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师的评课记录范文

2024-05-21

对教师的评课记录范文(精选9篇)

对教师的评课记录范文 第1篇

整堂课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设计合理,学生的课堂习惯非常好,每个人都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课堂效果较好。

老师利用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新知,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激起,有许多地方值得学习。

老师在教学新知时循循善诱,让学生学习起来毫不费力,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设计很好,引导得也很到位,同时还让学生体会到学生与生活的联系。

对教师的评课记录范文 第2篇

杜老师对文本知识、能力培养、情感体验三维教学目标的定位比较适中。对文本知识的定位是“学习课文第二、三、四自段,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对能力方面达成的目标是“理解文章的表达方式,能够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练习”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情感方面“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从教学设计到实施过程来看,达到了教学目标,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了桂林山水的美,教学设计安排紧密、合理。整堂课的设计以“桂林山水甲天下”统领全文,谈话导入就直奔主题让学生以去探究、寻找“桂林山水甲天下”原因,让学生以激情的赞叹寻找引出了漓江水的特点:静、清、绿。又让学生具体感受漓江的水怎样静、清、绿。再让学生找出描写了桂林山的特点:奇、险、秀,又用学习第二段的方法让学生具体感受桂林的山怎样奇、秀、险,最后用第四段文字进行总结,进一步突出“桂林山水甲天下”。学生感悟了作者采用排比、比喻、对比的手法给读者描绘了漓江的水美,桂林的山美,课文的语言更美!

我们每个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在理解文本内容时,杜老师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通过对个句和句群的分散和集中朗读,请学生用最最生动的语言读出山水的优美等多种方法阅读。

李老师能抓住“桂林山水甲天下”统领全文,让学生感受了“山”与“水”、树与花、景与画完整结合起来,把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的独特形成一个完整的美。这里如果再强调的山和水的融合,处理教材时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交给学生理解就更好了,那才真正理解了桂林山水的独特美。还有就是一个我们教师普遍要注意的地方,那就是评价语言较为单一,如果能丰富一点就更好了。

这是一节成功的好课,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会吸取经验,改正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先总体提出“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分别对桂林水和山的特点进行了形象生动的描写,最后又用“这样的山围绕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和“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两句作结,使读者对桂林山水产生了一个完整的美好的认识,既照应了课文开头,又丰富了“甲天下”的内涵。整篇文章构思精巧,句段精美,文首引名句,文尾引诗句,以“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的山水”开始,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结尾,首尾照应,结构浑然一体,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受。

语言文字具有意会不可言传的特点,许多妙词佳句往往讲也讲不清楚。《桂林山水》遣词造句严谨,语言优美,诗化的语言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桂林山水的一片热情。如果老师讲得太多,文章会搞得支离破碎,整体的美感就会被破坏。只有通过多读,反复读,读出语感,以读代讲,披文入情,使作者的感情和读者的感情溶为一体。因此,侯老师在教学中紧紧抓住“美”这个字眼,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主要采用“以读代讲,以讲促读”,这一方法进行教学。

A、课前播放《山歌好比春江水》这首广为传唱的歌曲,让学生的情绪为之兴奋,为下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B、揭示课题后,老师马上以优美的课件,配以如泣如诉的音乐立刻带着学生进入了如诗入画的桂林山水美景

中。如果这时候老师能够范读课文,或者加以声情并茂的讲解我想效果一定更好,教师的范读可以感染学生

的情绪,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另外老师在初读后,可以问问学生的感受,让学生对课文有个整体的了解。

C、紧扣重点词体会感情。老师紧扣“甲”、“静、清、绿”,“奇、秀、险”等重点词,读读议议,个别读、齐读、引读、议读,文中作者对桂林山水的热爱之情完全被学生体会出来了; D、传授技巧使学生入情入境。如:第二句读好“啊”的音变[静啊(nga),清啊(nga),绿啊(ya)]。但

这个nga的读音老师还是应该恰当的纠正,因为学生们还是没有掌握。再比如“连绵不断的画卷”的朗读指导

等,老师都比较注重技巧的传授的。但胡老师在学生分句朗读后,没有让学生再把整段连起来朗读,这个课

文的整体性就被打乱了,整段朗读时的感情起伏变化学生的感受就比较肤浅了。

比如:三个并列分句的递进语势(声音由低到高,语速由慢到快,感情由弱到强),才能表达出漓江的水

“静、清、绿”到极点的特点;第二句到第三句语气的转入要稍停长些,语气转入平稳。因为,这时作者被

眼前的美景陶醉了,忘记了周围的一切,连自己乘坐的船在前进,还是停泊着都没感到,许久许久才醒悟过

来等。

E、配乐品读课文,抒发真挚感情。通过前四步,学生已经把握作者对桂林山水的热恋之情,最后学生循着作者

思路,配以优美的乐曲,以真挚的感情齐读课文,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使孩子们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融为

一体,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的。

朗读,不仅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重视朗读,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个性张扬,享受阅读教学的无限乐趣,从而使语文学习变得生气勃勃和灵性跳动。朗读一旦进入充满情感的表达状态,它就会不断超越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智慧水平、想象能力,形成极积的创造精神,从而促进学生语感能力发展。在这一方面侯老师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

对李玲老师《桂林山水》第二课时的评课

在这里,我首先得感谢李玲老师,今天能较大胆地给大家展示了通过一年努力的新教师的风采;我更要感谢的是台下在坐的许多曾经支持、帮助过李老师改进教学方法的师傅们,因为真是你们热诚、真挚的教诲,才让在坐的老师们也享受到了桂林山水的那份美。

听了李老师的《桂林山水》第二课时的教学,我的感受比较深,下面就谈谈自己的几点感想,给大家一个抛砖引玉吧。

一、对教材概貌的理解:

文中的插图基本反映了课文中描写的桂林山水的特点。作者以诗一般的语言,带着读者观赏了风景秀丽的桂林山水。

课文从桂林山水甲天下讲起,既概括说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国名胜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缘由。同时引起了我们对桂林山水的向往。然后,用对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突出特点。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作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展现在读者面前。

作者在第二自然段中,以激情的赞叹引出了漓江水的特点:静、清、绿。在点出特点之后,又具体描写了漓江的水怎样静,怎样清、怎样绿。这种以赞叹的语气写实,让读者和作者一样,犹如亲临漓江,荡舟观赏这一美景。接着,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以同样的笔法,描写了桂林山的特点:奇、险、秀。文中二、三自然段以抒情的语言写实,并运用排比、比喻的手法让读者切实地感受到漓江的水美,桂林的山美,《桂林山水》这篇课文的语言更美!文章第四自然段,综合观赏印象。山水相映,云雾迷蒙,绿树红花、竹筏小舟点缀其间,构成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是全文的总结,和开头“桂林山水甲天下”首尾呼应。

本课较难理解的是最后一段的“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一句。这句话的意思是:游船航行在碧绿的河水上,船上的游人就像在一幅美丽的画卷中游览。

这篇课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桂林风景的喜爱之情。

二、本堂课的几个比较成功之处:

1、教学目标定位适中。李老师把《桂林山水》分三节课进行教学,从教学目标的制订到实施教学的效果看,李李老师对文本知识、能力培养、情感体验三维教学目标的定位比较适中。对文本知识的定位是“学习课文第二、三、四自段,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对能力方面达成的目标是“理解文章的表达方式,能够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练习”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情感方面“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从教学设计到实施过程来看,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是比较好的。

2、教学设计安排紧密、合理。同样的文本,可以设计出千差万别的精彩教案。整堂课的设计以“桂林山水甲天下”统领全文,谈话导入就直奔主题让学生以去探究、寻找“桂林山水甲天下”原因,让学生以激情的赞叹寻找引出了漓江水的特点:静、清、绿。又让学生具体感受漓江的水怎样静、清、绿。接着,教师挖掘身边语文教学资源,媒体出示三幅图片,学生进行排比句的练笔。尔后,再让学生找出描写了桂林山的特点:奇、险、秀,又用学习第二段的方法让学生具体感受桂林的山怎样奇、秀、险,还安排小导游介绍桂林的山的独特,最后用第四段文字进行总结,进一步突出“桂林山水甲天下”。学生感悟了作者采用排比、比喻、对比的手法给读者描绘了漓江的水美,桂林的山美,课文的语言更美!

3、教学环节较流畅,教师语言较得体、优美。比较突出的是,谈话引入新课的导语,学习了第二段抓住特点描绘漓江水的写法进行练笔和进入第三段桂林山的教学的导语都比较优美精彩,促使教学环节的顺畅。

4、体验文本,注重朗读。

我们每个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在理解文本内容时,李老师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通过对个句和句群的分散和集中朗读,请学生用最最生动的语言读出山水的优美等。李老师采用自主选择,练习朗读和展示朗读,体验文本等多种方方法法阅读。

5、探究文本,形式多样。

A、较好地引导归纳特点 水:静、清、绿 山:奇、秀、险

(写“水”时,先写大海和西湖的水;写“山”时,先写泰山和香山:用对比的方 B、较好地指导感情朗读 C、感情朗读

指名读--师生引读--齐读--自由读(或同桌互读)D、模仿说话、写话:(1)反复品味,概括方法。

读,说说写山和水的句子有什么特点?(排比、赞赏、比较)

(2)提供句式,练习说话。

6、整合文本,课堂丰满。

李老师能抓住“桂林山水甲天下”统领全文,让学生感受了“山”与“水”、树与花、景与画完整结合起来,把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的独特形成一个完整的美。这里我非常强调的山和水的融合。我们处理教材时应该把她们作为一个整体交给学生理解,那才真正理解了桂林山水的独特美。如果安排教材时教师有意把山和水分两节课上,我觉得这就无意中破坏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教学中李老师注重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同时注重学生口语能力和仿写能力的培养。

7、超越文本,感情升华

一是引用古典。课堂接近尾声,李教师设计了“‘桂林山水甲天下’果然名不虚传!古代诗人和当代诗人在畅游桂林后,都热情洋溢地写诗赞美她。”李老师接着引用了唐朝的韩瑜和现代诗人贺敬之写了一首《桂林山水歌》,我们一起来分享作者的激情。出示诗歌: 桂林山水歌(节选)把学生的情感引向了高潮。

二是自编小诗。今天,我们一同领略了桂林山水的美好风光,或许你也被桂林山水的美深深感染.请你试着吟一首小诗或者写几句话,表达自己的感受。

8、其他:

李老师在课堂中尽管较紧张,但教态还是比较亲切、自然。读文感悟,学习写法进行动笔训练,做小导游进行口语训练等是比较合理和成功的。

三、几个有待改进之处:

1、新课程提倡“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这是素质教育的要义之一。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的面太窄,这与新课改以学生为主体,主动参与探究文体有点距离,2、学习本文时,要把朗读时间给够、给足,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读出语感,感悟桂林山水的美,但李老师给学生以文体的解读,深度的理解不够到位,即没有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在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上还缺少火候,所以也导致了上面第一点不足的产生。听了今天的4堂课以后,我觉得这可能是新教师们的通病。

3、教学过程中还有两处不和协之处:

﹙1﹚李教师教了水的三个特点以后,又仿写练习后想引导学生理解渡江水开头比较的句子,由于提问不到位,学生又重复了水的三个特点句子的理解,学杂费了点可贵的时间。

﹙2﹚还有李老师教学桂林的水与大海、西湖作比较时引导得不够顺利;可能出于紧张,学了桂林山的特点以后,李老师冒出一句布置课后写的话;另外,在教学的一些细节中,个别地方、个别词语说法的不妥也引起李老师的注意,如在讲山的高、险时,李教师说是“速度快”等,如果去掉了这两点,本堂课可能就更流畅了。

以上只是我听了李老师的课后产生的一些极不成熟的看法,如有不妥,敬请各位同仁现在或课后跟我个别交流。谢谢!

也谈体育教师的评课 第3篇

一、各个方面进行评课从各个角度入手, 全方位听评课

1. 教学目的的分析。

“目标统领课堂”。目标是人做事的内在动因, 目标越具体明确, 做事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越高效率越高, 反之亦然。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它的正确制定和达成, 是衡量课好坏的主要尺度。所以分析课首先要分析教学目标。要看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 教学手段是否都紧密地围绕目标, 为实现目标服务。要看课堂上是否尽快地接触重点内容, 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是否得到保证, 重点知识和技能是否能得到巩固和强化。

2. 从处理教材上做出分析。

“对教材的重难点的突破要有针对性”。评析老师一节课上的好与坏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 还要看教者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在评析教师一节课时, 既要看教师知识教授的是否准确科学, 更要注意分析教师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 突破了难点, 抓住了关键。

3. 从教学程序上分析。

“教学流程不仅要清晰明了还要环环相扣”。教学目标要在教学程序中完成, 教学目标能不能实现要看教师教学程序的设计和运作。因此, 就必须要对教学程序作出评析。教学程序评析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A.看教学思路设计是否有思路, 写文章要有思路, 上课同样要有思路, 这就是教学思路。B、看课堂结构安排。教学思路与课堂结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教学思路侧重教材处理, 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纵向教学脉络, 而课堂结构侧重教法设计, 反映教学横向的层次和环节。

4. 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

“教学方法和手段不仅要有针对性还要勇于创新”。评析教师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运用是又一内容。关注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听课时要关注教师是怎样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怎样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之间的关系。如何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5. 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上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评析课还要看教师的教学基本功。通常, 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看示范动作。好的示范动作能够给学生树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看教态。据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表达靠55%的面部表情+38%的教态+7%的声音言词。教师课堂上的教态应该是明朗, 活泼, 庄重, 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 举止从容, 态度热情, 热爱学生, 师生感情交融。

(3) 看语言。教学也是一种语言艺术。教师的语言有时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教师的课堂语言, 首先要准确清楚, 精当简练, 生动形象有启发性。其次, 教学语言的语调要高低适宜, 快慢适度, 抑扬顿挫, 富于变化。

(4) 看应变能力。教学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意外, 是否能够及时有效的处理这些意外是衡量一个教师能力重要标准。

6. 从教学效果上分析

“教学效果是评价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课堂效果评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学效率高, 学生思想活跃, 气氛热烈。

(2) 学生受益面大, 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知识, 能力, 教学目标的达成。

(3) 有效利用40分钟, 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积极性高, 学生能够在快乐的活动中掌握运动的技巧, 学生的运动负荷正常。

二、认真听课做好笔记是前提

听课是评课的前提。听课时应当做到:仔细“听”, 认真“看”, 细心“记”。这样才能及时的发现问题, 并思考自己的解决策略。

1. 仔细“听”。

俗话说, 留心天下皆学问。教师要想听课真正学点东西, 就必须做一个听课的有心人。上课教师的讲解是否精炼准确, 学生和教师的互动如何。在听课过程中要认真观察和记录。

2. 认真“看”。

学生学习习惯的规范性, 教学方法的创造性, 教学气氛的和谐性, 场地布置的合理性, 器材运用的合理性, 运动负荷的适宜性, 保护方法的安全性。

3. 细心“记”。

记录具体细节的处理, 旁注自己的理解与拓展。如, 真实的记录每个环节的时间节点, 来看时间把控如何;记录教师与学生言行的交互过程, 把握互动的内涵;记录活动的闪光点, 沉淀好做法的实质;记录活动的不足点, 去发现问题与启示, 并思考自己的解决策略。

三、讲究评课的技巧

评课效果如何, 这是个方法问题。方法得当, 效果就好。否则就会失去评课的意义, 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因此, 在评课的方法技巧上应该注意:

1. 要抓主要矛盾。

一节好课, 也不可能尽善尽美。评课中, 更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 应根据上课教师探讨的目的和课型, 根据听课的目的和要求解决主要问题, 抓住课堂教学中的主要问题进行评论。其他方面只作次要问题略提即可, 切不可冲淡中心。

2. 要采用多种形式。

评课要根据其范围、规模、任务等不同情况, 采用不同形式。对于观摩示范性、经验推广型、研究探讨性的听课活动, 应采用集体公开形式评课, 通过集体讨论、评议, 对所示课例进行分析探讨, 形成对课堂教学的共同评价, 以达到推广经验的目的。

3. 要坚持激励原则。

任何形式的听课必须坚持激励性原则。通过评课活动, 起到调动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作用。因此, 评课过程中, 既要解决必须解决的问题, 又要注意语言的技巧、发言的分寸、评价的方向和火候, 以便发挥评课的效益功能, 起到推动教学工作健康发展的作用。

综上所述, 我们不难看出评课不仅是体育教师教研活动的一种方式, 更是提升体育教师个体及群体教育教学水平的一种途径。理清评课的思路, 可以更好的使个体参与到上课、看课、评课的教研活动之中, 为提升个体的上课、看课、评课的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摘要:体育教师的上课、听课、评课是教师教学与教研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而评课对开阔教师的教学视野, 更新教学理念以及发展教学能力, 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对初中英语骨干教师的评课研究 第4篇

【关键词】骨干教师培训班 评课活动

我借助南昌市第三届初中英语骨干教师培训班的条件,以各校推荐教龄为三年以上的初中英语教师为培训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深入访谈,实地观察,评课录像分析等方式,勾勒出个案中教师评课的实然状态。

一、研究对象是培训班的其中一组,全组教师共23人,其中指导教师2人。具体情况如下:

1.教龄方面,最长教龄为30年,平均教龄为9.5年。年龄最大48岁,最小22岁,平均年龄为29. 7岁。2.最高学历方面,硕士占8. 6%,本科占90.1%,大专占1.3%。3.职称方面,高级职称占8.6%,一级为30.4%,二级为60.8%。4.教师来源方面,来自市属学校的教师有36.3%,来自区属学校教师有54.5% 人,来自大学附中市属学校的教师有9.2%。5.教师所属学校性质方面,有来自热点学校的教师22.7%,有来自普通学校的31.8% ,还有来自城乡结合地带的45.5%。

由此可见,该培训班教师有着不同的教育经历和教学经验参差不齐以及他们各自所属学校有着不同的性质等特点,具有一定“代表性”,它承载的信息量必然多于一般学校。

二、我把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框架定为以下3个方面:

1.个案中的老师是怎么评课的?具体细化为以下问题:

(1)人员:评课人员的有何资质?由什么人组成?是否有学生参与了评课活动?(2)标准:评课人员用什么标准来评课?是经验吗?(3)内容:评课人员都评了些什么内容?——三维目标?教材处理?课堂结构?教法运用?学法指导?教学过程?教学基本功?多媒体的运用?学生的参与度?教学的时效性?(4)形式:评课活动是怎样进行的?基本程序如何?为什么?如何关注全体发言老师?在评课过程中遇到沉默的老师,关注他们为什么不发言?他们的沉默意味了什么?他们会用何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5)作用:讲课老师对评课意见有何看法?他们是如何对待别人的意见的?为什么?

2.个案中的老师喜欢什么样的评课方式?他们期望得到什么样的指点?他们对评课的应然判断?

3.个案中的老师,意见为何会出现差异?他们当下的评课知识是怎么来?

上述这些问题成了我理解评课活动实然状态的基本结构。

三、为了了解不同的评课教师意见的差异原因,我分别选取了一些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中青年教师和教龄不长的教师作为访谈对象,关注不同职称的教师、关注有不同任教年限的教师、关注在评课里被认为沉默或发言积极或发言不主动的教师以及关注来自各类热点或非热点学校的教师。一年的培训期结束了,在18次评课中,我发现以下一些问题:

1.评课老师的关注焦点落在授课教师的课程设计、学生的参与度、教师的基本功、教学过程和多媒体等等。从关注的频率来看,依次是:教学过程(27次)、教师基本功(25次)、学生(21次)、课程设计(16次)。由此,我们评课的重心在教师和教。

2.重“教学”轻“课程”。教师不只是课程的实施者,更应该是课程的开发者。评课不能只关注“课程的运作”,而忽视“课程的准备”,教师不仅应关注“怎么教”,更应该思考“教/学什么”。課程先于教学,教学内容先于教法。但是由于长期以来,教师课程意识不强,课程设计被放在了不重要的位置,似乎课程内容已经被规定了,不需要教师去进行太多的思考,教师自动放弃了对课程开发的权利。正因如此,教师的课程开发与整合的能力缺失。

3.“线性的”评课程序。从评课的时间分析来看,重在议课,相对轻视教师的评课后反思,忽视上课教师的声音甚至辩解。而且,由于缺少几轮的循环,很难保证教师是否真的在评课中成长。虽然课后有授课教师的反思,但是却无法保障评课建议真正贯彻到以后的教学,这从后面上课的一些教师对前面的评课点评并未落到实处就能看出问题来。

4.评课的全体参与性不高。集体评课时,听评课的教师往往更多地保持沉默,非到不得已时才发表意见。一些教龄比较长的教师还能主动发言,教龄较短的教师往往要被点名后才被动发言,问起原因认为自己经验不足,认为会不会评课和自己教学经验丰富与否有很大关系,还有性格原因等多方面的原因,从而影响到了评课的效果。

5.评课缺乏对话性和生成性。由于评课成了自说自话,没有交锋,没有对话,因而缺少生成性。同时,由于聚焦点多,发言略显凌乱。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我个人认为在今后类似的培训班听评课活动,我们可以多关注教师的备课,以4-5位教师为一小组,以小组备课的形式大家共同参与、合作学习;评课者与上课者需要对话,才能了解教学设计的意图;培训班的听评课是一个循环进行的行动研究的过程,它需要连续跟进。听评课中指导教师应多给学员一些听课策略和任务,让他们带着任务去观课;适当引导学生参与评课,及时反馈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建华.课堂教学评价维度探析[J].新课程·中学,2009.

[2]章文夫.简析听评课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师,2010.

教师评课:《梦回繁华》的评课稿 第5篇

在课堂开始能有效的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播放会动的《清明上河图》,使学生迅速融入到当时的情境中,为学习课文做了很好的铺垫。

整节课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设计合理,过渡自然。

教学环节的设计符合了自读课文的特点,并给学生以具体的方法指导,设置了填表格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自读课文梳理说明文的三要素以及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老师在课堂中能够充分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能够自学的内容,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学;学生能够自己表达的,教师鼓励学生去表达;学生自己能做的,就放手让学生去做。本节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最后,挖掘题目《梦回繁华》的深层意义环节很好,这也正是我备课环节中所忽略的,非常值得我借鉴。

如何提升高中数学教师的评课能力 第6篇

观课、评课是教师提升专业化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校本研修的主要形式之一。我们周潭中学数学组经常组织:校内公开课和录像课的观、评。目的是通过集体、个体的评课活动,找寻数学课堂教学中值得发扬的亮点,自我反思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进而改进和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使我校的数学教师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不同程度、可持续的提高和发展。

新教材评课标准:

1.教学目的。其中包括知识的深广度;技能训练,能力培养,思想品德及心理素质等侧重面的反映。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依据《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是否体现三维目标的整体联系?目标的陈述是否具体描述学生通过数学课堂教学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数学能力,以及数学思维等方面应获得的发展要求?是否呈现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以及在过程中实现方法掌握、思想提高、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养成等方面的要求?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心理特征?是否具有数学的特点和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2.教材选择。其中包括与教学目的一致性的反映;重视“基础与创新”、“知识与应用”、“教学和因材施教”的反映,以及在参照课本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选择与处理教材(包括例题、习题)的反映。是否注重建立数学新知识与已有的相关知识的实质性联系,保持数学知识的连贯性、思想方法的一致性?易错、易混淆的数学概念或问题是否有计划地复现和纠正,使知识得到螺旋式的巩固和提高?

3.教学过程。其中包括正确处理教与学关系的反映。一方面恰当的提供知识的背景材料,创设教学情境,运用所提供的知识使学生认识数学本质;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手脑并用积极进行思考,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注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另外,还包括在教学中处理反馈与调节、归纳与小结等教学环节的反映能力。是否在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内提出问题系列,使学生能面对适度的学习困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全体学生,开展独立思考,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参与度,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数学本质,建立相关数学知识的联系?是否有计划、有层次地设计练习,使练习具有合适的梯度,并且有意义和实效?适当使用数学思想方法:集合思想,符号化思想,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对应思想、化归思想、统计思想、极限思想、分类思想等。

4.教学手段。注重现代教学手段运用的必要性与有效性,其中包括图表、模型、投影、录像、计算机等使用的必要性的反映,以及运用这些手段,正确发挥教学作用的反映。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激发学习兴趣.计算机图文并茂,集声音、文字、色彩、图象功能于一体,为学生提供了“看、想、做”的机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教学的开放性,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几何画板》有着强大的画图、动画、计算等功能。可以弥补常规教学的缺陷,形象再现数学思维、数学实验过程。恰当利用《几何画板》,在平面几何、函数、立体几何、探究性活动课的进行辅助教学,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5.评课的形式是选择性评课,还是研讨性评课。教学方法要注重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水平适应性发展性的反映。其中包括贯彻教学原则和学习理论的正确性与充分性的反映,以及在重视教学方法的针对性与灵活性的同时,重视学习方法指导的有效性的反映。

6.评专业素养:数学素养。是否能准确把握数学的概念、原理,正确理解数学内容所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的本质,是否能把握数学知识内在的联系。教学过程中是否有科学性错误、知识性纰漏和常识性差错?教学素养。是否能准确把握学生数学学习心理,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能否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进行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贯彻启发式教学思想;对学生数学学习活动指导的“度”是否能恰当把握,是否具有良好的教学组织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1)语言:正确性、通俗性、简练性、感染性的反映。

(2)板书:字、式、图的正确性、工整性、美感性,以及板书设计的系统与醒目的反映。

(3)观察:观察学生动态活动能力的反映。

(4)聆听:聆听学生答与问话能力的反映。

(5)教态:负责、和蔼、感染教态的反映。

7、评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否反映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本质、地位?与相关知识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是否清晰?对学生必须掌握的数学概念、原理、法则、公式等结构性分析是否置于核心地位?对选择、运用与数学知识紧密相关的典型材料是否恰当?对教学的重点是否突出?对难点是否考虑如何突破和实现了突破?是否采取重新组织教材内容,使之更符合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实际?是否围绕数学知识的本质及逻辑关系,有计划地设置问题系列,使学生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

8、评教学效果: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性是否充分地体现?是否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已有的基础上,在落实“双基”,以及发展数学能力和思维品质等方面得到一定的体现,并在学习的准确性、速度和质量三方面完成教学目标所设定的要求?

在全体数学组老师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要立足现实,开拓创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的教师虽能在实践中不断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对课改实施中出现的问题或困难也在不断深入的思考与探索,进一步充电,多写课后反思及案例研究,促使自己的理论水平有较大的提高。评课活动虽已做到人人参与,校级研讨课的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今后要更好的发挥师徒、年段备课组、教研中心组的作用,真正落实、提高每一节校级研讨课的水平,进而提高老师的业务水平。

对试卷讲评课的评课 第7篇

关于准备工作

看教师有没有对试卷成绩进行统计和简短分析,应该对平均分、及格率、优良率、最高分、最低分、失分率进行统计,并有选择地公布;对优秀考生(包括静态的成绩和动态的进步)进行表扬;对考试中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对今后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有所指导。

观察老师有没有检查学生听讲评课前的准备,例如答卷和题目是否准备好了,相关文具准备齐全了没有,有没有准备好纠正和做笔记,等等。

观察老师对失分点有没有真正把握,有没有预先估计和分析失分的原因,有没有找到解决此类问题的对策。

关于评讲过程

看老师评讲的针对性。讲评课最忌讳流水帐式的,从头讲到尾。正确的应该是根据答题统计,失分较多的先讲,较多人失分的重点讲,大家都为难的特别讲。讲的方式可以安排学生讲,老师讲,小组讨论讲,学生提出问题老师讲等等。老师讲既要讲得失分情况,也要讲失分原因,更要讲今后面对此类问题的策略。

关于讲评后的巩固和落实

对教师的评课记录范文 第8篇

英语写作让很多学生都谈“文”色变,是一个让学生颇感头疼的问题,学生常常感到无话可说,无从下笔而放弃英语写作。同时,由于英语教材课时安排紧凑,教学任务繁重,在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为了赶课时进度而无暇顾及教材中安排的写作任务,当然更谈不上为学生专门上英语写作课。英语写作课对老师来说也是比较难上的课,但是张燕英老师对初中的英语写作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探究,通过多媒体向我们展示了如何教学英语写作,为我们奉献了一堂精彩的写作课,给我们今后的作文教学带来了很好的指导作用。从总体来看,这不失为一堂非常成功的课。从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出,教师的基本功非常扎实,不管是学生学情分析,还是教学内容结构安排,都非常详细、具体,并且重难点突出。同时张老师还善于及时表扬鼓励学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写作疑惑也大大减少,他们不再谈“文”色变。张老师的教学让我们知道如何使用恰当的方式去引导学生写作,激活学生写作,让学生喜欢写作,从而真正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其中,以下几点尤其值得我们学习:

第一、进行从易到难的引导,降低难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张老师通过一个话题后面设计的几个问题,让学生说出几个短语,再引导学生通过短语把它们扩写成句子。通过这样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话说。这种先说后写的教学,学生观点各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有效降低了难度,然后逐步练习,步步深入,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理解写作要素,实践兴趣写作,掌握写作技巧。

课堂上张老师紧紧围绕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对如何写作做了方法上的正确指导,在这一环节中,张老师教学生写作的几个步骤:写出主题句(点题)、展开句(拓展)、结尾句(总结),清点字数等,组句成文,要点明确,层层深入,让学生觉得每一个环节都不难,让学生有东西可写、敢于去写,有信心去写。通过把难题分解成好几个简单句,让每个学生都能下笔,让每个学生都有话可写,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中花几分钟时间给同学们思考、自己动笔,充分锻炼了听、说、读、写能力。

第三、适当鼓励,恰当点评,加深学生记忆。

对教师的评课记录范文 第9篇

全国小学语文第五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上的评课(崔峦讲话)

各位代表,各位老师,全国小语会希望大家在观摩和研讨的时候,对以下问题予以更多的关注,进行深入的思考.1.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此次课程改革是在继承前七次课程改革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在承继我国优秀教育传统的基础上展开的.改革,要继承以往的好经验,好做法,要克服以往的弊端和缺陷.改革本身包括继承.改革弊端需要勇气,继承好的传统同样需要勇气.譬如,对知识的看法.有一种错觉,以为新课程不大需要知识了.我们要在思想上十分明确,知识是必需的,否定知识,课程便不复存在.关键是学习哪些知识,怎样获得知识.知识要不断地除旧布新,要学最必须的,先进的知识.拿语文课程来说,像汉语拼音,识字写字的知识以及词句段篇等基础性的知识,怎样听,说,读,写等策略性的知识,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开展综合性学习等所必需的新知识,都应进入语文课程和教学之中.知识的获得,以往的教学,过于注重口耳相传,甚至是教师一味的灌输.语文课改倡导自主学习,自我建构.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同化和顺应新知识,从而建构新知识.以往的语文教学把目标主要定位在认知上,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语文教学是有情感,有生命的.语文课改倡导学生直接和文本对话,“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语文教学既要使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又要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是不一样的.学生是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教育者,是指导学生学习的.教学就是服务.因此,对目前并不少见的角色错位的教学,突出教师“自我”,追求形式翻新的教学,甚至是以作秀来吸引眼球,用噱头博得掌声的教学,要有分辨能力,不仅不要效仿,而且要敢于说“不”.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朴实,扎实.要真真切切地做到“三实”,需要教师捧出一颗对教育虔诚,对学生真诚的心,一颗淡薄名利,无私“忘我”的心.我们欣赏并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学生是幼苗,需要知识甘霖的滋润;学生更是火炬,需要教学智慧的点燃.”语文教师的职责,就是点燃学生心头的智慧之火,使他们爱语文;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导读,导思,导练,使他们爱学语文,并逐渐会学语文,学会做人.这就要培植每个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自信心.要千方百计使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看到自己的进步,能力和潜力,期待自己获得更大的成功.这是学好语文不竭的动力.这就要加强对学习策略的研究与指导.譬如阅读教学,怎样使学生对阅读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怎样在学生每次读书,实践之前把要求提得明确,恰当怎样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设计,形成有价值的问题展开读,议教师怎样在指导学生读议的过程中,通过点拨,示范,讲解等进行指导怎样围绕学习重点,指导学生进行语文练习和适度拓展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做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指导工作,是引领学生入境入情地,逐渐深入下去地读书,通过潜心默读和放声朗读,培养语感.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做到理解地读,有体验地读,传情达意地读,就能做到凭直觉和自动化,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这就要探索不同课型,不同课文基本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拿阅读教学来说,“整体——部分——整体”是不是最基本的教学过程先是初读课文,引导学生整体感知,交流初步感受,并提出问题,困惑.再是深读课文,沉浸其中,透过语言文字,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把握文章主旨,感悟做人之道;同时抓住典型语言信息(如,内容精彩之处,语言运用经典之处),领悟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之精妙,并积累语言.接下来走出文本,思考受到的启发,揣摩文章的写法.最后,是适度拓展.如,开展相关阅读,进行灵活多样的小练笔.我们既要遵循语文教学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又要针对不同课型,不同课文,探索简约,有效的教学模式.我们鼓励,提倡在相互借鉴,吸收的基础上,形成有个性色彩的教学模式.有专家认为,教师的教学能力=把握教材的能力×了解学生的能力×导学的艺术×人格魅力.我们衷心希望,在这次观摩活动中上课的34位青年教师,用成功的,真实,朴实,扎实的,又充满教学智慧的教学,给大家许多有益的启示;衷心希望每位老师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课程改革一同成长.

上一篇:党委会会议议程模板下一篇:加强思想建设 构筑牢固拒腐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