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子教学设计范文

2024-05-15

金子教学设计范文(精选8篇)

金子教学设计范文 第1篇

《金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结合学生实际,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能力”,“方法、习惯”三个维度,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懂得要想获得财富或成功就必须要付出辛勤劳动的道理。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充分利用课文插图、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对美好事物的感受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学会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借助语言环境学习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课文的诵读,了解“真金”的含义。懂得要想获得财富或成功就必须要付出辛勤劳动的道理。

三、教学用具

电子白板课件

四、教学流程

(一)从“梦想”着手,激趣导入课文。

1、师:同学们,老师有一个梦想,想知道吗?老师的梦想就是希望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与同学们一起学习、嬉戏,看着同学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2、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你能来说说自己的梦想是什么吗?

3、昨天,老师和小朋友们学习了课文《金子》,还记得课文中的主人公是谁吗?(是的,是彼得。)

彼得的梦想是什么呢?(找到金子。)他的梦想实现了吗?(板书:实现梦想)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金子。

(设计意图:以激趣的形式巧妙地导入新课,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燃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火花,拉近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从而引发出强烈的自主学习动机。)

4.在学习课文之前,想考考大家。

大坑

不甘心

附近

买卖

倾盆大雨

松软

装扮 实现 娇艳 挖掘 肥沃 一无所获

全部精力 淘金 绝大多数 冲刷 若有所悟 蜂拥而至

(二)精读感悟,悟中明理。

一、紧扣“梦想”,引导质疑。

1.师:彼得的梦想实现了吗?你从哪儿知道的?

2.出示课文第七自然段,指名读。凸显“不无骄傲”:你能给它换个词吗?(非常骄傲,非常自豪。)

指导朗读:谁能带着“不无骄傲”的语气读一读这段话?

3.读着读着,你的脑海中产生了什么疑问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真金?唯一?不无骄傲?

师: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藏在课文中,首先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萨文河畔,关注那些大多数的淘金者们。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有疑才有思,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到后面的学习中,无疑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做好了铺垫。)

二、走进彼得内心,初寻真金 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1)、这一段中有个词“蜂拥而至”,什么叫蜂拥而至?(2)、课文中说什么像蜂群似的拥挤着来到萨文河畔?(3)、说明来的人怎么样?(很多)(4)、谁能读出人多的感觉?(指导朗读)(5)、为什么有这么多淘金者“蜂拥而至”?(听说„„希望„„)

所以他们——在河床上挖出许多大坑。

(6)、结果如何?(一无所获,扫兴离去)理解词语:“一无所获”、“扫兴”。

2、谁能读好这一段,读出淘金者们从满怀希望到扫兴离去这样一种巨大的心理变化。(指名读,齐读)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学扣住“听说、无意”明白消息的不确定性,但淘金者们仍“蜂拥而至”,体会他们缺乏理智,盲目跟从。接着抓住“一无所获、扫兴离去”,体会人们怀着失望离开的不幸。通过对淘金者们由“高兴”至“扫兴”两种截然不同的感情地进一步对比感知,想毫不费力地获得财富是不太现实的,从而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师:在众多的淘金者中,彼得•弗雷特也是其中一员。谁来读读第2、3自然段。

(1)抓重点词阅读

你觉得彼得和其他淘金者相比,有什么不同?用笔在书上圈圈点点。(2)揭示品质:交流理解:“不甘心落空”、“默默地”、“埋头苦干”。从这儿你可以看出彼得是一个怎样的人?板书:坚持 勤劳

(3)感受失望:仅仅是埋头苦干还是不够的,在这块土地里,彼得不知洒下了多少汗水,留下了多少足迹,却没有发现一丁点儿金子,彼得该多么失望呀!体会彼得的心情,读最后一句话。

2、再让我们来体会一下彼得付出的辛劳和随之而来的失望。齐读2、3自然段。

(设计意图: “埋头苦干、几个月、几乎翻遍了”分别从精力上、时间上、工作量上说明彼得所作的别人无法比拟的巨大付出,但结果仍是“没有发现一丁点儿金子”,印证了上文传说的不可靠。在品读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彼得由“希望”转向“失望”的失落心情,再次练习个性化朗读。)

三、聚焦关键词,领悟真金。学习4-6自然段

就当彼得准备离开这儿,到别处去谋生时,意外的一件事使彼得留了下来,是哪件事使彼得留了下来呢? 1.指名读4-6自然段。

2.交流:是什么使彼得留了下来?理解“倾盆大雨”,指导朗读 3.聚焦“若有所悟”: 看到这绿茸茸的、生机勃勃的小草,你怎么想呢?彼得又悟到了什么呢?

引读:这松软的土地两三天就长出小草了,确实很肥沃,我可以用来种花,人们一定会„„„„。如果„„成功的„„。

指导朗读第五自然段:彼得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他对未来充满了期待,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自然段。

4、聚焦“全部精力”:说干就干,彼得开始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种花了。指名读第六自然段。

看课文中的插图,图中画的就是彼得。引导学生说说彼得正在干什么。

师:彼得只是今天给花苗除草吗?只是今天顶着烈日干活吗?引导句式练习想象:

早晨,太阳刚刚升起,彼得___________________。夜幕降临时,彼得 ______________。烈日炎炎下,彼得 ______________。暴风骤雨时,彼得 ______________。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彼得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来培育花苗。就这样不管严寒酷暑,彼得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来培育花苗。就这样不管刮风下雨,彼得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来培育花苗。彼得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土地里,娇艳的鲜花吐露着芬芳,看着这一切,彼得看到了实现梦想的希望!想不想亲眼去看看彼得田地里的鲜花,演示课件:同学们,这花怎么样?谁来说一说:指导朗读:不久,田地里长满了美丽娇艳的鲜花。

(设计意图:本环节中,我抓住关键词语“若有所悟”,并说说彼得“悟”到了什么来具体地展开学习。如“这里没有找到金子”,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彼得本来要离开,是什么使他留下来?留下后又是怎么做的?引导学生读好文中相应的句子,并描述一下彼得看到的情景,体会希望的产生,明白这希望就在这肥沃的土地里,正是这希望使彼得留下来。再让学生观察插图,想象彼得是怎样用“全部精力”种花的,田地里是怎样美的景象,通过语言描述,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彼得所付出的辛劳,这是故事情节转折的关键段落,我让学生自己准备,再同桌练习,然后全班交流的方法组织学习活动。此项练习意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发展学生语言。读是阅读的基础,运用才是学习的目的。通过迁移练习,使学生真正将课文中的规范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

从这儿你觉得彼得是个怎样的人?板书:智慧

四、解疑,获得真金

学习第七自然段

1.师:彼得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我们再来读读彼得的话。

读完后,你能体会到彼得此刻的心情吗?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练读:不无骄傲)

总结:彼得的骄傲是发自内心的自豪。齐读,读出彼得的不无骄傲来。2.彼得成功了,今天老师作为一名电视台的记者,想采访一下在座的彼得先生们,可以吗?

彼得先生,你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获得了许多的财富,此时你的心情怎样?(不无骄傲)你能不无骄傲地读读最后一段话吗?学生读第七自然段。

彼得先生,为什么你会如此自豪呢?(唯一找到真金的人。)为什么是唯一的一个呢?你能读读这段话吗?

彼得先生,你找到的是黄灿灿的金子吗?(不是)那是什么呢?(设计意图:《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只有对话,才是真正的引导;只有对话,才能火花迸射;只有对话,才能走进心灵。与课文对话,老师与学生对话,弄清了:彼得发现“绿茸茸的小草”悟到了“种花“同样可以致富,通过“全部精力培育花苗”获得成功。从而,感受理解了课文内容,初步感受到致富的方式各有不同,要获得成功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

(三)、总结课文,课外求金。

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学习了课文《金子》,知道了课文中的彼得依靠自己的那份坚持、那份勤劳、那份智慧,找到了真金。老师相信,只要在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你也多一点勤劳,多一点坚持,多动动脑筋,肯定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真金。

(设计意图:语文应该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鼓励学生在课外多观察,多思考,多劳动,肯定也能收获到属于自己的真金。)

(四)说说自己的梦想(出示课件)

学生自由交流

(五)、个性作业,拓展延伸

自选课外作业:

1、观察校园或附近的花园,想象彼得的花圃,写一段话。

2、与同学说一说你有什么梦想?你准备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另外,进入中年级段以后,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拓展和增加有效的知识积累,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让学生个性作业,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附:板书设计

金子

希望 唯一? 失望 不无骄傲?

实现梦想

+ 勤劳 + 智慧)真金? =(坚持 =

金子教学设计范文 第2篇

《漂着金子的河》取材自新疆泽普县“中国最美村官”刘国忠的真实事迹,泽普是“泽普勒善”的简称,因泽勒苦善河得名。泽普勒善,塔吉克语,意为“黄金之河”,河有沙金,故名“漂着金子的河”。

观看本片后,非常感动。影片用纪录片的手法,通过艺术再造,充分展示新疆农村“维汉团结一家亲”的真实情况和新疆干部“扎根基层、务实为民”的光辉形象,是一部学习先进典型,学习身边人物的优秀影片。

刘国忠是新疆泽普县古勒巴格乡科克墩村村支书。科克墩村全村只有59户人家,刘国忠一家是这里唯一的汉族人家。1998年担任村支部书记后,刘国忠带领科克墩村告别了无电、无路、长期喝苦水的历史,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也从十几年前的不足300元,增加到2012年的7000元,94%的村民住上了安居房。在科克墩村群众心目中,刘国忠就是他们最坚实的靠山。但刘国忠本人家里却十分穷困,住的是破旧的土坯房,最值钱的家具,是一台18英寸电视机、一台旧冰箱。2013年,刘国忠收获了“中国十大最美村官”的殊荣。也就是在这一年10月,刘国忠与妻子在骑摩托车回家的途中意外摔倒,终因伤势严重,抢救无效离世,享年62岁。

做为一个70年代出生,在新疆工作生活20多年的干部,影片中的一幕幕场景,再现了对新疆这片热土的眷恋和感动。回想,六七十年代,我们的父辈们,像刘国忠同志一样的热血男儿,不远千里,扎根新疆基层,在建设大美新疆,维护新疆社会稳定中付出了巨大的贡献,有的甚至献出了生命,可谓可歌可泣。

新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央新疆经济工作座谈会后,中央加大了对新疆的支持力度,全国各省对口援疆工作如火如荼,新疆大地一派新气象。2014年,自治区党委决定机关干部21万人利用三年的时间开展“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各族干部深入农村基层一线,开展扶贫帮困,攻坚扶贫,各民族团结一心,为**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稳定做出了很大贡献。

今年是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年”。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做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立足本职工作,高度重视民族和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奖民族团结工作融入教育工作中。紧紧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一主题,要始终坚持把做好民族工作放在关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高度来抓,始终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大事来抓,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年、双拥共建和“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等主题教育,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取得显著成就。

新疆历来就是祖国大家庭不可分割的部分。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新疆稳定、维护民族团结是历史赋予我们每个公民的神圣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新形势下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必将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凝聚身边的人自觉投身于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具体实践中,推动新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起到积极的作用。

《金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3篇

《金子》是苏教版 (国标本)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第22课, 主要讲的是彼得·弗雷特在淘金无望准备离开时, 发现雨后土地上长出了小草, 从中受到启发, 便留下来种花, 最终获得成功的故事。它告诉我们要想获得财富或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 指望靠意外的收获是不现实的。本文内容简明, 情节曲折, 但其中蕴含的道理较为深刻, 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勤劳致富”, 而要充分认识到彼得身上所具有的坚持不懈的品质和眼光独到的智慧。教学时应让学生认真读课文, 并根据课文进行适当的想象, 以加深体验和感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 深入理解“真金”的含义, 体会彼得勤劳、智慧、坚持的优秀品质。

3.懂得要想获得财富或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劳动的道理。

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金子”的含义, 懂得要想获得财富或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劳动的道理。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金子”的真正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同学们昨天已经初步学习了《金子》这篇课文, 我们先来复习一下, 这些词语看谁读得又准确又响亮。

出示词组:

蜂拥而至淘金一无所获

几乎翻遍挖掘埋头苦干

倾盆大雨小草若有所悟

全部精力鲜花不无骄傲

生默看, 指名读词。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说这个故事吗?可以用上上面的这些词语。

生说, 师引导、补充、纠正。

二、学习课文

师:课文中彼得的梦想是什么?彼得有没有找到金子呢?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句子中看出来的?请大家默读课文, 勾画相关句子。

生默读课文, 找相关句子, 教师巡视指导。

师:默默地读, 用心地读, 边读边想边勾画是很好的学习习惯。

了解学生对此问题的看法, 指名汇报。出示第二自然段:彼得……他失望了。

提问:你从哪句话中可以看出彼得没有挖到金子?

师:有一个词写出了他此时的心情, 你能找到吗?他为什么“失望”?说说你的体会。

教师相机引导:埋头苦干了几个月:时间之长;几乎翻遍了整块土地:工作量之大;一个人默默地挖掘着:忍受着孤独寂寞;也没有发现一丁点儿金子:结果却是一无所获。

师:如果是你付出如此之多的辛劳却一无所获, 你失望吗?读出你的失望。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师:看样子, 彼得真的是没有在这里挖到金子。可为什么还有同学认为他找到了金子呢?你是从哪段话中看出的?

生汇报, 出示第七自然段:五年以后……土地里。

提问:这里的“金子”其实就是什么?

明确:鲜花

板书:鲜花

师:发现自己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的彼得此时的心情如何?

理解:不无骄傲:非常自豪, 很高兴。

齐读最后一段。

师:让彼得感到非常自豪的不仅仅是因为他五年后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金子, 更为重要的是像他这样最终成功的还有别人吗?你从哪个词中看出来的?

强调:唯一 (理解意思) 。

再次默读课文, 思考:课文哪些句子写出了彼得的与众不同, 他的“唯一”之处体现在哪些方面?

生读划, 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汇报, 教师相机引导明确:

(1) 一个人默默地挖掘着

师:即使绝大多数淘金者扫兴离去, 彼得还是选择一个人默默地坚持着, 他是唯一坚持的人。

板书:坚持

引读句子:所以彼得不无骄傲地对人说:我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

(2) 彼得若有所悟

师:彼得从松软的土地上长出了一层绿茸茸的小草中若有所悟到了什么?

出示:“这里……成功的……”

提问:你们喜欢鲜花吗?你觉得彼得会成功吗?

生汇报, 指导读。

引导:这场大雨使得彼得的生活出现了转机, 给他带来了无尽的财富。难道看到下雨, 看到长草的人就他一个吗?可那么多来此地淘金的人中只有彼得一人想到了种花, 说明了什么?

师:彼得具有独到的眼光, 拥有一个充满智慧的大脑, 彼得是唯一看出这块土地的肥沃并想到了种花的人。

板书:智慧

引读句子:所以彼得不无骄傲地对人说:我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

(3) 彼得留了下来……鲜花。

师:五年中, 又是他一个人付出了全部的精力来培育花苗, 收获了美丽娇艳的鲜花, 这也是他的唯一之处。

师:书上对彼得在五年间如何种花的过程描写较为简短, 但种花这件事真的就这么简单吗?他需要做哪些事情?

生汇报。

强调:全部精力

想象补充:当彼得看到花苗上有虫时, 他_____;看到野草和花苗争抢营养时, 他_____;看到花苗渴得无精打采时, 他_____;……

出示图片, 感受花的美艳, 再观察书中插图。

引导:你想说什么?

板书:勤劳

齐读第6自然段, 体会彼得勤劳的品质。

引导:就这样, 一年过去了, 彼得收回了所有的成本;两年过去了, 彼得开办了自己的鲜花公司;三年过去了, 彼得买了新汽车;四年过去了, 彼得住上了新别墅;五年过去了, 彼得在银行里的存款越来越多。彼得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你为彼得感到高兴吗?为他感到骄傲吗?难怪他自己也不无骄傲地对人说——

出示最后一段, 齐读彼得的话。

讨论:他找到的“真金”是什么?

明确:他找到的不是真的金子, 而是发财致富的方法, 更是从中悟出的道理。

讨论:你从彼得成功找到“真金”的经历中明白了什么?

生汇报, 师小结:坚持+智慧+勤劳=成功

引导:还等于什么? (财富、幸福、实现梦想……)

提问:同学们, 你有什么梦想?

生汇报。

总结:同学们, 坚持不懈的彼得用智慧的大脑和勤劳的双手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找到了发家致富的方法, 明白了人生的道理。你们现在还小, 可能其中一些道理还不太明白, 我想, 随着你们年龄的增长和生活阅历的增加, 你们一定会从彼得的故事中有所感悟, 有所收获的, 也一定会找到属于你们自己的“金子”的。最后老师衷心地祝愿大家梦想成真!

《金子》教学设计 第4篇

一、 看图揭题

1. (出示人们在河边的淘金图)同学们来猜猜,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他们的梦想是什么?(想发财、得到金子)

2. 金子是财富的象征,得到金子,拥有可观的财富是很多人的梦想。今天,我们学习一个关于“淘金者实现梦想”的故事。(板书课题:《金子》,学生齐读)

二、 整体感知

1. 请同学们打课本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 检查词语

挖掘 肥沃 娇艳 若有所悟

蜂拥而至 一无所获 全部精力

3. “一无所获”是什么意思?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4. 我们了解到,彼得和大家一样有一个关于金子的梦想,一开始他是淘金,后来又种花,他实现梦想了吗?

三、 细读课文

1. 课文哪个自然段告诉我们彼得实现了梦想?

2. (屏幕打出最后一段话)请同学们读读这段话,有不懂的地方吗?(梦想是什么?怎样实现梦想?为什么不无骄傲?为什么说彼得是唯一找到金子的人?他的金子就在这片土地里?为什么说彼得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3. 大家提了这么多问题,我们先来看看彼得是怎样实现梦想的。

4. 同学们读读课文的1~2自然段,为了实现梦想,彼得开始是怎么做的?请大家边读边画出相关的语句。

5. 出示句子“彼得不甘心……一丁点金子”。彼得为什么要这样做?

① 彼得不甘心落空。(点红“不甘心”)你们从哪儿能看出他不甘心这样两手空空地回去?

② 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语句用“抓词语”的方法谈出自己的感受。

默默挖掘——非常努力,出了许多力

几个月——用了很长时间

埋头苦干——努力、投入地干

翻遍整块土地——下了很大的工夫

6. 小结:通过这些词语,我们感受到彼得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付出了很多努力!

7. 彼得就是这样埋头苦干,他的心里会怎样想?(一定要坚持;努力,再努力;急切地想找到金子)

8. 看来,虽然淘金没能让彼得实现梦想,但我们通过学习了解到: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彼得比别人多了份坚持,多了份努力!

9. 过渡:后来彼得怎么又改成种花了?种花又怎么帮他实现了梦想?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4~6自然段,思考这个问题。(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靠思考、动脑,抓住了下大雨的机会有所发现;二是——靠辛勤的劳动、努力,将想法付诸于实践中。)

A. 交流第一个原因。

① 让我们一起都来做彼得,回到他即将离去的那个早上,看看眼前发生的情景。(出示情境图,放音乐)教师用语言渲染:早晨,雨终于停了。彼得走出小木屋。(指一名学生)彼得,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读课文)

② 是啊,眼前的土地和以前不一样了。彼得,你再来看看——(学生再读);三天三夜的大雨改变了这里。我们一起读——(学生齐读)

③ 看到这些情景,彼得,你心里想到了什么?

土地肥沃——你从哪看出土地肥沃?你怎么就想到了土地肥沃?

可以种花——你还产生了这样的想法。有了实现梦想的新想法。

卖给人们——这是很好的途径。

用不了几年就会成功——看到了美好的未来。

④ 是啊,彼得就是这样边看边想,边想边看,他若有所悟。

⑤ 同学们,刚才我们都来做彼得,边看边想,读懂了“若有所悟”这个词。彼得,再来读读你的想法。

⑥ 小结:这三天三夜的大雨是一次机会,但别人未必看得到,彼得看到了,他的若有所悟,让他发现了这一切,有了这样的想法。

B. 交流第二个原因。

① 种花怎么就能帮助彼得实现梦想呢?

② 抓住“全部精力”这个词体会彼得靠的是“努力”(勤劳)。

③ 师:彼得把自己的全部精力用在培育花苗上,他可能会做些什么?(出课件:“培育花苗”,放音乐)学生想象:浇水,施肥、捉虫……教师引导:是啊,彼得就是这样,浇花、买种、锄草,他忙啊忙,中午,太阳火辣辣地照着大地……假日里,别人都休息、度假、游玩了,彼得呢?……

④ 是啊,彼得就是这样用自己的全部精力来培育花苗,我们就是通过想象读懂了这个词。

10. 教师创设情境:不久,田地里长满了娇艳的鲜花。这些鲜花,为彼得带来了希望,换来了收获;这些鲜花,装扮了人们的客厅,给大家带去了温馨与美好;这些鲜花,更让彼得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近!

11. 一年过去了,两年,三年……整整过去了五年。(出示句子)

12. 这是彼得期盼已久的梦想啊!(引读)是他用了整整五年才实现的啊!

13. 此时的彼得不无骄傲的这样对人们说——

14. 开始大家对这句话有很多不明白,现在你们读懂这句话了吗?谈谈你的理解。(根据孩子情况,点明“真金”“唯一”“金子”)

15. 对呀,观察、思考、勤劳、坚持,帮助彼得实现了梦想。这是彼得成功的诀窍,同时也是他获得的真金!

16. 让我们一起再来不无骄傲地读读彼得的话。

三、 深化主题

1. 彼得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又来了一批淘金者向他讨教“成功的秘诀”。彼得会怎样对大家说呢?请写一写。

2. 学生停笔,交流。彼得对淘金者所说的秘诀,实际上就是他找到的真金,这也是我们每个人实现梦想的秘诀。

金子教学设计 第5篇

襄 垣 小 学

22、《金子》教学设计

邢海琴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味语言,联系上下文理解“若有所悟”和“全部精力”的丰富内涵;读懂 “我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领悟“任何人要想....获得财富或成功不仅要付出辛勤劳动,还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道理。

教学重点:

懂得彼得是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的。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谈梦想

和小朋友谈梦想

师:猜猜这幅图上的人在干什么? 生:他在淘金子。师:他的梦想是什么? 生:挖到金子成为富翁。

师:金子是财富的象征,得到金子,拥有财富是很多人的梦想。

一、复习旧知,整体回顾。

1、今天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金子》,请大家齐读课题,再来一遍。

2、这一课有很多发人深思的词语,我们来读一读。

蜂拥而至 扫兴离去

埋头苦干 一无所获

若有所悟 培育花苗 找到真金 实现梦想

3、评价,读出情境,读出画面。

4、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可以用上黑板上的词。

总结:有时候,把课文中主要人物的前后言行串联起来,也是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一种方法。

二、紧扣重点段,质疑 “真金”。

1、彼得开始是怎么做的?后来又做什么了?一起说。师板书:淘金种花

2、他的梦想实现了吗?翻开课本浏览一下,你从哪个自然段看出来的?

3、(课件出示)“他不无骄傲地对人说:“我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学生质疑。.

4、彼得成功以后为什么说这段话,请同学们看看一二段话,开始时是怎么做的?拿出笔来,一边读一边划,可以读出声来。

三、对比阅读,感知形象。

1、彼得开始时是怎么做的?谁来读一读。(生读第二自然段。)

2、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不甘心落空)

3、哪些词语看出他不甘心呢?(交流、说理由、再读词)

4、谁来读读这段话。

5、时间长达几个月,工作量又是如此之大,彼得却一直坚持在做一件事,你觉得彼得是个什么样的人?(板书)

6、谁再来读?(彼得出了这么大的力,结果怎么样呀,一起说。)

过渡:虽然彼得比别人多了一份坚持,一份努力,但是淘金并没有帮他实现梦想。后来他为什么又改为种花了呢?种花怎么帮他实现梦想的呢?读一读四至六段,读出声音来。

四、聚焦关键词,领悟真金。

(一)是什么让彼得“若有所悟”?(学习第4段)

1、后来他为什么又改为种花了呢?(把第三段读一遍。出示第四自然段)

2、同学们,我们都来做彼得,来到他即将离去的那天早上,看一看当天的情景。早上,天晴了,彼得走出了小木屋,彼得,你看到了什么:

3、两个学生说好后,大家一齐说。

(二)他悟到了什么呢?(学习第5自然段)

1、过渡:这样普普通通的小草,却引起了彼得的思考,他想到了什么?你说?(生以读代答:读第5自然段)

2、彼得,你们还想到了什么?

3、这省略号告诉我们也许彼得还悟到什么呢?

4、他看着想着,想着看着,他好像突然醒悟了过来,书上用的什么词语?(板书:若有所悟)

5、我们了解了他内心的想法,谁再来若有所悟地读一读这段话? 过渡:想到美好的前景,还有了一丝兴奋。彼得有了新的思考,决定靠种花来实现自己的梦想,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彼得?(板书:善于发现

善于思考)

(三)他是怎么做的呢?(学习读第6自然段)

1、他后来是怎样实现梦想的呢?

(生: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来培育花苗。)

2、师:大家有没有关注到一个词语,说明彼得全身心做一件事。(全部精力)师板书:全部精力。

3、师:想象一下,彼得可能都会做些什么?(概括地说:先平整土地,再„„,然后„„给花苗浇花、还要捉虫、还要把杂草弄掉、还要施肥、有时候土太紧,要松土。

4、创设情境,展开想象。引读:

早晨天刚刚亮,彼得

骄阳似火,花苗渴得无精打采,彼得 眼看花苗一天天长大,这天夜里突然雷电交加,眼看一场暴风雨就要来临,花苗就要毁于一旦,彼得,累得。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彼得把自己的全部精力用来培育花苗。就这样不管严寒酷暑,彼得把自己的全部精力用来培育花苗。就这样不管刮风下雨,彼得把自己的全部精力用来培育花苗。

5、“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不久田地里真的长满了美丽娇艳的鲜花,你能想象百花盛开的景象,用一些词语来形容一下?

6、(出示插图)这些花给彼得带来了希望,这些花给大家送去了美丽,这些鲜花让彼得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近。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五年以后„„

师板书:实现梦想

五、回归重点句,品味真金。

1、他实现了梦想,他这样对人们说,请你说。生读最后一句话。

2、现在你们读懂了吗?这段话是什么意思,说说你的理解。

3、真正的金子是什么?这真金是淘金者挖到的金子吗?那是什么?

4、这时他的心情怎么样?(非常高兴,非常骄傲。)这就是不无骄傲的意思。

5、小结:来吧,读出来吧,让我们一起自豪地告诉所有的人。(再读最后一段)过渡:对彼得来说真金是漫山遍野姹紫嫣红的鲜花;真金是遇到挫折仍能坚持不懈的执着;真金是遇到了问题能冷静思考的智慧;真金是脚踏实地,辛勤劳动换来的财富。

六、拓展延伸,收获真金。

1、彼得成功了,一群怀揣发财致富梦想的人听到了这个消息,迫不及待地赶来,询问彼得成功的秘诀,彼得会怎么和他们说?彼得成功的秘诀是什么?请同学们拿出纸和笔,写一写。

2、最后希望大家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周围人听。并读读《大人物小故事》。

板书设计: 金子

淘金 若有所悟 种花

善于发现

勤奋 + + 全部精力 = 实现梦想

《金子》教学设计 第6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过程与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本课后,能从中悟出要想获得财富或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劳动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认真阅读理解课文,适当想像,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具准备:

简单的课件 板书设计:

22、金子

绝大多数人

一无所获、扫兴离去

彼得?弗雷特 埋头苦干、灰心失望

偶然发现、若有所悟、精心培育、找到真金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一、揭题导入

1、板书课题:金子,齐读课题。

2、同学们,你们见过金子吗?金子是什么?(一种贵重的金属)人们也常常用金子来比喻什么?(珍贵的东西、美好的心灵或品质……)

3、今天的课文跟金子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词,自由练读。táo jué

bǐ fú

ɡān fù mǎi jué kēnɡwā

qián 淘金者 绝大多数 彼得?弗雷特 不甘心 附近买地 挖掘

坑坑洼洼

金钱 pén

shuā

ruǎn

rónɡ ruò

bàn

jiāo shí 倾盆大雨 冲刷平整 松软 绿茸茸 若有所悟 装扮 美丽 娇艳 实现 指名示范读词,读后评议是否读正确了。(注意:“坑”是后鼻音,“盆”是前鼻音)齐读生字词

3、分段指名读课文,读后评议,指出不足,进行纠正训练。

三、了解课文梗概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围绕“金子”一词用几句话说一说。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22、金子

绝大多数人

一无所获、扫兴离去

彼得?弗雷特 埋头苦干、灰心失望

偶然发现、若有所悟、精心培育、找到真金

2、讨论:彼得?弗雷特到底有没有找到真金?(学生各抒己见)

3、齐读课文。

四、学写生字

1、读田字格中的生字,口头扩词。

2、交流记字方法。

3、教师板书示范,揭示重点: 甘:笔顺为横、竖、竖、横、横 附:中间的“单人旁”应写在竖中线上。钱:右边要充分展开,特别是斜钩要长一些。

盆:上面“分”中的一捺要展开,下面“皿”的最后一横要长,托住上面部分。

4、学生在书上用钢笔描红。课后练习:

1、练习朗读课文。

2、书写习字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阅读理解课文,领悟课文内涵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淘金者 绝大多数 彼得?弗雷特 不甘心 附近买地 挖掘 坑坑洼洼 金钱 倾盆大雨 冲刷平整 松软 绿茸茸 若有所悟 装扮 美丽 娇艳 实现(“坑”是后鼻音,“盆”是前鼻音)

2、分段指名读课文,读后评议。

二、回顾课文

1、快速读课文

你读懂了什么?课文题为“金子”,你能围绕课文,按照情节的发展,围绕“金子”说几句话吗?(……)

2、根据课文内容来把大家刚才说的整理一下。板书: 绝大多数人

一无所获、扫兴离去 彼得?弗雷特

埋头苦干、灰心失望 偶然发现、若有所悟、全力培育、找到真金

3、大家看看课文的内容,前后比较一下,有没有什么值得我们探究的地方?(1)为什么绝大多数淘金者一无所获,而彼得却找到真金?

(2)为什么彼得刚开始时埋头苦干,结果是灰心失望,最后却实现梦想,找到真金? 问题是针对课文提出的,答案还得从课文中去找,让我们再来细细地读好课文。我们要逐步学会通过认真地阅读课文,从课文中发现问题,在阅读中有所收获。

三、阅读理解课文

(一)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段

这一段中有个词“蜂拥而至”,什么叫蜂拥而至?(像蜂群似的拥挤着来到)说明来的人怎么样?(很多)

为什么有这么多淘金者“蜂拥而至”?(听说……希望……)所以他们——在河床上挖出许多大坑。结果如何?(一无所获,扫兴离去)

2、谁能读好这一段,读出淘金者们从满怀希望到扫兴离去这样一种巨大的心理变化。(指名读,齐读)

(二)第二、三自然段

1、在众多的淘金者中,彼得?弗雷特也是其中一员。指名读第2、3自然段

2、你觉得他和其他淘金者相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同样满怀希望,不同的是,他更吃苦耐劳)从哪里看出他更吃苦耐劳?

(不甘心、默默地、埋头苦干几个月、翻遍)

3、结果如何呢?

(没有发现一丁点儿、失望、连……都没有、准备离开)

4、读到这里,你对彼得的遭遇有什么想法?(……)

是啊,命运真是太残酷了,对这样一个吃苦耐劳的人,却把他的希望完全敲碎。彼得?弗雷特开始时不甘心落空,正是因为他相信——(像他这样付出劳动,一定会有所收获,一定能实现梦想)而事实却敲碎了他的梦想,他不得不准备离开。

(三)第四-七自然段

1、命运真的如此不公平吗?如果彼得就此离去,那么他的命运就会截然不同,也就不会有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这个故事。来,我们来读读接下去又发生了什么?

自读4-7自然段。

2、你们知道彼得最后怎么样了?(……)齐读第7段

(1)彼得实现了他的梦想,成了唯一找到真金的人,你们觉得他的真金是指什么?(收获鲜花——财富——实现梦想)(2)他说话时是怎样的心情?(非常骄傲)对,也就是“不无骄傲”。

3、那他为什么会成为唯一有所收获的人呢?再读读4-6自然段,圈出你觉得能反映彼得之所以成功的原因的词和句。学生交流:(发现、若有所悟、全部精力)(1)发现

彼得发现了什么?描述一下他所看到的情景(……)若有所悟,他悟到了什么?(……)

你觉得他的想法有没有道理?(很有根据……)你举得彼得是个怎样的人?(有心人、聪明人)(2)全部精力

彼得不但是个有心人,而且非常吃苦耐劳,这点我们从上文已经感受到了。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付诸行动。想一想,培育花卉要做哪些工作,他会怎么做呢?

(不怕辛苦平整土地、精心选择花苗、不分日夜照顾鲜花、四处奔波销售……)

4、现在你找到刚才我们提出的两个问题的答案了吗?(1)为什么绝大多数淘金者一无所获,而彼得却找到真金?

(2)为什么彼得刚开始时埋头苦干,结果是灰心失望,最后却实现梦想,找到真金? 学生交流(……)

同学们说的真好,能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并能通过不断的阅读、思考、探究解决这些问题,你就是一个会读书的人。

5、彼得从他的经历中明白了,生活有没有欺骗他?他脚下的这片土地有没有亏待他? 现在你对彼得最后所说的话有没有什么新的理解?再来好好第七段。“真金”指什么?(财富、美好生活、明白了生活的真谛……)

6、看着彼得?弗雷特骄傲的笑容,从他的经历中,我们可以这样说: 要想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彼得?弗雷特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你有什么梦想呢?从彼得?弗雷特的故事中,你对实现自己的梦想有了什么想法?

阅读后有所领悟,还能举一反三,对自己的人生有所帮助,你不仅是一个会读书的人,还是一个把书读活了的人。

课后练习:写一写

1、观察文中插图,想像彼得是如何付出全部精力来培育花苗并获得成功的,把它写下来。

《金子》教学设计 第7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及各个组成部分。

教学过程:

一、牵手《闪光的金子》,导入课题:

孩子们,还记得二年级学过的那篇《闪光的金子》吗?说的是谁?那么一个普通的水电工为何如此令我们感动?

对,一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心,就是闪光的金子。

今天,咱们将踏上一条淘金之路,再去找寻真正的金子。读课题。

你们看此题,可有疑惑?(设疑,归类)

二、一进课文,了解大致内容:

1、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2、他有什么样的梦想?

3、他一开始有没有实现梦想?(一无所获)

4、后来他有没有实现呢?(找到真金)

打开书,听老师朗读课文。

三、二进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随着倾听后的问答,相机出示相关生字新词)

1、检查生字词自学

认识它们吗?自己小声读一读。

指名读(注意纠正读音),分组读,男女生读,齐读

2、检查课文朗读

指名读

指导读好几个长句子。

3、由重点字词引述课文主要内容。

四、三进课文,领悟第一部分:

1、文中出现了几次“金子”?(无意发现金子、希望找到金子、没有发现一丁点儿金子、金子在土地里)

2、比较“金子”的不同。

3、学习第一部分

a、出示:听说有人在萨文河畔无意中发现了金子,淘金者便蜂拥而至。

指导朗读、理解:淘金者缺乏理智的盲从,难免导致不幸的结局。理解“蜂拥而至”:人数之多,来势之猛。

结果呢?捧起书来读读,指导朗读。

主人公也是一位淘金者,可他却有着与众不同的地方,你能从第二自然段中找出来吗?

指导朗读。

b、出示:他埋头苦干了几个月,几乎翻遍了整块土地,也没有发现一丁点儿金子。

理解并指导朗读。

唉,这么一个做事认真、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人居然也一无所获,真让人感到可惜。

五、设疑升华,为下文张本:

他一无所获吗?他真的一无所获吗?(激起学生反驳的欲望)

理解:他拥有了很多,是他人没有的高贵品质。

对于这样一个勤劳的人,孩子们有话要说吗?

金子教学设计范文 第8篇

教学活动就是施教者在一定时间和环境中, 通过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恰当的方法, 对受教者进行指导、启蒙、解说、教育, 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 是以学生为主体的, 教师则凭借先进的课程理念和教学思想为指导, 通过组织、引导与合作, 和学生围绕一定的课题进行探究式学习、思考、讨论, 达到相互学习、加深理解、启迪智慧的目的, 以促成学生在各方面的健康、和谐发展。

新闻采访活动和教学活动虽然分属不同的范畴, 但在具体实践中, 两者都具有明确的计划性, 都是以信息传递为目的, 都存在主体与主导的分工和人际互动 (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处于主导地位, 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在新闻采访中, 记者处于主导地位, 采访对象处于主体地位) , 在实施过程中, 历经的程序和实施方式也有很多相通之处。从这个意义上讲, 教学方面的很多成熟技巧, 同样可以为记者的采访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采访前, 记者要学会“备课”

备课是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的起始环节, 是教师力求取得最佳课堂效果的基础和先决条件。同时, 也是教师充实自我, 提高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教师只有充分准备, 认真细致研究, 对教材有一个全面、正确的理解和把握, 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理清教学思路, 明确教学流程, 才能达到教学目标的预期。有效备课包括备课标、备教材、备教具、备学生、备教法等。

前期案头工作准备得是否充分, 将直接决定了整个采访能否成功。新闻记者在采访前, 同样需要像教师一样, 整理采访设备、把握整个采访过程中的思想和新闻要求, 学习并掌握该采访所要涉及的知识, 搜集与新闻事件有关的背景资料等。

除了常规准备外, 教学有效备课中有个重要环节就是备学生, 教师根据班里学生情况, 从不同的学生水平出发, 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分层次提出要求, 努力使教学切合学生实际。记者在采访前, 应借鉴这一环节, 充分做好“备采访对象”的工作。

从一定意义上讲, 采访就像是一场“面对面的战斗”, 过程中充满了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心理互动, 记者对采访对象的材料占有情况和心理把握程度都将影响采访的成效。就像教师结合学生特点因材、因人施教一样, 在采访活动前, 记者要用一定的时间, 从文字材料和其他介绍中熟悉采访对象的个人背景、在事件中的作用等, 并了解他们的性格和行为方式。在掌握这些基本素材后, 记者面对他们时, 才能从心理上做好准备, 知己知彼, 把握各个环节, 顺利完成采访。

二、采访活动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方向和核心, 同时也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预期达成的结果。在教学中, 教师要仔细研究文本, 明确教材编写意图, 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对教材编写的原有教学目标的数量和难易程度仔细斟酌、筛选, 使目标更有针对性和明确指向。学生通过努力就能达到的教学目标, 学起来自然是满腔热情, 老师教得也轻松愉快, 这样的教学才是高效的。

新闻报道只有明确了新闻思想和新闻目标才是有价值的。在采访中, 目标明确, 才能确立采访方向, 有的放矢。记者在接到采访任务后, 一般都会有一个事先制定的采访意图和采访计划。在确立报道意图后, 记者应借鉴教师依据学生具体情况分解教材编写意图的做法, 结合前期案头工作和采访对象的具体情况, 对之前的报道意图进行调整, 制定更加切合实际的采访目标, 形成更具体有效的采访提纲。

采访提纲和问题设计得好, 不仅确保有话题可问, 也才能使问题有深度、有价值, 在有限的时间里, 捕捉采访对象的兴奋点。采访对象也才能明确记者的意图, 更有针对性地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并最终帮助记者完成对新闻素材的收集。

如果目标不明确或者目标过高、过多、过于弹性化, 采访变成了记者浮光掠影式的简单、随意地问, 并不考虑采访对象是否有兴趣回答, 怎么回答, 回答的内容是不是需要的, 整个采访过程也就显得杂乱无章、不得要领, 采访的既定目标也很难得到根本落实。

三、采访要善于运用课堂提问技巧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 提出一个问题很多时候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涉及技能和知识方面, 而提出问题却需要一定的创造性和想象力。现代教学提倡教师为学生提供舞台, 给学生思考空间和表达机会, 课堂提问便是实现这一理念的主要方式。课堂提问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对话教学技能, 也是课堂中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教师在课堂上只有通过有效的提问, 才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激发学生的思维和研讨意识。

提问是记者采访获取新闻事实的重要途径, 提问技巧的高低直接影响采访方案、报道意图能否顺利实现。有的记者在提问时, 将问题写在本子上, 然后按照顺序逐一提出。这种采访前的准备是很有必要的, 但是如果只是机械执行, 很容易将整个采访过程变成“一问一答”的问题型采访, 缺乏人情味和交流感, 甚至让采访对象产生思考疲劳与心理抗拒, 很难形成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思维的连线。

在课堂上, 有经验的教师为了促进学生掌握知识点, 锻炼学生的思维, 除了采用诱导式、追问式、反问式、设问式等常用的方式提问外, 还会在适当的时候采用激将法、错问法、侧问法等逆向思维的提问, 引起学生的注意, 引领他们往更深的思考。

采访时, 记者除了通过运用简洁、明晰、具体的语言提问外, 也应根据采访意图和对象的情况, 因势利导, 灵活地将教师课堂上的激将法、错问法、侧问法等多种技巧运用到采访中, 让采访对象在认知冲突中有所悟、有所感, 并善于从中发现新情况, 和采访对象形成真正的互动, 这既有利于吸引采访对象的注意力, 调动其内在诉说动力, 又能有助于开掘新闻事实的价值, 使报道的思想观点得以具体化、深刻化。

四、采访需要营造“和谐课堂”

高效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多向、开放和动态的对话交流过程。课堂上, 教师发挥引导者的作用, 充分运用课堂上的“动态资源”, 用真情感染和鼓励学生, 不搞独奏, 与学生平等对话, 形成和鸣, 共建和谐、民主、合作、探究的宽松空间, 让学生做到敢说、能说、想说、会说, 从而取得课堂教学效果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共同提升。

从传播角度说, 想让新闻作品有深度、有质量, 得到受众的关注和认可, 记者就需要与采访对象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从对方那里尽量多地收集有价值的素材。

良好的交流气氛是采访成功的保障, 在生活中, 采访对象性格各异, 有的人外向、健谈, 有的人内向、寡言, 有的人具有攻击性、有的人很友善……面对不同的对象, 记者应学会适应和调整, 发挥优秀教师在课堂上的那种主导作用, 根据手头掌握的素材, 从采访对象感兴趣的话题切入, 打消其顾虑, 通过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环境, 引导采访对象不知不觉地进入话题中来, 在交流中以一个倾听者的身份主动取得对方的信任, 激发其说话的欲望, 并因势利导, 趁机提问, 以获取更多的素材。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在采访中, 如果记者能巧妙借鉴和适当运用优秀教师成功的教学技巧, 注重计划性、启发性和层次性, 引导采访对象沉潜于具体的情境中, 流连于一定的思绪里, 激发他们的主动意识、合作意识和倾诉意识, 这对于顺利、高效地完成采访, 进而推出有深度、有内涵、有影响的新闻作品都是深有裨益的。

摘要:新闻采访和教学活动虽然性质和所属范畴不同, 但都是有目的、预设性的以人为主体的活动, 都存在信息的传递与接收、思想的碰撞与交流的过程, 都践行互动、高效的原则。新闻记者如果能注意吸收和借鉴优秀教师成熟的教学技巧, 并适当运用到具体实践中, 对于顺利完成采访任务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一篇:小学网络安全知识竞赛试题下一篇:转正面谈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