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局办公室2011年工作总结

2024-07-01

畜牧局办公室2011年工作总结(精选10篇)

畜牧局办公室2011年工作总结 第1篇

天牧医发„2011‟102号 签发人:李春云

关于呈报《二○一一年畜牧业工作总结》的报告

县人民政府:

现将《二○一一年畜牧业工作总结》报来,请审查。附:《二○一一年畜牧业工作总结》。

二○一一年十二月十九日

主题词: 畜牧业

工作

总结

抄送:市农牧局、畜牧兽医局,县委办,人大办,政协办,农办,本局各领导。存档

(二)天祝县畜牧兽医局

2011年12月19日印

(共印30份)

2011年畜牧业工作总结

2011年全县畜牧业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指导下,认真落实省、市、县农业农村工作和畜牧兽医工作会议精神,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开展“提质增效年”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以大力发展设施畜牧业、促进草原生态保护、扩大优质牧草种植、加快畜禽品种改良、提高动物疫病防控水平和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为重点,健全工作机制,强化责任意识,加大科技创新,完善服务措施,完成或超额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全县牛羊饲养量达到153.13万头、只,其中牛16.96万头、羊136.17万只,年未牛羊存栏达到102.56万头、只,其中牛12.57万头、羊89.99万只,牛羊出栏50.577万头,其中牛4.39万头、羊46.18万只,出栏率达到35.95%、51.93%;生猪养殖量12.2万头,出栏6.6万头,出栏率113.8%;草原生态鸡养殖量64.9万只,出栏49.7万只;马类畜存栏1.43万头(匹),其中:马0.58万匹。主要畜产品产量达到2.01万吨,其中肉类1.58万吨、绒毛0.23万吨、奶0.2万吨、蛋0.04万吨。畜牧业增加值达到2.49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50元,比上年的2710元提高16.24%,其中牧业纯收入1117.35元,比上年的888.1元提高25.81%。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党的建设及各项主题实践活动

(一)抓好党建及精神文明工作,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和谐。按照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相结合,把

党建及精神文明工作纳入全局整体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部署和要求,严格落实维稳领导责任制,同局属各单位签订了党建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书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责任书。指定专人负责接待上访人员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岗位责任制,加强领导,强化措施,不断加强干部职工法制教育,制定了普法规划,落实了年度教育计划,做到了集中宣传教育与日常宣传教育相结合,普遍宣传教育与特别教育相结合,法制宣传教育与法制实践相结合。

(二)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不断提高党组织建设水平。一是认真开展“四比四争四表率”、“党建带妇建创先争优”、“窗口单位创先争优”等主题活动,建立健全了创先争优活动工作机制,做到了活动有安排、有部署、有落实。二是认真抓好“一诺三评三公开”活动,进一步调动广大职工开拓进取、爱岗敬业,拼搏奉献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科学“定”诺、公开“亮”诺、全面“践”诺,全年各党组织公开承诺事项25个,党员积极公开承诺,开展优质服务。局党总支、各党支部及时组织点评和评议,使“创先争优”活动扎实有效开展。三是围绕“建强一个好班子,完善一套好制度,建设一个好阵地”的目标任务,扎实推进“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活动。认真落实党务公开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双培双带”、服务承诺等相关制度,与共建村开展座谈交流20多次,开展理论宣讲15次,落实帮扶资金16000元,赠送书籍200多册,解决实际难题30多个。四是紧紧围绕县

委、县政府“生态安全”、“特色产业富民”发展战略,针对党组织特点和党员队伍实际,培育树立技术服务中“创先争优”先进典型2个,引导、教育和鼓励广大党员干部在草畜产业跨越式发展中争当制度执行的表率、争当技术服务的表率。

(三)扎实开展“提质增效年”活动,进一步提高工作效能。一是修订完善了党员学习、教育和管理的各项制度,坚持每周一、五集中学习和周三自学相结合的学习制度,通过理论宣讲、召开组织生活会和开展“每月读一本书”等活动,深入学习了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市县党代会、人代会精神,党员干部每人完成学习笔记1万字以上,理论水平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不断增强;二是通过走访座谈、发放意见征求表等多种方式,认真查找在机关效能和工作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认真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方案,全部落实了整改措施;三是结合2011年畜牧业重点工作、重点项目任务落实,健全完善了岗位责任制、时限办结制等制度,完善了监督检查办法、考评奖惩办法等,形成了完善且操作性强的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制度体系。

二、重点项目及主要业务工作

(一)以实施退牧还草工程为重点,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持续推进。2010年度退牧还草工程,总投资1545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132.5万元、县财政配套412.5万元。在华藏寺、打柴沟、松山、东大滩、西大滩五乡镇实施。建设草原围栏55万亩,其中:禁牧围栏40万亩、休牧围栏15万亩,在禁牧、休牧围栏草原完成补播改良12万亩。经过8个多月的紧张施工,现已全面完成建

设任务。从2004年开始到今年连续实施8个批次的退牧还草工程,该工程国家批复下达投资13760万元,实际到位资金13600.51万元其中:中央到位资金10168万元,地方配套资金3432.51万元。共建成草原围栏510万亩,其中禁牧围栏160万亩、休牧围栏350万亩,在禁休牧区完成草原补播改良147万亩。通过项目实施,项目区天然草原植物群落结构明显改善,生物多样性增加,草原退化的局面逐步得到遏制。结合退牧还草工程项目实施,进一步落实完善了草原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全县已有510万亩禁牧、休牧围栏草场承包到户经营,占全县草原面积621.19万亩的82.1%。

(二)认真落实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政策,生态保护深入持续开展。我县被确定为全国落实补奖政策试点县,为了切实落实奖补政策,搞好试点工作,县委、县政府制定下发了《天祝县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前期工作方案》,县上和各乡镇成立了落实补奖政策领导小组、基本草原划定协调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派技术人员参加国家及省级专题培训4人(次),召开县级牧户信息采集录入专题培训1次,切实加强了对补奖政策落实的组织领导和技术服务。积极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共举办专场宣传20场(次),发放宣传材料4万余份,召开县级专题会议2场、乡镇会议20场、行政村级会议400多场次,使广大农牧民群众全面了解落实补奖政策的目的意义,为政策落实创造了良好氛围。编制完成了《天祝县落实草原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实施方案》及六个分项实施方案,并上报省上审批。省上已下达我县

补助奖励资金6336万元,待实施方案批复后,即可按标准将各项补贴资金发放到农牧户。已完成对19个乡镇和天祝羊场的基本草原进行了核查划定工作,通过现场勘验、资料核判,在1:50000地形图上构绘图斑900余块,划定天然草原总面积633.44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积587.11万亩,人工草地26.53万亩,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依据和支撑。同时按照“禁牧不禁养、减畜不减产、限牧不减收”的要求,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转变养殖方式及后续产业发展规划,努力实现生态保护与产业持续发展的“双赢”。

(三)大力推进设施畜牧业发展,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步伐加快。2011年新建养畜暖棚9246亩55.49万平方米,占任务7600亩的121.66%,建成规模养殖场(小区)117个2518亩,占任务80个的146.25%,全县规模养殖场(小区)累计达到196个,其中华藏寺镇益农养殖场被确定为省级标准化养殖场,荣牧牛羊专业合作社、牧兴妇女养殖专业合作社、豪泰养殖专业合作社、打柴沟玉海养殖小区被确定为市级养殖科技示范点。规模养殖场(小区)按照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的要求,突出抓好管理区、生产区、无害化处理区三区分离,和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建成后及时督促按标准进畜,投入生产发挥效益。通过几年的努力,全县规模养殖户达到1.2万户,牛羊规模化养殖程度达到60%。初步建立起以规模养殖户为基础,以规模养殖小区(场)为龙头,带动专业化特色养殖乡镇、村(组)的发展格局,进一步加快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或数乡一业、数村一品”规模化养殖步伐。

(四)健全完善良种繁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快畜种改良工作步伐。结合牛羊大县项目实施,按照“调整畜群结构、本种繁育提高、种间经济杂交、加大牲畜出栏”的思路,稳定提高细毛羊生产性能,大力发展肉羊产业。2011年新建绵羊人工授精站和黄牛冻精授配站各10处,并配备了相应的仪器设备,投入配种的种公羊达2150只左右。年内完成绵羊改良任务47.30万只,其中完成绵羊人工授精27.29万只(细毛羊人工授精改良13.44万只、肉羊经济杂交13.79万只);完成黄(肉、奶)牛改良1.51万头,其中:冻精授配1.04万头。加快良种引调繁育步伐,引调良种肉羊194只、细毛羊种公羊850只、小尾寒羊100只、绒山羊200只、西门塔尔基础母牛600头,新建肉牛繁育示范村6个,牛羊良种率达到75%以上。认真实施甘肃中部肉羊天祝型选育项目,组建优质甘肃高山细毛羊基础母羊3群1000只,引调肉毛兼用萨门种公羊进行授配,培育适应高寒牧区肉羊新类群乃至新品种,为提高我县绵羊养殖业的生产效益探索方向。

(五)扩大优质牧草种植面积,饲草料支撑能力不断提升。进一步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以干旱、半干旱山区为重点,扩大饲草料种植面积,大力推广小黑麦、甜燕麦等优良牧草品种,提高牧草品质和产量。2011年全县饲草料种植面积达到27.6万亩,其中:小黑麦10.1万亩、以甜燕麦为主的其它牧草10.3万亩、饲料种植7.2万亩。同时抓好以氨化、青贮为主的牧草加工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以规模养殖场(小区)为重点,新建青贮窑、氨化池15个6157立方米,贮草棚15个2288平方米。通过

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全县饲草料生产体系不断健全,为设施畜牧业集约化、高效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六)以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为重点,程序化防制工作扎实开展。坚持“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原则,按照“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臵”的总体要求,以扎实开展春秋两季集中免疫为重点,保质保量完成强制免疫和常规免疫工作。共完成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272.78万头只(次)羽,其中禽流感和鸡新城疫免疫注射60万羽份次,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注射11.88万头次,牛羊猪口蹄疫免疫注射200.9万头只次,规模化养殖场(小区)“五种”强制免疫密度常年维持在100%,免疫抗体平均合格率达到72.33%。完成常规免疫注射181.04万头(只、匹)、畜禽内外寄生虫驱治192.4万头(匹、只)次,通过程序化防制工作的扎实开展,全县动物疫病防控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按照农业部县级兽医实验室建设标准,配臵生物安全柜、酶标仪等仪器设备 36台(套),进一步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顺利通过省级达标考核,有效的提升了动物疫病诊断、检测的能力和水平。

(七)狠抓动物卫生执法体系建设,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进一步加强。一是以兽医管理体制改革为契机,充实检疫执法力量,加强执法体系建设,设立打柴沟镇等5个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分所,解决了县乡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人员54人着装,对36名派驻乡镇站检疫人员和110名村级协检员进行了聘任,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工作执法水平明显提升。二是以养殖场(小区)为重点,强化动

物卫生监管力度,规范防疫消毒、生物安全处理、检疫申报、疫情报告和兽药饲料使用管理等制度,使规模养殖场(小区)达到了动物防疫必备条件,规模养殖场(小区)畜禽标识佩戴率达100%,散养户畜禽标识佩戴率达到80%以上。三是进一步加强动物及其产品检验检疫。制定了《天祝县动物产地检疫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强对检疫申报点的规范管理,全年共完成活畜产地检疫34.9万头(只、匹),运输检疫10.2万头只,绒毛135万公斤;完成各类肉品检疫160.5万公斤,产地检疫率、屠宰检疫率、不合格肉品无害化处理率均达100%,年内未发生动物产品安全事件。四是扎实开展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强化兽药、饲料(添加剂)监管。深入开展畜产品检测检验和严厉打击非法添加剂专项整治活动,全力推行兽药入市登记制度和质量承诺制度,自筹资金购臵了病害肉快测检测仪、快速检测试剂盒等畜产品检测检验常规设施设备,开展了猪、牛、羊病害肉品等速测工作,经营市场畜产品100%纳入质量安全监测范围。开展兽药专项检查2次,畜产品安全生产大检查4次。五是开展兽药GSP认证工作。组织基层畜牧兽医站负责人和相关监督人员到武威凉州区已经达标认证的企业进行交流学习3次,借鉴成功经验,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和落实兽药GSP认证,全县成立了认证企业一家,其他基层兽药经营部均以连锁加盟形式经营。六是加强证照管理,加大执法力度。年内对全县19个动物诊疗场所监督检查5次,办结各类违法案件18件,完成了各动物诊疗场所和63名从业兽医的建档登记备案。完成兽药饲料及添加剂的监管、动物防疫条件审核和发证等方面的

行政执法委托手续。

(八)坚持依法行政强化草原监理,着力提高基本草原保护水平。围绕2011年全县草原监理重点工作,按照省草原监理站《关于切实开展全省草原执法年活动的通知》精神,积极开展草原执法年活动。对11起草原矛盾纠纷提前进行了摸底排查,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在基本草原划定工作中调处村级草原界限权属矛盾33次,乡镇级界限矛盾5次,给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政策顺利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依据《草原法》协同有关乡镇对滥挖冬虫草、过境实施重大工程征占用草原的情况进行了治理整顿,积极配合省、市草原监理站对312国道高速公路工程等一些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中涉及到的草原征占用进行了执法监督检查。新修订的《天祝藏族自治县草原管理条例》已完成初稿的讨论审定,经政府常务会议通过后,由县人大常委会按有关法规程序报省人大进行审批。认真落实草原防火责任制,保持了建国以来未发生重大草原火灾的良好记录。

(九)结合项目实施完善扶持政策,地方优良畜种得到有效保护。按照全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扶持意见,结合天祝白牦牛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岔口驿马保种选育等项目实施,地方良种保护与产业开发工作有效开展。2011年组建天祝白牦牛核心群10群400头、选育群45群3150头,全县天祝白牦牛核心群达20群1000头、选育群达60群5000头;全年调换种公牛200头,培育种公牛犊牛200头,利用国家良种补贴项目调运种牦牛150头,天祝白牦牛存栏数达到4.5万头,占牦牛总数的49%,重点选育区

天祝白牦牛所占比例由65%提高到90%,提高了25%。完成了“天祝白牦牛”、“天祝白牦牛肉”、“天祝白牦牛毛”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申报工作和天祝白牦牛农产品地理标志认定工作,目前证明商标已由国家工商总局初审通过,正在公示地理标志、产品登记已上报农业部审批。与大专院校加强合作,制定了《天祝白牦牛肉》、《天祝白牦牛毛》两个行业标准。岔口驿马资源保护与产业开发工作全面开展,完成了岔口驿马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认证工作,目前已有国家工商总局初审通过正在公示。完成了岔口驿马养殖现状普查及性能测定工作,组建了保种群4群160匹,鉴定培育公马76匹、基础母马1710匹,组织调换种公马20匹,在岔口驿马主产区修建保种场2个,并建立保种选育基础档案。

(十)积极发展特色养殖业,培育壮大新型优势产业。采取“政府引导扶持,带动多元投资、市场运作发展,业主自愿参加”的方式,充分利用荒山荒地、林区边缘、灌丛草地、养殖暖棚等资源优势和基础设施,大力发展草原生态鸡养殖,建立原种场、孵化育雏场2个,年内草原生态鸡养殖量达到64.9万只,只均售价40-80元,利润20-40元。通过对特种养殖业的大力扶持,目前全县特种动物资源丰富,特别是马鹿、藏獒养殖优势明显、前景广阔,目前全县存栏马鹿800头、藏獒120条、银狐200条、驼鸟800只。特色养殖业的逐步兴起壮大,已成为我县草畜产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也为农牧民快速致富开辟了新路子。

(十一)大力开展试验示范,加大实用技术培训力度。在旦马乡、松山镇开展保护法生产优质羊毛技术试验和示范推广(绵

羊穿衣),共示范推广11000多只,试验羊只产毛量增加10%,羊毛品质显著提高。同时购进羊毛分级台、打包机对羊毛进行分级保证,提高羊毛市场竞争力,价格高出市场10元/公斤,两乡镇农牧民仅靠“绵羊穿衣”技术增收34.65万元。结合无鼠害示范县建设项目的实施,大力示范推广生物毒素灭鼠、人工捕捉灭鼠、招鹰控鼠等实用技术,完成鼠害防治任务20万亩。认真组织抓好草原保护建设科技综合示范区建设,在抓喜秀龙乡南泥沟村、天祝羊场、旦马乡横路村、康路村等乡村建立了以优质高产适宜牧草品种筛选与展示、人工草地建植技术试验示范、草原合理利用试验示范、退化草原补播治理试验示范、草原鼠虫害监测与防治试验示范、草原技术人员和农牧民技术培训等为重点的综合示范区模型,完成了年度各项试验研究和展示工作,示范区植被覆盖度平均提高了29个百分点。积极开展草原监测工作,为落实草原补奖政策,实施禁牧、草畜平衡工作提供了可靠依据。同时结合各项业务工作的开展和全县送科技下乡活动,加大优质牧草种植、青贮氨化、草原鼠虫害防治、动物疫病防治、舍饲育肥、畜种改良、暖棚养殖等实用技术培训力度,发放培训材料20000余份,完成农牧民科技培训20000人(次),其中骨干500人(次),培训站务管理及基层专业技术人员80人(次)。

(十二)认真抓好帮扶工作,积极为民办实事。为天堂镇本康村提供扶持资金6000元、给计生贫困户帮扶资金2000元,给抓喜秀龙乡炭窑沟村提供扶持资金4000元,安远镇直沟村村委会和计生贫困户帮扶资金4000元。为天堂镇本康村提供优质牧草种

子小黑麦1吨、甜燕麦4吨,并组织15名在职党员与该村贫困党员结对帮扶,在生产、生活和实用技术上积极予以扶持。给抓喜秀龙乡南泥沟村、炭窑沟村、安远镇直沟村、南泥湾村各提供优质牧草种子2吨。

综合上述,2011年畜牧业各项工作任务完成或超额完成,有力推动了我县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规模养殖场(小区)饲草料缺乏,养殖成本高,效益较低。部分建设标准低,需要加大力度规范完善。二是散户养殖暖棚已基本满足需求,继续新建会造成进畜不足,甚至会出现空棚,造成物力财力的浪费。三是部分乡镇在养殖暖棚、规模养殖场(小区)扶持资金兑现中,没有严格按扶持政策标准足额兑付,影响了群众的积极性。四是由于今年入秋后连续阴雨,导致优质牧草草种减产或未完熟,将影响明年草种供给。五是动物疫病防控资金没有按照省市要求列入财政预算,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物资储备不足。同时动物疫病防控中心、动物卫生监督所新成立,办公设备及相关技术设施短缺。六是由于草原界线不清矛盾纠纷多,工作经费缺口大,影响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落实进度。七是在乡镇机构改革中,乡镇畜牧兽医站编制减少,管理职责不清,技术人员人心不稳,影响了技术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三、2012年工作计划

(一)实施2011年退牧还草工程项目,建设人工饲草地5万亩、舍饲棚圈0.15万座。

(二)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完善机制,健全制度,确保补奖政策落实到位。

(三)实施2012年牛羊大县建设项目。以扩大良种繁育,提高规模化养殖程度为重点,着力提高养殖效益。

(四)加快设施畜牧业发展。新建养殖暖棚5000亩,其中规模养殖场(小区)40个。

(五)加快畜种改良体系建设。新建绵羊人工授精站10个,完成绵羊人工授精改良26万只。新建黄牛冻配站5个,冻配改良能力达到1万头。

(六)抓好饲草料种植及加工。饲草料种植面积达到27万亩,其中:优质牧草种植10万亩、优质牧草种子基地10万亩、饲料种植7万亩。

(七)强化动物疫病防控。以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为重点,全面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确保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

(八)加强动物卫生监督。加强动物及其产品检疫,强化对兽药、饲料(添加剂)生产经营的监督,加大对规模养殖场(小区)的监管力度,进一步提高畜产品安全生产水平。

(九)完善地方良种保护体系。突出抓好天祝白牦牛、岔口驿马的保护与扩繁体系建设,促进产业规模化发展。

(十)做好草原监测及综合治理。在退牧还草项目区,抓好草地监测及四季草场的草地监测工作;以鼠虫害动态监测预警为重点,完成无鼠害示范县项目防治任务40万亩,防蝗25万亩;结合科技示范区建设项目,完成天然草场综合治理20万亩。

(十一)重视特色、特种养殖业发展。大力发展草原生态鸡养殖,养殖规模达到60万只。积极扶持马鹿、藏獒、银狐、驼鸟等特种养殖业发展,培育草畜产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十二)推进科技创新与技术培训。突出抓好草产业开发、秸秆综合加工利用、畜禽品种改良、优质羊毛生产、暖棚养殖综合配套、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畜禽疫病防治、无公害安全生产等关键技术的推广,加大农牧民科技培训力度,完成专业技术人员培训200人次,农牧民技术培训20000人次。

畜牧局办公室2011年工作总结 第2篇

2011年度畜牧业工作总结

2011年我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文件精神,以《动物防疫法》和《畜牧法》为基础,以发展畜牧业生产提高畜禽养殖效益为目的,建立完善了相关的工作责任制,在广大干部群众的大力支持下,较为顺利的完成了年度工作计划,为来年新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将一年来发展畜牧业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机构健全

畜牧业生产是我市农业经济发展的一大经济支柱,各级政府及主管局十分重视,为提高现代规化养殖业的发展,把我市打造成为畜禽养殖出栏强市,市委市政府及主管局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并根据各乡镇的实际情况下达了生产任务及财金任务,在上级统一部署全年春、秋两防工作的同时,我乡党委政府积极配合大力支持,并成立了以乡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经济办主任、畜牧站站长及畜牧兽医服务公司经理为成员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领导小组和畜牧生产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疫情应急处置预案,确保辖区内畜禽疫病防控工作有效落实,充分体现领导一心抓,职工齐心干的工作精神。

二、宣传到位,群众防控意识较强

动物重大疫病防控工作的好坏,是畜牧业生产发展成功与否

1的关键,同时也是提高养殖效益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保障,一年来,我乡认真贯彻执行《动物防疫法》《畜牧法》,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利用会议、广播、专栏、发放资料、图片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让全乡的广大农户和养殖重专户及业主都了解两法内容和相关文件精神,通过积极努力的宣传工作,使全乡干部群众提高了对动物重大疫病的防控认识和处置能力,也为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确保了我乡畜牧业生产健康有序的发展。

三、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在全年畜牧业生产发展和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各级文件精神,服从各级领导的指挥,积极的向各级主管领导汇报工作情况,争取各级组织及领导的大力支持,及时解决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按照政府及主管局的工作要求,我乡将年初下达的各项任务指标分解到人到片,实行工作责任追究制、年终任务效益考核制、处理问题首问制、岗位出勤包片负责制、学习会议请假制等工作管理制度,通过健全的管理制度约束,极大的提高了全体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四、狠抓规模养殖,促进畜牧业生产大发展

我们始终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大力宣传科学养畜,以传统的饲养方式向规模化、优良化、节约型方式转化,积极推行“六方合作+保险”,以龙头企业、规模养殖场、养殖家园及小区为基础,全面调动养殖户的积极性,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积极推

行安全、环保的新型饲养方式,以调整产业结构为动力,国家财政补贴扶持为保障,积极推广品种杂交改良。全乡全年生猪存栏3.6万头、出栏4.3万头;牛存栏185头、出栏180头;羊存栏1.3万只、出栏3.1万只;禽兔存栏20万只、出栏46万只;现已建成并正常投使规模划养殖场8个;发展养殖家园1个,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在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养殖业主及职工的共同努力,使我乡的规模化养殖和品种改良得到快速发展,从而带动了广大农户的养殖积极性。

五、扎实加强动物重大疫病的防控工作

动物重大疫病,严重威胁着畜牧业的发展和人民生命安全,我们坚持把动物重大疫病的防控工作作为日常工作责任的重中之重来抓,严格按操作规程办事,对全乡辖区内所养殖的畜禽进行规定传染性疫病,实施强制免疫。按照政府保密度,部门保质量的要求,坚持“五包”、“五不漏”、“五统一”的原则,实施了畜禽春、秋两季集中普免,平时补栏补免,对专业大户和养殖场按属地管理,落实专人负责指导、监督、防控、监测工作,从而确保了本辖区畜牧业生产的健康发展。

六、强化检疫检验,严把流通关

检疫检验的目的是为了有效控制动物疫病的传播、扩散和流行,在畜牧体制改革后,我站在人力财力不足的情况下,努力克服困难,依据法律、法规赋予我们的职责,在抓好疫病防控工作的同时,坚持售前报检,跟车到场到户检疫,为方便群众、以杜绝检疫

漏洞为原则,在全乡设立了3个报检点,将公司兽医和村级防疫员实行分村责任制开展产地检疫,对所出售的畜禽严格实行凭证凭标示出售,对无证无标示的生猪及家禽采取留置观察或补免,否则一律不得进入流通环节,严把流通检疫关。对屠市场实施专人逐头、逐只到摊点进行检验消毒,配合工商管理部门及相关职能部门对个别逃避检疫和出售病死畜禽的违法行为给予了严厉的打击,确保本乡畜禽流通井然有序。

产地检疫是关键,入场、入市检验是核心,为让广大群众吃上“放心肉”,我们对屠市场进行了严格的管理检验制度,安排了2名专职检验人员轮换对屠宰场24小时驻场检疫检验,对进场屠宰的生猪严格凭产地检疫证和耳标入场宰杀,对无证或检验不合格的一律不得入场宰杀或出场销售,通过检疫检验合格的产品,加盖验讫印章,出具产品合格证明,方可上市销售,对每日检疫检验宰杀的生猪都作了详细的登记,检疫检验面达100%,检疫证回收达100%,耳标回收达90%,严格依法履行检验职责,确保了广大消费者的切身利益。

在过去的一年里,成绩是肯定的,但也存在着相应的问题,由于畜牧业工作量大,任务艰巨,我乡还将加强干部职工思想教育和业务技能的培训,以高昂的政治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去迎接新年度的工作。

简阳市玉成乡人民政府

畜牧局办公室2011年工作总结 第3篇

他指出, 畜牧业是我省农业的主导产业、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农村经济的重要亮点和增长点。2010年, 面对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养殖成本增加、防疫形势复杂严峻和特大洪涝灾害的影响冲击,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 积极应对, 扎实工作, 取得了显著成效。全省畜牧业产值实现925亿元, 比上年增长12.1%;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432万吨、148万吨和98万吨, 同比增长6.64%、5.19%和11.2%。“十一五”期间, 全省牧业经济在畜牧业大省建设、标准化规模化进程、畜产品加工业、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畜医体系建设、强牧惠牧政策、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7个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十二五”时期, 全省畜牧业发展的主要指标是, 大幅提高畜产品供给能力, 肉、蛋、奶总产量年均将分别递增6%、5%和7%;规模化养殖比重要达到90%以上, 标准化养殖比重达到50%以上;畜产品加工企业开工率由现在的38.7%要提高到50%;要进一步延长精深加工产业链条, 加快推进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无疫区建设要通过国家评估认证。

他同时强调, 2011年是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的关键一年。全省畜牧业发展必须坚持加快发展和加强保护并重、食粮型牧业和食草型牧业并举、常规牧业和特色牧业结合、规模化和标准化同步的原则, 继续强化政策扶持, 加大投入力度, 在更高起点上推进畜牧业实现新跨越。

在畜牧业工作专业会议上, 省畜牧业管理局贾涛局长就深入贯彻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做重要讲话, 认真总结了2010年及“十一五”时期全省畜牧业工作和三年攻坚战进展情况, 科学分析了今年乃至“十二五”期间全省畜牧业工作面临的发展形势和机遇, 并对全省畜牧系统2011年重点工作和下一步攻坚举措进行了周密部署。

他提出, 2011年是实施三年攻坚战的最后一年也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 全省畜牧系统要深入贯彻落实省委九届十一次全会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以建设畜牧业大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加快畜牧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突出扩能升级、提质增效、调整结构、科学发展, 坚持发展、环境、民生统筹兼顾, 大力发展绿色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组织化进程, 进一步加大攻坚力度, 全面完成三年攻坚战预期目标, 夯实“十二五”发展基础。

他希望, 全省畜牧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把握新机遇, 迎接新挑战, 努力开创我省畜牧业健康快速发展新局面, 以优异的成绩向建党90周年献礼。

专业会议由鲁俊副局长主持, 他在总结讲话中指出:本次会议的成功召开, 使全省畜牧系统进一步统一思想, 凝聚力量, 为我省“十二五”畜牧业开好局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并针对会议精神贯彻强调四点意见:一要认真总结“十一五”时期的畜牧业工作经验;二要准确把握“十二五”时期全省畜牧业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和战略任务;三要抓紧研究部署“十二五”开局起步的措施;四要抓好畜产品质量安全、动物卫生安全、低温雪灾的预防和冬春科技普及等方面的工作。

畜牧局办公室2011年工作总结 第4篇

一是组织、实施、制定详细的春季动物防疫实施方案。根据省市《关于做好2014年春季动物防疫工作的通知》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制定了《房县关于切实抓好2014年春季动物防疫工作的实施方案》,确保有效指导我县2014年春季动物防疫工作顺利开展。我县接收猪瘟疫苗30万头份,猪口蹄疫58万毫升,猪蓝耳病29万头份,禽流感380万毫升,新城疫242万羽份,羊痘34万头份,牛羊口蹄疫41万毫升,全县20个乡镇,5个林场,共计发放猪瘟22.5万头份。库存7.5万头份;猪高致病性蓝耳病发放23万头份存6万头份。发放禽流感273.6万毫升,库存43.6万毫升。发放新城疫180万羽,库存62万羽。发放羊痘25.3头份,库存8.7万头份。发放牛羊口蹄疫23万毫升,库存18万毫升。全县3月11日之前,疫苗全部发放到个乡镇,全县共计116名村级防疫员参加春防。3月27日统计,全县牲猪存栏36.12万头、牛3.5万头,羊38.68万头、鸡252.2万羽、鸭7万羽。全县猪瘟、牲猪口蹄疫已完成注射158个行政村,占总存栏比例60%。蓝耳病完成59个行政村,占总存栏比例22%。鸡新城疫完成157个行政村,禽流感完成130个村,占总存笼比例59%。羊痘完成81个行政村,占总存栏比例31%。牛羊口蹄疫完成154个行政村,占总存栏的56%。

二是落实春季动物防疫物资、资金保障。为了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我县拿出30 000元防疫辅助物资采购资金,用于春防期间防疫物资、免疫反应的药品治疗费和防疫员培训费,确保防疫工作顺利开展。

三是强化防控措施。要求防疫员按照"乡不漏村组、村组不漏户、户不漏畜禽、畜禽不漏针、针不漏剂"的原则,逐户逐畜逐禽进行防疫,做到免疫注射全覆盖,不留死角,不留漏洞。同时加强春季畜禽规模场户的,防疫实施监管,必须按时按要求注射各种疫苗,集中免疫后进一步加强口蹄疫、禽流感的二次强化免疫各种。

四是加强业务培训,提高防疫人员的工作能力。进一步完善县级兽医实验室疫情监测工作,充分发挥村级防疫员和动物疫情报告观察员的作用,对重点地区、重点区域、养殖小区、规模养殖场、畜禽集散地等实行定期或不定期重点监测,做到有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将疫情扑灭在萌芽状态,防止重大疫情突发和蔓延。

太古县2011年畜牧工作汇报 第5篇

2011年,太古县畜牧工作按照江苏省“十二五”畜牧业发展总体要求,以坚持科学发展、建设现代畜牧业为主题,以加快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品牌畜牧业为目标,以建设现代畜牧产业体系和提高畜产品产量、质量、效益为重点,坚持产业化带动、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品牌化引领,全力将太古县畜牧业发展成为管理科学、技术先进、结构优化、效益显著、环境和谐的现代产业。为此,我们在抓牢基础性畜牧生产的基础上,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发展规模养殖

突出以生猪和家禽为重点,强力推进规模养殖,扩大规模增量,提高规模比重,全区形成以适度规模养殖为主导,大、中、小型规模养殖同步发展的养殖结构。突出扩能增效,提高畜牧生产综合能力,促进太古县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

1、做大生猪规模养殖,巩固生猪大县地位。

一是强化生猪生产为年销售收入超10元农业主导产业之一之地位。全年饲养生猪158.52万头,出栏101.58万头,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二是加大生猪规模养猪场(小区)建设。全年新增年出栏生猪2000头以上猪场13个,其中新建成年出栏生猪万头猪场2个,即江苏百顺牧业有限公司,年出栏5000头以上猪场4个;三是提高规模养殖比重。全区生猪规模养殖比重由去年的85%提高到2011年的88%。

2、做大家禽养殖规模,提高规模养殖比重。

一是把家禽养殖列为年销售收入超10元农业主导产业之一重点发展。全年养殖家禽4911.9万只,出栏4210.5万只,实现销售收入超12亿元;二是全力推进家禽规模养殖。2011年新增万只以上家养殖场34个,其中10万只以上规模养殖场5个,20万只以上规模养殖场2个,30万只以上规模养殖场2个,100万只以上规模养殖场1个;三是提高规模养殖比重。2011年家禽规模养殖比重达到了92%,比去年的75%提高17百分点。

二、突出推进示范创建

推进示范创建,不仅有利于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减轻资源环境压力,提高质量安全水平,增加畜禽养殖效益,稳定畜产品市场供给,而且是解决畜牧养殖诸多矛盾的关键举措,是加快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推进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创建和标准化养殖示范创建,既是畜牧生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处理无害化和监管常态化的客观要求,也是建设生态淮阴、富裕淮阴的现实要求。

1、推进标准化养殖场示范创建

今年,太古县始终把标准化养殖场示范创建摆在重要位置,在人力、物力、时间和措施上(如缴纳风险抵押金)大量投放和挥出重拳。在11月29日市组织的标准化养殖场示范创建验收中,争创2011年标准化养殖场示范的17个规模养殖场全部通过市级验收。

2、推进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创建

畜牧业推行生态健康养殖是畜牧业赖以生存和得以发展的必由之路。2011年,太古县高度重视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创建工作,采取多项举措,强力推进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创建。截止目前,我区申报了省级和市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个数分别为6个和9个,省级良种示范场1个;使我区省级和市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总数达20个和16个,省级良种示范场总数达2个,农业部畜禽标准化示范场1个。填补了太古县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基地空白,同时也为今后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基地创建工作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3、推进畜禽良种化示范场创建

今年,太古县共有3个畜禽良种场取得了江苏省畜禽良种化示范场资格。他们是淮安市淮阴种猪场、淮安市太古县棉花庄镇旺福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和淮安市太古县王兴跃飞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畜禽良种化示范场”不断涌现和壮大,将为太古县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生猪大县夯实坚实的生产基础。

三、突出落实扶持政策

2011年,太古县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扶持畜牧业发展政策措施,加大地方政策支持力度,促进规模养殖和开展示范创建,努力建设现代畜牧业。

1、出台扶持政策

太古县人民政府将生猪产业和家禽产业列为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农业主导产业扶持发展。出台的扶持政策主要有:⑴对新建年出栏2500头以上优质瘦肉猪设施化规模养殖场,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以上,每个场给予10万元补助;⑵对新建年出栏3500头以上优质瘦肉猪设施化

规模养殖场,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以上,每个场给予20万元补助;⑶对新建年出栏5000头以上优质瘦肉猪设施化规模养殖场,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以上,每个场给予30万元补助;⑷对新建存栏600头以上规模的二元母猪设施化种猪场,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以上,补助30万元;⑸对全区农户养殖的能繁母猪实行母猪保险,每头60元,其中农户交12元,财政补贴48元;⑹对新建的6个存栏100头以上二元母猪或苏淮猪扩繁场,每个场给予10万元补助;⑺年出栏20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贷款5万—50万元之间的,按照银行贷款利息的3‰贴息;⑻对新增10幢以上的标准化禽舍,每幢500平方米,年出栏家禽10万只以上的,每个场给予1万元补贴。

2、落实扶持政策

一是落实能繁母猪补贴。对全区能繁母猪进行全面细致地统计摸底,建立能繁母猪信息档案,在调查核实的前提下,兑现能繁母猪补贴。通过严格普查、落实措施,完成了对我区所有符合条件的补贴能繁母猪进行了补贴。二是实施了能繁母猪保险。通过广泛宣传、正确引导,本着自愿的原则,2011年完成了对全区1.8万头能繁母猪进行了参保。三是完善生猪良种繁育体系。以淮阴种猪场生猪良种繁育基地为核心,加大对太古县兴泉种猪繁育场等6个存栏100头以上二元母猪或苏淮猪扩繁场的补贴力度。四是支持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2011年,利用标准化养殖小区资金,共对全区9个生猪、奶牛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进行了建设补助。五是用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2011年,为用好生猪大县奖励资金,充分发挥奖励资金在生猪产业发展中导向作用,我们改变过去粗放式管理方式,着力向两个方向倾斜:其一是向大型标准化规模养殖企业倾斜;其二是向苏淮猪产业化开发企业倾斜。倾斜资金占76%。六是建立畜禽疫病防控体系。2011年,按照“101%服务”窗口建设和“乡镇兽医站扩建项目实施方案”的相关要求,全区共投入资金25万元,支持乡镇畜禽疫病防控体系建设,通过建设,各乡镇兽医站服务功能得到显著提升,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3、向上争取项目

2011年,太古县畜牧业成功向上申报项目15个,共计争取项目资金1249万元。其中,申报省级高效设施农业项目--规模畜禽基地类建设项目3个,占我区高效设施农业省级下达资金的24.27%;申报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项目8个,奶牛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项目1个。

四、突出强化信息建设

1、开展畜牧养殖备案制度,促进生产经营提档升级。开展畜禽养殖场(小区)备案和建档工作是贯彻落实《畜牧法》和《动物防疫法》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对建立畜禽及畜禽产品可追溯监管制度,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落实畜禽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追究制度,提高畜禽产品竞争力,推进太古县畜禽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以来,太古县强力推进畜禽养殖场(小区)备案工作,按照省市指导意见,结合太古县实际,提出畜禽养殖场(小区)备案工作实施方案,加强畜禽养殖场(小区)管理,规范畜禽养殖活动,大力提升畜禽养殖规模化水平,促进畜牧业生产经营提档升级,促进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截止今年底,太古县已对个畜禽养殖场(小区)进行了备案申报工作,占全区畜禽养殖场(小区)的40%。日前已上报省市业务主管部门,等待省市评审。

2、细致做好畜牧生产统计,深入开展畜牧信息宣传。

一是认真搞好畜牧生产月报。按照江苏省畜牧业月报要求,对基层上报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核查,力争数据反映现实,符合实际,认真负责地搞好全区畜牧业生产月报工作,为政府和领导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二是高度关注畜牧生产动态。注重对本区内养殖场(户)特别是新增、扩量的养殖场(户)的生产情况的信息采集,信息采集力求全面、系统,并及时把握其动态情况。充分利用网络、报刊、杂志等传媒,广泛收集畜牧生产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理念和市场动态情况,探索这些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理念及市场动态情况对太古县畜牧生产的引导和指导意义。

三是深入开展畜牧信息宣传。通过多种形式(如培训、咨询、讲座等)、多种途径(如科普宣传、科技入户、媒体宣传等)深入开展宣传畜牧信息宣传工作,特别是畜牧生产政策、市场信息和畜牧生产科学技术,努力把握机遇,规避风险,提升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

清泉镇2011年畜牧工作总结 第6篇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年以来,我站的畜牧工作在镇党委、镇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年初的各项指标,尽职尽责地完成了本的工作任务。

一、畜牧业生产经营指标完成良好

今年,我镇畜牧生产稳步推进,运行情况良好。截止目前,全镇牛饲养量达到5800头,出栏肉牛2800头,能繁母牛存栏量达2060头;生猪饲养量9200头,存栏6300头,出栏2900头;羊饲养量198000只,存栏98500只,出栏99500只;骆驼饲养量286峯;鸡饲养量206500只。

二、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取得显著成效

按照“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要求,建立了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机制,实现零报告制度,做到了应免尽免。我镇从3月中旬开始组织全镇村级防疫员对畜禽进行免疫接种,全镇春、秋两季共完成口蹄疫免疫注射:羊39万只次,猪18400口次,牛11600头次。鸡禽流感免疫注射41万只次,猪蓝耳病免疫18400口次,猪三针免疫18400口次,羊三联四防免疫196500只次,羊痘免疫38000只次,羊只驱虫19万只次,免疫密度均达到了95%以上,其中规模养殖户免疫密度达到了100%。在5月份县疫控中心对我镇的畜禽免疫进行了抽血检查,对2个村的40户养殖户进行抽血化验和入户走访检查,免疫抗体和密度均达到了畜禽免疫标准。

三、养殖小区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今年,我镇从大力发展规模养殖户、加快养殖小区建设和扶持专业化养殖企业三个层面上推进规模养殖,重点发展标准化养殖小 1

区和规模养殖场。新建了北湾聚源养殖小区和北滩丰裕养殖小区2个,新增规模养殖场2个(有礼综合养殖场、独峰畜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新增规模养殖户49户,新建畜牧科技示范点1个(有礼综合养殖场的绵羊人工授精点),有效地带动了全镇畜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四、畜禽品种改良突显成效

今年在县畜牧技术推广站大力支持下引进优质种公羊40只,设立人工授精配种点一处,在有礼养殖场的配种点,积极配合县畜牧技术推广站技术人员共同完成绵羊改良6000多只,培育了杂种优势,为我镇的品种改良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畜牧业重点项目发展顺利

一是争取到退牧还草项目,草原围栏面积45万亩,有效抑制草原沙漠化。二是认真做好全国农技推广科技示范户的指导工作。我镇共有科技示范户40户,结合这次项目工作,作为科技示范户指导员,我们进村入户,采取现场培训为群众传授青贮氨化、暖棚修建、饲养管理、疫病防治和常见病的治疗技术,通过技术指导,为我镇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懂科学管理、懂技术的新型农民。

六、草原矛盾纠纷调处有力

我镇共有草原面积81.5万亩,羊圈190座,人畜饮水井80多眼。近年来由于气候干旱,虫灾严重破坏了草原植被,使部分草原沙化,致使草原纠纷时有发生,尤其是村与村、社与社、镇与镇,还有县与县之间的矛盾,使群众的经济利益受到了严重损失。为了保护好我镇的草原植被和群众的利益,我们同相关部门的领导多次深入草原进行调节,今年共处理各类草原纠纷16起,有效遏制了矛盾的激化,为我镇畜牧业健康有序发展起到保架护航的作用。

七、2012年工作思路

1、认真做好退牧还草项目后续工作,按照县草原站的要求实施好草原奖补机制。

2、继续做好养殖小区的建设,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场,主要做好瞭高山畜牧园区的建设和北滩村新建养殖小区的建设。

畜牧局办公室2011年工作总结 第7篇

三、做好三项工作。一是要做好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我市养殖业产业结构不优化,比较优势不明显;特色养殖不突出。我局将进一步加大养殖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以温氏和新五丰两个项目落户耒阳为契机,加快发展优质瘦肉型猪和家禽生产;把握我市被列为省级草食动物基地县的机遇,大力发展草食畜禽养殖;借助耒阳大和圩乡鳜花鱼品牌优势,积极推广特种水产养殖,不断提高牧渔业产值在农业产值中的比重,提高牧渔业收入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份额,把我市建成牧渔业强市。

二是要做好动物防疫工作。加强和做好动物防疫工作事关畜牧业健康发展、事关城乡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经济大局稳定,是社会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局将继续实行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和计划免疫工作,不断完善疫病诊断监测、疫苗保存贮运冷链、防疫监督、动物检疫、动物免疫等系统。坚持不懈地抓好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猪链球菌、锗瘟、鸡新城疫等重大疫病的防治工作,确保常年免疫密度达到100%,确保我市继续保持为清静区。

三是要做好动物类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我局将严格依据《动物防疫法》、《饲料兽药管理条例》、《渔业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切实加强饲料兽药市场、渔业生产领域和动物类食品安全监管,加大动物及其产品的检疫工作,重点抓好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做到出栏必检、有宰必检,使屠宰检疫和产地检疫率都达到100%。通过依法打击电、毒、炸鱼等违法现象,确保渔业生产安全。通过大力推行防疫、检疫等标识管理,建立畜产口质量安全追溯和市场准入制度,加强重点场所的监管力度,实现畜产品“从生产到餐桌”的全程质量监控。确保上市畜产品无公害,确保群众吃上“放心肉”。

四、办好四件实事。第一件实事要积极稳妥地推进企业改制。本系统下属单位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经营困难,下岗职工比较多,生活普遍比较困难,维稳工作任务重、压力大。我局将按照分类指导,重点突破的原则,积极做好种畜场、畜牧水产技术服务中心和水科所的破产改制工作,维护好下岗职工的切身利益,关心好困难户的生活,确保一方稳定。

第二件实事要进一步做好乡镇动物防疫站组建工作。当前全市基层畜牧兽医体制改革工作已进入关键时期,我局将严格按照国发[xx]15号文件精神,在保证基层畜牧兽医机构不撤、人员不散、工作不乱的基础上,稳步推进乡镇畜牧兽医体制改革,使基层畜牧兽医体制改革与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相配套,与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相适应,真正建立一支能分别承担公益性职能与经营性服务的畜牧业科技队伍。我局将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原则,真正把那些思想觉悟高、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同志纳入动物防疫队伍,确保大局稳定,确保整个改革顺利进行。

第三件实事要加强行业基础设施建设。我局将加大技术装备投入,完善检验手段,继续建设并完善市动物类食品检验检测中心,为各乡站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和配套设施,切实加强基层动物防疫设施建设及动物检疫监督设施建设,努力提高全市动物防疫、检疫和监测能力。

第四件实事要推广应用一批新技术和新品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局将大力推广养殖新技术,通过采取举办技术培训班和技术讲座、印发技术资料、建立科技示范户、实行领导和技术干部分片包干、蹲点办样板等多种形式,全面推广养殖先进实用技术的应用,特别要在种草养牛、人工品改、特种水产等方面加大技术服务力度。做好畜产品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工作,大力发展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基地和绿色畜产品,切实提高我市养殖业的科技含量和竞争能力。

畜牧局办公室2011年工作总结 第8篇

畜牧良种补贴项目工作从2005年开始试点, 补贴资金不断增加, 补贴畜种不断增多, 补贴规模不断扩大。项目资金从最初的1500万元增加到2010年的9.9亿元, 累计投入近30亿元;补贴畜种从奶牛扩大到生猪、肉牛、绵羊;补贴范围从试点的15个县扩增到对奶牛的全面覆盖和其他畜种的600多个县。2011年, 中央进一步加大了畜牧良种补贴力度, 补贴资金较2010年增加了2亿元, 达11.9亿元。新增部分用于内蒙古、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8个省牧区的肉牛、羊、牦牛良种补贴。

实践证明, 畜牧良种补贴项目是推动畜禽品种改良最有效、提高畜禽生产水平最明显、带动养殖户增产增效最直接, 最受广大养殖场户欢迎的强农惠农政策之一, 真正起到了中央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通过项目实施, 大幅提高了家畜生产水平, 全国生猪人工授精率上升到60%, 荷斯坦奶牛良种化水平达到100%;改良后, 商品猪提前5-10天达到100kg, 荷斯坦牛平均产奶量提高500kg以上, 有力促进了农牧民增收。中央财政补贴带动了全国300多万农户直接受益, 奶牛和生猪生产水平的提高累计带动农民增收约230亿元;进一步完善了良种繁育体系, 项目增加了对优良种畜的需求, 带动了种畜场的发展, 全国种畜场数量和质量明显提升, 全国种公猪站由2006年的2800多家增加到目前近5000家, 2010年荷斯坦优秀种公牛达879头, 是2006年的2.2倍, 全国冻精抽检合格率达96%以上。

农业部有关领导充分肯定了畜牧良种补贴项目实施以来取得的成绩, 同时指出一些地方对良补政策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地区项目实施进度较慢、项目管理程序不规范、良补精液和种公畜质量亟待提高等问题也不容忽视。为做好2011年畜牧良种补贴工作, 要求各地要进一步规范项目资金使用, 强化项目规范管理, 加快项目执行进度, 提升供种能力和质量, 切实落实好牧区良补政策。

2011年气象工作总结 第9篇

我局气象台工作人员调用历年同期气象资料进行参考对比,与上级业务部门及时沟通、共同商讨,在做好今年气候与农业生产总结的基础上,为农业生产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使种植户可以依据气候趋势制定明年种植计划。

2011年至秋,建三江分局气象台气象成员组织召开了短期气候分析会,对前期气候条件进行了认真的讨论,综合分析认为:今年降水偏少,气温正常,生长季热量够用,总体气象条件好于常年,属丰年年景(与近五年平均比较)。

一、天气气候总趋势

2011年3~10月气候总趋势:气温较正常,生长季热量少于常年;降水偏少。

春季:2011年春季降水量为89.2mm,常年降水量为99.0mm,降水量略少于常年:2011年春季3,4月气温略低于常年而5月气温略高于常年,初春冷空气活动频繁,阶段性降温过程明显,气温正常略低;终霜晚于常年1~3d。

夏季:6月7月降水量为66.5mm少于常年109.7mm,而8月降水量为127.9mm,略高于常年8.9mm,夏季降水少于常年。2011年夏季气温略高,平均比常年高0.7℃左右。

秋季:秋季降水正常;秋季气温略高,比常年高0.2~0.5℃,终霜为5月15日,平均比常年晚1~2d;初霜期为9月20日,平均比常年晚1~3d。

二、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分析

1.播种期

根据上述分析,今年春播期气象条件对播种有一定不利影响。重点是前春的阶段性低温,影响大部地区大棚的正常播种和出苗,可能降低出苗率,这样就要做好大棚的保温措施,保证了播种质量。

2.大田生长期

今年的气象条件对大田作物生长是比较有利的。整个夏季降水正常,气温略高,大部地区作物都能旺盛的生长。但由于降水量分布不均,降水主要集中在夏末,因此階段性旱、涝和局地病虫害、冰雹、暴雨突出,将对局地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有一定不利影响。

3.灌浆成熟期

秋季气温略高,降水正常,对作物籽粒灌浆成熟十分有利。

三、重视气象工作提高气象服务形象

1.加强人工防雹增雨工作的管理和作业安全保障工作,制定完善了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管理制度,包括高炮作业管理制度、炮弹管理制度、电台通讯管理制度、炮点固定资管理制度、出勤学习制度。年初对炮点作业人员进行了上岗培训,进一步掌握了人影作业操作规程,为更好的发挥人影作业起到了重要作用。

2.重视气象的宣传,在今年的“3.23”世界气象日,我台组织职工进行了以“人与气候”为主题的气象日宣传活动,在网站上发放气象知识,防雷知识等,通过此次活动向全场宣传气象知识,宣传气象日,提高了全场对气象的关注程度,提高了气象部门的知名度,引起各农场对我们赖以生存的气候环境的更大程度的关注和爱护。

3.1—10月宣传及信息报送工作在内容上丰富,时效上报及时,每日向农业科上报信息3~5条。

近几年,我气象台不仅在春种、夏管、秋收的农忙季节为各级领导干部发送网络邮箱天气预报、天气记录,而且还在农忙季节提供24h天气预报咨询服务,使广大农业生产人员及时了解天气动态。另外,气象部门还运用网络技术,将气象资料上传到网络上,使农业生产人员根据天气情况指导农业生产,此举得到了生产技术人员和种植户的一致好评。

四、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思路

一是我台的基本建设已适应不了气象现代建设,气象现代化建设、现代化服务手段还待加强。

二是现有工作人员数量编制不够,一人兼多职,顾此失彼。积极实施人才战略,采取自主教育培训和远程教育培训相结合,多引进人才,增加新鲜血液,不断优化队伍结构,使我场人员的整体素质继续得到提高。

五、明年工作安排

1.继续狠抓基础业务,包括地面测报、农气观测、自动站监测,提高业务质量,加大业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业务人员的整体素质。

2.科技服务,要加强与农场各部门的联系,寻找一切可利用的机会,用气象科技优势为农场服务,取得农场各部门的认同,逐渐形成多元化的服务体系。

3.继续加强安全主产工作,各项安全责任制落实到位,加大力度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杜绝安全隐患的存在。

2011年畜牧业重点工作汇报 第10篇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阜康市2011年畜牧业重点工作做如下汇报:

2011年阜康市畜牧业工作按照“科学跨越,富民强牧”的发展思路,以农牧民增收为核心,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畜牧业为目标,坚持数量和质量相结合,效益和生态相统一,实施畜牧业科技创新,加大对传统畜牧业的改造力度;坚持按照产业化发展方向做好各项工作,积极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畜牧业;改善畜牧业基础设施,推进养殖小区(基地)和养殖专业村建设,促进畜牧业规模化养殖;加快品种改良步伐,积极推行以优良奶牛、肉牛、肉羊为主的牲畜品种改良工作;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工作,完善市、乡、村三级防疫网络,保证畜牧业的安全健康发展;严格执法,确保动物及动物产品安全生产;加快推进牧民定居步伐,扩大饲草料基地建设。调整畜牧业生产结构,以草定畜,以小换大,全面推进牲畜舍饲圈养工作,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努力打造现代畜牧业雏形,实现畜牧业跨越式发展。

2011年畜牧业重点工作及措施:

1、继续加大牧民定居工作力度,积极推进人工饲草料地建设。积极争取将牧民定居工程纳入山西援建民生工程和国家游牧民定居项目,争取援建资金600万元和项目资金万元,力争完成牧民定居450户。同时,借助退牧还草项目工程,争取项目资金2330万元开发建设高标准人工饲草料地2万亩。扩大优质饲草种植面积,为现代畜牧业发展提供物质保障,促进牧区生产生活方式和转变、推进牧区经济快速发展。

2、实施养殖小区扩建和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小区功能。完成扩建(新建)标准化畜禽圈舍15000平米,完善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2个,龙泉村奶牛小区、鱼儿沟蛋鸡养殖小区。全力打造家禽生产基地。重点扶持建设规模养殖场(小区),实现出栏家禽1650万羽,生产禽蛋1.4万吨,努力把阜康打造成新疆养禽业第一大县市。

3、依托挤奶厅、托牛所建设,推进奶牛集中饲养,统一管理。依托已建成的挤奶厅和实施建设的托牛所,逐步使散养奶牛集中饲养,统一管理,逐步实现奶业产业化生产,保证奶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全力推进奶牛集中饲养,充分发挥挤奶厅作用,2011年以牛场和托牛所方式集中统一饲养管理奶牛头数达到1200头,努力打造滋泥泉子镇龙泉村奶牛养殖小区,达到养、托、挤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构建奶业发展新体系,使其成为我市标准化奶牛养殖的示范基地。

4、继续强化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不断强化市、乡、村三级动物防疫网络体系建设,继续实行动物防疫工作“一把手”负责制。按照“行政部门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双轨机制,做到乡镇领导包村、村干部包户、技术人员包责任区,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并将动物防疫工作纳入乡镇村的双目标考核内容,切实将政府保密度延伸至村,以保证防疫密度、防疫质量、产地检疫覆盖面3个百分之百,确保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有效抗体达到75%以上。本地畜禽不出现重大动物疫病发生。

5、建立畜禽类食品安全生产监测体系。认真贯彻《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在符合条件的乡镇建设绿色畜禽产品生产基地,从政策上予

以扶持。不断加强执法监督职能、服务职能,切实抓好兽药、饲料监察、种畜禽管理、奶业管理。

6、实施良种繁育工程建设,加快推进牲畜品种改良步伐。2011年,一是争取将大茂农场列入良种肉羊繁育场建设项目,完成组建核心群母羊600只,年内向社会提供种公羊100只。使大茂农场成为全疆最大的肉羊繁育场。二是积极扶持禽业良种繁育,使福康源父母代蛋鸡种鸡场年饲养蛋种鸡达到10万套成为全疆最大的蛋鸡种鸡场。同时积极实施全疆第一个祖代蛋鸡场建设,使祖代蛋鸡场规模达到5000套。继续依托国家、自治区畜牧业良种补贴项目,应用冻精冷配、胚胎移植、性控冻精等先进技术,引进奶牛性控冻精2000枚,优良肉用纯种公羊15只,纯种母羊100只,引进高代杂交种公羊100只,西门塔尔种公牛50头,完成胚胎移植羊300只,加快推进牲畜品种改良步伐,提升畜禽的品种质量和优质品种的覆盖面。

7、健全草原监督管理体系,完善草原防火网络,提高草原监督管理水平,促进草原畜牧业稳步发展。进一步加强草原监理机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草原行政执法水平。继续抓好《草原法》及《实施细则》的宣传贯彻,促进以草定畜,从根本上解决超载过牧的问题。严厉禁止非农公司及个体经营户在草原上以任何理由开垦草原,进一步完善草原防火预警体系,加强防火设施建设,确保草原防火工作万无一失。

8、全面落实草原生态四项保护补助机制,维护草原生态可持续利用。争取将我市重度退化的4322148亩草场纳入禁牧区域;将3600377亩草场纳入草畜平衡范围;申请享受牧草良种补助草场面积达到247000亩;开展牧民教育、培训1万人次。

9、努力打造以三工河乡拜斯胡木村为中心,辐射九运街镇黄土梁畜牧业示范区,为畜牧业的跨越式发展和率先实施现代畜牧业做出示范。

10、优化环境、转变机关作风,强化招商引资工作。一是做好新疆创景园林有限责任公司10万头生猪养殖项目一期工程协调工作,使其项目早日开工,年内达到出栏生猪3万头能力。二是做好阜康市天滋肉牛养殖合作社肉牛繁育育肥屠宰产业化示范建设项目的协调工作,使其项目早日开工建设。

11、切实抓好牛羊育肥和储草储料。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将牛羊育肥工作作为当前农牧民致富增收的重点工作来抓,协调金融部门,早计划、早安排、早动手,保证牛羊育肥工作落到实处。积极做好饲草料贮备工作,按照畜均备草达到400公斤以上、备料达到40公斤以上标准。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饲草料的贮备,确保牲畜安全越冬渡春。

上一篇:新生产计划员工作职责(生产调度员)下一篇:莫莉的假期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