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教于乐”在语文教学中的运川

2024-08-08

“寓教于乐”在语文教学中的运川(精选9篇)

“寓教于乐”在语文教学中的运川 第1篇

◎孔中亚

“寓教于乐”是古代罗马诗人、文艺理论家贺拉斯在《诗艺》中提出的观点。即诗应带给人乐趣和益处,也应对读者有所劝谕,有所帮助。在语文教学中,“寓教于乐”同样也有借鉴作用。笔者根据十几年的教学经验,在这里,着重谈谈如何寓语文教学于乐趣之中,即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获得知识,提高个人修养,从而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如何做到“寓教于乐”,笔者主要从兴趣、情感、审美等三个方面来阐释。

一、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做到“寓教于乐”的前提条件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一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地去求知、探索、实验,从而获得知识。巴普洛夫心理学观点认为:一个人只有对某件事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才会产生力量和智慧。这样,他做事的时候,就会有明确的目的性,这时,通过适时的引导,他的行为也就会从自发阶段向自觉阶段发展。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寓教于乐”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的前提,是语文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只有学生对学习语文产生了兴趣,其潜能才能得以发挥,学习效果才会明显。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语文老师来说,只要用心去做,是很容易做到的。如在教老舍的《想北平》这篇课文时,由于这篇文章写作背景和现在的生活差异很大,老舍先生的生活阅历和现代学生的生活经历差异则更大,所以如何让学生尽快走入文本,了解作者,获得情感共鸣和审美体验成为关键问题。可以这样入手,《想北平》这篇文章主要是表达作者的故土情结,表达作者对故乡的依恋。在课前,让学生收集一些诗词中表达思乡这一主题的诗歌。如李白的《静夜思》、杜甫的《月夜》、纳兰性德的《长相思》或是近代台湾乡土作家余光中的一些作品。学生在阅读这些作品时,就会打上浓浓的乡土情结。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老舍作为一个文学大家,远离故土。那么,在他的心中,他的故乡应该是怎么的呢?他对故乡的思念又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呢?这样,学生的兴趣就会被激发出来,再让学生在作品中去寻找老舍先生的那颗思乡的心,从而达到情感的共鸣,获得知识。

二、引发情感共鸣,是做到“寓教于乐”的必要条件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提出“高中语文的教学,应指导学生进一步开拓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这就要求,在语文教学中,应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重视对学生情感方面的培养。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只有其情感得以激发,才能真正地走入文本,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才能实现在语文教学中的“寓教于乐”。我国近代教育学家夏丐尊先生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就是说,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而前苏联心理学家赞科夫也指出“扎实的掌握知识,与其说是靠多次的重复,不如说是靠理解,靠内部的诱因,靠学生的情感状态而达到的。”这一切都说明一个问题:在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的教育。在苏教版高中必修一到必修五的文本中,90%的文本离不开情感,文章不是无情物。这就要求,在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情感的教育。如在教授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时,史铁生关于母亲的一段文字:“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决意不喊她„„也许是出于长大了的孩子的倔强或羞涩?但这倔强只留给我痛悔,丝毫也没有骄傲。我真想告诉所有长大了的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一套倔强,羞涩就更不必,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这一段文字,应让学生反复诵读、体悟。这样,学生自会体会到史铁生那深入骨髓的痛苦,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再如归有光的《项脊轩志》的最后一段:“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树犹如此,人何以堪。虽然,时代不同,人的生活经历不同,但人的情感是相通的,此种物是人非的悲痛是大家都能体验到的,自然就能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在语文教学中,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学生也就会真正地进入文本,走入作者,获得情感熏陶。“寓教于乐”也进一步在语文教学中得以体验。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寓教于乐”的任务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语文教材中的文本多数是古今中外的精华文章,熔自然美、生活美、情感美、语言美、艺术美等于一炉。语文教学中的“寓教于乐”,其任务之一就是要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关注美好的事物,感受到美的熏陶,提高自己的审美标准、审美能力。法国艺术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语文老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如何在生活中发现美,从而获得审美体验。如《春江花月夜》,这首诗被称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诗人以清丽的词乐、和谐的旋律、善于变换的意境,紧紧围绕着“春、江、花、月、夜”描绘出一幅感人的画面,给人以美的享受。在教授这首诗歌时,就应该去引导学生发现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如这首诗歌的“意境美”,王国维说过“词以境界为上”,而这首词就给我们创造出一种迷离恍惚,深邃优美的美学境界。那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就应该精选音乐、图画。让学生在优美而又朦胧的画面中,在优雅的音乐中,随着作者的脚步,步入文本,去体验那亦虚亦实的意境美。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语文老师只有不断地运用“寓教于乐”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其情感共鸣,才能使学生获得审美体验,从而提高其审美能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浅谈情感教学在声乐教学中的运 第2篇

一、备课的投入——情感教学的开始

每一首声乐作品在各个时代都反映了各个时代的音乐文化水平和艺术思想水平, 同时也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就要求教师在极尽熟悉歌曲内容的基础上充分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领会作者创作时的心境, 才能获得对歌曲正确深刻的理解而产生的真情实感, 为学生合情的范唱做好准备, 因为好的演唱不仅是激发学生兴趣最有力的手段, 还能使教师从生硬的喋喋不休的理论讲解中解放出来, 学生通过聆听教师的范唱, 不仅可以直接模仿教师的歌唱方法, 还可以体会教师对歌曲的理解和艺术表现, 达到对作品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 此外, 教师在备课中应加强钢琴伴奏能力, 好的歌曲伴奏可以使学生从教师那里得到对作品情绪的提示, 意境的烘托与情感的交流融合, 使学生更好的进入作品, 投入到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中去, 完美的表达作品。

二、情感教学应竖穿教学过程

首先, 教师应建立无权威性的教学环境, 我们知道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使学生感到轻松, 愉快, 在身心放松的状态下自觉进入演唱状态, 所以教师不能主观、武断、生硬、居高临下的对待学生, 而要与学生建立起合作伙伴的关系, 那么在教学过程中, 如何使学生在各发声器官处于自然放松的状态下, 寻找歌唱兴奋点, 激发起他们的情绪呢?

(一) 填字练声和歌曲片段练声, 例如:把普通的母音练习改为填字练习, 通过理解一个简单的词, 注入情感来练习发声及呼吸方法, 要比单一母音练习收效好得多, 对初学声乐的学生, 要选用一些歌曲片段作为练习曲, 如民歌类的《北风吹》《大海故乡》《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等, 边练声边咬字, 再加上一些对歌曲理解的表现手法, 以“情”带“声”, 以“声”传“情”的唱会更轻松, 更容易找到感觉。

(二) 选曲的情感性, 情感性强的作品如《妻子》《跟你走》《远情》等都浸濡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具有很强的抒情性和艺术性, 充满了人间的亲情、友情和爱情, 通过演唱这类歌曲不仅丰富了学生内心的感情世界, 而且会使他们在多种不同的情景中形成一种情感内驱力自然而然的投入到歌唱中, 值得强调的是教师在为学生选择曲目的同时, 尽量选择与学生性格特征相一致的歌曲, 这样能使他很快进入“角色”创造性的发挥他的演唱才能, 使作品的鲜明的人物形象通过动情的演唱得以情晰的再现。

其次教师应注意课堂语言的情感化, “教师的言语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 教师更应在如何把理论知识通过课堂语言运用到学生歌唱技能中苦下功夫, 做到自己的教学语言通俗易懂, 使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 因此, 教师的课堂语言的生动、形象、准确和感人是十分重要的, 对教学效果起着重要作用, 如果在课上当学生唱错音、词或答不出问题时, 教师不能用挖苦、讽刺, 或打击的语言批评他们, 而要做到耐心指出或给予帮助鼓励。

三、情感教学还应包括师生间的我种交流

根据1 9 8 7年美国高等教育协会发表的《高等教育教学新动向》报告, 提出首项教育原则就是鼓励师生间的接触, 该报告认为课堂内外学生与教师经常的接触是影响学生动机和参与的最重要因素, 因此, 师生间应该经常进行学术交流思想感情交融等等, 在课堂上, 教师应面带微笑, 使学生有亲切感, 并用热情关注的目光注视学生, 允许学生不同意见存在, 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和质疑, 同时做到学生间能够互相交流, 共同进步, 此外教师还应充分利用上课前1 0分钟和课后1 0分钟的时间, 了解、掌握学生在社会上、家庭中接触的音乐作品, 进行审美分析和评价, 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审美倾向。教师除了对教学内容和具体作品的情感投入外, 对教学对象——学生更应倾注热爱之情, 音乐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机会很少, 一周内仅有一课时的课堂交往时间, 怎样充分利用音乐教学活动达到情感交流呢?关键是一个“爱”字, 在“爱生”的基础上努力创造一个平等、互爱、轻松、愉快甚至师生间相互需要得到满足的和谐气氛, 在课堂上发现学生咳嗽, 嗓了哑了, 下课时不要不闻不问, 一定要及时寻问, 提醒学生嗓音的保养方法, 告诫其不要大声说话, 别再吃刺激的东西……相信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对学生体贴、关心的情感, 一定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同时也培养了师生间的情感, 此外教师自身还应加强师德修养, 增强服务意识, 努力成为学生所期待的良师和益友。

“寓教于乐”在语文教学中的运川 第3篇

关键词:政治学科 教学改革 学习方式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2

为适应新一轮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湛江市教育局提出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释疑、训练检测”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这次改革要求改变目前中小学课堂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每一个学生在各方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突破点是改变过去的“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个体学习和接受学习”的状况。那么应如何在政治课教学中应用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呢?

一、自主学习阶段

建构主义“学与教”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学习的主战场在课堂,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只有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习需要,学生才能真正去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自主学习,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应积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让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1、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是学生在课堂教学前的一种独立自主的探索学习活动,它不仅让学生做好了学习的心理准备,更为学生在自主的探索过程中,获得重要的学科知识与学习经验以及基本的思想方法和技能。

预习时,教师必须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预习教材。预习目标的设计在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堂展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对预习目标的设计应从教材的知识系统出发,对教材和学生的认知能力、认识水平等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合理处理教材,制定出合理的、便于操作的预习目标。预习目标的设计应尽量做到重点、难点突出,达到提高学生阅读和分析归纳能力的目的。例如,在《经济生活》学习《收入分配与公平》这一内容时,可设置如下问题:1.我国目前收入分配的现状是什么?2.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为什么收入差距如此之大?3.站在国家的立场上,你认为应如何解决收入分配差距。提问方式由“是什么”“为什么”到“怎么办”,逻辑性上层层递进,由易到难,上一个问题的解决为下一个问题做好铺垫。第1问“是什么”是对社会现象的认识,学生不难从材料中找到感性的认识。第2问“为什么”上升到找出社会现象背后的原因。第3问“怎么办”,是根据原因结合现实从国家角度找对策,“国家应该通过税收调节,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两个合理比重……”,从而破解重点。学生在递进式问题的引导下,思维在步步推进,在思考和讨论中生成知识,复杂知识也就将随着思维的推进由难到易得以突破,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创设具有启发性的教学情景

“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一个人只有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就会把学习知识当成自己的内需。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也是学生在学习中取得成功的重要條件。利用有效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景,是培养学科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创设真实情境,也就是教学情景的创设必须贴近学生、贴近社会、贴近实际、贴近时代。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与教材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学生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与内在动力。例如,在教学《经济生活》“如何解决劳动者就业问题”时,可布置学生围绕“近两年我国就业形势是怎样的”“近两三年大学生毕业和就业状况如何”,以及“公务员招考现象”等问题广泛搜集数据、图片、表格等信息。课堂上,让学生通过投影、视频展示“成果”、辨别真伪、提炼概括,并围绕“就业问题产生的政治、经济、文化原因”“如何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进行探究。

二、合作探究阶段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进行的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等多方面的人际交往和相互作用的过程。新课程也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双向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这种相互作用与影响,不仅能有效提高教学的质量,对学生认知、社会性人格发展和心理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教师,必须积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合作探究的意识。那么,应如何指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呢?

合作学习是体现着教学课堂改革新理念的新学习方式,让同桌或小组学生发挥各自的学探优势,就相关疑难问题,相互启发,相互研讨;鼓励学生质疑、解疑,共享信息、共同提高;抓住中心议题或关键性问题,让学生各自发表见解,集中解决难点。在实际运用中,教师要处理好以下关系:

1、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在课堂合作探究中,学生是主角,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扮演“导演者”与“促进者”角色,合作探究前,教师要提出明确的目标,设置情景激发学生探索欲望,鼓励他们自主获得知识。合作探究中,教师维持教学秩序、参与讨论,及时发现问题,给予点拨指导;及时发现富有创意的见解,当场给与鼓励性评价。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参与,双向交流,主导与主体相互作用,彼此形成一直学习共同体。例如,在《经济生活》中学习“坚持按劳分配必要性”这一知识点时,可设置两个问题由学生讨论。问题一:目前我国的公有制经济,生产力总体水平还不够高,劳动产品也没有极大地丰富。在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方式这两种分配方式中,应该实行哪种分配方式?问题二:目前我国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劳动还是谋生手段。在平均分配和按劳分配两种方式中,哪一种更合理,更能促进生产的发展?针对两种观点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各组代表展示讨论结果,其他组的同学进行讨论。针对学生的讨论结论,教师进行点拨、总结,得出结论:在现阶段的公有制经济中,应该实行按劳分配,这是由目前我国生产力总体水平还不高,劳动产品也没有极大丰富,劳动还是人们的谋生手段等情况决定的。我国只能实行按劳分配,不能实行按需分配。与平均分配相比,按劳分配更能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生和创造性,更能促进生产的发展。endprint

2、“教学预设”与“课堂生成”的关系

教学预设,是指教师课前的教学设计,是教学的起点。生成是指实际教学过程的发生、发展与变化,是在教学的展开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景,自主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教学活动是预设与生成的对立统一。在合作探究活动中,生成与预设常产生矛盾,学生回答问题往往会偏离预设轨道。作为教师要正确对待预设与生成的矛盾,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学习中的错误。而对教学预设之外的内容,教师必须充分发挥教育机智,突破原先预设的框框,善于捕捉和处理课堂新信息,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随机应变,因势利导, 鼓励求异创新,使教学活动顺利进行。例如,在《经济与生活》学习正确对待金钱这一知识点时,可布置如下探究题:

材料、目前,高中生或多或少有些零花钱、压岁钱,将来走上社会,也必然要与金钱打交道。如何正确认识和支配金钱对我们的一生都很重要。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成立合作学习小组,围绕“正确对待金钱”的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第一小组的同学调查了本校同学对金钱的看法。

甲说:“有钱真好。日常生活中人人离不开钱,如有急事,打个的士,节省了时间,就相当于用钱买到了时间。有钱才可以过健康、有品质的生活。”

乙说:“钱够花就好。金钱是魔鬼,追求更多的钱,人会活得很累,还会使人误入歧途。”

丙说:“钱少也好。因为钱少,才能使人奋发向上,穷则思变……”

如果该班邀请你参加讨论,请针对上述一位同学的观点,并结合《经济生活》中相

关的货币理论知识,谈谈你对金钱的认识。

先由学生的回答,然后引导学生:这则材料都表达了什么意思?分别从什么角度去思考问题的?它们都批判了什么?提倡什么?经过点拔引导,学生终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①甲看到货币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但有钱不一定能过上健康、有品质的生活。(或乙没有正确地看到货币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人误入歧途并不仅仅是因为是追求钱;或丙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人奋发向上并不仅仅是因为钱少)②要辩证地(或正确的)看待金钱,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也是不行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它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③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3、课堂学习活动“静”与“动”的关系

新课程改革教学模式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追求平等、合作、对话的师生关系。新时期的教学,应改革过去的传统教法,让课堂由“静”变“闹”,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课堂教学要动、静有机结合。在课堂教学中,活跃的气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课堂需要活力,但是静下心来思考是学习探究的基础。所以课堂教学要动静有机结合,讓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成为课堂的主人,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有效进行信息的传递、思维的碰撞、情感交流的场所。

三、测试反馈阶段

“一个有效的行为必须通过某种反馈过程来取得信息,从而了解目的是否已经达到。”为检查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掌握情况和知识迁移能力,必须对学生进行随堂检测反馈。检测题目的设计必须体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体现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有一定的典型性、针对性和发展性。要精选与学生生活联系,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具有思维价值的题目,使学生在积极愉快和富有挑战性的状态下完成检测任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检测反馈情况及时做好评讲,对出现的错误进行矫正,以强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总之,政治科教师必须积极营造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条件与环境,时刻把握“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的主线,才能实现政治学科的高效课堂教学。

作者简介:陈兴明,中学政治高级教师 研究方向:教学研究 吴川市教育局教研室。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吴旭红: 反思,让课堂有效教学更深入[J].广东教育,2009(6).

“寓教于乐”在语文教学中的运川 第4篇

关键词:英语教学,寓教于乐,趣味教学,快乐教学

如今,基础教育在教学改革创新的背景下诞生了多种新型教学措施与模式,教师们如何在新时期教育环境下选择正确的教学方式是当下的教学难题。随着新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学要求的改革和创新,趣味学习、快乐学习理念逐渐受到教师们的重视。教师们必须针对英语教学现状以及具体问题进行分析,才能够将快乐教学理念渗透到课堂中去。因此,英语教师一定要秉持寓教于乐理念,探究其运用模式与策略,让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得到提高。

一、寓教于乐之快乐教学思路运用

学生的思维与心理、生理等处于发展发育的阶段,快乐教学是此阶段开发学生学习思维与智商、情商的重要方式。新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们在英语课堂上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让学生们在课堂上逐步激发出自身的学习潜力,强化自主学习意识。由此看来,寓教于乐理念是与当前英语教学现状相契合,并能够对其进行有效改善的重要策略。教师要运用快乐教学思路,在课堂上积极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开发多种有趣教学活动,让学生们能够在课堂上发现英语语言文化的美妙,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比如,在牛津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Luis年级下册Unit 1“The lion and the mouse”的教学中,可以运用快乐教学的思路,在课堂上让学生们进行“lion”和“mouse”的角色扮演,在运用快乐教学的思路上实现有效的突破。

二、寓教于乐模式的巧妙运用

(1)模式渗透运用,拓宽教学途径。寓教于乐能够将英语课程的趣味性充分体现出来,教师们在贯彻寓教于乐理念时,可以让英语课堂的教学途径与策略得到有效扩散,可以有效推动教师进行创新性教学与创建趣味性课堂。在寓教于乐教学理念下,英语课堂不再是传统的单向教学,教学模式也不再仅仅局限于“讲台传授”与“知识填塞”,教师们能够拥有更加丰富的选择与搭配,教学灵活性不断增强。教师们还能够在整体教学的基础上关注到每一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差异性教学与人性化教学。比如,在牛津译林版英语教材“people and jobs”的教学中,可以在课堂上充分贯彻“寓教于乐”理念,使得教学策略的选择越来越多,学生们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在课堂上将教学策略趣味化,从教学内容与形式的趣味性出发,提升整体英语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们快乐学习,教师和学生都能够感受到英语课堂的轻松与有趣。

(2)模式穿插运用,发散语言文化。英语课堂具有较强的文化气息,英语作为语言学科以浓厚的英语文化为背景来实现课堂实践改革发展的目标。教师也要从英语课堂的环境改造出发,让学生们享受英语课堂,热爱英语课堂。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寓教于乐理念可以让英语课堂环境更加轻松、活跃,课堂氛围更加人性化与艺术化,学生们的英语文化意识也得到了有效强化和提炼。比如,在“Visiting a school”的教学中,从英语课堂的语言文化艺术性出发,充分贯彻“寓教于乐”理念,让学生就“Visiting a school”这一单元主题去查阅语言文化资料,让学生自然地了解西方语言文化,从而深入理解英语课堂的意义。

三、寓教于乐趣味教学策略运用

(1)让学生养成快乐学习的良好习惯。在英语课堂中运用“寓教于乐”理念并不是一时间可以快速达到教学目标的,而是要在日常生活中向学生们及时渗透快乐学习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们养成快乐学习的品性与修养。教师们在备课时也要针对具体的教材内容体现出这一策略本质,强调教学方向性。比如,在课文“In the schoolbags”的教学过程中,会发现学生们在记忆单词时遇到许多疑难障碍。为此,可以将单词记忆充分融入到学生生活中,让学生们能够在形象、生动的资源环境中学会记忆单词的有效方法。例如在记忆“schoolbags”时,给学生展示相应的图片,让学生进行组合式记忆,深化记忆效果。

(2)游戏结合式教学。英语课堂要想在每一个环节都体现出“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教师必须精心研究每一个知识点的语言文化,从是否能够开发游戏教学模式出发进行“游戏结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英语课堂要与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心理发展状况相结合,将学生的英语学习活力和潜力充分挖掘出来,以此体现教书育人的本质属性。比如课文“Have nice food”,在食物介绍环节,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组织学生进行英语小游戏。学生在多媒体图片展示环节中鉴别出各种食物,并用英语进行描述。游戏环节采用打分制,得分较高的学生给予一定奖励,推动游戏结合式教学的发展。

四、结束语

英语的教育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体验英语语言文化,了解西方文化意识,提高英语应用能力。快乐学习是英语课堂应当体现出来的特征,教师一定要在英语课堂上深入贯彻寓教于乐理念,让学生能够在英语课堂上发现学习乐趣,让学生在提高学习能力的同时实现快乐学习。

参考文献

[1]贾继南.“快乐英语”理念下的英语教学生活化探究[J].教学与管理,2016(02).

“寓教于乐”在语文教学中的运川 第5篇

关键词:寓教于乐;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这就要求数学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而且还要揭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同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使用数学的意识。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探究,获得真正的数学知识。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组织教学活动时,要善于创设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能够让学生产生迫不及待地要求获取新知的情感,从而产生积极的思维动机。

案例1: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先准备一个长方体纸盒,让学生想一想至少需要多大的纸才能将长方体纸盒包装起来,然后让学生量一量、算出数量并动手做一做。这样,学生立马来了兴趣,主动动起手来。

案例2:在教学最小公倍数时,先让学生从第一组开始报数到最后一位学生,并且记住自己的序号,然后让序号是3的倍数的学生举左手,然后再让序号是5的倍数的学生举右手,然后让学生观察,有哪些同学左、右手都举起来了,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案例3:在教学认识长方体、正方体时,让学生准备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把它们放在一起让学生辨认,看谁认的准,并提问:谁能指出它们的区别,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上面这些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感受到我们学习的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只要留心就会得到知识。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改变过去“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全身地投入到自主探究中去。

二、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中增长知识

课堂教学分小组进行合作探究是探究性学习又一种有效方式,它既是一种学习的催化剂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兴奋剂。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它们动手动脑的良好

习惯。

案例1:在学习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时,先让学生讨论如何统计校门口公路上1小时过往的车辆数量。学生马上来了兴趣,开始议论纷纷,有的学生说把每过的一辆车都记上车号,可是通过讨论发现:如果几辆车同时经过而且速度较快就记不住了,然后引导学生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收集数据,让他们在交流中学到知识。

案例2:教学10以内加减法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在学生动手摆一摆中使算法多样化得以落实,让学生在交流时把自己的算法自觉进行优化。

案例:3在教学认识规律时,先让学生通过视频观察晚会会场上彩灯、红旗以及小朋友的排列规律。让他们交流自己的发现,然后让学生分组摆一摆准备的实物,最后让他们交流成果,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中增加知识。

这一环节对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学生在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和掌握每一个问题的适宜性。

三、为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条件和机会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巩固已学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实现数学教学来源于生活,最终是为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这一目标。使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策略,体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化。

案例1:在低年级教学加减法时,我组织学生利用数学游戏来巩固计算。让学生先数一数1组中女同学有多少人,男同学多少人,然后算一算1组一共有多少人;也可以让他们选出自己喜欢的数字进行练习,如分苹果、智慧树、为小动物找家……

案例2:学完统计之后,让学生了解市场或超市一周的销售情况,然后制成统计图,提出进货建议。这就需要学生了解市场的货物种类、每天的销售情况、哪些商品的销售额高等情况,在此基础上才能给出进货建议。教师在这样的活动中及时帮助学生解决。

案例3:学习了认识方向后,练习时可让学生出题考老师或同学,回家后可以考家长,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快乐。在这些活动之中、师生、同学、父子的共同活动得到加强,沟通了情感,融洽了关系,学生愉快地参与活动,兴趣盎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还有利于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进行强化训练,使学生较深刻地领会所学知识。

教学有方,教无定法,只有我们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留心观察,勤于思考,才会有新的发现,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会新的知识,在快乐中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这才是有效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寓教于乐”在语文教学中的运川 第6篇

1 英文歌曲在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原因

1.1 符合学生的生理学原理

神经生理学研究表明, 右脑主管形象思维, 是音乐的脑、感情的脑。音乐形象是开启右脑的金钥匙。听、唱英语歌曲可陶冶学生的情绪, 刺激大脑, 激活右脑神经, 引起高度兴奋, 给学生带来学习的快感。尽兴唱又可激活主管抽象思维和语言的左脑, 使其兴奋。这样左右脑交替兴奋, 不仅使思维与语言引起共振, 使口语通畅、自然, 而且可以大大开发大脑的潜力, 学生不会感到疲劳, 反而感到头脑清晰、思路敏捷。

1.2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这是人们获得知识的普遍规律。将英语歌引入教学正符合从感知到理解的认识规律。它把语言知识融合于有趣的歌词中, 将知识与趣味、抽象与形象紧密地结合起来,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感性知识和形象材料;用旋律为学生架起了由感性认识通往理性认识的桥梁,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和浓厚的兴趣;在听、唱英语歌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巩固。

1.3 英文歌曲获取途径简单

现在我们市面上英文歌曲磁带、CD、VCD、DVD、MP3等盛行, 我们通过这些途径都可以收集英文歌曲为我所用。

1.4 通过英文歌曲培养学生的文化情感

新课程标准要求:关注学生的情感, 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培养他们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提高他们的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歌曲本身就是一种文化, 它是人类生活、情感的反映。

2 英文歌曲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1 运用英文歌曲, 丰富文章情景

高中英语课本中许多文章虽贴近学生生活, 选材多样, 知识性和趣味性并重, 但学生因没有亲临其境, 感受不深, 所以读来甚感枯燥。如果在教学中适当地借助歌曲烘托、渲染课文内容, 不仅能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 还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在教授人教版选修6 A Short History of Western Painting这课时, 我选用英文轻音乐歌曲作为背景, 在屏幕上滚动一些西方艺术作品和西方艺术各个时期的特点, 随着音乐的旋律, 同学们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仿佛到了鲁浮宫这个艺术殿堂, 既陶冶了情操, 把学生带入美的意境, 又启发学生进行美的想象, 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还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

2.2 运用英文歌曲, 加强学生语音训练

英语语音、语调的训练及朗读能力的提高离不开音高、音长、重音、节奏、语速变化、连读、不完全爆破 (或失去爆破) 等知识和技能。英语歌曲融上述知识、技能于一体, 其独特的愉悦身心, 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功能受到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的青睐, 成为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 丰富学生业余生活和提高学生英语素质的寓教于乐的有效手段。可以说, 英语歌曲是英语教学的有效载体。歌曲辅助英语教学有利于巩固所学语言材料, 有利于语音和朗读技能的训练 (发音、词句重读、连读、节奏和语调) 。

2.3 运用英文歌曲, 强化词汇学习

现在学生最怕的就是记英文单词、短语、和句型。英语歌曲可以辅助字母教学、词汇教学、日常用语教学、句型和语法教学、文化教学。通过唱英语歌曲, 易于激发学生的情绪和想象力, 在无意识状态下可以收获较好的教学效果。也因此避免了学生在学习和记忆语汇时感到枯燥乏味。

2.4 运用英文歌曲, 学习语法

“语法隐形, 功能为纲”是新英语课程的一大特点。新课程到底还要不要教语法?回答是肯定的。问题是如何教才能更好地在教学中既突出语言的交际功能, 又使语法知识“内化”成正确应用语言的能力。精讲多练, 促成内化。淡化对语法概念、定义的讲解和记忆, 留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实例、实践、实用;启发、诱导、点化学生在反复接触和应用语言的过程中, 逐步体会和感知语言的规律性, 培养学生探索、思考、创造的能力, 使学生形成对语法知识自觉运用的习惯。根据新课程标准, 要求我们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思维, 确立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因此, 我在教授语法——主谓一致时进行大胆的实践, 让学生在学习英文歌曲的同时学习语法。

我先让学生在多媒体的辅助下学习《Yesterday On ce More》这首歌里面的一句:Every Sha-la-la-la Every Wo-o-w o-o Still shi nes/Every Shing-a-ling-a-li ngthat they're starting to sing so fine。通过对这句的学习, 让学生掌握:不定代词each, every, no等所修饰的名词即使以and或逗号连接成多主语, 谓语动词仍然用单数形式。

综上所述, 把英文歌曲应用于英语教学中, 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 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提高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 发展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这也优化了学生的英语学习方法, 使他们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学习方法, 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摘要: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中要积极开发教学配套资源, 教学要有灵活性、开放性和拓展性、能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优化学习方法, 本文旨在论述英文歌曲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的原因和具体的应用。

关键词:英文歌曲,英语教学,应用

参考文献

[1]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2]赵文辉.英语语音教学新探[J].外语电化教学, 2002 (2) .

[3]L inda Campbell, Bruce Campbell, Dee Dickinson.Teaching and Learning Through MultipleIntelligence (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 [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1, 4.

[5]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

“寓教于乐”在语文教学中的运川 第7篇

关键词: 寓教于乐 初中信息技术 教学应用

近年来,笔者在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调查中发现,教学设备短缺、学生过度沉迷虚拟世界、学生计算机基础水平差异过大等影响学生学习兴趣,无法使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对此,教师应该结合此种情况,将“寓教于乐”理念有效应用于教学中,确保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

1.学生在初中信息技术学习中不快乐的原因分析

1.1教学设备短缺。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与计算机网络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进行上机实践[1]。然而,就现阶段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情况来看,教学设备短缺是最大的问题,计算机设备不足将无法使初中信息技术教学顺利进行,将会打消学生学习积极性。

1.2学生过度沉迷于虚拟世界。

从当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情况来看,很多学生将大多数时间浪费在娱乐网站上,过度沉迷QQ聊天、网络游戏等相关娱乐项目中,完全将信息技术学习抛于脑后,从而影响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效率。另外,当前网站十分复杂,形形色色的网络游戏将学生带入虚拟世界,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虚拟世界中,不仅会影响学习,而且会影响学生的心智,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将造成极大的影响。

1.3学生计算机基础水平差异过大。

现阶段的初中生很多从小就接触电脑,也有很多一直未接触过电脑,造成学生之间计算机基础水平差异性过大,在初中信息教学中给教师带来很大困难。例如,在教操作系统等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接触过电脑的学生会觉得过于简单,如果要满足这些学生的学习需求加大教学难度,就会给基础能力较差的学生造成学习困扰,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

2.“寓教于乐”理念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巧妙运用教学方法,将有限资源效用最大化,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了解到,在当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由于教学资源有限,尤其是给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计算机设备不足,将给学生学习效率造成极大影响,甚至影响学生长远发展[3]。因此,在这种环境下应巧妙运用教学方法,将有限的教学资源、设施效用最大化,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初中生经常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认为自己的言行举止都会受到关注,甚至会养成傲视一切的心理,根本不服从他人的管理,使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很难开展,再加上教学设施缺乏,给教师带来巨大的教学难题。应采取有效教学方法,不断消磨学生不良心态,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发展心态,例如,合作学习法,每个小组通过共同探讨、交流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在相互交流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更加自由,感受到学习中的快乐。另外,合作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名学生共用一台计算机开展信息技术学习,这样可以解决计算机数量不足问题,并将有限计算机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2.2以学生的好奇心为引线,通过“流行”知识的引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对于信息技术教学来说,主要以计算机、网络等相关知识教学为主,很多学生借着学习的幌子,利用计算机设备登QQ聊天、玩游戏等,影响学生学习效率,更不利于学生学习和发展,而继续采用传统管治方式依旧无法达到更好的效果[4]。因此,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充分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并在课堂上不断引入这些“流行”知识,如QQ聊天附带的远程协助功能、杀毒软件查杀病毒、远程文件传送等前沿知识,不仅不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反而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解决学生将大多时间放在一些娱乐网站上的问题,对培养学生探索能力有着极大的作用。另外,在对学生施教的过程中,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让学生深度了解网络虚拟世界,彻底打破传统枯燥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中乐、乐中学。

2.3巧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学习效率不高,主要由于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之源,只有对一项事物产生兴趣,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应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计算机操作系统”的过程中,对于经常接触电脑的学生可能已经很熟悉了,而对于一些很少接触电脑甚至没接触过电脑的学生却很难理解这些专业性语言。在这种情况下,建议教师利用比喻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将操作系统比喻成一个部队的“总指挥官”,组成电脑其他部件,如键盘、鼠标、显示器等可以将其比做炮弹、坦克、飞机等,而总指挥官不可能自己操作多项武器,只能命令下面的人员操作相应的武器,发挥对整个部队的指挥作用,操作系统亦是如此。不仅可以让学生更了解操作系统的功能,而且新颖的教学法不会让其他已经熟练电脑的学生感到枯燥,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提高。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理念,提高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效率,通过以上分析了解,当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不快乐。因此,教师结合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提出几点教学策略,以不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达到最佳学习效果,促进学生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骆曦.论构建高质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课堂[J].考试周刊,2015(57).

[2]施能约.关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劳技课教学改革与创新[J].引进与咨询,2014(S1).

[3]斯庆和,钟小勇.信息技术能为学校做些什么?[J].人民教育,2013(06).

“寓教于乐”在语文教学中的运川 第8篇

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 它是满足的源泉。”初中英语教学属于低段教学, 学生的自控能力差, 注意力不集中, 所以将适量的游戏引入课堂, 将起到很好的作用。同时游戏也是教学的兴奋剂、催化剂和调节剂。

七年级英语教学要求学生掌握26个字母的发音和书写。传统的教学, 也许每天是教师写好, 读, 最后让学生在作业本上书写强化。形式单调, 没有兴趣。我在强化字母的书写时, 结合学生的好奇心强, 好动、好胜的特点, 引入游戏辅助教学。我说,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做一个游戏, 学生一听拍手称快, 接着我说, 我现在叫两组人上黑板, 在四线三格上写大小写字母, 每组写出13个, 一个接一个写 (one by one) 。看哪一组写得又快又好, 学生一听非常激动。学生开始比赛了, 一个个争先恐后, 我带领其他学生一起助威呐喊:one, two, thre e, four…te n, c ome on!c ome on!游戏完后, 我批改指正, 评价出优胜组后, 我又说了声congratulations!You are winne rs。然后带读c ong ra tula tions和winne rs, 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字母的书写和英语数字及口语come on和单词congratulations, winne rs。在七年级Unit3 Wha t c olor is it?中也采用游戏方式, 我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四线三格中写单词, 比如red红色就用红色粉笔在四线三格中写red, 学生争相参加, 都认为在玩中学习英语, 记单词很快乐也很开心。

因此, 初学英语的学生, 教师应抓住他们喜欢游戏活动这个心理, 充分发挥他们善于模防, 好奇心强, 记忆快的优势;结合教材内容在课堂中适当设计开展游戏活动, 让学生在兴奋和满足中既锻炼能力, 又学习到知识, 同时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其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二、让歌声回荡在英语课堂

在七年级刚开始学习的预备单元中, 我走进课堂, 什么也没说, 在黑板上写出一首简谱。学生都很安静, 用奇怪的目光注视着我, 我回过头用英语问, 谁能试一下, 班里的一位学器乐的男同学大胆地走上讲台, 把简谱唱下来, 对于他的才能, 我高兴地竖起大拇指。同时我又把单词填到简谱下, 让这位同学教唱, 学生高兴得唱起了“Good morning to you”我顺势把课导入第一单元Good morning!学生兴趣非常高, 我又运用“开火车式”的教学方式, 让学生互说, 学生一节课的热情都很高, 同时在学完26个字母后;我又教学生唱ABCSOGS, 学生在歌声中掌握了字母。在九年级学习“My shoes an wore out!”时, 我大胆地给学生放了一段“Yeste rd a y Onc e More”的歌曲;学生动情听着, 似乎很伤感, 我趁机告诫快离校的学生, 旧的都会逝去, 珍惜现在, 把握将来, 用简单英语表达了深刻的含义。这节课既把音乐融入到教学中, 学生很感兴趣, 又委婉地劝勉了学生, 推进了素质教育。

三、把儿歌和绕口令“请”到英语课堂

七年级学完26个字母, 给学生按发音归类, 但好多学生记不住, 于是我鼓励学生编儿歌和顺口溜记忆, 看谁编得好, 我们就予以采纳。其中一位学生英语程度很好, 他按元音AEl OU编排了一首儿歌:

(1) A, H, J and K都发A is four是4个, 拍三下手。

(2) E, C, P, B, C, D T and V都发E is eight是8个, 拍三下手。

(3) I, Y is two是2个;I, Y是2个, 拍三下手。

(4) 0, R是个宝;only one各一个, 拍三下手。

(5) Q, W, and, U都发U is three是3个, 拍三下手。

(6) F, L, M, N, S, Xand Z都发【e】is seven是7个;拍三下手。

七种情况别忘记, 别忘记。

学生读了两遍很快找到规律, 灵活记下来。同时, 学生在学习系动词am, is, are时, 很容易混淆。于是, 我归纳总结了一句儿歌, a m is跟I, you跟a re, is跟着s he he it。通过我的解释, 学生很快地掌握了系动词am, is, an的简单用法。

有一天下午, 刚步入教室, 我发现学生的状态不是很好, 于是我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只猫, 正抓一只胖老鼠, 不知是我画得夸张, 还是我机智地说了一句, 我像这只猫, 你们像这只老鼠。学生都哄堂大笑, 连趴在桌子上的学生也笑嘻嘻的抬起了头。我顺势把猫和老鼠连到一起, 写出一句英语绕口令Cat, cat, cat catch that fa t ra t!让学生快速练绕口令, 学生都极感兴趣, 教室里的气氛一下子高涨, 当我再进行教学内容时, 学生的注意力就十分集中。

“寓教于乐”在语文教学中的运川 第9篇

关键词:幼儿 寓教于乐 教育

幼儿园是儿童成才的起跑点,是学前教育的基础和重点。伴随社会、家庭对幼儿教育的重视,幼儿园的教学模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传统的幼儿教育模式下,幼儿园教师扮演着母亲或者保姆的角色,幼儿园教育成为减轻家庭照看压力,把孩子转移到幼儿园的途径,对幼儿的能力培养和教学几乎为零。而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社会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幼儿教师承担着更为重要的角色,要在教育中让幼儿进行有价值的学习,在活动中培养幼儿合作、独立、自主的能力。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幼儿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从不同幼儿的需求出发,创造开放自由的环境,引导幼儿主动参与课堂。因此,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在幼儿园教学中便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下文中笔者将就此展开论述,谈谈寓教于乐教学理念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是教学的主体,在教学中对课程的参与度高低直接影响整个教学成果。因此,要提高幼儿的学习动机,首先就必须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长时间的教学经验表明,如果幼儿对课堂毫无兴趣,没有好奇心和求知欲,那么他们的学习也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不能获得自己想学的知识。兴趣是幼儿期孩子学习的最好动机,只有他们对课堂内容感兴趣并且想要进一步了解时,才能达到幼儿教育活跃思维、开拓想象的目的。因此,教师要为幼儿营造轻松、愉快、开放的学习环境,让幼儿学得开心,并且在幼儿园过得有价值、有收获。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倡导快乐学习、快乐成长的幼儿教学理念。幼儿教学分为课内和课外,课内的四十五分钟在幼儿接纳新知识、开阔视野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的有效与否直接影响幼儿的教学质量。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幼儿认真听讲、主动思考,发散思维,主动参与到课堂当中,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将幽默风趣渗透进去,幼儿并不喜欢严肃的教师,他们更倾向于和蔼可亲又风趣的教师。通过这种方式将幼儿的热情和兴趣调动起来,让孩子们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新知识,学得开心,玩得快乐,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幼儿园教育改革对幼师综合能力、各种素质的要求也不断提升。新时代的幼师不仅要会讲课,懂基础知识,还必须是从文体素养到深厚个人积淀的全能型人才。幼师的引导作用在幼儿园教育中发挥得淋漓尽致。教师要做好幼儿教育工作首先必须加强自我能力培养和知识积淀,从而能在课堂上信手拈来,旁征博引,灵活自如地调动课堂氛围。教学方法各式各样,关键在于从幼儿阶段发展特征出发,因材施教,真正在幼儿教学中做到寓教于乐。要将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融入课堂,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关注。

一、善于把握最佳时间,先声夺人

据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学生思维的黄金时间是在上课后的前五分钟至二十分钟之间。那么,课堂教学要提高效率就要把握学生思维的黄金时间,充分利用这不到二十分钟的时间,将整节课的精华部分放置于此,让学生在最好的学习状态之下学到最重要的知识,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合理安排课程进度。古语有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接纳新知识与思考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二者缺一不可。尤其对处于幼儿阶段的孩子来说,许多新知识他们并不了解,接受的过程相对较长,因此,教师要留足够的实践让他们思考想象。先声夺人是要让教师在课堂开始的五分钟之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关注。精彩的开头总是能把幼儿的兴趣激发出来,并且对接下来的课程产生好奇,从而为后期的教学打下基础。

二、利用充满艺术性的语言,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教师的语言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幼儿学习的效率。幼儿阶段的孩子语言能力还不强,教师要根据他们现阶段的特征,在课堂上采用他们易于理解和接受的语言。教学语言要准确规范、简单明了、形象生动、通俗易懂、风趣幽默。教师要在幼儿教育中善于利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和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吸引幼儿注意力,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必要的时候使用学具,让幼儿动手操作。风趣、幽默、充满艺术性的语言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增强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拉近师生距离,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幽默风趣的语言可以启迪幼儿的智慧,开启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课堂中融入教师真挚的情感和热情,使幼儿感受到教师的责任心和热情。教师和蔼可亲、亲切可人都可能激发幼儿对学习的积极性。

三、课外活动张弛有度,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能力

课外活动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培养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在活动中要做好引导工作,适当与幼儿进行沟通交流,尊重小朋友天真的想法,尽可能照顾到每个小孩。课外活动还需要创新以激起幼儿的参与兴趣,千篇一律的游戏环节重复多次后幼儿便没有了参与动机。小孩子喜欢新鲜的事物,并且充满了好奇心,教师充分利用他们的这一特点,便可以大大提高课外活动的质量和价值。幼儿都是天生的创造者和想象家,在游戏中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幼儿教师只是作为引导者的角色参与其中,要让幼儿在自主参与的过程中学会与同伴分享、合作、沟通交流,并且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综上所述,幼儿教育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它在幼儿品格形成和个性成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正是符合了这一时期孩子的发展特点,从幼儿实际出发,真正让幼儿在玩乐的同时培养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以适应未来社会对新型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米磊.做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山西师范教育实践与改革.山西教育出版社,2000.

[2] 梁颖,马华伟.天津市市区幼儿园教师工作满意度研究.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学术论文集,2006.

[3] 闫晋华.教师对幼儿个人事务自主的观念研究.第十届全国学术论文大会摘要集,2005.

上一篇:水土保持汇报材料(六公司)下一篇:执行和解协议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