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闻标题的制作

2024-08-29

关于新闻标题的制作(精选9篇)

关于新闻标题的制作 第1篇

浅谈新闻标题制作的体会

我曾经编辑过一篇稿件《好日子天天放在歌里过》,这条新闻在当年的好新闻评选中得到了评委的好评,《好日子天天放在歌里过》这则新闻的成功,使我想到了一位前辈的一句话“好的新闻标题可以点亮一切”。这篇新闻的镜头其实是一组唱山歌的家庭录像,因为有了好的标题从而成就了一条好新闻,此后的采访编辑中,我更加注重标题制作的摸索。
新闻标题的重要性大家已有共识,如何做好新闻标题更有诸多精辟论述,但在从事多年的编辑工作中,我仍然感到我们的记者对新闻标题的制作缺乏重视。当然,这和新闻采写的特点有一定关系,新闻写作是截稿压力下的紧张劳动,记者是不能做“苦呤诗人”的,“两句三年得”那还怎么叫新闻?但我认为,这只能说明制作一个好的新闻标题实属不易,并不阻碍对优秀新闻标题的追求。
我们经常会看到类似的新闻标题:“我县召开xx会议”、“xx领导到xx乡镇调研”、“我县公安破获一起xx案件”,这类标题是标题制作的最低层次,在这样的标题里我们看不到记者思想的闪光,这样的标题下一般都是一个格式化的新闻。如果记者在写作时转变一下,在标题的创作上下一点功夫,多费点脑筋,情况就会大不一样。
新闻写作是一个高度概括的过程,概括能力是记者最值得珍视的一种能力。可以这样描述新闻写作的流程,从新闻事件概括出新闻主题,从新闻主题中再弃粗取精地概括出新闻标题。带着写好标题的思想,在下笔之时,我们就会想到要把最鲜活的东西放到标题里,那么,什么是最吸引人的,最想告诉观众的,并且又是观众最想知道的呢?顺着这个思路,我们就会去反复思考,认真提炼新闻的主题、角度、由头。我一直认为,当一个好的标题新鲜出炉时,一个有特点、有洞悉力的新闻角度就会浮出水面。一条好新闻的完成不能少了锤炼标题这个环节。对标题制作的“高标准、严要求”会引领我们思路清晰、主题鲜明地去制作采写的新闻。我们可以把写好新闻标题作为写好新闻的进口或出口。没有斟酌新闻标题的过程,格式化地写一个标题,这样的写作过程很难有一篇好新闻。
前几天我们的记者采写了一篇题为《我县召开农村低保工作会议》的新闻,一个格式化的标题,一篇不折不扣的会议新闻。如果记者在写作这条新闻的时候注重标题的写作,这个题目是过不了关的。我们要在标题里传递什么信息,这个信息是不是观众最关心的,最感兴趣的,带着这个思维定式去着手这篇新闻,我们就会看到在这个新闻事件里,“贫困农民现在可以象城里人一样领到低保”才是大家最关心的,标题可改为《国家出台新政策,农民也可领低保》,虽不是一个拍案叫绝的题目,但较之前面的标题,后者可引起观众的关注,为了解农民如何领低保?哪些人可以领?领多少?观众会认真把新闻看下去。在对这条新闻标题的思考中,记者的思路会明晰起来,更准确地把握新闻的角度,跳出会议新闻的樊笼。
记者要重视标题的写作,而编辑对标题的制作更负有直接责任,新闻写作“快”的要求,使得记者确有想不到,看不到之处,我们在编辑稿件时要把标题的制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通读稿件后,准确把握主题,对标题进行再审视,把自己放在普通观众的位置,这样的标题你会关注吗?不会的话,就要再想想,再改改。好的标题有时确实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也可说是几个脑袋的接力。
标题不仅服务于自身这条新闻,同时新闻标题对新闻栏目的风格形成也是十分重要的。随着受众层面的分化,新闻栏目除了传统的“主流风格”外,栏目风格呈现多样化。一个栏目的风格决定了新闻叙述的方式,标题作为首入眼球的新闻的标签,更要忠实体现着栏目的风格。拿我州黔南电视台的《黔南新闻联播》、《12在线》两档风格迥异的栏目来说,两类新闻的标题就会是两种写法。如:《入室抢窃一毛贼栽了》、《爱情公积金》、《劳动+头脑=致富》、《生日派对成传销窝点查你没商量》,这些近期播出新闻的标题,就是体现了《12在线》的栏目风格——在新闻里说故事、在故事里说新闻,这类标题语言上会更加生活化,口语化、通俗化,句式上不再要求过分的严谨。《12在线》这类节目的兴起,为新闻标题的写作提供了更大的发挥空间。紧扣栏目风格,写出贴切的标题,同样是我们在新闻标题的写作、编辑中要予以重视的。
新闻标题的制作有时确实是编辑、记者的灵机一动,但更是编辑、记者深厚文字功底、敏锐的新闻视角、丰富的文化内涵的综合体现,标题的写作是编辑、记者必须具备的基本功,是我们创作出好新闻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关于新闻标题的制作 第2篇

俗话说得好: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而标题往往又被人们称为“新闻的面孔”“新闻的眼睛”,因此,只有面孔诱人、眼睛传神,才能在当下的“读题”时代令读者“一见倾心”。那么,怎样才能在满足标题所要求的准确鲜明、简约凝练、生动形象的情况下,又让这双“眼睛”靓丽起来、吸引更多的眼球呢? 这就牵涉到标题制作的一些技巧。

在介绍技巧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消息的基本知识。所谓消息就是指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有新闻价值和社会意义的事实所做的报道。这个定义便决定了它的特点,即真新短实。真就是内容真实;新就是事实新和角度新;短就是短小精悍、言简意赅;实就是用事实说话,不用或少用议论或抒情。

我们再来了解一下标题,标题通常由正题、引题和副题构成,常见的有三组合式、双组合式和单题式三种。其中,正题又称主题、母题、大标题、主标题,用来概括说明新闻中最主要的事实和思想,字体往往特别突出;引题又称肩题、肩眉,标在主题前面,起交代背景、烘托气氛、说明原因,揭示信息内涵和精神实质的作用;副题又叫次题、辅题或子题,标在正题下面,常用于补充交代新闻中的次要事实、弥补主标题的不足。

下面我们主要讲一下消息制作的三大技巧,第一大类是修辞法,分为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

积极修辞就是指辞格,是指为了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有意识地偏离语言和语用常规,并逐步形成的固定格式和特定模式。最常用的有三种:

第一种是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另一事物或说明道理的辞格,也叫譬喻。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其中最常用的是借喻,如,乡村小夜莺一鸣众人惊,用“小夜莺”来比喻河南偃师12岁的小女孩李怡辰,突出了她出色的演唱,从而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其次是暗喻,如,一挂鞭炮引火灾,一窝小猪成“烧烤”,将“小猪”喻为“烧烤”,深刻地反映出随意乱放鞭炮的危害。使用最少的是明喻,如,春入石人山,喜看两重天;山上雪如玉,山下花烂漫,以美玉来比喻山上的冰雪,形象生动地描绘出石人山景区,山上山下两重天的奇景,即山上冰雪一片,山下万树花开,从而引起读者的丰富联想。

第二种是仿拟,这是一种巧妙、机智而又有趣的修辞格,是指有意仿照人们所熟知的现成语言材料,如成语谚语、名言警句等,根据表达需要临时创造出新的语、句、篇来,以使语言生动活泼,或讽刺嘲弄,或幽默诙谐,妙趣盎然。也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增词,例如,开发商的冬天来了,买房人的春天还会远吗,该句仿用了英国著名诗人雪莱《西风颂》中的名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二是减词,例如,通州一家具厂烈焰冲天,消防车远水救近火,其中的“远水救近火”仿自《韩非子.说林上》“远水不救近火也”。三是换词,例如,足球诚好看,眼球价更高,仿自匈牙利诗人裴多菲《自由与爱情》中“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一句,告诫广大球迷,世界杯固然好看,但更应注意保护自己的眼睛。

第三种是对偶,指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例如,(引题)贾庆林在江苏、浙江调研时强调;(主题)一心一意谋发展,同心同德促和谐,其中“一心一意谋发展,同心同德促和谐”构成对偶,成语“一心一意”对“同心同德”,动词“谋”对 “促”,“发展”对“和谐”。再如(主题)浓郁中国情,和谐世博音;(副题)记昨晚世博会开幕式的六大组合表演,其中的“浓郁中国情,和谐世博音”也构成对偶,“浓郁”对“和谐”,“中国情”对“世博音”,寥寥几笔便写出了世博会宏伟盛大的气势,振奋人心。

而消极修辞就是指词律,主要指词语的锤炼和句式的选择。例如翻栏杆过马路车撞人飞,其中的“翻、过、撞、飞”四个连续性动词用得很妙,使读者仿佛亲眼所见。

第二大类是直解法,就是指在使用某些具有固定比喻义的特定词语时,故意舍弃词语的比喻义,转而从字面上进行解释,借以形成新颖独特、生动鲜活的表达效果。其表现形式也有三种,一是直解成语。例如,女琴师“对牛弹琴”获高薪,奶牛爱听琴产奶多,“对牛弹琴”原属贬义,用来嘲讽听话者无知或说话者不看对象,这里则完全采用字面意思,专业的女琴师每天“弹琴给牛听”竟然获得高薪,原来“对牛弹琴”可以提高产奶量,着实令人称奇,整条标题显得生动传神、鲜活醒目,并且有力地凸显了新闻价值。二是直解俗语,例如,关公门前耍大刀,是对关羽故乡山西运城市第一届运动会开幕式的报道,开幕式上很多节目如“大刀进行曲”“青龙偃月魂”等都和“关公”“刀”有关。这句俗语的直解用法紧扣主题、动感十足、生动鲜活,不但形象地勾画出该市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蓬勃气势,而且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三是直解形容词,例如,“偏心人”心脏成功减肥,形容词“偏心”喻指“态度不公正,偏向某一方”,这里借助字面意思指代一种心脏疾病,即患者心脏由于左心室异常肥大而发生位置偏移,该标题借助“偏心”直解词义,说明这种病变,浅近明白,令人印象深刻。

第三大类是新词入题法,即把新产生的词汇或短语引入标题。最常用的有两种,一是网络新语,例如,以词入题的,物价攀升“姜你军”,民生不能“油你涨”,其中“姜”和“油”的价格“涨”声四起,是民众对民生无奈的“调侃”,对物价无奈的“戏谑”,形象生动,朗朗上口。再如,以短语入题的,白岩松来接钱报热线,那个火啊,其中的“那个火啊”是典型的网络用语,用在标题中,一下子给这则消息增添极大的生动性。二是外来新词入题,例如,(引题)女秘书pk洋老板;(主题)史上最牛女秘书轰动中国外企圈,pk本是英语“play killer”的缩写, 意思是“杀人游戏”。随着2005年超级女声的走红, “pk”一词也变得家喻户晓,为标题增添了趣味性。

新闻标题制作的技巧 第3篇

一、新鲜性

新闻价值究其本质来说, 就是新闻事实本身所包含的引起人们感兴趣的要素。而人们在阅读新闻时, 第一眼所看到的标题, 需要紧紧抓住读者的视线, 那么, 新闻标题所首要具备的要素就是“新鲜性”。

如2012年7月16日, 新晚报刊发的:

《因UFO而名声大噪五常凤凰山能成“飞碟小镇”?》这个标题突出的是新鲜性这个元素。UFO事件本身在哈尔滨周边出现就足以赚足读者眼球, 而因UFO频频造访五常凤凰山, 使得五常凤凰山在全国18个凤凰山之中鹤立鸡群, 该景区因UFO而名声大噪。标题中所谓的新鲜性, 除了时间上的及室外, 主要是指内容上的新颖, 即新闻所反映的事物的变动, 是受众见之未见、闻之未闻的新变动。这就要尽量选择能给人传递第一次面世的信息装进标题, 才能在人们头脑中引起反响。

各种问题, 都有各自不同的特色, 都有各自征服读者的高招。哲学靠概念、判断和推理说服人, 文学靠形象、意境和感情说服人, 统计学靠数字、表格和运算说服人。我们的新闻呢?靠的是新鲜的事实这个法宝, 去吸引人、说服人。

二、重要性

所谓重要性, 主要是指新闻事实对群众利益、社会生活、国内工作、国际斗争有着重要影响, 即与人们的政治生活和切身利益密切相关, 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意义和现实指导性。

如2014年11月25日, 新晚报刊发的:

《降息后, 哈尔滨哪家银行利息高?》这个标题给出市民两个重要信号, 第一个重要信号是:发布了降息的消息;第二个重要信号是:降息后, 市民应当如何理财, 去哪家银行存款, 才能保证手里的钱不贬值、不缩水。从新闻标题中, 发布的降息信息不仅是当时新闻的兴奋点, 事后也对市民的生活有极强的影响力和指导性, 备受读者关注。

三、接近性

受众总是关心自己熟悉的地方所发生的新闻, 总是喜欢了解自己熟悉的人和事物发生的新变化。制作标题时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这一心理。这便是新闻的接近性。

如2010年11月2日新晚报刊发的:

《三沟一河年底消灭黑臭》这则标题突出的是心理距离上的接近性因素。它易与关心环保和居住在哈尔滨三沟一河沿岸的居民产生共鸣——老百姓拍手, 这黑臭的三沟一河终于有一个治理的时间表了。管理部门也正视了三沟一河“黑臭”的现状, 加快治理步伐。心理学的常识告诉我们:人们对自己熟悉的人或事有一种关切心, 那些同自己已有知识有关的事物, 以及增进新知识的事物, 往往容易引起特别多的注意。

四、显著性

所谓显著性, 是指新闻所反映的变动, 不是一般性的渐变, 而是突发性的大变动。这种显著性易为读者所关注, 其新闻价值也大。

如2010年6月21日新晚报刊发的:

《哈埠现首例消费者状告超市“标价门”》这一标题告诉读者, 因为超市商品的标价问题, 市民孙先生成为在哈尔滨千万消费者中, 首个状告超市的人——市民孔先生为了8瓶“标卖”价格不符的可乐维权了105天后, 终将我市某大型外资超市哈尔滨南岗一家分店告上法庭。此案为哈尔滨市首例消费者因商品“标卖”价格不符起诉超市的维权案。

消费者在消费环节遭遇不公平对待后, 一般都会采取私下沟通的途径解决此事, 而孙先生作为一名普通消费者, 却在多次维权仍遭遇不公平待遇后, 一纸诉状将这家大型外资超市告上法庭。这种发生在普通人身上不普通的事情, 突出了新闻事件的显著性, 新闻事件的显著性也决定了新闻标题要将这一显著的新闻元素高度概括在内。

五、冲突性

所谓冲突性, 即是对立、冲突、纠纷、对比的场面或动态, 易于取得人们的重视。

如2012年2月23日新晚报刊发的:

《苏堡屯低保户幕长国凭空多了个“爹”一份儿低保两个人分》。众所周知, 按规定, 低保户领取低保金的专用存折是一户一个, 但这个题目告诉我们, 一人的低保不仅要两个人分, 而且分低保户幕长国钱的人, 却是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爹”。这则标题在鲜明的反差中, 引人注目。

六、趣味性

所谓趣味性, 即指能引发人们某种感情的因素, 或使人愉悦、使人感到有意思, 或能感染人、打动人、教育人, 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力的因素。固然, 新闻事实的怪异、反常, 能引起读者的关注与兴味。但文采斐然、思想新颖, 也是引起读者兴味的因素。

如2014年10月10日新晚报刊发的:

谈网络新闻标题的制作 第4篇

【关键词】网络 新闻标题 制作

俗话说:“货卖一张皮儿,稿看一个题儿。”对于新闻媒体而言,标题就是一个吸引人的“门面”。不同载体的新闻媒体由于传播方式有异,对标题制作要求也不尽相同。报纸的新闻标题特别讲究语言修饰,要求标题应表述生动形象、字数长短适宜。广播的新闻标题偏重音韵优美、朗朗上口。电视新闻标题则追求简明扼要、直抒主题。

如今,被称为“第四媒体”网络媒体风头正劲。对于网络新闻传播来讲,根据其载体的特殊性和受众对网络新闻标题的依赖性,凝练明晰、醒目生动、表述准确构成网络标题的鲜明特色。那么怎么样才能制作好网络新闻标题呢?

一、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江泽民同志指出:“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2008年6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指出: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他强调,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需要新闻宣传工作在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为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凝聚强大精神力量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营造健康向上、丰富生动的主流舆论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这些都是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集中体现了无产阶级新闻工作者的党性原则和客观规律。由于网络媒体传播快、影响广,作为网络编辑就更要注意把握好舆论导向。制作标题时政治上绝对不能出错。要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工作实践中处理好主旋律与多样化的关系,牢记“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是我们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工作方针。

二、真实是标题的生命

新闻的生命所在就是真实性,偏离了事实,新闻也就丧失了生命。列宁同志曾说:“我们应当说真话,因为这是我们的力量所在!”。因此,只有标题真实反映了新闻内容,题文相符,这样的标题才有生命力、影响力。有些记者编辑没有读懂新闻的正文,或者为了哗众取宠,制作的标题题文不符。有的甚至就是一个假新闻。例如,2011年8月13日,某报刊发了《9月起年终奖计税方法调整 避免奖金越多所得越少》,对《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修订征收个人所得税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公告》进行解读。其他国内媒体也相继对此进行报道。8月15日,国家税务总局发文辟谣。这起“乌龙事件”被《新闻记者》冠以2011年新闻造假之最。

三、准确完整是对标题的基本要求

由于大部分网络新闻主页直接浏览到的只是新闻标题而看不到新闻内容,所以,和传统媒体比,网络新闻标题的制作要求更准确地反映新闻内容,要准确地概括内涵、揭示题旨,避免损坏甚至曲解文章原意。不能题文脱节、牵强附会、胡乱造词,滥用简化。要避免歧义,有些多义词,运用不当会产生歧义。个别报网有时为了吸引读者,拟制一些以偏概全、夸大事实、耸人听闻的标题,这种做法违背了新闻标题的制作原则,最终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2012年8月11日的《东方今报》“我和读者的故事”小栏目,讲述了《东方今报》发行员和读者之间的友情故事,标题为“经常收到三五千块零钱 俺很幸福”,乍一看,笔者还以为发行员经常收到三五千块零钱订阅报纸,细读之下才明白是订户让发行员帮忙将零钱换成整钱。这种表达不完整准确的标题在网络上更是多见。2011年2月11日,北方网刊登“杜绝虚假新闻从消灭‘标题党’开始”的文章,对虚假标题,尤其是片面追求新、奇、特的网络新闻标题进行了批驳。2012年7月30日,中国文明网一篇题为“消散‘网络戾气’从惩戒‘标题党’开始”的文章,被新华网、四川在线等许多媒体转载。制作准确完整的网络标题已成为媒体人的共识。

另外,编辑在策划新闻网页版面设计的时候,除考虑版面美观外,还要注意给新闻标题留够面积,尽量保证标题的完整显示,让浏览者能看明白、不误会。

四、生动醒目是好标题的魅力所在

网络浩如烟海的海量信息中,新闻标题对读者阅读的引导作用自然不言而喻。所以,网络新闻标题首先要做到抢眼。标题要做得高水平、有视觉冲击力,就要把最吸引人的、网民最关心的内容做在标题里。但光有抢眼还不够,还必须做到鲜明、生动,要运用各种表现手法,把标题写得像漂亮的眼睛一样能勾人。要精选动词做标题,这是网络新闻媒体的特色要求。如标题:《一窝“油老鼠”落网》以人拟物,幽默讽刺;《“张小泉”讨教“王麻子”》以人代物,生动贴切;《收废纸收出“一桶金”》形象鲜活,比喻生动。这些标题醒目上口,给读者以感染、启示和联想,言已尽而意无穷,很值得网络新闻记者、编辑借鉴。

五、直接简洁,凝炼明晰,体现网络新闻标题特色

恩格斯曾说:“标题简单,愈不费解,便愈好。”面对海量的网络信息,每个网络读者都想短时间内尽快获知发生的重大新闻。

为增大信息容量、突出网站功能,目前我国的新闻媒体网站多采取逐级分层的引导式版面结构布局,新闻主页面以标题列表为主。为了照顾新闻主页空间,网络新闻要多采用一行题,让读者通过阅读标题达到最快、最多地了解最新发生的新闻信息的特殊效果。网络新闻标题一般不要像传统的消息标题那样采取肩题、主题、副题共存的三行题,同时尽量避免通讯类的文学化的标题,要多用实题,剔浮词,去空话,以最少的词传达尽可能丰富的信息。例如:《胡锦涛APEC 三主张:稳定发展开放》、《神九天宫对接成功》等。

网上转载报纸上的新闻报道,其标题要视情况进行修改。一般情况下,当报纸主标题是陈述主要新闻事实的实题时,网络版往往直接转用,而略去较长的引题或副题。当报纸主题是虚题时,就选用为实题的引题或副题作为网络版的标题。如《大河报》2012年6月1日标题:引题《红楼“一住”六十载 从此“葬花”再无人》, 主题《“红学泰斗”周汝昌逝世终年95岁》,大河网登载时只要了主标题。

六、表现手法要简单

同时,表现手法要多采用叙述式,把新闻中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东西,直截了当地标出来。这就要求网络编辑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能选择最重要最具体的事实和观点入题。新华网有篇报道:《淮河王家坝闸完成使命开始拆除重建》,中国水利网转载的时候标题改为:引题《 50年抗洪“功臣”老去 16月建设“卫士”新生》,主题《千里淮河第一闸王家坝闸完成使命开始拆除重建》,笔者则更趋向于转载的时候更突出一下改建背景,在黄河网转载时改成:《使命完成 千里淮河第一闸王家坝闸开始拆除重建》。

需要提醒的是,编辑在标题制作的过程中如果能审时度势,有所保留,适度增加一点悬念,吸引读者进一步阅读正文,效果会更好。如标题:《NBA宣称要让篮球成为中国“第一运动”》。

七、目的明确,寓意深刻

标题对读者有引导和推荐的作用。好的标题能突出重点、强调新意,帮助读者理解消息主旨。具有深刻寓意的标题,往往宣传效果会更好。

《海峡消费报》2005年第211期的《春运涨价:一点技术含量也没有》新闻,借用贺岁片《天下无贼》里面的冷幽默式台词“一点技术含量也没有”,对春运期间火车票涨价现象进行报道,形象幽默,耐人寻味。

对于2003年3月国务院召开廉政工作会议的报道,《系列规定约束官员:温家宝总理昭示从严治政决心》的标题就比《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廉政工作会议》的平淡标题能更为准确地反映出政府廉政建设的决心。

八、重大新闻标题特殊处理,作好二、三级页面标题

虽然网络新闻主页与报纸有不同的版面编辑语言,但利用网页的优势,在主页配发新闻照片,辅以大字号加大加粗处理标题,突出强调重大新闻,同样可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二、三级页面标题最好比主页标题标出更多更完整的信息。由于网络二级或三级页面的设置,主页标题一般简洁直接,这样网页内的文章标题就要相应地提供更多更完整的信息,可以显示引题、主题和副题,甚至可以把新闻相关的背景资料、有关链接都向读者全方位的提供。

九、标题风格要符合网站特色和主页风格

标题最终要发布在网站页面上才能被读者浏览。不同的网站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有的严肃稳重,有的轻快活泼;有的简约素雅,有的繁缛华丽。其标题风格也要尽可能与网站的特色和风格保持一致和统一。

总之,网络新闻标题制作需要遵循导向正确、概括精准、观点鲜明、表述生动、文字简练几个原则。但是,由于网络新闻媒体的发展变化很快,网络技术应用也是日新月异,作为一名网络新闻编辑,制作标题时千万不能墨守成规,要与时俱进,敢于尝新,充分利用网络媒体优势来构思立意,以推出更多的精品标题吸引读者的眼睛。□

(作者单位:《黄河 黄土 黄种人》杂志社)

浅谈电视新闻标题制作的技巧 第5篇

周勋邯郸广播电视台

和报纸、广播新闻一样,一件电视新闻作品要想表达宣传思想、体现作者意图,新闻标题往往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我们有的电视同行,在电视新闻制作中,只注重画面的优美、解说的到位,同期声采访的感人,但忽略了电视新闻标题的重要,只根据新闻内容拟一个体现大意的标题,这就好像画龙没有画眼睛一样,龙很难“活”起来,新闻也很难在第一时间抓住观众的眼球。

作为电视工作者,怎么为一件电视新闻作品立一个恰到好处的新闻标题,怎么仅能通过电视新闻标题就能一下子抓住观众?这里面是有很多技巧的,笔者从事电视新闻多年,通过一些成功的电视作品,总结出一些很实用的小技巧,有三点最为值得借鉴。

首先,电视新闻标题要突出新闻价值。一篇好的电视新闻作品应该能从新闻标题中透出最有新闻价值的东西。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所包含的足已构成新闻的种种特殊素质的总和,是衡量客观事实能否构成新闻的标准,能引起受众兴趣,所以我们制作电视新闻标题时,就要优先考虑新闻的新鲜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用最有新闻价值的事实说话,新闻标题就是作品的主题。

2002年,笔者和同事一起采访拍摄的电视新闻《三个代表在基层:政“误”公开顺民心》成功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报提要播出。新闻讲述的是河北邯郸市兼庄乡政府在给老百姓办实事中,公开的不是自己的政绩,而是自己在实际工作中的失误,以此鞭策自己,更好的服务群众,最大限度的减少失误。在这个新闻事件中,我们认为最大的新闻点就是公开“失误”,所以我们毫不犹豫的把这个新闻点立为新闻的标题《政“误”公开顺民心》,一字之差,让观众浮想

联翩,是打错字了,还是另有它意,一下子就把观众吸引住了,让人觉得很有新鲜感。像这样的新闻还有很多很多,它的标题就是它的新闻点,最能体现新闻价值的东西。一个成功的电视新闻标题也就决定了一次画龙点睛的完成。

其次,电视新闻作品标题也要讲究语言精炼、说服力强。俗话说:“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当然,我们在立电视标题时不可能有那么长时间,但是古人的“推敲”精神还是非常值得我们新闻人借鉴的。我们在采访新闻事件中,有的很难用一两句就能说清楚的,制作这样的新闻标题往往难度很大,长了很绕嘴,短了又说不清楚,很让人头疼。这个时候我们不妨学学古人,根据采访内容,仔细推敲,也做到惜字如金、孜孜以求,这样,就能使电视新闻作品全方位、多角度地传递信息、释疑解惑。

2006年,笔者和同事一起采访拍摄了电视新闻《走下墙、走上墙》,说的是河北邯郸市怎么处理让人头疼的建筑垃圾,变废为宝,让建筑垃圾变成了人人争抢的建筑材料。给这样的新闻立标题,着实让我们伤透了脑筋,直接叙说事实吧,不但非常长,还没有新意,把一个很好的题材就做出了一般化,那就太可惜了。于是我们也借鉴了古人,推敲起来,反复琢磨了好几天,最终确定把新闻事实做一下分解,分解成两个基本的步骤,用最少的字来叙说整个过程,既讲述了新闻事实,又给人一种好奇的感觉,《走下墙、走上墙》,把推墙拆房拆下来的破砖烂瓦粉碎后制成砖,又让它作为新的建筑材料重新回到了墙上,着实让人们眼前一亮。这篇新闻很快在市台、省台播出,不久又在中央台《新闻联播》中播出,还获得了河北新闻奖二等奖。这件新闻作品的成功,新闻标题的制作无疑起了非常大的作用。我们以后在为类似这样的新闻立标题时,一定要推敲、推敲,再推敲,用最

精炼的语言表现主题。

另外,电视新闻标题还要做到通俗易懂。我们在实际新闻采访中,会涉及到各行各业,隔行如隔山,把各个行业的新闻事件解释清楚,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对于这样的新闻采访,我们要发挥媒体的作用,把不容易明白的、复杂的东西,吸收消化掉,变成易懂、简单的事情呈现给观众。对于这类新闻的标题,我们有必要做到通俗易懂,适当的时候我们还可以用一些俗语拉近与观众的距离。

2007年7月,笔者和同事们接到采访任务,报道邯郸市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经验。邯郸市是全国首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23个试点单位之一,他们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的创新机制、解决问题的一些做法在全国都很有指导意义,如果要长篇大论、面面俱到的报道,势必造成观众的不认可,更别说推广经验了。随着采访深入,我们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该市在节能减排中创造的新经验,对100家年耗能万吨以上大户、100项重点减排工程重点监管,对完不成减排目标的县(市)区、企业一票否决,实施“双百+否决”新机制,力促减排增效,科学发展。在完成采访为该报道立标题时,我们反复琢磨,定夺不下。节能减排的口号虽然喊的很响,但对于一般群众来说,还是很陌生的,怎么能让题目看起来很贴切观众呢。最终我们为该电视新闻制作了标题《邯郸:“双百+否决”为耗能污染大户戴“紧箍咒” 》,一句最常用的俗语,一下子拉近了和观众的距离,把枯燥的节能减排机制比喻为戴“紧箍咒”,变得通俗易懂,观众仅从标题,就有了继续看下去的欲望。这篇电视报道最终作为《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活动试点工作》专栏开篇之作,在《新闻联播》中报提要播发,并且在当年的河北新闻奖评选中获得了一等奖。

还有一篇同样是节能减排的题材,报道的是邯钢在节能减排工作

中连续淘汰一批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产能,同时处处实施精细化管理,既抓大的,又抓小的。在这篇新闻标题的处理上,我们同样采用的是老百姓能够接受的俗语,把一些专业的、难记的术语,化为朗朗上口的俗语,《邯钢节能减排既“抱西瓜”又“捡芝麻”》,观众从标题上很轻易的就明白报道的内容了。

关于新闻标题的制作 第6篇

信、达、雅-浅谈报纸新闻标题的制作

近年来,“标题党”成为网络上流行的一个词,它是对在互联网上利用各种颇具创意的标题吸引网友眼球,以达到各种目的`的一部分网站管理者和网民的总称.“标题党”们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发帖的标题严重夸张,或者以涉及性、暴力等方面的暗示吸引读者阅读,而内容通常与标题完全无关或联系不大.这种情况在报纸媒体上有没有呢?

作 者:万自力 作者单位:连云港广播电视报社刊 名:青年记者英文刊名:YOUTH JOURNALIST年,卷(期):“”(18)分类号:关键词:

关于新闻标题的制作 第7篇

闻标题制作中的妙用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从语言所表达的意义看,妙用修辞手法,能生动形象地表现新闻标题所揭示的事实和思想。这具体表现为:

(一)巧用比喻,能恰到好处地反映所做事情的实质。《解放军报》有则“踢了十三年的‘皮球’进了门”的新闻标题。该标题将“问题”喻作皮球,说的是北海舰队某导弹大队的修艇排架和滑道抢修工作长期存在问题,十三年来,因设备长期失修,该大队共向上级部门打了七次报告,每次都在“研究研究”声中搁浅。由于党风和领导工作作风的好转,这个“老大难”问题终于解决了。正是由于巧用比喻作标题,使非物状的事实通过一“踢”一“进”形象化处理后,揭示了某些领导机构和干部的官僚主义作风的现象存在及其人民欢迎党风好转的深刻主题。

(二)通过借代显示色彩,使新闻标题鲜明生动地突出题旨。色彩是许多新闻事实的重要属性,也是新闻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巧妙显示色彩,往往能使新闻标题以其丰富醒目的色彩吸引人。像《红色的警告》、《黑色的咏叹》、《绿色的悲哀》,这是在有关1987年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的报道中被称为“三色报道”的标题。这里“红色”借代烈火,“黑色”借代焦土,“绿色”借代森林。由于标题巧妙地运用了借代,使这组报道显示了其题材的个性特点,也给读者一定的警示:那红色的火焰,敲响了官僚主义者的警钟;那满目焦土,意味着给国家、给人民带来多大的损失;那绿色的呼救声,让读者明白了人类与自然、与环境、与一切生物的关系是多么密切。

(三)通过动词比拟,标题显得有动感、有生气。新闻标题采用的是动态表示法,因此,其标题制作讲究巧用动词。巧用动词比拟,不动可以使动,静物可以标活。请看这一则新闻标题:《河北劣钢偷摸进京》,“偷摸”形容瞒着人做事,不敢让人知道,属于人的行为。现在把河北劣钢当作人来描写,使其顿生出鬼鬼崇崇状,没有生气的静止之物有动感了,活了。为何“偷摸”?此题平添几分神秘感,勾起读者的阅读欲望,使他们急于了解那“偷摸”背后究竟有什么不可告人的勾当。这就是动词比拟在标题中显示的魅力。

(四)运用摹状,生动真切地再现新闻现场,烘托出人物形象,使标题以独具绘画美感的特色吸引读者。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期间,“跳台仙子”伏明霞夺得高台跳水冠军。《中国青年报》制了个与众不同的标题:《蓝天碧水间一抹明霞(引标)天上掉下个伏妹妹(主标)》,此题通过摹状不仅巧藏了报道对象“伏明霞”的姓名,而且艺术地展现了她“从天而降”高台跳水的高超技艺。同时,主标题还巧妙地仿拟越剧《红楼梦》中的一句戏词入题,与“蓝天”、“碧水”、“明霞”相辉映,歌之咏之,“境”中生“情”,那欢快、祝贺、赞美之情,溢于“题”间。

(五)运用对照,使标题表达的思想更有说服力,更富有感情色彩。如《工程师三代破屋两间副局长一家新屋四套(双行主标)》(经济日报·1984.3.23),此标题把工程师和副局长在住房方面的情况作了鲜明对照,活画出这位副局长只顾私利,不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行为的丑恶嘴脸,其行为令读者感到厌恶。又如《吃大锅饭山穷水尽走改革路柳暗花明(双行主标)合肥市电子技术研究所去年获纯利二十四万元(副标)》(人民日报·1984.4.6),此标题中的“山穷水尽”和“柳暗花明”形成对比,吃大锅饭和走改革路,孰是孰非,表现得非常鲜明。

(六)通过词语反复营造出一种气氛,使新闻标题具有强烈感染力。新闻标题通过词语反复造出一种气氛,让读者深受感染,这是标题出形象,给读者以形象感的重要手段。如《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自从三中全会后,电视机源源到家乡》,此标题通过对凤阳的反复吟咏,仿佛让人看到了一种喜庆气氛;听到了凤阳花鼓小曲,看到了凤阳人民的喜悦之情。歌颂党的好政策的题旨在这氛围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此外,运用拈连,能使标题凭添幽默感,增强表现力。如《政府部门“搭台”经贸部门“唱戏”》:运用顶真,能使标题环环紧扣,逻辑连贯,如《著名土壤学家李连捷教授在病中呼吁(引标)切莫清淡清淡误国(主标》(人民日报·1980.5.24),等等,这里不一一例举。

二、从语言形式上看,巧用修辞手法,能使新闻标题在语言形式上具有美感,更富于吸引力,标题制作在这一方面经常采用的修辞方式有:对偶、排比、设问等。

(一)运用对偶,使标题句子形式整齐匀称,语调谐和,富有感染力。如《两袖清风一身正气(主标)贵县水泥厂领导干部严于律己自觉抵制

行贿送礼等歪风(副标主标对称醒目,琅琅上口,标题含意一目了然。

(二)运用排比,能加强标题的力量和气势。如《科学、文艺、体育界知名人士说特别法庭的判决庄严公正(引标)彰国法平民愤快人心(主标)》

(三)运用设问,加强标题语气,表达强烈情感,以引起读者的关注。如《中国人为什么歧视中国人》

以上从语言意义和语言形式两个方面列举了标题比较常用的修辞方式。显而易见,修辞手法在新闻标题制作中的妙用,有助于增强标题的表现力,达到立意深、语言美、题目新、效果好的目的。当然,运用修辞方式,一定要自然贴切,不能矫揉造作。巧失自然就是笨拙,因词塞义,更是舍本逐末。

电视新闻标题的优化制作 第8篇

新闻标题是置于各种媒介所刊 (播) 的各种体裁新闻之首或独立存在的, 对所刊 (播) 新闻内容进行言简意赅概括的语句。电视新闻标题是通过电视媒体传播的新闻的题目, 是用以提示评介新闻内容的一段极简明扼要的文字。它以字幕的形式伴随着图像出现, 一开始便吸引广大受众的注意力。

二、电视新闻标题的功能

(一) 行为功能

言语交际被用来实施某一种行为的功能。说话人通过言语交际去影响听话人的行为、态度或改变听话人的状态等, 以此完成某一项工作。在记者写作标题的过程中, 虽然强调要从受众需要出发, 但是不可能不顾传播者的需要, 也就是宣传的需要。标题的宣传价值体现着传播者的主观意愿, 能潜移默化地对受众的行为产生影响。

(二) 文化引导功能

在当代社会, 媒介是促进社会变革和产生新文化形式的重要力量。新闻语言本身是一种文化, 同时又是反映其他文化面貌的镜子, 是文化传播继承的工具。新闻标题把这条新闻中最有价值的事实和问题揭示出来, 帮助读者在获知这条新闻时抓住重点和核心, 进而正确地理解它的意义, 有助于读者对篇章的阅读、分析、认知和理解。新闻标题所突现的是大众传媒的价值取向, 其核心体现着传者对当今的物质、社会文化的追求和选择、需要。由此可见, 新闻标题在导向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 概括吸引功能

同任何一种名称一样, 标题宜短忌长。语言学的经济原则在标题中体现得特别突出。标题是篇章内容的浓缩, 要求以尽量简短的词语概括篇章的内容。这类格式大都具有话题性质, 是篇章所要谈起或所要表述的中心。一条好的标题通常都是用生动、风趣、形象、简洁的语言, 反映出这条新闻的重要性、新鲜性、接近性等, 通过这种表现的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来增加标题本身的内在魅力, 提高新闻的读者率。

三、电视新闻标题的优化制作策略

(一) 提炼新闻中心

提炼新闻中心是否成功, 往往决定着新闻标题的成败。新闻中心是报道灵魂, 在新闻标题中很好地表达新闻报道中心, 是标题适应新闻主体功能的很好体现, 也是一则新闻标题制作成功的最基本要求。制作标题时提炼中心的过程, 就是制作者很好把握新闻本质的过程。

1. 要原原本本地反映事实

根据新闻事实制作标题, 既是新闻标题的根本原则, 也是受众认知新闻的必然要求。新闻标题要标出新闻来, 就要原原本本地反映新闻内容。一条制作成功的新闻标题, 要能准确地反映新闻的基本事实和揭示新闻内容所蕴含的思想意义, 发挥其吸引读者、指导读者阅读和理解新闻的重要作用。

2. 要自然贴切地表达感情

真实的感情才能打动读者, 引起读者的感情共鸣。有时候在提炼新闻标题或转述事实的时候, 作者必须对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表达立场或态度, 从而引导读者 (听众) 理解人生, 透视社会, 这需要客观地表达, 不能有偏见, 新闻标题融入的应是自然朴实的情感表露, 感情要自然、贴切、适度。如果把虚假不实、矫揉造作的感情强加给读者, 只会适得其反。

(二) 发掘题材的特异性

特异性, 是新闻信息在特定环境下质的规定, 也就是新闻信息与众不同的特点, 人们只有把握了新闻信息特性, 才能说是正确、全面地认识了这一信息。新闻报道是客观的报道, 反映信息要反映得正确, 就要认识信息的特异性。

首先, 要全面通读新闻稿件, 发掘出新闻事实的时代特征, 正确认识新闻信息的性质, 在新闻标题中加以表述。客观事物始终处在运动变化之中, 由量变到质变, 随着时空的变化, 不断发展, 处在不同阶段的事物的信息有着不同的特性和现实意义。发掘题材的特征, 掌握信息的性质, 其实就是在发掘、掌握客观事物发展至当前所传出信息的时代特征和现实意义。

其次, 新闻标题制作中的信息采集要从归纳、分类新闻稿件中的信息因素入手, 对新闻内容在必要的时候进行适度信息选择, 使其特异之处“一花独放”, 这样往往会收到比各因素百花齐放更显著的效果, 所谓“万绿丛中一点红”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接着就要在新闻标题这一有限的表达范围之中有层次、有技巧地表达新闻信息。新闻标题的信息采集, 要竭力避免在最后综合表达时的“眉毛胡子一把抓”, 把凡是可以找到的信息统统列上去, 那样的话, 标题表达将杂乱无章, 毫无优化效果可言了。

(三) 努力借鉴艺术手法点染意境

艺术手法, 本来是文学用语, 指文学艺术创造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 又称表现手法。文学和新闻传播的关系密不可分, 在新闻标题研究中, 我们借用了这一文学用语, 使得新闻传播更具文学性和吸引力, 产生更好的传播效果。其实在制作标题时, 人们通常都会考虑运用艺术手法和各种辞格手段来提高表达效果, 诸如此类的研究归纳也相对较多。比如文艺作品中描绘生活图景和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意境, 新闻标题借鉴追求意境, 可以使接受者通过想象和联想, 身入其境, 在思想感情和内心深处得到感染。

四、结论

只有标题足够精彩, 才有可能吸引更多的读者。标题的吸引力是新闻写作中永无止境的学问。有人说, 在采访和写作的关系中, 应该是七分采访, 三分写作;而在新闻写作中, 则应该是七分写标题, 三分写正文。从标题制作的角度说, 应该多花精力, 多用苦功, 以求得引人入胜、动人心怀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电视新闻标题制作刘星晔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9/03

[2].谈谈电视新闻标题的美化李红男新闻传播2007/08

论新闻标题的制作与特性 第9篇

【关键词】 新闻标题 制作 特性

1. 新闻标题的产生与演变

标题并非与报纸同时出现,它比报纸的出现要晚得多,在我国的报纸上出现标题,才一百多年的历史。我国古代报纸从唐朝《进奏院状》开始,上面的消息并无标题。唐朝的学者孙樵在描述当时的报纸时,就说它“系日条事,不立首末”,意即消息的报道不以事体重要与否为序,只是依次排列,一条条的消息排下来而没有题目。古代报纸非常少,不存在竞争,报纸的制作者只想到要将消息传播出去,并没有想到要用题目来吸引人,也根本就不考虑到版面的美化问题。

直到19世纪,近代报纸诞生后,新闻开始出现了有揭示具体内容的标题。开始出现的为类题,即为若干同类新闻所加的一些总题目。随着新闻对社会作用的日显重要,报人为满足作者对新闻的需求,具体揭示新闻内容,一文一题的形式出现了。一般认为,1870年3月24日《上海新报》上的《刘提督阵亡》、《种树得雨》是我国报纸上最早的、比较完备的一文一题形式。当时这种标题在字体和字号上与正文还没有什么区别,多数情况下是当作新闻的第一句话,因此也还没有被报纸广泛地采用。

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急剧变化,人们迫切需要及时了解外界的变动,各报为争夺读者也推动了新闻标题的改革。首先是标题字号与正文有了区别,在形式上突出了。1904年创刊的《时报》在发刊词中就说:“本报编排务求显醒......用大字者,务求醒目;用小字者,刊登内容丰富也。”其次,标题不仅浓缩内容,还常常带有办报人的观点倾向,尤其是一些新闻言论的标题,立场态度尤为明显。开始出现由单一型的标题发展到复合型的标题形式。至五四时期,我国报纸上的复合型标题已不鲜见,在结构上也开始变得复杂起来,以主题为主,并大量运用了引题和副题。除了主要的实题外,同时配以虚题的运用,报纸标题的形式便基本定型下来沿袭至今。

从初露端倪到现今的一百多年间,报章的新闻标题不断丰富,色彩日益绚烂。其功能在提示新闻的基础上还可以评价新闻,组织新闻,对版面的美化作用也越来越重要。标题的审美性也在变得越发突出。

2. 新闻标题的制作与美化

新闻写作有具体、准确、简洁等要求。标题来自于新闻,是新闻派生的,也应符合这些要求,只不过标题限于字数及其语言更为精炼,要求就更高一些了。

2.1标题的具体

标题要求具体,实质上与新闻写作的要求一样要言之有物,是在迅速向受众传递新闻信息。正因文新闻标题的具体,是它与其他非新闻类的文体题目区别开来。例如,文艺类作品的题目可以是具体的陈述,也可以是不具体的空泛表达或抒怀畅想,如电影片名可以是一个名词或词组如《集结号》、《三枪拍案惊奇》,甚至可以是数字表示,如《一个和八个》、《2012》等。如果没有看过这些电影,也没有听别人谈论过,只从这些电影名字上并无法知道他们讲什么内容的,因为他们不具体,而新闻的标题则不同,要让人从中得到具体的信息,在对标题的一瞥之下就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标题要具体,也就是需要在标题上突出新闻的要素。鉴于标题的字数的限制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将新闻的所有要素都表现出来,但“什么人”、“什么事”这两个要素必须标出来,其他的新闻要素可以视具体情况看是否标出。

2.2标题的准确

真实、准确是新闻的生命,也是标题的生命,标题来源于新闻事实,是新闻内容和主题的高度浓缩,这就要求标题必须忠实于新闻,对新闻怀着一片赤诚。无论是概括事实、体现观点、还是遣词造句,都要不夸大、不缩小、不歪曲、不虚妄,准确地揭示与评价新闻内容。

对事实的概括要准确。标题提示新闻内容,不论是高度概括还是摘取精华,都要题文一致。

对观点的表达要准确。标题中的议论不论是摘录新闻本身,还是编辑对新闻思想的提炼或借题发挥,都应符合新闻本身的内容,符合有关的法规、政策、道德及实际情况,不应按编辑自己的好恶来表达情绪,否则会产生误导。对语言的运用要准确。标题中的文字,应当选用最恰当、妥帖的文字来表述新闻的内容,不追求语言的花哨,避免华而不实。

2.3标题的鲜明

标题的鲜明,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去把握。

一是个性鲜明。标题应当有个性特点,不雷同于其他媒体同类新闻的标题。特点就是优势,是事物赖以生存、发挥其作用的依据。正所谓“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对新闻稿件来说,其个性特点往往就是其新闻价值显示的地方。

二是态度鲜明。新闻传播者反映客观世界的变动,并不是被动的,而是积极、主动的,常常融汇了传播者主观的喜怒哀乐情感。也正是由于人的主观意愿的参与,新闻报道成为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推动因素。“春江水暖鸭先知”,标题制作者首先被新闻事实所感动,不可遏制地将自己的智慧、才情和审美评价充分外化,制作出充满感情的标题去征服读者。特别是对一些重大事件,提炼出生动形象的文字对新闻或进行描绘,或予以抒情,或展开评论先声夺人,以满腔的热忱去打动读者。读者受此感染,也情不自禁地深入到新闻的内容去细细品味、体验。

2.4标题的简洁

新闻写作的特点之一是简明扼要,标题是新闻的高度概括,更应当洗练,以一当十,以少胜多,将新闻中最精彩、最重要之處揭示出来,读者根据提示,也就很快地掌握了新闻的要旨,“选择性注意”地阅读新闻,对精彩的、重要的内容容易留下印象,力求达到标题“一言理尽,两字穷形”之效果。

标题的简洁还包括通俗易懂。新闻传播包罗万象,涉及许多行业。对专业性强的新闻,不仅要用形象的语言报道出来,更需在标题上作必要的说明,让读者一眼看得清楚。

2.5标题的生动

生动是标题制作的高要求,是就标题的生动、优美给读者留下难忘的印象而言。现实生活本身就是五彩斑斓、生动活泼的,记者发掘、采撷出的大量新闻事实也都是鲜活的、清新的、有趣的。标题应当与之匹配,并以出色、亮丽的形式为之张扬,让人“一曲难忘”,以此吸引读者对新闻的兴趣,深入内容探究。

博大精深、底蕴厚重的中国文化,为制作优美动人的标题提供了广阔天地,尤其中国文学瑰宝——古典诗词,凝练、精粹、概括、鲜明,有的富有哲理,常常是几个字便能展示一个生动的形象,或表达一种发人深省的思想感情,或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因此看,恰当运用古典名诗佳句入题,是使标题生动活泼的常用手法。

妙用标点符号,也可使标题显的生动有趣。运用得好可让标题如虎添翼,神采飞扬,一唱三叹。如:

飞人!非人!

博尔特再破北京奥运会纪录,世锦赛男子100米和200米再称王

此外,各种修辞手法诸如比喻、借代、对偶、反复、排比、回环、呼告、反语、设问、双关等的使用,都是使标题生动、优美的表现手段。

上一篇:大班主题内容和目标下一篇:个人信息安全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