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的重要任务

2024-09-16

德育的重要任务(精选8篇)

德育的重要任务 第1篇

英语教学的德育任务

在农村中学,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每天只有一节英语课,学生学习英语是件不容易的事情。每个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就加强了对学生听说读写全方位的训练,尽量为学生营造一个听说英语的氛围。每堂课的时间都安排得紧巴巴的,所以就形成了重知识而轻德育的现象。但是作为当代的教育工作者,除了传授知识外,还肩负着塑造灵魂、陶冶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德育任务。因此,我们应该把德育渗透到英语教学中。下面就初中英语教学的德育任务谈几点愚见。

一、与他人合作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与他人合作是我运用得最多的教学方式。在外研社教材中,每一模块的第一单元都是听说课。首先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在小组中学习单词、短语,甚至是语法。学习好的同学要帮助学习差的同学,教会他们读单词,理解语法,然后在小组内检测。在目标语言的练习过程中,每个同学必须在小组内找一个搭档进行对话练习,努力配合,最后到讲台上表演给大家看,并把成绩记录在小组每位成员的平时成绩。在课堂以外的时间,小组长要对每位成员进行监督、作业检查等,最后的检测成绩也只看小组总分,并对成绩好的小组成员进行表扬奖励。这样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增强他们的团队意识。

二、表达感恩

中国人很含蓄,不善于对家人老师表达感谢。再加上现在孩子的时代特征——一家三代围着一个孩子转,让孩子觉得家人老师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其实感恩是一种胸怀,一种美德,一种智慧。在整个初中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地方都涉及到家人朋友。只要涉及到家人朋友的内容,我都会鼓励学生用所学的目标语言勇敢地在家人或朋友面前表达他们的爱和对他们的感谢。现以九年级(下)的最后一个模块为例:在Module 10 My future life 中,目标语言要求学生谈论future plans和writing a speech for your school leavers’ party。在学生学习完目标语言以后,让每个学生写一篇他自己的a speech for his school leavers’ party。并面对老师同学或者父母朗读,表达心灵深处最真实的感谢。

三、爱护动物

在初中外研版教材七年级(上)Module 9 A trip to the zoo中,同学们学习了很多动物。在八年级(上)Module 9 Animals in danger中,有了前面的基础,在上课前我有意用一些可爱的小动物图片来复习引入课题,并告诉学生我们和动物同属一个家园,但是现在由于人类滥杀野生动物,使很多动物濒临灭绝。并在复习这些单词时,简单介绍一下这一动物的种类、生活习性以及它们现在在自然界的生存状况,然后出示人们滥杀动物的视频及动物的呼救,并在这一过程中出示目标语言,最后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说说我们应该怎样做。其实这不但让学生了解了很多有关动物的知识,同时也让同学爱上动物,从而去保护动物。

四、善待他人,回报他人

善意的话语、会心的微笑会让两个陌生的人之间心生好感,就像冬日里的阳光一样让人感到惬意。在这套教材中很多地方我们都能看到这种“温暖”,如八年级(上)Module 4 Education Unit 2 Hope for the future的教学过程中,我给了学生更多的感悟。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文中提到了Hope Project。在处理这课时,我用一些图片让学生首先了解一下希望工程,及现在中国还有很多因为贫困而不能上学的孩子,甚至就在我们周围。然后带领学生学习一些有关希望工程的英语表达,并让学生用英语表达对这件事的看法,以及我们能为他们做点什么。最后我们用了一个特殊的捐款仪式,针对本课的重点知识设计了一些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回答,如果答对了就能为希望工程筹得一定的“捐款”(当然只是一些数字而已)。让学生明白,虽然我们现在没有钱为希望工程出力,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努力学习,让自己将来成为一个有能力为希望工程出力的人。

总之,德育无处不在。只要教师做个有心人,并善于发现教科书中有效的德育内容,运用一些适当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不但能让德育教学落到实处,同时也能促进他们的学习。

三拱桥中学英语组

2010年9月

凤凰县三拱桥中学

英 语 德 育 任 务

德育的重要任务 第2篇

七年级学生

一、初一学生的德育目标

1.政治思想方面的德育目标要求

(1)爱班级、爱学校、爱家乡,初步具有热爱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的思想情感。(2)懂得学习与祖国建设的关系,初步具有为祖国而学习的意识。(3)初步形成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的思想观念。(4)初步具有惜时守信、讲究时效、竞争意识等思想观念。(5)相信科学,不参加迷信活动。2.道德行为方面的德育目标要求

(1)初步懂得社会主义公民的基本标准。(2)尊敬师长,与同学友爱相处,尊重关心他人,爱护帮助他人,积极为集体做好事。(3)文明有礼,遵守社会公德,初步形成良好的个人道德品质。(4)初步形成热爱劳动,爱惜劳动成果,爱护公共财物,养成勤劳俭朴品德,逐步做到生活自理。(5)能够遵守《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兵希中学一日常规》以及学校各项规章制度。(6)初步形成爱惜时间、自觉学习、按时完成学习任务,独立完成作业的态度和习惯。

3.个性心理品质方面的德育目标要求

(1)初步形成活泼开朗、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心理品质。(2)初步形成诚实正直、自尊、自爱的心理品质。(3)初步能够分辨是非、抵制错误思想言行。(4)初步形成健康的意志、情感、兴趣、爱好等心理品质。

二、初一学生的德育内容 1.爱国主义教育

(1)关心热爱班级、年级、学校集体的教育。(2)关心热爱家乡与参与家乡建设的教育。(3)热爱祖国河山、语言文字、悠久历史、灿烂文化、民族英雄、革命先驱、文化名人的教育。(4)初步的国家观念--尊重国家标志,维护国家尊严、荣誉--的教育。(5)尊重兄弟民族、民族团结的教育。2.集体主义教育

(1)心中有集体、有他人,关心他人,热爱集体的教育。(2)尊重集体意志、服从集体决定的意识教育。(3)尊敬师长、友爱邻里、与同学团结友爱的教育。(4)热爱集体、为集体服务、维护集体荣誉的教育。(5)正确处理与同学、与集体关系的教育。

3. 社会主义教育

(1)社会主义伟大建设成就的教育。(2)初步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教育。

4.理想教育

(1)正确的学习目标教育。(2)以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的教育。

5.道德教育

(1)《中学生守则》教育(2)《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3)文明礼貌、社会公德、良好的个人品德教育。(4)初步环境道德教育。

6.劳动教育

(1)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教育。(2)勤劳俭朴、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3)以自我服务为主的劳动教育和劳动习惯的教育。

7.遵纪守法教育

(1)守法的教育。(2)遵守学校纪律和规章制度的教育。

8.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教育

(1)诚实正直、积极进取的教育(2)青春期心理卫生、男女同学正常交往及真诚友爱的教育。(3)正确的自尊、自爱教育。(4)初步的良好意志品质的教育和培养。

德育工作四大原则

1、坚持与培养四有新人的目标相一致、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传统美德相承接的原则

2、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3、坚持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

德育的重要任务 第3篇

一、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品德能力的现实需求

培养学生的品德能力,不是人们的主观愿望臆想出来的,而是有其客观必然性的。长期以来,人们对培养学生品德能力客观依据的认识还停留在品德能力的重要作用这一层面上,没有从学生品德形成发展的现实需要去审视和探讨培养学生品德能力的重要性。

1. 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需要培养学生的品德能力。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任务,就是针对教育观念与教育实践中种种片面性的情况而提出来的。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克服那种只重智育轻视德育的现象,在德育教育中又要克服那种只重知识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的倾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并明确提出具体的目标和要求。因此,在高职院校开展德育工作中,教师应着力于加强学生的品德能力培养。

2. 应对价值观的多元化需要培养大学生道德能力。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的变革,多元利益格局的产生、变化,外来文化的影响,过去传统的社会文化逐渐受到不同形态文化的影响,甚至取而代之,从而带来道德价值观的多元化乃至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在这个多元化的道德价值世界中,以前居于支配地位的价值观受到来自不同方面的冲击,许多新的价值观念悄然而至,一些旧的道德价值观沉渣泛起;社会成员的价值取向纷然驳杂,多种道德价值观相互碰撞冲击。这给每一个道德主体创造了空前宽松的道德生活空间,提供了众多可供选择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也给了选择的自由。思维敏捷、思想活跃、具有较强开放性的当代大学生,最容易受道德价值观多元化的影响。面对复杂的道德生活,要在“歧路”丛生的道德迷宫中获得清醒的认识,作出理性的判断和选择,就必须有道德能力做保障。因此,在高职院校开展德育工作中,应着力于加强学生的品德能力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也就是要引导、培养他们的是非判断能力。

3. 解决社会现象复杂性与德育工作有限性的矛盾需要培养学生的品德能力。

在社会多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面临着社会现象复杂性和德育工作有限性的矛盾。一方面,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潮流中,国际国内经济政治形势复杂多变,不同的国家制度、社会形态、文化习惯、道德观念和生活方式相互交融,相互碰撞。另一方面,协调一致,齐抓共管的社会德育环境还没有全面形成,学校德育工作力量薄弱,管得了校内而管不了校外,对现实生活所带来的泥沙浊流防不胜防,显得无能为力。如何解决这样的矛盾?如何使学生能够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和曲折的人生道路上健康成长?关键的问题就在于我们的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必须从单纯的思想灌输转变为“知、情、意、行”的综合教育,以学生的独立、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在传授社会主义先进思想意识的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道德判断能力及自我教育、自我控制能力。也只有培养学生的品德能力,才能自觉抵制和批判错误的道德观念,才能积极认同和吸收先进的思想意识,正确地实现个性的社会化。因此,在高职院校开展德育工作中,应着力于加强学生的品德能力培养。

4. 适应终身德育的内在要求需要培养学生品德能力。

德育工作不仅包括知识的传授,而且要使学生乐于践行,养成习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与单纯传授知识相比,艰巨得多,困难得多,复杂得多,绝不是一两次教育所能奏效的。往往今天解决了问题,明天受到外界的某些影响,又会产生新的思想问题。因此,德育工作是一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是长期的教育与再教育,不断地实现思想品德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德育工作的这种长期性与反复性,决定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不仅要帮助学生把道德知识转化为道德观念,引导他们的道德践行,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品德能力。只有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品德能力,才能把学生逐步转化为能动地自觉地按照先进的社会道德进行自我教育的人。

二、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品德能力的路径选择

对于当代高职学生来说,加强品德能力培养是他们获得健康发展的必备要素,在他们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在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中,我们应该明确目标、创新观念、创新内容、创新途径,加强学生品德能力建设。

1. 培养学生的品德能力,要改革现行的两课教学阵地。

教学中必须改变传统的知识传授和思想灌输偏多的教学模式,把知识传授、觉悟提升和能力培养结合起来,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让课堂教学活起来,让学生活起来。在这样的背景下,需要教师在教学意识和教学方法上多做努力。只有教师认识到培养学生品德能力的重要性,才有可能在其教学上有所突破。

2. 培养学生的品德能力,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构建社会伦理秩序的价值基点只能来自于人的存在本身。因为价值的本源就在于人本身。人与其他一切存在物不同,他能够通过自己的创造性活动,追求和实现自身的“价值”,人是人的最高目的。因此,在学生的品德教育中,必须树立学生是主体的观念,从他们的实际需要出发,充分发挥他们在品德能力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注意培养他们道德的自我锻炼能力、自我教育能力、自我陶冶能力,不断提高广大青年学生履行社会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本领,使其表现出一种良好的、稳定的心理状况,实现他律向自律的转变。

3. 培养学生的品德能力,要让学生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德育工作。

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决定权,采取以诚待人、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和平等民主的方法,引导和鼓励学生在主动参与管理和德育实践活动中自我认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激励和自我完善,学会对自我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另一方面,要真正深入到学生中去倾听、了解学生的愿望和要求,解决学生遇到的思想问题,着重培养学生的品德辨析能力、判断力、选择力和创造力。同时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性,促进学生追求自身完善,实现整体全面发展。

4. 培养学生的品德能力,要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是高等学校之所以“高”的重要标志,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始关注和研究如何进一步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品德能力,高职院校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上给学生更多的积极影响,要想方设法开展各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必须重视对校园文化活动的指导。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既是高职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也是高职学生从中培养自身品德认识能力、评价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的机会。高职学生需要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中充分发展和锻炼自己,提高自己。

5. 培养学生的品德能力,要为学生创造“生活化德育”的环境。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的多元化决定了人的生活的多元化,多样性并存使得社会、生活充满斑斓的色彩。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品德能力时,必须使品德教育的内容更贴近社会生活,更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生活化的德育中学会价值判断,提高认知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通过“生活化德育”,学生自己发现生活的意义与价值,鼓励和引导学生对现实的社会和道德问题进行批判性思考,促进学生自主判断、自主选择能力的发展。

6. 培养学生的品德能力,要在学生中积极开展“活动性德育”。

要改变传统的品德能力培养和教育形式,不能简单地采取“说教”,要探索丰富多样的“活动性德育”教育,让学生在品德活动中培养各种能力,也可以让教师在活动中做好品德能力培养工作。因此,在开展“活动性德育”时,既要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又要注重促进学生个体品德能力的发展。在活动中,应该能够促使品德教育的要求、思想、道德规范作为客体向受教育者的主观形态及主体思想品德方面转变。这种活动应依据思想品德形成规律设计和组织实施,能够促进和加速个体的品德能力发展。

7. 培养学生的品德能力,要充分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

教师是高职院校开展品德教育的主要建设者,发挥着主导作用,是引导学生培养品德能力的重要“师表”。因此,在培养学生品德能力中,教师自身的思想品德、学习能力、工作态度都会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德能力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不仅是“经师”,更重要的应该是“人师”,教师的职责在于逐渐将高尚的品德传授给学生。教师的完善人格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它对学生的品德能力提升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认为主体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发展人就必须发展人的本质属性。培养学生品德能力作为培养人和发展人的有明确价值取向的德育活动,只有以此为指导,才能实现品德能力培养的价值取向,完成自身的社会历史使命。所以说,加强学生品德能力的培养是不容忽视的德育内容,是高职院校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摘要:品德能力具有价值评判的意义, 是一种生存为“人”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品德能力是高职学生的道德教育的基础性内容, 具有很强的现实需求, 需要高职院校付出巨大的努力, 积极探索加强学生品德能力培养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品德能力,高职学生,德育工作

参考文献

[1]王海燕.试论大学生品德能力的培养[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1994, (4) .

[2]蔡志良.论道德能力的构成要素[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05, (4) .

[3]鲁洁.关系中的人:当代道德教育的一种人学探寻[J].教育研究, 2002, (1) .

[4]张曙光.生存哲学:走向本真的存在[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1.

[5]刘裕权.论活动的教育意义[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3, (9) .

林肯总统布置的重要任务 第4篇

在林肯总统面前,丹尼尔庄重地敬礼并报告道:“报告总统,中士军医丹尼尔奉命赶到,请总统下达任务,我保证完成任务!”

“年轻人,不用急。”林肯总统打量一番面前的年轻人,微微笑道:“家里都有些什么人呢?”

“报告总统,只有一位寡居的母亲。”丹尼尔大声报告道。

“哦,她还好吧?”

“是的,总统,她很好。”

“你怎么知道她很好?!”

林肯总统慢慢收起了脸上的笑容,“你从没给她写过一封信,但她却给我写了一封信。”林肯总统将一封信件递给丹尼尔,继续说道:“她以为她唯一的儿子已经阵亡了,她为此天天以泪洗面,万般无奈之下,才写信给我,请求我帮忙将你的尸体运回你的家乡。”

丹尼尔眼中涌出了愧疚的泪水。林肯凝重的面色缓和了一点,他将一沓信纸和一支笔递给丹尼尔,并说道:“现在,就在我的面前,就在我的办公桌上,给你的母亲写一封信,告诉她,你还活着,并且一切都好,这就是我要布置给你的重要任务!”

市农经重要任务 第5篇

1、宣传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开展《合作社法》知识培训,组织开展《合作社法》知识竞赛;

2、指导合作社做好《法》与《条例》有关工作的衔接;

3、召开农民专业合作社座谈会,听取合作社的意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解决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

4、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全面实现合作社的自我管理;

5、加强对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的指导,继续开展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的检查验收;

6、继续开展全市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申报、评审工作,组织推荐省示范性合作社的申报;

7、指导合作社做好部、省等项目申报、实施、验收工作。

二、以贯彻落实《**省农村土地承包实施办法》为重点,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全面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权,有序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建立土地股份合作社7家,新建土地承包仲裁机构3个,2/3的县(市、区)实现土地承包档案网络管理,妥善处理好土地承包与流转中的纠纷,指导筹建好土地承包仲裁机构。

1、通过会议、媒体、培训等各种形式,宣传、落实《**省农村土地承包实施办法》;

2、全面开展未落实土地承包权的调查,分析原因,按规定将承包权落实到户;

3、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推进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建设;

4、在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

5、按《实施办法》要求,积极筹建土地承包仲裁组织、组织开展仲裁员知识培训;

6、妥善处理好农民因土地承包与流转而引发纠纷的来信来访。

三、以完善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为重点,强化农村资产和财务管理。到07年底,全市所有乡镇、95%以上的村争取达到财务管理规范化标准;按照“三年一轮审”要求,完成对320个村的农村审计工作;积极推进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全市完成10个以上村的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

1、摸清村级债务,探索建立村级债务的动态管理办法;

2、对农村财务管理未达到标准的村,分析原因,加强指导,不定期开展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的检查;

3、结合《土地承包实施办法》的实施,开展审计知识培训,开展农村审计优秀案例的评审;

4、组织召开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研讨会,推进股份合作制改革进程;

5、加强会计委托代理中心建设,切实行使好会计监督职能,开展创建示范性会计代理中心活动;

6、开展农村财务公开检查,推进财务公开工作的正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四、以加大对涉农收费案件查处力度为重点,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加强对村和合作社等基层组织和农户的收费监督,加强其他涉农收费的管理,建立起农民负担考核机制,确保不出现因农民负担问题而引发的恶性案件和群体性事件。

1、落实“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规定,对“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执行情况开展检查;

2、继续组织开展农民负担暗访活动,对发现的案(事)件按规定严肃查处;

3、组织开展农民负担工作考核,落实部门责任制,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

五、以加强队伍建设为重点,强化农经基础业务工作。

1、围绕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等农村工作中的热点、难点,积极开展调研。

2、按时、保质完成各类农经报表的统计上报,提高农经统计质量。加强统计资料的分析利用,开展对农经信息户记账质量的检查、指导。按照要求完成固定观察点的调查任务。

3、加强农经队伍建设(包括会计代理中心),开展各种不同形式的培训,提高农经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适应新形势下对农村经营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市农经重要任务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德育的重要任务 第6篇

听说训练应当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它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它既是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和思维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将来走上社会进行交际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但在当前的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只片面重视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而轻视或相当程度地忽略学生听说能力培养的现象还较为普遍。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听说能力训练呢?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根据课本中安排的听说内容进行听说训练

现行初中语文教材,每一册均分布一些听说知识的训练点,如教材中的课堂听讲、回答问题、复述课文、讲故事、叙述事件、说明事物、发表议论、讨论问题、致词、演讲等。它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听说训练的主要“抓手”。为了保证听说训练能有系统地进行,教师应当根据语文课本中有关听说的基本知识系统地加以介绍,使学生了解各种常用的听说形式的特点。教学中,教者应根据教材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使学生在学会运用这些形式的过程中,掌握所需要的听说技巧,提高自己的听说能力。

二、结合讲读课教学进行听说训练.答问、讨论,有所侧重。

讲读课中师生的问答活动,是学生进行说话练习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在讲读课中,教师要尽可能在关键地方巧设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给学生创造口头表达的机会,让学生在加深对课文理解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说话能力。如《老山界》一文中景物描写非常精彩,教者可以此来着重训练学生的读、听能力:

(1)精读课文描写“星光”和“火把”的两段文字,思考并回答三个小问题:①这两段对星光和火把的描写,突出了景色的什么特点?②这两段景物描写衬托出了老山界山路、山势的什么特点?③这两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学生进行热烈讨论,踊跃发言。

(2)让学生记忆性听写第 22 自然段,教师朗读一遍(也可把个别生字、难调预先写在黑板上)。学生听时合上书本,不作记录,而后要求学生不失原意地默写下来,并当堂完成背默任务。.精心设计,每课一练。

教师必须大胆改革教法,精心设计、合理安排听说训练点。如教学《社戏》,第一课时,检查预习效果,通过听写、注音,巩固字词,然后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接着出示教学挂图,经过听觉、视觉活动,学生已深深被课文的故事情节所吸引,有身临其境之感;再分角色朗读一些重点段落。第二课时,以熟读、背诵为中心,要求学生当堂理解和初步掌握记叙文的描写作用。第三课时,口述“看戏”场面,并结合前两课时未曾处理的其他习题,继续围绕记叙文中的描写这一重点,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掌握看成前、看戏途中、归来及以后整个活动中的景物描写、人物动作和心情描写的方法。这样三节课各有侧重,节节有练,听说与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满足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又提高了教学效果。.重视学生记笔记,循序渐进地进行听说训练。

讲读课文中学生听讲、记笔记,是最好的最经常的听力练习。开始时,教者将要记录的重点、难点说得慢一点,类似于电视、广播播出“天气预报”时的速度;如果是同学发言的,则由教师把重点内容再重复叙述一遍,作些适当的暗示。同时,指导他们如何记下教师讲授的要点。以后,记录的速度逐渐放快,直至和平常说话一样。这样,经过一个阶段的适应训练,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做听课笔记了。.规范教师的语言,保证训练质量。

在讲读课中,教师对课文的讲解、分析,对学生来说实际上就是最好的说话示范。因此,在讲读课上,教师的讲解内容必须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表达上必须做到吐字清晰、表述准确、简洁明了、抑扬顿挫。教师的示范作用,能使学生在听讲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学习口头表达的技能、技巧,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三、与写作课相结合进行听说训练

写作课同样可以对学生进行听说训练。写作前,教者要讲授一定的写作知识并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指导。学生听取这些指导本身就是在进行听力练习。写作课上教者组织学生通过讨论确立作文要表现的主题,引导学生谈自己所选择的题材以及自己对文章的构思,这些环节都是锻炼学生说话能力的极好机会。写作课上最有效的说话训练是动笔之前的口头作文。先来一次口头作文,可以锻炼学生连词成句。

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从而做到有中心、有条理地进行口头表达。经过这样经常性的口头作文训练,学生行文的思路清晰了,语言丰富了,就可为写好作文打下基矗此外,在写作课上,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习作讲评,也是进行听说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教者可以选择一些优秀习作和有毛病的文章念给学生听,让他们比较优劣,发现别人文章的优缺点,再由学生口头发表意见,进行评议、修改。久而久之,既可以提高学生听话能力的评价鉴赏力,也可以提高说话能力中发表议论的能力。

四、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进行听说训练

要保证听说训练的效果,除了在课内进行有计划地听说训练外,还要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朗读。

背诵、复述及听记、口头作文等多种竞赛;召开辩论会;举办“模拟法庭”,小记者现场采访;故事演讲会;童话表演、相声小段;表演课本剧;每日 5 分钟读报,新闻发布会等等。还可运用录音、广播、幻灯、电砚等现代视听手段进行听说训练,或与组织参观、访问。

游览等活动结合起来。这样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练习听说的兴趣,从而收到较好的练习效益。

德育的重要任务 第7篇

摘要: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内容,大学生作为网络社会主力群体的一部分,道德素质堪喜堪忧,网络行为不道德现象比较严重,要引起高校德育工作者的重视。高校要提高对网络道德教育的认识,确立网络道德规范,加强网络纪律和制度建设,建立校园站吸引学生,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高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

关链词:网络道德 高校德育 网络道德规范 网络纪律 校园网站 师资建设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教育手段已初具现代化。据《中国教育报》报道,各高校都非常重视校园网络建设,早在2001年我国高校几乎都已经建立了校园网,远程教育接人点有2 700个左右,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工具,大学生已经成为我国互联网用户一支庞大的主力军。但是学生在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和丰富生活的同时,忽略了基本的网络道德。网络道德是对信息时代人们通过电子信息网络而发生的社会行为进行规范和调节的伦理准则。相对于传统道德教育而言,网络道德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一项新的重要内容,它有着自身独特的原则、内容和方法。高校德育工作者必须面对新情况,探索新方法,考察和加强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这不仅是高校德育的需要,更是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

一、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社会环境,互联网提供给广大师生的不仅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库和图书馆,而且是一种结合了广泛的人际交往、社会关系、实践操作的“交互性”的教育空间。在互联网上,人们只须轻按鼠标,即可查找资料,收集信息,周游世界,相互“面对面”交流。网络集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于一体,图文声像各种手段并举,由此创造的全新的网络环境,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创造性思维,激发他们积极进取,勇于开拓、团结协作的精神。同时,教育手段现代化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思想教育工作更加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网络使师生之间可以互动交流,改变了传统的“一人讲、众人听”的单向灌输的德育工作模式,学生在交流过程中也会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学习。

传统社会的道德主要是一种依赖型道德,是一条由社会舆论和熟人感情构筑成的道德防线,他律的因素无处不在,使学生处于一种外在力量的控制之下。相较传统社会而言,网络社会更多的是非熟人社会,在这个以因特网技术为基础的缺少监督、管理、控制的网络道德环境下,维护传统道德秩序的道德他律手段,则很难实行。网络行为的交互性、开放性和隐蔽性等特征使网络道德处于放任状态。网络是一个虚拟社会,人与人的交往是匿名性的,是以“符号”为主体的,人们的性别意识、年龄意识、身份意识已被淡化,而不像现实社会中具有.特定角色和身份的人。网民自主意识加强,个性特征更加明显,每个网民都处于一个相对个人化的空间,一切行为都由个体自主独立选择,情感行为不易被察觉,现实的法律法规、道德规范、学校纪律对虚拟的网络社会缺少约束、监督和控制,使网络中的非道德行为有可乘之机,在网上自律状态下的“慎独”境界自然难以存在。有少数大学生心存侥幸,在网上浏览荆专播反动、色情或迷信内容;在BBS上发表过激言论;在聊天室散布人身攻击.性语言甚至相互谩骂、诬蔑,诽谤等等。还有部分学生在好奇、自我炫耀等多种心理的支配下,把网络当成了施展各种“绝技”的天地,并以此来证明自己驾驭电脑和网络的能力,如采用各种“黑客”手段攻击服务器、发送匿名或垃圾电子邮件;使用各种“木马”程序,盗用他人的账号密码,窃取他人的秘密;在网页中内嵌病毒性代码,散布或传播病毒等;任意侵犯别人隐私和知识产权,对个人隐私直接侵害、对个人隐私进行多手传播、对个人信息进行歪曲等,这些行为严重地干扰了网络正常的运行秩序,同时很大程度地栽害了大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工具的健康心理。所以在网络环境下,要求人们道德行为具有更高的自律性,即自作主宰、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真正体现出人格尊严和道德觉悟。同时,网络是最大的信息库,也是最大的信息垃圾场,网络消除了时空界限,超越了国家民族界线,各种不同文化、思想观点、宗教信仰、价值判断、意识形态等铺天盖地迎面而来,它们的冲突复杂多变,没有一个单一正确的标准去判断。青年学生好奇心强,接受新事物快,世界观、人生观还未完全成熟,对外来信息流缺乏鉴别力判断力和免疫力,国外意衫珊态的宣扬使学生产生信仰危机,伪科学和邪教教义动摇学生的人生观,纷繁芜杂的价值判断和道德观念使学生的道德取向发生了偏差。因此高校德育工作者在学生道德选择判断和舆论导向的控制能力方面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加强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势在必行。

二、加强高校德育工作中网络道德的对策

青年学生的网络道德失范是网络技术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我们既不能视之为“洪水猛兽”而惊慌失措,也不能姑息养奸,听之任之,而是要研究网络道德的形成规律和大学生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1.提高对网络道德教育的认识,把网络道德教育纳人高校德育工作的范畴。道德是人类理性的表现,是灌输、教育和培养的结果。我国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网络技能的传授而忽略了网络道德教育,因此有必要开设网络道德课程,把它纳人高校德育教学体系中,行之有效地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如在《大学生思想品德修养》课中增加“遵守社会公德,创建网络文明”的内容;在《法律基础》课中增加“依法使用网络,做文明守法网民”的专题。实践证明,把网络道德教育与网络法制教育结合起来,对建立健康、文明、有序的网络运行机制和运行体系是至关重要的。网络道德教育已经成为一些西方国家高等学校的教育课程,如美国杜克大学就对学生开设了“伦理学和国际互联网络”的课程。

2.强化网络管理制度建设,加强对不良道德网络行为的监控。我国网络立法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19%年国务院颁布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是目前有关计算机网络管理方面效力最高的法规。进人21世纪以来,在国家有关法规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基础上,各地各高校制订了《校园网络管理办法》、《大学生网络文明公约》、《学生宿舍网络管理办法》、《学生网络违纪处理规定》等规定,要求学生遵守网络道德规范,按照网络道德规范的普遍要求来约束自己的网络行为。但因为网络的虚拟特点,实施起来难度很大,有时不能有效地阻止网络犯罪及网络不良现象的发生。因此必须同时加强网络监控和管理,比如组织专人加强对电子公告牌、聊天室和“论坛”的管理与监督。利用技术手段建立“信息安全防火墙”,从源头上净化网络环境,保证大学生成长有一个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

3.在加强网络管理的同时,转变德育观念,变他律德育为自律德育。网络的特点是数字化、虚拟化。在虚拟的网络中,人的身份符号化。针对这一特点,要求变他律德育为自律德育,着力培养能自己做主、自己负责、自己管理的道德主体。在自律道德体系中,高校德育应充分发挥其“感召”功能,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自主构建正确的网络道德理念,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行为,使他们在虚拟世界中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和愿望的同时,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同时培养学生“辨别真伪,追求真理,慎于判断”的是非判断能力和批判意识,帮助他们掌握辨别真假信息的标准和方法,使他们的道德标准与道德实践统一起来,在网络信息大潮中分清良芬、去伪存真,自觉抵制那些庸俗、低劣、反动、色情信息的侵袭和诱惑。

4.建立网上德育阵地,设置学校德育专题主页,进行生动活泼的网络道德教育,实现高校德育网络规范化。网络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纳人校园文化的总体格局进行规划和部署。要重点建设大学生网络生活的主阵地—校园网,实现教学、科研、宣传、管理、艺术等信息的共享,让校园远离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通过正面引导和榜样示范作用,提高学生的网络道德自律意识,帮助大学生自我培养文明使用互联网资源的习惯和养成正确的网络道德观,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我教育的水平。此外还在网上开设丰富多采的栏目吸引大学生到网上交流讨论。网上环境相对自由,气氛比较轻松,大部分学生容易暴露自己的真实想法,这为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其能以普通网民的身份参与讨论,掌握学生真实的思想状况,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教育。同时,网络在形式内容上要不断开拓进取,不断推陈出新,办出思想政治教育主页和网站的个性特点,用优秀的文化熏陶学生,用美好的作品吸引学生,用高尚的道德感染学生,用科学的知识武装学生,用有益的信息充实学生,倡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浏览者访问,增加点击率,只有点击率高的思想政治网站和主页,才能影响更多的受教育者并发挥良好的启发、培养正确网络道德的作用。

5.培训一支既有专业知识又能掌握网络技术的教师队伍。过去教育者处于一种优势地位,一般教育者比受教育者掌握更多的技能和更高的学识,具有较高的威信,易受到教育对象的尊重,从而有利于教育目的的实现.。而在网络时代,学生理解信息多维化,他们很难简单地按教育者事先设计的思想和目标去理解和领悟信息。他们的自主意识更强,理解接受信息更主动,常常自己独立自主去判断选择,教育者的权威地位被打破。因此。网络需要一支素质高、教学能力强的又能跟上时代发展步伐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

这支队伍除了具备高校德育工作者的一般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以外,还要有新的观念,要对网络、对大学生的成长、网络法规、网络理论,网络文化等作深人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新时代的网络德育教育形式,完成网络背景下的角色转换,并且富有亲和力,从而提高德育工作的效能。这支队伍还要初步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能够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熟练运用BBS,OICQ和学生进行交互式讨论,接触学生喜爱的网站。对网络道德进行切实的体验,形成理性的认识,充分发挥网络吸引力,渗透力,有的放矢地解决学生中产生的问题。有了这样一支队伍,网络道德教育就有了可靠的组织保证。

德育的重要任务 第8篇

从"立德树人"的字面上理解就是树立德业的意思, 实际上也是指立德立功、培养人才的意思, 立德树人是我党十八大会议上提出的对高校教育的新目标、新任务, 然而从我国现阶段高校的教育状况来看, 要实现这一根本任务, 离不开需要激励机制、目标导向机制与主体能动机制以及创新驱动机制等各种机制的构建与不断完善。本文作者对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构建的主要机制进行研究, 并深入探讨有效实施机制的方式与方法。

1 需要激励机制的重要意义与具体实施

(1) 需要激励机制的概述

从心理学出发, 需要是人们在感受某种缺失时主观上产生的紧张状态, 并且通过意向与愿望的形式表现出来, 并成为人们活动的主要动机, 需要是激励人们进行社会活动的原始动力, 合理利用激励机制对促进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作用十分重要。

(2) 需要激励机制是实现立德树人任务的主要保障

学生们正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 对于各自理想的实现有着强烈的追求与向往, 因此需要激励机制对他们道德潜能的发掘更为有效。学生在人格的培养方面具有较强的可塑性, 因此, 我们要充分利用需要激励机制来塑造学生们的道德灵魂, 首先就需要教师通过时代感人的道德模范事迹来激励学生正确道德认知的自觉养成, 并积极实践道德, 倡导中华美德。另外, 在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过程中, 学校要充分认识到需要激励制度的重要作用, 积极开展校园英雄活动, 可以通过请平民英雄来对先进道德人物进行演讲, 从道德与精神上来激励学生, 促使学生能一直保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并进一步转化为具体的道德行为,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 需要激励机制对学生自律意识的培养与强化

我国社会健康发展需要成员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 然而也正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造成社会道德的各方面的混乱, 出现道德滑坡现象, 更加剧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与矛盾冲突, 对此, 学校应当为学生列举一些校园内外发生的道德缺失现象以及引发的后果, 使青少年能够引以为诫, 进一步建立与人之间朴素、真诚等的良好关系, 引导学生学会理性化看待个人利益, 强化个体道德自律性, 从而营造一个可实现我国社会目标的稳定和谐的思想道德大环境。

(4) 需要激励机制可将学生的个人理想与社会发展有机统一

当前国内学生都有较为高涨的爱国热情, 他们关心社会的发展, 并对国家整体命运与其个人发展之间的关系有足够的认识, 因此更要应利用激励机制进一步将青少年学生的个人目标与社会目标充分结合, 对道德素养与学术研究、生态环保以及社会公益方面有出色表现的青少年学生应给予表彰与奖励, 进一步坚定青少年奋发向上的精神, 同时树立校园典型道德模范, 通过具体的榜样作用激励更多的青少年为社会道德建设而努力, 为我国发展培养合格可靠的接班人。

2 目标导向机制的重要意义与具体实施

人类进行任何活动都是经过思考的, 或是为了某种目的, 因此, 要全面发展, 运用目标导向机制显得十分重要, 将培养学生的道德能力作为主要教育目标, 统一文化知识与技能以及思想品德修养,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可根据青少年学生自身的特点与情况制定出合理的目标, 引导学生反省自身问题, 找出可促进个人发展的有效方法, 同时在学校中可展开对理想与信念方面的教育, 增强我国青少年的民族责任感, 强化民族意识, 在进行立德树人的德育工作中将国家目标与社会导向以及个人的行为准则有效统一在一起, 为国富民强打下坚实基础。

3 主体能动机制的重要意义与具体实施

现代青少年都有较强的主体意识, 对一切事物都有自身的判断与选择, 因此, 要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就要充分调动社会、学校以及家庭等外部力量, 营造出一个良好的道德教育环境。首先是社会各界部门都应该积极开展多样化的德育活动, 为青少年德育发展构建社会平台。再者, 学校作为教育的主营地, 要将德育融入到课堂与教材中去, 进一步引导青少年朝向正确的道德方向发展, 同时还要注重师德的培养, 由教师带动学生。最后是家庭对青少年的教育, 家长要善于发现青少年的心理变化, 及时矫正其行为障碍, 并能以身作则, 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道德。

4 创新驱动机制的重要意义与具体实施

首先创新立德树人本就是一个系统却又复杂的教育活动, 因此更应该运用形式多样化的方法, 重视师生间的交流与人文关怀, 也要注重社会实践;再者时代在不断的变化, 立德树人的内容与方法在变化, 这就需要采取一种合适的途径来开展德育工作, 可开展各种道德活动, 并发挥政府作用, 以社会和民众等来辅助教育。另外, 立德树人不但要利用学校还要广泛利用社会各界传媒等各种载体, 多搭建一些青少年乐于参加的德育平台, 通过渗透来增强立德树人的有效性。

摘要:在我国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为新时代的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同时也对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要想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 就必须构建起科学的德育实施机制, 并在实际工作中逐步完善各种机制, 为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提供保障。本文笔者通过对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实施机制进行深入研究, 进一步探讨各种机制的重要意义与具体实施。

关键词: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机制

参考文献

[1]金更兴.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路径和机制[J].新西部 (理论版) , 2013 (07) .

[2]李金杰.陈树文.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机制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 2013 (07) .

上一篇:令我敬佩的人优秀作文400字下一篇:学校提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