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能力的提升

2024-08-26

公文写作能力的提升(精选8篇)

公文写作能力的提升 第1篇

——职业公文写作能力提升的11项修炼

主讲—冀云襄博士

冀云襄博士:畅销书《思维致胜》著者!中国公文写作培训标杆人物!武汉大学中文科班出身,博士学位!18年机关、媒体与企业界公文写作实战经历!

冀云襄博士——43岁,武汉大学中文系科班出身,博士学位!

原中国经济导报编审,曾任某广电系统国家行政机关主任编辑!

曾担任两家上市公司企划部总经理、总经理秘书办主任、办公室主任!在18年的工作实践及培训咨询中,自己经手的公文写作稿超过5000副,公文写作实战经验在国内培训界遥遥领先!

一、培训对象

企事业单位(含机关)所有涉及公文写作的相关人员:

1、文秘办公室类:文秘、部门秘书、各级经理秘书、行政助理、办公室主任等涉及文书工作相关人员

2、宣传文案类:宣传部门团队、品牌部文案写作团队、记者、编辑、网站管理员等

3、市场企划类:企划部、市场部等需对内外沟通的各级管理及工作人员

4、人力资源类:专员、主任、经理、行政人事总监等相关人员

5、其它岗位:工作中涉及到公文写作的各级管理及工作人员

6、立志于或感兴趣从事与公文写作相关岗位的就业人员

二、课程简介

职业公文写作技能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主席说,一手笔杆子,一手枪杆子,两支杆子打天下。

这门课程从实际工作需要出发,重点讲解关于职业公文写作的一些独特要求,比如:怎样才能符合实际工作的特殊要求?怎样才能得到领导和群众的认可?怎样才能取得更大的社会影响?怎样才能抓准内容重点和亮点?如何让一个生硬的话题变得生动。。。这些问题都是从事职业文字工作的同志们经常会遇到的特殊问题。

我们通过职业公文写作的规律讲解、案例分析,更重要的是在课堂现场讨论并解决学员们自己提出的问题,相信可以使学员们在今后工作中获得显著的实效。

三、课程目标

所以,本课程力求在实现以下三个目标上进行努力:

1、熟悉和不很熟悉的工作都要会写,这正是信息时代的基本要求。

2、会用和不很会用的文体都要会用,这是实际工作的现实要求。

3、不仅要达到领导的要求,更要努力超过领导的要求,行其上者得其中。

四、课程特点

《过五关斩六将,妙笔生花!》与普通公文写作培训的四大主要区别:

1、在课程内容上——从原点出发

普通职业公文写作培训重点培训公文写作规范等一些基本要求;

本课程除了系统的写作基本要求之外,同时强调学员灵活掌握出色完成各种不同实际工作任务的方法。

2、在课程方式上——可全程提问

普通职业公文写作培训通常以按部就班的程式化讲解方式为主;

本课程强调有针对性的解决学员的能力结点,尤其是结合实战案例进行讲解,感同身受,快速提升。

3、在能力提升上——会想才会做

普通职业公文写作培训主要着眼于公文写作能力的提高;

本课程注重将公文写作与提高学员思考能力和综合工作能力结合起来。好文章不仅靠写出来,更要靠看出来、想出来和做出来。

4、在与时俱进上——要立马可待 普通职业公文写作培训主要讲解公文写作的常用套路,千篇一律;

本课程注重结合时代要求和行业特点,在快、新、灵上下功夫,力求符合新时代快节奏、大强度、高要求的特点。

五、课程大纲

说明:此为成熟的标准版课程大纲,贵司也可根据自身单位特点及个性需求,提出修改意见,我们将在课程设计及执行中认真参考。

课程内容模拟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将十一个职业写作主要方面的特点和关键点进行详细说明,即定位关、分层关、提升关、形式关和文字关;基本公文类、新闻宣传类、工作计划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论文类、报告演讲类等六类基本文体。

引言

1、课前预备,请学员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准备相关问题。(越多越好)

2、一支笔的威力(苏军炮兵团)

3、名人谈写作

4、思考的力量

5、公文基本要求

6、关于公文“生态”(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演变)

7、关于领导要求(习近平的讲话)

8、课程三个目标

9、工作任务分析

10、什么才叫好文章?

公文写作能力的提升 第2篇

高考既考能力又考速度。考场上列作文提纲,可先写出简单的结构模式,然后把可能能用上的词句和例子,如名言警句、古诗词、古今中外的事例(尤其是带有时代气息的当今事例),简省写出,只要自己看得懂就行。写于卷面之前,可边浏览边修改,择优录用。这样既能节省时间,又能一气呵成,避免文面多处涂改。

内容要“新”

1、题目要新颖别致。“题好文一半”,许多阅卷老师就是根据学生命的题目来判定他的审题能力和写作水平的。因此,能拟一个独具特色的题目,就能以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吸引住老师的视线,分数自然偏高。

2、开头要新颖独特,结尾要深刻感人。从题目实际出发,选取自己最拿手的文体,精心打造开头和结尾,确保获得高分。

3、素材的选取要新鲜贴切。材料新颖又切合题意,那就能显示自己敏捷的思维能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让阅卷老师耳目一新,作文分数自然就能上一个档次。我们要力避大众化和过于平淡的素材,要善于从现实生活、历史典故、文学名著中去搜寻别人没有用过的材料,而且要注意材料的贴切性、典型性、新颖性、多样性。

立意要“深”

1、要扣命意。高分作文必定是扣题行文的。扣题能力其实就是审题能力,如果扣题不紧,得的分数会很低。

2、立意要有深度,要“掘地三尺”。“千古文章意为高”,不少考生的应试作文往往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立意没有深度。立意,我们可以从历史和文化的沃野中去找寻理论的“掘地三尺”的深度。通过纵向和横向的比较,理想和现实的观照,偶然和必然的分析尝试辩证地寻找理性的答案。阅卷老师一般对深具慧眼、富有哲理的作文情有独钟,给分较高。

3、立意不能浅俗,思想不要幼稚,态度不要“嬉皮士”。每年的高考作文都有一些境界低下、思想庸俗之作。我们要明白,高考体现国家意志,而国家意志则重在弘扬真、善、美。有些同学喜欢唱反调,不管写什么都用调侃嘲讽的口气来写,显得很不严肃。高考作文立意要境界高雅、胸襟阔大,力避市侩气息、低俗趣味。

感情要“真”

文章不是无病呻吟的“涂鸭”,而是酸甜苦辣感情的寄托。诚挚朴实的情感,读来是一种享受,品来是一种惬意。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常能打动阅卷者。要让阅卷老师感动,自己首先要投入,要动真感情。真情实感的文章往往能得高分。

语言要“美”

流畅优美的语言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这种语言能力要靠平常的努力锻炼。无错字、病句,词句洗练流利,语脉首尾贯通,文意开合自如,是做到语言美的第一关。词语生动、句式灵活、文句有意蕴是语言美的真正体现。作文的语言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练就:

一是恰当引用古今中外名人名言、诗词名句、谚语、典故等;

二是综合使用多种修辞手法,比如排比、比喻、反问、设问、对偶、夸张等;

三是综合使用各种句式,如多用短句,变式句,倒装句,双重否定句等。

四是丰富自己的生活和文化积累。因为“腹有诗书文自华”。

五是锤词炼句,以铺陈、抑扬、排比、反问等手法增强文章气势。总而言之,润饰好了语言,能寓繁于简,寓抽象于具体;能使文句更形象生动,更含蓄幽默,更有意蕴;能使文意更鲜明突出,更富有哲理,更耐人寻味。

文面要“洁”

如何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3篇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 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影响最大。而在我们的语文日常教学过程中, 就语文教学的三部分:基础知识、阅读、写作这三大块来说, 写作方面所占比重大, 也是很多学生感觉到难的部分。学生对写作文没有信心, 常常感到无话可说, 无事可写, 无情可发, 也就不能写出好的作文了。随着新课改的推进, 教师应该仔细探索改革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提高写作水平。那么, 在教学过程中怎样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呢?下面谈谈笔者的看法和认识。

一、细致观察———生活是成功作文的源泉

鲁迅曾经说过:“如要写作, 第一须观察。”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有些同学苦于作文无话可写, 常常牢骚满腹, 而对生活现象随随便便放过, 不去发掘其中蕴涵的深刻含义, 写文章只见皮毛, 不触灵魂, 写出的文章就像一棵枯树, 难以成为一片葱郁的森林。还有些同学虽然能写出几百字的文章, 但是内容却离生活实际很遥远。“一凑字二抄袭三套路”已经成为现在学生写作的普遍模式, 写出的文章事情是虚假的, 观点是虚拟的, 感情也是虚构的。这说明什么?这说明现在的学生缺乏对生活的关注, 更缺乏对生活的认识和思考。时间一长, 就养成了写作马虎草率, 文章空洞乏味的习惯。要克服这一弊端, 学生必须立足于生活实际, 善于观察身边的点点滴滴, 哪怕是别人眼中最渺小, 最微不足道的事情。因为生活永远是成功习作的源泉, 离开了生活, 创作就没有了生命, 学习也失去了本应有的乐趣与生趣。因此, 作文教学就应该以生活为本, 启发学生观察生活, 关注生活, 认识生活, 思考生活。教师要求学生从感受生活开始, 在了解生活、理解生活和发展生活中, 提高学生对生活的认识, 拓展学生的视野, 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态度, 引导学生主动挖掘生活中的素材, 从而写出真实而优秀的作文。

二、注重积累———烂笔头是好记性的管家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 文章犹如溪水, 源泉丰盈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学生的生活是异常精彩、极其丰富的, 每一个人的身上都有成百上千个故事, 教师要引导学生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把自己在生活中亲身经历的一点一滴、酸甜苦辣实实在在地记下来, 注重生活中的积累, 自然就成就了习作的素材来源, 也为写作打下了坚实而深厚的基底。

俗话说得好,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教师要引导学生把看到、想到的事记下来。习作的另一个素材来源就是大量的阅读。一本好书就是我们的一个好友, 通过阅读, 能教给我们本领, 教会我们生活。在阅读中积累好词佳句, 把故事中的精彩片段记录下来, 让学生获得积累语言的能力, 并发挥丰富多彩的想象, 从而达到“滴水汇成涌泉”。丰富的积累, 大量的阅读知识, 为学生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让“烂笔头”成为“好记性”的管家, 让学生在积累的基础上攀登创作的高峰!

三、激发兴趣———真情实感胜过豪情壮语

所谓真情实感, 就是真挚的感情, 实在的感受。激发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兴趣远远要超过道出满腹的豪情壮语。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说:“没有感情这个品质, 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所以, 文章只有有了真情实感, 才能有妙笔生花的精彩。一部作品语言朴实, 真情流露, 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便可称为佳作。感情是诚挚的, 它弄不得虚假, 当某些事、某句话、某个眼神真正触动了你内心最柔软的那个部分, 它就令你难忘。其实, 文章令人心动的不仅仅是巧妙的布局, 华丽的辞藻, 更主要的是内在情感的抒发。

在我们的生活中, 温暖无处不在, 感动也随处可见。教师可以针对某一种情感的抒发放手让学生去写, 不要过于强调文章篇幅的长短, 修辞手法的运用, 辞藻是否丰富华丽, 只要求学生内容能够写得真实, 表达的情感能够真挚。巴金曾说过:“我不是用文字技巧, 只是用作者的真情实感打动读者, 鼓舞他们前进。我的写作的最高境界, 我的理想绝不是完美的技巧, 而是高尔基《草原故事》中勇士丹柯———他用手抓开自己的胸膛, 掏出自己的心来, 高高地举在头上。”我相信真情实感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所在, 这样的文章才能真正走进读者的心灵。

四、多些表扬———好的评语是上等催化剂

作文教学的评语是对学生完成写作训练后的一个评价环节, 它是教师对学生作文所做的指导与评判, 也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学生通过评语可以知道自己文章的优点和缺点, 从而更好地修改自己的文章。传统的作文评语形式单一、定性过多、批评过多, 学生难以从评语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长此以往, 只会打击学生写作的信心。根据新课改中对作文评价的要求, 教师科学地用表扬的评价方法, 尽量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 多一些表扬, 多一些鼓励, 学生就多一些自信, 多一些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儿童不仅仅知道, 而且体会到老师和集体对他的优点既注意到了, 又很赞赏的话, 那么, 他就会尽一切努力做得更好。”所以,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 对学生的作文大到全篇的审题立意, 构思和过渡, 小到开头和结尾, 一句话, 一个短语, 一个好词, 甚至是一个标点符号, 都要努力去寻找值得表扬的点点滴滴。教师只有多用激励式评语, 学生才会想写、乐写、多写, 写作水平才会不断提高, 正所谓“好的评语是学生乐于写作的上等催化剂。”

五、鼓励创作———发表文章使学生爱上写作

小学生喜欢表现自我, 容易从成功中品尝到成功的乐趣。就连上课时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 一句夸奖的话语, 一个翘起的大拇指都能使他们信心倍增, 兴趣更浓, 更何况是比这些都要大的成就呢?根据这一特点, 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 想方设法满足学生的表现欲, 鼓励他们进行创作, 再进行指导修改, 并让他们在班级评选出优秀作品。教师课下可以和小学生期刊或杂志联络, 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平台, 鼓励他们投出稿件, 一旦学生的作品得到采用或发表, 他们就会体验到无比的兴奋与喜悦。成功后的喜悦心情是无法用语言所表达的, 这种喜悦就会化成一种巨大的力量, 一种创作的动力, 带领他们积极写作, 让学生爱上写作。

总之, 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 只要教师勇于探索, 勇于实践, 最终会找到一条适合学生的写作之路。让学生真正成为作文的主人, 让学生真正爱上写作, 让教师做好他们的鼓励者、指导者, 相信我们可以在学生的作文中获得喜悦和欣慰。

公文写作能力的提升 第4篇

教材中的写作单元为什么高中语文老师很少去使用?教材提供给我们什么样的写作知识或写作教程?

现将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议论要有理有据”与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为观点提供有力的支撑”有关教材编写情况做一个对比。

人教版“议论要有理有据”苏教版“为观点提供有力的支撑”

学习重点论据可靠、典型、新鲜

写作指导有据,就是有论据。观点正确还往往不能让读者信服;必须拿出足够的证据来,才有说服力。论据有的是被大家公认的道理,有的是客观事实。不论哪一种论据,要想做到有很强的说服力,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要真实可靠,不论是叙述事实,还是引用别人的话,都不能有半点出入;

2.要典型,也就是所用的论据最有说服力;

3.要新鲜,也就是别人没用过的。所谓论据,也就是能够证明观点的材料。一类是事实论据,包括概括性的事实,典型的事例、文献数据、图片音像等;一类是理论论据,包括客观规律、科学原理、名言警句等。

论据的基本要求是真实、典型、充分。真实,就是合乎事实,准确无误;典型,就是在逻辑上能够充分证明观点,并且有一定的代表性;充分,就是论据具有足够的数量和质量。

丰富的论据来自生活的积累和阅读的积累。

我们还要注意论据的表达,力求概括,突出重点。

写作练习(实践)一、片段作文:参考例文,从下面四则材料中任选两题,写出自己的看法,要求观点鲜明,言之成理。(略)

二、整篇作文:针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自己命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要求做到有理有据,观点、材料力求新鲜。

参考文题:

1.中学生打工利弊

2.作业完不成加倍惩罚有没有好处

3.中学生出国留学利大还是弊大

4.谈男女生的交往

5.人类会自己毁灭地球吗?

6.上网利多?弊多?从下列三题中选择一题作文,也可以根据话题范围和写作提示自拟题目来写作。

1.有许多格言或熟语沿用了千百年,但随着当今社会的高度发展,人们不再把某些训诫奉为圭臬。和朋友师长讨论这类问题,选择一句古今意义或用法有所变化的格言或熟语,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见解。

2.生活中许多细节能反映出文化的差异。你是如何看待这些差异的?请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3.搜集一组家乡或家庭的新老照片,以“昨天和今天”为题,写一写照片上的故事(或者为照片写解说词)。全班分组交流,评选出最佳图文,并分工合作,设计制作电脑网页。

实例借鉴《宇宙应该是和谐的》(文章略)

课外练笔1.写读报(或看电视、听广播)杂感

2.写议论性日记

比较两套教材对议论文写作“论据”的使用这一写作内容的设计,重点都放在了“写作指导”和“写作练习(实践)”,但这样的设计很难对接到实际的教学,或者说,按这样的设计进行教学,对提高学生议论文的写作能力不会有太大的意义。理由是:

(1)“写作指导”中对“论据”的要求只是“陈述性知识”

韩雪屏说:“陈述性知识主要反映事物的状态、内容及事物变化的原因,说明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它主要用来描述一个事实或陈述一种观点。因此又称为描述性知识,这类知识一般可以通过记忆获得,因此也称为记忆性知识。”[1]而通过“记忆”可以获取,只是知道论据的这些特征是不能真正转化为议论文的写作能力的。叶黎明说:“了解某类文体写作特征是一回事,写作某类文体又是另一回事。陈述性知识的作用在于帮助识别某类写作的特征与规律,但对写作却难以提供操作性指导。”[2]

(2)“写作练习(实践)”只是发出“写作指令”而缺乏具体的操作策略与要求

上面两套教材在“写作练习(实践)”中都只是提供了写作题目,实践的目的相同,那就是对前面所述的“写作知识”进行操练,至于怎么操练,操练过程中要注意什么问题,操练的条件、策略、流程都没有涉及到。人教版教材虽然增加了“实例借鉴”这一板块,意图很明显,给学生提供实例进行研习。这样的教材编排,缺乏操作性,写作能力培养无从谈起。

由此,当下高中写作教学对写作知识如何呈现,如何自主开发符合学理的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写作练习以提升高中学生写作能力的意义就彰显出来了。

笔者在两届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整理出以下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写作教学方法,并在实践中得到了初步印证,具有一定的效果。

一、注重阅读与写作的融合,开发好经典文本的写作资源

读写本来就应该是很好的结合在一起的,以阅读促写作,特别是教材中的经典文章。但是,教材编写者虽然在教材或教参中介绍了有关这些经典课文的写作知识,却并没有设计相应的写作练习,因此教师的自主开发显得尤为必要。

以《项脊轩志》为例,笔者的课后写作练习是这么设计的:

练习要求:借鉴《项脊轩志》,围绕某一事物,写一篇记叙类文章。

(1)这篇课文哪些涉及了写作方面的知识?你认为还有哪些有关写作方面的知识或技法是课堂中没有涉及的?

(2)作者想通过这篇文章表达什么感情?这篇课文“悲喜”二层结构你关注到了吗?

(3)这篇课文中都写到了哪些人?这些人和作者是什么关系?他们是如何组接在一起的?这些人在课文中出现的顺序可以换吗?

(4)作者又是如何写这些人物的?

(5)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诸如“项脊轩”这样的事物?它可以把一些和你有密切关系的人组接到一起?你会写这些人的什么事?你又会怎样写这些事?endprint

(6)围绕这一事物,围绕这些人,你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这一写作练习的设计不是非常完善,但至少达成了如下效果。首先,打破了原先讲授完本课后,学生虽然知道有关诸如细节描写、环境描写、对比手法等单一的写作知识,但不能很好地实际运用的尴尬;第二,通过一系列问题的呈现,让学生有了自主探究文章写作知识与技法的意识;第三,通过写作练习,学生比较好地掌握了一种相对复杂的抒情性记叙文的写作方法。

二、开发写作教学的程序性知识,真正落实写作指导

如前所述,教材只是提供写作的陈述性知识,而不提供写作操练的条件、策略、流程以及注意事项等程序性知识,这就导致学生在写作中“知道是什么”却“不知道怎么写”这一状况的产生。写作练习急需补进写作的程序性知识。“如果教科书或者课堂教学不仅注意告诉学生有关的陈述性知识,而且注意让学生独立主动地学到程序性知识,建立并运用解决问题的产生式系统,那么将会大大提高教学效率。”[3]

以下是国外写作教学提供的关于修改的程序性知识:

修改分两步——第一步:发现问题;第二步: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离不开批判性的阅读。阅读可以是自己阅读自己的作品,也可以让别人(同伴、老师、朋友、父母或者其他能够给你的文章提供帮助的人)阅读。读自己的和阅读别人的文章,所使用的策略是不一样的。不同策略的使用,要根据不同文章类型与写作目的而定。

发现问题分四步:

——获得总体印象(重读、写梗概)。

——列表修改,拿一张纸,左边写这类文章的基本特征(如叙事的基本特征包括故事、场景与人物、自传的意义、结构,右边留空白写对照文章后发现的问题)。

——分析自己作品的基本特征(写出问题)。

——研究批评性的评论(尤其是别人的评论,一定要保持客观的态度看待)。[4]

从上述关于修改的程序性知识看,它提供的不是静态的有关文章修改的“规则、原理、概念及方法”,而是动态的“步骤、过程、方法、策略”。它直接指导学生文章修改的实践活动,并且“可以逐渐形成自动化、合乎法则”的操作技能。从而“形成独立解决问题和调控自身认知的能力”。[5]

而这样的写作程序性知识在我们中学的写作教学中太少了,我们正在努力做这样的尝试。

以下是我们开发的“为观点提供有力支撑”写作单元的程序性知识:

(1)在纸上写下你所能收集到的可以为你的观点提供支撑的材料;

(2)将你收集到的材料进行分类,哪些属于事实材料,哪些属于事理材料等;

(3)确定这些材料的适用条件与你所持的观点是否吻合,剔除那些不吻合的材料;

(4)选择其中最能支撑你观点的材料放到你的作文中。

再比如我们在“新闻评论写作”练习“让评论走向深刻”这一专题中提供的程序性知识:

(1)仔细阅读新闻材料,了解新闻事件的始末。

(2)利用网络或其他媒体,找出与之相关的信息,尽可能考证新闻的真实性。

(3)整理出新闻材料中人物之间、人物与事件之间、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条记录在纸上。

(4)确定其中你最有感触的点,或是新闻材料中的细节,或是事件的结果来进行评论。

(5)分析这一新闻事件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6)分析这一新闻事件是否是个个案,是否跟社会背景、文化背景相关。

(7)分析这一新闻事件有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

三、开发写作的策略性知识,学生反思写作行为

“学习策略指学习主体自觉地对学习活动及其因素进行宏观与微观统一计划、评价、调控,以寻求最佳学习效率的计策或谋略。”[6]策略性知识就是有关学习策略的知识。“学习策略作为一个学习的执行监控系统,它是由学习方法、学习的调节和控制、元认知三个层面的要素组成的。其中,学习方法是学习策略知识和技能基础,元认知是学习策略的核心,学习调节和控制是学习方法和元认知的‘中介环节。”[7]

我们的学生有多少会反思自己的写作?有多少教师会从元认知层面教会学生对自己的写作进行反思?国外的写作教学非常注重“修改”这一环节,说明元认知理论已经深入到了他们的写作教学中,而我们在这一领域几乎是空白。

美国的教材通过“建议”的方式提供有效修改的策略:[8]

(1)客观地阅读你的文章。(2)重新思考你的写作目的与读者。(3)分阶段修改(逐步修改)。(4)关注清晰与连贯。

如同程序性知识缺失一样,写作的策略性知识“在当前我国写作教材中并不是完全没有,但数量很少,几乎呈空缺状态。”⑨以元认知为核心的写作策略性知识的补进同样是当今写作教学突破的一条途径。

比如,我们在“为观点提供有力支撑”写作单元中开发的策略性知识:

(1)考虑论据与结论或观点是否存在严密的逻辑关系;

(2)考虑你提供的论据是否有某种条件制约;

(3)为观点提供有力支撑的不仅需要事实论据,还需要事理分析;

(4)论据的数量不是有力支撑的指标,关键是论据的“质”。

再如有关“评论修改”的策略性知识:

(1)我想和读者交流的主题是什么?(2)我预设的读者是谁?是一般人还是特定的人?(3)我评论中观点读者会接受吗?是否偏执?(4)我评论中有关原因、背景以及未来分析站得住脚吗?(5)我所选择的视角、语气等是不是最合适的?

以上这些基于元认知理论的写作策略性知识让学生对自己的作文以及写作行为进行了反思,充分关注到写作需要考虑的多种因素,并及时修正,有效地提升了写作能力。

注释:

[1]韩雪屏.审视语文课程的知识基础[J].语文建设,2002,(5):12.

[2]叶黎明.写作教学内容新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3]曹南燕.认知学习理论[M].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1.

[4]Rise B Axelrod & Charles R. Cooper.(1997).The St Martins Guide to Writing(fifth edition).NY:St.Martins Press,Inc(USA)51,转引自叶黎明.写作教学内容新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5]叶黎明.写作教学内容新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6]刘淼.作文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7]同注释[1].

[8]Rise B Axelrod & Charles R. Cooper.(1997).The St Martins Guide to Writing(fifth edition).NY:St.Martins Press,Inc(USA)16 ,转引自叶黎明.写作教学内容新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9]叶黎明.写作教学内容新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如何提升写作能力的书 第5篇

1. 《成为作家》-关于写作的各种困惑,答案都在这本书里

虽然这本书的书名听起来让一些刚刚开始写作的人觉得望而生畏,甚至不敢堂而皇之地推荐给别人,仿佛是告诉别人,我要成为作家。

但这本书的内容绝对不会让大家失望。

一年前,刚刚开始写作之际,我有幸看到了这本书,在这本书的指导下,我开始了晨间写作之旅,持续了460多天。

这本书教会我的毫不费劲写作的方法我至今还在使用。

如果你也想开启写作之旅,强烈推荐阅读本书哦。

如果你没有时间阅读,至少读一读我之前写的读书笔记《关于写作的各种困惑,答案都在这本书里|《成为作家《。

这本书在一年多的时间内,我读了两遍。

我觉得这本书最大的价值,不是写作技巧上的贡献,而是写作认识方面的贡献。

而且,我们关于写作的种种困惑,都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

这本书对我帮助最大的一点就是“如何毫不费劲地写作”?

朝不费劲的写作努力:要做到这一点最好的方法是:比你习惯的起床时间早起半小时或一个小时。

尽可能地早起——不要说话,不要读报纸,不要抓起你前一天晚上放在身旁的书来读——立即开始写作。

想到什么写什么:昨夜的梦,如果你还能记得的话;前天的活动;真实的或虚构的谈话;对意识的检查。

将清晨的记忆快速而不加评判地写下来。

你写得好坏或有用与否并不重要。

第二天早上重新开始,不要重读你已经写下来的东西。

记住:一定要在你没有进行任何阅读之前进行写作。

在你整个写作生涯中,不论何时,只要你面临才思枯竭的危险(即使才思最敏捷的作家也会时不时遭遇这样的危险),记住把铅笔盒纸张放在你床边的桌子上,早上醒来就开始写作。

在我过去450多天的写作旅程中,我一直使用这个方法。

每天早上起床,简单洗刷之后,就坐在书桌前写作。

而且在写作之前,不阅读任何文字。

很多人,可能起床第一件事是打开手机,看微信,或者阅读一些资讯,但我在写作之前,什么文字都不阅读,直接开始写。

2.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写作者应该具备哪些资质?

这本书相当于是村上春树自传体式的文集,这本书也是村上春树第一本只写自己的书。

这本书记录了村上春树关于跑步和写作的事。

村上春树是一位生活非常规律的作家,也是一位非常自律的作家。

他每天写作4小时,跑步10公里,持续二十多年来一直如此。

在这本书中,村上春树谈了小说家或者写作者应该具备哪些资质。

对于初学者,当你决定开始写文章,你要意识到,写作除了才华,还需要集中力和耐力。

写作不仅是脑力劳动,也是体力劳动。

小说家或者写作者应该具备哪些资质?

第一,才华。

接受采访时,常常有人提问:“对小说家来说,最为重要的资质是什么?”无须赘言,当然是才华。

倘若毫无文学才华,无论何等热心与努力,恐怕也成不了小说家。

说这是必要的资质,毋宁说是前提条件。

如果没有燃料,再出色的汽车也无法开动。

第二,集中力。

才华之外,如果再举小说家的重要资质,我将毫不犹豫地举出集中力来。

这是将自己拥有的有限的才能汇集,尔后倾注于最为需要之处的能力。

没有它,则不足以办成任何大事。

有效地使用这种力量,就可弥补才华的.不足与偏颇。

我每天在早晨集中工作三四小时。

坐在书案前,将意识仅仅倾泻于正在写的东西里,其他什么都不考虑。

我以为,哪怕拥有横溢的才华,哪怕脑子里充满了秒思,假使牙痛不已,那位作家恐怕什么东西也写不出来,因为他的集中力受阻于剧烈的疼痛。

第三,耐力。

继集中力之后,必需的是耐力。

即便能够一天三四小时集中意识执笔写作,坚持了一个星期,却说“我累坏啦”,这样依然写不出长篇作品来。

每天集中精力写作,坚持半载、一载乃至两载,小说家——至少是有志于写长篇小说的作家——必须具有这种耐力。

如果你没有时间阅读,至少读一读我之前写的读书笔记《向村上春树学习写作—写作者应该具备哪些资质?》。

3. 《月亮和六便士》—你敢听从内心的召唤吗?

《月亮和六便士》这本书有段时间在简书很火,在简书的首页好几次看到这本书的读后感。

我也看过一两篇,有一篇是简书签约作者徐沪生写的,他就是看了《月亮和六便士》这本书,辞去了程序员的工作,开始写作。

这本书对我最大的触动的是,或早或晚,思特里克兰德会拿起画笔,听从内心的召唤,开始画画。

作者毛姆在书中深入讨论了艺术与创作。

思特里克兰德的灵魂中深深埋藏着某种创作欲望,这种欲望尽管为他的生活环境所掩盖,但却一直在膨胀壮大,直到有一天,完全把他控制住,逼得他必须采取行动,毫无反抗能力。

正是这种创作欲,让他抛弃过去,开始了完全不同的生活。

在思特里克兰德去世之后,与他相熟的布吕诺船长这样评价思特里克兰德的创作欲。

对于思特里克兰德,他的创作动机很纯粹:我只不过想把我所见到的画下来。

有时候动机越纯粹,越有强大的力量。

对我自己而言,我开始写作,初衷也是很简单:只是想写自己的所想所思。

也是因为这个简单的初衷,让我有力量一直写下去。

在你开始写作之前,你也应该去思考自己开始写作的初衷,当你的初衷越纯粹,越有力量。

如果你没有时间阅读,至少读一读我之前写的读书笔记《月亮和六便士》|你敢听从内心的召唤吗?》。

4. 《学会学习从认识自我到高效学习》—向作家学习写作

这是一本关于如何学习的书,书中,作者举了16位伟人的故事,并且讲述了他们如何跨越障碍,最终确立自己的学习风格。

这16位伟人中,有我们非常熟悉的德鲁克,本田宗一郎,歌德,涩泽荣一,香奈儿,爱因斯坦,村上春树,也有一些不是那么熟悉的日本作家或哲学家,比如夏目漱石,吉田松阴,福泽谕吉,木田元等。

除了学会如何学习,你也可以从这本书中学习如何写作,因为这16位伟人,大部分都是作家。

在谈到他们的学习方法的同时,也会谈到他们的写作方法。

比如斯蒂芬金,他坚持每天写两千字。

他曾这样评价写作的艰辛:“写文章就是呕心沥血地把文字一个一个堆积起来。”

斯蒂芬金和村上春树都提到了,对于写作来说,非常重要的两点。

第一点,集中注意力。

(具体可参考《向村上春树学习写作—写作者应该具备哪些资质?》)如果能迅速集中注意力,就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高密度的学习。

第二点,持之以恒地写下去。

斯蒂芬金坚持每天写两千字,不写完两千字,绝对不会停下来。

村上春树,每天在早晨集中工作三四小时。

坐在书案前,将意识仅仅倾泻于正在写的东西里,其他什么都不考虑。

他们并不是坚持一个月,两个月,而是长年累月,甚至是几十年都是如此。

如果你没有时间阅读,至少读一读我之前写的读书笔记《你适合哪种学习方法?|16款伟人定制“原创学习法”,总有一款适合你》。

5. 《30天写小说》—如何用30天写出人生第一本10万字小说?

如果你一直都怀揣着写小说的梦想,却从未动笔,或者开始写小说了,却一拖再拖,到现在都没有完稿,那么,推荐你阅读《30天写小说》这本书。

我之前从来没有写过小说,其实,我也没有准备要写小说的,正是因为看到《30天写小说》这本书,心血来潮,想要尝试一把。

在的2月份,用一个月的时间,我写完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本小说,统计了字数,10万字左右。

同时我也发起了“30天写小说”的挑战《30天写小说,你敢来挑战吗?》,有26位报名,最开始打卡人数达到了23位,一个月的时间过去了,有8,9位参与者写完了人生的第一本小说。

所以,当你开始行动,你就可以完成不可思议的事情。

这本书也相当于“30天写小说”的指导手册,书中以一个星期为单位,有每周写小说的具体指导手册。

我还没有足够的智慧和丰富的人生经历,我可以写小说吗?

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有着独属于这个阶段的热情、困惑和精力,而它们对小说创作都各有价值。

我26岁时写的小说肯定与我30岁时写的小说不同,当然我50岁时写的小说与我30岁时写的小说肯定也不同,至少我希望有所不同。

如此说来,这不正是我们从现在就开始写小说的最好理由吗?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可以写出新的小说。

如果一味往后拖延,那么我们本来有望写出一本好书就可能会被错过。

如果你没有时间阅读,至少读一读我之前写的读书笔记《如何用30天写出人生第一本10万字小说?》。

6. 《文心》——如何写出高质量的文章?

这本书也是在简书看到@鼹鼠的土豆,@白教主,@清芷写的《文心》的书评,看完之后,当天在当当下单买了书,第二天到货开始阅读。

萧秋水老师在文章《你写的文章为什么没有人看》,讲如何写作的时候说道:“一本《文心》(叶圣陶、夏丏尊著)读至少三遍,照着里面说的法子练,也是反复练,用一生的时光去练。”

这本书是由叶圣陶和夏丏尊两位大师合作撰写的一部关于如何读写的书。

这本书写得生动有趣,每一篇文章都是用故事的形式来写的,读起来很有趣。

这本书涵盖了修辞、语法、词汇、诗词、小说、日记、书信工具书、文学史等诸多与作文相关的语文知识。

阅读这本书,不仅可以提高写作水平,而且可以收获“关于国文的全部知识”。

《文心》里有这样一段话:

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味。

最重要的是触发的功夫。

所谓触发,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

你读书时对于书中某一句话,觉到与平日所读过的书中某处有关系,是触发;觉到与自己的生活有交涉,得到一种印证,是触发;觉到可以作为将来某种理论说明的例子,是触发。

这是就读书说的。

对于目前你所经验着的事物,发现旁的意思,这也是触发。

这种触发就是作文的好材料。

而写作《文心》的两位大师夏丏尊,叶圣陶在书写了三分之二的时候,做了儿女亲家。

他们俩决定将这本书送给孩子们做礼物。

而朱自清为《文心》写了序,他也将这篇序作为孩子们的订婚纪念。

雅思写作能力提升的方法 第6篇

Reading should have a purpose. 把读的内容和自己的目的衔接起来当然最好,选个自己喜欢的语言风格,文学性的或学术性的皆可,我挺喜欢美剧《学徒》里Donald Trump的风格,一看就是贵族教育,写的,字字珠玑。

其次,学以致用。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free writing了,每天抽点时间,写个几百字,不在乎文法,不在乎用词,能说清楚就成。

再次,注意点精度。

买本《英语语法新思维》,从走近语法,看到通悟语法,每天再做点课后练习。Writing makes an exact man. 弗朗西斯·培根说的没错,写作让人精确,听说读写,只有写作绕不过语法。

接下来,趁热打铁,让考试做监工,从雅思的Report和Essay,到GRE的Argument和Issue,强化练个百十来篇,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

最后,曲不离口,拳不离手,隔三差五读点大家之作,写点小文章,或者做点小翻译,保持一下水平。

学术翻译中第一要注是准确性,不要求句式和词语的多样性,同一术语前后用词最好保持一致。而且汉语中的长句子,必须先行分拆,然后用并列动词,并列状语,或者并列短句子来翻译。

高二语文作文的写作能力提升方法 第7篇

一、丰富生活内容,挖掘写作的源头

我们现在的学生知识面狭窄、视野不开拓、积累的素材也少。而要提高作文水平就必须丰富他们的生活,学生只有平时通过见闻实践,获取大量的信息,积蓄众多的素材,作文时才会感到有素材可选,有话可说。我们通过组织学生参观访问,作社会调查,让学生感知事物,了解家乡,广泛接触大自然。在此过程中让他们把自己所看到的、想到的东西记下来,以增加知识积累。比如,我问一个学生,为什么写不好或怕写作文。他说总是没什么好写的。我就引导他,你平时到了公园里必须把自己见到的、听到的一切都记下来。你写出来的东西就是作文,而且是一篇很好的作文。因为你所见到的、听到的就是很好的写作素材、就是写作内容。经过几次试验,他的写作水平提高了不少,就连他爸爸看了他的作文之后都不感相信这是他儿子写的作文。若是平时有意布置一篇作文让他写,就感觉很难,写好的东西也是见头不见尾,轻轻飘飘、空空洞洞,哪有充实的内容。作文内容不仅包括校外的自然景色,还有学校内的学习生活。因此我们还经常开展活动,组织各类竞赛,建立兴趣小组,帮助学生提高认识,增强自主意识。这些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写作素材,而且有助于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增强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丰富了学生的作文内容。

二、围绕写作过程,加强诱导点拨

平时我们在作文指导过程中,加强诱导点拨,巧妙地创设一个又一个的诱因,既使学生的创造才能得到充分的显露,又能全面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写作能力。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学生提笔写作时,就会感到内容很多,这样学生容易掌握写作方法、抓住写作重点,使自己学会写作作文、修改作文,提高写作能力。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起主导作用,一要不断鼓励学生努力去写,及时加以表扬,让学生充满信心。二要指导好学生,指导学生读好范文,从中有所领悟。三要及时反馈,让他们在老师的评语中自我欣赏。总而言之,如果说教作文好比教家具制作的话,那么,多数人是先让学生设计好家具,再制作成功,但孰不知学生连最起码的木工活都不会,即使画好了图(即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布局谋篇等),也不可能打出一件像样的家具,学生自然对打家具(写作文)有畏惧情绪。于是乎,学生感叹:作文难,作文难,写作文真难。而我的方法则是,让学生潜移默化中时刻苦练木工手艺。让他们知道,会写作文没什么了不起,而我们这些人也不过是一个写作的“匠”而已。是“匠”,当然应该具备劈、锯、刨、凿等技艺。我们学写作文同样如此,首先应该喜欢写,比怕写。学会写,才能谈得上把作文写好,揠苗助长或本末倒置都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三、重视读写结合,加强课内外阅读指导

文章是作者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反映。要学会写作文,首先要学好范文,在这方面我们首先要做到上好语文课,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字词句段的联系中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比如上《我的老师》这一课,我们要帮助学生理清贯串全文的感情线索,以及五件小事的选择和安排顺序,还有描写人物所采取的方法语言运用等。当然这些不可能让学生在一次作文中都体现出来,一次学会一样也就够了,长期坚持下去就能学会很多。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还经常组织学生读课外书籍,这些书籍既可以是朱自清的、鲁迅《朝花夕拾》里的优美散文,也可以是《庄子》《墨子》《论语》等富有哲理的古典文学作品。学生涉及到了“大语文”类的内容并不会感觉到深奥,相反,通过一个个通俗易懂的小故事,同学们初步领略了我国古代道学和儒学两大哲学的精髓,汲取到文学的营养和历代圣贤们的思想阳光雨露的滋润。并让学生体会作者写了哪些内容,是运用什么方法来写的,你读了以后有哪些收获,你觉得哪些地方最值得你学习。学生所体会的这些内容我会要求他们相互之间进行讲解,另外我还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1.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只要是两种不同的事物,具有相似点就可形成比喻。比喻由本体、喻体、喻词构成,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类。比喻的作用是对事物进行描绘渲染,使事物生动具体,给人以深刻印象,也可以用常见的事物说明深奥的道理,使道理显明。

使用比喻要注意:①喻体要常见易懂;②比喻要贴切,不能信手拈来;③要注意思想感情。

2.比拟

比拟就是把物当作人,或把人当作物,或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包括拟人和拟物两种形式。比拟的作用是使语言形象、生动,使读者对事物产生鲜明深刻的印象,引起感情的共鸣。

使用比拟要注意与比喻的区别:比喻是“以此喻彼”,其修辞特点往往体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上,且喻体必须出现;比拟是“拟此为彼”,其修辞特点往往体现在动词上,而喻体始终不出现。

3.借代

借代就是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来代替。主要有以下七种借代方式:特征代本体,专名代泛称,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整体,结果代原因,牌号代本体,产地代本体。运用借代可以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事代情,从而引发读者联想,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使用借代必须抓住事物最典型的特征,借代的事物要有所交代,本体借代体不能同时出现;借代与借喻不同,前者注重相关性,后者注重相似性,借喻可改为明喻,借代则不能。

4.夸张

夸张是为达到某种效果的需要,故意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加以扩大、缩小或超前的描述的修辞手法。使用夸张可以揭示事物本质,给人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使人联想,创造意境。

使用夸张既要注意显豁,又要注意以事实为基础,还要注意文体特征。

5.对偶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对偶有正对、反对、串对等。使用对偶可使表意凝练、抒情酣畅;语言整齐,富于美感;也便于记忆。

使用对偶要注意与对比的不同,前者指形式而言,后者指内容而言;对偶中的反对则是两种修辞的兼用。对偶有严式和宽式两种,严式的对偶通称对仗,要求上下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同、平仄相对、不重复用字。对对联往往就要达到这样的要求。

6.排比

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的一组句子。使用排比可以增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使用排比要注意与对偶的区别,对偶是两个语言单位,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语言单位;排比常用同一词语作为提示语,对偶一般不重字。

7.设问

设问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说出自己的看法的一种修辞方法。分自问自答和问而不答两种。使用设问,可起到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的作用;有时用在文章中间,也可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8.反问

反问也叫反诘,是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方式。包括用肯定句表达否定的内容和用否定句表达肯定的内容两种形式。使用反问能加强语气,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构建写作序列提升写作能力 第8篇

(一) 语文新课标对于初中生写作能力的要求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 不说假话, 空话、套话。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 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 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 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 少写命题作文。写作知识的教学务必精要有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 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二) 学生呈现写作兴趣减弱能力降低的趋势

近几年来, 笔者发现学生课外阅读时间急剧减少, 思维限制性却逐步增大;一些教师对作文公式化、模式化的指导, 也造成了学生思维的单一性, 学生写作能力明显降低。而诸多原因中, 缺乏序列性的写作指导方法成为突出问题。

二、构建系统的写作序列

什么是序列?《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①按次序排好的行列②体系与系统。据此可知, 写作序列化教学应当是一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体系。初一到初三应各有一个侧重点。

(一) 依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构建写作序列

初一侧重于培养兴趣, 提倡“自由式作文”。即自由选材、立意, 自由拟题、布局, 自由表达、修改。它强调各种形式的自由写作, 如:日记、周记、随笔、读书卡片、编报等。自由作文模式教学遵循大量读写原则, 自主作文原则, 开放感受原则, 张扬个性原则, 思维训练原则。它可发挥出四大优越性: (1) 减轻学生的紧张心理。自由作文没有时间长短的限制, 学生心理压力减轻, 能在良好的心态下作文。 (2) 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3) 培养学生的自主创造性。自由作文几乎没有什么限制, 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 出现大量令人耳目一新的作文。 (4) 表现学生的个性特长。自由作文给他们表露思想的机会, 充满个性的语言让我们看到一张张真实而又独特的面孔。通过这一阶段, 看似无形、只放不收的训练, 让学生爱说话、说真话, 写实际生活, 也写想象空间, 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初二侧重于培养写作习惯, 形成一定的写作思维。教师应对学生的阅读——积累——写作——修改进行有效的指导。具体说来就是“六导”:导源→使写作言之有物;导路→使写作言之有序;导读→使学生开卷有益;导改→使学生知错能改;导评→使写作言之有理;导练→使写作借鉴有法。结合学生所学的课文进行阅读指导, 积累指导, 写作指导, 评改指导。例如阅读指导: (1) 从读学解题, 结合作文练审题和拟小标题; (2) 从读学归纳中心, 结合作文练怎样表现中心; (3) 从读学区别文章主次, 结合作文练怎样安排详略。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指导与训练, 使学生从读到仿、到写、到评, 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之后, 作文就能从自发走向自觉。

初三侧重于专题化的能力培养, 努力从技术性过渡到艺术化。以修改文章的标题为例, 我用《谁把甜蜜烙在我的掌心》代替了学生的原题《回到过去》;把《蜕变》改成了《听, 梦坠落的声音》, 还把《中秋随想》改成了《爱在中秋》。学生的原题只体现文章内容, 而修改后的标题却增加了些许文学性、哲理性, 蕴含了作者的情感倾向, 可见, 一个有特色、有新意的好题目往往能吸引读者的眼光, 给文章加分不少。常用的拟题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添加法:《友谊》

加前:珍惜友谊, 把握友谊, 体味友谊。加后:友谊的内涵, 友谊快车, 友谊的真谛。

前后加:把友谊留在心底, 我与友谊同行, 奉献是友谊的常青树。

修辞法:

比喻:《生活之网》, 人生中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不是一张沉重的网吗?这题目引人深思;《冬日暖阳》以“阳光”喻暖人的关爱, 简洁含蓄。

借代:《黑白债》, 紧扣母亲乌黑发丝中的缕缕白发展开叙写, 揭示岁月无情、母爱无价这一生活真谛, 借色彩代本体, 又点出了线索, 寄托子女对母亲的拳拳爱意。

对比:《躺着读书, 站着做人》“躺着”与“站着”形成姿势上的对比, “躺着”意喻谦逊, “站着”意喻有骨气、有气节, 这就使得标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令人回味。

双关:《我需要一剂良药》“良药”既治身体之病又能治心病, 一语双关, 内蕴丰富。

设问:《什么样的青春最美?》《“顺境出人才”吗?》等, 用设问来引起读者的思索。《错?对!》先问后答, 以简驭繁, 又穿插标点, 构思巧妙。

反问:《鱼乎?熊掌乎?》, 题目充满悬念, 取鱼还是熊掌, 要因人而异, 因时而异。

初三的写作指导若能通过拟题、取小标题、安排材料的详略、结尾点题等几个小专题的讲座、训练、评改来全方位、立体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就能达到选材真、感悟深、表达形式美的效果。

(二) 根据教材综合性学习构建写作序列

人教版 (2013 年前) 七年级“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12个单元的作文训练主题, 主要是以“我”为核心的。初一学生, 阅历有限, 以“我”的视角来写文章更利于学生言之有物, 言之有情。把握了“综合性学习”这一写作规律之后, 就可以充分运用综合性学习活动建构写作序列了。我对12 个单元写作内容进行了序列构建, 选3 个单元作示例:

从七年级写作内容的序列建构来看, 主要以“我”为内容, 这就达到了积累生活的目的。每篇课文都为学生写“我”打开了写作思维, 这些课文出自名家, 要模仿有一定的困难, 但至少为学生指明了写作方向。用教材建构写作序列, 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读写结合”, 将课文学习与“综合写作”有机融合, 能让学生在写作时找到落脚点, 有迹可循。

初一学段有了一定积累和经验后, 初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有了一些变化, 侧重于学习不同作文题材的表达和运用。既有“铸剑为犁应有日”的讨论, 又有为母亲写小传的训练;既要编“自然日志”, 又要分门别类编辑古诗;既要以“莲”为话题写说明性文字, 又要写“怎样搜集资料”的专题小论文;既要写游记, 又要写科学小品等。因此, 我在初二侧重构建专题写作序列。

从八年级的综合性学习内容来看, 写作文体上有了变化, 但还是以记叙文写作为主。因此, 初二学段要设立专题写作序列, 仍将记叙文写作列为重点。

我的专题化分两条线。一是以写作知识点为纲要, 形成周记专题序列。首先, 学会怎样写人。运用多种人物刻画的手法将人物写形象生动, 个性鲜明。然后, 学怎样写事, 叙述事情并不难, 难的是如何让这些事情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并共同体现文章中心。接着写景, 让学生学习如何把景写生动, 写得富有情趣等等。

二是以写作内容为纲要, 形成专题作文序列。相对于初一学段写作内容较多而言, 初二写作内容显得单调, 但单调中又显出丰厚的内涵。比如写人, 设置专题写作“我和我身边的人”, 可以连续几周写人, 学生身边熟悉的、不熟悉的人有许多, 让学生反复写不同的人物, 再指导他们不同的人物要用不同的手法去刻画, 就像学游泳一样, 有蛙式、自由式、蝶式, 从而指导学生逐渐学会如何多角度写人。写事也是如此, 我连续一个月布置的作文都是写“生活中的那点事”, 开始, 学生只会简单机械地记录生活琐事, 渐渐就会对生活中的事进行提炼、思考, 最后, 甚至能从生活小事联系到社会大事, 进行童话式创造。达到“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的目的。

三、效果与反思

上一篇:小学漫画作文指导下一篇:公司活动会议主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