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名画赏析

2024-08-22

中国古代名画赏析(精选8篇)

中国古代名画赏析 第1篇

中国古代名画欣赏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古代名画更是美轮美奂,让人如痴如醉,古语有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那种意境真叫人身在其中流连忘返。

本人在看到画卷展开效果时,突生灵感,根据自己所学的技术做了四个不同画卷展开效果的flash,其中用了四幅中国古代山水名画以供大家欣赏,并配以一曲高山流水来体现各种意境,增添了中古文化的氛围。

通过这次的flash制作,让我深深的体会的了flash的强大和有趣。让我对flash制作有了一些深刻的了解,并决定以后要努力学好flash,做出更多好的flash作品。

中国古代名画赏析 第2篇

我国古代的诗词中包含着丰富的爱情主题,这些作品不仅涵盖了古代情感交往的方方面面,同时也为我们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深厚文化传承。今天,我们将一起来探析几首脍炙人口的古代爱情诗词,一同感受古人对爱情的理解和态度。

其一,《离骚》:“有女长舌兮,美而不淑;兰芷悦人兮,天姿如玉。”这首诗词旨在借用历史典故,表达作者对逍遥自在的不满和对女性的赞美之情。其中“兰芷悦人兮,天姿如玉”一句释放了古代男子欣赏美女的感觉,并不合时宜地将其比做大自然中的美景,以此抒发对美的追求。

其二,《清平乐·雁来音信满人间》:“愁时明月几人惜,惨别离,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是唐代温庭筠创作的词。作者在借助明月和离别的元素营造出哀婉的氛围,并展示了当时男女之间情感的相互理解和固守的作用。明月无言,而爱情的表达有时也无需言语,静静地等待爱情的回应就好。

其三,《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见说乘船赴荆州,何处望神州?山川出没随人意,时起时落乾坤秤。”这是白居易的一首咏史诗,其中描绘了一个梦中男子在船上流连忘返的情景,更有心灵跨越两地寻求爱情的意愿,在渲染情感的同时传颂了一股勇敢探索未知的向往。

这些诗词所蕴含的情感和古人的爱情态度在今天依然值得我们去品味。在当今这个信息的社会中,我们也让自己的爱情变得愈加简单和纯粹。爱情,不仅仅是一个人能力的体现,更是与生命息息相关的一种情感,需要我们用心去经营和珍惜。

2、描写爱情我国古诗词解析

爱情是人类情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文学艺术中经常被描写的主题之一。我国古代诗词中有许多关于爱情的经典 篇章,这些诗词平淡而真实地反映了古人对爱情的感受和理解。

我们来看看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首诗描述的是一个离别的场景,草原上的草一年一季地枯萎和生长,像人间爱情一样要经历消亡和重生的循环。春风吹去了火灾留下的痕迹,就像时间可以淡化人们的思念和伤痛。作者描写草原的远景和细节,与离别者的亲情、友情和爱情共同组成了作品的情感基调。离别的人虽然心怀别情,却只能默默地送别,这种无可奈何的感觉也很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我们再来看看唐代女诗人李清照的《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形象地表现了恋爱者沉醉于爱情的感觉。词语间的重复、倒叙和平行结构都突出了情感的表达。作者通过写出自己沉醉于美好时光中,忘却了时间和路程,最终被美景瑰丽的环境所吸引,并在争渡时惊起了水鸟,传达出一种纯真、清新、欣喜的情怀。这首词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也是李清照艺术成就的代表之一。

我们来看看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这首诗通篇没有描写爱情的内容,但却独具一番情感。诗人在怀疑自身视野的极限,并在扩展视野的过程中,获得了不断上升的动力。这种对人世变化的高度敏感,表现出诗人对于人性的深刻领悟。诗人的巨大抱负和对未来的追求让人感到振奋,给人以精神的鼓舞。

通过对几首古代诗词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描绘爱情不一定非要大张旗鼓,闪闪发光,诗人运用词句,以平凡、质朴、真实而又富有情趣的表现手法,才能真正地表达爱情的柔软、纯洁、兴奋和遥远的情感。这些诗人们用他们的词句行进着人性的世间之路,他们对爱情、自由、理想的态度,对于今天的我们依然具有相当程度的启示作用。

3、古代最浪漫的十大情诗

在我国境内,有许多传统的诗歌充满了浪漫情感,其中不乏一些被称为“古代最浪漫的十大情诗”的佳作。这些诗歌情感细腻,充满温情,能够感染人心,让人产生共鸣。

1.《离骚》

《离骚》是屈原所作的一篇长诗,是我国古代爱情诗歌中的经典之作。诗歌以屈原与妻子相思之苦为主题,描绘了深深的爱情和痛苦的分离之感。诗句优美,旋律悠扬,富有感染力。

2.《长恨歌》

《长恨歌》是唐代著名女诗人王昌龄所作的一首咏怀长达1200余字的长篇叙事诗,描绘了唐明皇与才女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悲剧。这首诗充满温情,表达了对爱情的无尽追求和执着。

3.《白头吟》

《白头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咏史诗歌,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悟和对爱情的追求。诗歌感人至深,表达了一对夫妻之间浓浓的爱情,包容和相伴的心情。

4.《相思》

《相思》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的一首优秀的词,表达了对远方恋人的思念之情。词歌简洁清新,充满了浪漫的情感。

5.《浪淘沙令》

《浪淘沙令》是唐代诗人李清照所作的一首词,是我国古代爱情诗歌中脍炙人口的佳作。词歌表达了女子对爱情的热切追求和不舍之情,是一首充满感色彩的经典之作。

6.《如梦令》

《如梦令》是唐代诗人李清照所作的一首词,以描写婚姻中情人的离别为主题,表现了丰富的琴瑟情感。词歌简洁而含蓄,充满了深情款款的温馨。

7.《琵琶行》

《琵琶行》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所作的长篇叙事诗,描述了道士、文士及敦煌美女的爱情悲剧。诗歌曲折有致,富有意味,更含有对众生命运沉浮悲欢的暖思考。

8.《赋得古原草送别》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咏别诗,写道在离别的时刻对回忆的反思和回想。诗歌动情而深切,凄美而惆怅,哀怨而深沉,令人感觉到深深的关怀和动情。

9.《天净沙·秋思》

《天净沙·秋思》是我国古代音乐家和诗人胡思旬所创作的唐诗。这首诗歌紧密追求“九字短句”的艺术特点,表达了作者片刻浓郁的秋意和情感愁绪,深深震撼了人心。

10.《清平乐·别来春半》

《清平乐·别来春半》是明代著名诗人辛弃疾所作的一首优秀的词,词歌优美,深情,清新,耐人寻味。这首词歌表达了对离别与思念之情的深深思考,充满着对爱情的热切渴望。

这些古代的情感诗歌不仅传递了深情关爱,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对爱情的崇高和追求。他们为我们展现了一种上乘的文化,并且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丰富文化传统。这些作品和诗歌一直伴随着我们的生活,提醒我们保持诚挚的情感,珍视真挚的感情,传承优美的文化传统,为我们展示了古代最浪漫的情感诗歌的极致魅力。

4、古典诗词中的爱情诗词

在数千年的历史中,我国古典诗词中的爱情诗词占据了一席之地。这些诗词以简洁、含蓄、深情为特点,将爱情的美好、忧伤、迷离、深情刻画得淋漓尽致。让我们一起去探索这些古典诗词中隐藏的爱情故事。

1.《离骚》:“臣兮朝于陵兮,夕兮见于蓍草。”

这一句出自屈原的《离骚》中,描写的是他对妻子的深情。屈原与妻子相爱多年,但他却因为原因被贬到了边疆,与妻子分别多年。这句诗表达了屈原对妻子的思念之情,表达了对爱情的执着与坚持。

2.《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这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如梦令》。这首词通过描述雨夜中党怡的梦境,表达了她对失去的情人的思念之情。词中淡淡的伤感,娓娓道来的思念之意,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这首词出自唐代诗人杨花的《忆江南》,描绘了忆江南旧事中的美景和深情。杨花深情挥洒,展现出对爱情的燃烧,表达出对江南那美好的记忆。

4.《锦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此句出自《锦瑟》,作者秦观在此表达了自己对已逝逝去的爱情的思念之情。词中充满了忧伤和迷惘,却也真实而深刻的表达出了人生中不可回避的情感的变化。

5.《长恨歌》:“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叙事性长诗,描写了王昭君的悲剧故事。其中一句“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让人忍不住沉浸在王昭君和汉武帝之间错综复杂的爱情中。

中国古代名画赏析 第3篇

阎立本(约601~673年),中国唐代画家兼工程学家。雍州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临潼县)人,出身贵族。其父阎毗北周时为驸马,因其擅长工艺,多巧思,工篆隶书,对绘画、建筑都很擅长,隋文帝和隋炀帝均爱其才艺。入隋后官至朝散大夫、将作少监。兄阎立德亦长书画、工艺及建筑工程。父子三人以工艺、绘画驰名隋唐之际。

阎立本的绘画艺术,先承家学,后师张僧繇、郑法士。据传他在荆州见到张僧繇壁画,在画下留宿十余日,坐卧观赏,舍不得离去。后人说他师法僧繇,人物、车马、台阁都达到很高水平。

作品赏析

图卷右半是在宫女簇拥下坐在步辇中的唐太宗,左侧三人前为典礼官,中为禄东赞,后为通译者。唐太宗的形象是全图焦点。作者煞费苦心地加以生动细致的刻画,画中的唐太宗面目俊朗,目光深邃,神情庄重,充分展露出盛唐一代明君的风范与威仪。作者为了更好地突显出太宗的至尊风度,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衬托表现。一是以宫女们的娇小、稚嫩,以她们或执扇或抬辇、或侧或正、或趋或行的体态来映衬唐太宗的壮硕、深沉与凝定,是为反衬;二是以禄东赞的诚挚谦恭、持重有礼来衬托唐太宗的端肃平和、蔼然可亲之态,是为正衬。该图不设背景,结构上自右向左,由紧密而渐趋疏朗,重点突出,节奏鲜明。

《步辇图》是唐代画家阎立本的作品,内容反映的是吐蕃(今西藏)王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入藏的事。它是汉藏兄弟民族友好情谊的历史见证。公元640年,即唐贞观十四年,吐蕃王派大相(相当于宰相)禄东赞向大唐求亲,第二年到达长安。由于当时大唐帝国国泰民安,各民族友好相处,因此,当时竟有五个兄弟民族的首领向大唐求亲,太宗很是为难。最后,想出一个平等竞争的办法:请五位大使参加考试,谁考胜了,就把公主嫁给谁家的首领。当时出了五道难题,吐蕃使臣禄东赞过关斩将,一路领先,最终取得了胜利。太宗非常高兴,心想:松赞干布的使臣这样机智、聪明,松赞干布自己更不用说了。于是,决定将文成公主嫁予吐蕃王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出嫁的消息传到吐蕃以后,吐蕃人在很多地方都准备了马匹、牦牛、食物和饮水,决定隆重迎接。松赞干布亲率欢迎队伍由拉萨出发直奔青海迎接。松赞干布高兴地说:“我今天能娶上大唐公主,实在荣幸。我要为公主建造一座城,作为纪念,让子孙万代都要与上国大唐永远亲和。”他按照唐朝的建筑风格,在拉萨修建了城郭和宫室,这就是现在的大昭寺。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赏析 第4篇

曹植的作品中,除了“七步诗”,最有名的就是《洛神赋》,后来,著名的画家顾恺之依据《洛神赋》,画了流传千古的名画《洛神赋图》,此画为顾恺之传世精品。

全卷分为三个部分,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展开画卷,只见站在岸边的曹植表情凝滞,一双秋水望着远方水波上的洛神,痴情向往。梳着高高的云髻,被风而起的衣带,给了水波上的洛神一股飘飘欲仙的来自天界之感。她欲去还留,顾盼之间,流露出倾慕之情。初见之后,整个画卷中画家安排洛神一再与曹植碰面,日久情深,最终不奈缠绵悱恻的洛神,驾着六龙云车,在云端中渐去,留下此情难尽的曹植在岸边,终日思念,最后依依不忍地离去。此《洛神赋图》是宋代摹本,保留着魏晋六朝的画风,最接近原作。(本文图为局部)

二、唐朝 阎立本《步辇图》

《步辇图》反映的是吐蕃(西藏)王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入藏的事。公元640年,即唐贞观十四年,吐蕃王派大相(相当于宰相)禄东赞向大唐求亲,第二年到达长安。由于当时大唐国泰民安,各民族友好相处,竟有五个兄弟民族的首领向大唐求亲,太宗很是为难。最后,想出一个平等竞争的办法:请五位大使参加考试,谁考胜了,就把公主嫁给谁家的首领。 当时出了五道难题,吐蕃使臣禄东赞过关斩将,一路领先,最终取得了胜利。太宗非常高兴,心想松赞干布的使臣这样机智、聪明,松赞干布自己更不用说了。于是,决定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王松赞干布。

《步辇图》图卷右边是在宫女簇拥下坐在步辇中的唐太宗,左侧三人前为典礼官,中为禄东赞,后为通译者。唐太宗的形象是全图焦点,画中的唐太宗面目俊朗,目光深邃,神情庄重,充分展露出盛唐一代明君的风范与威仪。宫女们的娇小、稚嫩,以她们的体态映衬了唐太宗的壮硕、深沉与凝定,为反衬;禄东赞的诚挚谦恭、持重有礼衬托唐大宗的端肃平和、蔼然可亲之态,为正衬。该图不设背景,结构上自右向左,由紧密而渐趋疏朗、重点突出,节奏鲜明。此图有说为宋摹本,但摹绘较精,仍不失原作之真。

作者阎立本(约601~673),中国唐代画家兼工程学家。出身贵族,父子三人以工艺、绘画驰名隋唐。

 上联:大肚包容,了却人间多少事。下联:满腔欢喜,笑开天下古今愁。

 上联: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下联: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

三、唐朝 张萱、周昉《唐宫仕女图》

唐代是仕女画的繁荣兴盛阶段。中国古代仕女众生像,“倾国倾城貌,多愁多病身”,唐代仕女画则以其端庄华丽,雍容典雅著称。《唐宫仕女图》展示着“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唐代美女众生像。其中最杰出的代表莫过于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和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以及晚唐的《宫乐图》。这些共同构成了《唐宫仕女图》。张萱、周昉是唐代最具盛名的仕女画大家,驰誉丹青。

此图是周昉的《簪花仕女图》,绘有女五人、使女一人、犬二、鹤一。画中贵妇身披薄质轻纱,内着团花长裙,体态丰腴端庄,雍容华贵。画家周昉出身于豪门显宦,他对于贵族阶层绮靡奢华的生活非常熟悉。其仕女画不以烈女、贤妇、仙女等为表现对象,而是取材于现实生活中贵族妇女的行乐活动,具有强烈的时代感,迎合了中晚唐时期大官僚贵族们的审美意趣。其作品在张扬唐王朝繁华兴盛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亦揭示了贵妇们极度贫乏的精神世界。

四、唐朝 韩滉《五牛图》

《五牛图》是现存中国美术史上最早的纸本绘画真迹,也是可以确证的唐代大画家韩滉的唯一传世作品。画中五只不同形态的牛,从琐的角度表现了牛的生活形态和习性。《五牛图》的作者韩滉是唐代著名的宰相。那时,韩干以画马著称,韩滉以画牛著称,后人称为“牛马二韩”。

《五牛图》上布满了历代文人、画家、鉴赏家和收藏家的题跋。它问世后,收藏者包括赵构、赵伯昂、赵孟頫、乾隆等著名人物。1900年,八国联军洗劫紫禁城,《五牛图》被劫出国外,从此杳无音讯。1950年初,周恩来总理收到一位寓居香港的爱国人士的来信,信中说,唐代韩滉的《五牛图》近日在香港露面,画的主人要价10万港币,自己无力购买,希望中央政府出资尽快收回国宝……《五牛图》回到故宫时,画面洞孔累累,残破不堪。故官博物院组织专家,用了几年时间,才将它修复完好。

五、五代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作者顾闳中,南唐后主时画院待诏,擅画人物,与周文矩齐名,是五代大画家。此画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是今存五代时期人物画中最杰出的代表作。全图随着情节的进展而分段,以屏风为间隔,主要人物韩熙载在每段中均有出现。全图分为5 段:宴饮宾客,弹奏琵琶;舞蹈,韩熙载亲为击鼓;宾客散去,韩熙载与诸女伎休息;熙载更衣后听女伎奏管乐;熙载与众宾客、女伎调笑。

此画据传是顾闳中奉后主李煜之命而画。画卷中的主要人物韩熙载是五代时北海人,后唐同光年进士,文章书画,名震一时。其父亲因事被诛,韩熙载逃奔江南,投顺南唐。开始深受南唐中主李璟的宠信,后主李煜继位后,北方的后周威胁着南唐的安全,李煜一方面向北周屈辱求和,一方面又对北方来的官员百般猜疑、陷害,整个南唐统治集团内斗争激化,朝不保夕。在这种环境之中,官居高职的韩熙载为了保护自己,故意装扮成生活上腐败,醉生梦死的糊涂人,好让李后主不要怀疑他是有政治野心的人以求自保。但李煜仍对他不放心,就派画院的“待诏”顾闳中和周文矩到他家里去,命令他们把所看到的一切如实地画下来交给他看。大智若愚的韩熙载当然明白他们的来意,韩熙载故意将一种不问时事,沉湎歌舞,醉生梦死的形态来了一场酣畅淋漓的表演。顾闳中回去后即刻挥笔作画,李煜看了此画后,暂时放过了韩熙载等人,一幅传世精品却因此而流传下来。(本文图为局部)

六、北宋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千里江山图》是中国北宋青绿山水画作品。作者王希孟18岁为北宋画院学生,曾得到宋徽宗赵佶的亲自传授,半年后即创作了《千里江山图》。可20余岁就去世,是一位天才而又不幸早亡的优秀青年画家。

王希孟以“咫尺有千里之趣”的表现手法和精密的笔法,描绘了祖国的锦绣河山。画中描写岗峦起伏的群山和烟波浩淼的江湖,将自然山水,描绘得如锦似绣,分外秀丽壮美,是一幅既写实又富理想的山水画作品,是中国传统山水画中少见的巨制。该图现藏故宫博物院。(本文图为局部)

七、北宋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画卷,是北宋风俗画作品,是中国绘画史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属传世名作、一级国宝。这幅画描绘的是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通过这幅画,能了解北宋的城市面貌和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清明上河图》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

综数我国古代绘画,多有那种士大夫的孤芳自赏,实难找到类似“清明上河图”这样不惜以大量的笔墨,描绘数以百计的民众市俗生活与商业经济活动,将民众置于主人翁地位,并加以正确地艺术概括,这在中国古代绘画中是不多见的,就是在现代绘画中也是罕见的。此画的第一位收藏人是宋徽宗,是他用瘦金体亲笔在画上题写了“清明上河图”五个字。(本文图为局部)

八、元朝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 上联:五转汞、七转铅、九转丹,万象皆清,洪炉中有真人诀。

下联:一分屋、二分竹、三分水,纤尘不染,蜀国南来小洞天。

 上联:一粒米中藏世界。下联:半边锅内煮乾坤。

《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坛宗师、“元四家”之首黄公望晚年的杰作,也是中国古代水墨山水画的巅峰之笔,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可谓空前绝后,历代莫及。

该画于清代顺治年间曾遭火焚,断为两段,前段被另行装裱,重新定名为《剩山图》。《富春山居图》以长卷的形式,描绘了富春江两岸初秋的秀丽景色,峰峦叠翠,松石挺秀,云山烟树,沙汀村舍,布局疏密有致,变幻无穷,以清润的笔墨、简远的意境,把浩渺连绵的江南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达到了“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境界。(本文图为局部)

九、明朝 仇英《汉宫春晓图》

《汉宫春晓图》,是中国重彩仕女第一长卷。作者仇英是明代有代表性的画家之一,与沈周,文征明和唐寅被后世并称为“明四家”,亦称“天门四杰”。仇英在他的画上,一般只题名款,在绘画上以“重彩仕女”著称于世。

此图勾勒秀劲而设色妍雅,画家借皇家园林殿宇之盛,以极其华丽的笔墨表现出宫中嫔妃的日常生活。不仅是仇英平生得意之作,在中国重彩仕女画中也独树一帜,独领风骚。(本文图为局部)

十、清朝 郎世宁《百骏图》

清代是中国宫廷绘画的顶峰,来自意大利的传奇画家郎世宁,则是清代宫廷绘画领袖,正是在他中西合璧绘画技法的影响下,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清代宫廷画风。1715年,郎世宁以传教士的身份远涉重洋来到中国,被重视西洋技艺的康熙皇帝召入宫中,从此开始了长达五十多年的宫廷画家生涯。在绘画创作中,郎世宁融中西技法于一体,形成精细逼真的效果,创造出了新的画风,因而深受康熙、雍正、乾隆器重。《百骏图》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此图描绘了姿态各异的骏马百匹放牧游息的场面。全卷色彩浓丽,构图复杂,风格独特,别具意趣。(本文图为局部)

(十大名画按照问世的时间顺序排列)

中国古代爱情诗赏析 第5篇

爱情如同狂风暴雨,在历史的洪流中,冲洗着尘世的人们。古代人们不善表达,于是便借诗词传情,借诗歌表达思念。“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些都是古人借文字表达对爱情的向往。那现在便来看看唐朝的人们是如何表达爱情的。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原来缘分是从儿时便已注定的,我是你的青梅,你是我的竹马。曾在游戏时,你笑着说,长大后要我做你的新娘。为此,懵懂的自己竟也羞了。即便年幼,也会有很多小秘密,你知道我的很多秘密,可是还有一个我却未曾向你说过,那就是,长大后,我要做你的新娘。“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今年我十四,而你十六了,你真的上我家提亲来了。我就要嫁给你了,就要是你的新娘了。“十五初展眉,愿同灰与尘;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我渐渐变得漂亮了,就像梦中那样,可是你却远行了。你知道我有多思念你吗?你不在的时候,我常常爬上阁楼高处,想着远行的你竟也哭了,我想你再不回来的话,我会不会真的就变成石头了。你看庭院中的落叶又被风吹走了,那片被吹走的落叶能把我的思念带到你那里吗?

李白一首《长干行》,道尽了思念,也道出了“悔做商人妇,青春长别离”的痛苦。可爱情就是这样无奈,别离总让人难过。“当君怀归日,是妾肠断时。”等到你回来的那天,我恐怕已经想你想到肝肠寸断了吧。

都说一入侯门深似海,那么帝王身旁便是刀山火海,一不留神就会灰飞烟灭。自古红颜多祸水,君王身边的红颜便祸国殃民,苏妲己是这样,杨贵妃也是这样。李白《清平调》说她“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白居易《长恨歌》中说,“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但就是这么一个倾国倾城的美人,将唐玄宗迷住了,从此君王不早朝。都说伴君如伴虎,即便君王心向着你,也难保你的性命。不理朝政的唐玄宗在缓歌曼舞中等来了安史之乱,倾人国的杨贵妃最终花坠马嵬坡,一代美人就这样香消玉殒了。杜甫《哀江头》有云,“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直是人们借以咏叹无私奉献的老师们,可谁曾想,它是李商隐用来吐露相思的。我就像春蚕,对你的思念会一直到我死去那一刻;就像蜡烛,只有化成灰才会流尽眼泪。李商隐他一生失意潦倒,使得他的诗都以凄凉伤感为基调,他的《无题》系列诗均在咏叹爱情和思念,表现了士大夫的爱情生活,士大夫由于婚姻不自由,爱情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因而对爱情有了种种渴望和幻想。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赏析介绍 第6篇

记录南宋遗闻轶事、典章制度,并记及都城胜迹杂录,十卷,周密撰。《武林旧事》成书於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以前。作者按照“词贵乎纪实”的精神,根据目睹耳闻和故书杂记,详述南宋朝廷典礼﹑山川风俗﹑市肆经纪﹑四时节物﹑教坊乐部等情况,为瞭解南宋城市经济文化和市民生活,以及都城面貌﹑宫廷礼仪,提供较丰富的史料。如“诸色伎艺人”门著录的演史﹑杂剧﹑影戏﹑角觝﹑散耍等五十五类、五百二十一位名艺人的姓名或艺名;“宫本杂剧段数”门著录的二百八十本杂剧剧目,对於文学﹑艺术和戏曲史的研究,尤为珍贵。

今有:《武林旧事》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武林旧事》裴效维选注,学苑出版社,历代笔记小说小品选刊,版;《武林旧事》中华书局《中华经典随笔》版。

《东京梦华录》

记载北宋都城开封都市生活和风俗习惯的历史轶事类笔记,十卷。南宋孟元老撰。孟元老,原名孟钺,号幽兰居士,开封人。生卒年不详。据《宋会要辑稿》及苏辙等人著作,可知他是北宋保和殿大学士领都水﹑将作二监事务孟昌龄的族人孟钺,曾任开封府仪曹,北宋末叶在东京居住二十余年。生平事迹不见他书记载。现在仅能据其自撰的《东京梦华录》序,了解其生平大概。他生于北宋末年,崇宁二年(1103)随其父到东京,至建炎元年(1127)北宋覆亡后南逃,在东京共生活了二十三年。

《东京梦华录》十卷,约三万言所记大多是宋徽宗崇宁到宣和(1102一1125)年间北宋都城东京开封的情况,为我们描绘了这一历史时期居住在东京的上至王公贵族、下及庶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情景,是研究北宋都市社会生活、经济文化的一部极其重要的历史文献内容。大致包括以下内容:京城的外城、内城及河道桥梁、皇宫内外官署衙门的分布及位置、城内的街巷坊市、店铺酒楼,朝廷朝会、郊祭大典,东京的民风习俗、时令节日,当时的饮食起居、歌舞百戏等。如:卷一记载东京内外城的规模,河道桥梁的分布,宫内门殿阁的座落;卷二、卷三、卷四所述开封各街巷各种商店、货摊,名目繁多的的食品和酒楼、夜市;卷五、卷六记载京瓦伎艺和娶妇、育子、正月元旦朝会、立春元宵等各种节令民俗。其中“娶妇”条记述由由起草帖到婚后新女婿到女家拜门的经过;“育子”条记述孕妇临产前由娘家送衣物“催生”到来年小孩“周岁”的种种讲究,可以考证古今风俗的演变。卷六、卷七中记载的皇帝出行仪制、看百戏的情景、亦可补《宋史·礼志》之阙。

由于《东京梦华录》对徽宗政和、宣和年间汴京的城市社会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均有翔实的记载和详尽的论述,这就为后人留下了探索那个时代汴京城里各个阶层居民生活面貌的大量宝贵资料。自从它于南宋初年在临安刊行以来,一直为人们所重视。封建社会里的文人墨客,在谈到北宋晚期东京掌故时,莫不首引此书,如赵甡之的《中兴遗史》、陈元靓的《岁时广记》以及陶宗仪的《说郛》,对本书的部分资料,都有所选录。到了近代,由于其所反映的内容具有很高的社会经济文化史的价值,更引起了中外许多从事各种专史研究的学者专家们的高度重视,交相征引利用。人们往往把本书与《清明上河图》视同姐妹之作,二者对于我们考察研究北宋城市经济发展史的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东京梦华录》也开创了以笔记描述城市风土人情、掌故名物的新体裁,为以后反映南宋都城临安的同类著作《都城纪胜》﹑《梦粱录》﹑《武林旧事》﹑《如梦录》﹑《续东京梦华录》等书所沿用。

今有:《东京梦华录(外四种)》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年出版;《东京梦华录》邓之诚注,中华书局,丛书集成初编本,1982年版;《东京梦华录笺注(上下)》伊永文箋注,中华书局版;《东京梦华录注》,邓之诚注,商务印书馆1959年初版;《东京梦华录》贵州人民出版社版;《东京梦华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梦梁录》

记载南宋都城杭州都市面貌、市民生活和风俗习惯的历史轶事类笔记,二十卷,南宋吴自牧撰。吴自牧,临安府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平事迹不详。该书成书年代,据自序中“时异事殊”,“缅怀往事,殆犹梦也”之语,当在元军攻陷临安之后。书中所署“甲戌岁中秋日”(即宋度宗咸淳十年公元1274),疑是传抄有误。

该书仿效《东京梦华录》体例,记载南宋临安的郊庙、宫殿、山川、人物、市肆、物产、户口、风俗、百工、杂戏和寺观、学校等情况,如卷一:元旦大朝会、立春、元宵、车驾诣景灵宫孟飨;卷七杭州、大河桥道、小河桥道、西河桥道、小西河桥道、倚郭城南桥道、倚郭城北桥道、禁城九厢坊巷;卷十六:茶肆、酒肆、分茶酒店、面食店、荤素从食店、(附诸色点心)、米铺、肉铺、鲞铺等,为了解南宋城市经济活动,手工业、商业发展情况,市民的经济文化生活,特别是都城的面貌,提供了较丰富的史料。其中卷十九“瓦舍”和卷二十“百戏伎艺”记述了讲唱文学的名目、演员人名和演出场所,为文学史研究留下极为宝贵的资料,如“百戏伎艺”中写道:

百戏踢弄家,每于明堂郊祀年份,丽正门外宣赦时,用此等人,立金鸡杆。承应上竿抢金鸡。兼之百戏,能打筋斗、踢拳、踏跷、上索、打交辊、脱索、索上担水、索上走装神鬼,舞判官,斫刀蛮牌,过刀门、过圈子等……凡傀儡,敷演烟粉、灵怪、铁骑、公案、史书历代君臣将相故事话本,或讲史,或作杂剧,或如崖词……更有弄影戏者,元汴京初以素纸雕簇,自后人巧工精,以羊皮雕形,用以彩色装饰,不至损坏。

此条所记杂技名称达数十种,还有踢瓶、弄碗、花鼓、弄熊、藏人、烧火、吃针等,可见此时已有大型魔术和驯兽等表演。另外傀儡戏又分为悬线傀儡、杖头傀儡和水傀儡等门类,极为丰富。

有《知不足斋丛书》本,《说郛》本、《稗海》本、《津逮秘书》本、《学津讨原》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等。

今有:《东京梦华录(外四种)》,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梦梁录》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梦梁录》符均张社国解说,三秦出版社“历代名家小品文集”版;《东京梦华录(外四种)》中华书局20版。

《游宦纪闻》

记载宋代历史轶事、人物掌故、风土人情笔记,十卷,南宋张世南撰。张世南,《文献通考》作“士南”,字光叔,鄱阳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理宗宝庆初前后(1225)在世。与刘过、高九万、赵蕃、韩淲诸人游。张世南系当时文献故家,曾随其父官于蜀,在蜀活动时间较长,自称“游蜀道,遍历四路数十郡,周旋凡二十年”,又尝官于闽之永福,游历浙闽。《游宦纪闻》就是他笔记半生游历的结晶。

《游宦纪闻》卷帙虽不多,仅十卷计一百零八条,但所包括的内容,却很广泛。举凡当代掌故,逸闻轶事,风士人情,文物鉴赏;以及艺文,小学,考古,历法,术数,医药,园艺等方面,均有所论及。而又注重实际,不尚空谈。其中如:蕲春铁钱监、谒见刺字、赐绯借紫、高丽国使人状、杨临式等条具有较高史料价值。《四库总目》称其为“多记杂事旧闻,为说部佳本之一”。

有《知不足斋丛书》本、《稗海》本,《说郛》本,

今有:《游宦纪闻》,张茂鹏等点校,中华书局1981年版;《游宦纪闻》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历代笔记小说大观》1983年版;《游宦纪闻》,上海古籍出版社《宋元笔记小说大观》,20版。

《枫窗小牍》

记载宋代人物轶事、典章制度类笔记,二卷。南宋袁褧撰,子袁颐续。袁褧字尚之,吴县人(今江苏苏州)。早年为诸生,可是乡试屡试不第。晚年躬耕于谢湖,自号谢湖居士。工诗、文、书、画,与兄表、弟褒、袠及从弟砄、裘,时称袁氏六俊。书法俊迈,宗法米芾,与文征明齐名,又善画花鸟。诸生贡太学。法米芾,与文征明齐名。画山水潇洒,林丘掩映。任意写竹枝花朵,饶有生趣。卒年近八十。有《田舍集》及《奉天刑赏录》。《枫窗小牍》由其子袁颐续成,书名也由其子定名于渡江之后。其序云:“余迫猝渡江,侨寓临安山中,父书手定都为乌有,第日对窗西鸟,相省念旧,闻得数十事录之,以备遗忘。时晚秋萧瑟,喜有丹叶残霞来射几案。会录成,辄呼酒落之,名曰《枫窗小牍》”。

《枫窗小牍》多记汴京见闻,亦及临安杂事。有关北宋后期南宋前期礼仪、风俗、政事、艺文等佚闻,可与史传相参较。如记张思训在仁宗时制作的浑天仪,可补中国科技史之阙:“太平兴国中,蜀人张思训制上浑仪。其制与旧仪不同,最为巧捷,起为楼阁数层,高丈余,以木偶为七直人,以直七政,自能撞钟击鼓。又为十二神,各直一时,至其时即自执辰牌循环而出。余大王父赞善公尝入文明殿漏室中见之”。书中所记宋初到北宋末年徽宗朝户籍增长情况以及南渡初尚存的户籍,更为经济史中宝贵资料:“国初,杭粤蜀汉未入版图,总户九十六万七千五百五十三。至开宝末,增至二百五十万八千六十五户。太宗拓定南北,户犹三百五十七万四千二百五十七。此后递增至徽庙,有一千八百七十八万之多。噫!可谓盛矣。及乘舆南渡,江淮以北悉入虏庭。今上主户亦至一千一百七十万五千六百有奇。生息之繁,视宣和已前仅减七百万耳”。

《枫窗小牍》有明万历年间刻本,《稗海》本,《知不足斋》本、《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中国古代文学史作品赏析 第7篇

在宋金对峙时期,南宋虽偏安一方,经济上仍远比金国统治下的北方繁荣。在蒙古征服中国的过程中,南方经济上所遭受的破坏也比北方为轻。随着南方城市经济和文化的迅速恢复和发展,大约从大德末年开始,杂剧创作活动中心逐渐由大都移向杭州。从此直到元末是元杂剧发展的后期阶段。

后期杂剧作家有姓名可考的有二十多人,有作品流传下来的有十多人。他们绝大多数是南方人,如杨梓、范康、萧德祥、王晔、沈和甫等;也有流寓在南方的北籍作家,如郑光祖、宫天挺、乔吉、曾瑞卿和秦简夫等。

随着杂剧创作中心的南移,杂剧也由黄金时代转向衰微。后期除了郑光祖、宫天挺和秦简夫的个别作品有相当成就外,大都缺乏前期杂剧的战斗性和现实性,在艺术上也缺少动人力量。

首先由于民族矛盾的相对缓和,科举制度的恢复,使文人对统治阶级产生了幻想,从而在杂剧作家中间滋长了脱离现实的倾向。其次是元朝统治者加强了对戏曲的干涉和利用,一方面禁止民间子弟在城市坊镇“演唱词话,教唱杂戏”(见《元史·刑法志》),一方面也积极加以利用,使杂剧为他们服务。兰雪主人《元宫词》云:“尸谏灵公演传奇,一朝传到九重知,奉宣赍与中书省,各路都教唱此词。”《尸谏灵公》正是后期杂剧作家鲍天佑宣扬愚忠的作品,元统治者对这些作品的提倡与宣扬,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杂剧创作的倾向性。第三是受到南方社会风气和文风的影响,较多的反映家庭内部的矛盾,艺术上也偏向曲词的工丽华美和追求情节的曲折离奇。最后是杂剧每本四折由一主角独唱到底,在形式上较南戏有更大的限制,不容易反映丰富复杂的生活内容和发挥角色多方面的才能。这些都是杂剧走向衰微,终为南戏所压倒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第二节 郑光祖和乔吉

郑光祖,字德辉,平阳襄陵(山西临汾附近)人。是元杂剧后期的重要作家。《录鬼簿》说他曾“以儒补杭州路吏,为人方直,不妄与人交。名闻天下,声彻闺阁,伶伦辈称郑老先生者,皆知为德辉也”。他写过杂剧十八种。今存《迷青琐倩女离魂》、《刍梅香翰林风月》、《醉思乡王粲登楼》等八种。

《倩女离魂》是他的代表作,也是元后期杂剧中最优秀的作品。本事出于唐人传奇《离魂记》。从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开篇看,在金代,这故事已编为说唱诸宫调。郑光祖的《倩女离魂》杂剧当是继承同题材的说唱文学作品并在借鉴《西厢记》、《墙头马上》等优秀爱情剧的基础上写成的。剧情大略是这样:王文祥和张倩女原是“指腹为亲”的未婚夫妻。倩女的母亲嫌文举功名未就,不许他与倩女成婚。文举上京应试后,倩女相思成疾,致灵魂离开躯体,追赶文举赴京。文举得官后和倩女回到家中,她的灵魂和那卧病在床的躯体又合而为一,一家遂欢宴成亲。作者以浪漫主义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热烈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女性形象。倩女对文举能否考取功名,并不介意,使她担心的倒是怕他得了功名后会变心。

你若是赴御宴琼林罢,媒人每拦住马,离挑起渲染佳人丹青画,卖弄他生长在王侯宰相家,你恋着那奢华,你敢新婚燕尔在他门下。

——第二折〈东原乐〉

正是对文举的一片痴情,更禁不住离愁的痛苦,因而不顾封建礼教的责难,灵魂离体,化作另一个张倩女追随文举而去。剧本一方面写离体后的灵魂追赶文举,即使在文举“奔则为妾,有玷风化”的责难下,仍坚持初衷,始终不变。另一方面倩女身在家中卧病呻吟,“一会家缥渺呵忘了魂灵,一会家精细呵使着躯壳,一会家混沌呵不知天地”。一个身,一个魂,一个在家卧病,一个在外飘扬,彼此映衬,正好表现出封建社会中闺女性格的两个方面:在封建礼教禁锢下精神负担的沉重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强烈追求。全剧抒情气息浓厚。第一折的送别场面,第二折倩女灵魂月夜追赶文举的描写和第三折倩女怀想文举的一些曲辞,尤其显得柔情婉转、美丽动人。

日长也愁更长,红稀也信尤稀。(带云)王生,你好下的也。(唱)春归也奄然人未归。(梅香云)姐姐,俺姐夫去了未及一年,你如何这等想他。(正旦唱)我则道相别也数十年,我则道相隔着几万里,为数归期,则那竹院里刻篇琅干翠。

——第三折〈迎仙客〉

想鬼病最关心,似宿酒迷春睡。绕晴雪杨花陌上,趁春风燕子楼西。抛闪杀我年少人,辜负了这韶华日。早是离愁添萦系,更那堪景物狼藉。愁心惊一声鸟啼,薄命趁一春事已,香魂逐一片花飞。

——第三折〈普天乐〉

这些曲辞接受婉约派词家的影响较多,它写出封建社会青年女子内心的幽怨,使《倩女离魂》成为具有独特成就的爱情剧,对后来汤显祖的《牡丹亭》有相当影响。

和《倩女离魂》同一类型的《刍梅香》,写诗人白乐天的弟弟白敏中和晋国公裴度的女儿裴少蛮的恋爱故事,情节全属虚构。作者是模拟《西厢记》写成的。全剧所表现的思想倾向远不如《西厢记》的鲜明。在主角婢女樊素的唱词和说白中之乎者也,引经据典,带有更多封建文人的气味。剧中某些曲词虽然比较优美,但缺点是过于典雅、工整,缺少生活气息。

郑光祖的《王粲登楼》是根据王粲《登楼赋》虚构而成的,在王粲落魄荆州,登楼作赋的场面中,抒发了游子飘零,怀才不遇的感情。

雕檐外红日低,画栋畔彩云飞。十二栏干、栏干在天外倚。(许达云)这里望中原,可也远。(正末唱)我这里望中原,思故里,不由我感叹酸嘶。(带云)看了这秋江呵,(唱)越搅的我这一片乡心碎。

——第三折〈迎仙客〉

泪眼盼秋水长天远际,归心似落霞孤鹜齐飞。则我这襄阳倦客苦思归。我这里凭栏望,母亲那里倚门悲。(许达云)仲宣,既然如此感怀,何不早归故里。(正末云)吾兄,怕不说的是哩。(唱)争奈我身贫归未得。

——第三折〈红绣鞋〉

这些曲文中所流露的流落他乡的感慨,特别容易引起封建时代失意的文士的共鸣。明清以来,许多写文人轶事的杂剧,有不少是受到它的影响的。

此外,他还有五个取材历史故事的杂剧,以《智勇定齐》为较有特色。它写无盐的采桑女锺离春,貌奇丑,但有超人的智慧和胆识。齐公子以其贤,纳为后。在她的辅助下,齐国大治,战胜了秦燕,被尊为上国。作品歌颂了封建社会中一个抵御外敌侵略的巾帼英雄,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从上述作品中,可以看出郑光祖杂剧的主要特征是情致凄婉,词曲清丽,而思想倾向则不很鲜明,生活气息也不够浓烈。王国维把他比作词中的秦观,是有一定道理的。

和郑光祖同时的作家乔吉,留传下杂剧三种,《两世姻缘》是其中较好的作品。剧本写书生韦皋在游学途中和洛阳名妓韩玉箫相爱。玉箫母嫌韦皋功名未就,生生把他们拆散。韦去后,玉箫相思成疾,郁闷而死。玉箫死后转世为荆襄节度使张延赏的义女。韦皋得第后,因出征吐蕃立了大功,他在班师途中拜访了张延赏,在酒席间重与玉箫见面,经历了一番波折,最后奉旨成婚。就剧情的曲折变化和曲词的清丽说,它与《倩女离魂》有近似之处。剧本在反映妓女的“从良”愿望,歌颂玉箫、韦皋间的真挚爱情方面都是可取的;但还未能突破才子佳人的套子。最后以奉旨成婚来达到大团圆的结局,更削弱了作品的思想意义。他的另外两个杂剧《扬州梦》、《金钱记》是典型的才子佳人剧;内容落于俗套。特别是《扬州梦》,把封建士大夫的纵情声色当作风流韵事来描绘,流露了作者庸俗的思想感情。乔吉喜用华美、工丽的语言描写艳情,很能投合封建文士们的口味,因此,他的杂剧在过去曾得到很高的评价。

第三节 宫天挺、秦简夫及其他作家

宫天挺,字大用,大名人。《录鬼簿》说他“历学官,除钓台书院山长,为权豪所中,事获辨明,亦不见用,“卒于常州”。他写了六种杂剧,今存有《死生交范张鸡黍》、《严子陵垂钓七里滩》二种,风格和马致远的杂剧相近,可以看出马致远对他的影响。

《范张鸡黍》写后汉范式和张劭的故事,他们愤恨奸臣当道,不苟仕进。张劭死,范式千里送葬。太守第五伦慕其德,推荐为官。作品在歌颂朋友间真挚感情的同时,还通过范式和王韬的辩难,抨击了仕途的黑暗:

你道是文章好立身,我道今人都为名利引。怪不着赤紧的翰林院那伙老子每钱上紧。(王仲略云)怎见得他钱上紧。(正末云)有钱的无才学,有才学的却无钱。有钱的将着金帛干谒,那官人每暗暗的衙门中分付了,到举场中各自去省试殿试,岂论那文才高低。(唱)他歪吟的几句诗,胡诌下一道文,都是些要人钱谄佞臣。

——第一折〈天下乐〉

这种对现实的不平,正是他个人遭遇的反映。它和马致远的《荐福碑》中所表现的“如今这越聪明越受聪明苦,越痴呆越享了痴呆福,越糊突越有了糊突富”的愤满情绪是一致的。

他的《七里滩》杂剧通过严子陵轻视功名富贵的隐士生活,表现对现实政治的消极态度。当剧中汉光武向严子陵夸耀帝王家的富贵时,严子陵奚落他说:“只是矜夸些金殿宇,显耀些玉楼台,遮末(尽管意)是玉殿金阶,我住的草舍茅斋,比您不曾差夫役着万民盖。”把人民自己盖的草舍茅斋看得比帝王强迫人民修建的玉殿金阶还可贵,表现了作者突出的民主思想。

宫天挺的杂剧在表现对现实不满的同时,流露了逃避现实的思想。后者在前期马致远的《任风子》、《岳阳楼》等神仙道化剧中已有明显的反映,到了后期,它已成为杂剧作家创作中的一个比较普遍的倾向。

秦简夫,大都人,曾寄寓杭州,现存杂剧有《东堂老劝破家子弟》、《宜秋山赵礼让肥》、《晋陶母剪发待宾》三种。《东堂老》是他的代表作。剧本写扬州富商赵国器,因儿子扬州奴不务正业,日与无赖为友,沉迷酒色,屡戒不改,因而忧虑成疾。临终,将儿子托付那号称东堂老的东邻密友李实。赵死后,扬州奴在无赖子的诱惑下,把家财挥霍一空,沦为乞丐,由于现实的教育和东堂老的规劝,终于败子回头,重振家业。这里作者的用意是很清楚的。他想通过扬州奴这一形象使剥削阶级子弟引以为戒,显然为维护统治阶级利益服务。但作品通过“败子回头”的描写,向人们揭示了“执迷人难劝,临危可自省”这一带有一定普遍意义的经验教训,因此历来影响很大。剧本结构谨严,关目紧凑,冲突鲜明,曲辞本色自然,其中写东堂老对扬州奴的谆谆劝告、扬州奴的狂荡和悔悟以及无赖子的帮闲等无不跃然纸上。前人称秦简夫为后期关派的重要作家,从艺术表现看是有一定理由的;但如就思想倾向而言,他和关汉卿那样伟大的戏剧家是没有共同之点的。在他的《赵礼让肥》、《剪发待宾》中,作者通过赵礼和陶母等恪守封建礼教的典范人物,宣扬了封建道德的神圣,其用意比《东堂老》更为明显。

中国古代名画赏析 第8篇

“幽谷之王”是维多利亚时代学院派画家爱德温·兰西尔 (Sir Edwin Landseer) 最重要的代表作, 他曾被誉为绘画神童:1802年出生, 12岁时便在皇家艺术学院举办个展, 24岁就被选为皇家艺术学院准院士, 1831年成为正式院士, 1865年拒绝出任院长, 1850年作为维多利亚女王最喜爱的画家而获封爵位。兰西尔创作于1851年的“幽谷之王”被公认为他毕生创作的巅峰之作, 画面上描绘的是苏格兰高地上的一只雄鹿。

“幽谷之王”的现藏家是世界威士忌巨头帝亚吉欧 (Diageo) , 此次拍卖也是这幅名画100年来首次亮相拍场, 估价超过1000万英镑, 约合人民币8400万元。由于帝亚吉欧与苏格兰国家博物馆达成协议, 该画已经在苏格兰首府爱丁堡公开展出了20年之久, 因此苏格兰政府非常希望画作能够继续留在这里。

画作要出售的消息一出来, 就有很多外媒推测, 这幅世界名画很有可能会被中国买家买走, 因为毕竟最近几年中国买家在全球艺术品市场购藏的势头都非常猛烈, 尤其是中国目前的超级富豪都开始频频入手欧洲艺术。拍卖行表示:“稍微年轻一些的中国买家和藏家可能在欧洲艺术方面有着更加丰富的知识储备, 因此他们在欧洲艺术领域内已经开始大举进军——尤其是那些欧洲田园风格的作品。现在东西方艺术品市场更加融合——西方藏家不断涌进中国艺术品市场, 更多年轻的中国买家则开始趋向欧洲艺术品市场。”

苏格兰曾是兰西尔本人的“度假胜地”, 后来接受英国上议院的委约创作了这幅“幽谷之王”, 却从未公开展出过, 而是直接卖给了一位私人藏家。几经易手之后, 在1916年被威士忌公司John Dewar&Sons购藏。送拍画作的帝亚吉欧方面发言人表示:“我们收藏‘幽谷之王’与公司本身的业务和品牌发展并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 而且已经通过借展的形式公开展示了17年之久, 是时候该换换主人了。”

上一篇:团队凝聚力培训游戏下一篇:海涛宾馆开业筹备计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