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一

2024-05-30

农村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一(精选8篇)

农村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一 第1篇

农村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一

农村学校教师师资力量的配备不均衡。距离县城越远的学校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的外流越严重,而县城以及县城周边学校的教师数量过多,造成教师资源的浪费。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教师的流动分配工作不透明,不看工作需要,看关系和金钱,人为的调动造成边远学校师资匮乏,更严重的后果是挫伤仍在一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第二,教师的调动缺乏制度的约束和管理;

第三,社会的舆论导向,社会上的人们总认为在县城工作的教师就比农村的教师能力强、地位高;

第四,工资福利待遇的差距;

第五,教师本人生活的需要,现在大部分教师都在县城居住,子女入学方便以及上下班的距离近。

第六,个人仕途的考虑,在县城接触面多,发展的机会多。

第七,农村学校面对的学生家长以及社会氛围不如城里对教育的重视程度高,学生的基础差,工作上付出的多,却不见成效或不如城里孩子身上见效明显,有时设置遇到个别素质不高的家长的责骂指责。

改变以上问题的建议: 1.完善调动制度,并能严格执行。一方面县城及周边学校的入口要卡住,确是工作需要调入教师的应根据岗位面向全体在职教师或大学毕业生考试择优录用(这当然也不能完全避免暗箱操作,但最起码可以给农村有能力的教师一个机会);一方面县城以及周边教师超编学校的出口要放开,放出的要是学校的骨干教师,引导鼓励骨干教师去农村边远学校支教,为防止支教流于形式可与教师的职称评聘挂钩(中职至少去三年,高职至少五年),已是中职或高职的县城教师,也需要完成3年或5年得支教任务才能继续享受该级别的工资待遇。

2.提高农村学校的师资配备,对农村学校短缺的英语、科学、计算机、体育、美术、音乐等学科教师要根据学校学生的数量配备齐全,促进农村学生的全面发展,缩小城乡差距。3.适当提高农村尤其是边远地区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这些年分配到农村边远地区的教师并不少,为什么留不住呢?关键是城里的诱惑太多,农村能留人的理由太少。最起码要使农村教师的工资比城里同等资历的教师的工资多出50%。(做不到这一点一切提高农村教师地位,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设想永远都只是设想)。

4.现实条件下做不到第三点的,可尝试一下方法。以县或镇为单位开通校车,解决农村边远地区教师的上下班交通问题;补助农村边远学校教师工作日在校的用餐费用;在绩效工资中加大边远补贴的额度;

农村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一 第2篇

1、农村学校本身基础薄弱,现行政策是城市学校收费比农村高,中心小学比村小高,而其他投入也基本是指向那批要办大办强的品牌学校。而上交的各种经费和要完成的各种任务并未因此而有所区别。农村人口自然萎缩,生源也随之逐年递减。农村学校,特别是地处偏远的农村学校,在竞争的环境里,他的自我生存的能力和发展的可能性堪忧。

2、在基础、条件不同,师资配备、资金投入差距大,评优评奖按人的多少、学校的大小给名额的情况下,对农村学校的各项工作的要求和考核却无差别。农村学校太冤了。

3、在本身就不安全的环境里要求你必须保证安全;在没有师资、没有设备、甚至没有教室的情况下要求你必须保证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全校十几年没有专职音体美英教师,但教材必须订,课必须排)必须保证按新课改要求配备师资和教学。在没有资金来源的情况下,要承担新教师、代课教师工资,还要排危、添置教学设备,保证运转,偿还债务,提高教师待遇。这真是太为难了。

4、我们的应试教育质量都还没撵上人家城市学校的趟,就胡里胡涂地跟着城市学校搞起减负来,还没来得及给农村学生家长讲明白为什么不能布置太多的作业,为什么不能留学生补课,孩子考试成绩差并不是差生的道理,在上公开课必须讲普通话、必须有课件演示的新潮流冲击下,我们教师的普通话还没让学生听明白,我们还没凑够买一台多媒体的钱,新课程改革浪潮又奔涌而至,那一群六、七十年代的教学能手、骨干教师们一头雾水,现在是学不动学不懂也不屑学了,因为,他们一至在比别人更踏实更努力地工作,可是,他们做不出别人那样的成绩。他们一直在追赶,却始终被人家甩得很远。他们大多数是民办教师转正且已经又老又病,还一个人扛一着一个班,他们真的学不动学不懂了。他们在城市同行面前尴尬,农村教育在城市教育面前尴尬。

二、我们的建议:

1、真正落实突破农村教育的措施;

2、制定和争取有助农村学校发展的政策,如收取费政策;

3、着力解决农村学校面临的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如危改问题、村小代课教师问题、债务问题等。

4、关心农村教师特别是村小教师的工作生活现状,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鼓励和发展 机会。

农村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一 第3篇

1民族地区农村教师队伍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和职能部门的具体领导下, 民族地区农村教师队伍的培训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 但是, 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 随着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的变化和发展, 民族地区农村教师队伍培训工作也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农村教师队伍在思想观念上难以适应教育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部分农村教师认为, 农村教师队伍培训工作无关紧要, 是为了完成上级政府组织的培训任务不得已而为之, 没有从思想深处认识到农村教师队伍培训的重要性。二是对农村教师队伍在培训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上缺乏系统性和计划性。尤其是乡 (镇) 农村教师队伍培训的规划还不够完善, 年度计划还不够具体, 培训任务还不够细化, 难以步入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三是在培训内容上缺乏多样性和针对性。对农村教师队伍现状、学习需求以及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缺乏全面了解和深刻认识, 在教育培训工作中, 还存在以会代训“一锅煮”的现象。四是在培训方式上缺乏创造性。课堂教学多、现场示范少, 书本学习多、实践操作少, 学员被动适应多、师生互动和学员主动参与少, 严重影响了培训效果。五是资源不足。在培训的师资力量、基地建设上投入精力还不够。同时, 农村税费改革后, 乡村集体财力普遍减弱, 维持正常运转尚且困难, 要加大教师队伍培训投入无疑是雪上加霜。因为经费的不足, 一些好的设想和计划也只能成为空谈。

2正确应对民族地区农村教师队伍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 科学确定规划, 增强教育培训的前瞻性。根据教育部办公厅2010年全国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会议精神,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实际, 相应的制订出农村教师队伍教育培训的规划。农村教师队伍教育培训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综合性工作, 各主管部门和各级培训机构要围绕农村教育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主题, 从培训观念、培训资源、培训主体等方面进行整体性构建, 制定出符合当地实际, 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的农村教师队伍的培训规划。在培训规划的制订上要着眼于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的转变, 真正取得“教师经常受教育, 学生长期得实惠”的成效。

(2) 整合资源, 形成教育培训的合力。要按照“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根本要求和“强基础、抓教育”的战略部署, 围绕降低培训成本, 增强培训效果的目的, 进一步整合资源, 形成教育培训的合力。一是由教育部门牵头, 协调人事、教师培训中心、职业技术学校等部门, 以及乡镇技术和信息部门, 对基层教师队伍进行培训或轮训, 使他们在提高政治素质的同时, 掌握教育信息技术, 适应教育发展需要。二是挖掘培训潜力, 内抓教师培训基地建设, 外联各类高校, 实现培训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组合, 解决基层教师培训学校校师资、设施等相对不足的问题, 建立自主开放的教师培训体系。三是健全电化教育网络, 延伸远程教育站点, 把教师培训中心建成教学、科研和咨询三位一体的教师教育培训主阵地。四是创新载体, 加强基层涉教部门和乡镇站所服务人员的培训, 建设一支讲政治、懂教育、善管理的专兼结合的农村教师队伍培训的师资队伍, 形成优势互补、开放互动的大培训格局。

(3) 合理设定内容, 增强教育培训的系统性。发展农村教育, 促进教育公平是党和国家“十二五”期间的工作重点, 作为农村教育发展主力军的广大教育管理部门和农村教师需要在思路上先谋一筹、在建设上先迈一步。这就要求教育培训部门立足解放落后的教育观念、立足发展民族地区教育这个实际, 精选培训内容, 使培训内容贴近农村教育发展目标任务, 贴近农村教师工作实际, 贴近农村教育现状, 切实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理论修养和促进教育优先发展的本领。

(4) 创新方式, 增强教育培训的实效性。当前,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教育的发展, 广大农村教师对知识的需求日益强烈, 对培训者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教育培训部门要不断创新方式, 改变传统封闭的教学方式。在培训方式上要实现从单向传授向双向互动交流转变。要从传统的以教员讲授为主转向教员学员双向互动交流为主, 从课堂讲授转向学员自主性学习, 从以教员为中心转向以学员为中心, 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实现教员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之间的信息互补, 经验共享。结合民族地区地域广阔, 人口稀少, 不便集中培训的实际, 大力普及农村电化教育、远程教育等培训形式。同时, 强化相关部门、行业之间、城乡之间的交流轮岗力度, 增强农村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 让广大农村教师在实践中接受培训, 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

(5) 精心制定制度, 增强教育培训的规范性。教育主管部门和培训机构要实行教育培训工作领导责任制, 进一步明确责任, 加强管理, 落实保障措施。要建立培训质量评估制度, 跟班检查、及时反馈, 帮助培训机构提升教学质量。要落实农村教师教育培训工作与实绩考核挂钩的制度, 切实把农村教师队伍教育培训工作作为目标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使“软任务”变成“硬指标”。要完善农村教师队伍培训轮训档案, 严格按照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相关规定, 把学员在培训期间的表现, 包括遵守培训纪律、思想认识与能力考核评估结果等情况认真记载, 激发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健全激励机制, 坚持学用结合, 对学习培训成绩优异、学有所成的农村教师在职称 (或职务) 晋升上优先考虑, 形成正确的教育培训导向。

总之, 农村教师队伍培训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系统的工程, 在教学实践中, 要自觉探索规律, 不断分析总结经验, 使农村教师培训工作得到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

摘要:民族地区农村教师队伍培训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但也存在诸多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 对加强民族地区农村教师培训工作, 提高农村教师综合素质, 加快农村教育发展经济繁荣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作用。

农村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第4篇

影响农村教育改革最关键的问题是农村师资问题,如何加快农村师资培训步伐,提高师资培训的实效,建设一支适应现代教育需要的师资队伍成为众所关注的关键问题。但在当前的农村教师培训过程中,困难重重,真正高质量,能实现预期目标的培训并不多。下面对当前农村教师培训的现状和建议谈一些自己的认识。

存在的问题:

1.教师培训动力不足。大多数教师培训意识薄弱,学习动机水平较低。究其原因,一是教师自我培训意识、危机意识缺乏。大部分的教师都是为了满足现状,为了混到工资,不愿意把时间花在枯燥的学术研究上,这是教师培训面临的最大困难。人都是有惰性的,如果没有一种良性的激励机制,激发人的斗志,人们就容易陷入混日子的状态,失去了自我成长的内在需求,这是教师培训质量低下的内因。二是培训评价不规范。有些学校由于培训结果不与教师在校的教育教学直接挂钩,教师往往把学校交给的培训任务看作只是完成本职工作的一个部分,只要能应付过去就行,是一种完全被动的受教育行为。有些教育行政部门也未能将参训与否和评定职称挂起钩来,大多数教师参加培训失去了结果评价。此现象的存在不仅影响到他们的参训态度和学习行为,更为重要的是不利于激发他们的后继学习,一旦受训完毕,再也没有提高的动力。

2.培训系实效性不强。农村教师培训的首要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打造出擅长教学和科研的教师队伍,使农村教育的质量得到实质性的提高,所以教师培训是否具有实效性是最重要的。一是针对性不强。教师培训是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学科,不同水平的教师所开展的教育活动,培训单位在实施培训过程中没有制定出因人而异,因人施教的教学计划,只是简单地采取“一刀切”的做法,这使得参训教师再学习的效益,再学习的目标,再发展的思想得不到充分体现,这也挫伤了参训者的积极性。有的培训专家很少考虑到教师教学实践中实际问题的解决,其讲授的内容不具有应用性和操作性,无法让农村教师学以致用。讲授示范课的教师只重形式,不重内容,教师可从课程中借鉴的内容不多。重理论培训导致培训目标不能满足教师的实际需求。二是系统性不强。当前教师培训大多没有长远的规划,随机性太大。今天发现教师课堂教学不行,就开展如何上课的培训,明天觉得教师理论功底太差,就忙着学习理论,后天又觉得教师不会搞科研,又急着培训怎么搞科研。对师训工作缺少系统思考,找不到适合的切入口,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症结。教师忙于就付,被动学习,培训的实效性就可想而知了。师资成长是一个持续的缓慢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很难想象,一支队伍在几个月之内就实现现代化。这种急功近利的泡沫现象,是师训工作的大忌。师训是一个分层次有计划默默积蓄力量的过程。

针对培训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1.调动教师的能动性。现代管理以人为本,一切管理工作都应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出发点。正因为如此,在教师培训过程中发挥教师的能动性创造性就尤其重要。一是增强教师的职业危机感。各级相关部门应制定一些良性竞争机制,引导教师合理竞争,激发教师的工作潜能,增强教师的职业危机感,从本质上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如果没有这样的制度,就会导致很多教师出现混日子,不求上进的思想。二是规范培训评价制度。各级学校相关教育部门应制定相应的制度,有效评价教师的培训结果,对教师的成长培训有实质性的循序渐进的记录、评价,可以与学校的绩效工资、教师的职称评定、教师的评优评模等进行交互评价,使教师的培训从内在到外在,双杆齐下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

2.注重内容的系统性、针对性。一是找对培训要点,做出培训规划。作为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目标的教师培训,要找准培训的切入口是一个十分困难问题。要找准这个切入口,就有必要对教师的现状作一次全面真实地了解,分析师资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对发现的主要问题进行梳理,找到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做出针对这个关键点的长远培训规划,明确近一段时间的重点培训内容。二是要注意其针对性。教师需求往往是自己实际工作要碰到的难点和困惑,往往重操作、重技能、重现实的多,而对能力素质的提高、考虑发展的需求较少。作为培训工作的组织者必须站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角度,既要注意农村教师现实的需求,又要考虑他们发展的需要,既要解决他们操作层面的问题,又要研究他们理论支撑和知识拓展的核心问题,总的来说,农村教师培訓工作应以提高实施新课程能力为突破口,建立一个循序渐进的培训内容模块,帮助培训对象建构知识体系,促进其可持续的发展这是确立有效模式必须要注意的。同时要注意,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发展要求,有不同的学习需要,有不同的学习基础,如果忽视这些客观现实,会挫伤不少教师的积极性,特别是会引起一部分中老年教师的反感。因此,教师培训时要考虑到分层要求,对不同的教师要有不同的要求。

3.培训方式多样化。培训方法单一是影响培训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样的目标内容,由于方法不同,产生效果可能也会截然不同。在组织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能动性创造性,运用各种方法,尽可能多实现知识和资源的共享。可采取“自学”与“互教”相结合的形式,请外出参加培训的教师交流培训心得。或请县内某方面有专长的教师作“名师讲坛”,操作上以更新观念为主,以构建分阶段递进式培训格局。也可采取研训一体”的模式把接受式培训与互动式培训、研究式培训结合起来,形成新的培训方式。既发挥了领导在统一部署、分类指导方面的积极性,又发挥了教师个人自主发展、追求完美的积极性。既注意学校教育资源的充分发掘和利用,又不是自我封闭、拒绝先进经验和先进思想的引进。也可以让部分学员参与授课由于学员来自不同学校,各校都有自身一些不同的特色与好的做法与经验,这完全可以拿来供学员享用,或许对于受训者在操作层面上更有益处。而且由于学员个人的知能水平、兴趣、需要等方面的差异,有些教师在某方面独有专长或特有研究,他们完全可以现身说法,将自己工作探索的感受及经验讲给学员听,这也是激活学员教育资源的一个好方法。

农村教师队伍存在问题 第5篇

1,我县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地区,教师普遍素质参差不齐,良莠不分,质量不高

我县现任中小学教师,大致有三块。老牌师范毕业生(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毕业)、民师转正的和近年师范毕业生。第一类个人素质、业务能力、师德建设等方面都是比较好的。第三类他们多为高考扩招后中考或高考上的师范院校,因而自身业务素质和敬业精神难免有先天不足的现象;第二类根据历史不同时期政策转正,很大一部分教学经验、敬业精神都没问题,但教师的教学理念跟不上新时代的要求,教学手段也落后,但有一部分人钻了政策孔子,利用不正当手段获得教师资格,素质极低,现在很多人也不在教学第一线,也没能力。

虽然许多教师通过20世纪末大规模的学历补偿教育和在职培训,但由于培训质量低和其他多方面原因,教师学历达标与能力达标存在较大落差,不少教师实际教学能力和整体素质并没有得到同步提高。

2,极个别教师职业道德低下,应该肯定,当前我县教师中大多数老师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他们不计名利,不计报酬,献身教育,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在一些教师中存在道德观念迷茫,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心缺乏等问题,他们不安心于教学工作,不热爱自己的事业,耐不住寂寞,抵制不住各种名利的诱惑,表现为工作自由散漫,教学中乱收费,吃拿卡要家长,从事有偿家教,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时有发生,甚至出现过性侵犯学生等恶劣行为。

3,我县教师队伍不稳定

(1)教师队伍流动的单向性

我县教师队伍流动的单向性指教师有教育系统向非教育系统流动;一线教师向学校,学区,教育局教育行政人员流动;山区向平原,乡镇向县城及其周边地区流动;小学向初中,初中向高中流动

(2)教师队伍中的“躲猫猫”现象——在编不在岗

我县教师队伍中有许多教师在编不在岗,工资照领的现象,既增加了在岗教师的工作量,又浪费了我县的财政收入,在社会上影响极坏。

(3)教师队伍的“隐性流动”,指未构成现实的流动行为大多表现为:对教师职业的自卑感,对教学工作和学生感情的减退,以及工作积极性、责任感的变化;有的则“人在曹营心在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等。

4,教师的结构不合理

(1)学科结构:配套不齐,短缺严重

小学学科结构性缺编最为紧缺的是英语、计算机、音乐、美术、体育、科技活动等学科的教师,高中学科结构性缺编主要是地理,生物,历史等学科的教师。

(2).学段结构:层层“拔高”,整体下滑

总的来讲,小学教师数量相对过剩,中学教师数量明显不足。我县近一段时间面临小学教师相对过剩、中学教师短缺的双重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出现了将小学高水平教师拔高为初中教师,将高水平的初中教师拔高为高中教师,或将有些短缺学科的大专毕业生拔高为高中教师等现象,这样既造成了初中和高中教师整体素质下滑,对小学教育更是釜底抽薪。

(3),地域结构:县城富余,乡镇不足

我县教师地域结构失衡主要表现以下几点:第一,从教师数量上来看,县城学校教师趋于饱和,乡镇学校教师明显不足。第二,从素质要求上来看,县城学校与乡镇学校对于教师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县城学校希望有高学历、专业化程度高的教师,而乡镇学校则要求教师素质更为全面和综合,主要许多学校是一人一班,需要全能老师。第三,从教师流向上来看,从乡镇流向县城的多,回流的极少。

5,教师中普遍存在职业倦怠

我县广大的教师似乎都不满意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状态,普遍存在职业倦怠,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对自己缺失远大的理想追求,普遍认为教师工作是死工资,没有什么前途。具体表现在教学中,则是不求创新,不求上进,教学方法单

一、陈旧,不努力学习新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技巧,得过且过;不关心国家新的教育方针政策,思想观念陈旧,不能与时俱进。第二、工作中动力不足,缺乏热情和责任。没有工作动力,常常抱怨教育工作量大,压力大,工资少,待遇低,对工作没有兴趣。第三、对待学生缺少必要的恒心和耐心,爱心。在管理学生的工作中,做法简单,不会根据学生的心理规律和年龄特征进行有效的引导,忽视了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易与学生发生冲突。有了问题,要么放任自流,不闻不问;要么向家长告状,使本来已经紧张的师生关系更加尖锐,却很少从自己身上做检讨。

6,教师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学常规抓的不紧,教科研意识普遍淡薄

由于没走出应试教育的影响,对教师的考核与评价往往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的结果,而忽略了教学常规的要求,忽略了广大学生的教学利益要求,更谈不上教科研活动的开展。应该使广大教师通过参与教科研活动,解决教育实践出现的一系列敏感问题,彻底改变过去的“苦教”、“苦学”、“向时间要质量”的教育现状,逐步走上“向教科研要质量”的 科学化的教改道路。

7,教师中的不满情绪逐渐增加

由于公务员工资的逐步兑现而教师的还有部分未及时兑现,职称评定问题,师生纠纷,领导处理不公等问题是部分教师的不满情绪增加,特别有了网络这一平台更促进了这一现象。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今天说,目前我国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还有3个问题比较突出:

——城乡教师编制标准不统一,农村比城市低。按照现行教师编制标准,农村初中、小学的教师每人负担学生数分别为18人、23人,城市初中、小学为13.5人、19人。而农村地广人稀,学校规模偏小,有些偏僻地区还大量存在着分散的教学点,据统计,全国目前约有10万个教学点。

——边远、贫困地区、山区教师依然紧缺。有些地方则是由于财政困难或财政供养人员超编,即使有编制也不聘用公办教师,而是低薪聘请代课教师,很多地方代课教师的工资不到公办教师工资的1/3。据教育部统计,全国农村尚有36万名代课教师。

——农村教师的年龄、学科结构不合理,在职培训机制尚需完善。教师年龄偏大的问题,在有的地方比较突出,一些农村学校的教师队伍正面临着年龄断层。在学科结构方面,农村学校的外语、音体美教师严重不足,一些课程无法开设。还有相当一批教师,长期缺乏培训,知识老化,难以承担起实施素质教育的重任。

提高农村教育水平的关键在教师。为解决以上问题,检查组建议应适时调整和统一城乡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在编制上向农村倾斜,为农村学校安排少量附加编制,对学生少的教学点可单独核编,为寄宿制学校配备一定数量的生活管理教师。完善农村教师队伍的补充机制,推动建立贫困地区教师特殊补贴制度,使贫困地区派得进、留得住教师。(崔丽程刚)

农村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使教育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的要求得到落实。学校一切工作的执行者和实践者都是教师,教师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教师队伍建设始终是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没有高素质的人才和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一切美好愿望和长远奋斗目标都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有把教师队伍的质量搞上去,学校的长远发展和各项建设才有了根本保障。由此可见,教师素质对学校发展甚至是国家教育发展的重要影响。

在认真贯彻全(省)教会精神和深入学习国家(四川)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之际,我对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水平进行来了调研。应该说现在教师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但在新形势下教师队伍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了学校的发展。主要问题有:

一、教育观念落后,师德师风弱化。部分教师思想观念陈旧,办法不多,信心不足,动力不强。教育提质的各项工作,在学校层面无法得到落实。一部分教师敬业精神不强、教育宗旨淡化、教育能力弱化,在知识更新、创新能力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差距,不会制作课件,不会使用多媒体教学,有些学校的电教设备成了摆设。部分教师把学生当成摇钱树和聚宝盆利用,违规推销资料、有偿补课、家教家养,有的教师甚至体罚学生,影响了教师队伍的形象。

二、对社会现实不满,一些教师喜欢与高收入群体作待遇比较,长期发牢骚形成的消极思想影响教学工作情绪。

三、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农村小学教师年龄老化现象比较突出此外,受编制、财力影响,加上优秀师范生、大学生不愿意到农村学校任教,导致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青黄不接。

四、学科结构不合理。农村中小学校,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师相对富余,而英语、信息技术、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教师普遍不足。

五、聘任制度失去积极的主导作用。聘任终身制,让一些聘上小高的教师(以小学为例)失去了奋斗的目标,写论文再与其无关,派其出去参加优质课等比赛,也是能推尽量推,工作敷衍。

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教师高学历率不高。名优教师少,骨干教师缺乏。

七、缺乏危机意识,还存有“铁饭碗”意识,业务上不思进取,导致教师思想观念落后、专业知识老化、教学技能僵化、缺少爱与责任、教育目标不明确,等等。这样的一些不良现象任由其发展下去,无论对国家、对社会、对学校、对学生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如何改变这样的局面?如何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下面,就本人在教育教学实践和管理工作中的思考,谈几点建议。

一、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保障师资队伍建设。

开展以“坚持科学发展,加快教育强县”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在师资队伍建设中我们必须以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为统领,强化教师为人师表的德育意识,用自己良好的人格魅力,超强的德育规范行为引领学生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强化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识,通过提高自身素养,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促进教学质量整体提高;强化教师与时俱进的意识,积极参加政治学习与业务培训,保证政治思想与业务知识与时俱进。

二、标本兼治,强化师德建设。

1、坚持思想教育与制度管理相结合。制定并实施各种师德规章制度,是规范教师依法从教、以德施教的必不可少的有效措施。但规章制度效能的发挥,还得依赖于教师的内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因此,教师管理首先应当是师德管理。在师德管理中,要善于做到“三先”:即“管理先管人,管人先管心,管心先知心”。在强调执行和实施上级和学校制定的各种师德具体规范要求时,要想方设法了解把握教师的各种心态,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让一些具体的师德规范要求和制度更容易得到教师的心理认同,真正内化为一种行为约束。

2、坚持抓积极因素与抓消极因素相结合。抓积极因素中,首先要树立师德新概念。把教师的成功放在首位,努力创设一个既照亮别人又照亮自己,在奉献中成就自我的良好环境。积极引导青年教师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培养一种甘于奉献、甘守清贫的职业精神。其次,学校校长要负起应有的责任,付出人文关怀,在对待教师成长上应当像班主任热爱每一个学生一样,公平对待每一个教职员工,鼓励支持相对后进的教职工成长。因为唯其热爱,才能善于发现每位教职员工的某种优点或长处,才能促其扬长避短。抓消极因素中,我们往往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有些违背师德规范要求的事情,还常常发生在一些对班级管理严格要求,对学生则是“恨铁不成钢”的敬业型教师身上。在严格管理中与学生发生冲突时,或者言语过激,或者处理失当,引起个别学生或家长的误会、曲解和责难,有的还会造成一些不良影响,但却会得到其他一些教师的同情。校长在解决这些问题时也会感到很棘手。因此,我们必须冷静、恰当地处理好这些问题。一要晓以利害,严格要求教师不断提高师德修养,努力维护教师形象、学校形象、教育形象。二要引导教师讲究教育方法和策略,有点“自我保护意识”。三是在目前管理学生尚缺乏较好大环境的情况下,领导要为教师多承担责任,注意保护教师对学生严格管理的责任性和积极性。

3、坚持抓科学发展观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对于教师的一些合理需求和实际困难,即使我们的能力有限,也要竭尽全力,分忧解难。长此以往,就能大大增强领导与教师之间的亲和力和凝聚力。“人和万事兴”,不但利于激发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而且在碰到诸如评定职称、评优评先等难度较大的工作时,有些教师也能顾全大局,其中也不乏情感维系的因素。

农村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一 第6篇

【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使教育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的要求得到落实。学校一切工作的执行者和实践者都是教师,教师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教师队伍建设始终是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没有高素质的人才和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一切美好愿望和长远奋斗目标都是不可能实现的。农村教师流动性大,待遇不高,分布不均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农村教育的发展。解决农村教师队伍的管理问题迫在眉睫。

【关键词】农村教师队伍 管理难点 对策研究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在我国教师分布的版图上,农村教师占据了半壁江山。据2005年的统计资料,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有540多万,占全国中小学教师总数的53%。这540多万教师任教于38万所农村学校(占全国中小学总数的80%强),承担着1亿零8百万农村学生的教育教学任务(占全国中小学学生总数的54%强)。因此,在我国要想实现教育公平,提高整体国民素质,建立人力资源强国,必须要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一、农村教师队伍队伍管理的难点。

(一)、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部分农村教师师德严重下滑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一些教师受拜金主义的影响,追求安逸的生活,一切向利益看的思想有所抬头;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有些学校也兴起了走后门,有关系的走后门的孩子就用心辅导,座位也是前面或中间。在这种情况下有些教师中饱私囊也就见怪不怪了,长此以往教师为人师表的表率也就荡然无存了。在农村小学有些教师有事办事、有活干活、一心二用的现象司空见惯。却不知教师工作是复杂的创造性的劳动,既有个体性又有群体性,具有长效性、滞后性和隐蔽性。

(二)、农村教师严重流失

由于城乡之间的经济差异和人才流动的社会化,为农村教师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教师和其他人才一样对物质条件同样有追求,教师的流失和教师的物质待遇也有一定的联系。教师的流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走出农村进城市,向沿海城市谋求发展;二是走出本行,进其他单位任职高就的,有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变化,想做老板、当经理的;而有的外借,政府部门缺文职人员就从教育部门借用,被借用的几乎都是特别优秀的中青年骨干教师。还有许多教师热衷于报考公务员,这无形之中又加剧了教师的流失。以上几方面给教师队伍的建设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农村教师青黄不接,老龄化问题十分严重。大批教师面临退休而又无法补给,导致许多学校教师严重不足。

(三)、农村教师结构不合理

目前农村存在一个普遍现象,教师所教的学科非常不合理。大部分教师教语文、数学,而教体育、美术、音乐等综合科目的老师极其缺乏,更有甚者本来通过招聘来的一些综合科木的教师,由于学校师资力量的匮乏转而教语文、数学,本末倒置。无法适应义务教育阶段的办学需要,更不要说学生的全面发展了。综合科目的教学也就形同虚设或只有让非专业教师来教,这样是不是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发展呢?据调查,在江西许多农村学校根本就没有专职的体育、美术、音乐教师。一般是一个教师要教好几门课程,每周要上二十多节课,教主课的都不够,更不要说上综合课了。这种普遍现象无形之中毁掉了许多孩子的兴趣,是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对于我们这个人力资源丰富的国家来说,者无疑是一件让人痛心疾首的事情。

(四)、农村教师分布不均

由于农村教师流动性大,城区和农村教师分布上不均衡,农村教师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锐减,很多教师不愿到农村小学去教书,想方设法往上调,不安心扎根农村学校,给农村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同时集镇和乡村教师分布也不均衡,中心小学人满为患而乡村完小和教学点缺乏教师,有的乡村完小只有七八位教师,个别地方更少,缺编的学校就由代课老师来补。这样不仅严重的影响了教学质量还给当地政府带来了繁重的经济负担。

(五)、农村教师的素质普遍偏低

在农村、特别是在偏远山区,农村小学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在社会上录用的民办教师(现已转公办),有顶替的,有代课的,这部分教师在学历上、业务素质上偏低,与城镇教师有较大的差距。自从我国实行补偿教育以来,十几年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就。然而我们也看到由于种种原因学历达标率远远达不到合格的水平。从整体上说,农村教师的知识面狭窄,整体素质偏低无法满足现在学生的需求,给农村教育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和挑战。而且,由于教育经费的不足,加上许多地方政策不到位导致许多教师不能有计划的培训和进修。并且农村学校没有骨干教师,没有像样的优秀教师,致使许多学校学无方向、学无榜样、学无示范。上课时,就连一口流利的普通话都讲不好,这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是很不利的。

(六)、农村教师难以适应新课标

由于农村教师资源紧张,录用层次低,录用后直接上岗,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有些教师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狭窄,思维固化,不愿改变,教法落后;加上学校经费紧张极少得到培训。面对新课程改革显得力不从心,无法适应。目前绝大部分教师还处在照本宣科、执行标准教书匠水平,他们只是把只是单向的灌输给学生,充当知识传声筒的角色,很少具有创新意识,不懂得教育科学的内涵。这样势必造成农村小学教师教育观念落后,习惯实施满堂灌的方式,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把成绩好坏看作评价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走进了应试教育的死胡同。

二、农村教师队伍管理的策略

(一)、标本兼治,强化师德建设。

1、坚持思想教育与制度管理相结合。制定并实施各种师德规章制度,是规范教师依法从教、以德施教的必不可少的有效措施。但规章制度效能的发挥,还得依赖于教师的内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因此,教师管理首先应当是师德管理。在师德管理中,要善于做到“三先”:即“管理先管人,管人先管心,管心先知心”。在强调执行和实施上级和学校制定的各种师德具体规范要求时,要想方设法了解把握教师的各种心态,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让一些具体的师德规范要求和制度更容易得到教师的心理认同,真正内化为一种行为约束。

2、坚持抓积极因素与抓消极因素相结合。抓积极因素中,首先要树立师德新概念。把教师的成功放在首位,努力创设一个既照亮别人又照亮自己,在奉献中成就自我的良好环境。积极引导青年教师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培养一种甘于奉献、甘守清贫的职业精神。其次,学校校长要负起应有的责任,付出人文关怀,在对待教师成长上应当像班主任热爱每一个学生一样,公平对待每一个教职员工,鼓励支持相对后进的教职工成长。因为唯其热爱,才能善于发现每位教职员工的某种优点或长处,才能促其扬长避短。抓消极因素中,我们往往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有些违背师德规范要求的事情,还常常发生在一些对班级管理严格要求,对学生则是“恨铁不成钢”的敬业型教师身上。在严格管理中与学生发生冲突时,或者言语过激,或者处理失当,引起个别学生或家长的误会、曲解和责难,有的还会造成一些不良影响,但却会得到其他一些教师的同情。校长在解决这些问题时也会感到很棘手。因此,我们必须冷静、恰当地处理好这些问题。一要晓以利害,严格要求教师不断提高师德修养,努力维护教师形象、学校形象、教育形象。二要引导教师讲究教育方法和策略,有点“自我保护意识”。三是在目前管理学生尚缺乏较好大环境的情况下,领导要为教师多承担责任,注意保护教师对学生严格管理的责任性和积极性。

3、坚持抓科学发展观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对于教师的一些合理需求和实际困难,即使我们的能力有限,也要竭尽全力,分忧解难。长此以往,就能大大增强领导与教师之间的亲和力和凝聚力。“人和万事兴”,不但利于激发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而且在碰到诸如评定职称、评优评先等难度较大的工作时,有些教师也能顾全大局,其中也不乏情感维系的因素。

应该说,教师的师德修养水平是其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好师德建设,让教师心中永远有追求,努力创设一种人人奋发向上的氛围,这是教师综合素质得以持续提高的原动力。

(二)、培招并举,强化结构建设。

1、坚持学校培养与学历教育相结合。抓好在职教师的学历教育。要求学历不合格的在职教师必须学历达标,鼓励学历合格教师进行学历提高。高职中教师力争达研究生学历,初中教师力争达本科学历,小学教师力争达专科学历。学校可以制定一些奖励政策,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学历提高学习,不断修炼“内功”。

2、坚持村小调整与资源整合相结合。调整学校布局,是整合教育资源的有效办法。

3、坚持缺编支教与专业跑教相结合。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流动现象比较明显,这就导致了城区学校优质教师和专任老师充足,高中、初中优质教师和专任教师多,而偏远学校和村级小学优秀教师和专任教师紧缺。这是直接导致了城乡教育发展差距日益加大。要克服这一难题,要切实落实好以下两项制度:一是实行“支教”制度,城区学校、高初中学校的专任教师和优秀教师定期到缺编单位任教,且不能停留在文字上,要把“支教”与教师评先、职称评定结合起来,形成比较完善的制度。二是实行“跑教”制度,一个乡镇之内紧缺科目教师调节使用。按规定,小学三年级要开设英语。如果全县所有小学都开设英语,那我县就要配备几百名小学英语教师,如此大的需求,短时间内难以到位。因此,我们把初中、中心小学的英语教师集中起来,选派责任心强、工作能力强、水平高的教师到其他学校任教。一方面确保所有小学都能够按规定开齐所有科目,另一方面最大限度地发挥好了有限的教育资源。

(三)、全面实行评聘分开,打破一聘终身制,激活竞争机制。聘上职称就万事无忧,要打破教师这种固化思想,激活他们的工作热情,只有打破一聘终身制,实行评聘分开,三年或五年一聘,可以低职高聘或高职低聘。不破不立,制度上的改革才能让教师主动地去寻求变化、追求与发展。

(四)、加大政府投入,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

1、加大对农村中小学校的投入。国家和地方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中小学校的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例如,新建教学楼,使中小学的班容量达到规定的标准;建学生公寓,满足寄宿制学生的住宿要求;建立实验室、校园网,让农村学生也能够享受城市学生的学习条件;建教师公寓,让农村教师也能享受到城市教师的住宿条件,让他们安家落叶。

2、增加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收入。农村教师的收入比城市教师普遍要低。国家和地方政府要出台政策,吸引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例如,到农村任教的教师增加两级工资;放宽农村学校的职称结构比例;实行城乡学校经费统一管理、统一使用,让农村学校教师同城里教师一样享受课时津贴等措施,这样能够增加农村教师的收入,缩小城乡教师之间的收入差距。让农村教师安心、甘心、专心的教学。

(五)、为教师的继续教育、业务进修提供便利。

学校每年都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培训机会,教师的素质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除此之外,我认为应该要求教师不断地“充电”,不断地提高,包括学历、知识水平,能力素质,思想观念等等。一方面,提倡以在岗自学为主,利用学校自身的条件,对教师进行计算机知识与操作、教学基本功、普通话、班主任工作规范等方面的培训,在学习时间上给予大力支持。另一方面,学校可以为教师提供特殊学习经费,让教师根据自己的不足和所需,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养,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六)、抓好教学常规管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高度重视学校教学常规工作管理,积极探索适应新课程改革需要、有利于师生发展的学校常规管理体系。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听课,写教学反思等最基础的教学环节做起,不断强化课堂教学改革,加强教学教研,创新教学方法,督促教师做好每一件事、每一天的事,让教师每一天都把关注的目光放在教学上、放在学生身上,让爱与责任与教学工作随行。让我们课内课外的教与学更加生动活泼,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处处彰显精彩。

三、结束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教师是关键,不管是哪一个层面的教育,学校的使命就是要培养出学生喜欢、敬佩的老师,把学校办成学生幸福成长的乐园,我们广大教师要争做人民满意的教师,我们学校要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农村教育事业的健康、科学的发展,功在当今,利在千秋。

参考文献

[1]冯大鸣.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现有的进展与未来的突破.教学与管理2008.4:7

[2]吴秀娟等著.中国校长工作新论.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6年.239~241 [3] 沈祖芸 计琳.整体提升师资队伍水平,是内涵建设的关键点.中国教育报.2007年 【4】李建平农村教师素质亟待提高 中国教育,2001年

农村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一 第7篇

#王世军,徐中仁

摘要:我国农村教育在初步实现普九目标后,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也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特别是随

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现状和困难越来越成为制约新课程改革的瓶颈。因此,应从农村学校的实际出发,积极采取措施解决当前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关键词: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A-!$%#B$“"-+C((D#”“-$”+“"#”+“(一、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与问题制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实际上是由乡政府和农民 经过近年的努力,尤其是近年来的改革共同负担,财政包干到乡,势必也造成了地方教育也 开放,党和政府对农村教育的重视及师范教育的大包干到乡的管理体制,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县级

发展给农村中小学输送了数以万计的新教师,从质教育行政部门对农村学校教师的管理权。而很多乡

和量两方面都大大改变了农村学校师资队伍的落后镇政府对学校教师的管理大多不是从教育的角度去

状况,改变了以前很多农村中小学都是清一色民办管理,不考虑学校教育活动的特殊性,随意地调配教

教师或代课教师的局面,农村教师的经济地位和社师,造成了学校缺的学科教师进不来,而不缺的教师

会地位也比以前有所提高。但是从总体上说,农村学却过剩,浪费了教育资源。有些乡镇为了减轻财政负

校师资队伍的现状与农村教育发展的整体要求是不担,甚至不接收师范院校的毕业生,而宁愿找代课教

相适应的,形势依然严峻。师,只是因为代课教师的工资低。另外,对农村教师 的监管机制也不完善。年代以来,国家采取了许多

$%农村教师工资拖欠问题依然存在,有些地区’”

还很严重。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农村教师的措施来提高农村教师的素质,比如停止招收民办教

工资拖欠问题也得到了相当程度的解决,但在不少师;对符合要求的民办教师予以转正;代课教师要下

《》

地区是老帐解决了又添新帐,工资拖欠问题依然存岗;为合格的农村公办教师颁发教师资格证书;实

在。再加上农村正在全面进行税费改革,势必给现有行教师聘用制等,但这些措施在具体操作上却存在的农村教育投资格局以很大的冲击。在农村地区,教着很大问题。

育费附加是补充教师工资不足部分的经费来源,而(%农村教师数量增加,但区域分布很不均匀,很

农村教育集资则是改善校舍和办学条件的主要经费多地方教师缺编现象依然很严重。农村中小学的师

来源,由于税费改革造成的农村教育经费缺口,仅靠生比与全国的平均值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若要单独

地方财政是难以完全弥补的,如果没有中央财政的与城市中小学相比,那差距就更大。在这数量不足的大幅度转移支付,农村教师的工资拖欠问题会更加农村教师中,分布又极不均匀。县城和乡、镇中心学

严重。校待遇和条件较好,教师就比较多,甚至超编。而在#%农村教师队伍管理体制不健全。我国在$&’!条件艰苦的偏远山区,则很缺教师,很多学校基本是

《》一人一校,有的甚至一个公办教师也没有,只得请

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规定

基础教育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体制,调动了地代课教师上课。再加上农村教师工资待遇很低,还常

方政府,主要是县、乡两级政府的积极性。在这种体常被拖欠,很多农村教师千方百计往城里调,或到经

作者简介:王世军)$&*(+,,男,河南平舆人,西南师范大学教科所研究人员、教育学硕士,主要从事中国当代教育改革研究;

徐中仁)$&*-+,,男,湖南岳阳人,西南师范大学教科所研究人员、教育学硕士,主要从事中国当代教育改革研究。

第期王世军等:当前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济发达地区去任教,新分配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宁工作和生活的压力无疑会影响农村教师的积极性和

愿出去打工,也不愿意到这些边远山区任教。创造性的发挥,最终受影响的是农村教育的质量。

!“农村教师整体素质偏低。当前的教育改革对

二、解决当前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的 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农村教师的起建议与对策

点本来就低,很多是由民办教师转正而来,虽然经

要发展农村教育,必须把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作

过了近年来大规模的学历补偿教育和在职培训,农

为农村教育工作的重点来抓。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

村教师学历达标率虽有大幅度提高,但由于培训质

面着手:

量低,很多培训只是走走过场,不少教师实际教学

首先,国家必须增加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加

能力和整体素质并没有得到同步提高,相当一部分

大中央和省、市政府的投入比例,以转移支付的方式

农村教师的教育观念还很陈旧,难以适应教育改革

对贫困地区的教育经费进行补贴。应该承认这一体

发展的需要,这一问题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

制极大地调动了各级地方政府的办学积极性,然而

革中已充分暴露出来。而且农村教师中,除了相当

这一体制在实施的过程中也明显地产生了一些问

一部分是民办教师转正的以外,还有大批的代课教

题,即它把对基础教育投资的责任几乎完全甩给了

师,这些代课教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师范专业教

县乡政府和村民。县级以上政府的教育经费支出主

育,也没有机会接受专业培训,知识基础差,教学能

要承担了城市的教育投入,而农村教育经费则主要

力和水平偏低。这种情况在边远地区学校,特别是

落到了县级以下政府和农民身上,但毕竟基础教育

山区小学很普遍。另外,由于待遇低,工资被拖欠,是整个国家的事,国家在基础教育方面应该承担主

接受的专业教育程度低,管理松散等原因,一些农

要的义务和责任。为此,国家应增加对农村贫困地区

村教师工作责任心不强,职业意识淡薄,职业道德的财政转移支付,在科学评估、整体规划的基础上,合水平较低,这也是影响农村教师整体素质的一个重

理地确定中央、省、县、乡四级政府以及村的办学责任

要原因。

与分担机制。

#”农村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农村学校的师资

其次,当地政府也应该在教师的聘用和晋职制

不仅量少质弱,而且结构也不合理。一是年龄结构不

度上进行改革,规定城市新聘用的教师和要晋职的合理。在农村教师里面,五十岁以上的老教师和刚任

教师必须要在农村学校服务一定的年限才可以聘用

教的年轻教师占大多数,三四十岁的中青年教师少,和晋职。还可以规定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从事教育工

其原因是因为这一年龄段的教师不是被层层抽调到

作,要先到农村学校任教一年,才能往城市学校调

城里的学校,就是流失到经济较发达地区任教或打

动。同时制定特殊政策,逐步建立城市学校与农村学

工去了。二是学科结构不合理。在农村中小学教师

校教师定期交流制度。实行城市教师到农村学校工

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学科教师占大多

作提高工资待遇并记入退休工资的政策,教师的聘

数,而音、体、美、心理辅导等学科教师却很少,很多

用权归于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而不是当地政府来

学校要么不开这些学科,要么是由其他学科教师兼

聘用和分配教师。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使各个学校的任。三是学历结构不合理。现在的农村中小学教师中

教师结构趋于合理,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为提高农

有很多是民转公的教师,还有大部分是中师毕业,虽

村教师的总体水平提供基本的条件。

然很多人通过各种渠道也获得了大专或本科学历,第三,地方政府和国家应大力加强县、乡两级教

但事实上并没有接受大专或本科的教育,有其名而

师培训、进修机构建设,逐步建立以县级教师培训机

无其实,所以说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真正学历结构还

构为重点的农村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对农村教师进

是偏低,正规院校毕业的大中专生只占少部分。

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培训。这些机构可以不设教师编

$"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量大,待遇低,生活艰

制,所需教师可从高校聘请,也可以作为教育扶贫的苦。农村中小学大多地处偏远地区,交通不便,经济

专家学者讲学的场地。这样就使农村教师可以就近

发展水平低,教师的工资待遇也就不会高,因此愿意

参加培训,省却很多不便。对农村教师的培训费也应

到农村学校任教的教师很少,这就造成了农村教师

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分担,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由农村的工作量特别大,尤其是农村小学教师,基本上是一

教师个人承担。实行免费进修制,或者教师出很少一

个人一个班,所有的课都教,工资却很低,民办教师

部分钱。实行配套的升薪晋级制,仿效西方发达国家

和代课教师的工资就更低。而且很多农村教师都是

把学位、学分和升薪晋级紧密结合,鼓励农村教师参

单职工家庭,家里有责任田,工作之余还要干农活,加多种培训。只有这样才会真正调动农村教师进行

FF教育理论与实践FGGM年

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切实提高农村教师的业务水平,师来对农村贫困地区教师进行定期的培训。也可以

促进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的以对口支援、校校联合的方式进行;还可以规定研究

发展。生毕业实习必须到农村贫困地区学校进行,由他们

第四,国家或地方政府应该建立农村教师特殊对农村教师进行培训。国家和当地教育管理部门也

津贴制度,这种制度应按照各地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应该把这种培训纳入正规的培训管理之中,农村教

平分成不同的等级,经济越落后、条件越艰苦的地方师参加的这种培训也应该在考核和晋职时受到承

特殊津贴越高。其额度不应是点缀性的、象征性的,认。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农村教师不再花昂贵的培

而应该具有较大的力度。过去国家曾实行过地区工训费,在家就能学到比较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技术,减

资级差补贴,但由于补贴金额过小,现在已经不能真轻了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另一方面教师不离校,也

正发挥其效力与作用了。财政部和人事部在FGGH年减轻了学校安排课的压力。校本培训这种形式既符

《》合农村学校的现状,也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曾下发了关于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的方案,这

是一个很好的措施,但它对于解决目前农村贫困地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要真正解决三农

区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仍显力度不够。因为题,就必须发展农村的基础教育,全面提高农民的素

它规定的津贴标准不高,而且不是专门针对农村贫质。而要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就必

困地区教师的,所以它的启动也不能有效解决农村须得到应有的重视。我们说高质量的教育需要训练

贫困地区目前在教师队伍建设上面临的人员流失、有素的教师队伍决不是什么陈词滥调。如果忽视了

补给困难、素质低下等实际问题。所以贫困地区教师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那发展农村教育、发展农村经济

特殊津贴的额度应至少达到全国教师工资平均水平也就成了一句空话。所以,只有全社会都来关注农的IGJ以上。唯有如此,这项政策的实施才能真正达村,关注农村基础教育,关注农村教师队伍,切实提

到稳定农村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并激励和吸引其他高农村教师队伍的素质,农村基础教育才能得到真

地区的人员积极到农村贫困地区从教的目的。而且正发展,素质教育的实施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农村贫

实施农村贫困地区教师特殊津贴制度所需的资金应困地区的经济也才能真正地得到发展。该全部或主要由中央财政负担。如果空调,也就丧参考文献:

失了国家对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实行倾斜支持的实际〔〕农村教育:现状、困难与对策〔〕北京大学教育

H谈松华@K@

意义F评论!9

第五,实行校本培训的模式,不断提高农村教师F赵世超,司晓宏@关于在西部地区建立教师特殊津贴制度

专业素质。可由国家教育部或省教育厅规定,部属或的思考与建议K@教育研究@FGGF,I@ 省属的师范学校、教育学院和教师进修校的教师每年必须到农村贫困地区的学校进行教育扶贫,这种作者单位:西南师范大学教科所,重庆邮编

农村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一 第8篇

一、农村中小学教师评价存在的问题

1. 教师评价结果运用与教师评价目标不一致

从现实情况看,绝大多数农村中小学教师评价在结果运用上还是将它作为评先选优或评职晋级的参考依据,评价目标还只是停留在“鉴定”、“分等”的奖惩性评价上,再通过对教师以往工作的总结,对教师进行评价,进而做出相应的晋级、奖励、降级、解聘等决定。单纯利用利益驱动机制进行自上而下的评价,不但得不到老师的认可和积极反应,更难以促进教师去提高自身素质。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评价过分强调评价的鉴定功能而无视其矫正和激励功能,与现代教师评价的目的背道而驰。

2. 先进的评价理念与落后的评价现实之间的差距

现代教师评价尽管还存着许多不足之处,却蕴含着先进的评价理念,代表着未来教师评价的发展方向,从而促进教师不断发展。但现实的情况是农村中小学教育管理沿用的是传统的行政化管理体制。行政命令是其主要的管理手段,教师处于被动服从的地位,很少有机会参与学校管理事务,因此教师主动参与学校管理与决策的意识非常淡薄。其次,现代教师评价与传统教师评价不同,需要教师抽出专门的时间来参与评价,增加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作量。另外,现代教师评价是非强迫性的,评价结果不会涉及教师的根本利益,导致教师评价流于形式。最后社会环境不利于先进的教师评价理念在农村中小学的开展,从实际状况来看,农村教师的社会地位较低,被人轻视,尤其是农村教师生活环境差、待遇低,在这种环境下,教师很难完全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在工作中成就感不强,所以没有心思参与到这种自愿性评价活动中。

3. 多维度评价方式与评价者自身条件之间的冲突

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提出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渠道多角度获得反馈信息。在评价方法上也明确提出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学校领导、同事、学生共同参与的机制,引导教师对自己或同事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评价。但从目前情况看,农村中小学生的家长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对教师的教育教学仍停留在传统的意义上:对教师评价的目的和意义也不是很清楚,因此家长对教师的评价就无法科学和准确;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认识上的限制对教师的评价更存在一定的难度;大部分学校管理者还存在落后的思想观念,对评价标准的掌握难免有失偏颇;教师在自评时容易出现自我认识模糊、评价结果与评奖挂钩、评价结果公布于众等问题导致教师自我评价的偏差,丧失了教师评价的意义。

二、农村中小学教师评价的策略探索

1. 营造良好民主的教师评价环境

教师评价流于形式的最主要原因是缺乏良好的评价环境,因此,首先要转变当前的教育管理模式,变行政管理为特征的传统学校管理模式为民主的现代参与式管理模式。增强教师在课程决策和管理方面的参与意识,使教师逐渐获得管理与发展的自主权。努力改善教师和学校管理者之间的关系,缓和教师对评价的抵触情绪,改变管理者对发展性评价的态度。其次,全社会在关注教育的同时,更应该关心教师,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改善教师待遇,真正形成尊师爱教的社会风气。这样,教师才会全身心地投人到教学中去,才会关心自己的专业发展,发展性教师评价才能成为教师的一种内在需要。

2. 讲究评价策略提高评价者自身素质

要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那些切实可行的、既简单又易操作的评价方法,育人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教师是通过团队的集体力量教育人的。教学中渗透着情感、思想、学习习惯、价值观等的培养。教师的人格对学生也有着影响,这些都是无法通过考核反映出来的。过分强调对教师的个人评价,将会使教师队伍的团结协作的友好关系受到打击和破坏,削弱教师群体的力量。因此,在教师评价过程中应赋予学校较大的自主性,使学校根据自身情况制定适合本校的评价方案。同时,评价者自身尤其是学校管理者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确保评价的科学性、公正性,在评价过程中应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向学生、家长、社会各界参与教师评价的人员讲清评价的意义,提高其认识。

3. 发展性评价与奖惩性评价相结合

教师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任何单一的评价方法都不能完全胜任。为了使教师评价更科学、合理,在多种评价理念、方式和方法之间寻求有机的整合是教师评价发展的必然选择。传统的教师评价注重的是结果,而发展性教师评价注重的是过程。教育结果和教育过程我们都要考虑。传统的教师评价的主要动力来自外部,而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以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来充分调动教师内驱力为目的的。传统的教师评价方式比较严肃,具有强制性、控制性等传统管理模式的特征,而发展性教师评价则比较温和,具有民主性、开放性等现代管理模式的特征。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传统教师评价与发展性教师评价的整合是非常有必要的。

上一篇:妇产科业务自传范文下一篇:欧式家具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