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报告的内容和要求

2024-08-13

社会实践报告的内容和要求(精选18篇)

社会实践报告的内容和要求 第1篇

一.社会实践报告的内容:

题目自拟,内容根据实际情况撰写。

1.学习心得体会:通过两年学习,自身素质和能力在哪些方面得到了提高。

2.解决了哪些实际问提: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了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提。

3.所学的知识对于自身工作在哪些方面起到了促进作用,取得了哪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函授学习对自身工作的影响:今后如何运用所学知识,促进自身工作更好开展等。

二.社会实践报告的要求:

社会实践报告要求条理清晰,语言通顺简练,插图准确,全文篇幅恰当,字数要求2000字以上.

社会实践报告的内容和要求 第2篇

一、毕业实习报告的撰写可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实习的内容,包括实习单位,实习岗位,实习时间,实习内容,带教师傅等。第二部分:实习的收获和体会,包括实践能力的锻炼和提高,专业知识的领会和深化、思想的触动和感受等。第三部分:对实习单位及岗位工作未来的展望。学生可以结合专业知识和实习感受,对实习单位或实习岗位的未来提出改进或提升的设想。

二、毕业实习报告的篇幅应在4000字左右。重点是第二部分,一

般不少于2500字。

三、毕业实习报告正文第一层次标题用加粗三号宋体,如有第二层

次,其标题用加粗四号宋体。其余文字为小四号宋体,单倍行距。题序一律用相应层次标题字号的阿拉伯数字,加圆点隔开表示层次。题序标在左侧顶格位置,页码在每页下部居中处。

四、学生在2013年4月10日之前交初稿,经指导教师初阅后,再

社会实践报告的内容和要求 第3篇

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态势之下, 要从源头上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进行预防和治理, 要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这就需要开展专项区域性规划, 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在相关部门的统筹部署之下, 区域性规划环评要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情况和环境承载能力, 进行科学合理的目标设定, 选择适宜发展的行业, 保障区域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协调与安全, 从而避免对区域性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

1 区域性规划环评的总体目标设定

在我国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 人们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的威胁,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遭遇挑战, 由环境污染而引发的危机正在社会大范围内拓展, 这使得环境问题成为了社会性的事件和危机。尽管我国对于环境问题的治理也采取了一些措施, 然而我国庞大的人口规模、超高速的经济增长、低端产品及服务, 使我国的环境污染范围不断扩大, 为了有效地遏制环境污染状态, 需要从源头上加以预防和治理, 而开展区域性规划环评则是首要的环节。

区域性规划环评的总体目标要以区域环境安全为前提, 对于不同区域内的自然资源、经济增长态势、产业结构、人口分布等情况, 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和了解, 要根据不同区域内环境污染的程度, 进行不同的区域规划发展方向和规模的设计, 要对区域的行业和空间整体布局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 从而最终使区域性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环境承载力相协调和统一, 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环境下, 获取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区域性规划环评的概念及其发展

区域性规划环评是在规划的编制阶段, 在不同区域的环境、资源等情况进行预测和分析, 对于影响环境安全的因素进行分析, 采用有效、科学的措施加以预防和控制。其重点在于对不同区域的地域性规划、部门性规划、产业性规划的评价, 它体现在规划的全过程, 对于促进区域的产业发展、区域资源开发和利用, 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区域性规划环评的发展历经了两个不同的阶段:

2.1 传统环境影响评价阶段

这个阶段重点是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是针对建设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的预测, 并对建设项目的建设期和运营期采取不同的环境保护措施, 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如建设项目初始的选址、开发活动中的环境保护等。在这个阶段之中, 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规范化的评价程序, 可以实现在计算机控制之下的环境筛选、预测评价和监督, 在这个过程中, 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规划相融合, 形成了评价、规划、管理一体化的内容。然而, 这一阶段的环境影响评价也有其缺陷, 它仅是选用可以接受的方案, 然而对经济行业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协调统一并未关注, 对于可持续发展能力也没有实现最大程度的改善和优化。

2.2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阶段

随着社会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张、资源呈现紧缺的问题, 显露出生产需求与资源紧缺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传统的环境影响评价不能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求, 因而, 要以生态持续性、经济持续性、社会持续性为核心, 从战略的层次和高度, 对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和分析, 它是对政府的战略性决策行为提供可选择方案的环境影响评价, 可以弥补单一项目的环境评价局限性, 以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多个项目为对象, 进行全方位的环境影响评价分析, 在运用边界原则进行分析的过程中, 要注意区域性环境影响的加和效应、协同效应和拮抗效应, 从自然、生态、社会的角度, 对区域性规划环境实施评价。

3 区域性规划环评的基本内容

3.1 区域自然资源和环境承载力

在进行区域性规划环评的过程中, 要注重区域不同自然地理位置、经济地理空间布局、地形地貌等内容, 要关注不同区域的气象特征和水文特征, 对区域的水体稀释能力和自净能力进行全面的规划, 要使区域规划与区域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 实现两者的协调与统一。这就要求不同区域的规划环评目标要根据情况而定, 例如:在省级区域内, 要评价全省区域内的行业发展方向与规模, 要注重评价和分析全省水环境、大气环境和土壤环境, 要根据这些资源分析可能会遭受的环境影响, 并提出预警措施。而在较小的区域之内, 要根据规划的主体内容进行环评目标的设定和实现, 要针对不同项目或开发方案, 提出明确的结论。

3.2 区域规划的经济发展方向、规模和总投资评价

在区域性规划环评之中, 要注重分析和评价项目的规模、工艺特点、污染物处理等内容, 这些不同的项目产生的环境危害各不相同, 需要在区域规划环评的内容中加以体现。在实施区域规划环评时, 要根据区域的空间尺度进行控制和预警, 要对企业的污染物排放量进行准确的计算和评价。

3.3 不同行业的工业基地生产状态

在进行区域性规划环评时, 要评价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化工原料的污染特性, 还要对不同生产阶段的能源消耗、矿产、水土资源的损耗等情况进行评价。

3.4 工业生产基地的产品评价

在进行区域性规划环评时, 还要对企业工业生产基地的产品结构实施评价, 例如:钢铁厂的产品结构中就存在焦化厂, 其中存在较大的环境污染源, 这些生产过程中的有机化工原料, 要进行全面的评价。还有一些炼油和石油化工基地, 也要对其进行区域性规划环评。要充分考虑到不同生产阶段中技术经济的可能性, 要运用循环经济的发展理论, 对工业生产的特定生产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分析和评价, 如:新生产工艺、新的原材料是否会引导环境的污染等。

3.5 经济产业与人口集聚之间的评价关系

在区域性规划环评的过程中, 要分析区域内的人口密集情况, 还要分析经济产业在地理环境中的位置等内容。

4 区域性规划环评的要求

4.1 要具备区域性规划环评的技术经济知识

在进行区域性规划环评的工作中, 要对工业经济生产结构和自然资源特点进行详细的了解, 如:水土资源、气候状况、生产力布局等, 并对相邻地域的空间布局进行把握, 准确地评估环评区域内不同产业的环境污染状况。

4.2 要实施区域性规划环评中的技术经济论证

由于区域性规划环评工作中, 要涉及较多的技术经济事项, 因而, 需要对其进行技术经济论证。例如:在对区域性能源产业进行规划环评时, 就要对能源的结构、投资经济等进行全面的比较和论证。在对区域性海水利用的可行性评价中, 也要对沿海地域的气候、经济状况等技术经济问题, 进行论证。

4.3 全面了解工业生产全过程的环境污染卫生状况

对于人类的生存环境污染较大的工业企业, 如:化工、有色冶金、造纸等, 这些企业是属于“大污染”的企业, 我们要根据不同的企业生产工艺和科技应用水平, 进行不同的分级, 这些污染源可以分为严重的污染源和轻微的污染源, 尤其是烧焦、皮革、氯气、甲苯等, 都要严格依照区域性规划环评的要求, 进行评价和预警。

4.4 区域性规划环评的科技人员要具有较高的素养

在对区域性规划环评的工作中, 科技人员要能够深入分析污染物质对于环境的影响程度, 要从区域整体的角度, 对不同区域的产业规模、生产方向进行分析和评价, 主要是针对区域进行科学和可行的规划, 并提出区域规划中的修改意见。

总而言之, 区域性规划环评需要明晰经济产业建设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要注重对区域整体的产业结构和方向的定位和调整, 还要对区域性规划中的企业生产工艺路线进行评价, 从而促进区域性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果婷.工业园区规划环评关注要点及问题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6 (03) .

[2]屈新云.试析当前我国规划环评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J].科技致富向导, 2015 (11) .

[3]王亚男, 时进钢, 李冬, 赵芳.规划环评要加强多方联动[J].环境经济, 2015 (ZC) .

[4]万智勇, 李辉.规划环评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5 (01) .

[5]叶冰玲.规划环评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海峡科学, 2015 (03) .

社会实践报告的内容和要求 第4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 教学能力 训练

教学能力是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基本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教学基本能力,才可能谈得上教学。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因而,在教学实践中,要加强教学能力的训练,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水平。

教学基本能力包含的内容很多,概括起来着重应在如下一些方面加强训练。

一、理解分析教材的能力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要进一步加强训练理解分析教材的能力。教育科学要求我们,备课时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然后才谈得上认真编写教案,精心设计教学的过程。但在实际过程中,不少教师不愿认真钻研教材,照抄教参资料或现成教案,这是不可能钻研吃透教材的,同样不可能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更无创造性可言。有的老师虽钻研了教材,但浅浮表层,囫囵吞枣或钻牛角尖。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还不能从教学需要的角度去钻研领会教材,这说明钻研理解的能力还没有形成,或者没有完全形成。这就要求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强训练,我们可在下面一些内容上检查和训练:经过钻研课标教材的有关资料后,能读懂吃透,能把握全书的逻辑关系,重点难点;能搞清楚备课在全书中的地位和作用;能具体弄清每节课应传授知识的范围、深度和广度,课本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能明白每一课对学生进行哪些方面的思想教育;能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并知道怎样联系实际去施教;能联系教材内容去钻研有关著作,查阅有关资料等等。这些方面的能力,可以通过在集体讨论分析教材,集体备课,编写教案,分析审查教案,互相听课评课等方面进行培养训练,以在教学备课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提高理解分析教材的能力。

二、说写读问听的能力

教学是通过说、写、读、问、听来完成的,可以说这几方面是教师执教的基本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认真严格地训练,使自己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说,是最重要的教学基本功,主要是通过口头表达传授知识,解惑、答疑。它的基本要求:准确,不可含糊,模棱两可,也不能无条理,没有主旨;简明,说话简洁清楚,浅显易懂,明白,不可东拉西扯;生动,语言要亲切可信,切忌枯燥呆板,更不能故弄玄虚,炫耀显示;普通话,语言规范,合乎语法逻辑。写,指的是书写和写文章。写字尤为重要,粉笔字工整美观,板书层次分明,条理清楚,一目了然。实践告诉我们,写好字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必备条件。首先写正确,不写错别字,笔顺笔画正确;第二要工整,点横竖捺,要一笔一画认真书写;第三要整体安排、整齐美观,字要正,行要直,大小适当,行距一致。会写文章,就是会写记叙文、议论文、儿童作品、总结性文章,特别应会写实用性的说明文体的教案。读,指朗读。把教材读得有情有趣,有板有眼叫人陶醉。读非一日之功,要读得正确,不可少一字,不可加一字,不可颠倒字词,读错句子,要流畅自如;读出抑扬顿挫,该轻则轻,该重则重,该快则速,该慢则缓,停顿合适,音量适宜。不可一样高低,一个调子从头读到底,要读出情理,读出情意。问,指发问。问是教学中的重要手段,是教师的常用武器。问题要切中要害,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分析明了,起到化难为易的作用;要内涵丰富,起到概括要点的作用;要含蓄有趣,起到引人深思的作用,总之问题提得好,才能思维活跃,教学效果明显。一堂课问什么,如何问,何时问,先问什么,后问什么,都要依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安排,不可随意乱问。听,指听懂别人说话。这是教学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特别是学生,年纪不大,知识较少,语言也不丰富,回答时常词不达意,语意含糊,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听辨能力,能从不达意的言辞中听出真意,从含糊的说话中听出条理与中心,有的要加以补充,有的需要概括,有的要给予引申,有的要给予升华,从而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弄清概念,学懂知识。

三、编拟试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锻炼拟题的能力。这是指拟复习思考题、练习、考试题等。特别是要会拟课堂练习题及课后复习思考题,要明确具体要求。如题意的立足点与教材的重点难点关系怎样;题型是否新颖,是否做到多样化;答案要求是否科学,是否具有准确性、思考性和创造性等等。

四、评价课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训练评课能力,它包括对他人和自己授课的评价能力。这是以上能力的综合运用。评课,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检查培养能力的重要环节。要求根据评课标准,通过讨论的方式对他人或自己的讲课作出较全面、系统、具体、准确的评价,并以此作为考查自己评定能力的重要要素。促使自己认真研究教材,编写教案,认真听课,评课,全面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实验报告内容和要求 第5篇

基本内容和要求:

1)定义个学生类,包括学号,姓名,年龄,电话,4门科目成绩,性别,全部为私有成员;

2)实现访问学生信息的成员功能,统计学生平均成绩的功能,并且判断学生成绩优良中差的功能;

3)定义一个学生类对象数组(10个以上50个以内),用以保存学生信息;

4)通过访问对象数组,可以增加学生,删除学生,查找学生;

格式:

1)实验报告内容和要求。(拷贝上面即可)

2)实现方案和关键代码;

3)碰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4)总结和改进。

社会调查报告的内容及格式要求 第6篇

一、学生应围绕社会实践或社会调查的内容,根据实践或调查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自己的见解,书写实习总结报告。

二、社会调查报告应结合自己社会实践或社会调查的单位的情况及经历、感受、见解。社会实践或社会调查报告应该包括社会实践或社会调查题目、单位简介、社会实践或社会调查内容、发现的问题、调研结论、效果和体会等方面的内容。

三、格式要求:

实习报告正文不得少于3000字,一律用作文稿纸手写,封面用学校统一的格式,正文中各级标题采用标准的五级标题,依次为:

一、(一)

1、(1)①…

封皮样式: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密云分校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系别专业班级题目

姓名指导教师实习单位

毕业综合实践报告内容要求: 第7篇

一、实习单位简介

(单位名称、地址、公司经营的业务范围、规模、行业中的影响力等内容,字数在300字以内。)

二、实习工作内容(字数在500字以内)实习中所做的主要业务岗位工作1、2、3、三、实习工作岗位工作的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字数1000字左右)

这一部分要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说明 发现问题:1、2、3、解决办法、对策:1、2、3、四、实习的心得体会(字数1000字左右)

社会实践报告的内容和要求 第8篇

墙体自保温烧结制品技术研究与应用标题要求:一般小于20字秦钢, 张剑民摘要:基于建筑热工传热理论, 对不同砖型尺寸、孔洞率、孔洞形状、孔洞排列方式进行优化组合, 设计出结构合理、热工性能良好的砖型;在完善烧结制品生产工艺、控制手段以及保温复合装备及工艺的基础上试生产的自保温多孔砖、自保温空心砖和复合自保温砖传热系数分别满足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关键词:自保温;烧结制品;传热系数;节能3墙体自保温烧结制品研究开发2007年以来, 我院牵头承担了成都市“十一五”重大科技专项“自保温烧结制品生产和应用技术”研究, 从产品设计和关键工艺过程的改进着手, 实现墙体烧结制品满足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的目标, 并为产品生产与应用提供系统的支撑技术。关键词要求:3~8个此处应有:单位、省、市名称、邮编四川省建材工业科学研究院, 四川成都610081摘要要求:字数在100~300之间

社会实践报告的内容和要求 第9篇

关键词:区域性;规划;环评;基本内容;要求

中图分类号: X82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6-115-2

0 引言

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态势之下,要从源头上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进行预防和治理,要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开展专项区域性规划,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在相关部门的统筹部署之下,区域性规划环评要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情况和环境承载能力,进行科学合理的目标设定,选择适宜发展的行业,保障区域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协调与安全,从而避免对区域性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

1 区域性规划环评的总体目标设定

在我国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人们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的威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遭遇挑战,由环境污染而引发的危机正在社会大范围内拓展,这使得环境问题成为了社会性的事件和危机。尽管我国对于环境问题的治理也采取了一些措施,然而我国庞大的人口规模、超高速的经济增长、低端产品及服务,使我国的环境污染范围不断扩大,为了有效地遏制环境污染状态,需要从源头上加以预防和治理,而开展区域性规划环评则是首要的环节。

区域性规划环评的总体目标要以区域环境安全为前提,对于不同区域内的自然资源、经济增长态势、产业结构、人口分布等情况,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和了解,要根据不同区域内环境污染的程度,进行不同的区域规划发展方向和规模的设计,要对区域的行业和空间整体布局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从而最终使区域性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环境承载力相协调和统一,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环境下,获取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区域性规划环评的概念及其发展

区域性规划环评是在规划的编制阶段,在不同区域的环境、资源等情况进行预测和分析,对于影响环境安全的因素进行分析,采用有效、科学的措施加以预防和控制。其重点在于对不同区域的地域性规划、部门性规划、产业性规划的评价,它体现在规划的全过程,对于促进区域的产业发展、区域资源开发和利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区域性规划环评的发展历经了两个不同的阶段:

2.1 传统环境影响评价阶段

这个阶段重点是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是针对建设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的预测,并对建设项目的建设期和运营期采取不同的环境保护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如建设项目初始的选址、开发活动中的环境保护等。在这个阶段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规范化的评价程序,可以实现在计算机控制之下的环境筛选、预测评价和监督,在这个过程中,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规划相融合,形成了评价、规划、管理一体化的内容。然而,这一阶段的环境影响评价也有其缺陷,它仅是选用可以接受的方案,然而对经济行业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协调统一并未关注,对于可持续发展能力也没有实现最大程度的改善和优化。

2.2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阶段

随着社会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张、资源呈现紧缺的问题,显露出生产需求与资源紧缺之间的冲突和矛盾,传统的环境影响评价不能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求,因而,要以生态持续性、经济持续性、社会持续性为核心,从战略的层次和高度,对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和分析,它是对政府的战略性决策行为提供可选择方案的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弥补单一项目的环境评价局限性,以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多个项目为对象,进行全方位的环境影响评价分析,在运用边界原则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要注意区域性环境影响的加和效应、协同效应和拮抗效应,从自然、生态、社会的角度,对区域性规划环境实施评价。

3 区域性规划环评的基本内容

3.1 区域自然资源和环境承载力

在进行区域性规划环评的过程中,要注重区域不同自然地理位置、经济地理空间布局、地形地貌等内容,要关注不同区域的气象特征和水文特征,对区域的水体稀释能力和自净能力进行全面的规划,要使区域规划与区域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实现两者的协调与统一。这就要求不同区域的规划环评目标要根据情况而定,例如:在省级区域内,要评价全省区域内的行业发展方向与规模,要注重评价和分析全省水环境、大气环境和土壤环境,要根据这些资源分析可能会遭受的环境影响,并提出预警措施。而在较小的区域之内,要根据规划的主体内容进行环评目标的设定和实现,要针对不同项目或开发方案,提出明确的结论。

3.2 区域规划的经济发展方向、规模和总投资评价

在区域性规划环评之中,要注重分析和评价项目的规模、工艺特点、污染物处理等内容,这些不同的项目产生的环境危害各不相同,需要在区域规划环评的内容中加以体现。在实施区域规划环评时,要根据区域的空间尺度进行控制和预警,要对企业的污染物排放量进行准确的计算和评价。

3.3 不同行业的工业基地生产状态

在进行区域性规划环评时,要评价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化工原料的污染特性,还要对不同生产阶段的能源消耗、矿产、水土资源的损耗等情况进行评价。

3.4 工业生产基地的产品评价

在进行区域性规划环评时,还要对企业工业生产基地的产品结构实施评价,例如:钢铁厂的产品结构中就存在焦化厂,其中存在较大的环境污染源,这些生产过程中的有机化工原料,要进行全面的评价。还有一些炼油和石油化工基地,也要对其进行区域性规划环评。要充分考虑到不同生产阶段中技术经济的可能性,要运用循环经济的发展理论,对工业生产的特定生产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分析和评价,如:新生产工艺、新的原材料是否会引导环境的污染等。

3.5 经济产业与人口集聚之间的评价关系

在区域性规划环评的过程中,要分析区域内的人口密集情况,还要分析经济产业在地理环境中的位置等内容。

4 区域性规划环评的要求

4.1 要具备区域性规划环评的技术经济知识

在进行区域性规划环评的工作中,要对工业经济生产结构和自然资源特点进行详细的了解,如:水土资源、气候状况、生产力布局等,并对相邻地域的空间布局进行把握,准确地评估环评区域内不同产业的环境污染状况。

4.2 要实施区域性规划环评中的技术经济论证

由于区域性规划环评工作中,要涉及较多的技术经济事项,因而,需要对其进行技术经济论证。例如:在对区域性能源产业进行规划环评时,就要对能源的结构、投资经济等进行全面的比较和论证。在对区域性海水利用的可行性评价中,也要对沿海地域的气候、经济状况等技术经济问题,进行论证。

4.3 全面了解工业生产全过程的环境污染卫生状况

对于人类的生存环境污染较大的工业企业,如:化工、有色冶金、造纸等,这些企业是属于“大污染”的企业,我们要根据不同的企业生产工艺和科技应用水平,进行不同的分级,这些污染源可以分为严重的污染源和轻微的污染源,尤其是烧焦、皮革、氯气、甲苯等,都要严格依照区域性规划环评的要求,进行评价和预警。

4.4 区域性规划环评的科技人员要具有较高的素养

在对区域性规划环评的工作中,科技人员要能够深入分析污染物质对于环境的影响程度,要从区域整体的角度,对不同区域的产业规模、生产方向进行分析和评价,主要是针对区域进行科学和可行的规划,并提出区域规划中的修改意见。

总而言之,区域性规划环评需要明晰经济产业建设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要注重对区域整体的产业结构和方向的定位和调整,还要对区域性规划中的企业生产工艺路线进行评价,从而促进区域性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果婷.工业园区规划环评关注要点及问题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6(03).

[2] 屈新云.试析当前我国规划环评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J].科技致富向导,2015(11).

[3] 王亚男,时进钢,李冬,赵芳.规划环评要加强多方联动[J].环境经济,2015(ZC).

[4] 万智勇,李辉.规划环评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01).

[5] 叶冰玲.规划环评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海峡科学,2015(03).

[6] 包存宽.十字路口的规划环评往哪走?[J].环境经济,

实习报告内容和要求 第10篇

一、实习的主要内容

1、煤矿生产系统实习:熟悉煤矿从井下工作面到地面的整个生产系统,包括有关运输、提升、排水、供电、通风等子系统的组成、设施和设备,收集设备的型号、性能及技术数据,分析评价其各子系统的合理性,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剖,并提出改进措施。收集生产经营费用中的有关参数如运输费用、维护费用及经济部分的各项指标等。树立明确的矿井生产系统全貌。

2、实习以矿井开拓方式,采区巷道布置及回采工艺为主,了解其确定的因素和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3、通过工艺劳动实习,学习工艺安排、劳动组织、生产管理及其技术经济效益。

1)回采工艺实习:根据具体矿井地质条件及管理水平掌握确定采矿工艺的方法、劳动组织、生产管理,并进行技术经济效益分析。要收集设备类型、型号和性能等资料。

2)掘进工艺实习:掌握掘进工作面的设备类型、型号和性能,熟悉各种设备的布置位置及其对掘进工作的影响,掌握各工序之间配合关系及支护类型对地质条件的适应情况。

4、通风与安全实习:熟悉测定风量、瓦斯的方法,了解矿井通风状况,熟悉实际配风方法及各工作地点所需风量。加深瓦斯、煤尘、煤矿火灾、水灾、顶板等灾害的认识,掌握矿井实际存在的自然灾害及其相应的安全措施。

5、实习期,应结合实习内容阅读图纸、资料、操作手册,根据实际条件和教学需要,邀请工程技术人员作技术报告或由老师组织现场教学。

6、参观实习所在地区的其它施工现场,扩大知识面,了解实习场地没有的,又有特点的工程类型。

实习采用“听取报告、座谈、工艺劳动、参观及资料收集”的方式。

二、实习要求

1.加强安全教育,处处、事事、时时讲安全。实习安全,安全第一。

2.实习前必须认真阅读《毕业设计大纲》,明确设计要求及实习中必须收集的设计原始资料。

3.实习中必须认真执行实习计划,严格遵守实习纪律,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填写实习考核表。实习考核不及格者,必须重新实习,否则取消毕业设计资格。

4.认真专心听取各类报告、记好笔记,在劳动、参观中做到腿勤、手勤、口勤、多干、多问和多记。尤其是在采掘劳动中,要做到多动、亲手干。

5.实习期间,要聘请矿方工程技术人员为实习指导人,要主动取得他们的帮助与指导。要尊重矿方人员,搞好团结、友爱,做到文明实习。

2毕业实习日记和毕业实习报告

在实习进行中,学生必须写实习日记。在实习日记中,记录每天主要的资料收集情况、讲座内容、对有关知识的理解及提出的问题,画出必要的图纸。

实习结束时,学生每人必须提交一份实习报告,它是学生向指导教师汇报实习的完成情况,实习内容及收获、体会、建议等书面材料,也是评定学生成绩的重要依据之一。实习报告参照实习报告提纲编写,在实习时期内按质按量完成。

实习报告要求:内容应有层次,各部分,各节要有规格化的标题,语言简练,通顺,易懂。资料准确,单位标准,图表清晰,内容完整。要求用统一的蓝(或黑)墨水,要求工整,不得计算机打印和复印。(签名),指导教师姓名(签名),写完报告日期,第二页是目录,正文每一页应编页码,图和表格应有编号和图名、表名。

实习报告格式参考下面。

实习报告

实习地点:实习日期:(第一次辅导时间--第二次辅导时间)专业:采矿工程学号:姓名:指导教师:报告日期:(第二次辅导时间)

目录

第一章 矿井概况第二章 井田开拓第三章 采煤方法及工艺第四章 井下运输第五章 矿井提升与排水第六章 矿井通风与安全第七章 实习感想及体会

社会实践报告内容结构与格式要求 第11篇

一、社会实践报告内容结构

实践调查报告的内容及其顺序依次为:题目、摘要、关键词、正文、结语、参考文献六大内容。

题目:应能概括整个实践报告最重要的内容,具体、切题、不能太笼统,要引人注目;题目力求简短,严格控制在20字以内。

2.摘要、关键词:摘要内容应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过程和研究结论等,语言力求精炼,并另起一行注明3-5个报告的关键词。

3.正文:是社会实践报告内容的主要部分,包括基本理论概述、实践调查概述、分析阐释等内容。

4.结语:主要包括形成结论、提出看法和建议。这是报告最有价值的部分,要求内容精炼,字数不宜过多,结论正确,建议切实可行。

5.参考文献:只列作者直接阅读过、在正文中被引用过、正式发表的文献资料,参考文献的写法应该遵循规范。

二、书写格式要求

1、封面

社会实践报告封面全校采用统一格式。(见附件3)

中文题目:二号黑体字

学院、年级、专业、姓名、学号:仿宋4号

2、题目、摘要、正文的格式、字体、字型及字号要求

题目(居中,黑体3号)

姓名(居中,仿宋4号加黑)

摘要(仿宋4号)

关键词:3-5个,中间用“,”号分开,(黑体小4号)

正文:2000-2500字(仿宋4号)

3、页眉居中插入“沈阳大学科技工程学院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字样。(楷体5号)

4、页面底端居中插入页码

5、正文段落及行间距一律取“固定行间距20pt”。

6、页面设置及打印规格:实践报告页边距上3.0厘米,下2.5 1

厘米,左2.8厘米,右2.8厘米,页脚1.5厘米。(A4纸打印)例文:

关于农村规模化经营问题的探索与思考

邓伊一

摘要:本文是关于农村当前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探索,对如何解决规模化经营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农村,规模化,经营

当前农村问题是我国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为了在新的世纪里我们能更好地为我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服务。

一、国际技术贸易与知识产权保护法律

(一)技术的原因导致的是什么样的关系

技术是指制造某种产品、应用某种生产方式或提供某种服务所需要的系统知识,而这些系统知识是能够用文字、图表等表达的,是能够传授的。

1.在国际实施中的运用

(1)

(2)

2.在贸易中的使用

(二)乌拉圭回合谈判中如何使用

二、TPIPS的主要内容和规则

TPIPS的来源: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中,美国代表于1987年10月提出,有关知产权规范的谈判,不能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各项协定和世界版权协定作为

三、规模化经营现状

结论:

参考文献:

社会实践报告的内容和要求 第12篇

(格式按照毕业论文的要求排版,无需摘要和关键词,字数不少于2000

字,第二和第三部分是实习报告的主要内容)实习单位基本情况

实习单位介绍,基本组织结构、各部门的功能和工作流程简单介绍。2 实习过程和内容(如是问卷,放在附录中)

简要介绍实习进行的过程和内容,包括数据的搜集过程。3 数据整理和分析

数据整理的过程,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要有图和表。根据分析的结果,做出一些结论。心得和体会(不得用套话来凑字数,否则干脆不要写)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写出参加这次实习,对统计学和统计工作有了什么样认识,加深对哪些统计知识的理解。

参考文献

社会实践报告的内容和要求 第13篇

一、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具有现实根据和深厚背景

关于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现实依据, 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1.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在历史上已有先例。无论是中国近现代史, 还是世界近现代史, 一个根本的主题便是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 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是人类进入工业社会特别是信息社会后社会发展的根本模式。2.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 为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机遇。3.从我国自身发展情况看, 已具有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利条件: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初步建立和逐步完善, 将为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2) 巨大的市场潜力; (3) 基础产业的长足发展, 基本上消除了制约我国跨越式发展的“瓶颈”; (4) 高储蓄率的保持, 将为我国跨越式发展提供重要的资金支持; (5) 劳动力充足, 构成我国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条件。

从国际上看,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为我国发挥后发优势, 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和平的国际环境, 有利于我们集中精力加快发展, 中国加入WTO又为我们引进先进技术, 实现生产力跨越式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历史新机遇。从国内看, 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年的快速发展, 我国在各个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为我国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资经济基础;改革开发以来, 我国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不断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为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心思稳, 政治清明, 全国人民都盼望进一步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以提高生活水平, 从而奠定了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思想基础;“三个代表”的出台, 为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更为系统的理论指导。

对于我国制定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背景, 可以概括为:1.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相当大。2.在当今世界经济格局下, 我们面对着一部分发展中国家迅速崛起的压力。3.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的到来, 给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带来挑战和机遇, 中国经济必须呈现跨越式的高速发展, 才能跟上世界经济发展的步伐。

二、关于生产力跨越发展的类型和涵义

探讨生产力跨越发展, 首先遇到和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跨越发展的内容和涵义。所谓生产力的跨越发展, 是指在现实生产力的起点和基础上, 通过人们能动的改革与实践, 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和阶段在向高级方向演进的过程中产生显著的变化, 使经济规律、速度和效益实现超常扩大与增长, 从而大幅度提高人们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和人们的生活水平。另有人认为, 所谓跨越式发展有两个含义:一是以较短的时间和较少的代价实现与先进国家原来走过的发展历程相同的目标, 比如多数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差不多用了200年的时间, 还付出了环境污染的高昂代价, 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只需要少得多的时间 (我国大概有不到100年的时间就行了) , 且可尽量避免“先污染、后治理”所带来的不必要代价;二是在发展过程中跳过先进国家曾经出现过而发展中国家不必再重复的一些阶段, 比如在信息化建设中跳过主机阶段直接进到个人电脑阶段, 跳过铜缆通讯阶段直接进到光纤通信阶段, 跳过封闭式专用网阶段直接进到开放式互联网阶段等等。也有人认为, 所谓跨越式发展, 其含义一是以比较短的时间和比较小的代价实现与发达国家已走过的历程相同的目标;二是跨过先进国家经历过而发展中国家不必重复的历史阶段, 达到变落后为先进的目的。

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根据它们的不同特点可以有不同类型。第一, 加速式。与领先国家相比, 后发展国家缩短了某个或某些生产力阶段的完成时间。第二, 跳跃式。以生产力发展的一般顺序为参照系, 某一个民族、国家的生产力跨越了其中的某个或某些阶段。第三, 融入式。后发展国家发挥比较优势融入发达的生产力系统, 使自己的生产力要素成为其中的组成部分。其中, 加速式超越的是生产力发展的量变常态, 跳跃式超越的是生产力发展的质变常态, 融入式则是兼而有之。

三、发展中国家实现生产力跨越发展的基本对策和社会条件

我国在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 关键是要突破以下三种约束:1.资源的约束。即土地 (耕地) 、水和石油等资源严重短缺的约束。要建立节水型社会和制定我国的资源战略。2.人才约束。即我国要实现现代化, 步入新经济时代, 目前人才短缺和人才流失问题是最大约束。要做好人才的培养、吸引及合理利用。3.科技约束。即我国科技水平相对还比较低, 与发达国家科技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在科技发展方面的新思路在于有所为有所不为、总体跟上、重点突破和要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不少学者强调, 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不仅是一个生产力进化的自然过程, 而且是受制度和体制决定的社会历史进程。发展中国家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必须以制度改革和制度创新为前提条件:一是构建市场导向型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模式, 建立自由、平等竞争的市场经济体制, 其实质就是资源配置的等级规则协调向产权规则协调转换;二是构建有助于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政府体制, 由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 建立一个民主、法制、廉洁、高效的政府服务体系。有论者指出, 中国生产力跨越发展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而新型工业化的内在机制就是信息化与工业化双向互动的过程。一方面工业化必须以信息化为导向, 通过信息化的带动作用, 从而加速工业化的历史进程;另一方面信息化又必须以工业化为依托, 通过工业化的促进作用, 实现信息化对工业化的跨越。中国生产力跨越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是工业化中期, 这正是双向互动的最佳结合点, 既有很强的互动要求, 又有很强的互动功能, 只要建立科学的互动机制, 其后发优势就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也有学者认为, 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路径选择在于, 第一、以吸收与创新为发展平台, 全面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第二、以智力产业的发展为核心, 推动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第三、以科学技术的全面创新为动力, 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有论者强调, 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 必须以技术跨越为基础, 坚持三个结合。在技术跨越的目标上, 坚持整体追赶与局部跨越相结合;在技术跨越的途径上, 坚持开放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在技术跨越的方式上, 坚持培育创新主体与建设地域载体相结合。

关于跨越式发展的社会条件, 归纳起来, 有四个方面:一是经济落后的位差;二是科技革命的推动;三是制度和体制方面的条件;四是人力资源的开发, 特别是科技人才的开发。

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哲学依据

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不仅具有现实的实践基础, 而且具有哲学认识论根据, 主要体现为:1.事物发展的渐进性与跳跃性的统一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本前提。跳跃式发展是事物发展的一种普遍规律, 我国社会生产力在一定时期内实现跨越式发展是符合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的。2.落后与先进的对立统一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内在根据。落后与先进、发展与发达、后发与先发之间相互包含、相互转化。落后并不是绝对的, 落后本身包含着成为先进的许多内在要素, 即落后的国家本身又存在着许多有利的因素。我国为赶超世界先进国家而制定的跨越式发展战略是完全有其内在根据的。3.学习间接经验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效手段。立足于改革开放, 扩大同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与技术交流, 努力学习别人的长处, 为经济腾飞奠定丰厚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基础, 促进跨越式发展的早日实现。4.意识对物质的能动反作用原理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主观条件和主体性依据。人的意识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为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主观条件和主体性依据, 而实现跨越式发展也正需要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需要人的不甘寂寞的拼搏精神。

[注]本文属于陕西理工学院立项《科学发展观及其三大关系研究》成果。

摘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探讨跨越发展的丰富内涵、现实根据、基本对策和模式选择, 是自觉落实和贯彻跨越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无论是中国近现代史, 还是世界近现代史, 一个根本的主题便是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 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是人类进入工业社会特别是信息社会后社会发展的根本模式。

关键词:丰富内涵,基本要求,生产力跨越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鲁品越.在世界科技浪潮中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2, (2) :8-11.

[2]杨瑞龙.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制度经济学分析[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2, (2) :15-18.

[3]简新华.后发优势与跨越式发展[J].经济学家, 2002, (6) :10-13.

[4]河北省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生产力跨越发展的基本标志和动力[N].光明日报, 2002-12-251.

[5]彭俊平.怎样科学地认识我国生产力跨越式发展问题[J].宁夏党校学报, 2002, (3) :4-7.

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内容和实践 第14篇

一、修辞教学的内容

如今的高中语文教学对修辞的教学不是很深入,仅限于修辞文字的句词格式这一方面。在教学中学生更多地是向教师“模仿”,因此也就会应用教师对修辞所定义的格式来理解和运用修辞法。教师在教学中没有重视修辞手法丰富多样的内容,学生就忽略了修辞自身的意义,学习修辞也只是为了在考试答题中运用。

修辞分为两类: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

1积极修辞

根据文章所表达情感的需要,能够积极地使用各种表现手法,将语句变得灵活生动,富有感染力,呈现出形象性、具体性,这就是积极修辞。它可以随着语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使语言中存在的潜能充分地发挥出来,表达的事物、附有的情感中有一种亲身体验的感觉,使事物更加形象、具体。让人更容易理解语言表达的内容,不是积极修辞的所有目的,它更大的目的是使事物具有感染力、感动力,前提是所选择的语言本身应该具有形象、生动的特性。积极修辞的使用范围是非常广泛的,修辞手法是非常丰富的。

比如: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中的《蜀道难》一文,“古木荒凉、鸟声悲凄”,古木都显得荒凉,鸟儿的叫声都是凄惨的,充分表明了蜀道路上的环境和氛围,用这种氛围来表达自己在旅途中的心情,更有效地衬托着蜀道之难。利用古木、鸟叫声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就是一种积极修辞。

2消极修辞

与积极修辞相对应的就是消极修辞,它与积极修辞在同时发展,具有和积极修辞不同的特征。消极修辞是大体上追求明白、通顺、平稳的一般修辞,具有抽象化和概念化特点。消极修辞的使用范围并没有积极修辞那么宽广,它主要适用于公文、科学等解说类的文字。消极修辞规定不能产生模糊和歧义,因此让人容易理解,不需要太刻意的了解和太深入的思考。简单地说,它就是把文字说得通俗易懂。在修辞教学中,消极修辞也适用范围广泛,不仅仅是解说性的语言,比如在语文课程中的写作作为书面表达语言应该具有最基本的准确、明了的特性,在这个基础上才能使文字变得形象、灵活、富有感染力。这样看来,消极修辞是积极修辞的必要前提和主要基础。

二、修辞教学的实践

1修辞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修辞教学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修辞手法中的几种比较常用的易被学生混淆。如比拟与比喻。

比拟通常无论是比什么,在比拟句中都不会出现拟体,而本体是必须出现的;在比喻句中,因为会强调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特征或者是相似性,所以通常两者会同时出现在语句中,比喻句是由本体、喻体、喻词三个部分组成,利用两者之间的相似处引起学生对此物体的想象,用实在的事物来表现出抽象物体,从而使得抽象物体也具有“形象”。

必修二中的《荷塘月色》,“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这个句子中,“袅娜”“羞涩”是用来形容人的一些美好情态的词,在这里表达花的形状,更加形象地将荷花的状态表现得美丽动人,然而这里只出现了荷花本体,并没有出现拟体人。同样的例子在课文中还有,如“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中将“树色”比喻成“烟雾”,二者都是阴阴的,这里出现了本体树色和喻体烟雾,使抽象的树色变得更加形象。

除此以外,在教学中还有很多常见的修辞手法容易被学生弄混淆,比如:借喻和借代,排比和对偶等。

2修辞教学要结合实际生活

高中语文对学生在学业道路上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修辞教学会令学生的文字素养提高,并能拥有准确、恰当表达的能力,提高文学欣赏水平。

如苏教版必修五中的《阿Q正传》出现许多生活中忌讳的语言,但是这些语言来源于实际生活,准确完整地展现出了阿Q的不做作的性格,淋漓尽致地将现实生活展现出来。虽然这些语言不得体、不够优美,但是在描写阿Q的性格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更形象地表达出生活的真实。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遇到朋友或者家人因为一些事情办得不如人意而心情低落,这个时候你本来是想安慰他,并告诉他你的意见,最初的出发点是好意,但是在话说出口的时候就多多少少变成了责备,这个时候很容易引起争吵和矛盾。这种小问题就是没有将自己想要表达的感情用恰当的语言讲出来,引起了不必要的误会。

另外,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词语在老人的观念中是忌讳。奶奶的钟表坏了,让一个小孩去帮忙修,修好后小孩去给奶奶送钟表,在进门的时候却随口而出说了一句“奶奶,我来给你送钟了”,这样一句无心的话,会引起老人的不高兴,造成误解。从字面来看“钟”是钟表的意思,但是在表达出来的语言中,会出现相同读音“终”,意思就会出现很大的变化,“终”在生活中形容老人的生命走到尽头。由此看来,我们的日常生活更需要修辞手法,在与人交流的时候使用合适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忌讳和误解,才利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发展与和谐。

如今,高中语文修辞教学内容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所以并不完善。很多教师都认为在教学中没有时间将修辞作为独立的内容进行讲解,一旦腾出时间来讲解就对课程进度产生影响,最后会得不偿失。其实,教师可以将修辞教学融入到阅读教学中去,避免学生对修辞的片面理解和运用。比如《滕王阁序》《琵琶行》课文都展现了出神入化的修辞技巧,教师可以借此进行修辞教学。与此同时,教师应该解决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教学中的问题,注意结合实际生活,切忌忽视消极修辞。生活中需要消极修辞,在与人对话时一定要语言畅通,使别人能明白你的意思,否则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和笑话。消极修辞是实际生活的需要,更是教学中进一步发展修辞教学的基础。

社会调查报告内容及要求 第15篇

一、社会调查的目的和要求

社会调查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目的是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并增强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

学生应该在本学期利用二周左右的时间进行社会调查,并写出符合要求的调查报告。各任课老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具体指导并提出相应要求。在课程结束前2周,由各班级学习委员收齐,并按学号从小到大排好后交给任课教师。

二、社会调查参考题目(任选其一)

1.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发展变化调查

2.家乡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调查

3.当地群众对毛泽东同志和邓小平同志的看法(感情)调查

4.当地群众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知调查

5.“大跃进”时期或人民公社化时期家乡的状况调查

6.当地群众医疗状况调查

7.当地群众文化娱乐生活现状调查

8.当地某一国有企业改革调查

9.当地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调查

10.家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调查

11.家乡农村税费改革调研

12.家乡农村医疗改革调研

13.当地居民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调查

14.当地群众生活方式的改变与生活满意度的调查分析

15.当地社会诚信度现状及其影响调查

三、书写与装订要求

1.文体必须是“调查报告”,不能写成其他文体。

2.调查报告要有标题,要有调查时间、调查地点(单位)和调查内容以及作者对调查事物提出相应的措施、建议或结论等。

3.稿纸手写,字数要求2000字左右,书写格式要求如下:

⑴装订顺序:封面——正文。

⑵封面。标题应“居中”,若有副标题从主标题下一行以破折号领起;封面中要有***年级***专业***姓名。⑶重要资料要有出处,要求按顺序以脚注形式注明。

四、成绩评定

1.分为优(≧90)、良(≧80)、中(≧70)、及格(≧60)和差(≧40)五个档次,具体分数在各档次内给定。

2.凡是直接从网上下载,或简单拼凑或抄袭者,一律评为“不及格”。

3.不是调查报告文体、或字数2000字以下、调查地点不具体不可行的,均评为“不及格”。

研究报告格式和内容要求 第16篇

字数:1500-2000,英文写作 论文格式: 统一封皮

标题、摘要、关键词格式:

标题为Times New Roman,四号,加粗。空两行。“Abstract”为Times New Roman,小四,加粗。“Keywords”字体为Times New Roman,小四,加粗,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字体为Times New Roman,小四,1.5倍行距。正文格式:

字体:Times New Roman 字号:小四 行距:1.5倍行距 正文小标题加粗

论文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进行相应的调整),要求研究思路清楚、内容完整、有逻辑性、连贯性和层次性,避免拼写、语法错误

题目

摘要(约100字):对研究项目进行一个总体概括 关键词(3-5个)

1.引言 2.研究方法

3.具体研究内容及发现

3.1…

3.2…

社会调查报告内容及格式要求 第17篇

院(部)

专业年级

小组成员

填写时间:年月

社会调查报告撰写内容及格式要求

一、社会调查报告撰写内容说明

1.考察结束后开学第一周提交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报告,同学们应充分运用所学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结合自己的调查经历和调查资料,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和总结。

2.调查报告要有独立的见解,重点突出、条理清晰,字数不少于3000字。

3.调查报告的资料应该真实,内容应简明扼要,应与所学专业内容相关,能反映出调查单位的情况及本人调查的情况、体会和感受。

4.调查报告由封面、正文和附录构成,各部分要求如下:

(1)封面反映小组调查的基本信息,按统一制定的格式填写。

(2)正文内容须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①调查目的;②调查地点介绍;③调查内容、过程和完成的任务;④调查收获、体会和建议。⑤调查报告应该内容真实,要有观点,有分析,结构严谨、层次清晰、文理通顺、行文规范。

调查报告正文结构安排上没有固定写法,但一般应涵盖到上述要点,试举一例,仅供参考,具体行文结构安排结合各自调查对象和内容不同自行安排,不必局限于此:

关于(× × ××)的调查报告

前言(主要介绍社会调查活动的基本情况,包括社会调查的时间、地点、方式、内容及过程等)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三、建议(或对策)

结语

附录

[1]问卷调查表及问卷结果统计

[2]访谈提纲及访谈过程记录

[3]

5.调查报告的格式要求

(1)A4纸打印,页边距上、下各2.5cm, 左、右各2cm;字体。

(2)页眉:宋体、小

五、居中;

页脚:正文页码,Times New Roman,小

五、居中;封面不编页码。

(3)正文:宋体,小四,行间距1.5倍行距。

二、调查报告写作格式和要求

(一)标题。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主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等。另一种正副标题结合式,如《高校发展重在学科建设――××××大学学科建设实践思考》等。

(二)社会调查报告要求学生根据所在专业、调查目的和调查内容撰写。调查报告中既要有文献资料,又要有调查点的资料或考察过程中出现的事实。可以写调查过程中学到的而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学到的内容,也可以写大学教材与考察所知不一致之处;可以写某一个调查点或调查点的某一个局部,也可以将几个调查点对比、结合起来写。报告要有观点、有论据(文献资料、事实或数据)、有论证过程。调查报告的基本格式要规范。

附:

参考格式

作为调查报告应包括的内容及注意问题:

一篇完整、规范的社会调查报告应包括如下内容,下文内容帮助大家理解和把握标准、规范的社会调查报告的具体内容及要求,所列项目供参考,不必拘泥于此

⑴文章标题。

⑵中文摘要(不超过300字)和关键词(3-5个)。

⑶导论。导论需要介绍调查研究的背景和通过调查所要达到的目标。

⑷文献综述。通过对国内外同领域的研究进行综述,了解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寻找调查研究的起点。

⑸研究方法的运用。需要对调查所运用的研究方法进行说明,如果是社会调查(定量研究)需要说明样本情况、抽样方法和资料的处理方法等;如果是实地研究(定性研究)说明个案的选取情况和个案的特征等。

⑹研究对象的界定。需要对调查研究的对象的边界进行界定,确定本文研究对象的情况。

⑺分析工具的运用。如果是社会调查(定量研究)需要把用到的计量模型进行说明,如果是实地研究(定性研究)需要把用到的理论工具进行说明。

⑻文章主体。作为以实证为特色的社会调查报告,行文必须紧扣获得的实证材料进行分析,不能脱离材料,做到符合事实。

⑼结语。对于调查报告结语有三种形式:结论、小结和余论。结论是指通过上文对实证材料的分析获得的结论进行阐述,主要是用于社会调查(定量研究)的报告写作;小结是指对全文的内容进行概括性的阐述,具体内容与摘要相符;余论是在文章最后进行进一步的思考或者阐述文章尚未解决的问题和文章的不足之处。

⑽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指对文中采用的他人成说进行的说明。在引文后加括号注明作者、出版年份及页码,详细文献出处作为参考文献列于文后,以作者(姓前名后)、出版年份、书名(或文章名)、出版地点、出版单位(或期刊名)排序。文献按作者姓氏的第一个字母按照A-Z顺序分中、英文两部分排序,中文文献在前,英文文献在后。引文中的英文专著名用斜体,论文题目加入“”内。

例:文章中引用:(李培林,2005:P5),文后详细文献出处与之对应:李培林,2005,《社会冲突和阶级意识》,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

⑾注释。注释是指对文中内容的解释,注释一律采用当页脚注。

⑿文章正文标题、表格、图、公式连续编号。一级标题编号:一、二、三……,二级标题用

(一)、(二)、(三)……,三级标题用1、2、3、……,四级标题用(1)、(2)、(3)……。一级标题居中,二级及以下标题左对齐。前三级标题独占一行,不用标点符号,四级及以下标题与正文连排。

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第18篇

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是高等院校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训练,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通过大量科学仪器和设备的使用,能促进学生更快地探索实验科学理论的基本方法,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实验教学内容改革的重点在于改革单一的、以演示和验证为主的传统验证型教学,这是培养综合型、设计型人才的重要内容。转变教育观念,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教育功能;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开发学生创造意识,这是对每个教育工作者的新型要求。

实验教学方法改革的重点在于激发学生参与社会实验的积极性,改变由教师安排好课题,学生只是被动操作或设计的状况,使学生可以根据社会的需要自己为自己提出任务,自主选择实施方案,确定实验步骤,自己分析判断设计和实验结果,这是培养符合社会要求人员的新模式。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丰富教师的教学经验,这是实验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基础。

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研究与实践的意义在于规范化管理,其中包括对实施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人员的严格控制、分段工作检查、基本技能考核,以及“内容和方法”的开放式管理等。这些对于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增强教师队伍的凝聚力,提升学校对外的知明度,培养社会急需人才,等等,都将起到十分重要的决定作用。使学生在各方面全面地和谐发展,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知识产生发展的全过程,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智力的发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业负担;有利于促进教学发展,提高教师素质。

二、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必要性

1. 社会发展的需求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以基因为主的高生物技术,以及纳米技术的发展,高新科技产业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的重要增长领域。具有现代思维、高新技术应用能力和国际交往能力的新一代技术应用性人才,将成为新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验证型实验、综合型实验、探索型实验是高校教学中实验的重要体系,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工具。

2. 高校扩招与师资队伍的现状

从1999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连续多年扩大招生,由此改变了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偏小、严重供不应求的状况,随着升学率的提高,增大了向社会供给高学历专业人才的能力。但是,多年来高等学校的办学基本条件的改善却相对滞后,如在教学硬件设施、图书馆藏书册数、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因此高校改善教学条件、校毕业生到国家机关、国营企事业单位的机会减小,到民营、外资企业的可能性增加,因此改变就业观念、培养综合型人才、符合社会需要是高校的唯一选择。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对应于社会发展的一个阶段,如何保证学生在发展的社会中更新知识,高校必须有先进的教学手段才能达到这一点。

三、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基本目标

以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基本条件为前导,从概念上、结构上、原理上、技术上和方法上系统研究、培养和引导学生完善并理解知识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培养学生不但要沉着面对社会,而且要具有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所学知识的需要选定科学仪器、设备,能按工程要求进行仪器、工具、文档的一般配置。能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理论、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并能综合地、灵活地运用,真正做到从实验的结果中加深课程知识的理解和知识的扩展。

高校应从根本上分析如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成本”的观点考虑社会的需求,使学生具备综合使用所学知识的基本技巧。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适用社会的发展与知识的更新,使学校能为社会培养出大批综合型、设计型人才。

高校应与相关企业、公司进行横向和纵向联合,开创教学与实验的新型基地,为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提供丰富的素材。在教学中实施科学的管理,设计好管理模型、管理层次、管理方法和管理步骤,不断总结管理经验,提高高校整体管理水平。加强实验室的建设,为承担横向与纵向课题研究提供可靠保障,使学生从整体上掌握一个实际工程的开发过程,同时具有书写工程中各个阶段的相关文档的能力。

四、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 解决社会发展与知识更新的问题

高校应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概念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能力。任何一个新技术、新产品的问世都依赖于基础知识与基本概念的支持,切不可盲目追求。如:在计算机的结构上,不能出现盲目追新,而是要根据自己的使用目的和使用要求确定计算机的基本结构,重点是要知道计算机的组成原理与特点;在计算机软件开发上,不能是只学新出现的软件开发平台,而是要以一个开发平台为重要研究对象,掌握开发平台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机语言的内在联系,只要掌握好了软件开发平台的基本知识与基本原理,就能通过自学的方式面对任一种将出现的软件开发平台。

2. 重视科学实验对更新和巩固知识的重要性

一种能力的培养,必须要有正确的实验方法作为基础,通过科学实验验证学习内容的方法将有助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思路。如:计算机网络工程、嵌入式系统的设计、计算机应用软件的设计等课程只有课堂教学没有实验的支持是绝对不行的,同时学校必须根据时代的发展与变化,随时更新实验设备,这样才能有更新和巩固知识的效果。

3. 解决如何做人与社会适用能力的问题

高校学生正处于世界观、正确习惯形成的重要阶段,做人与社会适用能力不是两个问题,而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做人要求从一些细节入手,如:有事请假,在生活环境中注意自己的言行,等等,在学习上充分认识任何一本书都能丰富自己的头脑,不会做人,根本就谈不上适用社会。

4. 解决学习成绩与知识综合运用的问题

在高校学生中普遍存在学习成绩很好,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不强,特别在实际工作中对要解决的问题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下手。学校在教学中要系统安排好教学课程,保证知识的连续性,如:数、模电路的课程,编程器件的课程,计算机高、低级语言是构成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主干课程。在教学中高校必须合理安排,同时在课程的相关实验中发现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绝不能完全以学习成绩来衡量一个学生。

5. 解决提高分析能力的问题

分析能力的提高依赖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验能力的提高,高校应让教师参加社会实验,提高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在教学中具有处理好一般实际工程中基本问题的能力。如:下面是89C51用A51编写的初始化程序,不熟悉集成电路内部结构,则分析不出集成电路内部的工作状态,用课堂的形式讲解集成电路的内部结构,教学效果是不太好的,用实验的形式在仿真平台中让学生动手用编程的形式进行学习集成电路的内部结构,则教学效果就大不相同。另一方面在学生能正确理解这段程序后,可以鼓励学生用C51将程序进行改写。

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研究与实践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将改变很多原有的教学模式,这是时代、社会的要求。在现行教学工作中要求系统修改现行的教学大纲和实验大纲,编制与教材配套的多媒体教案和实验方案,编制与实际工程相适用的一般设计方案,通过系列的配套管理制度促使教师压缩课时、增加实用、新型的基础课程,从而从根本上带动实验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手段的改革,直至整个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从学科的性质、特点出发,不求统一的方案,在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实践中力求成功,以符合社会认同来衡量其价值与意义。

高校中的大量技术、信息资源,高校中的实验、网络资源,高校中各级领导和部门的大力支持,这些都为教学改革提供了非常好的物质基础,只要坚持正确的信心,达到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研究与实践的要求是完全可能的。

参考文献

[1]李克东, 何克抗主编.计算机教育应用与教育革新——’97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论文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2]唐德海.大学课程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厦门大学, 2001.

[3]张靖方.加强实验教学管理, 促进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室科学, 2006, (04) .

[4]杨凤玲.深化实验教学改革, 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J].科技信息 (学术版) , 2006, (11) .

[5]吴瑰.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5, (02) .

[6]朱伟华.关于高职实验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改革的探讨[J].中国冶金教育, 2003, (04) .

[7]金峥.高职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 (01) .

[8]汪诗林, 吴泉源.开展虚拟实验系统的研究和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2000, (02) .

上一篇:感谢有你的初三语文作文下一篇:有关端午节的小学三年级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