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就业前注意事项

2024-09-17

毕业生就业前注意事项(精选10篇)

毕业生就业前注意事项 第1篇

毕业生毕业前注意事项

一、核对信息

1、学籍信息(教务处)(已核对)

主要是核对姓名和身份证号码等,关系到毕业证和学位证上的信息

2、生源信息(招就处)(已核对)

主要是核对生源地信息,关系到毕业后档案派往地

档案派出有以下几种情况:

(1)直接回生源地

(2)办理择业代理,档案、户口以及党组织关系都放在南昌,25元/月

(3)考研、公务员、事业单位,根据调档函给予寄至相关单位

注:毕业后档案查询,登录宜春学院招生就业处网站的毕业生档案查询系统,用户名为自己的姓名,密码为自己的学号

3、身份信息(保卫处)

关系到户口迁移证上的信息

二、招聘会

学校将会在10月底或者是11月中旬以及明年的5月底举办全校性的招聘会,而院里是专场招聘会则是随时可能都有,因此大家应该尽早准备好自己的简历

三、就业协议书签定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就业协议书有一式三份,上交学校就业部门留存即可;

2、填写内容甲方的用人单位名称、用人单位性质、联系人、联系电话、单位组织机构代码、邮政编码、单位地址即可,档案接收单位一栏不填,除非用人单位要求一定要填;乙方的所有内容

3、甲方(用人单位)聘用或录用意见一栏,只需填写同意录用即可

4、公章外资企业的章子是椭圆形的,其余的单位章子都应该是圆形的;一定是用人单位的公章或者是用人单位人事部门的章子才有效,另外事业单位以及行政单位这些需要考试的单位的章子盖了也无效

四、户口迁移证和报到证的领取

1、户口迁移证只有在进校时把户口迁来学校的同学才有,户口迁移证有一个

有效期,因此在领到之后应尽快落户,以免遗失

2、报到证除了考上研究生的同学,其余的同学都有。考上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同学必须持报到证到单位报到,落户时也会要求出示报到证和毕业证

户口迁移证、毕业证以及学位证会在毕业离校前下发,最好是自己领取,在以往的毕业生中很多同学都是要别的同学代领,但是经常会出现遗失现象;而报到证一般是在离校之后才到,如果能自己领取的话也最好是自己领取,或者学工科可以帮忙邮寄。

注:这些证件中只有户口迁移证可以补办,报到证、毕业证和学位证则不可以补办。

毕业生就业前注意事项 第2篇

第二,毕业生在签约时要按照正常程序进行。毕业生持用人单位的接收函到院系领取就业协议书,先由毕业生、院系在协议书上签署意见后交用人单位,由用人单位签署意见后再交给学校,学校签字后纳入就业计划,协议书生效。有的毕业生为省事,要求学校先签署意见,但这样做使学校无法起到监督、公正的作用,最可能受害的将是毕业生本人。

第三,签署协议书时,一定要认真、真实地填写协议书内容。如果报考了研究生或准备出国,应事先向用人单位说明,并在协议书中注明。以往有毕业生向用人单位隐瞒这些情况,而后遭到违约处理。

第四,毕业生在签约时也要考虑对自身权益的保护。协议具有双向约定的作用,如果有双方需要相互承诺的部分,一定要在协议书或补充协议上加以说明。就业协议中可以规定违约金的数额,根据现行劳动法规中规定的上限是12个月的工资总和。

第五,毕业生在签约中,一定要注意条款的合理性。我国劳动法明确规定,用人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向毕业生收取报名费、培训费、押金、保证金等,并以此作为是否录用的决定条件。

第六,毕业生、用人单位双方都不得单方面拖延签约周期。毕业生遇到问题而犹豫不决时,最好能够及时咨询高校就业部门负责老师,征求相关的意见和指导。

第七,签订就业协议书后,一定要签署劳动合同。正式的劳动合同可能是学生毕业前签订、毕业后生效的,也可能是毕业后签订、立即生效的。一般就业协议书也会在劳动合同生效时,而终止其效力。

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的区别:

毕业生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都是与就业有关的`文件,都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两者的区别:

主体不同。就业协议的主体是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而劳动合同只有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两个主体。

依据不同。就业协议依据的是教育部颁发的部门规章,劳动合同依据的是《劳动法》和《合同法》。

内容差异。就业协议可规定毕业生自身情况、就业意向、用人单位同意接收、学校派遣等,而在劳动合同中,依法必须明确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劳动报酬和劳动纪律、合同终止条件以及违反合同的责任等必备条款。

签订时期不同。就业协议一般在学生毕业前签订,劳动合同只有等到毕业后方可正式签订。

效力不同。就业协议只是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签订的协议,其效力始于签订之日,终于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之时。劳动合同的有效期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以合同方式确定的,除法律规定的情形外,双方不得随意变更、中止。

毕业生就业前注意事项 第3篇

一、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环节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 在家娇生惯养, 有的学生形成了任性、懦弱、自卑等心理问题, 而在目前的教育中, 学校和家长都比较忽视心理教育。所以有些学生步入工作岗位后, 稍遇小挫折就自暴自弃。在调查中, 我们就发现一些学生就业时间短的最主要原因是缺乏必要的心理承受能力。所以在职业教育中, 对即将要步入社会的学生, 必须要加强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

首先, 要引导学生正视困难和压力, 培养他们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 勇敢面对现实, 对自己提出高标准、严要求。当面临困难、问题时, 不能总想依赖别人的帮助, 要培养社会所要求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敬业精神, 克服独生子女身上的弱点。

其次, 中职生必须有坚强的个性和意志品质, 有信心面对困难和遇到的挫折。只要坚持不懈, 通过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 充分挖掘自己的智力潜能, 做到不怕困难, 正视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 承受挫折, 冲破阻力, 才有可能不断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

再次, 从职校毕业后所面临的职业一般属第三产业, 具有服务属性。在服务过程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或突发事件, 这需要我们耐心、细致、果断地处理各种复杂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应多注意结合相关的案例分析, 让学生提前适应处于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情况之下, 应如何冷静地分析处理问题, 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二、学会处理社会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

就业, 意味着学生走向更广阔的社会环境, 不可能再像学校环境那么单纯, 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也不像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那么简单明朗, 容易相处。要引导学生重视人际交往, 懂得与人团结合作的原则, 处理好复杂的社会人际关系。

1. 要让学生认识到, 协调、融洽人际关系的原则是以诚待人, 为人处世要以诚信为准则。

现代社会的发展, 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诚实、守信的人最容易被社会所接纳, 背信弃义的行为是人们所不齿的。

2. 要教育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学会宽容与忍

耐, 摒弃自私自利与霸气, 强调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 应采取谦和及忍让的态度, 消除偏激, 避免将矛盾激发。

3. 要提醒学生注意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

目前, 中职校普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 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培养, 而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却没有给予充分的关注, 学生自己也没有意识到职业道德教育对自己从业后的持续影响的重要意义。职业道德教育不仅要对中职学生进行职业操守教育, 而且也要对学生进行做人教育。在中职教育中, 传授知识、技能很重要, 但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做事更重要。同时, 学技术、长知识也是学会做人和做事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我们要把教育中职学生学会做人、做事放在首位。在培养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 中等职业教育要加强职业精神、协作精神和诚信教育, 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学生学会尊重别人, 讲究礼貌礼节, 从小事做起, 养成文明交往的良好习惯, 从而使自己的人际关系处于一种和谐、温馨、真诚的氛围之中, 为自己今后的职业生活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础。

三、加强自信心培养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环节

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在人生的起跑线上迈出坚实的第一步。目前, 许多毕业生面对自主择业, 双向选择的就业市场很茫然, 无所适从, 在择业上处于被动状态, 缺乏自信。在学生面临被选择时, 要让学生知道:单位选择只是单方面的, 学生自己也有选择单位的权利, 使双方有一个平等地位, 树立信心、消除自卑感和怯场心理。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社会, 客观评价自己, 既不好高骛远, 也不妄自菲薄。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走出择业误区。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 很多学生自信心不足的原因是由于学生就业素质低, 出现简历不会写, 表不会填, 不知如何进行自我推销等问题。针对这种情况, 应注意加强对毕业生系统介绍有关材料的准备 (如推荐信、求职信、个人简历等) , 讲授自我推销、应聘面试的求职技巧以及有关社交礼仪方面的常识, 也可通过举行演讲会、辩论赛、礼仪训练、模拟自我推销强化训练, 帮助学生提高求职技巧和能力。只要在各方面树立了信心, 战胜自我, 就可迈出走向社会的坚实的第一步, 前途就充满希望。

四、要有角色转换的心理准备, 注意适应能力的培养

从小学到中等职业学校, 很多学生习惯了轻松的学习生活, 养成了依赖心理和自律不严的习惯。就业后, 学生的身份即转为员工, 严肃认真不讲情面的主管、经理替代了循循善诱的教师, 陌生的同事关系替代了熟悉、亲密的同学关系, 必须严格遵守单位的规章制度, 担负起员工的责任和义务, 角色的迅速转换使很多学生感觉很不适应, 精神压力大。有的学生受到主管的批评后, 就会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 认为社会是冷酷的, 人与人之间是无情的, 甚至负气行事。在调查中我们收集的一些学生的反馈意见都是这份工作很受气, 这位主管很严肃等问题, 从中反映出学生的这种适应社会的能力非常差。所以毕业前, 必须引导学生做好角色转换的心理准备, 注意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 使其能够适应不同的管理人员, 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 走出从学生到员工的误区, 从而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 更好地投入工作。

总之,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曾指出:“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 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 也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随着毕业生就业的市场化、社会化, 学校必须高度重视毕业生的就业指导, 尤其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解决好学生在学习和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心理冲突,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帮助学生做好适应社会, 走向社会的心理准备。

参考文献

[1]马庆发.当代职业教育新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

[2]王国华, 刘合群.职业教育心理学[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3]夏祖浩.浅谈大学生就业能力标准与竞争优势[J].中国教育报, 2006.

毕业生就业前注意事项 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心理状态;自我调整

收稿日期:2010-10-29

作者简介:王波(1982-),男,辽宁昌图人,齐齐哈尔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570万,2009年突破了610万,2010年6月达到630余万人。毕业生的人数在不断的增加,供求关系的偏离值却越来越大,使得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一年大于一年。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出现“毕业即失业”的情况,这对于只有理论而缺乏实践的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大学生就业思想和观念有误是大学生就业的最大障碍,突出的表现是有业不就,导致很多宝贵的就业机会擦肩而过。而对严酷的就业形势,他们依旧热衷于金饭碗、高收入,甚至“宁要城市一张床,不要西部一间房”。事实上,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在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大学生也从过去的天之骄子回归到普通劳动者。应教育学生理性地面对现实和自我,转变择业观念,先求生存,再求发展,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所以,切实地转变就业观念,调整不良的心理状态,选择适合自己的就业对策,才是有效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当务之急。

一、及时调整不良的就业观念

(一)选择单位只注重经济待遇

很多大学生在求职择业的标准中,往往把经济收入、福利待遇放在第一位,过分注重这些经济条件。作为工作与事业的物质基础本来属于正常现象。然而,把工作单位的好坏标准只限定在工资的高低上去显然是一个误区。选择一个单位或行业是否理想,应当综合考虑:首先看是否适合自身的发展,是否对自己事业的成功有所帮助,是否可将自己实现个人人生价值与服务人民、报效祖国紧密联系起来,要放开眼界,改变观念,不要被眼前的一点点实惠所迷惑。

(二)认为企业规模越大越好

很多同学认为择业时,一定要选择规模最大的一些公司与企业,认为它们经营失利或倒闭的可能性小。其实,在选择时应当着重去看企业的管理水平、经营观念与综合实力,同时也应该看到与自己专业的关系。权衡多方面的因素,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好客观正确的选择,而不是一味的企业规模越大越好。

(三)认为没有“后门”,很难找到理想的职业

一些大学生受到一些不正之风的影响,认为好的职业与部门只是吸收一些关系户,如果家里、亲戚没有什么社会关系,很难攀其高门。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在改革开放的市场经济氛围中,各地均引进了良好的竞争机制。它是人与人之间综合能力与敬业精神的竞争,而不是“关系”的竞争。只要自己有才华,爱岗又敬业,理想的职业一定能很快找到。相反,那些想通过“拉关系、走后门"找一个好职业的人,是终究会被社会所淘汰的。

(四)一定要去大都市工作

有大部分大学生认为,毕业后找工作首选应该是环境优雅、交通便利、美如花园、比较发达的大都市,在那里才会更加适合自己的发展。其实,这也是一个误区。试想,大家全选择在上海工作,而我国拥有那么多省、自治区与直辖市,其他地方谁去工作。我国幅员辽阔,处处需要我们大学生去献身祖国,服务人民,每个地方均衡发展,才能使我们的国家向发达国家的行列迈进,才有可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择业时不能一窝蜂地向一个方向涌,应当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地方去,同时也要考虑党和国家以及人民的利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祖国的兴旺发达做出自己的贡献。

(五)由于自赏,过分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

大学生是社会中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知识水平的特殊就业群体,社会需要大学生,特别是在学校表现较为优秀的大学生。一些认为自己业务素质高、专业知识扎实牢固的大学生认为一定会有最理想的职业或单位找上门来,而忽视了大学生就业要通过双向选择这一中间环节,没有积极主动地寻找机会,创造机会,推销与自荐,坐以等待良好时机,这样往往失去了许多好的就业机会。因此客观评价自我,顺应现行的双向选择的就业政策,积极参与选择与被选择,为自己的求职择业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大学生就业前心理障碍及其调整

(一)大学生面对就业常常会出现以下心理障碍

就业忧患和恐惧心理。就业忧患是由于大学生意识到就业的客观形势与自我主观条件的矛盾而产生的体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只有简单的书本知识已经不能应付社会,面临选择职业,大学生一方面渴望理想职业,另一方面又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选择过程中患得患失,在压力面前心理失衡,难以自控,表现出恐惧、焦虑、有的学生甚至害怕参与就业,表现出择业恐惧心理。

就业盲从和冲动心理。部分大学生既缺乏对社会的认识,又缺乏对自我的认识,不能客观的分析社会的需要,对自己的竞争能力缺乏信心,因此在就业时产生了随大溜儿的盲从心理。有些学生择业时表现出极端化,心理受多重择业因素困扰,面对现实处境缺乏应有冷静、自控能力、表现出心情急躁、盲目攀比,满腹牢骚。

过于自负或过于自卑心理。有的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自我评估失当,学习成绩好的对自己就业条件评价过高,所以对择业有自负、挑剔的心理;而成绩平平或差点对自我就业条件评价则不高或过低,择业信心不足,对自身条件缺乏信心,内心十分焦虑,不敢主动出击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而采取被动的态度。

思维定势和求稳求全心理。有的学生由于对所学的专业存在思维定式,他们用过去职业门类的老观念,凭借已有定势思考问题,找工作也一定要专业对口,结果失去很多机会,也有的学生在择业过程中求稳求全,不敢冒风险,考虑到职业选择对未来人生和工作十分重要,所以择业时顾虑重重,思前想后,求稳求全也会表现出“这山望着那山高”缺乏果断性。

(二)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大学生就业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做好心态调整

正视现实。就业难是无法逃避的社会现实,双向选择在择业过程中不可避免。在选择工作时,大学生要摆正自己的态度,敢于承认和面对现实,这是成功就业的前提。逃避现实只会让自己就业的道路越走越窄。

客观看待自己,正确认识自己。面对招聘单位,大学生既不要自视过高也不要怀疑自己的能力,要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理性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找准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

培养自信心。不要因为被一两个招聘单位拒绝就怀疑自己的能力,在广阔的职场中肯定会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就业不一定会一步到位,从小事做起也有成大事的可能,要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培养竞争意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现在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实际上为毕业生提供了公开、平等参与竞争的环境和机会。对于即将毕业或已经开始择职谋业的大学生,必须强化意识,崇尚竞争,敢于竞争。

培养坚强的意志。“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韧不拔之志”坚韧不拔的意志是实现人生目标的顽强意识,在求职过程中大学生们也应该面对挫折不气馁。

一般来说,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主动的心理调适,绝大部分大学生都能够在短期内弱化、或消除不良的心理状态,以健康的心理状态面对就业问题、从容择业、顺利就业。

三、选择适合自己的就业对策

(一)升学与就业,如何选择

对于毕业后是选择升学还是选择就业这个问题,几乎每个大学生都会进行深入的思考。继续升学的优点是:可以获得更高的学历,学习更多的专业理论知识。毕业后直接选择升学相对于就业后在去升学,会容易许多。而选择就业,可以立即获得收入和工作经验。对于每一个大学生来说,毕业后是选择升学还是选择就业,在做出选择时,还要考虑到自身的学习动机问题,学习目标问题,学习兴趣和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在对自己进行合理分析,了解自身性格、兴趣、专业以及自己的职业目标与优势之后,再去选择,就会比较清楚了。

(二)自主创业,是否适合

对于毕业后想要选择创业的大学生来说,资金问题、场地问题、管理能力问题、经营能力问题和社会经验等问题是阻碍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几个重要因素,大学生一定要理性认识自主创业。创业需要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国家大力支持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不是鼓动学生毕业后都去创业,更不是放弃专业所学去创业,而是通过了解创业政策,学习创业的理论知识以及一些成功者的创业经验,掌握创业技能、提高创业素质,达到“就业有实力,创业有能力”目的。走出校门后,在适当的条件下,就有可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以此增加创业成功的筹码,拓宽就业途径。所以是否选择自主创业,还要看时机和自身的内外部条件是否适合,再去作出决断。

参考文献

[1]张振笋.职业心理健康[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9).

[2]李书友.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发展2006年度调查报告[EB/OL].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

[4]浦瑛瑛.大学生就业心理剖析及调适优化途径[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5).

[5]陈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毕业生就业前注意事项 第5篇

(1)参加学校组织的供需见面会;

(2)参加人才市场的大型或专场人才交流会;

(3)通过媒体或网络求职;

(4)通过社会公开招考(公务员、事业单位、选调生、选拔生、三支一扶等);

(5)学校、老师、校友、亲戚朋友的推荐;

(6)其他方式,就业途径选择。毕业生就业注意事项。

毕业生就业注意事项

领推荐表和协议书注意事项

1、毕业生推荐表和就业协议书是毕业生就业、与用人单位签订协议所必须的,每位同学都应持有,定向生与用人单位办理解约后,方可领取,协议书《就业途径选择。毕业生就业注意事项》。

2、协议书号和推荐表上的协议书号应一一对应,两号不符的协议书视为无效。

3、协议书和推荐表每人一套,应妥善保管。

签约时注意的问题

1、签约是非常严肃的事情,也是一个法律行为,因此签约前的了解洽谈十分重要。毕业生应详细了解用人单位的情况,一般包括单位的规模、效益、管理制度等;单位的隶属也很重要。

2、签约的一般程序为:毕业生持用人单位的接收函到院系领取就业协议书,先由毕业生在协议书上签署个人意见后交用人单位,协议书在双方签订后生效,再交学校签章备案。

3、一般到用人单位报到后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要签定劳动合同书,因此在签约前了解合同书的内容是十分必要的,尤其重要的是合同书的工作年限和待遇,毕业生应向招聘人员索要样本或复印件,以免报到后发生纠纷,遭受很大损失。

大学毕业前注意事项 第6篇

1、关于毕业设计,由于明年要本科教学评估,所以今年毕业设计要求特别严,必须按照指

导老师的要求按时保质量的完成,5月假期前要交初稿,答辩时间是5月20-26日。如果因为没有达到要求,会被延期答辩,那意味着本科就没有学位证了。

2、文明离校,毕业集体照各班商量,另外心存感恩的心。

3、考研统计5月10日前把详细的考研情况统计好,只要上线就统计。

4、离校前每班留4个同学整理本班档案。

5、关于贷款的同学提前还款,5月1-10日国家开发银行申请提前还款身份证登陆密码8位

生日,5月10日后往支付宝(密码是身份证后12位,登陆后记着该密码)里转钱,5月20日后上国家开发银行查询。(也可以查自己的支付宝账户)

6、关于报到证,档案,报到证决定了档案去向,a、签三方报到证开到单位。一定问单位

有无自主用人权,(大型国企有,一般企业没有,)如无自主用人权必须盖单位所在地的市人事局的公章才能接收档案。b、其他情况一律派回原籍市人事局。务必按照报到证上的时间要求到相应地址查自己的档案是否邮寄到。如果没有签单位可以办理人事代理。(这关系到你将来计算工龄,交各种保险、户口迁移、将来子女上学等很多问题。)

7、关于就业的问题,由于绝大多数同学在一到两年都会找到工作,有些同学毕业前可能没

毕业前的注意事项 第7篇

一、答辩材料的上交

学生必须完成全部实习任务,在实习结束前20天(6月10日前),将以下材料(电子版的在QQ群共享中的实习材料上交清单中)寄送至班主任处,班主任汇总后报系部。

(6月10号之前必须确保我能收到,6月10号上午我就要统一上交到系里)

1、《实习单位对学生实习考核登记表》(表1)、2、实习日记(中性笔手写、日记用本统一使用16K本)、3、实习报告(黄皮实习报告、班级为单位去教材室8106领取)

4、毕业生灵活方式就业证明(有合同不需此项)、5、实习鉴定表、6、跟踪调查表(加盖单位公章)、7、信息反馈表(加盖单位公章)、8、用人单位调查问卷(加盖单位公章)

以上内容已经完成的可以寄给我了(Tel:***,没有完成的请抓紧时间准备。

二、免答辩的同学

1、专升本的同学(包括考上、但不打算上的同学)

网上签约的同学

有正式劳动合同的同学(劳动局盖章)

2、3、以上三种情况可以免答辩,但是必须按时上交所有答辩材料

三、就业的相关事宜

毕业之后,除去考上专升本、并确定去上本科的同学,其余所有毕业生的档案等相关个人资料均打回原籍。

1、省外就业的同学

若想把档案等相关个人资料寄到省外的工作单位,6月10号前跟学院就业办公室的李晓婧老师联系(0633-8170098),在李老师处领取就业协议(一式四份),签订协议后档案等问题李老师统一处理。

2、网上签约或者签订正式劳动合同(有劳动局的盖章)的同学

若要跳槽,必须跟就业单位解约,相关事宜及操作步骤跟学院就业办公室的李晓婧老师联系(0633-8170098)。不解约的后果以及危害咨询李晓婧老师。

四、2011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实施方案

今年西部计划工作报名已经开始,报名截止至2011年5月20日,时间紧迫,请各位通知08级毕业生,让学生登录相关网站报名。

《实施方案》链接http://xibu.youth.cn/xmbtz/201105/t20110516_1584429.htm

报名系统地址:

五、应届毕业生预征兵通知

预征兵报名表、应届大学毕业生入伍优惠政策已上传至群共享,正式入伍时间为2011年11月份。

说明:根据学院统一要求,每班网上报名报名人数通信A081不得少于5人,电子A081不得少于6人。网上报名之后,不影响同学今后的就业、专升本、考公务员的任何问题,只是共产党员搞的形式主义---表面上制造一种“现在大学生都积极入伍的假象”。网上报名之后,接到体检通知的同学可以自愿去体检,也可以不去;体检通过后,自愿入伍,可以不去。

这是毕业之前咱们电子A081、通信A081要完成的最后一项任务了,请工作不是很忙、上网比较方便的同学积极报名。报名之后在我的QQ留言通知我一下。谢谢各位同学对我班主任工作的支持!---闫廷光

2011届毕业生应征入伍预征工作现已到网上报名阶段,根据上级要求,结合学院具体情况,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1、预征对象及条件

预征对象:全日制应届毕业男学生。

年龄条件:毕业生为当年年满19至24岁。

政治条件: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祖国统一,热爱社会主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无违规违纪行为,政治表现好。

2、网上报名注意事项

(1)、实名注册:符合征兵条件的学生登录学信网实名注册。其中星号为必填项,包括姓名、证件类型和证件号码3项,注册后不可更改。一个学生只能注册一次,并且和手机电话绑定。

(2)、网上报名:符合条件学生登陆“大学生预征报名系统”网址:

http://zbbm.chsi.com.cn或http://zbbm.chsi.cn填写报名信息(包括个人基本信息,联系方式信息,学费/贷款信息和照片)。注:报名信息确认后将无法再进行修改,学生填写完成必须确定报名信息准确无误后,再点击提交按钮确认,完成网上报名。

3、报名截止时间:

2011年6月20日。

4、名额分配:

专科护生毕业前就业意向的调查 第8篇

关键词:专科护生,就业意向,就业观念

国家改革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制度已有十多年了, 计划经济时期由国家包分配的制度已被取消, 使得毕业生走向社会后在择业、就业方面面临许多困难。学校再不能像过去那样, 只管教学, 不管就业;学生也不能像过去那样只管学文化知识, 不管求职择业。为了更好地指导护生就业, 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教育, 特对即将毕业的护生进行一次就业意向的调查,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 随机抽取5个护理大专班共244名护生进行调查, 其中三年制护理大专3个班共126人, 五年制护理大专2个班共118人。

1.2 调查方法

采用统一自行设计的问卷由即将毕业的大专护生填写。问卷内容分为4个部分。 (1) 基本情况:包括调查护生的籍贯、居住地、学历。 (2) 就业意向:主要是了解护生在毕业时是否落实了工作单位;落实工作单位的途径;落实的工作单位在何处;未落实单位的护生如何打算。 (3) 就业观念:主要了解护生的就业思想准备及指导思想, 择业的条件及是否愿意去边远地区、农村等处就业。 (4) 就业指导:调查护生对学校的就业指导宣传、讲座、课程、信息的了解及满意程度。共发出问卷250份, 回收有效问卷244份, 有效回收率为97.6%。

1.3 统计分析方法

计算频率进行指标描述, 采用χ2检验比较差别。

2 结果

2.1 湖南省和外省市的护生落实就业单位情况的比较

湖南省和外省市护生落实就业单位的情况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表明全国各地的就业形势差别不大 (见表1) 。

2.2 城乡护生落实就业单位情况的比较

城乡护生落实就业单位的情况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来自城市的护生其就业单位的落实率高于来自农村的护生 (见表2) 。

注:χ2=1.72, P>0.05

注:χ2=9.05, P<0.05

2.3 不同学制专科护生落实就业单位情况的比较

2种不同学制护生落实的就业单位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1) , 高中毕业的三年制大专护生, 其就业单位的落实率低于初中毕业的五年制大专护生 (见表3) 。

注:χ2=15.23, P<0.01

2.4 毕业前专科护生就业情况的调查结果

在被调查的护生中, 69%的护生已基本落实了工作单位, 表明护理专业学生的社会需求量较大。就业去向仍以县级以上医疗单位为主, 到基层工作者只有35% (见表4) 。

2.5 护生就业观念的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表明, 90%的护生对就业难有所认识, 77%的护生愿意到基层工作, 75%的护生打算先就业再择业 (见表5) 。

2.6 在校护生对就业指导的反映

调查结果表明, 70%以上的护生比较关心就业问题, 85%的护生对学校提供的就业服务较为满意 (见表6) 。

3 讨论

3.1 就业状况

调查结果表明, 69%的护生在毕业前基本上落实了工作单位, 这表明护理专业学生的社会需求量较大, 护理专业仍是比较热门的专业。分析就业意向, 发现湖南省与外省市的护生就业率没有差别, 表明全国各省市的就业状况差别不大。但城市护生的就业落实率高于农村护生 (P<0.05) , 这是由于两者社会环境与人际关系不同而造成的, 也反映了在就业方面存在的城乡差别[1]。分析不同学制护生的就业单位落实率, 五年制大专护生高于三年制大专护生 (P<0.01) , 可能的原因是学制长者, 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落实就业单位。如果从护生的综合素质考虑, 高中毕业的三年制大专护生要优于初中毕业的五年制大专护生, 按理用人单位应优选三年制的护生, 但现实情况并非如此, 这反映了就业的复杂性。

3.2 就业观念

调查结果表明, 90%的护生对就业难有所认识, 77%的护生愿意到基层工作, 75%的护生持有“先就业再择业”的正确就业观。但仍有一些就业观念值得我们注意。比如有78%的护生追求好单位、高薪酬, 75%的护生就业是讲条件的。从落实的就业单位看, 57%的护生选择条件较好的县级以上的医疗单位, 落实于条件较差的基层单位者只有35%。而城市社区、农村乡镇、西部边远地区是最需要护理人员的, 但一般护生仍不愿意选择这些基层医疗单位就业[2]。

3.3 就业教育

调查结果表明, 70%以上的护生还是比较关心就业问题的, 85%的护生对学校提供的就业服务较为满意。为了更好地服务护生, 应在3个方面对护生加强就业教育和就业指导:一是普及就业知识, 如告知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 使其了解应聘的程序, 学会撰写自荐信, 学会应聘过程中人际交往的礼仪, 警惕求职的陷阱等;二是端正就业观念, 如在当前就业难的形势下, 不要对就业期望过高, 要树立“双向选择、优胜劣汰”的竞争意识, 要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理性就业观, 不要一味追求大城市、好单位、优待遇、高薪酬、条件好、工作闲;三是培养就业心理, 对护生要加强艰苦奋斗的教育, 要使其接受多元化的用人选择, 而不要过分强调个人意愿, 要准备到基层、农村、边远地区等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工作。不要过分挑剔用人单位。在就业过程中, 要很好地调控自己的情绪, 防止出现着急、焦躁、忧愁、悲观、苦闷、抑郁等不良情绪, 要准备承受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挫折[3]。

综上所述, 护生就业相对较易, 不少护生持有较正确的就业观, 但也有部分护生的就业观存在某些偏颇, 需要对其加强就业教育与指导。

参考文献

[1]蒋新龙.高等学生专业教育与就业[J].卫生职业教育, 2005, 23 (2) :11~12.

[2]王毅兵.增强就业指导促进学生就业[J].卫生职业教育, 2005, 23 (7) :38.

毕业生就业前注意事项 第9篇

【关键词】建筑类专业 毕业生 金融危机

就业乃毕业生之本,它直接关系到广大毕业生的切身利益。积极促进大学生就业,是党和政府执政为民、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举措。当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正加速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从发达国家向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蔓延,对我国经济和就业产生了较大影响。特别是目前国内建筑业萎缩,房地产遭遇寒冬,对建筑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影响更加明显。温家宝总理在看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学生时说:“请同学们放心,我们把大学生就业放在首位”。从温家宝总理的讲话中可以看出,党和国家对大学生就业的重视程度,也可以管窥大学生就业的严峻性。

一、建筑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特点

1.就业地点分布不均

由于建筑业往往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和城市表现得十分活跃,加上待遇优厚、发展空间大等多方面的原因,建筑类毕业生就业地点的倾向性十分明显,大部分毕业生都期望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劳动力需求形势较好的东部发达地区城市,中、西部不少城市虽然有较大的用人需求,但因为工作和生活条件比较艰苦,往往招不到合格的人才,出现“东部供过于求,西部供不应求”的现象。据中国建设教育协会分析,85%以上高层次人才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其中绝大多数集中在大中城市;人才向经济基础发达地区,向大中型城市集聚的趋势日益明显,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才缺口较大,优秀建设人才严重匮乏,人才流失趋势逐步增大。以湖南城市学院首届城市规划本科专业为例,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就业的毕业生有39人,占总人数(53人)的74%。而在西部就业的仅3人,且都在相对经济较好的柳州市和昆明市。可见,建筑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呈现出严重的地域不平衡性。

2.就业面较窄,需求量较小

建筑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一般面向设计单位、建设行政管理单位和科研教育单位,其中设计单位居多。一般而言,设计单位偏向于招聘专业基本功扎实、创新能力突出、熟悉运用计算机、综合能力强的大学毕业生;而建设行政管理单位,如建设局、规划局、园林局等单位则需要管理能力强、组织能力强、政治觉悟高的大学毕业生,一般要求是学生干部和中共党员,并且还要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而高校等科研教育单位则要求科研能力强、表达能力强、有耐心、责任感强且有恒心的毕业生,一般还要求具有博士学位。而不论是设计单位、建设行政管理单位还是科研教育单位,一次性招聘的人数也是非常稀少,多则五六个毕业生,少则一两个毕业生,不像其他专业,一个单位一次性招聘人数几十上百号人。由于本身太过于专业,建筑类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面相对狭小得多,特别是目前的金融危机,很多单位受其牵连,经济下滑,没有招聘计划,就算经济相对较好的单位,也是持观望态度,不敢多招。

3.毕业生就业期望值高

受媒体长期以来的追捧,建筑类专业一直是热门专业,抱着“皇帝的女儿不愁嫁”这种思想,再加上一些学校和成功校友的渲染,很多建筑类专业毕业生对自身定位偏高、期望值偏高,自身定位不准,理想与现实脱节。一些学生认为,读了好专业就理所当然有一份待遇丰厚的固定工作,片面认为留在大城市、大单位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一味追求物质待遇和地域条件。重地位,重名利,轻事业,轻奉献,缺少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

二、建筑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认清形势,转变观念,迎接挑战

在过去的年代,大学毕业生都有起码的工作;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对学生的要求在不断提高。理所当然,毕业生的就业观念理应顺从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毕业生应树立职业理想服从社会需要的观念,适时调整就业期望值,淡化“精英”意识。特别是建筑类专业毕业生,不能片面地追求在大城市大单位谋求发展,应该做好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到“老少边穷”地区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支援建设的思想准备,树立“先求生存, 后谋发展”的自立观念,“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从一点一滴的基础性工作做起,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的工作。

2.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提高大学生就业成功的根本,是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做人”的素质。有的大学生只重视对学校所安排课程的学习,不注重对自己综合素质的提高,造成毕业时高分低能,不能适应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要。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外语、计算机和普通话已成为大学生就业的基本要求,既懂专业知识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受到欢迎,而仅靠单一的专业知识已不能适应社会需求。因此,大学生不但要掌握必要的书本知识,还要重视对自己综合素质的提高。大学生要全面提高自身的知识结构、心理素质、表达能力、反应能力、气质修养等综合素质,积极适应需求,充分发挥大学生就业的比较优势,增强竞争力。要学会做人,努力从社会需求、自身生存和发展、就业需要的角度,自觉陶冶情操、磨练意志、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要学会做事,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掌握实践技能,充分发展个性特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认真开展社会调查,不断提升社会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要学会学习,努力掌握终身学习的方法以适应未来学习型社会发展的需要。要学会创造,加强对自己的职业技能的训练、就业知识的学习和就业道德的培养,不断增强就业的竞争力。

3.加强道德修养,诚实守信

大学生要加强道德修养,诚实守信,坚持诚信择业和创业。要成为诚实守信的人,以踏实的作风择业就业,郑重迈好就业第一步,为将来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就业过程中,经常遇到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违约的情况。有些毕业生在未告知或未征得签约单位同意的情况下,又与新的用人单位签定就业协议。这些毕业生违反了就业规定,他们不仅使用人单位蒙受了损失,也给自己和学校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充分反映了这些毕业生忽视职业道德,缺乏对诚信守信的追求。对于企业来说,职业道德一直是人才考察中的首要条件。调查显示,多数用人单位把毕业生的道德修养放在了首位,他们非常看重具有敬业精神、协作精神、吃苦精神、诚信品质的大学毕业生。所以,大学毕业生注重智育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德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切实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诚信品质。

参考文献:

[1]中国建设教育协会.建设类专业大学生就业指导[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何丽华.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3]王莉.建筑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与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15).

[4]闫汝乾.对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思考[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6,(6).

毕业生就业注意事项 第10篇

1、签约流程:用人单位确定聘用后,单位要填写就业推荐表的回执并加盖人事部门公章,个人和单位、学校要填写三方协议。本人填写个人基本信息,签字无误后,交给用人单位填写单位情况、盖章,单位三方协议返回后,到学院签署意见,最后到学校就业中心签署意见。单位盖章返回后,将三方的一联交单位,一联和就业推荐表的盖章回执交学校就业中心,一联自己留着。

2、注意事项:必须添全三方协议中全部信息,填写时应字迹工整,易于辨认,尤其是档案地址和户口地址。单位、学校名称栏须填写单位、学校全称,请勿使用简称。就业推荐表要慎重填写,不能随便乱填,获奖情况尽量详细。可以先在复印件上练习,正式和单位签时候再把原件填好。

3、三方协议和就业推荐表要认真保管,一旦丢失,个人要凭以下材料来就业中心办理: ①责任人情况说明(何人丢失,因何原因,在何处丢失);②无副本保证书(承诺不出现雷同推荐表/协议书);③院系意见(是否同意换发)并须有院党委副书记签字并盖院党委的章。如发现毕业生冒用他人就业推荐表或协议书,或者以丢失的名义多次领取推荐表或协议书的,就业中心将取消其一切就业服务,不予派遣,带来的一切后果毕业生自负。

部分直博、硕博连读或其他情况同学,连续二年收到就业协议书和推荐表的,只以今年的为准。(就业推荐表和协议书是有编号的,去年的算作废)

4、出国留学的同学、到港澳台求学的同学在离校前一定要认真落实个人档案户口去处,否则超出派遣期限后,失去派遣资格,档案只能转回原籍。户档转到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同学,如果在国外拿到学位,回国就业可以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派遣;如果未拿到学位,留学服务中心只能将其户档转回原籍,无法派遣,失去干部身份。(出国同学可以填写出国留学申请表,同时申请档案二分回省)

5、在国内其他大学读博或者做博士后的同学,也需要转档案和户口,一定要在毕业前来取户口迁移证或者常住人口登记卡。

6、对于签企业单位的同学,如果单位不能接收档案,一定要问清派遣报到单位名称(是所签单位名称,还是北京外企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对于单位实行人事代理制度的同学,也要弄清楚档案挂靠在哪里。

7、生源地区如无特殊要求,精确到省即可。另外,毕业前学院会让大家核对档案、户口去向信息,包括找到工作和没有找到工作的。请大家一定认真核对,特别是生源所在地(以便没找到工作的档案户口派回原籍用),以前有许多同学自己不认真核对,为此饱受奔波之苦。

8、关于研究生培养方式的说明:在入学时大家的培养方式就已经确定。为了方便就业推荐,非定向和自费的同学,可以在推荐表和三方协议上写成统招统分。

9、过了6月10日还没有解决北京户口的,想解决北京户口会非常难。所谓的“保留户口两年”其实起不到作用,这两年里用人单位接收你时候会以你不是应届生而卡你。如果到那天还不能解决,建议在毕业前去就业中心办理转回原籍。这个日期和就业中心无关,不是他们定的,是北京市人事局管的,找就业中心也没用。

上一篇:对创业者的采访稿下一篇:小学大队委自我介绍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