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 清明节扫墓作文400字

2024-08-15

清明时节雨纷纷 清明节扫墓作文400字(精选15篇)

清明时节雨纷纷 清明节扫墓作文400字 第1篇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是常说的话,这次清明节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

我们乘车来到了马王堆博物馆,我看到了三件镇馆之宝,一是辛追夫人的尸首,当我看到尸首的时候,心中有一种恐惧的感觉。还有t形帛画,是分三层:天上、人间、地狱,最后看到了世界上最轻的衣服——素纱禅衣,我当时的心情非常激动,面积是2。6平方米,重量就让大家大吃一惊,只有49克,哇!真是世界上最轻的衣服。

马王堆汉墓我印象最深,里面有棺材、女尸体。我们又来到了烈士公园,正因为有了他们的壮烈牺牲,才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所以我们要对他们三鞠躬。

我们游览的最后一个景点是岳麓书院,那里非常壮观,很有趣。

我们回到宾馆,吃完饭听毛爷爷讲故事,是讲红军长征的故事,红军不怕吃苦,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真是值得我们学习。

今天真是个愉快的一天。

清明时节雨纷纷 清明节扫墓作文400字 第2篇

该小草从地面冒出去,柳树上启始爆出新芽的时候,清明节就到了。妈妈带着我给外公上坟,她告诉我,按城下的风俗,一年只有这个时候能够去。每次上坟的日子,总逢着下着雨的天,雨淅淅沥沥,像天在源泪。

到上坟的那地外婆总要早早地预备赖纸钱,烧好一桌菜,一共8样,俗称“老八样”。老太太则助着安排祭祖用的小碗、筷子。据说这个很有讲求,碗筷只抬三边,三代内有多少个逝世的人,就放几副碗筷,不能多,也不能多。晨大门的桌边置美香炉点上香烛,祭祖就开端了。二巡酒后,按着辈离开初叩头,每集体皆思想有词。妈妈说,这是活着的人在期求齐家我健康。固然不是很清楚,但我仍是当真地给老祖宗们叩了三个头。

一吃完饭,妈妈带着尔往上坟。舅舅拿没筹备佳的酒、菜晃恶点上臭烛,还不记点上一支烟,由于外私爱好吸烟。妈妈老是一边叩头,一边泪淌满点。她不像其别人唱歌一样地泣叫,不出声就是使劲地揩眼泪。她告知我,她很想外公。望着她谦脸的泪水,我经常感到,清亮节就像雨一样,让己心境很繁重。

清明时节雨纷纷 清明节扫墓作文400字 第3篇

周思聪(1939-1996) 195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6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师从蒋兆和、叶浅予、李可染、刘凌沧等;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大型美术作品展览并获奖,1955年《颐和园一角》获世界青年联欢节银质奖,1979年《人民和总理》获庆祝建国30周年美术作品展览一等奖,1984年与卢沉合作《草原月夜》入选第六届美术作品展览优秀作品展;1985年应邀访问日本,巡回展出《矿工图》等30余幅作品,同年油画《正午》获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铜质奖;出版《卢沉、周思聪作品选集》等,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北京画院一级美术师。

谷泉(本刊栏目主持,以下简称谷):中国美术馆将要举办卢沉和周思聪的纪念展,您能简单介绍一下展览的情况吗?

田黎明(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以下简称田):2010年5月23日,中国美术馆举行“沉思墨境——卢沉、周思聪纪念展”,展览由中国文学艺术联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北京画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国家画院共同主办。这次展览,早在三年前就开始计划筹办,那一阶段主要是在编辑卢先生、周先生文集,和编辑二位先生的画册,在编辑中受到朱乃正先生、邵大箴先生、郎绍君先生全力支持。人民美术出版社程大利先生、王玉山先生、于赢波先生为二位先生文集精心制作;广西美术出版社黄宗湖先生、姚震西先生倾心于画集编撰与印制,王民德先生为文集责编,申少君先生为画集设计。二位先生好友樊杰先生和许多先生、老师、学生都在帮助做这两本书。卢先生、周先生儿女卢悦、卢欣、韩岩一直在思考和计划如何把父母的作品,以朴素方式展示出来。他们也在整理父母的文稿、图片为文集、画集的出版提供了最珍贵的资料。学界各位专家、学者,还有二位先生的学生都以撰文方式来纪念卢先生、周先生二位伟大的艺术家。

2009年10月,在北京画院美术馆由王明明院长主持了“我爱平凡的人——周思聪创作及写生作品展”并出版大型画集与纪念周先生、卢先生座谈会。2006年9月由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了大型画集《卢沉、周思聪画集》,郎绍君先生作序——《创造是一种幸福》。2005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由朱乃正先生主编《卢沉、周思聪文集》,邵大箴先生为文集作序。2007年由张晓凌院长主持以访谈方式,采访了十几位专家、学者及二位先生的学生。2005年由国家画院美术馆陈风新馆长主编《中国当代名家》开辟专题,怀念卢沉先生。去2009年12月由中国书画杂志社张公者先生主持以专题方式纪念卢沉、周思聪二位艺术大家;并于2010年4月8日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主持《中国书画》纪念卢沉、周思聪座谈会。

为办好今年5月23日纪念大展,在中国美术馆先后两次召开会议,由范迪安先生、邵大箴先生主持,马书林、梁江、徐虹、王兰、岳洁琼、唐勇力、李洋、袁武、吴洪亮等先生与二位先生亲属卢悦、韩岩共同商议展览事项。台湾山艺术基金会林明哲先生也对展览给予了大力支持。许多专家、学者、学生和亲友以不同方式参与展览活动。朱乃正先生、曹星原先生远在美国,非常重视“卢沉、周思聪纪念展”。由曹星原先生提出展题、朱乃正先生手书展题:“沉思墨境——卢沉、周思聪纪念展”,同时朱先生以深切的怀念之情,撰写了展览前言,曹先生以七千字篇幅倾诉了对周思聪先生艺术人生的追思。同时,邵大箴先生、郎绍君先生、刘曦林先生和许多画界前辈、学友、学生都撰写文章缅怀二位先生,并积极参与展览筹划工作。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先生、中国文联副主席冯远先生、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先生、中国美协党组书记吴长江先生、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先生高度重视二位先生纪念展,中央美院院长潘公凯先生、杨力书记、北京画院院长王明明先生亲自负责展览筹备工作。我们相信“沉思墨境——卢沉、周思聪纪念展”将成为当代最重要的学术大展之一。

大家认为,卢沉、周思聪先生在现代中国画创作、研究上,是具有深远历史影响力的杰出艺术家,是中国画界的楷模,是当代中国画大家。二位先生无论从艺术思想、学术品质、人格风范和教学理念,都对当代中国画人有极大启示。二位先生将深厚的传统人文境界与时代人文进取精神融为一体,以生命感悟为时代创作了许多传世经典作品,这些作品已成为今天和今后宝贵的精神财富。大家对二位先生英年早逝无不为之痛惜,这是一个时代的悲痛。举办二位先生纪念展,深切敬仰二位先生朴素的人格,学习二位先生心存宽厚,为人、为业、为学、为事的敦厚而高尚的品质。这对于当今中国画品质的提升,对于传承中国文化思想与华夏民族精神,对于弘扬老一辈先生学术精神与人格境界,都具有当代性、历史性的重大意义。

谷:您如何评价他们的艺术创作?

田:卢先生和周先生是非常注重生命体验和向往思想高深境界的中国画家,他们是典型的具有社会良知的知识分子。二位先生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处处以对社会、对艺术、对他人、对人生负责任的态度要求自己。因此,我们看二位先生的作品,与做人、做事一样,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他们生活极为简朴,学术上遵循传统文化倡导的人格精神与道德精神的艺术思想,实践着“诗言志”的人文理念。二位先生在艺术上不断摸索探寻,为追求真理不懈努力,创造出一批感动时代的经典作品。他们为学术的献身精神,既忠实地记录了时代的进程,也完美地创造了属于时代、属于人生、属于历史的高尚人文情操。他们的经典之作与他们坚韧的进取精神,恪守真、善、美的内心体验都令后来者感动。

谷:卢沉和周思聪的许多作品,已经家喻户晓,成为中国现代人物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您能具体谈谈他们的代表作品吗?

田:上世纪60年代两位先生的代表作,分别是卢先生于1964年创作的《机车大夫》和周先生1963年创作的《清晨》。在那个时候,他们已经开始独立思考,创作中直面现实生活带给自己的真实感受。在《机车大夫》中,卢先生用画笔以一个劳动者的身份来看待劳动者,把劳动本色与劳动人的品质融入造型与笔墨语言中,画面老、中、青三代工人形象完美地再现出一个时代的建设力量,同时通过劳动者群体形象的生动刻画,真实地创造了一个朴素的时代。当我们重读这幅作品,一种劳动光荣、劳动神圣之感,让我们充满了对那个年代劳动者的敬意,也充满了对卢先生的敬仰。

《清晨》是周先生本科时期作品,描绘人民英雄纪念碑前的清洁工,画面干净、晴朗、寂静。这件作品展现出画家对生活的深切体会,更重要的是从审美体验中来创造画面的表现方式,使这件作品寄托了一种心灵深处的宁静之美,人物虽然占据很小的位置,但创造了极大的精神张力。

70年代卢先生创作了《工地老英雄》,周先生创作了《长白青松》、《人民和总理》,二位先生还合作了《清洁工的怀念》。《工地老英雄》等画的是河南辉县修红旗渠的农民和石匠。现在许多学者认为,卢先生70年代这批写生是建国以来人物画写实的高峰。《工地老英雄》形象真实,笔墨生动,写实与写意有机相融,脸部的阳光感在传统绘画和教室习作中是无法找到,鲜活地呈现出笔墨当随生命的体验与感知。只有到生活中去,把程式化的造型语言与笔墨转接为一种生活化的语言,同时又包含了卢先生对程式笔墨语言的体验。因此卢先生的写生,既再现生活形象,又赋予形象内存的文化感。卢先生的写生与蒋兆和的学术思想一脉相传。蒋先生的《流民图》其中许多人物是对着模特画出来的,在写生中把人物形象按照内心体验转换为创作,其中人物动作转为造型语境,表情向着创作方位转化。蒋先生教学中曾谈到“以形写神,骨法用笔,创造技法”。我理解“以形写神”讲的应该是以形写意,“骨法用笔”是指技巧与品质、风骨的锤炼,“创造技法”是指笔墨方法、技巧应与文化体验和感受相融,并能产生它的独特性、精神性。这种精神化正是传统的“澄怀观道”。卢先生继承了这样一种理念。所以他70年代的这批作品把学院派的人物写生,放到生活当中,给人物写生注入了新的活力。如果说蒋兆和60年代的人物写生奠定了人物画写生的基础,卢先生则发展了蒋先生的写生理念。他突破了学院派课堂写生的方式,使水墨人物写生具有了很强的生命感,把笔墨放进生活当中,在写实中体会形的意象,在写意中体会审美的方位。为此,卢先生在写生语言和形式上找到了笔墨与时代的关系,建立了中国画人物写生的整体观。这不仅成为许多中国画爱好者和院校学生学习的范本,更重要的是提示了水墨人物画表现现实生活的一种学术方向,只有走到生活中去,把传统的人文理念放到生活中加以再体验,才能产生一种新的创造力。这也传承了徐悲鸿倡导的“尽精微、致广大”的艺术方法并引伸为一种艺术思想。

潘絜兹先生的女儿作为知青在内蒙古救火牺牲的事件,引发了周先生创作《长白青松》。虽然当时反映知青作品很多,但这幅作品引起的关注是其他作品难比拟的。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经历人生磨炼,提升人生的理想,是这幅作品经典形象的内蕴。这幅作品也标志了对知青生活的总结。以此,周先生把中国传统人文忧患意识带进作品内涵中,充盈着对社会良知的体验和思考,也彰显出她后来创作《矿工图》、《大凉山》的脉络。《人民和总理》是周先生70年代创作的里程碑。虽然是探索领袖与劳动者关系的主题创作,但这幅画还是延续着她对普通人的关注和对劳动者的真挚情感。这件作品代表了粉碎“四人帮”以后,在创作语言上的自由,艺术家思想自由的探索使之成为那个时代主题创作的顶峰。这件作品在造型、笔墨和人物形象刻画上,都凝聚着周先生对一个时代心声的体验,并通过造型与笔墨的载体,将这一发自多少人内心的声音呼唤出来。此时周先生的忧患意识更加深邃,作品中盈满了同情和爱,同时在作品中隐隐透露出一种孤寂萧瑟的生命体验。今天我们驻足在二位先生的这些作品面前,为作品的艺术精神所感动,为二位先生那朴素而真诚的艺术感动,为心灵的纯净而感动。

去年10月,王明明院长在北京画院主持了以周先生70年代创作与写生作品为主的回顾展,周先生每一件作品都倾注了情感的真诚,这些作品今天仍然感染着人们。虽然“文革”期间的红光亮对那一时期美术创作影响很深,但两位先生立定传统人文的体验,面向社会,面向自然,把身边生活与文化体悟和内心感知转化为心灵的诉说。正像余英时先生所强调的“士”。“士”象征着社会良知,这是人的真诚之本。做人要真,要实在,要诚恳,对待艺术也要真诚,真正做到有感而发。我们老一辈先生在做人、做事上,始终是以老老实实做人、扎扎实实做学问为基础的,二位先生也正是传承了老一辈先生的做人与做学问的基础,而这个基础就贮存在平常生活及创作、教学之中。两位先生的作品之所以耐品、耐看,之所以经得起时间磨练,源点就在这里。

谷:卢沉和周思聪这批主题性创作,与后期更强调笔墨的作品,形成风格上的反差,是否可以理解为素描加笔墨的尝试?

田:素描是掌握造型基础和造型规律的一种方法。从观察对象到造型手段,对形体的空间、结构、明暗以三维空间或二维空间等因素来构成素描的基本方法,在院校里必须通过素描课程来学习这些课题。当时,主题性创作是无法回避素描问题的。但是,从中国人物画发展的大背景看,素描与笔墨是可以有机相融的,可素描加笔墨的提法又不一定准确。虽然在那个年代出现了一批素描加笔墨的创作,但是在卢先生和周先生的创作中,他们的笔墨和造型,是以意象方式来体现物象的。老一辈先生早就在教学中提出了写实与写意相融的观点,尤其是蒋兆和先生,他在解放以后的人物写生里,每一个人物的表现方法,都是根据人物在特定空间和环境里而产生不同的笔墨语言。而且,这种笔墨语言又总是将具象造型与传统写意的思维方式紧紧相连,其中具象造型是内涵着素描的因素,将这种内涵基因转化为笔墨的思维方式与笔墨造型理念,是蒋先生人物写生一种意象方式,由此形成属于时代的造型与笔墨的艺术语言。卢先生和周先生延续了蒋先生在创作与写生上“笔墨当随时代”的学术思想,并且做得特别到位。写实与写意是一个大课题。我们从卢先生、周先生1980年画的一批矿工速写、素描的创作素材中,能领会二位先生对素描与笔墨之间的深切体会。在其中,素描方法已转换为写意的方法,人物形象随着审美体验和生活感触在发生变化,人物形象转化了造型的苍凉、形象的敦厚感,带有笔墨的意味。通过现实人物把这种感受转换为意象的审美体验,实质是文化方位的确立和文化深层的体验决定了造型、笔墨的归属。如果说素描也在这样的理念里,它一定融化在其中,不是加法,而是融化了,融在了中华文化的体系内。这是非常关键的问题。我们从唐代“吴带当风,曹衣出水”的画意中能清晰地感受到什么叫写意。“吴带当风”实际上是以形写意,形作为客观物象,又是“比”与“兴”的载体,而写意又使形得以升华。“风”在此是审美内涵,也成为人物形象与笔法的内涵。这是笔墨造型的内涵。从这个方面理解两位先生的创作,他们是在不断深化写实和中国传统写意的内涵,并且始终是沿着这条道路艰辛探索,在文化传统、时代体验、心灵真知融为一体中,创造出一代经典作品的。

谷:从《矿工图》到《大凉山》、水墨荷花、《清明》,后期卢沉和周思聪的作品有种淡淡的苦味,周思聪甚至明确提出要创造“沉重的艺术”,如何理解他们这种审美品位的选择?

田:《矿工图》是80年代以来在中国画坛上具有影响力作品之一。它不仅以悲剧的方式表现了备受欺压和凌辱的劳动人民,更开拓了笔墨在造型上如何体现悲剧性这样一种表现方式。周先生一面在创造《矿工

卢沉消夏图纸本水墨48×45厘米1993

图》,一面与类风湿病痛作抗争。那个时候我们在进修,晚上到先生家,看到《矿工图》就放在两米宽的画板上,没有画完,房间很小,大约只有十几平米。同时我们还看到一部分周先生的大凉山人物速写。我们很震撼,当时就感觉作画条件这么简陋,作品却如此打动人。后来我们慢慢体会到,周先生在创作的时候,已经把到矿区经历的情感和生活体会的情感转化为一种审美的情操,一切造型和一切笔墨方式都向内心深处的世界走去。周先生将侵略战争带给人类的悲怆和苦难,放在造型与笔墨中来体验。如同鲁迅在一篇杂文中写到人的魂灵被粗暴地对待,周先生在画《矿工图》的时候也是这样的认识——她在谈到创作《矿工图》体会时,讲到想画中国人在压迫下那种压抑的状态,压得透不过气来的那种状态。周先生具备了鲁迅那样的批判精神和顽强的进取精神,也具备了鲁迅那样一种孤独与自由的精神。《矿工图》的意义已与70年代充满着渴求知识、充满了对文化体验的要求是一致的,在文化自省中融为一体。二位先生对民族历史的沉重,转化为心灵的体验,直面人物造型的压抑、扭曲与笔墨苦涩、隐痛和线条如钢筋般的缠绕,引出了对主题创作探索的独特性。虽然《矿工图》受到《原爆图》思路的一些影响,但《矿工图》在造型、笔墨层面上,开启了向内心体验的空间去寻求笔墨文化的社会内涵与历史境界;同时也是对当下人物画创作趋于公式化、概念性的反省与反拨。可以说《矿工图》的创造与突破来自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中追求进取的精神,是一种社会的良知与社会责任感的体现。所以,《矿工图》的艺术语言、思想内涵和人文意义,都成为中国画和当代人文学术的一面旗帜。

《大凉山》是周先生继《矿工图》之后,逐渐淡化沉重的主题,继而呈现人的负重精神的作品。周先生画的彝族妇女都背着木柴和水桶,佝偻着,有一种很强的负重感和象征性。一种淡淡苦味把《矿工图》“沉重的艺术”,又放到生活中去体验。大凉山这个特殊地域带给她的感受,使周先生笔下每一个人物的负重都在自然中释怀,人物形象敦厚、温柔。她把生命经验和文化品质更有机地糅捻到了笔墨当中。郎绍君先生在评论这些作品时说得非常中肯。他说在这些作品中,周思聪从直感人生,已经上升到了咀嚼人生。

周先生90年代画荷花,常取清凉之意。这时苦思已化为平淡,用一位学者的话即“至苦而无迹”,荷里没有苦难痕迹,只留下先生对生活平淡真切的感怀。周先生的荷,笔法、墨法都蕴藏在荷的自然形态之中。我们都有看荷在水中倒影的经验,荷的倒影清澈、凝练,一种有意味的浑厚包含其中,如水印月,如清凉的风,这里包含了她对人生怎样的理解。痛苦的经历已经被融化,荷的精神走向了天真平淡,这难道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特别倡导的一种自省的人文高度吗?自然的一切美均印映在周先生的生命经历之中。

《清明》是卢先生90年代的代表作。刘曦林在评论《清明》时,说作品完全调动了空间的自由,以淡墨为基调,勾染、拓印并施,像一篇理性的抒情散文。这件90年代初的作品,造型、笔墨和空间都趋向平面,但观者仍然能够从平面性的艺术中感受到沉重。这种表现方法来自于先生的内心——他觉得只有这样画,才能感到一丝欣慰。卢先生对中国画的贡献,是始终坚守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卢先生以一生的经历下功夫研究传统,这是我们在聆听先生讲课时,和我做先生助教时所真切感受到的。先生在研究传统中时常谈到“传统的意义是创造”,正是这样的人文理念使先生从教学,从创作和研究进程中深有感触地提出了“在现代基础上发展”,尊重艺术规律、教学规律、创作规律的理论思考与感性的实践,将传统文脉连接当代人文思想与西方优秀文化,走出了一条重思维、重辨析、重感知、重传统、重现代的探索之道,重视中国画审美的开拓和形式语言的表现。另一方面卢先生以淳朴的劳动者眼光观察周围的普通人。无论是《清明》,还是与周先生合作的《草原月夜》,或是卢先生画的一批都市下岗老工人,都可以看出他关注人、关注生命与关注笔墨文化、造型文化紧紧相连。

卢先生在上世纪90年代,直到2000年,创作了许多都市小品,还有鲁迅像与一批水墨构成创作等。我想只有了解先生的生活经历、学术追求和人格品质,才能更好地理解这批作品。它们展现的是先生的心性与率真,是先生对文化品格的智慧表达。这种境界是非常可贵的。卢先生用他的人格精神和力量坚守了生命的进取与学术的探索。

谷:两位先生在他们那一代艺术家中,非常有代表性,这种代表性不仅表现在他们的艺术成就上,还表现在他们选择悲剧性作为自己的审美选择上。

田:和他们的老师相比,二位先生的生活与经历同样非常坎坷。两位先生英年早逝,就是一个时代的悲剧。从60年代至90年代二位先生的创作贯穿了一条悲凉而忧患的创作主线。《长白青松》本身就是一个悲剧的描写,《人民和总理》和《矿工图》,包括《清洁工人的怀念》也带有悲剧性,是对逝去的伟人和劳动者的刻画,更主要的是作品背后对中国人智慧、勤劳、忠厚、简朴与道德精神的弘扬与诉说。当我们重读这些属于时代的伟大作品时,我们为二位先生这种纯粹的、高尚的笔墨情操和人生的苦楚所感动、所流泪。

谷:作为两位先生的学生,他们在您眼里是全面和立体的。他们的性格与创作有关系吗?

田:周先生含蓄沉稳、温润,卢先生真率、坦诚而敦厚。卢先生有时候很童真,像个孩子一样纯洁。卢先生的思考比较重理性。周先生长于实践,在周先生的创作中往往体现出卢先生理性的思考,比如《矿工图》。

谷:作为新中国写实人物画的重要代表,把卢沉和周思聪放在文化历史当中,他们的贡献是什么?

田:我觉得首先是二位先生高尚的人格。邵大箴先生在《卢沉、周思聪文集》序中真情地说到,“卢沉、周思聪夫妇为人和从艺最可贵的品格是真诚。”郎绍君先生在为《卢沉、周思聪画集》作的序言中,特别谈到他们的人格高度与作品高度的统一。人格的立足与定力是决定作品高度的关键。由此我也认识到二位先生的人格力量、朴素精神、社会良知、学术境界、审美体验与审美创造,其作品形式与内涵已经成为当代文化珍贵的精神财富。二位先生的言行与责任感是时代的楷模,他们的学问与探索精神是学术界的一面旗帜,二位先生所创造的经典作品如生命一样清澈。

清明时节雨纷纷 第4篇

清名节习俗

荡秋千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植树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刚谷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3月12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扫墓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并相传至今。

插柳据说,插柳的风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黄巢起义时规定,以“清明为期,戴柳为号”。起义失败后,戴柳的习俗渐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衰。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阴。

清明时节雨纷纷 清明节扫墓作文400字 第5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又到了清明节,我去给奶奶上坟。坐在车里向外望,依然是冬天里荒凉的景色,往事也一幕幕地浮现在我眼前。

“静怡,快来吃饭了!”我立即关上电视,扑到餐桌前,一道道美食摆在桌子上,仿佛跳起来诱惑我吃它们一样。我迫不及待地大吃起来。这时,奶奶一边端着饭锅走过来,一边笑着说:“慢慢吃,别噎着。”我一边点头,一边往嘴里扒饭,这时我胳膊一抬,去拿排骨,谁知道把筷子碰到了地上。我正要起身去换一双,谁知奶奶已经起身,说:“你接着吃吧,我去给你拿。”我接过一双新筷子,含糊地说:“谢谢奶奶。”我猛一抬头,发现奶奶碗里的饭根本没怎么动,而她正在帮家人们夹菜,盛饭,自己却顾不上吃,看着她的满头白发,我不禁有些心痛。

思绪被雨声打断了,天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雨打在车窗上,“啪啪”的响,也好像密集的鼓点,敲在我的心上。

那也是一个十雨的晚上,奶奶突然昏倒在了餐桌上,被送进了医院,从此陷入昏迷不省人事。大人们说是脑梗。我还以为得了这个病很快就会好,于是每天都早早写完作业去医院看望奶奶,但是奶奶的病情逐渐恶化,直到姥爷拉着我去医院,我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民生。在重症监护室里,聚集了很多人。我冲到奶奶床着,看到身上插满了各种管子的她消瘦了许多,而她的心跳,也在显示器里渐渐的微弱,直到划为一条直线……

下车了,大人们纷纷撑起了伞,而我没有打伞,只身一人走在泥泞的小路上,而这雨,也仿佛是老天爷流下的眼泪。我站在奶奶的坟前,回想起一幕幕往事,回想起奶奶说的一句句话,回想起奶奶的`一张张笑脸,不禁潸然泪下……

“有些人活着,但他们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们却还活着。”就像奶奶,她永远活在我的心里。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我一定会好好品味奶奶做的菜,一定会好好珍惜和奶奶在一起的点点滴滴……

清明时节雨纷纷作文800字 第6篇

天空中发着暗黄的淡光,雨丝犹如银针一般,洒落在地上。这一刻,世界是最安静地,街上偶尔有汽车开过,但发动机的声音也似乎被湮灭在那悄无声息的雨中。小区里少了爱玩的小朋友们的身影,少了平常大人们的谈话声。这一切,似乎都为来到的清明而停止了。

我坐在车上,行驶在雨中,虽然说是清明,但我还是看到了许多初春时候的景象。两旁的路边上,湿漉漉的柳树刚发出了嫩芽,金灿灿的迎春花张开了笑脸。这一切,也似乎在为清明的到来而到来了。

妈妈每次到了扫墓的时候,心情总是很不好,但是看到满山的春景,好象给了她许多安慰一般,她的心情便会逐渐地好起来。车行驶在马路上,飞溅起来的水花拍打着车门,似乎催促着我快到目的了。到了九龙山风景区,汽车驶了进了大门,漫山遍野的春景吧我吓了一跳。九龙山似乎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我们沿着狭小的山路上了山,来到了那个我梦寐以求的地方。我们拿好了准备祭祀爷爷的东西,爬上了山。这里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外面下多大多大的雨,在这片安静的山上,都不会有一点影响。多大,也只是有一丝丝的细雨,洗涤着人们纯净的心灵。记得四五年前来的时候,我还小,只爬了个山,就累得气喘吁吁地,爬到山顶还要坐着休息会儿。可是现在,我却一口气爬到山顶还是不嫌累的。我们将供奉爷爷的东西放在了墓前,我回头望望四周,四周的一切好象也还如当初那样,只是多了许多供奉的人们的花儿。

我们走到了山下,将买来的纸拿了出来,点上以后,看着那如烟如灰的纸旋转在空中,我们也在心中悄悄地祈祷,祈祷爷爷在上天也能好好地花到这笔钱,买许多好吃的东西,享享福。

清明时节雨纷纷作文800字 第7篇

太阳公公从那墨绿色的山林中露出淡淡地笑容,我们一行人便浩浩荡荡地上山扫墓。年轻力壮的爸爸负责挑着两个大竹筐,里面盛满了各种各样的山珍海味:供奉的香,酒,猪头......伯伯扛着除草机和锄头,而年迈一点的长辈和我们小朋友便负责吸收新鲜空气,谈笑风声。

我们乘着风奶奶的顺风车,很快就到了墓地,大人们先开始打扫墓地:有的人用除草机嗡嗡地开始除草;有的人用斧子把缠住墓碑的藤砍掉;还有些人用毛笔蘸着红色的油漆把墓碑上的字重新描红;有的人看快清理得差不多了便开始摆放贡品:鸡鸭鹅,美酒,新鲜的大米......当然还少不了我们潮汕人最爱喝的茶啦!一会功夫,琳琅满目的美食就呈放在墓碑前,祭拜祖先。

我也想表达我对祖宗的敬意。大家都各自忙碌着,我们小孩却没有工作,我便连忙跑去问妈妈:“妈妈!妈妈!为什么大家都有工作了,而我却没有工作呢?”妈妈对我笑了笑,从身后拿出了一大叠五颜六色的纸条递给我说:“当然有工作啊!你把这些纸条全部撕成片,洒在坟墓四周。”我接过纸条,心里暗自高兴:这下终于有工作了。我来到墓碑的上面,把手里的纸条一片片地撕成碎片,我便像仙女撒花般将彩纸碎片撒在坟墓的各个角落。

布置好现场后,便正式开始祭拜我们的祖先,大家在墓碑前作揖祭拜,嘴里念叨着什么。之后大人们便坐在山头的石凳上聊起祖辈们的当年......雨下起来了,缅怀先辈之情也涌出心头。

每逢清明,我们一起祭奠我们的祖先,感恩先人的付出,互相诉说着我们来之不易的生活!

清明时节雨纷纷,桃花风起正养生 第8篇

才晴又雨乍暖还寒

但是,“嘉景清明渐近,时节轻寒乍暖,天气才晴又雨”(宋·柳永)。清明,谷雨前后,常常是春雨绵绵,阴冷潮湿,多雨寡照,乍暖还寒,故有“清明时节雨纷纷”之说。因此,如果不注意养生,极易感受风寒,导致感冒、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此时,又是猩红热、百日咳、水痘、流脑等呼吸道传染病的多发季节,不少人会在孟春之季不幸“中招”。

同时,春天是人体新陈代谢、脏腑功能活动逐渐增强,营养物质消耗增多而需求增加之时。若调摄不当,将致正气不足,或引起各种虚证,或旧病复发。又风寒湿滞,影响脾胃运化,可致胸闷脘胀,纳欠便溏,困倦乏力,或皮肤病多发。

清明节,农民开始春耕春种,民间有踏青上坟祭奠已故亲人的习俗,顺便旅游赏花。从事这类劳动或活动,一定要注意不可过于疲劳,要合理安排日程及食宿;注意防寒保暖,以免感冒等感染发生;并注意预防过敏性疾病(哮喘、荨麻疹等)复发:不要在坟地焚烧纸箔,以免发生意外。

扶正固本清补平补

春天宜补充营养,扶正固本,提高免疫力_避免致病因素的侵袭;食物宜多甘少酸,补肝养脾,忌辛辣发物及油腻厚味,宜甘凉,清淡、芳香,免助阳动风。

春天饮食养生,宣清补平补,一改冬季的膏滋腻补。孟春时节,当令宜食食物有:大麦,黄豆、芹菜,荠菜、金针菜、菠菜、竹笋、枸杞苗、黄瓜、胡萝卜,佛手、豆腐、鸡肝、猪肝,瘦肉、大枣、牡蛎、,鳖肉等:药物有:当归、首乌、桑椹、天麻、生地、白芍,百合、山药、萸肉,麦冬、沙参、枣仁、菊花等品。上述食物和药物配伍食用,可补血养肝,滋阴息风,养心安神。

孟春蔬果巧食养生

金针菜本名黄花菜,是萱草的花蕾。又名忘忧草。4~5月采收,晒干入菜肴,清香浓郁,嫩滑爽口。入药有解郁安神之功。除含碳水化合物外,还含蛋白质、脂肪、钙、磷、铁及少量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等。

养生食法:金针菜15克,炒枣仁10克,水煎,临睡服用,对抑郁少寐有效。或金针菜10克,加豆浆100克同煮,入盐调味,亦有同效。

樱桃

春初开白花如雪,3月后结实。果子小,球形如璎珠,红似宝石,色泽光洁,果柄细长,营养丰富,甜美可口,香气袭人,被称为“春果第一枝”。

养生食法:樱桃鲜果1000克,去核,捣烂,加水煮烂,加冰糖500克,文火收膏。每次1匙,每日2次,温开水冲服。可益气养血,适用于贫血体虚,四肢麻木者。

桑椹子桑树的果实。细小球形,密集成串,色泽紫红,肉质甜酸多汁。干者入药,为补血佳品。能补益肝。肾,滋液息风,常用于心悸、失眠、多梦头晕,目眩,耳鸣,便秘、盗汗等,还具有保护血管、防止动脉硬化的作用。

养生食法:干桑椹500克,白冰糖200克,加水,文火熬煮成膏。每次1匙,每日2次,开水冲服。能补肝益肾,熄风通络,适用于头晕目眩,关节酸痛及神经痛者。

山药

原名薯蓣。上能养肺,中能补脾,下则益肾。药性平和,阴阳兼补,不燥不腻。常用于治疗脾虚食少泄泻消瘦、肺虚久咳,肾虚遗精,小便频数,消渴等。

清明时节雨纷纷 清明节扫墓作文400字 第9篇

雷声隆隆,雨电随风,时光为证,乾坤为钟。五千浩史,几多列宗。

寒食空冷,介子英魂。万古长垂,清明始成。英烈休忘,前辈当尊。

悲喜交集,且歌且纵。秋千蹴鞠,树木风筝,扫墓祭祖,踏青留踪。

泱泱华夏,滚滚黄洪,日月偕老,天地一同,抚今追昔,怅惘古梦。

清明时节雨纷纷作文800字 第10篇

清明时节雨纷纷作文800字 时光匆匆,这寒冬腊月的冬天一转眼就到了细雨蒙蒙春天,一下子还真适应不过来。这年,广东的春天比以往的都明显些。以往冬天一过,这天就直奔夏天去了,对于那“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季节我是碰都没碰过,春天是啥样?——一无所知!只能独自叹息咯!

这年不同,春天总算到了!到处一片生机!这时间过着过着,又到了拜祭先人的时候了。清明节到了,广东这边全体去拜山,拜祭先人。这或许有些迷信,但怎么说这也是我国的传统,只能拜啦!在学校放学前,老师们对我们万分叮嘱,同学们最后喊了一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要小心”。唉?不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吗?我们的搞怪精神可真够“行”的!但这句话却应验在了我身上,成了清明节一笑事。

清明节我没去拜山,我老家在湖南,自然就拜不了啦!闷得很!脑子里突然想起了那句笑话,想想那是啥意思?„„想了不知多久,烦了!不想了!就想出去玩玩。好!这天就开始戏弄我,从楼下出来,一下就来了个“开门红”。因为前几天下了雨,门口还有些水。自己只顾关门,没看路,摔了个半死,差点没叫出来!还真是撞邪了?疼!可是戏剧的事情陆续有来„„ 自己瞎逛到了个篮球场,有人在打,跑去凑凑热闹吧!

跟他们谈了半天,终于能一起玩了,我能不拼命吗?这天又开始玩恶作剧了,球好不容易到自己手,带球,上篮,进球,是不可能的!只听到一声惨叫!我又摔着了,啊!我躺在地下,身边的人在笑着,我却想哭。他们看我如此“LJ”,便把我“罚”下了场外,我一脸苦瓜相,肚子苦笑着!没这么灵吧!天啊!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要小心。”我终于了解了,不知是不是清明节鬼魂出来捉弄,今天连续摔了几次。它只说在路上,在家就没事了吧?快走!我以比刘翔还快的速度冲回家中,在椅子上大口大口地喘气。哈!总算没事了。那鬼话,我才不信呢!到家里了,你奈何得了我吗?哈哈!现在我金刚护体,不怕你!

清明时节雨纷纷作文600字 第11篇

雨。落在枯枝上,柳叶绿了;雨,落在小区的池塘上,漾开一道很浅的水晕;雨,落在空气中,潮湿又烦闷;雨,落在疲惫的心上,给心灵一个静谧的空间,朦朦胧胧,轻声絮语着“莫愁、莫愁”……

吹面不寒杨柳风。阳春三月,清明时节,你可安好?透过雨的掠影,那么模糊,却也有一种略有醉意的温情。有时,走在路上,真会有“欲断魂”的感觉:会莫名的喜上一阵,也会无故地惶然若失。

这段日子不会失眠。因为三月的风声,像温婉的催眠曲,用低低的声音抚平急匆匆的心;这段日子也不会难过——看着五彩的花季,什么又都放下了。仿佛,属于清明的,只有放慢脚步的闲适、慵懒。那个嘈杂的世界,恐怕并不适合这花海间浪漫的天地。

此刻,小雨,又是淅淅沥沥了。不像夏季的暴雨那么疯狂,没有雷声,只是很融洽地落在伞上,车窗上,柳叶上,樱花上。极枝禁不住小雨的花儿凋了,重新落入泥土,留一段淡淡的幽香,醉入心房。再一会儿,雨停了。不过一会儿,又下了……下下,停停,再下下,缠绵不断的,清明的雨。

循着一院子的鸟语花香,粉的,白的,绿的,紫的,或大名鼎鼎,或默默无闻。走在路上,随时遭遇花开,随时恰逢花落,往往才挪了几步,景变了,心境也变了。清明的日子,太多的诗意,随处是天然美好的东西,诠释了一个甜美而柔和的花季。

清明时节雨纷纷作文600字 第12篇

外公已经去世四年了,因为那时候我才五岁,现在我心中外公的长相都有些模糊了。不过,有时候心中会突然印出他很深刻的一个形象,久久地让我感到温暖。每当那个时候,我会马上阻止别人打扰我,我不愿心中的形象消失。

踏过一地杏花白,穿过两行绿侧柏,我们来到了外公的墓前。左右两颗栀子花像两名卫士一样守护着外公的墓,它们今年长得好高,都冒过了墓碑的上缘。我专门盯着外公的相片看了又看,觉得他好像在冲着我笑,又好像在问我最近学习好吗。妈妈递过来的抹布打断了我的思绪,嗯,每年擦墓碑和石头狮子都是我的事情。我边干活边问着问那,妈妈停下手头的事,说:“如果你不说话,就可以看见外公;如果你一直在说话,就看不见外公了”。我吐了吐舌头,赶紧闭嘴。大人们摆上了鲜花、干果和一些外公爱吃的食物。香烟缭绕中外婆絮絮叨叨在和外公说着什么。我默默地帮着妈妈整理着东西。最后,轮到我给外公上了三炷香,拜了三拜,抬起头来,视线中外公的照片一片模糊。大家念念不舍的离开了墓地,我边走边吟了一句“清明时节都扫墓,路上行人尊长辈”。“嗯,不错啊!走吧,我们去放风筝吧!”爸爸拍着我的肩膀说。“哦,对啦啊!”我一下子就高兴起来了。

清明时节雨纷纷作文600字 第13篇

太奶奶是个慈祥人,爸爸曾跟我说过,太奶奶小时候家里特别穷,睡在大街上,每日讨饭为生,常常是饥一顿,饱一顿,饱受嘲笑。成人后,子女争气,生活条件开始变好,子女们也都孝顺,给她很多生活费。太奶奶默默收下钱,把钱藏在床底,从不用它们,偶尔有人上门讨饭,太奶奶便含着泪将他们迎进屋,杀鸡宰羊,拿出珍贵的白酒招待他们,还偷偷地塞一把钱让他们换身体面衣服、买书给孩子读。爷爷总说太奶奶,让她留着钱自己用,太奶奶笑着教育他说,她也是这么过来的,他们的生活太苦了,实在看不下去。

后来太奶奶有了一堆孙子孙女,整日在家门口盼望着他们的到来。爸爸说,小时候,兄弟姐妹都喜欢去太奶奶家,甚至赖着不肯回家。太奶奶别的记不住,只记得孩子们最爱吃的是什么。孩子们来,太奶奶是定要做他们喜欢吃的。太奶奶还趁儿女不注意时,迅速塞几个小钱给孙子孙女,叮嘱道:“多买些好书啊,可不准买些小人书,不然可不给钱了。”因为爸爸小时候机灵,所以太奶奶格外疼爱,总搂着爸爸说:“好好用功啊,爸妈打了就来找奶奶啊!”爸爸乐呵呵地点点头。还没来得及找太奶奶,太奶奶就病逝了。嘴角依旧挂着温和、慈祥的笑容。

雨水打湿了眼镜,朦朦胧胧间我好像看到了一个和蔼的老太太含笑看着我。

清明时节雨纷纷作文800字 第14篇

公墓在离县城不远的连城开发区前面,沿着笔直的公路,再拐过一条泥泞的小路就到了,开车只需十多分钟。公墓建立在一片静谧的山水间,背靠青山,面朝绿水;左则有几座庙宇,飞檐翘角,黑瓦黄墙,肃然静立;右则公墓里千碑林立,苍松翠柏,庄严肃穆;一排排的石碑笼罩在朦朦烟雨,袅袅青烟中,一片荒凉,一片凄迷,一片死寂;碑前的菊花也被雨打风吹去,满地的落英,满地的怆伤。此时风飘飘,雨潇潇,风雨愁煞人,摆下几杯冷酒,烧上几把纸钱,燃放几挂爆竹,磕下几个头,许下几个心愿,祭奠老人家的在天之灵。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时光已流逝了二十六年,他能否感知到我们的孝心?他没有看到大家庭的人丁兴旺,没有过上如今幸福安康的生活,没有看到现在日新月异的变化,逝者长已矣,存者永怀念!音容笑貌,历历在目,谆谆教诲,犹言在耳,肃立碑前,竟无语凝噎,唯有心底弥满幽幽的愁绪和淡淡的哀愁!

下山时,如烟如雾的清明雨依然在飘着,亲人的英灵,此刻早已化作了旷野的碧绿,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悄悄地再生了,并且向我们昭示着一种永恒的生机。清明的风,拂去了世俗的尘埃;清明的雨,荡涤了心中的愁绪,使我感受到一种沐浴后的清爽和新鲜。我相信只要有阳光雨露的滋润,人生就会从稚嫩走向成熟,从弱小走向强大,从缺陷走向完美。倘若亲人九泉有知,这漫山遍野的绿啊,就应该是他们欣慰的微笑。

清明时节雨纷纷作文500字 第15篇

早上,烟雾迷蒙,满天的乌云中还流露出一丝寒冷,洒在脸上。车行驶在柏油马路上,特别让人伤感,也许是因为清明节的缘故吧。真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啊!一路上,大家的表情,似乎特别的凝重,没有了以往的欢声笑语。

到了山脚下,不知为什么,原本明亮的天空中突然流下了一滴滴“泪水”。也许这些“泪水”是家人的,是亲人的,是上天的,或是那逝世的人的泪水。我一步一步地踩着台阶,脚步仿佛格外的沉重。脑海像放电影似的播放出一个又一个的情节……

最令我印象深刻,记忆犹新的情节,那还得从我幼儿园讲起呢!那时,外公还在,我住在外婆家,每天的上下学都是外公接送的。每当在回家的路上,我站在外公身旁,听着外公给我讲着他小时候的故事,还时不时会被逗得哈哈大笑。因为外公在我身旁,总觉得很有安全感。小时候,我喜欢吃肉包子,宠我的外公每天放学都给我买一个肉包子,按妈妈的话来说,我不胖也得胖啦!可外公还是会给我买。

上一篇:煤矿职业危害告知合同下一篇:幼儿园一体机,发挥学生主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