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环境问题及其防治对策

2024-05-24

地下水环境问题及其防治对策(精选14篇)

地下水环境问题及其防治对策 第1篇

金属地下矿山环境污染问题及防治

王琅琅

金属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是制约矿山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矿山开发不仅为国民经济提供了大量的能源和原材料,而且成为国家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就业机会,特别是推动了区域经济和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地区的经济发展。截止2003年底25种主要金属矿产共有矿山10365个,其中大中型矿山共有415个,仅占矿山总数的4%,年产矿石量为46388万吨,实现工业产值575,6亿元,利润总额35.7亿元。然而,矿业,开发在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引发了严重的矿山环境环境污染加剧、生态环境恶化、地质灾害频发,不仅影响了人们的生命健康,也制约了金属矿山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金属地下矿山环境污染问题:

一、矿山大气环境污染(废气污染)

矿山大气污染源造成矿山大气污染的污染物发生源。矿山大气污染源的构成、性状和 影响范围,与矿床类型、埋藏条件、矿岩性质、开采方法和工艺技术等密切相关。它的分类方法主要有:(1)按污染物的影响范围可分为矿井或矿坑、大气污染源和矿区大气污染源。(2)按污染源释放的有害物质分粉尘污染源、气体污染源、放射性污染源和热污染源。(3)按污染物产生的原因可分为工艺污染源和非工艺污染源。工艺污染源又称人为污染源属于这类污染源的工艺有凿岩、爆破、支护、放顶、充填和岩矿的装卸、运输、破碎、分级等在这些工艺过程中,产生的粉尘、炮烟、柴油机废气和压气废气等污染物均会污染矿山大气非工艺污染源又称天然污染源,是采矿过程引发的次生污染源漓十这种污染源的有:矿岩的风化、氧化和自燃。地层中气态物、颗粒物的逸出、涌出或喷出,矿岩中放射物质的析出和辐射,地热的传导、辐射 和对流,坑木等有机物的分解与腐烂等。在这些自然过程中释放出的粉尘、有毒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热素等污染物也会污染矿山大气。

二、水资源污染(废水污染)

矿山废水是从采掘场、选矿厂、尾矿坝、排土场以及生活区等地排出废水的统称。开采、选矿、运输、防尘及防火等诸多生产及辅助工艺均需要使用大量的水,这些矿山废水排放量大、持续性强,对环境污染严重。

矿山废水中的主要污染成分包括有机和油类污染物、氰化物、酸和重金属污染、氟化物和可溶性盐类。除此之外,还有热污染、水的浊度污染以及固体悬浮物和颜色变化等污染形式。

矿山废水中有机污染物是指其中所含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和木质素等有机化合物。油类污染物是矿山废水中较为普遍的污染物,当水面油膜厚度在10-4cm以上时,它会阻碍水面的复氧过程,阻碍水分蒸发和大气与水体间的物质交换,改变水面的发射率和进入水面表层的日光辐射,对局部区域气候可能造成影响,主要是影响鱼类和其它水生物的生长繁殖。

矿山废水中的重金属主要有:Hg、Cr、Cd、Pb、Zn、Ni、Cu、Co、Mn、Ti、V、Mo和Bi等,被重金属污染的矿山废水排入农田时,除流失一部分外,另一部分被植物吸收,剩余的大部分在泥土中聚积,当达到一定数量时,农作物就会出现病害。如土壤中含铜达20mg/kg时,小麦会枯死;达到200mg/kg时,水稻会枯死。此外,重金属污染的水还会使土壤盐碱化。

大多数金属和非金属矿床(如煤矿)都含有黄铁矿等硫化物,若该硫化物含量低或不含有用元素,则常用废石处理,堆放于废石堆或尾矿库。在地表环境中该硫化物将迅速氧化,可形成含重金属离子浓度很高的酸性废水,成为矿山开采中最大的污染源。

三、尾矿污染(废渣污染)

其突出表现在侵占土地、植被破坏、土地退化、沙漠化以及粉尘污染、水体污染等。尾矿粒度较细,长期堆存,风化现象严重,产生二次扬尘,粉尘在周边地区四处飞扬,特别在干旱、狂风季节中,细粒尾矿腾空而起,可形成长达数里的“黄龙”,造成周围土壤污染,并严重影响居民的身体健康。据专家论证,尾矿也是沙尘暴产生的重点尘源之一。

另外,尾矿中含有重金属离子,有毒的残留浮选药剂以及剥离废石中含硫矿物引发的酸性废水,对矿山及其周边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其影响将是持久的。由于我国矿山大多是依山傍水,矿山开发的许多重大环境问题,长期未引起重视,所积累的后果,最终以“跨域报复”、“污染转移”等不同形态影响区域环境,甚至给人们带来难以补偿的灾难。

四、采矿污染

采矿过程中生成的废气、废水、废石和粉尘等物质以及噪声和振动等因素,对环境、土地、大气和水质等造成危害。如:矿山开采活动中产生的废渣、废石和尾矿等废弃物,占用大量的土地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采矿诱发的地裂缝、地面塌陷、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矿山地质灾害;采矿造成地表水漏失、水位下降、水质变差等水污染、水源枯竭和水系破坏。

五、放射性污染

由放射性物质造成的环境污染现象,主要污染物是核工业企业的排放物,核试验产生的放射性沉降物及自然界宇宙射线、放射性矿藏和天然放射性同位素等。可通过食物链或直接对人体造成危害。

六、药剂污染

选矿、冶炼过程使用的药剂,采矿过程使用的炸药,都会通过废水、废气和废渣对环境、土地、大气和水质等造成危害。这一过程作用,称之为药剂污染。

七、冶炼污染

冶炼作业伴有废水、废气和冶炼炉渣的排出,这些废弃物对环境、土地、大气和水质等造成危害。(详见废水、废气和废渣的污染)。

八、地质污染

矿山开采对地质结构的强烈扰动,无论是正在开采或已废弃的矿山,都有产生地面塌陷和诱发地震的危险。我国每年因采矿造成的土地塌陷达7000k平方米(宋焕斌,1998)。同时采矿产生大量的废石,选矿则排放大量的尾矿,在我国现有大大小小的尾矿库400多个,全部金属矿山堆存的尾矿已达到50亿t以上,而且以每年产生尾矿约5亿t的速度增长(张锦瑞,2002)。目前我国因尾矿造成的直接污染面积已达6万余k平方米,间接污染土地面积60余万k平方米(谢宏全,2004)。造成废弃地周围甚至更大范围内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和生态平衡的失调。研究表明:矿山废渣与废气、废水相比,对环境的污染更具有潜在性和长期性(宋书巧,2001;马先应,2004)。

金川有色金属公司生产过程中,每年产生大量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有选矿尾矿砂283万t,冶炼闪速炉水淬渣40万t,冶炼电炉渣23万t,生产生活锅炉粉煤灰11.4万t等。大量工业固体废弃物的产生、堆积,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而且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梁永顺,2002)。江西省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3905.09万t,其中矿山尾砂2968.25万t,占全省固体废物产生量的76%,全省固体废物历年贮存量45,403.09万t,其中采矿业固体废物历年贮存量37,794.03万t,占贮存量的83.2%,全省固体废物占用土地1915km2,矿山废弃地不仅占用土地,污染环境,影响当地经济发展,而且也对当地社会产生不良作用(罗仙平,2005)。

金属矿山环境保护及恢复治理措施:

一、实施清洁生产,控制减少污染,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

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工业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末端治理”的思想和做法来减轻发展给环境所带来的压力,但实践表明,末端治理不但需要昂贵的建设投资和惊人的运行费用,末端治理的过程本身也要消耗大量资源和能源,而且也会产生二次污染使污染在空间和时间上发生转移,因此,末端治理并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随着对“末端治理”的分析和批判,解决环境问题的新思想和新策略一“清洁生产”一逐渐在工业污染防治的概念和实践基础上被提出。

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我国于2003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指出:国家鼓励和促进清洁生产,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清洁生产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环境保护、资源利用、产业发展、区域开发等规划。

北京、上海、江苏和山西等18个省市上报的清洁生产的统计数据表明,在开展清洁生产的219个审核企业中,实施了清洁生产后获得的经济效益约达5亿元;环境效益也十分显著:废水排放量每年削减达1260万立方米,平均削减率达40%—60%,废气排放量每年削减达8亿标立方米,烟尘排放量每年削减达320C多吨,工业粉尘削减量每年达1000多吨,二氧化硫每年削减量达35吨,工业固体废弃物每年削减量达8万多吨,石油类污染每年减少量达40吨,六价铬每年减少量达5吨(钱易,2003)

二、加强科学技术,治理矿山环境污染,开展矿区土地复垦

在使用传统的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的同时,应广泛采用先进的污染修复技术恢复环境,如生物修复技术、湿地处理系统、覆盖隔离技术和地球化学工程学修复技术等。本文以地球化学工程学修复技术为例说明新技术在环境污染中的应用:

地球化学工程学修复技术就是“将地球化学作用用于改造环境”(Schuiling R.D.,1990),主要是利用自然的地球化学作用,尽可能的不干扰自然界,依据元素循环来去除有关的化学元素。由于地球化学工程学模拟自然界的各种自清洁作用,就地取材改善人类生存的环境,它不会带来新的污染,因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地球化学工程学方法可以有效地修复土壤污染、水污染和大气污染。(1)利用矿物岩石及矿物材料进行土壤污染的修复,如黄铁矿可吸附土壤中的Cu,Pb,Zn等重金属(Branco,1996)等。(2)利用污水的化学成分和化学性质进行水污染的修复。矿山废液的处理,可以采用废液的地下注入来消除污染,如将含硫酸废水注入到灰岩溶洞以中和废硫酸(Graaff,1998),利用蒙脱石和膨润土的强吸附性除去废液中的重金属污染(Kayabali,1998),粘土矿物(如高岭石)中和低pH值矿业废水的能力也很强(Banks,1997),矿井水的处理亦可如法炮制(Cheong,1998);(3)利用矿物岩石的吸附性等进行大气污染的修复,如沸石可吸附去除空气中的二氧化硫(Sakurai,1998),黄铁矿及粘土矿物吸附空气中重金属。另外,采用地球化学障(Geochemical barrier)也可有效防治和修复污染(Baranek,1996)。

土地复垦是矿山生态环境恢复的必由之路,因此,必须加强国际合作,学习和借鉴国内外矿山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的成功经验,引进和开发适用于不同矿区损毁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新技术,对露天采场、土地塌陷地、排土场、尾矿库等不同地点采用不同的复垦方法,如对排土场和尾矿库等可以采用生物修复的方法或生物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植树种草、建设用地、农业或工业复垦等。

三、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态良性循环 首先必须树立科学、积极的资源观。要正确认识地球资源的有用与无用、有利与无利、有害与无害以及矿与非矿的概念,树立地球上所有天然岩矿物质都是资源,随着认识的深化、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能力的增强、社会市场需求的发展,经过努力可放废水污染物9500多吨,占全市的38%,其中排放铜94吨、铅80吨、锌200吨、镉19吨、砷254吨、悬浮物5678吨、氨氮528吨、氟化物558吨,重金属污染构成黄河白银段特征性污染。

四、建立健全统一完整的矿山环境管理法规

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主导的投入机制。多元化吸收资金,鼓励企业、个人等社会资金以及国外资金投资于矿山环境治理工作。另外,中央政府应加大对老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力度,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制定一系列鼓励投资矿山环境治理的优惠政策,从而造成多渠道投资的良好气氛。

地下水环境问题及其防治对策 第2篇

我国在城市环境日益改善的.同时,农村污染问题却越来越严重.各种污染不仅威胁到了数亿农村人口的健康,甚至通过各种渠道影响到了城市人口.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我国农村存在的典型污染问题及成因,并对改善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一些基本建议.

作 者:王金慧 冯建春 魏茂瑞  作者单位:聊城市环境监测中心,山东,聊城,25 刊 名: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35) 分类号:X5 关键词:农村   污染   环保   建议  

农业环境问题及其防治对策分析 第3篇

1 当前我国农业环境中遗留的各类问题

1.1 生态环境全面恶化

截止今天, 因为我国农业环境长期承受现代化工业发展影响, 已然出现难以及时遏制的恶化迹象, 相关细节将具体如下。

首先, 工业快速发展过程中, 衍生出许多数量的废水、废气、废料, 但许多工厂都未能依照国家规范要求进行适当地治理和排放控制, 进一步对周边农业水资源、土地资源、空气质量, 以及人员生命健康等, 造成深入性威胁, 特别是生态环境污染现象已经变得愈发不可收拾[1]。例如, 工业生产过程中, 排放出过多的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 使全球变暖、酸雨、天气炎热、土地沙化等生态环境问题, 接连衍生。此类农业化境的恶化迹象, 已经对农业既有耕地资源、生产秩序, 以及生产保有量等, 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其次, 农民在组织生产活动期间, 会毫无节制地释放农业和一系列化学药品, 使农业土地资源上遗留难以清晰计数的残留药品或是工业制品。再就是包括秸秆焚烧和牲畜粪便等问题难以得到根治, 周边空气质量持续骤降, 导致民众各个唉声载道。

1.2 水资源严重污染和紧缺

现阶段, 我国水资源整体表现出总量丰沛, 但是平均相对紧缺的矛盾状况, 致使一半以上大中型的城市都深陷缺水危机, 而偏偏农业用水量要维持在总体用水量的七成以上, 因此农业领域中的缺水问题将愈加严重。特别是在工业水污染数量频繁暴增背景下, 更加造成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不到位问题。

1.3 水土流失状况加剧

如今, 我国水土流失问题已经扩展至400万km2的空间范畴, 几乎占据全国国土总面积的四成, 并且持续到新世纪之后, 我国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危机效应仍旧表现出持续蔓延的趋势, 如若无法在合理时间范围内加以防治处理, 将在后期引发更为严重的土地荒漠、草原退化和森林面积急速减退等困境, 且会伴生农业土地资源的水土沼泽、盐渍化、土壤酸化与肥力缺失等现象[2]。

1.4 耕地资源持续增长且农民生态意识低下

第一, 我国一直面临人口基数过大且耕地资源稀缺的矛盾状况, 并且一直被认定是全球城市化水平较低的国家。而随着今后工业和城市化改建进程的持续加快, 特别是在人口持续增加背景下, 有关农业耕地资源会表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如若选择忽视和放纵, 最终势必造成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的崩溃和系统的丢失结果。

第二, 事实上, 许多农民对于农业环境认知不够深刻, 主要原因是农民受教育程度不高、思想水平落后、生态意识低下, 时刻将注意力集中投射在现有资源和产值高、见效快的项目上, 未将农业资源科学化保护与可持续应用考虑进去。长此以往, 不利于一些注重资源保护, 注重土地肥力培育, 注重环境污染减少项目在农业实际生产活动中的发展。

2 科学合理的防治对策

2.1 全方位治理环境污染, 尽心竭力保护生态环境

在治理工业废气、废水、废料和城市垃圾给农业生态环境带来严重污染问题时, 地方政府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积极动员相关机构积极开展环境污染治理工程, 进一步贯彻生态环境保护理念;要求环保机构联合农业部门, 重点治理农药、化工品、饲料添加剂等容易造成农业生态环境侵蚀的污染源。在尽快淘汰被污染农产品的基础上, 科学地进行绿色种植推广工作;之后按照现代农业生态管理机构对农业土壤环境的要求, 进行传统的施肥模式与结构革新调试, 最终顺利贯彻落实农业生态环境全方位保护的指标。

2.2 创建起完善的农业生态环境监督管理体系

健全且科学的农业生态环境监督管理体系, 是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发展的基础, 各部门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 尽快搭建起完善的农业生态环境监控体系, 为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作出贡献。此外, 在稳定耕地面积的同时, 强化因地制宜、积极适应性耕种与开发等高端理念的宣传力度, 进一步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技术开发、研究、推广应用等与监督管理体系科学地结合[3]。

2.3 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 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耕地资源是农业一系列生产活动的核心, 是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第一生命线, 如果没有一定面积的耕地资源作为支持, 再优质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方案, 也无法完成高水准的农业生产任务。特别是在我国实施退耕还林政策的背景下, 有关工作人员务必要对有限的耕地资源进行科学地保护和利用, 及时制定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 保证耕地面积, 为农业可持续改革发展助力。

2.4 强化水资源污染的综合治理力度

我国农业生产一直面临水资源紧缺的危机, 较大一部分原因是水污染现象频繁滋生。因此, 必须强化水污染治理工作, 并将其视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一项关键环节[4]。例如, 做好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争取在较短时间内锁定污染源, 并制定有针对性地治理和管理方案;或者将水污染防治和治理结合起来, 确保农业生产中水资源合理数量的供应。

3 结语

如今, 我国依然面临较为严重的农业生存发展危机, 而这部分危机的源头便是农业生态环境的日渐恶化状况。今后, 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使命就是对农业生态环境进行全方位治理与保护, 而这也是农业生产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内容。相信在治理力度的不断加强, 以及防范举措的日渐完善, 必然保障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元.农业生态环境多样性与作物响应[J].新疆农业科学, 2012, 20 (2) :88-96.

[2]谢丽君.中国农业污染减排潜力、减排效率与影响因素[J].农业技术经济, 2012, 11 (6) :134-150.

[3]彭刚红.我国农业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

当代地质环境问题及其防治对策 第4篇

关键词:地质环境问题;评估;对策

许多地质灾害等问题是自然力作用的产物,但是地质环境问题凸显则是在工业化迅猛推进与城市经济体的几何数级的增长的形式下才产生的,在各种经济指标持续增长的同时,种种地质环境问题也相伴而生,如地下水开采引发的种种地质环境问题、农业生产中化肥的使用、生产生活废物对地下水的污染、地质灾害以及其他地质问题对城市等人口密集区的威胁等等,都是制约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地质环境问题。

1 地质环境问题

我国当前的地质环境问题的产生虽然有自然环境因素的作用存在,但很多问题的凸显和恶化也是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的失范造成的。通过研究发现,我国当代存在以下几类主要的地质环境问题。

1.1 地下水开采引起环境地质问题

地下水的超强度的开采利用引发了许多严重的环境地质问题。一是长期无节制的抽取地下水使区域内的地下水位线不断呈下降趋势,无度的开采甚至使得地下水失去了水源补给,造成泉干水枯的后果。二是随着开采量增大,微咸水的水力坡度也随之增大,从而使得微咸水的渗入的强度也相伴增强,其最严重的恶果是地下水的矿化度和总硬度逐年升高,水质恶化而对人民身体健康造成影响。三是地下水的枯竭会引发区域内的地上部分出现沉降,从而威胁人民的财产人身安全,具有很大的破坏性。我国沿海的部分工业城市就出现过此种情况,最近出现这种现象的是上海,而后天津以及浙江部分城市也出现了此种情况。

1.2 地下水污染

地下水的污染源很多是人为原因造成的污染,当然也不排除自然原因的影响,但相对来说影响较小。人为原因包括工业污染、生活污染以及农业用肥污染。人为原因的污染途径也并非完全一致,科学界提出了连续入渗型污染和间歇入渗型污染两种分类。在工业集中区域,由于环境保护措施的缺位,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企业主都是直接将大量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江河湖泊,还有极少部分的工业废水则被用于农业灌灌。值得注意的是工业废渣以及居民的生活垃圾大多以随意露天堆放或简单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另外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大量的化肥使用也可能产生污染。以上种种污染源的有害成分都有很大一部分通过土壤间隙深入土地及地下水中,对地下水源造成难以恢复的污染。

1.3 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对人民的财产安全和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转存在极大威胁。一旦发生,其破坏力往往是毁灭性的。在我国,石灰岩喀斯特地貌区占了很大部分,比较集中分布在云贵高原地区,这些地区的地下往往存在巨大溶洞,容易引发地表塌陷,引发地质灾害。此外我国的地震、火山活跃地带比较广,地震等破坏面较大的地质灾害时有发生。

1.4 其他环境地质问题

在我国国土上广泛分布着特殊岩土体,其中包括湿陷性土、易液化砂性土、淤泥质土。这些特殊的岩土体对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处理不慎,就会引发小范围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毁损、倒塌。湿陷性是黄土类土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的存在,往往会引发建筑物产生大幅度的沉降或者差异沉降,造成开裂、倾斜甚至倒塌。在地震作用下,易液化砂性土往往会出现液化现象,造成局部地区出现喷砂、冒水,导致地基变异,从而危及地上建筑物的安全。淤泥质土分布区在高强度的地质作用下,也会和易液化砂性土一样对建筑物产生危害。

2 社会影响与经济损失评估

对各种地质问题的社会影响及经济损失和评估是深化对地质环境问题的认识,进而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对策的关键之举。

2.1 地质灾害

对地质灾害的社会评价,往往采用统计法进行评价分析。即对地质灾害发生区域内所造成的房屋及其他财产的毁损灭失情况进行统计,根据市场价格进行评估后就可以得出财产的损失。对于人员的伤亡,经济损失的估算一般包括医疗费、护理费、误工费等等。通过对各项经济损失的估算求和即可在很大程度上对地质灾害的影响进行评估。

2.2 地下水污染

对于地下水污染的影响与经济损失评估往往采用替代法,可以通过治理地下污水的各项机械设备、原材料、人力成本进行估算,可以将该项数值作为衡量地下水污染损失的一项依据。当然该种方法也有一定的缺漏,仅仅通过污染治理成本对污染的破坏进行衡量是不够全面的。

2.3 地下水资源衰减

地下水资源衰减的社会影响评估则相对比较复杂。在科学界,已经对该项工作形成专门的科学方法和计算公式。该方法可以表述为:以某城市历年来的地下水超采状况为依据,采用平均水位和超采面积计算年均水资源损失量。再将该数据与某地区居民生活用水价格进行乘法运算则可得出结果。

其计算公式如下:S=FHM

式中:S—地下水资源衰减造成的经济损失(亿元);F—超采区面积(m2);H—多年平均水位降幅(m);M—城市居民平均用水价格。

3 当代地质环境问题防治对策建议

3.1 地下水资源衰减和污染防治对策建议

3.1.1 严格地下水开采的管理

各地區对地下水开采要形成统一的规划,按照《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 338-2007)制定切实可行的地下水开采实施方案,达到能够科学合理调度地下水的开采利用,实现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优化配置。在最少限度的对生态环境造成损害的情况下,实现水资源充分满足工农业发展和人民生活用水的要求。在对地下水开采的管理中,较为复杂的是农业区对地下水的开采和利用比较分散、规模应相对较小,对其管理可以纳入村民自治范畴,通过集体内自治实现地下水资源利用的最优化。另外,还可以根据客观情况对储水量较大的区域划定地下水资源保护区,该该区域的生产生活活动进行行政管制。

3.1.2 将地下水污染风险控制纳入土地利用规划

在风险评价基础上,将本地地下水区域划为可接受风险区、可容忍风险区以及不可容忍风险区,并将该种划分纳入整体的城乡规划,将风险控制纳入土地利用规划,并进行土地用途分区管制,将地质环境问题的解决融合到法律和行政管理中,实现地下水污染防范。在此基础上,合理规划配套建设污水处理厂,对城区内污水实行排放管制。

3.1.3 通过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用水量

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是对现有的水利设施进行提质改造改造;二是推广高科技的滴灌技术;三是对工业企业用水设备进行节水的技术改良;四是通过技书运用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

3.2 地质灾害防治对策建议

地质灾害的防治首要的是要建立高标准地质灾害预警、检测信息系统,实现对区域内地质灾害达到及早的防范,以达到最大限度减少经济损失,避免人员伤亡的后果。应当将本地区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之。对于地质灾害频发地区,还要对本地的地质灾害的隐患点定期进行排查治理。

3.3 特殊岩土体环境地质问题防治对策

对于存在特殊岩土体等复杂地质条件的地区,工程地质特征各异,对存在的淤泥土、砂性土、人工填土的必须进行工程处理。对于大范围的黄土类湿陷土的工程问题尤其要引起重视,在建设施工前要做好工程地质勘察,采取相应的地基处理技术进行防治。

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地下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地质环境的稳定息息相关,有效地对地质环境问题进行防治是避免灾害的根本之道,故而不断深化对该领域问题的研究显得特别重要。

参考文献:

[1] 王宝金.试论环境地质学的研究任务与内容[J].吉林大学学报.1982(02).

[2] 梁凤英.环境地质问题浅析[J].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学报.2010(2).

[3] 阮文易.江苏矿山地质地质环境问题及其防治对策[J].江苏地质.2002

地下水环境问题及其防治对策 第5篇

列举了江苏省为清除暴雪所使用的`融雪剂而带来各种环境污染问题,并针对污染问题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为正确使用融雪剂提供参考.

作 者:袁金霞 李海杰 YUAN Jin-xia LI Hai-jie 作者单位:袁金霞,YUAN Jin-xia(海门市环境保护局,江苏海门,226100)

李海杰,LI Hai-jie(江苏圣泰环境事务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07)

地下水环境问题及其防治对策 第6篇

摘要:对南水北调东线徐州段7个控制断面水质监测结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水质达标率仅为42.9%,水体污染以耗氧性污染物和氨氮为特征的有机污染为主.结合当地实际,分析了南水北调东线徐州段水质超标的原因,并根据当地经济、自然特征,提出了针对性较强、切实可行的水污染防治对策和措施.作 者:胡永定 韩宝平 杜娟 HU Yong-ding HAN Bao-ping DU Juan 作者单位:胡永定,韩宝平,HU Yong-ding,HAN Bao-ping(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江苏徐州,221008)

杜娟,DU Juan(徐州市环境保护局,江苏徐州,221005)

乡镇工业的环境问题与防治对策 第7篇

乡镇工业的环境问题与防治对策

本文全面论述了农村工业浪潮对生态环境的污染状况及形成原因,指出防治乡镇工业污染应从提高全社会环境意识,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控制产业方向与产品结构,加强乡镇企业环境综合整治、增加环保投入,加强乡镇企业环境管理,增强环保科技投入,严格执法等方面采取对策.

作 者:张华  作者单位:沈阳市苏家屯区环境保护局,沈阳,110002 刊 名: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英文刊名:LIAONING GUANGBO DIANSHI DAXUE XUEBAO 年,卷(期): “”(1) 分类号:X3 关键词:乡镇工业   环境污染  

地下水环境问题及其防治对策 第8篇

城市人口的增长以及经济建设发展的需求, 大型居住小区和配套城市综合体的建设在各地如火如荼的展开。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私家车的与日俱增, 停车难问题日益凸显。大型地下车库成为解决停车难问题的一个主要途径。现代工程中, 配套大型地下停车场的工程不在少数。大型地下停车场或地下室施工因其工期长、投入大、用料多、地下情况复杂多变、施工组织难度大等, 因此, 地下室工程质量问题不断涌现出来。尤其是地下室底板的防水抗渗问题, 成为困扰整个建筑界的疑难杂症。

1 工程概况

工程项目位于福州北江滨地界内。项目中采用少见的大型双层独立地下室结构。该工程地处江滨, 地下水资源丰富, 未降水情况下, 底板标高在常年地下水位线以下, 工程防水问题显得十分突出, 且项目面积大 (两层共约58000m2) , 施工工期紧、周边情况复杂, 设计应用的防水新材料新工艺多。该工程施工过程中, 多次遇到关乎地下室结构防水抗渗的问题。由于该工程底板防水施工, 主要集中在桩头防水和底板主体防水两个部分, 因此, 将结合该工程实例底板防水的两大部分, 逐一进行分析和研讨。

2 桩头部分的防水问题情况

该工程的桩基大部分为直径400~500的预应力管桩。设计中为保证防水的严密, 加入了桩头防水抗渗的施工内容。桩头防水抗渗主要有 (1) 桩芯顶部2.5m (桩芯混凝土浇筑高度, 随桩基动测结果和设计要求不同, 略有变化) 高度内, 浇筑补偿收缩抗渗混凝土 (抗渗等级S8) ; (2) 桩顶表面涂抹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 (3) 桩芯钢筋头根部绑扎遇水膨胀止水条。三道防水施工中最常出现的问题是:桩芯混凝土的浮浆和遇水膨胀止水条, 未浇筑混凝土就已膨胀失效。

2.1 桩芯抗渗混凝土浮浆问题

刚开始浇筑一区地下室桩芯混凝土过程中, 发现桩芯混凝土稍加振捣就出现大量浮浆形成一层灰色泥皮。首先, 对桩芯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分析, 发现桩芯混凝土中粉煤灰的掺入量达到混凝土30%左右, 虽然整体掺入量符合35%的限定标准, 但粉煤灰颗粒在浮浆中集中出现。这些颗粒无黏结力, 是单纯的堆积层, 干后成薄壳, 强度低且易裂易碎, 必须去除该层才能进行下一步作业。直接在浮浆层上浇注上一层混凝土, 上下层混凝土将不能粘结, 而恰恰需要在桩芯混凝土表面, 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 并将其与承台混凝土浇筑成整体, 恰好此次使用的磨细粉煤灰为粒径在45μm以下的一级粉煤灰。一级磨细粉煤灰颗粒的平均颗粒密度为2.1g/cm3, 硅酸盐水泥颗粒则为3.15g/cm3。粉煤灰颗粒中含有较多的多孔轻质颗粒, 即使在高频振动条件下, 也不可能在水泥浆中下沉而随浮浆上浮, 且集中聚集在表面, 形成表面粉煤灰泥皮。由于桩芯混凝土浇筑空间小, 振捣时振波无法很快释放, 造成混凝土浆体的严重离析。两个原因叠加, 造成桩芯表面严重的浮浆结皮现象。针对上述问题, 在接下来的桩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 采取如下措施: (1) 不使用泵送混凝土浇筑桩芯混凝土, 改用普通人工浇筑混凝土; (2) 降低混凝土塌落度、降低粉煤灰掺入量至10%; (3) 使用人工浇筑、人工和机械振捣相结合的方式, 进行浇筑振捣, 并且控制振捣时长, 减少混凝土的离析和浮浆的产生; (4) 对产生的少量浮浆, 及时进行驱除。采取上述措施, 现场的桩芯混凝土浮浆问题再无出现, 较好地保证桩芯抗渗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从而确保混凝结构的抗渗性能和连接传力性能有效发挥。

2.2 遇水膨胀止水条未浇筑混凝土已浸泡膨胀失效

桩芯钢筋锚固段根部 (桩头外露钢筋底部) 遇水膨胀止水条过早膨胀失效问题的处理。通过对遇水膨胀止水条产品特性研究和施工过程中的细节分析, 了解到橡胶膨胀止水条, 是通过遇水浸泡后产生2~3倍的膨胀变形的, 并充满接缝的所有不规则表面、空穴及间隙, 同时产生巨大的接触压力, 彻底防止渗漏。其每24h浸泡膨胀率达到100%, 而它的最大膨胀率在300%左右。当膨胀度超过最大膨胀度的一半, 该膨胀止水条即告失效。也就是说, 如果在施工过程中, 膨胀止水条在水中的浸泡时间超过48h, 它就可能超过最大膨胀率的一半而失效。而第一次承台底板施工中, 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在遇水膨胀止水条施工后, 还进行承台和底板底的结构外防水涂料施工, 到绑扎完底板钢筋, 准备浇筑底板混凝土时, 时间已经过去了整整7d。期间由于下雨和施工作业, 造成部分承台积水, 而且未进行及时抽水, 所以橡胶止水条经过长时间浸泡而膨胀失效。个别止水条还因体积膨胀而发生了移位。通过原因分析, 可以通过调整施工方法和施工程序的措施, 避免该问题的出现: (1) 在底板大面积防水涂料作业完成后, 再行绑扎固定桩头橡胶止水条, 增加专用胶粘接固定止水条并用钢丝绑扎; (2) 投入人力尽量加快钢筋绑扎进度; (3) 对已施工完成的钢筋表面, 用薄膜或塑料纸覆盖防雨; (4) 在施工期间, 派专人使用潜水泵, 及时到位, 抽除施工中和浇筑混凝土过程中产生的承台积水。采取以上四条措施后, 橡胶止水条过早膨胀失效的问题得到了改善。加上对失效止水条的及时更换, 较好地保证了止水条的整体施工质量, 从而为地下室抗渗增加了一层保护措施。

3 底板主体部分的防水问题处理

先从底板的施工内容中, 寻找可能存在的防水施工问题。底板的防水主要由防水涂料或防水卷材的材料防水层, 和由底板抗渗混凝土自身防水抗渗共同承担。在该工程中, 采用了3mm厚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和抗渗等级S8的防水混凝土两道大面防水措施。 (1) 高分子防水涂料, 最常见的问题就是施工厚度不能满足设计要求, 及起泡脱层的问题; (2) 底板抗渗混凝土主要存在众所周知的开裂风险。针对上述两个问题, 同样从材料性能和施工细节入手分析原因。

3.1 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材料问题

(1) 材料性能: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具有适应范围广, 抗酸性, 抗变形, 使用寿命长, 拉伸强度高, 延伸率高, 对基层收缩和开裂变形适应性强, 使用温度范围宽 (-40~100℃) 等优点, 防水防腐性能优越, 寿命达50年, 被喻为“防水防腐之王”, 得到广泛应用。然而, 在底板底面高分子防水涂料施工过程中, 经常遇到施工厚度不足和起泡脱层的问题。

(2) 工程采用的防水涂料本身缺陷。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有两种:一种是粉体和液体双组份涂料, 需现场调配, 一种是厂家调配好的单组份桶装液态涂料。该工程业主十分重视防水的质量, 要求使用质量状态稳定的原厂液态涂料。对于施工厚度不足问题通过多次现场检查分析, 发现基础梁及承台垂直面以及与底板交接的部位, 还有底板垫层表面粗糙部分, 是最集中出现涂料厚度不足的多发部位。究其原因有两个: (1) 底板与基础梁垂直面, 因为重力原因造成防水涂料涂刷后, 挂不住而向下流淌; (2) 垫层混凝土浇筑后, 未进行细致的找平抹光处理, 造成表面高低不平, 也是造成防水涂料厚度不一的重要原因。众所周知, 涂膜防水能否收效, 几乎取决于结膜后是否获得均匀厚度。针对防水涂料厚度不均采取措施: (1) 增加水平面与垂直面交接部位的玻璃纤维加强胎的面积 (通过加强胎的格子状空隙, 起到阻止涂料过分流淌的作用) ; (2) 在高分子防水涂料施工前, 对垫层混凝土表面进行二次抹光修面, 使表面粗糙度降低, 达到涂料施工的平整度要求; (3) 增加垂直面的材料涂抹次数。一般平面上只要通过三次的涂刷就可达到3mm的设计厚度要求, 而在垂直面应增加到六次 (该次数是通过反复取样实验, 得到的保守数据, 一般五次就能达到要求, 为了保证万无一失, 增加了一次) 。

(3) 对于涂层起泡问题的分析。在大部分施工中, 对涂料施工后的起泡问题并不重视, 也很少在文献资料中提及。但为了保证工程的防水质量, 为了达到业主对防水质量的高要求, 该工程还是针对这个问题, 进行深入调查分析, 专项治理。防水涂料施工后起泡原因:高分子防水涂料干化成型后物理性能类似橡胶, 具有很好的延展性和抗腐蚀性能, 在底板下形成一道密不透风的防水屏障, 但是当施工基层含水率太高时, 高温蒸发作用下, 就会在涂层下面产生大量水汽而无法散发。这就是造成大量起泡的主要原因。该工程地处江滨地下水资源丰富, 部分底板施工季节, 又在春夏这两个雨水丰富的季节, 再加上工期紧, 垫层施工后不能拖延太长时间, 就必须进行防水涂料施工, 所以高分子防水涂料施工后的起泡问题显得越发严重。针对病因采取的对策: (1) 通过调整垫层混凝土的配合比, 适量使用外加剂, 在保证塌落度的基础上, 尽量降低水的用量, 并加快混凝土的凝固成型过程; (2) 涂料施工前, 进行基层含水率检查, 具体方法是:在施工前一天, 用一平方米见方正方形薄膜进行覆盖, 待第二日开工时, 检查是否有水珠凝结。若有水珠则说明, 含水率偏高不宜在该部位施工, 对该区域进行标注暂缓施工; (3) 对个别涂层产生气泡的区域, 按照厂家要求进行割除, 使用电吹风烘干重新涂刷处理。经过一段时间的现场施工实践, 上述措施的应用, 起到了加快垫层混凝土硬化过程、降低基层含水率、减少防水涂料施工后起泡概率的作用。

3.2 底板抗渗混凝土开裂渗漏问题

在该工程中虽未发生过底板抗渗混凝土开裂渗漏的问题, 但是为了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 在施工中针对该工程的特点, 从施工组织和技术两个方面, 采取了防止底板抗渗混凝土开裂渗漏的措施。由于底板抗渗混凝土开裂问题, 是地下室防水中最常见也是比较突出的问题。在此, 做一下简单的总结:商品混凝土质量问题带来的开裂, 采取的措施: (1) 精心挑选距离现场15~30min车程内的搅拌站; (2) 每次混凝土浇筑施工时, 派一名质检员前往搅拌站, 监督砂石骨料水泥等基材的质量, 并全程监控商品混凝土的投料生产情况, 尤其注意粉煤灰及抗裂防水外加剂的用量准确性; (3) 对每辆到达现场的搅拌车, 均进行塌落度检查, 该工程底板混凝土的设计, 塌落度为12cm, 偏差范围控制在±2cm内, 适中的塌落度既保证了混凝土的泵送性能又保证混凝土不至于出现离析的情况。通过上述措施有效保证了防水混凝土的自身质量, 从而为底板混凝土浇捣质量, 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对于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底板渗漏隐患, 采取的措施: (1) 对底板钢筋全面使用标准预制垫块, 保证底板的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准确, 避免由于保护层厚度问题造成底板开裂; (2) 对于底板钢筋锈蚀可能带来的混凝土开裂问题, 在钢筋进场时就采取垫高并搭设防雨棚的措施, 防止钢筋锈蚀影响混凝土的化学和物力性能; (3) 在底板浇筑过程中制定详细的浇筑方案, 严密组织浇筑作业, 防止漏振和过分振捣现象的出现保证底板混凝土的匀质; (4) 对于地下室底板的预埋件, 全部严格按照设计要求, 焊接钢制止水环, 并对每个预制构件的质量和止水环焊缝, 进行细致检查, 坚决杜绝因为预埋件质量问题, 造成底板渗漏; (5) 对底板混凝土面在浇筑后硬化前, 使用木搓板进行搓毛处理, 以增加表面密实度, 防止表面收缩裂缝的出现。

最后, 在地下室底板混凝土浇筑后的养护过程, 采取覆盖麻袋或沙土, 进行14d不间断的定时洒水湿润养护, 保证混凝土强度的形成, 通过上述几个方面的预防措施, 很好地防止了底板混凝土裂缝的出现, 保证了底板混凝土自防水性能力达到设计要求。

4 结语

底板防水施工质量, 可归纳为混凝土结构自防水和防水材料防水两个方面, 直接影响着底板的整体防水性能。施工中应切实针对每个工程的特点, 依据设计防水材料的不同性能, 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 对施工中出现的新问题, 要在充分了解材料性能, 工程实际情况的前堤下, 反复实验, 找寻问题的症结, 才能切实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彻底解决地下室底板防水抗渗问题, 确保地下室使用功能的正常发挥。

摘要:本文通过工程案例, 对建筑工程地下室出现的底板渗漏现象, 分析特殊环境下防水材料的应用及施工措施的改进, 采取适应地下室施工环境防水施工应对手段, 并找到解决防水抗渗问题的方法措施。

农业环境问题及其防治对策分析 第9篇

关键词 农业;环境问题;防治对策;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X32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27.092

农业环境,即影响农作物生存、发展的不同类型因素,既可以是天然的,也可以是人工改造过的,包括农业用地、用水、大气和生物条件等。它们彼此作用构建出一类综合化的农业环境体系,为广大民众创造出日常生产、生活中所需的一切物质。但在现实中,我国农业环境频发引发各类问题,包括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现象等,为了进一步维持该类生态体系的平衡状态,必须尽快制定一套完善的防治对策。

1 当前我国农业环境中遗留的各类问题

1.1 生态环境全面恶化

截止今天,因为我国农业环境长期承受现代化工业发展影响,已然出现难以及时遏制的恶化迹象,相关细节将具体如下。

首先,工业快速发展过程中,衍生出许多数量的废水、废气、废料,但许多工厂都未能依照国家规范要求进行适当地治理和排放控制,进一步对周边农业水资源、土地资源、空气质量,以及人员生命健康等,造成深入性威胁,特别是生态环境污染现象已经变得愈发不可收拾[1]。例如,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出过多的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使全球变暖、酸雨、天气炎热、土地沙化等生态环境问题,接连衍生。此类农业化境的恶化迹象,已经对农业既有耕地资源、生产秩序,以及生产保有量等,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其次,农民在组织生产活动期间,会毫无节制地释放农业和一系列化学药品,使农业土地资源上遗留难以清晰计数的残留药品或是工业制品。再就是包括秸秆焚烧和牲畜粪便等问题难以得到根治,周边空气质量持续骤降,导致民众各个唉声载道。

1.2 水资源严重污染和紧缺

现阶段,我国水资源整体表现出总量丰沛,但是平均相对紧缺的矛盾状况,致使一半以上大中型的城市都深陷缺水危机,而偏偏农业用水量要维持在总体用水量的七成以上,因此农业领域中的缺水问题将愈加严重。特别是在工业水污染数量频繁暴增背景下,更加造成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不到位问题。

1.3 水土流失状况加剧

如今,我国水土流失问题已经扩展至400万km2的空间范畴,几乎占据全国国土总面积的四成,并且持续到新世纪之后,我国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危机效应仍旧表现出持续蔓延的趋势,如若无法在合理时间范围内加以防治处理,将在后期引发更为严重的土地荒漠、草原退化和森林面积急速减退等困境,且会伴生农业土地资源的水土沼泽、盐渍化、土壤酸化与肥力缺失等现象[2]。

1.4 耕地资源持续增长且农民生态意识低下

第一,我国一直面临人口基数过大且耕地资源稀缺的矛盾状况,并且一直被认定是全球城市化水平较低的国家。而随着今后工业和城市化改建进程的持续加快,特别是在人口持续增加背景下,有关农业耕地资源会表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如若选择忽视和放纵,最终势必造成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的崩溃和系统的丢失结果。

第二,事实上,许多农民对于农业环境认知不够深刻,主要原因是农民受教育程度不高、思想水平落后、生态意识低下,时刻将注意力集中投射在现有资源和产值高、见效快的项目上,未将农业资源科学化保护与可持续应用考虑进去。長此以往,不利于一些注重资源保护,注重土地肥力培育,注重环境污染减少项目在农业实际生产活动中的发展。

2 科学合理的防治对策

2.1 全方位治理环境污染,尽心竭力保护生态环境

在治理工业废气、废水、废料和城市垃圾给农业生态环境带来严重污染问题时,地方政府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积极动员相关机构积极开展环境污染治理工程,进一步贯彻生态环境保护理念;要求环保机构联合农业部门,重点治理农药、化工品、饲料添加剂等容易造成农业生态环境侵蚀的污染源。在尽快淘汰被污染农产品的基础上,科学地进行绿色种植推广工作;之后按照现代农业生态管理机构对农业土壤环境的要求,进行传统的施肥模式与结构革新调试,最终顺利贯彻落实农业生态环境全方位保护的指标。

2.2 创建起完善的农业生态环境监督管理体系

健全且科学的农业生态环境监督管理体系,是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发展的基础,各部门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尽快搭建起完善的农业生态环境监控体系,为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作出贡献。此外,在稳定耕地面积的同时,强化因地制宜、积极适应性耕种与开发等高端理念的宣传力度,进一步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技术开发、研究、推广应用等与监督管理体系科学地结合[3]。

2.3 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耕地资源是农业一系列生产活动的核心,是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第一生命线,如果没有一定面积的耕地资源作为支持,再优质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方案,也无法完成高水准的农业生产任务。特别是在我国实施退耕还林政策的背景下,有关工作人员务必要对有限的耕地资源进行科学地保护和利用,及时制定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保证耕地面积,为农业可持续改革发展助力。

2.4 强化水资源污染的综合治理力度

我国农业生产一直面临水资源紧缺的危机,较大一部分原因是水污染现象频繁滋生。因此,必须强化水污染治理工作,并将其视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一项关键环节[4]。例如,做好日常监督管理工作,争取在较短时间内锁定污染源,并制定有针对性地治理和管理方案;或者将水污染防治和治理结合起来,确保农业生产中水资源合理数量的供应。

3 结语

如今,我国依然面临较为严重的农业生存发展危机,而这部分危机的源头便是农业生态环境的日渐恶化状况。今后,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使命就是对农业生态环境进行全方位治理与保护,而这也是农业生产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内容。相信在治理力度的不断加强,以及防范举措的日渐完善,必然保障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元.农业生态环境多样性与作物响应[J].新疆农业科学,2012,20(2):88-96.

[2]谢丽君.中国农业污染减排潜力、减排效率与影响因素[J].农业技术经济,2012,11(6):134-150.

[3]彭刚红.我国农业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4]滕川碧.我国农业环境法制建设现状分析及其对策研究[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3.

浅谈地下水污染及其防治 第10篇

阐述了地下水污染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人体健康的危害,并根据我国地下水污染的现状与污染源分布,提出了一些防治措施.

作 者:孙博 SUN Bo  作者单位:东华理工大学土术与环境工程学院,江西抚州,344000 刊 名: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英文刊名:SCI-TECH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 ECONOMY 年,卷(期): 18(3) 分类号:X523 关键词:地下水污染   污染源   防治措施  

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及防治对策论文 第11篇

首先,应用新能源,对燃料进行预处理,从而减少产生大气污染。引进燃烧设备,提高燃烧效率。再次,健全资源结构配置,应用科学先过技术工艺,净化机动车及工业的污染源。从污染性高的机动车着手,重抓排放源的消减。机关部门加强监管力度,排掉污染、能耗高的企业,减少工业的废气排放量。最后,可以应用植物生化措施,使用城市绿化来预防大气污染,这样能起到氧气与二氧化碳的比例调节作用,从而达到城市大气污染减少的效果,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的空气质量。

2.2噪音污染的预防措施

与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相比,城市噪音污染预防是最难的。所以,要采取综合的多种办法。如:把噪音环境保护加入城市规划中,加强法律宣传,提高预防措施。建设科学城市绿化,应用城市绿地来减少噪音,实施科学绿色的城市,走生态可持续发展路线。

2.3水污染的预防措施

统一处理城市生活和工业污水,配置专业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工业污水的水质达到城市一下排水的标准后,方能排入城市地下道,同时也城市废水一并处理。不够标准的工业废水,要在内部先进行预处理,然后再排到城市排水管道中。

2.3.1 加强宣传力度

水是生命的源泉,节约用水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推动市民养成节约和循环用水的好习惯。提高水的最大利用。通过宣传教育,加强对城市污染严重影响问题的认识,使人们都能爱水节水。这对水污染治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与此同时,生活用水回用到工业、城市绿化灌溉及道路冲洗等方面,这样既节约了水资源,又减少水的污染,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3.2 强化管理

城市污水制约着城市的进步和发展。强化城市废水的再利用,再得用技术要严格执行相关技术规范及标准,科学指导水的再利用。加强城市废水的处理措施,健全污水管网,倡议产业结构调整,对工业水污染的严格管控。通过培训,组建出一支专业性强的队伍,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城市污染水的综合科学的治理。

2.3.3 增强监督

加强法律法规认识,对城市水环境污染颁布的法律法规要作大量的宣传,加于学习,加强执法力度,实行严格的监督管理。经常进行不定期排查,严格执行有法可依,达到高效的执法监督职能要求。

2.4土壤污染的预防措施

对于土壤污染的预防处理,要健全有关法律法规。应用植被修复的方法,应用植物快速吸收土壤的污染杂质,使进化土壤的目标能于实现。对于土壤污染,一定要做到预防为主。消除土壤污染杂质,管控工业废气、废水、重金属、建筑垃圾等遗留到土壤中[3]。

3结语

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得高,但是城市环境的不断恶化。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日月严重。因些,我们一定要做好环境保护意识的宣传,有关机关单位加强监督及调控。通过市民与机关单位及工业单位的一同努力,完善城市环境保护条例,营造出一个和谐生态的城市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李永安,董静.要切实抓好水体污染综合治理及水资源保护[N].闽西日报,

[2]郑琳.浅析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及低碳环保措施[J].黑龙江信息科技,

试论农村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第12篇

试论农村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现代农具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农村的生产力,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柴油机的普及,稻草的随地燃烧引发了一系列新的环境问题.本文对其成因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作 者:朱继蕤 侯宇丹 作者单位:桂林市环境监测中心站,541004刊 名:中国科技信息英文刊名: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22)分类号:X3关键词:农村环境 环境问题 对策

环境核污染主要来源及其防治对策 第13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许多国家为了增强自己国家的世界地位,相继进行核武器试验,与此同时也建立了许多核电站,这些生产活动产生的核废料使当地生态环境和人们的生活承受了巨大苦难。因此环境核污染问题也成为了当今世界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众所周知,核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的危害是巨大的,例如二战期间美国向日本长崎投掷的原子弹,使得当地的劫后余生者失去了生育能力而且伴有畸形症状。目前国际上已经颁布了一系列的条约限制核污染的加剧,先是禁止在大气层中进行核武器试验,然后禁止世界各国一切核武器试验;对于核反应堆核电站加强管理并且合理的处理核废料,并且实施环境放射性监测;但是并未取得理想的效果。

我国自上世纪50年代进行核技术研究以来,建立了专门的辐射防护机构,专门对从事核工作人员进行监督和保护,随后又建立了环境核污染检测机构。到了80年代,我国参照国际标准完善了前几十年制定的一系列法规,在核污染的管理和控制上做到有法可依,但是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各方面都还存在很大的问题,不容乐观。本文就环境核污染的主要特点及其主要来源进行探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来减小核污染发生的频率并且使其危害降到最小。

1 核污染的主要特点

“核污染”是“放射性核素污染”的简称,是指天然放射性核同位素以及人工合成核同位素在环境中扩散的过程。核污染的特点主要有持续性、稳定性、累积性、公众无感知性。

1.1 持续性

核污染是人类生产活动产生的物理性污染当中最严重的一项,与其他物理性污染相比,核污染最大的不同就是其持续性,而一般的物理性污染都是即时性的。如噪声污染等,当其声源消失时,对周围环境的噪声污染也立即消失。而核污染不会随着爆炸结束和反应堆的停堆而结束,放射性核素都有其固有的半衰期,不同的核素的半衰期不同,时间从几分钟到几千年不等。它们一旦产生短期内就不会消失,遵循不同核素内在的固定衰减速率。这一特性与化学污染有类似之处,即使污染源已经不存在,但是化学污染物不会立即消失。

1.2 稳定性

这点与化学污染不同,化学污染物在自然环境中可以被降解或者与其他化学物质反应从而使其毒性降低。但是对于核污染物自然条件无法改变其毒性,人类目前无法通过物理手段消除核污染物的毒性。

1.3 累积性

核污染对人类及生物的影响还具有其他污染所不具有的累积性。一般性的物理和化学污染都不具有累积效应。例如,把噪声降低到一定分贝值以下,噪声不会因为声源的持续存在而累积起来产生伤害;化学毒物的摄入量低于一定值时,一般不会造成伤害,也不会因为接触时间长或者摄入次数多而产生伤害。根据前人的研究已经证明,核污染对人体和生物的危害具有明显的累积效应,尽管人和生物自身具有一定的抵抗力,但是对核污染物的抵抗力比较弱。如果人的身边或者体内长期接触很少剂量的核污染,极可能因为核污染物的累积效应产生危害。

1.4 公众无感知性

不像物理和化学污染物那样具有颜色、气味、震动,人们可以通过看、闻和触觉来察觉其存在,而核污染物人类的任何器官都无法发现其存在,只能一直受害。

2 核污染物的来源

核污染的来源主要有核武器爆炸、核反应堆的核产物及核废料、医学及科研和工业料位计及探伤机生产及应用四种。

2.1 核武器爆炸

核武器爆炸是核污染最大的来源,大量放射性物质在核爆炸时产生,爆炸的过程中这些放射性物质迅速扩散到周围的环境中,而放射性物质的巨变和裂变产生的辐射又会使其周围物质活化为放射性物质,尽管大多数核污染物的半衰期比较短,但是仍会在环境中留下半衰期较长的污染物,使其在环境中持续污染几十年甚至更久。核武器爆炸时产生的污染并不局限于周围的几十里,污染物能够进入大气环流经过一定时间污染全球,也可以通过水和食物链对人造成伤害。

2.2 核反应堆的核产物和核废料

各科研、医学及工业应用部门所需的放射性产品都是由专门工厂生产的,生产过程当中会产生大量核废料;核电站及其他反应堆也会产生大量核废物;原则上这些过程都是完全封闭的,只有在停堆换燃料时才把这些废料取出,然后对这些废料进行综合处理。上述过程的任何泄露都会成为核污染物的来源。例如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反应堆堆心毁坏、部分厂房倒塌,导致大量强辐射物质泄漏,其周围的4300多个城镇和村庄遭受核污染,大约有9300人死于核污染引起的癌症。

2.3 医学和科研

医学上一类放射性核素用于检查人体疾病,另一类放射性核素用于治疗人体疾病,在操作过程中都会对环境造成核污染;科研使用放射性核素主要用来做同位素示踪,整个过程中都存在核污染的可能性,所以现在在科研中应使用放射源密封性较好的各种设备。

2.4 工业料位计和探伤机生产及应用

料位计的工作的正常运行主要依靠同位素源向探测器发送y射线,而在探伤机的工作过程中会产生x射线。虽然生产和使用料位计和探伤机的放射源密封性均较好,但在放射源的装换、运输、废源处理等方面都存在造成核污染的可能性。另外,目前工业废料中天然放射性物质的富集并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这也是一个重要的核污染来源。例如在石油开采和燃煤电站中,排出的废渣中放射性物质逐渐累积,如不加强管理并采取一定措施,也会对环境造成伤害。

3 防治对策

3.1 增强公众意识,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首先大力宣传放射性污染物的危害性,提高人们对放射性污染的认识,了解其危害,使他们普遍接受尽可能不使用放射性核素的观点。对管理放射性核素生产、运输、使用、保管的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和技术水平。

3.2 削减核污染源,加强综合管理

从上面讨论核污染的来源可知核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核武器的爆炸,所以首先要加强各国之间的合作,从而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国际社会,避免各国为了增强自己国家的世界地位研发核武器,核武器大国要削减核武器。其次为了防止核武器的扩散,各国要遵守“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要求合理的设计核电站,在建造和运行过程中要采取最严密的密封措施,从而保证放射性核污染物能够很好的密封起来,不泄露出来;即使发生意外状况或者自然灾害也能够保证污染物不外泄。另外,核电站废料处理设施和工厂的建立都应当和核电站的建设保持一致,要尽量回收,把排放量降到最小,不给人和生态环境带来危害。

3.3 加强各处理技术的联合使用

为了减轻污染和节约成本,对污染十分严重的设施可以进行压缩处理;对于可以焚烧的核污染设施进行焚烧处理;对于污染十分严重的土壤可以将其铲去;对于污染相对较轻的土壤可以采用深翻的方法。总之为了降低污染,节省成本,应当尽可能地把各项技术结合在一起联合使用。

3.4 研发微生物技术

根据前人的研究表明,许多微生物在经过一定的处理后对放射性核素有很好的吸附性,能够降低放射性核素的污染。因此可以将一些核污染物转移为液相,或用微生物进行吸收处理,或者通过基因工程研发出能够大量吸收放射性核素的微生物,从而清除放射性核污染物。另外已有研究表明,如菠菜、青菜等植物可以富集环境中的铀,一些酶能够加速铀在这些植物上的富集,因此可以利用基因工程、酶工程提高这些植物对放射性物质的富集能力,然后对这些植物进行会后利用和在处理。

参考文献

[1]谭大刚.环境核辐射污染及防治对策[J].沈阳师范学院报, 1999, (1) :68-73.

[2]谯华, 周从直, 谢朝新.核污染的危害及其去除方法[J].后勤工程学院学报, 2007, (1) :66-69.

[3]郭培清, 蒋帅.俄罗斯核污染对北极生态环境的影响[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 2010, (3) :12-17.

地下水环境问题及其防治对策 第14篇

关键词: 新疆地质环境;主要问题;防治措施

新疆的地质环境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说土地沙漠化、盐渍化等。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不仅会造成生态环境的恶性循环,还会造成突发性地质灾害频繁。所以新疆的地质环境问题亟待解决,找到新疆的地质环境问题的防治措施就尤为重要。

1.原生地质环境的主要问题

新疆的地形地貌的总轮廓是“三山夹两盆”。新疆的森林覆盖率仅有1.4%,不到全国平均数的十分之一。新疆的优质草场也十分稀缺,只占了全新疆面积的6%,而其中大部分的优质草场分布在额敏草原、巩乃斯草原、昭苏草原、巴音布鲁克草原。

新疆的高山区、极高山区终年气候寒冷,植被稀少。亚高山区由古生代和中生代岩系组成,山峦陡峭,基岩裸露。这一地区植被覆盖率很高,但是紫外线强烈,突发性地质灾害频繁,如泥石流,滑坡,崩塌等时有发生。中山带因为山地森林和湿地的发育,生态环境较好,但人类对森林的乱砍滥伐、过度放牧使得崩、流、滑等突发性地质灾害暗中发育。平原山前戈壁砾质带,光合作用强烈,是农业耕织的好地方,但是该地区因为人类的过度农耕,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土地沙漠化和土壤盐碱化等严重问题。

总体来说,新疆地区的地质环境随问题体现了新疆地区垂直分布的地带性。不同的海拔高度,不同的区域,结构也大不相同,所以其地质环境问题也不相同。(表1)

项 目

灾 害 类 型横 向 分 布纵 向 分 布

崩塌、滑坡天山地区、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区海拔2500m以下山地

泥石流暴雨泥石流天山山区及南北麓、昆仑山杯麓、阿尔泰山北麓海拔2500m以下山地

冰川泥石流天山地区、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区天山山区海波3000m±,昆仑山区海拔4200m±

融雪泥石流天山南北坡、阿尔泰山区海拔2500m以下山地

环境地质灾害水土流失天山、昆仑山区海拔2000m以下低山区

土地沙漠化塔里木盆地冲、洪积扇缘及沙漠边缘地带海拔1200—1700m冲、洪积扇缘及盆地沙漠边缘地带

土壤盐渍化准格尔盆地腹地、细土平原区盆地腹地及细土平原区

草场退化新疆南部地区低山丘陵区及冲、洪积扇缘

地震灾害各山系及构造交汇处均有发生,以南天山为烈低山及山前山、盆结合部位

表1 新疆干旱区主要地质灾害类型空间分布一览表

2.次生地质环境问题

2.1矿产资源开发引起的地质环境问题

新疆的低山丘陵带和山前砾质带矿产资源丰富,并呈纬向环状分布在区内盆地周围。根据数据统计,在1999年全新疆的矿山有4000多处,共发现了138个矿种[1]。其中分布较多、开采量较大的是煤矿和粘土矿,分别集中于低山丘陵带和山前砾质带。

本来矿山开发区的原生生态的环境就比较脆弱,再加上人类的过度开采,矿山的地质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如煤层自燃,新疆九大煤田几乎都有火区的存在,火区面积大,灾情重,破坏了地标环境和生态环境。因为矿山的开发导致边坡失稳,从而使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频发。根据数据统计2009年至2014年灾情最严重的伊犁州,共发生灾害397起。

2.2过度放牧农耕所引起的地质环境问题

据数据统计,二十世纪的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二十年间,土地沙漠化的面积扩大到了29313.6平方千米,相当于每年有将近1465.68平方千米的土地逐渐沙漠化。土地沙漠化必然带来土地资源的减少,从而降低生产能和增加生产成本。新疆土地资源的减少还源于土地盐渍化,土地盐渍化问题加重是由于人们在农耕时所采取的灌溉方式的错误。土地盐渍化是使农业落后,单产水平下降和土地弃耕的重要原因。但我国目前已经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比如完善灌溉排水系统等。通过近三十年的努力,土地次生盐渍化面积减少了21742.53平方千米,平均每年减少了725平方千米。

3.防治措施

3.1预防措施

对新疆地质环境的破坏的人为因素,应该采取预防的措施。首先要加强对新疆人民保护地质环境的宣传,深化群众对地质环境保护的认识。其次,在经济建设、矿区分布、道路建设和城镇规划的时候,就要充分的考虑到其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避免在建设的过程中对地质环境的破坏。

3.2治理措施

对于已经遭到破坏的地质不能弃之不理,而应当去治理。一方面通过工程措施来治理滑坡、泥石流和崩塌等突发性灾害,譬如通过建造抗滑桩、抗滑挡墙等来治理滑坡;通过完善新疆的水利工程和渠道防渗措施来治理土地盐渍化。另一方面通过生物措施来减少水土流失和保持生态平衡。比如根据新疆干旱区的分布特点来植树造林等。

3.3管理措施

新疆地质环境的管理主要通过机构建设和法律法规的制定。一方面组织和建立一个管理机构来管理新疆的地质环境。另一方面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举止,对一些破换新疆地质环境的人和行为进行严厉的打击[2]。

4.结语

新疆地质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突发性地质灾害,土地沙漠化,土地盐渍化及煤层自燃、地下水污染等。这些问题不仅来源于新疆地质环境本身,还来源于人力的破坏。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刻探究,根据这两个层面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对于人为造成的损害,要边预防边治理,因地制宜,做好相应的规划并建立统领全局的管理机构,使之最大程度的对新疆的地质环境进行保护。

参考文献:

[1]苟新华,郑玉洁,张玲. 新疆地质环境主要问题[J]. 新疆地质,2003,03:344-348.

[2]陈亚宁,李卫红.新疆干旱区地质灾害区划与减灾对策[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5,04:75-80.

作者简介:

高优(1983-07-06),男,河北人,毕业于长安大学,水工环助理工程师,本科双学位。研究方向:地质环境问题、地质灾害评估。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局地球物理探矿队。

上一篇:单杠二练习教案下一篇:先进工作者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