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的原文和翻译

2024-05-30

岳阳楼记的原文和翻译(精选7篇)

岳阳楼记的原文和翻译 第1篇

[1]霪雨:连绵的雨。

[2]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3]开:解除,这里指放晴。

[4]日星隐曜: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曜,光辉,光芒。

[5]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迹。

[6]樯倾楫摧:桅杆倒下,船桨折断。

[7]“去国”句:离开京都,怀念家乡,担心谗言,害怕讥讽。去:离开。国:京都。

[8]“上下”句:上下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

[9]“沙鸥”句: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在湖中游来游去。

[10]而或长烟一空: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

[11]静影沉璧:湖水平静时,明月映入水中,好似沉下一块玉壁。

[12]“不以物喜”句: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此句为互文)。以,因为。

[13]“居庙堂”句:在朝中做官担忧百姓,不在朝廷做官就为君主担忧。

[14]“其必曰”句: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担忧,在天下人享乐之后才享乐”吧。

[15]“微斯人”句: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和谁一道呢?微,非,如果没有。

岳阳楼记的原文和翻译 第2篇

核舟从头到尾大约有八分多长,高二分左右。中部高起而宽敞的地方是船舱,上面覆盖着箬竹船篷。船舱两旁开有小窗,左边和右边各四扇,总共八扇。打开窗子看,可见雕花的船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子,可欣赏到右边窗上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字,左边窗上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八字,都涂了石青颜色。

船头上坐着三个人,当中戴高帽满腮胡须的是苏东坡,右边是佛印和尚,左边是黄鲁直。苏、黄两人正在共看一幅手卷。东坡右手拿着手卷的右端,左手搭在鲁直的背上。鲁直左手拿着手卷的末端,右手指着手卷,好象在讲什么话。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微侧着身体,他们紧靠着的两膝,各隐现在手卷底下的衣服皱褶中。佛印极象弥勒佛,敞开胸怀,裸露双乳,抬头仰望着天空,神态表情与苏、黄二人不一样。他平方右膝,曲着右臂支撑在船板上,左腿曲膝竖起,左臂挂着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可以一粒一粒清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支桨。桨两旁各有一个船夫。右边那个梳着椎形发髻,仰面朝天,左手靠在一根横木上,右手扳住右脚趾头,象嘬着嘴唇在吹口哨的样子。左边那个右手拿着一柄蒲葵扇,左手摸着炉子,炉子上放一把水壶,那个人目光注视茶炉,脸色平静,好象在凝神倾听茶水烧煮的声音。

这只船的底部比较平坦,就在上面题上名字,题的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笔划细得象蚊子脚,一钩一画都清清楚楚,字色黑。又用上一颗篆字印章,文字是初平山人,红颜色。

总计这只船上,刻有五个人,八扇窗,箬竹船篷、船桨、茶炉、水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以及篆字印章,刻的字共有三十四个。可是量量核舟的长度,甚至还不满一寸。这原是挑选狭长的桃核雕刻成的。

魏子仔细地看了这只核舟后,惊叹道:噫,技艺也真是神奇啊!《庄子》、《列子》书中所记载的能工巧匠,被誉为象是鬼斧神工的事情很多,可是有谁在不到一寸的材料上运刀自如地进行雕刻,而又能刻得胡须眉毛都清清楚楚的?如果有那么一个人,拿我的话来告诉我,我也一定会怀疑他在说谎。可现在这

却是我亲眼目睹的事实。从这件作品来看,在棘木刺的尖端,未必不能雕刻出母猴来。噫,技艺也真是神奇啊!

【注释】

奇:奇特。

曰:叫。

以:用。

径:直径。

之:的。

为:做,这里指雕刻。

罔:无,没有。

因:依据。

势:样子。

象:模似,仿照。

具:具有。

情:神情。

各:各自。

态:姿态。

尝:曾经。

贻:赠。

余:我。

盖:原来是。

泛:泛舟。

云:句尾语气词,无意。

约:大约。

有奇(jī):有,念yòu,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意思同又。奇,零数。

黍:又叫黍子,去皮后叫黄米。

可:大约。

许:上下。

轩:高。

敞:宽敞。

为:是。

箬篷:用箬竹叶做成的船篷。名词作状语,用箬篷。

覆:覆盖。

之:代词,代指船舱。

开:开设。

启:打开。

而:表修饰。

相望:左右相对。

焉:语气词。

之:代窗。

则:就。

徐:缓缓地。

石青:一种矿物质的蓝色颜料,这里译为用石青。

糁:涂染,名作动。

峨冠:戴着高高的帽子。

而:表并列,并且。

髯:两腮的胡须。这里泛指胡须。

居:位于。

为:是。

阅:阅读,看。

执卷端:拿着画卷的右端。执:拿着。卷端:画卷的右端。

抚:轻按。

卷末:画卷的左端。

如:好像

语:说话。

现:露出。

侧:侧转。

其:他们的。

比:靠近。

绝:极,非常。

类:像。

矫:举。

属(zhǔ):相类似。

诎:同屈,弯曲。

而:表并列,并且。

倚:倚靠。

之:代左脚。

可:可以。

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

楫:船桨。

舟子:撑船的人。

状:的样子。

其:那。

椎髻:梳着椎形发髻,名作动词。髻,在脑上或脑后挽束起来。

衡:通横,与纵相对。

攀:扳。

若:好像。

视:目光。

端:正。

容:神情。

寂:平静

若:好像。

然:的样子。

其:那。

夷:平

题:题写。

其:船的背面,船底。

曰:刻。

甫:同父,古代男子的美称。

钩画:笔画。

了了:清楚明白。

其:代字。

墨:黑。

用:刻着。

篆章:篆字图章。

丹:朱红色。

通:总。

为:刻。

并:和。

有:同又,连接零数和整数。

而:表转折。

计:计算。

曾:尚,还。(读zēng,见古文字典)

盈:满。

简:通拣,挑选。

修狭:长而窄。

为:做,这里指雕刻。

岳阳楼记的原文和翻译 第3篇

张培基先生自幼就和散文结下不解之缘, 读了不少古今中外的散文作品;随着年龄的增长, 逐渐觉得读散文是一种享受。先生对散文的享受不仅体现在自身的阅读过程中, 更体现在其译本中。本文试图以朱自清早期散文《背影》的英译本为例, 从语言成分和文学成分分析和探讨张培基先生是如何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使译文达到与原文不管是形还是神都相似的程度。

一、从作品的语言成分上分析

《背影》是朱自清的早期散文作品, 其中用的是提炼的口语, 语言朴实清新, 感情真挚动人, 读来有一种委婉、娓娓动听之感。先生的译作中不管是选词还是造句都充分体现了原作这一语言风格, 简洁, 朴实无华, 及其准确地再现了原文信息。试看以下例子:

1) 到徐州见着父亲, 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 又想起祖母, 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When I met father in Xuzhou, the sight of the disorderly mess in his courtyard and the thought of grandma started tears trickling down my cheeks.

原文中“见着”、“狼藉”、“簌簌”“流下眼泪”等都是日常生活的口语语体, 浅显易懂。译文中对应的词sight, disorderly mess, trickling, start tears也都是英语中常用之词。其中started tears充分体现了先生对原作的理解不在于其表面而在于其内涵。原文“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译为started tears trickling down my cheeks反映了作者在经过一段长途跋涉, 回家看到家里的惨淡, 再加上祖母去世的打击, 这重重云雾使原文作者郁结难舒, 眼泪自然开始流出。原文中作者几次提及落泪, 这是第一次出现, start一词清晰地表现出这一情形。

2) 到南京时, 有朋友约去游逛, 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 下午上车北去。

I spent the first day in Nanjing strolling about with some friends at their invitation, and was ferrying across the Yangtse River to Pukou the next morning and thence taking a train for Beijing on the afternoon of the same day.

汉语和英语在表达逻辑上的差异为前者为意象形文字而后者则是形式和意象兼具, 在形式上要求更为严格。原文以汉语读者的语言逻辑来理解较容易, 但如果英语以这样的顺序来表达的话就会容易出现误解。先生的这句译文读起来流利顺畅, 一气呵成, 符合译文的表达逻辑和习惯。Strolling about, ferrying的选词和补译的thence等均说明只有在对原文有透彻的理解的前提下才可以译出紧凑连贯的句子。

3) 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 总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 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

I was then such a smart aleck that I frowned upon the way father was haggling and was on the verge of chipping in a few words when the bargain was finally clinched.

在翻译过程中最难的是译文不受原语言表达逻辑的影响。原文有三个句子, 主语也由他到我再到他, 而张培基先生通过反复推敲和理解原文将这些信息涵括在一句话里, 其中的was on the verge of ……when更是点睛之笔。

4) 唉, 我现在想, 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Oh, when I come to think of it, I can see how smarty I was in those days!

5)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 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 显出努力的样子。

His hands held onto the upper part of the platform, his legs huddled up and his corpulent body tipped slightly towards the left, obviously making an enormous exertion.

以上无不显出译者对原作的理解不只在表面, 而在于其内涵。“我那时太聪明”是一句反话, smarty与smarty alec意思一样为person who acts as if he has great ability and knowledge; know-all。从形上看smarty与smart相近, 意思上相差甚远, 这与原作的表达方式相同, 译出了其内涵。

父亲爬月台这一系列动作“攀着上面”“向上缩”“微倾”译为held onto the platform, huddled up, tipped slightly toward。译作充分反映了译者对原文的正确的深刻理解, 不管是在文字内涵意义上还是外延意义上。攀着的是月台, 缩是往上这个方向, 身子朝上往左微倾, 这都体现在译作中。

二、从文学背景成分分析译作

作品的文学成分除语言外还包括背景、情节、人物、视角、主题、结构、风格等, 分析这些成分有助于理解作品。下面举例说明:

1) 丧事完毕, 父亲要到南京谋事,

After the funeral was over, father was to go to Nanjing to look for a job……

谋事译为look for a job, 找工作也可译为hunt for a job, 前者更符合原文创作的时代背景, 二十世纪20 年代的中国找工作虽不易, 但也没达到如猎物捕食般的残酷, 这种译法更忠实于原文。

2) 关于橘子的译法, 张先生译为tangerine, 这也是在三番理解和思啄之后的选择。橘子的英文有orange, citrus, quince等, 原作中买橘子的地点在南京, 南京橘子属蜜橘, 翻译为tangerine显出译作者的谨慎和细致。

3) “我身体平安, 惟膀子疼痛利害, 举箸提笔, 诸多不便, 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I’m all right except for a severe pain in my arm. I even have trouble using chopsticks or writing brushes. Perhaps it won’t be long now before depart this life.”

“笔”在原作中如不细啄, 就会很容易理解为钢笔或其他的笔, 但在当时毛笔才是主流, 故而译为writing brushes, 正是译者高明之体现。除此之外“大去”译为depart this life既忠实原文的语言风格也表达出当时的语言背景。Depart古英语中也有去世之意, 与“大去”这一表达法在风格上达到了一致。

英译The sight of Father’s Back在张培基先生经过反复品读, 理解原作语言及其蕴含的真挚感情的基础上, 通过精心细致的选词、合理简洁的句法结构, 不仅在内容上忠实于原文, 在语言风格和背景意义上也很接近原文。由此不难看出, 理解在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译者要想准确地阐释原作, 使译文读者感受到原作的影响和魅力, 非下工夫分析原作不可。张培基先生译文自然流畅、准确细致, 蕴藏着无限深情, 不失为一篇传神达意的上乘之作, 完美地再创出原文的神韵。

摘要:对原文的理解是汉译英的第一步, 而基于透过对原文字面内涵意义的理解, 再综合透彻理解文字背后的联想意义做出来的译本更能把握原文总体精神, 译文读者更能通过译文感受到原作的精华和魅力。本文试图以朱自清早期散文《背影》的英译本为例, 从语言成分和文学成分分析和探讨张培基先生是如何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使译文达到与原文不管是形还是神都相似的程度。

关键词:理解原文,张培基,背影

参考文献

[1]杜华.朱自清的《背影》与英译文的文体语言比较[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3, (2) .

[2]谷启楠.理解原作是文学翻译的关键[J].中国翻译, 1989, (5) .

[3]刘宓庆.文体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5.

登泰山记的原文翻译 第4篇

登泰山记的原文翻译

登泰山记

【朝代】清代【作者】姚鼐

【原文】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译文

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处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是古代春秋时期齐国所筑长城的遗址。最高的日观峰,在古长城以南十五里。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十二月从京城里出发,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跨过长城的城墙,到达泰安。这月28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纯从南边的山脚登山。攀行四十五里远,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石级,那些台阶共有七千多级。泰山正南面有三条水道,(其中)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我起初顺着中谷进去。(沿着小路)走了不到一半,翻过中岭,再沿着西边的水道走,就到了泰山的巅顶。古时候登泰山,沿着东边的水道进入,道路中有座天门。这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是我没有到过的。现在(我)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挡在路上的像门槛一样的山崖,世上人都称它为“天门”。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

戊申这一天是月底,五更的时候,我和子颖坐在日观亭里,等待日出。这时大风扬起的积雪扑面打来。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弥漫,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白色的像骰子似的东西,那是山峰。天边的云彩形成一条线(呈现出)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的。太阳升上来了,红的像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着托着它。有人说,这是东海。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到,有的没照到,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弯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样子。

日观亭西面有一座东岳大帝庙,又有一座碧霞元君(东岳大帝的女儿)庙。皇帝的行宫(出外巡行时居住的处所)就在碧霞元君庙的东面。这一天,(还)观看了路上的石刻,都是从唐朝显庆年间以来的,那些更古老的石碑都已经模糊或缺失了。那些偏僻不对着道路的石刻,都赶不上去看了。

山上石头多,泥土少。山石都呈青黑色,大多是平的、方形的,很少有圆形的。杂树很少,多是松树,松树都生长在石头的缝隙里,树顶是平的。冰天雪地,没有瀑布,没有飞鸟走兽的声音和踪迹。日观峰附近几里以内没有树木,积雪厚得同人的膝盖一样平齐。

岳阳楼记原文及翻译 第5篇

宋代: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具 通:俱)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隐曜 一作:隐耀;霪雨 通:淫雨)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译文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一译:行商和客商)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就为国君担忧。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注释

记:一种文体。可以写景、叙事,多为议论。但目的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抱负(阐述作者的某些观念)。

(1)选自《范文正公集》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死后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苏州吴县(现江苏省吴县)人,北宋时期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岳阳楼在湖南岳阳西北的巴丘山下,楼高三层,下临洞庭湖,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士们登楼赋诗。

(2)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庆历,宋仁宗赵祯的年号。

(3)滕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jùn):滕子京降职任岳州太守。滕子京,名宗谅,子京是他的字,范仲淹的朋友。古时朋友间多以字相称。谪zhé①<动>谴责;责备。《左传?成公十七年》:“国子~我。”②<动>被贬官,降职。《琵琶行》:“~居卧病浔阳城。”③<名>缺点;过失。《老子》:“善言无瑕~。”

【谪戍】把被革职的官吏或犯了罪的人充发到边远的地方。在这里作为<动>被贬官,降职解释。

守:指做州郡的长官

(4)越明年:到了第二年,就是庆历五年(1045)。越,到了,及。

(5)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政,政事;通,通顺;和,和乐。这是赞美滕子京的话。

(6)百废具兴: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百,不是确指,形容其多。废,这里指荒废的事业。具,通“俱”,全,皆。兴,复兴。

(7)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乃,于是;增,扩大。制:规模。

(8)唐贤今人:唐代和宋代的名人。

(9)属(zhǔ)予(yú)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托、嘱咐。予,我。作文,写文章。以,用来,连词。记,记述。

(10)予观夫巴陵胜状:夫,指示代词,相当于“那”。胜状,胜景,好景色。

(11)衔(xián)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衔,衔接。吞,吞没。浩浩汤汤(shāng):水波浩荡的样子。

(12)横无际涯:宽阔无边。横:广远。际涯:边。(际、涯的区别:际专指陆地边界,涯专指水的边界)。

(13)朝晖夕阴: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朝,在早晨,名词做状语。晖:日光。气象,景象。万千,千变万化。

(1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此,这。则,就。大观,雄伟景象。

(15)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前人之述,指上面说的“唐贤今人诗赋”。备,详尽,完备。矣,语气词“了”。之,的。

(16)然则北通巫峡:然则:虽然如此,那么。

(17)南极潇湘:南面直到潇水、湘水。潇水是湘水的支流。湘水流入洞庭湖。南,向南。极,尽。

(18)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迁客,被贬谪流迁的人。骚人,诗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人也称诗人为骚人。多:大多。会,聚集。于,在。此,这里。

(19)览物之情,得无异乎:饱览这里景色时的感想,恐怕会有所不同吧。览:观看,欣赏。物:景物。之情:情感。,得无:恐怕/是不是。异:差别,不同。乎

(20)若夫淫(yín)雨霏霏(fēifēi):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以引起下文。下文的“至若”同此。“若夫”近似“像那”。“至若”近似“至于”。淫(yín)雨霏霏,连绵不断的雨。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21)开:解除,这里指天气放晴。

(22)阴风怒号(háo),浊浪排空:阴,阴冷。号,呼啸;浊,浑浊。排空,冲向天空。

(23)日星隐曜(yào):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曜(不为耀,古文中以此曜做日光)光辉;日光。

(24)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岳,高大的山。潜,隐没。形,形迹。

(25)商旅不行:走,此指前行。

(26)樯(qiáng)倾楫(jí)摧:桅杆倒下,船桨折断。樯,桅杆。楫,船桨。倾,倒下。摧,折断

(27)薄暮冥冥(míng míng):傍晚天色昏暗。薄,迫近。冥冥:昏暗的样子。

(28)斯:这,在这里指岳阳楼。

(29)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则,就。有,产生……(的情感)。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去,离开。国,国都,指京城。去国,离开京都,也即离开朝廷。忧,担忧。谗,谗言。畏,害怕,惧怕。讥,嘲讽。

(30)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萧然,萧条的样子。感极,感慨到了极点。而,表示顺接。者,代指悲伤感情,起强调作用。

(31)至若春和景明:如果到了春天气候和暖,阳光普照。至若,至于。春和,春风和煦。景,日光。明,明媚。(借代修辞)。

(32)波澜不惊: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惊:这里有“起”“动”的意思。

(33)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一,全。万顷,极言其广。

(34)沙鸥翔集,锦鳞游泳: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在水中游来游去。沙鸥,沙洲上的鸥鸟。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锦鳞,指美丽的鱼。鳞,代指鱼。游泳:或浮或沉。游:贴着水面游。泳,潜入水里游。

(35)岸芷(zhǐ)汀(tīng)兰: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芷:香草的一种。汀:小洲,水边平地。

(36)郁郁:形容草木茂盛。

(37)而或长烟一空: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或:有时。长:大片。一,全。空:消散。

(38)皓月千里:皎洁的月光照耀千里。

(39)浮光跃金:波动的光闪着金色。这是描写月光照耀下的水波。

(40)静影沉璧: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璧玉。这里是写无风时水中的月影。璧,圆形正中有孔的玉。

(41)渔歌互答:渔人唱着歌互相应答。互答,一唱一和。

(42)何极:哪有穷尽。何:怎么。极:穷尽。

(43)心旷神怡:心情开朗,精神愉快。旷,开阔。怡,愉快。

(44)宠辱偕(xié)忘:荣耀和屈辱一并都忘了。偕:一起。宠:荣耀。辱:屈辱。

(45)把酒临风:端酒面对着风,就是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把:持,执。临,面对。

(46)洋洋:高兴得意的样子。

(47)嗟(jiē)夫:唉。嗟夫为两个词,皆为语气词。

(48)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曾经。求,探求。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之,的。心,思想感情(心思)。

(49)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或,近于“或许”“也许”的意思,表委婉口气。异,不同于。为,这里指心理活动。二者,这里指前两段的“悲”与“喜”。

(50)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此句为互文)。以,因为。

(5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在朝中做官担忧百姓。意为在朝中做官。庙,宗庙。堂,殿堂。庙堂:指朝廷。下文的“进”,对应“居庙堂之高”。进:在朝廷做官。

(52)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处在僻远的地方做官则为君主担忧。处江湖之远:处在偏远的江湖间,意思是不在朝廷上做官。下文的“退”,对应“处江湖之远”。之:定语后置的标志。是:这样。退:不在朝廷做官。

(53)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担忧,在天下人享乐之后才享乐”吧。先,在……之前;后,在……之后。其:指“古仁人”。而,顺承。必:一定。

(54)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这样的人,那我同谁一道呢?微,没有。斯人,这样的人。谁与归,就是“与谁归”。归,归依。

(55)时六年:庆历六年(1046年)

成语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担忧,在天下人享乐之后才享乐。比喻吃苦在先,享受在后。

“皓月千里”:皎洁的月光普照千里湖面。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心旷神怡”:形容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旷:开阔;怡:愉快。

“气象万千”:气象:情景。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变化。有很多景物在进行变化。

“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形容国家稳定,人民安乐。

“百废具兴”:许多被废弃的事业又都兴办起来。“具”通假“俱”规范词形写作“百废俱兴”。

“浩浩汤汤”:浩浩荡荡。指水势壮阔的样子。

“淫雨霏霏”:形容细雨连绵不绝的样子。

“波澜不惊”:是岳阳楼月夜里风平浪静时的景色。现比喻面对动荡局面保持平静、形势平稳,没受到什么变化或曲折,不惊不诧。

“一碧万顷”:一片碧绿,广阔无际。顷,极言其广。

“岸芷汀兰”:岸边的香草,小洲上的兰花。

“宠辱偕忘”:受宠或受辱都毫不计较。常指一种通达的超绝尘世的态度。

“春和景明”:形容春风和煦,阳光明媚。

中心思想

这篇文章叙述了事情的本末源起,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产生的不同感情,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主题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一提起岳阳楼,人们就会很自然地想起千古名臣范仲淹,千古名文《岳阳楼记》, 想到其中表明范仲淹宽阔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还会赞颂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生活态度。可以说,人们把太多的目光和关注给了范仲淹,而很少会有人想到功不可没的滕子京。既是自勉,又是与友人共勉。

后世影响

岳阳楼记原文及翻译 第6篇

范 仲 淹

qìng lì sì nián chūn ,téng zǐ jīng zhé shǒu bā líng jùn 。yuè míng nián,zhèng tōngrén hé,bǎi fèi jù xīng,nǎi

庆 历 四 年 春 , 滕 子 京 谪 守 巴 陵 郡。 越 明 年 ,政 通 人 和,百 废 具 兴 ,乃

chóngxiū yuè yáng lóu ,zēng qí jiù zhì ,kè táng xián jīn rén shī fù yúqíshàng,shǔyǔzuòwén yǐ jì zhī 。

重 修 岳 阳 楼 , 增 其 旧 制,刻 唐 贤 今 人 诗赋于其 上 ,属 予作 文 以 记 之 。

yǔ guānfū bā líng shèngzhuàng ,zài dòng tíng yī hú 。xián yuǎn shān ,tūn chgjiāng ,hào hào shāngshāng,

予 观 夫 巴 陵 胜 状,在 洞 庭 一湖。 衔 远 山 ,吞 长江 , 浩 浩 汤 汤,

hèngwújì yá ;zhāo huī xī yīn ,qì xiàng wànqiān ;cǐ zé yuè yáng lóu zhī dàguānyě ,qián rén zhī shù bèi yǐ 。rán

横 无际 涯 ;朝 晖 夕 阴 ,气 象 万 千; 此 则 岳 阳 楼 之 大 观 也, 前 人 之 述备矣 。然

zé běi tōngwū xiá ,nánjí xiāo xiāng ,qiān kè sāo rén ,duō huìyúcǐ ,lǎn wù zhī qíng ,déwúyì hū?

则 北 通 巫 峡,南 极潇 湘 , 迁 客 骚 人, 多 会于此,览 物 之 情 , 得无异乎?

ruòfúyín yǔfēi fēi ,lián yuè bùkāi ;yīn fēng nù háo,zhuó làngpáikōng;rìxīng yǐn yào ,shān yuè qián

若 夫霪 雨霏霏, 连 月 不开; 阴 风 怒 号 , 浊 浪 排 空;日星 隐 耀 ,山 岳 潜

xíng ;shāng lǚ bùxíng,qiáng qīng jí cuī ;bómù míng míng,hǔ xiào yuán tí ;dēng sī lóu yě ,zé yǒu qù guó huái xiāng,

形 ; 商 旅不 行, 樯 倾楫 摧; 薄暮 冥 冥, 虎 啸 猿啼 ; 登 斯 楼也,则 有 去 国 怀 乡,

yōu chán wèi jī ,mǎn mù xiāo rán ,gǎn jí ér bēi zhě yǐ!

忧 谗 畏讥, 满 目 萧 然, 感极 而 悲 者 矣!

zhì ruòchūn hé jǐng míng ,bō lán bù jīng ,shàngxià tiān guāng ,yībì wànqǐng;shā ōu xiáng jí ,jǐn lín yóu

至 若 春 和景 明 ,波 澜不 惊 , 上 下天 光,一碧 万 顷 ;沙 鸥 翔集,锦鳞 游

yǒng ,àn zhǐ tīng lán ,yù yù qīng qīng 。ér huò chángyān yīkōng,hào yuèqiān lǐ ,fú guāng yuè jīn ,jìng yǐng shěn

泳 , 岸 芷汀 兰 ,郁 郁 青 青。 而 或 长 烟 一 空,皓 月千 里 ,浮 光 跃金 , 静影 沈

bì ,yú gē hù dá,cǐ lèhé jí ! dēng sī lóu yě ,zé yǒu xīn kuàng shēnyí ,chǒng rǔ jié wàng 、bǎjiǔ lín fēng ,qíxǐ

璧 ,渔 歌 互答,此乐何 极 ! 登 斯 楼也, 则 有 心 旷 神怡 , 宠 辱 皆 忘 、把酒临 风 ,其喜

yáng yáng zhě yǐ !

洋 洋 者 矣 !

jiē fū! yǔcháng qiú gǔ rén rén zhī xīn ,huò yì èr zhě zhī wéi,hé zāi ?bùyǐ wù xǐ ,bùyǐ jǐbēi ,jū miào

嗟夫! 予 尝 求 古 仁人 之 心,或 异 二 者之 为,何 哉?不以 物 喜,不以己悲,居 庙

táng zhī gāo ,zé yōu qímín ;chǔjiāng hú zhī yuǎn ,zé yōuqíjūn 。shì jìn yì yōu ,tuì yì yōu ;rán zé hé shí ér lè

堂 之 高, 则 忧 其民; 处 江 湖 之 远 ,则 忧其君 。是 进亦 忧 ,退 亦 忧;然 则 何 时而乐

yé?qíbì yuē :“xiān tiān xià zhī yōu ér yōu ,hòu tiānxià zhī yuèér lèyǐ !” yī!wēi sī rén ,wú shuíyǔguī !

耶?其必 曰:“ 先 天 下之 忧 而 忧 ,后 天 下 之乐而乐矣 !” 噫!微 斯 人 ,吾 谁 与归 !

shí liùniánjiǔ yuèshí wǔ rì。

时 六年九 月十 五日。

翻译:

庆历四年(1044年)的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很多长年荒废的事业又重新兴办起来了。还重新修建了岳阳楼,扩大它旧有的规模,还在上面刻上唐代贤人和当代人的诗赋,(滕子京)并嘱咐(我)写一篇文章用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丽的景色,集中在洞庭湖上。洞庭湖连接着远处的群山,吞吐长江的江水,水波浩荡,宽阔无边。或早或晚(一天里)时阴时晴,景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对它的描述已经很详尽了。然而,因为这里往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水,被降职远调的官吏和南来北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如果遇上阴雨连绵繁密,有时连着整个月没有晴天,寒风怒吼,浊浪冲天,太阳和星星隐藏了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哀啼。(此时)登上岳阳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批评指责的感觉,满眼是萧条的景象,感慨悲伤到极点啊。

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日子,湖面风平浪静,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在湖中游来游去;湖岸上的小草和沙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草木茂盛。而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月光照耀下的)水波闪耀着金光;无风时静静的月影好似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一唱一和,这样的乐趣哪有穷尽!(此时)登上岳阳楼,就会有心胸开阔,精神愉悦,忘却荣辱得失,举起酒杯面对和风,喜气洋洋的感觉!

唉!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为什么呢?他们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作官的人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作官的人为君王担忧。这样在朝为官也担忧,在野为民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岳阳楼记的原文和翻译 第7篇

法国伟大作家雨果曾经说过:“拿走这件简单而微小的东西:风格,那么伏尔泰、帕斯卡尔、拉封丹、莫里哀这些大师身上,还将剩下什么呢?”可见风格对于作家来说是何等重要。那么,什么是风格呢?英国18世纪著名作家Jonathan Swift有句名言:Proper words in proper places make the true definition of astyle(适当的词用于适当的场合,就是风格的确切意义。)[1]18世纪法国启蒙主义思想家和文学家德·布封提出过“风格即其人”的名言,汉语中有“文如其人”。在我国文学理论界,对风格的界定是十分宽泛的,它似乎无所不包,从大的方面,有时代的风格,民族的风格;从小的方面,作者笔下选择的一个章节、一个词或一个句式,无一不是作者风格的体现或标志。总之,风格体现在文艺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各种要素之中,体现出不同作家、艺术家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

2 风格翻译:保留原文语义空白和不确定性

在文学翻译中,翻译家们最关注的是原著的文字风格。几乎每一个翻译家在文学翻译中都谈到了对风格的理解以及对再现原作风格重要性的认识。对他们来说,风格,就是原作艺术生命最重要的体现,文学翻译者若忽视原作的风格,不着力于对原作风格的再现,那无异于断绝原作的艺术生命。翻译家们结合自己的翻译实践,充分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应该看到,在对原作风格再现的问题上,翻译家们都有着清醒的理论意识,在如何再现原作风格上,也有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张今先生认为“作家的风格实在分为两个方面———精神方面和物质方面。作家风格的精神方面就是作家的形象、作家的精神面貌;作家风格的物质方面就是作家所喜爱使用的词语、句型、修辞手法和艺术手段及其重复频率。”[2]精神是极为抽象的概念,需通过物质方面来体现出来,因而笔者认为在文学翻译中对作家精神风格的重现需建立在对作家风格物质方面重现的基础上。本文将从体现风格物质方面的选词和修辞出发,用语义空白和不确定性因素来分析风格翻译,指出最大程度地在译文中保持原文文本意义的空白和不确定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原文的风格,让译文读者可以如原文读者一样在这种不确定性和空白中得到基本一致的审美效果。

“空白”和“不确定性”本是R.英加登常用的概念,为的是说明文学现象问题,伊塞尔借用过来说明接受美学问题。伊塞尔用不确定性与空白说明文本与读者接受的关系,他说:“空白的东西导致了文本的未定性”,“空白暗含着文本各不同部分的互相联结”,“空白是文本看不见的接头之处”,“空白丛相互关系中划分出图式和文本视点,同时触发读者方面的想象活动”。[3]可见,意义空白和不确定性,正是联系作品与读者的桥梁和纽带,它是诱导读者进行创造性填补和想象性链接的原动力。文学作品的语言不同于其他科学文本的语言,文学作品的语言是描述性的,它旨在可以赋予读者审美的空间,因此其语言具有更多意义的不确定和空白。西方人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实际上正是《哈姆莱特》本身的不确定性与意义的空白“隐含”了这些不同意见的读者,也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这一作品不朽的文学价值,即在不确定与意义空白中给读者带来了愉悦的审美空间。那么对于文学翻译,我们又该以如何的态度对待呢?许钧教授曾经说过:思维层次是翻译的基础层次,语义层次是翻译的必要层次。但对于文学语言来说,除了传情、达意之外,还有其美学功能。[4]钱冠连先生也曾指出:译家把语用隐含变成明示,译变对了,便堵塞了读者的想象,译变一处堵塞一处,译变全部堵塞全部,结果是整个译品虽然可读但毫无趣味,这是取消了文学;译家把语用隐含变成暗示时,译变错了,便无异于原来的创作,变错一处毁灭一处,变错全部毁灭全部,要多糟有多糟。[5]因而在文学翻译中,译者不能将原本描述性的语言完全按照译者自己的观点填补这些不确定和空白来将之翻译成解释性语言,这样的翻译只是一种故事的转述甚至是一种改写而完全不能保留原文的风格,也不能让译文读者领略到原作的风采。

3 杨宪益夫妇《呐喊》英译赏析

《呐喊》是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也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山之作,写于五四运动高潮期,鲁迅在该书《自序》中说,他是抱着唤醒那些在“铁屋子”里正“从昏睡入死灰”的人们,来写这些小说的;并想以自己的呐喊之声,“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6](2)鲁迅的小说展示了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农村的凋敝破败,农民的不幸和痛苦;描绘了当时各类知识分子的命运和遭遇;暴露封建礼教和家族制度的罪恶,对中国人民长期在封建主义统治下所形成的保守、懦弱、愚昧、精神胜利法等劣根性,给予了深刻的批判。鲁迅小说风格凝重冷峻,语言洗练简赅,人物个性鲜活生动,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开拓了道路。[6]沈雁冰先生在《时事新报》副刊《学灯》发表《读<呐喊>一文》,谈到自己读《呐喊》后的感受:“犹如久处黑暗的人们骤然看见了绚丽的阳光。”并评价了鲁迅的小说语言风格:“这奇文中冷隽的句子,挺峭的文调,对照着那含蓄半吐的意义,和淡淡的象征主义的色彩,便构成了异样的风格。”

杨宪益、戴乃迭(Gladys Margaret Tayler)夫妇,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联袂将中国文学作品译成英文,从先秦散文到《水浒》、《红楼梦》,《鲁迅选集》等,达百余种。杨老师中文功底深厚,Gladys又是“native English speaker”,两人携手翻译,真可谓是独占“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势。几十年来他们珠联璧合的合作使他们双双获得了“译界泰斗”的美誉,创造了翻译史上的奇迹。他们翻译鲁迅的作品,因有中外合作的优势,比起别的译文,更能体现两种文化的精髓。他们的英译精品,不但有对外译界的意义,而且对国内英文学习者、爱好者及英译工作者,都是极有价值的读本。本文将从选词这一方面对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呐喊》英译本进行赏析,从语义空白和不确定性出发来评价译文的风格翻译。

3.1选词

鲁迅先生的作品,在锤炼词语方面可谓是精心选择,仔细推敲。他选用词语精当贴切、含蓄深厚,既能准确、生动地表达描述对象的总体特征,又处处体现新意,收到词义明确以外的其他效果,往往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觉弦外有音,文字间蕴含更多深意。[7]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风骨》篇中所说:“捶字坚而难移,结响凝而不滞”。下面我们从《呐喊》中形象生动的选词来窥探鲁迅先生高超的语言艺术,同时也领略一下翻译大师杨宪益和戴乃迭夫妇是如何再现原语风格的。

3.1.1名词

例1:于是我自己解释说:故乡本也如此,———虽然没有进步,也未必有如我所感的悲凉,这只是我自己心情的改变罢了,因为这次回乡,本没有什么好心绪。[8]

Yang Xianyi&Gladys Young’s version(in short:Y’s version):

Then I rationalized t he matter to myself,saying:Home was always like this,although it has not improved,still it is not so depressing as I imagine;it is only my mood that has changed,because I am coming back to the country this time with no illusions.[9]

《现代汉语词典》(2002增补本)中指出“心情”指感情状态,如“心情舒畅,悲伤的心情”;“心绪”指心情(多就安定或紊乱说),如“心绪不宁,心绪乱如麻”。这里义近而有差别,不可移易,体现出鲁迅选词的精当。杨戴夫妇完全读懂了鲁迅先生的遣词,在译文将心情和心绪分别译为“mood”和“illusions”。心情译为mood完全符合原语,with no illusions是指to be fullyconscious of the true nature of something.esp.something bad difficult,etc.(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1995))从鲁迅在《故乡》中“我这次是专为了别他而来的”,可以知道作者要从此远离故乡的心情,因此with no illusions表明了作者回故乡心情的不安定。通过“mood”和“with no illusions”,目的语读者可以通过译者精当的选词来推测鲁迅的复杂心情,从而获得审美愉悦。

3.1.2动词

鲁迅在使用动词方面,注意精心挑选,灵活多变,从而使作品增添文采。请看例2:

例2: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8]

Y’s version:Ignoring this,he would lay nine coppers on the bar and order two bowls of heated wine with a dish of aniseed peas.[9]

例2描写了孔乙己买酒这一事件,本来付铜钱可用“拿出”、“付出”以及“交出”等词,为何鲁迅偏偏用了“排出”呢?《现代汉语》中说:“句中的‘排’字,用得精彩。透过‘排’这一动作,可以看出一些具体情景:一是九文大钱来之不易;二是大钱少;三是用那斯文郑重的付钱方法暗示出孔乙己的拘谨迂腐,但又那么善良、朴实。”[10](501)“排”这一精心挑选的动词很显然是一处艺术创造,是作者刻意经营的一处“空白”,其目的是让读者参与其中,并借助自己的审美经验慢慢品味、细细解读。杨宪益和戴乃迭夫妇对这个动词的翻译也可谓是费尽心思。根据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ish(1995),lay解释为to put,esp.carefully,in a flat position;to set in proper order or position,因而lay不仅描写出孔乙己把钱一个个地往柜台上摆放的姿态,而且恰如其分地显示出其复杂的心理状态,在当时穷困拮据的生活境况下表现出他对这几文钱的珍惜,要认真地一个一个地点清数目。

3.1.3形容词

例3:华老栓忽然坐起身,擦着火柴,点上遍身油腻的灯盏,茶馆的两间屋子里,便弥漫了青白的光。[8]

Y’s version:Old Shuan suddenly sat up in bed.He struck a match and lit the grease-covered oil-lamp,which shed a ghostly light over the two rooms of the teahouse.[9]

虽然只是很简单的灯盏,鲁迅先生却用上了“遍身油腻”来修饰它,究竟是为了什么呢?他通过这一修饰语可以给读者产生空白和不定点,这一召唤结构使读者不由地对作品产生联想,细细品读鲁迅先生的真正用意。译文中通过greasecovered oil-lamp不仅还原了原文的语义,更通过定冠词“the”还原了原文的风格,译文读者可以通过译文来猜测华老栓夫妇生活的艰辛。

3.1.4副词

例4:他意思之间,似乎觉得人生天地间大约本来有时也未免要杀头的。[8]

Y’s version:It seemed to him that in this world probably it was the fate of everybody at some time to have his head cut off.[9]

例4选自《阿Q正传》,描写阿Q在死前的心理活动,文中“大约本来有时”的应用进一步体现了阿Q的麻木,即使在临死之前,他也不忘用精神胜利法来“鼓励”自己,安慰自己对死亡的恐惧,鲁迅先生运用意义相似的副词更体现了他的良苦用心,让读者在字里行间体味阿Q的愚昧和无可救药。在译文中,杨戴夫妇没有只顾原文的语义,他们深切了解鲁迅先生故意在选词上给读者留下审美的空间,即通过这些副词来阐释阿Q精神的实质。译文不仅在语义层面上与原文相近,而且“seemed”,“probably”等词还原了原文表达的风格,可谓是形神俱备,貌合神似。

4 结束语

文学翻译不同于科学文体翻译,其意在能给译文读者留下审美空间,使译文读者也能像原文读者一样通过作者所留下的空白和不确定点来细味原作的风格。就如茅盾先生在《为发展文学翻译事业和提高翻译质量而奋斗》一文中对文学翻译做了如下的概述:“……文学翻译是用另一种语言,把原作的艺术意境传达出来,使读者在读译文的时候能够像读原作一样得到启发、感动和美的感受。……”(1954)杨宪益夫妇不愧为翻译界的泰斗,他们充分尊重原语和译入语各自的语言特征,突破了英汉两种语言表层结构的框框条条地束缚,竭尽他们所能,深入挖掘原文的深层结构,将《呐喊》形神兼备地展现在译文读者面前,保留了原作意义的空白和不确定性,从而保留了原作的独特风格。

摘要:从接受美学中语义空白和不确定性这一术语来分析风格翻译,指出最大程度地在目的语中保留原文意义的空白和不确定性,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原文风格,让译文读者可以如原文读者一样在这种空白和不确定性中得到基本一致的审美效果。最后通过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呐喊》译文中的选词赏析原文的风格意义来证实这一观点。

关键词:风格翻译,空白和不确定性,选词,呐喊

参考文献

[1]周方珠.翻译多元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173.

[2]张今.文学翻译原理[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87:92.

[3]张首映.西方二十世纪文论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271-272.

[4]许钧.论翻译层次[C]//杨自俭,刘学云,翻译新论.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399.

[5]钱冠连.翻译的语用观[J].现代外语,1997(1):33.

[6]乐齐.精读鲁迅[C].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8:4-5.

[7]陆文蔚.鲁迅作品的修辞艺术[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2:1-2.

[8]鲁迅.鲁迅小说全集[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

[9]Yang,Xianyi,Gladys Yang,Trans.Selected Works of Lu Xun[Z].Beijing:Foreign Languages Press,1985.

上一篇:初中思品课观课反思下一篇:唯美劳动节祝福朋友圈语句50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