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数学教学

2024-07-05

浅析高中数学教学(精选9篇)

浅析高中数学教学 第1篇

浅析高中数学分层教学

有人这样预言:今后各国的激烈较量,不在战场,而在课堂。如何推进教育创新和素质教育,中国从孔夫子时代起就一直倡导“因材施教”,但几千年来,“因材施教”却还是难解之题。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呼声越来越高。在高中数学学习中,由于初中教材难度不大,表述形象通俗研究对象是常量,侧重于计算和形象思维,学生易于接受,而高中教材内容的深度、广度、和能力要求都有了较大的变化,许多内容难度大,方法新、对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要求较高。从而两级分化的问题极为突出,特别是刚升入高中对这些变化往往不能很快适应。要改变这种状况,因材施教显得极为必要。对学生进行分层目标教学,是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一个有效措施,也是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一种有效的方式。

分层目标教学是教师在充分考虑学生存在差异的基础上, 根据大纲要求, 针对学生存在的共性和个性差异而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是在分析教材知识结构与学生认识发展过程的基础上, 将教学内容及其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划分为若干个子目标, 并确定知识点的不同层次要求, 分层施教、分层推进、分层提高。分层目标教学中可以减少中、差生的思维障碍。让每一个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达到自己预定的目标。

一、高中数学分层目标教学的必要性

我国正在实施教育体制改革, 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 注重素质的提高。而实施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的, 以注意弘扬学生主体性, 形成健全人格为特征的教育。教学的主体(学生)存在着差异, 这就要求教师从思想上接纳这些智力、兴趣、爱好、情感及个性心理不同的学生并从行动上帮助他们。在承认差异、把握差异的前提下, 对学生进行分析, 因材施教。教师在施教时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 使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而分层目标教学可以达到这个目的。

二、高中数学分层目标教学的策略性

就学校教育而言, 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战场, 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渠道和中心环节。因此, 高中数学的课堂分层目标教学要讲究一定的策略性。

1.了解学生,对学生分层。根据班级学生的数学成绩、自主学习能力、智力情况等因素,结合学生自愿报名进行分层共分ABC三个层次。各层次内学生合理搭配,建立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由3-4位同学构成,并任命一名同学担任小组长)。中途根据学生的情况或请求可以随意调整一次。

2.目标分层。教学目标要分层次。教学目标的确定,要依纲扣本,结合学生的实际,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差异。目标分层是实施分层目标教学的重要环节, 它可以对各层次学生的学习起到定位、导向和激励作用, 并为学生的逐层递进设立台阶。按照学生的3个层次, 可将教学目标分为3类: A 基础目标大纲的基本要求, 为后进生制定;B提高目标大纲的较高要求, 为中等生制定;C深化目标大纲的最高要求, 为优等生制定。

3.分层授课。对学生进行分层后,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做到有的放矢。即教师在备课时便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备课,在备课的过程中,对A、B、C层的同学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这必须在集体备课时就体现出来。把学生分层的目的,在于分类指导,因材施教。依照教学目标起步低层、面向中层、顾及高层。所遵循的原则:

教师在一节课的授课中先采用集体观察、集体思考、集体讲授及归纳的方法, 而后让学生分类自学、分层质疑、分层练习、分类指导。这样可以避免出现有的学生听懂了, 又得浪费时间重新听一遍。而有的学生已经把初中数学的知识遗忘了, 这时要求老师个别指导, 帮助他们理解新知识。

整个课堂教学做到“分合”有机结合, 分而不散, 合而不死, 较好地解决各层学生间的动静支配的矛盾, 使各类学生的思维都处于活跃状态。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不断强化目标意识, 使各层次的学生都主动为达标而努力。例如在讲三垂线定理时,首先采用多媒体演示其形成、推理过程,它有助于观察力强、归纳能力强的同学掌握。画出定理的的结构图,有助于观察力强的同学掌握,对定理缩记为:线影垂直,则线斜垂直,再加多媒体三次闪烁强调,有助于记忆力好的同学掌握。对于难点,多设问,降剃度,或利用多媒体直观演示,减少思维的难度。下课前,检测目标达成情况。这样目标明确,该讲则讲,该练则练,该详则详,该略则略,减少了盲目教学的现象,提高了教学效率。

4.练习分层,课后批阅,量化检测:设计多层次练习,供不同层次学生使用,从巩固知识、检查缺漏、培养能力三方面设计。

5.分层作业。为了使学生学有所获,在对学生各层上课后对作业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基础题, 全班做;提高题, 中等生、优等生必做, 后进生选做;深化题, 优等生必做, 中等生选做;还可以设计附加题让优等生做。这样就不至于优等生一下把题目做完了, 坐在那里没事干。

教学目标具有导向作用,教学目标不明确,讲课必定盲目,根本谈不上高效。只有目标明确,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减少走弯路,提高课堂效率,为此,我们还应做到:

1.尽量扩大消息反馈面,课堂上,先让学生发言,尽可能多的暴露问题,再由优生更正。这样,既解决了中下生的困难,又让优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使教师的点拨落到了实处。课后批阅练习、作业,一个字、一个符号、一句话、填补知识点漏洞、数学思想方法的介绍,解题方法的指导、作题步骤、书写格式的规范、思想感情的交流,成了课堂教学的延伸。

2.扩大信息反馈的点。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上都注意了解学生的实际,新授时先让学生动手练习,学生会做的地方不讲,学生不会的地方则由教师加以点拨。练习、作业的问题点出来,使其思考、改正。

总之, 分层目标教学是一种因材施教,“保底不封顶”的教学, 它可以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具有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优点, 避免简单的重复,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随着教学活动的进行, 把学法指导寓于目标教学的各层次之中, 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有效的训练和提高, 培优补差, 分类推进, 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教学方法。

浅析高中数学教学 第2篇

作者/肖莉

摘 要:通过对以往高中数学的教学实践进行分析,高中生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学生在身心发展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别。针对数学的喜欢及兴趣,针对数学学习的接受程度的区别也是客观的实施。特别是普通高中,学生的素质相差很大,又有很大能力上的差异,导致不一样的学生对学习的悟性及把握能力的距离也很大,这一定会为高中时期的数学教学带来一些问题。若是在高中数学教学里不顾学生水平及自身能力区别,认为教学就是将学生归到一个班级进行上课,实施常规传统的同一教材下的统一要求、一模一样的措施进行讲课,那么一定会导致学生出现知识饱和或知识没有饱和的情况。这样就不可能面向学生,全面地估计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别,也就不会很好地进行因材施教的硬性原则,学生得不到全面、充分的知识,还可能发生两极分化的情况,上述基本不吻合素质教育的指标。面对上述情况的出现,在高中数学教学里对学生差异实施分析评定,尤其是数学课堂里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在数学课堂里怎样实施课堂差异教学模式,就变得异常的重要了。

浅析高中数学分层教学 第3篇

一、学生分层

我们根据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习成绩,以及学习效果等各方面进行比较,根据自愿选择的原则,大致把学生分成三层:A层是创新层次:学习成绩较好,学习自觉,学有余力的学生,约占20%左右。这一部分的学生要求他们在学习上严格要求自己,除了掌握好基础知识外,更要求他们要有比较全面的知识,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B层为提高层次:学生主要是大多数中等生,这一部分学生约占60%;C层是达标层次:约占20%的学生能力较差或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分层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使大多数学生学有所得,故对于分层并不作绝对的划分,尤其要鼓励低层次学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尽快地向高一层次的目标进展,或能以高一层次的要求来约束、衡量自己,促进自己的学习。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出:低层学生拉着走,中层学生小步走,高层学生主动走,各层学生分层走。这样,分层不分班,能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二、施教分层

教学形式最优化理论认为,当传授容易理解的新教材进行书面练习及实验时,以采用个体教学为最好;当必须采用不同深度的新材料或练习演算时,可进行不同方案的临时分组教学形式;当采用复杂、分量较多的新教材时,则应采用集体讲授或集体谈话的形式。根据这一理论,在教学环节中施行“分层次教学”,要体现:低层学生拉着走,中层学生小步走,高层学生主动走,各层学生分层走。首先教学目标层次化。分清学生层次后,要以“面向全体,兼顾两头”为原则,以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将知识,能力和思想方法融为一体,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教学目标可分为五个层次:(1)识记;(2)领会;(3)简单应用;(4)简单综合应用;(5)较复杂综合应用。如《二项次定理》的第一节课教学中,对全体学生要求要掌握好二项式定理的内容,对B层学生还要求了解其推导方法;对A层学生则要求弄清楚推导过程及所应用的知识。其次课堂教学层次化。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交流,调动双边活动的积极性是完成分层次教学的关键所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又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在教学中,必须以B层学生为基准,同时兼顾A,C两层。要让他们参与教学活动,不至于受到冷落,具体做到以下几点。

(1)同一内容,同一要求;主要是针对基础知识的传授,在这一部分内容中,要求全体学生都要掌握好。

(2)同一内容,不同要求。如高一“函数概念”一课的教学过程中,给出三个情景之后,设计这样一组问题:

(1)这三个实例中所共有的数学特点,你能找出来吗?

(2)你觉得在同一问题中,实例给出的数据有没有特定的关系?

(3)你能否用集合的观点来阐述三个问题的共同特点?

(4)你能用集合的观点来解释函数的概念吗?

然后让C层学生回答(1)(2),B层学生回答(3),A层学生回答(4)。通过提问分析,既复习旧知识,充分暴露概念的形成过程,又可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积极性,使全体学生基本上搞清函数的概念,从而在“成功的体验”中,不知不觉中突破这一难关。

(3)不同内容,不同要求各取所需。如在《点到直线的距离》一节教学中,在推导了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之后让学生做的练习分别是:求点(3,4)到直线2x+y-10=0的距离(C层);求点(3,4)到直线x=5的距离(B层);求点(3,4)到直线xcosθ+ysinθ=1的距离的最大值和最小值(A层)。同时鼓励B,C两层学生做完本题后向更高层次的题目挑战。

课堂中,尤其要注重低层学生的学习。在引入新知识前对低层学生铺好台阶,弥补他们旧知识的缺陷;在传授新课时,A层学生可采用“精讲精练”的方法施教;B层学生采用“慢变多练、抓反复、抓反馈”的施教学法;C层学生采用“低起点,补台阶,拉着走,多鼓励”的施教方法。对低层学生特别关照,上课时用眼神、微笑等暗示方法;或用提醒、赞许、优先回答、优先板演、优先面批等方法,让低层学生获得更多的机会。要保证C层“吃得了”,B层“吃得好”,A层“吃得饱”。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过渡尽量做到衔接无缝、自然,层次分明。

三、作业分层

在编排练习和作业时,把练习分成相应的三类:第一类是基本题,要求全体学生必须按时完成;第二类题目则要求B层和A层的同学要完成;第三类题目有一定的难度,则是为A层的同学准备的,即使对A层的也仅仅是鼓励他们动脑筋想一想,也是好的。批改作业时,重点是面向B层学生,对C层的学生的要求还可以适当降低一些要求,力争能当面批改,使之能及时掌握,使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处于“跳一跳,够得着”的状态,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高中数学教学浅析 第4篇

关键词:数学教学   方法指导   习惯养成    兴趣培养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2.132

学好数学对于奠定学生的素质基础,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由多个环节组合而成,忽视任何环节,都将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数学学习中要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就如何学好高中数学进行了相关探究。

一、导向学习指导

所谓导向就是对学生方向的正确引导,包括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动机等各方面的因素,这其中学习动机是关键的核心,良好的学习动机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对学生起到定向和推动的作用。而学习动机的产生来源于学生学习的需要,在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受到教育观念的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就是升学、就业等。但在新的社会变革下,社会人事制度、劳动分配制度都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造成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缺乏积极的学习状态,甚至产生厌学的不良心态。因此,要想提高高中数学学习效果,加强人文教育是关键,要采取多种手段,引导学生认清社会发展与教育发展的契合点,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与成功、学习与成才的关系,从而进一步树立适合时代发展的良好学习动机,为数学学科的学习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习惯养成教育

学习习惯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定型行为,在数学学习中,良好的学习习惯会实现教学过程的顺利展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会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如果学生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不能保持良好学习状态的持久性,脱离学习实践,甚至出现半途而废的局面,任何好的学习方法或者学习动机都将成为空中楼阁,没有实际意义。因此,高中数学教学要想有所突出,必须要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使学生能够持久地产生学习状态,这也是学习的基础和保障。由于在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下,学生自然地形成了一些不正确的学习学习习惯,比如,单纯重视机械作业的完成,忽视自学能力的培养,一些学生甚至以抄作业的方式来应付老师,还有一部分学生重视书面作业而轻视口头作业,重视题海战术轻视能力锻炼。这样的学习习惯导致学生没有学习的主动性,缺乏学习的创造力,严重抑制了个性的发展。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下,一定要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教学中,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养成的,需要循序渐进,逐步锻炼。为此,数学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及时检查和监督,并通过量化的形式进行评比,充分利用学生的竞争意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小组之间的互动监督,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相互之间的监督和约束中,会逐渐养成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另外,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要做到坚持不懈,实现规律性学习的培养,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去落实,经过一步一步地完成教学目标,良好习惯就会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

三、授法

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学会学习,是培养能力的落脚点,也是教学的关键。只有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在学习的时候,才能起到选择、推动、调节的作用。教师的有效指导不但要遵循学习规律,还要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相适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着眼于自主学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指导。

(一)指导学生学会读书

有效阅读是获取知识的基本方法,是学会学习的首要条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充分阅读的机会,教给学生一些读书的方法,如“比较——猜想——验证”的阅读方法、“读——思——练”的阅读方法等。读法亦无定法,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在读书指导中,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把眼、脑、手有机结合起来。读书是学习的基础,思考是学习的过程,而练习是学习的保障。只有把这三者联系在一起,学生才能把书读活。

(二)指导学生学会听课

学会听课是学好数学的保障。如果学生一节课没有认真听讲,所产生的后果并不止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因此,一定要抓住课堂45分钟的宝贵时间,这对学生学习效率有很大的影响。在认真听课的基础上练习一些习题会有很大的优势,不但能够节省学生的学习时间,还能提高学习效果。因此,在上课的时候,教师必须要求学生学会听课,这是提高高中数学成绩的保证。一方面要紧跟教师的思路,把预习时的疑点、难点带到课堂上,有目的地听取教师的讲解,学习教师的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解题技巧,逐渐形成理性的思维习惯;另一方面要学会倾听同学的发言,从中汲取精华,寻求问题,了解教师是怎么解决问题的。

总而言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既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听课、学会阅读,抓好课前预习,领悟学习方法,还要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和交流,启迪学生的智慧,挖掘个人潜能,使数学学习变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高中数学学科的有效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姚秀军.浅析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率[J].新课程学习:中学,2009(5).

[2]杨英.更新教学观念 让课堂充满活力[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1).

[3]时元传.浅谈新课程标准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1).

[4]潘小叶.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3).

浅析高中语文诗词教学 第5篇

摘要:诗歌是培养学生文学趣味和文学素养的最佳媒介之一。在高中语文诗词鉴赏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要更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主体创造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感和文化素质。

关键词:高中 诗词鉴赏

古诗词积淀着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在语文诗词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汲取古代文化的精华,涵养心灵。高中古诗词值得我们推敲的地方有很多,教师在进行古诗词的教学时,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这样才能使学生很好地领略古诗文的一些语言技巧,提高鉴赏诗词的水平。

一、在意境中体会诗词意象

意象往往是学生选择分析诗歌的重要角度。意象教学即是通过一定的手段,将作者所展现的情感以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展现出来,帮助学生辨明格律、品味诗词的语言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多重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1.活跃思维,激发想象。意象是诗歌的灵魂所在,读诗词,赏诗词,抓住了意象,就抓住了诗歌的灵魂。例如,在《春江花月夜》的学习中,学生通过阅读将作者描述的景致拓印在脑海:春江、江流、江天、江畔、江水、江潭、江树……这纷繁的形与景构成了一幅色美情浓、斑斓迷离的春江夜月图。作者用词精准、凝练,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品味、比较诗词的语言在听觉、视觉方面的美感,让学生沉浸在诗作中,激发他们的求索热望和乐学情绪。

2.在情境中感受意象。古语“一叶落而知秋”说的便是梧桐叶落。以梧桐写悲秋是古典诗歌常用的手法。例如,温庭筠的《更漏子》中“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明朝夏完淳的《卜算子?断肠》中的“秋色到空闺,夜扫梧桐叶”。中国古典诗歌中的“雨打芭蕉”也像“梧桐夜雨”一样,令人愁肠百结,其苦之深、其愁之重可见一斑,无不营造出深入肺腑的感伤和无奈意境。

3.借助意象教学品味诗词意境,感悟审美情怀。例如,在讲柳永的《雨霖铃》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把握特定意象的内涵来理解作者的情感。“杨柳”“残月”“酒”“长亭”等意象烘托出了作者浓重的离别情:此一去,天涯相隔,前路迷茫,愁云惨淡,如此“相思”啊!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美的熏陶,审美情怀自然而然生发出来。

二、通过诵读体会诗词的言辞之美

“诵”即指朗诵或吟诵,是审美主体感知古典诗词的最主要途径。通过朗读,学生可体会诗歌所蕴涵的超越时空的喜、怒、哀、乐,在感情上与诗人产生共鸣。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强化语感,又可以帮助学生记忆,让学生终身受用。

1.掌握古诗朗读节奏,读起来才能琅琅上口,音韵优美。例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体会诗词的感情色彩,体味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学生才能够理解寓藏在诗句中的思想感情。

2.配乐齐读,体会情感,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可以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例如,在教读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时,配上《春江花月夜》的乐曲;在朗读王维的《山居秋暝》时,配上一曲古韵十足的《高山流水》。学生通过品读诗词可以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去认识社会、感悟人生、塑造自己。

三、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诗词教学过程,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具有演示方式生动形象、包含信息丰富等明显优势,可以为诗词鉴赏教学提供有效的帮助。学生对于诗词的学习感觉枯燥乏味,学习效率十分低下。而在语文课程中,古代诗词却是重要的学习内容,所以,教师要恰当、适量、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使抽象内容形象化、具体化,让古诗词重放异彩。

1.在诗歌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在讲《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时,教师首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网络搜索再现古诗意境和内容的图片以及文字说明,并让学生介绍自己收集的信息和来源。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懂得搜集处理信息的方法和技巧,借助具体可感的画面去领会文字的内涵,真切地感悟到诗词意境的高妙。

2.实现创作者与欣赏者的情感交流,拓展训练学生丰富的形象思维能力。诗词鉴赏需要具有极大的想象空间,教师要在教学古诗时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把诗的言外之意叙述出来,引发学生产生联想和想象,理解内容的深层意蕴。

3.调动记忆内存,创设教学情境。例如,教授《金缕衣》中“劝君须惜少年时,劝君莫惜金缕衣,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的图像处理技术、视听技术等化理性为感性、化静止为形象,让学生感受到光阴如剑,懂得珍惜时光。

四、把握诗歌的语言风格

鉴赏诗词的语言可通过整体性语言风格比较来进行。“一篇作品只读一两遍,未必理解得透,必须多揣摩。”这句话点出了咀嚼、推敲的重要性。因此,要想在诗歌教学中培养高中学生的语言能力,教师就要强化诗词教学,强化诗词教学中的语言欣赏。

1.揣摩咀嚼,品味作品语言。例如,《蜀相》中“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抒发的是杜甫的痛惜之心与壮志未酬之愤,通过揣摩咀嚼语言,我们可以准确表达作者当时的生活环境、遭遇以及当时的社会现实等。

2.语言是诗歌的载体,分析语言是进行文学鉴赏的重要环节。诗歌的艺术归根结底就是语言的艺术,要想深入到诗人的内心,必须细心品味诗歌中的语句。例如,李煜的《虞美人》用语平淡,但感人至深。因此,我们只有在语言文字上多下些工夫,才能够深入体察诗人的良苦用心。

语文教师要不断探索,寻找更有效的教学方法,让诗歌更容易走进学生的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积累,寻找规律,掌握技巧,有效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参考文献:

浅析高中数学教学 第6篇

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不少学生只重视实验结果,不重视分析结果;只满足于实验的成功,而不愿对实验能力、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验证所学知识这些目的以外,教育学生辩证地看待实验的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学生对实验的根本目的缺乏深刻的认识以外,不懂得如何分析实验、没有掌握实验分析的一般方法。在实验教学中,除了使学生达到提高动手成功与失败、教给学生生物实验“四步分析法”、初步培养学生实验分析能力还是必要的!笔者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实验分析的能力,并就实验分析的方法进行初步探索,总结归纳成了“四步分析法”。

一、取材分析

正确取材是实验成功的第一步。有的学生实验失败的原因,往往是取材不正确而引起的,因而在实验分析时,要首先考虑取材是否正确。例如,实验一“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以下简称“实验一”)中,准确切取洋葱根尖生长点部位,是实验成功的前提。一些学生制成的装片中往往看不到或看到很少的分裂相细胞,就是因为切取部位不正确导致的,即没有选准根尖的生长点部位。实验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以下简称“实验二”)中,取材部位应该是在新鲜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的紫色较深处。而在内表皮或紫色很浅的部位取材,往往观察不到或仅有很少紫色液泡。实验三“叶绿体色素的提取的提取和分离”(以下简称“实验三”)中,选取的叶片要肥厚、色浓,而老叶、发黄的叶子则不能选择。

二、药品与试剂分析

药品与试剂的量、浓度、纯度等都是影响实验正确结果的重要因素,要逐一检查,不能忽视。

1、关于量的问题。有些实验对药品与试剂的量有一定的要求,如实验三中,丙酮、层析液的量就要按规定使用:提取5g叶片中的色素,用2ml丙酮是适中的,若丙酮过多,会使色素浓度降低,减少滤纸条上色素的量,使分离效果不明显;若丙酮少了,色素提取又不充分。色素分离时,向烧杯中例入层析液时,其量的标准是液面不能超过1cm(距烧杯底),否则将没及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色素就迅速溶解到层析液中去了,结果在滤纸条上得不到相应的色素分离图谱。

2、关天浓度问题。实验中,规定的浓度,都是人们经过多次试验后,认为最适合的。实验员在实验前配制药品与试剂时,浓度要配准,否则将会影响学生实验。如蔗糖溶液浓度较高时(高于30%),会使细胞因发生强烈质壁分离而失水过多,细胞死亡,不能复原。亚甲基蓝溶液在配制时,要求更高,浓度高一点点,就会影响根的活性。

3、关于纯度问题。有的实验如“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这一实验对蔗糖的纯度有较高的要求,如果所用蔗糖放置时间过长会被微生物分解成还原性糖,那么用斐林试剂检验时也会出现砖红色的沉淀。

三、步骤及操作分析

步骤及操作是否正确是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故应重点分析,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1、漏做某个实验步骤。实验步骤不能少,如实验一中,根尖用15%的盐酸和95%的酒精按体积比为1:1的比例混合解离后,若不经漂洗直接染色,则染色效果极差,因为根尖上附着的盐酸将和碱性染料起中和反应,从而影响着色;制片时,用镊子尖把根尖开碎,这一步也易漏掉;压片一步也容易漏掉。

2、操作方法错误。在具体操作某个步骤时,没有按规定的操作方法做,肯定会影响实验结果。如临时装片制作时,有的学生将盖玻片直接放在清水滴上,这样制成的装片中,气泡较多,严重影响观察。实验二中,应用镊子撕取洋葱表皮,而不少学生是用刀片削或挖,以至取出的表皮较厚,这样在显微镜下也就看不到单层细胞。

3、操作不严格。如解离、染色时间不够,漂洗的时间或次数不足。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时,未将清水滴中卷起的表皮平展开来;做质壁分离复原实验时,滴入清水的次数少,滤液细线划得不细不齐,都会对实验结果有一定的影响。

四、显微镜的分析

需要用显微镜的实验,有时会因为操作的失误,或显微镜镜头污染等问题,而影响观察,看不到已经出现的现象或结果。显微镜的操作要按一定的程序进行,如对光程序、高倍镜观察程序等。有的学生不按程序操作,结果既耽误了时间,又观察不到相应的结果,而且易损坏显微镜。例如常有学生在用高倍镜观察时,把盖玻片压碎了,弄脏了镜头,就是由于这些学生在下降镜筒时,眼睛看的是目镜而不是物镜,这样,镜筒下降到什么位置就不知道了。正确的程序应该眼睛看着物镜,同时下降镜筒,让物镜接近装片,然后眼看目镜、调节细准焦螺旋直至观察到清晰物像。此外,目镜或物镜头被严重污染、焦距没有调好、放大倍数不够、视野较暗、标本不在通光孔的中心位置等诸多因素,都会直接影响观察。

高中政治的模块教学浅析 第7篇

【内容摘要】高中的政治教学呈现的是一种系统、细化的模块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使得政治知识点以类别性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眼前,所以学生根据这种系统化且细致化的政治模块能够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网,帮助学生理解政治问题,并且从模块教学的方式中,学生能够加强对知识的记忆。

【关键词】模块教学

知识体系

探究学习

高中政治知识体系是一个较为繁杂的网络,学生进行学习时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容易产生疑惑,而模块式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学会分析知识体系,形成有秩序、有思路的政治知识网。

一、单元模块教学对知识点梳理的有利作用

单元模块是政治教材中已经存在的知识体系,在这个知识体系中,学生需要对单元内容进行了解,对其中的重要知识点要深化记忆。单元模块为学生学习政治构建了一个个细小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在学习时能够有范围可循、有理论可依,所以单元模块教学起到一个引导性的作用。例如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从单元的标题中便能够发现此单元讲解的是经济环节中分配问题,包括着“个人收入的分配”、“财政与税收”、“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这些部分。还比如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其中包括着“文化与社会”、“文化对人的影响”,这些部分都与单元标题息息相关。教师在讲解完单元内容后,学生也许会因为内容繁多、知识点难理解等问题难以消化本单元的内容,而这个时候单元模块的优势就体现出来。学生可以从单元的标题中去回忆相关的知识点,把漏掉或者记忆不清的内容挑出来再次琢磨,避免了学生的知识漏洞,这种方法对于学生进行知识点复习也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学生通过单元模块的提示来重新梳理知识点,构建相应的知识体系,推动政治学科的学习。

二、主题式模块对知识体系形成的有利作用

高中政治知识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针对人教版高中政治教材来说,每一本书便代表着一个主题,这对于知识整理和理解有一定的帮助性。教师在教学时也要遵循着主题模块的引导性规律,学生在这种主题模块的引导下也能更加快速的搜寻知识点。例如人教版高中政治中涉及到“科学发展观”这个问题,科学发展观有这样几项内容:以人为本的核心;第一要义是发展;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教师在讲解科学发展观时,可以要求学生放宽思维,去想象所有教材中哪些内容涉及到科学发展观的内容,比如必修一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就涉及到科学发展观中的统筹兼顾这个内容,生产、劳动和经营这三个环节要统筹起来考虑,兼顾到每个环节的问题才能保证整个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转。而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节内容中,体现了科学发展中的发展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所以发展是重中之重。这些是科学发展观在“经济生活”这本教材中的体现。在必修二“政治生活”中也有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内容,比如“我们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其中政府的宗旨是以人为本,正好对应了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还比如必修三“文化生活”中的“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这节内容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中的“全面协调可持续”,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所以也要重视。

教师通过这种主题式模块教学法把教材知识点进行了全面梳理和归纳,学生在这样一种教学方式的锻炼下,对政治知识的把握也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

三、探究性模块对学生学习态度改善的影响

模块教学有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对探究性模块的教学,学生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能够激发学习兴趣,并且通过探究、讨论、合作等形式能够增强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够有更多机会地去反思自己的学习,从而对自己学习习惯的改善和学习态度的完善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的综合探究“正确对待金钱”这个主题,教室可以安排学生去讨论以下几个问题:金钱对于人的发展所起到的作用有哪些?如何看待金钱?金钱是万能的吗?学生关于这些问题的探究形式也可以多变,不一定是搜查资料,也可以进行问卷调查、走访朋友家庭等形式来进行探究,记录下人们的观点和看法,归纳整理好后拿到课堂上进行讨论总结。

还比如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第一单元的综合探究主题“学习型社会”,学生则可以融入到社会中去调查各种各样的群体和组织,搜集他们对“学习”的看法,以及对“学习型社会”构建的意见。学生在这种与人沟通的环境中也能锻炼自己的交际能力,在社会上结识到形形色色的人,对自己人生道路的选择和发展也起着提示和帮助作用,从而学生更加关注到学习生活中来,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端正学习态度,为自己今后的人生选择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总结

模块教学对政治教学来说有着特殊的优势,不论是对政治知识体系的梳理,还是对政治知识体系的形成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模块教学还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有着极大的帮助作用,学生在不断地发现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形成对正确学习方法的重视,从而促进了学生的端正学习态度和完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高中数学函数教学浅析 第8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函数教学,思考,高考特例

函数是高中数学的基础和核心,也是联系其他重要知识点的桥梁.因此,在高中数学中函数的作用非常重要,应该引起教师重视,并搞好相关函数的教学工作.

一、夯实学生函数学习的基础

学生在初中已经接触过简单的函 数,然而,高中的函数中引入了“映射”这一概念,需要让学生重新对函数的基本概念进行理解.函数包含了定义域、值域和映射这三个要素,所有函数的深入知识和相关题目都是围绕这三个要素展开的.因此,夯实学生函数学习的基础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上,教师应反复强调做函数题时,牢记函数的三要素,考虑问题要全面.对此,笔者编了一条顺口溜“做题先看定义域,其次找准映射法,细心搞清自变量,做完值域不能忘”,以帮助学生夯实函数学习的基础.

【例1】[2012年高考理科数学(湖南卷)的选择题第6题 ]函数f(x)=sinx-cos(x+π/6)的值域为().

在高考试题中常常不缺函数的基础解析题,我们常称这类题为“送分题”,可是还是有很多学生因为没有注意到函数三要素的限制而丢分.

很多学生遇到这道题,很快决定选择A选项,因为正弦函数的值域是[-1,1],余弦函数的值域也是[-1,1],于是选择最大的范围.另外一些学生一看到是系数为1的三角函数表示的函数,就直接选择了C选项.这样就大错特错了,这里需要考虑到自变量以及定义域的大小来综合做题,首先先对函数f(x)进行变换,通过三角函数的各项公式变换成只含一种类型的三角函数表达式,再进行值域的计算,最后可以算出答案为.故B选项正确.

二、培养学生正确的解题思路

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强化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解题的能力,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解题思维,让学生形成一套相对成熟的解题思路,而并非等着教师给出答案,通过教师讲解来理解解题过程.讲解函数例题时,要求学生先厘清解题思路,再动笔做题.笔者随机抽取几位学生来讲解他们的解题思路,也借此机会给没有思路或者自己思路行不通的学生一个借鉴学习的机会,通过不同学生的思路可以让学生对于该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有一个积累的过程.接着笔者鼓励大家在运用自己的方法解题之后也用别人的思路做题,从解题过程中整理出不同思路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且比较它们的优点和缺点.这样能从多方面深层次剖析题目的解题思路,让学生学会运用不同的思路和方法,掌握、积累解题思路,并变成自己的解题法宝.

【例2】[2012年高考理科数学(湖南卷)第22题]已知函数f(x)eax-x,其中a≠0.

(Ⅰ)若对一切x∈R,f(x)≥1恒成立,求a的取值集合;

(Ⅱ)在函数f(x)的图像上取定两点A(x1,f(x1)),B(x2,f(x2)),其中x1<x2,记直线AB的斜率为k,问:是否存在x0∈(x1,x2),使得f′(x0)>k成立?若存在,请求出x0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针对这道题的第一问,笔者先给学生五分钟时间思考和整理思路,之后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这样一来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思路的平台;另一方面还可以了解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方便及时调整教学进度.一些学生说明,由(Ⅰ)可知函数的值域,从中可以求出x关于a的不等式,再根据函数的定义域,从而可以得知a的取值范围.另一些学生说先对f(x)取导数,根据值域以及单调性来判断a的取值范围.又有一部分学生说,先给a定一个大致的区间(如a>0或a<0),接着一步一步缩小范围进行讨论.于是笔者鼓励学生们将三种方法都试一下,然后整理出各个方法的优缺点,最后引导学生对思路进行整理.第二问是一个稍微难一点的问题,于是笔者带着学生一起进行推理,但是并不意味着学生可以完全依靠教师,还是要注意让学生积累大家的想法,引导学生选出最好的解题思路,并且分析好在哪里,让学生对每一步的推敲都很熟悉.

高中数学教学浅析 第9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 影响成绩 对策

高中作为一个新的开始,需要我们教师很好地引导学生从初中的学习模式转变为高中学习模式,数学教学尤其如此。许多学生在高中阶段无法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导致难以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进而影响整个学习成绩的提高。笔者从事高中数学教学多年,对影响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因素及解决办法进行了一些探索,现总结如下。

一、影响学生数学成绩的主要因素

(一)缺乏兴趣

由于高中数学的抽象性、逻辑性、空间性等等性质,使得高中数学要比初中数学难学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慢慢地会丧失对数学学习的耐性,进而缺乏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的时候,我们再怎么教,学生也不会在数学上投入太多的精力。兴趣是学习的根本。没有兴趣,学生也容易产生数学难学的心理,进而放弃学习数学。而高中数学中各个部分有很强的衔接性,如果有一部分学不会,那么就会影响整个高中数学的学习。

(二)缺乏初、高中知识的衔接

在初中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学习到的大部分都是比较直观形象的内容,学生比较容易掌握,数学成绩理所当然很容易提高。但是,在高中数学学习中仅仅靠简单的感性认识是不能对高中很抽象的内容有较深的理解的。一些学生在开始高中数学学习时很难适应,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不高,从而严重影响了后续的数学学习。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就要注重教学前引导学生从初中到高中的思维转变。

(三)学生不能自主开展学习

高中数学对学生的自主性要求很高,学生必须在课下认真复习、预习、练习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但是,许多学生并没有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他们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没有学习计划,一切还是靠教师的讲解和留的作业。这种基础的学习方式也许在初中阶段还能奏效,但是在高中是万万不行的。学生需要具有良好的预习习惯,这样在上课时才能有针对性地听教师讲解。自己会的地方就简单略过去,自己不会的地方就可以认真仔细的分析。这样有目标地听课才能有效提高听课效率。复习、练习也是这样。高中数学是一个自主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学生投入大量的自主时间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数学成绩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四)不注重基础学习

许多学生知识高中数学有抽象性的特点,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对知识的理解,但是却忽略了基本数学技能的学习与掌握。比如,基本的运算能力、分析能力、逻辑能力等内容。学生认为自己理解就可以了,但是真正到考试的时候却是一做就错。这种思想对学生数学成绩的影响是致命的。许多时候,学生自己认为会做了,但是教师讲解的时候才会有“恍然大悟”之感。

二、提高高中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措施

针对高中学生学习数学中出现的上述情况,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师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一)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根本,数学学习成绩的提高离不开兴趣的培养。我们每一名数学教师都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多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方法。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首先要让学生对数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我们要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是工具学科,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物理、化学的学习中处处需要用到数学知识。这样可逐渐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使学生从心理上重视数学学习,从而逐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形式多样的教学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们可以利用现在常用的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更加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相关知识。另外,多媒体多样的呈现形式也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做好知识衔接,打好学习基础,从学生已知入手开展教学

高中数学教学时,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围绕教学目标尽可能地复习学生已经在初中或者之前已经学到的知识。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入手开展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例如,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它们是学好幂函数的基础。尤其是二次函数的知识不仅是初三的重点,也是高中数学的重点。搞清三个二次之间的关系是学习高中函数和二次不等式解法的基础。因式分解的知识则做适当的补充,因为这部分知识在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初中圆的知识,全等、相似是数学选修4-1的基础,如果学生这部分知识初中时学得好,到了高中学习起来就比较轻松。俗话说的“磨刀不误砍柴工”就是这个道理。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定学习目标、课前预习、专心听讲、课后复习、独立完成作业、探究问题、系统总结等方面。制定学习目标时要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要注意目标的可行性。做到蹦一蹦,够得着。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识、发现新知识的积累过程,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有坚强的毅力和稳扎稳打的学习精神。课前预习能使学生知道明天学什么,重点难点有哪些,到明天听课时就能做到有的放矢,抓住重点解决疑难问题。有不明白的地方,学生应及时与教师和同学探讨,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学生还应尽可能在课堂上解决问题,向45分钟要效益。课下及时复习、独立完成作业就是把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把教师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可以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这样,学生就把学会变成会学。

(四)针对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

进行分层的目的绝不是为了排除“异己”,而恰恰相反,是为了保存差异,在独特性的基础上宽容地进行有效教学。对于基础好的学生,教师应留一些难度大点,综合性强些的习题。而对基础稍差的学生,教师应留一些难度适中的习题,避免一刀切。这样既可以避免抄袭作业的现象,又能让基础差的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五)要培养学生系统总结,学后反思的习惯

高中数学中各知识点之间联系较为紧密,我们在学完一部分内容后要引导学生不断复习前面学过的内容,使各个知识点得到不断的系统复习。这样,这些知识在学生的头脑里才更加有条理,应用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另外,在总结反思的过程中,还要反复运用学到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以便于在后续学习中能够触类旁通地运用以前学会的思想、方法。

(六)要养成纠错订正的习惯,提高自我评判能力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准备一个纠错本,把平时作业中做错的题记录在纠错本上,过一段时间后看看纠错本,把做错的题重做一遍,从而养成不失时机地回顾自己在解题时所犯的错误的习惯。这样既节省复习时间又做到有的放矢。学生在不断地纠正错误的同时,提高了自己的认知水平,并且养成了积极进取,不屈不挠的心理品质。

总之,影响高中数学成绩的原因还有很多,解决方法也不尽相同。笔者仅提供以上方法供大家参考,希望每一名数学教师都能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努力探究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上一篇:在医疗集团成立暨揭牌仪式上的讲话下一篇:新智慧背囊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