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传统美德论文

2024-06-23

小学传统美德论文(精选8篇)

小学传统美德论文 第1篇

小学生传统美德教育之我见

传统美德是中国文明的瑰宝之一,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年历史中积累而成的优秀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它是对人类道德生活规律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是中国古代道德文明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学校道德教育陷入困境。青少年道德素质严重滑坡:一些小学生比吃比穿、贪图享乐、唯我独尊,甘当小“皇帝”、小“公主”;更有 甚者,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临下,且日趋低龄化……这些问题的存在,从某种意义上反映了青少年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扭曲,不矫正这种扭曲,要培养一代 跨世纪的人才是很难实现的。小学生正处于心智启蒙期,小学教育是每一个公民接受正规教育的第一站。所以,培养小学生从小具备创新精神而不失传统美德,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是把一个自然人培养成社会人,一个有知识、有能力、有特长的专门人才。我认为,对小学生进行中华民族美德的教育,可采用如下的途径和方法:

一、在学校全面开展行为规范教育

传统美德用一个通俗的标准来衡量就是我们常讲的修养,修养外显于行为就是懂礼节、有规范,也就是彬彬有礼。“尊师重道、团结友爱、谦虚礼貌、诚实守信、敬老爱幼„„”这些美德最初对应的就是“见到师长主动打招呼,同学之间有礼貌,答应别人的话就要努力做到,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等一条条行为规范教育训练的内容。行为规范教育强调教育与训练相结合,这对学生而言是一个由外化转向内化的过程,而美德正是这一过程内化后的结果。因此,对于小学生而言,更要重视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规范教育训练。

学校在开展行为规范教育时,就是要将无形的变为有形。例如:每周升旗仪式、参加重大活动、接待外事活动时,要求师生穿校服,这是让学生明白在重要的场合着正装,这是最基本的礼仪之道;学生每天早上离开家时要主动与家人告别,同样放学回家,见到家人要主动打招呼,这是让学生懂得礼貌首先要从对家人有礼貌做起;开展“与文明用语交朋友”等活动,将使用“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不客气”作为礼仪培训的重要内容,这是让学生懂得礼仪的重要性,并学会使用礼貌用语„„

有道是习惯成自然,我们感到要培养传统美德就要从培养好习惯开始。而传统美德也不是空洞的,她就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在穿衣戴帽、言谈举止、坐立行走、卫生习惯、劳动实践、对待同学、对待老师、对待家长、对待学习考试、对待困难挫折中,事事有美德,时时有美德,只是看我们能不能抓住教育的契机,将传统美德教育落实于日常教育之中,从行为习惯培养入手,提高其实效性。

二、利用传统节日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过程,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中国的传统节日较多,每个节日,都承载着丰富的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资源。

春节、中秋节反映了人们热爱家庭、团结和睦、文明礼貌的品质;元宵节反映了人们热爱和平,追求美好生活,乐观向上的性格;清明节反映了人们追怀先辈的寻根意识;端午节反映了人们悼念爱国先人的情怀和防疫健身的卫生习惯;重阳节反映了人们尊敬、孝敬老人的优良传统。

韩愈说过,“民俗既迁,风气易随”;苏轼讲过,“人之寿夭在元气,国之长短在风俗”。传统节日活动是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最佳的有机载体之一。对学生进行传统节日的教育,就是肯定中华民族,就是热爱中华民族,就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同时,我们还要求学生逢节假日来临,都要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送上一句祝福,说上一句悄悄话,以此回报养育之恩。

三、开展环保活动使美德教育无限延伸

中华民族崇尚自然,自古推崇勤俭节约,天人合一。所以让学生懂得关爱生命,热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也是学生的必修课,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使学生认识到“树木皆有情,脚下多留情”的道理,开展植树活动和为校园的花草树木挂牌活动,让学生爱护花草树木,为小鸟有一个温暖的家自豪;为了提高环保意识,增强责任感,让学生制作环保宣传展板,鼓励学生上街服务,清洗墙壁,打扫卫生死角,;为了保护环境,抵制“白色污染”,我们提倡少用一次性物品,不用或少用塑料袋盛装物品;„„

在实践中进一步增强同学们的环保意识,逐步养成节俭的习惯,使学生懂得热爱自然、珍惜粮食、节约水电的必要性。

“细风化雨,润物无声”,在环保意识的熏陶下,学生们感受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意义,学校在创建德育特色品牌的过程中,也将美德的力量在无限延伸着„„ 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有志气、有理想、尊敬师长、遵章守纪、团结友爱、礼貌待人、诚实守信等传统好品德。

在开展传统美德教育的同时,我们

首先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根据儿童的模仿性强而理解能力差的特点,利用班队会、故事 会等宣讲一些通俗易懂的传统美德的故事。如“黄九龄温席”、“匡衡凿壁借光”、“车胤囊萤苦学”等故事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基本道德素质和行为习惯。

其次就是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的思想基础、认识水平和行为差别,分成若干不同的档次,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有针对性的灌输不同的内容,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对品德较好而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要灌输那些“立志勤学,求索攻坚”的内容,启发他们 刻苦学习,提高成绩;对那些学习虽好,但孤高自傲的学生,要选择那些“谦虚谨慎,乐于助人”的典型事例教育他们养成谦虚礼貌、团结友爱的美德。对于那些品 学兼优或品学兼差的学生也要区别不同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使其在不同起点上各得其所的有所进步。

然后,通过榜样的示范作用进行引导。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小学生可塑性大、模仿性强、富于理想、有上进的欲望,榜样对他们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吸引力和感召力。通过榜样示范法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对于学生提高品德认识、陶冶品德情感、磨练品德意志和训练品德行为将起到巨大的促进和导向作用。如:革命领袖和英雄模范人物的楷模作用;家长、师长的表率作用;三好生、优秀干部的典型作用。

最后,通过多种手段进行激励。就是通过一定的激励手段,使学生产生一种内在的动力,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达到教育的目的。至今,我校开展经典诵

读活动中已两个多月了,在活动期间,我发现学生身上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①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这段时间的背诵,许多同学克服了胆怯心理,可以走上讲台大声地朗诵,这给了他们学语文的自信心。同时,在诵读的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多样的激励形式(师领读、生领读、男女生比赛、小组比赛)等,这大大激发了学生诵读的兴趣;通过反复的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记忆力,启迪了他们的心智,使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着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②道德修养得到完善。经典诵读是进行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弟子规》、经典故事讲述了许多社会伦理、道德规范、人生哲理等,在诵读期间,孩子逐渐改变着自己的生活、学习习惯。儿童最善于模仿学习,久读经典,最易受到熏陶,他们会以古人为榜样,学习古代圣贤的品质,更加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记得孩子在诵读“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时,同学们自然而然地想起“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借此,我引导学生要珍惜时间,那段日子,上课学生精力特别集中,我为此也高兴了好长时间;当孩子读了“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时,明白了读书需要眼、脑、口并用,这样能提高学习效率,再读书时,学生用心多了,发言也积极多了;“衣贵洁,不贵华。”等则教育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要养成节俭的习惯;诵读“对饮食,勿拣择”时,针对现在的独生子女挑食偏食的很多,及时进行教育,引导孩子认识到挑食偏食的危害,纠正这一不良习惯。后来从家长反馈的信息来看,不少学生有所改变,像钟世林不再乱花钱了,懂得体谅父母的辛苦了;王鹏吃饭不再挑食了„„

③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了。首先是阅读能力的提高。学生对经典一遍遍地诵读,每一遍都是一个感知过程。在反复诵读中,诵读的水平在步步提高,诵读者的理解、体会也在层层加深。“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学生在朗读水平大面积提高的同时,形成了良好的语感,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也大大提高。其次是知识面的扩大。诵读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机会进行阅读,可以走进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特别是经典诵读涉及到文学、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艺术等知识。学生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不但提高文学修养,而且开阔了视野,知识面不断扩大。再次是表达能力的提高。俗语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厚积薄发”。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厚积薄发”,“下笔如有神”。诵读可以使学生积累大量的妙词佳句,他们的语言“材料库”在诵读中不断地丰富,而且在诵读中也学习到一些表达方法。从学生的一篇篇习作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天天在进步。

中华美德源远流长,传承传统美德的精髓非一朝一夕,而且进行传统美德教育途径很广,方法很多,只有把它无痕地落实到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才能取得真正的实效。我相信,只要我们勇于探索,努力实践,就会取得可喜的成效。我们愿为此而努力!

小学传统美德论文 第2篇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同时也是一个举世闻名的礼仪之邦。中华传统美德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凝炼而成的社会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我们重视自身修养,同时又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乐观进取精神。可以说,中华传统美德早已深深熔铸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之中。

流年岁月,轻轻的翻开了中华民族的史册,点点滴滴的文字,绘声绘色的画面,交织成中华民族历经沧桑的岁月,勾勒出中华民族久经不衰的历史。翻看史册,阅览了三国两晋时不尽的剑影刀光;阅览了五代十国时繁荣的景象;享受了大唐盛世和平富饶的生活;欣赏了宋元明清殿前宏伟的琉璃。岁月,就在朝代的周而复始一点点流逝。它时刻警示着“龙的传人”,让我们挺起脊梁,团结一致,奋发向上。

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有奋发向上的精神,而立志又决定了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命运与在前进道路上的方向。从当初的元谋人时代到现在的小康时代,这质的飞跃是靠我们的先祖用双手拼搏出来的,在无道暴戾的时代,炎黄子孙同仇敌忾,团结一致,开创新的幸福时代,多次出现盛世时期,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不光有民族经历的荣盛之巅,还有让很多笔黑暗与耻辱的划痕。

清初,统治者固步自封,重本抑末,自认为天朝无需与外国交流,便闭关锁国。19世纪上半期,鸦片大量流入中国,外国商人疯狂肆虐,牟取暴利,使许多白银外流。爱国义臣林则徐于虎门销烟,后爆发鸦片战争,由于中国落后签订《南京条约》,后外国列强发动多次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由于清朝统治者腐败无能签订《瑷珲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这些条约加剧了中国的贫弱,还令我们丧失了园林瑰宝——圆明园,并且丧权辱国,有义士云:“一撮历史渣滓,玷污纯洁清白,留下铁的罪证,教育我们认识江山如此多娇,原沃一腔碧血.勿忘过去岁月。”而后在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侵略军无耻的预谋制造了柳条湖事件,令人伤痛的九一八事变爆发了。四个多月,因重庆置之不理,使东北三省沦陷,东北三千万同胞过着耻辱的亡国奴生活。而后又有了血染卢沟桥,南京大屠杀,其中还有可恶的百人大屠杀比赛,731细菌武器研究所等,他们就像一把把盐巴散在中国这块受伤的宝地上。经过八年艰苦抗战,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台湾也重回祖国的怀抱。但是这次胜利是有多少血肉筑成,用多少条人命铺垫的呢?我们这些炎黄子孙要记住在逆境中崛起,回首历史岁月,在绝境中也有很多英雄人才涌现,乱世也能出英雄:衰而有林则徐硝烟,败而有邓世昌沉船,耻才有左宗棠收地,辱才现谭嗣同殉国„所以当我们当我们身处逆境时,要勇敢面对,努力征服。

最近,中日双方于钓鱼岛事件上争论不休,引起了多方面焦点关注,日本想借钓鱼岛事件挑起事端,引发战争,钓鱼岛一直是我们中国的领土,我们决不会割让,而日本非法扣留我国渔船船长是违背道德的,我们应该为维护正义而战斗。不能让屈辱的历史重演。我们反对战争,但我们不怕战争。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人类漫漫的文化长廊中,一直都是一颗神秘璀璨的东方明珠,一幅精美绝伦的传世之作,无论历史的车轮怎样的前进,人类社会怎样的变迁,都不能使它暗淡无光,相反它会慢慢沉淀下来熔铸成龙的脊梁,使龙的传人更加儒雅,更加睿智。

小学传统美德论文 第3篇

一、应用创造情境的方式渗透中国传统美德教育

小学语文教师有时会在教学中用创造情境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 教师若在创造情境的时候渗透中国的传统教育, 学生将能得到更多的情感体验。

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寻隐者不遇》这一篇课文为例, 教师为了引导学生自主地找到这篇诗歌的朗读方法, 可应用创设情境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习中国的传统美德。

比如教师可引导两名学生扮演诗中的角色, 学生A扮演作者, 来寻找隐者, 学生B扮童子。其他学生一起观看两名学生的扮演, 给两名“演员”提意见。

师:作者现在去找隐者, 他们怎么去的呢?

生:作者是爬山去的, 而且走了很远、很远的山路, 因为隐者住在山里。

(学生A接到提示, 做出辛苦爬山的动作。)

师:好, 作者现在好不容易登上山了, 他现在看到了隐者没有?

生:没有, 他现在只看到一个童子。

生A: (向扮演童子的学生B问) 请问, 你的师父在不在?

师:同学们, 你们觉得他这句话问得好吗?

生: (思考后) 不好!

师:为什么不好呢?

生:我看过古装片, 片中的人要向人问路得非常有礼貌。比如说得喊个名字, 还得行个礼。

师:如果没有礼貌, 会有怎样的结果呢?

生:别人就可以不回答他。

师:古装片中, 古人是怎么讲礼貌的呢?

(学生们一起讨论古装片中古人跟人行礼的方式和与人交谈的方式。)

生A: (很有礼貌地抱拳行礼) 请问小哥, 你师父在吗?

生B:我师父不在, 他采药去了。

(教师接下来应用情境让学生思考每句诗中透露出的感情。)

教师在创设情境的环节可向学生渗透中国传统美德教育, 并通过创设情境给予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应用选取案例的方式渗透中国传统美德教育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会选取一些案例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 对学生开展中国传统美德教学, 学生将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学习到做人的道理。

以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林冲棒打洪教头》这一课为例, 一名教师以如下的方法教学, 让学生受到了中国传统美德教育。

师:林冲和洪教头在初次见面的时候是怎么对待对方的?

生:林冲非常有礼貌, 柴进介绍他和洪教头见面, 他就客客气气地打招呼、行礼, 但是洪教头对他爱搭不理的。

师:他们在一起又是怎样相处的呢?

生:他们在一起坐的时候, 林冲把首座让给洪教头坐, 洪教头一点也不推辞, 马上就坐上去了。洪教头还说, 林冲就是个囚犯, 柴进不应该对囚犯这么好。

师:那这两人为什么会打起来呢?

生:柴进在面前夸林冲的功夫好, 让洪教头不要小看他, 洪教头看柴进这么夸赞林冲, 忍不住就和他打起来。

师:林冲听到洪教头要跟他打, 采取了什么态度呢?在打斗的过程中, 林冲的态度有变化吗?

生:林冲一开始不愿意跟洪教头打, 怕打倒了柴进家里的武师, 柴进会很难堪。后来听到柴进鼓励他去打, 才接受与洪教头的教量。在打斗的过程中, 林冲一开始也不愿意显示出真本领, 宁可打成个和局或认输, 但当他听到柴进希望他显示出真本领, 打倒洪教头时, 他才开始认真地打。

师:洪教头明明是柴进家的武师, 为什么柴进反而很希望洪教头输呢?

生: (思考了一番) 柴进刚开始的时候, 对两人还是一视同仁的, 但是洪教头刚开始对林冲很无礼, 让柴进感到“心中好不快意”。随后洪教头抢着坐首座, 让柴进感觉到“又不喜欢”。待到洪教头主动挑衅林冲时, 柴进就很希望林冲把洪教头揍一顿。

师:林冲和洪教头同是柴进家的客人, 为什么一个人得到了礼遇, 另一个人却被揍了一顿呢?

生: (思考了一番) 因为林冲做人愿意谦让, 他处事的时候愿意为柴进着想;洪教头则是仗着自己的功夫强, 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 于是柴进不喜欢家中有这样的客人。

(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三人的性格。)

教师在这段教学中, 用一则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到遇事谦让, 为人着想有重要的意义之后, 学生今后就会以这样的传统美德约束自己的言行。

小学语文教师若能在教学中选取适当的案例渗透中国传统美德, 学生就能够思考自己在以后的人生中, 应当如何以中国传统美德为准则, 学会待人处事。

三、应用实践活动的方式渗透中国传统美德教育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时, 会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 教师可在这个环节给予学生传统美德教育。

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母亲的恩情》为例, 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今天母亲为一家人做了什么事?今天能不能代替母亲为家人做一些小事?教师让学生将观察和实践的结果写成一篇记叙文。有一名学生写到:他以前吃饭的时候总是喜欢挑食, 母亲也尽量做他喜欢吃的饭菜。可是当他观察到母亲一天的劳动之后, 发现母亲非常辛苦。他看到母亲下班后为了让全家人尽快吃到可口的饭菜, 总是辛苦地操劳。学生想, 母亲每天都这么辛苦, 自己还挑食, 实在太不应该了。他在全家人吃完饭之后, 帮着母亲扫了一下地。学生表示虽然自己扫的地不是很干净, 母亲又扫了一遍, 不过母亲还是表扬了他。

小学传统美德论文 第4篇

【关键词】小学 语文教学 传统美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163-01

一、巧用课文适当“激情”进行传美教育

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是用形象反映社会生活,源于社会生活,始终伴随着强烈的感情活动。生活的支点离不开感情,就每一篇课文来说,每一篇都蕴含着丰富的感情,小学生生活的感悟能力较差,轻易发现不了,教师一定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时及时抓住每篇课文的“激情点”,正确进行情感引导。例如讲述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时,进行“孝敬父母”的教育教学设计。教师提问:你的妈妈是如何抚养你长这么大的?学生纷纷畅所欲言,争先恐后地叙述自己的妈妈如何对自己好,如何教育自己。随后教师启发学生:你们的妈妈如此疼爱你,把爱全部给了你们,世界上最平凡最伟大的就是母爱。距离我们千余年前,有一位唐代著名的诗人,留下了一首引起多少儿女为它发出强烈共鸣的诗,这节课学习的古诗《游子吟》。多媒体课件播放一段深情的悦耳动听的乐曲,吟诵《游子吟》全诗,让学生进入诗的情境之中。讲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突出母亲对儿女无微不至的关怀体贴,突出了伟大的母爱。“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两句以“寸草”报答“春晖”作比喻,表述了诗人惟恐报答不了母亲的温暖和爱的心情,表述了儿女对母亲的尊敬和感激的深情,奏鸣了天下儿女的共同心声。教师动情的讲述,学生真正理解了诗的主题,掌握了古诗文的常识,感悟了 “孝敬父母光荣,不孝敬父母可耻”的真谛,接着升华本课主题,教育学生一定好好学习,听父母的话,让父母少操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养成尊敬父母的美德,做一个体贴关心、尊敬、热爱父母的好学生。

必须吃透教材抓住时机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例如讲述《十六年前的回忆》时,教育学生继承革命传统,时刻想着祖国;讲述《梅花魂》时,让学生感悟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情感,热爱自己的祖国,激发爱国情怀,不能矫揉造作,一定水到渠成。学生读其文,感其行,收到最佳教育效果。如此的方法更能触及学生的心灵,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以文育人,润物无声,让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永远相传。课文许多篇目都可以进行传统美德教育,例如《荔枝》是现代作家肖复兴的作品,文章全文闪耀着传统美德;《江姐》一课,表现了江姐坚贞不屈的革命意志,大义凛然,视死如归,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善于抓机会,适时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二、 借助语文实践活动进行传美教育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几篇课文的讲授,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学生语言的逻辑性。小学生天生好奇好动喜欢各种各样的活动,以写作训练为目的,有计划开展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参加有意义的实践活动。逐渐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生活自理能力,理解别人、体谅别人、尊重别人。例如组织学生包饺子等活动,引领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学会和别人合作,增强团队意识,团结合作,把事做好。通过这项活动亲身体验做家务的辛苦和乐趣,理解和体谅父母的辛苦,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

有计划组织多种多样的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例如故事会、辩论会、演讲比赛、口语作文等。培养学生语言的逻辑性,敏锐性,语言的表达能力,学生激烈的辩论、慷慨激昂的演讲,感染在座每一位学生,让学生为生活在我们伟大的国度而骄傲和自豪。

三、古诗诵读训练进行传美教育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 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七十篇,诗歌是传统和弘扬中华文化重要的载体,诗歌是千百年来塑造炎黄子孙人格最独特而有效的形式。从元谋人到明清,从有人类历史至今,庙堂高宇或是街头市井,人们出口言诗,开口唱诗,诗歌让中华民族的祖先秉承了天地间灵动的精华,让中华大地如此人杰地灵,成为人类灿烂眩目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诗歌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是一种阐述心灵的文学体裁,而诗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的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富于表达感情。它是一种大的文学样式,要求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饱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想象,语言精炼而形象性强,具有一定的节奏韵律,一般分行排列,它在各种文学体裁中出现最早,是想象能力、创造能力、思想品质、道德情操、审美志趣人们素养的综合体现。

合理诵读,带有感情朗读诗、词、古文,录音配乐与范读相结合,根据每首诗不同的感情基调选择曲子,让学生朗读时有更深的体会,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渗透传统美德教育。注重诗的语言规范及小学生的行为习惯。教育学生珍惜时间,不畏艰难的有诗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书山有路勤为经,学海无涯苦作舟”,教育自满的孩子有诗句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每一年的“三八”节,让小学生吟诵 “慈母手中线”诗句,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陶冶了学生的情操,班风、学风蒸蒸日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任何真正的教学不仅是提供知识,而应是予学生以教育。”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一定要明确传统美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关注传统美德教育在每一学科的渗透,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广泛、自觉、热情地融于传统美德教育,肩负着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并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中华传统美德论文总结 第5篇

实践证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已成为增强民族凝聚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中华民族历来崇尚“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追求“和为贵”、“家和万事兴”,倡导好善乐施、扶危济困,把人的生命和尊严,把国家和集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作为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越是危难之际,这些传统越是得到发扬。例如:九八抗洪时,抗非典时;去年初南方冰雪灾难,四川59912特大地震灾难面前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举国上下及时伸出了无私援助之手。可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大力加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教育,意义重大。

二、“传美”教育的现状

当前,世界许多国家都在研究中华传统文化,从中寻求治国之道,寻求国家发展的动力。当代世界许多思想家、政治家、科学家们认为要拯救世界性的道德危机,就要学习中国的传统伦理文化,甚至认为21世纪就是中国文化的世纪。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恩比说:“19世纪是英国人的世纪,20世纪是美国人的世纪,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这话的意思是说,在21世纪,中国文化将成为人类文化发展的主流。1988年1月,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时“宣言”,向世界呼唤:“如果人类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25,去吸取中国孔子的智慧”。可见以孔子“儒家伦理”为主轴的中华传统道德文化,是全人类的精神财富。整理与承接从孔夫子到孙中山给我们留下的文化遗产。

上世纪90年代初,新加坡政府就提出“把儒家基本价值观升华为国家意识”来抵御西化,还将重视中华传统文化视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方针。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民族历史源远流长,文化遗产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其中有许多优良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文明五千年积淀的精华,这些美德精髓至今仍然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积极的现实作用。青少年儿童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者,也是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但是,目前,许多中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精华知之不多,且不能很好地践行。因此,加强青少年儿童的传统美德教育刻不容缓。

三、“传美”教育的重要途径

对青少年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主阵地是学校,学校实施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课堂教学的学科渗透,即通过各科教学把传统美德教育内容渗透给学生的教育方法。因此,学校要围绕传统美德教育教学的实际,结合各学科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基本国情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以及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教育。把观念的更新具体化,加强对课程的创新整合并把它融注在教师教学行为的渐变中。

1、走进新课程,优化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前提下,为引导学生树立传统美德意识,各学科教师应从教育学、心理学角度出发,把握学生接受思想教育的特点,在教学中重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在学生道德形成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选择适当的学科德育切入点,以直接渗透、间接渗透或重点渗透、随机渗透等方式,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达到传统美德教育学科渗透“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认为教师首先是作为教育者,其教育学生的过程也是自觉学习,提高自身教育魅力,不断完善人格的过程;其次,是受教育者,通过正面、规范、递进的“传美”教育课、主题班会课等途径,学知明理导行;再者,就是所“学”内容,时代在发展,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也应富有时代气息。有选择以当代杰出人物为切入点,抓住时机不定期地组织学生去看,去感知,有利于推进学校“传美”教育进程。让学生感受崇高,在心中产生冲动,使观者抑制不住自己的热泪,使心灵得到一次次的净化。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方法。

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学生既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也是传统美德教育的接受者。因此,不能仅仅把学生看作是盛知识的“容器”,而应重视学生,把他们看作是正在成长过程中的活生生的人,在方式方法上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为此,学校要从教育的现代化出发,从培养人的角度出发,组织全校教师进行学习课件制作及电教多媒体优质课竞赛等活动。在这些科研活动中,老中青三代教师互教互学,在教学方法上求索探新、取长补短,时时处处闪烁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随着活动的开展,教师们会发现:借助多媒体的教学手法,不仅增加了课堂容量,扩大了学生视野,大大丰富了思想教育的内容,而且“传美”教育的形式更生动、具体,充分体现了传统性与时代性的结合,为学生喜闻乐见。学校教育、教学手段的更新,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既赋予了学校德育工作鲜明的时代特征,也增强了“传美”学校教育的力度。正如教育家赞可夫所说:教学法的要点“首先在于要使儿童在学习过程中有一种生气蓬勃的精神生活”。一方面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和文明风范,体现教育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结合;另一方面,也让学生明确作为炎黄子孙,有义务、有责任自觉发扬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礼仪风范,创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空间,就从平时的一言一行开始,实验中,借助演讲会,经验交流会、师生家长座谈会等形式,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多听、多讲、多思,以切身经历和体会,感知美德的魅力,达到了自我教育的目的。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发展,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全面小康社会而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校园和谐社会的建设是整个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为高等教育多出人才、多出成果和服务社会与经济建设创设了根本保证。和谐是强调矛盾的统一和均衡,是社会各系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维持整体的平衡发展。“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基于这些原则,中学生必须认真确立自己的价值理念体系,尤其在文化多元化、价值多元化的情况下,必须确立和谐教育的崭新理念。即要更加注重教育的人文性,树立教育的生命性、未来性、社会性价值、坚持人性化架构,人文化建设、人格化塑造,培养人格健全,具有先进文化素养与德育品质的生命个体。

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论文 第6篇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历代流传下来的有益于后代的优秀道德遗产,它包含了优秀的民族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良好的民族礼仪等方面。它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形”与“魂”。它也是我国人民两千多年来处理人际关系、人与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的结晶。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宗旨就是为了在新的形势下继承、弘扬、提高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断培养和强化青少年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意识,用正确的思想武装青年一代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努力造就一代社会主义新人。

一、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重在优化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

中华民族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其中有许多优良的传统美德是极为丰富的思想宝库,其精华能够绵延数千年而不衰,成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所在至今仍然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积极的现实作用。我们现在所提倡的热爱祖国、勤奋节俭、尊师重教、团结友爱、尊老爱幼、礼貌待人、诚实守信、见义勇为、严已宽人、先人后已、勤学不倦等优良传统美德。都可以从我国浩如烟海的思想宝库中找到其渊源。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随着时代的变化在不断发展。因此,我们在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时,必须进行科学分析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古为今用,不断综合创新。赋予新的时代内容,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准则。并以此来教育、熏陶青年一代,使他们形成中华民族的道德人格,担当起历史重任。结合学生实际,我们从众多的中华传统美德中选择了最具代表性、最有针对性。最富时代性的三个方面。即“爱国、勤俭、礼仪、宽容”,对学生进行教育。

1、爱国主义教育。爱国历来都是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它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感情基础和道德规范。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爱国传统的民族,谱写了无数爱国主义的颂歌。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是鼓舞全国人民实现民族振兴的强大动力,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弘扬爱国主义传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无疑具有伟大而深远的意义。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因此,更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青少年成长的全过程,从小就培养学生要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勤俭教育。俗话说“勤以立志,俭可美德”勤劳节约是中华民族最基本、最突出的传统美德。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勤俭节约是国人的一种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整个人类,要想生存,要想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这四个字。可以说修身、齐家、治国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诸葛亮把“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为“修身”之道;朱子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当作“齐家”的训言;毛泽东以“厉行节约,勤俭建国”为“治国”的经验。历史上,古今中外勤俭节约的故事不胜枚举。毛泽东要求别人的自己首先做到。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上世纪60年代,有一次他召开会议到中午还没有结束,他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几小碟咸菜,主食是烧饼。伟人在勤俭节约方面为国人做出了表率。勤俭节约的美德如甘霖,能让贫穷的土地开出富裕的花;勤俭节约的美德似雨露,能让富有的土地结下智慧的果。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要牢固树立“浪费也是腐败”的节约意识,克服“花公家钱不心疼”的不良心态,形成“铺张浪费可耻,勤俭节约光荣”的良好氛围,使勤俭节约成为一种时尚、一种习惯、一种精神。所以应教育青少年养成良好的艰苦奋斗、勤劳节俭的习惯。

3、礼仪教育。是指人的言行举止要合乎一定的规范,待人接物要和蔼可亲、平等、公正、礼让。它是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礼仪之邦”礼仪是一个民族文明进步程度的标志,也是一个国家社会风貌的现实反映。对中学生来说,礼仪反映着这个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文化教育程度,是为了提高中华民族素质,使学生懂得怎样做人,做一个怎样的人。为此,我们在学生中开展了“礼仪”教育。以上三种教育。既相互独立,又互为补充。共同构成了实施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有机整体。

4、宽容。人作为肉体凡胎投生到这个世界,总会遇到不尽如人意之事,这就需要用一种心态去面对,那就是宽容。宽容,能化解不必要的误会。由于每个人行为习惯不同,对于情感的表达方式不同,有时候,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常常会遇到一些令自己不开心的事,甚至是难以接受的言行,每当此时,心中的不快自不必说,往往会很不开心,对于偏激的言行,如果小不忍,还会造成不良的难以想象的后果。其实,当事人也未必就希望对方不开心,有时候是无心之过,如果站在言者的角度去体会,宽容一点儿,就不会去追究细节,误会可以消除在萌芽状态,自然也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何乐而不为呢?宽容,会让人心中充满快乐;宽容,显示出一种高雅的风度。当人与人之间遇到一些小摩擦时,往往也是考验一个人的休养的关键时刻。有的人可以冷静地面对所发生的一切,事情往往会顿失前嫌,化险为夷,一切风平浪静;而如果不依不饶,得理不让人,往往会火上浇油,小事变成大祸,后果难以设想。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有的人大打出手,甚至陪进身家性命,往往都是一些小事引起的,如果双方遇事时能够冷静一些、宽容一些,都让一步,那么则会海阔天空,什么事情都不会发生。宽容,显示出一个人良好的休养,更显示出一个人一种高雅的风度。宽容,可以让社会变的更加和谐;宽容是一种美德。当可以宽容时,请多一些宽容吧,为了他人,为了自己,也为了社会。相信多一份宽容,社会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二、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重在优化中华传统美德教育途径。

教育形式千变万化多种多样,关键在于要根据青少年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把传统美德教育中的知识传授、情操陶冶和培养良好的美德行为习惯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教育效果。因此要探索多样化的传统美德教育方法和途径。

一是以思想品德课为主线,渗透各学科的教学,注意德育的情感性。在实施学科德育过程中注入情感,寻找最佳结合点注意德育的针对性。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注意德育的鲜活性。按照时代的要求促使德育与学科教学达到整合。

二是重视以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积极引导,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如远足、参观访问、考察、社会调查及科技展、运动会、主题班会等。把德育内容与德育形式结合起来。

三是以推优入党为主线,继续办好业余党校。建立学生党小组,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业余党校的学习,达到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理想的教育目的,使之最终成为学生的自觉信仰。四是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律教育,培养学生和谐发展。五是利用校园网的优势,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德育方面的作用,增强德育工作的高效性。

初中议论文:诚信传统美德 第7篇

古时有李白的“海岳尚可倾,口诺终不移。”;白居易的“但见丹诚赤如血,谁知伪言巧似簧。”

诚信是我国传承几千年的传统美德,然而,为今之日,这一切的一切似都在历史的长河中削磨了印记,只留下了淡淡的浅痕。

我厌恶生活在这样的社会中,因为,我不知道人们说的哪句话是真,那句话是假。我宁愿生活在全是欺骗的社会,因为我知道他们的话不可信。看!高官们用诚信购买的官职;高校毕业生用诚信购买的毕业证书;就连小学生也知晓了欺骗、撒谎,并加以引用在家长和老师身上。

幸而在这社会并没有完全泯灭诚信,仿佛为了高度赞扬,这些人都成了成功的典型。海瑞的秉公执法;喜旺的成功致富……

我们身处黑暗,但我们身旁还有光明,我们要追逐光明;我们看到贫瘠的土地,但我们的头顶还有广博的蓝天,我们要展望蓝天。

朋友们,我们拥有自由、理想、追求,但我们缺少了审视的眼光,我们更多的把批判地眼光用在了别人的身上,但却从不认真的审视自己,巴金先生写了《随想录》,我们看后是否深有感触呢?

看,远方的太阳升起,我们是否可以跟寻太阳的踪迹,去寻觅真理。不去一味的遮掩,而是把缺点光明正大得显露在众人面前。

听,远方的山泉潺潺,你是否能抓得住那剪不断的流水,犹如那曾经流淌的年华。

小学传统美德论文 第8篇

一、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动力源泉

在我国有关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人们对传统教育中的种种弊端越来越无法忍受,强烈地要求教育模式从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逐步地向素质教育转轨。目前所提倡的素质教育,一般都会包括对学生四个方面素质的培养和塑造,即简单的劳动技能素质、健康的身心素质以及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较高的文化素质。而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恰恰为这种素质教育提供了完备的教学教材。例如,传统美德中的刻苦勤奋、尊老爱幼、勤俭节约、助人为乐以及简单的常规礼仪等都可以作为目前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换句话说,素质教育一定程度上就是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也只有不断地加强对学生的传统美德的教育,才有可能将学生培养成为有文化素养的高素质型人才。作为培养跨世纪新型人才主要阵地的各个学校,尤其是进行基础教育的小学学校应该重视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对学生进行正面的道德教育,在小学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基础和根本出发点。让学生从小就受到优秀文化和精神的熏陶,为后期的素质教育打下坚实的道德和精神基础。试想,一个俗不可耐、满嘴脏话的学生群体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够承担起弘扬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重担的,一个不懂得如何尊重他人的人,是不能够在创新社会价值过程中很好的发挥合作精神的。一个不具备奉献精神的人,又怎么能够承担起驾驭渊博知识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和人民呢!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没有实行传统美德教育的小学基础教育,就不可能培养出符合跨世纪对素质型人才的要求的条件,也不可能从根本上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二、传统美德教育内容中有关爱国主义的教育是推动教学前进的动力

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和重点,一直以来爱国主义就是整个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支柱,并作为一条重要的主线贯穿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之中。爱国主义为人们在抵御外来侵略、艰苦奋斗、推动社会不断进步以及创造光辉灿烂的文化汇中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可以说,没有爱国主义的支撑,就不会有中华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在当今和平的时代, 也许有人认为爱国主义的作用已经很小了,而且也离我们越来越远了。但是纵观古今,众多的英雄模范、志士仁人、艺术家、科学家、改革家等无不都是在内心深处藏着深深的爱国主义情怀,拥有高尚的报国志向,否则他们很难成就一番伟业。拥有爱国主义的人一般都会选择“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鹊而高翔”,不是只顾眼前的个人小利,而是胸怀远大的大我情怀。现在,人们几乎都知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也都听说过甚至会讲有关岳飞“精宗报国”的故事,爱国主义的内涵和实质已经在每个人的头脑中扎下了根。但是,仍然需要注意的是爱国主义依旧需要一代一代的传下去,依旧需要在教育教学过程被不断的提及和教育。在小学教育中渗透进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古代故事“苏武牧羊”、现代故事“林则徐虎门销烟”以及郑成功、邓世昌等故事和事迹的宣传教,让学生真切的体会到中华民族崇高的精神道德。我国有着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在小学教育中开展传统美德的教育不仅能够增加他们虽历史文化知识的了解,也能够增进他们从小对国家的爱护情怀,并通过对他们爱国主义的激发不断形成学生学习和前进的动力。

三、对勤俭节约品质养成的重要作用

传统美德教育中有很多有关学会珍惜、懂得勤俭节约的内容,如“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说明成功往往是由人们勤劳节俭所成就的,而失败往往是由于过于奢侈浪费。即使在物质丰富的今天,有关勤俭节约的品质仍然值得我们不断的继承和发扬,而且永远不会过时。而且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虽然我们的经济发展已经大大超过了从前,但仍旧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很多人民仅仅是解决了温饱问题,与发达国家之间还有很大的差距,还需要全国人民的不断努力和奋斗。勤俭节约就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试想如果社会中浪费之风盛行,必然会降低社会的发展进程,更对资源紧缺的今天带了更大的危害。现在,由于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很多孩子在生活中不懂得勤俭节约,随便浪费的现象屡屡出现,因此很有必要在小学课程中进行传统勤俭节约的美德教育,让学生自己体会节约的乐趣,去亲身感受节约所带来的益处,并在学习中养成不浪费时间的好习惯。

四、结语

有关小学生传统美德教育工作,可谓是一件“艺术品”的成就过程,只有经过教师和学生以及学校的共同努力和精心雕琢,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此外,有关传统美德的教育更是一个大型的工程,需要的不仅仅是教师的单纯的传授和引导,更需要的是学生自己用心去领悟和感受。传统美德教育工作,不仅是作为整个学校教育的义务和责任,同时也是每个教育一线的工作者的义务和责任,所以,在教育工作中,相关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把握每一次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机会,一方面,为小学生以后的成长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另一方面,美德教育工作的开展也有利于学校教学秩序的维护和教育管理的有效开展,是一件既有利于学生又有利于教育者以及学校的双赢工程。

摘要:传统美德以其特有的精神内涵之所在中华民族文化中保存和传承至今,其在社会各个阶段发挥的作用自然不必多说,即使在今天也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一点也同样体现在目前的小学教育工作之中。传统美德中的爱国主义、勤俭节约等内容在小学教育工作中仍然具有很大的存在价值,我们有必要在对其作用进行了解的情况下,更好、更彻底地在小学教学中贯彻传统美德的教育,培养素质型的现代人才。

上一篇: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组织部制度下一篇:定点零售药店所需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