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党员学习文章

2024-07-26

向党员学习文章(精选9篇)

向党员学习文章 第1篇

根据镇党委关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统一安排部署,现就我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员干部集中学习教育提出如下建议方案。

一、目标任务

以“学以立德、知行合一”为主线,通过参观教育基地、观看教育视频、交流学习体会等形式,深入开展学习研讨,学精神、学传统、学典型,谈思想、谈认识、谈体会,推动领导干部从灵魂深处反省自问、提升境界,切实提高对群众路线的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群众观、权力观和事业观,自觉践行“一线工作法”,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做到知行合一,示范带动全镇上下掀起学习研讨热潮,切实把思想认识和实际行动统一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上来。

二、学习对象

镇机关干部,下属部门负责人,村(居)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书记。

三、学习时间

20XX年3月至5月份,安排10个半天集中学习。

四、具体安排

本次群众路线专题学习采取集中学习、互动交流、实地参观相结合的方式,按照“一个主题、两个专题、三个阶段”进行,即以“三学群众路线图、深化一线工作法”为主题,“群众路线”和“一线工作法”两个专题,“学精神、学传统、学典型”三个阶段扎实开展学习教育,具体安排见附表:

五、工作要求

各位党员干部要安排好工作,务必全程参加本次集中学习,镇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学习人员、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效果“四落实”。镇党政班子成员要高标准、严要求、做表率,带头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带头参加讨论,带头撰写心得体会,为全镇党员干部学习放好样子、作出示范。

中共XX委员会

20XX年3月7日

向党员学习文章 第2篇

五月的天,清澈明亮,一阵阵微风拂面,清凉的。一场大雨让北方冬季饱受干旱困扰的农作物开始疯长。草儿绿了,花儿也开了,五月的大自然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五月的大港油田,亦是如此。“劳模宣传月”活动的启动,在全油田范围内掀起了一阵学习劳模、尊重劳模、崇尚劳模、争当劳模的热潮,它营造了一种良好的氛围,激起了我们广大员工为建设大油田和示范石油矿区再做新贡献的热情。

我们的身边有劳模,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最美的宝石花”、“中国最美的油田护井使者”、全国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标兵尤立红。她给我们很好的诠释了一个采油工的成功定义。1996年从技校毕业的她来到大港油田第五采油厂成为一名采油工,她工作努力,刻苦钻研,工作的时候随身总是携带一个笔记本,只要听到跟技术有关的内容和自己不懂的问题就马上记录下来,十几年来,仅仅笔记本就记了30多本,20多万字。工作中她利用自己的知识技能结合工作实践,先后解决各种生产难题80多个,进行技术革新15项,累计创直接经济收益达千万元以上。央企技能大赛金奖、全国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全国劳动模范„„所有的荣誉背后,都有她洒下的辛勤汗水和为之付出的努力,个中辛酸或许只有她自己知道。早晨她似朝阳,傍晚她似晚霞,每天身穿红色的工作服,穿梭在高大的油井架子下面,一辆破旧的自行车,瘦弱的身影,成为大港油田第一道亮丽的风景。她说:“一个人主要是在本职上,尽你最大的努力去做好你的本职工作,去为企业创造最大的价值,这样是最好的。”最朴实的语言,却体现了她的人生观、价值观,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而且做的特别好。尤立红的事迹不仅感染了我们大港油田人,而且还感染全国了人们,她这朵石油花因为自身的魅力而炫目多彩。

在我们身边,劳动模范还有很多,油田劳模是大港石油人的优秀代表,像全国劳动模范乔卫东、王怀梅、杨均凤„„还有许多天津市的劳动模范:韩国猛、杨怀军、聂上振等等。所有的劳模都是在他们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脚踏实地,刻苦钻研,创造了非凡的业绩。他们得到了一些东西,但他们付出了的却更多,失去的付出的都是实实在在可见的,然而我相信他们得到的却是精神之树结出的繁花、硕果,它能净化人,提升人,让一个人将自己的人格大写,将自己的人生大写。从劳模的身上,我看到了一种精神------劳模精神。

油田公司倡导向劳模学习,倡导弘扬劳模精神,就是要我们学习劳模人物爱岗敬业,立足本职,建功立业的奉献精神;不畏困难、开拓创新的创新精神;甘于吃苦的工作作风,不畏艰难的钻研精神。激发起我们的劳动热情,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坚忍不拔,遇事不退缩,变压力为动力,变机遇为挑战,在建设大油田和示范石油矿区的伟大事业中,用我们的一双手绘制我们大港石油人人生最美丽的画卷。

向党员学习文章 第3篇

教材中所选的古今中外的文章无论从主题思想上是积极向上, 催人奋进, 塑造灵魂的名篇佳作, 就是从写法上也是结构美、语言美、情境美的典范之作。因此, 向教材中的文章学习写作方法, 才能激活学生的写作欲望, 唤醒学生的写作潜意识, 把他们的意识活动由潜藏状态推进到激活、奔突的状态。我们若能如此进行训练也不失为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最佳途径之一。

一、 借鉴结构层次, 学习布局谋篇

习作训练中,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往往不知如何下笔, 难以把握习作训练的要求和目的, 对素材的积累不能很好地处理, 更不能合理地设计写作提纲, 于是, 习作中存在着条理不清, 结构层次杂乱, 详略不当等问题。

那么, 我们怎样合理地设计写作提纲, 才能将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做到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呢?下面以蒲松龄的《狼》为例, 其结构如下:

假设把文章中的“狼”转化为生活中的“困难”、“挫折”、“困惑”等等, 那就可以借鉴以上结构层次, 学会布局谋篇了。结构如下:

其实, 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 细细揣摩, 都是我们借鉴布局谋篇的最佳例子。

二、借鉴细节刻画, 学习描写方法

在众多的习作中, 训练往往侧重于写人或叙事, 就素材的选择角度而言, 都把握得很好, 但对所表现的主题不够突出, 直接影响了习作的质量, 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对突出主题情节的细节刻画, 致使习作所叙之事毫无具体、生动和感人的情节, 所写的人物是无形无象、无声无色。

朱自清先生《背影》中的“车站买橘子”一段, 是彰显主题“背影”的重要情节, 作者着力从“父亲”的服饰、动作以及语言等描写, 去渗透一种深沉的“爱”。读到此处, 也禁不住被难忘的服饰、朴实的语言、感人的动作所深深感动。

只要将情节的展开和人物的描写取舍精当, 事件的叙述也就生动具体、真实感人, 人物的刻画也就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三、借鉴表现技巧, 学习表现形式

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 戏如观海浪欲生。”大部分学生习作平铺直叙, 索然无味。除了对情节的展开和人物的描写取舍精当之外, 还应重视对教材中的文章表现技巧的借鉴学习。

(一) 掌握必要的修辞方法。修辞方法在文章中的运用无处不在, 无处不用, 恰当地运用修辞方法, 给习作可增添不少的表达效果:比喻的具体形象、拟人的形态可感、借代的特征联想、夸张的情感强烈、摹状的准确生动、双关的言此意彼、反语的幽默讽刺、引用的言简意明、反复的着重强调、对偶的整齐顿挫、排比的表达气势、设问的启发思考、反问的鲜明有力等等, 使文章的表达富有感染力。

(二) 调动各种感官的写景方法。《春》是一篇精美的写景抒情散文, 不知拨动过多少人对春天向往的心弦!作者在描绘春景时, 分别从视觉、听觉、触觉和嗅觉去写, 或各种感官交替使用, 把春的景致、春的气息、春的声响交织出一幅幅春雨如酥、春风拂面、鸟语花香、生机勃勃的春景画卷, 把读者带入那美的春天。

向党员学习文章 第4篇

信念:社会主义、共同富裕

“华西的天是共产党的天,华西的地是社会主义的地……社会主义定能富华西。”这是吴仁宝创作的《华西村歌》中的歌词,集中反映了他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吴仁宝是从旧社会走过来的农民党员,对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有着乳燕怀巢般的深厚感情。他从新旧社会两重天的沧桑巨变中深刻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使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多少年来,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国内形势怎样变化,吴仁宝跟共产党走,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从来没有动摇过。在1989年春夏之交的那场政治风波中,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公然否定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吴仁宝愤怒异常,以诗明志,奋笔写下了《华西村歌》这首理想信念之歌,带领全体村民一遍又一遍反复颂唱。同时,在村民中深入持久地开展“爱党爱国爱华西,爱亲爱友爱自己”的“六爱”教育,引导村民自觉把自己的命运与党和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正是凭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从2001年开始,在吴仁宝的倡议和推动下,华西村采取“社企分开,经济统一管理、干部统一使用、劳动力统一安排、福利统一发放、村庄统一规划”的“一分五统”方式,陆续把周边13个相对落后的村庄联合起来,组建新的“大华西村”,以本村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华西享誉海内外的“品牌效应”,帮助他们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向世人展示了一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画卷。同时,无数次地向贫困地区捐款捐物,帮助黑龙江、宁夏等地建设“省外华西村”,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共同富裕。

崇高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保持先进性的精神动力,也是为党和人民不懈奋斗的力量源泉。我们学习吴仁宝,首先要学习他坚定的理想信念,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不断加深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忠贞不渝地为实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努力奋斗。

情怀:心系群众、为民造福

“让农民过上好日子、让农民幸福,是我们最大的幸福,也是我加入中国共产党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向往和追求。”这是吴仁宝对自己幸福观和入党动机的真情坦陈,也是他心系群众、为民造福高尚情怀的生动写照。从担任村干部的那天起,他就把带领村民脱贫致富作为毕生的奋斗目标,立下了“不拔穷根,誓不为人”的志向,几十年殚精竭虑,矢志不移。上世纪六十年代,他制定了“华西村十五年远景规划”,带领村民战天斗地,建设“吨粮田”,让农民吃饱穿暖;七、八十年代,大力发展村办企业,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实现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跨越;九十年代,积极改革经营管理体制,组建“华西集团公司”形成集农业、工业、商贸、建筑、旅游五位一体的大企业集团,建设更加宽裕的小康生活。如今的华西村富甲天下,每户家庭拥有400至600平方米的别墅,100至1000万元人民币的存款,1至3辆轿车,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一心为民谋利,就意味着自己的奉献和牺牲。吴仁宝坚持“有福民先享,有难官先当”,一直追求“人民利益的最大值,自已享受的最小值”,始终信守“不拿全村最高工资、不拿全村最高奖金、不住全村最好房子”的“三不”诺言,一直拿着低于集团中层管理人员的工资。多年来,他应得的奖金有1.3亿元,但他分文不拿,全部留给集体。华西村民的住房已经更新到第五代别墅,而他和老伴仍然住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建的旧楼房里,村民们交口称赞:“老书记是一心想着华西这个大家,从来没有自己的小家。”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对党员干部的根本要求。作为党员干部,学习吴仁宝,一个核心问题,就是要不断强化宗旨意识,自觉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千方百计办好为民造福的事情,在服务人民的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体现共产党的先进性。

品格: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华西村是靠实事求是,始终走自己的特色之路发展起来的。”这是吴仁宝向每位前来“取经”的人必讲的一句话,道出了他带领华西村民创造奇迹的“秘诀”。吴仁宝1957年担任华西村党组织书记,吃过“大跃进”年代盲目跟从的苦头。他从深入反思中领悟到,建好华西、富裕华西,必须坚持实事求是,走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长期以来,他不为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努力吃透“上头”,摸清“下头”,结合“两头”,一次一次抓住发展机遇,使华西实现率先发展、高速发展、科学发展。在“左”倾思想盛行、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年代,他悄悄办起了小五金加工厂,以工补农;改革开放初期,全国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他根据华西人多地少、有工业基础、集体家底比较厚实的实际,提出不实行分田到户,而将全村500多亩粮田集体承包给30名种田能手,剩余劳动力全部转移到村办企业,较早完成了产业结构调整。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苏南乡镇企业改革进入新阶段,有关部门提出“抓大放小”的要求,吴仁宝则根据华西企业发展的实际,提出了“抓大扶小”的改革思路,对关系华西经济命脉的毛纺、钢铁等大企业抓住不放,对有发展前途的小企业予以扶持,使大小企业都焕发出了生机活力。吴仁宝凭着求实创新的精神,在收入分配、企业经营营管理、村民自治、领导班子建设等方面,建立起了一套堪称“华西特色”的体制机制,成功破解了农村发展的一系列难题,使华西始终与时俱进,走在前列。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共产党人应有的政治品格。每个党员干部都要像吴仁宝那样,坚持实事求是,勇于改革创新,自觉按客观规律办事,善于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本地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这样,才能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出一条符合地实际的发展路子,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追求:志存高远,不懈奋斗

“当干部就要做到困难面前不倒,压力面前吓不到,成绩面前夸不倒。”这是吴仁宝经常与华西村干部们共勉的一句名言,也是他拼博进取、不懈奋斗精神的最好诠释。凡是接触过吴仁宝的人,无不对他的拼博奋斗精神肃然起敬。无论是当“村官”还是当“县官”(吴仁宝曾经担任过6年江阴县委书记),无论是当典型还是受冷遇,无论顺境还是逆境,他都始终保持一种昂扬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在担任华西利党组织书记的几十年里,吴仁宝抓华西的新农村建设,一个规划接着一个规划,一个奋斗目标接着一个奋斗目标,始终没有丝毫的满足和懈怠。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华西村年产值已达几千万元,成为闻名全国的富裕村。然而,吴仁宝没有停下脚步,他带领全村100多名党员和村民代表到南京雨花台宣誓:苦干三年,产值一个亿。第三年,目标如期实现。之后,他带领华西村民乘胜前进,不断向更高的目标攀登,先后提出建成10亿元村、20亿村、100亿村、200亿村、300亿村等一个又一个自我超越的奋斗目标。到期2007年,全村拥有资产160亿元,营业收入达到450亿元。在巨大的成就面前,吴仁宝想得更高、更远。他提到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每年产值至少增加30亿,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业国际化、环境生态化,建设更加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村”。我们在华西村调研其间,旁听了该村的全体利民大会。会上,吴仁宝大谈特谈的是“富而思变、富而思进”教育村民永不满足,勇于进取。2003年,76岁高龄的吴仁宝退居二线。然而,壮心未与年俱老,这几年,他还是那样精神振奋,仍然一刻不停地为华西村的发展操劳,每天工作长达十二、四个小时,以实际行动实践着他“生命不息、服务不止”的誓言。

不断进取,艰苦创业,是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吴仁宝的成功,说到底是他百折不挠、不懈奋斗的结果。每个党员干部都要学习吴仁宝的拼搏进取精神,胸怀大业,坚韧不拔,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一流业绩。

向老党员学习,向老党员致敬 第5篇

作为一名年轻的新党员,我们应该从老党员身上学习什么样的精神,才能使得自己更好地在岗位上作出成绩、发光发热。我认为:

一是要学习他们在战争年代以民族命运为己任,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这种理想和信念正是我们新党员应该要树立的,如果每一位新党员都能拥有这般坚强的意志,和对未来、对社会、对国家强烈的使命感,那么,我们就会拥有更大的力量去实现我们共同的理想。

二是要学习他们在建设国家期间不畏艰苦,敢于奋斗的精神。他们以愚公移山般的决心,百折不挠的精神,重振了我们伟大中华民族兴盛。如今的幸福生活却让我们许多人习惯了享受、习惯了懒散,忘记了艰苦奋斗的精神。因此,我们更要向老党员学习,不怕困难,努力奋斗,更快更好地战胜每一个困难,做好每一项工作。

三是要学习他们在新时期,发挥余热,深入基层、无私为群众服务的精神。在工作和生活中,经常会听到我们园区很多老党员发挥余热为人民服务的故事,尽管他们年老,但是他们仍然谨记党的宗旨,仍然用行动展示自己的使命和责任。作为当今社会主人的年轻一代,就应该学习老党员的精神,为社会、为国家多讲一点奉献,少谈一些回报;为身边相识的、不相识的人多一点关心,少一丝冷漠,那这个社会必将和谐有序、充满关爱、欣欣向荣。

党员会学习文章 第6篇

上面说过,党的组织结构的具体形式是民主集中制。党是有组织的,有组织系统的。党内有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但是党的领导是集体的领导,不是个人的领导。因此,必须要有民主,然后才能实现集体的领导。所谓集体领导,即是集合全党的经验和智力,集合全党最好的意见和计划,使之成为—个决议案,成为一个方针。

任何一个共产党员,不论其地位怎样,只要他有相当的水准,能认识革命的规律性,就有机会提出他的意见。如果他的意见中有一部分好的,那末这一部分好的意见就会被采纳,作为党的总的领导方针中的一部分,就是说,他就参与了党的集体领导。因此,也就是说,任何党员都有机会参加党的集体领导,参加对全党、对革命的领导。

同时领导又是多方面的,是具体的,如领导战争,领导工农运动,领导政权,领导油印工作,领导医务工作等。因此,党的领导除了一般的战略策略的确定外,其他一切领导都是具体的,而各部分具体工作之领导,又皆有其自己的规律性。因此,需要各方面的、具体的领导者,就是说,需要集体领导下的个人负责制。可是各方面的具体的领导也是有一般性的,因为它是总的集体领导的一部分,如果每一部分具体的工作领导得好,也就使普遍的工作都做得好。所以,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是统一的。

我们党的战略策略的方针是已经确定了的。这是全党同志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研究了具体的中国社会所得出的共同结论。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理在中国的具体运用(但是如果有人还有新的意见,仍旧可以提出来的)。这亦就是党的集体领导的根据。

为了达到思想意志的统一,也必须实行民主集中制。就是说,要大家来讨论,发表意见,好的意见要采纳,不好的意见要加以说服。民主集中制的意义便是把大家的意见和力量集中起来、组织起来,成为一个统一的意见和统一的力量。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是: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个人服从组织,全党服从中央。问题未决定时,大家可以提出意见,既已通过,就必须执行。即使你不赞成,也必须服从。民主与集中是统一的。没有民主就没有集中,同时,没有集中也就不能有民主。因为如果没有少数服从多数,结果必然要使多数人的利益为少数人所破坏,即是说,必然要弄到反而使多数人服从了少数,这就是不民主了。

(二)党内对民主集中制的错误认识。

民主集中制的这些基本原则是容易懂得的,是容易为人背诵的。但是只有在实践中真正依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去实行的,才能算是真正懂得这些原则,才能算是布尔什维克。

根据中国党的经验教训,证明实际上有很多人并不懂得民主集中制。因为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但是有很多人却认为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据我所知,他们所提的条件,有以下几种:

有人说,要我服从上级和多数是可以的,但上级和多数在原则上、在政治上先要正确。若在政治上错了,我就不服从。这就是以多数的、或上级的、或中央的正确与不正确为服从的条件。这个条件的提出是不对的,这就是破坏了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规定:只要是大多数、是上级或中央通过决定了的,就要服从,就是不对也要服从。恰恰在这时候,特别要遵守纪律,要服从多数,要服从上级或中央,不管多数、上级或中央对与不对。

为什么不对也要服从呢? 这因为:

第一,这只是你认为上级、中央或多数错了,到底错了没有,还不知道。如果你认为错了你就不服从,他认为错了他就不服从,那就没有党,只有散伙了事。可是到底是谁对了却并未弄明白。过去陈独秀、罗章龙、张国焘等人,都是以“中央错了,我对了”的口号,来反对中央,并另外成立中央,造成党内分裂。可是以后事实证明,错的恰恰是他们,而不是中央。

向党员学习活动 第7篇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全国各地涌现出一大批为民务实清廉的党员、干部先进典型,王胜、于海河、毕世祥、文朝荣是其中的优秀代表,他们用生命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是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近日,中组部追授他们“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作出安排部署,要求向他们学习,以促进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

通知要求,全省各条战线的党员、干部要学习王胜、于海河、毕世祥、文朝荣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牢记宗旨、心系群众的公仆情怀,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务实作风,敢于担当、攻坚克难的奋斗精神和清正廉洁、一心为公的道德情操,以先锋模范为镜,向先进典型看齐,深学、细照、笃行,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历史、人民的业绩。

向党员学习文章 第8篇

在“基于学生发展,符合学校实际,全员参与建设,关注教育价值,促进‘心向学习’”的课程方略下,我们构建了“目标整体、结构多元、提升学能、发展个性”的课程体系,这一体系简要表述为“八个领域、十六个系列、百余门课程”,强调学科性与互通性的统一,普及性与提高性的兼顾,明理性与实践性的协调,迁移性与应用性的融合。

有意义的学习是基于教师对学习目标的准确定位,对学习内容的精心选择,对学习动机的有效激发,对学习过程的合理引导,对学习效果的科学评价;有意义的学习必定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是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有机结合的学习。这里的接受学习不是“填鸭式”教学下的机械学习,而是在教师选择性、建构式“精讲”引导下的建立知识结构的学习。我们把这种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有机结合的学习称为“心向学习”,把促进学生“心向学习”的教学方式称为“心向教学”。

一、优化基础型课程,让学习更有效

我校国家课程适应性再开发的指导思想是: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在国家教育目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学生实际,对基础型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学生练习等方面进行校本化研制,建立各学科校本课程标准,使教师的改进课堂教学实践探索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保证教学过程的确定性、有效性,减少随意性、盲目性。

1. 提高教学目标的精确性、层次性、序列性,为“心向教学”明确方向

教学目标设定的精确性、层次性、序列性,建立在教师对学段乃至学科教学体系的整体、精准的把握上,是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学习方法和策略迁移以及建立知识结构的前提。我们在遵守国家学科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提出以下措施。

①“统筹三类课程整合、专题教育、实验教学”,是基于促进三类课程整合、落实专题教育和强化实验教学的思考,真正推动这三方面工作必须以融合教学目标为前提。

②“学段教学目标的底线上移”,以学校发展阶段目标定位和年级学生整体学业水平为参照,对学科总体教学目标进行研究,是学校个性化的要求。

③“年段教学目标的序列化分解”,是以年段教学内容为载体将学段教学目标按有利于学生知识建构的合理顺序和层次分解到年段的研究,以优化学科知识与技能体系的系统性。

④“单元教学目标的系统化构建”,是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以单元教学主题为中心整体构建单元教学目标,有效引导课时教学的研究。

⑤“课时教学目标的核心化设计”,是以“一课一得,课课有得”为指导思想,找准重点,提高课时教学目标精确性的研究。教学目标的校本化,为指导有意义学习的“心向教学”设定了可量化与检验教学的目标。

2. 增强教材内容的适切性、系统性、拓展性,为“心向教学”提供载体

我们立足上海二期课改教材,吸纳上海一期课改教材的长处,依据校本教学目标,调整学科教学内容和配套课程资源,提高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适切性,使教学内容更有利于教师有效的教和学生有意义的学,实现教师从“教教材”到“用教材”的转变,提高课堂教学效能,促进学生形成知识、学习方法与策略的迁移。对于教材内容校本化,我们形成了以下策略。

①适切目标:教学内容必须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调整必须依据和适切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相应的配套资源同样需要调整和优化。

②瞻前顾后: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调整,必须以提升知识的系统性、结构性为前提,必须有利于知识的前后联系与承接铺垫,有利于知识的生成与发展。

③取舍有度: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调整,必须与教学目标设计“一课一得,课课有得”相一致,“取”以“得”为基础,“舍”以促进“得”为目标。

④延伸拓展: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调整,必须与“底线上移”相一致,以提升学生的必要的知识积累与能力提高为原则。

3. 提高教学设计的多样性、分层性、整体性,为“心向教学”创设路径

课堂教学改进的“心向教学”,即要求在提高教学目标针对性、教学内容适切性的前提下,厘清三维目标与内容,以单元为单位优化教学设计;教师的教学情境创设、引导概括(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提问设计、练习安排、活动构思、评价设计等,必须遵循面向全体、分层要求、落实“三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品格)、精讲、精练、注重习惯、注重方法、注重激趣、注重迁移、注重调控、注重反馈等的教学策略。

教学设计过程是对教学目标设计与教学内容设计环节的二度研究和落实过程。所谓二度研究,就是要在操作层面上对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设计进行再次考量与调整。课堂教学的生成性既具有不可预测和不确定性,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通过我们经验和研究去把握的。因此,二度研究也是基于课堂教学生成性的需要。所谓落实就是在运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的相互联系的各部分问题和需求,在连续模式中确立解决它们的方法步骤,然后评价教与学效果的过程。

4. 强化练习系统的针对性、层次性、诊断性,为“心向教学”提供评价标准

练习系统校本化就是要与目标达成、内容调整、设计优化相衔接,提升练习的针对性、层次性、诊断性。练习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掌握、巩固知识与技能,并将其转化为能力的必要手段,起着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作用,是教师获得反馈信息的桥梁,可以弥补教师课堂教学的不足。

我们以练习系统的校本化适应分层教学、个别辅导、检测反馈等不同需要,实现“减负增效”,指导有意义学习的校本教学目标。我们对练习进行了细化分类,以“一页纸”为主要形式。课堂练习分为旧知复习、新知巩固练习、检测反馈练习等;课后练习分为复习巩固练习、拓展探究练习、预习指导练习等;辅导练习则根据“一人一案”的原则进行个性化的设计。各学科的练习系统校本化以学科学习特点为前提进行个性化设计。

二、开发校本课程,让学习更自主

我校的校本课程实行学分制管理,走班式运作,自主性选修课程与限定性选修课程组合的方式。自主性选修课程由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拓展型、探究型课程与活动组成,主要包括科学素养类课程、人文素养类课程、艺术类课程、身心健康类课程、学习生活技能类课程、报告讲座类课程、社会实践及社区服务类课程等8大类16个系列,共计一百余门的校本课程。

随着我校课程建设的逐步推进,我们通过拓展型课程系列化、特色项目“三级课程”建设、“三类”课程整合来进一步优化拓展型课程的结构与品质,增强学校课程特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具体来讲,就是以某一学科或相关学科群为基础,开发在门类、内容上具有一定衔接性,且各年级教学目标呈螺旋上升的目标序列的系列课程;围绕特色项目开发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学生社团的三级组合课程,在“三级课程”中构建递进式目标层次和内容要求,发挥针对特色项目的普及教育、兴趣培养与特长训练的不同功能;根据国家课程方案要求和我校学情,在基础型课程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选择具有综合性、延伸性的内容进行探究性“长作业”,在拓展型课程中渗透探究性学习方式,加强特色项目“三级课程”的整体开发,加强拓展型课程、探究型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合,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党员干部“向中央看齐”论析 第9篇

一、“向中央看齐”的要义

(一)基本内涵

“向中央看齐”,是指经常、主动地与党中央的要求或者基准对照,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里的“三个一致”,是判断党员领导干部是否“向中央看齐”的根本尺度。在思想上保持一致,就是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共产主义,深刻领会和及时跟进党中央提出的新思想、新理念、新观点、新要求;在政治上保持一致,就是要准确把握、坚定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站稳政治立场,坚定政治方向,保持政治定力;在行动上保持一致,就是要坚持时刻听从党召唤,一切行动听指挥,“上有所呼、我有所应”,党中央要求干什么就坚定干什么。其中,思想上的一致是“向中央看齐”的基础和前提,政治上的一致是“向中央看齐”的本质和灵魂,行动上的一致是“向中央看齐”的落脚点和最鲜明的标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向中央看齐”具体体现为向党的十八大精神、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看齐,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新战略、新思想、新理念、新要求看齐,向党中央“以人民为中心”、践行“三严三实”的基准看齐。

(二)基本要求

“向中央看齐”,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具体要求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主要表现为“四齐”:一是“齐声”。在党言党,善于讲共产主义、讲马克思主义、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善于讲党的领导,唱齐“坚持党的领导,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首全党共同的主题歌。反对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反对妄议中央、信口开河。二是“齐步”。与党中央保持步调一致,始终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反对固步自封,反对盲目冒进,反对非“左”即右。三是“齐力”。在党为党,瞄准方向,勇于担当,说到做到、说好做好,力往一处用,劲往一处使,全党拧成一股绳,形成干事创业的整体合力。反对出工不出力,反对夸夸其谈、讨巧耍滑。四是“齐心”。在党爱党,对党忠诚老实,政治信仰坚定,政治定力过硬,与党同心同德。反对口是心非,表里不一;反对说一套,做一套。这里的“齐声”即“在党言党”,是看齐的底线,是最低层次的看齐;“齐步”即步调一致,行动上的统一,是看齐的第二层次;“齐力”即“劲往一处使”,是看齐的第三层次;“齐心” 即“心往一处想”,发自内心的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是看齐的第四个层次,也是最高层次。判断一个党员领导干部是否达到了“齐心”,要看他是否能够经常、主动地做到与党中央“齐声”“齐步”“齐力”。在实际工作中,确有一些干部说得好,一段时期内干得也好,但在大风大浪面前却败下阵来,经不起考验,究其原因正是没有与党达到“齐心”的境界。人心齐,泰山移。“齐心”应当是干部“向中央看齐”追求的最高境界。

二、“向中央看齐”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向中央看齐”绝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一个简单的政治口号,而是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的本质要求使然、加强党的建设的内在要求使然、人们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使然。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精辟论述了“向中央看齐”的必然性和基本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全党要“向中央看齐”,凸显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向中央看齐”的极端重要性。

(一)从事业发展看:“向中央看齐”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被实践证明了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政治上必须遵循的重大原则。历史经验和国际经验都深刻启示我们,中国的问题,关键在党。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才能保证事业发展的正确方向,才能有效凝聚中国力量,才能防止犯颠覆性的错误,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而“看齐”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题中应有之意。只要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就必然要求“向中央看齐”。因此,毋庸置疑,“向中央看齐”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二)从党的建设看:“向中央看齐”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

全面从严治党是党中央确立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而党章作为党的总章程和根本大法,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总遵循。党章载明“党是根据党的纲领和章程,按照民主集中制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并明确规定了“民主集中制基本原则”。首要的原则就是“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这“四个服从”中最重要的是全党服从中央。“全党服从中央”蕴含着“全党向中央看齐”的基本涵义。因此,可以说加强党的建设,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内在要求是全党“向中央看齐”。

(三)从认识规律看:“向中央看齐”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特性使然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由于观察事物和认识问题的角度不同、方式各异,由于所处的环境差异,人们对同一事物或问题会产生不同的看法,这是认识的一个基本规律。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人们思想和行为的独立性、自主性、多样性、变动性空前增强,这些特性也必然反映到党员干部队伍中。因此,存在一定程度的“不齐”现象具有客观必然性。但“不齐”现象如果不能及时得到化解,必然削弱党的力量、损害党的形象、危害党的事业。所以就要正视“不齐”现象存在的客观性,又不能听之任之、任其发展。越是容易出现“不齐”,越是需要强调“看齐”。

(四)从形势任务看:“向中央看齐”是克难攻坚的迫切要求

当前,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机遇前所未有,挑战前所未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全面深化改革处在攻坚期,全面依法治国驶入快车道,全面从严治党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各种矛盾问题交织叠加,面临的内外部压力加大,诸多考验和风险复杂而尖锐。在这样的背景下,只有坚持全党“向中央看齐”原则,才能广泛有效地凝聚党心,进而有效地凝聚社会各方的智慧和力量,不断朝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阔步迈进。而从实践来看,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率先垂范,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开辟了党的建设的新境界,成效显著,有目共睹。但是,在一些地方、一些部门、一些行业“党的领导弱化”、党员领导干部与党中央看不齐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这也使得坚持“向中央看齐”显得更加迫切。

三、“向中央看齐”的修炼要领

“向中央看齐”,要求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时刻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必须着力修好“理论课”“规矩课”“担当课”,时刻不忘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责任,自觉接受组织安排和纪律约束,做到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一)着力修好“理论”课,锻造“看家本领”,强化“看齐”的思想自觉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我们党是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成果为行动指南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上的“信仰度”,决定对党的“忠诚度”和对党的事业的“执着度”,也决定着看齐的“自觉度”。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就必须具备相应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一些干部同中央看不齐,一个重要的思想根源是对党的基本理论学习不重视、不真学、不真懂、不真信。因此,“向中央看齐”首先要求党员领导干部高度重视和自觉加强基本理论的学习,着力锻造“看家本领”。一方面要强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学经典,悟原理,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筑牢理论根基。另一方面要强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学习,尤其是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把握鲜明立场,准确理解基本观点,吃透精神实质,切实提高运用重要讲话精神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着力修好“规矩”课,练好自律内功,增强“看齐”的纪律自觉

“人不以规矩则废,党不以规矩则乱。”“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向中央看齐”最根本的遵循和保障是党的纪律规矩。党的纪律和规矩就是党员领导干部的行为准则。纪律规矩越严明,党员干部犯错的机会就会越少,就会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党员领导干部应当认识到,党规党纪是约束、是规范,更是对自己的关爱和保护,要学好党规党纪,练好自律功夫。一要树立和强化党章意识。切实尊崇党章,认真学习党章,全面把握党章内容,带头遵守党章各项规定。要严格按照党章规定的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六项基本条件,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经常检查和弥补自身不足。二要树立和强化“高线”意识。党章载明,共产党员是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由这样的身份所决定,无论是人民群众还是党组织,对党员都有着比一般群众更高的道德要求。因此,每一名共产党员都必须以《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的规定为标杆,以先进典型为榜样,自觉提升道德修养,培养高尚道德情操。三要树立和强化底线意识。底线是质变的临界点,守不住底线,党员就不称其为党员。《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明确了新形势下共产党人的行为底线,每一名共产党员都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准确把握基本纪律规范,以反面典型为镜鉴,树立对党纪的敬畏之心,强化纪律自觉,严守作为党员的基本底线,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向着“高线”修为。

(三)着力修好“担当”课,强化责任意识,增强“看齐”的行动自觉

党员干部是人民的公仆,是党的事业的骨干。“向中央看齐”,把中央的要求和中央基准转化为自觉行动,贵在敢于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个领导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全党树立了勇于担当、善于担当的典范。党员领导干部“向中央看齐”,就要修好“担当”课,坚持做到“五个敢于”: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就要坚持学习和实践相结合,开阔眼界,培养博大胸襟,涵养“敢于担当”的正气,弘扬“敢于担当”的作风,提高“敢于担当”的能力;就要坚持严以自律和带好队伍相结合,充分发挥党的事业的骨干作用的称号,带领带动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向中央看齐”。

四、“向中央看齐”要正确认识的几个关系

(一)“向中央看齐”与表达不同意见的关系

有人认为,“向中央看齐”强调了集中统一,抑制了个性,制约了不同意见的表达。实际上,“向中央看齐”并不排斥不同意见的表达。党章明确规定,党员“对党的决议和政策如有不同意见,在坚决执行的前提下,可以声明保留,并且可以把自己的意见向党的上级组织直至中央提出”。这一规定,既有利于防止打着“不同意见”的幌子消极执行或不执行党的决议和政策;又为不同意见的表达畅通了渠道,有利于发现问题、纠正错误。所以,绝不能认为“向中央看齐”,制约了不同意见的表达。

(二)“向中央看齐”与坚持群众路线的关系

有人认为,“向中央看齐”强化了集中领导,与群众路线存在矛盾。这种认识也是错误的。我们党始终把群众路线视为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坚持群众路线本身就是“向中央看齐”的重要内容。从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的基本内容来看,“向中央看齐”正是“到群众中去”的关键环节。如果不能做到“向中央看齐”,党员干部各行其是,形不成有效的执行力,“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难免流于空谈。因此,“向中央看齐”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题中应有之义。

(三)“向中央看齐”与推进改革创新的关系

有人担忧,“向中央看齐”强调一致、整齐,会制约改革创新。这种看法同样是片面的、肤浅的。“向中央看齐”本身就包含着改革创新的要求。比如,党中央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和战略布局,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全面深化改革”;再比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首要的发展理念就是“创新”。因此,强调“向中央看齐”不会制约改革创新,而是方向上、内容上、方式方法上规范改革创新,确保改革创新有序推进。那些打着“改革创新”的旗号,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所谓创新,搞华而不实甚至背道而驰的所谓创新,往往害党、害国、害民、害己,这不是我们需要的改革创新。那些打着“看齐”的旗号,对中央的指示、上级的指示简单地照抄照转的,则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也不是真正的“向中央看齐”,也是必须坚决反对的。要真正做到在各方面“向党中央看齐”,必须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发扬创新精神,一切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根据具体情况解决工作中的各种问题。

【本文系2016年度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的实践探索与思考”(2016B309)的阶段性成果】

上一篇:房建专业实习报告下一篇:贾老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