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祁连山的导游词

2024-08-14

甘肃祁连山的导游词(精选14篇)

甘肃祁连山的导游词 第1篇

祁连山,原指河西走廊南部山地最北的一支山岭(走廊南山西端,海拔5547米),或称狭义的“祁连山”。“祁连”系匈奴语,匈奴呼天为“祁连”,祁连山即“天山”之意。因位于河西走廊之南,历史上亦曾叫南山,还有雪山、白山等名称。西汉初年,霍去病西征并征服匈奴,“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匈奴民歌所指“祁连山”即此。后泛指甘肃、青海之间一系列在地质或地貌上相联系的一系列山脉。

义的祁连山是指祁连山脉最北的一支山岭(其主峰在走廊南山西端,海拔5547米)。广义的祁连山,或称“祁连山脉”,是甘肃省西部和青海省东北部边境山地的总称。地处甘肃、青海两省交界处,东起乌鞘岭的松山,西到当金山口,北临河西走廊,南靠柴达木盆地。地跨天祝、肃南、古浪、凉州、永昌、山丹、民乐、甘州八县(区)。

甘肃祁连山的导游词 第2篇

习惯上,以玉门市石油河(或白杨河)为界,分为西祁连山、东祁连山两段。东祁连山有走廊南山、冷龙岭和其支脉大黄山、马雅雪山、毛毛山。西北高东南低,一般海拔-4500米;相对高差1000-2000米,主脉海拔4000-5000米间,酒泉以南的镜铁山海拔5205米。西祁连山有照壁山、陶勒山、陶勒南山:大雪山、疏勒南山、野马山、野马南山、党河南山、吐尔根达坂山和赛什腾山等。南高北低;一般海拔2000-5000米,主脉海拔4500-5000米间,大雪山海拔5483米,位于甘、青省界的团结峰(宰吾结勒)海拔5808米,为青海省内最高点。

走廊南山,因位于河西走廊之南而得名。《祁连山地质志》将冷龙岭也划归走廊南山。但多数地图和地理著作则把冷龙岭单独划出,即冷龙岭和走廊南山并列为祁连山脉的一级山岭。走廊南山在青海省境内雄踞黑河之北,北至省界;西起丰洛川源头,东至祁连县城附近,在青海省境内延伸160公里,宽10-20公里,山峰海拔一般在4000-4500米之间,最高峰是柴达诺山,海拔4764米。

冷龙岭,又叫老龙岭,在青海境内位于八宝河、大通河一线之北,北至青海省界,西起黑河向东延至门源县以东。在青海省境长280公里,宽30-50公里,山峰多在海拔4000-5000米,最高峰位于青石嘴以北,海拔5254米,4500以上的山峰多发育有现代冰川。冷龙岭的东南端为乌鞘岭,是东亚季风到达的最西端,为陇中高原和河西走廊的天然分界线。是中国地形第一与第二级阶梯的边界,是中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内流区域和外流区域的分界线点,是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汇处,是半干旱区向干旱区过渡的分界线。

托来山,蒙古语意“有柴禾的山”。又叫木垒山。还有陶来山、托勒山、讨赖山等名称。托来山位于黑河、八宝河与托来河、大通河上游之间。东起门源县青石嘴附近,向西延至二指哈拉山口附近。在省境内长350公里,宽20公里,山峰海拔一般在4000至4500米,最高峰是阴凹槽黑山,海拔4849米。4500米以上的山峰,发育有少量现代冰川。山岭西北段较高,是托来山的主体部分,东南段较低叫默勒山,也叫俄博山。

托来南山,又叫巴索拉岭,还有陶来南山、托勒南山、讨赖南山等名称。托来南山位于疏勒河与托来河之间,西北以疏勒河与大雪山分界,东南以萨拉河上游与默勒山分界。西段是青甘两省的界山,东段全部在青海省境内。在青海境内长200公里,宽20-25公里,山峰海拔一般在4500-5000米之间,最高峰是吾德额钦,海拔5294米,4500米以上的山峰一般发育有现代冰川。

疏勒南山,位于疏勒河之南,党河、哈拉湖之北。在青海省东起大通河源,向西延至党河支流尧勒特沟附近出青海。在青海省绵延350公里,宽30-50公里,山峰海拔一般在4500-5500米。疏勒南山西段在甘肃省境内叫野马南山,中段和东段在青海境内。中段的最高地段也是祁连山脉隆起的最高地段,5000米以上的山地分布广阔,5500米以上的山峰有三座,最高峰岗则吾结,曾名团结峰,海拔5808米。东段叫沙果林那穆吉木岭。中段和东段现代冰川十分发育,较大的雪山有八座。

大通山,位于布哈河和大通河之间,西在大通河和布哈河源头地带与疏勒南山过渡,东以北川河、大通河支流萨拉沟一线与达坂山相接。广义的大通山包括达坂山,但现代出版的地图多数把达坂山与大通山并列为祁连山脉的一级山岭。大通山山体广阔,平面呈北西西—南东东的枣核形。主岭在北部,靠近大通河,脉络尚存,山峰一般在海拔4000-4500米。南部由于青海湖水系和湟水切割,山岭低缓破碎,脉络不清,山峰海拔一般在4000米左右。大通山长300公里,宽一般50-60公里、山岭西北高,东南低,最高峰位于西端,海拔4849米。

达坂山,又叫大坂山或青石岭。位于湟水与大通河之间,西北起自北川河干流,东南至大通河下游。在青海省境长近200公里,宽一般40-50公里,山峰海拔一般在4000米左右。山体北部较高,主峰脉络清楚;南部由于湟水支流切割较低缓破碎,最高峰仙密大山海拔4353米。

党河南山,蒙古语叫乌兰达坂,意为“红色的岭”。位于党河与大哈尔腾河之间,西以当金山口与阿尔金山脉分界,东到哈拉湖西南。长250公里,宽一般20-30公里。西段是甘青两省的界山,东段全部在青海省境内。山岭东段较高,山峰海拔一般5000米左右,最高峰位于古尔班保,海拔5620米,4800米以上的山峰一般发育有现代冰川。野牛脊山、古尔班保为其东段的次一级山岭。

甘肃祁连山的导游词 第3篇

山区景观受到地形、气候、复杂的水热条件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呈现复杂性变化特点[2]。随着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3s”系统 (GPS、RS、GIS) 与计算机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景观格局定量化研究。地理信息系统快速、准确处理大规模空间数据优势为景观数量化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手段。“3s”系统与景观生态学理论共同形成了对大尺度景观格局进行独具特色的研究模式, 促进了景观生态学的研究与发展。

1 研究区概况

甘肃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哈溪哈溪保护站位于祁连山东段天祝县境内, 地理坐标为东经102°01'~102°51'、北纬37°16'~37°45'。东西长约75km, 南北宽约25km。总土地面积1403hm2。该区属高中山地貌, 海拔一般在2400~4500m之间。山地平均坡度一般在25°~40°之间。林区年平均气温1.8℃, 年均降水量350~400mm, 雨量主要集中分布在5~9月, 年蒸发量1234.2mm, 属高寒湿润、半湿润气候区。受高山地貌的影响, 山地景观呈明显的垂直带谱及坡向性变化, 主要的景观类型有森林景观、灌丛景观、草原景观、高寒草甸景观、寒漠、裸岩景观、冰川、湿地景观、人为景观、荒漠景观;景观结构呈现交错和阶梯式景观分布结构。

2 研究方法

2.1 数据的来源及分析方法

采用影像数据为2007年甘肃祁连山保护区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时spot5卫片。地形图采用国家测绘局1996年出版的该区1∶5万地形图, 并进行矢量化扫描。采用arcgis软件对spot5卫片和相应地形图进行校正和配准, 采用arcview 3x软件通过卫片判读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获得森林植被类型、地形、地貌等数据;在此基础上应用arcgis软件生成arcgrid栅格数据 (栅格大小30) 进行景观指数的分析。

景观格局是由不同类型、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地块 (生态系统) 在空间上构成的镶嵌体。分析景观格局的前提是景观要素的划分, 本文以《国家土地分类标准》、《甘肃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操作细则2007年》地类的分类标准和及景观生态学中景观、景观要素的区分要求, 共划分出11个景观要素 (灌木林地、未利用地、牧草地、有林地、特灌林地、耕地、水域、未成林地、居民地、疏林地、苗圃地) , 采用Fragstats3.3软件及Excel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依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对结果分析, 揭示景观特征及其存在的生态问题, 提出祁连山保护区哈溪保护站景观格局与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2.2 景观格局指数选择

根据研究的目的和有关学者的研究成果[3,4,5,6], 对Fragstats3.3软件提供的景观指数进行筛选, 选择斑块基本特征、边缘特征、形状特征、聚集度特征中有代表性的17指标进行景观要素格局指数的计算, 应用计算结果针对不同景观要素斑块特征, 对祁连山保护区哈溪保护站景观格局进行分析。

2.2.1 斑块的基本特征

植被景观斑块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斑块的面积、大小和周长 (Baskent and Jordan) [6], 景观斑块基本特征指标选择指标有:CA斑块面积、PLAND斑块占景观面积比、NP斑块数量、TE边缘总长度。

2.2.2 斑块破碎度特征指标

破碎度表征景观被分割的破碎程度, 直观上表现为斑块数量的增加而面积缩小, 反映景观空间结构的复杂性,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对景观的干扰程度。采用斑块密度、AREA_MN平均斑块大小和边缘密度进行景观破碎度分析。

2.2.3 斑块形状特征指标

选取反映斑块形状偏离规则圆形程度的LSI、反映斑块形状复杂程度的SHAPE_MN、反映斑块边界复杂程度的MPFD, 以及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景观整体特征及受人类干扰程度的FRAC_MN和FRAC_AM来分析山系内斑块的形状特征[7]。

2.2.4 斑块聚集特征指标

选择反映同种斑块间的距离, 揭示景观格局的团聚与分散程度的平均最近距离MNN, 反映同种斑块间的邻近程度, 以及景观格局的破碎程度的邻近度指数MPI和反映斑块间的镶嵌程度, 以及斑块分布情况的散布与并列指数IJI, 来分析要素斑块的散布特征[7]。

3 结果与分析

3.1 景观要素斑块特征

3.1.1 斑块要素面积特征

注:CA:斑块面积, PLAND:斑块占景观面积比, NP:块数量, TE:缘总长度。

由表1可知, 研究区域的斑块数量合计1065块, 景观总面积1411.65hm2, 边缘总长度8193540, 该区景观要素组成中各类景观要素面积CA大小顺序为灌木林地>未利用地>牧草地>有林地>特灌林地>耕地>水域>未成林地>居民地>疏林地>苗圃地 (见表1) , 灌木林斑块要素面积566.98hm2, 其景观面积占总面积的40.164%, 可见, 灌木林是主要的景观类型, 在景观中控制作用明显;其次未利用地斑块要素面积为226.4hm2, 占总面积的16.038%, 有林地斑块要素面积为189.06 hm2, 占总面积的13.3931%, 可见在哈溪保护站植被以灌木林景观为主, 灌木林景观连通性好, 破碎化程度低。

3.1.2 景观要素数量及边缘周长特征

边缘总长度TE是对生物物种扩张的直接反映, 斑块总长度是各景观要素间的接触关系。也表示斑块与周围景观单元间能量、物质、物种相互作用的情况, 生态作用通过边缘效应而显现;斑块的周长与斑块的面积有很大的相关性。因面积差异, 各个景观组分周长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由表1可知, 斑块要素周长由大到小的顺序:有林地>灌木林地>牧草地>特灌林地>未利用地>耕地>水域>居民地>未成林地>疏林地>苗圃地, 周长最大者为有林地斑块, 其次为灌木林地斑块, 边缘周长最小者为苗圃地斑块, 与面积特征基本一致, 显示斑块被分割的程度。

3.2 景观破碎度分析

3.2.1 斑块密度

表2表明, 斑块密度PD反映景观的破碎化程度[7], 同时反映景观空间异质性程度。斑块密度PD值越大, 表明一定面积异质景观要素斑块数量越多, 斑块规模小, 破碎化程度越大, 空间异质性程度越大[8]。该景观各斑块组分斑块密度大小顺序:有林地>特灌林地>牧草地>居民地>耕地>水域>未利用地>灌木林地>疏林地>未成林地>苗圃地。有林地斑块密度最大, 破碎度最高, 苗圃地斑块密度最小, 破碎度最低, 而林地的破碎度大于草原和未利用的破碎度。

注:PD:斑块密度, ED:边缘密度, AREA_MN:平均斑块大小。

3.2.2 边缘密度

边缘密度ED为景观中所有斑块总长度除以景观总面积, 是一个斑块类型单位面积所拥有的周长的度量。单位面积周长值越大, 斑块类型被边界割裂的程度程度高;反之, 景观类型保存完好。该景观斑块组分边缘密度顺序为有林地>灌木林地>牧草地>特灌林地>未利用地>耕地>水域>居民地>未成林地>疏林地>苗圃地, 说明有林地、灌木林地斑块破碎化程度高, 未成林地、苗圃地破碎化程度较低。

3.2.3 斑块平均大小

斑块平均大小AREA_MN可指征景观的破碎程度, 在景观或斑块级别上, AREA_MN值越小, 景观或斑块破碎化程度越高, 它是反映景观异质性的关键。景观AREA_MN值大小为:灌木林地>未利用地>牧草地>耕地>特灌林地>有林地>未成林地>水域>疏林地>居民地>苗圃地。由表2表明在林地中, 灌木林地平均斑块最大, 破碎化程度最低, 疏林地、未成林地破碎化程度高;在其它斑块中未利用地、牧草地、耕地斑块平均面积大, 牧草地、耕地对保护区干扰较大。

3.3 形状特征分析

斑块形状特征指标见表3。

注:LSI:景观形状指数, SHAPE_MN:平均形状指数, SHAPE_AM:面积加权平均形状指标, FRAC_MN:平均斑块分维数, FRAC_AM:面积加权平均斑块分维数。

由表3可知, LSI大小排列顺序为有林地>牧草地>特灌林地>耕地>灌木林地>居民地>水域>未利用地>未成林地>疏林地>苗圃地。以有林地最大, 为13.56;其次牧草地, 为24.8, 苗圃地最小为1.29。随着LIS值减小, 斑块形状越接近规则的圆形, 像有有林地、灌木林地等面积较大的斑块, 形状偏离规则圆形越远, 规则性越差, 这与祁连山森林景观多呈斑块状分布有关。

平均斑块形状指数SHAPE_AM是计算某一斑块形状与相同面积的正方形或圆形间的偏离程度, 用于测量斑块形状的复杂程度, 其值越接近1表示斑块形状越接近圆形, 其值越大, 说明斑块形状较为复杂, 表示受自然或人为干扰越大。该景观SHAPE_AM大小排序为水域>未成林地>未利用地>灌木林地>耕地>牧草地>有林地>特灌林地>疏林地>居民地>苗圃地;表示在林地景观中灌木林SHAPE_AM值最大, 为2.29, 斑块形状较为复杂, 苗圃地斑块SHAPE_AM值最小, 为1.29, 其形状相对规则;在非林地景观中水域斑块SHAPE_AM值水域最大, 为2.65, 这主要有河流等线状斑块影响, 斑块形状较为复杂, 居民地斑块SHAPE_AM值最小, 为1.76, 其形状相对规则。

从平均斑块分维数FRAC_MN大小看, 未成林地>水域耕地>有林地>牧草地>疏林地>未利用地>灌木林地>特灌林地>居民地>苗圃地。林地景观中有林地最大, 为1.16, 说明其边界最为复杂, 而居民地最小, 为1.13, 斑块边界较为简单;对非林地斑块, 水域FRAC_MN值最大, 为1.1416, 说明其边界较为复杂, 苗圃地为1.063, 边界较为规则。

结合平均斑块分维数FRAC_MN, 面积加权平均斑块分维数FRAC_AM分析, 在林地景观中灌木林FRAC_MN和FRAC_AM值最大, 分别为14.5033和1.2629, 说明其斑块格局整体特征和形状最为复杂, 受自然和人类干扰较大, 在祁连山保护区主要表现为放牧等活动的干扰和动物的践踏、采食;苗圃地FRAC_MN和FRAC_AM值最小, 分别为1.3279和1.0623, 表明其景观特征与斑块形状简单;对于非林地人为设施FRAC_MN和FRAC_AM耕地斑块值最大, 分别为7.7135和1.2388, 斑块特征与形状较复杂, 而居民地斑块FRAC_MN和FRAC_AM值最小, 分别为2.1456和1.1278, 表明其景观特征与斑块形状最简单。

3.4 斑块的聚集度分析

斑块聚集特征指标见表4。

注:ENN_MN:最小距离, IJI:散布与并列指数, COHESION:整体性或斑块凝聚度, AI:聚合度。

由表4可知, 斑块最小距离ENN_MN大小顺序苗圃地>疏林地>居民地>未成林地>水域>耕地>特灌林地>有林地>牧草地>未利用地>灌木林地。苗圃地、疏林地斑块MNN值最大, 分别为3399.4217和1465.0488, 说明斑块聚集程度最低, 斑块间距离较远;而灌木林地、未利用地斑块MNN较小, 分别为668.757和384.4526, 斑块最为集中, 说明该斑块聚集程度高。

散布于并列指数IJI值从表可知, 其大小排列顺序为水域>疏林地>有林地>未成林地>牧草地>灌木林地>耕地>特灌林地>居民地>未利用地>苗圃地。表明保护区河流廊道较多, 河流对景观的分割作用明显, 与其他斑块镶嵌度好。有林地多分布在中间海拔位置, 与其他景观也有较好的镶嵌性。未利用地、苗圃地多处于景观边缘的地带, 与其他斑块镶嵌程度较低。

景观连接度指数也称景观导度指数, 是测量景观类型的空间连接度的指数, 越大, 说明景观的空间连通性越高。由表4可知其大小顺序为灌木林地>未利用地>牧草地>耕地>特灌林地>有林地>水域>未成林地>疏林地>居民地>苗圃地。灌木林地、未利用地、牧草地斑块空间连接程度高, 而空间连接程度较低的斑块有疏林地、居民地、苗圃地。

聚集度指数AI反映景观组分的可能的最大邻近度, 相同类型斑块的聚集程度越大, 其值越大。景观中的同类型斑块最大程度的离散分布时, 为0;景观中的同类型斑块被聚合成一个单独的、结构紧凑的斑块时, 为100。有表可知, AI大小排列顺序为灌木林地>未利用地>牧草地>特灌林地>耕地>有林地>未成林地>苗圃地>水域>疏林地>居民地。灌木林地、未利用地、牧草地AI值位居前三, 表明这3类斑块聚集程度高, 而水域、疏林地、居民地面积小、处于边缘位置, 聚集程度低。

4 小结与讨论

从景观要素斑块特征方面看, 斑块面积CA大小顺序为灌木林地>未利用地>牧草地>有林地>特灌林地>耕地>水域>未成林地>居民地>疏林地>苗圃地。甘肃祁连山哈溪自然保护站属于典型的林、农、牧混杂性的森林景观, 以森林景观为主。林地可作为研究区景观范围内的基质。灌木林是主要的景观类型、有林地是主要的景观斑块类型, 处于主体地位。

各斑块组分斑块密度大小顺序:有林地>特灌林地>牧草地>居民地>耕地>水域>未利用地>灌木林地>疏林地>未成林地>苗圃地。有林地和灌木林地的斑块密度和斑块边缘密度值很大, 林地的破碎度大于草原和未利用地的破碎度。说明林地景观脆弱, 受到的干扰强烈, 破碎化程度高;人为干扰现象普遍, 也较为严重。另外这也与生态系统脆弱, 受地形地貌、自然干等因素影响的结果。

斑块形状特征。景观形状指数LSI排列顺序为有林地>牧草地>特灌林地>耕地>灌木林地>居民地>水域>未利用地>未成林地>疏林地>苗圃地。随着LIS值减小, 斑块形状由不规则越接近规则的圆形;景观斑块的边界复杂程度中, 有林地最复杂;平均斑块形状指数SHAPE_AM是计算某一斑块形状与相同面积的正方形或圆形间的偏离程度, 该景观SHAPE_AM大小排序为水域>未成林地>未利用地>灌木林地>耕地>牧草地>有林地>特灌林地>疏林地>居民地>苗圃地;水域SHAPE_AM值最大, 斑块形状较为复杂, 随着数值变小, 其形状相对变的规则;这与保护区河流众多、河流对各类景观的分割作用明显有关。林地SHAPE_AM较大, 是祁连山森林景观多呈斑块状分布有关;也与祁连山保护区农林牧矛盾突出, 坡耕地种植、放牧等活动的干扰干扰, 造成林地破碎, 形状特征复杂。

采用斑块间最小距离ENN_MN分析斑块的聚集程度, 大小顺序苗圃地>疏林地>居民地>未成林地>水域>耕地>特灌林地>有林地>牧草地>未利用地>灌木林地。苗圃地、疏林地斑块MNN值最大, 斑块聚集程度最低, 随着数值增大, 斑块聚集程度增高。散布于并列指数IJI值大小排列顺序为水域>疏林地>有林地>未成林地>牧草地>灌木林地>耕地>特灌林地>居民地>未利用地>苗圃地。表明保护区河流廊道较多, 河流对景观的分割作用明显, 与其他斑块镶嵌度好。有林地多分布在中间海拔位置, 与其他景观也有较好的镶嵌性。未利用地、苗圃地多处于景观边缘的地带, 与其他斑块镶嵌程度较低。

参考文献

[1]徐化成.景观生态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6:5.

[2]陈文波, 肖笃宁, 李秀珍.景观指数分类、应用及构建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 2002, 13 (1) :121-125.

[3]邱扬, 张金屯.自然保护区研究与景观生态学基本原理[J].农村生态环境, 1997, 1 (1) :46-49.

[4]郭晋平森林景观生态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5]陈利项, 刘洋, 吕一河, 等.景观生态学中的格局分析:现状、困境与未来[J].生态学报, 2008, 28 (11) :5521-5531.

[6]胡翠华, 黄尤优, 刘守江, 等.四川小相岭山系植被景观的斑块特征分析[J].云南植物研究, 2009, 31 (6) :529-536.

[7]李秀珍, 布仁仓, 常禹, 等.景观格局指标对不同景观格局的反应[J].生态学报, 2004, 24 (1) :123-134.

祁连山中的河流 第4篇

进入河西走廊,那与你如影相随,无处不在且又延绵不绝的巨大身影便是祁连山。永登一带,山谷形成的走廊还嫌狭窄,宽不过10余公里,祁连山近在咫尺,可以清楚地看见地貌山色,山体并不见其伟岸巍峨,相对高度五六百米,土黄色的山峦重叠,寸草不生,仿佛没有生命,时常在整面山坡上仅孤零零地长着一棵小树,显得苍凉悲壮。

渐渐地,公路一直升高,祁连山谷变成一面面巨大的山坡,公路便在这些山坡上盘旋,有了羊群,在山坡上啃草,缓缓地移动,显出牧区景象。尽管盛夏,山风吹来,透着凉意,远远近近的山峦有骑着马的藏民,挥动鞭梢赶着牛羊,这里已能看见黑色的牦牛和三五成群的骏马。远处则能见着搭在山坡的帐篷和熬煮奶茶的炊烟,仿佛进入青藏高原。天祝正是藏族群众聚居生存的地方,这也是河西走廊的一大特色,民族荟萃,五方杂居,互相影响。盛夏时分,天祝一带大片的青稞翻着绿浪,油菜则开着金灿灿的黄花,天祝还有布满藏式建筑的古镇,字号杂陈,店铺林立,出售藏区各类产品,毛皮、酥油、藏药,十分繁华,风情浓郁,吸引不少旅游者前往观光。

车过古浪,地形渐次开阔,两边山岭都退到遥远的天边,但祁连山那巍峨的山体依然牵连不断,高低起伏的山峰上,有大团的云团飘浮,十分洁白,白得耀眼,白得可爱,白得无一点尘埃,无一丝杂染,在内地城市上空根本见不着。这些云团朵朵相连,牵连成片,形成剪不断的云带,飘浮在山峰的上空,透着晶莹的蓝天。于是,白云、蓝天与黛苍的山峰构成一幅长的没有尽头的画卷,始终与人相伴,让人百看不厌。祁连山越退越远,武威、张掖一段是河西走廊最为开阔的地方,也是祁连山脉的主峰所在,远眺天边,只见巍峨的山峰披着皑皑白雪直插云端,这些高大伟岸的山峰海拔均在四五千米,亿万斯年所积冰雪常年都银妆素裹,是河西走廊一大景观。

祁连山是我国著名的十二大山系之一,和秦岭一样,都是东西延绵1000多公里,由多条山岭构成的巨大山脉,与秦岭相比,祁连山纬度偏北,且海拔在3000~5000米之间,其主峰团结峰海拔5826.8米,远高于秦岭主峰。其山峰海拔4000米以上便终年积雪,有冰川2800多条,所贮水量有近千亿立方米,相当于五个丹江口水库(贮水209亿立方)。祁连山朝南流出的主要有湟水、大通河等,滋润了青海300公里的河湟谷地以及青海湖。祁连山向北流出的主要是石羊河、黑河、疏勒河等三大水系56条脉流。每当春、夏,冰雪融化为淙淙溪水,首先滋润祁连山腹地及山脚大片草场,水草丰美的山丹马场,裕固人放牧的皇城草原、老虎沟草原便是祁连山雪水带给人类的恩泽。众多的溪流闪跃着浪花,汇纳百川,形成石羊河、黑河、疏勒河,又分别养育了武威绿洲,张掖绿洲和酒泉敦煌绿洲。因河西走廊属内陆干旱气候,年降水不足100毫米,农牧业、工业和群众生活用水,只能依靠祁连山冰雪融化的河水。换言之,若无祁连山流出的河水,河西走廊便无绿洲可言,只能是不适合人类生存的戈壁荒滩。我们应该庆幸,正因有了父亲一般威严的祁连山脉,有母亲一般慈祥的祁连河水,才养育滋润了千里河西。

据史书记载,秦汉时期,祁连山脉曾生长分布着广袤的森林,西从敦煌与西域相交的伊吾(今哈密),东至天祝乌鞘岭,森林延绵1000多公里,直到明末清初,因河西走廊人口较内地为少,开发有限,祁连山森林覆盖面积仍很巨大。由于生态良好,对水源涵养十分有利。不仅河西走廊沃野连片,村镇相望,祁连山腹地和山脚更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壮阔美景。

不幸的是,祁连山的森林遭受多次人为的巨大破坏。首先是清雍正年间,征西大将军年羹尧,率领大军征讨青海反叛的罗卜藏丹津,叛乱势力失败后潜逃至祁连山密林之中,由于山大林深,不宜追剿,年羹尧下令放火烧林清匪,导致数万亩森林化为焦土。西北高寒,生态一经破坏,很难恢复,事实是,200多年过去,当年烧毁的地方仍然焦土一片,山石裸露,还引起周边地方植被萎缩和退化。再是马步芳部队占据青海、甘肃时,打着修建学校、营房等名义,对祁连山中的森林进行连片砍伐,导致祁连山中幸存下来的天然森林在,20世纪50年代初不足200万亩。但之后并没吸取教训,过度砍伐和毁林开荒,从没停止,尤其是1958年大炼钢铁,数万群众进山砍林,使祁连山森林遭到很大破坏,在石羊河主要水源涵养地冷龙岭北坡的油松几乎破坏殆尽。在黑河主要支流肃南县境内畅隆河岸,也几乎看不见成片的树林。2004年,笔者到祁连山考察时,看到光秃秃的山坡上矗立着大炼钢铁的遗物小高炉。小高炉前竖立着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但愿能成为一种永久的警示。

由于祁连山森林破坏严重,雪线、冰川日益萎缩后退,造成河流来水减少,甚至断流。比如石羊河早年不仅养育武威绿洲,还滋润着下游的民勤绿洲,并在终端形成历史上曾叫“白亭海”、“青土湖”的湖泊与湿地,把沙漠隔绝在绿洲的外围。民勤由于临近内蒙,早年也有如山西晋商那样因经商致富的人家,在民勤留下类如乔家大院那样的瑞安堡、张梅少堡等。可惜,近年由于河水减少,湖泊干涸,沙漠不断侵蚀耕地和村落。许多农民已无法在故土生存,被迫背井离乡。情况十分严重,温家宝总理就此问题不止一次地说:“决不能让民勤变成第二个罗布泊。”

祁连山最大的河流,也是我国仅次于塔里木河的第二大内陆河的黑河情况也不乐观。黑河发源于祁连山腹地祁连县境内,由于临近主峰及多条雪峰与冰川汇聚百川,历史上曾形成较丰沛的河水,史书所载“弱水三千入流沙”便指黑河。整条河水长驱800多公里,流经青海、甘肃、内蒙三省区。黑河年径流量达15亿立方,滋润着亚洲最大的一片山丹草原,河西最大的一片绿洲张掖。

据方志记载,历史上张掖所属各县河流开凿有52条干渠,根据沿途村落人口多少,田亩大小及赋税承担有序定量放水,保障了河水公开、公正、公平使用。陶模、左宗棠等清廷要员主政甘肃时均对水源生发之地祁连树木十分注意保护。例如清嘉庆年,甘肃提督苏宁阿,把祁连山森林视为“甘人养命之源”,并立碑公示:“若无八宝山之松树,冬雪至春末一涌而融化,黑河涨溢五十二渠不能承受,则有冲决之灾;至夏秋二次融化之雪水微弱,黑河水小而低,不能入渠灌田,则有极旱之羹。甘州居民之生计,全仗松树多而积雪厚。若树木被砍伐而不能积雪,必致民患,自当永远保护。”并规定:“砍树与杀人同罪!”故历代百姓也注意生态保护,才使张掖绿野无垠,田畴相望,古人有诗赞叹:“不见祁连山上雪,错疑甘州是江南。”

甘肃祁连山的导游词 第5篇

(9月29日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

甘肃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决定对《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作如下修改:

一、将第二条修改为:“保护区属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位于东经97°23′34″-103°45′49″,北纬36°29′57″-39°43′39″范围内,其总面积为1987200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504067.3公顷,缓冲区面积387371.4公顷,实验区面积1095761.3公顷。”

二、将第三十六条修改为:“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自然保护区划定的外围保护地带,由当地人民政府和有权属的单位保护和管理。”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改后,重新公布。

青海祁连山导游词 第6篇

祁连山的四季从来不甚分明,春不象春,夏不象夏。所谓“祁连六月雪”,就是祁连山气候和自然景观的写照。

祁连山的原始森林景区更是风光迷人,立夏之后,山林之中一片一望无际的绿色海洋。祁连山的原始森林区内,有15.7万公顷,200多万立方米的森林资源。是青海省较大的林区之一。这里有云杉、圆柏、杨树等林木以及鞭麻、黑刺、山柳等灌木。此外,祁连山的密林雪岭之中,还有许多游荡的鹿群或奔跑,或徘徊其间,野趣浓烈,生态优美。

祁连山中的河谷和洼地,海拔平均3000多米;而祁连山浪峰般的高山顶则在4000至5000米之上。一路之上履冰踏雪,寒风刺骨。但有着使你目不暇接,可尽情观赏的大自然之美。祁连山的每一个山峰本来就显得气势雄伟,人称是“石骨峥嵘,鸟道盘错”。这些由冰雪和石头凝成的奇形怪状、棱角分明的脉脊,有如用巨斧劈雕一般。至于因高山上终年积雪而形成宽阔硕长的冰川,那是雪山的一绝!冰川是长年不溶化的,好似披挂在雪山众神身上的条条洁白的“哈达”。它们千姿百态,躺卧在雪山上,如白虎藏匿,如银蛇盘绕;在正午阳光的照射下,有如钻石发出万簇光芒;在霞光的色染中,冰川则有无法描摹的瑰丽!

祁连山中多河,这是因为在着终年覆盖的雪山,数不尽的冰川;每当暖季来到,阳光总会融化掉上面的一层冰雪;再加上森林带的降雨,水源之沛,无疑是众河不尽之源。

青海海北川导游词 ·日月山导游词 ·黄河源导游词

青海祁连山导游词 第7篇

在车上,我更紧张了今天的海拔比前天还高,今天会不会有高原反应呢?眨眼间,我们已来到祁连山草原。我看呆了,绿色的小草覆盖在连绵起伏的祁连山上,偶尔有一簇簇盛开的格桑花,一群牛羊,星罗棋布。牛羊很勇敢,努力爬上高峰,花儿很美丽,仰起脸庞向我们微笑。

看着美景,汽车驶到了山顶。我吸取上次在拉鸡山的教训,在穿了两件衣服的情况下,又套了一件冲锋衣。一下车,我回头看着身后的牌子大冬树山垭口,海拔4120.6米。这是我到过所有地方中,海拔最高的了。蓝天下,白云显得唾手可得,雄鹰在蓝天下自由翱翔。那经幡随风飘动,带着我那激动的心,一起飞翔。站在山上向下俯视,映入眼帘的是大片大片的翠绿的草地,不时有一些黑点儿、白点儿缓慢地移动,那是吃草的牛群羊群。另外,我到了这么高的海拔上仍没有高原反应,太好了。但旅行队伍中有人出现了高原反应有人头痛,有人头晕,还有人感到胸闷气短。于是,我们匆匆拍了几张照片就走了。

正在远去的祁连山冰川 第8篇

青海祁连山导游词范本 第9篇

欢迎大家来到青海,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今天小x为大家介绍青海境内一些著名好玩的景点祁连山。

祁连山的平均山脉海拔在4000米~5000米之间,高山积雪形成的硕长而宽阔的冰川地貌奇丽壮观。海拔高度在4000米以上的地方,称为雪线,一般而言,冰天雪地,万物绝迹。然而,祁连山的雪线之上,常常会出现逆反的生物奇观。在浅雪的山层之中,有名为雪山草甸植物的蘑菇状蚕缀,还有珍贵的药材——高山雪莲,以及一种生长在风蚀的岩石下的雪山草。因此,雪莲、蚕缀、雪山草又合称为祁连山雪线上的岁寒三友。

祁连山的四季从来不甚分明,春不象春,夏不象夏。所谓祁连六月雪,就是祁连山气候和自然景观的写照。

祁连山的原始森林景区更是风光迷人,立夏之后,山林之中一片一望无际的绿色海洋。祁连山的原始森林区内,有15.7万公顷,200多万立方米的森林资源。是青海省较大的林区之一。这 里有云杉、圆柏、杨树等林木以及鞭麻、黑刺、山柳等灌木。此外,祁连山的密林雪岭之中,还有许多游荡的鹿群或奔跑,或徘徊其间,野趣浓烈,生态优美。

祁连山中的河谷和洼地,海拔平均3000多米;而祁连山浪峰般的高山顶则在4000至5000米之上。一路之上履冰踏雪,寒风刺骨。但有着使你目不暇接,可尽情观赏的大自然之美。祁连山的每一个山峰本来就显得气势雄伟,人称是石骨峥嵘,鸟道盘错。这些由冰雪和石头凝成的奇形怪状、棱角分明的脉脊,有如用巨斧劈雕一般。至于因高山上终年积雪而形成宽阔硕长的冰川,那是雪山的一绝!冰川是长年不溶化的,好似披挂在雪山众神身上的条条洁白的哈达。它们千姿百态,躺卧在雪山上,如白虎藏匿,如银蛇盘绕;在正午阳光的照射下,有如钻石发出万簇光芒;在霞光的色染中,冰川则有无法描摹的瑰丽!

祁连山中多河,这是因为在着终年覆盖的雪山,数不尽的冰川;每当暖季来到,阳光总会融化掉上面的一层冰雪;再加上森林带的降雨,水源之沛,无疑是众河不尽之源。

青海海北川旅游景点介绍 日月山旅游景点介绍 黄河源旅游景点介绍

甘肃祁连山的导游词 第10篇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基地纪实

摘要: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理位置特殊,面积大、生态脆弱、国内外知名度高,具有一定的区域代表性,生态地位十分重要.保护区各类生态文明教育资源丰富,生态保护严格,生态文化氛围浓厚,科学、文化价值高,是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理想场所.3月,被“甘肃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活动领导小组授予首批“甘肃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称号.作 者:丁国民 汪有奎 作者单位:期 刊:甘肃林业 Journal:FORESTRY OF GANSU年,卷(期):,“”(3)分类号:

祁连导游词优秀 第11篇

外面薄雾弥漫,配上初秋的凉爽,显得十分幻彩。这不禁将我的思绪牵回了暑假时与家人途经祁连山脉的风光……

初入山峦中,便看到雾在山峰处缠绕着,那雾与云已融合在一起,一团团,一簇簇,有些显得厚重,有些又若隐若现。山坡上悠闲吃草的山羊与绿草,与随风飘荡的藏民彩色的哈达,在白雾中显得分外鲜亮,像小彩虹船荡漾在绿色的海洋上。

车行山中,放眼眺望,盘山公路在清晨阳光的映衬下,像一条金色的丝带缠绕在不同山峰间。山峦间的白雾,一丝丝,一缕缕,一团团,像一条条藏民舞动的白色长袖,飞舞着,缠绕着,跳跃着。又好像一群调皮的仙女,挥动着她们的长袖与我们捉迷藏,时而将阳光挡住,时而又消失得无影无踪,我们的车好像驶入了一个仙境,朦胧的,潮湿的,神秘的……

清晨的祁连山脉,游人少至,因而显得格外宁静。只是时不时地有各种空寂的鸟鸣。在山谷,路旁的潺潺溪水在不知疲倦地向前流淌,清澈的溪水拍打着各种各样的石头,像是在演奏着一个欢乐的交响乐章。车停路边,推开车门,一阵清凉拂面而来,让人忘记现在还处于燥热的夏季。走近小溪,一团俏皮的水珠飞上我的裤腿,好像在欢迎我这个远方来客。我蹲在小溪旁,轻轻舀起一捧水,扑在脸上,顿时赶走了清晨赶路的困乏,洗去了夏日的炎热与聒噪。

与家人漫步在溪旁,静静地享受着,这里没有泰晤士河的繁华和喧闹,没有长江黄河的雄伟,只有宁静和欢快。回到车上,望向窗外,那山,那雾,那草,那水,都是我久久不能忘怀的。

甘肃著名的导游词 第12篇

大家好!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今天我将带你们参观敦煌莫高窟。

欢迎大家来这里参观,你们需要注意的是:一、不准刻字,二、不准拍照,三、不准随地乱扔垃圾。

你们看,那就是我们的敦煌莫高窟,它于1987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的、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

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传说它是一位名叫乐尊的僧人建造的,距今已有1652年的历史了。在公元366年,乐尊东行至此,在一天傍晚,乐尊从三危山望向对面的鸣沙山,看到鸣沙山金光万丈,便觉得这是佛祖给他的暗示,这里是修行的最佳地方。于是他在这里凿出了第一口洞窟,从此苦心修行。后来经过历朝历代的扩建,莫高窟才形成了今天的规模。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座红色九层建筑,是第96窟,里面的弥勒佛像又称“北大像”,佛像高达33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室内弥勒佛像,也是中国仅次于乐山大佛和荣县大佛的的第三大佛。

你们看,这些洞窟像不像密密麻麻的蜂巢呢?虽然敦煌莫高窟被称为千佛洞,但其实它只有492个洞。洞窟中第17窟是著名的藏经洞,它是在1920_年由一个叫王圆箓的道士发现的。可是后来英国考古学家斯坦因来到了莫高窟,连骗带抢夺走了许多经书,至今还保存在大英博物馆中。

你们看,这就是那幅有名的壁画——第257窟的《九色鹿 》。关于九色鹿,还有一个传说故事:从前,有一只九色鹿在恒河中救了一个人,九色鹿告诉他说:“你一定不能把我的住址告诉其他人。”那人答应了,可他不守诺言,还是把九色鹿的住址告诉了国王,国王带了一些人去抓九色鹿,后来从九色鹿那里知道了实情。那人最终遭到了报应,身上长满了毒疮,痛苦地死去了。其实九色鹿是佛祖释迦牟尼的前世,这也是莫高窟中著名的本生故事画。像这样的佛教故事画,莫高窟还有很多很多。

在148窟中,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眼睛微闭,好像进入了梦乡。

敦煌莫高窟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我们的骄傲。

介绍甘肃敦煌的导游词 第13篇

鸣沙山和月牙泉风景名胜区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市。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名城重镇。在漫长的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长河中,这里曾经是中西文化名流荟萃之地。由于彼此之间的取精用宏,相互交融,创造了世界瞩目的“敦煌文化”,为人类留下了众多的文化瑰宝。

它不仅有举世闻名的文物宝库——莫高窟,还有“大漠孤烟、边墙障,古道驼铃,清泉绿洲”等多姿多采的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其中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就是敦煌诸多自然景观中的姣姣者。古往今来以“沙漠奇观”著称于世,被誉为“塞外风光之一绝”。

的甘肃月牙泉导游词 第14篇

关于月牙泉、鸣沙山的形成还有一个故事:从前,这里没有鸣沙山也没有月牙泉,而有一座雷音寺。有一年四月初八,寺里举行一年一度的浴佛节,善男信女都在寺里烧香敬佛,顶礼膜拜。当佛事活动进行到“洒圣水”时,住持方丈端出一碗雷音寺祖传圣水,放在寺庙门前。忽听一位外道术士大声挑战,要与住持方丈斗法比高低。只见术士挥剑作法,口中念念有词,霎时间,天昏地暗,狂风大作,黄沙铺天盖地地而来,把雷音寺埋在沙底。奇怪的是寺庙门前那碗圣水却安然无恙,还放在原地,术士又使出浑身法术往碗内填沙,但任凭妖术多大,碗内始终不进一颗沙粒。直至碗周围形成一座沙山,圣水碗还是安然如故。术士无奈,只好悻悻离去。刚走了几步,忽听轰隆一声,那碗圣水半边倾斜变成一弯清泉,术士变成一滩黑色顽石。原来这碗圣水本是佛祖释迦牟尼赐予雷音寺住持,世代相传,专为人们消病除灾的,故称“圣水”。由于外道术士作孽残害生灵,便显灵惩罚,使碗倾泉涌,形成了月牙泉。一弯清泉,涟漪萦回,碧如翡翠。泉在流沙中,干旱不枯竭,风吹沙不落,蔚为奇观。历代文人学士对这一独特的山泉地貌,沙漠奇观称赞不已。月牙形的清泉,泉水碧绿,如翡翠般镶嵌在金子似的沙丘上。泉边芦苇茂密,微风起伏,碧波荡漾,水映沙山,蔚为奇观。对于月牙泉百年遇烈风而不为沙掩盖的不解之谜,有许多说法。有人认为,这一带可能是原党河河湾,是敦煌绿洲的一部分,由于沙丘移动,水道变化,遂成为单独的水体。因为地势低,渗流在地下的水不断向泉中补充,使之涓流不息,天旱不涸。这种解释似可看作是月牙泉没有消失的一个原因,但却无法说明因何飞沙不落月牙泉。

想知道鸣沙山为什么叫做鸣沙山,月牙泉为什么叫做月牙泉吗?望文生义是老师不允许的,但是在这里呢,大家可以小小的破一次例。还是先听一个故事吧。话说在long long long long ago,八仙中的张果老听说这一带风景如画,宛如人间仙境。就想下凡来瞧一瞧,看一看。于是乎就倒骑着毛驴,下凡来了。毛驴上还驮着两大袋沙子,您可别小瞧这沙子,这可是镇压鬼怪的宝物那。有一天呢,张果老骑驴到了鸣沙山脚下,正在欣赏风景的时候,一个淘气的小孩子把毛驴上的沙袋给扎开了!这可了不得了,毛驴受了惊吓弯弯曲曲的狂奔起来,沙子也随着毛驴奔跑的路线源源不绝的流出来,而毛驴的脚印踏过的地方,都会有水源出现。等到毛驴停止的时候,沙子也流完了,把这里的鬼怪全给镇压住了。从此以后啊,只要一起风,这里的鬼怪就会呜呜哭,在反思自己的罪过。现在明白了吧,鸣沙山的响声就是鬼哭狼嚎的声音,月牙泉就是毛驴奔跑过得地方。开玩笑,只是个神话故事。鸣沙山就是因为山上的积沙骚动有声而大名鼎鼎,月牙泉则是因为形似弯弯新月而芳名远扬。

“山以灵而故鸣,水以神而益秀”,千百年来,鸣沙山月牙泉已经俨然成为了大漠戈壁中的孪生姐妹。不过现在呢,咱们得让她俩先分开一会,为什么?因为要一个一个给你们介绍啊!

先说鸣沙山。鸣沙山又称神沙山、沙角山,东起莫高窟崖顶,西接党河水库,东西绵延40公里,南北宽20公里,高达数十米,面积约200平方公里。它处于腾格里沙漠的边缘。整个山体都是由红黄绿黑白五色像米粒一样的沙粒堆积而成的。五色沙粒细软滑圆,手感非常好。不信,不信一会您亲自彭一把试试!鸣沙山的山形也是相当美观的,尤其在阳光的照耀下,那一道道沙脊就呈现出波纹状,一会儿湍急,一会儿缓慢,一会儿还自己打转儿,明暗相见,层次分明,远看连绵起伏,就像一条龙一样。人们登山下滑的时候啊,常常会觉得两肋生风,有羽化成仙飘飘然的感觉。史书记载啊,天空晴朗的天气,即使风平沙静,这里也会发出丝竹管弦之音,这就是敦煌八景中的“沙岭晴鸣”了。今天天气不错哦,看来大家很有运气啦。

鸣沙山的鸣响之谜,古人理解不了就用传说故事来解释,但是我们得从科学的角度推究啊。现在成型的解释大概有这么三种:一、静电发声。鸣沙山沙粒在人力或风力的推动下向下流泻,含有石英晶体的沙粒互相摩擦产生静电,静电放电即发出声响,响声汇集就大如雷了;二、摩擦发声。天气炎热时,沙粒特别干燥而且温度增高,稍有摩擦就可能发出爆裂声,众声汇合在一起就变成了轰轰隆隆的鸣响;三、共鸣放大。沙山群峰之间形成了壑谷,是天然的共鸣箱。流沙下泄时发出的摩擦声或放电声引起共振,经过天然共鸣箱的共鸣,放大了音量,形成了巨大的回响声。如果您对这三种解释都不满意,一会可要仔细研究了,说不定能提出更合理的解释呢。

接下来就是月牙泉了。月牙泉处于鸣沙山环抱之中,古称沙井,又名药泉。为什么叫药泉呢?相处泉内生长有铁背鱼和七星草,专治疑难杂症,食之还可以长生不老,所以就被称为药泉了。月牙泉面积13.2亩,长240米,宽39米,平均水深4.2米。这里水质甘冽,澄清如镜。说来也怪,月牙泉在沙子堆里躺了几千年,却始终碧波荡漾,清澈见底。下雨天不溢,大旱也不干涸,遇到烈风泉水不会被流沙淹没,地处戈壁泉水始终不浑浊,不能不说是大自然创造的奇迹。也难怪有人把它称为天下沙漠第一泉了。这“月牙晓澈”自然也成为敦煌八景之一咯。

好了,现在该让这对孪生姐妹见面了。鸣沙山月牙泉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还是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呢,很厉害吧。一会下车了,大家可以光着丫丫爬山、滑沙、骑骆驼、登山丘,也可以滑板滑沙、跳牵引伞、滑翔伞。只是有一定可得注意了,别乐不思蜀不想回家了!

上一篇:幼儿园春天来了的教案下一篇:巨人网络2014年第一季度财务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