事做起,逐步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对于综合素养有待提高的孩子,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给孩子“吃小灶”,让孩子参加一些他们喜欢的活动。

当然,家长对孩子教育,家长对孩子的所有“帮助”都要以孩子愿意和确保孩子身心健康为前提,建立在高压和不尊重孩子基础上的行为不仅会使“减负”失去意义,而且会导致孩子身心更加疲惫,引起家庭冲突,恶化家庭关系。

作者单位

云南省楚雄市西城小学

高考倒计时:家长应该怎么做 第4篇

有家长说,三模考完后要按照分数给孩子估估看,看他能填报怎样的学校。不过我不知道是否真的应该这样做。三模的成绩可信吗?如果孩子考得好,我想鼓励他。如果考得不好,这样做是不是会让他更有压力?

我也是第一次做高三家长,中考的时候,孩子表现得很有信心,让我也感到没什么压力。可这次,孩子看上去就很害怕似的,而作为家长,我们更不知所措。

我该怎么办?我只能做这场考试的旁观者吗?

建议

家长更要正常

平时怎样还怎样

邗江中学分管高三年级的陈军副校长告诉记者,三模后家长可以适当收集一些高校资料,但别急着和孩子商量填报。还有27天,复习仍然是最重要的。和孩子谈填报,反而给他增加压力。

另外,大多家长也都是第一次经历高三,怎么做呢?这里有一些方法教给大家。高考越来越近,孩子们的压力是越来越大,作为家长,要知道一切一切的重点是保证孩子正常,心态正常,发挥正常,最后一切正常,会的都做对了,不会的放弃了也没有什么懊恼的,这个就是成功的高考了。要保证孩子正常,作为家长首先应该保持正常,至少表现得正常。

首先,自己必须保持正常,与过去相比不要有使孩子感觉出来的反常。其次,家里不要主动张贴什么倒计时招牌、北大清华的校徽甚至录取通知书等更加过分的东西。三是继续保持适度的锻炼。原来喜欢怎么运动还怎么运动,方式不要改变,强度也不要刻意改变,随意就好。四是不要因为孩子高考而请假回家,不管是爸爸还是妈妈。即使你可以不去工作也不要让孩子感觉到家长为了孩子连班也不上了。五是针对女孩,要注意是否在生理周期,根据医学专家的建议,一般情况不去做药物干预,专家也提醒,例假期间不会导致记忆力下降、反应速度下降。六是家长不要唠叨周围孩子的、自己同学的、单位同事家的孩子的备考状态,因为这些信息不是良性信息,没有任何有益价值。

高考期间家长怎么做 第5篇

广饶一中二校区心理健康教师陈天帅

随着高考脚步的临近,许多家长反映他们现在很焦虑。如果家长们继续焦虑下去,不仅会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而且会对孩子的高考产生负面影响。从现在起到高考结束,包括高考在内,还有三次大考。从以往家长表现来看,面对高考,有些家长比孩子还着急。比如有一个学生,二模没有考好,自己在屋里反思了一会儿就睡了,可是家长却睡不着了,忍不住在凌晨四点的时候,把孩子叫醒谈心,孩子在睡梦中被惊醒,不仅影响孩子的正常休息,而且容易对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刺激。由此看来,有很多家长比孩子更在乎每次考试的分数。分数背后的问题需要探讨,但家长不应该过分敏感,因为分数问题更多的还要靠老师来解决。焦虑纠结或者盲目自信都解决不了问题。面对孩子的成绩,家长应该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把握:

1.降低心理预期,理性看待分数。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目前的境况与自己所预期的差距很大,其实孩子的理想与家长的理想不一定一致。我遇见一些家长,孩子考试分数一般,几乎所有的家长都认为孩子还有很大潜力没有发挥出来,只要他掌握了考试方法和技巧,只要他好好学习,从现在开始努力,潜力肯定很大。不知道是对孩子绝对的肯定,还是处于对自己的安慰。实际上孩子成绩到今天这样,肯定是由很多原因造成的,思维习惯决定行为习惯,很多习惯已经形成,可能在一朝一夕就改变吗?往往是家长由着自己的想法,从小就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孩子一直被动的学习和成长,想突然改变,难度肯定很大。一个孩子连自学能力都没有,短期内酝酿改变肯定不现实。

因此面对孩子的成绩,家长应该多角度的去看,理性去看。孩子的成绩不仅与自身先天的生理素质、高考选拔制度、学校的办学模式、老师的教学方法有直接关系,而且与孩子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爱好都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每个孩子遇到的情况不一样,适合他们的方案也不一样。家长面对孩子目前的情况,应该静下来心来,调整好心态,合理的运用资源,去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而不是一味的幻想孩子潜力有多大。很多家长都期望在孩子身上看到奇迹的发生,这个奇迹要是每个人都能实现了,还叫奇迹吗?因此家长要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即使孩子去改变,那么也要在现实的基础上去改变,而不是在理想中去改变。

2.要先倾听孩子的感受和想法。

为什么有的孩子在考试失败后和家长散散步就能信心百倍?又为什么有的孩子在家长的干涉下成绩不断在下降?一些家长总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不管孩子需不需要,可是有多少孩子能听家长的呢?当家长放下“架子”以后,把“你应该干什么”改成“你需要我做些什么”的时候,孩子然而觉得自己有一种责任感,为了这份信任,为了这份温暖。

家长应该选择合适的时机和孩子沟通,多听听他们内心的想法,如果没有适合的时间,就选择保持安静,或者目光中给他们一个肯定的信任。选择倾听,知道他们需要什么,家长也就有满足他们要求的方向。当然是学习和生活方面的满足,对那些沉湎于网络的学生不适用。

3.少说空话,多做实事。

家长着急是应该的,但是教与学毕竟是一门“学问”,家长根据自身素养和条件重点关心孩子的饮食生活是有必要的。由于绝大多数学生在学校食宿,高中学校的食堂餐厅对高考学生饮食有一定要求,因此家长可以提醒孩子注意饮食搭配。当然,家长可以适当给孩子补充部分水果和必要的营养食品。但是,有的家长从网上下载一些学习方法,随意给孩子建议,还有的到处听讲座,听到了一些空话,回家就灌输给孩子,结果问题没有解决,反而添了一些乱。包括在学校课堂上,学生也应该“拒绝”一些空话、套话,从自己需要做起,有针对性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高效的备战高考。比较典型的几种空话:

空话一:回归基础,回归课本。这句话谁都会说,不管是学生和家长,还是老师都觉得这句话是对的,但是要想这句话真正的起到作用,更应该做的就是,教学生如何回归基础?如何回归课本?如何根据他们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去回归基础、回归课本。

空话二:紧跟着老师走,高考肯定没有问题。到了最关键的阶段,很多学生都跟着学校老师复习方案走。我们建议每个学生都应该有两套学习方案,一套是跟着学校的方案,一套是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案,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的规划调整。紧着老师走是“大锅烩”,自己一套计划是“小勺喂”,要想在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大锅烩”要吃饱,“小勺喂”也要吃好。

空话三:成绩不好说明做题不够。

先做好题就要先做好专题。弄清楚各种题型和解题技巧,弄清楚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以及如何在题中体现的。盲目做题势必会让学生走很多弯路,把自己弄得身心疲惫还没有实质效果。

空话四:为了多考两分,宁愿瘦二斤肉。很多人以为高三就要大幅度增加备考时间,只有日夜兼程了才能脱颖而出。正是很多人抱着这样的想法,而导致学生缺乏休息,直接导致学生情绪紧张,记忆力减退,学习效率大幅度下降,在考试中反而会有意想不到的错误产生。我们提倡会学习,劳逸结合。

5.拒绝妄下结论,综合选择策略。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很多事情都能改变,但前提是你要理性认识,并且优化方案,最后付诸于行动,因此不要绝对化的妄下结论。比如,孩子成绩不理想是因为没有努力学习,孩子考上好大学就是为了找一份好工作等。由于很多家长的逻辑谬误,妄下结论以偏概全,同时把一些结论建立在情感的基础上,最后导致孩子高考成绩不理想,志愿填报不合理。

家长在每次做决定的时候,应该多确立几个方案,找出所有可行方案中最优化的一个,这样必将会带来显而易见的效果。如果家长非得要问,高考是什么?那么我回答说:高考是生命中的一段历程;是生命中的一种成长;带给人一种成熟的思考;最后才是一段成就。

高考期间家长怎么做 第6篇

网友提问:

专家,您好,女儿高考成绩出来了,很不理想,而且跟平时她模拟考的都差很多,我心里很难过,不过又不敢骂她,怕她压力更大,但是我自己呢,心理又过不了这个坎,现在都有点不想面对她,我该怎么办?我考前一直叫她好好考,考试也一直陪着她,她怎么考成这样了呢?我该怎么办?

专家答复:

家长朋友:您好!

您女儿经历了高考,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祝贺的事实。参加高考,只是人生的一个经历而已,谁也不能打包票,本来就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作为家长要看开一点,而且必须坦然地面对她。从您简短的问题中,看到您对女儿很不满意,您自己也有些不知所措。

目前,建议您注意以下几点:

一、作为家长在心理上必须过好这个坎。您应该克服一切消极情绪:一是不必感到沮丧,不能因为女儿比模拟考试差,就“难过”,那是她自己的事情,您不必“代她受过”;二是不能埋怨女儿,她一定也尽力了,得什么样的分数是综合因素造成的;三是作为家长不能乱了方寸,要冷静面对现实。您的情绪对女儿会有直接的影响,只有您自己镇定自若,才能给女儿自信心和面对现实的勇气。父母对女儿的爱,是“分离之爱”,她自己迟早是要独立面对社会的,父母的主要责任是给她心理上的理解和支持,无论她高考分数如何,父母都应该无条件地爱她,并给她面对现实的勇气。

二、帮助女儿坦然面对现实。恕我直言,从您的叙述:“我考前一直叫她好好考,考试也一直陪着她,她怎么考成这样了呢?”可看出您还是对女儿期望较高,给她的压力也够大的。所以,家长一方面要帮助她缓解压力,另一方面也要引导她心平气和地接受高考的结果。不知您女儿考了多少分,即使考得不够理想,可能也还是有学校可上的吧?

所以,不能让女儿觉得考的不理想就没脸见人。人的一生是漫长的,可能会有许多挫折和失败,高考只是人生的一个小台阶。即使考得分数高的也不是万事大吉,今后仍旧会遇到许多坎坷和困难。所以您和女儿及全家人都应该振奋起来,千万不要灰溜溜的。

开学之初,家长怎么做? 第7篇

光明老师:先请大家一起欣赏一些文字——

开学了,孩子们都很激动,像倦鸟归巢一样,他们也想早日回到正常的上学轨道上了。否则,整天闷在家里心神不宁的,还要忍受父母亲的唠叨和指责,他们也烦着呢。只有回到教室,与同学们相伴,他们才有自己的自由天地和快乐。将心比心,换我也是如此的。

致开学的孩子们: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龙应台

关于开学,我还要说两个具体的提醒——

警惕“开学恐惧症”

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会有“开学恐惧症”,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较差的学生、在学校经常受到老师批评的学生、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一些过于追求完美的优秀生等五类学生是“开学恐惧症”的易发群体。我建议各位家长朋友——1.开学之初的一两周,家长督促孩子按照学校的作息时间来活动。每天安排1个小时复习、预习功课。2.每天看电视时间不超过半个小时。3.每天保证半小时到1个小时的有氧运动。

一次认真的交谈

“收心”的过程就是一个让孩子从假日放松的生活状态,过渡到有规律生活的状态。家长无需太“刻意”。我建议家长,开学之初与孩子一起讨论新学期的打算。在交谈中家长可以让孩子总结自己去年做得好的地方,今年有什么打算,还可以问问需要提供哪些帮助。做一次认真深入的交谈,也可以借一些日常谈话机会,借助时令化的一些话题介入,这样可以达到一种“收心”的心理暗示效果。”

调整家长自身认识

作为家长,要积极并及时调整自身认识。开学前后,自己要深入认识的不少。比如,抓住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几个关键时段。第一,三岁以前,这是孩子语言、思维、行为方式、是非观念形成的关键期。第二,小学一、二年级,这是学习品质、学习习惯和自我意识养成的关键期。第三,青春期。这个时段,孩子的变化十分巨大,如果引导不好,很容易在这一时段变得让你无措手足,他(她)可能会做出很多傻事,甚至变坏。

希望你的孩子开学很快就进入状态,祝愿你与孩子很快就进入学习的“常态”!

(本栏目由爱尚教育特别支持)

高考期间家长不要过分关心考生 第8篇

不少往届考生说,临考前,父母总希望鼓励孩子好好考试,但一些话说出来会适得其反。近来,某网站调查“考生最不愿意听到的话”,具体有:“记住你的目标,成败在此一举”、“检验你复习好坏的时刻来了,你要好好把握”、“好好考,考上了是全家的光荣……”

考生们说,这些话在父母看来是鼓舞士气,可在临考前几天的紧张环境下,对自己反而会产生莫名的压力。与这些话相比,考生更愿意听到“路上注意安全”、“天气热,多喝些水”之类关心的话语。

有些“关心”适得其反

高考前,有些家长变得十分紧张,照顾孩子小心翼翼,没想到这也会给孩子带来压力。“过来人”小李说,考试前,父母对他照顾得无微不至:苹果削好后切成块状,插上牙签,端到房间;本来热闹的家庭突然变得很安静,父母电视也不看了,甚至说话也很小声,这些“反常之举”让小李感觉恐慌。

教育界人士建议,考生父母不要刻意改变原有生活节奏,维持平常状态就好。心理专家还提醒家长,可根据孩子性格特点,创造适合孩子的复习环境。如性格开朗的孩子,不必刻意回避“考试”、“紧张”等词汇;而对心理负担较大的孩子,应多给他们独处的时间。

老师提醒,开考前几天,家长最好到考场“踩点”,估量路上用时,看看路况交通、考场周边环境等。今年,本市许多工地在开工,公交路线可能会有所改变,家长最好乘交通工具去一趟考点,计算送考时间,放弃过于拥堵的交通路线改乘地铁等。

高考备战期间怎么缓解压力复习 第9篇

健康用脑

备考期间一直长期保持固定姿势看书学习,没有合理规范的用脑习惯,导致很多考生出现精神不振记忆力下降的现象,这都可能是长期用脑不健康导致的,不当的学习用脑具都对身心不利形成安全隐患。建议,学习过程应利用一天不同时间段与最佳的“效率时间”进行学习,既提高用脑效率,也可提升学习进度。

躯体疲劳症状

很多高三学生在每天不间断学习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学习过程无法用脑,就是无论如何看书,但就是无法读进脑海之中,头脑呆滞,这其实是你的大脑在给你发出警告信号,说明大脑负荷过重,该休息了,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善于使用时间,而不是一刻不停的使用,这即不健康,也严重影响学习效率。适当的的休息是为了更好的学习。

多多交流

在学习的过程中,考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也不要忘了多跟家人、老师、朋友们交流,不管是请教老师问题、还是跟同学之间探讨都是可以辅助与学习积累与拓展我们的逻辑思考能力,最重要的是,跟家人之间交流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难题,人是群居动物,不管是缓解压力状态,还是放松大脑,都是一种很好的放松方式。

保持充足睡眠

高三学习过程中,考生们为了自己的学习进度都会经常挑灯夜战,埋头苦干,但其实熬夜是一件得不偿失的过程,高三学习过程中本来就是一个高速用脑阶段,而夜晚复习过程是人体大脑反应最慢的,学习效率提不上去,还影响了第二天的学习计划,导致第二天的学习意思不集中,学习质量不高。只能继续通过熬夜奋战,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学习的同时应保持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来支撑你的每一天学习,合理分配你的学习时间,一步一步提高自己。


★ 名师复习指导:备战高考英语四大注意

★ 备战高考:文言文复习的几点建议

★ 高考备战口号

★ 备战高考演讲稿

★ 备战高考动员会主持词

★ 高考备战励志口号

★ 备战高考的演讲稿

★ 备战高考冲刺口号

★ 备战高考励志句子

高考期间家长怎么做 第10篇

马上就要到春节了,在这个期间会有5-7天网站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这个时间段为了防止网站降权、排名下降我们应该做点什么呢?廊坊网站管家和大家分享一下。

1、保证域名、空间、服务器等稳定

如果域名快要过期就要及时续费防止出现过年期间找不到人的情况,此外空间、服务器等可能导致网站打不开的情况也要避免,不要因为这些硬件的原因造成网站排名下降,这种原因造成的下降在节日过后挽救也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

2、文章更新

对于一个已经有一定权重和排名的网站5-7天不更新文章可能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是站长们可以选择间断的更新来保证蜘蛛可以抓取到信息,例如2-3天更新下文章。节日期间大家都没有维护网站站长们这种简单的更新维护就可能为网站带来流量和收录。

3、网站流量

想保证网站排名就要有足够的流量,所以考虑网站的搜索词究竟有哪些需求是很重要的,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流量会从哪里进来,站长们可以在节前做好这些准备保证网站的流量,当然也包括一些外链,对于博客类可以提前准备些文章设置定时发送。

考前冲刺,家长应该怎么做? 第11篇

在考前冲刺阶段,高考志愿填报的准备工作无疑是家长辅助工作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这时候,家长需要广泛搜集高考信息资料,各种特殊招生的优惠政策、本省(区、市)考试机构发布的招生规定、招生专业目录、高校《招生章程》和高校特有的录取规则等信息。搜集只是准备工作的第一项,在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家长还要认真分析研究录取规则。此外,家长搜集资料,一定要严格把关,消息来源的权威性至关重要。

目前我国高考志愿填报分为考前填报和考后填报。在考前冲刺阶段,在高考志愿填报方面,考前填报和考后填报绝对是不相同的。

对于考前填报志愿的省(区、市)以北京为例,在高考前一个月的时候,具体说就是5月初,正是“二模”刚刚考完,考生马上就必须填报志愿了。这个时候家长就应当做好下列各项志愿填报的准备工作了:

1 归纳考生高三各次重要的考试(例如期中、期末、一模、二模)成绩和排名,为考生做好定位。

2 根据考生的分数定位,找出与考生分数定位、专业兴趣相匹配的几所学校作为一志愿的备选学校。备选学校按录取分数排序,应分为高、中、低三种。

3 根据一志愿学校的预估落榜点(学校提档线),确定二志愿的几所备选学校。备选学校按录取分数排序也应分为高、中、低三种。同时还要特别注意这些学校必须是往年招收二志愿的学校。

4 列出以上备选学校,逐一仔细阅读学校的《招生章程》,了解学校的专业录取规则。例如分数优先还是专业优先,是否有专业级差等等。

5 了解每一所备选学校的相关专业往年的录取分数分布情况,做好选择专业的准备。

6 对于本地的学校,有可能的话要到校园去走一走,会有亲身体会。

7 高考志愿填报,家长可以帮考生多做些工作,但是应当充分尊重考生的意见。可以常与考生交流,最终确定时一定要让考生知道。

对于考后报志愿的省(区、市)上述7条中,仅第1条不需要做,其他都要做。因为志愿填报将根据考生高考后的估分或者知分成绩排名一次性确定考生定位。如果买行的是考后知分填报平行志愿,在考前可以大致根据考生平时的成绩排名选择备选学校,范围可以大一些,同样需要根据录取分数将院校分为高、中、低三种类型。如果家长在高考前过于繁忙,上面的第4~7条可以暂缓去做。但也需要在考前准备就绪。

随着高考越采越临近,考生心理紧张,会产生压力。这对高考十分不利。家长要设法减压。考生的压力不仅有来自考生自身,还有更多的是来自外界环境,其中也包括来自家长的压力。家庭首先要有一个觅松和谐的气氛,孩子放学回家感受的是轻松,而不是处于一种“是不是家长又要问学习的事了?”的恐惧中。这种和谐气氛是自然产生的,绝对不可能是刻意制造的。聪明的家长应当懂得,孩子的应试知识水平到了考前冲刺时期,再增加已经很有限了。重要的是能够让孩子的应试能力在最后阶段保持稳定,确保高考发挥正常。这个时候,家长在孩子紧张的学习之余应当有意无意地多与孩子聊天,并且是朋友式地聊天,聊一些天南海北的事情,才能把考生的压力降下来。

另一个方面高考前也不能没有压力。保持一定的压力和学习规律也是很重要的。高考前学校会停课甚至“放假”,而考生如果在家还应当继续保持原有的学习和生活规律,特别是与高考考试时间形成相同的生物钟。使考生在每天上午和下午时间能保持兴奋,有助于高考正常或者超常发挥。

考前复习,除了跟随学校的进度进行以外,考生在自己复习的时候,应当每天不同学科间隔开,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轮换,使得左右脑能分时“换休”。总体来说,逻辑分析类型的学科,数学、物理等可以先复习;需要较多记忆的学科,语文、英语等可以后复习。在考前可以将所有需要记忆的内容再过一遍。距离考试越近,就越不要再去研究难题,以免打击自己的自信。这个时候与其再去探索新的题目,不如把以前做过的题目拿出来再做一遍。有人对高考状元做过调研,发现他们没有拿满分的学科,丢分的基本是中低难度的基础知识。对我们更多的普通同学来说,在考前复习更应把注重点放到中低难度的基础知识方面。对于任何层次的考生来说,考前提分最有效的是保证那些自己掌握了的知识点不会丢分。简单来说就是所有会做的题目都不丢分,这对提高成绩是十分有效的。

有一名高三文科考生的家长向我咨询,他的孩子每次考试成绩都在560~570分之间徘徊,距离理想成绩有一定的差距,每次尽力后都没能有所突破,加之和孩子要好的同学很多已经保送到比较好的大学,于是孩子对自己的学习不自信,产生了担心、焦虑,甚至害怕自己连大学都考不上。其实,在这个时候家长比孩子更需要冷静,可以试一试和孩子一起分析某次考试的试卷,查看丢分的原因。一般情况下容易丢分的题目大致分为四类:根本就不会做的题目;题目基本概念是懂的,考试后老师稍加提示就会完全明白;题目会做,纯粹因为粗心失误丢分;只要记住就能得分,但是自己没有背下来。把四类丢分统计一下,看看后三类加起来有多少分。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后三类丢分加起来是个很大的数字,这属于不该丢或者通过努力就不会丢分的题目,即使放弃第一类题目,提分空间也是很大的。这样分析既能提高孩子的信心,又能使孩子懂得努力的方法。家长在帮孩子找回自信的同时还要帮助孩子分析各个科目的强弱,即使在冲刺阶段,弱项即不喜欢的科目也不能放弃,要让孩子明白:高考是一次选拔考试,比拼的是分数。备考就是为多拿分做一切可能的努力。弱项与强项相比,提分空间大,在备考最后阶段最有效。

家长帮助孩子缓解冲刺备考带来的压力的同时,在后勤保障方面也要切记不要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高考前考生的饮食起居无需做任何特殊安排,与平时基本保持一致为好。根据各个家庭的饮食习惯不同,还是继续为孩子安排可口的家常饭菜最好。让考生也没有异样的感觉,有利于减轻心理压力。

现在很多家长在高考前都会在考点附近为孩子预定“高考房”,为此社会上也产生了一些讨论,有些人认为“高考房”更有利于考生保持良好的考试状态,也有些不同的声音,觉得完全没有必要,不会产生什么影响。关于是否需要预定“高考房”,笔者认为不可一概而论。要根据考点距离和家庭情况以及孩子本人的意愿来考虑。例如家住郊区的考生要到城里的考点去考试,预定“高考房”是可以的。“高考房”无需太高档,舒适安静为首选。还需注意最好提前一天入住,让考生适应一下新环境,以免考试前夜睡不着。也有预定“高考房”的家长仅利用“高考房”让孩子午休,晚上还是回到孩子习惯了的家里休息。总之对“高考房”的事情无需刻意追求或者刻意反对。

考试当天中午的午餐,对于不能回家用餐的考生,如果考点中学像平时一样供应午餐,最好让考生吃考点学校的午餐。如果考点没有午餐,切记不要让孩子吃太特殊的“美味佳肴”,以免吃坏肚子。最好事先找一个安静卫生的餐馆预定一份家常饭菜。

最后送考也是一个需要家长注意的问题。在送与不送的问题上,也是无需争论。笔者认为如果考点就在考生平时就读的学校,最好平时怎样去上学,高考就还是怎样去。我见过有一位考生平时骑自行车上学,而高考考点也是在学校。考生坚持要自己骑自行车去高考,但是家长希望这两天开车送一送。争论的结果是家长同意孩子骑自行车去考试,孩子出发后,家长开车在后面暗暗地“跟踪”,最后眼看着孩子走进考场。这位家长就处理得比较好。无论采取何种交通工具去考场,有一点是必须要做的,那就是提前要乘坐与高考那天完全相同的交通工具去一趟考点去“踩点”,熟悉道路地形,避免走错迟到。

好家长怎么做 第12篇

编者的话:每个初生的孩子都是一块玉,但不是所有的家长都是好工匠。从事多年家庭教育研究的尹建莉堪称一位技艺精湛的“雕刻艺术家”。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中,她以一个专业工作者的学识,详细记述了自己的教子历程,告诉大家“面对孩子要做到?有心?、教育孩子要做到?无痕?”,才是教育最美妙、也是最有效的境界。本报记者近日专访这位教育专家,请她告诉我们“好家长究竟应该什么样”。

做家长“四大基本原则”

尹建莉的女儿很优秀,学习自然没得说,16岁参加高考,取得了超过清华大学录取线22分的好成绩,被内地和香港两所名校同时录取;在个性上,她也表现出一种超出年龄的成熟,自主自立,不像眼下大家见惯了的90后“娇娇女”。经常有人询问尹建莉,教育的秘诀究竟在哪里?她的回答是,好家长有“四大基本原则”,掌握了这些原则,“老人溺爱孩子”、“工作太忙没时间陪孩子”等理由都不能阻挡你培养一个真正的好孩子。

原则一:好家长多做榜样,少些说教。对于任何一个年龄段的人来说,空洞说教都很难达到良好的效果,由于孩子不懂得掩饰,更会表现出对它的反感,甚至逆反心理。因此,如果你想有一个“好孩子”,只能以身作则,先做一个“好大人”。最让人担心的就是这种教育方法:“我的小孩特别爱打人,我不知打过他多少次了也不管用。”正确的方法是,如果你不想让孩子沉迷于看电视上网,那么你自己先戒掉这些习惯;如果想让孩子对朋友包容友爱,自己就不要整天担心他们吃亏……家长的行为是孩子的.风向标,千万不能对孩子严格对自己宽松。

原则二:不要对孩子限制太多。如果孩子喜欢光脚在地上跑,不爱吃饭,你是不是会急得不得了,要马上改掉这个“坏毛病”?当孩子闯了一点小祸,你是不是就大惊失色讲一堆道理?其实,过多限制孩子大多来自家长心中的焦虑。不要老以为他们是“傻孩子”,他们火力很壮,之所以光脚跑是因为感觉不到冷;他们不觉得饿所以不爱吃饭,饿的时候肯定狼吞虎咽。给孩子多点自由,就会减少他们的逆反心理,避免性格扭曲。

原则三:给孩子丰富的语言刺激。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人是用语言来思维的,只有不断的语言刺激,才能让孩子的大脑更聪明。所以家长要随时随地跟孩子交流,哪怕换块尿布也要对他们说出来,给他们讲故事、读古诗、听歌曲……早期教育决定孩子的一生,千万不要因为自己的懈怠而错失机会。

原则四:不要恐吓或对孩子太严厉。“哎呀,你怎么能这样啊!”“再淘气就把你关到小黑屋里。”这些恐吓的话只能带来孩子的不良情绪。同样,对孩子太苛刻,用严厉的表情教训、打骂他们都不可取。脑科学神经研究证明,早期不良情绪会严重损害儿童的智力。给他们一点犯错误的空间,一旦他们的双翅被捆绑,就不会飞得太远。▲

做“听话”的爸妈

在每个家长的眼里,孩子都有“不听话”的时候,叫他往东偏往西,不让做的事他偏要去做。可你有没有想过,孩子做出这些貌似不听话的举动,是否有他们自己的道理?

尹建莉的女儿四岁时,一次带她去爬山,走着走着她突然趴在地上,四肢着地往前爬,尹建莉赶紧把她拉起来,教训她弄脏了衣服怎么办。时隔多年后,女儿告诉她,当时觉得既然是“爬”山,应该是四肢着地才对。女儿最后批评她:“大人就是经常不动脑筋,瞎指挥小孩,还总怪小孩不听话。”

女儿的话让尹建莉心服口服:如果一味地让孩子“听话”,其实对孩子不公平,因为“听话”就意味着让孩子服从自己,认同家长天然的权威,但孩子往往有自己的想法,很多并不都是错误的。好家长是会“听话”,能耐心引导启发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不是简单地把“乖不乖”、“听话不听话”作为评价孩子好坏的标准。▲

当“拉拉队”,而不是“裁判”

一个孩子的个性如何,对他的未来有着重要影响。有的孩子自信满满,谦虚有礼;有的孩子却固执自大,甚至狂妄傲慢。尹建莉说,个性除了由遗传因素决定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

一般来说,人们认为哪个孩子很自负,是因为遇到的挫折太少,但尹建莉认为,很多自负的孩子都是家长批评出来的,因为一个人总要寻求心理上的各种平衡,那些外表傲慢自负的人,体现出的是内心深深的自卑情结。要想培养孩子积极健康的人格,家长就不要把自己当作一个掌管孩子前途命运的“裁判”,武断地做出对或错的判断;而要把自己当作孩子人生旅途上的一个“拉拉队”,即使他们犯了错,也永远支持、鼓励他们继续前行。

“比如女孩子喜欢自己挑衣服穿”,尹建莉说,这是孩子审美的最早萌芽,有些家长却把它想得很严重:这么小就知道挑衣服,以后还怎么得了?然后严格禁止,家长让穿什么就必须穿什么。这种武断的禁止往往会压抑孩子的个性,结果一个是导致逆反:你不让我挑我偏要挑;一个是屈从于家长的威严,越来越不自信,从不敢挑衣服到做任何事,都要听父母的意见或人云亦云。▲

有些“爱”会害孩子

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6个家长围着一根独苗的社会现状,让我们面对心肝宝贝时,往往以“爱”的名义,进入以下几个误区:

动不动就责怪他人。孩子玩耍或走路时不小心磕碰到什么小板凳,大人马上走过去安慰,一边哄孩子一边举手打那个“肇事者”。看似不经意的做法却会教给孩子遇到不痛快就去怪别人,对别人不宽容和报复。尹建莉说,她的做法是碰到这类事不要大惊小怪,安慰孩子的同时告诉他,你碰到了小板凳,它也很疼,你们互相揉揉就不疼了。

不送学前班心里不踏实。越来越多的家长都知道,儿童的早期教育非常重要,很多学校也开设了学前班,让孩子早一点适应学校生活,提前学习一年级课程,但尹建莉并不建议把孩子送到学前班里。她说,好的启蒙教育应该是游戏式的,无拘无束、变化丰富,与生活相关联的。上过学前班的孩子,可能会多认些字,学会一些英语单词,但当他正式开始上学时,会缺少新鲜感、发现的乐趣以及克服困难的兴致。

中考家长应该怎么做? 第13篇

中考即将来临,家长们无不对自己的孩子寄予着厚望,都希望孩子在中考中能够发挥出高水平,考上一所理想的高中。不少家长放弃自己休息的时间,一门心思扑在孩子身上,有些家长甚至请假全程监督孩子学习。平心而论,家长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家长这样的态度和情绪也会给孩子带来过大的心理压力,很多考生甚至因此产生了严重的焦虑情绪,反而会对孩子的复习和考试产生不利影响。那么家有即将迎考的孩子,家长应该怎么做呢?下面提供几点意见,供家长朋友们参考。

一、同理心

家长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设身处地去理解孩子对中考的担忧,理解孩子为了学习而付出的努力,理解孩子的苦和累。当孩子因疲劳听听音乐,看一会儿电视,或是出去散散步,给同学打一个电话等,家长都要给予理解,因为这都是孩子调节情绪,缓解压力的方法。不要一看到孩子休息就感到紧张,唠叨个不停。对于学习感到过于紧张的孩子,家长也不要硬性否定孩子的紧张情绪,要以同理心去支持孩子。

二、平常心

越是临近中考,家长越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家长要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对待中考,因为中考只是孩子在成长过程当中必然遇到的一件事,必须要有的一个经历。也应该用一颗平常心对待自己的孩子,因为人的才能不仅有水平的差异,还有种类的差异,表现早晚的差异。所以不要让中考过分地干扰自己和孩子的心境。平时生活起居怎么样,现在还怎样,适当注意一点,只要不影响孩子学习就行了。家长的这一份平常心还有利于缓解孩子的紧张情绪,让孩子在中考中能正常发挥。

三、宽容心

临近中考,孩子心理压力很大。初中生因为年龄小,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较弱,所以家长不经意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句话就可能触犯了他,就会让他爆发。遇到这种时候,家长要多理解、宽容孩子,不要计较,不要责备,要更多地给予孩子接纳关心。当孩子感觉疲惫烦躁时,提醒孩子做一些运动来休息大脑,减轻疲劳,发泄情绪;也可放上一段轻松的音乐来帮助孩子舒缓紧张的情绪。

四、仁爱心

临近中考,孩子的学习节奏加快,压力加大,大脑活动处于高紧张状态。这时让孩子吃好、休息好是对孩子的一种支持。家长可选择一些既清淡又营养丰富的食品,如鸡蛋、牛奶、瘦肉、鱼等食品,有助于增强孩子的记忆力。同时可让孩子多吃含维生素C的食品,也可以熬些薏米粥、绿豆粥、银耳莲子汤等,适量放些糖,既美味营养,又清热祛暑。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对孩子饮食起居的照顾还是以自然为好,不要过于小心。

家长注意事项

1、协助孩子准备考试用品,但不要包办代替。家长在考前要提醒孩子带好考试证件、文具,因为当孩子自己准备这些物品时,内心就会有一种踏实的感觉,焦虑感也会随之减轻。

2、是否送孩子去考场视具体情况而定,以不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为出发点。

3、不要给孩子消极的心理暗示。有些家长会在考前对孩子千叮咛,万嘱咐,这些都会强化孩子的紧张感。当然,你可以给孩子肯定积极的暗示。如:你已经准备好了,你会成功的等等。或者什么也别说,给孩子一个会心的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就够了。

4、不要急于摸底。孩子一场考试下来,需要短暂地休息一下,振奋精神投入下一场考试。家长过多的询问会占用孩子的宝贵时间,若孩子考得不太理想,还会影响他的情绪,不利于后面的考试。

高考期间家长怎么做 第14篇

陪考应先征求考生意见

高考期间,孩子很敏感,家长陪考需要把握一个度,需要事先和孩子商量好,不然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给考生充分休息的环境

“陪考的家长考试期间家长该如何安排?”成为家长们谈论的焦点。总结以往给儿子陪考的体会,尽管之前做了很多准备,一位家长认为还是有不足的地方,“当时没提前安排好午休的地方。”

“我们住的地方离孩子考试的地方比较远,中午回家休息来不及,临时在学校找了个老师的办公室让孩子休息了一会。考试的时候天气比较炎热,孩子的精神状态也不是特别好,午间的休息是非常必要的。”这位家长建议,家离考场比较远的陪考家长,可以提前在考场附近订个钟点房让孩子午休,要求不用特别高,只要舒适安静就可以。而孩子的午休时间也不必太长,半小时左右,给孩子一些调整状态的时间。

特别提示:大中城市一般都会出现家离考场比较远的情况,家长除了充分考虑到交通需要花费的时间外,可以考虑提前在考场附件预定钟点房,让孩子在炎热的中午得到充分休息和调整。钟点房也不宜太过豪华,简单、舒适即可,减低孩子的不适应性。另外,应控制时间,午睡不宜过长,否则孩子很难保持一个清醒的状态来应对下午的考试。

为考生营造轻松氛围

不少家长有询问孩子考得如何的习惯,而专家指出,最好不要主动询问,这样会给孩子带来心理负担。如果孩子主动提及没考好,也应该平静的安慰,这个时候的责难是大忌。对此,去年经历高考的家长介绍经验:“我们在陪考期间做任何事和孩子一直有商有量,考完任何一科,不管孩子考得如何,都是用鼓励的方式,绝不询问他/她考得如何,谈一些轻松的和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尽量让孩子放松心情,以更好的状态面对接下来的考试。当然,孩子这个时候也听不进去太多的教导,最好别表现得太过担心,给孩子造成负面情绪。”特别提示:陪考的家长要注意察言观色,不要表现出过度关心,给孩子充分的信任和鼓励;了解孩子的日常兴趣所在,考试期间多和孩子谈论和考试无关的 话题。考试期间应使考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状态下,使考生保持在积极向上、冷静乐观的精神状态中,为考试的成功奠定良好的计算基础和心理基础。

小贴士:

除了往届高考生家长的经验,小编特别整理了相关专家对于陪考家长在考期的七大建议如下,仅供参考:

父母陪考要注意如下技巧:

1、可以帮助孩子拿一些路上需要而不必带进考场的东西,比如伞、饮料等。

2、万一发生堵车、落东西等突发事件,可以帮助孩子及时正确地加以处理。

3、如果考场离家很远,中午可以帮助孩子找到合适的就餐地点和休息场所。

4、可以和孩子进行必要的交流,帮他(她)减轻心理压力。

5、不要孩子一出考场就问他考得怎么样,这会加深孩子的烦躁和不安感。

6、切记不要告诉孩子你已在场外得到的正确答案,也不要对孩子说诸如“人家说那道题那样答更贴切”的话,此时这一切对他毫无帮助,反会加重他的负担。

7、注意聆听孩子的话,仔细观察他的反应,及时给予鼓励和劝慰。要知道,这个时候只有鼓励才是有意义的。

上一篇:新闻会新闻稿下一篇:县城卫生长效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