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0天津语文高考反思高三语文总复习

2024-06-18

从2010天津语文高考反思高三语文总复习(精选6篇)

从2010天津语文高考反思高三语文总复习 第1篇

从2010高考反思高三语文总复习

一、高三复习备考策略

(一)解读考纲,强化复习的方向性

考纲是我们备考的指南针。在高考备考中,我认真学习、理解《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了解、分析高考信息,认真研究题型,对高考趋向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同时把我的理解、领会传达给学生,让他们知道考什么、怎么考,引导他们认识把握《考纲》要点,了解考点,做到心中有数。比如:如何理解“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和鉴赏评价五种能力”的层级要求;又如:“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一说法隐含的要求是什么等等。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花点时间让学生认识理解考纲,这是有必要做的一点“磨刀”工夫。

(二)、钻研教学方法,确保复习的针对性

复习中,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复习方法的建构。课堂的学习与备考复习其方法还是有区别的,前者侧重在于由此获取新的知识,后者侧重于对已学知识的梳理、归纳、提升。在备考中,我主要采取的措施有:、抓实知识层面的系统整理,夯实基础

高考试题第一大题前两题考查学生的音、形辨析,第三大题文言文第 8、9 题重点考查考生对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的词义和用法的掌握,第四大题第14题对名句名篇的默写考查。诸如此类的题目,都基本属于知识层面,这类知识面广量多,头绪繁杂,我要求学生一日一练,抓平时的记忆和整理。我们的复习基本囊括了高考试卷中的32个字音与字形。、强化阅读和写作方面的训练,突破重点

在高考语文试卷中,文章阅读和写作占分比例大,阅读题的分值共35分,作文的分值有 60 分,这是区分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项目,从每年的高考之后的语文试卷抽样分析来看,阅读题失分较多,作文得分较低一直是一个普通存在的问题。因此,在备考中我特别重视阅读和写作训练。

在阅读方面,加大训练力度,让学生掌握一些解题方法或规律。复习中着重注意两点:一是以五年高考试卷为范本,明确考什么的问题;二是要使学生懂得阅读的有效途径,教给学生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因为在那短暂的考试中,要求学

生准确而迅速地从阅读文段中获得信息,只有平时有素的训练才具有比较好地处理信息的能力。高考主观阅读主要考察的就是筛选信息和概括主旨的能力,而这也是我们平时着重训练的。

关于写作能力的训练,我主要着眼于学生思想认识能力和基本技能的提高,不仅限于找些题目写一写,批改批改,讲评讲评,注重训练到位。

①进行审题、立意、结构、语言等专项训练,在专项训练的基础上再进行综合训练。特别注意训练审题能力。尤其对呼声较高的新材料作文的审题与立意的训练,但今年高考并没有给考生加大难度,依然是开放式的话题作文,审题没有了难度。

②关注生活,关注自身,关心社会,利用视频观看百家讲坛,感动中国故事。③重视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创造性,在写好规矩文的基础上,鼓励创新,加强创新思维训练,通常是以高考满分作文为例进行研究与仿写。

④注重表达,强化情文并茂的针对性训练。

(三)、重视整体训练,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从高三下半学期,我就有意识地精心安排综合训练,提高学生答题技巧。我以高考前的模拟训练和各地高考试卷为重点。在训练中力求做到:

①每次训练的时间、题量与高考等同。

②试题的区分度、难度系数要接近高考或等同高考。

③命题的内容、角度、思路要以《考试说明》为依据。

④试卷的长度、结构、分值要切合近几年的高考试卷。

⑤训练之后及时反馈矫正。

二、备考策略反思

反思之一:对大剂量训练的思考

在高三,大家都在进行大剂量高难度的训练,因为以考促学,一举多得:可以检查水平,可以看出问题,可以推进复习,可以„„真是一箭多雕,何乐不为?我也盲从期间,以为自己不考学生就不学,在某种程度上是起到了作用,但现在想想其实语文学习成绩与考试频率、难度之间不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且无“质”的保障的“量”的叠加,并不能导致“质”的飞跃;另外,提升试题难度并不能稳固基础的知识。因为学科特点决定了语文的教学,与理科类学科有天壤

之别,其内容、要求、目的、运用方式、知识结构都要求教师注目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懂、悟、联、用——即明白原理、理解体验、联系联想、迁移运用,而语文学习中,“懂”“悟”的极端重要性是其他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比拟的,是必须让学生首先达到的目标,学生的“懂”“悟”既不是教师可以代劳的,也不是通过考试就能办到的。高三语文老师的心理应该是淡定的。

反思之二:关于高考和会考的关系

因为会考原因,教学进度的落实在一段时间滞后,给师生的教与学带来紧迫感。原则上是会考促高考,实际上会考在某种程度上拖拉了高考的脚步,虽然我们已经将会考复习时间锁定在11月下旬,但是会考的压力还是牵绊着我们,会考结束,学生长出一口气的同时也就度过了宝贵的第一学期,下半学期课时更紧张,考试次数又逐渐增多,学生不断暴露出知识能力的弱点盲点以及新考纲的变化等等因素,以及老师需要随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的任务,使本来有序的复习时不时就不能按部就班、面面俱到,整个学年都很紧张与焦灼,今后如果再面临这双重考验,我一定做一名有一大刀阔斧、勇于取舍的精神的教师,不然,就容易造成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这样的遗憾。

三、我的一点建议

(一)、强化给学生一个核心的备考理念,掌握高考语文的“变”与“不变”。高考语文的题目有千千万万,复习材料是一叠又一叠,复习书是一本又一本,其中的好题目的确也不少。可在时间有限的高三复习中,稍有不慎就会陷入“题海战术”之中,整天都在练题目,做过来做过去,并没有长进,有时会越做越乱。其实,应掌握一个核心理念,即高考的“变”与“不变”。“变”,指的是具体的题目、题型,还可以包括题量、试卷结构,命题指导思想。因为高考命题者每年都要“求变出新”,希望“常变常新”;可是,“万变不离其宗”,高考语文最核心的就是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即考生的知识面、思想层次、思维能力、语言的理解与表达能力。说得更白一点,就是重点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如果还要更简洁的话,即就是语文姓“语”,在任何一道题目上,都是要直接与“语言文字”打交道--不管是基础知识,还是阅读写作;不管是现代汉语,还是古代汉语。

(二)、让学生把思维语言转化为文字表达,记录思考的结果。

很多学生学习语文只停留于看一看、想一想、勾一勾、划一划、抄一抄、凑一凑。到真正需要硬碰硬的地方,要么知难而退,要么浅尝辄止。应鼓动学生在古诗鉴赏、古文翻译、语言运用题、现代文阅读„„都要养成勤于动笔、重视文字表达的好习惯。因为动笔,促使他想得更全面;而思有所得,又迫使他找到更为准确得体的语言来表达。这样坚持下来,将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与语言能力的良性互动,改变“动口不动手”的谦谦君子作风。

(三)、给学生有一个自由看书、做题、练笔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有充分发展的天地。

温故而知新,学生在总复习中,往往会有新的发现,新的疑问,新的提高,这都需要有一段属于他们自由支配的时间,让他们去翻阅、整合、应用知识点和能力点,老师只在他们真正需要的时候才出现以相机点拨。说得绝对一点,有很多学生认为自己语文能力好是自己学出来的,并非老师教出来的。另一方面,题目是做不完的,大胆地割舍一些复习材料,砍掉十套卷子不做又有什么影响?可以每周安排出时间让学生看书、练笔,甚至是质疑、争鸣,尽量营造一个自由学语文的宽松环境。

总结是为了更好的提高,不让自己懈怠;反思是为了更快的进步,不让自己困惑。让我们汲取昔日的经验,不断地改进教学工作,为了实现高三孩子们的人生梦想,也为了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而辛勤耕耘,相信,“天道酬勤”是永远不变的真理。

从2010天津语文高考反思高三语文总复习 第2篇

taoti.tl100.com 你的首选

201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二十教案:冲刺高考作文

先看作文题目,然后开始做其他的题目,同时想一想与作文有否联系,可以记下来。写作文时按如下4步写:

⒈看表分配时间:1/5时间一定用于审题。可以画个概念图;思考与自己思想中的例子建立联系(不要多,选出2-3个较说明问题的就行)。⒉你究竟想说明的是什么?(一定要言之有物),不要写得太复杂了,思想的推导不能超过2-3层,(如果有很多的材料,一定要写就分段写)。节省老师的时间很重要,要明确再明确表述的内容,不产生歧义。多用肯定的完整句型,主+谓+宾 要完整的 ⒊写清楚(准确的)4个段落的标题。并将结论写在段落的首句。⒋牢记下面的8点技巧 用短句,越短越好。

用长句写几个哲理和概括(全文不超过3个复杂的句子)。

可以用排比强化语气,从不同的视角产生排比(辅助属性方面)。来点背景材料和细节的描写(1-2例中使用)。结果提前,龙头(华丽)、猪肚(丰富)、豹尾(留有余味)。

调动感情说服老师。A——〉B;1—2—3—4—〉跌宕起伏的思想,要连续。

重点要尽力多提几次,每段都要提到。多写几句就会成为兴奋点和核心的义群(亮点)。不忘主题。决不掺水(材料必须有所放弃,少即为美)。分配好写作的资源(段落的概念不重叠)。

字要写慢,一定笔画到位;不会的字用拼音写(不写错字)。

到目前为止,你的写作能力想有一个较大的进步恐怕已不现实了。但是,在考试写作文之时按照以下步骤执行,相信会为你的高考作文增光添彩 第一步:准确审题

作为考生,应讲究写作的程序。花60分钟时间写作文是比较适当的,其中应该有15分钟左右的时间审题构思。一定要仔细研究题目,审题不慎,满盘皆输„„详细 第二步:抓人标题

从考试实际情况来看,考生在编拟标题时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题文不符;二是过于宽泛,大而无当;三是俗套。因此,我们要能编拟富有表现力和吸引力的标题„„详细 第三步:明快开头

开头方法之一:开门见山话题点穿;开头方法之二:引用名言文采凸现;开头方法之三:排比点题铺排文气„„详细 第四步:言之有物

名人的素材好用,但是别用大路边上的那些。比如李白的斗酒诗百篇,天子呼来不上船;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等等„„详细切记

资源互助社区

taoti.tl100.com 你的首选

(四)写作

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表达应用 E 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 ⒈基础等级 ⑴符合题意 ⑵符合文体要求

⑶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⑷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⑸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⑹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 ⒉发展等级 ⑴深刻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⑵丰富

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⑶有文采

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⑷有创新

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分。

高考作文结构创新招术:照应圆合法

俄国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谈小说创作时说:“要是你在头一章里提到墙上挂着枪,那么在第二章或第三章就一定得开枪。如果不开,那枪就不必挂在那儿。”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技法呢?前面写到的事物,后面要有着落;后面写到的事物,前面要有交代,这就是所说的“照应圆合”法。写作假如忽视照应,就会造成上下文之间脱节,全文结构含量显得支离破碎。照应手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一、首尾照应。文章的开头与结尾遥相照应。这就是说,把开头描写的事物或提出的问题,在结尾处用各种方式加以深化或回答,给人首尾圆合的印象

二、文题照应。这种照应法往往用在标题比较含蓄、或含义较深刻的文章中,须加一定说明、注释。因此行文对标题起了注释、说明、点化作用。如鲁迅的《为了忘却的纪念》。

三、对话照应。就是以典型人物语言多次重复照应。如鲁迅《祝福》中祥林嫂的口头禅:“我真傻,真的,我单知道下雪的时候野兽在山坳里没有食吃,会到村里来;我不知道春天也会有。”这句话在文中多次出现,突出了孩子之死对祥林嫂的沉重打击。

四、细节照应。生动而典型的细节反复出现,可以突出细节的典型意义。如茹志娟小说《百合花》中,小通迅员衣裳的破洞共出现四次,突出小战士羞涩、淳朴的性格。

五、关键词语照应。即表达主旨的关键性词句在行文中互相照应,互相补充。

资源互助社区

taoti.tl100.com 你的首选

六、悬念照应。在作品中设悬,又不马上释念,而是反复暗示,使读者关心人物命运或事件结局的兴趣愈来愈浓厚

七、伏笔照应。即前伏后应,作者在描写、叙述过程中,对有联系的人物或事件预先提示或暗示,即埋下伏笔,待其出现后自然形成一种照应关系。如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高考作文结构创新招术:顺序多组法

写人记事,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总得有个顺序。因为事物是复杂的,多种多样的,所以反映客观事物的文章也是千变万化的,因而没有一成不变的固定方法。记叙的方式通常有以下四种:

一、顺叙,是指按照事件发展过程的先后次序进行的叙述。这是一种最常用、最基本的叙事方法,它能起止清晰、层次分明,事件人物交代明白,前因后果变化自然。事件脉络清楚,令读者一目了然。顺叙多以时间先后为序,即按事件发生、发展、结局的先后来写,多件事的叙述中,则先出现先发生的事先写,后出现后发生的事后写,一切按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为线索。

二、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精彩片断提到文章的开头写,然后再按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写,这种方法称为倒叙。倒叙可以造成悬念,使行文跌宕起伏,牵动读者去寻根溯源,产生阅读的强大吸引力

三、分叙,又称平叙,就是平行叙述或交叉叙述,指叙述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两件或多件事,也即通俗小说中所常说的“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方法,分叙可以使纷繁的事表现得头绪清楚、气氛突出,造成文章的多线交错却脉络分明,具有立体效果

四、插叙,是指因特殊要求,中断原来的叙述,插入与中心事件或与主旨相关的内容,结束后再续原来的叙述,插叙的方法很多,有所谓“追叙”,如对过去事件片断的回忆;有所谓“补叙”,如对有关人或事作必要的补充、解释;有所谓“逆叙”,如对有关内容进行由今及古、由近而远的追根溯源。

话题作文要有所创新,就应调用多种叙述方法。除以上叙事方式外,还可把文章分为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和意识流顺序。但无论使用何种叙述方法,其主要目的在于叙事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能将所选用的材料连缀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高考作文结构创新招术:波澜跌宕法 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这是说文章似名山胜景一般,要层峦叠嶂,峰回路转、曲折回环,方可引人入胜。很多人写记叙文时,往往只注意叙事条理、线索结构的分明清晰、完整清楚,因而平铺直叙、水平如镜,看不到曲折错落、起伏回环。这种文章虽然也使用了相应的叙事手法,叙述能概括具体,但缺乏点情趣,少了点波澜,仍不能算好文章 所谓“波澜”,是指叙事时有张有弛,有起有伏,如波如澜。只有这样才能使文章起伏错落,一波三折,吊起读者紧张的心情,以吸引读者。例如《水浒传》中写武松景阳冈打虎一段,可谓波澜起伏。作者写武松打虎过程时,先如平地一声惊雷,“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局势何其紧张;随后写武松惊出一身冷汗,躲过老虎的一扑、一掀、一剪,气氛暂时得到些缓和;然后波澜又起,当武松抡起哨棒直打老虎时,却将哨棒劈在树枝上,以致断为两截,这险至极处可令读者紧张至极。当赤手空拳之时,读者为武松也提心吊胆到了高峰;乃至武松与老虎最后殊死搏斗,令人跟随武松经历了一场生死斗。这一波一伏,如浪撞礁石,似海波叠起,真正扣人心弦。

总之,文章的曲折起伏:一是来自生活本身的复杂多变,曲折起落,因此,写作时一定要研究生活;二是作者对所描写事件的参差错落、跌宕起伏要深刻地体验,尤其对处于事件情节中心的人物形象有全面的感受,才能写得合乎生活和艺术的逻辑;三是作者叙事时既要考虑

资源互助社区

taoti.tl100.com 你的首选

生活的逻辑,又要合乎读者的接受心理。平铺直叙固然令读者松弛,而一味地风风火火,脱离生活逻辑的紧张也令读者疲倦 高考作文结构创新招术:欲擒故纵法

军事上用兵有“欲擒故纵”之计,即当敌人锐气尚盛时,我故意避战示弱,骄纵敌志,使其懈怠,丧失警惕,而后乘机擒之。“擒”,捉拿的意思,可以看成矛盾的收结,解决。而“纵”是放开,为了解决矛盾,不能回避矛盾,先得分析,揭示矛盾,等矛盾暴露到一定地步,再顺势擒拿。由此看来“纵”是一种手段,而“擒”是一种目的,放纵是为了更好擒捉,放纵是在擒拿这一目的支配下进行的,是充分掌握了解决矛盾主动权的,所以叫“欲擒故纵”。在论辩性的文章中常用此法来反驳错误观点。它一般先让对方把话说完,然后,抓住对方要害,驳倒他,这放开是为了最后驳倒。如有人说:“评弹是靡靡之音,听了要死人的。”我们可以这样反驳:“按他的说法,如果前线打仗,就不必派军队去作战,也不用飞机、坦克和导弹,只需派一个评弹团就行了。几首曲子一唱,敌人‘闻曲披靡’,一个个自动倒下去,岂不痛快?”既是歪理,其逻辑必然是荒谬的,我们先让它自我暴露,再接歪理推下去,必然会得出荒谬的结论。

此法不单用在论辩性文章里,许多叙事性作品也用。《水浒传》中“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段的主旨是要突出林冲取胜,表现他的武艺高强和谦抑大度,但作者不急于一下子揭示,而是先写林冲拜见洪教头,洪教头傲慢不理,一纵:洪教头说林冲是假冒教头,诱讨酒食,林冲不作声;二纵:洪教头提出比武,林冲却称不敢,三纵:洪教头气势汹汹,来攻林冲,林冲退避,四纵:接着开枷,拿二十五两银子为利物,五纵:最后,林冲一棒打翻洪教头,纵于一“擒”。这样“欲擒故纵”,设置波澜,扣人心弦,文章就显出了一路山重水复的丘壑之美。因此,“纵”是方式、手段,“擒”是目的、结局 高考作文结构创新招术:点面综合法

向水面投一粒石子,一圈圈波纹就从石子入水的“点”向外漾开,渐去渐远,这圆形的“面”和“点”组成一幅和谐的图景。春来时,万木竞发,成了一片绿的海,如果这“海”面上点缀上几朵红花,这“点”和“面”又将会是怎样的一幅动人的画面!把这个生活图景移植到作文上,就成了“点面结合”的写法。“面”是俯视图,给人以广阔展放的视野;“点”是特写镜头,给人以具体深入的印象。

刘白羽的散文《长江三日》对长江三峡进行了全面绘景,作者不是对所有景物都点到为止,在具体写景时,也没有对三峡的景点进行一一细写,而是既全面概括地勾勒出了景物的全貌,又抓住了三个峡不同的特点,选取重点的景点进行细致刻画。写瞿塘峡是突出它的雄伟。巫峡体现了幽深秀丽、千姿万态的特点。至于写西陵峡,则着力突出它的奇险。这样既全面描写了三峡全景,又突出了三个峡各自的特点,给人深刻的印象 散文多用“点面结合”的方法,议论性文章亦常见此法。《过秦论》中用反衬法先说六国之强盛时,主要从人才下笔,先以信陵君等四君子为例,用“明智忠信、宽厚爱人、尊贤重士”写其为人,用“约纵离横”写其外交,用“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写其才能;这是“点”的剖析。接着一口气列举了20位著名的人士,从出谋划策、沟通思想、统帅军队三个方面说,这是“面”的叙述。这种把典型与全局、个别与一般结合起来的方法,会使议论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显得深刻全面,丰满充实。

记叙文《包身工》也同样用了此法,那群受尽苦难的小姑娘就是“面”的描写。可是,也只有当枯枝般的“芦柴棒”活生生地站在我们面前,当病中的她被带工头狠命踢打,在刺骨的寒风中被冷水浇头时,愤怒的火焰才会在读者心中熊熊燃烧。这正是“点”的力量。高考作文结构创新招术:抑扬生变法

资源互助社区

taoti.tl100.com 你的首选

一篇文章,初看开头,便知结尾,一般不会引人入胜。如能做到千折万转,抑扬有致,曲径通幽,就能避免平铺直叙,使文章产生诱人的艺术魅力。所谓“抑扬生变法”,就是指在文章中对所写之物,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陡然一转,或褒扬抬高,或贬低否定的一种艺术手法。运用这种方法来构思写作,往往可以使文章波澜陡起,摇曳多姿,从而达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

例如《琐忆》一文,文章旨在通过对有关鲁迅关怀青年的几件小事记叙,歌颂鲁迅的伟大人格。然而在文章的开头,作者却写了自己“不敢去接近他”,因为之前作者道听途说了许多关于鲁迅的议论,如“鲁迅多疑”、“世故”、“脾气大”、“爱骂人”、“睚眦必报”、“不容易接近”等等。然后笔锋一转,开始记叙自己与鲁迅交往的几件事。通过这几件事,作者得出的结论正好与道听途说的相反,鲁迅恰恰是一个心胸广阔、人格伟大的人物,他对青年无限关心和爱护,对敌人无限仇恨,他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正是他人格的体现。文章采取这种“欲扬先抑”的叙述方法,既更好地凸现和歌颂了鲁迅的伟大人格,又增添了文章的波澜,使文章摇曳多姿。

在具体写作中,正确运用此法应注意两点:一是要从整体上着眼,安排好轻重、主次、详略。不论欲扬先抑,还是欲抑先扬,所“欲”都是目的,所“先”都是手段。前者抑是为了扬,重点在扬;后者扬是为了抑,重点在抑。切不可详略不分,平均用墨,更不能轻重例置,喧宾夺主。二是要掌握好“度”和转换的自然。过了一定的“度”,就可能失实或有悖于事理而影响表达效果。转换不自然,就可能虚假而不能令人信服。所以万万不可掉以轻心,草率从事

高考作文结构创新招术:悬念解疑法

所谓悬念,是在文章的某一部分(可以在开头,也可以在中间)设置一个疑问或矛盾冲突,以造成读者某种急切期待和热烈关切的心理状态的一种手法。因为悬念是兴趣不断的向前延伸和欲知后事如何的迫切要求,所以悬念设置得好,就能收到吸引读者始终怀着紧张情绪或关切心情迫切地读下去的艺术效果

利用悬念进行叙事,在文字作品中十分常见,如中学语文课本中的《祝福》和《智取生辰纲》中均有精彩的悬念手法的运用。不论是谁,读到祥林嫂“老了”,是不会就此打住的,必会怀着急切的心情去了解她的命运之谜。同样,看了精干练达的杨志竟然被“枣贩子”劫了生辰纲,也会急不可待地求索造成事态发展背后的原因。

在作品中设置悬念,一是可以使叙事避免平铺直叙,使文章波澜起伏,增强生动性和曲折性;二是可以吸引读者,牢牢抓住读者的心。常见民间说书艺人说书时“卖关子”,也是在利用人们总有“欲知后事如何”的心理,用悬念来抓住听众

悬念的设置一般有三种方式。第一种:一个悬念的提出、破译、完成,往往是一个独立事件的完满收结,是对主题的一次较为完整的表现(如何为的散文《第二次考试》即属此类)。此类悬念,不但是一种叙事方法,也是一种构思方法。因此,这类悬念从设置到完成,要有一定长度。就一篇作文来说,悬念不宜设置过多,一般有一两个就行了,不要像好莱坞电影那样,追求“五分钟一个兴奋点”。第二种:在叙事的过程中不断地制造悬念,使叙事本身追求一种悬念迭出、一波三折的艺术效果。第三种:我们不妨把它称作是悬而未决的悬念,它可以给读者留下想像的余地,使文章意味无穷。如例文《陈伊玲的故事》即是。这种手法在时下的一些小小说中最常用

本式的基本套路模式为:设置悬念→探因解疑→解疑明旨。

资源互助社区

taoti.tl100.com 你的首选

一、面对考场作文,要摆正心态,沉着应战。考场作文,年年有之。“作文战场”,经年不衰。这也是我国考试制度中的一项惯例,照常行事吧。故,考生不必有什么“恐高症”、“失语病”。作为一名考生,应以积极的态度去应对,去驾驭,若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充满胜利信心,那么, 成功必然是属于你的!◎变被动的受知,为主动的认知。弃“马后课”,施“马前课”。 高考作文的实质,就是一个字“写”、两个字“写作”、三个字“写文章”、四个字“考场作文。”

本来,作文是有规律可循的。高考作文,也如此。

{题型}不外乎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给材料又命题,话题作文(其实, 话题作文是材料作文的一种延伸和变形)。

{材料}高考作文的材料,或谈人生、谈社会,或讲科学、论艺术,或回顾历史、设计未来„„ {表达}要恰当地运用各种表达方式。也就是,要巧妙运用各种表现方法。考场作文,要根据不同题目要求,有的重在叙述和描写,有的强在议论和抒情,有的好在说明方法的运用

既使是重在叙述或描写的文章,也有具体事件的选择和安排。如写人:或通过人物语言来表现人物的性格;或选择描写人物的行为动作来刻画人物;还可运用运用细节、心理变化的过程来展现人物命运„„

同是抒情,可采用直接抒情法,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也可选用借景抒情法,抒发对故乡山水的怀念之情;还可通过触景生情法,流露出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同样,叙述、议论、说明等表现方法的确定,都可灵活地綄合地加以运用。

还有,在作文中,要展现出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的技巧;正确运用修辞手法等,会使你的文章增辉添彩,定能考出好成绩!

二、高考作文成功“三要素”

⒈准确立意

首先,要确立主旨。

作文题和确立主旨的关系,有两种情况: 一是,作文题,明示主旨 如:“战胜脆弱”(1998年,全国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2000年全国题)。有些作文试题,提供一个概念,如:“责任”(1995年,上海题)、“诚信”(2001年,全国题)看来,没有明示观点,但有倾向性暗示:“责任”,就是“应用责任心”;“诚信”,是以人为本。二是,题目不规定主旨,只提供思考和选材的范围。考生要据此,自主立意。如:“遥望星空”(1992年,上海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1999年,全国题),此类题目,思维空间广阔,要自主确立主题。

⒉完善结构

先立意,接着调集素材。如何组织材料,突出主旨,结构形式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因素。连通贯性,是结构的基本要求。无论记叙,还是说明、议论都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前后文的连贯

完整性,也是结构的一个基本要求。事情有头有尾,过程有起有伏,发展有因有果。不论什么文体,什么表达方法,都要注意表达的完整性。

构思精巧,是对文章结构的进一步要求。结构精巧,有三个方面:

⑴结构的匀称美。

⑵结构的变化美

⑶结构的独创性。指结构的独特和创新,如寓言式、采访式。结构形式的独特要以切合内容

资源互助社区

taoti.tl100.com 你的首选

为前提,要切合主题,切合题材,这样才有意义,有价值规

⒊着意语言

在考场作文中,这几种句式,应加以关注:起始句、过渡句、中心句、展开句、点题句、结尾句。

三、高考作文的“快”和“美”

考生考得好, 不仅靠平时用功,还要靠临场发挥得好

在考场上,除了情绪稳定、审题准确外,讲究考场作文的“快”和“美”也是很关键的。〖考场作文的“快” 〗 体现在三个方面: ⒈审视题目快。

考场上作文,一般用8—10分钟阅读材料、审视题目要算是快的了。这种快要几方面配合:眼睛看得快、心里记得快、手里摘得快。对题目中的关键字或词要边看,边记,边对照分析。如,《毁树容易种树难》中的“易”和 “难”;《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的“先”和“后。”很快就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正反关系。⒉组织结构快。

审题后,要立即打开记忆仓库,进行积极思维,边组织材料,边安排文章结构。要求构思快,采用一般的“总——分——总”的结构形式,来帮助思考 {记叙文}

总 :概括介绍人物(或事情发生原因); 分 :具体分说人物事迹(或事情经过); 总 :总结人物精神(或事情的结果意义)。

{议论文}

总:提出中心论点;

分:分析问题(论证论点过程); 总:结论

{说明文}

总:概括某一事物的形貌; 分:分说某物的各个方面; 总:概括某物的功用、意等。

上术这个三段式结构,虽不是最好的方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只不过先摆下阵式,不容易乱。然后,在具体写作过程中,再依“谱”灵活运用。⒊动笔起草快

应试作文,还是打草稿好。它有利于稳定情绪,保持良好的应试心态。在考场上写草稿,要注意快速。

一般可先拟好提纲,认真写好开头;然后,再续写下去,不用全部写在草稿纸上。,即使全写草稿,也不用写出全部句子,或用符号,或用省略,或用概括,总之,自已看懂就行。快速起草还要依据文体特点,不能千篇一律: {记叙文}

须注出情节的脉络,用细节、道具、特征和动作串联的,要注明用在什么地方,起到什么作用

{议论文}

还须标明论据的排列次序、引发的突破点。

资源互助社区

taoti.tl100.com 你的首选

草稿内容,选优留用。起草、眷写,要一气呵成。〖考场作文的“美”〗

文面要美,引人注目,给人留下好印象,可多得分。⒈字体工整。不乱涂抹,错字少 ⒉标点正确。⒊格式标准。

四、高考作文,临场发挥好的“五个巧” ⒈巧用开始5分钟

要抓住开头的5分钟。答完那些语文知识后,最好微闭双目,做1分钟左右的短暂休整,稳定情绪、让自已从疲惫的状态中解脱出来。然后,以清醒的头脑、明晰的眼光,去阅读作文题。此时,切忌将试题匆匆一瞥,急忙动笔,而要定下神来,一字一句地去审读题目或题目中提供的材料,要反复品味题目。对题目一定要想得全面一些,深入一些,细致一些,决不能大而化之。要舍得花最初的5分钟,把试题的一字一句“吃透”。不仅要看表面的意思,还要看到它内在的意思,审准了题目,避免跑题、离题,写起来也快 “审题是成功的一半。” ⒉巧用“两分法”

因为,作文试题的内涵比较丰富,充满哲理。所以,要全面地看问题目,要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和分析问题。

写议论文,要做到观点辩证全面,内容以少胜多,提高一分为二的认识能力,要从多角度思考问题。⒊巧开头

要写好“一见钟情”的开头。高考作文,多是要发表议论。发表议论,写好第一小节相当重要。开头主要是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中心论点表达出来。加上切题快,表述能力强,阅者会“一见钟情”。⒋巧举例

举例要准而精

“准”:就是举例要与观点相统一,例子要为观点服务。

“精”:除叙述要简明概括外,所举事例要有代表性,要典型。这样的事例,可起到以一当十的作用。⒌巧结尾

考场写作,时间宝贵.结尾也应快些。

结尾方法,可采用首尾呼应法,或总结法,较为把握。

五、高考作文,常见病灶 ⒈切题病

⑴背离:文章主旨,背离命题者的意图,一点不沾边。多为“宿构”文章。或改头换面,或生硬拼接

⑵偏离:或未能准确理解题意;或无提纲,写跑题了。

⑶散乱:立意不集中;观点背离或偏离话题;想一点,写一点。⑷模糊:故作高深,行文晦涩;不明确点题,看不出主旨。⒉素材病

⑴空洞:作文像答政治题,条条框框;无细节,无事实,无引语,无形象化句子。为空洞文章。⑵单调:素材少,不足以论证观点或表现人物。

资源互助社区

taoti.tl100.com 你的首选

⑶陈旧:虽素材多,但全是熟悉面孔

⑷囫囵:有了素材,不会取舍, 囫囵地照搬,细节与论题无关。

⑸雷同:素材虽多,但素材的角度、范畴没有分别,几个素材只能发挥一个素材的作用。⑹悖离:观点与素材、人物与细节都要求统一,如果素材不能说明观点,细节不能表现人物,二者就悖离了。⒊思想病

⑴错误:文章表达的观点是错误的。⑵庸俗:表达些俗气的观点。

⑶偏激:有的一卟障目,不见泰山;或戴墨镜看事物,都是阴暗的;出语绝对,扩大、夸张 ⑷陈旧:观点烂熟平常。无须证明。

⑸隐晦:观点正确,表述含混;或雕琢太过,以辞害意,不明其意 ⒋语言病

⑴粗糙:言语单调,少变化,错别字、病句多。

⑵枯槁:措辞普通,表述平直,无修辞、少感情,无味道。⑶低幼:小孩子之语调。

⑷烦冗:用些语言思想苍白,多唠叨

⑸晦涩:语言太主观,难懂;或语言跳跃太大。⑹游戏:语言花哨,玩世不恭,随意马虎,不严肃。⒌构思病

高三语文总复习的行与思 第3篇

一、让学生在心底上重视每个知识点,重视每个“分”

尽观历年高考试题,语文考查的内容有语言知识、文学常识、阅读、写作。要考查的能力要求为实记(A)、理解(B)、分析综合(C)、表达应用(D)、鉴赏评价(E)、探究能力(F)。很多学生一看到这众多的知识点,心中顿生一种畏惧、排斥之感,不愿意花时间去积累,反而用一种逃避的态度来安慰自己,总觉得无所谓,反正才三分嘛!这部分学生,其病根在思想,必须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思想的错误;当然也要给他们一些自信,让他们看到学好语文并不像想象中那样“难于上青天”,只要一直坚持,在辅之以行之有效的方法,语文同样也可以拿到高分。在一次半期考试后,我将班上学生语文成绩分成四个阶段——90分以下,90—100分,100—110分,110分以上进行了总结,结果发现语文要想达到110以上,得保证基础知识题要拿满分;那些90分以下的,往往都是基础知识比较差的。因此,要给学生强调:稳拿识记分,尽力提高能力分,不要小觑任何一个三分。这正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试问没有每个3分的积累,最后怎有150的满分呢?

二、化整为零,积少成多,反复“回头”

四个大考点中包含了十多个知识小点,内容庞大,复习时间持久。我们往往复习的第一个知识点都是识记的字词句音,时间又最多两三个课时。类似这样的知识点还有名句名篇背诵、文言实词虚词,数量多、内容复杂到老师都为此感到晕头转向,更何况学生呢?因此,对于识记性强、容量大的考点,如果到考点梳理时才叫学生记,就太迟了。这时,采取化整为零,积少成多,反复“回头”的复习方法会使这些考点的复习效果大大提高。比如,高三一开始,就可以让学生每天背诵五句以上的名言名句,一周可达到三十句,一个学期以二十周计算则可达到六百句,不仅对付高考默写题绰绰有余,而且对作文文采的提高也有极大的帮助。对文言实词、虚词,尤其是高考要求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采取这种复习方式就更有效了。位置靠前、识记性强、容量大的考点,复习时则可采取先复习再经常回头巩固的方式。另外,还可充分利用上课的前3分钟,通过听写、默写等方式强化记忆,也可以叫学生自由读名句名篇,文言文、唐诗宋词……日积月累,收获颇丰,在一定的程度上缓解学生对语文总复习不肯花时间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对这点,本人深有体会。在复习语音字词部分时,我在每次上课的前3分钟特设了一个栏目——“比比谁最厉害”。具体做法是让大家在规定的时间内尽力写出最多的词语或成语,紧接着师生共同评出优胜者——数量最多的且“质量”最好的,最后以最热烈的掌声奖励优胜者。这种做法,既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大家轻松愉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又可以刺激学生的进取心进而提高他们课后识记的积极性。

三、老师少讲精讲,学生反复落实

高三,时间是高分,效率是关键。真正要让学生动起来,教师就得少讲、精讲,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且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落实。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寻求一种教学方法,使得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要教师“少教”,首先要求教师要少讲、精讲,从而给学生留些思考领悟的余地,学生才会有顿开茅塞,豁然开朗的求知快感。只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少讲、精讲,才能给学生创造一个独立思考、认真领悟、培养锻炼自己获得语文知识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空间。

实际上,无论哪位语文大家,哪种教学模式,都强调教师少讲、精讲。魏书生一般只用两个月便授完整册教材,其余时间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课外读物;宁鸿彬把每周六节语文课改为五节,实行不预习,不留作业,不考试的办法,两年完成初中三年教学内容,学生会考成绩却名列北京各中学前茅。他们都是少讲精讲的典范。他们的做法,都可以作为我们进行高三语文总复习的借鉴。

四、利用“错题本”建立自己的重难点题库

在复习过程中,老师对知识点精讲之后,学生进行适量的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讲-练-结”的方式,学生才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检查到自己的薄弱环节,才能进行查漏补缺;老师通过对学生练习情况的检查和总结才能看到学生掌握的情况,从而对教学进度以及教学重难点进行调整。可见,练习不仅在其他学科中很重要,在语文学科中也同样重要。

但是,如果不注意一些方法,只是机械地搞“题海战术”,复习效果也不会好。在我校一次测试中,有一位教师特意命了他曾讲过的三个题,意外的是正确率竟然不到80%。试想,原题都是这样的一种效果,更不要说是类似的题型了。这不得不引起老师们的高度思索,怎样才能大大提高复习效果。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都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思想,往往受“第一印象”的影响很大。因而我们得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那就是尽量形成“正确的第一印象”。可以让大家准备一个专用“错题本”,然后将练习中出现的错题抄上去,并注明当时出错的地方及原因,写清楚正确的解题方法。并要求学生定时回头复习尤其是在考试前认真回头去看一看。实践证明了,采用这种做法后,只要学生真正落到实处了,效果是很显著的。

浅谈高三语文总复习方法 第4篇

一、实词积累

(一)本义联系推导法

实词经过时代的发展,许多含义在现代很少用,如果通过探求实词的本义,进行联系推导,形成一段话,笔者把这种方法叫“本义联系推导法”。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很好地理解实词的某些含义,而且还有利于记忆实词所有的含义。比如“除”,现代常用义有“除去,除了”,而“任命、授职”不常用,学生很难理解这个含义,如果告诉学生:“除”的本义为“台阶”,又特指“宫殿上的台阶”;“任命、授职、不正是在“宫殿上的台阶”下进行的吗?而“台阶”要经常打扫,故又引申出“清除、整理、去掉”之义;岁月“去掉”,则是岁月“流逝、过去”了。经过本义联系推导法,学生就很容易理解“除”有“任命、授职”的含义了,而且除的其他含义也游刃而解了。

(二)成语助记法

对实词的理解、记忆,除了用本义联系推导法还可以配合成语助记法,这样不仅积累了实词,还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成语,可谓一箭双雕。比如“被”有两个读音,读“b€鑙”和“p€"n”,可以先进行本义联系推导:“被”的本义就是“被子”。“被子”不正是“覆盖”在身上取暖的吗?“穿、披”不也是把衣服“覆盖”在身上吗?其中表示“穿、披”的含义是读“p€"n”,其他含义读“b€鑙”。可以让学生联想带“被”的成语。学生可能会想到:泽被后世(被:覆盖):恩惠遍及到后代的人民。被坚执锐(被:读“p€"n”穿、披):穿坚固甲胄,握锐利武器。谓上阵战斗或作好战斗准备。

中国的语言博大精深,尤其是成语。通过成语助记法,学生不仅能深刻地理解实词的含义,还能掌握相关的成语,同时也掌握了一些古代文化常识。在课堂上,学生绞尽脑汁想成语,争先恐后说成语,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还活跃了课堂。

二、虚词积累

(一)结构分析法

虚词的用法很多,且不好理解,如果从词性的角度,对虚词常用的句子来进行结构分析,能找到一些规律,笔者把这种方法叫“结构分析法”。下面以“之”为例:

1.作代词。一般在句子作宾语。结构:动词+之。如: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

名之者谁?山之僧智仙也。(《醉翁亭记》)

2.作动词。一般在句子中做谓语。结构:代词或名词(一般指人)+之+名词(一般是地点名词)。如:

吾欲之南海,何如?(《劝学》)

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孟浩然之广陵》)

3.作助词用。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

①作结构助词,翻译成“的”。结构:之+名词。(区别2:之作动词是句子中一般没有其他动词)。如: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②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结构:名词或代词+之+动(作谓语的形容词)。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③起调节音节作用,不译。结构:时间副词+之。如: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从词性、位置的角度来找规律,学生遇见陌生的句子时也可以凭借已掌握的规律来推断虚词的词性、用法,进而推断出虚词的含义。在课堂上,笔者首先以“之”为例,进行讲解,课后布置作业,让学生用结构分析法归纳其他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全班分成九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两个虚词,每个小组以卡片的形式来呈现探讨成果,课堂上再派小组推荐人用幻灯片呈现、讲解。经过方法示范,小组活动,呈现成果,学生复习虚词摆脱了旧有的死记硬背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复习积极性更高,效率也更高。

(二)谐音法

笔者在教”之”的用法之前,发现“之”有一个用法是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学生不好记忆,心想如果把这种用法简称为“消独”(与“消毒”谐音),这样应该比较形象了,虽然与“消毒”无关,但是当学生听闻时应该会感觉很新奇,很快能联想到“消毒”一词,也就能记住“之”的这种用法了。在课堂上一用,果然效果不错。

三、朗诵法培养语感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教学应多诵读、熟读、背诵。诵读中反复体味,增强语感、悟性,才能真正读懂文言文。文言文学的多了读的多了,课外的自然读懂了。高三复习实词虚词,首先应该以课内为主,课内的文言文能熟读熟背,对实词虚词的积累也有很大帮助。笔者让学生朗读成诵,把朗诵法和结构分析法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再遇见课外的类似的句子,便能以此类推,不难判断用法了。

进入高三,许多老师的课堂变成了讲加练,练加讲。笔者认为,高三的课堂同样也是精彩的,高三的课堂也应该是书声朗朗的。笔者采用多种方式鼓励学生朗诵、背诵。比如举行了《劝学》的背诵比赛,“最爱文言篇目”朗诵比赛,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朗诵积极性,对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从2010天津语文高考反思高三语文总复习 第5篇

永昌一中张含光

记叙文要学会描写技巧:

湖南近两年高考作文限制了文体,要求写记叙文或者议论文。可惜的是我们看到的不少数量的作文依然属于“四不象”文体,写出的多是一些“散漫文”“杂交文”。记叙文是学生从小学三年级起步学写作文时就开始练习的文体,应该是一般考生最能得心应手的文体。然而,很多高考记叙类作文,记事不知事件经过,难懂来龙去脉;写人让人难见其人,更别说凸现人物形象、事件波澜起伏了。其实,生活中那么多活生生的人,各具千秋的形象,只要我们细细观察、艺术再现,作文就可以写得极具个性神韵。记叙文的表达技巧很多,比如倒叙、渲染、铺垫、照应、伏笔、象征、讽刺、抑扬、悬念、蓄势、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点面结合、欲擒故纵、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但记叙文主要表达手法还是描写、记叙。描叙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记叙文的水平高低。下边我们来谈谈记叙文的描叙技巧,以期对你写作记叙文有实际的帮助。一、形神兼备写肖像

俄国果戈里说:“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肖像刻画一般来说,是刻画人物不可缺少的。肖像主要指人的容貌、神情、姿态、衣饰等方面。形神兼备的肖像刻画有助于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表现出时代的特征;结合情节的发展,还能显示人物的命运。下边举例介绍几种基本的肖像描写方法,以待启发。

1.从作者观察的角度写

“果真红衣人,振袖倾鬟,亭亭拈带。望见生人,遍室张皇。”(蒲松龄《聊斋志异辛十四娘》)

短短数语,把一个绝色少女的温柔、深情、差涩以至于手足无措的神情举止描绘得形象生动。2.从其他人物观察的角度写

“庞统入见孙权。施礼毕,权见其人浓眼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心中不喜。”“统见玄德,长揖不拜。玄德见统貌陋,心中亦不悦。”(《三国演义》)孙权、刘备都是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人主”,二人见了庞统都心中不悦,以此突出庞统相貌之奇丑。同时也暗寓下文“人不可貌相”之意。3.从人物自我观察的角度写

“(吴荪甫和赵伯韬决战前做了一个恶梦,醒来后)无意在大衣镜前走过的时候一回头,吴荪甫又看见自己的脸上摆明了是一副败相。”(茅盾《子夜》)

从来不肯认输的吴荪甫,此时已是个内心充满了失败主义情绪和以前判若两人的人了。4.描写人物在不同场合下的不同特点

契诃夫笔下的奥楚篾洛夫即是一个“变脸”的行家,惯于见风使舵。曹雪芹笔下的王熙凤在黛玉面前、贾母面前、在尤氏面前、在丫环下人面前,可以说更得脸谱变化的精神,把一个恶毒、伪善、欺下瞒上的变脸行家刻画得淋漓尽致。5.描写人物在不同场合的同一特点

《三国演义》写诸葛亮从初次登场到魂归西天,在各种不同的场合中多次描写他羽扇纶巾、仪表从容、谈笑风生的丰采,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气概。一部小说下来,孔明的指挥若定、飘然欲仙的神情仪态,早已深深印在读者心目中了。6.工笔细描

“他穿的衣服,还是二十年前的新装,一件团花的官衫大褂,底下是白纺绸的衬衫,长长的领扣松散着,露着颈上的肉。他的衣服很舒展地贴在身上,整洁,没有一些尘垢。他有些胖,背微微地佝偻,他的半白的头发很滋润分梳到后面,还保持着昔日的丰采。在阳光下,他的脸呈着银灰色--”(曹禺《雷雨》)对周朴园的肖像描写详细周全,由表及里,给人留下了他顽固、保守、自信、自负的`深刻印象。7.简笔勾勒

“突然闯进了一个满脸横肉的人,披一件玄色布衫,散着纽扣,用很宽的玄色腰带,胡乱捆在腰间。”(鲁迅《药》)。

几笔勾勒出一个混混样的刽子手形象,尤其以玄色醒目,满身杀气。8.侧面渲染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鞘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陌上桑》)

罗敷之美,尽在读者的想像中,你想她有多美,她便有多美。连耕田犁地的农民都给她耽搁了工夫。此外,还有对比描写,比喻、拟人、夸张手法的描写,与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相结合的一些方法,留与我们自己去感受、学习。二、多彩语言显精神

高尔基说:“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

人物的语言,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古人说“言为心声”,可见语言是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工具,是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镜子,是袒露人物内心世界的窗户。历来优秀作家都十分重视人物语言的描写,常说的“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既是对作家塑生动人物形象的高明技法的赞誉,也是语言描写的功能和作用的体现。那么,常用的语言描写技法有哪些呢?1.只言片语袒内心

有时塑造人物只选其三言两语,就能勾勒出他的性格特征,袒露他的内心世界。如高考满分作文《人与路》中市长的话:“我们的毛主席说过:人多力量大!知道为什么吗?”小诚茫然地摇摇头。“知道为什么我能当上市长吗?因为我有人哪!哈哈哈!有人就有路子,知道吗?你会知道的,好了,你可以走了,那笔款子你拨给我就是了。”

市长利用自己的职权迫使秘书拨款为自己办私事,这几句话语活灵活现地刻画出市长丑陋的嘴脸。2.间接语言显形象

有时写人物,不从正面或直接描写,而通过他人的言语,现出人物形象。如汉乐府《陌上桑》中罗敷为应付太守的企求,尽情夸耀勾勒出一位风度翩翩、地位显赫的夫婿形象。罗贯中《三国演义》中写诸葛亮四擒孟获后,放回了孟获。孟获求救朵思大王。朵思献计的一大段话,间接而全面地介绍了山阴洞的地理环境:山险岭恶,道路狭窄;毒蛇恶蝎,烟瘴毒泉遍布。因而鸟兽俱无,人迹罕至。这是借人物的语言在描写诸葛亮五擒孟获的险恶环境。3.“变色”嘴脸现原形

同一个人物在前后说出了不同的话来,表现出判若两人的形象。如契诃夫《变色龙》中的奥楚篾洛夫对同样一只狗而前后大相径庭的言语描写,就是采用的这种方法。还有《范进中举》中胡屠夫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言语及态度,《制台见洋人》中媚外欺下的制台变脸谱式的语言和表演等等。4.相同言语不同说

针对同一事物,不同身份地位,经历个性的人在传达自己的情意时,语言各具千秋,各显个性。如《水浒传》中写众人拥护宋江做寨主时各自的语言就极富个性。卢俊义:“兄长枉自多语,卢某宁死,实难从命。”吴用:“兄长为尊,卢员外为次,人皆所伏。兄长若是再三推让,恐冷了众人的心。”李逵:“我在江州舍身拼命,跟将你来,众人都饶你一步。我自天也不怕!你只会让来让去,做甚鸟!我便样将起来,各自散伙!”武松:“哥哥手下许多军官,受朝庭诰命的,也只是让哥哥,如何肯从别人?”鲁智深:“若还兄长推让别人,洒家们各自撒开!”这些人,有的委婉含蓄,有的显露火暴,即使鲁莽也各不相同。5.叙述手法写语言

这种间接手法笔墨经济,省却烦琐对话,用精炼语言突出人物特征。如鲁迅《祝福》中:“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朱自清《背影》:“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也变对话为直接叙述。此外,还有与其他描写配合运用进行语言描写的方法,辅以说话人的语调、神态、肖像等,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高三语文总复习提要 第6篇

1、优化设计上下册的`各知识要点

2、六册课本上的文言文要熟读

3、六册课本单元知识和训练

4、作文讲义及摘抄文章

5、课课练模拟训练及习题

6、虚词用法要求背诵出来

7、文学常识(3+X)

8、《语文报》高考专题

上一篇:小学语文语用梳理下一篇: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