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节日范文

2024-08-26

法国节日范文(精选12篇)

法国节日 第1篇

主显节(?piphanie)

圣诞节之后的第12天是“主显节”,这12天代表着月亮历和太阳历的时间差。

在法国,主显节也被称为“三王来朝节”,以纪念东方三王。主显节一词来自于希腊语epiphaneia,表示“显现、降临”。主显节是一个的节日,但是对东西方有着不同的意义:西方的徒们认为这是纪念三王对耶稣的爱护,东方的们(东正教)认为这是耶稣受洗的日子。

按照传统,主显节当天,人们要分食一种薄饼,薄饼中放入蚕豆。在法国,有两种国王薄饼。在法国北部,人们会吃一种圆形多层薄饼,这种饼扁平,呈金黄色,里面裹着杏仁奶油。在北方,薄饼象征着冬季结束,阳光重照大地。而在法国南部,西南部,普罗旺斯地区,薄饼更像是一种蛋糕。饼被做成王冠的形状,用果脯做馅。

法国的年俗

新年对法国人来说,是从圣诞节到元旦长达两个星期的假期。在品尝了鹅肝酱、烤火鸡等传统美味之后,一家老少围坐在圣诞树下,分享撕开礼品包装那一刻的惊喜。与圣诞节不同的是,新年的“不眠夜”是留给友情的。这一晚,全巴黎最热闹的地方当数着名的香榭丽舍大街。从装饰一新的凯旋门到灯火辉煌的协和广场,整条大道奇灯异彩,令人目不暇接。来自整个大巴黎地区、整个法国、甚至是世界各地的人们,特别是年轻人,成群结伙地从四面八方汇集到一起,在音乐、舞蹈、欢乐中等待新年钟声的敲响。所有相识或陌生的人都会相互道一声新年快乐。

路边还有平时绝难一见的小商小贩,做些烤肉串、三明治的应景生意。仔细观察,摊主大多是阿拉伯裔和非洲裔。新年对这些收入普遍不高的族群来说,倒也是个生财的良机。初到彼境的外国人一定会惊奇地发现,在每个地铁站的出口都有大量的军警,全副武装、如临大敌,随时准备应付异常事件的发生。有些重要地段的地铁站干脆只许进,不许出,以缓解安全部门的压力。去年的新年夜就曾发生多起骚乱,数十辆警车被付之一炬。还有些人是抱着另一种心态去凑热闹的。他们的眼睛既不是用来欣赏绚丽的美景,也不是用来寻觅可人的女郎,而是盯着地上是否有丢失的钱包或钞票。当然,在大多数情况下,能看到的只是满地的纸屑和碎酒瓶。

除了香榭丽舍、埃菲尔铁塔等公共场所,各种类型的大小舞会也是深受年轻人欢迎的娱乐活动。千禧年的新年夜,在巴黎的“中国城”大商场曾举办过堪称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舞会。舞会开始前的一个小时,入口处就已经排起了长龙。最后,上下五层的商场里,到处都挤满了人,随着煽情的音乐痴迷热舞。依照惯例,这样的舞会对女孩子一律是免费的。

地道的巴黎人,也就是说居住在巴黎市区的人,大多不屑冒着法国冬夜的寒气,同“郊区人”或是外国人“同流合污”。除了安全方面的考虑,也是因为他们更倾向于在家中,或是在街头巷尾熟络的酒吧餐馆里,与三五知交好友推杯换盏,不需檀板共金樽。情到浓处,腾出场地,一样也能翩然起舞。

在人口稠密的大中城市,可供选择的娱兴节目的确不少。然而在法国的乡村地区,人们的新年庆祝活动却丰富多采。据一位来自阿尔卑斯山区的法国朋友介绍,他所居住的小城仅有两三千人口,新年夜所有人都会集中到市中心数十家餐馆、酒吧共度良宵。而在以着名旅游城市圣马罗为代表的布列塔尼地区,不仅饭店、酒吧高朋满座,各种大小商铺也一样通宵营业。同一到晚上八点,所有店铺一律关门打佯的巴黎相比,那里的民风更显豪放热情。

法国的传统节日

元旦:1月1日。亲朋聚会,馈赠礼品或钱,除夕夜要将家中酒喝光(否则来年会遭厄运)。

圣母领报节:3月25日。此节是为了纪念圣母玛丽亚领受天使向她传报上帝的旨意,告知她将由“圣灵”感孕而生耶稣。

复活节:春分月圆之后的第一个星期天(3月22日—4月25日间),放假约一周。旅游、团聚、吃复活蛋、互赠礼品。

圣灵降临节:复活节后第50天,放假两天。

五一国际劳动节:5月1日放假一天。铃兰为五一节传统花卉。各工会举行大规模游行。

国庆日:7月14日放假一天。城乡均有盛大庆祝活动,在巴黎香榭丽舍大街上举行大规模阅兵式。

圣母升天节:8月15日(天主教)、8月27日(东正教)放假一天。

停战节:11月11日。部分单位放假一天。由总统或总理向军中功臣和两次世界大战中幸存的英雄颁发奖章。

诸圣节:11月1日放假一天。到墓地凭吊已故亲人(同中国清明节)。

圣诞节:12月25日放假两天,事实上从12月24日起已开始放假,加上周末及元旦,假期可达10天。人们互赠贺卡和礼品,合家团圆,举行圣诞晚宴(香槟酒不可少),到教堂参加弥撒。

法国节日 第2篇

在法国留学,生活上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什么-是居住问题。住宿的地理位置是否便利,是否安全等等。

原来,在法国留学,所有的大学都不负责提供生活服务设施,留学生住宿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住学校宿舍,一种是住公寓。学校宿舍是由法国政府 GROUS机构管理提供,一间房间每月的房租约110~150欧元,但供不应求,留学生能住上属于“中奖”.绝大部分的留学生往往租房住。“巴黎是世界上租房最困难城市之一,留学生们总会发现找房比找工还难。”巴黎的房租很贵:一间带卫生间的公寓租金为400~600欧元左右,在外省租金则为 200~350欧元左右。

法国节日 第3篇

关键词:《科西嘉侦探》,科西嘉,自由浪漫,法式喜剧

《L’Enquete Corse》 (《科西嘉岛侦探》) 是由让·雷诺和克里斯蒂安·科莱威尔主演的一部法国电影。影片讲述了巴黎侦探雷米 (克里斯蒂安·科莱威尔扮演) 受雇于警察局局长假扮的委托人, 前往科西嘉岛, 找寻让·里傲尼 (让·雷诺扮演) 。他既对这个任务的前后背景一无所知, 又从未去过科西嘉岛, 就这样糊里糊涂地接受了任务。在调查寻找过程中更是碰到了无数个大大小小或硬或软的钉子:刚下飞机时的倾盆大雨, 古怪的出租车司机和旅店老板;晕头转向的高山气候;夜晚在酒吧唱歌的科西嘉人;科西嘉独立分子的袭击……而所有人都对他提出的关于里傲尼的问题三缄其口, 使他的调查毫无进展。正当心灰意冷、想要放弃时, 巴黎侦探偶遇美女雷阿, 不曾想此人正是里傲尼的妹妹。之后侦探、里傲尼和雷阿被警察追捕, 但在雷米的开脱下, 三人被释放。此时, 雷阿对这个呆呆傻傻相貌平平却又憨厚善良的侦探产生了好感, 同时里傲尼也与侦探建立了友谊。最后, 在侦探的帮助下, 里傲尼被法庭判处无罪。侦探雷米在故事的最后得到了雷阿的芳心, 留在了科西嘉岛, 并同她一起协助里傲尼打理餐厅的生意。

这部影片来自法国曾畅销的卡通漫画, 因克里斯蒂安·科莱威尔与让·雷诺的合作吸引了众多眼球。他们一庄一谐的表演使该片笑料百出, 颇富看点。同时科西嘉岛的山明水秀犹如画卷, 给观众以视觉上的享受。但是要想真正对着影片笑起来, 看懂影片中的包袱笑料, 恐怕就必须了解科西嘉岛的历史民风、法国人所崇尚的自由浪漫和植根于生活的法式喜剧了。

一、科西嘉岛的爆炸声

影片中传来了数次爆炸声, 例如侦探得知里傲尼的表姐在附近别墅做帮佣, 前去调查, 就近距离地亲自感受了一次这里的爆炸。在这个场景中, 除了巴黎来的侦探, 每一个当地人都表现得镇定自若。别墅的男主人在听到爆炸的轰鸣声, 甚至家中的装饰都被震落下来时, 仍面带微笑地说:“来啦!爆炸了!”而女主人则用酒安抚在爆炸中受惊吓的侦探, 之后紧接着出现的是由里傲尼领导的当地暴力组织引发的爆炸。在他们自制炸药时遇见了一位遛狗的老人, 老人问道:“太大的噪音 (指爆炸声) 对我的心脏不好, 你们大概几点?”爆炸发生之后, 在现场坐着三位老人似乎在乘凉, 他们听到连连的爆炸声, 还饶有兴致地猜测爆炸地点。所有这些剧情, 让观众在莞尔一笑的同时, 不禁好奇:“当地人为何有如此胆量?他们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法国政府采取怎样的态度?”

科西嘉岛是法国第一大岛, 位于地中海西部, 是法国22个行政大区之一, 距离大陆170公里, 科西嘉人信奉天主教, 使用科西嘉语和法语两种语言。公元3世纪, 罗马帝国统治该岛。1768年5月15日, 热那亚同法国签订了科西嘉归让法国的秘密协定, 把对科西嘉的“权力”出售给法国。岛上居民从那时起就展开了反法战斗, 法兰西历史巨人拿破仑的父亲就曾参加过当年的科西嘉保卫战。

自从被法国侵占后, 两百多年来, 科西嘉的独立运动从未停止过, 政治暗杀事件层出不穷。由于地理位置远离主岛, 文化传统偏离主流, 科西嘉岛的民族独立运动在进入20世纪后半叶方兴未艾, 日见其多。70年代科西嘉独立运动进入迅速发展阶段。近30年来, 科西嘉问题一直是法国政府的心病。无论哪一届法国政府, 都为它伤透了脑筋。起初, 法右翼政府对科西嘉岛的民解运动实行全面镇压。继而, 社会党政府采取镇压为主、对话为辅的大棒加胡萝卜的政策。1988年, 法国左右翼政府均试图通过“招安”进行政治解决。但收效甚微。之后法国政府提出“对话和强硬”的双轨策略, 但实际仍立足政治而不是武力解决该岛问题, 于是岛上的武装力量一方面基本停止针对法国利益的暴力活动, 另一方面又借助与政府谈判的有利地位, 加紧军事建设、扩大走私贩毒等非法活动, 使事态更严重。在此形式下, 法国政府开始调整政策, 提出“铲除暴力, 发展经济, 积极对话”等原则。虽然在独立问题上法国政府绝不让步, 但提出5年内建成科西嘉自由区。因此政府采取了一方面严厉打击, 一方面经济扶持的路线方针。但总体而言, 科西嘉问题仍然是法国政府的重大隐患。

比如, 法国媒体2012年12月8日报道:科西嘉岛7日夜间至8日凌晨发生多起连环爆炸, 警方在爆炸案现场墙面发现了科西嘉民族解放阵线的缩写字样。2013年5月28日法国《费加罗报》报道, 当地时间26日凌晨在法国科西嘉首府阿雅克肖附近发生一起爆炸案, 直指当地司法机关。这起案件对法国政府来说无疑是极大的挑战和挑衅。

因此, 法国政府在岛内的强硬立场, 短期内对科西嘉的暴力组织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 科西嘉岛治安不至于进一步恶化, 但从中长期看, 法国政府在该岛问题所采取的政策仍面临种种挑战, 科西嘉岛的爆炸声不知何时能休。

二、自由浪漫的法国人

大家对法国人的普遍认知就是, 他们很浪漫。其实在举止上, 他们不如意大利人柔情似水;在铺张上, 比不了美国人奢华气派。法国人的浪漫是天生的, 不是煽出来的。法国电影带给观众的不仅有沁人心脾的细腻, 更有由思考引发的回味, 即使是喜剧电影。

在这部电影中, 里傲尼的妹妹是一位美丽浪漫的性感女人, 经历过两次最终以失败告终的婚姻, 育有一子一女。为了帮助自己的哥哥调查巴黎侦探雷米, 伪装了“遇溺”的现场。但是, 在和他的深入交往中, 意外地受到其貌不扬的侦探人格的吸引。比如雷阿按照计划原本要色诱巴黎侦探, 从而套取幕后指使人, 但憨厚的侦探说道:“晚上11点通常很少有女人在外边……通常女人是在家里。”十分诚意地劝她回家。因此她不顾前夫的一再阻挠和里傲尼的反对, 在故事的最后嫁给了他, 并且一同协助昂日打理餐厅的生意。这反映了法国女人, 乃至法国国民的一些性格特征。总的说来, 他们浪漫、洒脱、崇尚自由。具体表现在:第一, 爱好社交, 善于交际。对于法国人来说社交是人生的重要内容, 没有社交活动的生活是难以想象的。第二, 诙谐幽默天性浪漫。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大都爽朗热情。比如在影片的开头, 即使在被警察缉拿的关头, 里傲尼仍然和朋友开着玩笑。第三, 渴求自由。在世界上法国人是最著名的“自由主义者”。“自由、平等、博爱”不仅被法国宪法定为本国的国家箴言, 而且在国徽上明文写出。第四, 自尊心强, 偏爱“国货”。法国人拥有极强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与法国人交谈时, 如能讲几句法语, 一定会使对方热情有加。第五, 骑士风度, 尊重妇女。在人际交往中法国人所采取的礼节主要有握手礼、拥抱礼和吻面礼。

法国人对自由浪漫的崇尚由来已久, 但对于中国观众来说, 法国人很浪漫。除羡慕之外, 还包含对法国人婚姻爱情观进行评判的意思, 因为在中文里, “浪漫”两个字拆开了分别有“浪荡”、“散漫”和“漫不经心”的意思。但实际上, 对法国人来说, 浪漫有完全不同的内涵。法国人心目中的浪漫绝对不是不负责任地随便恋爱, 而是追求超凡脱俗的、坚韧的爱情。法国人眼中的浪漫不是轻浮。浪漫的爱情也是有责任的, 不负责任的滥情, 不叫浪漫。它代表的是一种爱的自由和爱的坦白。法国人认为浪漫的爱情是不拘泥于任何形式的。另外, 法国人对自己欣赏的异性会坦白大方地表示赞扬。

三、植根于生活的法式喜剧

法国喜剧电影在世界电影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它反映的不仅是幽默, 更是一种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和追求浪漫自由的生活理念, 法国喜剧电影总能使人在笑过之后得到些什么, 收获些什么。这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思, 也是对真善美的领悟。

首先, 丰富的表情和夸张的表演是法国喜剧的特色之一。在法国的交际文化中, 法国人在聊天时除了会说一连串符合民族礼仪的话之外, 还会做出各种丰富的肢体动作, 耸肩是使用频率较高的身势动作, 在这部电影中这样的动作随处可见。这个动作多是法国人为了表达无奈和自嘲的。除此之外, 法国人的面部表情很丰富, 这表现了他们的热情奔放。在《科西嘉侦探》中, 让·雷诺扮演的里傲尼总是拉着长脸, 表情十分严肃, 即使在表示对妹妹的关心和对侦探逐渐产生的友好之情时, 也放不下架子。比如, 当电影反映科西嘉岛爆炸暴力活动时, 使用了夸张搞怪的手法。爆炸发生时没有人受伤, 但是有人被炸到了树上, 有人被震塌的铁门压倒。这些都增添了电影的喜剧效果。其次, 嘲讽自己是法国喜剧的一贯特点, 法国人常常通过自嘲缓和尴尬。在电影中个子小小的里傲尼的手下被炸飞到树上, 有人问道:“你怎么这么高?”他坦然地说:“我在我的国家就是这么高。”这样既挽救了颜面, 又凸显了民族自豪感, 虽然他身高“玲珑”。再次, 法式喜剧结果出人意料。法国喜剧往往有曲折的故事情节, 不是那种无厘头的搞笑, 也不是那种与现实脱离的杜撰, 而是基于生活又加以创作升华的故事, 因此最终的结果似乎意外又在情理之中。比如影片中, 开头时法国警方大张旗鼓地追捕里傲尼, 又是马路高速飞车, 又是出动特警飞机等, 最后当里傲尼被带到法庭, 由于科西嘉岛实行的是“罗马法”, 法庭上里傲尼宣称要为自己辩护, 当地民众也纷纷证实在自己最困难的日子如何得到里傲尼的各种帮助和救助……在影片最后, 里傲尼被判无罪。影片就在全家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的大团圆结局中结束了。

综上所述, 法国电影《科西嘉侦探》有着圆融的故事情节、优美的当地风光、流畅的拍摄技法, 使观众在捧腹大笑的同时, 了解了法国科西嘉的历史民风、法国人的自由浪漫和植根于生活的法式喜剧, 是值得一看的影片。

参考文献

[1]怀宁.近观法国.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0.

[2]张柠.土地的黄昏——乡村经验的微观权利分析.北京:东方出版社, 2005.

[3]莫尼卡·卡尔科·马塞尔.电影与文学改编.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5.

[4]刘苇.影像之花——从法国电影看法国人的情感方式.上图讲座, 2011 (2) :97-104.

法国节日 第4篇

文/赫景秀

在美国,虽然也有不少全国性假期,但很少看到景点游人超载的情况。我认为有几点可供借鉴。

首先,跟中国人想到什么立即就做的风格不同,美国人做什么都喜欢提前规划。像节假日出行,一般都是在网上或电话预约门票、饭店等,这样既调节了旅客流量,又避免了届时饭店没有床位,景点门票售光等情况;对旅游业者来说,也防止了人满为患造成安全麻烦。比如,人们到华盛顿旅游,如果没有预约是不能进入白宫参观的;在纽约,想进入自由女神像也要提前预约。

其次,一些景点采取了分割游览区的做法。就是在游客最多的时候,把景点分成几个区域,一些游客可到A区,另一些人可以到B区。同时,在固定时间和区域内限制游客人数,911纪念馆采取的就是这个办法。

再次,是广而告之,让所有准备参观游览和参加活动的游客都知道应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以2012年的新年倒计时庆典为例,纽约市政府、警察局提前半个月就开始在各地方电视台、网站和新闻媒体刊登告示,要求所有前往时报广场的游客只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抵达,并公布了时报广场附近马路车辆限行的具体时间、地点,提醒游客禁止携带大包小包和酒精饮料。

为避免踩踏事件发生,警方还将时报广场及附近的街道分割为不同方块,分块严格控制人流。从下午3时开始,警察开始用防护栅栏将时报广场最核心地段分片隔离,待游客达到一定数量之后,开始封锁该区域,只出不进。然后依次一块一块地拓展到附近区域,直到满足所有游客需要。晚会结束后,按照先外围后核心有秩序地逐步疏散。每一千区域都必须预留紧急通道,数千名警察、医疗救护、消防队、缉毒和反恐警察及警犬在现场随时准备应付紧急状况。

避免进入景点时的拥堵,美国也有办法,很多地方都采用多种票制,分年票、磁卡票、传统票等。持传统票的人需检票,持磁卡票、年票的人,只要把票在机器上一扫描,就可以通过了,从而节省了时间。

法国礼仪警察啥都管

文/姚蒙

前段时间,法国国营铁路公司(以下简称“法铁”)开始向各种不文明乘车行为宣战,除了强化宣传文明乘车的重要性以及依旧利用警察、治安人员等惩治违法行为外,公司还推出一项新措施:准备雇佣一批“礼仪警察”,随时向乘客强调乘车的规矩,纠正不文明行为。

这些不文明行为主要包括,在车厢内吸烟、随意扔烟头纸屑和垃圾、把脚踩在座位上、大声说话、播放音乐、咒骂和侵犯他人、随意拉制动闸以及男女过于亲热等。

法铁发言人表示,招募这批数百人的协调员,目的在于督促人们自觉遵守乘车的规章制度。他们主要在每周三和周六下午登上列车进行督促,因为这两段时间法国学校不上课,许多青少年都会乘车。“礼仪警察”将会不断提醒人们注意文明乘车,对各种不文明现象说“不”,同时用劝阻的方式来改善乘车秩序。他们将穿上统一服装,让人对他们的身份一目了然。

与此同时,法铁还要求2700名铁路治安人员加强对各种违法行为的惩罚。根据规章,除了逃票要罚之外,各种不文明举止也都要罚款:如将脚踩在座椅上要罚40欧元,在车内抽烟罚68欧元,随意拉紧急制动闸会影响数以千计的旅客,因此要处以165至700欧元的罚款。

具体而言,法铁想让新上岗“礼仪警察”用“软”的劝说来加强教育,提高人们的自觉性,而让原有的治安人员进行“硬”的罚款。法国治安当局也对媒体表示将强化铁路警察的作用,主要对违法行为、特别是各种偷盗、抢劫、伤害行为进行打击。而这些犯罪现象也与不文明现象有联系。

法国节日 第5篇

春节法国新年快乐!法国华人如何过春节?

华人超市会售卖中国传统摆件、饰物,比如春联。此时在13区的华人超市与国内的几乎没有区别,你可以很容易看到葡萄干、红枣、蜂蜜、人参等中国传统年货,应有尽有,即便在法国也可以过个好春节。华人超市的工作人员说,他们每天会推迟关门两个小时,因为有太多的人来购物。很多中国人因为上班没时间买,所以下班后一下子挤到了超市,很多法国人看中国东西很有趣,也纷纷购买。很多法国人喜欢中国文化,法国社会有着与其他欧盟国家不同的对中国的态度。不少法国人过春节就像过他们的圣诞节一样。迪克说他想买几个红灯笼挂在家里,虽然不懂灯笼的含义,但挂起来好看。13区有的法国超市门口放着“猴子”,超市的保安说他天天与中国人生活,自己就是半个中国人。在中国,只要一到春节家家户户都会沉浸在喜庆中,灯火酒绿、莺歌燕舞,在13区,这样的景象不难看到。大多数法国人不过春节,春节不放假,虽然华人的挂历上显示着那天是春节。如果正月初一正好落在周六周日还好,落不到的话只能晚上下班了回家过。不过不影响华人喜庆欢乐,很多华人会和朋友亲戚一起过春节。法国春节的团体活动很多,通常会在春节的前后十几天举行一两次活动,大致分三种。一种是春节联欢晚会,形式有些像中国的春晚。当地的中国大学生、华人艺术家在华商的资助下筹备组织。一般在法国的著名华人都会参加,观众和参与的人一般都在一万人以上。春节联欢晚会的节目很多,大部分都是中国的传统类节目,演唱中国歌曲,一起跳中国舞蹈,也有几个外国节目,经常邀请法国嘉宾到场。演出地一般租用大学的礼堂,可容纳好几千人。这样的联欢晚会的门票都要钱,价钱是5欧元,之所以收钱一是因为资金不足,二是受法国商业气氛的影响,也并非坏事。春节联欢晚会经常是华人艺术家大显身手的时刻,也曾邀请过国内的艺人去。节目的水平参差不齐,经常可看到小孩跑来跑去,场下总能听到说话声。这样的联欢晚会,跟在国内围着电视机看春晚一样,不是为了欣赏节目,而是图个热闹团聚的气氛。还有一种形式是春节联欢晚宴,与第一种形式只差了一个字,不过内容差了很多。当地的华人社团牵头组织,邀请当地华人到时参加晚宴,晚宴的花费很低,20多欧元一张票,可以吃到很多丰盛的中国美食。你能想象上千人一起吃中国美食的欢乐景象吗?在13区,每年都可以看到,我就曾参加过两次这样的晚宴。尽管参加的人互相不认识,但每个眼神都在说“新年快乐”。如果不参加晚宴,自己在家看看中国的春晚节目也是很不错的。第三种形式是参加当地的露天活动,华人在法国仍然保持着在中国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习俗,他们没有忘了舞龙、舞狮。在所有的活动中,舞龙和舞狮最受人欢迎的,不管在法国的哪个地方都可以看到金色的龙和狮子。每当看到龙狮出现时,我都在想,这些离开祖国这么多年的华人居然没有忘了自己来自哪里,他们深深怀念祖国。我在法国时感觉露天演出活动是观众最多的,最热闹,13区的活动可以一连搞上好几天。大街上挂满了红灯笼,狮子和龙会给观众拜大年。法国的华人们也会送节日礼物,走家拜访,不过没有国内这么普遍,他们很多时候是空着手拜访。可能是受法国文化的影响吧。在法国的时候,我通常会和朋友同学们一起过春节,与别人一起过春节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习俗。我们一连好多天都在一起,一起做饭。可惜我的手艺不好,每次都是别人做好了我吃,我只负责摘菜、洗菜,很是抱歉。回国后我还怀念在法国的岁月,虽然在异国他乡,很想念祖国,但仍能与中国朋友们一起度过春节。如今在巴黎已经有二十多万华人,法国总共有四十多万华人,他们有来自中国大陆的、台湾的、香港的,也有来自马来西亚、泰国等地的。但无论是来自哪里的,心里都有个春节梦。华人能用华语进行交流,他们会用华语说:“新年快乐!”在13区的唐人街,你感觉不出来这里是法国,比美国的唐人街都更加中国化。大街上到处都是红色,水饺店的生意超好,价钱也不贵,没有哪家水饺店会趁这个机会大赚一笔。华人能吃到在祖国才能吃到的东西,观看在祖国才有的节目,真是不容易啊。希望有一天法国政府能给华人在春节时放几天假,让他们更加欢乐地度春节。在法国的华人一直争取这个,只有一些法国老板特许华人员工在春节期间请假。

留学法国看法国的医疗保险制度 第6篇

法国留学具有众多独特优势,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法国的医疗体系不仅是拥有法国国籍的人才能享受。在法国,外国留学生就享受和法国人一样的`社会福利,包括房屋补助、交通补助、医疗保险等等,尤其是法国的医疗保险,可以说是全世界价值最高的。

曾经留学法国六年的东方国际(www.cscdf.org)法国部顾问弓佳辰老师介绍到,法国的医疗体系涵盖全民, 医疗体制的基本原则是任何长期生活在法国的人,而不仅仅是拥有法籍的人,均可根据需要去看病就医。无疑,这样一种体制令广大民众受益无穷,但同时也给国家带来很大负担。因为无论是医疗还是药物都有很大一部分可以申请报销。管理这些真假病史也成为政府的一个主要难题。正因为这些医疗检查可以得到政府的报销,相当于默认的支持,很多人会有意无意的向医生提出要求做很多方面的检查、化验、X光片等。

多数法国人认为:我既然交了钱,就有权享受可以享受到的待遇。因为上班族的工资里会被自动扣出一部份到医保系统,但数目极小,子女的医保问题会挂在父母名下。同时,失业人群也会保留一定时间的医疗保险。

法国节日 第7篇

法国阅读调查法国全国性日报读者再减

据法国<世界报>报道,法国“欧洲全国性日报研究所”发表的一份读者研究报告称,20法国全国性日报的读者减少了1.6%,已从的`852.7万人减至383.8万人.据统计,平均每5个法国人中有一个人每天阅读一份全国性日报.近来,法国日报的读者减少了64.1万人,减幅为7%.

作 者:于平安 作者单位:刊 名:出版经济英文刊名:PUBLISHING ECONOMY年,卷(期):“”(12)分类号:关键词:

法国史·法国文化·法国人 第8篇

这部通史有四十余万字,从古代的高卢,一直写到一九六九年的现代法国。

作者写这本书的宗旨在导言中便声明了。他认为,从十九世纪自由派历史学家和米什莱开始,“民族”和“民主”两个主题例来是编撰法国史的基本倾向,在许多法国近代和现代史著作中,充满了民族主义精神:群众参军、革命武装和革命战争,这些内容和共和思想一样,都被认作是法国的传统。不仅如此,在法国大革命中,法国人还认为,不应只造福于法国人,还应该解放欧洲,解放奴隶,为世界树立一个榜样。因此,民族主义向外扩张了,“一八三○年,一八四八年和以后的巴黎公社,都是忠于这个世界解放理想的,而一九一四年以后,这个理想又被各个战时内阁中‘爱国的’社会主义者以另外一种形式继承并发扬光大”了。

至于法国式的“正义”,它表现为一种要求平等的意愿,而这种意愿是在对中央集权的典型法国式热情中形成的,它表现为对国家的崇拜,从路易十四的“朕即国家”,到法国大革命的雅各宾专政,不过是把“国王主权代之以人民主权”,于是,就可以在革命的形势下,维持王政时期的中央集权传统。作者认为,中央集权派的巴黎人同外省人的争论自有法兰西以来就存在,它表现为外省的大领主和法兰西岛国王的斗争、法国大革命中主张建立地方分权的联邦制国家的吉伦特派与主张建立中央集权的雅各宾派之间的对话和现在某些大城市市长对国家机器的反抗。

作者认为,人们往往按照这样的线索去写法国史,然而,这样写出来的历史是太片面,太简单化了,它“把由于离心力造成的财富,即被遗忘的各省的文化和它们生存的意志,都当作残渣废料舍弃了”。而历史学目前的任务正是要重新说明这种已被故弄玄虚了的民族史,尽力忘掉那种在编纂历史时过于严格的民族观点,以便把法国生活的各个方面全面展开,并向其欧洲的延续部分展开。

在写这部通史中,他贯彻了这种精神。他认为,自古以来,“法国门户四开”,“山脉和河流没有成为阻碍”,在法国的边境没有到达莱茵河之前,北部和东部都没有边界线,莱茵河和东多瑙河一样,经常被东方来的民族所穿越,比利牛斯山“没能挡住南北的相互移民和入侵”,“更不用说阿尔卑斯山了,它的宽阔山谷就是阳关大道!”法国在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没能蛰居自守。而相互入侵的结果,是落后民族被先进民族同化。米盖尔对罗马征服高卢是唱赞歌的,他没有象其他许多历史学家在描写这段历史时那样,去写掠夺、屠杀和罪恶,而是认为罗马人入侵的结果,给法国带来长达四个世纪的繁荣。他写道:在几百年间,高卢人忘掉了独立,忘掉了战争,唯独和罗马社会发生联系,并心甘情愿地成为罗马社会在西欧的基础。他这种写法在那些抱有强烈民族意识的人看来,恐怕有些荒唐了。但是,在米盖尔看来,显然社会进步的标准要重于民族独立的标准。

至于中央集权,众所周知,法国从路易十四以来就确立了中央集权,并成为欧洲最专制的国家,这种专制维持了很多年,从王政到雅各宾专政,再到拿破仑,直至十九世纪后期,这种情况才有改变。随着政治上从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向议会民主制过渡,巴黎也渐渐地失去了在法国政治中的中心地位。对这一点,米盖尔是予以充分关注的。他虽然承认巴黎在艺术和享乐上是法国甚至欧洲的中心,在法国大革命中和以后一段时期里也是政治中心,但在十九世纪末,法国政治角逐的战场却已转移到外省。他写道:激进派政治从来不在巴黎“上流社会”的代表人物中物色自己的优秀分子,最显赫的政治人物来自外省的中小资产阶级,巴黎表面上居于支配地位,实际上是外省决定政治形势。因此,他着意描叙了共和制在外省的社会基础,并把第三共和国到来的悄悄无声和不可逆转比喻成“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

总之,无论从导言和正文中都可以看出,米盖尔是既不喜欢狭隘的民族主义,也不喜欢中央集权的,他试图用新的史学思想并从更高的角度去冷眼、客观地看待法国的全部历史,并追寻那些早已被人们遗忘了的珍贵财富。这在本书对古代和中世纪历史的描写中表现得尤其突出。米盖尔的史学思想对于十九世纪欧洲和当代一些国家的历史写作倾向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反传统。民族主义和中央集权是紧密相关的两个问题。有人认为,中央集权的历史使命就是,也仅仅是民族的统一和独立,在完成了这两个历史使命之后,就应该用民主的议会制来取代它。在十八世纪末和整个十九世纪,欧洲和北美普遍经历了民族、民主运动,因此,在这些国家当时的历史著作中,“民族”和“民主”必然是两大基本主题。而到了二十世纪,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经济的相互联系,早已打破了民族和国家的界限,因此,作为一种新的、更先进的世界观,必然把眼光从一个民族或国家的范围扩展到全人类和全世界,而着眼于人类的进步。这种世界观也必然在历史学中表现出来,米盖尔在《法国史》中所体现出来的史学思想,就是这种新世界观的体现。

米盖尔的法国史又是一部文化史。他不但用大量笔墨去写法国文化,而且,显然在有意把法国文化与欧洲文化的历史联系起来——与意大利,与俄国,他在寻找法国文化的渊源及流向。对古代,他写罗马人的入侵、罗马化和加洛林王朝的文艺复兴;中世纪末期,他写法国对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心向往之和刻意模仿;现代,则写法国,或更准确地说巴黎成为全欧洲的文化中心:绘画、文学、音乐、雕塑……,最现代的艺术风格从这里向欧洲传播扩散。正是由于偏重文化上的考虑,他一反常人而赞赏十五世纪的几位法国国王:查理八世、路易十二和弗朗索瓦一世,并有几分为他们的意大利冒险辩护;也正是出于文化上的考虑,他抨击宗教战争,认为它给法国带来了苦涩。对于那几位国王,他是这样写的:“在‘市民式国王’路易十一之后,法国相继有过好几个‘骑士式的国王’。对他们来说,意大利冒险不仅仅是一次侵袭。他们在阿尔卑斯山的另一侧发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数不尽的财富。十五世纪意大利如此优雅和欢快的奇迹般的城市,不免使粗鲁的法国领主们想入非非,但他们的幻想毫无英雄气概。他们去意大利,不是为了在那里打几场胜仗,而是因为文艺复兴的奇妙幻景打动了他们的心。”意大利冒险之后,把“新文化”带给了法国,使文化空气风靡一时。在以后一段时期,法国的国王们对文化的发展和普及也产生了重要作用。这些,都为十八世纪的启蒙运动奠定了坚实基础。

也正是出于文化上的考虑,米盖尔对十九世纪末巴黎作为国际都市的重要性予以足够关注。他认为,巴黎成了欧洲的首都,在艺术上也成为欧洲的中心。最早的野兽派画家和最早的立体派画家是在巴黎宣告了艺术革命,此外,还有罗丹的雕塑、德彪西的音乐。总之,“震动世界的艺术事件无不来自巴黎”,巴黎以其游乐盛会使法国声名远扬,全世界的百万富翁纷纷出入于这里的沙龙、豪华酒楼和跑马场……。

此外,米盖尔的《法国史》还是一部社会史,他注意观察不同时期的社会风俗、心态和民情。对罗马时期,他写道,罗马化提高了高卢人,尤其是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改善了生活环境,为他们增添了戏剧、竞技和祭祀等精神生活。对文艺复兴时期,米盖尔写道,意大利的影响给法国一种刺激,一种时尚,改变了法国的习俗。艺术家的地位提高了,从此受到宫廷和富人的保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改善了,在不知不觉中变得更加柔和、更文明、更得体。人们的生活也时髦起来,昂贵雅致的服装、精心制作的头饰,还有车马随从和讲究的家俱……,总之,法国人在发现意大利的同时,也发现了生活的情趣。对启蒙运动时期,米盖尔认为,在“法国式”思想出现的同时,也出现了“法国式”的城市,“法国式”的沙龙和“法国式”的平民住宅,一种“生活的艺术”在法国形成。

米盖尔还注意了不同时期的法国人,他们的不同心态、情感和性格。他认为,高卢人生性暴躁,嗜好战争,单纯,善良却骄傲轻佻;中世纪的法国人带有一种好斗狂热和追求美女的骑士风度;文艺复兴时期的法国人崇尚文化、温文尔雅,重视修饰;启蒙时代的法国人追求时髦,思想活跃,夸夸其谈;十九世纪末的法国人浪漫轻佻,充满活力;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法国人因为生活条件的变化侵蚀了民族的精神面貌,变得颓废和萎靡不振,青年人留起了长头发,跳起了扭摆舞;而五、六十年代的法国人则因为经济的巨大飞跃而一反常态,变得精明能干,善于管理和充满信心。

在写作的文风和技巧上,这本《法国史》也很有特色。作者是巴黎第四大学的历史教授,同时又是通讯报导问题专家和电视台的制片人。职业习惯使他普遍关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而且,敏感、尖锐、幽默、充满情感,他还善于用富于变幻的形象思维把社会历史的种种场景一一展现出来,使人感到时空的变化,思想的流动和迸发火花,读着他写的法国史,有如在欣赏一部色彩斑斓的电视记录片,随着摄像机镜头的移动,作者在向我们诉说那古老和动荡的法国历史。这的确是一部写得很美的法国史。

法国节日 第9篇

国际恐怖组织伊斯兰国即ISIS成员组成欧洲发达国家青年比例上升,甚至法国在本国内做了民意调查显示有15%的国民赞同伊斯兰国的成立,并且此比例还有上升趋势。伊斯兰国组织本是非法的恐怖组织,缘何得到了法国如此高的支持率,实在是令人诧异,除此之外也让人对法国人的群体性性格有了新的看法。至此,也让人对法国大革命中法国人种种令人匪夷所思的行为有了超出阶级斗争或是革命之外的新的认识和看法。

首先来看组成法国这个国家的法兰西人民。高卢人从进入历史就表现出了非理性,并且还很英勇善战,从欧洲还未形成严格意义上的国家时期,也就是还是欧洲民族大迁徙时期,曾经在现在法国这个位置上进行过一场几乎决定民族存亡的战争,既是伏伊耶战役。伏伊耶战役是欧洲历史上划时代的战役之一,这是决定高卢的命运之战,当时交战双方分别是西哥特人和法兰克人,如果西哥特人战胜了,那么现在法国这块地方就应该叫做哥提亚,而如果法兰克人战胜了这块地方就会叫做法兰西,从现在法国的名字上来看,我们很轻易地就知道了战争的结局。西哥特人作为曾经的北方蛮族,也曾在欧洲大路上横扫了很久,但是却输在了更为英勇善战的法兰克人手中,从此法兰克人就在这块地方定居下来,当然肯定也融合进一部分其他民族的血脉,很有可能就有不少的西哥特人。所以,从那个适者生存的年代走过来的民族,肯定有他凶悍的一面,此为一个背景。紧接着高卢人又被罗马人所征服,在罗马人对高卢人进行长时间的奴役和压迫后,高卢人自由凶悍的天性自然会深藏于心,直到爆发的那一天。高卢人烂漫自如,正如我们所知的法国那样,但是浪漫本身就是伴随着狂热和非理性,如果一个人足够的理性,一般而言他是不会做出什么大胆出格的“浪漫”举动的,因此,浪漫主要动力就是狂热,因此,我们可以据此推断出法国人性格中的不稳定成分,非常容易开心,当然也非常容易激动,甚至狂热。

从《红与黑》中,我们也可以看得出法国人的这种狂热的性格,不是说小说能够真切反映现实,但是至少能够反映出那个地区的道德审美,以及价值观。小说人物中的于连,曾经多次表现出了这种狂热,动不动就想和别人决斗,要不然就是动不动就想杀了自己的情妇,而事实上于连确实为他刺伤他的第一任情妇而获罪,并且期间他还曾想刺死他的另一个情妇,公爵小姐。这期间对他的心理描写十分有意思,如果不是一个法国人估计很难理解那种狂热与所谓的浪漫主义思想,于连在刺杀他的情妇前都是抱有一种狂热的感情,差不多就是以为自己已经成为一个悲剧的主人公,尤其是他觉得自己就像是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一样充满悲壮的美感,其次就是公爵小姐在转身那一刻发现自己的情夫居然拿剑准备刺杀她时那种在我们非法国文化体系的人看来很不可思议的那种狂喜,只是因为公爵小姐觉得那样实在是太浪漫了。

所以,由此我们至少可以看得出法国人是一个非常容易激动和狂热的民族,因此,法国大革命进行到如火如荼乃至失控的局面,除却阶级斗争和自然而然的社会政权交替外,还有一个不得不考虑的因素,那就是法国人的群体性格。

法国节日 第10篇

走上舞台的殷秀梅没有让父母失望。她的艺术天赋得到充分的开发,很快就在文工团一枝独秀。几年后。殷秀梅如愿进入中国广播艺术团任独唱演员,她的歌唱事业也逐步走向辉煌。

当殷秀梅和法国丈夫喜结连理的时候,朋友之中不禁有人问:“为什么嫁给外国人?”对此,她的回答很简洁:“缘分吧。我欣赏他的人品。”

殷秀梅和她的先生菲利浦相识于前往兰州的飞机上。菲利浦是法国某著名跨国公司的驻华代表,在中国工作多年。在飞机上,他特别留意一位秀发齐眉、衣着高雅的女子。借助秘书的介绍,他才得知这位女士就是中国著名的歌唱家殷秀梅,即将在兰州参加一场演出。当时只会说汉语“你好”的菲利浦毫不犹豫地上前和殷秀梅打了招呼,并要来了她在兰州演出的地址。在兰州工作的间隙。他专程到剧场观看了殷秀梅的演出。

回北京后,菲利浦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让秘书打电话给殷秀梅,邀请她共进晚餐。席间交谈,都是通过秘书的翻译。一年后的一天,殷秀梅接起电话时却听到了一个奇怪的声音,那正是菲利浦用尚不标准的中文说出自己的邀请。那次的晚餐只有他们两个人,他们用中文交谈。为了这次两个人的晚餐,菲利浦整整苦学了一年汉语。从那一天起,殷秀梅开始注意到这位法国人表现出的特别的真诚。

菲利浦的父亲是法国著名的外交官,家教十分严格。菲利浦很早就开始在国外生活和工作,所以比起一般法国人来,他的性格中有难得的大气和对多元文化的包容。他喜欢中国文化,对待中国员工也特别和善。

“我很欣赏菲利浦的为人。”殷秀梅说,“在工作中,他公私分明,如果因为私人原因回法国,他一定会自己掏钱买机票,不动公司账上的一分钱。”

菲利浦对感情的表达既含蓄,又执著。从飞机上对秀梅的一见钟情开始,他从未急于说明什么。却又诚恳地坚持着,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上表达对秀梅的爱和思念。

相识几年后。他认真地向殷秀梅求婚说:“我对你的感情你不懂。我是要一辈子对你负责任的!”

对于自立成熟的殷秀梅来说,打动她的绝不是鲜花和礼物,而是这样一个性格豁达而又懂得负责任的人。她说:“我喜欢‘忠诚’两个字,感情的事绝不随便。”

,他们在法国里昂举行了盛大的婚礼。结婚几年来,菲利浦对于殷秀梅的工作给予了最大的支持,从来不计较她不分节假日的为事业而忙碌。殷秀梅有了坚强的后盾,事业蒸蒸日上。对常常因为工作而启程的菲利浦,殷秀梅也给予充分的信任。

两人在一起时,菲利浦每次出门都要拿出衬衫、领带、西服,让殷秀梅帮助他挑选搭配。殷秀梅开始不解其意,问菲利浦:“你不是也能做出很好的搭配吗?”菲利浦的解释是:“你喜欢的衣服,我会特别开心!”

殷秀梅成为菲利浦家庭一员之后,菲利浦的家人和朋友都变得特别关心中国,报纸上有一点关于中国的消息,他们都要仔细阅读。同时,殷秀梅也通过自己的行动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在家族和朋友举办的活动中,殷秀梅总是被关注的中心,她尽量用自己的才能,让外国朋友更多、更正确地了解中国。

菲利浦的父亲是法国原驻伊拉克、智利、巴林的大使,在阿拉伯国家的外交领域颇有威信。老先生因病退休回到里昂老家生活,平日里很少与人交谈,十分严厉,连家人也对他惧怕三分。

菲利浦与殷秀梅举行婚礼那天,老先生却格外地开心。他不仅夸赞殷秀梅的气质和风度,而且和几位中国使馆的外交官相言甚欢。

在法国小住的时间里,殷秀梅考虑到公公病弱的身体,在衣食住行方面都给予老人家特别的关照。“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在中国十分普遍,在崇尚“个人主义”的法国却颇为引人注目。平日里,老人从不轻易流露感情,但是面对殷秀梅细心体贴的照顾,他常常感动得流泪。他对家人说:“你们都不行,只有秀梅最好。”

,菲利浦的父亲因病去世了。殷秀梅放下手头的一切,赶到里昂参加了葬礼。说起严厉而又可爱的老人,殷秀梅仍然有说不出的遗憾:“我一直想让他到中国来看看,但是他的身体不能长时间乘飞机。我想象他如果来中国,就会受到中国老人得到的尊敬和照顾,他一定会非常开心。”

法国巴黎铁塔简介 第11篇

巴黎铁塔是世界驰名的钢铁建筑,法国巴黎的最高建筑物和游览中心,其又称“艾菲尔铁塔”。矗立在市中心塞纳河右岸的战神广场上,为1889年庆祝法国大革命100周年在巴黎举行国际博览会而建,1887年动工, 1889年举行竣工仪式。

1887年1月28日,埃菲尔铁塔正式开工,1889年3月31日这座钢铁结构的高塔大功告成。埃菲尔铁塔的金属制件有1.8万多个,重达7000吨,施工时共钻孔700万个,使用铆钉250万个。

由于铁塔上的每个部件事先都严格编号,所以装配时没出一点差错。施工完全依照设计进行,中途没有进行任何改动,可见设计之合理、计算之精确。据统计,仅铁塔的设计草图就有5300多张,其中包括1700张全图。

法国就是法国 第12篇

法國文化天生有一种优雅与诗意。它来自法国乡村与乡土。巴黎人说外省人,而不说乡下人

颁布一部新劳动法案,引发了全国大规模抗议活动。春天法国上演的这一场街头抗议活动,引起世界瞩目。法国就是法国。

曾有外国观察家这样描述说,在法国,罢工并不比其他国家多,反而更少,法国最有特色的街头政治是抗议活动。这一传统开端于中世纪的抗税运动,到法国大革命时期进入高潮,巴黎市民攻占巴士底狱,是法国大革命的经典象征之一,那天成为今天法国国庆日。再到今天,抗议活动已成为法国人日常生活一部分,以至于在巴黎,可以通过报刊像了解天气预报一样读到各类抗议活动的日程安排。法国大革命使街头抗议文化获得了一种近乎神圣的色彩,成为法国精神的一部分,因此,法国政府对抗议活动大多比较宽容。不过,首都巴黎没有市警察局,而且也没有制定治安、交通和卫生方面法规的权力,警察力量全部由国家垄断。据说,这么做的原因,是为了防止抗议者利用地方警察的力量攻击国家机关。它应该算是法国抗议文化发达的一个产物吧。

法国大革命还创造了左派和右派这一对政治范畴。它是政治观点和政治立场的二分法。研究者说,法国大革命初期,在召开国民会议时,第三等级的工人、农民和商人坐在会场左边,代表民主、自由的立场;而第一、第二等级的僧侣、贵族坐在会场右边,代表保皇、保守的立场。此后,左与右就成为法国、欧洲乃至全世界划分政党性质的通用模式,而左派、右派,左翼、右翼,左倾、右倾等等这一系列衍生词汇,成为当今世界流行政治术语之一。有人说,法国政治的真谛就在于泾渭分明的左与右之分。左派代表心,良心的心;右派代表理,理智的理。观察当代法国政治生活,我们既看到了右翼、左翼轮流上台执政的现象,也看到了左翼、右翼共同执政的现象。比如,1986年,左翼社会党总统密特朗任命右翼保卫共和联盟主席希拉克出任总理,开始了法国第五共和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左、右共治时期。

不仅政界,就连城市也用左与右来划分。以塞纳河为界,巴黎市区就分为左岸、右岸。左岸代表良知和文化,聚集着索尔邦大学和拉丁区的青年学生,蒙帕那斯的画家和诗人,还有圣日耳曼街的哲学家;右岸代表财富和繁华,汇聚着法国的贸易、金融和消费中心。

巴黎是时尚之都。法国当然有高速列车、雷诺汽车、空中客车还有智能卡这类工业化时代的东西,但是,香水、葡萄酒和时装才是使法国显得与众不同的东西。法国人是美食家,法国菜是让中国人觉得像一个菜系的欧洲饮食之一。法国文化有一种天生的优雅。不论作家,还是思想家,法国人的表述风格都充满一种诗意。而与此相比,德国、英国的文化就显得过于理性或功利。法国文化、生活和传统中那种优雅与诗意来自何方?乡土和乡村。乡土意味着特质,地道,无可替代,和独特。今天每一百名法国人中,只有两人是农民。但是,有人认为,法国在精神上仍然是乡村的。法国是少数认为“农民”这一名称不带有贬义的国家。在每年春天的巴黎农业展览会上,法国政界领导人都会因为自己表现出对农活的熟练或陌生,受到舆论的赞扬或嘲弄。巴黎人说外省人,而不说乡下人。

巴黎人说外省本省,法国本身大小其实只相当于中国的一个省,而它的省只相当于中国的一个县。去年,法国全民公投否决了《欧盟宪法条约》,一度也引得世人侧目。也许在法国人内心深处,害怕自己的国家会逐渐变成欧洲的一个大省,而不再是欧洲的一个大国;也许他们还要观察、观望欧盟宪法对法国是祸是福才肯下定论。他们是黎塞留的传人。17世纪,为了抗击哈布斯堡王朝,黎塞留担任路易十三的宰相之后,提出了国家利益至上这一外交理念,并极力实践。作为一个天主教的欧洲国家,黎塞留时代的法国先后与欧洲新教诸侯、伊斯兰教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结盟,最终奠定了法国在欧洲的强国地位。黎塞留由此被称为现代外交的创始人。今天许多国家言必称国家利益,都不过是这位法国人的信徒而已。从黎塞留到戴高乐,我们都可以看到法国人对这一理念的坚守。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法国节日】相关文章:

法国经验06-08

法国革命07-17

法国政府07-21

19世纪法国08-07

法国学习总结05-19

法国礼仪简介06-18

法国论文题目04-09

法国婚礼范文05-18

法国咖啡文化06-06

法国的节能政策06-26

上一篇:门诊护士个人小结下一篇:幼儿园德育教育体系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