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化家长会案例

2024-07-03

小班化家长会案例(精选8篇)

小班化家长会案例 第1篇

让教育插上“多元、立体、交互”的翅膀

——小班化教学环境下的家长会

严川川

【研究背景】: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今中国国人对教育的定位越来越高,社会普遍对学校教育的品质追求也随之大幅度提升。为保障教育的高效性和高品质,小班化教育应运而生。班级学生数量的减少控制,对学生个体的培养变得更为细致、更有针对性。在以生为本的理念引领下,小班化教学深入人心。

一直以来,家长会就被视为一项十分神圣而需要专攻性的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为家长群体做出的定期汇报交流活动。它正如医学界的名医会诊,一定会把病人的各种病象一一道明,对症下药。同样,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十分荣幸地被赋予了权威,充当了“名医”的角色。学生唯老师之言是从,家长也概以老师之言教子。久而久之,教育便衍变成了教师下达指示,学生照做,家长唯按老师的要求督促孩子。从而,每次的家长会就成了教师填鸭式的劝导;成了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教育的路子也变得越来越狭隘,学生的成长空间被挤压得越来越有限;教育也就逐渐剑走偏锋,成了教师一个人的事。本来一次好好的难得的教育活动,却被引向了死胡同。

究其原因,教师责在不逊,学生责在不真,家长责在不思。传统意义的家长会俨然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和发展。事实上,教育是一门多元的科学,它不但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导和教诲,同时也需要学生的反刍和自省,当然也少不了家长在从中进行调节,再结合所处的社会环境进行因势利导,所以教育脱离了这三者都不能顺利开展。教育也是一门立体式的科学,以前的教育基本上只局限于一本书,而且学习的内容也比较单一。远的就不去说了,就说清朝开始的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的标准就是一篇八股文。这样的评价标准拿到今天来看,显然是片面的。教育不但内容撒播的面要广,上到天文地理,下至民俗时政。而且传授的形式也应该多样化。可以是视觉形式的,可以是活动实践形式的,也可以是探索研讨形式等等,形式不能再拘泥了书本。教育也应该是一种交互式的科学。教育不是纯粹的教师喂,学生吞。教育的主体不应该是固定的,师生的角色可以转换,师生的“教”与“学”的身份可以转换。

因此,小班化教学背景下的家长会也同样应该向小班化教育比肩,更具个性和时代特征,应具备“多元、立体、交互”这三大特点。为此,我在四年级第一学期的时候给我们班召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家长会,而且我把活动名称也改了,叫做“小班化家校合作交流会”。参与对象不仅有各任课教师和学生家长,全班学生也座列其中。

首先活动开始,我们各任课老师先做了每人5分钟的简短介绍,内容就是自己在教学该学科中所采用的办法和策略,态度谦逊,没有“我的学科我做主”的感觉。英语施萍老师讲了她在英语口语教学上所采用的方法,数学姜乐遥老师则对学生的作业完成的质量和习惯上做出了自己的思考,科学李老师却向家长们介绍了自然科学的本质概念及教学理念,供家长们思索和讨论。随后我作为班主任,却充当了活动主持的角色,邀请了几位在培养孩子方面已经初见成效的家长。像郑承悦妈妈平时就喜欢看一些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她对孩子每个成长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吃得比较准,所以邀请了她给全班的师生、家长做了讲座,很多家长茅塞顿开,许多在场的孩子听着听着露出了微笑,我们老师也是频频点头,赞叹不已。又如吴哲雯妈妈给大家介绍了如何培养孩子的自觉性,因为班上就数吴哲雯的学习自觉性最高。在学校,老师不用提醒,她所要做完的第一件事就是写作业,而且作业的书写和准确率都是班上最高的。在家里,现在已经不用家人提醒,她就会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时间,看书,绘画,练钢琴等等。孩子有如此高的自觉性,引起了在场所有爸爸妈妈的惊叹。另外,高则通妈妈关于培养孩子兴趣、罗雪菱爸爸如何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等等,都为大家带来了惊喜和借鉴。接着,我又把话语权交到了学生的手里。我向孩子抛出了“周末时间安排是否满意”这个问题,出乎意料的是,很多孩子都举手发言,大部分对周末时间的安排表示过于忙绿,渴望多一点自由分配和活动的时间,道出了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因为平时他们只是一味接受和无奈地忍受父母的安排,敢怨却不敢说,所以在周末兴趣班是参加了不少,但是学习的积极性反而衰减,没有对学习起到正向激励作用。当然也有少部分孩子觉得满意目前的时间安排,对自己的课余生活充满希望。通过这样的一个环节,也使家长们了解到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也使我们老师认识到教育需要艺术,要多讲究教育途径和方法,让孩子们学得轻松愉快,同时有所收获。在本次家校教育交流会上,我们意外得看到了老师、家长、学生都有参与其中,我们的身份、地位平等,话语权平等,使这场活动变得多元,活动的收获变得真实多元,家长会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而是一个“多元”参与的家长会。

其次,本次小班化家校合作交流会在交流的形式上也发生了革新。尽量从多个角度来探究教育。显然告别了“教师一份读稿,家长一张纸一支笔”的形式。比如有个别家长(像郑承悦妈妈)的讲座式,讲座很多处引用了生理学、心理学专业术语和知识点,增强了讲座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有像吴哲雯妈妈那样的交谈式,在娓娓道来中让大家明白了育儿之道,亲切自然;有像罗雪菱爸爸那样,把女儿从一年级开始到四年级的生活点滴照制作成PPT形式进行播放讲解,用时间来证明一个教育理念和做法,可操作性高。英语老师在活动开始前就在屏幕播放孩子们在英语节中练习并且录制的英语自我介绍视频,我在介绍到看书对写作能力的关系时,用一张统计数据呈现,使下面的家长和学生目瞪口呆,连连点头说:“多看书,作文才会进步!”数学姜老师把学生的课堂作业本拿给了家长看,家长之间通过比较,了解到自己孩子在写作业方面的优势和不足。科学李老师则展示了几件学生的科技小作品,直接为大家带来视觉冲击。所以这样立体式的呈现和交流,使教育的范畴显得更为广阔,使教育的途径显得更为多样,使评价的角度更为立体。学生明白了取得学习的进步可以有很多方面,家长明白了培养孩子原来有这么多诀窍,需要这么多付出,教师明白了评价学生原来可以做到如此多元立体。大家不禁明白,教育不只是一纸之说,原来“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教育要立体”。

再次,在整个交流活动的进行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安排不是单一的,都是交互式的。有互动,有观念的碰撞,有很多生成的资源。当第一轮我作为语文老师为大家讲述如何酿造家庭型学习环境时,张依琪爸爸提出“为什么孩子看书的时候,家长也要跟着一起看书?”我告诉他学习很注重一种氛围,看书也如此。全家人一起静下心来看书的时候,孩子的心自然就安定下来了,她不会再去想爸爸妈妈在干什么,也没有机会可以偷偷开溜。所以营造家庭学习氛围对孩子的帮助很大,需要家长一起配合。听完后,张依琪爸爸若有所思地回复到:“那我以后周末就尽量不干活了,女儿看书了,我也陪着看。”在郑承悦妈妈讲述孩子三四年级所要面临的一个叛逆期时,胡之涵妈妈就有了共鸣,说儿子不是很听她的话,并且咨询应该怎么处理。郑承悦妈妈就这样告诉她:“首先孩子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属于正常现象,不要过于担忧,然后要尝试换一种孩子愿意接受的交流方式,试着去聆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到它心理在想什么。然后就可以顺藤摸瓜了。”大家听了这番建议,都若有所获。心头的疑云顿时解开了。最后一轮是让学生提出内心的真实想法,华俊杰就对着妈妈说:“我希望周末的兴趣班能够少一点,让我腾出点自由的时间来画画,我很想多点时间练画。”当听到儿子这样的请求时,华俊杰妈妈的眼眶顿时湿润了,原来这才是儿子真正想要的。最后,当有个环节让父母提出当下面临的困惑时,张依琪爸爸很不明白,“为什么张依琪老是喜欢拿我们的苹果手机玩。我去看看吧,她就躲在自己的房间里,不让我们知道。” 当听到爸爸如此不理解自己时,张依琪甚至和爸爸当场吵起来,眼看两父女情绪比较紧张,我进行了调和,让张依琪说出了心里话,原来是她想聊QQ,她想认识一些新的朋友,想和朋友说一说平时不敢说的心里话。这是四年级学生正常的现象,孩子需要有隐私,更倾向于和同龄人聊心里话。所以如果没有这次家长会,想必父女的心结未必就此解开了。

经历了这样一次家校教育交流活动,我们彼此更加开诚布公了,我们彼此的距离更近了,我们相互之间的了解更多了,我们在面临一些问题时,解决的方式方法更多更为妥善了,我们无论老师、家长还是学生都有了收获,有了新的成长。小班化教育的理念和优势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就让以后的家长会变得更加精彩,就让教育插上“多元、立体、交互”——小班化特色的翅膀吧!

小班化家长会案例 第2篇

王建伟

本学期教育局全县开展了小班化教学的课改风潮,小班化教学的优势已经在前面的议论当中总结过,在实际教学当中和理论总有一定的差距。在小班化教学过程当中教师把自己融入到学生当中成为学生的学习的合作者,这样学生和教师的关系大大亲密,也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但是也有极个别例子需要我们教师注意,就注意的事项我总结了几个例子:

一、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成为了学生的合作者,优势明显,也有缺点,就是在有些学生心中的尊重程度下降,比如说当教师和学生讨论问题的时候有些学生没有学习,是在说闲话,或者是玩玩具,课堂纪律较差。

二、在小班化教学中教师主要以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为主,在学习新内容的时候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比如上生活当中的小数,学生可以举出很多例子,可以用各种方式来理解生活当中的小数,发散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可是在实际解决问题过程当中却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学生能找出生活当中的很多小数,但在计算当初就出现了一些细微的问题,比如有几位小数,保留几位小数都是模糊不清,在小班化教学当中不鼓励教师当一个传授者,只是一个合作者,可是有些知识必须给学生讲清楚后,学生才能清楚知识所蕴含的意义是什么,有些例题必须给学生讲清楚,学生才能在实际解决问题当中知道如何用正确的方法,这或许是我在教学过程当中没有很好的把解决问题和小班化教学的理念很好融合的结果,才出现了课堂上的学习气氛很好,可是学习成绩没有提高的原因。

小班化家长会案例 第3篇

一、课堂实录

(一) 导入 (约4分钟) :吸引学生注意, 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

师近来老师对一个地方很感兴趣, 是哪里呢?请看视频, 注意你所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 (播放南非旅游风光片, 综合展示南非的地形地貌、野生动物、海边风光、草原植被、气候特点、不同人种等, 并伴以轻快的非洲音乐, 最后定格于好望角)

师视频播放的是哪里?

生1南非。

师 (追问) 为什么说是南非?

生1我看到了南非的国旗, 还有好望角, 因为好望角在非洲的最南端。

师很好!而且, 南非是非洲最南端的国家。

生2我看到了南非美丽的海岸风光, 不同肤色的人们——他们很热情奔放;听到了轻松愉快的音乐, 我还想到了南非盛产金刚石。

生3我看到了很多野生动物, 如长颈鹿、斑马、大象、犀牛、狮子、鸵鸟、角马等。我想南非肯定很好玩。

生4我觉得南非的音乐听起来节奏感很强, 这使我想起了他们的舞蹈。

生5南非蓝天碧水, 风光旖旎, 我想南非的气候可能比较湿润。

师 (过渡) 好!同学们刚才看视频的时候很仔细, 讲得也挺好!现在让我们进一步走进南非。请大家打开书本第88至89页, 仔细阅读, 并结合图册第52至53页, 想一想“我知道了……我还想知道……”请注意, 认识一个区域, 必须明确三点:一是在哪里? (地理位置) 二是有什么? (自然资源) 三是怎么样? (环境状况) (课件演示下画线部分)

(二) 自学 (约8分钟) :指导学生读书,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学生自主看书, 教师走近学生, 巡视、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 (本环节主要是指导学生有目的地看书, 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问题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二是便于了解本节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教师可根据学生回答“我知道了……我还想知道……”的情况确定本课教学的起点、重点和目标。

(三) 自学反馈 (约7分钟) :激活学生思维, 帮助学生进行知识迁移

师好, 同学们自学得差不多了, 谁来说说“我知道了……我还想知道……”?

(学生讲, 教师倾听并板书, 板书内容如图1、图2所示)

(四) 合作学习 (约24分钟) :指导学生巩固知识, 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

师同学们刚才看书很认真, 知道了这么多, 还提出了这么多问题。那么, 谁能回答这些问题呢?[学生有选择地回答同伴提出的问题, 教师鼓励其他同学进行补充。有的问题有难度, 就在小组讨论时合作解决。学生回答时, 教师适时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当学生说到地图时, 老师要借助课件适时插入相关地图 (图略) , 并引导学生学会看地图, 要求学生做到“把学科知识落实到地图上, 同时又能从地图上获取学科知识”。以此强化同伴互助的合作学习意识, 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当学生回答完上述问题后, 师生一起小结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 如图3。目的是把学生之前的发散思维收回来, 在梳理本课知识的同时, 帮助学生归纳学习方法, 建构学科知识框架。最后, 进行课堂检测, 时间约2分钟, 检测内容如图4所示。]

二、教学片段分析

(二) 关于“彩虹之国”的5种答案

上述课例中, 学生提出的“我还想知道”问题中的第9个问题“南非为什么会有‘彩虹之国’的美誉?”是书本上没有涉及的内容 (社会图册上有提到) 。这个问题的提出是课堂教学中的意外。当时, 笔者进行了如下教学:

生1南非钻石多, 矿产资源丰富, 所以叫“彩虹之国”。

师好像有一定道理, 有没有不同意见的?

生2南非是个多种族的国家, 有很多不同肤色的人, 我想“彩虹之国”可能因此得名。

师好像也有道理, 还有没有不同观点的?

生3彩虹应该与气候有关, 我想可能南非经常下雨, 经常雨后见到彩虹, 彩虹多所以叫“彩虹之国”。

师好像也对, 还有没有其他答案的?

生4彩虹是七色的, 而南非的文化是多姿多彩的, 我想‘彩虹之国’会不会与它的文化多元有关?”

生5南非野生动物多, 各种动物多姿多彩, 所以我认为“彩虹之国”可能因此得名。

当时, 笔者深深地为学生们的活跃思维所折服, 真诚的、发自内心的表扬全班学生:“我们班同学真的很善于联想, 且不管答案是否正确, 周老师很欣赏大家积极发散思维的学习态度, 希望同学们以后继续积极多角度思考问题。我想, 彩虹一般出现在雨后, 可能与当地的气候有关, 而且, 南非三面被大洋环抱, 雨后现彩虹可能还与光的折射有关, 老师也不能确定, 咱们课后再上网查资料好吗?”

(三) 关于是否要给出正确答案的争论

一堂课, 学生提了很多“我还想知道”的问题, 是否每个问题都要解答呢?对此, 众说不一。比如, 关于“彩虹之国”的教学片断, 课后交流时, 听课教师给出了四种不同观点。

【观点一】既然学生提出了这个问题, 教师就应该给出正确答案, 而正确的答案往往只有一个, 不可能有多个, 教师不应该避而不答。

【观点二】既然书本中没有提及, 教师自己当时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完全可以把它作为次要问题忽略不计, 或者一笑而过。

【观点三】这个问题不是本课的教学内容, 但又是关于南非的, 既然学生提问了, 还是要回答的。这节课回答不了, 可以下节课再回答, 但这会影响教师的威信。

【观点四】本课最大的亮点就是关于“彩虹之国”原因的争论, 答案正确与否并不是最重要的。最可喜的是, 我们从学生的各种回答中看到了学生的思维是多么活跃、学生的联想是多么丰富!我们的小班化教学就是要彰显学生的个性化思维, 激发学生思维碰撞的火花。

听了同事们的这些观点, 笔者也苦苦思索了以下几个问题:

1.小班化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什么?

2.小班化教学的独特优势是什么?

3.“以学定教”如何真正落到实处?“学”如何真正决定“教”?

4.学生想知道的与教师想教学的 (预设与生成) 如何和谐统一、相得益彰?

5.如何归类、筛选学生自学后提出的“我还想知道”的问题?

这是笔者探索小班化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以来遇到的新问题和新困惑。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三、课例启示

(一) 教师备课要做到“心中有学生”

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自我追问:学生可能已经具备了哪些学习新知所必需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技能?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某些知识与技能?全班可能有多少学生已经掌握了?掌握到何种程度?还有, 哪些知识是可以通过学生自学学会的?哪些知识是需要教师点拨和引导的?这些问题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 否则就谈不上做到“心中有学生”。

(二) 组织教学要以学生想知道的问题为切入点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 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当学生自学后说“我知道了……我还想知道……”时, 这是最真实的学情, 是“以学定教”的前提和基础。笔者以为要注意以下三点:

1. 某学生“我知道了”, 不一定表示其他学生都知道了。

教师要适时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以便通过学生的二次回答帮助其他学生也知道, 并同时知道获取该知识的方法, 如看书本第几页哪几个关键词, 或者看某个地形图、气候图、矿产资源分布图等。

2. 某学生“我还想知道”的, 可能是其他同学已知的。

教师可以请已知的学生来回答, 实现同伴互助。当然他想知道的问题有可能正是其他同学也想知道的, 那么就开展小组讨论, 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解决。此时, 正是促进课堂生成的契机, 教师要善于捕捉和引导。

3. 学生说“我知道了”——这是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是课堂教学的起点;

学生说“我还想知道”——这是他们的学习需求, 是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小班化背景下的“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活动可以充分关注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以学生想知道的问题切入展开教学。

(3) 教学流程要服从学生的学习需求

理想的课堂教学应该如水一样随“物”而赋“形”。这里“水”可以理解为教学流程, “物”就是学生的求知需求, “形”就是教学形式和方法。“以学定教”的小班化课堂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学习愿望、学习兴趣、能力发展去组织教学, 随着学生的需求变化, 采用合适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才能实现教与学的“同频共振”。如果教师一厢情愿地只按自己的思路和教材的逻辑设计教学环节, 牵着学生的思维跟自己的思路走, 那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以学定教”, 也不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小班化课堂教学就是要充分尊重学生, 彰显学生的个性特征, 为此, 教师必须改变以往大班额背景下按照预设环节按部就班走流程的教学模式。

(四) 课堂生成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

课堂生成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的生成, 其中更多的在于过程的生成。反思上述课堂实录, 学生说“我还想知道”的12个问题具有以下特点: (1) 问题是临时生成的, 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即刻想到的; (2) 问题的直觉性和针对性较强, 直接针对教材的有关知识; (3) 问题一提出, 其他学生也很感兴趣, 大家都很想知道答案; (4) 有的问题是教师意想不到的, 偏离预设的。那么, 当出现问题偏离预设的情况时, 教师该怎么处理呢?笔者以为, 首先必须善于及时察觉;其次须明确并非所有的偏离都不好, 虽然有的偏离会“跑题”——那要及时自然地“扭转”, 但也有些偏离会对教学目标歪打正着, 教师要本着“生本”原则,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发散思维, 这是创造课堂生成的前提。

小班化英语教学案例 第4篇

一、背景

根据教育专家的研究,教师的视野有效关注面在18~28人之间,在一个50人左右的班级里至少有半数学生被忽略,师生之间接触面大大降低。而在一个30人左右的班级里,有更多学生享受个别化的指导,有效提高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的密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也指出,要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要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要改变英语学习的现状,实现真正地用英语交流,小班化的英语教学势在必行。

二、主题

小学英语课堂是极具活力又深受学生喜爱的学科。大多数学生喜欢的原因是上英语课既能学到知识又像在做游戏,所以教学活动的设计成了英语课堂最出彩的部分。在教学的过程中词汇的认读,语句的操练都离不开丰富多彩的活动,很多英语教师都很注重教学活动的设计,而教师在设计游戏时不怕想不到就怕做不到。因此英语小班化给了英语教学更大的发挥空间。利用小班化特色结合小学英语教学活动设计能使英语小班化极具匠心。

三、细节

新版PEP Book2三年级下Unit 4 Where is my toy car ? 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能够在语境中运用Where is ...?Its in/on/ under...询问和回答物品所在的位置。能够听说、认读in,on,under三个方位介词和单词desk,chair。我任教的班级是个29个学生的小班。根据小班的特点我是这样设计这堂课的:

第二课时简要流程:

用小鸟引出in,on,under三个方位介词。通过寻找尺子引出本课时核心词汇desk,chair. 之后通过师生询问书包、铅笔、文具来操练新词汇。并用词卡呈现本课新词in,on,under,desk,chair.完成Pairwork, 操练和巩固句型where is ...?

Its in,on,under....和新词汇。最后设计一个游戏把本课所学的内容进一步巩固并加以拓展。

[说明] 学生已经学过并掌握 “Where are you from...?”,这为本课时学习“Where is ...?”作了铺垫。本课时的一些动作指令如 “Put your foot under your chair”等,他们贴近生活,极易引起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具体教学步骤:

Step 1 Lead in

T: Oh,whats this Its Zip.Where is Zip?Shes on the desk.

Can you see the bird?

S: Yes.

T: Where is the bird ?

Its in the house.Its on the house .Its under the house .

【设计说明】课开始,通过师生之间的自由交谈,情感交流,让学生发挥想象大胆猜想,主动开口说英语。这样既能消除学生的紧张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又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为新课的教学做了铺垫。

Step 2 Presentation

T: Look,Whats Zip looking for?

Ss:A ruler.

T: Where is the ruler?Its under the chair.

Where is your chair ?Can you point to it ?

Where is your desk?Point to your desk.

More practice with “in,on,under”

1. in the desk

2. on the desk

3. under the chair

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in,on,under”

More practice (See PPT)

【设计说明】通过Zip寻找尺子,窗外的小鸟告诉Zip尺子的位置这一拟人情景呈现要学习的三个方位介词和desk,chair这两个词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

Step 3 Practice

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words.

1.T:You can put your bag in a different place.

Put your bag on your chair.

Put your pencil box on the desk .

Put your foot under your chair.

2.Look at the picture.Amy and her friends are having fun with the desk and chair.

What are they doing?

Put your foot under your chair .

播放录音,学生跟读并做相应的动作。教师说,全班学做动作。

逐步过渡到四人一组分别练习,最后小组上台表演。

【设计说明】通过根据教师的指令摆放自己的书包,文具等,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运用“ Put your ... your....”的用法,同时也处理词汇in,on,under,desk,chair,使词汇教学通过情景和上下文来教学,对学生理解和运用词汇都是有积极的作用。

3.T:Lets help zoom to find his stationery.

Where is the bag? Its …the ….

Where is the ruler? Its …the ….

Where is the pencil-box? Its …the ….

【设计说明】创设了一些合理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运用语言。如Zoom找不到自己的玩具,请同学们帮助他。为学生操练对话创设了平台,也使后面的对话的教学更自然。

Step 4 Extension

1. Listen and do

2. Listen and again and repeat the sentences

3. Read aloud with the tape

【设计说明】通过听、重复和朗读可以更好地理解以上词汇以及句型,更熟练掌握词汇和句型。

Step 5 Pairwork

A:Where is the _____-?

B: Its ____ the _______.

【设计说明】通过小组之间相互问答,巩固了新的句型,从听、读再到说,不仅仅是机械地训练,而是运用语言进行交流,是语言学习的高级过程。

Step 6 Homework

Review the new words and sentence patterns.

四、结果

小班化下的英语课堂更富有生机,孩子在自己的小组中得到了锻炼,所有的孩子都在积极兴奋的参与语言的学习,不再是“看客”。各种有趣的活动的设计,让其在感知和理解的基础上,自然而然的习得英语,产生学英语、说英语、用英语的冲动和兴趣。活动中,运用TPR、多种游戏等形式,创设了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通过实物、图片、直观动作、故事情境、游戏等帮助小学生理解活动内容。最后再把所学的内容融入到教材中去,通过观看多媒体和跟读录音机,学生就很自然地对所学的内容掌握了。这些方法不仅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又符合小学生在自然交际和游戏中习得语言的规律,与新得教育观念是吻合的。整堂课下来学生对要掌握的内容掌握的较好,大部分学生都能对教材上的对话练习离开书本进行表演。

五、分析

小班化的新理念就是要让英语教学与多样活动融为一体,用活动理念构建英语教学大课堂,更好地体现了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提出的“在用中学,在学中用”,真正发挥英语的交流作用。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小班化的教学理念真正的已经融入到了我们一线教师的教学课堂中,我们与自己原有的大班化的教学形式作斗争,不仅仅是桌椅摆放形式的改变,不仅仅是学生人数的变少,更是每一位教师从自身的改变,只有自身的革命才能融入到小班化的革命中。

参考文献:

小班化教学案例 第5篇

---多媒体教学,让语文课堂如此美丽

三沟小学

张国荣

背景 本人担任低年级语文教学已经五年了,这几年的每一堂语文课都让我感到课堂时间的紧迫。生字、词语、课文的理解,经常要在短短的40分钟内一并解决,这既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挑战,也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考验。如果每节课教师都是借助“三尺讲台,一支粉笔”和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不仅老师身心惫,学生也是毫无兴趣。课堂教学效率可想而知。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研究,我摸索到了一些可以帮我节省课堂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的小窍门,而“多媒体教学”就是其中非常有效的一个方法。我们小班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小班化教育丰富的课堂教学资源,除充分利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和计算机软件辅助教学等手段外,并逐步开拓多媒体交互式的网络教学,使教学具体化、形象化和信息化。不但能提高教学质量,而且为学生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学习打下基础。课文内容是由语言文字构成的,很难直接产生活生生的事物形象。运用多媒体技术提供形声同步的教材,变生硬死板的文字形象为活灵活现的实体形象,会产生激励、愉悦的审美效果,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变得更为主动和积极。如组织学生讨论或朗读课文,配以恰当音乐渲染气氛,以唤起学生的情感的体验。

“多媒体教学即运用多种教学媒体技术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如电视、幻灯投影、电脑、录像、录音机等声光电先进教学设备于教学过程之中。”由于二期课改教材的信息量大,知识层面广,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单一的讲课方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渴望,他们需要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多媒体的应用,既能给学生提供自由选择的渠道和广阔的空间,也能给学生呈现精彩的世界。多媒体教学进入课堂,为语文教学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课堂中多媒体设备的使用能够以它的生动性、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释疑解难,而且可以创设情境,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引起情感的共鸣,从而调动起学生对文本知识的理解、质疑、关注,甚至于进一步探讨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

案例:

《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看图学文的童话故事。课文通过小壁虎向小鱼、黄牛、燕子借尾巴的经过,讲了小壁虎的尾巴断了可以再生的特点和小鱼、黄牛、燕子尾巴的用处。但对生活在北方的学生来说,很多学生没有见过小壁虎,更不了解小壁虎尾巴再生的特点,所以课堂上我充分使用了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壁虎及其他动物尾巴的不同用处。

一、导入新课:

师:(课件展示:小壁虎在墙上爬来爬去捉蚊子)。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录像,同学们可要仔细看哦。(生欢跃)

师:它是谁?它有什么特征? 生:它是小壁虎,有四条腿。生:它还有一条小尾巴。

生: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叫它小壁虎吗? 生:因为它能在墙壁上爬来爬去,不掉下来。

生:以前我有些讨厌壁虎,看了录像,我喜欢壁虎了。

生:它是人类的好朋友。

师:真聪明,壁虎脚趾有吸盘,可以附在天花和墙壁上爬行,经常在夜间出来吃蚊子、苍蝇、蛾子等昆虫,是人类的好朋友。师:它的尾巴很有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壁虎借尾巴》。师:(板书课题)

(评:虽然只播放了短短的一分多钟,但是,学生一上课就被小壁虎捉蚊子的情景吸引。由此而引出课题,学生齐声朗读课题时,愉悦、喜爱之情油然而生。)

二、初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

生:小壁虎向谁借尾巴?

生:小壁虎怎样借尾巴?

生:小壁虎借到尾巴吗?

师:老师也有一个问题,小壁虎向别人借尾巴时,是怎样想的?

三、再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读课文并思考以上几个问题,可以小组讨论。生:小壁虎的尾巴被一条蛇咬住了,它一挣,尾巴断了,它逃走了。生:他想:我的尾巴没了,这多难看啊!还是和别人借一条吧!

生:小壁虎想,自己尾巴没了。燕子、小鱼、黄牛,不是都有尾巴吗。我去向他们借一条就行了。

师:(板书:小鱼

老牛

小燕子)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那它是怎样向小鱼借尾巴的?小鱼的尾巴借给它了吗?为什么?(动画展示:小壁虎向小鱼借尾巴)

生: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小河边,它看见小鱼摇着尾巴,在河边游来游去,小壁虎说:“小鱼姐姐,您的尾巴借给我行吗?” 师:小壁虎的尾巴断了,它的心情怎么样? 生:它很难过。生:它很害怕。

师:谁会读小壁虎说的话呢? 生:(读课文,停顿稍差,重音稍差)师:你们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生:他读出了小壁虎难过,害怕的样子了,但他读得重音不够。师:什么地方应该读重音呢? 生:“借给我”要读重一些。师:说得好!还有吗?

生:这句话要有停顿,从“借给我”后停顿一下就更好了。师:你愿意读一下吗? 生:你的尾巴借给我 / 行吗? 师:他读得怎么样?

生:他读出了小壁虎难过的语气。

生:他读得很好听。生:他读得很生动。生:我也能读。(生读)

师 :读得真好,自己练一练好吗? 生:(同桌同学互相读、互相评)

生: 余 老师,你能读给我们听吗?

师:(师声情并茂地读)

生: 余 老师,您读得真好,我感受到了小壁虎好难过、好难过。

师:谢谢同学们的夸奖。

师:下面请一位男同学扮演小壁虎,一位女同学扮演小鱼来表演第三自然段的情景。不一定要完全用书上的语言,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男:(两手爬行状,来到“小鱼”身边。)小鱼,把你的尾巴借给我吧,反正你的尾巴没用处。

生:(齐笑)这样向人借东西,不礼貌。

男:亲爱的鱼姐姐,您看我的尾巴被蛇咬掉了,多难看啊!请你把尾巴借给我吧。反正你的尾巴用处不大。

女:壁虎弟弟,我的尾巴可用来拨水,可有用处呢!不能借给你。再说我的尾巴如果借给你,那我不是成了无尾鱼了吗?你还是找别人去吧!

师:同学们表演得真好,余 老师也来做这只小壁虎,你们都是小鱼姐姐,我们一块儿来表演好吗?

师:小鱼姐姐,我想和你商量商量,你能把尾巴借给我吗?

生1:咳!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拨水呢!

生2:小鱼的尾巴不能借给小壁虎,因为小鱼姐姐要用尾巴拨水呢。生3:对不起,小壁虎,我的尾巴用来拨水呢,不能借给你。生4:小壁虎,我的尾巴也有用呀,我要用它拨水呢。生5:没有尾巴,我就不能游泳了。

生6:小鱼姐姐的尾巴不能借给小壁虎,因为小鱼姐姐要用尾巴拨水,这样她才能在水里游来游去呀。

师:大家表演得太好了,下面同学们互相练习,将小壁虎和小鱼姐姐的对话读一读,好不好?

评:在设计此环节时,比较注重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心里很难过。假设它不回家,继续去借尾巴,还可能向谁借。

生:向小马借。

生:向蜜蜂借。

生:向小蝌蚪借。

师:小壁虎会怎么问,小动物们分别会怎样答呢?

生:小壁虎问:“小马叔叔,你把尾巴借给我行吗?”小马说:“不行啊,我在草地上吃草时,很多飞虫叮我,我要用尾巴赶去他们呢。”

四、.自由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交流:小壁虎又向谁借尾巴,结果怎样?(课件出示:小壁虎向借尾巴,结果。)

(生汇报,师课件出示第三、四幅图。)

5.为什么他们都不肯借尾巴给小壁虎,他们说的话应该怎样读?(生练习读。)

6.分角色朗读第四、五自然段。(生戴头饰朗读。)

7.用“因为„„所以„„”句式练习总结。

8.小壁虎到处借不到尾巴,结果怎么样呢?

(生汇报,课件出示第六幅图,思考:从这里你知道小壁虎的尾巴有什么作用?)

9.指导朗读全文。(生戴头饰朗读。)

四、积累内化,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尾巴的作用?

2.你知道他们尾巴的作用吗?(课件出示其他动物,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尾巴。)

3.假如小壁虎向他们借尾巴,他们会怎么说呢?试着说一说。

小学低年级是语言训练的重要时期,也是基础时期,一堂语文课中少不了语言的学习和运用。低年级学生受年龄限制,因此在实施训练时要注意训练内容与学生生活的整合,要借助直观的画面帮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也要注意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之间的整合,力求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先有了直观的感性认识,之后就能做到有话可说了,而且说话的内容也会显得生动、自然、符合实际。

反思: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学生学习主动性形成的重要因素,让学生想学,乐学,是获得教学成功的基本条件。学生的语言能力是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在教师指导下得以迅速发展提高的。让学生敢说、让学生想说,就要激发起学习的兴趣,给学生提供想象、说话的机会。作为教师,有必要创造条件让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让课堂教学的水“活”起来。低年级儿童具有爱想象、好表现的心理特征。课堂中,应有计划、有预期性地为他们提供想象、展现的机会,为他们的学习搭建了开放的舞台。

小班化古诗教学案例 第6篇

古诗文是语言的艺术,智慧的结晶,思想的光辉,只有通过潜心地体味、欣赏、感悟,才能受到美的熏陶。而让10岁左右的孩子去理解古诗,去品位古诗,这种要求对他们来说太高了一点,那么如何让学生去掌握所要学的课本知识,以及课本以外相关的知识呢?只有先激发学生们的兴趣,然后充分的发挥他们的积极性,最后通过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去理解古诗的诗情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案例一] „„

师:可爱的小诗人,你们读得太棒啦!老师也想露一手,向大家展示展示我读诗的本领,大家欢迎吗? 生:欢迎!(不约而同地鼓掌。)

师:谢谢!不过我有一个小小的请求,听我读的时候,请你闭上你的小眼睛,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看谁看到的画面最美,好吗?

(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诵《枫桥夜泊》,学生闭上眼,沉浸在遐想之中。)

师:(停顿良久,留一点时间让学生去想象。)同学们,你们乘着想象的翅膀,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能和大家一起分享吗?

生:我好像看到了月亮落了下去,乌鸦在啼叫,清霜布满了天空。作者对着江边的枫树渔船上的灯火无法成眠。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阵阵钟声夜半十分传到客船上来。

生:明日已经落下,几声乌鸦的啼叫,满天的寒霜,江边的枫树,点点的渔火,这清冷的水乡秋夜,陪伴着舟中的游子,让他感到是多么凄凉。姑苏城外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钟声悠扬传到了客船。生:我听到了夜晚的从寒山寺传来的钟声。

生:我还听见了江边树丛中乌鸦的鸣叫。

„„

师:很好,同学们要注意,诗中有六种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及泊船上的一夜未眠的客人。而在这夜色中,寒山寺和乌鸦是看不见的,只能是听见乌鸦的叫声和寒山寺传来的钟声。所以整首诗的前两句写的是作者看到的景色,后两句描写的是所者所听到的。

„„ [案例二] „„

师:在一个月色朦胧秋霜漫天的夜晚,你坐的小船停靠在枫桥边,天气寒冷,你把外衣裹得紧紧的,江边的片片枫叶和江面上的点点渔火使你感到孤独,使你难以入眠。此时,寒山寺的钟声传到了你的客船上„„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出示句式:这深秋的夜晚使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这深秋的夜晚使作者感到寒冷、孤独。

生:这深秋的夜晚使作者会忧愁思念远方的家和亲人。生:这深秋的夜晚使作者感到孤单寂寞,难以入眠。„„

师:说得真好!老师真为你们丰富的想象力而感到佩服。如果能把这美丽的画面画下来,那该多好啊!同学们,你们愿意当个小画家,为这首诗配上一幅画吗?

生:愿意!(学生热情高涨。)师:可是,该画上哪些景物才好呢? 生:月亮。生:寒霜。生:江枫。生:渔火。生:客船。

生:还有寂寞忧愁的诗人。生:还有远处的寒山寺。生:还有江边的乌鸦。„„

师:相信大家都能为这首古诗配上一幅美丽的画吧!那赶快动手吧。(学生在小组里共同合作,为古诗配画。)

师:哪一组的同学能勇敢地到台上来展示本组的画,并介绍介绍画中的景色?(小组代表上台展示本组的古诗配画,并对图画进行介绍。)

师:同学们画得不错,说得更精彩。谁能用朗诵的方式把这首诗的优美景色表现出来呢? 生: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老师接连请了几个同学朗诵,个个朗诵得入情入境。)

小班化教学案例张益萍 第7篇

【背景】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他们的能力,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培养积极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今年市教委提出的有效落实《关于小学低年段(一至二年级)课程调整方案》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教师要关注低年级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养成,增进师生情感交流。以下以我在这一年中的几个教学片段为例,谈谈如何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将学生的现实生活与数学课程紧密结合,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使数学活动过程真正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信息接受与反馈、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案例】

从生活现象中引入数学

如我们在教学《小括号》一课时,首先我想说明的一点是,此部分内容原为二年级教学内容,在新教材中被安排在一年级,所以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很大难度。在课前我在思考教学内容安排时,我就很难找到切入点,我想到用数学书中的例子(一条带子上共有10颗星星,先减去两颗星星,再减去3颗星星)去引出小括号,事实上一般学生都无法很好领会。因此我认为要让学生体会小括号的作用,必须要借助实际情境体会,而不是灌输。

于是我改变了其中的一个教学环节,摒弃了书中原例,而以去文具店购物这样更贴近生活的例子引入。

小明带了10元钱去文具店购物,他挑选了一个卷笔刀3元,一块橡皮2元,请问服务员应找给他多少钱?孩子们马上动脑筋了,大部分的小朋友都想到了要先算他用了多少钱,3+2=5(元),再计算应找回多少元,也就是10-5=5元。既然小朋友有了这样的想法,我便抓住机会因势利导,那么你们能不能把这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式子呢,这时候再顺势引出小括号就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在生活情景中体验数学

在教学《分类与整理》这节课时,为了充实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进一步领会到分类与整理的重要性,于是我又增加了一个教学环节:

我先要求同学们帮忙进行垃圾分类,把孩子们的注意力集中过来,再通过PPT随机出示多种塑料瓶,然后提问:你们知道这里有几种塑料瓶,它们分别有几个吗?大部分小朋友都能说出饮料瓶有几种,而不能对有几个给出统一的答案。这时候我便继续说,那是因为屏幕中一闪而过,我们没有记录下来,所以我们很快便忘记了。这样一来,就引起了学生的探知需求,于是我便再缓慢地出示一遍刚刚饮料瓶的过程,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它们记录下来。再通过将他们的作品展示出来,由大家评选出谁优谁劣的过程,让他们慢慢体会到统计图应该具备的几个特点,最后再统一记录方式,重复上述过程,体会这一方式记录的快捷。这样一堂课教学下来,一开始便是从垃圾分类的实际生活情景中引入的,充分激发了学生求知的兴趣,直到最后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索,得出最后的结论,又使他们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感。在生活背景中感悟数学

如在一上教学“0”的认识时,“0”有三种不同的意义:在计数时表示什么也没有,在直尺上表示起点,在温度计上表示冰点;其中第一种意义学生大多能自己归纳出,而后两种意义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课的媒体中出示了温度计和直尺的图片,但是我想,如果直接展示给学生看,学生也能够理解,但是似乎缺少了点什么,我们的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相信他们应该有能力知道零在生活中的意义。于是我让孩子们在小组里说一说生活中你们在那里看到过0?你们觉得0还表示什么?经过一番小组讨论交流,有学生说:“我们的尺上有0。”他把手中的尺举的高高的。还有学生说:“温度计上也有0。”看来孩子的观察能力真不错啊!这时又有一个孩子举手了:“老师,0还表示新的开始。我们现在开始上小学了,我们也是从0开始的。”听了他的回答我太惊讶了,他说的太好了,可能他的这些话是他的父母告诉他的,但是他用在了我们的课堂上。“你说的太棒了,是的,0表示起点,表示新的开始。”我给了他一个拥抱,心中窃喜还好没有直接出示媒体讲解,否则怎么会听到这么精彩的回答。

【感悟】

数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信息接受与反馈、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组织富有成效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创设积极思维的氛围(即情境),这样才能使教学过程对学生的注意始终有一种吸引力。实践证明:学生如果经常参与身临其境的思维过程,对教学活动会产生直接、强烈的兴趣,而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源动力。因此,创设一个“现实”的情境,不但能拉近数学与现实(学生的生活实际)的距离,还能为学生寻找到学习新知的基石。

一.捕捉“生活现象”,引入新知。

在数学教学中联系生活中的问题,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适当作些变形处理,让数学更多地联系实际,贴近现实生活。如案例1在新课引入部分,创设生活情景——文具店购物,把数学知识与我们的实际生活联系到了一起。像这样把教材内容与“生活现实”有机结合起来的作法,完全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从而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动力,激发起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二.联系“生活情景”,展开体验。

学生生活中的数学常识、经验的建立首先必须依赖于实践活动,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如案例2原先并没有这一个环节,但是考虑到这是学生进入小学以来第一次接触统计的内容,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特别设计了我们生活中的一个情景——垃圾分类。让学生通过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又再一次巩固了这一内容的学习,从而使他们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感。学生在欢快的生活情景和游戏中体验了数学知识,同时也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三.返回“生活天地”,广为沟通。

应该说在案例三——0的教学中,孩子有那么多精彩的发言,与他们经历了小组的沟通交流是分不开的。这种广泛交流与沟通,不仅使学生理解了生活中0的概念,体验0的意义。又“领悟”到了数学源于现实生活,又用于现实生活,数学有很强的应用价值这个重要道理。儿童生活中的数学常识、经验,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知识离不开体验。小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教师只有把学生真正的带到生活中去,才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反思】

新课程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教学改革的需要,因而如何把新的教学理念实践到课堂教学中来,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觉得教师要不是时机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培养学生积极交流的情感态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学会学习。

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因此,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2.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

新课程提倡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股票、利息、保险、有奖储蓄、分期付款等经济方面的数学问题,已日渐成为人们的常识,因此,数学教学不能视而不见。因此在教学时,必须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师生、生生情感交流,创设共同探讨的学习氛围。

小班化家长会案例 第8篇

词汇是语言的基础, 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 是语言赖以生存的支柱。没有词汇来表达各种意思, 语言交际无法实现。Harmer说“如果语法结构是语言的骨骼的话, 词汇则是语言的器官和血肉。如果不运用词汇, 即使掌握了语法结构也决不可能表达任何意思。”因此词汇学习是第二语言习得的基础 (Rivers, 1983:125) 。掌握一定的词汇量是开展听、说、读、写活动的保证, 因此词汇教学在英语教学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词汇量的大小, 往往被认为是代表着一个语言学习者英语水平。

英语课程标准 (2011版) 提出九年级的学生要学会使用1500-1600个单词和200-300个习惯用语, 运用词汇描述事物、行为和特征, 说明概念等。同时理解和领悟词语的基本含义以及在特定语境中的意义以及了解英语词汇包括单词、短语、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等形式。在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完七年级到九年级的所有教材后, 如何在复习课中实施有效的词汇的复习, 进一步夯实学生所学过的词汇, 是初中一轮复习中的一个难题。

二、教学背景

农村中学受择校等多方面的原因形成了小班。小班化的形成给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教学理念以及具体的课堂教学都带来了突破性的进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小班化的有充分发挥小班化的有利条件, 面向全体学生, 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效率”。

在复习阶段, 教师倾向于通过反复听写, 在练习中讲解检查学生对词汇的音、形、义的掌握情况。这样的复习只是检查了学生是否记得单词。而学生掌握单词, 记忆与理解只是一部分, 更重要的是学生是否能够运用单词来交际才是词汇学习的最终目的。另外, 单纯的单词听写只是对单词表上的单词反复记忆, 脱离了单词本来的语境, 而词的语意始终来自词汇所出现的语言中, 很多学生听写单词即使能写正确, 但仍不能运用。

三、教学思路

本节课对牛津英语9B Unit1 Life on Mars进行复习, 本单元词汇较多, 其中四会单词就有35个, 那么如何在一节课中复习本单元所涉及的词汇与语法, 以及对本单元的写作任务进行复习呢?本节课围绕单元的题目展开依次复习了词汇、句型、语法与写作。

四、教学过程

步骤1:引出课题: Life on Mars, 请学生根据课题回忆围绕课题展开的单词。学生依次说出planet, pollution, crowded, polluted, pollution等单词, 同时学生说出单词后, 请学生说出与单词有关的短语与句子。学生们依次说出:“Our planet, earth,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crowded and polluted . There is no pollution on Mars .”等句子。对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让他说出记得的单词以及相关词组。整个班级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词汇复习中来,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请英语相对好一点的学生翻译一些含有学生自己提出单词的句子。通过这个过程, 让学生主动回忆自己所记得的词汇, 以及句子, 这样词汇并没有脱离语境, 学生在运用中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的词汇。由于班上人数不多, 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 同时在别人说出自己的句子的时候, 注意自己所遗忘的单词与句子。在学生完成这个任务后, 让学生完成词汇练习。

步骤2:复习本单元的语法。本单元的语法中的最重要的部分是宾语从句中that、if、whether引导的宾语从句。在这一部分, 要求学生对火星上的生活提出自己的疑问。如: Is there air on Mars ? Is there a school on Mars ? 等问题。然后请学生翻译下列句子:他想知道火星上是否有空气?你能告诉他火星上有学校吗?你确定我们的地球正变得越来越拥挤吗?等句子。通过翻译句子让学生再次复习刚刚提到的句子, 进一步对词汇进行复习。

步骤3:请学生回忆本单元的写作主题:火星生活。请学生先回忆火星生活涉及那几个方面:交通、食物、重力、学校等, 让学生说出有关这几个方面的句子:We can go there by spacecraft. The food is in the form of pills and is not as tasty as the food on earth. We should wear special boots to make us heavier to prevent us from floating into the space.等句子, 然后让学生分小组整理成文。然后请每组的组长阅读本组的文章。

五、教学反思

1.英语词汇复习要重语境。本课把本单元的复习建立在词汇复习的基础之上, 这样词汇复习没有脱离语境, 同时通过联想唤醒记忆, 从而有的放矢, 重点攻克没有掌握的词汇。

2.英语词汇复习要重策略。以句子为单位复习词汇有助于学生在语境中用词的准确性。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根据单元主题建立自己的词汇网, 从而对单词进行归类汇总, 让学生在运用中复习记忆词汇, 在交流中巩固词汇。

摘要:如何发挥小班化的优势提高词汇以及真个单元复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班化,词汇复习

参考文献

[1]张晓红.英语词汇教学.案例与启示[J].教育研究与评论 (中学教育教学) .2011 (03) .

上一篇:“人人都是通风员”活动实施方案下一篇:法制课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