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信访工作的调查、心得体会

2024-08-14

新时期信访工作的调查、心得体会(精选8篇)

新时期信访工作的调查、心得体会 第1篇

关于新时期信访工作的调查、心得体会

1975年参加工作以来,先后在基层4个乡镇上工作之多,89年调回信访局工作,先后任副局长、局长至今。期间先后参与或直接接待来信、来访7600件(人次);处理立案案件1230件;协调兑现各种款项215万元,仅至今就达110.3万元;最低生活保障94户376人。先后荣获省级先进奖一次,市、县奖20余次,集体获奖10多次,受到各级领导的好评。

这些成绩的取得,归根于我们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善于观察生活,体验生活,随时研究分析政策、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战略、以及群众上访的矛头,审时度势,把问题预防好,调查好、处理好。

通过这几年的工作,我们认为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随着改革不断推进,发展过程中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都将会随之出现。在我们的具体工作中也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比如各乡镇单位之间工作不平衡,科学决策,依法行政的水平还不高,基层基础不够扎实,各别领导对信访工作重视不够,落实责任,解决问题的力度不够,信访局的职责范围不规范等等问题都亟待我们去解决,所以要为我县解决社会发展,提供一个安全团结的环境,为领导分忧解难,出谋划策,就要我们不断地研发究分析新时期信访工作的新特点、新规律,寻求它的内在矛盾所在,以下就是我学习调查中一点体会:一、当前我县信访工作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1、群众来信来访总量居高不上,一直在高位运行。

今年我局共受理来信2312件,(其中:集体访121批1971人;单个访335次);20来信2762件(其中:集体访138批,单个访332人)。从以上数字来看尽管我县群众上访量呈下降趋势,但整体上访、越级上访、重复上访与往年相比依然增幅很大,信访总量依在高位运行。

2、信访工作的.行政职能作用亟待转变信访局一年要协调解决好多的事情,说到底县协调部门与乡镇之间的关系,一个事业单位要作各行政职能部门与乡镇之间的工作,难度可想而知,新《信访条例》出台后要求对案件督查督办,可是我局仍然是事业单位,这一现状亟待解决。

3、涉法案件日趋增多从至涉法信访事件依次为次17件。尽管《案例》明确提出涉法案件不予受理,可群众偏偏要找县委、政府,有些群众是打不起官司,觉得法院、公安局、门槛太高,有些群众压根不相信法律,觉得打官司不如找领导办事快,效果好。

4、办公条件和经费严短缺信访局每年在国家、省、市“两会”期间值班费就高达3万元;平时接访花费约4万元,车辆费约6万元;办公费6万元;来人接待2万元,经费严重不足,很大程度制约了信访正常工作。

5、个别领导来回批转,为信访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尽管上面主要领导要求对信访材料不要乱批,但还有个别领导嫌群众三翻五次的麻烦,就给下级单位、下级业务部门批上几名话,如果批下去起作用,达到了上访群众的要求,他就不再来了。如果达不到他的要求,他估计又要到另外一个领导那里一而再,再二三的去找,如果这个领导在询问有关部门和单位得知情况后,他就不批复;如果这个领导在没有询问情况下就批复,这样就可能会给信访局和业务部门,造成很大麻烦,工作带来严重不妥。

二、完善机制、转变职能,作好为新时期信访工作任重道远市委王建军民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要搞好信访工作,领导重视是关键,落实责任是前提,网络建设是平台,制度规范是基础,求真务实是根本,齐抓共管是保证。我们一定要研究形势,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牢记为民宗旨,以十六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标准,以先进性教育为契机,发扬务实作风,扎扎实实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进一步加强做好新形势下信访工作的政治责任。做好信访工作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根本要求,是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维护全县安定团结,树立延川良好形象,加快延川发展的现实需要。

1、信访工作是一个综合反映我们执政状况的窗口,如果一个地方,一个部门群众上访居不下,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这个地方、这个部门的领导和干部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与党的要求,与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很大差距。因此信访工作也是检验一个地方,一个部门领导班子执政能力高低的重要依据。

2、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为民解忧,为民谋利的桥梁和纽带,运用信访这个有力工具,及时发现影响社会稳定的新情况新问题,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理顺群众情绪,消除不稳定因素,使改革发展稳定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二、切实转变信访局行政职能地位新《条例》第五条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统一领导、部门协调、统筹兼顾、根本、兼治、各负其责、齐抓共管”信访工作格局,里边讲的统一领导,部门协调,是指信访局在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工作,政府信访机构要发挥协调,指导的职能作用,政府各部门在信访工作中都要顾全大局。发挥主动性加强协调,密切配合。要尽快为上访群众解决问题,就要求协调各部门乡镇之间的关系,以往不是领导忙,就是推三诿四的,不愿管这些无人愿管的“闲事”召集涉案单位了解情况,召开协调会更是难上难,所以转变信访事业局为职能局作用尤显重要。在我多次找主要领导汇报这个问题,虽然职能局现在未批,但明确了一条:涉及信访问题,信访局调县上任何单位都要无条件服从,主要领导必须按时赶到,改变了以往调不到,话难说的状况。仅20召开部门,乡镇协调会42次,听证会6次,各单位是随叫随到,收效显著。最近转变职能局提案已报县委、人大、希望尽快予以批复,这样拥有行政监察权,我想信访工作会如鱼得水,如虎添翼,工作会更好做。

三、学习、推广吴旗县信访“三个结合”、“三位一体”的优秀经验1、“三个结合”就是把信访工作同宣传教育相结合,村务政务相结合,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着力抓好宣传教育和引导工作,把宣传教育始终作为抓好信访工作的重要环节,贯穿于信访共作的全过程,把信访工作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通过各种形势广泛宣传,多渠道、多角度、深层次增强公民法制认识、政策认识和道德素质。

2、发展经济是解决各类问题和矛盾的基础。以抓经济发展,抓信访促稳定的思想,把信访工作与经济工作同部署、同考核坚持“中心工作做到哪里,信访工作就跟到哪里”的原则,让信访部门提前介入共同参与,着力解决影响发展经济的突出问题,为延川经济社会以健康快速发展创造稳定环境。

3、建立、推广“三位一体”信访工作队。信访、综合、司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认真分析三者的联系和矛盾所在,能更好地解决促信访问题。

四、争取领导重视,为信访工作创造有利条件信访局在全县各单位是没实权,没外余收入的非“业务”单位,有好说的,没好吃的,如何提高信访局的地位和为信访局创造更好的条件,我的作法是三个主动:一是主动向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汇报工作,赢得领导的重视和认可;二是主动出击解决纠缠领导和重大难案件,赢得主要领导对信访工作的督查和对信访干部的信任。二是主动联络,赢得领导、部门的支持与配合。争取领导就是为了主动领导,掌握工作的主动权,“三个主动”收到了“三个提高”:一是信访干部的待遇提高,除提拔使用4名干部外,每年都有市、县颁发的各类奖项,落实了岗位津贴,为每个干部补助通迅费30―50元,两年先后有4名大专文凭的干部要求调入信访局,增强了召集力。二是信访局地位提高。县上明确了一条:涉及信访问题,信访局调任何单位都必须无条件服从,主要领导必须按时赶到。把信访工作列入综合考核的一项硬性指标,与经济工作同安排、同检查、同考核。三是信访局的信访局的信誉度提高。领导向信访局批办案件增多了,并且集中了,改变了以往个别领导乱批,群众乱跑的局面,由信访局牵头办案的案子数量增多了,群众到信访局上访的增多了,而直接找领导上访的群众减少了。

五、大力创建无信访乡镇建设,在信访工作基础较为好的乡镇,广泛搜集经验,并将其大力推广,力争将全部问题解决在基层,一切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从而推动实现创建无信访县的大目标。

六、充实信访力量,培养优秀后备干部。

针对基层信访基础薄弱,缺偏少人的现象,县委按照上面精神,在全县各单位选拔优秀后备干部分期派到信访部门工作,一是充实信访力量。二是煅炼考验年青有能力的优秀干部,发现人才,重用人才。

新时期信访工作的调查、心得体会 第2篇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经济快速发展,基层统战工作的任务越来越重,统战工作重心不断向乡镇下移。乡镇统战工作既是统战工作的基础环节,也是统战工作的薄弱环节。因此,加强乡镇统战工作已经成为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一个新课题。笔者结合近年来的统战工作实践,在平时与同行交流探讨的基础上,经过前一段时间的调研和思索,现就做好新形势下我区的乡镇统战工作谈几点肤浅的个人看法。

一、乡镇统战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变化

乡镇统战工作是乡镇党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乡镇统战工作,一是有利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完成乡镇中心任务,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二是有利于妥善处理和化解各种矛盾,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人心安定、社会稳定服务;三是有利于促进和加强团结基层的民主政治建设。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精神的深入贯彻,当前乡镇统战工作呈现出新的特点和变化。

1、工作对象增多。一是乡镇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人员等新的社会群体大量涌现,新的社会阶层人士逐渐成为乡镇统战工作的主体。二是乡镇党外人士队伍建设日益加强,乡镇政府党外干部、各单位知识分子、社会各界党外代表人士日益增多,特别是具有高等学历的人也越来越多,党外知识分子队伍不断壮大,且日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三是港澳台胞,海外侨胞回乡投资创业,发展经济的人士有所增加。

2、工作任务变重。一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任务更加繁重。“围绕发展抓统战,抓好统战促发展”是统战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很重,需要统一战线更好地发挥人才优势、智力优势和联系广泛的优势,为当地经济社会的更快更好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力量支持。二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更加突出。我们现在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和矛盾凸现期,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利益群体、不同信仰、不同民族等不同社会成员之间的矛盾趋于复杂,并且大量存在于基层。三是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服务的任务日益加重。随着非公经济人士和党外知识分子队伍的扩大,新的社会阶层人数越来越多,他们的民主意识和政治诉求更加强烈,做好他们的政治安排,正确引导他们在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成为统战工作的重要任务。此外,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和经济快速增长,一些海外人士回乡创业和定居的也越来越多,并成为统战工作的一个新课题。

3、工作要求提高。一是统战部长入县级党委常委后,统战工作更多地进入了县委工作范畴,乡镇统战工作的落实力度的高低、工作成绩的优劣、工作亮点的多少,会更直接反映到县委主要领导及决策层,影响到对整个乡镇党委班子的评价和乡镇主要领导的个人评价,这就要求我们的乡镇统战工作要更努力地在发挥优势、体现作为上下功夫。二是随着农村改革发展的深入推进,需要乡镇党委通过统战方法,凝聚更广泛的力量参与到农村的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农村制度建设,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中来。三是乡镇统战成员的能力层次、经济层次和社会层次越来越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社会发展,如今的乡镇生意遍布全国甚至海外的经济能人,资产高达百万、千万甚至过亿的企业家不断增多,他们大多数都在各级人大、政协、工商联(商会)、台联、无党派知识分子联谊会等组织中作了政治安排,如何更好地做好他们的团结教育工作,更好地服务党委中心工作,对乡镇统战工作自然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二、乡镇统战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认识不够到位,作力度不大。当前,无论是乡镇主要领导还是一般干部群众普遍对统战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主要表现为:一是个别乡镇班子领导干部统战观念淡薄,对统战

工作不重视,对统战工作,不研究、不过问,讨论不充分。二是相当一部分同志片面地认为统战工作就是做团结民主党派、归侨侨眷和台胞台属的工作,是为促进祖国统一服务的,没有真正认识到统战工作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中的重要作用。三是由于统战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没有硬性指标,导致个别领导认为统战工作平时可管可不管,有检查时应付一下就可以了事。四是基层群众对统战工作缺乏起码的了解,所以就谈不上对统战工作的理解与支持。由于对统战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把统战工作作为一项“副业”来处理。

2、人员配备不强,业务水平不高。目前我区乡镇街道中都配备了统战委员,但存在以下问题,一方面是专职少,既使是专职统战委员,平时也承担了大量的中心工作和其它工作,名为专职,实际上也变成兼职,有些乡镇没有设置专职的统战领导干部,采取由其他岗位机关领导干部兼职的办法,甚至是安排一名机关干部临时附带,至于兼职的,更谈不上对统战工作的关注。由于乡镇中心工作任务繁重,造成乡镇统战委员“没有时间和精力抓统战工作”,“工作应付多”。另一方面是没有具体干事的人。大部分乡镇除配一名统战委员外,没有配备具体工作人员,处于“单枪匹马”、“光杆司令”和“孤军作战”的状况。缺乏必要的人力和精力。在干部的选择上良莠不齐,并且人员变动频繁,随意性较大。个别统战干部甚至对统战政策、统战对象、工作目的和工作方法等不甚了解,普遍缺乏做好统战工作的经验和方法,对统战工作中的突发事件不能正确及时处理,客观上影响了统战工作的正常开展。

3、经费不能保证经费不能保证,工作难度较大。统战工作虽然对乡镇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但因其作用一般不能快速显现,乡镇对统战工作的投入往往不足。由于乡镇财政普遍没有将统战工作经费列入固定的预算支出,即使必要的业务开支也得挤占其他项目的支出预算,办公经费紧缺,客观上对统战工作造成一定影响。

三、做好乡镇基层统战工作的对策建议

1、提高认识提高认识提高认识提高认识,为做好乡镇统战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乡镇统战工作是基层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统战工作的延伸和发展,是一项具有实践性和探索性的工作,需要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特别是乡镇党委要站在政治的、全局的、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统战工作在乡镇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特殊作用,切实增强做好乡镇统战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充分发挥乡镇党委对统战工作的核心领导作用,要把统战工作纳入乡镇党委议事日程,列入党建目标管理和基层党组织目标考核内容中去,要突出乡镇统战工作的职能作用,为实现乡镇整体工作目标服好务。同时,要加大对统一战线理论方针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基层干部群众对统一战线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上级统战部门要建立统战工作督查机制,加大对基层统战工作的指导和督查力度。

2、完善机制,使乡镇统战工作逐步步入规范化、制度化。一是健全领导机制。把统战工作列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与其他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二是健全考评机制。区、县(市)把统战工作列入对乡镇党委考核的内容,并占有一定份量的分值;统战部门要完善对乡镇统战工作考核考评机制,把考核考评结果作为统战工作评优评先的依据。乡、村要层层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工作任务,明确各自职责,做到统战工作与整体工作实绩挂钩、与干部职工考核挂钩、与评优晋职挂钩、与村级考核挂钩。通过考评变“加压式”为“自觉式”的统战工作机制。三是健全工作制度。如“党委中心组和党员干部学习制度”、“统战委员职责和工作制度”、“统战工作目标管理制度”、“统战工作例会制度”、“统战知识学习宣传工作制度”、“联系交友制度”、“走访慰问制度”等等,努力探索形成科学、实用、高效的制度体系。

3、配强人员,切实落实统战干部待遇和工作经费。一是要配齐配强乡镇党委专(兼)职统战委员,要选配政治素质好、文化素质高、善于团结人、热心统战工作的干部担任乡镇党委统战委员。二是各行政村和有统战对象单位的基层支部都要设立统战联络员。三是统战

工作任务重的除应配备专职党委统战委员外,还应配备一名统战干事,具体负责统战工作。四是解决统战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上级统战部门要进一步密切关注基层统战干部的转岗使用,使乡镇统战工作岗位成为青年干部成才的摇篮。乡镇政府要将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保证必要的工作经费开支。

4、加强培训,努力提高基层统战干部素质。一是要建立乡镇统战委员岗位轮训制度,加大统战委员的培训教育力度,保证所有统战委员上岗后在短时间内接受较系统的统战理论业务培训,并定期进行业务知识轮训。二是要以区、县为单位组织乡镇统战委员定期开展工作交流,建立必要的例会制度,并组织外出参观学习,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开阔视野。三是各级党委要重视对加强基层统战委员的培养、教育、交流和使用工作,努力建设一支勤奋学习、作风民主、求真务实、团结奉献、开拓创新的统战干部队伍。四是基层统战委员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自身修养,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振奋精神,努力工作,开拓创新。此外,要建立基层统战工作的竞争激励机制。要强化目标责任考评,改变目前统战工作重视不重视、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状况。要加强信息交流,培育先进典型,推动工作发展。

新时期信访工作的调查、心得体会 第3篇

1 林地变更调查工作过程分析

林地变更调查工作过程是先对植树造林、森林采伐等林业经营管理资料进行高分辨遥感影像变化的判读分析, 然后对因改变土地用途增加或减少的林地地块或林地范围内发生变化的林地地块进行调查核实, 最后上图入库, 更新形成年底林地变更调查数据库。在这一调查工作过程中, 主要包含如下工作步骤:数据及相关资料的准备, 包含林地落界、林业管理资料、地形变化参考范围矢量数据等;变更调查, 主要分为内业变更和外业核实;管理属性更新, 主要是利用ARCGIS等软件对发生森林类别、权属等管理属性变化的图斑进行数据库更新;数据检查与修改, 主要是对图形及属性数据进行检查与修改, 以确保数据的标准化;数据库更新, 是在前期林地数据库的基础上对本期变化图斑数据库进行叠加分析, 形成林地变化分析数据库;统计汇总, 是林地变更调查工作的最后一项工作。是利用FOXPRO编制统计程序对变化分析数据库进行统计汇总, 形成统计表, 为林地相关工作提供依据。

2 新时期林地变更调查工作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2.1 遥感影像局限性较大, 应加强技术研究

新时期, 我国林地变更调查工作采用的遥感影像数据SPOT5, 虽然实现了对林地与非林地情况的区分功能, 但其技术还存在一些问题。表现在对幼龄林、荒山荒地等内部地类判读困难;利用遥感监测图提取变更图斑, 只能提取新增建设用地引起变化的图斑, 而未提取其他原因造成变化的图斑, 由此便对采用新机制进行的土地变更调查带来了困难;遥感影像时相与更新时点的时间差给林地变更工作带来困难。诸如以上这些问题的出现, 建议加强技术研究, 掌握快速定位林地变更地块的技术, 加强对绝对定位GPS、GPS-PDA、分辨率高的卫星影像技术等, 从而能全方位定位变更图斑, 提高目视解译的准确率, 有效减少野外林地调查工作量, 提高工作效率。

2.2 调查工作的操作细则有待进一步完善

从当前的林地变更调查工作的操作细则来看, 细则还不够规范和完善, 需要对其进一步加以改进和完善。在现有的技术规程中, 其勾绘变化图斑规定不够详尽, 调查人员在操作时与前期林地落界小班界线不能完全吻合, 造成图斑变更时形成数量较大的细碎图斑问题, 影响了调查工作数据的准确性。其解决方法最好采用面切割方法, 在变化图斑与前期落界小班界线基本一致的情况下, 沿用原有小班界线, 对其切割后拷贝形成一个变化图斑图层, 再可进行修改变化图斑属性操作。其次, 林地变更图斑核实调查属性的因子较多, 记载量过大。为此, 建议该记录表只列核实变更调查的因子, 对于地貌、坡向、土壤等因子则采用前期数据库提取或地理信息系统程序的方式生成, 从而降低表格记载的工作量。最后, 在林地变更调查工作中最小上图面积667m2的要求过高, 应该根据不同地类变化情况进行最小上图面积的确定要求。

2.3 要加强林业信息系统的整合利用

新时期, 我国林地变更调查中对于林业信息系统的应用已相当广泛, 但其功能效率却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主要因为缺乏对信息系统的整合兼容利用, 导致系统建设的投资浪费、系统间无法实现数据的共享等。在现代科学技术大力实现兼容的创新利用的形势下, 加强对林业信息系统的整合已显得十分必要。笔者建议建立一个平台、一套软件、一套数字的信息系统, 以林地一张图为平台, 开发满足不同部门工作要求的功能模块, 并针对不同部门设置不同的访问权限。林地变更数据要通过软件实时的更新反映到一个平台上, 实现系统平台的数据共享功能, 减少重复记载数据的工作量。

2.4 对林地变更调查工作严格要求, 保证试点工作质量

根据《关于做好全国林地年度变更调查扩大试点工作的通知》的相关制度要求, 我国各地对林地变更调查工作要严格要求, 保证试点工作成果质量, 尤其在逐渐增加的林地年度变更调查扩大试点工作中。林地变更调查工作的重点在于解决林地与非林地转入转出及林地内部各地类之间的转移问题, 为此, 各省市、县级林业相关部门应加强分工协作, 加强对调查员的业务培训, 各司其职。各级林业局也应根据其当地实际情况对林地变更调查工作进行整体工作组织, 制定总体方案。省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对各县开展的林地变更地块核实和上图进行严格监督和管理, 并对其调查成果进行科学的质量检查和汇总上报。通过对林地变更调查工作的严格要求, 保证试点工作质量。

3 结语

本文对林地变更调查工作过程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并对新时期林地变更调查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和对策进行了探讨和论述, 旨在为新时期林地变更调查体制、工作机制、技术体系及工作标准等提供参考, 以此促进林地变更调查成果效用的发挥。

摘要:本文从我国林地变更调查工作入手, 阐明开展林地变更调查工作的过程与方法, 并针对其工作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对新时期的林地变更调查工作进行对策改进, 以提升林地动态监测水平。

关键词:新时期,林地,变更调查

参考文献

[1]樊志军.对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有关问题的研究[J].南方国土资源, 2004 (06) .

新时期信访工作的调查、心得体会 第4篇

关键词:高校 安全稳定 对策

安全稳定是高校改革发展的前提、保障和基础,新时期高校为了维护改革发展良好局,我们必须认识到做好安全稳定工作的重要性,在实际工作中始终把安全稳定工作放在第一位。湖南科技学院多年来以创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满意校园”为主题,采取“建设与治理结合、管理与服务结合、防范与教育结合”的工作方法,坚持“预防为主,防建结合,重在防范”的原则,以推进“平安校园”建设、构建安全文明校园为目标,以夯实基础、加强教育、突出管理、落实责任、健全机制为重点,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安全稳定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明确目标,以制度建设保障安全稳定工作

安全稳定,事关全局。学生稳则学校稳。作为学生工作部门,一直以来,学校学工部上至部长,下至办事人员,一直十分重视,高度关注,时时刻刻将这一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通过制度建设不断健全工作机制。部门要求务必高度重视安全稳定工作,务必切实明确安全稳定工作目标,并逐级签订责任状。部长作为安全稳定工作的部门第一责任人,除每年向学校签订责任状外,部属思政办、公寓办、心理中心、部办公室负责人向部长签订《安全稳定责任书》,宿管员向宿管办签订责任书,签订率达100%。同时提出了创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满意校园”的工作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学工部在原有的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基础上,修改、重印了新《湖南科技学院学生手册》,进一步强化了安全稳定的内容,将新修改的手册发至每名学生人手一册,安排各系就此组织了专题学习,并以此作为奖、惩、助、贷的主要依据,进一步规范了工作,有效地避免了因奖、惩、贷等学生最为敏感和关注的问题而引发矛盾。同时,完善和落实了党员、党员干部联系学生寝室、班级的制度,节假日、重特大时期值班制度,安全稳定自纠自查制度,治安和消防检查制度,信息上报制度,学工队伍下宿舍、教室、食堂制度,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责任制度,出台了《湖南科技学院公寓管理办法》、《学生公寓管理员岗位职责》、《维修人员服务承诺制度》、《文明公寓楼栋评比办法》等制度,并组织各教学系相应地出台了《寝室日常卫生值班制度》、《文明寝室评比办法》等制度,就重点部位、重点人群进行监控,进一步严化、实化了安全稳定工作。此外,学校对预防突发事件工作十分重视,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了《处置学生突发事件工作预案》和《加强校园稳定工作措施》,及时调整充实处置学生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和加强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做到组织健全,责任明确。还根据上级和学校要求制定了一些专门的工作预案,如《宿舍灭火疏散预案》、《防范校园群体性事件工作预案》等,做到了工作有计划、有总结,防范有力度、有效果。每年的学生工作部署会上,列出专项内容讨论安全稳定工作,真正做到了年初有安排意见、年终有工作总结。还专门出台了学工例会研究安全稳定工作规定,坚持在每月的学工例会上分析安全稳定工作形势,研究对策,拿出办法。

二、加强防范,以思想教育夯实安全稳定工作

思想教育是做好安全稳定工作的保证,理论武装是做好思想教育的前提。学校始终坚持把加强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核心工作来抓,通过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强化安全稳定防范意识。近年来,相继组织开展了感恩教育、校园“十佳”学子评选、为学生排忧解难、举办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论坛、创建优秀学子网页、推进学生公寓园区的思想政治工作等活动,用先进理论武装青年大学生头脑,防止在大是大非面前头脑不清醒而导致过热过激行为的发生。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导工作,利用学工网页创建了“优秀学子长廊”,有效引导学生健康上网,及时删除不良信息,倡导学生健康文明论坛。针对突发事件,如个别学生意外伤亡,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地疏导和教育。学校还根据学校党委“五·五”普法工作要求,开展经常性的法制宣传教育和安全教育活动,在每期的开学初和期末组织开展入学和毕业教育,以及“3·15”、“ 11·9”、“ 12·4”等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尤其在六·四、“两会”、国庆等重特大时期,实行严格的值班制度,并组织安排主题班会、晚会、各种赛事等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活动,强化青年大学生的爱国意识和使命意识,积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学生头脑,有效防止了不法分子利用学生特点从事非法勾当或影响校园安全稳定的活动。每年新生进校军训期间,在新生军训课程中均安排法制教育课,会同保卫处用典型案例结合校园实际对学生进行法律、消防、禁毒、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同时还不定期地播放警示教育片,发放《大学生安全教育读本》,向学生宣讲近几年高校发生的典型案例及有关高校治安管理,国家安全、禁毒、高等教育、刑法、消防法、安全法、学生伤害事故等各方面的法律法规知识,提高教育效果。

三、突出重点,以日常管理强化安全稳定工作

学生安全稳定工作的重点在宿舍、在教室、在集体活动场所,在特殊时期。一是加强公寓文化建设,通过宣传栏、张贴栏,在每栋楼张贴名言警句,警示教育学生。二是加强宿舍管理队伍建设,做到了七支队伍进公寓,即管理员队伍、卫生员队伍、维修员队伍、值班员队伍、督导员队伍、辅导员队伍、心理信息员队伍,明确职责,强化安全稳定责任,避免了管理漏洞和安全隐患的存在。建立健全了外来暂住人口进入宿舍登记管理制度,重点关注陌生来访人员。严禁学生赌博,采取查重点、抓典型的办法,严格查处违规违纪事件。由于各系齐抓共管,消除了公寓内存在的晚归、违章用电、私拉网线、推销商品、损坏公物等安全隐患。三是以落实十二项常规管理制度为抓手,扎实做好日常管理工作。通过重点治理校外租房、恋爱不文明、下河游泳、打架、晚归、不归等重大违纪现象,树立了有序、安全、和谐的校园风气,避免了安全稳定事件的发生。四是聘请了工作经验丰富的老领导担任校學生工作督导员,他们经常下系部、进教室、入宿舍,查安全,抓稳定,指导、督促各系开展学生工作,发挥了推进安全稳定工作双保险的作用。五是加强学工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管理水平。通过培训和引进,辅导员队伍不断壮大,素质不断提高,班主任工作不断优化。多支管理队伍多管齐下,为学校学生安全稳定工作织就了结实的工作网络,有效地消除了因为管理队伍弱和管理水平低而导致的安全稳定问题。此外,我们坚持安全稳定天天抓、时时抓、刻刻讲的方针,将防火工作放在首位,配合保卫处加大对学生宿舍的检查力度,经常性地开展对旧宿舍、照明线路、灭火器、消防通道的改造和维护,进一步消除了火灾安全隐患,确保了学生宿舍的安全。同时,对重点部位加大投入,配合学校保卫处采取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安全防范措施,教室、宿舍、食堂等重点要害部位全都建立了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安全防范措施。在人防、物防的基础上,在宿舍、食堂、教室建立健全了学生安全稳定自律工作队伍,并经常组织学生义务消防员、志愿者进行业务培训,加强了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四、落实责任,以关爱服务推进安全稳定工作

一是落实工作责任,修改完善了学生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及辅导员考评体系,将安全稳定工作作为第一要务纳入考评体系,并占有了更高的份量。二是落实育人责任,扎扎实实抓学风,以优良的学风引导学生健康向上,全面发展。通过纠正学生厌学,帮助学生考研考证,举办以“四大赛事”(全国电子设计大赛、英语演讲赛、化学实验竞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设计艺术大赛)为重点、以“两节”(科技创新节、校园文化艺术节)为载体的一系列活动等工作的开展,切实为学生服务,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能力,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三是落实预警责任,切实加强学生的身心健康服务工作,同时,通过健全学生心理档案、举办手语操比赛和心理电影图片展、发放宣传资料等工作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四是落实助奖贷补责任,进一步完善了由奖学金、资助金、常设助学岗位、临时助学、临时困难资助、减免学费、开辟绿色通道、助学贷款等形式构成的资助体系,建立了由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校三好学生、三好学生标兵、校奖学金、校优秀特困大学生、校学习成绩奖、校单项奖、校集体奖等形式构成的奖励体系。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提高对安全稳定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以人为本,狠抓各项制度的落实,强化工作职责,加强学工队伍建设,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学生安全稳定工作的新思路、新机制。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系)

参考文献:

[1]吴少伟.新形势下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2(11).

[2]宋德军.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策略研究[J].黑龙江教育,2011(8).

新时期信访工作的调查、心得体会 第5篇

摘要:随着企业的日益壮大和部分企业的改制,对我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为了解当前我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总结成功的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探索适应我县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生产经营;市场经济

一、我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我县把发展国有、集体、民营、私营等企业经济工作列入全县经济工作的重点,特别是县委十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的“一个中心”即经济跨越式发展和“四大战略”即新农村、旅游业、工业化、城镇化的重大举措,进一步优化环境,改善服务,培植骨干,加快发展。截至目前,全县按工商局注册统计:内资企业有158家,其中国有企业45家,集体企业37家,公司企业75家,其他企业1家;按经贸局摸底调查统计:工业企业有50家,其中规模企业27家、劳动用工人数1500余人,规模以下企业14家,在建企业9家;按国有资本营运有限责任公司统计:国有企业已改制的有15家,改制人数205人,其中一次性安置98人、内退47人、退休58人。全县企业从业人员近7000余人,新培育出了“贵州一天锅食品”、“华龙科技油茶”、“鼎峰科技方解石”实业有限公司等一批国家投资的招商引资重大项目的企业资料来自:http://。从调查情况看,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能够正常稳定开展,能够立足实际,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一)坚持党的领导,健全组织体系开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县委、县政府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并当作市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摆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县委成立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完善了党委组织部门牵头抓的联席会议制度,采取了“单独、依托、联合、挂靠、临时”等多种形式,建立完善了企业党组织,指导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对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奠定了组织保障作用。坚持把建立党、工、团、妇组织工作放在首位,注重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整合群众组织资源,形成整体合力。截至2009年底,全县企业共建立党组织15个,工会组织54个,团组织8个,妇联组织21个,共有党员300多人,工会会员2087余人。部分企业探索出了党组织作决定、工会打头阵,共青团、妇女组织协同配合的工作方式。

(二)坚持服务中心,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调研中发现,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已经成为企业的一种共识。企业党组织紧紧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把思想政治工作融于“党员先锋岗”、“文明窗口”、建设企业文化、提合理化建议等主题教育中,引导职工特别是党员爱国爱厂和爱家,钻研业务、无私奉献,为企业发展建言献策作贡献等。特别是通过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职工职业道德教育,倡导“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道德规范,深入开展“在社会做个好公民,在企业做个好职工”道德实践活动,深化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三)坚持相互促进,结合企业文化建设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我县的企业把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起来,特别是开展演讲比赛、才艺表演、岗前培训、岗位技能练兵等,把公民道德规范、职业道德规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服务观念等不断渗透到职工的思想观念当中。通过实施品牌战略、宣传企业标识、塑造企业形象、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企业的快速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可靠的保证。如电信、电力、烟草、信合、邮政等企业在实施品牌战略,宣传企业标识,诠释企业文化和现代观念上,通过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文体活动来进行宣传等,做了大量的工作。

(四)坚持以人为本,结合职工实际需求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一是把思想政治工作与关心员工切身利益,为员工办实事结合起来。如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他们为员工提供免费早餐和午餐,职工家里遇到困难,领导首先想职工之所想、急职工之所急,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二是吸收员工参与民主管理,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县电信分公司坚持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职工代表大会成为公司企务公开的阵地,平时则充分利用工作简报、生产调度会等手段,及时把公司发展规划及生产经营情况等向职工通报。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通过召开员工恳谈会等形式,积极鼓励引导职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努力把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到为企业发展出力献策上来。三是组织职工参加培训学习。通过建立职工学习、团队学习、组织学习的长效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提高职工整体素质,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如电信、电力、烟草、保险等公司,把能进入培训班学习作为一种荣誉来激励员工,在职工中形成爱学习爱岗位的良好风尚。

二、我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企业对思想政治工作认识不到位。

大部分企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思想政治工作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经济手段灵,行政手段硬,思想工作不管用”,“不管吃、不管喝,思想政治工作没必要做”,对思想政治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三会一课”等制度坚持得不好,政治学习和思想教育时间不能保证。

新时期信访工作的调查、心得体会 第6篇

(2011年11月30日)

一、我县扶贫开发工作情况

近年来,我县扶贫开发工作通过各级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探索新路子,创新发展新途径,扶贫开发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特别是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以来,以扶贫重点村建设为切入点,大力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努力提升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水平;积极投入扶贫信贷资金,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加大劳动力转移工作力度,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扎实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贫困群众科技素质。扶贫开有效改善了贫困村的基础设施;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产业的发展壮大,并呈现出以下特点:

二、扶贫开发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十一五”以来,我县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受环境因素和自身发展的制约,在“十二五”时期,推动新一轮的扶贫开发还存在一定的发展难题,面临着项目及项目资金申报竞争日趋激烈的严峻现实,扶贫开发任务仍然是非常艰巨。一是扶贫项目申报面临的诸多问题。今年是我县申报新一轮扶贫开发重点项目的关键之年,在新一轮竞争中,原来的贫困县不愿意退出,其他的非贫困县在迫切期望加入进来,所以竞争将会非常激烈。而我们自身申报过程中

也存在难题,如人均财政收入和人均GDP部分指标过高,申报的客观理由还不够充分,协调力度还需要加大等,这些都需要在今后接下来的申报中加以克服和解决。二是发展不平衡。虽2001—2010年实施了42个村的新村扶贫,但还有85个边远山区和水库库区村没有实施整村扶贫,农民贫困程度较深,且普遍存在行路难、饮水难、增收难等现象;三是扶贫资金缺口大。尚未实施整村推进的85个村,在未来十年扶贫开发中,初步测算,这些村需要投入的基础设施和产业扶持财政资金每村按150万元需上千万元的资金,而县财政投入的资金不过只有200万元左右,加上连片开发项目,仍有大量资金的缺口无法解决。四是扶贫对象和范围进一步扩大。现在扶贫贫困人口从2010年按照1196元的扶贫标准,我县扶贫统计监测现有贫困人口33051人,如果按照现在1600元的扶贫标准,我县的贫困人口数量还会增加达到5万多人。现有的贫困人口和提高标准新增的都将是今后关注和扶贫的对象。五是产业发展规模不大。大头菜、周萝卜、无花果、食用菌等是我县农民的支柱产业,由于农村经纪人队伍和专业合作社太少,影响产品的销售。贫困村中形成规模的没有多少,这也是与我县在开发中侧重基础设施的完善,产业扶持力度不大有很大关系。

三、推进扶贫开发思路对策。

“十二五”扶贫开发期间,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把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和缓减发展差距作为目

标,把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作为重点,集中力量、整合资源、统筹推进、突破发展。区域性扶贫与能力性扶贫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实施设施扶贫、产业扶贫、智力扶贫,推进我县扶贫开发新跨越。到“十二五”末,使我县85个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居住条件和产业发展状况得到显著改善。建议是:

1、以争取支持为依托,努力开展扶贫项目申报工作。及时调整新一轮扶贫相关指标,继续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联系,以务实的作风,确保扶贫项目申报成功。

2、以我县县情为基础,切实制定好“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做好“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对今后和以后的扶贫开发工作意义重大,为此,建议将“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工作列入重要议程,及早着手,重点安排是,科学谋划。“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必须坚持五个原则:一是实是求是,派员深入全县20个乡镇进行调查,结合我县的基础设施、支柱产业等扶贫现状;二是坚持以人为本,持续稳定地解决贫困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夯实从脱贫致富基础。三是遵循“大扶贫”的理念,充分整合和优化配置各种资源;四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创新扶贫工作的管理、投资、评审等机制,用好用活扶贫资金;五是坚持五个结合:即输血与造血相结合,扶持与发展相结合,强化基础设施与产业培育相结合、项目倾斜和专项资金相结合,扶持项目区和扶持到户相结合。

3、以产业扶贫为重点,着力解决能力性扶贫问题。坚持把扶持贫困村和贫困群众发展壮大增收产业作为开发式扶贫的着力点,加大产业扶贫力度,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持续发展的问题。一是扶持发展特色产业。以小额信贷为支撑,瞄准一村一品示范村和扶贫重点村群众,选定产业规模发展农户,继续加大小额扶贫信贷资金投放力度,集中扶持贫困户发展增收产业,积极为贫困农村主导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保障。二是扶持发展订单农业。以龙头企业贴息贷款为突破,积极争取农业化项目和农业决业化龙头企业贴息贷款项目,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壮大生产规模,选定蔬菜、无花果、养殖等区位优势明显的产业,以科技为主导,以企业为龙头,经基地为纽带,经农户为支点,大力引导群众发展订单农业。三是扶持发展设施农业。以扶贫互助资金试点为引导,力争到使互助资金项目实现贫困村全覆盖,使互助资金协会在扶持贫困村产业发展中发挥作用。把蔬菜大棚、标准化养殖厂、农业观光园区等标志现代农业发展的设施农业建设作为扶贫互助资金重点扶持范围,并出台具体的扶持政策,予以资金扶持,使农、牧业设施农业逐步成为贫困村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

4、以项目整合为手段,着力构建大扶贫的新格局。按照扶贫工作的要求,重点围绕改善基础设施,发展导产业,加大扶贫开发投入力度,不断提高新阶段推进区域性和能力性扶贫水平。一是做好内部项目整合。要从扶贫内部进行整

合,将扶贫贴息贷款、互助资金等项目资金进行捆绑使用,集中解决制约贫困村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将贫困村村建设成为基础完善,村容村貌良好,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新农村。二是抓好部门项目整合。以扶贫项目捆绑为先导,引导农业、水利、林业、财政、民政、交通等部门项目整合,把涉农项目向贫困村倾斜,对重点区域和扶贫重点村实施重点建设。通过实施项目资金融合,使每个贫困村投入扶贫资金相对充足,努力做到启动一村,建成一村,脱贫一村,形成整村推进,连片开发的良好态势。三是切实转变扶贫方式。要以省、市、县开展的“挂、包、帮”等一等系例活动为契机,加强与省、市帮扶单位、帮扶干部联系沟通,及时掌握工作动态,创造条件,搞好服务,争取更多更大的支持和帮助,不断推进扶贫开发方式大转变,把扶贫方式由过去的专项扶贫转变为专项扶贫、社会扶贫相结合的大扶贫格局。

5、以制度创新为关键,着力完善大扶贫长效机制。坚持把机制创新作为推进扶贫开发的动力,实行扶贫项目竞争启动机制,充分调动镇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群众的参与意识,确保扶贫项目顺利进行。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坚持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健全完善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分别任组长和副组长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县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导。坚持县领导每人联系包抓一个扶贫重点村制度,使领导力量和政策导向上向贫困村群体倾注,形成共同推进贫困村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是严格资金管理。严格按照国家财政资金管理规定的要求,在项目资金管理中始终做到“三个坚持”,对扶贫资金做到专户管理,专帐核算,封闭运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坚持以计划管项目、以项目管资金,实行资金直通车;坚持县级报帐制,严格审核支出票据,确保专项专用;坚持定期审计检查,杜绝挤占挪用。

新时期信访工作的调查、心得体会 第7篇

(2010年11月日)

为了摸清现状,明确重点,理清思路,为切实做好“十二五”期间全县扶贫开发工作积极建言献策,县政协抽调部分市县政协委员,组织专题调研组,对全县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具体情况如下:

一、全县扶贫开发工作情况

2003年我县被确定为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以来,各级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探索新路子,创新发展新途径,扶贫开发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特别是新阶段扶贫开发以来,以扶贫重点村建设为切入点,大力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努力提升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水平;积极投入扶贫信贷资金,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加大劳动力转移工作力度,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扎实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贫困群众科技素质。扶贫开发有效改善了贫困村的基础设施,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产业的发展壮大,并呈现以下新特点:

1、贫困村基础设施有新改善

止2010年11月,我县已实施完成89个整村推进村,累计投入资金1.1亿元,修建村内道路348.8公里,贫困村形成村相同、户相连的交通网络,彻底解决了贫困群众行路难问题,更方便了贫困群众生产资料的运进和农副产品的外销;申报成功51个安全饮水项目,新打深150米饮用水井51眼,配套51台套,铺设各类管道达25万米,使51个贫困村群众用上了安全清凉的自来水,解决了近4万人、2.2万头大牲畜的饮水难问题,保证了群众的生活质量;建成了20300座沼气池,贫困群众利用沼气照明做饭,既可节约煤电资源,又能推荐“绿色庄园”工程,有力支持了新农村建设。

2、贫困村社会事业有新进步

整村推进村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改善贫困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新增学校建筑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配制电脑近千台、课桌3500张,有效解决了贫困村学生上学难问题;完

成卫生设施项目建设27个,新增卫生室面积近千平方米,保证了贫困村群众能够得到优质、便捷、廉价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为贫困群众身体健康提供可靠保证;新建农村连锁超市62个,使开发村群众不出村便可购买到必要的生活用品和农资商品;新建文化广场68个,近80000平方米,文化大院68个,面积8000平方米,为贫困群众休闲娱乐提供了方便,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

3、贫困村群众观念有新变化

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的实施,不但促进了贫困村向村庄美化、道路硬化、环境亮化、卫生洁化方向发展,而且更重要的是传播了新信息、新观念、新技术、新机制,推动了贫困群众思想观念、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学习文化、崇尚科技、移风易俗、文明进步已成为广大贫困群众的自觉行为、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在动力。

4、贫困村脱贫致富产业有新发展

全县实施科技扶贫的整村推进村22个,占已达标的整村推进村的24.8%,这些村形成了以特色种养业为主,各种经营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如半李村生猪养殖基地、长村赵村舞莲面粉厂等龙头企业已初具规模,可辐射周边整村推进村马湾、韩寨、王寨等24个,为带动贫困村产业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另外,小额贷款发放侧重于整村推进村群众发展生产,为贫困群众产业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据调查测算,实施整村推进的贫困村人均收入净增加580元。

5、村级民主管理有新推进

根据“县委政府组织协调,乡村具体实施,部门全力配合,群众积极参与”的扶贫开发工作思路,在项目规划、申报、实施过程中,贫困群众大力支持,主体参与,积极推动,形成了“规划民定、项目民选、实施民监、实惠民得”群众广泛参与的扶贫开发工作新格局,助推了村级民主管理的新发展。

二、扶贫开发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十一五”以来,我县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受环境因素和自身发展的制约,在“十二五”时期,推动

新一轮的扶贫开发还存在一定的发展难题,面临着申报贫困县竞争日趋激烈的严峻现实,扶贫开发任务仍然是非常艰巨。一是扶贫开发重点县申报面临诸多问题。今年是本轮扶贫开发的最后一年,也是我县申报新一轮扶贫开发重点县的关键之年,在新一轮竞争中,原有的贫困县不愿退出,部分非贫困县在迫切期望加入进来,所以竞争将会非常激烈。而我们自身在申报过程中也存在难题,如人均财政收入和人均GDP部分经济指标过高,申报的客观理由还不够充分,协调力度还需要加大等,这些都需要在今后接下来的申报中加以克服和解决。二是发展不均衡。全县扶贫开发重点村150个,止2010年底实施整村推进村89个,还有61个贫困村没有实施整村推进村。其中,有26个贫困村曾经安排过扶贫项目但资金量很少,开发实施整村推进的贫困村,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自身努力发展下,贫困村开发前后变化很大,未实施整村推进的村各项设施明显落后,发展水平明显滞后。扶贫开发是缩小贫富差距,由于部分贫困村未能及时得到扶持,导致在发展过程中发展不均衡。三是扶贫资金缺口大。尚未实施整村推进的村61个,占全县贫困村的41%。在未来十年开发中,初步测算,这些村需投入的基础设施和产业扶持财政扶贫资金,每村按150万元,需资金9150万元。目前县级财政每年投入的扶贫资金是200—300万元,仍有6000万元的缺口当前无法解决。四是扶贫对象需要进一步扩大。2006年以前,标准低的开发村需要进一步完善提高。在本轮扶贫开发中发展缓慢,已经相当落后的非贫困村,据统计至少100个村,都应该是今后关注和扶持的对象。五是产业发展的规模不大。“四种四养”是我县农民的支柱产业,由于农村经纪人队伍和专业合作社太少,影响产品的销售,全县150个贫困村中形成规模的还不到一半。这也与我县在开发中侧重基础设施的完善,产业扶持的力度不大有很大关系。

三、推进扶贫开发思路对策

“十二五”扶贫开发期间,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把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和缓解发展差距作为目

标,把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作为工作重点,集中力量、整合资源、统筹推进、突破发展。采取区域性扶贫与能力性扶贫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实施设施扶贫、产业扶贫、智力扶贫,推进全县扶贫开发新跨越。到“十二五”末,使全县61个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居住条件和产业发展状况得到显著改善。我们的建议是:

1、以争取支持为依托,努力开展扶贫县申报工作。及时调整2010年相关指标,继续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联系,以务实作风,确保申报成功。

2、以我县县情为基础,切实制定好“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如何在总结过去五年扶贫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未来五年扶贫开发规划,对今年和以后的扶贫开发工作意义重大。为此,建议将“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早着手,重点安排,科学谋划。“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须坚持以下五个原则:一是坚持实事求是,派工作人员深入到全县27个乡镇进行调查,结合我县的基础设施、支柱产业等扶贫现状;二是坚持以人为本,持续稳定地解决贫困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夯实群众脱贫致富基础;三是遵循“大扶贫”的理念,充分整合和优化配臵各种扶贫资源;四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创新扶贫开发工作的管理、投资、评价等机制,用好用活扶贫资金;五是坚持五个结合:即输血和造血相结合、扶持和发展规划相结合、强化基础设施和产业培育相结合、项目倾斜和专项资金相结合、扶持项目区和扶持到户相结合。

3、以产业扶贫为重点,着力解决能力性贫困问题。坚持把扶持贫困村和贫困群众发展壮大增收产业作为开发式扶贫的着力点,加大产业扶贫力度,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持续发展的问题。一是扶持发展特色产业。以扶贫小额信贷为支撑,瞄准一村一品示范村和扶贫重点村群众,选定产业规模发展农户,继续加大小额扶贫信贷资金投放力度,集中扶持贫困户发展增收产业,积极为贫困农村主导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保障。二是扶持发展订单农业。

以龙头企业贴息贷款为突破,积极争取农业产业化项目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贴息贷款项目,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壮大生产规模,选定蔬菜、花卉、养殖等区位优势明显的产业,以科技为先导、以企业为龙头、以基地为纽带、以农户为支点,大力引导群众发展订单农业。三是扶持发展设施农业。以扶贫互助资金试点为引导,力争到使互助资金项目实现贫困村全覆盖,使互助资金协会在扶持贫困村产业发展中发挥作用。把蔬菜大棚、花卉大棚、标准化养殖厂、农业观光园区等标志现代农业发展的设施农业建设作为扶贫互助资金重点扶持范围,出台具体的扶持政策,予以资金扶持,使农牧业设施逐步成为贫困村农民增收的主渠道。

4、以项目整合为手段,着力构建大扶贫的新格局。按照扶贫工作的要求,重点围绕改善基础设施,发展主导产业,加大扶贫开发投入力度,不断提高新阶段推进区域性和能力性扶贫水平。一是做好内部项目整合。要从扶贫部门内部进行整合,将移民搬迁、互助资金、扶贫贴息贷款等项目资金进行捆绑使用,集中解决制约贫困村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将贫困村村建设成为基础设施完善,村容村貌良好,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新农村。二是抓好部门项目整合。以扶贫部门项目捆绑为先导,引导农业、水利、林业、财政、民政等部门项目整合,把涉农项目向贫困村倾斜,对重点区域和扶贫重点村进行重点建设。通过实施项目资金整合,使每个贫困村投入扶贫资金达到200万元以上,努力形成启动一村,建成一村,脱贫一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的良好态势。三是切实转变扶贫方式。要以省市开展的“千企千村”扶助行动和“五百行动”为契机,加强与省市包扶企业的联系沟通,及时掌握工作动态,创造条件、搞好服务,争取更多更大的支持和帮助,不断推进扶贫开发方式大转变,把扶贫方式由过去的专项扶贫转变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相结合的大扶贫格局。

5、以制度创新为关键,着力完善大扶贫长效机制。坚持把机制创新作为推进扶贫开发的动力,实行扶贫项目竞争启动机制,充分调动乡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群众的参与意

新时期信访工作的调查、心得体会 第8篇

一、高校办公室调查研究工作的特性

(一) 目的性。

办公室作为高校的综合职能部门, 面临的每一项调查研究工作都有很强的目的性。在开展工作前, 带着问题调研, 掌握调研的主动权, 借鉴成功的经验做法, 分析自身的现状, 可以为顺利完成工作任务奠定良好的基础。比如, 我校在开展校区搬迁工作前, 为完成校区搬迁工作, 通过对其他高校的校区搬迁情况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专题调研, 大大的缩短了办公室的工作时间, 加快了工作进程。

(二) 全面性。

高校办公室调查研究工作的全面性, 主要体现在:一是办公室所面临的调查研究工作范围广, 会涉及到教学、科研、人事、学工、基建、后勤等方方面面;二是针对每一项调查研究工作要求调查的全面, 研究的深入, 透彻, 提出的建议要分析利弊, 不能有意或无意遗漏问题的某一方面。

(三) 前瞻性。

高校的许多调查研究工作是对将要开展的工作进行的调研。通过调研, 分析开展这项工作可能面临的困难、出现的问题、应对的措施, 本身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另一方面, 高校作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前哨, 不仅仅要关注现实教育问题的解决, 还要与时俱进, 关注教育的发展趋势, 关注教育的长远利益和发现教育的发展规律。因此, 高校办公室还要选择事关大学发展战略的重大问题作为调研的重点进行前瞻性研究, 使自身高校的发展适应国家和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 使自身高校立于不败之地, 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 唯实性。

调查研究的唯实性表现在:一是对客观实际情况的真实掌握。一项好的决策首先来源于对客观实际情况的真实掌握。如果通过调研得来的情况是不真实乃至虚假的, 则以此制定的政策将带来负面的影响。二是对客观实际情况做科学正确的分析。对高校的某一种情况进行调查会得到大量的各种各样的原始资料, 如何从纷繁的现象中,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发现事物的本质, 获得真理性的认识是调查研究唯实性的内在要求。三是提出可行实际的建议。调查研究的着眼点在于高校实际问题的解决, 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措施应避免大而化之、缺乏具体性和可操作性。

(五) 时效性。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运动的。对过去事物的正确认识不能代替对现在事物的正确认识。高校调查研究有一定的时间限制。一方面表现在调查对象的变化性, 超过一定时间的调研所反映的认识可能已由于客观实际的变化而使认识发生偏差。另一方面待解决问题的时间限制。在高校, 调研工作通常是开展工作的第一步, 这就要求调研工作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如无法完成, 将对后续工作带来极大的影响。

二、“三重三轻”:当前高校办公室调查研究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 重形式、轻内容。

一是大张声势。开展调研工作, 人未成行, 电话先行, 使调研部门有“准备”。召开座谈会, 选取经过严格筛选的师生作为代表, 很难听到不同的声音。二是带着结论开展调研。在开展调研工作前, 预先设定好一定的调子去开展调研工作。调研工作成为验证结论的论据, 讲面子不讲真理, 以个人的好恶为判定标准, 很难发现新的问题或将新的情况忽略和舍去。三是走马观花, 蜻蜓点水。满足于听听、转转、看看, 不认真观察事物之间的联系, 不沉下心来分析事物之间的逻辑。四是辞藻华丽, 空洞无物。通过调查研究撰写的调查研究报告文采飞扬而实际内容缺乏, 没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对策。令人感到无所适从, 对科学决策没有具体的启示意义。

(二) 重成绩、轻问题。

事物应一分为二的看待。调查研究工作就是用全面、联系、运动的观点看问题。在高校办公室实际工作中, 却存在着重成绩而轻问题的倾向。一方面, 在向教育主管部门汇报的调研报告中总是列举我校成绩甲乙丙丁, 1234……, 大书特书;而对待问题不是讳莫如深, 就是“犹抱琵琶半遮面”。成了“成绩是面鼓, 问题是根针”, 对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决策起到一定误导的作用。其次, 怀着“报喜不报忧”的心态开展调研工作。遇到问题, 不能有一说一, 实事求是, 而是怕得罪人, 揣摩领导的意图办事, 怕暴露问题。最后, 开展调查研究, 只到先进的院部系开展调查研究得出结论, 而不去落后的院部系开展调研工作。“眼睛没看到的, 耳朵没听到的, 就是不存在的”。

(三) 重调查、轻研究。

调查和研究是高校办公室调研工作的两个相辅相成的重要环节, 是统一的整体。但在实际工作中, 却出现许多只调查, 不研究的报告。其原因:一是“懒”:只罗列调查的情况, 对事物背后的本质“懒”得去探索, 不愿去探索。二是“怕”。对调查的情况, 一方面, 怕分析的结果与领导的意图不符;另一方面是怕麻烦。在研究的过程中, 经常会发现占有的资料不全面的情况而需要进一步深入师生中间, 深入到一线教学科研单位去深入调查来分析和研究。而有些人员为了怕麻烦, 不耐其烦, 索性“重调轻研”或干脆“只调不研”。

三、做好高校办公室调查研究工作的有效途径

(一) 坚持“三个围绕”是做好调查研究工作的前提。

高校办公室调研工作应围绕学校的发展战略和中心任务展开。高校的发展战略是学校发展的总方向。制定好学校的发展战略, 对学校的发展会起到决定性的指导作用。学校工作的中心任务是学校工作的重点, 抓住中心开展工作, 不仅有利于整体推动学校事业发展, 也会大大鼓舞师生员工爱校荣校的热情。在制定“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过程中, 我校办公室同有关部门一起认真做好规划制定前的调研工作, 通过调研, 认清我国药学行业的发展形势, 明确自身的行业地位, 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措施, 受到国内同类高校的好评。

(二) 高校办公室调研工作应围绕学校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展开。

高校的热点、难点、重点是高校改革发展中必然面临的问题。比如社会关注度高的高校招生问题、招投标采购问题、教学改革问题、科研管理问题等, 针对以上问题, 由办公室牵头, 有关部门配合, 组成专门的调研小组, 着眼于问题的改善和解决。这些问题解决好了, 将较大的促进学校的发展。

(三) 高校办公室调研工作应围绕师生员工反映强烈的问题展开。

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高校领导最关心就是师生员工的利益。高校办公室调查研究的最终目的是造福师生员工。围绕师生员工反映强烈的问题展开调研, 拓展思路, 提出解决对策, 通过问题的解决, 会有力地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的积极性, 增强学校的凝聚力。

(四) 发扬“四种作风”是做好调查研究工作的保证。

一是求真务实的作风。真实性是调查研究的精髓。进行调查研究一定要从客观实际出发, 听实话、察实情、获真知、收实效。真正做到实事求是。二是密切联系师生员工的作风。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高校办公室的调查研究工作不能坐在办公室只是打打电话, 看看二、三手资料, 而应该深入到教学科研一线去, 深入到师生员工中间, 听听师生员工讲什么, 想什么, 做什么。既听师生员工的顺耳话, 也听师生员工的逆耳言;对师生员工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更应主动调研, 抓住不放。三是严于律己、敢于吃苦的作风。从事调研工作既艰苦, 又平凡。应苦中作乐, 不求回报, 把开展调研工作作为心理的历练, 作为提高自我, 超越自我的过程。在吃苦中锻炼意志, 感受快乐。四是朴实的文风。调查研究报告要求字字珠玑, 掷地有声。文稿要求具备思想性、政策性、针对性和指导性。

(五) 重视队伍建设是做好调查研究工作的根本。

一是完善调研队伍人员的知识结构。高校办公室调研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 只有不断加强学习, 才能胜任调研工作。调研人员不仅要学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 还要学习高等教育和涉及行业的有关知识, 学习高校教学、科研、人事、后勤等方面的知识, 唯其如此, 才能不断适应形势, 强化新能力。二是培养调研人员团结协作的意识。高校办公室的调研工作往往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质, 需要调研工作人员之间相互合作, 既分工, 又合作。办公室领导带头和发挥整体效能并重, 充分发挥办公室人员的团队力量, 攻坚克难, 确保调研工作的圆满完成。三是养成乐于思考、勤于动笔的习惯。这要求高校办公室人员“不在其位而谋其政”, 锻炼自己从领导的角度看问题, 以师生员工的整体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在调研过程中不断思考, 提高自身对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规律的认识, 提高自身的政策敏感性、理解度。要具备较高的调研工作报告的写作水平, 就应养成勤于动笔的习惯。日积月累, 假以时日一定可以写出高水平的调研报告。

摘要:本文分析了高校办公室调查研究工作的特性, 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调查研究效率和质量的途径, 对于有力推进高校科学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上一篇:六年级家长座谈会班主任发言稿下一篇:毕业答辩稿以及答辩需要问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