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案例分析一

2024-06-18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一(精选6篇)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一 第1篇

案例分析一

一、个人资料

陈××,女,18岁,中专二年级学生。

二、主诉内容

期末考电脑操作时出现紧张、手足发冷、动作僵硬、以致操作考试不能完成。本人自述:应对考试时,从来就会有发挥失常,考试成绩不好的现象,尤其在升学考、毕业考、期末考时更为突出,所以初中升高中考试失利,只能读中专。

同她一起来的同学说:她(陈××)平时学习认真,不贪玩,上课认真笔记,课后作业完成得好,电脑操作平时能打的字,这时也打不出来了,越急越迷糊。

本人自述:电脑课练习时还可以,自己模拟考试时成绩是能合格的,考试铃一响就心慌,一直在那里发抖,根本无法进入到考试的操作系统,自己手脚都冰冷。

三、谈话内容 „„ „„

师(咨询老师,以下简称“师”):你父母是不是很关心你的学习? 生(学生,以下简称“生”):是的,很关心我们的学习。师:你有几个兄弟姐妹? 生:4个。

师:他们读书怎么样?

生:哥哥考上大学了,妹妹们读书还可以吧。师:哥哥考上大学对你们的学习有榜样作用吗? 生:算是的吧。

师:你的妹妹们也会有考试紧张得做不题的现象吗? 生:没有。

师:你几时发现自己考试特别紧张的? 生:好像在初中二年级时就有。师:你哥哥现读大学几年级? 生:在读大三(大学三年级)师:你有找过考试紧张的原因? 生:有。

师:找到什么原因吗?

生:可能是父母对我的要求太严,我又太想考好,或者是身体不好,其实我也说不清。

师:你哥上大学对你的学习有帮助吗? 生:也许吧。

师:你哥上大学对你是一种压力吗? 生:(沉默)也许吧。

师:我想以我的看法,对你的考试紧张情况发表二点意见,行吗? 生:好哇。

师:你是一个受传统教育的女孩,很听话,上进心又强,怕落人后,想把学习成绩搞好,这个想法既是你学习的动力,同时也是你学习的压力,尤其是你哥考上大学以后,对你就形成了无形的压力,你怕你读书比你哥差,你哥成了你们学习的榜样,你也要你自己成为妹妹们学习的榜样,相信你父母也是这样要求你的,你更怕你父母说你成绩不好,赶不上哥哥。客观上别人的成功是你的压力,主观上你想比人强,也成了自己给自己的压力,你在这样的心情中学习,实在不容易,我想,如果我的推断是正确的,你不惊慌才怪。你说呢?

生:也许是吧。

师:我想每个人的学习与应试方法都不一样,择业与就业的机会也不一样,你既然害怕考试,就不要再强求自己考得如何,我想,只要你平时努力了,考试时,凭感觉做完试卷就好了,时间长了,这种现象会消失的。其实衡量一个学生仅仅以学习成绩一方面来考虑是远远不够的,你遵守校纪校规、有上进心、学习认真、与同学关系又处理得好,这都是很难得的,对于你父母来说,孩子求上进、身体健康、平平安安,这才是最最重要的,你说呢?

师:如果你有时间和兴趣,可以常常找我聊天,我们俩再多来几次模拟大考,怎么样? 四:总结

该例求助者有比较典型的有针对性的焦虑症状——考前紧张综合症。深究其原因是因其哥考上大学时对其形成无形的压力造成的。由于该生应考失利而自己又无力改变现状而主动咨询,问题内容仅仅出现与考试相关的内容,无其它方面的紧张焦虑症状,所以咨询的界定属于一般的心理问题。经过与应考教师的交涉,与其几次交流,该生顺利通过了电脑操作考试,并已完成学业。

案例分析二

一、个人资料

吴××,男,20岁,中专三年级文秘专业毕业班学生。

二、主诉内容

自己喜欢写作,读书其间写了些小小说,不敢寄出;想继续升学学习,由于家庭经济条件不好,只能先找份工作做,但男孩子学文秘专业恐怕找工作不容易;近期心情不佳,感到与同学关系没有以前好;喜欢上一个女孩子,但又觉得自己哪一方面都比人差,不敢开口„„

三、谈话内容 „„ „„

师(咨询老师,以下简称“师”):你一下子提了几个方面的问题,说明你近来心情不好吧?

生(学生,以下简称“生”):哎!一直打不起精神,闷闷不乐。师:目前最让你不开心的是什么? 生:都很烦,都得面对。

师:有缓有急嘛,比如谈恋爱吧,一切随缘,我觉得可以不要太急。生:是的(沉默),可能是近期与同学关系不太如意? 师:与同学关系不令人满意有多久了? 生:近二月吧。

师:都快毕业了,大家忙着找工作,互相有些疏忽,来不及顾及对方的感受,都有可能。

生:也许吧。班上的大部分同学找工作不是找家人就是有亲戚及父母的朋友们帮忙,哎,我无人可找,真惨。师: 凭自己的实习找分工作,现在来说真的不容易,但许多人都是这样自己去找到的,无熟人帮忙,当然也无熟人制约,也许工作起来更能得心应手呢。

生:是呀,可是很多用人单位也不是在找学习成绩好的,他们 要找人长得漂亮的,灵活的,还要能吃苦耐劳的。

师:是呀,也不知他们怎样在大面试时就能发现那么多的潜质。生:„„

师:你的个人综合素质不错呀,文秘专业男生人数少,你又能写作,更是做本专业的料子,电脑操作又好,英语等级证也拿到,这些都是你的优势。

生:哪里。

师:你能回去找寻一下自己的优点,总结一下目前同学们之间不亲热的原因,明确定位一下自己的打算吗?

生:怎么样?

师:你初步总结一下,回头我们就会有更多的话题,顺便再做几个问答题:

1、神话“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说的是什么意思,将这话与学业、事业、择业与就业联系起来回答这个问题。

2、毛泽东的被人们吟颂的诗句与他的一生创作的诗篇的比例有多大。

3、“缘”作何解?

4、你目前与同学们有利益上的冲突吗?

四、总结:

该同学由于其家庭贫困(学校贫困照顾生)可能在其心理上有一些自卑的阴影,其学习上的刻苦(奖学金获得者)更反应了其对贫困的反抗情绪,其好强,想要改变命运。面临择业就业、升学、恋爱等一系列问题时,其心理上的弱点就反应出来:自卑的阴影可导致其自信心不足,困难估计过多,对现实的焦虑,矛盾激化后导致:①妒忌同学有关系找工作。②有了恋爱的对象也不敢讲出来。③文学习作不敢寄出。④与同学关系也渐显不协调。

经过几次交心谈心,对其鼓励与帮助的同时,晓以成年人的人生阅历,旁敲测击,做到有言、有情、有意。该同学毕业后,经过自己的努力,在一个大的报社找了一份报刊发行工作,因工作出色,半年后被升为部门经理。

案例分析三

突发事件:晚上7点多钟,被医务室的一位男医生喊去,说有要紧之事;我刚到医务室门口,就听里面有一女孩子的哭泣声。

一、个人资料

范××,女,20岁,毕业班学生,学生会、文学社负责人。平时性格活泼、外向、开朗,许多老师都认识她。

二、谈话内容:

考虑到医务室看病人多,就把她叫了出来,在校道上边走边谈,开始,她一直哭泣不止。

生(学生,以下简称“生”):我没想到他是这样的人。生:看上去道貌岸然的。

生:为什么到现在才告诉我不行?这不是在欺骗我吗?

打了许久的哑迷,迷底终于慢慢揭开:是一段师生恋,或者说是单相思。学校新分来一位年青男教师,由于社团活动和教学管理工作的接触,该女生喜欢上了新分来的教师,临近毕业,女孩表白了自己的心情,但遭遇老师的拒绝。

师(咨询老师,以下简称“师”):你喜欢他,他知道吗? 生:知道。

师:老师对学生都很好,看来他对你也没有越出师生界线,你怎么知道他与你的感觉是一样的呢?

生:我曾经对他谈过。

师:可能老师当时不在意?因为你们实在小得可爱。生:不是的,他知道的。师:还有谁知道呢? 生:我的好朋友们知道。

师:如果万一老师毫无此意,你这边闹得风风雨雨,对老师不是很不公平吗?何况年青教师更是要求上进,如果真象你说的和理解的,那该他自己承担责任,但如果不是的,对他不是有很大的打击吗?

生:„„

师:他对别的同学好吗? 生:也好。

师:别的学生也会有这种想法吗? 生:老师,你是什么意思呢?

师:我只是耽心你因为首先喜欢老师,而后对老师的言行加上了自己的感情色彩(光环效应),误会了老师的意思,那不是对你们师生都不好吗?

生:„„

师:如果我的分析有道理,你心理觉得好一些吗?年轻的老师刚刚工作,工作热情肯定较高,对学生也会很好,如果工作第一年就不求上进,让学生不喜欢,会对他的工作与发展前途不利的。当然,也不排除年轻老师在与学生处理师生关系时把握尺度不恰当,容易造成误会,这是每个做老师必须不断学习与实践的内容,如果是因为老师工作方法不当、造成了你的误解、甚至伤了你的自尊心,你能原谅老师吗?

生:„„ „„

与该生在校园里散步谈心达二小时,其情绪逐渐平静,最后表示无恨意。

四、总结

这是一年青人情绪应激反应的事例,由于其示爱表白遭拒绝、自尊心受到伤害而引发;其反应强烈,但由于其平时性格外向、糟遇打击,能马上将其发泄出来,作为心理辅导工作,对于这种性格类型的人,其工作难度比起性格内向、感受深刻的人要小得多。该生一贯情绪稳定,仅对目前的一件事情反应激动,并且能在2小时内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说明仅属于一过性情绪激惹,我认为属于正常的心理反应,还不属于心理问题。事后,该生顺利毕业,没有与老师发生纠纷,并且是边工作边读书。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一 第2篇

一、案例描述

2019年9月。我担任一年级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开学第一天,我和刚升一年级的几位学生一起打扫校园卫生的时候,听到了一个小男孩——小赛(化名)的哭声。小赛家就在学校的对面,在教学楼下面,透过学校围栏可以看到他的家。这天早上,外婆送他到学校门口,他哭闹着不肯进学校,校长拉他进来关上校门之后,他就跑到围栏这里,抓着栏杆,看着外婆家,跳着脚,哭喊着外婆,直到他外婆关上大门也没有停止。第一天的印象太深刻了,我记住了他。接下来的时间,上学的时候,他几乎每天都会哭闹。从他的行为中,我感受到了他的焦虑——分离性焦虑。

二、成因分析

焦虑是一种强烈的消极情绪和紧张的躯体症状为特征的情绪状态。在这种情绪状态下,人们会对未来的危险或不幸感到不安。分离焦虑,是指个体与其依恋对象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又称离别焦虑。

小学生分离性焦虑主要表现为:不愿上学,不愿离开家长,担心家长出意外,担心自己走失或被拐走。

1.个人因素

遗传因素:患焦虑症父母的子女,焦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父母的子女。经过了解,知道小赛的爸爸曾经也有过焦虑,小赛读二年级的表哥在一年级上学期也有相同的情况。

通过观察,我发现他会受自卑、羞怯、焦虑和恐惧等负面影响,具体表现在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常常会分神,同别人交流时,与人的眼神交流少。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分离焦虑源于某些需要的严重失衡与突然缺失。如生理需要及安全感缺失引起的归宿感与自尊心缺失。分离焦虑让他对日常生活中可能的危险和失败过分担心。比如,他经常对他外婆说:“外婆你要好好的”和“外婆,你一个人在家把门关好”。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自卑的心理使得他缺乏勇气,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如别人。这种分离焦虑情绪如果得不到排解,就会严重影响他的身心健康发展。

2.家庭因素

在与外婆交谈时了解到,孩子的父母离得远,两人不常在一起。他小时候主要是妈妈带,与爸爸时间相处较少。三四岁的时候就非常黏妈妈,常常会因为和妈妈分离而哭闹。他的爸爸非常严厉,性格很急,不善于表达对儿子的爱,对儿子的教育往往是粗暴的。从亲子关系角度来看,小赛对母亲过度依赖,与父亲关系较为疏远。

后来他的父母要外出打工,小赛只能哭闹,他妈妈没办法,只能将他带到外婆家。小赛过了一个多月之后,她妈妈不顾他的哭闹,最后还是外出打工了。外婆说他妈妈走后,小赛在家时常哭闹,连睡觉都在喊“妈妈”,甚至还听到他说出“爸爸妈妈不要我了,我只有外婆了”这样的话来。与母亲的分离,让他极度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对环境的不适应,使得他极度地依恋外婆。

3.环境因素

应激事件特别是与威胁和危险有关的应激事件也促发分离焦虑。有研究发现,环境对男孩的影响比对女孩的大,而且相同环境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由于是新学期开始,并且刚升一年级,开始学园生活,小赛不太适应学校的生活。在与他交流时,他告诉我,外婆说过,“学校老师很严厉,不听话会被批评;会有作业,不做完作业不能玩”。这些话语加深了他的焦虑情绪。

刚开学,小赛不能适应小学生活,不愿融入到集体中。在社交上,小赛表现出一种回避的态度。刚开学,我发现他不太愿意跟别的同学玩。下课时间通常是跑到三楼去找二年级的表哥玩,上课铃响了,还不太愿意放开捏着哥哥衣角的手。有时候,在教室里安安静静地涂鸦,或者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看别人玩。在交谈时,他还说“只有哥哥才是我的好朋友”。

三、辅导方法

1.放松训练,心理暗示

在和小赛交流时,帮他做放松练习,躺在床上深呼吸。告诉他,当你忍不住想外婆的时候,可以深呼吸,缓解焦虑情绪。

同他一起说:“我真的很不错,我真的很不错,我真的真的很不错。”自己鼓励自己,加强心理暗示。

2.指导家长,加强情感引导

同外婆分析小赛出现哭闹的原因,帮家长认识自身的个性弱点,告诉外婆方法,改变孩子与家长的交感互动,特别是父亲的陪伴必不可少。明确告诉父母,要对孩子进行心理支持,多对孩子表达爱意,比如多视频聊天、打电话,关心他,帮助他,让小赛有安全感。

家长一定要耐心,帮助小赛正确认识导致其出现焦虑情绪的事情,教他正确管理情绪的知识,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让小赛讲讲上学的趣事,鼓励他与其他同学玩耍,让孩子对上学充满向往,消除恐惧焦虑。

外婆要注意培养孩子生活的自理能力,如吃饭、穿衣、完成作业、收拾物品等,不要让孩子养成对外婆过分依赖。

3.体验成功,增强自信

认知——行为疗法(CBT)的理论基础是:人的认知会影响其情绪及行为,是治疗分离焦虑的最好方法。认知重建是指识别并帮助患者纠正在思维、自我形象、态度和信念等方面存在的不合理认知。

上课时,请他回答问题,回答出来后及时肯定,增加成就感;在他很好地完成劳动任务后,在班上表扬他,并选举他为劳动委员,增强归属感;他很听外婆的话,能主动给老师打招呼,在班会课上表扬他有礼貌;在他情况好些后,选他为护旗手,升国旗。经过表扬和鼓励,强化他优秀的品质,帮助他重新认识自己,增强自信心。

4.建立积极的师生及同伴互动,增强归属感

分离焦虑主要是孩子失去了所依恋的人,而出现不安全感。帮助他建立新的依恋关系,适应父母不在场的环境显得尤为重要。从本质上讲,师生关系是一种人——人关系。师生关系是师生间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感化的社会互助关系。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在知识和智力上,而且体现在思想和人格上。在学校,对小赛多加关怀,了解其学习进度,关注其心理状态,多鼓励引导,让他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爱。

给班级同学做思想工作,让他们不要笑话小赛,反而要多关心他,帮助他,并且请一个细心的女孩关心他的情绪,一个开朗的男孩陪伴他玩游戏帮助他融入集体,感受同学的友爱。这样一个月下来,他有了新的朋友,笑容也多了起来,变得更加开朗勇敢。

四、评估反思

分离焦虑是一种广泛存在的情绪体验,一方面它会激发人们去彼此想念和珍惜,加深彼此的情谊,催生美好的诗句。另一方面,如果对它缺乏了解,不能正确的应对,就可能发展恶化,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一 第3篇

1.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 采用周步成教授修订的、适用于我国中学学生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全量表由八个内容量表构成, 分别从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八个方面考察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2. 研究对象。

本调查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 从哈尔滨某重点中学选取高一学生620人, 收取有效问卷607份, 其中男生272人, 女生335人;一批次学生290人, 三批次学生317人。利用心理健康课的时间进行测试。

二、调查结果

1. 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总体状况。

分别计算高中生在心理健康水平及其各维度上得分的平均值和标准差, 结果见表。高中生在过敏倾向上的得分超出其项目均分, 说明高中生过敏倾向水平整体较高。这种高水平的过敏倾向最典型的心理就是过分在意别人的看法、评价, 无自我定位, 甚至是易迷失自我, 深层次上也揭示了学生在重压下明显信心不足, 患得患失。其他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平均值。

此外, 在各维度高分值域中, 学习焦虑高分的学生有259人, 即学生表现出对考试怀有恐惧心理, 无法安心学习, 非常关心考试分数等;对人焦虑高分的学生有11人, 即学生表现出过分重视自己的形象, 害怕与人交往, 人际交往障碍等问题;孤独倾向高分的学生有6人, 即学生表现出孤独、抑郁、不善与人交往, 甚至是自我封闭;自责倾向高分的学生有116人, 即学生有自卑的表现, 怀疑自己的能力, 把学习中的失败归咎于自己;过敏倾向高分的学生有219人, 即学生过于敏感, 容易为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小事烦恼;身体症状高分的学生有71人, 即自身焦虑水平较高时, 学生会出现一些如失眠、呕吐等生理现象;恐怖倾向高分的学生有7人, 即学生对于某些日常事物, 比如黑暗等, 有较严重的恐惧心理;冲动倾向高分的学生有11人, 即学生出现十分冲动, 自制力较差的特点;全量表分在65分以上的学生有7人, 这些学生我们通过问卷结果了解认为可能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

2. 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及其各维度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性检验。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 对不同性别、不同批次的高中生在心理健康水平和各维度上的差异进行比较, 结果如表2、表3所示:

注:*p<0.05, **p<0.01, ***p<0.001, 下同

从表2中可以看出, 高中男女生在对人焦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和心理健康整体水平上均存在显著差异, 女生相对于男生在上述心理健康因素中反映出更多的问题和困惑。

从表3中可以看出, 两批次学生在对人焦虑因素上差异显著, 一批次学生显著高于三批次学生, 其他因素上两批次学生差异不显著。

三、调查分析

1. 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通过此次调查研究我们可以看出, 心理健康各因素高分检出率较高, 全量表分高于65分, 即可能存在一定心理问题甚至是心理疾病的学生占调查总数的1.15%, 这些学生如同潜在的炸弹, 不知何时就会引爆, 同时这些学生也表现出高水平的学习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 而在这方面存在问题的学生人数较多, 应当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调查中我们发现女生高一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上表现出更多的问题, 而学生不同批次上没有出现显著的差异, 与调查初期假设三批次学生出现更多心理问题不相符, 在高二、高三阶段不同批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是否出现差异需要我们今后进行后续的调查研究。

2. 学习焦虑是重点高中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之一。

研究中发现, 学习焦虑高分的学生占了总调查对象人数的42.7%, 而学习焦虑高分的学生其焦虑情况多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就研究结果, 我们认为学习焦虑问题在高一学生中较为普遍, 也反映出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因素。

高中新生学习焦虑水平较高形成的原因, 我们认为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1) 学生的自身因素。

调查对象为省重点高中高一的学生, 其对自身的期望值高, 使得他们承受的学习压力和竞争压力较大, 并且他们在初中阶段大都是学校、班级里的优秀学生, 面对新的环境、新的竞争, 难免会产生失落感和挫折感, 因而心理上容易失衡和产生困惑, 这一点在学习焦虑水平上体现得尤为突出。

(2) 家庭、学校因素与社会环境因素。

社会大环境中, 高考体制与导向使得家长、社会对于学校的评价多数仅关注学校的升学率和重点率, 学校则在高考的指挥棒下以学生知识学习的情况和考试的成绩为学校工作重点, 常常忽视了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了解。现在的高中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 父母对孩子望子成龙, 对于孩子的考试成绩和未来的升学情况十分看重, 并且把自己的期望强加在孩子身上, 甚至替孩子制定学习目标和高考目标。学生在达不到家长的目标, 或是满足不了家长过高的期望时, 心理上就会对学习产生恐惧、焦虑、挫折感等不良的心理。学校方面, 重点中学对学生成绩的重视, 学生平时的课业量多, 定期频繁的考试和成绩排名等, 使得学生面临较大的精神压力和竞争压力, 学生在这样的压力下产生焦虑, 有的学生甚至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

3. 高中新生中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其各维度比男生表现出更多的问题。

从研究结果中我们能够看出, 高一女生在心理健康总体和各维度上反映出更多地问题。分析其中原因我们不难发现, 女生相对于男生心理上更加早熟, 心理上的发展早于同龄的男生。女生常更追求完美, 她们的情感体验更加的细腻和敏感, 因而相对于男生更容易出现人际关系问题, 特别是青春期异性交往方面的问题, 以及焦虑、抑郁等心理上的问题。同时我们也可以得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同其生理结构特点密切相关。

4. 自责倾向、过敏倾向反映出学生归因方面存在问题。

本次研究中自责倾向和过敏倾向高分学生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19.1%和36.1%。自责倾向的形成常和家长严厉惩罚、教师的批评存在关联。过敏倾向高分的学生常会因为学习和生活中一些小事产生烦恼, 对于他人的话、行为反应过于敏感, 等等。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一 第4篇

本文通过一例心理危机关于案例,提出了对心理危机干预的思考。

关键词:心理危机 引导

一、背景材料

聂某新生报到期间,在其哥哥的陪同下来我校报到注册。来校的当天,哥哥便马上询问辅导员关于助学贷款的相关手续和减免学费的相关政策。通过谈话了解到,该同学是外省人,家庭非常贫困,从小患有眼疾,有严重的夜盲症,家里为治疗他的病花了不少钱,父母年纪比较大,哥哥因此还放弃学业,他本人也是在复读一年后考上大学。但学习成绩一直处于班级中落后的位置,本人心理压力比较大。

一天晚上,辅导员去查寝,聂同学不在,辅导员、班长、寝室长马上与他电话联系,但是电话一直处于无人接听的状态。该同学平常一直都是独来独往,因此并无人知晓晚自习后,该同学的去向。

二、引导方法与过程

(一)马上找到学生。根据当时的情况,晚上时间,不在寝室,又是外省人,新生,可能在学校的附近。而且手机是处于无人接听的状态,并未关机。因此,可以在不断电话联系的过程中在学校周边进行寻找。

(二)联系家长。他不愿接听任何电话,所以,应该立即与他家里取得联系,告诉家长学生的情况,看家长是否能联系上学生等。

(三)稳定学生情绪。找到学生后,首先稳定学生情绪,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正确的安抚好学生的情绪。

(四)取得学生信任。辅导员要多倾听,引导学生充分的宣泄内心的情绪,学会正确的自我评估和认知,激发学生的理想和信念。

(五)取得家长信任。与他的家长沟通,取得家长对学校的信任,同时与家长商定好全面的引导方案。

(六)及时进行心理咨询。请学校的心理医生给他诊断,进行心理医疗。

(七)给与学生帮助和关心。从思想、学习、生活和工作等各方面给学生帮助,从而使其正确的认识自己,激发自己的潜能,劝导在实践中激发激情,保持激情,在困苦中磨练意志。

根据各项措施,辅导员首先与寝室同同学、班长等在学校周边进行寻找,并且不断的拨打他的电话。直到凌晨一点,聂同学主动与辅导员取得了联系,表示他现在很安全,不用担心,但是不想见任何人。在反复追问下,最终辅导员和班长在一个施工场地的黑暗角落里找到了他。

在之后的主动沟通交流中了解到:第一次远离父母到外地求学的他,有很多方面的不适应,尤其是睡眠质量差。从小就患有眼疾,有严重的夜盲症,来学校后视力一直在下降,白天看书就疼,晚上根本看不见。由于家庭非常贫困,从小的身体疾病导致他学习成绩差,心理压力非常大,经常感到自己不如别人优秀,比较自卑。特别是进入大学后,寝室的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特长和理想,唯独他还需要别人的照顾。想在学习上超越他们,让自己不比别人差,但是不管如何刻苦努力,怎么也达不到预期的目标。由此感到对未来很无望,对自己也失去信心,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认为自己是家里的负担,老师同学的负担,进而担心以后就业会很困难。

辅导员认真倾听了他的实际情况,帮助他充分地宣泄了内心积压已久的情绪;让他明白了,大学新生会出现各种不适应是很正常的,这需要一定时间的过渡,告诉他一时的贫困不是一世的贫困,精神上的富有更为重要,并举出生活中存在的实例鼓励他;针对他缺乏自信这一点,我从他能成功考入大学这一点开始,追溯其以往的成功经验,启发他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估和认知,找到自身的长处,帮助其重树自信,同时鼓励其坚定理想与信念,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激发激情,保持激情,锻炼各方面的能力。

针对该同学的具体情况,帮助其办理了助学贷款,在让班级同学了解他的具体情况后,该同学被班级推荐获得了一等国家助学金,学费和生活费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還特别找到了他室友和主要班干部,开了一个特别的会议,希望室友和学生干部能在生活中多关心他。

第一时间与其家长取得并保持联系,通过交流,与其家长针对该同学的情况达成了教育共识,及时反映了该同学的点滴进步,真正达到了学校、老师和家长的互动与协调。

三、案例思考和工作建议

(一)未雨绸缪、做好预防工作

首先要在新生入学教育过程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健康观念,针对学生中广泛存在的环境适应问题、人际交往问题、学习方法问题等开展教育;其次,在日常生活中,要对学生进行自我认知教育、生命教育等,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积极发展自我,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

(二)建立完善的心理危机体系

首先,要建立一个由党总支书记、分管学生工作副书记,团总支书记、学生党支部书记、辅导员和班主任组成的心里危机干预小组。党总支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本系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辅导员、班主任应第一时间通过不同途径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向系里反映。

其次,要建立一条学生信息员制度。学生干部、寝室长为信息员,第一时间向辅导员、班主任反映班级学生的情况,并且后续关注并反馈问题学生的情况。

(三)发挥班集体、寝室和学生个体的作用

首先,通过集体、寝室帮助改善问题学生所处的社交环境。鼓励问题学生积极参与班级、寝室事务,使其真正融入集体、寝室生活;鼓励班级同学多与问题学生接触,切忌采用孤立政策,要让问题学生感到自己也和其他同学一样是班集体、寝室不可或缺的一员;

其次,发挥班级学生个体的积极作用。可以在班上指定一名或几名品学兼优的同学共同帮助一个问题学生,从生活、学习、工作等多角度接触和交流,在这样的自然接触中潜移默化的帮助解决他们的思想上、心理上的问题。

(四)给予受辅者正反馈意见

在辅导过程中,要及时调整认知结构,使受辅者产生对其他人反映的正面期待,要让受辅者产生成功的体验,从而树立和强化与他人交往的信心。多给予受辅者肯定、鼓励,提高受辅者的自信心、自豪感和责任感,不断激发他们的潜能,使受辅者对自身、对环境等有正确的认知。

(五)重视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缓解。作为辅导员,我们要做的就是多与问题学生的家长联系,不断的交流沟通,与其达成教育共识,做到与学校步调一致,一起协作,使学生能健康的发展。同时要及时反馈学生的点滴进步,提高学生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让学生从心灵上感受到归属感。

(六)呼吁社会关心

社会应加强对这一群体的关注。需要提醒周围的人群关注他们,给他们温暖。全社会都应该关心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周家华,王金凤.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3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09

[2]王祖莉, 初铭铜.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 科学出版社,2010,01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一 第5篇

摘要:本案例是一位小学生行为偏激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其主要症状为:偏激行为,经常与小朋友争吵,有时甚至出手打对方,人际关系紧张,伴学习成绩下降,较难适应外部环境,情绪不稳定,整体心理健康状态较差。心理咨询师经过收集邓X的基本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测验,与邓X及其母亲商定了阶段性的咨询目标,咨询师主要运用认知疗法帮助邓X调整认知观念,用会谈、行为治疗代币法消除了邓X的适应不良情绪和行为,解除了求助者去学校对老师的恐怖,咨询效果明显。

关键词:小学生;行为偏激;性格;心理咨询 一、一般资料

邓X,男,11岁,小学五年级学生,独子。身高大约1.5米左右,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父母均为公司职员,大专文化,家庭基本和睦,没有老人同住。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

从小随父母生活,在幼儿园大班前基本上性格温顺,甚至比较胆小,非常听父母的话。这与父母的性格特点很相似,他们的做人风格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经常以息事宁人的方式教育孩子:要与小朋友团结,不可以打小朋友。如果有小朋友打你,你就躲开。甚至有时并不是孩子的错,只要有老师说今天邓X与某个小朋友抢玩具(实际上是后者抢前者的,老师也只是习惯性描述罢了),父母就会再次教导:下次别与小朋友抢,给他算了,你再去玩别的。那时候,邓X基本上是个听话的孩子。

上了大班后,一次一个小朋友拿绳子去勒邓X的脖子,想牵着他走。邓X想起妈妈说过:脖子是不可以被随便勒的,很危险!于是,他反抗了,而且劲很大,一下子抢过了绳子。那个小朋友吓得跑掉了。据父母称,自那以后,一旦同小朋友发生口角,他就会用“暴力”的方式处理争端,老师和同学都说他“不好惹”。其实,应该说,比起同年龄的孩子,邓X还是让父母少操了很多心,尤其在学习上。基本上这五年来,都是他自己独立完成作业的,像整理书包之类别的孩子需要父母帮忙的事,他都能自己管好。而且可能是家庭影响,父母都爱看书,所以邓X也非常爱看书,小小年纪,已经将《水浒》、《三国演义》等名著看过了。三年级前,虽然爱打架,但功课还是中上偏优,只是最近一个月升了四年级,换了个班主任,比较严格,经常叫他到办公室,于是开始反感,不大听课,成绩下降了。而且前一周的某节班主任课(数学课)上,明明是他旁边的中队长叫他,他才说了一句话,但老师只批评了他,他感到愤愤不平,却并没告诉父母,还是父母听别的同学说的。最近,他脾气很大,情绪经常很激动,父母问他多了,他就会发火,大喊大叫,很难控制自己的行为。同学关系比较紧张,没有固定玩伴和要好的朋友,最近的学习成绩下降明显。心理测验结果:

《韦氏儿童智力测验》测验结果:IQ分值为98(正常范围为90-110)。

二、主诉与个人自述

主诉:偏激行为,性情不稳定,脾气暴躁,经常与小朋友争吵,有时甚至出手打对方,人际关系紧张,伴学习成绩下降,一个多月。

个人自述;“讨厌班主任老师,对自己不公平”;“现在没兴趣学习”;“爸爸妈妈说心理学老师能帮助我提高学习成绩,做个好孩子,我不相信,懒得跟他们说”;“别人欺负我,我就要反抗,不想忍”。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父母主诉:最近,孩子在学校经常与同学发生争执,而且时有动手发生,因此同学关系开始紧张,相比从前,较少参加团体性活动,显得不合群。与现在的班主任很疏远,见到老师不会主动打招呼,并且对老师的批评感到反感,会在课堂上与老师争执。回到家中,与父母话很少,并且爱发脾气,不允许他人摸他的头,即使是亲戚们宠爱的表现,也会生气。因为经常怄气,所以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对不喜欢的老师,更不想听课。作业不会,也不会问老师或父母,也不愿意父母管他的功课。因此,学习成绩逐日下降。

四、评估与诊断

(一)评估;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收集,个性孤僻、较难适应外部环境,情绪不稳定。整体心理健康状态较差。

综合分析所获得的临床资料,对求助者问题持续的时间、强度和典型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进行分析判断;根据心理测验结果和躯体疾病历史、精神病家族历史以及典型心理与行为异常的表现排除了儿童精神障碍,例如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早发儿童精神分裂症、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情绪障碍。

(二)诊断求助者的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属于心理问题的范畴,是一般心理问题。

诊断依据:

(1)求助者主要症状是性情不稳定,脾气暴躁,学习成绩下降,有时有偏激行为等。从严重程度看,反应强度不甚强烈,没有影响逻辑思维,无回避和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只有一个多月,处于心理应激状态。可见,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时间也较短,属于一般心理问题,属于心理咨询的对象。

(2)体格检查没有异常报告,说明没有器质性病变基础。韦氏儿童智力测验显示不存在智力低下问题。求助者无重大疾病史,其家族无精神病史及遗传病史。

(3)鉴别诊断:

①与精神病鉴别:根据求助者主客观统一,知、情、意各种心理活动过程之间是统一、协调一致的,个性稳定。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排除精神病。

②与神经症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鉴别:根据许又新教授心理冲突情况的分析,其心理冲突与现实刺激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的道德色彩,是常形,没有变形。所以不是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和神经症。

③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的反应强度强烈,内容已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超过2个月。而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没有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持续时间也较短,一个来月。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其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偏激行为和交往不良倾向;

2.人际关系紧张(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及亲子关系); 3.学习适应性不良。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家长和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减少求助者的偏激行为;改善其当前人际关系;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增强其社会(人际)适应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沟通模式,习得健康有效的人际交往技巧。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1.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行为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

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其适应不良的社会交往行为上,无论是攻击性的行为倾向还是人际关系的紧张、学习成绩的下降,都是因其不良的社会适应模式所直接导致的。而这一系列的不良行为模式,都是在其成长经历的背景下和个性特点的基础上,不断习得和形成的。这其中无论是情绪的变化,还是行为的异常,也都同样存在着个体社会认知的偏差和不合理等因素。而行为的不断重复和强化,反过来又会加剧认知和个性的偏离,再加上教养方式和学校教育环境等不利因素的加重和催化。如果不及时采用操作性、目标性、时效性很强的行为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方法加以矫正,求助者将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极易导致反社会和攻击型人格的养成。另外,求助者目前的典型的心理和行为异常还没有达到较为严重的程度,还有他特定的年龄阶段,都比较适于采用如上咨询方法。2.双方权利和义务

咨询过程中,求助者及其监护人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

(1)求助者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选择咨询师;(2)对咨询进程不满意可要求更换咨询师;

(3)对咨询方案、咨询收费、咨询时间的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义务:

(1)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咨询收费、咨询时间等方面的规则;

(3)求助者应尊重咨询师,按照预约时间不失约、不迟到,如有特殊情况提前通知咨询师。

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权利和义务:

(1)热爱本职工作,坚定为社会做奉献的信念,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增强技能,提高自身素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与求助者建立平等友好的咨询关系。

(2)心理咨询师不得因求助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民族、国籍、宗教信仰、价值观等任何方面的因素歧视求助者;

(3)心理咨询师在咨询关系建立之前,必须让求助者了解心理咨询工作的性质、特点、这一工作可能的局限以及求助者自身的权利和义务;

(4)心理咨询师在对求助者进行工作时,应与求助者对工作的重点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必要时(如采用某些疗法)应与求助者达成书面协议;

(5)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不得产生和建立咨询以外的任何关系。尽量避免双重关系(尽量不与熟人、亲友、同事建立咨询关系),更不得利用求助者对咨询师的信任谋取私利,尤其不得对异性有非礼的言行;

(6)当心理咨询师认为自己不适合对某个求助者进行咨询时,应向求助者作出明确的说明,并且应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将其介绍给另一位合适的心理咨询师或医师;

(7)心理咨询师始终严格遵守保密原则。

3.咨询时间与收费

咨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50分钟 咨询收费:每次80元人民币 《韦氏儿童智力测验》100元

七、咨询过程: 咨询阶段大致分为:

1.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2.心理帮助阶段; 3.结束与巩固阶段。具体咨询过程:

第1次咨询时间: 2010年10月23日

目的:

1)了解基本情况; 2)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3)确定主要问题; 4)探寻改变意愿; 5)进行咨询分析。方法:会谈、心理测验 过程:

1)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

2)儿童EPQ和智力测验,同时向父母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尤其是重大事件; 3)确定咨询目标;

4)与孩子交谈,收集临床资料,探寻孩子的心理矛盾及改变意愿;

5)将测验结果反馈父母及孩子,并作出初步问题分析,让父母与孩子理解为什么会这样。6)布置咨询作业:

a.“再现”事件:父母与孩子重新讨论“老师冤枉”事件,着重让孩子表达“当时怎么想,想怎么做,感觉如何”,目的一在于让孩子宣泄;二在于让父母学习与演练与孩子的沟通;三可以顺势引导如何更好。

b.父母有必要与老师去谈一次,让老师增加对孩子的了解,并澄清孩子的“委屈”;

c.孩子找出班中最受欢迎的学生。第2次咨询时间: 2010年10月30日

目的:

1)加深咨询关系;

2)突破“偏激行为”应对策略。

方法: 会谈、行为契约法、代币法(奖励豆子)过程:

1)行为契约法 反馈咨询作业:父母与孩子交流了“委屈”等事件,且母亲与班主任老师谈了孩子的事,班主任了解了“委屈”事件,主动向孩子道了歉,孩子有些不好意思,但上课表现有进步;

2)与孩子就最受欢迎的同学谈人际交往问题,找出差异,促进自我觉知;

3)初步制定行为契约,以加强自我控制,并在咨询室进行演练。4)布置咨询作业:

a.父母继续特意积极评价:只找孩子的优点,并至少准备10句赞美的话;

b.孩子按行为契约行事,诸如:不主动打人、不主动骂人、每天早上对着镜子笑三下、上课听老师话、回到家说我回来了,出门说我走了„„

c.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奖豆,半天内没有打过人就在一个透明的瓶子中自奖一颗红豆,打过人了就在另一个透明瓶中放入绿豆一颗。一个星期后将两个瓶子一同带来。d.制定反馈表,记录行为。第3次咨询时间: 2010年11月6日

目的:

1)学会合理评价; 2)提高自控力; 3)加强亲子交流。

方法:会谈、合理情绪疗法、代币法

过程:

1)反馈咨询作业:行为契约完成顺利,得到老师表扬,并在某 天午餐时有个同学碰了他一下,他也没有生气;父母说孩子10句赞美的话,让父母与孩子体验感受;

导对人对事的合理评价,练习评价班主任及父母; 3)咨询作业:

a.找班主任老师的3个优点; 书、去游乐场一次、零用钱等等。第4次咨询时间:2010年11月13日

目的:

1)巩固咨询效果; 2)发展学习策略; 3)增强自信心。

方法:

会谈、心理测验法、认知行为法

过程:

1)反馈作业:完成顺利,继续执行; 2)肯定其学习能力,找出学习策略问题;

3)训练提问法,以提高课堂效率,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业上。4)布置咨询作业:

a.选一门课,每天准备好一个问题,带入课堂,在课上找答案; b.收集别人对他的微笑与赞美的话; c.父母继续代币激励。第5次咨询时间: 2010年11月20日

目的:

1)巩固咨询效果; 2)结束咨询。方法:会谈 过程:

1)反馈作业:评价提问应用,调整提问角度; 2)指出继续努力的方向:自我监督与控制; 2)进一步分析行为与情绪、人际的关系,强化合理观念,并引

b.执行代币法,以代币量赢得自己愿望的满足,诸如:买某本 3)基本结束咨询。制定行为目标,加强自我管理能力; 4)进一步巩固与父母、老师、同学的关系。

八、咨询效果评估

1.求助者的评价:“感觉同学们开始喜欢我了”;“我不再害怕班主任老师了”;“爸爸妈妈经常鼓励我”;“遇到不愉快的事情,发脾气也没用”。

2.家长评价:家长反映求助者瓶中的红豆逐渐增加,绿豆相应减少,大人讲的话愿意听了,脾气也不再暴躁。“孩子回家后愿意说话了,经常谈起学校里发生的事”;“回家后很自觉的做作业了”;“多表扬孩子还是有好处的”。

3.咨询师的评估:通过回访和跟踪,发现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改善了偏激行为促进了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提高了学习适应性水平。

参考文献;

酒店服务案例心理解析(一) 第6篇

(一)【案例】

王小姐和她的朋友乘坐的出租车刚刚停在国际大酒店大堂门口,面带微笑的门童立刻迎上前去,并躬身拉门问候道:“欢迎光临!”王小姐和她的朋友们谈笑风生地走下了出租车,当门童正准备关门时,忽然发现前座上遗留了一部漂亮的手机,于是扭头对正准备进酒店的王小姐说:“小姐,您是否遗忘了手机?王小姐一听,停止了说笑,忙说:“哎哟,是我的手机,谢谢,谢谢。”门童将手机递还给客人,同时又写一张小条子递绝对给了王小姐,这张小条上写着这辆出租车的号码,然后门童迅速引领客人了酒店大堂。

王小姐来到前厅接待处,接待员礼貌地问候道:“你们好,欢迎光临国际大酒店,请问有没有预订?”王小姐说:“

我们早在十天前已经预订了一个三人间。”接待员随即请王小姐出示证件,并熟练地查阅预订,立即为客人填写了入住登记表上的相关内容,并请王小姐预付押金和签名,最后说:“小姐,你们住在1501房,这是你们的房卡与钥匙,祝你我入住愉快。”

在王小姐办理入住登记手续时,行李员弩恭立在她们的身后,为客人看护着行李箱。

行李员带着客人刚来到1501房间的门口,客房服务员便迅速走了过来,笑容可掬地躬身说,“你们好,欢迎光临,请出示房卡”,“请这边走”,服务员来到1501房门口敲门并报:“Housekeeping、HousekeepingHousekeeping ”,王小姐诧异地说:“不是没有人吗?”“这是我们的服务规范。”客房服务员打开房门后,开始介绍客房设施与服务,行李员将客人的行李放到了行李架上,同时发现客人将西装脱下随手扔在了床上,便走过去将客人西装挂进了壁橱。客房服务员和行李员询问道:“王小姐还有何需要帮助?”王小姐高兴地说:“不用了,谢谢你。”“祝你们在本酒店居住愉快!”然后两个服务员告辞退出。

王小姐和她的朋友经过了一天的旅行,已经非常疲惫了。当她们躺在柔软的床上,听着悠扬的音乐,欣赏着舒适豪华的室内装潢,回忆着进入酒店的整个过程时,王小姐满意地对朋友们说:“这真是星级酒店的服务啊!我们要的不就是这种感觉吗?”

【思考题】

1.其实很多酒店都能做到案例中规范的服务程序,但请您回顾一下这个给王小姐带来强烈满意的感觉的服务过程基本程序有哪些?

答:从迎接客人、客人进入酒店、客人登记入住和客人进入客房的基本服务过程基本程序的一些细微之处,酒店都给王小姐带来强烈满意的感觉。

2.你认为让客人有一种“满意”的感觉会很难吗?如何才能让每一位顾客都有一种“满意”的感觉呢?

答:我认为让客人满意不难做到,满意是一种感觉。在心理学中感觉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都是从感觉开始,它是一切复杂心理活动的基础。事物以某方面的个别属性作用于人的感官,通过看、听、嗅、尝等,使人产生最初的心理过程,这便是感觉。人们只有在感觉的基础上,才能对现实事物整个属性和相互关系做出更复杂的反应,从而获得外界信息,使人们对客观事物产生某种感情。顾客对服务工作的认识,同样是从感觉开始的。它激发着顾客一定的情感与消费态度。因感觉引起的人的情感变化与消费态度,是顾客最基本的消费心理现象。所以,满意的服务往往体现于细微之处。因此,只要从细微之处给客人一种好感,给客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多为客人考虑,让客人觉得这是一种享受,一种好感,就算是让客人满意了。

3.只有顾客满意我们才高兴,这是每个酒店服务员在踏入这一行一开始就必须明确的。

上一篇:玉龙雪山的导游词介绍下一篇:婚礼父母经典简短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