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李贺的故事

2024-08-15

唐代诗人李贺的故事(精选11篇)

唐代诗人李贺的故事 第1篇

唐代诗人李贺的古诗汇总

1、出城李贺

雪下桂花稀,啼乌被弹归。关水乘驴影,秦风帽带垂。

入乡试万里,无印自堪悲。卿卿忍相问,镜中双泪姿。

2、梦天李贺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3、雁门太守行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4、老夫采玉歌李贺

采玉采玉须水碧,琢作步摇徒好色。老夫饥寒龙为愁,蓝溪水气无清白。

夜雨冈头食蓁子,杜鹃口血老夫泪。蓝溪之水厌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

斜杉柏风雨如啸,泉脚挂绳青袅袅。村寒白屋念娇婴,古台石磴悬肠草。

5、野歌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蒙蒙。

6、罗浮山人与葛篇李贺

依依宜织江雨空,雨中六月兰台风。博罗老仙时出洞,千岁石床啼鬼工。

蛇毒浓凝洞堂湿,江鱼不食衔沙立。欲剪湘中一尺天,吴娥莫道吴刀涩。

7、天上谣李贺

天河夜转漂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玉宫桂树花未落,仙妾采香垂佩缨。

秦妃卷帘北窗晓,窗前植桐青凤小。王子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

粉霞红绶藕丝裙,青洲步拾兰苕春。东指羲和能走马,海尘新生石山下。

8、神弦李贺

女巫浇酒云满空,玉炉炭火香咚咚。海神山鬼来座中,纸钱窸窣鸣旋风。

相思木贴金舞鸾,攒蛾一啑重一弹。呼星召鬼歆杯盘,山魅食时人森寒。

终南日色低平湾,神兮长在有无间。神嗔神喜师更颜,送神万骑还青山。

9、秋来李贺

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

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10、巫山高李贺

碧丛丛,高插天,大江翻澜神曳烟。楚魂寻梦风飒然,晓风飞雨生苔钱。

瑶姬一去一千年,丁香筇竹啼老猿。古祠近月蟾桂寒,椒花坠红湿云间。

11、帝子歌李贺

洞庭帝子一千里,凉风雁啼天在水。九节菖蒲石上死,湘神弹琴迎帝子。

山头老桂吹古香,雌龙怨吟寒水光。沙浦走鱼白石郎,闲取真珠掷龙堂。

12、古邺城童子谣效王粲刺曹操李贺

邺城中,暮尘起。探黑丸,斫文吏。棘为鞭,虎为马。团团走,邺城下。

切玉剑,射日弓。献何人?奉相公。扶毂来,关右儿。香扫涂,相公归。

唐代诗人李贺的故事 第2篇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为大家分享了诗人李贺的诗句,一起来看看吧!

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

2、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惟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李贺

3、枫香晚花静,锦水南山影——李贺《蜀国弦》

4、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一》

5、赤兔无人用,当须吕布骑。吾闻果下马,羁策任蛮儿——李贺《马诗·赤兔无人用》

6、射虎不成重练箭,斩龙不断再磨刀——李贺

7、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李贺《南园十三首》

8、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9、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李贺《李凭箜篌引》

10、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李贺《李凭箜篌引》

11、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李贺《野歌》

12、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李贺《致酒行》

13、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

14、碧丛丛,高插天,大江翻澜神曳烟。楚魂寻梦风飒然,晓风飞雨生苔钱。瑶姬一去一千年,丁香筇竹啼老猿。古祠近月蟾桂寒,椒花坠红湿云间。——李贺《巫山高》

15、羲和敲日玻璃声,劫灰飞尽古今平。——李贺《秦王饮酒》

16、无物结同心,烟火不堪剪——李贺《题苏小小墓》

17、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李贺

18、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李贺《梦天》

19、东风方来满眼春——李贺

20、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李贺

2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

22、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李贺《李凭箜篌引》

23、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李贺

24、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李贺《马》

25、少年心事当拿云——李贺

26、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李贺《致酒行》

27、不须浪饮丁都护,世上英雄本无主。——李贺《浩歌》

28、遥望齐洲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酒——李贺

29、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埃——李贺

30、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李贺

31、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李贺《昌谷北园新笋》

32、渠水红繁拥御墙,风娇小叶学娥妆。垂帘几度青春老,堪锁千年白日长。——李贺《三月过行宫》

33、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李贺《梦天》

34、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35、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

36、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油璧车,久相待。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李贺《苏小小墓》

37、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李贺《雁门太守行》

38、雄鸡一声天下白——李贺

39、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

40、男我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

41、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李贺《苏小小墓》

42、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43、“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做龙——李贺《高轩过》”

44、天若有情天亦老——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45、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风。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李贺

46、伯乐向前看,旋毛在腹间。只今掊白草,何日蓦青山?——李贺《马诗》

47、黑云压城城欲摧。——李贺

47、天若有情天亦老 ——李贺 《金铜仙人辞汉歌》

48、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李贺 《苏小小墓》

49、遥望齐洲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酒 ——李贺

50、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 ——李贺

李贺简介

唐代诗人笔下的“玉壶冰” 第3篇

关键词:唐诗,“玉壶冰”,文化意蕴

“玉壶冰”作为诗歌意象, 首次见于南朝鲍照的《代白头吟》中的“直如朱丝绳, 清如玉壶冰”, 至唐代成为一个久写不衰的意象。从初唐的骆宾王、盛唐的王昌龄, 到晚唐的温庭筠, 它始终是一个倍受青睐的抒情载体。据全唐诗粗略统计, 约有三十多位诗人, 五十多首诗作, 涉及“玉壶冰”这一内容。

“玉壶冰”所表现出来的这一高使用频率, 无不说明当时的人们对清正、高洁的崇拜。

早在汉代, 应劭在《风俗通》中就说过:“言人高洁如冰之洁。” (1) 三国时曹植《光禄大夫荀侯诔》也说:“如冰之清, 如玉之洁。法而不威, 和而不亵。” (2) 西晋何法盛《晋中兴书》中也有“中京践作, 下令曰: (贺) 循冰清玉洁, 行为俗表” (3) 的句子, 他们都从不同角度以“冰”“玉”喻人品的高洁。至唐代追求玲珑兴象, 圆融意境, 净化的感情氛围与境界之风盛行, “玉壶冰”自然而然便聚焦了大批诗人的目光。于是这些诗人凭借其超人的奇观妙想, 丰富的人文经验, 凭借其对所描写的客体对象的提炼、加工、改造, 进而实现了一种文化和精神的构筑。

概括起来, 唐代诗人笔下的“玉壶冰”, 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以玉壶冰写人品之高洁

这是唐诗中最为常见的写法。骆宾王“离心何以赠?自有玉壶冰” (《别李峤得胜字》) ;王昌龄“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芙蓉楼送辛渐》) , 都是以玉壶冰喻自己内心世界的清白。杜甫“炯如一段清冰出万壑, 置在迎风寒露之玉壶” (《入奏行赠西山检察使窦侍御》) ;卢纶“皎洁无暇清玉壶, 晓乘华向玉衢” (《送崔穈拾遗》) 等, 则是以“玉壶冰”喻他人德行的清白。还有一些诗作则是用“玉壶冰”来衬托德行的高洁。如王维“若向夫君比, 清心尚不如” (《清如玉壶冰》) ;独孤及“碧玉徒强名, 冰壶难比德” (《题玉潭》) , 这里的“玉壶冰”都是用来衬托德行, 突出德行的高洁远不是“玉壶冰”所能比及的。

二、以玉壶冰喻感情之纯洁

如卢纶“定交分玉剑, 发咏写冰壶” (《送太常李主薄归觐雀》) ;陈陶“海国一尺绮, 冰壶万缕丝” (《赠别》) , 都是用冰壶喻指朋友离别时的思绪与情谊, 以此表现朋友之间纯洁真挚的感情。

三、以玉壶冰喻吏风之清正

如李白“下马不作威, 冰壶照清川” (《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 ;卢纶“玉壶冰始结, 循吏政初成” (《清如玉壶冰》) , 就是以玉壶冰喻他人的政绩廉明。李绅“壶冰自结中无玷, 镜水非求下见鳞” (《宿越州天玉寺》) , 则是以玉壶冰喻自己为官的清正廉洁。

四、以玉壶冰喻诗文之清新

如元稹“冰壶通皓雪, 绮树眇晴烟。驱驾雷霆走, 铺陈锦绣鲜” (《献荥阳公诗五十韵》) , 诗中的“冰壶”就是对荥阳公郑余庆诗作的赞美;韦应物《赠王侍御》“心同野鹤与尘远, 诗似冰壶见底清”, 则以“冰壶”喻诗, 颇具新意, 因而曾季狸《艇斋诗话》有“东湖喜诵韦苏州《赠王侍御》‘心同野鹤与尘远, 诗似冰壶见底清’一篇, 真佳句也” (4) 的记载。

五、以玉壶冰借指才能之高超

如杜甫“活国名公在, 拜坛群寇疑。冰壶动瑶碧, 野水失蛟” (《赠崔十三评事公辅》) , “名公”即指此诗中“且有元戎命, 悲歌识者谁”中的“元戎”, “冰壶动瑶碧”是说“才人贵如珠玉, 而元戎能识之也” (5) ;元稹“无厦一壶冰, 唯应镂金石” (《代杭人作使君一朝去》) 等, 这里的“玉壶冰”都指人高超的才能。

六、以玉壶冰喻女性形象之清秀

如唐代无名氏诗《采菱女》“更看他际形, 若对玉壶冰”, 即以清莹的盛冰的玉壶, 比喻婀娜清秀的采菱女形象。

唐代诗人对清正、高洁的崇拜, 从这里可见一斑。他们通过立象、寓意、设喻等艺术手段, 巧妙地以情构象, 以象表情, 从而在情与象相互交融的意象构思中, 将自己对生活和人生的独特领悟融入所描写的“玉壶冰”里, 把情感化抽象为具体, 赋予自己的内心情感以优美动人的感性表现形式。显然其创造的审美意象所蕴含的情感既不是抽象的, 也不是宣泄的, 而是具体含蓄的。由于情感深深寓于生动的艺术形象之中, 是通过物象的固有特征显现出来的, 因而使他们笔下的“玉壶冰”具有了情蕴隽永、韵致幽深、耐人品味的艺术功效。

参考文献

①《文选》卷四七。

②《艺文类聚》四九三。

③《初学记》十二。

④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上。

唐代诗人的别称 第4篇

诗圣——杜甫,其诗风格“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杜甫的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因而被誉为“诗圣”。

诗佛——王维,其诗后期的不少作品对现实几乎无任何积极反映,佛老消极思想浓厚,有的甚至充满了佛空无寂灭的唯心哲理,后世也就有人把他称为“诗佛”。

诗魔——白居易,他酷爱吟诗,“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以至于口舌生疮,手肘成胝”,加之他又有“惟有诗魔降不得,每逢风月一闲吟”的诗句,后人就以“诗魔”称白居易。

诗鬼——李贺,其诗以神仙鬼魅为题材,曲折表现他对现实的厌恶和否定。后人因此称他为“鬼才”。

诗骨——陈子昂,其诗词意激昂,风格高峻,大有“汉魏风骨”,被誉为“诗骨”。

诗杰——王勃,其诗流利婉畅,宏放浑厚,独具一格,人称“诗杰”。

诗狂——贺知章,秉性放达,自号“四明狂客”。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

诗囚——孟郊、贾岛,孟郊、贾岛二人做诗,同以“苦吟”著名,都强调诗歌的精神事业,喜写荒凉枯寂之境,颇多寒苦之辞,后人以“郊寒岛瘦”并称。金代元好问在《放言》诗中说:“长沙一湘景,郊岛两诗囚。”“诗囚”便成了孟贾二人的别称。

诗豪——刘禹锡,刘禹锡性情豪迈,善于写带有政治色彩的讽刺诗。白居易在《刘白唱和集解》中称道:彭城刘梦得(刘禹锡的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

诗奴——贾岛,一生以作诗为命,好刻意苦吟,人称其为“诗奴”。

诗家天子——王昌龄,其七绝写得“深情幽怨,音旨微茫”,因而举为“诗家天子”。

唐代诗人李贺简介及其唐诗赏析 第5篇

“月午树无影,一山唯白晓。漆炬迎新人,幽圹萤扰扰。”(《感讽五首》其三)深山之中,夜半之时,惨白的月光下,全山一片银白。旧鬼们打着黑漆的灯笼,迎接刚刚死去的新鬼。远远望去,乱坟中如荧的鬼火闪闪烁烁。你读到过这样鬼气森森的唐诗吗?

“秦王骑虎游八极,剑光照空天自碧。羲和敲日玻璃声,劫灰飞尽古今平。龙头泻酒邀酒星,金槽琵琶夜枨枨。洞庭雨脚来吹笙,酒酣喝月使倒行。”(《秦王饮酒歌》)除了李白的诗歌,你还读到过想象如此壮丽奇特的唐诗吗?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这些诗句,你是不是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这些,都是中唐诗人李贺的杰作。

李贺(790-816),字长吉。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他是一个早熟的天才。据说七岁的时候,已经因为诗写得好而名动京师了。韩愈听说以后,和皇甫湜一起登门去看他,李贺即席做了一首《高轩过》,令韩愈大为惊奇。这个传说有一点夸张,倒是另一个故事要可靠得多。

据《唐诗纪事》载,李贺曾经拿着自己写的诗去谒见韩愈。韩愈当时任国子博士,已经是天下文宗。他已经送走客人,正在宽衣解带准备休息了。但是,当他读到李贺《雁门太守行》中“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的时候,马上穿好衣服,让李贺进来见他。此后,他一直为李贺奔走呼号,可惜并没有能改变李贺的悲剧命运。

李贺有些年轻气盛,恃才傲物,得罪了一些人,又因为他的.诗实在是写得好,也遭人嫉妒,所以,当他准备参加科举的时候,就有人以他的父亲名“晋”,与进士的“进”同音,因此他要避父讳,不能参加进士科考试。韩愈为之鸣不平,专门写了一篇《讳辩》,但也无济于事。就是这样一个荒谬至极的理由,彻底关上了李贺的仕进之门。他的一生,也因此穷愁潦倒,只做过两年从九品的奉礼郎,二十七岁就去世了。

李贺是想有一番作为的,他在《南园十三首》其三中写道: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但是,严酷的现在又让他感到无可奈何地愤怒,他只能自哀自叹。《南园》其六写道: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李贺的诗歌,是对屈原和李白诗歌精神和艺术的全面继承和发展。屈原和李白的怀才不遇、遇谗遭贬的人生经历和他们诗歌中那种上天入地、呵神骂鬼的奇丽想象,最能引起李贺的共鸣。李贺说自己“楞伽堆案前,楚辞系肘后”(《赠陈商》),他对屈原是非常心仪的。清沈德潜《唐诗别裁》说李贺“依约楚辞,而意取幽奥,辞取瓌奇”。他的诗歌,其浪漫夸饰,比李白更甚,王夫之《唐诗评选》说他“真与供奉(李白)为敌”。

李贺诗歌最大的艺术特色,就是想象丰富奇特、语言瑰丽奇峭,比如他的《梦天》: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最后两句想象在月亮上看地球的样子,大概今天也只有在宇宙飞船上才能够看到。

唐代诗人王之涣的故事 第6篇

恩爱夫妻

王之涣与李氏的婚姻,可能还有一段罗曼史。开元十年(公元722年)两人结婚时,王之涣是已婚并且有孩子之人,年已35岁,而李氏年方二九,比王之涣小17岁,正是妙龄女子。县令的千金,嫁给父亲部属、35岁又已婚的小小县尉,颇耐人寻味。这一定是为王之涣的才华所倾倒。

靳能在墓志铭中称王之涣“孝闻于家,义闻于友,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可谓对王之涣一生的完美概括。

李氏嫁给王之涣后,两人恩爱。王之涣在家赋闲15年,李氏安贫乐素,跟他过着清苦的生活。王之涣再入宦场,生活刚有了转机,却染病身亡,使李氏不到40岁而守寡。王之涣死后六年,李氏也因病而死。因王之涣有前妻,两人竟不能合葬。

旗亭画壁

唐玄宗开元年间,有一年冬天,诗人王昌龄、高适和王之涣三人在长安闲居时。在一个飘着小雪天气里,三人一块到旗亭饮酒。当时酒楼里有梨园班子在演唱,演唱到高潮时,出来四个年轻漂亮的姑娘开始演唱当时著名诗人的诗歌。三个人边喝酒,边在旁边观看。高适突然说:“我们三个在诗坛上也算有点名气,平时从来没有分出高低来。今天我们打个赌,看这四个姑娘唱谁的诗多,就算谁赢。”三人纷纷表示赞同。第一个姑娘出场就唱道:“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高兴地说:“是我的。”第二个姑娘接着唱到“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高适也高兴地说道:“这是我的绝句。”第三个姑娘又唱道:“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王昌龄十分得意地说道:“又是我的。”王之涣这下真急了,负气地说:“这三个唱歌的姑娘长相也不怎么漂亮,唱的诗也没什么高明之处。”他接着指着四个姑娘中最漂亮的一个说:“这个穿红色衣服最漂亮的姑娘,如果再不唱我的诗,我这一辈子就不再写诗了!”不一会儿,那个姑娘果然出场唱道:“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正是王之涣的七绝《凉州词》。三人一听,哈哈大笑。

愤然辞官

不知何故,王之涣未走科举之途,而以门子调补冀州衡水主簿。任衡水主簿时,王之涣父母均已去世,衡水县令李涤将三女儿许配给他。王之涣才高气盛,不愿为了衡水主薄的卑职而折腰,加上有人诬陷攻击,他便愤然辞官而去,“遂优游青山,灭裂黄绶。夹河数千里,籍其高风;在家十五年,食其旧德。雅谈珪爵,酷嗜闲放。”在家过了15年闲散自由的生活。后来他的亲朋好友觉得他这样一直沉于下层,不是办法,便劝他入仕。后来补文安郡文安县尉,仍是一不起眼之小职。他在职官风以清白著称,理民以公平著称,颇受当地百姓称道。谁料不久,他竟染病不起,以55岁之壮年,卒于官舍,葬于洛阳。

如此有才华之人,可惜终不见用,天也不假其年。这也是诸多有才华的正直知识分子的常见结局。他的诗虽只流传下六首,但这寥寥数首,确为我国古典文学宝库的精华。也为众多学子提供了参考。

慈禧嘉赏

清代,慈禧太后也非常喜欢王之涣的这首《凉州词》。有一天,她让一个书法很好的大臣把王之涣的《凉州词》为她题写在一把扇面上,这个大臣不敢怠慢,一笔一画精心书写,哪知道他过于紧张,一不小心漏掉了一个“间”字。慈禧拿到写好的扇面一看,勃然大怒:“你欺负我没有读过王之涣的《凉州词》,怎么少写了一个“间”字?”这个大臣当时吓得冷汗直冒,因为这是欺君之罪,是要杀头的。这个大臣突然灵感一闪,急中生智,慌忙地奏道:“老佛爷,我哪敢漏掉了一个“间”字啊,只是觉得王之涣的这首改成了一首词,其意境和韵味会大大增加。”于是,他连忙给慈禧太后读到: 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 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慈禧接过扇子反复诵读了几遍,野觉得别有一番风味,于是转怒为喜,重重地赏赐了这位大臣。由此可见,王之涣这首《凉州词》的艺术魅力。

智审黄狗

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在文安县做官时,受理过这样一个案子。30多岁的民妇刘月娥哭诉:“公婆下世早,丈夫长年在外经商,家中只有我和小姑相伴生活。昨晚,我去邻家推碾,小姑在家缝补,我推碾回来刚进门,听着小姑喊救命,我急忙向屋里跑,在屋门口撞上个男人,厮打起来,抓了他几下,但我不是他的对手,让他跑掉了。进屋掌灯一看,小姑胸口扎着一把剪刀,已经断气。”王之涣通过庭审家里有狗,但是狗没叫,料定是熟人作案;有厮打,确定杀手是高个并且背上有抓痕。继而破案。

诗人李贺的悲情人生 第7篇

一千二百年前,伴着一声嘹亮的婴儿哭声,唐王朝宗室远支的一个叫李晋肃的家里,一个男孩降生了。这的确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所以开心的父亲给孩子取了个他认最妥帖的名字——李贺;可他哪里知道,这个孩子的一生悲剧,早在父亲被取名“晋肃”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

李贺从小就很聪明,少年时代就很有诗名。他虽然自称“王孙”,可他自己也知道,他这片皇室远支的叶子已经渺小得看不见皇族的.主干了。所以他发奋读书,希望有朝一日能依靠金榜题名干一番事业。他的功夫没有白费,元和二年(公元8)他去洛阳拜访已富盛名的韩愈,深受这位大文学家的赏识。这一年,他才17岁。两年以后韩愈和另一位诗人回访李贺时,李贺已经是一位才华横溢、颇有名气的诗人了。

元和初年,我们的诗人怀着少年的激情,满怀希望地计划迎进士考试。不料竟然被无情地剥夺了考试资格,原因只是他父亲名叫“晋肃”,“晋”和“进”同音,要求“避长者讳”。韩愈为他辩解说:“父亲名叫‘晋肃’,儿子就不能考进士;如果父亲名字是‘仁’,难道儿子连人也不能做吗?”可是除了诗人的知己外,还有谁为他鸣不平呢?

还有,那就是诗人自己了。瞧,秋风萧瑟,草木干枯,寒气逼人,在荒凉的古道上,一个长指甲、细身材的青年,骑着一匹跛驴在寻找着诗意,偶有佳句,即挥笔写下投入随身带着的一个口袋中。他的身体是多么单薄啊,单薄得就像秋夜中摇曳的孤灯,偏偏还发着令人感动的光芒。命运坎坷的诗人,“不平则鸣”,就这样用诗歌来抒发心中的悲愤,从另一个角度升华了自己的生命。

李贺好读《楚辞》,深受屈原影响。他的诗想象奇特,幻想惊人。在他的笔下,太阳会发出玻璃敲击的声响,将士的亡魂也因饥饿变瘦了;铜人也会行走,会流泪,而兰草正在依依惜别……天真烂漫的诗人,就样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古老神奇的童话世界。

李贺写诗常常超越时空限制,无拘无束。诗人在《梦天》一诗中形容“千年如走马”,时间飞逝;而茫茫九州只是九点烟雾,无边的东海小得像一杯打翻了的水。即使升空的神舟七号上的宇航员,看到的也不过是这样的景象吧?

李贺写诗追求语言的创新,极力避免平庸。在他笔下,单是“绿”,就有“寒绿”“颓绿”“凝绿”“静绿”“新绿”的分别,推而广之,还有“绿房”“绿雾”“绿花”“绿眼”等等。风有“香风”,雨有“酸雨”,泪有“红泪”,哭甚至还有被烹煮的龙肉的“哀泣”。真是笔底生花,神奇绚丽。

李贺喜欢写仙境,写冥界,写黑夜,写寒冷,写鬼魂,但是他绝对不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他对鬼神一事是持批评态度的。求神问仙、祈求长生的秦始皇、汉武帝,成了诗人笔下的嘲笑对象。诗人写鬼,只是借以写人,这些“鬼”,表面上是“异类”,却饱含着人的感情。诗人因此被称为“鬼才”、“鬼仙”,“鬼”与诗人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且博得了“诗鬼”的美名。

诗人在诗歌创作中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开创了唐诗一片新的天地。可诗人的命运并没有因此而得到丝毫改变。在政治上,他仅仅做了奉礼郎,这是一个七品芝麻官还低两级的九品小官,于元和八年辞去官职,回到家乡昌谷,此时诗人因刻苦读书,发奋写诗,加上长年抑郁寡欢,健康已日渐恶化。好在昌谷山清水秀,修竹林立,李贺喜爱竹子,在赏玩之余,写了不少咏竹的诗句,有时还将诗写在竹上,自称是“斫取青光写楚辞”(“青光”指泛着青光的竹皮,“楚辞”代自己的诗——诗人还是多么的自信啊)。美丽的家乡,再度激发了诗人生命的活力,让他写下了《南园十三首》等一批著名的诗篇。可谁又曾想到,这已经只是诗人奇丽的绝唱的尾声。三年后,诗鬼李贺溘然长逝,年仅有26岁。善良的人们不愿接受这个事实,于是当时就传开了这样一个故事:李贺并没有死,而是奉旨升天,为刚刚落成的仙宫写诗赋去了……

李贺和生命太短暂了,就像一颗转瞬即逝的流星。可这颗流星,又曾在诗坛划下了一道那么令人心动的光弧!读懂了李贺和他的天才创作,你就会真正明白什么是生命的有限和艺术的不朽!

李贺大事年纪

公元790(唐德宗贞元六年) 1岁

李贺出生

公元796(贞元十二年) 7岁

《唐摭言》载“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素构,自目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新唐书》未考辨而引之、《太平广记》亦引之有“贺年七岁,以长短之歌名动京师。时韩愈、皇甫湜贤贺所业……”。

公元804

(贞元二十年) 15岁

《新唐书》之《李益传》云:“益故宰相揆族子,于诗尤所长。贞元末,名与宗人贺相埒。”李益与李贺齐名之说可疑,李益年长李贺很多很多,成名已久。据闻一多先生:疑原意或仅谓二子皆以乐府见称;虽益成名在前,而贺才情匮,亦能比肩先辈。(朱自清《李贺年谱补记》)

公元805

(唐顺宗永贞元年) 16岁

是年正月,顺宗带病继位(中风),任用王叔文、韦执谊等除弊革新,史称永贞革新。八月宦官俱文珍勾结贵族官僚改元永贞,逼顺宗称病退位,新政遂败。次年,顺宗病亡。唐人(刘禹锡、柳宗元等)在诗文中有影射,指称顺宗并非病故,而是遇害而死。李贺成年后,得知此事,做《汉唐姬饮酒歌》刺之。

公元807

(唐宪宗元和二年) 18岁

《幽闲鼓吹》载:贺以歌(《雁门太守行》)谒韩吏部(愈)。小说固难尽信,且存之。

丁外艰(父亡)疑在是年。失去主要经济来源,或是李贺少年赴试的原因之一。

参加河南府试,作《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并闰月》,获“乡贡进士”资格。旋有与贺争名者毁之曰:“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韩愈为作《讳辨》。然贺终未能就礼部试,落第。

公元808

(元和三年) 19岁

春,离京返回昌谷,作《出城》,有“卿卿忍相问”句,可知贺娶妻当在进京赴试前。

十月间,再次西入长安。经停洛阳,韩愈、皇甫湜到访慰藉落第之人,李贺作《高轩过》答谢。十月十四日,《仁和里杂叙皇甫湜》,后与前辈话别。至长安,干谒请托无果。

公元809

(元和四年) 20岁

春,经宗人推荐,考核后,父荫得官,任奉礼郎,从九品。居长安,为官3年间,李贺亲身经历,耳闻目睹了许多事情,结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对当时社会状况有了深刻的认识。个人生活虽不如意,却创作了一系列反映现实、鞭挞黑暗的诗篇。

李贺之妻或亡于这三年间。

公元810

(元和五年) 21岁 这一年,韩愈为河南令,有诗《燕河南府秀才》,诗中有“惟求文章写,不敢妒与争”。可能是感怀此前李贺的不幸遭遇,诫勉本届考生。

公元812

(元和七年) 23岁

春,送落第友人沈亚之回乡,作《送沈亚之歌》。后以病辞官,归昌谷。

公元813

(元和八年) 24岁

六月末,前往潞州,投友张彻。未见重于昭义军节度使郗士美,寄人篱下近2年。

公元815

(元和十年) 26岁

春,别张彻,南下和州访十四兄。恰逢其时,吴元济据蔡州,反。朝廷进剿,兵乱,李贺归途遇阻,遂南下,游历江浙一带。

公元816

(元和十一年) 27岁

论唐代燕赵诗人的诗序创作 第8篇

对于本文所论及的燕赵诗人是就其籍贯而言的,并不包括曾在燕赵地域为官数年而后离开的其他地域的诗人。按张红运的《唐代诗序研究》依据《全唐诗》和陈贻焮先生主编的《增订注释全唐诗》进行统计,共有696篇诗序。[1]而且,这里尚不包括一些短小只有数字的题序,如若包含,则数量更多。根据曾大兴《中国历代文学家之地理分布》所进行的统计,唐代燕赵地域的文学家大约有一百余人,约占整个唐代文学家的八分之一。[2]P166-170这其中苏味道、李百药、卢照邻、李峤、高适、贾岛、李德裕等二十三人写有诗序,并以高适和李德裕所写诗序为多,分别为20篇和37篇。在这些诗序当中,以短小精简诗序为多,但亦不乏数十字以上的较长的诗序,有二十余篇。约占总序的五分之一。这其中尤以高适所作长序为多,共有9篇,约占其诗序总数的一半。[3]

就现存的燕赵诗人诗序的题材内容来看,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类:

1.交代诗歌创作的时间、地点等基本信息。如刘言史的《观绳伎》诗序云:“潞府李相公席上作”。2.交代诗歌所赠者的身份。如李嘉祐的《酬皇甫十六侍御曾见寄》诗序云:“此公时贬舒州司马”。3.交代写作的缘由。如卢僎《让帝挽歌词二首》诗序云:“开元二十九年冬十一月,太尉宁王宪薨,帝失声号恸曰:‘天下,兄之天下也,固让于我。’乃追谥曰让皇帝。”4.表述诗人的情趣爱好。如李端《书志赠畅当》诗序云:“余少尚神仙,且未能去。友人畅当以禅门见导,余心知必是,未得其门,因寄诗以咨焉。”5.叙写诗人的情怀。如卢照邻的《失群雁》诗序云:“温县明府以雁诗垂示,余以为古之郎官,出宰百里。今之墨绶,入应千官。事止雁行,未宜伤叹。至如羸卧空岩者,乃可为失群恸耳。聊因伏枕多暇,以斯文应之。”6.交代诗歌创作的方式。如李德裕的《题罗浮石》诗序云:“刻于石上”。7.对诗歌题目的来历或属性进行说明。如张仲素的《圣明乐》诗序云:“开元中,太常乐工马顺儿造。又有《大圣明乐》,并商调曲。”8.酬赠、奉和应制之作。如高适的《燕歌行》诗序云:“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等等。

从总体看,在初唐时期,燕赵诗人的诗序创作较少,内容也多是应制、唱和居多,主要是交代诗歌写作的一些基本信息,诸如时间、地点,以及对所写事物进行简要地说明或介绍等,缺乏内在真挚的情感。如李乂、郑愔和李峤都曾写有《奉和幸大荐福寺》,三人的诗序亦是相同,皆云:“寺即中宗旧宅”,序的内容不过是表明大荐福寺的来历。另外,李峤和郑愔也都写有《奉和幸三会寺应制》诗,二人诗序皆云:“寺传苍颉造书台”(郑愔诗序中,“台”字为“壁”字)。指明诗歌奉和所写的内容是寺中苍颉造书台这一古迹。苏味道的《初春行宫侍宴应制》诗序云:“得天字”,写明在行宫饮宴时,在皇帝的主持下,与众同僚应制时所写的诗歌游戏中,自己得一“天”字,并按照文字游戏规则所创作的内容。其诗云:“温液吐涓涓,跳波急应弦。簪裾承睿赏,花柳发韶年。圣酒千钟洽,宸章七曜悬。微臣从此醉,还似梦钧天。”从其诗歌字脚所押的韵字“弦”、“年”、“天”来看,其规则应是以“先”韵为所押韵部,并且要求诗歌必须以“天”字收尾。从这首诗歌及其诗序中可看到,其时的宫廷文学侍从之士对于诗歌形式技巧上的推崇以及对于真情实感的缺失。与上述诸篇相比较而言,李峤的《晚秋喜雨》的诗序明显较长:

咸亨元年,自四月不雨至于九月。王畿之内,嘉谷不滋。君子小人,惶惶如也。天子虑深求瘼,念在责躬,避寢损膳,録冤弛役。牲币之礼,徧于神祇。钟庾之贷,周于穷之。至诚斯感。灵睠有融。爰降甘泽。大拯灾亢。朝廷公卿。相趋动色。里闬甿庶。讴吟成响。年和俗阜。于焉可致。抚事形言,孰云能已。乃诗曰。

这篇诗序虽然亦属于奉和应制之作,但是叙述性明显加强,对于久旱以及降雨后的天子和公卿的心绪都作了较为生动地叙写,虽然不免于应制奉和类诗序的一般通病,缺乏真挚深沉的内在感情,但是也体现出唐王朝在贞观之治盛世后的雍容华贵的宫廷诗风的特点。另外诗序中明确写到“咸亨元年,自四月不雨至于九月。王畿之内,嘉谷不滋。”这对于了解唐高宗咸亨年间的历史也是一种佐证。

在初唐诗人的诗序中,值得注意的是卢照邻的《失群雁》一诗的诗序。其序云:

温县明府以雁诗垂示,余以为古之郎官,出宰百里。今之墨绶,入应千官。事止雁行,未宜伤叹。至如羸卧空岩者,乃可为失群恸耳。聊因伏枕多暇,以斯文应之。

该序虽然在类别上,亦属于唱和之作。但是却没有上述诗序中常见的情感匮乏的通病,而是满含卢照邻内心的悲苦之情。其诗及序约作于高宗调露元年二年间,时卢照邻风疾日趋严重,隐居于东龙门山中调养。此时距卢照邻自投颖水而死不过三年左右。卢照邻作为“四杰”之一,亦有“鼓怒风云之气”的壮志,可惜身缠重疾,不能实现功业壮怀,其悲令人叹惋。故诗歌创作中充溢着挚诚悲凉之意。这篇诗序的前半部分对朋友温县县令在公能为朝廷报效,在私能够实现自己的功业伟志,实在是羡慕不已,故云“事止雁行,未宜伤叹”。在言明唱和之意后,情感便急转直下,言及自身“羸卧空岩”,实有“失群恸耳”的感喟,遗憾悲苦之情不言而自明。在令人伤惋之下,亦体现出作为“四杰”之一,在扭转初唐宫廷诗风向市井的转变,追求真情挚感而独抒怀抱,所做出的努力。不仅体现在诗歌本身的创作中,亦体现在其诗序的创作上。

燕赵诗人的诗序创作在进入盛唐以后得到一定的发展,不仅叙写诗序的诗人有所增加,而且就诗序的数量和质量尤有显著的提升,字数较多的长序的创作明显增多,共有15篇之多,接近盛唐时期诗序创作的一半,其中尤以高适所创作的诗序数量最多、影响最大。

这一时期较之初唐时期在诗序创作上的变化很大。初唐时期应制奉和而作的诗序较多,但这一时期所创作的诗序中却没有了应制奉和这一类别。仅就朋友、兄弟间的唱和酬赠的诗序也较之前期大为减少。比较具有代表的是高适的《酬秘书弟兼寄幕下诸公》诗序,其序云:

乙亥岁,适徵诣长安,时侍御杨公任通事舍人,诗书起予,盖终日矣。今年适自封丘尉统吏卒于青夷,途经博陵,得太守贾公之政,相见如旧,他日之意存焉。司业张侯,周旋迨兹,仅三十载,将畴昔是好,匪穷达之异乎。族弟秘书,雁序之白眉者,风尘一别。俱东西南北之人,怆然相逢,适与愿契。旅馆之暇,长怀益增,因赋是诗,愧非六义之流也。

这是高适在天宝九年北使清夷军途中,收到族弟所作之诗,想起开元二十三年“徵诣长安”时与诸位友人相聚的情景,因而酬寄其族弟并寄安禄山幕下诸人之作。序中赞颂诸友及族弟凤栖梧上展翅高飞,自己不胜企羡。而今日相逢之下,昔日友情依旧令自己长怀思念之意。此诗序虽不免酬答之类所具有的赞颂之语,但却是出自高适真心实意的流露,在惯有的套语之下,亦见高适今昔对比后的无限感慨之情。较之初唐奉和应制诗序的呆板之态,已体现出融入盛唐追求明朗、浓烈的感情基调和襟怀气概的精神风貌。

盛唐诗序较之初唐诗序已明显加长,有的诗序甚至已如独立成篇的散文一般,如李华的《云母泉》诗序。全篇共296字。在这篇诗序中,诗人先是介绍了云母泉的地理位置、泉水清洌的特征及用途,以及云母泉名称之由来。而后叙写自己与友人陈公皆生性淡泊,“忽于权利”。在仕宦生涯中常思躬耕隐退之趣。并最终与友人相携挂冠归去,以寄平生之志。李华为唐代著名的散文家,这篇诗序创作得亦如其散文,清新疏朗,意兴盎然。实开其后柳宗元之山水小品文之先河。

这一时期的诗序创作中,摹景状物逐渐增多,已不似初唐时期只是简单交代一下所写景物即止,而是对景物有了比较细微的观察,往往在诗序中将景物名称的由来、处所、特征或属性都进行比较详实地叙写,形成了和诗歌正文的抒情相互补充的特点。上面所言的李华《云母泉》诗序便具有这种特点。此外,赵冬羲的《灉湖作》诗序亦是如此。在序中,诗人介绍了灉湖在巴丘之南,指出其为沅湘澧汨四水之余波,并与洞庭湖相汇的地理位置。而后,介绍了该湖夏季时水势漫涨,冬季时则涸为平野。因其是由周围水系灌流而入,故名灉,乃是取义《尔雅》。之后,诗人抒写自己观湖之感受,以作是诗的缘由。从此类诗序中,亦可看出盛唐气象对于诗序创作的影响。盛唐时期随着社会走向稳定,开元盛世的到来,整个社会呈现出一派祥和升腾的气象。这种积极昂扬的社会氛围亦反映到诗歌创作当中,随着诗歌创作的逐渐成熟,情景交融的诗境已成为越来越多的诗人所追求的目标,这一现象也反映到诗序创作中来,因景生情,以情观景,在景物的真实描写中融入情思,创造出情景交融的完美诗境,突破了原有的在诗序中仅对景物作简单交代的传统,而使诗序与诗歌正文相互补充,互相映衬。

除了情景交融的特征之外,这一时期的诗序创作的抒情性特征较之以前明显增强。这一时期固然还有缠绵悱恻、浅斟低唱的纤弱情思,但更多的则是充满着昂扬、奋发的感情基调,充分体现出盛唐所具有的襟怀和风貌。如高适的《三君咏》诗序云:“开元中,适游于魏郡。郡北有故太师郑公旧馆,里中有故尚书郭公遗业,邑外又有故太守狄公生祠焉。睹物增怀,遂为三君咏。”这是高适开元十九年秋北上幽蓟时过魏所作。深沉地表达出了高适对于魏征、郭震和狄仕杰三位人杰的仰慕之情,感慨古今,见贤思齐之意跃然纸上。

总之,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燕赵诗人诗序的创作也是日益成熟,逐步与诗歌文本形成互补互助之势,且有的诗序借题发挥、挥洒自如而能独立成篇,体现出诗序在创作上的日臻完善,不仅增强了自身的文学性,而且使诗序受到了后世的重视。

摘要:诗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组成部分之一,从先秦至南北朝时期,诗序的创作较少。至唐代以后,诗序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燕赵诗人的诗序创作是唐代诗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其创作的题材内容和基本特征,对深入理解燕赵诗人的诗歌创作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同时,也能以局部窥见整体,了解唐代诗序发展的一些风貌。

关键词:诗序,唐代,燕赵,特征

参考文献

[1]张红运.唐代诗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7.

[2]曾大兴.中国历代文学家之地理分布[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唐代诗人的创作怪癖 第9篇

王勃出身书香之家,少时便有神童之誉。《旧唐书》本传称他“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王勃作诗前不喜欢冥思苦想,而是先磨墨,然后饮酒,大醉方休。之后蒙头大睡,酒醒后直奔砚台,挥笔直书,一气呵成,诗成后一字不改。《新唐书》本传中这样记载王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他的传世名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便是这样得来的。

张若虚被窝构思

唐代奇人众多,但像张若虚仅凭一首《春江花月夜》就确立不朽地位的,却绝无仅有。张若虚写作并不勤奋,贪睡是他的嗜好。他作诗时,喜欢先用厚厚的被子捂着,在被窝里构思,一身大汗后翻身而起,然后挥毫疾书。天气越热,效果越好。他作诗从不打草稿,总是一气呵成,一字不改。《春江花月夜》就是这样写出来的,从这首诗来看,张若虚绝对是创作天才,不愧“以孤篇横绝全唐”之誉。

孟郊作诗忘事

孟郊是苦吟诗人的代表,有“诗囚”之称。他早年生活贫困,46岁终于考中进士,50岁任江苏溧阳县尉。在任时以作诗为乐,达到了忘我的地步。他作诗不出门,有时会放下手头的事务,闭门谢客。有时候,他则外出饮酒作诗,一天不归。其“不事曹务”的做法被人告发,让县令很不高兴,于是罚他半俸,然后花钱雇人顶替他。这样一来,孟郊的生活更为拮据,于是干脆请辞。他去世时一贫如洗,连买棺材的钱都没有,韩愈等友人凑了100贯钱,安葬了这位诗人。

李贺驴背拾句

李贺仕途失意,把全部精力用在寫诗上,有“诗鬼”之誉。他长相怪异,双眉相接,体瘦指长,韩愈调侃他指长所以能写长诗。传说他写诗常常骑在毛驴上,背着锦囊外出,得到句子就投入锦囊内,晚上回家完篇。据说,“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等名句,就是这样得来的。难怪他的母亲说,李贺要“呕出心乃已”。

白居易聆听老妪

唐朝诗人李贺 第10篇

768年,李贺父亲去世,只留下李母和3个孩子住在昌谷。此后唯一的`一个女儿出嫁,生活依然艰苦。李贺和兄弟远去千里之外谋生,可见李贺的早年多凄惨了。

李贺长相奇特,瘦的根竹竿似的。但是李贺却很聪明,文学天赋很高,7岁就能作诗,出自小李贺手的诗收到了韩愈的赞赏,从而声名远播。但是李贺从不倦怠,刻苦学习,白天骑驴找灵感,晚上则通宵整理,呕心沥血。15岁的李贺其名声就已经和李益齐名了。

李贺思想钩沉鬼才诗人 第11篇

李贺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极富艺术个性的一位诗人,他以虚幻荒诞、幽峭冷艳的诗风著称,锻词炼字,抒怀言志,在奇崛派中可谓独树一帜,倾倒后人。

李贺出身于一个没落皇室后裔的家庭,年少时便勤奋苦吟,外出时常背一破囊,得句即写投囊中,暮归足成诗篇。其母常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读及此处,深感贾岛“两句三年嘚,一吟双泪流”中蕴含的艰苦辛酸。

李贺博览群书,志向远大。却因父名晋肃,晋、进谐音这一陈腐的封建避讳观念,而不能应进士试,郁郁不得志的李贺,终因仕途潦倒,体弱多病而英年早逝,时年仅二十七岁。但他却为后世留下了240多首的诗篇。

李贺的诗歌,用语不凡,内容同样深刻丰富,可谓“笔补造化天无功”。(《高轩过》)

李贺的诗歌显示出他非凡的才能,胸怀抱负,志向远大。年少时的他,便渴望有朝一日“一朝沟陇出,看取拂云飞”。(《马诗》之十五)他渴望建功立业,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像“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南园十三首》其五)其凌云壮志,堪比辛弃疾的“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想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南园十三首》其六)大有岑参“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的气魄。李贺的远大志向与抱负还体现在“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野歌》)的积极追寻。渴望建功立业的李贺还用诗歌歌颂边塞将士的英雄气概,像那首《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但志向远大的`李贺却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因而借诗歌宣泄自己怀才不遇的悲愤:像“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咽。”(《致军行》),这诗句喊出了古往今来多少淹蹇不遇之士的悲愤心声,好一句“天荒地老无人识”(《致军行》),让我不禁想起了那“笔底龙珠无处卖”的徐渭。诗人的理想一再被无情的现实所粉碎,使其处于精神的抑郁与苦闷之中,而李贺所特有的诗人的敏感,又使他比常人备尝人生的苦闷,进而吟诵出“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已朽”(《赠陈商》)“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开愁歌》)的煎熬苦楚。

李贺还写了一些神仙梦幻类题材的诗歌,借以抒发自己对人生的迷惘、对现实的愤慨。像那首脍炙人口的《金铜仙人辞汉歌》:“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诗中写金铜仙人迁离故土的悲哀,实际寄托了诗人自己“宗臣去国之思”,铜人的落泪,衰兰的惆怅,都像诗人一样具有感情,诗篇充满了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其“天若有情天亦老”更饱含了诗人对无情现实的强烈愤慨。另一首是幻想诗《梦天》:“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写诗人在天上所见的尘世渺小以及沧海桑田迅速变换的场景,流露出诗人的苦闷与迷茫。

李贺反映民生疾苦的诗歌虽然不多,却较为直接深刻。像《老夫采玉歌》:“采玉采玉须水碧,琢作步摇徒好色。老夫饥寒龙为愁,蓝溪水气无清白。夜雨冈头食蓁子,杜鹃口血老夫泪。蓝溪之水厌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斜杉柏风雨如啸,泉脚挂绳青袅袅。村寒白屋念娇婴,古台石磴悬肠草。”诗人以死者称生者,以美景称苦情,把采玉工人的艰险劳动和悲苦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

李贺音乐题材方面的诗,也写得出神入化,惟妙惟肖。像《李凭箜篌引》:“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诗中描写音乐,技艺之精,曲调之美,感染力之强,显示出诗人独特的艺术构思。

李贺诗歌内容丰富,其艺术特色也较为鲜明,尤以“虚幻荒诞、幽峭冷艳”最为显著。

首先,李贺想象丰富、奇特而又怪异。像《李凭箜篌引》中的“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想象奇特,惟妙惟肖,让人耳目一新。写太阳用“义和敲日玻璃声”,在《杨生青花紫石砚歌》中联想到“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的惊险,在《金童仙人辞汉歌》中想象出:“空将汉月出空门,忆君清泪如铅水”的画面。

其次,李贺对冷凄迷的意象有着特殊的偏爱,他大量使用“泣、啼”等词,使之感情化,构成极具悲剧色彩的意象群,像“芙蓉泣露香兰笑”(《李凭箜篌引》)“老兔寒蝉泣天色”(《老夫采玉歌》)诗人有意营造一种痩硬、坚脆、刺目、狠透的意象,如用死、血等词,如“杜鹃口血老夫泪”、“身死千年恨溪水”(《老夫采玉歌》)

再者,李贺诗歌中常弥漫着一种冷艳的色调,写红有“冷红、老红、愁红、笑红”,写绿有“凝绿、寒绿、颓绿、静绿”,其中折射出一种冷艳、病态美的特征。像《雁门太守行》一诗,多用颜色描写,诗整首诗闪烁着冷光色彩。

最后,为了强化诗歌意象的感染力,李贺还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以独特的思维方式,精选字词,创造视觉、听觉味觉互通的艺术效果,即通感,如“东关酸风射眸子”(《金铜仙人辞汉歌》)中的酸风,比喻的运用更是较为娴熟,像“昆山玉碎凤凰叫”(《李凭箜篌引》),像“忆君清泪如铅水”(《金铜仙人辞汉歌》)

李贺以其奇特的想象,浓重的色彩,表现出自己的“哀愤孤激之思”。在中国文学史上风格独标,别开生面。与韩愈、孟郊相比,李贺更重视内心世界的挖掘,更重视主观化的幻想,因而具有更突出的诗人的气质,其诗也成为真正的诗人之诗,因此,后世尊称李贺为诗中之鬼才。

但李贺诗歌上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由于生活的狭窄和艺术上过分追求奇崛险怪,一些诗歌显得阴森恐怖、晦涩难解,所以后人评价他时有“牛鬼蛇神太过”之说。

上一篇:酒店审计工作流程下一篇:网络技术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