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基础的课程分析

2024-05-30

会计学基础的课程分析(精选8篇)

会计学基础的课程分析 第1篇

论文摘要:在中职会计教学中,加强学生对基础课程的掌握和理解是培养学生账务处理能力的重要前提。中职会计教育基础课程作为中职会计的重要教学内容,已引起教师的重视。针对中职会计基础课程教学方法展开论述。

中职学校侧重于培养技能型的人才,使学生在掌握基本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需要有过硬的实际操作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尤其是当前中职技术学校中会计专业的学生,面临激烈的竞争压力,他们更应该充分发挥其动手能力,加强对自己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在提高技能方面,中职会计专业的教师更应该重视学生基础课程方面的教学,使他们能够真正适应社会的需求。

一、中职会计学生学习现状

1.学生基础较薄弱

中职学校的学生与普通的全日制学校学生相比,在专业知识方面有一点欠缺。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的基础较差,难以深入理解所学的知识,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厌学的情绪。由于学生主观上存在的问题,也给会计专业学生基础课程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缺乏实际的应用

中职会计教育基础课程作为会计专业的入门课程,将会涉及到与会计专业相关的很多概念。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过于重视通过枯燥的理论知识切入到实际教学之中,导致学生在学习时要么因没兴趣而心不在焉,要不因听不懂而放弃。因此,在会计基础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理论与实际的有效结合,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兴趣。

3.会计术语较多,学生难以深入理解

在会计基础课程的学习中,将会涉及到很多的会计专业术语。比如,在《基础会计》这一科目中所涉及到的会计主体、权责发生制、复式记账以及会计要素等专业术语,对于初次接触专业课的学生而言,感到十分抽象,因而难以深入地理解和掌握。长此以往,学生不仅会出现畏惧、退缩的情绪,而且由于基础知识没有掌握好,也会给今后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困难。

4.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较单一

长期以来,中职会计教育受传统教育方法以及教学条件方面的限制,课堂教学模式依然需要依靠教师被动灌输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在教学中缺乏实践性的模拟教学,对学生也难以进行启发式的教学。学生长期在这种模式下学习,难以激发其创造性的思维,使学生永远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难以充分发挥其主动性与积极性。此外,中职学生对一般基础知识的学习决定了单纯采用理论灌输的教学方式也不利于他们的理解和吸收,我国大部分的中职院校在会计教育中没有将案例教学方式提高到一个有效的阶段,有些学校只是流于形式,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影响了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

随着教学体制的不断深入改革,很多院校广泛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但是,中职院校在这一方面却没有广泛地应用,除对会计电算化培训采用较多的计算机教学外,其他课程教学依然停留在教材、粉笔与黑板这一层面上,落后的教学手段也是影响其基础课程的重要因素。

二、中职会计基础课程教学方法

1.加强基础性知识的技能练习与培养

中职会计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这一技能的培养并不是瞬间就能学成的,需要一定时间的过程练习和实践。但是在此过程中,更应该注意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与训练。无论是珠算的看法、计数、指法和算法,还是传票算的翻页、找页等,都应该让学生重点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在培养相关的技能时,也能够脚踏实地的去学习和练习,只有基本功扎实了,才能有效地掌握其中的理论知识,才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有效地运用。

2.明确界定重点与一般的教学方式

基础课程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基础知识都掌握不好,更不用谈今后的学习情况了。在基础课程教学中,理论知识的教学内容应该详略得当,突出重点与难点,明确必须掌握与一般掌握的相关知识,有些理论虽然重要,但是也并非是教学重点,对于这些理论知识可以暂不作过高的要求,在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中自然会得到补充。与会计核算直接相关的内容,比如,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账户和复式记账等基础知识应必须重点掌握好,而对于会计工作的组织与管理等内容则需要作出一般性的要求。通过分清楚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使同学们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更能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效结合

中职会计基础教育课程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对理论知识的教学,而且应加强实践性的教学,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使学生在今后的就业中能够顺利的适应相关的.需求。在会计基础课程教学阶段,概念性的知识相对而言比较多,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会感觉枯燥无味,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实训课的讲授,既能够巩固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又能够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在对基础课程的教育中,应改变传统的偏重知识的传授为目的的教学方法,应注重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好积极的引导工作,使学生能够真正做到在学中做,在做中学。

4.丰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中职会计教育基础课程教学所涉及的概念性、记忆性的知识较多,在课堂学习中,学生也难以提起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应注意丰富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注意力。我认为可以采用如下几种教学方法:

(1)实施模拟教学,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此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根据学科内容与教学的进度,指导学生完成相关的模拟活动,既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又能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通过案例教学,提高课堂的活跃性。会计专业课程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在学习基础课程时,也应该通过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概念、定义,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识。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活跃课堂、引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扩充学生的知识容量,提高其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信息技术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在中职会计教育基础课程教学阶段,可以适当的运用多媒体。首先,教师可以将相关的教学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通过演示各种的业务流程,增强学生对专业学习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相关会计知识的理解。其次,充分利用相关的财务软件进行教学,在讲授完相关的理论知识后,通过软件进行模拟实践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

三、结语

总而言之,加强中职会计教育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同时又有助于对后续知识的学习,进而为其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使中职院校真正培养出应用型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马飞.浅谈如何上好中职会计基础实训课程[J].科教导刊,,(14).

[2]董书俊.提高中职会计课堂教学质量探讨[J].考试周刊,,(17).

[3]李建红.优化《会计基础》教学,提高课程教学成效[J].考试周刊,,(17).

[4]何洪.中等职业学校“基础会计”教学研究初探[J].中国经贸,2009,(20).

[5]曾志雄.中职财会专业《基础会计》课程实践性教学改革的思考[J].跨世纪(学术版),2008,(10).

[6]董海涛.中职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2).

会计学基础的课程分析 第2篇

基础会计课程的学习感受

2011级财政

程诚

大一下半学期的课程终于进入了尾声,基础会计的课程也已经结束了。回首大一一年的学习,相比其他开设的课程来说,感慨是有的,不仅有而且还很多。之所以这样,很大原因是因为王老师您独特的教学方式。

首先,老师在教学上有着严谨的治学态度,犹记得体操比赛时您言辞坚定地拒绝同学的请假要求,或许当时看来实在是有些不近人情,但只有会过的人才几节课的重知识的传授们都受益匪我知道在会课程上,自

亲身体知道那要性。在上,同学浅,可是计这门己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例如说期末考试中的试算平衡,没平衡呀!

其次在课后作业的处理上,老师也十分负责任,一道一道地讲解,让大家细心地发现并改正自己的错误。课程进度安排的很好,更重要的是还节省下来了很多时间教我们如何做人,如何生活得更幸福。

老师给大家分发印制精美的信纸,更贴心的是,您还为我们的另一半准备了一份。您是我在大学里遇到的最用心的一位老师,我可以很坚定的说。您说读大学不一定要为挣奖学金挤破头,死读书,读死

基础会计

书;您说人一定要学会思考;您讲过的五个小寓言故事您说过的《吸引力法则》;《水知道答案》……

会计学基础的课程分析 第3篇

我国高校通常会在大学的第一年开设《基础会计》这门双语课,是会计专业学生进入大学以来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通常学生在学习《基础会计》以前,没有学习过会计专业知识。因此,在《基础会计》教学阶段引入双语教学,中西方会计的差异增加了教学的难度。

一、课程教材内容方面的差异

高校开设《基础会计》双语课程在教材的选取上一般会有两种方式:选用一本中文教材和一本英文原版教材,两本教材搭配使用;直接选用一本英文原版教材。

《基础会计》中文课程一般要求学生在一学期时间内掌握的内容包括:会计的基本概念,会计核算的基础,基本财务报表及会计要素,会计科目及账户,企业主要经营业务的会计核算,会计凭证与会计账簿,财产清查以及财务会计报告等相关知识。

英文会计学基础的教学内容一般包括:会计的基本概念,经济业务分析,财务报表的编制,会计循环,商业企业的会计核算,存货和销售成本,现金与内部控制,应收账款的会计核算,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流动负债与长期负债,股东权益等相关内容。

从教材的内容可以看出,中文教材与英文教材的内容设置差别较大。我国《基础会计》教材理论是基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编写的。而目前大部分高校采用的英文会计教材是基于“美国公认会计准则”编制的。中文教材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根据中国企业的会计实务详细介绍了凭证和账簿。英文教材是用案例引出理论,没有介绍手工凭证和账簿,但是会计要素是按章节分开详细论述的,而这部分在中文的会计中要到中级财务会计才会详细讲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了需要教授学生如何用英文理解专业知识,还要在教学大纲中将中西方会计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会计循环步骤的差异

在西方会计中,会计循环的步骤为:分析经济业务—将交易纪录在日记账中—将每笔日记登记到总分类账中—编制试算平衡表—期末账项调整—编制调整后的试算平衡—编制财务报表—编制日记账并对结账分录过账—编制结账后试算平衡表。

在我国会计中,会计循环又称为账务处理程序,其步骤为:分析并审核原始凭证—编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登记日记账,明细账和总分类账—编制试算平衡表—对账,调整账项,做结账分录—编制财务报表。

从会计循环的步骤来看,中西方基本相似,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第一,西方会计中十分重视试算平衡表,分别会在账项调整之前和之后都编制一张试算平衡表,最后在结账后再编制一张试算平衡表。第二,西方会计将编制结账后的试算平衡表作为会计循环的最后一个步骤,而我国将编制财务报表作为会计循环的最后一个步骤。第三,西方会计在编制完财务报表后进行结账,将所有的收入和费用类账户的余额转入“收益汇总”账户。中国的会计循环把所有收入和费用类账户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账户中,并且在编制财务报表之前进行,作为编制记账凭证的一部分。

三、会计要素的差异

对于基础会计学习阶段,会计要素的理解是基础,学生必须掌握会计要素的含义,中西方会计在会计要素的构成以及含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教师在授课时要重点区分其中差异。

1、会计要素的种类

美国FASB将会计要素划分为十大类:资产(asset),负债(liability),权益或净资产(owner’s equity/net asset),业主投资(owner’s investment),派给业主款(owner’s withdrawal),综合收益(comprehensive income),营业收入(revenue),费用(expense),利得(gain),损失(loss)。其中前三项反映某一时间点的会计信息,后七项反映某一时期的交易或事项。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将财务报表要素划分为五大类:资产、负债、权益、收益(收入和利得)、费用(费用和损失)。其中前三项在资产负债表中计量财务状况,后两项在利润表中计量经营成果。

我国会计准则CAS规定了六大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从会计要素的构成可以看出,中国确立了6个会计要素,美国设置了10个会计要素,数量较多,对会计要素归类更加具体。两者都设置了资产、负债。中国只设置了一个所有者权益要素,而美国将其分为所有者权益、业主投资和派给业主款三个要素。原因在于西方国家市场经济发达,企业权益数量较多,变化复杂,通过证券市场筹资而形成了众多投资者,他们都要详细了解权益变化的要求。

2、会计要素的定义

中国的“准则”中规定,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将资产定义为: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而获得或控制的,未来可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中国的“准则”规定,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实义务;美国FASB规定,负债的定义为,主体因过去交易而形成的,未来经济利益有可能流出主体的义务和债务。

中国只设置了一个“所有者权益”要素,定义为: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美国认为,权益是资产减去负债后享有的剩余权益。

从定义可以看出,中国和美国的准则在定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上基本相似。但对于收入和费用的概念差异较大。

收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中国的“收入”是广义的概念,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是企业日常活动中形成的,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美国FASB使用的是狭义的收入概念,是指由于生产或制造商品,提供劳务而带来的资产的流入或债务的清偿,或两者兼而有之。

中国“准则”规定,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FASB认为,费用是经济利益的减少,表现为资产的耗费或负债的产生,导致与权益者分配无关的企业权益的减少。

中国的“准则”规定,“利润”是指企业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而FASB称为“综合收益”是指,从业主以为的交易以及其他事项或情况所产生的权益变动,它包括除业主投资和派给业主款外,一切权益上的变动。

四、会计科目详细程度的差异

西方会计中对科目的设置通常比较详细,例如将企业的“机器设备”,“建筑物”等固定资产直接作为会计科目记录在分录里。但有些也比较笼统,比如“存货”在中国设有原材料、库存商品等具体科目,而在西方会计科目中统称为“存货”。

我国的会计实务中,会计科目是国家统一规定的,分为总账科目和明细科目,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统一性,总账科目不能有半点差异。

五、分录与日记账设置方面的差异

西方会计中将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登记在普通日记账中。日记账分为普通日记账和特种日记账,用来序时的、全面的登记一个单位的经济业务,然后再将日记账的数据登记到分类账中。特种日记账是专门登记某一类经济业务的日记账,西方会计中一般设置四种特种日记账:销售日记账、现金收入日记账、购货日记账和现金支出日记账。

我国的会计实务中,经济业务是登记在记账凭证中,之后再登记到账簿中,我国的账簿按用途分类可以分为序时账、分类账和被查账,其中序时账中特种日记账一般只分为库存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六、讲述主要经营业务的核算所用企业类型的差异

西方会计教材中讲述企业的主要经营业务的会计核算采用的商品流通型企业,这样的企业不涉及产品的生产环节,业务流程相对简单。而我国在讲述这部分内容的时候采用的制造型企业即工业企业,业务流程较多,相对复杂。

总之,随着我国对国际化人才需求的增长,我国高校会计双语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掌握中西方会计的差异,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西方会计教材和案例分析,促进会计双语课教学质量的提高。

摘要: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会计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然而双语教学不是简单的“英译汉”,而是主要利用英文学习西方会计的理论知识。虽然我国顺应了会计国际趋同的趋势,但我国的会计还是与西方会计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以《基础会计》双语课程为例,分析教材内容、中西方会计在会计循环、会计科目和账户、会计分录、会计账簿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使学生了解中西方会计实务的差异,促进会计双语教学效果的提高。

关键词:双语教学,中西方会计,差异

参考文献

[1]周运兰:双语教学采用西方会计教材差异的探讨[J].教育园地,2011(2).

[2]吴彬:基于双语教学视角的中西方会计差异比较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5(2).

[3]赵宏伟:基础会计[M].南开大学出版社,2014.

会计学基础的课程分析 第4篇

关键词:高职;基础会计;教学方式

高职会计专业普遍要求学生毕业前就要拿到会计从业资格证和会计初级证书。因此,同是财经类专业,相对于物流、营销、电子商务等专业,会计专业的学生学习压力要大得多。基础会计课程是会计专业学生入学碰到的第一门专业课程,对于学生理解会计、喜爱会计和后续会计学习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高职院校基础会计课堂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会计知识学习兴趣不高

会计课程理论性较强,很多学生很难提起学习兴趣,一是认为会计太难,不好学;二是觉得太枯燥,没興趣;三是在课堂上,很多学生的注意力并不在学习上面,甚至有部分学生在上课时仍然摆脱不了手机的诱惑。另外,很多学生并不是出于自己的意愿选择会计专业,或者对会计专业根本不了解,再加上课堂教学偏理论化,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讲解过于专业

会计课程在财经类学科中实际上是比较容易授课的学科,主要是因为会计课程理论体系清楚、知识结构完整,通俗点说就是教学内容比较实际,不空洞。可是,会计的教学完全照着教材的理论体系来讲解专业的知识,教师的语言也趋于理论化和专业性,缺少变化。刻板的语言使学生很难理解和消化,也缺乏吸引力。

3.多采取传统教学方法

会计这门学科本身就是一个理论体系,因此由教师为主导、PPT为辅助的教学手段比较常见。但是,经过高中教育后,这种讲授式的教学手段已经不受学生的欢迎了。通常情况是,教师在讲台上面讲授知识,而这些知识无法进入学生的思考范围。

4.学生的基础知识不牢固

从与大二学生的交流和后期课程的反馈来看,经过一年级基础会计课程的学习后,很多学生对一些基本的会计概念和会计理论仍然不明确,对简单的会计科目的用法依然不能熟练掌握。这不仅给学生后续学习带来麻烦和困难,基础不牢带来的学习困难也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造成学生放弃后续课程的学习。

5.课堂设置过难导致学生放弃本专业的学习和就业

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表示自己对数学学习很为难,只要涉及数学的知识都学不好,因此对会计学科很抵触。在教学过程中,经过对这些学生的观察,发现这些学生在理解逻辑和计算方面的确有些吃力,这是他们学习会计相关知识的一个鸿沟。如果在基础会计课程上面他们没有克服这个困难,不能进入会计学习状态,很容易让这部分学生自此放弃会计专业的后续学习。在学生就业阶段,发现确实有一部分学生表明自己绝不会从事会计专业工作。

二、对高职院校基础会计课堂教学的几点建议

1.用通俗的语言讲解专业的知识

会计课程的特点是专业性较强,理论体系较完整,因此,学生理解起来难度也较大。教师在讲授过程中,朗读教材一样的讲授是不可取的,完全按照书面的语言来讲解,没有进行再加工和演绎,而是书面语言直接传授给学生,这就加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使学习变得十分枯燥乏味。这就要求教师要非常熟悉教材和教学内容,从教材中跳出来,用贴近生活的表达方式,或者站在一个高度去概括内容。例如,在编写会计分录时,对经济业务的描述,可以改成我们常用的通俗语言,就像在和学生陈述一件发生在身边的事那样,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2.采用小组学习形式

学生在入校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会自动分成一些小团体。这些小团体内部存在着比较强烈的相互影响。而在这些小团体中往往存在着一个中心人物,教师在授课过程或实训过程中,往往通过影响中心人物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积极性,带动整个团体的学习,达到提高学生整体学习水平的目的。因此,教师在分小组学习时,不要盲目地将学生随意划分,而要仔细观察学生平时的座位和表现,按照他们的相处习惯来分组学习。对于不积极学习的团体,抓住一个中心人物施加影响往往更加关键。

3.对个别学生可采用一对一教学促

在一段理论知识学习之后,我们常进行针对性实训。在实训过程中可以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在解决过程中适用于采取一对一教学方式,在和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可以解决学生的疑惑和问题。教师应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学生的问题,指导学生将全部任务落实到位。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增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可以借此机会鼓励学生坚持学习、遵守课堂纪律。

4.教师对学生的关心与关注也十分重要

在与学生的相处过程中,教师应适当对学生表示友好与关心,在学生遇到生活问题和学习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适当给予思想引导和帮助。当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懈怠,或者昏昏欲睡时,教师可以用询问、关心、劝说和鼓励的方式来提醒学生,督促学生学习。

三、高职院校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方法运用的体会

1.图片、视频、新闻应用于会计要素讲解过程

会计要素为基础会计课程开篇的基础知识部分,对于刚刚接触会计知识的学生来说很陌生,不容易接受。而图片、视频的加入则会将抽象的会计要素概念变得立体,学生容易理解。同时,色彩丰富的图片,再加上教师故事化和生活化的讲解,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在新闻中,也经常会出现一些关于资产、负债等相关内容,将这些内容介绍给学生,既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学习,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范畴,让学生了解更多企业动作和社会现象。

图片、视频和新闻的加入,使学生在整个会计教学中处于积极的状态。通过师生间的互动和交流,学生已经对会计要素有了一定的认识,对后续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2.启发式提问应用于课程导入

在课程导入阶段,设置几个难度较大的问题,或者是难度不大但学生可能忽略的问题。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有挫败感,在学生不断回答企图猜对答案的过程中,逐渐展现正确的答案。提问的方式可以从上一节课的知识点中选取,从而引出本节课的知识点,也可以是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联系实际提出问题,或者播放一段视频,让学生到视频中去寻找答案。通过启发式提问引入新内容讲解,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知识学习上,加强课堂互动,保持良好活跃的课堂气氛。

3.情境教学法应用于企业生产过程会计核算的教学

涉及企业主要经营过程的经济业务和会计核算教学模块中,生产过程的成本计算和会计核算比较难理解,尤其是各种费用的分类原理和分类内容较难理解。在这里模拟一种场景对费用的分类原则进行引入比较适用。模拟场景宜使用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比如说,饭店这个场景的引入比较适应学生理解,一个学生对饭店非常熟悉,二是饭店里面的人员设置比较适合用来讲解费用的分类。经过描述饭店的场景和人员,将他们分为厨房和外部管理机构两部分。通过对饭店厨房里面主管、操作人员,厨房外的饭店经理以及人事、财务等管理部门的描述和分类,学生很容易理解了费用的分类。

4.任务驱动法应用于企业经营过程的会计分录教学

在企业经营过程经济业务和会计核算的教学中,每个过程的后半部分都会涉及会计分录的编写,往往是第二节课,学生有些疲劳,注意力有些分散。学生在这个时间都会选择将注意力移动到其他事情上,因此教师在这个时候不采取其他措施就很难将课程较好地进行下去。这个时候比较适合采用任务驱动法,将题目告知学生,让学生自己做出会计分录,并规定出上交的时间,从而有效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回来。另一个好处是这种做法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动向教师提问,在这种主动思考和师生互动的配合下,学生对会计分录的理解和记忆更加深刻。

5.思维可视化教学法应用于企业经营过程会计核算的知识总结

在完成资金筹集、供应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财务成果形成和分配的经济业务和会计核算的教学后,为了将企业主要的经营过程相关知识串联起来,从而起到复习前面知识的作用,可以运用思维可视化教学方法进行复习。思维可视化是指运用一系列图示技术把本来不可视的思维,包括思考方法和思考路径,呈现出来,使其清晰可见的过程。被可视化的“思维”更利于理解和记忆,因此,可以有效提高信息加工及信息传递的效能。通过思维可视化的构图过程,学生会将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成本计算和会计核算的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考虑,并且会将所有账户和经济业务都在头脑中复习一遍。

6.微课和实际操作法应用于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教学

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教学一般都安排在企业主要经营过程的教学过后,因此,可將企业主要经济业务核算的实训与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教学融合到一起,让学生填制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并将会计分录填在记账凭证上,在实际操作的同时,逐渐熟悉几种关键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填制。在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讲解中,可以采用微课的形式,告诉学生凭证的具体填制方法和步骤,非常容易理解。

7.在概念解释时采用关键词法

在和学生交流时我们发现,冗长的概念是学生最不容易理解和记忆的,可是概念又是理解理论知识、辨析知识的关键,因此在进行概念教学时,将概念进行适当的拆分,选取关键词让学生理解和记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授课效果

在基础会计课堂教学上,通过有意识地采取一些改善措施,取得了一些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能真正理解会计的理论和原理;在课堂教学时,可以全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些平时完全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也会加入到听课的阵容中;通过小组的合理分类和引导,改变了很多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与教师之间的合作关系;课堂纪律明显改善,课堂气氛保持活跃的状态。专业基础教学在整个专业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们在教学中还要继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继续改善教学质量和效果,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会计专业的学习。

参考文献:

[1]齐文君.基础会计入门课教学探索[J].职业,2014(6).

会计学基础的课程分析 第5篇

一、问题形成的多元性因素及分析

造成上述学习现象的原因是复杂的,但究其原因无外乎三方面:

1.教师因素——学习中,教师因导学不够,导致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困难,造成学习障碍

无论哪一专业学习,教科书中的内容,多为概念、原理、方法,学生在基础会计学的学习中,随着教学的深入,逐渐会遇见一些学习问题,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一些概念与原理的理解上,比如,在基础会计学中的概念有会计对象、资金运动等,由于中文词的多义性,学生往往按字面简单理解,其实,会计对象是指会计的研究范围或会计工作的核算内容、资金运动是指单位资金的获得。使用及处置过程,再比如,原理部分,复式记账法中历史延续下来,约定俗成的借贷表示方式与企业资金增减关系的转换原理,多数学生对资金增减变化能够认识,但转换借贷就不理解了,还有对权责发生制与收复实现制两个会计核算基础原理的理解问题等,复式记账原理直接影响后续学习中的会计分录,凭证填制、账簿登记,会计核算基础直接影响跨期收入、费用的处理及对现金流量表和税务会计的理解,一方面是学习中有困难,而另一方面这些困难没有得到及时解决,这些困惑与障碍削弱了学生的学习信心,阻碍了学习的深入,而造成这一问题是教师因素,重要原因在于教师的导学。

2.学生因素——学习中,学生因懒惰和懈怠,没有理解且记忆基本概念,造成理论知识理解的困难

基础会计学最大的特点是理论知识的连续性,即后续原理与方法建立在前面的内容之上,这要求学生对前面的内容在理解之上加以记忆,如,在学习前期必须记忆的基本内容有,六大会计要素,常见的会计科目名称,会计科目与会计要素的隶属关系,常见会计账户的入账范围。常见的会计分录等,在教学中期必须记忆的基本内容有,企业资金筹措、供应、生产、销售、利润形成、利润分配及全部完整过程的账户对应关系等。这些基本内容的记忆构成了基础会计学后续学习的基本条件。在学习的后期,会计学重要的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三大实务技能都是建立在此基础之上。但这对于一部分学习者来说是没有按教学进度依次做到。一部分学生空有学习愿望,懒惰与缺乏毅力是造成学习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应当说,学生本身是这一问题的直接因素。

3.教管因素——教学中,缺失对会计应用的教学设计与要求

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专业技术的运用能力。《基础会计学》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一部分学生通过理论学习能够对知识理解与记忆。他们可以听懂课,他们可以看懂书,但他们仍然不会操作与工作。比如,在同步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做会计分录“学习使用形式”,也能看懂字账“教学使用形式”与报表,但由于他们在学习中没有得到如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的同步的操作训练,其知识的构建仍然是不扎实的,或者说是不完整的,有些时间一长尽都忘记了。这种理论与实践脱离的教学模式是造成学生知识构建不扎实,不能迅速转化为工作能力的重要原因。而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的直接因素又是我们的教学设计与要求出了问题,其主要问题存在于:教学资源的设计、实训课程的同步配套与安排、教学中的同步教学操作要求三方面。第一,我们的教学资源没有设计出网络实训系统;第二,实训课程与理论课程不同步;第三,在教学中,理论教学与训练操作相结合的要求没有很好的规范。教学管理是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

二、造成上述学习现象的原因是复杂的,但究其原因无外乎三方面:

1.教师因素——学习中,教师因导学不够,导致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困难,造成学习障碍

无论哪一专业学习,教科书中的内容,多为概念、原理、方法,学生在基础会计学的学习中,随着教学的深入,逐渐会遇见一些学习问题,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一些概念与原理的理解上,比如,在基础会计学中理解——教师是帮助答疑解惑加深理解的重要引导者

理解是记忆与运用的基础,是知识构建的基本要求。没有理解的记忆与运用是死记硬背与机械的运用。理解可以帮助记忆,加速记忆,缩短记忆时间;理解可以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而教师在帮助学生学习与理解知识的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教师作为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的设计者和引导者,帮助学生深入浅出,答疑解惑并适时地解决他们学习中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深入起到关键的作用。要发挥教师的重要导学作用,首先是,教师必须具备化难为易、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知识驾驭能力与表达能力来帮助学生理解;二是,教师必须具备高度的职业道德与责任心来适时地回复学生的问题。可见,教师的能力与责任是帮助学生理解的关键。解决学生学习理解问题,首先必须解决教师的能力与责任问题。

2.强化记忆——学习者自身的态度与毅力是强化记忆的关键

记忆是理解与运用的条件,是知识构建的必备前提。一切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无论是文科、理科记忆是必备的。学习中的记忆贯穿于整个过程之中,不可懈怠。学习中的记忆基本上是依靠学习者自己完成的。当然,在老师帮助理解前提下的.记忆,可能更加地轻松,但就记忆本身来看是不可替代的。他是学习者积累知识,积淀方法,储存信息,获取运用资源的唯一办法。强化学习者记忆,学习者本人的学习态度与毅力是两大关键。一是,学习者必须在思想上认识到,记忆是学习的必备前提,不记忆无法学习;二是,学习者的记忆速度有快慢,保持的时间有长短。毅力&即反复记忆’是解决记忆差或者说记忆速度慢、记忆保持时间短的唯一有效手段。

3.学用结合——科学的教学设计是提高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

运用是理解与记忆的目的,是知识构建的结果与成效。教学的另一个难点是将学生理解和记忆的知识技术转化为运用能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教育机构承担着责任。尤其是在教学资源开发、教学实训安排、教学过程要求三方面,进行要求与规范。针对基础会计学而言,第一,开发网络版的会计模拟操作系统,方便学生根据需求在学习的平台上随时进行操作运用训练;第二,在教学计划中,与理论教学同步安排实训课程,尤其是严格实训与理论课程同步开设,同进度教学,以巩固学生的知识;第三,将操作运用规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如,在会计学的教学中,可将操作按教学进度分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各类账簿、各类报表分步要求规范运用训练。

基础会计课程德育的毕业论文 第6篇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

教学是实施德育的基本载体,所以教学的本身就是一个德育过程,德育的思想应该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对于专业课《基础会计》课程,德育教育涉及方方面面,尤为重要的是对学生“职业道德”的树立和培养。本文主要就“职业道德”内容在《基础会计》中的出现谈如何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观

(1)跳出原本教材的框架,实施模块化教学,增加“会计职业道德”模块内容

原先的一些教材大多按照会计核算方法的先后顺序进行知识铺陈,很少涉及会计岗位介绍及会计职业道德。教师往往也忽视职业道德的教育,更多地是传授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然而在现实社会中,会计人员违规操作、违法入狱的案例层出不穷,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在从事会计工作时,应当遵守的道德规范,是社会诚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会计诚信建设的一个热点问题。作为专业教师的我们,有必要思考一个问题――学校是否应该主动承担起道德教育的重任。我想,回答是肯定的。学校是德育的主阵地,每一位教师都是德育教师

(2)调整教学方法,更好地实施《基础会计》课程的德育渗透

如果仅仅停留于增加了“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那还是一种表面文章。新增“会计职业道德”这一模块内容,最根本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会计工作,理解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从而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引导他们在专业发展方向健康地成长

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都规定有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规定:“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则作了具体规定:

①敬业爱岗。即会计人员应当热爱本职工作,努力钻研业务,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适应工作的要求。

②熟悉法规。即会计人员应当熟悉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并结合会计工作进行广泛宣传。

③依法办事。即会计人员应当按照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进行会计工作,保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合法、真实、准确、完整。

④客观公正。即会计人员在办理会计事务中,应当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⑤搞好服务。即会计人员应当熟悉本单位的生产经营和业务管理情况,运用所掌握的会计信息和会计方法,为改善单位的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⑥保守秘密。即会计人员应当保守本单位的商业秘密,除法律规定和单位领导人同意外,不能私自向外界提供或者泄露单位的会计信息。此外,会计人员廉洁奉公是保证会计工作服务质量的重要条件,也应作为会计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

朱F基同志也在视察国家会计学院时,为国家会计学院题词:“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

针对上述内容,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采取如下的方法:?

(1)案例分析法

例如,在“依法办事”、“客观公正”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收集相关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从而理解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中的规定,也引导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

(2)小组讨论法

围绕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师布置一个主题内容,学生分组收集材料,组员之间团结协作,讨论后整合资料,推荐组员代表上台进行资料分享。这样的教学过程既增强了学生团结合作意识,也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

(3)资料搜索法

根据教师提示的主题内容,让学生运用网络或其他媒介搜索相关会计职业道德资料并进行整理。在整个活动中,学生通过自主实践,加深了对会计职业道德的理解,无形中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锻炼

(4)模拟场景法

模拟会计工作岗位环境,通过编排的小短剧,让学生自己辨析会计人员做法正确与否。这种方法主要是将简单的文字案例有机转变为图片和具有视觉效果的视频或者现场短剧,结合模拟的会计工作岗位场景,使学生尽快完成角色定位,并能设身处地去思考问题

3 结语

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研究 第7篇

摘要:文章讨论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基础会计学的兴趣:首先培养学习会计的间接兴趣,然后培养学生的直接兴趣;培养直接兴趣主要从教学语言、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上着手;最后指出只有将间接兴趣与直接兴趣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才能使学生将学习真正内化为自身的心理需要,产生理想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间接兴趣;直接兴趣;基础会计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1、激发学生学习基础会计学的间接兴趣

所谓间接兴趣是指由事物的目的和任务引起的,对事物的未来结果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例如:有的同学开始对学习英语本身并不感兴趣,但认识到学好英语对自己今后的升学以及就业很有帮助,因而就下定决心学习英语,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间接兴趣。学生在学习基础会计学之前,对基础会计学理解偏颇,有的可能认为会计就是记记账,算算数,很简单,没必要把它当成一门课程来学;而有的学生又会认为,学习会计要整天与数字打交道,因此,跟数学有很密切的关系,而数学则是自己最头痛的学科,因而产生恐惧的心理,觉得会计也很难学。要消除学生的学习会计的这些阻碍,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会计的间接兴趣。所以,教师首先要上好会计学的第一堂课,通过自身的讲解,改变学生对基础会计学的认识,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会计的重要性,从而产生对学习会计的间接兴趣。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基础会计学的间接兴趣,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很多办法,例如给学生列举古今中外著名的正反会计案例以及经济热点问题,有力地阐述“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的观点,以此来抓住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激起他们的求知欲,从而激发他们学习会计的间接兴趣。

2、培养学生学习基础会计学的直接兴趣

所谓直接兴趣,是指由于对事物或活动本身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例如,有的人开始并不喜欢学习英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感到英语学习很有意思,进而发展到每天都离不开英语,哪天不学就觉得心里好像缺点什么,这种对学习英语本身这种活动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就是我们所说的直接兴趣。而对会计学的学习也一样,如果没有间接兴趣这个基础,学生可能根本就不会认真对待会计学这门课程:如果没有直接兴趣的引导,学生便会感到学习基础会计学枯燥乏味,这样学习便不能持久,更谈不上学好这门课程。因此,只有将间接兴趣与直接兴趣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才能使学生将基础会计学的学习真正内化为自身的心理需要,从而产生理想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学习会计学的直接兴趣,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2.1从教学对象入手,以教学语言感染学生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方方面面的工作:包括教学内容的精心准备,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教学情境的设计等等。而在做所有这些工作的过程中,必须将自己的教学对象融入其中。对独立学院的学生而言,独立学院的学生相对一本、二本的学生来说,入学的基础要差一些,学习过程中的理解能力稍显欠缺,对学习的态度比较默然,学习劲头不足。虽然独立学院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以上一些缺点,但是,独立学院学生对待生活很富有激情,也很有自己的想法:遇到自身感兴趣的问题则可以全身心积极投入。因此,针对教学对象的特点,我们首先要从思想的根源上摈弃“独立学院学生在学习上存在较多缺点”这种观点,而要从他们的优点出发,用富有激情的语言去感染学生,激起他们学习的热情,教师经常用生动形象、抑扬顿挫、风趣幽默、诙谐机智的语言能够滋润学生的心田,使他们对会计学倾注更多的情感,从而产生兴趣。配合教材内容,用联系生活、贴近实际、风趣幽默的语句,也可以把抽象的问题更加具体化,深奥的道理更加形象化,枯燥的知识更加趣味化,从视觉、听觉、触觉综合的情景中,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活泼的学习气氛,不仅能够让学生快乐的完成学习任务,也可以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受到学习不再是那么枯燥、单调的事情。

2.2整合教材内容,使会计贴近日常生活

基础会计学的教材,一般都是从理论知识入手,从一开始就介绍大量的概念、原理性知识,例如,会计的基本假设、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等等内容往往都放在教材的最前面,而这些内容涉及的会计专业术语,由于专业性强,往往生涩难懂,一开始就介绍这些内容很容易让学生对基础会计学产生恐惧感、厌烦感,最后失去学习的兴趣。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可以根据需要有效整合教材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适当改变教材的顺序,从会计从业的一些基本技能入手,例如可以通过介绍财会数字的书写方法、会计常用的一些票据,进而引出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内容。教师在刚开始讲授这些知识时,要尽可能把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采用通俗易懂、简明扼要的语言,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经常会碰到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概念。例如,在解释“资金平衡原理”时,让学生思考他们这个月的开支是从哪里来的,有的学生说是父母给的;有的学生则说父母给了一部分,自己做兼职赚了一部分;还有的学生说父母给的不够用,又借了同学一部分钱;然后我就告诉学生:那么父母给的和自己赚的或者向同学借的不就正好解释了你们手头上的资金是从哪里来的吗?这其实就是资金的来源渠道。然后又让学生思考,那么这个月的开支都用到哪些地方了呢?有的同学很快给出答案:自己吃饭用了多少,买学习用品花了多少,买衣服花了多少,乘坐交通工具用了多少,还剩下多少等等,这时我又引导学生:这些开支的明细不正好解释了你们资金的使用情况吗?而且,还可以总结出:有一定的资金使用,必定有一定的资金来源,这是同一资金的两个侧面,表示资金从哪里来,又用到哪里去,而且两者的数额必定是相等的,完整的反映了资金的来龙去脉。通过这种举例方式,学生深切地感受到会计与他们的生活很贴近,体味到学习会计的价值和乐趣,进一步阐明会计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价值,激其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2.3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多媒体技术现已被广泛应用于教学过程中。而针对基础会计的教学来说,多媒体的引入,也极大的提高了教学效率,丰富了教学内容,具体表现在: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展现各种会计工作岗位,会计工作的流程,让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什么是会计:还能展示会计需要用到的工具,例如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以及支票、汇票、增值税专用发票、差旅费报销单等原始凭证,从而在会计实务中增强操作能力;通过多媒体技术还可以增强对会计基本概念的理解,例如展现几种账务处理程序、展现产品成本核算过程、展现各种账页的格式、过账、结账等流程。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也应与传统的教学方式向结合,传统的粉笔与黑板相结合的板书方式,也有它固有的优势:能够抓住学生的学习思路,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且对于重难点问题,通过一步一步的黑板演示,更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必要时,应采用黑板板书的方式将难点问题详细列示清楚。黑板板书与多媒体的有机结

合,两者的优势互补,可以更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引入,为现代教学提供了优厚的教学技术支持。但是,教学技术只是辅助教学的一个工具,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切忌使用过于花哨的图片、声音、视频,使得学生听课时过于分散注意力,而没有注重到讲述内容的实质,从而引起喧宾夺主的结果。

2.4设计仿真的会计实验流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讲述记账凭证这章的内容时,除了要使用多媒体技术将会计实务中的会计凭证展示给学生看之外,还要将前面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会计凭证的填制的实践内容相结合起来,尽管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能熟练编制会计分录,但由于没有实际去接触会计凭证,使学生总有一种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感觉,因此,教师可以仿照真实的经济业务处理流程进行会计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实务会计人员的工作,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对会计的兴趣。例如在讲解会计凭证的填制和会计账簿的登记内容时,可以购买或印制与真实凭证相似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并把学生作相应的分组,每组学生共同完成不同经济业务的会计凭证的填制、会计账簿的登记等,让学生真实地体验基础会计的操作流程,这样不仅达到教学目的,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2.5加强课堂讨论和练习,及时给予指导

基础会计学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要让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除了将知识讲得透彻、易懂之外,还需要学生及时加以练习,强化所学知识。而课后作业及练习往往不能让学生与老师及时沟通,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因此,笔者提倡在课堂上应该留有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讨论和练习。学生通过分组讨论,派代表将小组的主要观点陈述出来,讨论结束后,由老师作总结,表扬做得好的,鼓励做得不够好的。另外,通过适当的课堂练习,教师也可以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程度。例如,在讲授工业企业主要生产经营过程的核算时,要求学生开始学会用借贷记账法编制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涉及的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这就需要学生多加练习,因此,笔者在讲授相关内容后,往往留些课堂作业,让学生当堂练习,并到下面去走动,查看每位学生的完成情况,并对他们予以指导。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及时掌握所学知识,学生与老师的及时沟通还可以联络彼此的感情。

3、结 语

在基础会计学课程的学习中,只有培养了学生的间接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再培养学生的直接兴趣,并将间接兴趣与直接兴趣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才能使学生将学习真正内化为自身的心理需要,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我乐学”。我们应该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对会计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吴萍,谈非会计专业学生会计课程学习兴趣的培养[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1)

会计学基础的课程分析 第8篇

自主学习是近年来比较热门的一个话题。不论是在校的大学生, 还是已经踏上工作岗位的职场白领, 自主学习总是充斥在大家的生活中。对于我们的成人学生, 由于本身的特点, 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又显得尤其的重要。那么究竟什么是自主学习?应该怎么样进行自主学习, 学界的学者们对其有着不同的理解。美国密执安大学的宾特里奇教授认为“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的, 建构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学习者首先为自己确定学习目标, 然后监视、调节、控制由目标和情景特征引导和约束的认识、动机和行为。”

自主学习又指在自主教育的气氛中, 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通过自身能动的学习活动, 主动获取知识, 形成技能, 发展能力, 完善人格的学习过程。这里包含四层意思:一是自主学习是以自主意识为前提的;二是自主学习是以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基本特点;三是自主学习是以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学习心态为目标的;四是自主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 它不同于自学, 也不同于独立学习和个别化学习。由此我们认为, 成人自主学习既可以理解为由成人自己决定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强度、学习结果评价的学习方式, 也可以理解为成人能够指导、控制、调节自己学习行为的能力与习惯。

下面我们进一步分析成人财经类学生的特点, 再为他们的自主学习提供有帮助的建议。

2 成人经管类学生的特点

成人学生学习需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了他们的学习动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经过对我校成人经管类学生的调查询问, 我们发现大多数的成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要都存在一些下列特点:

首先是成人学生学习、工作、生活的矛盾和冲突问题。我校大部分经管类专业的学生集中就业的单位主要是中小型企业。这类企业的工作压力大, 就业人员流动性强, 且大部分用人单位不愿意为职工提供其到社会上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 而在单位内部的培训也非常有限。这一方面反映了单位用人的短期行为;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人员流动加大, 造成培训成本加大, 单位不愿意看到在本单位学习的员工又跳槽到其他单位工作, 从而使自己的培训成本白白浪费的局面。这样一来, 一般企业都是采用老员工带、帮新员工的方式对新入职的员工进行传授工作上需要的知识, 而未对其进行系统的培训。在生活上, 目前接受成人教育的主力人群大多数处于20~30多岁的年龄阶段, 正处于恋爱、结婚或养育子女的非常时期, 家庭压力较大。社会角色的多元化导致其用在学习上的精力有限, 承担较大的心理压力, 很难进行系统深入的学习, 大多数人处于为了考试合格而学习的应付状态。

其次是成人学者的学习动机问题。报读财经管类专业的学生大多数选择的专业为工商管理或者是会计类专业。他们选择专业的目的也和他们的学习理由有着不可分隔的关系, 为了获取工作所需的技能和知识, 更主要是为了获取文凭。文凭已经成为个人评职、晋级、应聘必不可少的条件。比如, 需要参与会计职称的评定, 就需要会计专业的毕业证书。所以, 成人学生的学习一般是“干什么学什么, 缺什么补什么, 需要什么学什么”。

成人学习, 相对于青少年学习来说, 在学习过程开始时, 他的头脑并不是一片空白的。虽然他没有经过系统的理论学习, 但是他在长期的工作、生活种积累了大量的知识和经验, 这些知识和经验成为其进一步学习的背景, 构成其学习的内在资源, 在学习目的的确定, 学习内容的选择, 学习方法的使用上都受其影响。

这些经验所带来的意义是两面的, 经验是成人学习的助力也是阻力。其积极的一方面是:丰富的经验带来的是学习者理解力的增加, 学习取向具体又有效, 还能启发他的学习需求和兴趣。比如他在单位是个小小的管理阶层, 那么他在学习《管理学基础》这门课程的时候, 就可以带入他自己的管理经验, 结合平时的工作, 理论和实际联系在一起。消极的作用是:由于经验的积累, 他可能形成了一些不良的习惯、偏见, 排斥新的观念和思维方式, 从而不利于学习。比如会计专业的同学, 在做账方面有些不规范的地方, 在进行系统学习的时候, 就很容易将错误的经验带入学习中, 很难纠正。

3 基础会计的自主学习策略

3.1 基础会计课程特点介绍

基础会计是财经类专业的入门课程, 又是会计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以原理的说明为主, 从学生的基础条件出发, 按照教学的基本规律, 由易到难, 由浅入深地介绍会计学的基本原理, 会计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程序, 重点突出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学习基础会计, 可以使财经类的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为进一步学习其他财经类课程打下基础, 完善学生经济管理方面的知识结构, 增强经济管理的能力;可以使会计专业的学生理解会计核算的基本理论, 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基本操作技能, 能够对企业的基本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 为从事会计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学生能否学好一门课, 掌握课程的特点很重要。如果首先抓住了该门课的特点, 再按其特点去进行学习, 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并且能达到主动去学习的目的。

比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就这一组公式来说, 数学课上只要列出公式并且数字计算正确便可以了,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位置变化也没有关系。而在基础会计中, 要阐明这个公式代表的经济内容是什么, 说明了什么问题, 并且每个要素之间的位置不能变换。再比如说, 在借贷记账法的学习当中, 学生很容易把“借”和“贷”的文字意义和会计含义混淆起来, 认为借就是借钱出去, 贷就是贷款进来, 做分录题的时候就因为有这种错误思想, 借贷的方向常常搞错。这些特点贯穿在基础会计的学习当中, 如不加以重视, 对学习这门课程会有很大的阻碍。

3.2 基础会计自主学习可行性

现行的《基础会计》的教材大体分为四部分:一是基础理论和概念, 这部分概念较简单, 同学理解起来比较容易;第二部分为工业企业主要经济业务核算, 以资金流程为主线, 包括资金投入企业的核算, 供、产、销过程核算, 利润形成和利润分配核算等。这一部分相对较难, 同学可以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学习;三是会计凭证、会计账簿, 这部分主要靠实际操作掌握;四是财务会计报告及账务处理程序等。基础会计虽然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课程, 但是大家也不要忘记, 它也是一门入门级的课程。从课程的难易程度上看, 这门课程并不难, 没有理论基础的同学也可以很好的理解;从知识量上看, 基础会计只介绍了会计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基础操作, 并没有大量的专业知识点。

第二点, 选择经管类专业的学生或者是工作上与这方面相关, 有一定的经验基础;或者是自己对这方面感兴趣, 将来想有所发展, 有学习的动力。这两种因素无论是哪种, 都为基础会计的自主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基础会计的学习正需要从实际的工作中获取一定的经验以帮助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 成人学生的特点正好满足了基础会计的课程特点。从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 基础会计这门课程对于成人学生来说, 自主学习是有可行性的。

3.3 实现基础会计自主学习的基本策略

我们提倡自主学习, 但是这个自主学习并不是就是完全学生自己学习, 和老师一点关系都没有。“授人与鱼, 不如授人与渔”, 作为老师, 不但要善于传道授业解惑, 更应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学生是整个学习过程的绝对主体, 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由学生自己掌控。而教师作为课堂教学形式的组织者, 向学生提出各个阶段的学习目标, 方法指导和进行学习评价。其基本的策略有:

(1) 将一些基本理论通过通熟易懂的方式传授给学生, 以激发学习兴趣。

尽管成人学生的基础较差, 但是基本的阅读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技巧还是有的。在学习的最初,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和日常的生活联系在一起, 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比如我们讲到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时候, 我们可以举例, 有三位同学, A、B、C。某天A同学想成立一个公司, 找到B和C两位同学希望能筹措资金。B同学答应借钱给A同学, 而C同学则表示以投资的方式入股A同学的公司。那这样, B同学的那部分钱就变成了负债, 而C同学的那部分投资就变成了所有者权益。将复杂的名词解释带入到生活的实际例子当中, 学生理解起来更为容易, 也增加了学习的兴趣。

学到基础会计存货环节时, 有两个重要的会计科目, 一个是“在途物资”, 一个是“原材料”, 这两个科目有什么区别, 分别在何时运用, 一直都是学生容易混淆的地方。老师可以通过创设贴近生活情境的案例引导学生。“古时候, 女孩子嫁人都要随夫家姓, 比如一个女子叫李小明, 嫁给了一个姓张的, 从进门那天起, 人家称她就不叫李小明了。”“那叫什么呢?”学生对此产生了兴趣, “人家叫张李氏啊, 结婚以后就要冠夫姓了嘛。”学生听后都开怀大笑。“那再问大家, 嫁了人后, 李小明和张李氏是不是一个人呢?”“那当然是一个人了, 只是名字改了而已嘛”“那就对了!”老师话峰一转——“购买材料的这笔资金就相当于是那个李小明, “在途物资”和“原材料”就相当于不同的两个称呼, 没“进门”就叫“在途物资, 进了门就叫“原材料”了。关键就是这个“门”, 我们这儿的“门”就是企业的仓库, 办了入库手续, 就像领了结婚证, 人家就进“门”了。就这样, 在一片笑声中, 这两个科目的区别和如何转换就讲得相当清楚了, 通过“改称呼”说明这两个科目是对同一笔资金不同时期的反映, 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并对专业产生深厚的兴趣, 把学习当作一种愉快的享受。

(2) 在教学中改进教法,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为了不教”, 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需要老师教会其正确的学习方法, 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让其不仅想学, 而且会学。比如, 我们在学习根据借贷记账法编写会计分录时, 我们不应该仅仅只针对正学习的那一章节的经济业务讲授, 应该把整个借贷记账法的思路总结传授给学生。

将借贷记账法做题的思路总结为精简的短句, 方便学生记忆。第一步, 确定会计账户;第二步, 确定增加还是减少;第三步, 确定账户性质及借贷方向;第四步, 填写金额。举个简单的例子:某企业从银行提取现金1000元。拿到题以后, 我们按照解题的步骤, 第一步分析题目涉及到哪些会计账户。“从银行提取”, 我们可以得到, 涉及到的第一个账户是“银行存款”, 而提取的是现金, 我们可以得到另一个账户是“库存现金”。第二步, 确定这些账户是增加还是减少。从银行提取出来变为现金, 那么银行存款肯定是减少的, 而库存现金是增加的。第三步, 确定账户性质及借贷方向。“银行存款”和“库存现金”都属于资产类账户, 增加记在借方, 减少记在贷方, 所以, “库存现金”记借方, “银行存款”记贷方。

根据不同的经济业务, 初学者都可以运用以上步骤分解做题, 在拿到经济业务题时, 不至于脑子里面一团浆糊, 各种会计账户, 不知道用哪一个。这对后面学生的自主学习奠定了基础。

(3) 强化课堂外的联系与练习,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质量。

现代化信息社会的发展带来的是电脑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 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有利的物资条件。学校为学生提供了专门的课程学习的网站, 在网站上, 有视频、文本等各种媒体对课程进行讲授, 而且有专门的老师负责在线答疑、辅导。这些教学支持无疑大大方便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 成人学生上课主动提问的情况较少, 布置的作业也是拖欠严重, 抄袭成风。针对这些现象, 我们无疑应该改变课后习题的单一方法。比如基础会计, 我们就可以变课后练习为案例讨论、实践技能竞赛, 系统实验设计等多种作业形式。同时, 在考核时以一张试卷来定学生最终成绩的模式也相应的需要改变, 使得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 注重学习的过程, 注重实际能力的掌握, 使学生的学习目的不仅仅只停留在考试的是否合格上。

随着倡导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步伐, 终身学习的需求日趋强烈, 在工作忙, 生活快的今天, 成人自主学习的意识也越来越强。经管类专业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专业特点使得我们的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占据了主动权。加强他们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提高学习效果, 具有较好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彭俊华, 曾凡仙, 张林云等.浅论成人高等教育中自主学习的应用策略——以西方经济学为例[J].继续教育, 2012, (2) .

[2]陈萍.把握基础会计教学特点增强学生学习凝聚力[J].才智, 2011, (25) .

[3]段革花.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雪的教学方法[J].山东英才学院学报, 2010, (4) .

[4]葛超红.基础会计生活化教学初探[J].职业, 2012, (6) .

上一篇:马家峪完小学禁毒宣传教育工作总结下一篇:羊年春节拜年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