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工程学院毕业生就业信

2024-07-10

信息工程学院毕业生就业信(精选9篇)

信息工程学院毕业生就业信 第1篇

关于学院毕业生就业推荐信

尊敬的.用人单位:

许昌学院是一所教师教育与非教师教育并举、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座落在汉魏古都----河南省许昌市。许昌市地处中原腹地,四季分明,温度适宜,交通便利。北距省会郑州80公里,距新郑国际机场50公里;京广铁路、107国道、311国道以及京港澳、兰南等高速公路从境内穿过。学校座落在市区八一大道上。

学校占地面积1200多亩,建筑面积46万多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7832万元;拥有资料完备、设施先进的图书馆,藏书近110万册;教学手段和管理手段日趋现代化。学校现有教职员工1042人,其中专任教师834人,教师中有正高职称56人,副高职称178人,博士和硕士研究生450人。学院还聘请了36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或客座教授。教师中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有国家级、省部级劳模和先进教师。学校还与国内著名企业实行联合办学,走产、学、研一体化的道路,拓宽了办学途径,增强了办学活力。

目前学校设有17个院(系部),举办有43个本科专业和12个专科专业,覆盖了文、史、理、工、法、管、教、经等八个学科门类,应用化学是省级重点学科,美术学专业是省级特色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6000多人,继续教育在读生近7000人,学生来自全国23个省份。学校以“崇德砺志,博学敬业”为校训,以“团结活泼、勤奋严谨、文明诚信、求实创新”为校风,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宽基础、强能力、高素质、有个性、能创新的复合型人才。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设有就业指导专门机构,同全国大中型企业、地市教育局及学校等建立协作关系,为毕业生实习和就业搭建了平台。多年来,学校培养的各类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欢迎全国各地用人单位来人、来函联系。

谢谢合作!

此致

敬礼

许昌学院招生就业处

年 月 日

信息工程学院毕业生就业信 第2篇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也明确提出了要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这不仅是重大的社会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从整体上来讲,毕业生就业工作需要高校培养工作各个环节的交叉渗透,形成合力,要努力营造“关心学生、关心学生培养质量、关心学生就业水平”的一个氛围。

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对国家、对社会、对家长、对学生的一项责任,作为我们学生工作者来说,更是一门学问、一项事业,我们需要扎实细致、积极主动的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为社会提供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而不断努力。

面对今年严峻的就业形式,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党政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多次召开党政联席会,结合去年的就业实际情况,针对就业工作进行了专门的研究与部署,明确了在保证学校要求的既定就业率的前提下,努力提高实际就业率的方针,并成立了学院毕业生工作领导小组。在这样一种氛围下,真正实现了“全员参与就业”,在工作中,无论是书记、院长,还是普通教职工,都能够积极主动的利用自己的各种社会关系联系用人单位,并通过多种渠道广泛收集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辅导员老师更是密切关注学生就业情况,深入学生宿舍,耐心做好毕业生的思想工作,消除或者减轻毕业生的受挫折心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积极的走向招聘会。

二、用人单位供需情况分析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为2011届毕业生提供各类招聘信息147条,工作岗位1200余个,需求学生数为699人,供需比例基本达到1:1.8。学院共举办专场招聘会或组织学生到企业一线应聘近20场,创建就业信息库信息100余条,更有大批任课教师联系的就业信息。今年我院优秀毕业生就业率为100%,其中升学占70%,工作占30%。特困生13人中,近85%成功升学或者签约工作。

三、我院2011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科学的就业指导与服务,摆正学生的就业心态。学院组织毕业班辅导员在学期初就在毕业生中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就业意向,做好分流工作,可以有针对性的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减少了工作的盲目性,提高了效率;同时为毕业生建立就业资源库,及时掌握毕业生就业情况,只要有合适的信息,就提供给需要的毕业生,使他们能够早日落实就业单位。

在日常的教育过程中,教育学生要从实际出发,调整好心态,根据自己的成绩、能力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分析自身的优劣势处发展潜力,合理定位,既不能缺乏自信心也不能期望值过高,以避免求职理想与现实出现的较大的反差,导致高不成低不就,最终导致失去所有机会。引导学生用积极的心态应对就业,在遇到问题时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心态,建立信心,培养学生积极、务实的的择业态度,鼓励毕业生从被动转向积极就业,尤其是让毕业生回归到现实中来,可以有效的减少有业不就的现象。

(二)重视社会实践和暑期学校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充分了解就业市场

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历来重视学生的暑期学校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尤其支持与所学专业结合密切的实践项目,这也有益于实现思想上的统一,有益于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为提高学生的认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011届毕业生中的学生有三分之二的同学参加过暑期学校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让更多的学生认识到本专业的就业市场需求情况,意识到自身所存在的不足,为以后的顺利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深入开展类型多样的科技创新活动,努力提高学生就业质量

首先注重鼓励学生参加普及性的科技创新活动,营造科技创新的氛围。如学院组织的科技作品大赛、科技创新月活动和c/c++编程大赛、网页动漫大赛等,同时还在全院范围内开展电子设计大赛的课程培训,让更多的同学关心科研、参与科研。

此外,积极组织发动学生参加挑战杯、电子设计大赛和数学建模等专业性比较强的比赛,通过组织学生参加这些科技创新活动,增强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竞争力,以提高学生的就业层次和就业质量,实践证明,2010届毕业生中所有参加过各种科技竞赛、科研创新类活动的同学,就业的层次均比较高,而且也很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四)根据就业市场需求,适时调整课程设臵,不断拓宽学生就业途径

近几年,我们学院与师创外包企业开展订单式合作培养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特别是培训课程体系中的各类实训,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适应能力,让学生能够“毕业就上岗,上岗能顶岗”。

学院还充分调动各方面的资源,为学生就业提供保障。学院实验中心在教学任务非常繁忙的情况下,调整出实验室供用人单位开展上机考试,选聘我院毕业生,也为毕业生就业安臵解决了不少问题。

(五)广泛收集用人信息,确保信息畅通,扩大就业渠道

1.设臵专人负责,充分利用网络、通讯等平台,获取各种用人信息,并通过学院网站、学院毕业生QQ群、学院公共展板、学生宿舍展板、学生干部等方式将这些信息及时传递到毕业生,毕业生有充足的时间来针对不同用人单位的特点做好充分的准备。今年我院共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140余条,涉及各类岗位1200余个。

2.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作用,搭起学校与企业的桥梁。今年我院专业教师已经充分的动起来,为学院联系到近20家企业招聘信息,或者专门到校招聘,或者提供就业信息,由学生自行联系,保证了学生就业的方向性,他们向企业推荐学生更有针对性,又能保证企业的满意度。

3.积极开展院内招聘会。发动各种关系搜集单位招聘信息,诚邀并热情接待用人单位来我院挑选人才,并按照需求类型,为其推荐学生,积极创造条件组织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见面。先后组织接待了大连东软、上海微创、上海新致软件、北京浪潮、济南地纬、烟台海颐软件公司、威海奥博软件公司等二十多家企业。

(六)创建固定的就业实践基地,保持良好的就业关系 学院党政领导高度重视,积极走出去开拓就业市场,将教学实践基地与大学生就业实践基地有机整合,一个牌子两项内容,这些基地的建立,每年能为毕业生提供不少的就业岗位。通过就业实习基地为学生安排实习和毕业设计,并指派素质高有丰富生产经验、管理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实习指导教师,指导实习和毕业实践,并辅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缩短了毕业生上岗之后的实习期,于企业、学校、学生都有利。

我们还注重维护与就业实习基地的关系,确保经常联系,防止短期效应,通过良好合作关系得建立与保持,确保了学生就业的源头活水。

(七)加强毕业生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

1.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教育,从2005级学生进入大四开始,就不断通过班会和学生干部传达等形式开展不同的教育,并多次召开毕业生座谈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倡议同学们加强对自己的要求,做到文明离校。

2.积极做好对优秀毕业生的宣传活动,通过制作大型喷绘宣传板的方式,充分展示优秀毕业生的风采,为低年级学生在大学里确定自身的发展道路提供借鉴。

3.举办考研经验交流会与就业经验交流会,选取部分在考研和就业时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同学,向低年级学生传授成功经验,为学校留下宝贵的经验。

4.组织开展了毕业班师生话别茶话会活动,由专业任课教师和部分院领导对学生走向社会后的各方面,提出建议和忠告,毕业生也充分表达了对老师的感谢和对学校的感恩之情。同时还举办“毕业生寄语母校”活动,通过宣传展板、横幅等留下了毕业生对母校、对学弟、学妹们的美好祝福。

5.组织开展了各项欢送毕业生文体活动,除了组织毕业生参加学院组织的送毕业生晚会以外,还组织了多场足球、篮球、排球师生友谊赛等,让广大毕业生留下在大学期间值得珍惜的一刻。

四、就业工作存在的困难与压力

(一)就业需求不够稳定,“热中有冷”。10届毕业生自动化专业就业非常热门,而今年就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落,纵然跟就业市场的波动有关,但是也是需要注意的一个动向,热门专业并非永远热门,需要随时跟踪就业形势的发展,有一个动态的衡量标准。

(二)就业态度两极化,“动中有静”。专业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的同学能够积极主动的走出去,参加各种招聘会,机会较多,就业形势较好,其中有近70%的学生在3月份以前已经确定工作单位,与此同时,处于后半部分的同学仍然不急不躁,虽然也去参加招聘会,但是就业意向不够明确,且自身定位不够,眼高手低,受过几次挫折后就产生惰性心理,消极等待,错过了就业的时机。

(三)就业供需不够对称,“宽中有窄”。今年从总体上看就业形势还是不错的,来校招聘的企业很多,提供的就业岗位也多,我们学院也单独组织了十几场专场招聘会,但是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动手能力与企业要求差距较大,从而造成就业面较窄,很多学生心有余而力不足,影响了整体的就业水平和层次。

(四)就业信息反馈不够及时。虽然毕业班辅导员与学生干部做了大量的工作,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不够,不能及时将就业信息反馈给学院,给学院的工作造成了一定的被动。

(五)就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时间产生矛盾。目前多数用人单位要求我院应聘学生至少要有三个月的岗位实习,甚至六个月,时间相对集中在每年的12月至5月,而这段时间正好是学院要求学生在校做毕业设计的时间,许多单位没有能够指导学生做毕业设计的资格,所以部分学生因教学计划等原因不能轻易长时间请假离校,这一矛盾导致部分学生必须放弃原有的就业机会,返校做毕业设计,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的整体就业率。

(六)学院拓展就业市场的力度不够。今年学院虽然也组织了部分毕业班辅导员外出考察就业市场,联系就业单位,但是覆盖面比较窄,考虑学院今后要加大外出联系就业单位的力度,并且调动各种资源,多联系单位到学院来招聘,多举办专场招聘会,目前院内招聘会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待提高。

五、学院2012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要思路

(一)进一步加大就业指导工作的力度,邀请专家和学院专业课老师进行就业专题讲座,建立学生对就业的咨询服务,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掌握就业技巧,及时了解就业时的相关政策。

(二)不断完善学院就业服务体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除了要进一步完善学院的就业信息网的建设,提高广大教职员工的就业服务意识,还要发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就业的过程中来,逐步建立一套从学院到教师到学生的就业服务体系。

(三)根据就业市场需求,适时调整课程设臵,不断拓宽学生就业途径。今年学院还将继续开展专项培训活动,与浪潮集团等大型企业合作,对学生开展专项培训,让学生至少都能有一技之长,不断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针对就业市场需求,我们学院将进一步调整课程体系,将java、c++、单片机、web开发等课程设为专业限选课,下一步争取设臵成专业必修课,让学生全面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充分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

(四)进一步加大建立学生实习基地和实践基地的力度,为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不断完善巩固“订单式”培养方式,并积极探索新的途径,比如到北京上海等软件企业开展实习生培训等,为以后学生的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五)注重信息反馈和毕业生情况跟踪,加强与以前用人单位的联系和沟通,及时交流毕业生出现的问题,并能在今后的教学和管理过程中加以改革,使今后的毕业生更具就业竞争力。

毕业生就业工作贯穿学校整个培养教育的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而提高学生实际就业率是开展就业工作的第一要务,满足就业市场需求的课程体系是关键,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核心。必须坚持以市场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从而实现高质量培养,零距离就业的目标。这些都需要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我们将认真学习兄弟院系的先进经验,力争把就业工作做的扎实有效,在12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绩。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毕业生就业信 第3篇

一、高校就业指导与服务信息化平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21世纪以来, 我国高校扩招成为普遍性的现象, 大学生人数剧增, 大学教育大众化时代宣告来临。2015年, 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历史最高的750万人, 加上社会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后金融危机的影响, 2012年开始, 从中央到地方都发出了“最难就业季”、“史上最难就业季”等声音。高校纷纷提出要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平台建设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目前, 高校的就业服务平台还是以网站为主, 作为新兴的信息渠道, 微信有其绝对的优点与天生的缺点。按照阿里巴巴电子商务负责人的说法, 未来三年内, 6亿人同时在线将成为可能。因此, 发挥微信平台或者进一步开发其功能是提高就业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 这是时代提出的必然要求, 互联网+不是口号, 是时代发展的潮流, 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二、微信平台应用于高校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中更具人性化、精细化与个性化

目前, 相信所有高校都会把就业工作作为一项中心工作来抓, 每到毕业季, 就业管理部门就忙着统计数据, 忙着联系学生, 并通过自己的信息平台通报有关情况。再深入一点, 有自己的认证微博、网站以及就业指导一对一的服务。通过这些途径, 广泛发布就业信息, 宣传就业、创业政策, 宣传“三支一扶”政策以及提供就业技能培训等服务, 全方位服务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为大学生走入社会做好准备。全方位的平台建设涵盖了就业工作的方方面面, 但明显缺乏深度, 一对一服务在精细化与个性化服务上有所提升, 但明显缺乏持续性与广泛性。要加强精细化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 微信平台可以发挥的功能有:

第一, 微信朋友圈应发挥个性化的特点, 在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中, 体现出大学生的时代特点与自身文化、学习等方面的水平。当下的大学生更多人是把朋友圈作为随时随地分享或“炫耀”的工具, 却忘了其实朋友圈有明显的个性化标签。互联网时代, 注重的就是开放与分享, 处于这个时代, 肯定得融入, 否则必会淘汰。

第二, 微信平台之个人微店有利于学生更充分展示才华, 有利于企业更深入了解学生。一方面, 个人微店会占用一定的时间资源, 正如前面所说, 如果一个学生的主要精力放在经营上, 肯定是学习主次出现了问题, 但是, 如果学生能发挥好微店的功能, 在展示作品、才华方面做好, 那么一个微店就是一张名片, 体现了个人的综合素质。这方面的案例不少, 2014届广州某毕业生, 在面试一家企业的时候, 现场给HR展示自己的微店, 店里有自己设计的作品, 有作品受欢迎情况的统计, 有设计理念的发展过程, 有各种设计图, 加上自己的阐述, 面试完毕, 这个HR就决定聘用这个毕业生, 学生找到了自己心仪的工作。我们更习惯认为微店浪费了学生很多时间和精力, 认为他们是不学无术, 事实上, 如果出发点是对的, 微店只是丰富知识和为自己增值的工具, 为什么要放弃这么好的平台呢?

这不是知识爆炸的时代, 但是数据正在迅速膨胀并变大, 它决定着企业、社会的未来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 人们将越来越多的意识到数据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正如《纽约时报》2012年2月的一篇专栏中所称, “大数据”时代已经降临。哈佛大学社会学教授加里·金说:“这是一场革命, 庞大的数据资源使得各个领域开始了量化进程, 无论学术界、商界还是政府, 所有领域都将开始这种进程”。移动数据平台之一的微信平台作为这个时代的代表性产物, 其对我们工作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 规范、合理利用, 发挥它的实际效能, 提升和扩大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水平有非常实际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唐兵.浅谈微信公众平台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运用[J].时代教育, 2015 (1) :103-104.

信息工程学院毕业生就业信 第4篇

关键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就业对策研究毕业生

.一、 引言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属于管理科学类,专业主要培养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其就业方向包涵信息学、管理信息系统、经济信息管理、科技信息、企业信息管理等。近年来,企业及社会各部门信息化建设人才紧缺,用人单位人才匮乏,而另一方面该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并不高,学生就业满意度低。针对如此现状,对信管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 当前的就业形势

我国目前招聘市场需求量前六位的职位是IT、销售、生产运营、市场公关、行政人事、物流贸易。总的来说,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就业前景还是相当可观的。但是,随着各高校毕业生的人数剧增等各方面的原因,各专业就业竞争日趋激烈,信管专业也不能幸免。教育部于2012年11月发布了《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当前,国内经济趋稳的基础还不够稳固,全社会宏观就业压力增大,据近年来累计未就业毕业生人数统计,每年未就业毕业生人数呈百万人数递增。

三、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分析

(一) 社会因素

1. 对信管专业认识不清

每年都会有来自各类院校的大量的信管专业毕业生求职,但是社会上本专业的就业渠道历年来并没有大的改变。企业单位、机构等对信管专业认识不清,有的认为信管专业属于计算机专业,有的甚至从不知道该专业或者完全不清楚该专业。

2. 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畅通

政府和管理部门没有对就业市场进行规范的管理,使得很多专业包括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就业渠道少而窄,就业环境相当不宽松,制约机制不健全,不公平竞争;对就业市场监督不严谨,使得毕业生就业后权利不被保障,失业率剧增;就业机制不完善,使得就业信息传递不通畅,就业滞后,导致很多待业的毕业生无法就业;虚假招聘,随意毁约的现象也普遍存在。

(二) 学校因素

1. 学校教育相对滞后

我们的社会无时无刻不在飞速的发展,如果不积极的争取与时俱进,将会落后于社会潮流。学校的教育也是同样的道理,社会在改变,经济体制在改变,如果学校的教育方法和内容还是一成不变,毕业生如何能够适应当下的就业形势,又如何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2. 教学中缺乏实践

学习总是要先打好基础,然后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在大学的学习中尤其要注重实践的重要性。在用人单位雇佣求职者的时候,除了要求其专业知识以外,还对实践能力有一定要求,比如:是否有实习经验,是否做过什么项目等等,甚至还有的会要求有一定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语言能力和动手能力等。

(三) 个人因素

1. 基础知识不扎实,不注重自身综合能力和实践经验的培养

首先,信管专业是文理科兼收的,但是在课程教授内容和实际培养方面,还是偏向理科的。因此在学习中,部分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时显得较为吃力。比如:文科生对计算机的兴趣不是很大,对高等数学等逻辑性较强的学科不是很擅长。

另外,据调查,用人单位认为历届本科毕业生的职业素质一般,甚至有些达不到应聘企业的基本要求,企业更加看重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经验。

2. 专业方向不明确

信管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学的知识很宽泛,课程涉及信息系统开发、管理学、运筹学、企业资源管理等,所以在选择方向的时候,本专业的学生总会显得很迷茫。

3. 缺乏正确的就业观

现在很多大学生一直都是在父母的羽翼下生活,由于父母的过分溺爱,这些大学生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一旦踏上工作的道路,往往缺少艰苦奋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另外,很多毕业生自我评价和期望都偏高,对自己的定位不准,甚至一味的追求高待遇、高的薪酬。总之,对自己的就业前景过于乐观,不能清醒地认识到就业形势的严峻,缺乏正确的就业观。

四、 解决对策

(一) 社会方面

1. 加强宣传力度,加深用人单位对信管专业的认识

加强信管专业在各方面的宣传力度,让社会、用人单位对本专业的认识加深,更加了解本专业的就业方向,从而拓宽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2. 政府和管理部门要加强宏观调控,完善就业机制

首先,政府和管理部门要对就业市场进行规范的管理,拓宽就业渠道,创造相对宽松的就业环境;其次,政府和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市场的监督,制定相应的法律政策,从而保障毕业生的权利,降低失业率;第三,政府和管理部门要完善就业机制,形成信息畅通、公平竞争的毕业生就业市场。

(二) 学校方面

1. 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增加实践锻炼

首先,学校要根据社会的需求,积极开展教育改革,调整专业知识的内容和结构,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不断调整人才的培养计划。

学校应该要多多组织和策划实践的机会,这样能让在校大学生多多参与到实践中去,培养一定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语言能力和动手能力。

2.加强就业指导

加强就业指导至关重要。大多数毕业生的就业首选是外资和国有大企业,目标过于集中,求职意向过于单一,服务业不被大多数毕业生所看好,鲜少问询。大量毕业生涌向沿海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造成中西部和农村地区人才严重短缺。

(三) 个人方面

1.扎实基础,巩固知识,注重自身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实践经验的积累

应该把握一切机会锻炼自己,从而增强自我的责任心、团队精神、道德诚信、沟通能力、承受压力的能力、社会工作能力、專业知识、自我管理能力及学习能力,以适应于用人单位的要求,增强就业竞争力。具体可以多参加社团活动、兼职或者暑假工等等。

2.明确专业方向,养成正确的就业观,制定好职业生涯规划

首先,在校大学生应该要早日做好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然后根据职业生涯规划,去学习和实践。其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正确的就业观甚为重要。必须认清事实,明了当今社会的就业形式的严峻性,并且进行自我定位和客观评价。

参考文献:

[1]姜爱,贤孟亮,刘桂英.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8.11.

[2]雷小龙.高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就业问题的研究[J].企业文化(中旬刊),2012.3.

[3]丁丽鸽.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毕业生择业障碍及对策[J].图书馆学刊,2011.5.

[4]刘东菊.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就业[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

[5]刘春平,陈少兴,张小瑞,宋海啸,杨娇娇.用人单位对管理类专业大学生的素质要求分析 [J].现代经济信息,2013.2.

[6]黄淑伟,刘会燕.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评价因素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7.

信息工程学院毕业生就业信 第5篇

亲爱的毕业生大家好,我是重庆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就业中心,目前,我们想对曾经就读我校的学生进行一次调查,耽误您宝贵的时间。这次调查对我非常的重要,请大家帮帮忙。毕业这么多年了,我想曾经的爱恨情愁都已经可以放下了,里面有的问题可能不是很方便回答,但是,现在学校已经管不到您们了,所以,不要怕得罪我们。我希望您真诚的回答就是最满意的回答。您填写完调查表后可直接将电子文档发送到1787807413@QQ.COM 或将电子文档发送给与您联系的老师。

如果各位在就职的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可以向我们来信,我们一定会给予专门的回答。对您再次表示感谢。

学校地址:重庆市万州区金龙开发区平湖路88号

学校网址:

学校招生就业办公室电话:(023)584***09

第一部分您的信息

姓名:胡娟入学时间:2003年9月毕业时间:2006年6月历任班主任:谢 专业及专业方向:广告电脑制作

第二部分学校就业工作

1、您第一份工作的来源?(E)

A、学校推荐 B、学校老师推荐C、朋友或亲戚推荐 D、家人安排E、自己找的2、您认为学校在学生就业指导方面做得如何?(B)

A、好B、一般 C、不好

3、您认为学校在学生就业指导方面还有哪些需要该进的地方?

落到实处就好

4、您认为学校在毕业生推荐就业方面做的如何?B

A、好B、一般 C、不好

5、您认为学校在毕业生就业推荐方面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6、您毕业后学校有没有对您开展就业跟踪并作后续服务。

第三部分就业工作流向及变化

1、您期望的第一份工作是什么、期望薪资是多少、期望的工作地点是在那个省那个地区?

2、您第一份工作是什么、薪资是多少,工作地点在那个省那个地区?

3、您第一次跳槽是在工作多久之后,您跳槽的原因是什么?

4、您的第二份工作是通过什么渠道得到的,比起第一份工作哪些方面更好些?

5、您第二次跳槽是在工作多久之后,您跳槽的原因又是什么?

6、到现在为止您总共跳槽几次,工作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是多久?

7、您现在的工作是什么、薪资是多少,工作的地点在那个省那个地区?

8、您现在从事的职业和您的专业是否相关?

9、您所学的专业知识中哪些对您目前的工作起到了作用?

10、哪些非专业的知识或能力在工作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第四部分求职分析

1、您最近一次求职成功的渠道是:

A、通过查看媒体信息得到 B、通过猎头公司得到C、朋友或亲戚推荐 D、通过专业的求职网站E、直接向用人单位申请F、其他方式

2、您最近一次求职的总费用是多少(包括服装、差旅费、印制简历及其他)?

3、您在最近求职时共投出多少份简历?

第五部分培训、晋升

1、您工作后接受过那些培训,是自费还是公费?

2、您接受培训的目的是什么?

A、更好的胜任工作B、晋升C、提升个人综合素质

3、接受培训后您的薪资或职位有没有增长,增长是在培训后多久?

4、您现在的职务是什么?

5、您在工作后多久被晋升,晋升您的原因是什么?

6、您在工作中的最大困惑是什么?目前您最需要提升的能力是什么?

第六部分学校满意度

1、毕业后您还关注母校吗,如果有是通过什么方式。

您认为母校最应该改进的地方是:

A、硬件条件B、教师教学C、实习实训 D、服务质量E、课程内容实用性 F、其他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

2、母校让您印象最深刻的事是什么?

3、母校的那位老师让您印象最深刻?

4、您如何评价您的大学班主任?

5、您最不喜欢的老师是哪位?

6、假如您现在有个朋友可以到我们学校就读您愿意推荐吗?

A、愿意 B、不确定 C、不愿意

具体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七部分校友服务

1、现在学校正在全国各地帮助组织校友会,您愿意参加吗?

A、愿意B、不确定C、不愿意

2、您希望母校现在为您提供什么服务?

A、建立校友联系网B、通报母校最新情况

C、提供职场指导D、提供就业信息

E、使用学校的电子图书F、协助办理档案户口关系

G、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

3、您认为母校的培养对事业和生活的最大帮助是什么?

A、基础知识面的扩展 B、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建立

C、专业技能的获得D、人脉关系的建立

信息工程学院毕业生就业信 第6篇

争力初探

专别:资讯管理系 业:电子信息工程

学号:2011058256

学生姓名:倪志明

完成时间:2013年4月13日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大学毕业生核心竞争力初探

摘要:本文分析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的概况和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简述了本专业学生所占的优势和所面临的问题。最后,给出了面临问题的本专业学生应具有的生活态度和学习方法。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就业;竞争力;

一、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现状和人才需求状况

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现在,电子信息工程已经涵盖了社会的诸多方面,像电话交换局里怎么处理各种电话信号,手机是怎样传递我们的声音甚至图像的,我们周围的网络怎样传递数据,甚至信息化时代军队的信息传递中如何保密等都要涉及电子信息工程的应用技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基础知识的学习认识这些东西,并能够应用更先进的技术进行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由于信息时代的到来,据推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此类人才仍将供不应求。据调查,现阶段对于电子信息工程人才的需要量十分巨大,“电子信息工程”的专业,对缓解当前该类人才的供需矛盾是非常必要的。由此可以看出,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现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已经成为信息社会人才需求的热点。

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近年来的就业概况

该专业软件硬件都学习,偏于硬件多些。

本科就业去向:第一做研发,可以做硬件方面,例如电源设计以及电路设计布线等等;可以偏软件方面,例如可编程逻辑以及单片机和嵌入式等汇编方面的,很多大学生出校门首选是做技术,生怕所学浪费,也感觉做技术有前途,但是做技术是不是要做一辈子谁也说不好。第二做技术支持,这项工作除了涉及一定技术以外主要还需要学会怎么与人打交道,要看你性格适不适合,当然即使这方面不是很强也可以渐渐练习。第三做品质管理以及质量检测等等,这项工作相比前两者可能不会那么辛苦,生活比较稳定 其他还有就是进一些电子厂做一些生产管理什么的,还有销售,因为电子专业具有工科相关专业背景,比学管理和销售的有一定的优势。

该专业毕业的学生工作地点:一般在珠三角长三角(例如深圳广州上海苏州等地,北京以及大连也有部分)就业单位一般以台资韩资日资的电子企业居多,像移动华为等等出名和不出名的通信相关企业也属于就业范围,也有些外资(欧美)企业招聘此专业,至于工资待遇在所有专业中属于中等偏上,要看什么学校档次以及工作的地点和从事的工作甚至个人能力,范围大概在2K到6K不等。

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分析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是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所拥有的有价值的、独特的、不易被其他求职者模仿和替代的竞争能力;是能战胜竞争对手找到适合自己才能发挥的、能实现自身职业价值的、“人岗匹配”的工作或者职位的核心能力;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主要包括:一是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主要有良好的品德素养、健康的思想情操、正确的政治方向、远大的理想抱负等。二是扎实的科学文化素质,主要有受教育程度、知识结构、科学精神、科学水平等。三是较强的学习和创新能力,主要有主动学习、独立思考、自觉探寻、能动应变、不断创新等多种智能因素参与的综合能力。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的本科大学生不仅具有一个大学生应具有的上述素质,作为理工科复杂的新兴专业,本专业的学生都培养出了更高的智商和更缜密的逻辑思维。而本专业的学习需要经常动手操作,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是很好的。这些都是公司和企业特别是电子信息企业所需要的人才素质。近年来新兴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人类社有了显著地进步,这有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兴起。从而,社会对高新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加大了,为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提供了岗位。这都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所具有的就业优势。

然而,这些年来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培养了大量的电子信息人才。这也为大学毕业生就业加大了竞争,是很多本专业的学生不能很快很好的进入与本专业相关的岗位,使毕业生的工资也不够高。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使企业的人才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很多学生选择了继续考研,以获得更高的就业资历。

四、对提高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几点建议

我们现在还能够在象牙塔里,享受着大学知识的沐浴,也还可以在这片土地上继续我们的嬉戏,还能够享受我们在大学里的爱情;面对毕业的人们,他们也发现了社会的就业压力之大,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的艰难与不易;已经毕业的人们,有的已经开始了他们艰辛的工作生涯,有的很顺利的考上研究生继续深造,还有的或许就在回忆和悔恨:当初在象牙塔的快乐,却变成了今天的落魄。为了毕业后能找个称心的工作我们只有好好学习专业和英语知识。学习电子信息工程自己还要动手设计、连接一些电路并结合计算机进行实验,对动手操作和使用工具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譬如自己连接传感器的电路,用计算机设置小的通信系统,还会参观一些大公司的电子和信息处理设备,理解手机信号、有线电视是如何传输的等,并能有机会在老师指导下参与大的工程设计。学习电子信息工程,要喜欢钻研思考,善于开动脑筋发现问题,为未来的就业作准备。即使找不到如意的工作,我们还可以继续考研,获得更好的资本。

信息工程学院毕业生就业信 第7篇

为了更好的了解我系的中职生及“三二分段”高职生的就业情况,进一步预测就业市场,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与交流。电子信息工程系特意对本系每一位实习、毕业的学生下发了毕业生实习、就业情况调查表,广泛征求学生和用人单位对学校招生、教学、就业等多方面工作的意见与建议。具体反馈意见见原材料,现将调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调查反映

调查内容总的来说分为三大部分,包括学生就业单位对口情况的反映、用人单位对学生在岗表现情况的评价和对学院在教学及管理方面的建议。

(一)从调查表的统计情况来看,我系近两年学生对口就业率较高。我系学生的就业单位主要集中在广东、江浙地带,主要原因是广东、江浙一带是目前我国电子行业最为发达的地区,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对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从调查表的统计情况也可以反映出我系大部分学生主要的从事的工作是对电子产品及设备的装配、调试和维修,有一小部分同学则从事电子产品的设计和开发。

(二)大部分毕业生素质较高,刻苦敬业。

从调查表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反映来看,我系大部分毕业生能敬业爱岗,吃苦耐劳,虽学历层次不高,但能踏踏实实从头干起,在工作实践中虚心学习,并且,能很快成为企业骨干,现已有一批毕业生担任了公司的技术员、工程师等职务、有的已走上管理岗位。

实践证明,我校向社会输送的毕业生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单位的振兴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他们用智慧和汗水向社会证明,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大有作为,职业教育前途广阔,有着巨大的不可估量的发展潜力。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系对毕业生的就业做了大量工作,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率,但在调研过程中,我们还是发现在与就业工作密切相关的一些工作环节中,存在一些问题。

(一)教学实践环节重视不够

在调研过程中,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反映较多的是学生的实践教学问题。如学校的实习基地教学内容与社会企业实际生产技术存在一定的差距、学校实习经费不足等。教学实习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开展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大学生综合素质、实际能力的提高以及毕业后的就业、甚至将来的发展。这些问题必须我们予以高度重视。一方面要提高对实习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端正学生实习态度;另方面要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增强实习指导的力度,让学生先具备“用武之才”以更好地去寻找“用武之地”。

(二)毕业生基本技能有待提高

几乎所有的用人单位都要求我们今后要一方面抓毕业生思想品德素质的提高,一方面抓毕业生技能的提高,如计算机操作能力,实用文体(如策划书、合同书、会议记要、市场分析报告、广告文本等)写作能力,英语会话能力等都有待提高。

(三)就业指导工作针对性不够强。

调研过程中,有部分毕业生反映在校期间接受的毕业生就业指导针对性不是很强,理论阐述的多,实际操作的少;尤其是毕业生在就业定位、择业心态等方面的具体指导较为薄弱。部分毕业生一出校门面临激烈的竞争形势不知所措。有的对自身期望值过高,在择业期间徘徊犹豫,高不成低不就,从而错失就业良机;有的肓目追求高收入,对就业信息缺乏鉴别力,以致陷入被动境地;有的则自信心不足,有机会不敢去尝试,稍遇挫折便灰心丧气;有的在参加用人单位面试时不懂得应变技巧,不能在短时间内展示出自己的优势,从而增加就业难度。

三、对今后工作的几点建议

根据调研过程中了解到的情况,针对以上分析的存在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结合市场需求实际实施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要保持毕业生较高的就业率,重要的是要做到办学有特色,就业受欢迎。把办学定位建立在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实际上,逐步建立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要大力抓教学体系的改革,以基本技能的培养作为教学重点。着重培养“灰领阶层”,即具有现代观念、现代技术,能从事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技术、工艺、技能型的应用性专门人才,以不断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市场需求。

1、从专业设置切入,力求实现“产销”链接。

调研表明,解决就业问题的基础环节是专业设置要适应市场要求。专业设置应瞄准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的走向,在教学计划安排、主干课程设置、技能结构要素、专业开办条件以及专业建设等多方面进行充分的论证,在此基础上,确定学校的专业设置。同时,由于社会需求的不确定性,不断进行专业的调整与改造,如专业外延的扩大、专业内容的整合、专业方向的拓展,甚至专业的弱化与撤消等。

2、进行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的整合。

根据实际需求,传统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课程结构安排应进行相应的调整,实行校企联合办学模式,即根据企业需求,调整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以不断满足用人单位对应用性人才的需求。

(二)拓宽渠道、正确定位,扩大毕业生就业领域。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我系近几年来的毕业生主要集中在有国企、三资企业、事业单位,又有民营、个体等企业。就业的主要渠道在基层,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一线岗位。因此,我们应教育毕业生端正就业的态度,不好高婺远,不挑肥拣瘦,先就业再择业,把初次就业的立足点放在基层,到一线去寻找自己的就业机会,在平凡的岗位上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工作,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立足服务,有的放失,健全就业工作机制。

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学校的工作重心之一,抓好这一工作要从建立与健全就业工作机制入手,进一步强化毕业生就业的服务体系。

1、营造上下互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局面。

学院应积极动员教师共同参与,形成全院上下互动,管理、教育、教学、服务等方面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学院应该保障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物质条件需要,要按照有关文件精神定编制,拨专款、下任务、抓考核。这是保证就业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

2、形成畅通便捷,及时互动,广泛多元的信息渠道。

整合广泛多元的就业信息,信息资源是就业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要建立以学院为基础、以社会为市场、以企业为向导,利用网络的优势,推动就业工作。即把毕业生就业网、校园网链接,将毕业生资料录入上网,让学生在网上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在网下逐步建立多层面的实习就业基地与省内外人才市场、大中型企业等用人单位开展合作,组织校内外专场招聘会,让学生实习有基地、毕业有去向、就业有选择,同时,要形成完善有效的信息发布渠道,在学校与各系、各系与毕业生、毕业生与各人才网,以及毕业生之间能有效互动,从而畅通就业信息,拓宽就业渠道,奠定毕业生就业基础。

3、加强针对实际,调整心理,层面不同的就业指导。

鉴于我系毕业生在就业问题上反映出来的在心理、技巧、技能、政策等不同层面的实际问题。我们应从实际出发,在进行就业形势、就业政策等教育的基础上,注重进行就业心里疏导(突出克服自卑自贱与好高婺远的不良心态),组织必要的就业技巧训练,通过讲座、辅导、模拟应聘等,端正毕业生的就业心态。在就业指导教育中,做到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突出经历教育、创新教育,达到一般性指导与个性化指导结合,素质培养与技能训练结合、校内教学与社会培养结合。

信息工程学院毕业生就业信 第8篇

一、调查结果的相关分析

此次调查针对毕业生就业方向、就业途径、就业能力等问题进行了了解, 调查采取了问卷调查的方式, 共对学院2014届毕业生随机发出1000份问卷, 收回有效问卷986份。

(一) 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基本要求

资料来源:本研究整理

调查结果显示, 5%的学生要求薪资在4000元以上, 14%的学生要求薪资在3000元-4000元之间, 47%的学生要求薪资在2000元-3000元之间, 21%的学生要求薪资在1000元-2000元之间, 3%的学生认为薪资无所谓。

来自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数据, 2013年该地最低工资标准为1280元/月, 职工月平均工资为3820.5元。数据的统计与对比一方面反映出学生自我效能较低, 对就业的结果预期比较悲观, 仅有5%的学生薪资要求高于当地职工平均工资, 92%的学生薪资要求低于当地职工平均工资。另一方面反映出毕业生求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价值观是成就, 薪资是毕业生衡量成就的最重要指标, 找一份能够获得成就感的工作, 并能够利用个体所具有的技能, 是成就价值观的一种表达, 而独立学院毕业生在薪资要求上普遍不高, 反映出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过程中价值观上的重要倾向。

资料来源:本研究整理

此项调查为多项选择, 学生可以选择任何一项自己认为就业时要考虑的因素, 结果显示学生认为最为重要的两项是培训机会和发展空间, 紧跟其后的是工资水平, 三项指标反映出价值观中的“成就”对学生的巨大价值导向, 学生能够给予自身在就业过程中的合理定位而没有只追求工资这一因素, 能够从发展和变化的角度来对待工作的选择。调查结果中排第四和第五的指标分别是工作环境和社会地位, 反映出“舒适”和“地位”两种价值观对学生的影响。考虑因素中最低的比例也占被调查学生的53%, 说明大部分学生在就业时考虑的因素往往较多, 不是单一因素能够决定的, 从就业价值观的整体因素来考虑, 学生的选择和“挑剔”是能够理解的, 在就业过程中出现就业工作者常常抱怨的“有业不就”的现象是有价值因素的根源, 该问题的理解也帮助我们从价值观的角度了解毕业生, 理解就业工作的难度。

(二) 目前学生就业的主要途径

资料来源:本研究整理

调查结果显示, 超过百分之七十的毕业生主动寻求工作机会, 其中37%的毕业生主要通过各大院校组织开展的各种招聘会寻求就业机会, 34%主要通过网络进行简历投递, 这两方面的数据充分反映独立学院毕业生在寻求就业机会方面还是较为积极的, 期望通过自己本人的努力付出找到满意的工作机会;同时另有17%的毕业生将对工作机会的期望依附在家庭的帮助上, 一方面是就业困难的现实所导致, 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独立学院生源的家庭条件整体较为优越, 学生对于家庭的依附倾向较其他高层次院校显得尤为突出, 这也是整个社会价值观对独立学院毕业生的深刻影响, 公平意识在社会的普及度不够, 当毕业生在自身条件较差的情况下没有能力依靠自身力量找到一份较为满意的工作时, 毕业生容易选择完全的依靠, 这也折射出教育体制中较为深层次的问题, 教育的根源、教育的最终目的、教育的检验标准与现实的碰撞。此外还有接近11%的毕业生对于就业问题仍处于迷茫状态, 这些学生对于未来还没有充分的人生规划。

(三) 目前学生就业的主要方向意愿及工作地区意愿选择

资料来源:本研究整理

资料来源:本研究整理

图4、图5关于就业方向和就业地区的数据对比中, 2014年数据为通过调查问卷所得结果, 2013年数据为最终毕业生实际就业数据。通过两组数据对比, 可以明显看出两组对比中各类别数据百分比方面变化不大, 说明在就业地区的选择上学生的自我期望和实际就业统计有一些差距, 但总体差距不大, 学生在“在哪里工作”这个问题上认识较为明确。

关于2014年毕业生就业方向的调查结果显示, 在选择就业单位性质方面上, 33%的毕业生选择私人、民营企业, 一方面因为此类企业单位所需的毕业生规模较大, 同时毕业生质量层次方面更加贴近独立学院毕业生, 相比其他性质单位具有相对较高的成功就业概率, 另外这类企业在刚开始工作阶段的待遇薪酬和个人发展机遇方面具有较大的吸引力。而2013年实际就业结果显示超过68%的毕业生最终前往该类企业单位工作, 该类企业单位成为独立院校毕业生最主要的就业方向。此外, 2014年调查数据显示分别有各28%的毕业生选择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 他们更倾向于较为稳定的工作, 特别是选择事业单位的毕业生多数更考虑较为长远的个人发展, 但客观上除去家庭帮助等方面的因素, 毕业生在此类单位就业成功概率方面相比较低。2013年实际数据也明显低于2014年调查数据, 直接证明独立学院毕业生在该类企业单位就业的弱势, 就业期望值和现实的差距仍然比较大。

在针对就业地区的问卷调查中, 大部分学生对就业地区的选择更倾向于所在生源地, 只有少部分同学愿意到外省或者欠发达地区工作, 2013年实际就业数据也与之相差不大。独立学院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并且家庭环境优越, 过多依附于家庭的帮助, 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不愿意到生产第一线或者边远欠发达地区就业, 这是价值观中“舒适”这一要求对现实的折射, 该校2013届毕业生67%的生源来自于本省, 省内高校林立, 就业竞争异常激烈, 生源的结构制约了就业方向的结构, 在调查过程与个别学生的谈话中, 我们发现就业问题反映出众多的社会问题, 例如独生子女问题, 生源结构问题, 地域文化问题, 独立学院毕业生价值观的问题反映出我国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结构性的矛盾和就业政策中的症结。

二、现状剖析

(一) 自我效能理论对就业价值观的影响

自我效能是指人们对自己完成任务的能力做出的判断, 自我效能理论被用来预测个体做决策的方式, 而这些决策能影响他们的生活。一名毕业生判断自己在就业方面的素质较差或面试不成功, 就会产生当时情况下的一种低自我效能意识, 低效能意识的人往往阻碍职业生涯的选择和职业晋升的机会。独立学院学生整体在就业方面的自我效能偏低, 这一方面来自于学生个体中学时代较差学习习惯及学习效果的延续, 学习较差, 导致学生对自我的认可度不高, 对学习及学校的各项活动无法产生高度的热情, 久而久之, 怀疑自己完成任务的能力;同时, 目标、自我效能和结果预期彼此相关, 并以多种方式相互影响, 大学期间不仅延续了高中时期的较低自我效能和结果预期, 而且目标的丧失和相对宽松无约束的大学生活使得学习效果不够理想, 从而导致独立学院毕业生在就业的过程中不够主动、丧失自信、增加了求职过程中由于主动性不够而产生的难度。【2、3】另一方面, 独立学院在课程设置过程中往往没有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 教学内容往往滞后于生产实际, 在学生基本学习能力较差的情况下, 难度的把握对独立学院教学过程尤为重要, 教学的对象不是面对少量学习基础较好, 要求难度较大的同学, 而是面对大多数基础一般, 有学习意愿的同学, 针对独立学院学生学习情况研究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 这是独立学院教学工作的基本立足点, 也是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 使得学生能够积极面对就业的一个关键因素。【4】

(二) 劳动力市场的特点对价值观的影响

随着市场上劳动力价值的提升, 逐步出现普通的体力劳动和服务业劳动者收入的提高, 这一方面带动着经济的发展, 另一方面在社会中出现了新的“求学质疑论”, 大学刚毕业学生薪资往往低于一般社会劳动者收入。所以造成独立学院的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一方面对理论研究型工作盲目追逐, 另一方面不愿意面向基层, 这是因为独立学院毕业生是以“本科大学毕业生”的身份进入社会, 再加上独立学院学生相对较高的求学成本的投入而导致独立学院毕业生在心理上更加纠结, 一方面无法找到自身满意的工作, 另一方面家庭的较大投入使得毕业生在毕业前夕面对较大的压力, 所以在就业过程中常常出现“有业不就”的情况, 追寻深层次原因, 是社会、学校的定位和学生价值观认可的定位相互矛盾或者不贴切所造成的, 毕业生认为自己接受了四年专业的本科学习应该能够有一份理论研究型工作, 而不是面向基层, 甚至是面向私人、民营企业。加之社会上普遍的浮躁心理, “只看收获, 不问耕耘”, “只想索取, 不想付出”的价值观对学生的影响, 强化了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对自身的较高定位的要求。

(三) 价值观与现实的碰撞

价值观是对个人至关重要的概念和态度, 工作价值观代表着对需求的一种分组, 在价值观的评价过程中, 如成就、舒适、地位、利他主义等因素成为毕业生在工作中考核的重点内容, 与此同时整体社会中的诚信和社会责任感的缺失, 独立学院的学生在自身无法解决个体成长过程中的问题之后把目光投向索取和不公平的抱怨, 投向了短期的回避甚至不劳而获。而独立学院甚至众多的高校教学环节中并没有解决学生在大学求学及就业过程中遇到问题, 或提供解决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因此, 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就业工作者要让每一个毕业的学生认识到只有技术是不够的, 还需要勇气、胆量、正直和诚实等基本的品质。

三、引导措施

(一)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导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

2014年5月,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视察时强调我们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青年时期形成的价值观比喻成穿衣服扣扣子一样, 旨在强调青年时期价值观准确定位的重要性。同时要求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

“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也。”高等院校担任着培养人才的重担, 人才培养的核心在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而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清晰地反映出学生的价值观。【5、6】我们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就业工作的行动指导, 在全体就业工作者思想上形成高度一致, 思想上的高度一致有助于行为的推动, 价值观的错乱会导致行为准则的不明晰, 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的指导思想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 在其基础上的判断和行为才是科学的。

(二) 构建职业生涯规划体系来健全学生的就业价值观

企业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 也是吸纳毕业生的重要阵地, 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学生来为企业服务, 学校就应该培养具备这种才能的学生, 这是学校教学改革的方向和必然。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独立学院就业指导模型以学生为立足点和出发点, 以培养学生为目的, 构建三位一体的就业指导体系结构如图6所示。

资料来源:本研究整理

图6中, AO、BO、CO代表三个不同团体对学生的指导, 分别来自就业指导中心指导、学生社团指导、院系学生工作人员和根据学生自我评测结果聘请的优秀教师。在整个体系的实施中, 以学生的成长和成才为出发点, 以构建良好的价值观和树立积极向上的职业观为目标, 建立学生就业指导机制, 从而对学生职业生涯的职业素质实施影响, 从而使学生成长为与企业需求相匹配的人才。大学生价值观和职业观的形成不是朝夕之事, 也不是单方面的作用力, 它受到社会、家庭、学校等众多因素的影响, 在时间、空间和纬度上都是多方面因素的结果。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也应是一个系统工程, 在该体系中, 就业指导中心、学生社团和导师指导联合体也作为价值观传导的三个渠道, 通过多种形式, 调动学生主体的积极性,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成为价值观传输的有效载体, 价值观教育成为职业生涯规划的落脚点和终极目标, 两者相得益彰。整个体系互相支撑, 互相影响, 形成立体的服务于学生的合力。

(三) 强化课程改革, 加强技能训练, 引导学生价值观

独立学院培养出应用型人才是解决自身发展和拓展就业市场的唯一出路。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式再到考核方式, 改革的方向是适应社会需求, 改革的出发点是“培养应用型人才”, 构建二元育人环境。【7】“二元”育人环境, “一元”是校园环境, 在校内营造企业环境, 打造工业中心、学生综合训练中心等提供学生实际操作的空间, 另一个“一元”是指学校主要服务面向的环境, 面向企业服务, 让学生到企业中去, 参与企业的生产、研发、管理各个环节, 熟悉现代企业生产流程。从而提高学生认识工厂、认识企业、认识社会的能力, 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的素质, 坚定学生面向基层、面向一线就业的能力。

校内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就是加强学生的技能训练, 让学生在动手中掌握知识, 而不是传统的学习课本知识, 再动手检验已掌握知识, 调整课本知识与实际工作中的差距, 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来讲非常重要。因为在就业过程中的大部分中小企业都要求学生“上手快”, 强化技能训练能够使得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强化自我效能, 快速掌握技能。

总之, 在独立学院就业指导体系中和独立学院的教学实践环节中, 引导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 通过理性的思维, 有效的方式完成大学教育过程及个人价值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白天亮.下基层补学费, 要创业给优惠[J].人民日报, 2014, 5 (14) :5-6.

[2]高洪.高等民办院校大学生就业情况探析[J].黑龙江史志, 2010, 3 (9) :181-183.

[3]吴刚, 储诚明, 毛连军.独立学院大学生发展性就业指导模式的构建[J].江苏高教, 2009, 5 (2) :119-120.

[4]金蕊.试论独立学院发展性就业指导模式[J].淮海工学院学报 (人文社科学版) , 2012, 10 (4) :125-127.

[5]邹芳芳.民办院校大学生思想现状的调查与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哲社版) , 2012 (8) :175-176.

[6]李曼.民办三本院校大学生就业定位和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 2013 (1) :161-162.

信息科学类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第9篇

【摘 要】本文通过对大连海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2012-2015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汇总,对信息类毕业生在协议就业、合同就业、考研、参军、考公务员等就业形式方面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探讨当下信息科学类毕业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关键词】信息科学类毕业生 就业 问题 原因

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学校对学生教育培养的最后一个环节,毕业生就业状况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办学理念,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是学校办学的生命线。近年来,随着信息化社会的推进,国家对信息科学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也逐步加大,这对信息科学类毕业生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为了分析我国就业市场对信息科学类人才的需求现状、发展趋势及毕业生择业等问题,并对信息科学类人才培养及就业工作提出可参考的建议与意见,笔者针对大连海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2012-2015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汇总分析,以期通过个案调查对整体起到启发和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信息工程学院是隶属于大连海洋大学的二级学院。该学院前身为1994年创建的电子工程系,2003年更名为信息工程学院。该学院目前设有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通信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和物联网工程6个本科专业。多年来,该学院始终围绕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和海洋开发战略,注重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突出学校涉海涉、水特色,如在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专业设置了船用电子和通信方面的课程,自动化专业以船舶电气自动化为主要培养方向,这对毕业生就业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近4年来,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在90%左右,学院毕业生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可。

(一)毕业生的总体就业情况

通过对2012-2015届信息工程学院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有如下几点表现(见表1):

第一,2012-2015届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2.4%,各专业的就业率均在87%以上,这足以说明国家在推进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对信息科学类相关专业的需求相对稳定,就业市场对信息科学类毕业生的需求呈上涨趋势,但对部分专业的需求明显呈下降趋势。

第二,2012-2015届毕业生协议就业率达47.92%,就业率比重明显高于其他就业方式,这表明学院在学生的专业培养方面相对符合市场需要,能够保障毕业生和就业市场的双向需求,从而保障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第三,毕业生在协议就业以外等就业形式方面比重虽呈上涨趋势,但所占比重依然偏低。

(二)毕业生就业去向分布情况

通过对初次就业率的分析,能够直观地看到就业市场对信息科学类毕业生量的需求,然而通过对信息科学类毕业生就业的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则能更直观地看到就业市场对毕业生质的需求。根据信息工程学院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其毕业去向主要包括: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外企、私企、金融机构、出国、升学、入伍、自主创业,几乎覆盖所有的就业渠道,说明毕业生在择业方面价值取向广泛。但是,由于受专业限制,信息科学类毕业生到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基层单位就业的人数非常少,大部分毕业生就业集中在外企或中小微企业,相比之下,毕业生就业渠道又显得比较单一(见表2)。

(三)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情况

在分析信息科学类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和从事行业之后,则有必要对毕业生就业所在地域进行统计分析,这能更直观地反映行业所在地域对毕业生择业的影响。统计结果如下(见表3):

2012-2015届信息工程学院毕业生就业地域主要集中在辽宁省,比例高达64%以上,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毕业生生源大部分来自辽宁省,因此毕业生在选择就业地时重点考虑在生源地周边区域。除辽宁省外,毕业生选择就业地点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国际化大都市和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城市,而到欠发达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毕业生所占比例极低。

二、毕业生就业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高等教育的扩大化,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大学生就业问题也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曾湘泉提出:“大学生的能力素质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相脱节、求职竞争力不足导致的结构性失业是长期困扰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核心问题。”[1]近年来,信息工程学院结合专业特点,紧密围绕国家政策,加深与企业之间的合作,适时适当地进行教学调整,充分地保障了毕业生的就业。然而通过对信息工程学院2012-2015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数据整理与归纳,发现信息科学类毕业生在就业中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一)毕业生就业去向比较单一

随着国家信息化的进一步推进,特别是“互联网+”概念的提出,逐渐打破了传统的工业生产模式和商业运转模式,各行各业对信息科学类的毕业生需求呈上升趋势,这无疑是为信息科学类毕业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平台。但是,在对这四年毕业生就业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信息科学类毕业生的就业价值取向虽呈多元化,但是实际上毕业生极易受到所学专业影响,大多数毕业生更愿意选择从事对口行业,而对其他行业所提供的从事本专业的工作却少有问津,所占比例也明显偏低,就业去向的单一性显而易见。

(二)毕业生就业地域相对集中

从毕业生就业地域的分布情况来看,2012-2015届信息工程学院毕业生大多数选择在辽宁省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人才外流现象。但仔细分析便不难发现,选择辽宁省就业的毕业生大多数集中在沈阳市和大连市工作,而辽西等贫困地区或经济欠发达地区,除考取村官外,几乎无人问津。

选择省外就业的毕业生,多数也是选择在东部沿海发达城市。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方面是受地域发展不平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东部沿海地区对信息类毕业生的缺口较大;另一方面是毕业生自身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从事本专业的意愿非常强烈,特别希望能够到大城市去打拼,从而获得更高的薪酬。而西部或欠发达地区虽然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但因地区偏远、薪酬偏低、家庭压力等原因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选择。

(三)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的情况并存

通过对2012-2015届信息工程学院毕业生就业总体情况的分析发现,信息科学类毕业生存在着明显的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的情况。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部分专业就业率明显下滑,市场趋于饱和,对人才的需求也大量减少,故而出现了部分学生无业可就的现象;而另一方面则是信息科学类毕业生的就业心理预期居高不下,在择行业、选地域、挑单位、谈待遇等方面挑三拣四,等待观望的心态浓厚,有业不就的情况已经凸显。此外,部分毕业生过分看重考研,因二次考研放弃就业影响了就业率的上升和提高。

三、毕业生就业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通过对2012-2015届信息工程学院毕业生就业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笔者希望借此能够反映出现阶段信息科学类毕业生在选择就业时所存在的普遍问题,以此来分析信息科学类毕业生“就业难”的关键原因,从而缓解信息科学类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

(一)社会因素对信息科学类毕业生就业的影响

第一,就业市场对信息科学类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大学生就业市场是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就业市场也是劳动力市场中的高端人才市场。随着国家对市场经济的调整,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经历了从无到有逐渐发育的过程[2]。政府对人才市场的资源配置正处于转型的阶段,由于各高校对就业体制的适应较为缓慢,其就业方式、就业结构和就业体制仍需完善。在高校适应市场经济调整的过程中,由于市场与高校之间的就业结构体系还不健全,各行业与高校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故在人才需求方面与高校没有达成一致,导致市场对劳动力供给出现了过剩状况的同时又存在着劳动力供给不足的现象。

第二,行业壁垒与就业严峻并存。随着高校扩招和高学历人才的增多,很多用人单位也水涨船高,对信息科学类毕业生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这主要表现在:其一,过分强调毕业生“出身”,对毕业生是否为985、211院校毕业格外看重,出现了“宁要名牌大学的草,不要一般院校的苗”[3];其二,过分看重工作经验,工作经验目前已成为大学生就业难以逾越的一道门槛,要求工作经验就等于将大学生拒之门外;其三,很多企业对学生的生源地也有明确限制,对毕业生掌握的外语水平要求较高,很多行业入行前要参加考试,对部分专业知识的要求也偏高,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毕业生就业。

(二)高校教育对信息科学类毕业生就业的影响

第一,高等教育体系的滞后对信息科学类毕业生就业产生的影响。根据2012-2015届信息工程学院毕业生就业相关数据统计分析表明,现在招聘会上的普遍现象是:一方面是许多学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另一方面企业也招不到合适的专业技术人才。这不仅导致了市场人才资源的流失,也使不少企业岗位空缺。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高等教育结构进行了一系列调整,但就实际就业来看,高等教育的办学体系和对专业人才培养设置并不能完全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部分专业技能培养课程脱离市场需要,大部分学生缺少实践锻炼的机会。随着信息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市场对人才的专业技能需求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一些高校的知识产业结构、教学方式、培养目标并没有做相应的调整,使高校培养专业人才的能力存在局限性,不能满足专业领域对人才的需求。因此,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计划与市场产业结构的快速发展不适应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因素。

第二,高校就业服务体系滞后对信息科学类毕业生就业产生的影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快速发展,各高等院校加大了对就业指导服务的投入,设置了各种形式不同的就业指导课程,希望通过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使他们能尽早为自身定位,做好自身职业生涯的规划。然而就目前情况来看,就业服务指导的质量并不高,这主要体现在就业指导教师自身对职业规划重视程度不够,就业指导课程开展形式单调,部分就业服务指导课程开设较晚,学生在大一、大二期间对自身的认识和社会人才需求欠缺理性认识,到大三、大四后仍处于职业生涯规划认识的盲区,最终导致学生不能清晰认识职业规划在就业中的重要作用。

(三)信息科学类毕业生自身条件对就业的影响

第一,在专业技能方面。随着我国信息化产业的快速推进,就业市场对于从业者的专业技术水平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想要跟上生产技术发展的步伐,信息科学类毕业生必须要把自己培养成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较高的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的复合型人才。这三种能力是适应市场需要和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法宝。然而大多数毕业生在这三方面明显欠缺,许多学生学习只为应付考试,以达到60分为目标,学习积极性不高,忽视对自身就业能力的提高,因此加大了毕业生的就业难度。

第二,在就业观念和就业心理方面。目前,大多数信息科学类毕业生没有认清自身的价值所在,不了解自身的专业特长,不能够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和个性特点,对于自身的职业规划过于短浅。同时对就业期望值过高,理想与现实存在较大差距,这主要表现在毕业生眼高手低,不顾自身的条件,对薪水、福利待遇要求过高,把企业招聘人员拒之门外,从而丢失许多就业机会。同时,在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多数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使得他们的就业心理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导致部分学生出现自卑、焦虑、依赖、自负等就业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严重影响毕业生在求职中的竞争力,从而导致部分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定位处于混乱,对未来的发展处于迷茫、彷徨之中。

第三,家庭影响方面。大学生对社会的态度和为人处世的方式大都来自家庭的影响。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学生的择业有很大的影响。就目前来看,一种现象是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严格管制,父母自身言行的示范作用大,他们对孩子的行为高度关注,对孩子的行为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因此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强,学生在择业过程中能够听取父母意见,对职业进行合理的规划。另一种是对孩子溺爱放纵,这类父母爱子心切,通常不管孩子的需求是否合理,只一味迁就,对孩子采取放任的态度,这类学生在择业的过程中常常缺乏经验,一意孤行,不能对自己未来进行合理规划。与此同时,家庭经济情况也与大学生就业问题息息相关。相对来看,收入较高家庭的毕业生能更好地就业。一方面,其可以依靠父母本身的能力及其人际关系获得较多的就业渠道;另一方面,大多数经济情况较好的家庭能为子女提供良好的教育保障,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发挥各方面的技能特长,为其争取了更多就业的选择。同时,许多企业在招聘时也比较注重学生的第二专业技能。相比之下,家庭经济一般的学生在这方面就处于劣势,大多数学生只能靠努力学习,通过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从而去争取更多的就业机会。

【参考文献】

[1]曾湘泉.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J].经济研究,2004(06):87-95.

[2]马廷奇.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发育、实践困境与创新路径[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3(03):26-34.

上一篇:关于向社会捐赠书籍的通知下一篇:我国当代中小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