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防汛信息范文

2024-06-21

社区防汛信息范文(精选14篇)

社区防汛信息 第1篇

社区防汛信息

近日,大雨骤然而至,给北市民造成了巨大的人员财产损失,为确保北翟营辖区内群众生命和财产的安全,社区居委会早安排、早准备、早部署,成立了防汛小分队和防汛办公室,积极落实应急物质和工具,配齐了防汛所需的雨衣、雨鞋、手电及应急药品等,社区还通过《北翟营报》向群众宣传防汛知识。防汛小分队对社区范围内低洼路段进行巡查,尤其是社区防汛防灾重点地段,比如高层地下车库,蓄水池等处,进行重点巡查,从而确保对发生险情的地方第一时间能全力抢险并及时上报。并组织巡查队员分组分片在社区内开展安全隐患摸底排查。

加大力度,落实防汛物资储备。面对汛情,社区积极应对,一方面社区利用现有资源和往年储备资源,落实防汛物资的到位,避免灾情到来,无物可用。7月24日居委会主任康立广组织物业公司员工在地下车库准备沙袋,为防汛工作做好准备。另一方面,社区更注重和驻区单位汽贸、鼎坚的联系,充分利用汽贸、鼎坚的广阔的人力和物质资源,从而把社区防汛工作,从一点一线一面拓展到全方位立体式上去,确保防汛工作的胜利圆满完成。同时向社区居民提供防汛小分队联系电话,如遇紧急情况,居民可随时向社区求援或撤离到社区安全场所避难,防汛工作人员在7月初已加强预警和值班,天气状况差、雨势恶劣的几日内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24小时保持通信的畅通,确保人员到位,没有任何麻痹大意思想,切实做好防汛工作,确保安全度汛。居委会

社区防汛信息 第2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原则,全面提升我社区防汛排涝能力,完善预险、逃险、抢险等方面工作,做到组织有序,措施得力,确保辖区内不发生大面积内涝,不发生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确保我社区居民安全度汛。

二、工作目标

进一步明确责任,完善预案,落实好各项防汛措施,全力做好防汛工作,确保安全度汛。做到社区不受淹,主要交通干线不断道,保证供水、供电、供气正常和城市基础设施安全。发生超标洪水,要采取应急措施,确保居民生命安全,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点。加强对洪涝自然灾害的防御工作,密切注视雨期雨量,暴雨强度,做好预警预报工作,制定并落实好群众逃险方案。

三、汛期时段

1、汛期:20xx年6月20日――9月20日。

2、主汛期:20xx年7月1日――8月25日。

3、紧急防汛期:发生洪涝灾害时的抗洪阶段。

四、职责分工

在街道防汛指挥部的指导下,社区工作人员全面负责本社区的防汛排涝工作,切实做到思想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物资到位,确保万无一失。

1、在汛期前完成属地险房普查工作,督促协调在主汛期前完成房屋及基础设施维修工作。主汛期,防汛重点部位要派专人监控,在紧急状态下组织居民撤离;做好洪涝灾害的险情监视工作;组织属地单位及一些重点地段的相关部门,做好防汛排涝工作。

2、按照街工委、办事处统一部署,开展好物资协调、人员撤离等。发生灾情、险情时第一时间向防汛指挥部负责人汇报。

五、保障措施

1、要切实加强领导。建立防汛组织机构,实行社区主任负责制。制定值班制度,设立值班电话,对重点区域实行24小时监视,发现险情及时上报,确保各项工作有人管、有人抓。

2、要落实人员物资。抢险队伍要以社区工作人员、党员、居民骨干为基础。同时配齐车辆、铁锹、沙袋等物资。

水利防汛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探析 第3篇

1 水利防汛信息化技术的内涵

所谓信息化技术主要是对计算机科学技术以及通讯技术的进一步应用于信息的管理和处理,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信息化技术也即是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随着时代经济的快速发展, 尤其是现代化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 进而对水利防汛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过信息技术与防汛备汛工作进行紧密的结合、使信息技术有效服务于水利防汛、为防汛备汛提供更多、更快、更准的决策依据, 即为水利防汛信息化技术的内涵及对水利防汛信息化的要求。水利防汛工作信息化、水文工作自动化是防汛工作的主要发展趋势, 通过对区域内的水雨情乃至大范围内气象信息的掌控, 及早采取应对措施, 是现代化防汛工作的精髓。水利防汛的十六字方针“安全第一、以防为主、常备不懈、全力抢险”中, 无论防或抢, 均需要各类水情、工情信息作为决策的支撑。因此,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为现代化水利工程建设及科学防汛提供实现的基础条件, 为水利防汛争取到了更多防御的主动性, 进而打破传统被动式的防御。

2 水利防汛的重要性

虽目前各大、中、小型流域虽已建设了不少防洪排涝工程, 但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 水雨情灾害频繁, 雨洪灾害每年均给国民经济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及人员财产损失。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公布的相关数据, 2013年全国31省 (自治区、直辖市) 均遭受不同程度洪涝灾害, 部分地区山洪灾害严重。洪涝灾害受灾人口达1.2亿人, 因灾死亡774人、失踪374人, 县级以上城市受淹234个, 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3146亿元。做好水利防汛工作, 减少、减轻雨洪灾害的损失, 将可为国民经济的稳固发展提供充实的基础保障。

3 探析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在水利防汛中的应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主要是将通信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有机的相结合,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通讯技术主要是水文信息化技术的技术载体。随着水雨情测报系统的逐年建设, 目前各地均建立起了庞大的由末端传感器所组成的水雨情观测体系, 末端传感器主要包括水位传感器、雨量传感器、温度传达室感器、含沙量传感器、墒情传感器等, 这些传感器在地理位置的分布上具有量广、面大、位置分散偏远的特点, 如何将这些传感器所采集的数据传输至监控中心、各级防汛预报、决策机构, 则必须依靠目前各类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水雨情信息图表、防汛决策在各防汛有关部门的传输, 也必须依靠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目前传感器的组网技术有短波、卫星、GPRS等组网方式, 由于短波组网需占用专用的通讯频率信道、卫星组网则成本费用高昂, 随着移动通讯网络的覆盖面不断扩大, 由于GPRS组网方式成本低廉、组网灵活、无需考虑中继、不受设站点与中控站距离限制等优势, 目前采用GPRS组网的方式正被大量采用, 也使得原始数据的采集更加方便与高效。数据采集后原始数据及人工或自动生成的各类汛情图表、决策则通过国家骨干互联网进行传输, 高速通达各防汛职能节点。同时应该指出, 无论采用哪一种信息联网技术或通讯技术, 均应保证信息传输的安全性、稳定性以及高度可靠性, 特别在数据采集环节, 由于大部份采用了自动、无人的数据采集, 假如某暴雨区的某一雨量测站失灵、水位测站失灵, 如果不能及时鉴别数据的异常, 则会对整个汛情的判断决策造成错误的影响, 因此信息技术中还应包含有一套完善的信息鉴别子系统, 来确保信息的可靠性。

4 探析水文信息数据库在水利防汛中的应用

一般来说, 水文信息化为对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充分利用、进而为现代化水利防汛服务的一种信息化技术, 信息化的基础建立在数据库上。建国以来我国各主要流域均累积了几十年的水文观测数据, 随着近年水雨情测站的不断建立, 这些水文数据库还在不断增加、扩大。这些数据作为宝贵的防汛基础资源, 要能够充分利用必须具备两个明显特征, 即观测数据的数字化及网络化。数字化主要为便于检索, 网络化主要为便于传输, 这两个特征为水文数据的利用提供了便利条件。防汛工作中的一些参数的确定, 如各类水位、雨量、流量的特征值、降雨径流时间等, 均需通过原始的水文数据进行演算确定。这些特征数据对与预报数据、相关防洪排涝设施的工情相比较, 即可为防汛决策提供指导。目前水文部门在水文数据库的建立方面已做了大量的工作, 并建立起了联网的大数据库。以东南沿海地区为例, 省级的防汛、水文部门已通过专业的软件公司开发了面向公众的实时显示及查询水情数据的交互平台, 为防污工作人员及普通公众了解汛情提供了便利。但我们应看到, 特别是在汛期、台风期间, 公众对气象、汛情的需求还有更多、更高的需求, 防汛也不只是水利及防汛部门的职责, 在水文信息数据库这个大平台上, 一些公共部门如气象部门的观测数据, 如不涉及到保密及政策性不能公开的情况, 均应纳入到防汛信息数据中向公众公开, 以满足防汛工作及普通公众对相关信息、数据的需求。

5 探析防汛视频会商系统在水利防汛中的应用

目前伴随着高速网络技术的日益成熟, 远程防汛会商系统被广泛的应用到现代化水利防汛工作中。就会商信息的集成而言, 主要是通过超文本信息系统将数据信息通过图像、视频以及音频等形式展现出来, 往往有着交互性、动态性、分布性以及便捷式等优点。防汛视频会商系统在水利防汛中应用的基础则是高速宽带通信网络, 进而实现远程异地视频, 从根本上将各个防汛节点的水情通过图片、文字、音频等形式进行传递, 各防汛节点的现场人员、专家、决策人员可进行可视交流、会议及讨论, 解决了以前一有汛情专家、防汛决策人员必须往现场跑的不足。推广防汛视频会商系统, 一方面使得水利防汛部门的决策更加的快速和高效, 尽可能的使得防汛指挥工作有着一定的依据基础, 同时也使得洪水的调度、工程的监测以及抗险减灾更加的具有科学性、合理性以及高效性。

6 结束语

随着时代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日益成熟, 国家对水利的投入不断加大, 我国水利防汛工作更加的具有科学性以及高效性, 尤其是防汛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 为防灾减灾工作带来了极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由此可见, 推广信息化技术在水文、防汛中的应用, 投入小、效益大。

参考文献

[1]雷铸.解析水文信息化技术在水利防汛中的作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3, (24) .

[2]王樱.水文信息化技术在水利防汛中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 2011, (20) :415-415.

信息化给科学防汛添“耳目” 第4篇

“连续下一个月的雨,在商场买的皮凉鞋根本经不起水泡。”她说,“这一个月不仅天天堵车,而且人的心情也不好。”

这个长达22天的前汛期强降水集中期不仅给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而且还创下了几个历史“纪录”:广州的集中强降雨已达60年一遇;番禺遭受超20年一遇洪水;西、北两江洪峰在西江最下游的水文控制站马口水文站与北江最下游的三水站相遇,形成了珠三角河网地带超过50年一遇量级的洪水……

今年以来,我国南方的降雨和洪涝来得早、范围广、时间长、强度大、灾害重。有数据显示,特别是6月7日以来,广西、广东、湖南、江西等12个省(区市)遭遇强降雨袭击,局部地区降雨达到百年一遇,据了解,全国40多条江河发生了超警戒水位的洪水。

随着困扰我国江南、华南地区的强降雨逐渐减弱并趋于结束,汛情正在从珠江流域向江淮流域以及更北的水系全面蔓延。

7月上旬,我国东北东部、华北东部和南部、黄淮、江汉地区北部、华南和西南部分地区先后发生了两次较强降雨过程。受其影响,长江上游部分支流发生超警或超保洪水,嫩江洮儿河发生超警洪水,闽南粤东沿海一些中小河流发生超保或超历史洪水。河北、江苏、江西、河南等11省(自治区、直辖市)部分地区发生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全国的防汛抗洪已经到了紧要关头。

近日,水利部水文局局长邓坚在水文局紧急会议上宣布启动水文应急测报Ⅰ级响应。他表示,一定要认清面临的防汛抗洪异常严峻的形势,坚持以人为本、科学测报,全面积极防御本次强降雨。

据了解,虽然今年台风登陆早、登陆多,洪水来得早、量级大,但是全国因洪涝灾害死亡人口、倒塌房屋和农作物受灾面积较历史同期分别减少了73%、69%和46%,这一切都归功于超前部署、科学测报。

防汛的“耳目”

说到科学测报就不得不提起近年来水利部提出的“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化”等水利发展的重要战略。而这些重要战略的提出是缘于对近年来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和水生态改善面临的严峻形势更为深刻的认识。

有关数据显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每年平均受灾面积为1.22亿亩,成灾面积为6720万亩,平均不到两年就发生一次较大洪灾,每年都因洪水灾害造成一定损失。1990年以来,全国年均洪涝灾害损失在1100亿元左右,约占同期全国GDP的2%左右,而美国和日本仅分别为0.03%和0.22%。近几年来,国家虽然加大了防洪工程建设的投入,但是洪涝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仍然比较严重。

目前,南方地区的降雨仍在持续、江河水位还在上涨、灾情还在蔓延、险情还在发生;而北方也同样经受着暴雨的袭击。虽然今年的受灾情况较往年较好,但我们仍不愿看到洪水过后疮痍的景象。

灾难的教训往往是深刻而且影响深远的,如何加大科学防患的力度来减少、避免灾难,不仅给我们的防汛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而且也将是目前和将来一个重要的工作方向。

水利信息化是水利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标志,因此要实现“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这个战略,就要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对传统水文进行技术改造,采用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现代通信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等,逐步实现水利现代化。

“水利信息化的发展进一步提高防汛抗洪决策的时效性和可靠性,最大限度地减少洪水灾害损失,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水利部水利信息中心高级工程师孙洪林告诉《经济》。

科学的手段、信息化的手段是防汛的“耳目”,没有耳目就相当于瞎子聋子,而“耳目”也使得获得更为准确的信息成为一种可能。

信息是防洪决策的基础,是正确分析和判断防汛形势、科学制定防汛调度方案的依据。采用信息技术建设现代化的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强化信息采集、传输、处理的及时性、准确性,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主动性,是防汛抗旱的需要,是减灾防灾的重要非工程措施。

太湖流域管理局防汛办公室副主任梅青说,“科学防患,信息化的使用是及时预知未来的一个有效手段。”

据梅青介绍,水位流量有多大,水位多高,以前完全都是人工监测,费时费力,现在有了先进的科技监测工具,有了网络,全国的水情能在半小时到北京,而且,我们也能在最快的时间里得到信息,并作出判断,进行相应的调度。在监测、分析、预测等各个环节应用的信息化手段,让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据了解,目前在水利部机关、流域机构、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等水利部门的不同业务中,建立了相应的信息系统,各种新理论、新方法的引入进展迅速,个别系统还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已有防汛信息查询、防汛会商、洪水预报、防洪调度、水文数据库应用等系统正在运行,这些系统为国家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调度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数据助力科学决策

之所以运用信息化的手段,说到底还是为了获得更为准确的数据,为目前防汛预报、调度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更好地进行科学的决策。“耳目”的作用如何发挥好,如何让“耳聪”、让“目明”才是关键。

据孙洪林介绍,目前全国已建立了水文、水情、雨情、工情、灾情、水资源、水质、河道地形等数据库。中央节点数据库已存储3000多个水文站、1000多个水位站、10000多个雨量站多年各水文要素信息,存储的信息量目前已达6000余兆字节,每年将新增约300MB数据量。

“但相关技术规范有待完善,信息共享机制有待健全,有限的数据资源总体质量有待提高,使用效率有待提高。”孙洪林说。

要改变这种现状,充分利用长年累月积累下的数据,我们可以“拿来主义”,把国外的“流域水文模型”等成熟软件产品引入我国。“但是因具体情况不同,难免会‘水土不服’。”孙洪林坦言。

因此,引入国外先进的数据挖掘通用软件平台及工具,并进行消化吸收,最终研制出符合我国防洪调度及水资源管理的数据应用方式软件产品,是符合当前国内外技术发展状况的。

据了解,2005年1月开始实施的“防洪调度及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就是这样一个“中西合璧”的结晶。

它在引进、消化、吸收美国SAS数据挖掘套件的基础上,达到了两个方面的目标:一是探索数据挖掘技术在防洪调度及水资源管理方面的应用理论、方法及技术,为水利信息系统从在线事务处理型向在线分析及知识应用型发展提供技术实践与方法示范;二是研究商品化数据挖掘软件与防洪调度及水资源管理需求相结合的具体方法,并吸收其技术优点,为减少行业内的重复开发和定制适合于业内需求的数据挖掘系统探索经验。

据梅青介绍,“防洪调度及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充分采用SAS数据挖掘套件的功能,在水文序列相似性查找、洪峰传播时间估计、关联规则挖掘、水位流量预报以及异常检测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把国外先进的数据挖掘套件应用到我国防洪调度和水资源管理工作,可以提高水文预报的精度和时效,增长水文水资源的预见期,进一步扩大了防洪调度和水资源管理辅助决策的内涵和外延。”梅青说。

社区防汛工作方案 第5篇

一、指导思想

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和谐社会重要思想为指导,继续贯彻执行“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十六字方针,遵循“团结协作和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的原则,按照防洪除涝并重的要求,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区防汛工作精神,立足于防大汛、抢大险、抗大灾,做到早部署、早动手、早准备、早落实,有备无患,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扎扎实实搞好社区防汛工作,确保辖区安全度汛。

二、组织领导

为全面推进社区服务中心防汛工作,确保防汛工作的时效性,加强对防汛工作的组织领导,中心成立防汛工作指挥组,名单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指挥组全面负责社区防汛工作,各社居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负责辖区防汛的日常监控,防范协调,排查和疏导,以及突发状况的应急措施的实施。

指挥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建设管理科,负责防汛组织、协调及督查工作,任办公室主任,为办公室成员。

省长城物业公司小区管理处主要负责、环东、白帝海棠小区内排水管网的清淤排查,同时做好汛期泵站的监管工作。辖区各物业公司要加强隐患排查处理,未雨绸缪,筹备沙袋等防汛物资,以备应急之需。

三、主要措施

(一)隐患排查

各社居委负责组织汛前、汛期的安全、监督、检查,协调辖区单位的防汛工作,做好防汛值班的具体安排。对本区域内的防汛设备和重点地段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排除并上报,确保汛期安全度汛。

(二)预警抢险

对于可能发生的各种险情,要仔细检查,及时处置;在汛期要加强巡视检查,一旦发现异常,及时作出预警并报告上级部门;对已经发生的险情,要立即组织人力、物力采取有效抢护措施,全力抢险,防止险情扩大;要妥善安排群众生活,搞好灾后救治和卫生防疫工作,保持社会稳定。

(三)灾害统计

各社区要高度重视洪涝灾害统计工作,切实加强领导,严格执行统计制度。在灾害发生后要立即统计上报受灾情况,并及时上报灾情的发展变化情况。

四、具体要求

(一)辖区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把防汛工作当做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一件大事抓实抓好。各单位一把手要对本辖区的防汛工作全面负责,做到思想认识到位,投入到位,要切实做好管辖区域内的防汛工作,在汛期到来之际,亲临一线指挥,确保安全度汛。

(二)各单位要强化责任,尽快健全组织,完善制度,制定方案。要对防汛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将防汛任务层层分解,明确分工,责任到人,严格执行防汛责任追究制。

(三)要认真落实防汛值班制度,各单位安排汛期昼夜24小时值班并保证通讯畅通,各社区在做好值班的同时,要在重点地段重点区域安排人员值班。

(四)注意信息反馈,发现新情况和重要问题及时汇报,并采取有效措施。有重大情况不报告,又不采取措施而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追究单位主要领导的责任。

(五)要广泛深入地进行防汛工作宣传和动员,教育广大干部职工和居民群众牢固树立居安思危、常备不懈的防汛意识。

社区防汛应急预案 第6篇

一、提高认识,克服麻痹思想,认真做好防汛准备

按照区防汛办统一部署,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洪,及早做好准备工作。坚持防洪除涝并重,做到主动防范突出重点。灞河、浐河618排水渠都流经我辖区,历年汛期水位较高,对我辖区威胁较大。另外辖区内排水管道不畅,河道淤积严重,防洪工程不完善,因此,街道防汛工作压力大任务艰巨,各村、社区、驻地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各部门一定要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务必从思想上、组织上,措施上全面做好准备,做到常备不懈,有备无患。

二、明确任务,落实措施,确保安全度汛

今年街道的防汛工作坚决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具体任务和措施是:

1、各村、社区、驻地企事业、街道各部门要认真按照《防洪法》的要求,全面落实领导防汛责任制,主要领导对本单位的防汛工作负总责。

2、根据区统一部署,结合我街道的情况,以村(社区)为单位,在本村(社区)区域内由各村(社区)具体负责,区域内各单位负责本区域内的防汛。街道防汛办公室负责组织防汛物资准备,用于抢险。街道司法所配合谭家派出所负责维护防汛秩序,组织群众撤离和转移,打击盗窃防汛物资,破坏防洪工程,通信电路的犯罪分子。

3、要确立“以防为主,防重于抢”的方针开展汛前大检查:(1)各村、社区、驻地企事业单位要对防汛设施、学校教室、物资仓库、职工、群众住房进行一次认真的汛前检查。(2)街道各包村(社区)领导对所包村(社区)负总责。(3)机关各部门对所包村(社区)进行全面检查,对查出的问题必须限期整改。要求各单位及时清理疏通排水设施,以保证排水畅通。对低洼易涝地块要加强排水设施的管理,安排专人负责,充分发挥其排水能力,分工负责的领导和单位不仅要做好汛前的检查与防范措施,而且要对整个防汛的全过程负责到底。

三、组织抢险队伍,做好物料储备

街道组织一个民兵防汛抢险应急分队,民兵应急营人员共40人,汛期直接由街道武装部统一组织指挥,负责抢险工作;各村、社区也以治安联防队员为主,按照村(社区)大小组建不少于10人抢险突击队,由街道防汛办统一部署、统一指挥。驻街各单位都要根据单位大小和任务轻重,成立防汛办公室和抢险突击队,街道防保所负责组织10人的抢险救护小分队,负责抗洪抢险中医疗救护工作和组织卫生防疫工作。

汛前,各单位要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以保证出现险情时拉得出,抢得上,守得住,为抗洪抢险做好准备。

各村、社区、驻地单位所需的防汛物资及抢险用具,本着坚持自力更生,就地取材的原则,采取集体储备和群众储备相结合,及早储备,专人保管;随用随取,不误抢险。

四、建立值班制度,加强信息联络和请示制度

各村、社区、驻地企事业单位从即日起由领导带班实行昼夜值班,并将值班安排报街道防汛办公室。大雨就是命令,汛期大雨如持续半个小时以上,各单位抢险队员一律上岗到位,如遇险情及时请示,及时汇报。

五、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防汛机构

防汛抗洪、事关大局、责任重于泰山。各村、社区、驻地单位一定要从稳定、发展、服务的大局出发,切实加强防汛工作的领导,要认真落实责任制为核心的各种防汛责任制度。街道成立防汛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搞好街道的防汛工作。各村、社区和驻地单位也要成立防汛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任组长。

六、严明纪律、依法防汛

社区防汛通知 第7篇

为了贯彻落实全省防汛抗旱工作视频会议精神,切实做好局机关防汛值班管理,保障全局各项工作正常开展,根据局领导指示,局机关将从4月15日起开始实行24小时防汛值班。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值班人员及其职责

局机关值班以科室为单位,各科室工作人员全员参与(局专职司机和后勤人员暂不安排值班)。值班人员主要负责来电来文接收、登记和及时报告;负责登记当日8时水雨情信息,并根据需要向各级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提供实时水雨情数据。

二、值班时间安排

局机关20防汛值班时间为4月15日至10月15日。由局防办按照“工程科、安全生产科、综合科、计财科、党群办”的顺序循环安排,并通知到各科室。每循环各科室值班天数暂按照科室现有人数控制。各科室内部的值班人员和值班时间由本科室自行安排。

三、值班工作要求

1、要严格执行领导带班制度。局带班领导负责督查值班人员到岗到位及履职情况,负责协调处理各项工作事务。

2、要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纪律。值班人员要坚持24小时在岗值守,各科室负责人为本科室值班管理第一责任人,负责督办、管理本科室值班工作。若有漏岗、缺岗现象,一经查实,将同时追究科室负责人和值班人员的`责任。

3、值班人员要加强内务管理,认真履职,详细、规范做好值班记录和值班签字,以备案备查。

4、水雨情测报和水情值班工作由局防办承担。

特此 通知

湖北省吴岭水库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

社区防汛信息 第8篇

随着技术进步和形势的发展,华电福建发电有限公司要在所属各水电站原先水情测报系统的基础上建立起统一的华电福建区域发电公司防汛调度信息系统(以下简称防汛调度信息系统),主要是在防汛调度的基础上更好地支持电网优化调度,在技术上保证电网和发电企业都能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下实现“双赢”,在体系结构上使其成为整个企业信息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需要将大量的遗留系统接入和整合,新建立的防汛调度信息系统应有良好的跨平台和接入异构系统的能力,同时还要适应新业务的要求,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

1 总体设计

为建立功能完善,层次清晰,标准统一,数据共享简便,具有广阔应用空间和高度适应性及扩展性的防汛调度信息系统,开展了以下4个方面的研究工作:1)总体框架研究,通过功能分析确定系统逻辑层面及详细架构;2)标准规范研究,通过调研建立统一的信息标准体系与管理规范;3)数据交换研究,通过比选确定交换模式及数据交换系统软件架构;4)集成与应用研究,采用Web GIS作为集成展示平台,研究各项水情信息应用及高级应用软件。

1.1 体系结构

防汛调度信息系统以基础数字地形图、GIS、中间件、计算机网络、海量存储、虚拟现实技术为支撑,有机融合防汛调度数据和相关的社会经济、工程设施、水文水资源等属性数据,构建防汛调度综合数据库,并借助地图可视化表达和分析功能,形成信息综合分析、集成发布、综合展示的信息平台,有效支撑办公自动化管理、防汛抗旱减灾、水资源管理、发电调度、节水增发电等多个方面不同层次的应用。

防汛调度信息平台从逻辑上可分为数据汇集平台、数据库系统、应用支撑平台和防汛信息应用系统等多个层面。具体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位于最上层的各种应用,通过应用程序接口,调用应用支撑平台提供的各种服务组件,有效提高了整个应用软件的一致性和可靠性,也减少了不必要的重复开发,便于系统集成。

数据汇集平台主要完成各分中心数据(水雨情、气象、闸门、机组监控、大坝安全、防洪及水调等数据)的采集,上传(到中心站),并实现预处理与入库,以及中心站向各分中心传输数据等功能。

数据库系统是防汛调度信息系统的核心部分,采用分层的设计模式,具备良好的一致性、完整性、可扩展性和易用性,在兼顾现有应用的同时,提供未来升级扩展的接口。数据库系统包含持久化信息库、实时数据库、系统库和临时数据库,其中持久化信息库又包括基本信息库、动态信息库、报表功能库、短信功能库、日志信息库。

应用支撑平台由面向资源的服务要素、公共基础的服务单元和应用的服务组件组成。面向资源的服务要素负责统一处理与物理数据库相关的数据访问;面向公共基础的服务单元主要提供独立于具体应用的通用服务功能;面向应用的服务组件提供面向发电公司防汛调度信息系统及相关业务领域通用的服务组件,为构建水利水电领域应用提供基础服务。

1.2 标准规范

信息标准和管理规范是防汛调度信息平台建设中急待解决的问题,是实现互联互通、资源整合、系统集成和信息共享的重要手段和必要措施。

1.2.1 信息标准体系

防汛调度信息平台的信息标准是分层次成体系的,尽管各部门和单位的建设目标和内容有所不同,但均要在统一的信息标准体系下进行。华电福建发电有限公司防汛调度信息平台的信息标准体系主要包括:信息分类与编码、数据属性定义、信息资源元数据、河流(湖泊)编码等标准[1]。

1.2.2 管理规范

防汛调度信息平台的管理规范也是分层次成体系的,主要包括以下2部分内容:1)省级层面需要,制订防汛调度信息平台建设维护规程、行业数据库及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导则等;2)行业管理单位层面需要,结合各行业基础数据库建设,制订行业基础数据库建设维护规程。

2 数据交换与应用集成

2.1 数据交换平台架构

数据交换是防汛调度信息平台建设中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需要研究数据交换技术,搭建数据交换系统,以解决跨行业和部门的资源整合与信息共享问题。

对点对点和数据平台2种交换模式进行研究对比,结果如表1所示。根据综合比对,本系统选择数据交换平台模式[2]。

数据交换平台整体软件架构分为接口/适配器层、数据交换层和基础架构层,同时,安全认证和信息标准始终贯穿于这3层体系结构中。数据交换平台逻辑架构如图2所示。

2.2 集成发布及应用软件开发

采用Web GIS作为集成展示平台,实现统一门户的信息采集、维护、发布和专题应用,主要包括水雨情、基础设施、发电、机组闸门及高级应用的展示。

在Web GIS技术支持下,结合防汛调度管理的特点,设计了多源异构防汛调度信息的集成发布系统,多级防汛调度信息相互调用、信息分层联动的集成发布系统,以及基于公用模型库和算法库的高级应用软件。

2.2.1 多源异构防汛调度信息的集成发布

多源异构防汛调度信息的集成发布系统作为防汛调度信息共享和网络会商平台,需要将防汛调度会商和决策所需要的各种信息统一管理和集成发布,主要实现以下功能:

1)基础设施信息管理和发布。包括水电站防汛调度设施信息。

2)实时监测信息管理和发布。可将流域水雨情、机组监控、闸门、发电信息等实时数据基于1张地图发布,并提供数据分析、自动告警和动态刷新等功能。

3)汛情预测和数据分析成果管理及发布。通过水文模型手段发布预测的信息,对水雨情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及发布。

2.2.2 多级多层防汛调度信息的集成发布

根据防汛调度管理特点,设计了多级防汛调度信息分层联动的集成发布系统。福建发电公司和各流域水电站分中心采用统一的GIS软件平台,以此构建具有可伸缩性、松散耦合、低成本的系统架构,使多个处于相互封闭的Web GIS系统方便地连接起来。系统间既可独立显示,也可综合显示。

地级分中心站和省级中心站的集成发布具体内容如下:

1)地级分中心站。获取水电厂的水文信息、水库运行信息、各种综合利用需求及电网相关信息,对水库运行进行水务综合管理,并向中心站报告相关信息,以便全局协调。

2)省级中心站。汇集下属各分中心和相关气象、MIS系统等数据,形成本中心防汛调度综合信息服务功能,满足水库调度、梯级电站优化调度、发电调度计划智能化和自动化的应用需求,具备水库调度决策功能,向下属单位发布指导性计划和方案等信息。

2.2.3 基于公用模型库和算法库的高级应用软件开发

高级应用软件与系统平台集成在统一的运行框架内,创建了公用的模型库和算法库,并将它们有机的结合,使其相关业务紧密关联。提供防洪调度、发电调度、节水增发电功能,并形成有机的整体,以达到提高水能利用率、减少弃水、节能减排的目的,为发电公司经济运行提供更为实用的决策支持辅助工具。

1)公用模型库和算法库。包括流域降雨径流(产流、流域汇流)、河道汇流、水库调节、水力学方法和水务计算方法等,如水务计算以水量平衡原理为基础,采集系统水文遥测、机组运行、闸门运行等数据,依据各种资料(如库容、NHQ等曲线),设计入库、出库、泄洪及其他流量,以及耗水率、流域平均降雨等。

2)发电调度应用软件。根据上游水库的雨情、水情、发电、泄洪等信息开展水库群优化调度和流域降的补偿调度,采用从上游到下游的调度方法,考虑梯级水电站间的水流传播时间和水力联系情况,提高水电厂的发电效益。

3 结语

华电福建发电公司防汛调度信息系统,首次采用以软总线技术为核心的汇集平台,解决防汛调度信息系统的底层数据采集的异构性和多样性。根据一源多用、功能复用、有效支撑多领域和多层次应用的防汛调度公共信息平台的理念,建立了符合防汛调度管理特点的防汛调度公共信息平台系统架构。采用Web GIS、中间件、数值模型、大型数据库等多种技术,集成了水雨情、机组监控、闸门信息等多源,多类,异构信息,通过防汛调度信息全方位的数据交换、动态管理、集成发布和综合应用,实现跨平台、分层次的防汛调度信息共享。系统采用基于B/S结构的防汛调度的高级应用开发模式和跨平台的报表设计方法,充分考虑了发电企业防汛调度的特点,预留了系统的拓展空间,保证了系统的先进性、易用性和健壮性。

本系统已在华电福建发电公司防汛调度工作中得到了应用,系统的客观性和自动化程度较高,为水雨情管理逐步从单一型、分割型,向综合型、整体型转变提供支撑,在“安全、资源、环境”协调治水上进行了成功的探索,采用的数据交换技术很好地支持了异构、多源数据的集成,对其它工程中的信息集成和共享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摘要:为更好地在防汛调度基础上支持电网优化调度,华电福建发电有限公司建立了统一的区域发电公司防汛调度信息系统。主要从总体框架、标准规范、数据交换、集成与应用4个方面进行研究,采用以软总线技术为核心的汇集平台,解决底层数据采集的异构性和多样性,建立一源多用、功能复用、有效支撑多领域和层次应用的防汛调度公共信息平台。防汛调度信息系统自动化程度较高,采用的数据交换技术很好地支持了异构、多源数据的集成。

关键词:防汛调度,信息系统,软总线技术,数据异构性,数据多样性

参考文献

[1]黄士力,金惠英,周凡,等.面向数据驱动应用的水务信息一体化数据组织与管理[J].水利水文自动化,2008(3):1-5.

防汛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9篇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防汛;问题;对策

1、防汛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防汛信息化建设是实现水利现代化的重要环节,其对于做好新时期的水利工作,包括防汛、抗旱、水资源优化配置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资源水利提升的重要手段。由于近几年的天气变化频繁,部分上游地区现已修建许多大型拦截水库,水源已基本没有,水的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日益成为关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实践表明,也只有通过加速防汛信息化建设,才能更好地确保城市防汛安全,科学合理地管理和优化调度好现有的水资源,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的实时调整,实现对洪水迅速而准确的预测、控制、处理与利用,促进雨、洪资源利用工作的深入开展。

2、存在的问题

2.1应用系统开发滞后

目前,天津市各地防汛信息化建设中信息采集存在不足,只有水文信息采集相对比较完整,加之采集技术缺少统一的标准,导致应用时可靠性、精度等无法满足要求。水利工程视频实时监控处于初始阶段,关于工程险情、灾情、旱情等信息的自动采集仍然没有启动。应用系统开发相对滞后,存在信息采集数据不全,应用比较分散,系统互联互通困难等问题[1]。同时,局域网一般是由招投标进行外包单独开发,缺乏统一的设计、验收标准,造成应用系统后续开发滞后。

2.2信息资源共享与整合困难

信息化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需要对现有系统进行升级、改进。不能将信息化建设看作是阶段性的工作,否则就会造成系统应用一段时间后,由于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变成华而不实的“花瓶项目”。同时,在信息化建设中,要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必须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目前,天津市水利信息化建设中仍存在制约因素,如数据中心和基本数据库建设滞后和标准不统一等问题[2]。

2.3地区发展不平衡

各区域间信息化发展不平衡,究其原因是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在水利信息化建设方面的认识不一致。有的区域领导对水利信息化建设不重视,加之区域经济发展慢,成为影响全市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制约因素,同时也不利于全市水利信息化整体效益的发挥;有的区域领导对此比较重视,积极通过自筹资金加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相关部门自主开发应用系统,为防汛抗旱作提供有效服务[3]。

2.4防汛信息化建设意识淡薄

由于多年来未发生大水,人们对可能发生的洪涝灾害认识不足,对防汛抗洪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估计不足,不能充分认识防汛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不能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信息化建设上来。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加大宣传力度,切实增强人们的水患意识,提高其防御水灾害的综合能力,改变其对信息化建设意识淡薄的观念。

3、建设对策

3.1加强水利信息资源整合建设,促进政务公开和公共服务

水利信息资源建设是水利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虽然已积累一定的信息资源,但这些信息资源较分散,无法成为公共资源进行综合利用。为此,必须大力实施信息资源的优化整合,积极推进数据中心建设,构建水利数据统一的存储与管理平台。防汛信息化公共性质决定了其传播范围越广,效用越会得到延伸。基于此,应推进水利电子政务建设,实施水利电子政务综合应用平台项目,早日实现统一平台、互联互通、无纸化办公的目标。同时,加强门户网站的建设和管理,逐步推进水行政管理、防汛抗旱、水资源保护、供水节水等水利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

3.2规范建设标准,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基于国家和天津市有关信息技术标准,对地方水利信息化建设标准进行逐步规范。同时,加大管理力度,健全天津市水利信息化工作管理制度。组织实施好在建、续建工程建设,按照相关部门的要求,遵循“先设计,再招标,后开工”的程序,规范运作,确保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加快水利电子政务、灌区信息化和水资源实时监控等应用系统建设。

参考文献

[1]水利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水利信息化顶层设计初探及进展[J].中国水利,2009(8):8-10.

[2]邓坚.水利信息化推进“八大重点工程”[J].中国计算机用户,2009(10):46-47

社区防汛通知 第10篇

1、注意防汛,关好门窗,在雨季尽量减少外出,家门口有河流的要注意观察河水涨势。

2、为确保居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如遇大暴雨天气要马上撤离,及时转移到安全地点;社区范围内有居民生活在危房中的,请尽快转移到各自亲戚家中。注意人身安全。

3、社区已进入戒备状态,已逐步对辖区的平房、危房进行认真巡查,社区工作人员24小时开机,如有紧急情况,请及时与居委会联系。

社区联系电话:XXX

社区防汛简报 第11篇

29日早上8:30钟,我居委防汛排查小组在排查中,发现辖区水煤线回迁楼对面铁路围墙倒塌,工作人员立即展开详情排查,据查未造成人生伤亡事故和居民财产损失。

据邻近居民反映该围墙因受昨日下午暴雨的影响而导致基础滑坡造成该围墙在今天凌晨6点左右倒塌,我居委支书将情况如实上报红岩社区服务中心。

社区防洪防汛通知 第12篇

按照区、镇有关做好防洪、防汛工作的文件和会议精神,依据实际情况,鼓楼区凤湖社区要求贵处立即按照以下内容做好雨季防洪、防汛的各项工作:

一、提高认识、加强宣传,做好防洪、防汛的对内、对外宣传教育工作,

单位主要负责人、物业小区主任要带头学习防洪、防汛有关知识,并组织全体员工学习、提高认识。

二、成立专门的防洪、防汛领导小组,并建立由单位法人负总责,分管安全的.经办人具体负责的工作责任机制。做到职责层层分解、层层落实,并上报社区抢险救灾应急领导小组。

三、建立防洪、防汛应急预案,并及时上报社区抢险救灾应急领导小组。

四、立即组织专门人员对单位(小区)内部防洪、防汛设施设备进行细致检查,对存在的隐患立即进行整改,并将整改情况报社区抢险救灾应急领导小组。

五、建立应急救援小组,并进行演练演习。

六、实行24小时值班制,并将值班安排表及时上报社区抢险救灾应急领导小组。

七、充实防洪、防汛设施、设备,并预备一定的防洪、防汛专项资金。

八、如遇大暴雨、特大暴雨或持续不断的大雨要特别提高警惕。

九、如遇险情要有组织疏导、转移工作人员、小区居民到安全地带,启动应急预案,并及时上报社区防灾应急领导小组。

安全重于泰山。各辖区单位、物业小区一定要牢牢遵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按照“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认真做好防洪、防汛的各项工作,做到精心组织安排、未雨绸缪。

社区防汛信息 第13篇

1.1 问题的提出

江苏省防汛信息化确立了集防汛信息采集、防汛通信、计算机网络和决策支持于一体的防汛决策指挥初步框架,实现全省水雨情、气象、工情信息全覆盖的自动采集。

在信息采集方面,目前江苏省水文自动化测报系统已实现在20 分钟内完成全省各类防汛信息的收集及自动处理,达到国家防汛指挥系统工程提出的“能在半小时内完成全国、全流域各类防汛信息的收集”的目标,极大地缩短了雨水情信息的获取时间,为防汛减灾赢得时间,为决策的科学及时提供保障。

在通信与计算机网络方面,江苏省水利厅建立了省水利厅至十三个市水利局、八个厅属管理处的2兆光纤数字专用传输通路,实现了全省全部县(市)建立了防汛数字专用通路,实现光纤通信,可以为防汛计算机广域网提供信道和完成话音通信,并具有为现场指挥防汛、召开电话会议、异地会商、图文传真、发布洪水警报等提供通信服务的能力。

在防汛决策支持系统方面,目前已完成了实用水雨情查询、汛情监视、洪水预报调度、洪涝灾情统计分析、防洪辅助信息管理、气象产品、省市和厅属管理处防汛决策支持系统Web网站、防汛物资管理、江苏省水旱灾害信息发布、综合监测预警、短信平台等子系统,实现了水雨情预测预警、洪水预报调度、防洪管理等功能,在防汛防旱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效益。

但是,在各子系统的建设和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为:各子系统在建设时没有遵循统一的技术标准,很多子系统只考虑各自的基本需求,没有规划业务系统之间协同的需求,导致各系统相互独立,数据共享困难,无法实现重点的、相关的系统互联互通,信息资源达不到通用和共享的目的。

1.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本文研究的江苏省防汛信息化资源整合与共享内容主要包括两个层面的集成:数据集成和应用集成。传统的集成方法(点对点集成、消息总线或中间件的集成、基于业务流程的集成)都很复杂、昂贵,并且不灵活,难于快速适应基于企业现代业务变化不断产生的需求。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面向服务架构)为系统集成提供了较好的解决方案。本文将从数据资源、服务总线、应用封装等角度,构成一个完整的基于SOA框架的架构设计,实现江苏省防汛信息化资源整合与共享的建设目标。

面向服务的架构(SOA)是目前领先且已经推广成熟的IT技术架构。在这种架构下,应用系统的交换接口发布成“服务”,部署在ESB(Enterprise Service Bus,企业服务总线)服务总线上。任何一个应用要访问其他应用可以通过对ESB的查找和检索功能发现需要的“服务”并进行调用该服务,从而实现标准化的应用之间的协作,达到应用系统之间的松散耦合架构,易于扩展、易于维护、运行稳定。

2 系统设计

2.1 系统总体结构

信息化资源整合与共享建设需考虑系统集成的可扩展性和可集成性,因此将采用基于统一技术平台、统一技术框架搭建的应用支撑平台和数据交换平台实现,结构如下:

为了实现系统良好的集成,需要重视下面几个因素:

1)数据共享和交换采用统一标准。

2)业务应用系统需架构在标准通用的平台基础上。

3)在设计时必须考虑将整个系统的共享集成基础框架,也需考虑今后与其他应用之间的互联,系统提供统一的、开放的接口和外部系统互联。

4)提供方便的系统管理和监控工具,对于系统的运行状态,信息的流转状态等进行监控,提供统一的系统日志,操作审计。

5)提供统一的用户管理系统,实现用户统一管理和授权。

2.2 应用支撑平台框架

应用支撑平台为整个信息化工程解决共性和核心的问题:

在资源共享体系的规范下,应用组件开发基于应用支撑平台,应用组件的开发可以不断扩充软件组件资源集,另一方面也可以共享自有的软件组件,最终实现软件资源共享,达到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开发,降低运维成本的目的。

应用支撑平台主要包括:“公共基础服务层”、“应用支撑服务层”和“资源服务管理”。

1)公共基础服务层

从所有具体的业务应用中抽象出各种通用的服务网组件,通过各类通用的服务组件直接将相应的业务应用服务场景进行调用,通过公共的服务对系统的应用提供公共基础服务支撑。

2)应用支撑服务层

应用服务层集中了系统的业务逻辑的处理,因此,应用软件系统中的核心部分。软件系统的健壮性、灵活性、可重用性、可升级性和可维护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应用服务层的设计。

为了使应用服务层的设计达到最好的效果,通常还对应用服务层作进一步的职能分析和层次细分。应用支撑服务层主要包含了与业务应用紧密相关的各类服务,这些服务可以由各类上层应用直接使用,服务的功能粒度较大,上层应用可以对这些服务做简单的组合来满足自身的需求。

3)资源服务管理

通过注册资源服务的方式对系统内的,服务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应用支撑平台的服务管理功能负责管理系统的所有服务资源,并按权限分类构建了服务目录结构。

应用支撑平台的总体框架如图2所示:

2.3 数据交换平台框架

数据层的整合通过统一数据交换平台的建设实现,统一数据交换平台包括数据库建设、数据库维护和数据库交换。综合数据库是防汛信息化系统的基础,存储和管理各业务应用系统运行所需的公共数据。综合数据库为应用支撑服务和应用系统提供数据存储和访问服务。

3 结论与展望

本文在大量阅读文献和项目实施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江苏省防汛信息化资源整合与共享的需求,对采用的技术架构、建设内容和具体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本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SOA技术架构的一个中心思想就是使得业务应用摆脱面向技术的解决方案的束缚,轻松应对业务服务变化、发展的需要。基于SOA的应用系统通常会更加真实地反映出与业务模型的结合。服务是从业务流程的角度来看待技术的--这是从上向下看的。这种角度同一般的从可用技术所驱动的商业视角是相反的。服务的优势很清楚:它们会同业务流程结合在一起,因此能够更加精确地表示业务模型、更好地支持业务流程。

2)数据平台和应用支撑平台是江苏省防汛信息化资源整合与共享建设的关键。数据平台提供了一个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应用支撑平台基于SOA架构提供了各种服务开发、注册、共享的平台。

参考文献

[1]江苏省水利厅信息化规划.

[2]张贵筱.面向主题的防汛决策支持模式研究及其应用[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10.

[3]丁厚平.协同商务系统使用的关键信息技术[J].网络,2013(4).

社区防汛信息 第14篇

方便地解决部门间分布式数据库的命令传递;采用C#实现数据收集模块。最后,文章介绍了防汛平台功能特点。

[关键词]:分布式数据库;.net Remoting;C#;掌上平台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Flood control handheld platform in Ningde city

ZHENG ZHI-xing  ZHU Tian-Fu  Yu Yong- Cheng

(Fujian Provincial Meteorological Information Center,fuzhou,350001)

ABSTRACT: The observation data of Ningde Municipal Water Conservancy Bureau, bureau of hydrology, Meteorological Bureau and other departments based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flood control and command,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platform on the palm, offer decision service for flood control. Platform construction involves a cross sectoral, cross network, cross regional.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difficult to realize platform: use.Net remoting easily solve the remote command department distributed database transfer, using C# to realize data collection module. Finally, the article introduces the 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flood control platform.

KEYWORDS: Distributed database, .net Remoting, C#, Handheld platform

1 项目背景

在灾害性天气发生时,面临如何提高决策服务质量,如何加强跨部门间信息共享,如何拓展预警信息的发布渠道,如何加强预警发布及时性等问题。宁德市气象局提出建立市水利、水文、气象信息集成掌上平台,实现跨部门间数据共享,为气象灾害的决策服务、部门联动和预警预报等提供有力支撑。

通过建立跨部门信息集成掌上平台,可随时随地查看水利局、水文局、气象局等部门数据,同时依托掌上平台可便携特点,针对性开发数据分析、对比功能,方便防汛指挥人员及时调用各部门、各类数据,为防汛指挥、防灾减灾提供决策服务,同时也为政府工作人员在灾害性天气的决策指挥提供更加便捷的信息获取渠道。

2 信息集成掌上平台体系结构

系统网络结构拓扑图如下图所示,宁德市水利局、水文局通过政务网线路与市气象局实现互联互通。“宁德防汛平台”数据库服务器部署在市气象局,市水利局、水文局设置中间数据库,双方将共享数据存入中间数据库,防汛平台采用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实时读取水利局、水文局中间数据库。

系统网络结构拓扑图

管理服务器实时收集分发气象局内部数据,实现数据实时解析和入库。应用服务器负责与掌上移动终端用户访问和应用程序集成。

3 实现难点

数据库管理系统技术已广泛而深入地应用于各个领域的信息处理技术中,它与迅速发展的网络技术相结合,可实现对远程数据库的操作,发展成为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是指数据物理上分散而逻辑上集中的数据库系统。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将地理位置分散的多个逻辑单位联接起来,共同组成一个统一的数据库系统。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虽然有诸多优点,但它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问题。如数据一致性问题、数据远程传递的实现、通信开销的降低等,这使得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开发变得较为复杂。

3.1数据远程处理框架

“宁德防汛平台”使用远程处理框架(.net Remoting Framework)技术方便地解决多部门分布时数据库间的数据、命令远程传递问题。 远程处理框架技术  将远程调用的技术细节隐藏起来,服务程序只需要通过简单的设置就可以把本地对象变成为远程提供服务的远程对象,客户端可以像访问本地对象一样透明地访问远程对象,所有的消息、报文等都交给.net Remoting 对象处理,大大简化了开发。

“宁德防汛平台”采用.net Remoting 远程处理机制:在市水利局、市水文局服务器端,我们创建一个服务器类的实例,而客户端的远程处理系统创建一个表示该类的代理对象,同时,服务器向客户端对象返回一个对本代理对象的引用;

其次,我们在市气象局客户端调用方法时,远程处理基础结构连接检查类型信息,监听信道获得请求,并将其转发到外部门服务器远程处理系统,服务器远程处理系统调用被请求的对象;服务器远程处理系统把响应捆绑成消息并通过信道发送到客户端的远程处理系统;客户端远程处理系统通过代理将调用的结果返回到客户端对象。

3.2 数据收集模块

气象数据来源格式种类繁多,网络环境复杂,数据要求精准,因此采用自动化的数据格式同步拷贝软件,是解决这种复杂通道方法。

采用C#开发数据同步收集软件,它启动后自动监听指定目录下的数据文件,可以指定要监听的数据文件格式,支持正则表达式。一旦有符合条件的数据文件产生,它将通过调用操作系统提供的文件拷贝接口,将文件自动收集到指定的目录,这个目录可以是与源目录在同一台物理机器上,也可以与源目录不在同一台物理机器上。

数据同步软件工作原理图

3.2.1模块的并行性

数据同步收集软件的配置文件如下,源目录与目标目录可以是多个,文件名称支持按照正则表达式过滤。

数据同步收集软件配置文件

这个主要用多线程的方式来实现,对数据的收集任务进行分段,每段的任务都在一个独立的线程中实现,但是需要有线程的协调调度机制,以保证这种收集任务的正常有序执行。

3.2.2模块的可恢复性

采用类似“断点续传“的原理,当系统发生异常,如正在收集时网络断接,终端没电等情形,会导致下载了部分数据,但不是完整的数据。网络重新连接后或者中断供电正常后,从已经传好的位置之后的数据开始续传,而不是从头开始,可以极大提高系统数据传输效率以及模块的可恢复性。

4 掌上平台实现

掌上集成平台作为全新的决策服务手段,系统实现对宁德市水利、水文、气象部门数据资源整合,为防汛指挥人员等工作人员提供各类针对性的决策服务信息。实现市气象预警信息、市水文局洪水预警信号同平台发布;以宁德乡镇行政区划为底图,多部门雨量数据叠加,实时生成任意时间段全市雨量分布图,方便市、县防汛指挥人员查看;水利局、水文局雨量监测站点数据、水库水位、河道水位等数据;通过后台设置实现水库水位、河道水位等数据的阀值报警,实时提醒防汛指挥人员关注汛情变化;提供汛情简报、重要天气报告等决策服务材料。

5 结束语

“宁德防汛平台”作为全新的气象决策服务平台, 实现“融入式”的气象服务, 推动气象工作政府化、气象服务现代化,也是市、县气象服务的新手段、新方式。

参考文献

[1] 王永刚,卢晓颖,方云等.2012.远程分布式数据库查询系统的设计.科技视界。38

[2] 宋长青,吴丽平,郭锐等.2012.分布式数据库同步技术及其在气象行业中的应用。88

上一篇:三毛流浪记全集读后感优秀下一篇:小时代3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