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链与食物网优质课

2024-06-22

食物链与食物网优质课(精选11篇)

食物链与食物网优质课 第1篇

食物链和食物网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称为食物链,生物之间由于食物联系形成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能找出生态系统中动植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分析食物链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能在模拟游戏活动中体验食物网中的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到食物网中动植物之间复杂的食物关系,意识到保护食物网中生物稳定性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研究动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认识食物链和食物网。【教学难点】建立起初步的生态系统的概念,形成“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的认识。

【教学准备】教学视频、PPt课件、记录表

一、谜语导入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

老师出两个谜语给你们猜猜(幻灯片出示

草莓

杨梅 的谜语)

师:为什么猜是草莓?(草被羊吃光了)

为什么猜是杨梅?(羊被狼吃光了)

师:草被羊吃 羊有被狼吃 我们可以什么符号将他们连起来?(用箭头)(箭头方向朝哪里)

草→羊→狼

(狼→羊→草

这样子对吗?)

二、新授

2、师:那在我们的花丛中有这样的关系吗?看看我们的花丛里有些什么?(幻灯片出示 花 草 蚜虫 蚯蚓 鸟 树叶)

师:能先用谁被谁吃说说他们之间的食物关系吗? 小草被蚜虫吃 蚜虫被瓢虫吃

瓢虫被小鸟吃 ….3、师:能用前面那种方法将他们写出来吗?(发小纸条让学生写)汇报交流:

小草→蚜虫→瓢虫→小鸟 花→蚜虫→瓢虫→小鸟 树叶的腐殖质→蚯蚓→小鸟

4、师:(指着上图)想象一下,他们的食物关系像什么?(链环)

能给它起个名字吗?(食物链)师:能试着说一说什么叫做食物链吗?

生1

生2 师:让我们来看看科学家是怎么来说的。(幻灯片出示概念)

生物之间这样一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称为食物链。(板书:食物链)

5、师:观察这三条食物链,你发现了什么(它们有没有什么共同点)?(暗示:起点、结束)在我们的食物链最前面都是什么呀?(植物)后面呢?(动物)

(PPT从后面出示小鸟吃什么

瓢虫吃什么

蚜虫吃什么 植物吃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水 土壤里的养料 阳光 二氧化碳,教师主要引导植物光合作用能自己制造养料,教师主要引导植物光合作用能自己制造养料。引出生产者和合消费者

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什么叫直接或间接

学生以一条食物链做解释)师:在这些食物链当中,哪些是生产者,哪些是消费者?

在大自然中,你还知道哪些是生产者,哪些是消费者?你能举个例子吗

6、我们在书写食物链的时候需要注意哪些地方?

师:清楚了食物链、生产者、消费者之后,我们来个小竞赛,有信心获胜吗?竞赛之前,先来热热身:写食物链时需要注意什么?

小结:食物链通常是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习惯上总是按照谁被谁吃的顺序,从左到右依次书写,并用箭头连接。(箭头朝向需要食物的一方)

1、PPT出示一张食物网

师:这些生物存在着比较复杂的关系,你们能用箭头把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表示出来吗?

2、小组讨论,完成食物网的连接。

3、最先完成的小组上来汇报

4、其他小组相互补充、纠正

5、PPT出示完成的食物网

师:从这张图当中,我们能找到几条食物链?

师:你能找出最长的一条食物链吗?记录下来

师:仔细观察这张图,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师:结合这一特点,你能给它取个名字吗(食物网)补充课题:板书食物网

6、PPT出示食物网的概念

7、提问:如果缺少了其中一种生物会怎么样? 比如:青蛙

8、提问:那么人类跟这些生物有什么联系吗?

三、拓展与思考 课件演示1:

例如,五十年代,我国农村曾把麻雀作为四害来消灭的运动。人们发现,在麻雀被大量捕杀之后的几年里,却出现了严重的虫灾,使粮食大量减产。农民伯伯不明白这是为什么? 谁给农民伯伯解释一下,这是怎么回事?(重点强调食物链断了,生态平衡被破坏了)学生回答后,师:你的发现和科学家一样。机动:

2、在20世纪初,美国亚里桑那州北部的森林还是松杉葱郁,生机勃勃。大约有四千只左右的鹿在林间出没。美国总统罗斯福为了有效地保护鹿,决定由政府雇请猎人去那里消灭鹿的大敌——狼。

提问:请你预言一下,将会出现怎样的后果。原因是什么? 如果你是狼或者麻雀,你想对人类说什么?

师小结:同学们说得太对了。自然界中的生物都是密切联系的,只有保护好每一种生物,与生物和谐相处,我们的生活才会更美好。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现在最想说的是什么?

食物链与食物网优质课 第2篇

科学角:食物链与食物网经典例子

1.达尔文在著名的《物种起源》一书中讲了一个饶有兴趣的“猫与牛”的故事。英国的牛主要靠优质的红三叶草为饲料,而红三叶草的兴衰与给它传粉的丸花蜂有很大关系。奇妙的是,丸花蜂的多少,又决定于田鼠的数量,因为田鼠吃蜂房和蜂幼虫,田鼠势旺丸花蜂便衰败。而猫吃田鼠,猫多了,田鼠就少了,丸花蜂就多了,红三叶草就兴盛了,牛就养壮了。有趣的是当时英国海军的主要食品是牛肉罐头,看起来,英国海军的强大,猫应立一功。一切生物处于普遍联系之中,这是辩证法最基本的观点,表面看起来不相关的生物却盛衰依存,祸福倚伏。

2.食物链的理论是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在1942年首先提出的。他曾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这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春天,一只彩蝶翩翩飞来落在鲜花上津津有味地吮吸花蜜,冷不防背后划过一道绿色刀影,转眼之间,蝴蝶已在螳螂的绿色大刀下奄奄一息。螳螂正要品尝美餐,蛤蟆出其不意地吐射长舌,一下子把它卷入口中。蛤蟆还没来得及吞咽螳螂,悄悄爬到近旁的长蛇猛地一窜,准确无误地一口咬住蛤蟆。正在这时,盘旋在天空中的鹰一个猛子扎下去用利爪紧紧攫住蛇。在大自然里,这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场面。

浅谈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与食物网 第3篇

食物链是指生态系统中生物组分通过吃与被吃的关系彼此联接起来的一个序列, 组成一个整体, 就像一条链索一样, 这种链索关系就被称为食物链。食物链概念是1942年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在研究Cedar Bog湖内生物种群能量流动规律时, 由中国谚语“大鱼吃小鱼, 小鱼吃虾, 虾吃浮游生物”得到启发而提出来的。在生态系统中, 绿色植物固定太阳能形成有机物质, 然后被食草动物取食, 食肉动物又通过取食这些食草动物, 形成一系列的食物链, 沿着食物链,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得以传递和转化。如农业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食物链:谷物→人, 饲草→牛→人, 谷物→猪→人。

二、食物链的类型

根据食物链能量流动的发端和生物成员取食方式的差异, 食物链的基本类型有四种:

1. 捕食食物链

捕食食物链也称草牧食物链, 其能量发端于植物, 到草食动物, 再到肉食动物, 是直接消耗活有机体及其部分的食物链。在陆地上起始于绿色植物, 在水体中起始于浮游植物, 典型的如“草→蝗虫→青蛙→蛇→鹰”;在生物防治中的”植物→害虫→天敌“。如在草原上, 青草→野兔→狐狸→狼;在湖泊中, 藻类→甲壳类→小鱼→大鱼。

2. 碎食性食物链

以碎食为基础, 继之以食草动物、食肉动物。所谓碎食是由高等植物叶子的碎屑经细菌和真菌的作用, 再加入微小的藻类构成。这种食物链的构成形式是:碎食物→碎食物消费者→小食肉动物→大食肉动物。如在某些河流、湖泊或沿海, 树叶碎片及小的藻类→虾→ (蟹) →鱼→食鱼的鸟类。在我国的喜马拉雅山也存在一种碎食性食物链, 这种食物链的碎食是由山下随风飘来的花粉。花粉是社蛾和螨类的食物, 社蛾和螨类又是蜘蛛的食物, 其构成形式是:

3. 腐生食物链

腐生食物链也称残渣食物链, 是由多种微生物参与, 以死亡的有机体为营养源, 通过腐烂、分解将有机质还原为无机物质的食物链。在农业生产中用棉籽壳、稻草等生产蘑菇, 用秸秆、粪便等有机物质产生沼气的过程都是腐生食物链的运用。

4. 寄生食物链

以活的生物有机体为营养源, 以寄生方式生存的食物链。一般都开始于较大的生物体, 如“哺乳动物→跳蚤→原生动物→细菌→病毒”和“大豆→菟丝子”都是典型的寄生食物链。

在生态系统中, 食物链往往不是单纯捕食、寄生、腐生的关系, 而是它们之间交错形成的一条链状结构, 这种链状结构就称混合食物链。如稻草喂牛→牛粪养蚯蚓→蚯蚓养鸡→鸡粪加工后喂猪→猪粪投塘养鱼, 就构成一条既有捕食, 又有腐生的混合食物链。

三、食物链上的营养级

营养级是指生物在食物链上所处的位置, 食物链上的每一个环节就称为一个营养级。

营养级的排列;常以能流在食物链上的发端开始, 因此在生态系统中, 由于绿色植物总处于食物链的始端, 所以是第一营养级。依次草食动物是第二营养级, 肉食动物是第三营养级, 如饲草→牛→人这条食物链中, 饲草是初级生产者, 为第一营养级, 牛为第二营养级, 人是第三营养级。一般的自然生态系统中, 超过第五营养级的极少。

低位营养级是高位营养级的营养及能量的供应者, 但低位营养级的能量仅有10%左右能被上一营养级利用。第一营养级———初级生产者获得的能量, 自身呼吸、代谢要消耗一部分, 剩余的又不能全部被食草动物利用, 因此, 在数量上, 第一营养级就必须大大超过第二营养级, 并依次逐级递减。这样, 就形成了个体数、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和能量金字塔等。

四、食物网

在生态系统中, 各种生物之间取食与被取食的关系, 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往往不是单一的, 青草就有很多种, 食草动物除野兔外, 还有鼠、鹿等, 狼既吃野兔, 也吃鹿。同时, 营养级常常是错综复杂的。一种消费者同时取食多种食物, 而同一食物又可被多种消费者取食, 于是形成食物链之间交错纵横, 彼此相连, 构成一种网状结构, 这就是食物网。

食物网使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直接或间接地联系起来。生物种类越多, 食性越复杂, 形成的食物网就越复杂, 因此增加了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内部营养结构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如果食物网中的某一条食物链发生障碍, 可以通过其它的食物链来进行必要的调整和补偿。如草原上的野鼠因流行病而大量死亡, 原来以野鼠为生的猫头鹰并不会因此而数量减少, 它可以把取食对象换为草原野兔。食物网本质上是生态系统中有机体之间一系列反复地吃与被吃的相互关系, 这种现象在自然界中极为普遍, 它不仅维持着生态系统的相对平衡, 并推动着生物的进化, 成为自然界发展演变的动力和源泉。

五、食物链的生物放大作用

在生态系统中, 能量沿食物链的传递是逐级递减的, 这是因为能量在食物链传递过程中伴随着热量的散失, 遵守热力学第二定律。但是, 食物链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某些物质, 尤其是一些有毒物质进入生物体后难以分解或排出;在生物体内积累, 使其体内这些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的浓度, 造成生物浓缩或称生物富集, 这些物质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生物到高营养级生物传递, 使处于高营养级生物体内的这些物质的浓度显著提高, 这种现象称为生物放大。

生物摄取的食物及其能量, 有大约50%消耗在呼吸代谢过程中, 那么, 既不在呼吸过程中被代谢掉, 也不易被排出体外的任何一种物质将会浓集在有机体组织中。在食物链的开始, 有毒物质的浓度较低, 随营养级的升高, 有毒物质的浓度逐渐增大, 最终毒害处于营养级较高阶层的生物。如DDT是自然条件下相当稳定的农药, 但施用后10~15年还会残留约一半。因DDT是脂溶性, 常聚集在动物的脂肪组织中, 在捕食链中, 很多动物被一个大动物捕食, 体内DDT就集中在该捕食者体内, 在食物链中经过多级类似的浓缩, 最终会使处于食物链终端的肉食动物和人体内DDT含量达到危害健康的高浓度水平。

食物链生物浓缩特点揭开了许多环境污染之谜, 如日本九州鹿儿岛水俣市1958年出现成群的家猫狂奔, 集体跳水及不少人全身骨痛难忍的怪事, 直到1965年才查明是上游60公里处一个电子公司排出的含汞废水, 经过浮游生物 (硅藻等) →小昆虫→底层鱼→肉食鱼→家猫、人的途径产生汞毒害而引起。环境污染造成的世界公害已引起世界各国人们的高度警惕。

参考文献

《食物链与食物网》教学设计 第4篇

1、科学概念:

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我们称之为食物链。

同一区域内生物间多条食物链构成网状结构,我们称其为食物网。

在一区域内生物由于食物关系使能量在它们之间依次传递着。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讨论,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孩子正确认识动物间的食物关系,减少孩子对动物的好恶心理;要尊重自然界的规律。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讨论、分析,帮助学生建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科学概念。

2、难点:在建构食物链概念时,要明确从植物开始和箭头的指向的含义。

【教学准备】

1、课件;表面贴有动物卡片的圆磁片及磁箭头;食物网海报

2、为每小组准备贴有水稻、猫头鹰、老鼠、蝗虫等白板纸,带有白板檫的白板笔;食物链记录单等。

【学前分析及设计理念】

本课是借四年级的学生上五年级上册的内容,因此本课的学前基础不是研究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而是四年级上册在《食物》单元学习过的食物中的营养,因此孩子学习本课的前概念是人(动物)吃食物是为了获取营养物质,使自身因具有营养才能成长或因具有能量才能进行各种活动,即吃食物的过程就是食物的能量(营养)流向人(动物)的过程。

本课就是基于学生的前概念,围绕以能量流动的方向为中心,采用交流研讨的方式先后以食物链、食物网为小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帮助学生修正和进一步完善对“生物间的食物关系”的认知和理解。

【教学过程】

老师今天特地带了一件礼物给大家。你猜猜?的确是吃的,它叫披萨。喜欢吗?大家观察下,里面有什么?(水果、芝士、培根等)

你们还希望里面有什么?呵呵,你们还真是一群吃货啊!

一、能量——生存的基础

1、探讨人类生存的基础

PPT依次出示班长的幼儿时期(1周岁照片),问:这是我们班的一个同学,知道她是谁吗?实际上又是谁呢?(10周岁的照片)跟小时候相比他最大的变化是什么?是什么让他有这么大的变化呢?

教师概括:通过吃使我们获得生长、生活所需的能量、营养,而这些食物也成了我们人类生存的基础。

2、拓展到自然界生物生存的基础

问:在自然界内,是否只有我们人类是这样的?还有谁的生长、生活需要食物、需要营养的呢?(请学生举例)

3、聚焦农田生物生存的基础

师:在这片农田里生活着:青蛙、蝗虫、蛇。他们为什么能够在农田里生活?譬如它的能量、营养来自于哪里?请同学们思考后再来说说。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讨论这些动物为什么要吃来吃去的(为了生存),避免学生对不同动物的好恶心理。

二、流淌着的能量1——食物链

1、探讨生物间的食物关系

A、交流生物间食物关系:

这几种生物之间之间存在着怎样的食物关系呢?

B、教师概括:

同学们虽然说法不同,都是正确的,概括起来有这么两条:

“水稻被蝗虫吃,蝗虫被青蛙吃,青蛙被蛇吃。”或者“蛇吃青蛙,青蛙吃蝗虫,蝗虫吃水稻”

【设计意图】通过孩子们的表述可暴露孩子对生物间通过食物关系而进行能量流动方向的理解程度,为下一环节的引导做铺垫。

2、介绍食物链

(1)描述食物链

而为了更好地表示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科学家们统一从“能量、营养”流动的角度来描述,就是(学生一起表述):水稻中的营养流给了蝗虫,蝗虫的营养流给了青蛙,青蛙的营养留给了蛇。也就是“水稻被蝗虫吃,蝗虫被青蛙吃,青蛙被蛇吃。”可以用箭头“→”表示能量的流动过程。

师根据学生表述并板书:水稻→蝗虫→青蛙→蛇

小结:像这样营养、能量从一个点流到下一点,再流到下一点再下下点,一环扣一环的,使能量像在一条链环内流动。我们将生物之间的这种食物关系称为“食物链”。(板书:食物链)

【设计意图】借科学家的研究习惯(即每一句科学术语都包含了事物的本质)让孩子们更科学对生物间的食物关系进行表述。

(2)探讨食物链的特点

A、引出其他的动植物,探讨所存在着的食物链: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在这片农田内还存在着其他的动物、植物。比如(课件再出示麻雀、鹰)。这些生物之间又存在哪些食物链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轻声讨论讨论,将你们用箭头的形式将食物链全部都写下来(用记号笔在白纸上写)。我们看看哪些小组最会思考,哪些小组的发现最多。

B、汇总食物链

现在请一个同学来汇报他们自己小组找出的食物链条,其他小组要注意倾听,如果有不一样的,你要等他汇报完毕后再进行补充。

C、关于食物链特点的交流

真想不到,老师仅仅加了两种动物,一下子就多了这么多条的食物链。

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食物链,思考思考这么多的食物链之间有没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学生说,教师在板书上简记:水稻、鹰)

D、教师小结:

生物之间的能量流动开始于植物,流向凶猛的动物。

对啊,植物成了食物链的起点;可植物它为了生存,它所需要的能量来自哪里?(光合作用)你能向大家介绍光合作用吗?(先由学生介绍,再由ppt介绍)

【设计意图】让孩子们发现仅仅增加两种动物就让这些生物间的食物关系变得更复杂,为研究更多生物间的食物关系(即食物网的引出)做好铺垫。同时通过发现不同食物链之间存在着共同点让孩子们发现能量流动的方向都是从低级的植物,流向最高级的肉食动物。

(3)介绍生产者与消费者

在科学上,我们将水稻、草等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养料的叫做生产者(板书:生产者),而右边这些靠吃其他生物获得营养的我们称之为消费者(板书:消费者)。

三、流淌着的能量2——食物网

了解了这么多,现在请同学们思考此时如果又来了一批动物,如:猫头鹰、老鼠等。现在这农田内的食物链还是原来这样的吗?会有哪些变化?(最凶猛的动物都是老鹰,食物链都到老鹰结束;食物链数量会变多……)

1、表述众生物间的食物关系

(1)用箭头直接在生物间标出食物关系

接下来我们就换一种研究方式:在图中直接用箭头画出其中的食物链。如果箭头有重复(就像这样)我们就用一条箭头表示就可以了。

(孩子们用白板笔在白板纸上画箭头,可用纸巾试擦修改)

看看哪个小组画的最完整,最详细。(要求:1、轻声讨论2、积极思考、详细记录)

(2)修正食物关系图

请一组同学拿作品上台展示。问:他(她)标对了吗?问请对比一下你的食物关系图和这位同学的食物关系图哪里不一样?应该怎么标合适?

【设计意图】通过上一个活动让孩子们知道生物种类变多后仍用食物链表示其中的关系会显得很麻烦且容易出错,则采用直接在生物间表达食物关系更为方便。

2、交流概括食物网的特点

(1)描述食物网

真想不到,仅仅这么几种生物之间竟然存在着这么复杂的食物关系。把老师的头都给看大了,很像什么?(网)。你们能给这种食物关系取个名字吗?(板书:食物网)

(2)发现食物网的特点

我们再看看这个食物网,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讨论,师概括:在这片食物网中,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生物之间互相依存、有互相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食物网的特点,让孩子初步体验到食物网中的生物存在着复杂的食物关系,外下面的研讨打基础。

3、探讨食物网内生物间相互影响的关系

现在正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农民伯伯们发现了很多老鼠在偷吃水稻,一气之下买来老鼠药把这片水稻田里的所有老鼠都毒死了(将老鼠擦掉),你认为这样会出现什么情况?水稻能够增产吗?学生边讨论边在白板纸上摆弄。

学生讨论,师概括:在这篇水稻田内,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

【设计意图】通过本活动,孩子们发现一种生物不仅与它直接存在食物关系的生物有食物关系外还与看起来不相关的生物也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4、感受食物网大量存在

在其他地方的食物网如:大海、森林、池塘也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吗?举个例子说说。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大海、森林、池塘的图片,让孩子学着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去想象其中生活着的生物之间也存在着复杂的食物关系。

四、课外拓展

请分析自己的早餐中所包含的食物来自哪些动物或者植物,并相应的写出食物链。

【设计意图】让孩子们采用“学以致用”的方式去解读自己吃饭时存在的食物关系,既达到了运用本课的知识的目的又与本课导入环节内容相呼应,回归课堂学习的本真!

五、板书设计

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

食物网简。

食物链与食物网优质课 第5篇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常见小动物的进食习性,萌发幼儿关心、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2、通过给小动物喂食,让幼儿学会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

活动准备:

1、小动物若干(金鱼、小乌龟、小鸡、小鸭、小兔、);

2、幼儿园提供的饲料:玉米、米粒、红萝卜、青菜、青瓜、、鱼饲料、虾皮、蚬、3、小鸡、小鸭、小兔、小乌龟、小金鱼头饰若干

4、录音机、录音带;

活动过程:

1、观察小动物,引起幼儿给小动物喂食的兴趣。

1)教师擦考语:“今天小狗带来了许多小动物来跟我们做朋友,让我们瞧一瞧有哪些小动物?”

2)教师边带领幼儿观察,边向幼儿介绍动物的名称。

2、幼儿和好朋友一起自选饲料去喂养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并在喂养过程中观察小动物最喜欢吃哪些食物,还吃哪些食物。

1)教师参考语:“你们想不想和小鸡、小鸭它们做朋友?”“小动物们说肚子有点饿?教案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你们想不想给它们喂食呀?”“这里有许多食物,我们来看看它最喜欢吃些什么?”“现在我们一起去喂小动物吧!”

2)教师在幼儿喂养过程中进行指导幼儿正确的喂养方法,并引导幼儿观察小动物最喜欢吃什么食物,鼓励幼儿大胆交流讲述。

3、小结:幼儿在老师的带领下观察各种小动物的进食情况,并讲述自己喂养小动物时有趣的事情。

教师提问:1)刚才谁跟xx(小动物)做好朋友了?

2)你怎样和它做好朋友?

3)你请它吃了些什么?它喜欢吃吗?

4)xx(小动物)最喜欢吃什么?它还吃什么?

4、游戏“小动物找食物”,让幼儿进一步了解、熟悉常见动物的进食习性。

重点指导幼儿能在儿歌结束后能找到与头饰相应的食物,并把食物送回家,看谁送的食物最多。

5、教师小结游戏情况,听音乐,一起把小动物送回养殖园

教学反思:

在依据幼儿原有认知经验的基础上设计的,本次活动通过为幼儿创设宽松的可选择的环境(让幼儿自由探索不同动物的进食习性),以幼儿自主活动的形式贯穿始终,让幼儿在宽松的环境中自由自主地参与、探索,积极表现自我,乐于交流。从而满足每一个孩子表现与表达的欲望和需求,实现幼儿原有经验的再现、整合与提升。

食物链和食物网教案 第6篇

食物链和食物网

高洲完小

阳群

教材: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生物与环境》单元第5课时。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蔷薇花丛中动植物之间存在着食物能量交换关系。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讨论,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食物链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食物网概念的建立,及弄懂动、植物之间的食物联系。教学准备:课件、记录纸。教学过程:

一、谁被谁吃。1.播放课件,导入新课。

讲述: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互相影响的。2.认识食物链。

(1)课件出示食物链:小草→小羊→狼(2)课件出示蔷薇花丛中的生物:蚜虫、瓢虫、树叶、叶子、小鸟。(3)提问:哪两种动物间或哪种动物和植物间存在着食物关系?(4)提问:如果用一个箭头来表示蚜虫和瓢虫这两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你会怎样表示呢?

(学生在记录纸上记录、教师巡视。)

(5)讲述:在我们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中,统一采用“蚜虫→瓢虫”这种记录方式,表示蚜虫被瓢虫吃。

(6)提问:其他生物间的食物关系该怎样记录呢? 叶子→瓢虫→蚜虫→小鸟 叶子→毛毛虫→小鸟

(7)追问:小鸟还可以被谁吃呢? 叶子→瓢虫→蚜虫→小鸟→蛇

(8)小结: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9)问:这两条食物链有什么相同点?(提示:从什么开始?到什么结束的?)

小结: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10)提问:为什么通常都绿色植物开始呢?

(绿色植物能自己制造食物,是属于生产者。其他的属于消费者。)

二、田野里的食物网。

1.出示各种生物的图片并介绍:水稻、、青蛙、蝗虫、小鸟、蛇、猫头鹰、鹰。

2.提问:谁能找出一条食物链,并用箭头画出来? 3.提问:从这种植物开始,能否再找出一条食物链,并用箭头画出来?(预设:当学生在画箭头的过程中,如果在两种生物间有重复箭头时,就提醒学生如果两种生物间已经有箭头连接了,画第二条食物链时就不再画箭头了。)

4.提问:在这些生物间还能找出其他的食物链吗?(学生在记录纸上完成记录、小组交流完善、教师巡视。)5.学生汇报、师生交流、尽可能完善补充所有的食物链,形成一张网状结构。

小结: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6.分析食物网中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小结: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7.提问: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在食物链或食物网中会有什么影响呢?

师生交流并小结:如果某一种生物灭绝了,作为它的食物的生物会慢慢变多,以它为食物的生物会慢慢变少,生态环境就会失去平衡。

三、巩固总结、保存课件。1.播放课件。

师生交流怎样保护生物间的食物关系。

《食物链和食物网》教学反思 第7篇

本堂课我用《人与自然》节目中的一段视频引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看视频中动植物之间发生的事情,明白食物链中吃于被吃的关系,并学会用箭头连接食物链。

然后就是找食物链中的共同点,都是以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这句话后我立刻出现了一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谚语,让学生判断是不是食物链,如果不是,缺少什么?让学生自己把食物链添加完整,然后再请学生用箭头将食物链连接起来。对食物链必须以绿色植物开始这一点进行巩固,效果也比较好。

整堂课上下来,感觉整体还不错,感触最深的就是在一次次试教过程中,课堂越来越顺畅的感觉,每个环节在每次课堂后都可以进一步的完善。

食物链与食物网优质课 第8篇

一、关注细节,保证教学内容的简要有效

新课程强调“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调整,对教学内容进行合适的处理。课堂时间是个常数,学生的学习精力有限,因此,选择恰当的学习内容,会使一节课显得既充实又简约。

在《食物的消化》一课中,旨在让学生了解人体消化器官的位置和功能,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和人体是怎样吸收营养的,进而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教师把握住核心,课堂教学的主要线索就清晰了。

二、关注细节,追求教学环节的简洁明了

教学环节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对于教学预设,我们应该关注细节,追求简洁,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食物的消化》一课,教材设计了食物的旅行,观察消化流程图,模拟食物在消化道里的运动以及如何科学合理饮食的活动环节,对于学生来说,人体的消化器官并不陌生,但了解并不全面。所以,教师在执教本课时,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去活动,整堂课从四个层次展开:

(1)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出示一则笑话,让学生寻找其中不科学的地方,从而导入新课。

(2)根据学生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在记录纸上圈出你们认为的人体的消化器官,通过吃饼干,猜测并了解消化器官的位置和功能。

(3)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模拟食物在食道、胃、小肠内的运动,通过观察交流,掌握消化道是如何使用蠕动的方式使食物前进的。

(4)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谈谈什么样的饮食习惯好。

这样的课简单、实在、有效,科学探究活动起到了真正的效果。可见,教师深入研究了教材,深入浅出地将教材文本变为自己独特理解的文本,用最简洁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

三、关注细节,重视教师语言的简练深刻

“话不在多,到位就行。”科学老师的教学语言应该简练深刻:问题语言要有引导性,过渡语言要自然流畅……说到底,教师的引导都要给学生以明亮清澈的感觉。

在指导学生模拟“食物在小肠中的运动”的活动时,教师借助课件告诉学生:“将一大一小两个纸团从袜筒的一端挤向另一端。”简单的一句话,学生就明白了这个模拟实验怎样操作。在引导学生交流发现的现象时,教师提问:“通过活动,你观察到了什么?”有学生回答:“纸团都能挤到另一端。”“哪个纸团更容易被挤向另一端?”教师随后告诉学生吃饭要细嚼慢咽,将食物嚼碎,这样才更容易在小肠内蠕动。

在以上的教学中,教师没有出现多余的语言,指向明确,语言简约,学生很快就能通过模拟活动知道食物在小肠中的运动方式是蠕动,生动形象。

四、关注细节,提供简易有结构的活动材料

在课堂教学中,因为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就要根据教学实际调整、替换一些和教材不同的材料,充分估计其可行性和安全性,必要时进行重新设计。

《食物的消化》一课,由于教材上的是模拟物品在消化道里的运动,一个模拟活动有三个消化器官在其中,观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就将这个模拟实验进行重新设计,选取饭粒、吸管模拟食物在食道中的运动,选取纸团、袜筒模拟食物在小肠内的运动,选取青菜、面包、米饭,塑料袋模拟食物在胃里的运动。学生根据这些简单易得的材料完成了模拟实验,对食物在消化道内的运动看得更清楚,节省了时间。

五、关注细节,运用简明有效的教学手段

科学课除了运用到教材外,还有许多丰富的资源,如:文字资源、图片资源、视频资源等,这就使得科学教学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在《食物的消化》中,了解人体消化器官的位置时,教师利用课件向学生出示图片,形象具体。开展模拟活动时,利用多媒体出示活动步骤,使学生一目了然。在讲解到消化腺时,教师通过视频配以科学性语言的解释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借助多媒体,可以改变“老师讲、学生听”“满堂灌”的僵化模式。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主动自觉地学习,轻松愉快地学习。

喻伯军老师说过一节课短短40分钟,长度有限,能够做的事情也是有限的。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把主要工作做好、做到位。所以,要真正上好每一节科学课,科学探究要真正做到有效有序,适时“导”“拨”,使学生都能规范、科学地动手操作,通过自行探究获取自然科学知识,从而真正发挥探究的效应,凸显科学课的教学功能,演绎出教学的精彩!

摘要:<正>科学课,从来都不简单。上好一节科学课,必然深思熟虑、精心设计。我们深知自新课程改革以来,原先清净朴实的科学课堂转变了,追求全新理念、追求先进技术、追求课堂亮点等。在这种致力追求完美、追求热闹的途径中,我们的课堂应该关注每个教学细节,创造条件,让科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从而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一、关注细节,保证教学内容的简要有效新课程强调“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就需要教师对教

参考文献

例析食物网的组成与变化 第9篇

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组成

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即最高营养级。中间的任何停顿都不能算完整的食物链。如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食物链中包含4个营养级,即“树→蝉→螳螂→黄雀”。

食物链中的这种捕食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不会倒转,因此箭头一定是由上一营养级指向下一营养级。食物链中不能出现寄生、腐生生物和阳光等非生物因素,即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如“阳光→草→兔→细菌”不是食物链。

例1 下面表格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情况(相应动物右边格中的􀳫表示此动物胃中含有上面的生物),请据表分析回答:

(2)蛇和鹰的关系是 。

(3)要使生态系统完整,还需要增加的成分是 。

解析 生态系统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由于各种生物食性复杂,致使生物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彼此交错联系形成复杂的食物网。在本题生态系统中,食物网关系如下图。

[鹰] [蛇][蛙][鼠][食虫鸟][食虫昆虫][食植昆虫][植物]

食物链的数目,一定要从生产者开始到该链的最高级为止,中间不能停,也不能从中间开始,该食物网共有8条食物链;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体的物质和能量。

答案 (1)8 (2)竞争和捕食 (3)非生物体物质和能量及分解者

点拨 此类试题常以表格形式呈现,以生物捕食关系或能量多少为线索作信息,要求正确绘制食物链,同学们可根据表格所提供的关键信息,并结合食物链组成知识进行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绘制,解决相关问题。

例2 某岛屿栖息着狐和野兔,生态系统相对稳定。后来有人登岛牧羊、捕食野兔和狐,狐也捕食羔羊。第5年,岛上狐濒临灭绝,但野兔数量大大超过人登岛前的数量。第6年,野兔种群爆发了由兔瘟热病毒引起的瘟疫,其数量骤减。回答问题:

(1)人与狐的种间关系是 ,兔瘟热病毒与野兔的种间关系是 。

(2)画出由人、羊、狐、野兔和牧草组成的食物网。

(3)人登岛后的第5年,与登岛前相比,野兔种内竞争强度 (增加、减小、不变)。

(4)一般情况下,被捕食者传染病的流行程度将随捕食者种群密度的增加而 (增强、减弱、不变)。

解析 (1)人吃兔,狐也吃兔,人同时也捕食狐,所以人和狐的种间关系是竞争和捕食关系。病毒与宿主是寄生的关系,故兔瘟热病毒与野兔的种间关系是寄生关系。

(2)见下图。

[野兔] [羊][牧草][狐][人]

(3)人登岛以后,狐狸濒临灭亡,野兔数量大大增加,导致食物空间等竞争加剧,则竞争强度增加。

(4)捕食者种群密度增加,导致野兔数量呈下降趋势,流行病传染程度减弱。

答案 (1)竞争和捕食 寄生 (2)见上图 (3)增加 (4)减弱

点拨 此类试题常以纯文字形式呈现,食物链较为隐蔽。实际上题干中字里行间对种间关系的描述已暗含了绘制食物链的相关信息,同学们可挖掘试题所提供的关键信息,并结合生活常识找准生物间的关系,如捕食、竞争等,进行食物链的绘制,从而突破难点。

二、食物网某种群变化引起的连锁反应

例3 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食物链关系,在某一时间内他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下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若乙的数量增加,则会引起( )

[甲 乙 丙 丁][相对数量]

A.甲、丁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下降

B.甲、丙的数量增加,丁的数量下降

C.丙、丁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下降

D.甲、丙、丁的数量都增加

解析 答题前仔细审题,捕捉题干中的重要信息,特别是一些关键的字词。此题中的核心概念是“食物链”,图形呈现的是构成食物链中环节的数量多少。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处于四个环节的生物相互制约与影响。

在提炼题干中“食物链”这个关键词的同时,要迅速的以食物链为中心发散思维:食物链表达的是营养关系,各环节生物数量的变化取决于这种生物的食物与天敌的数量变化,正确写出食物链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从柱形图中看出,四种生物数量以“丙→甲→乙→丁”顺序递减,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愈靠近食物链的后端,储存的能量愈少,生物体的数量也愈少。所以,食物链为“丙→甲→乙→丁”。据食物链可以看出,当乙数量增加时,丁因食物充分而数量增多;甲因天敌增多而减少;甲以丙为食,甲的数量减少,丙因天敌减少而数量增多。综上所述,丙、丁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下降。

答案 C

点拨 单条食物链中的生物因只存在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故其数量变动关系确认比较简捷,即若食物方减少则天敌方也减少;食物方增多,天敌亦会随之增多。同理,若天敌方增多,则食物方减少,天敌方减少,则食物方会增多。

例4 根据下列南极食物网图回答:

假设由于某种原因大鱼全部死亡,磷虾的数量如何变化?

[海豹] [虎鲸][企鹅][大鱼][磷虾][须鲸][小鱼乙][小鱼甲][浮游动物][浮游植物]

解析 本食物网中共有6条食物链,均从生产者浮游植物开始至虎鲸结束。当大鱼全部死亡时,中间这条食物链中断,虎鲸只能从两侧的食物链捕食,对左侧食物链来说,虎鲸较多地捕食须鲸,使须鲸数目减少,又以中间环节少为依据,所以分析时应以磷虾→须鲸为准,故磷虾数量增多。

答案 增多

点拨 在一个复杂的食物网中,当某种群生物因某种原因而发生变化时,对另一种群生物数量的影响,沿不同的线路分析会有不同的结果,此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生产者相对稳定,即生产者比消费者稳定得多,所以当某一种群数量发生变化时,一般不用考虑生产者数量的增加或减小。

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种群且食物有多种来源时,若其中一条食物链中断,则该种群的数量不会发生较大变化。

分析时以中间环节少的作为分析依据,考虑方向和顺序时,应从高营养级依次到低营养级。

1.下列符合生物学意义的食物链是( )

A.青草→鼠→蛇→人→细菌

B.阳光→青草→鼠→蛇→人

C.青草→鼠→蛇→鹰

D.营养物质→鼠→蛇→鹰

2.如图所示,此食物网中食物链的条数是( )

[H][G][B][C][E][A][F][D]

A. 5条 B. 6条 C. 7条 D. 8条

3.若上图为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则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①该食物网中共有6条食物链 ②H占据3个营养级 ③G和F之间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 ④如在该生态系统中使用DDT,则这种杀虫剂在H中浓度最高,其次是在D中 ⑤图中A、E均为生产者 ⑥一旦G的数量大量减少,该生态系统就很难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②③⑤ D.①④⑥

4.下图表示一个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树木、植食性昆虫和食虫鸟三类生物的生长、繁殖情况。请分析回答:

[时间][密度][A][B][C]

(1)A曲线代表 (种群),它在生态系统的结构中属于 。

(2)B曲线代表 (种群),它在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中属于 。

(3)请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 。

1~3 CDD

食物链和食物网教学反思 第10篇

《食物链和食物网》这一课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认识到食物链反映了生物间的一种食物联系,并知道食物链的基本特点。第二部分是通过画、找食物链,认识食物网。第一部分是这节课的重点。

第一部分分成三个小内容:认识食物链,知道生产者和消费者,学会正确写食物链。在引入部分设计时曾想过用学生熟悉的俗语引入,如“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因为学生对俗语比较熟悉,他们也能轻易的写出动植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但发现这些俗语中都缺少生产者,如果把它们写成食物链就不太恰当,于是改为用教材上的落叶、蚯蚓、小鸟作为食物链的引入,在实际教学中提问学生“落叶和蚯蚓之间有什么关系”,能回答上这个问题的学生并不多,反观李老师用玉米、老鼠、蛇三者关系引入,学生基本上都能回答出三者的关系。在介绍食物链概念的时候,罗老师和李老师都能用动画效果来展示食物链,使食物链更加形象,并且罗老师还明确了食物链的一般形式是“植物--------植食动物------杂食动物-------肉食动物”,这既和上一节的内容紧密结合起来,又让学生学会通过分析动物的食性来排列它们在食物链的位置。这些都是我值得学习的设计。学会正确写食物链是这节课的难点,关键在于掌握食物链的基本特点,我在教学时先出示两条食物链然后用课件通过问答的形式展示食物链的基本特点,但在后面的汇报环节中却发现还有少部分学生还没掌握食物链的写法,问题出在我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认识食物链的基本特点,罗老师和李老师在这个环节都让学生自己先讨论,找出几条食物链的共同点,然后再一起探究分析食物链的基本特点,这样既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又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认识食物链的基本特点,比我单一问答的教学设计效果更好。另外分析食物链的特点如果只从两条食物链来归纳,说服力不够强,至少要出示三条食物链。

《食物链和食物网》教学反思 第11篇

从听课到备课再到真正的上课,在教学中,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体会最深刻的是站在真正的讲台上,和学生们一起学习时。这期间教学的成功之处、不足以及老师、同伴的指导都值得反思、总结。具体的教学反思如下:

一、教学理念:

听指导老师的课,最大的感受是: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活跃的课堂氛围、学生们的积极参与、老师的循序诱导,没有知识灌溉,更多的是引导学生们思考、探索、分析,最后得出结论。这一收获时刻提醒着我:要真正以学生为主体,要有真正的学生活动,同时老师要发挥课堂的指导地位。

二、教学教态:

1、声音:声音还是比较洪亮,只是语调还缺乏教学热情,比较平铺直叙,还可以更抑扬顿挫一些,时而和学生们用开玩笑的语气给孩子们讲小笑话。时而严肃,强调重点。时而用有亲和力的语气关心孩子们。这样的课堂会更充实,也会更有乐趣!

2、动作:课上,每个孩子都在关注着老师的一举一动,而且,老师的举动很可能是孩子们学习的参考。所以,老师要对自己严格要求,课上的每个动作要自然、大方、时刻体现着对学生们的尊重。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女孩子在课下对我说:“老师,您真有礼貌,当我们掌声欢迎您时,您还说了谢谢大家!”。听到这句话,我为受到了孩子们的认可而暗自高兴,同时,也提醒着我,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为人师表,真正成为孩子们的榜样!

3、心理:在这里,最大的感受是:上课时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着教学语言是否自信、教学教态是否自然大方。所以,心理也是需要多锻炼、自己学会积极调整的。刚登上讲台,我会很不自然,就想:自己做得不够完美,学生们会不会不喜欢自己呢?后来,我发现,我的想法完全错了,因为:老师上好一节课,不是为了使更多的学生们喜欢自己,而是可以真正使孩子们得到更好的发展,这样,自己就会更大方,不再忸怩了!

三、教学技能:

1、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主要体现在教案上,是对真实教学的一个预设。

(1)对自己所授课程在本专业总体的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

也就是准确把握学生们的知识基础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样更有利于找到教学重点和难点,也避免了重复讲解、讲解过深的知识点。

(2)能够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对教材进行恰当的处理:

对教材的处理,我感觉还是停留在课本上的内容,甚至可以说,课本上的知识点都没有吃透,有些凭着自己的感觉在开展教学。这是需要改正的!我想,我现在要做的是:先通读课本,自己掌握课本知识,然后,分析出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后,再进行知识的加工处理,一定不能落下知识点,因为对学生,要负责任!

(3)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制定恰当的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方法:

这一点自己做得还可以。首先了解了中学生:他们还不够成熟去想我要好好学习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中学生学习的出发点更多的是有趣、有用,当他们可以很自豪地讲给同伴、家人时,他们就喜欢上了学习。所以,带给孩子们的课要多多地从生活实际出发,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同时了解到:本节内容食物链和食物网只要强调的是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对于不是特别抽象的知识,设计了比较多的学生活动来增添学生们学习的乐趣:讲小故事导入新课、请同学们写食物链并和大家交流分享。

通过前期的了解,设计了比较活的学生活动,调动了学生们积极的学习兴趣。是比较成功的一点。

(4)对于课堂突发事件的预设还是不够:

自己想:学生们的回答会完全按照自己备课时写的,可是,忘了学生们的自主性和想法的灵活、开放,于是,在这方面耽误了比较长的时间。在导入时,给学生们讲了一个:兔子吃草、蛇吃兔子、老鹰吃蛇的故事,当问到学生们故事中涉及到了几种生物时,想着学生们回答:草、兔子、蛇、鹰。没有想到,学生们说了好多,还有:树、花、蚂蚁、微生物。当时,学生们说什么,我就都写上了,指导老师夸我做得很棒,没有否定孩子们的想法,尊重孩子们!我学会了要时刻尊重学生们的灵活的思维,也知

道了要尽可能地对课堂做出预设。

2、课堂技能:

(1)导入:

本节课导入比较成功:时间控制得当、课堂教学秩序管理还可以、师生有效地交流、导入也有效地为开展教学内容服务。

结合上一节课《水和温度对生物体的影响》失败的导入和本节课成功的导入,更加明确了:导入不能仅仅是活跃课堂氛围,最主要的是要与教学内容有关,否则,会带偏学生们。

(2)设疑和提问:

这一点是自己没有想到的,为了保证提问的高效,要提前设计出本节课的问题串:提问要有针对性、有启发性。要选择适当的提问时机。提问要有适当的停顿,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学生回答问题后,要有分析评价、必要的引导、总结。

(3)讲授:

记得指导老师说过:传授给学生的知识一定要正确、科学,所以,讲授时,一定要尊重客观的知识,要学会掌握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应用等不同教学内容的讲授方法。

其次是:讲授时,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同时,讲课是一门艺术,要尽量做到让学生们学习、听课时,体会到课堂教学的美感,使讲授的科学性、教育性、启发性、艺术性同在。

(4)板书设计:

在板书设计与PPT应用方面,自己还需要进行两者的合理分配,板书更多地体现教学重难点,PPT是为了教学更好服务的工具,切记只念PPT、自己的思路被PPT带着走。同时,也要学习制作更好体现自己教学思路的PPT的方法,目前要学习的是触发器的运用。

(5)对学生回答的反馈:

除了可以用:很好!很棒!还可以用什么呢?要对学生的回答有一个总结,对于学生回答的肯定要具体一些,例如:回答得很具体、很全面,将几个方面都涉及到了。这样,对学生的肯定很真实,同时也强调了易错点。

(6)总结结束课程的技能:

有的时候,由于时间把握得不是特别好,会没有时间总结。总结是很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会使课堂的重难点突出,总结时,要注意:归纳总结要简练、概括、重难点突出。总结要使教学内容前呼后应、形成系统。总结要有启发性,有利于学生拓展、延伸、自主学习。

四、成功之处: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有两大方面:一是课堂氛围比较活跃,能够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能够较好地尊重孩子们的想法。二是知识点的讲解以及重难点的强调比较到位,具体如下:

1、在强调食物链的完整性时,用到两个例子: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以及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淤泥。在讲解时,强调的很到位,并且结合学生们的易错点,很具体。

2、用枯草杆菌分解枯草,指出,食物链中不能出现分解者。

3、为学生们解答疑惑:食物链的能量来自太阳能,太阳能为什么不能写进食物链里,解答得比较成功。

4、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捕食关系强调得很到位。

五、不足之处:

1、要记得错的知识点不能写在黑板上。

2、要教给孩子们数食物链的方法。

3、老师不能只强调重点,要落在课本上,让学生们划出重点。

4、讲食物链和食物网没有必要太复杂,只要将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强调到位就好。

5、有学生问到: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里的大鱼和小鱼都是鱼,能不能只写鱼?当时给学生的解答是可以,后来一想,是不可以的,因为,这里的小鱼可能是草食性的,而大鱼是肉食性的,不能笼统地叫做鱼。

6、要记得课件的色彩对比,要让学生看清楚。

7、语言,尽量能够用利于学生接受的方式来表达,口语化与科学、准确不冲突。

8、分解者不是吃,而是分解,要注意语言的科学。

上一篇:菁菁校园”摄影比赛策划书下一篇:四年级期中考试卷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