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生环保意识的调查

2024-08-17

对大学生环保意识的调查(精选11篇)

对大学生环保意识的调查 第1篇

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环保意识的调查 项目类型:集体

项目名称:对大学生环保意识的调查

对应课程:《实用写作》课程作业

班级:城轨1101

指导老师:罗鸿洁

选题意义

在世界环境问题面临严峻考验的今天,环境问题越来越多地被人们关注,提及和了解。而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后续知识和力量的储备,是我国环保事业的主力。因此,了解大学生环保意识的现状,对于解决我国现存的环境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调查时间:年月日

调查地点: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调查对象: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

关于大学生环保意识的调查

您所在院系:年纪:性别:

1.是否随手关灯?

有时□经常□从不□

2.是否随手扔垃圾?

有时□经常□从不□

3.是否使用一次性餐具?

有时□经常□从不□

4.出行选择什么交通工具?

公交车□私家车□非机动车□

5.是否倾倒剩菜剩饭?

有时□经常□从不□

6.请问世界环保日是那一天?

4.12□6.5□8.19□12.22□

7.你认为现在大学生的环保意识如何?

很好□一般□较差□很差□

8.你通过什么渠道了解环保?

报刊杂志□上网查看□学校宣传□其他□

9.你所在的学院组织关于环保的活动丰富吗?丰富□一般□较少□没有□

10.你最近一次谈到环保是什么时候?

1天前□3天前□5天前□不记得□

11.你是否主动查看环保方面的知识?

是□否□

对大学生环保意识的调查 第2篇

关键词:大众传媒;大学生;环保观念

1调查的背景、目的及方法

自我国环境保护法颁布实施,至今已20年。正在走向利益多元化和价值多元化的中国,环境问题已上升为全民性的社会问题。这不仅影响到我国的农业、工业等生产活动的经济效益,生存环境的恶化对每一个公民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威胁。对此,我国已经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等硬性要求,但最终解决此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全民综合素质的提高。尤其是将环保观念融入每一个公民的价值体系,使自觉地保护环境成为一种习惯。

大众传媒在对环保观念的宣传上扮演了“话语权威”的角色,它影响人们的社会心理趋向和价值取向,尤其对于强化主流意识形态和文化表现有着非常突出的作用。大众传媒通过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媒介进行各种形式的宣传,对环保观念的宣传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次调查选取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一方面是由于大学生处于从家庭和学校过度到社会的年龄段,在不久的将来,他们将投身于社会实践活动当中担当重任,对国家的方方面面产生重大的影响,他们是决定一个国家未来发展方向的砥柱中流。另一方面,大众传媒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他们是大众传媒的主动受众,报纸、电视,电影、杂志和互联网等各种媒介形式无不在各个方面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大学生的环保观念。

对于“大众传媒对大学生环保观念的影响”进行的实证研究,将是我国最重要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中重要的一方面——环保课题,与国家未来发展方向的决策者和实践者大学生联系起来,探求大众传媒对他们环保观念的影响,以期从中发现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并切实提供一定的建议。为此,本课题组组织力量于2009年4月-2009年6月在江苏省南京市进行了一次比较详细的“关于大众传媒对大学生环保观念的影响调查”的定量研究。

2调查结果与分析

2.1调查对象的媒介接触情况

调查中发现,广播是这几项媒体中使用频率最低的,42.8%的被调查大学生从不使用广播,89.8%的每天使用广播时间少于30min;由于绝大部分高校学生宿舍内并没有配备电视,有26.6%的被调查者在校从不使用电视,报纸杂志和网络成为了他们获取信息和娱乐的最主要手段,对报纸杂志的使用时间基本在2h以下;由于网络集合了传统媒体的诸多优势,在大学生中应用极为广泛,有97.6%的被调查者每天使用网络;而手机由于随身携带,并且可随时随地上网,加之手机报等形式的信息平台的开通,更使其颇受欢迎,使用频率也较高。见表1。

2.2大学生接受环保观念宣传的现状

2.2.1

接受环保宣传的途径

在对“您通过哪种途径接受到的环保宣传最多”问题的回答时,42.3%的人选择了“学校教育”,40.3%的人选择了“大众传媒”,10.1%的人选择了“家人及朋友”,7.3%的人选择了“其他”。由此,学校教育和大众传媒是大学生接受环保宣传的最主要途径。

2.2.2

接受环保宣传最多的媒介

2.3大众传媒对大学生环保观念具体的影响作用

2.3.1

大众传媒较其他影响因素而言作用较小

此外,对于大众传媒的影响,有22.7%被调查者表示“有很大影响”。72.0%的认为“有一定影响,但影响不大”,5.2%的认为“没什么影响”。

而在对问题“在逐渐接受过大众传媒对环保观念的宣传之后,您会”的回答中,36.8%的人回答“做什么事一定要环保”,60.4%的人选择“想起来的时候环保一下”。2.8%的则承认自己仍“想不起来环保”。2.3.2

大众传媒中电视的影响作用最大

在各类媒体对环保宣传作用大小的调查中,电视、网络、报纸名列前三名:78%的被调查者认为电视在环保观念宣传的方面所起的作用最大,34.9%的人认为网络所起的作用排第二,30.2%的人认为报纸作用排第三,而手机作为最灵活的媒体,却有49.1%的人认为手机对环保宣传所起的作用最小,见图3。

2.3.3大众传媒中环保主题的公益广告认可度高

在调查中,被调查者填写了印象最深刻的环保公益广告。“地球上最后一滴水是人类的眼泪”的广告在所有被调查者中的提及次数为12次,“超级玛丽”游戏主题的公益广告“你能过儿关”、南京市公交车移动电视播出的倡导“绿色地球”的公益广告在各大省级卫视播出的,女孩帮助没有将易拉罐投进的男生放进垃圾箱等等都被提及了多次。主题上,24人提及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方面的公益广告,10人提及保护森林资源、少用一次性筷子的公益广告,5人提及垃圾分类回收的公益广告;而在所有被调查者有印象的公益广告中,央视的公益广告被7次提及,而没有任何地方媒体被提及。

但有87.8%的被调查者认为在大众传媒中,现有的公益广告很少。

3总结及建议

综上所述,我们总结出部分经验,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定建议:

3.1环保主题的公益广告成就突出,但仍需提升其影响的深度和广度

环保主题的公益广告是大众传媒宣传环保观念最常见的一种方式,本次调查显示,它也是最有效的方式。不少优秀的公益广告已经在大学生受众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这些广告在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同时,对环保的宣传也产生了较好的效果。央视作为国家的领军媒体,对环保的宣传力度更居于各媒体之首。但不可否认的是,大众传媒中环保主题的公益广告宣传在一些方面仍有待提高。

首先,由于大众传媒对于某些主题的强调和突出,受众对于一些提及率高的环保问题,接受程度和记忆程度很高。但对于现状同样堪忧但媒体宣传力度小的环境问题,则缺乏认知和关注。因而,在今后的环保公益广告制作时。可依据我国当时最严重的环境问题或针对最严重的不文明行为来设计,使其更符合时代特点,以此来增强受众对一些现状严重的环保问题的重视。

其次,今后可以以央视为领军,各级媒体可在保障媒体收支平衡的条件下,制作大量符合当地实际环境状况的高质量公益广告,最终达到公益广告独具创新性、受众乐意接受、宣传效果好的目的。只有通过这样的努力,才能进一步挖掘公益广告的潜力,扩大公益广告的宣传效力,为形成良好的社会价值观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3.2

进一步加强环保宣传力度,提升大众传媒的影响力

根据本次调查,在所有宣传环保问题的传播途径中,学校教育的接受程度最高,大众传媒其次。而对于大学生环保观念影响作用最大的,既不是“学校教育”也不是“大众传媒”,而是“公民自身”。对于目前“大众传媒在环保宣传上的努力如何”的调查结果显示,95.1%的认为媒体宣传有所缺乏,媒体作用的发挥仍然很不充分。因此,大众媒介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环保的宣传,充分挖掘媒体的社会功能,帮助实现倡导环保的社会氛围的营造。

此外,媒体的公信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影响了价值观传播的效果。调查显示。只有9%的被调查者认为媒体值得信赖,而83%的大学生受众对于大众传媒持“有时可信,有时不可信”的态度,另有8%的人认为媒体是虚假不可信的。

若提高媒体信息的接受和认可程度,需从媒体自身出发。确保信息传播的各环节的真实和高效,树立良好的媒介形象或许是当前的重要任务。因为在任何事业都强调“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只有强大的公信力才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也只有以坚实的公信力做后盾,才能产生更大的媒体影响力。

3.3

网络媒体在环保宣传作用上的缺失现象不容忽视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统计报告,截止到2005年6月,30日,中国上网用户总人数达到103亿,仅次于美国。而大学生作为进入互联网世界最早的人群之一,互联网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媒体,更融入了他们的生活。对于价值观尚未完全成型的大学生来说,如何利用网络对他们进行正面积极的引导,应当得到足够的重视。

对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第3篇

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 确立了“健康第一”的思想。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 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 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 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 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在学校体育教学中, 重视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

2 终身体育的有关概念

2.1 终身体育的有关概念

终身体育, 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终身体育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人从生命开始至生命结束中学习与参加身体锻炼, 使终身有明确的目的性, 使体育成为一生生活中始终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二是在终身体育思想的指导下, 以体育的体系化、整体化为目标, 为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生活领域中提供参加体育活动机会的实践过程。

终身体育教育是贯彻人的一生的教育, 是终身教育的一部分, 它是自发自主的教育, 绝大部分时间是在没有教师、没有体育课作业的条件下进行的, 人们根据各自的主观条件自主进行体育锻炼。

大学生体育意识是指在高等学校的限定的体育教育条件下, 大学生对体育及其内涵的认识、理解, 能够自觉地运用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去参与体育锻炼, 在锻炼中产生积极正确的情感体验, 并使其延续终身。

2.2 终身体育的主要范围

终身体育的主要范围包括:第一, 长期不懈地坚持体育锻炼。学生在校期间每天有1小时的锻炼时间;第二, 体育兴趣浓厚并稳固持久。在校期间, 学生表现出对体育有极大的热情和毅力;走上工作岗位, 表现出对一个以上体育项目感兴趣, 并长期坚持锻炼。第三, 掌握体育基础知识、技术和技能。在学校通过体育教学懂得体育锻炼的价值、身体锻炼的原则和方法;走向社会, 通过多种途径接受闲暇体育教育、竞技体育教育和健康教育。第四, 参加体育活动时总体感觉好, 并伴随快乐的情感体验。学生在校期间通过教学产生快乐体育的情感体验;进入社会, 在身体活动中消除忧郁、烦闷等不良心境, 产生愉悦、爽快的情绪感受。第五, 把体育活动作为生活的一部分。学生表现出校内外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离开学校能够继续经常从事有益的体育活动, 将体育看成生活中必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3 重点加强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学校是进行终身体育教育的最有利场所。学生走向社会, 能否继续经常地从事体育锻炼, 最根本取决于自身的终身体育意识, 而一个人的体育意识的程度取决于学校体育教育的效果。大学体育作为学校体育的最后一站, 作为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衔接点, 它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具有特别的意义。

3.1 加强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教育

要使学生树立牢固的体育意识, 体育宣传工作是培养学生自觉地参加各种课内外体育活动, 实现家庭、社会参与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手段。充分利用黑板报、橱窗、广播站、多媒体等宣传阵地, 扩大学生的体育知识面, 增强学生体育锻炼的自觉性, 激发学生锻炼的热情。定期举办体育知识讲座, 组织各种竞赛活动。学校举行运动会等活动时, 可特邀家长和企业、单位共同参与竞赛活动的组织和领导工作, 以加强学校与家长、社会的联系, 扩大学校体育的社会影响力。充分发挥体育媒体的作用, 不断增长学生的体育知识并开阔眼界, 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

3.2 激发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动机

动机是推动和指引人们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动因, 目标则是通过活动最终期望获得的具体结果。体育锻炼是一定动机唤起, 并指向一定活动目标的行动过程。动机和目标是唤起人们参加体育活动, 坚持体育锻炼的内在动力。学生的良好体育动机还需要靠有意识去培养。首先, 教师要从激发需要入手。学生对体育没有需要, 或者主观体育意识极低, 无法形成积极的体育动机。体育教学要激发体育需要, 传授终身享用的体育保健知识与方法。其次, 教师要创造环境, 形成产生动机的诱惑。只有具备满足需要的环境条件, 需要才会转化为活动的动机。最后, 让学生体验体育的快乐。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形成良好的体育动机, 产生浓厚的体育兴趣。学生自觉地参与体育锻炼, 合理地调整自己的运动行为。

3.3 重视学生终身体育兴趣的培养

随着终身体育思想的确定, 体育兴趣的培养更加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新的体育课程的改革是培养体育兴趣的有效途径。

兴趣是人们力求可趋向某种事物并由此能获得情感满足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多种多样的, 有由事物或行动本身引起的直接兴趣, 也有由事物或行动的目的和任务引起的间接兴趣;有产生于活动过程而在活动结束后即消失的短暂兴趣, 也有成为个人心理特征的稳定兴趣。直接体育兴趣是指学生被某项体育活动本身所吸引, 一旦产生这种兴趣, 就会表现出极大的热情。间接体育兴趣是指通过让学生充分认识练习的意义, 使学生对体育效果感兴趣, 它离不开自身的意志努力。

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应从教育引导入手, 一是加强知识学习, 使学生体会到参加锻炼的价值, 加入到锻炼的行列;二是树立正确的目标, 对已形成兴趣的学生进一步明确方向, 保持稳固的兴趣。

3.4 教学手段要多样化

教师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练习形式来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一是丰富教材内容。二是尽可能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 促使学校体育面向全体学生。三是尽可能扩大选用教材的范围, 从学生兴趣出发因材施教。四是选择具有较强吸引力的教材, 运用各种新的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实践中尝试的体育欣赏教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五是按兴趣进行分组教学。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体育专长, 结合学校实际, 每次课中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选项分组教学。

3.5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体育兴趣的培养, 需要通过实际锻炼加以维持和巩固, 没有实践活动, 任何兴趣都难以产生。兴趣产生于活动对象的持续接触, 只有持续的接触, 才能产生心理相容。在持之以恒的锻练中, 才能看到锻炼的作用与效果, 才能对体育及其方法有更深刻的认识, 从而形成稳固的体育兴趣。

3.6 注重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 加强终身体育意识及兴趣培养的同时, 要注重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制定计划、积极组织和参加群体活动、进行体育理论知识指导等能力, 多途径、多渠道地培养学生自觉地锻炼身体。

4 结论

强健的体魄、全面的体能、顽强的意志、良好的心理素质、强烈的竞争意识, 是新世纪对人才的要求。这些素质通过体育教育能够得到, 所以要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 加强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对大学生环保意识的调查 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生命意识;生涯规划能力;生命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生命价值;自我价值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573(2016)01-0116-04

近年来,我国学者关于大学生生涯规划及其能力的研究逐渐增多,高校也普遍开展了学生生涯管理工作、开设了生涯规划相关课程。大学生生涯规划是大学生对自身大学阶段的生涯发展实施的有效管理过程,对于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掘自身潜能,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有着重要的意义。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大量的调查显示,大学生的生涯规划常常与其自身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实际相脱节,大学生生涯规划的开展并不理想,效果并不明显。在此背景下,如何提升大学生的生涯规划能力,提高大学生生涯规划的实际效果,值得高校教育工作者共同思考与探索。

一、大学生生涯规划能力和生命意识的内涵

(一)生涯规划能力的内涵

生涯规划最早起源于20世纪初美国的职业规划。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关于生涯规划的资料才陆续进入我国内地。从2000年开始,内地学者对生涯教育开始深入探索与研究。一是生涯教育有关资料介绍,这些文章从不同侧面介绍了生涯教育的发展及理论基础;二是理论性的探讨,三是对生涯规划及生涯教育的调查、实践。从国内文献资料看,关于生涯规划的理论文章大多是回顾美国生涯教育发展,探讨生涯辅导的作用、体系的构建与实施途径、原则、方法等,研究内容主要是职业生涯规划,研究对象集中于大学或职业学校。当前,国内外关于生涯规划理论已经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其理论相对成熟,但关于大学生生涯规划能力的研究还很少见。能力是指一个人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只有当一个人具体做某项活动时,才能体现出他是否具有某种能力。从这个角度出发,笔者认为大学生生涯规划能力是指大学生个体顺利地进行生涯规划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大学生生涯规划能力是其综合素质在生涯规划活动中的外在表现。具体来说是指大学生在生涯发展过程中,结合自身发展的主观条件和外部世界的客观环境,合理规划自己的生涯发展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行动方案的能力。这种能力包含着自我认知能力、职业认知能力、生涯决策能力、计划执行能力和自我监控能力。已有研究表明,職业生涯规划能力是决定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否顺利实施、是否有效的关键因素,对于大学生健全独立人格的培养和自我潜能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如何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一直是学校教育和职业指导工作者关注的问题。

(二)生命意识

人们对生命意识的认识开始于生命教育,但在早期的生命教育中,并未直接提出生命意识的概念,随着对生命教育研究的深入开展,人们才逐步提出生命意识的概念。生命意识是一种对生命存在和生命价值的认知与感悟①。它不仅包括浅层次的对生命存在认识和理解,也包括深层次的人在生命存在的基础上,通过社会实践创造和升华生命社会价值的意识。人只有在对生命存在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自觉的生命意识,进而珍惜、热爱和善待生命,通过自身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大学生也只有具备了这种自觉意识,才能给生命有一个清晰定位,才能确立明确的发展目标,进而在实现生命社会价值的过程中,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生命意识作为大学生个体对人的认识活动的基本认知,在其生涯规划能力中发挥着积极作用。笔者试图从生命意识的角度入手,分析生命意识对大学生生涯规划能力的影响作用,探索生命意识视野下提高大学生生涯规划能力的途径。

二、生命意识对大学生生涯规划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一)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法,从河北省3所高校选取65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650份,收回有效问卷618份,其中,男生270人,女生348人;被试者平均年龄为20.35岁。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大学生生涯规划能力问卷》和《大学生生命意识问卷》进行问卷调查,并运用SSPS16.0统计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其中,《大学生生涯规划能力问卷》共有33个题目,由三个分量表构成,分别测量大学生生涯探索能力、大学生生涯决策能力和生涯行动及监控能力。大学生生涯探索能力包含自我认知能力、生涯规划意识和职业认知能力3个因子;大学生生涯决策能力包含目标管理能力和职业定向能力2个因子;生涯行动及监控能力包含计划执行能力、自我监控能力和自我提升能力3个因子。问卷采用4分计分法,不符合记1分,比较不符合记2分,比较符合记3分,符合记4分,得分越高表示相对应因子能力值高。对问卷的信度进行测量后,得出其Cronbach's Alpha为0.855,达到可接受水平。《大学生生命意识问卷》共有24个题目,5个因子,从生命存在意识、自杀行为认知、生命价值感、自我生命体验、安乐死的态度等方面对大学生生命意识进行了评价。问卷采用5点记分,得分越高生命意识水平越高。

(三)研究结果

1. 生命意识与大学生生涯规划能力密切相关。为了解生命意识与大学生生涯规划能力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运用生命意识量表总分和大学生生涯规划能力量表总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生命意识与大学生生涯规划能力存在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246;为了进一步细化研究,将生命意识量表总分与生涯规划能力各纬度的得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生命意识与大学生生涯规划能力的自我认知能力、生涯规划意识、职业定向能力、计划执行能力四个纬度存在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24,0.218,0.341,0.302;与其他因子相关不显著。如表1所示。这说明:大学生群体的生命意识和他们的生涯规划能力之间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这种密切关系尤其体现在生命意识与自我认知能力、生涯规划意识、职业定向能力、计划执行能力之间。

2. 生命意识能有效地预测大学生的生涯规划能力。为了解大学生生命意识是否能有效对其生涯规划能力进行预测,笔者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首先,以大学生生命意识得分为自变量,以其生涯规划能力得分为因变量作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生命意识得分可以显著预测其生涯规划能力得分(P<0.05),大学生生命意识得分可以解释大学生生涯规划能力得分的6.0%。其次,以大学生生命意识得分为自变量,以其生涯规划能力各因子得分为因变量分别作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生命意识问卷得分可以显著预测其生涯规划能力中的自我认知能力因子得分(P<0.01)、生涯規划意识因子得分(P<0.001)、职业定向能力因子得分(P<0.001)和计划执行能力因子得分(P<0.01),大学生生命意识问卷得分可以分别解释自我认知能力因子、生涯规划意识因子、职业定向能力因子和计划执行能力因子得分的10.5%、4.8%、11.6%和9.1%,结果如表2所示。这说明,大学生的生命意识能有效地对其自身的生涯规划能力进行预测,也就是说生命意识较高的学生,其生涯规划能力水平也相对较高。在与生命意识相关密切的生涯规划能力的各因子中,生命意识对职业定向能力的预测性最强,其次是自我认知能力、计划执行能力和生涯规划意识。

三、生命意识视野下大学生生涯规划能力提升的途径

从实证研究部分可以看出,数据结果很好地验证了笔者前期的理论分析,生命意识不仅与生涯规划能力之间相关密切,而且生命意识能有效地对其生涯规划能力进行预测。因此,可以从生命意识的视角探讨分析提升大学生生涯规划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树立强烈的生命意识,提升大学生生涯规划能力

大学生生命意识与大学生生涯规划能力及其自我认知能力、生涯规划意识、职业定向能力和计划执行能力关系密切,且能进行有效预测。因此,大学生要想提升自身的生涯规划能力,可以从树立强烈的生命意识入手。这是因为,从本质上说,大学生的生涯规划能力是大学生认识、理解、把握自己的生命价值,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的能力。大学生对生命过程的体验与感悟贯穿于大学生生涯规划的全过程。生命意识在增强大学生对生命过程的体验和感悟的同时增强了大学生的生涯规划能力。首先,生命意识在增强大学生对自身生命存在和生命价值觉察的同时,使大学生能够更加客观和全面地认识自己及自己与周围人和事物的关系,调动了大学生主动规划和设计自己人生的积极性,这间接地提升了大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生涯规划意识。其次,生命意识在引导学生探索生命意义、生命追求的同时,帮助大学生明晰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明确了自己生命的目标,这样,在选择职业发展方向时,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他都知道自己始终要围绕的重心是什么,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生命中那种至关重要的东西,这既坚定了大学生的人生和职业发展方向,又提升了大学生的职业定向能力。再次,生命意识在帮助大学生审视自我生命历程和生活经验的同时,增强了大学生的生命体验和感受。这种情绪情感的生命体验和感受作为一种内在的驱动力,当大学生在计划执行过程中遇到困难和阻碍时,能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大学生的行为,克服困难,达成目标,磨练和增强大学生的意志力,提升大学生的计划执行能力。大学生的生命意识并不仅仅是指对生命意义的理性思考,更应该体现在对生命的责任意义和为自己明确的人生目标不懈奋斗充分展示生命价值的过程中。研究显示,有较高生命价值感和成就感的大学生容易获得明确的发展目标和发展动力,并能为之不懈努力。因此,大学生树立强烈的生命意义,在有生命价值感的活动中体验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价值的过程也是大学生培养自身生涯规划能力的过程,是大学生提升生涯规划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高校通过开展生命教育提升大学生生涯规划能力

大学生的生命教育是一种贯穿生命始终的全程教育,它在引导大学生关爱生命、珍惜生命的同时,让大学生通过生命的管理,正确地认识死亡,探寻生命的意义,体会生命的价值,提升生命的质量。可以说大学生的生命教育不仅从内容上丰富和充实了大学生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的内涵,而且从形式上拓展了大学生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的方式方法。首先,高校的生命教育课程是一种关爱、珍惜生命的教育。这种对生命的关爱和珍惜,不仅仅局限在对自我生命还包括对他人生命的关爱和珍惜。它使大学生认识到生命的珍贵,从而能够珍惜自我和他人的生命;培养了大学生对生命的责任意识,让大学生能够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可以说生命教育关于大学生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看待生死、如何看待生命的教育,是关于大学生生涯规划意识、自我认识、人生目标的教育,这正是大学生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其次,高校的生命教育是一种探寻生命价值追求的教育。它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体验,引导大学生体验人生、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它引导大学生树立合理的生命价值理想和信念,引导学生把自身的生命价值、意义与社会价值统一起来,让学生在社会奉献和服务中挖掘生命的潜能、收获生命的价值;在有限的生命历程中提升生命品质展现生命意义,从而实现一个有意义的人生。由此可见,生命教育是关于人应该怎么活,生命的价值应该怎么体现的教育,这与大学生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的内容不谋而合,这也正是大学生生涯规划能力建立的终极目标追求。

注释:

①许海元:《大学生生涯规划能力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2月版,第97页。

参考文献:

[1]沈楚.基于生命关怀的高校道德教育[J].高校探索,2006,(6):89.

[2]丁朔.中职学生心理资本、生涯信念和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关系研究[D].天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015.

[3]郭岚,等.五年制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实践初探[J].江苏教育研究,2014,(12).

[4]李杨.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生命意识的影响[J].法制与社会,2011,(2).

[5]许海元.当代大学生生命责任意识现状及培养对策[J].道德与文明,2009,(3).

责任编辑、校对:李金霞

Abstract: With the data collected form the questionnair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mpact of life consciousness on the career planning ability of university students. The study shows that life consciousness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career planning ability can predict it effectively. Universities should help students build life consciousness through education to appreciate the value of life so that they can enhance their career planning ability and achieve their self-worth.

加强对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 第5篇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高校作为为国家培养和输送高科技人才的摇篮,肩负着重大历史使命,这也使得它对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有着无法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反观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乏、理想信念模糊、价值观扭曲、诚信意识淡薄,思想道德状况不容乐观。众所周知,诚信是立国之道、为人之本,也是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基本道德规范。但是,随着社会的转型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考试作弊、伪造奖励证书、随意说谎、就业简历造假在大学生中屡见不鲜,大学生诚信问题正经受着严重的考验。

为了减少大学生的失信行为,社会、高校、家庭及个人应“四位一体”共同采取措施来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让大学生诚信做人,不断积累让自己和国家都受用的信用财富。首先,高校应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开展以诚实守信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将诚信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促进学风、考风、校风转变。同时采取专题报告、演讲、征文等方式,利用多媒体、网络等一切现代化技术手段进行多样式、寓教于乐的诚信教育。

其次,加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指导毕业生客观真实的填写毕业生推荐表和自荐表,加强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的管理,严格发放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建立毕业生签约管理系统,对毕业生进行必要的法制教育,让学生明白签订就业协议是一种法律行为,它是双方达成的民事合同,违反协议不仅意味着诚心的缺失也要承担违约责任。

最后,立足现实,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制度。在实施诚信教育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解决大学生诚信思想与行为上的各种问题。此外,高校应尽力创造条件,把毕业生的真实信息发布到网,充分发挥社会的监督制约功能。建立严格的失信惩罚机制,让大学生认识诚信的益处和必要性,营造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校园氛围。强化对学生的信用监督,对于不同程度的失信者,通过批评教育直至处分的方法使他们承担失信行为的责任。

对大学生旅游的调查 第6篇

调查对象:数学系、计算机等专业学生

调查时间:2010年5月20日

调查地点:延边大学图书馆

调查目的及意义:为了了解大学生对旅游的看法和对日后旅游业的发展做此调查。

调查结果统计:

一:大学生旅游意向

在旅游意向上,有接近95%的大学生表示非常喜欢旅游,另外5%的大学生表示一般喜欢。

去旅游的目的是欣赏景观、增长见识(62%)和休闲散心(21%),另外找同学、熟人玩接近16%,而纯粹娱乐性质上的游玩、观光不大受大学生的欢迎。

同时,调查也显示90%以上的大学生认为影响出游最重要的是金钱,5%左右的大学生认为时间是影响他们出游的重要因素,而5%左右的大学生认为伙伴、宣传地、朋友意见影响他们。

在调查中还发现,由于不同学校的大学生专业的差异,有些同学是出于专业的目的而选择去哪里旅行,例如旅游管理专业,他们由于学习目的而选择旅游。

以上调查结果显示由于大学生受到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的压力,故对旅游的喜爱不同。但大部分人喜欢旅游是来欣赏景观、增长见识,同时金钱是影响着多数大学生出游的主要因素。

二、大学生旅游的消费方式

在选择旅游消费方式上,更多的大学生选择自助游,约占51%;其次是选择个人游的,占21%;而只有28%的大学生选择跟旅游团。

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有较强的独立自主意识。在选择自助游和个人游的学生中,高年级明显多于低年级,这可能是高年级有更多的社会知识和经验;来自城市的学生明显多于来自农村的学生,这可能与学生的个性有关。

三、大学生旅游的方式

在调查中,大学生以往出游时,出游方式选择与同学结 1

伴而游的(约52%)占大多数,与男(女)友一起的约占21%,数字表明大学生大多数喜欢跟同年龄段的人一起外出旅游,而与家人一起(约6%)和独自一人出游(约21%)也占一定比例。在旅伴的选择上,部分人选择跟男(女)友一起去旅游,这可能是大学生旅游的一大特点。大学生正处于感情萌发的时期,与情侣同游一方面可以体验生活,增加旅游乐趣,共同解决旅途中的困难,另一方面又可以促进双方的了解,培养共同兴趣、增加双方的感情。相反,选择与父母亲人同游的人很少,只占6%,这也表明大学生自主独立的意识在不断增强。

大学生选择旅游地点的因素,以及个人消费水平的差异,旅途距离长短,个人爱好等等原因,影响大学生选择了不同的出行方式。

四、大学生旅游的消费状况

在以往外出旅游的花费上,游览、门票占其主要,占总数的约67%,其次是吃的,约占14%,交通约占19%。而对旅游地的风味小吃上,感觉一般约占33%,喜欢约占46%。而特别喜欢仅约占13%。由此可见,当地的风味小吃没有将其特色表现出来,就深入了解,许多大学生对在没有品尝时给予的期望值偏高,而真正品尝之后,其期望值大打折扣,毕竟青年人对新鲜事物在感官上都会给予很高的评价,而一旦去体验之后,没有其想象的好时,将会大所失望,这也许是其感觉对其旅游地的风味小吃上感觉一般的比例占较高的原因。在住宿上,一般学生(约53%)选择30元左右(人/每晚),可见,大学生旅游消费的要求体现了节约原则,这可能表明现代的大学生保持着俭朴节约的优良传统,也有可能是大学生的旅游费用大部分还是处于家庭资助。因为有80%左右大学生的生活费是来自家庭资助的。

五、大学生对旅行社的满意程度

从调查显示的结果看,大学生对随团旅游的评价的确不高,约75%左右的大学生对旅行社不满意。导致大学生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导游未尽职责”和旅行社“降低等级标准”。这两项的比例分别约达到34%和28%。其次是“擅自变更行程安排”约占23%,和“配套设施不完善”约占15%。

在整个旅游过程中,游客与旅行社的接触更多的在出游前期的报名环节。而在旅行途中,导游则很大成分上充当了旅行社的代表。游客对旅行社服务的不满意在得不到导游的妥善处理后,则很容易转化成对导游的不满。

六、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前景

根据学生旅游市场的现状以及学生特点,结合旅游电子商务的可重复消费的特性,完全可以将两者结合,为旅游电子商务企业的现在和未来创造利润。因为,大学生群体对于旅游

根据学生旅游市场的现状以及学生特点,结合旅游电子商务的可重复消费的特性,完全可以将两者结合,为旅游电子商务企业的现在和未来创造利润。因为,大学生群体对于旅游电子商务网站的贡献,不仅是现实的,而且在未来还会产生更大的回报。

1、大学生是现实的目标客户

今日的大学生,不再是原来“穷学生”的概念,奖学金、勤工助学、社会兼职、家教等一系列的社会活动,已经提高了大学生的消费能力,大量的旅游产品,在大学生的消费能力之内,旅游电子商务相对于大学生的营销,本身就能收到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

2、大学生毕业后成为消费主体

大学生群体是社会中相对素质较高,对网络知识较多,使用电子商务的障碍较少的群体,几年之后当他们步入社会,将会成为旅游电子商务的主力军之一,并对周边人群形成带动。旅游电子商务网站与其等到他们毕业之后再考虑如何营销,倒不如在他们相对较为集中、营销成本较低的时候开始,为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础。

3、大学生是将来旅游项目的经办人

今日的大学生几年后都要走向各个工作岗位,从基层做起的他们之中,将会有办公室文员、董事长秘书、人力资源部的主管等等。本单位的旅游事项,他们虽然没有决策权,但都会成为经办人,是否使用电子商务网站,使用哪一家的服务,选择权在他们手中。能否在将来形成更稳固的群体,就要在现在让他们加深对服务的认知与体验,固化他们的使用习惯。

大学生市场的开拓,对于旅游电子商务而言,意味着现在和未来,即学生对于旅游电子商务而言,不仅是马上能够创造利益,更是旅游电子商务未来的主力军,因此做好学生市场,对于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不可估量。

七、建议与结论:

如何才能抓住大学生旅游市场?

1、提升附加值,形成大学生旅游的新模式

目前在大学生旅游人群中,结伴自助游、班级集体旅游、同学居住地互访旅游,三种形式占了绝大部分比例。大学生喜欢运用身边的资源,运用电子商务的比例很少。主要原因,在于电子商务离他们很远,没有合理的引导,没有体验的机会。

在此方面,就需要网站针对学生群体,提升服务的附加值。要在目前的观光游、休闲游之外,提出“大学生体验旅游”的概念,如社团主题活动与旅游的结合、校际交友与旅游的结合、假期社会实践与旅游的结合、对热点就业城市的考察与旅游的结合等,以此为切入点,亮出独有的模式,吸引大学生群体的试用与体验,从而形成使用电子商务的新习惯。

2、设计针对大学生的旅游产品

对于学生市场而言,设计恰当的产品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旅游电子商务中最占重头的机票和酒店,就能组合出针对大学生市场的产品。针对学生经济状况,酒店最好是以青年旅馆为代表的廉价旅馆;机票是红眼航班或冷僻时间段;目的地的选择不要考虑常规的旅游线路;增加班级、支部或社团为单位的团购产品等。

3、推出大学校园营销活动

旅游网站应该走近校园,通过线下活动,聚焦学生的课余生活,形成精确传播、深度传播,完成自身的营销推广,例如高校旅游线路设计大赛、大学生最喜欢的十大景区评选、校园旅游大使选秀、高校足球嘉年华等活动,都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大学生环保意识的调查 第7篇

摘要:篮球不仅仅是一个运动项目,还是强身健体的一种手段,大学生面对学习上的压力以及即将步入社会的压力都比较大,因此,作为高校体育教学的重点项目之一,篮球运动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欢迎和喜爱,是加强体育锻炼的一个重要途径。不仅如此,篮球运动还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尤其是对于篮球战术、篮球技巧等方面的研究,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积极的影响。该文将对篮球专业的学生进行调查分析,了解高校篮球教学对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的积极意义,以及如何有效地通过高校篮球教学对大学生创新意识进行培养。

关键词:高等学校;篮球教学;创新意识;研究

篮球在大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高校篮球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篮球技巧与战术为主要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完善学生的身心健康、个性发展,通过这种方式来锻炼学生的思维,尤其是在拓宽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方面有着积极的影响,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高校篮球教学对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的研究

1.1研究对象

在进行调查之前与各大高校进行联系,共选出了名不同专业的大学生,调查篮球运动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与学习中的作用。

1.2数据分析

通过调查知道,在2000名大学生中,有1399名大学生认为篮球运动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占据了非常高的地位,占据总人数的69.95%,其中1399名学生有大约2/3的学生都是男生。有312名大学生认为篮球运动对于他们日常生活与学习的影响不是非常的大,但是还是对于篮球运动基本认同的,占据总人数的15.6%。还有一部分是认为篮球运动在他们的生活与学习中是可有可无的,共有203人,占据总人数的10.15%,其中大多数都是女生。最后就是对篮球运动非常不认同的,认为篮球运动阻碍了他们正常的.生活与学习的有86人,占总调查人数的4.3%,可以说是非常少的一部分。具体的数据情况见表1。

2.高校篮球教学对大学生的发展的积极意义

2.1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

通过调查知道,从总体上看,大学生对于篮球运动都是抱着积极的态度,认为篮球运动对于他们的身心健康的发展有着促进作用,笔者也是这么认为的,篮球教学对于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篮球是一门非常自由的课程,大学生可以通过碰撞来挥洒汗水、强健体魄,而且这种自由的运动对于拓宽大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也有很大的帮助[1],尤其是当大学生在面对问题是走到死角的时候,适当的运动可以激发大学生的潜质,深入的挖掘其创新意识,往往灵感就是这么自然地产生的。

2.2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大学的教育与初中、高中都是有很大的不同的,大学提倡的学生的自主学习,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的能力,这种模式让很多没有离开过父母的学生非常的迷惑,很多事情不知道怎么去做,也没有人可以去谈心,长此以往,就会造成大学生心理上的偏激,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有着消极的影响[2]。但是通过篮球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在篮球的赛场上面,无关你是谁,你经历过什么,大家都是单纯的凭借对于篮球的兴趣爱好走到一起的,在篮球活动的过程中,你可能会遇到不一样的人,也可能会遇到与你有着相同经历的人,不管是哪一种类型,他们都会成为你生活以及学习中的好伙伴。由此可见篮球运动对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帮助是非常大的,只有心灵开阔了,思维才能更加灵活,才有更多创新的想法。

2.3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组织应变能力

对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来说,马上就要走出校门的他们心里是五味繁杂的,有面对残酷的社会的恐惧,有面对未知领域的好奇,还有面对人际交往的紧张,一旦脱离了校园的保护,往哪里走、怎么走就都是靠你自己来决定了,因此对于不同事情的应变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而篮球运动恰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大学生可以自发的组织篮球比赛,通过这种实践教学的形式来提高大学生的组织能力,以及面对不同状况的应变能力与解决能力,最主要的是通过这种方式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为以后的社会生活做一个铺垫[3]。

3.如何有效的提高篮球教学对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3.1优化高校篮球教学的方式

通过对于篮球对于大学生的影响来看,已经了解到其对大学生的积极意义,因此提高篮球教学工作的开展势在必行,首先就是优化高校篮球教学的方式。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的结合到一起,尤其是要以实践教学为重心。对于篮球而言,技巧是非常重要的,不管你掌握了多少理论知识只有能够实际应用出来才算是学有所成。

3.2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

对于篮球的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为一门体育学科,篮球的实践性非常的重要,教师的教学内容将直接通过学生的实践反映出来,因此,教师的教学方式不能像其他科目一样单一,教学目标应该放在对学生的引导上面而不是对于学生的教育上面,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了解他们的问题,并积极的为学生解决在篮球只是和技巧上面的疑难问题,学生要依靠自主学习的方式去研究篮球技巧与战术,学会通过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4]。

3.3注重对于篮球战术和技巧上的培养

在篮球的比赛场上面,出色的篮球技巧是一方面,另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就是篮球战术。只有能够将篮球技巧与篮球战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才能打出一场漂亮的比赛。技巧是对学生身体灵活程度的考验,要通过不断的锻炼去提高。而战术则是对学生智力的考验,战术不仅仅是研究比赛中的攻与守,还包括记忆能力、思维模式、逻辑分析、准确预测等各方面的能力,可以说篮球运动的战术对于学生有着全方面的要求,这种全方位的要求就促进了学生多元化的发展,尤其是对于思维逻辑的培养,不仅要求学生的思维要灵活、冷静、一丝不苟,还要求学生能够合理的控制好自己的情感,在战术设定上面要以全体的利益为基础,个人得失要暂时放下[5]。总而言之,篮球战术与技巧上的培养对于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有着积极的意义。

4.结语

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的思考 第8篇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1. 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能缓减就业压力

如图1,近些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每年呈现大规模攀升的发展趋势。然而工作岗位却不会因为毕业人数的增加而增加。现在毕业时的大学生就业率只有55.8%,而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87.5%。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人力资源的配置转为市场来调节,就业问题主要通过竞争来解决。具有较强创新创业能力的大学生颇受企业的青睐,这也就决定大学生在校期间需注重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具有很强的创业能力的大学生自然也会创办自己的企业,这不仅解决了他们自己的就业问题,同时也可为社会提供新的工作岗位。

2. 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是社会转型的需要

当代社会正在向创新型社会转变,而在该转变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具有高素质的大学生。近几年,高校在不断地扩招,每年进入社会的毕业生人数也在不断扩大。然而,现有的社会模式下企业容纳不了如此多的工作岗位。这就需要更多人具备更加大胆的思维方式,找出现有社会中潜在的商机或出路。高校是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高端组成部分,具有自身的特点、优势和规律,担负着培养高层次创业创新型人才的重任。高等学校培养大量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水平人才,是我国社会实现快速转型的先决条件,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因此,大力培养具有创新和创业能力的大学生是社会转型的基本工作和重要环节,它的成败决定着我国能否快速实现向创新型社会的转变。

3. 创新创业意识是国家和个人发展的需要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一句人人皆知的话。没有创新,一个国家就不可能进步,在各个方面也不会有重大的突破。而如今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没有进步就意味这落后。因此,创新是一个国家兴盛发展的标志。创新对个人来讲也是一种生存的方式,拥有创新的想法就能在求职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样,创业能提高我国经济的发展,为我国创造更多的财富。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的途径

1. 开展创新创业竞赛,培养创新创业意识

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竞赛,将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融于竞赛之中。近年来,学校大力开展以挑战杯、升华杯、数学建模竞赛、创业设计大赛、职业规划设计大赛、力学竞赛等为主要形式的科技创新系列活动。在这些竞赛之中,学校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学生,也资助了一部分学生自主创业。

2. 以项目为载体,参与创新创业项目

实践出真知,要使一代大学生在观念上变革,就必须以实践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孕育的载体,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进而萌发创新创业的意识。

近些年来,国家与学校鼓励许多同学参与创新创业项目的申报,先后成立了“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和“米塔尔创新创业项目”等。凡是申请了项目的团队,学校都为其配备了一名指导老师。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积极参与到项目中去,完成申请的创新课题或创业计划,在杂志上发表论文、申请专利或创立自己的企业。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教育部、财政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举措之一,该活动是以课题的形式,资助在校本科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分四个年度(2006~2010)在全国总共资助15000个项目。2007年,教育部的“质量工程”启动以后,学校成为首批“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的60所高校之一,进入第一方阵系列;从2005年至今,教务处投入707万元,资助了846项创新实验计划项目,参与学生4250人。2009年,学校共有274项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获得资助,其中,65项获得了教育部的资助。米塔尔创新创业项目则是由米塔尔(Mittal)钢铁公司每年出资30万元在我校成立的,每年资助60余个项目。

3. 推广创新思维训练,培养创新创业能力

有时思维方式决定解决问题的成败。通过思维训练教会学生转变思维角度,大胆创新和突破,从而在人格上形成个性化人格、独立意识。创新思维训练较容易寓教于乐,往往许多新奇的案例使学生乐不思蜀,重要的是使学生真正参与进来开动脑筋。

三、结语

在高校中大力推行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既是国家建设创新型社会的要求,也是高校寻求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关于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培养的讨论,必然能积极促进高等院校改革教学思路,优化教学环境,更新教学模式,促进高校健康发展。在当前的形势下,迫切需要把各个高校的有效举措加以总结完善,并进一步推广,以使更多的大学生能够从中受益。

摘要:大学生是国家向创新型社会转变的主力军,因此,必须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结合中南大学创新创业培养模式,本文指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培养途径

参考文献

[1]李鹏飞黄晓珑陈露:浅析大学生创新创业[J].科技资讯,2008

[2]曹胜利:大学生创业[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06

对大学生环保意识的调查 第9篇

关键词:意识形态终结论;大学生;消极影响;批判

一、意识形态及当代西方意识形态终结论

“意识形态“的概念堪称哲学史上最充满歧义的概念,在法兰西研究院院士安东尼·特拉西于1976年在他的论文《关于思维能力的备忘录》中提出“意识形态”这一概念后,围绕意识形态展开的理论和实践论争就没有停止过。而在不同时期、不同语境下意识形态也会有不同的存在意义,特拉西最初指意识形态为一门新的“观念的科学”。通常情况下认为意识形态属于政治范畴。意识形态在历次国家兴衰中也扮演着尤其重要的角色。因此,现代经济政治变动史实际上也是各种意识形态相互之间的竞争、破产、重构和更新的历史。

“意识形态的终结是”恩格斯于1893年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首次提出来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丹尼尔·贝尔在《意识形态的终结:50年代政治观念衰微之考察》中又系统的总结意识形态终结理论。随后,雷蒙·阿隆、利普赛特等分别在他们的代表作《知识分子的鸦片》、《政治人、政治社会的基础》中提出同一主题,即宣告19世纪的意识形态已经走向终结。而后,关于意识形态是否终结的辩论一直持续不断。不论丹尼尔·贝尔、福山、亨廷顿,还是戈尔巴乔夫的“意识形态终结论”都有一共同特点,强调的都是反共产主义、终结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终结。透过其貌似客观中性的话语,其实质是冷战思维在不同历史背景下的不同体现,是西方利用其话语霸权向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输出自己的社会制度,企图以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代替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阴谋。

二、当代西方意识形态终结论对我国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等等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能否坚持本国的主流意识形态,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尤其在信息化社会的当代,发达国家掌握着话语权,利用其霸主地位、舆论引导其他国家跟随自己的政治制度去取而代之与其相违背的社会制度。从意识形态领域的现实来看,意识形态终结论依然以不同的理论表现形式发挥着作用。

(一)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被逐渐消解

西方国家利用冷战后共产主义暂时处于低潮的形式,对比我国与发达国家的现实差距等方式,在意识形态问题上,借助话语霸权、经济强势及科技优势,把“资本主义民主”和“人权”包装成人类的普世价值,通过网络等多种渠道、对我国社会公众及高校大学生群体进行侵袭和渗透,而且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尚未成熟之期,容易接受各种新思潮,再加上高校思政教育对大学生的教育工作不够完善,教育形式枯燥,缺乏丰富、多样化,不具吸引力,使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明显,致使大学生在认知和实践中出现不同程度的主流意识形态淡化的倾向。

(二)大学生的意识形态逐渐多元化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西方右翼知识分子根据苏东剧变的事实,认为西方在“发展”问题上战胜了东方所作的事实与价值判断等,他们欢呼资本主义制度战胜了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国内也出现了部分他们的知音,青年学生还没有清楚地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形成正确的主流意识,再加上受各种西方不良思潮的影响,不能深刻理解为什么必须用马列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不能坚持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容易受“西风美雨”的影响,更加不会去很好的辨别各种意识形态的真假虚伪,也没有意识去抵制那些不良思潮带给自己的消极影响,从而导致当代大学生越来越多元化的意識形态。

(三)意识形态的盲目西方主义化

当代社会上存在很多这样的现象,觉得向欧美学习、借鉴、移植的过程就是进步、实现现代化的过程。其实无论在国内、国外都有优秀的理论、先进的技术、无限的知识可以供我们去学习、提高和完善,但不要觉得国外的学术水平一流,医疗制度完善或自由的政治空间就一味的认为国外的就是好的,青睐国外的社会制度或风俗习惯等。新加坡前总统黄金辉曾指出,“以往支撑我们发展的传统的亚洲道德、责任和社会观念,正让位于更为西方化的、个人主义的和自我中心的生活观。”[1]这就是盲目崇拜西方的自由民主体制,看不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的体现,认为中国的发展只有自由民主制度一条道路。

三、意识形态终结论对大学生产生影响的对策浅析

我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国,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的核心利益。从这个意义上讲,意识形态辨识能力如何,能否坚持主流意识形态,直接关乎我国的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对此,我们要提高对于西方话语工具的洞察辨识能力,揭穿其企图以最低代价进行文化侵略的本质,积极巩固和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独立性和影响力。

教育学有一句经典名言,即“教育即唤醒”。我们要充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功能,唤醒被西方社会不良思潮所蒙蔽的青年学子们。高校思政课的教育教学,本质上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对大学生在思想上、道德上进行正确的理论教育。发挥出其应该所具有的功能和作用,丰富教育形式、开展多项活动、改进授课方式等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对青年学生的有益影响。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说,真正的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我们要善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思政课的主要教育方式以及其他辅导性的教育方式来动摇一批批深受“西风美雨”影响的大学生,帮助青少年形成健康、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注释:

[1]塞缪尔·亨廷顿.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8-9,199,201-202,369.

对大学生村官的意见调查 第10篇

1、几年前有一个刚毕业的研究生到了一个偏远的农村当了兽医,她父母都强烈

反对,但她还是坚持了自己最初的信念,在被采访到自己是否后悔来到这儿的时她很坚定的回答说不后悔!她说她在村里找到了自己的归宿,更找到了

自己的人生价值,在最后她告诉了记者:在大城市里多一个像我这样的研究

生,可能起到的作用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在这样的农村里多一个像我这样的人将可能幸福一片村子。请问: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何感想?()

A、很向往,感觉很有意义B、不怎么向往,但觉得很有意义C、一般

般,没什么D、没什么感觉

2、您的年龄阶段是()

A、16以下B、16—19C、19—23D、23—26E、26以上

3、您对大学生村官这种制度了解吗?()

A、很了解B、一般般C、不怎么了解.仅知道有那么回事D.不了解

4、您对大学生村官了解的方式是什么?()

A、自己认真考虑并查过 B、亲戚朋友有大学生村官 C、网络杂志等 D、其他

5、如果您有机会的话您愿意去当一名大学生村官吗?()

A、非常乐意B、当前就业困难下可以考虑C、无所谓D.不愿意

6、如果您成为了一位大学生村官您愿不愿意长期驻扎在基层()

A、非常乐意B、无所谓C、不愿意D、强烈不愿意

7、您认为大学生村官对社会建设起到实质性作用了吗()

A、作用非常大B、一般般C、只是政府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形式

而已D、根本不起作用

8、您认为大学生村官的最大好处是什么。(可多选)()

A、可以就业B、工资不错 C、为新农村建设发挥个人的才能 D、自身的锻炼D、服务期满考研、考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聘有优惠政策F、银行贷款有优惠政策G。其他()

9、您对目前政府给出的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去当村官政策中您觉得还有什么不满

(可多选)()

A、工资不高B、基层条件艰苦C、感觉大材小用D、感觉都是闲职

E、存在许多不公平F、其它()

10、您觉得政府还可以采取什么措施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去当村官(可多选)()

A、为他们在一定条件下提供相适应的经济住房B、适当提高点工资

C、无条件为他们买相关保险D、加强监督社会让当学生村官确实有一个

公平竞争的环境E、上层领导应倡导适当下放权力它们能真正做一些

事而不是闲职F、其他()

11、您觉得政府再应该加强哪些方面的工作?(可多选)()

A、加强相关宣传B、加强监督保证其公平公正性C、D、E、F、其他()

12.请您谈谈对大学生村官的个人看法和见解?

13.你觉得这份问卷有什么不足的地方?欢迎指导。。。谢谢!

请将做完的问卷发到下面邮箱谢谢…..--------------------云南大学范芳镁

邮箱

对大学生学习状况的调查问卷 第11篇

朋友们,你们好!这是一份有关大学生学习现状的调查,我们想了解一下目前大学生的学习状况。诚请您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作答。你们的选择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帮助,希望大家多多支持!你的基本情况:性别________年级________居住地_______(城市或农村)专业________ 填写方法(在你认为正确的答案上画“√”,如无特殊说明皆为单选)

1.你是文科/理科

A.文科B.理科

2.对自己专业的兴趣

A.非常有兴趣B.比较有兴趣C.有一点兴趣D.没兴趣

3.你学习的最大动力是什么

A.谋求好工作B.报答父母C.提高自身素质D.为实现人生理想E.其它

4.你上课的状态

A.总能认真听讲B.大部分时间在认真听C.小部分时间在认真听D.不听,做其他事情

5.你得过奖学金吗?

A.得过,经常得B.偶尔得C.没得过,会努力争取D.没得过也不在乎

6.你的学习目标明确吗

A.非常明确B.不太明确C.时常变动D.还没有目标

7.你挂过科吗

A.没有B.很少C.每学期都挂

8.你认为学校的环境及硬件设施对你学习影响大吗

A.非常大B.影响大C.一般D.影响不大E.毫无影响

9.你对自己的未来有规划吗

A.有,非常明确B.有,但不太明确C.没想过

10.你对自己学习充满信心吗

A.信心十足B.有信心C.不太有信心D.毫无信心

11.在课后遇到困难时你会怎么做

A.通过网络,图书等资源查资料,自己解决B.求助于老师C.请教同学D.置之不理

12.你的学习方式

A.自主规划学习B.同学合作学习C.师生互动学习D.其它

13.你给自己定下的学习目标完成情况

A.多数因做不到而放弃B.基本都能实现C.同时为实现几个学习目标忙得焦头烂额

14.很多时候我不知道我所学的东西对我而言有什么意义

A.非常同意B.有点同意C.不清楚D.不太同意E.完全不同意

15.学习带给过你强烈的满足感吗

上一篇:大学艺术设计讲座心得下一篇:有趣的汉字城堡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