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延安精神

2024-05-11

党课讲稿延安精神(精选6篇)

党课讲稿延安精神 第1篇

关于学习践行延安精神专题党课讲稿范文

一、追古抚今缅怀先辈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我们共产党人心中的圣地、精神的家园。几天的培训学习和实地考察参观,给我们的心灵以强烈的触动和震撼,在那样艰苦的物质条件和严峻、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下,在延安这个弹丸之地,中国共产党运筹帷幄、组织联合全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在接下来的三年多时间里,中国共产党领导根据地军民决胜千里,最终取得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缔造了新中国。实现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带领全国人民站起来的伟大胜利的目标。革命先辈为人民谋幸福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是我们后来人要永远铭记、领悟和传承的。

延安也是习近平总书记人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16岁,一个懵懂少年响应国家上山下乡号召来到延安梁家河,23岁离开到北京求学,7年多的时间,年轻的习近平以一己之力组织、带领梁家河人民建沼气池、淤地坝、打水丼、办铁业社、建磨坊、裁缝铺、代销点,战天斗地谋求和平年代的幸福生活,梁家河期间的经历塑造了年轻的习近平的家国情怀,习近平总书记XX年2月考察延安时曾深情地说:“陕西是根,延安是魂,延川是第二故乡”,“我在延川生活期间,深深受到延安精神的熏陶,对延安精神有切身的感悟”,他的身上闪耀着“一心为民、艰苦奋斗、敢为人先”的精神,跨越时空,融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让中国人民站起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让中国人民富起来,现如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正在带领全国人民实现让中国人民强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延安成长蜕变的经历值得我们去探究。

二、以“延安精神”为指引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

革命圣地延安,既是红军长征胜利的落脚点,也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赢得抗日战争胜利、进而夺取全国胜利的解放战争的出发点。从1935年到1948年,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是在这里生活和战斗了13个岁月,他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领导和指挥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坚固基石。在延安,中国共产党孕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的历史篇章,“延安精神”是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思想体系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风范、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所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结晶,是“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在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精神动力作用。“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它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延安精神”的主要内容就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肩负着神圣的历史使命,立德树人是国家教育战略、教书育人是我们的神圣天职,在国家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的历史进程中,我们要以“延安精神”为指引,深刻领悟、把握“延安精神”实质,脚踏实地,结合一名地方高校基层党总支负责人的具体工作实际,在学校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要站位本单位发展的整体布局上,认真谋划、精心组织安排,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在思想政治和学生管理工作中加强理想信念、爱国者主义、家国情怀的教育和引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合理规划学业,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筑牢顺利完成学业成为一名合格毕业生的思想基础,为国家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

三、学习永远在路上

这次培训是一次十分难得的学习机会,是一次锤炼党性的机会,更是一次洗涤心灵、净化灵魂的寻根之旅。沿着先辈生活、工作和战斗的足迹的培训学习,受到的熏陶和感悟,与平时对理论学习的理解从视觉到心灵有了很少有的感动、震撼和冲击。真心希望学校以后多精心组织安排类似的学习培训,通过短期的培训学习提升干部队伍整体的党性修养、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以更加饱满的精神风貌和更加高涨的工作激情为学校的发展做贡献。

党课讲稿延安精神 第2篇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从1935年到1948年,这里曾经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陕北和延安战斗、生活、工作了13个春秋,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做出了关系中国革命前途命运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为夺取全国政权奠定了坚实基础。正是这波澜壮阔的13年,正是这片神奇的土地,孕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这就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一、我们所处的时代呼唤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是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以中国共产党人为核心的中华民族优秀分子,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斗争实践中,他们的理想追求、精神风貌、思想品德、行为准则、工作作风的精华和结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时期,继承和弘扬延安精神,所以变得特别重要,是由我们所处的主客观环境和条件所决定的。虽然历史已成回忆的往事,但历史熔铸的精神永存,时代向前发展,延安精神仍然是时代的需要。

一是我们党承担的宏伟历史任务和庄严历史使命的需要。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发出了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时代号召。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征途上,必定会遇到各种预料之中的及无法预见的困难和问题、风险和挑战,伟大的实践需要伟大的精神做支撑。要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肩负的任务还很艰巨,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还会很多,因此,我们必须谦虚谨慎、艰苦奋斗。

二是保持我们党的先进性的需要。当前我们党所处的环境、党的建设所面临的任务,较之过去已有很大的不同。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必须解决两大历史性课题: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在解决这两大历史性课题过程中,继承和弘扬延安精神,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如果忘记或摒弃了延安精神,没有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而理想信念淡薄,不再讲艰苦奋斗而一味追求个人享乐,还怎么谈得上党的先进性?在当前现实生活中,党内存在的一些消极腐败现象,难道不正是同延安精神背道而驰吗?因此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必须坚持用延安精神武装今天的中国共产党人。

三是加强民主建设的需要。延安精神的本质是追求民主。民主政府的一个最大特征,就是把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有一首歌里唱到“人民政府爱人民”,事实上,那时的陕甘宁边区政府被誉为“民主的政府、廉洁的政府”,人们的衣着和生活都很简朴,人民之间的关系是坦诚、直率和友好的,中国共产党就是以对人民的无限忠诚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在当代,世界上民主的呼声日高,我们党把民主建设也当成一个根本性的政治目标而努力奋斗,延安精神所贯穿的民主精神,仍然应该成为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而毛主席应对黄炎培先生提出的“历史兴亡周期律”问题所做的回答,应该成为我们耳边长鸣的警钟。

二、继承和弘扬延安精神,必须与时俱进,融入时代内涵

纵观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深刻变化,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党的自身建设面临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三大考验。然而千变万变,基本国情没有变,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社会主义中国的性质不能变,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不能变。因此,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以延安精神为代表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继承和弘扬延安精神,也决不能照搬过去的一套,一定要结合新的实际,不断赋予其时代内容。半个多世纪以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等对延安精神都作了许多重要阐述,极大地丰富了它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西柏坡时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这些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新的历史条件下成长起来的许多英雄模范所体现的时代精神,如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都与延安精神的内在本质是一致的,是延安精神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生动体现。

近来,云南省保山地委原书记杨善洲同志的事迹感动着国人,从他的事迹当中,我深切地感受到杨善洲具有圣洁的品格。杨善洲属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老党员”,他们当中不少人已经去世,健在的已是垂暮之年。他们虽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却有着一样的人生特征。他们很少被当作先进人物,也无从得到表彰,因为杨善洲的故事在那个年代是党员干部的集体自觉和自我意识。对党员干部来说,“共产党人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没有任何特殊利益”,这是铁铸的信条,不用强调也不用要求,它是发自内心的。所以没有人把集体的东西往家里拿,哪怕是一盒火柴,房子盖好了先分给群众住;没有人愿意向组织上张口要官、要待遇,有的甚至倾其所有,把积攒的钱拿出来支援国家建设;没有人眼睛整天向上看,对群众吆五喝六,而是主动走进老百姓柴门,同吃同住同奋斗。

不可否认,由于时代隔膜,杨善洲所做的一切似乎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不那么好理解:现在哪有不取分文好处的招商引资?哪有不计任何报酬的投入?哪有不为家庭子女考虑的父母长辈?但从那个年代走过来并和那些“老党员”一起奋斗过的人们,对此绝不会陌生,焦裕禄、杨善洲何止万千。

在xx主题教育中,一大批机关干部下基层、进村子、住农户,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更多地了解群众的实际困难,做到“设身处地”、“感同身受”。有的省对下乡的干部提出一连串“不准”—不准事先踩点、不准层层陪同、不准特殊接待、不准敷衍应付、不准缩短时间。这种高层与基层的直接互动方式,就是密切联系群众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弘扬,也是躬身实践,了解基层,体察民情,做好基层管理的有效载体。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我们要把延安精神作为凝聚人心、团结奋进的强大动力,作为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重要法宝。同时我们还要充分运用这一生动教材,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让广大青少年更多的了解党领导人民建立新中国所走过的艰难历程,了解我们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光荣传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把老一辈开创的事业一代一代传下去。在与时俱进的奋斗中,伟大的延安精神必将被赋予新的时代内容,化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美好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鼓舞我们谱写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

三、继承和弘扬延安精神,做一名清正廉洁的好干部

人无精神不立,党无精神不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实现“中国梦”,最重要的是脚踏实地、艰苦奋斗。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反对“四风”的实施,体现了忧患意识,体现了执政清明,体现了历史担当。我们要坚持实干兴邦,将延安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1.继承和弘扬延安精神,就是要认真践行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延安时期那个艰苦岁月里,我们党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为了人民的解放,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只见公仆不见官”的延安时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全国人民中起到了巨大的凝聚作用。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们的党员干部仍然要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永远牢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政治信条,做一个像焦裕禄、杨善洲、兰辉式的好党员好干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奉献一生。

2.继承和弘扬延安精神,就是要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继承和弘扬延安精神,对于我们加强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教育,提倡敬业、创业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就可以旗帜鲜明地抵制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防止特权思想和腐化堕落、萎靡不振等坏风气,党风和社会风气才能根本好转。作为一名纪检干部,自己要始终牢记“两个务必”,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勤俭办一切事业,自觉培养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和高尚的精神追求,坚决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侵蚀,永远保持和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带头厉行节约,常怀忧患意识,做到理想信念不动摇,美誉赞歌心不迷。

党课讲稿延安精神 第3篇

延安精神是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 以中国共产党人为核心的中华民族优秀分子, 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斗争实践中形成的理想追求、行为准则、工作作风的概括总结, 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相结合而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精神。冠之以“延安”, 乃是因为延安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 是抗日战争的出发点, 是解放战争的指挥中心。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就是在延安实现的。从1935年到1948年, 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在延安领导、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石。

延安精神, 最早见之于1942年, 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高级干部会议上做的报告中明确提到了延安精神, 铸造了延安精神的雏形。此后, 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不同场合都提到了延安精神。2009年底, 习近平同志在陕西调研时, 开宗明义地对延安精神作了历史的定位:“伟大的延安精神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 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体现。”[1]

延安精神自1935年产生, 历经80年, 时代赋予了它多层次的内涵。自延安精神诞生, 它一直是党和国家前进的明灯。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对延安精神有所论述, 对延安精神的研究也一直是学者们努力的方向。如, 1981年, 为纪念党成立60周年, 李维汉同志曾写了《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的结合和统一》, 把延安精神概括为六条:理论联系实际, 实事求是的精神;密切联系群众,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批评和自我批评, 坚持真理, 修正错误的精神;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革命工作不分高低贵贱, 革命同志一律平等亲如手足的精神;团结统一自觉遵守纪律的精神。曾任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的马文瑞在讲到延安精神时说:“延安精神, 就是抱着远大理想, 又能脚踏实地地进行工作的精神;就是不怕艰难困苦, 不在强大敌人面前低头, 敢于克服一切困难, 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就是在革命队伍内部同甘共苦, 团结一致的精神;就是公而忘私, 为了民族的利益、公共的利益、远的利益, 不怕牺人的利益、时的利益神。”虽然众多领导和学者对延安精神的表述有所不同, 但是总的基调是一致的。我认真学习多位领导人和学者对延安精神的表述, 将本文中的延安精神的内涵界定为: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当然还包括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 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 等等, 但主要的是前面这四点。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是延安精神的灵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是延安精神的精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是延安精神的核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是延安精神的显著特色。[2]

二、延安精神进校园的现实意义

高校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 是国家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发源地和先进文化创造传播的重要阵地。高校通过教给人们知识和方法, 提高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为促进物质文明的建设创造条件, 还可以提高人们的文明程度, 陶冶人们的性情, 推动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 特别是进入21世纪, 世界风云剧变, 思潮云涌, 高校作为社会精英聚集的地方, 已成为西方敌对势力散播反动舆论的突破点。在党的教育方针的指导下, 高校教师和广大学生们的思想道德状况总体上是积极、健康向上的, 但是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放松高校阵地的思想教育工作。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受到经济大潮的冲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给高校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

高校教师队伍中出现了一些不道德的行为, 政治立场不坚定、学术不端、违法违纪、以权谋私等行为时有发生。在这个背景下, 学习和弘扬延安精神, 成为战胜这些不良的思想和行为的不二法宝, 只有用思想的武器才能战胜思想的问题。

高校教师的思想问题是我们要常抓不懈的, 而作为高校的主体——当代大学生, 则是我们更要加以关注的对象。现在的大学生, 都是“80后”和“90后”, 他们在宽松的环境下长大, 对各种思潮有着全方位的接触, 个性鲜明, 思想活跃, 既有积极的一面, 又有消极的一面。大学生们在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 响应党的号召, 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但对一些国际国内及社会上的重大问题缺乏辨别力, 难以把握立场。他们的求知欲、求新欲强, 但是责任意识弱。学习、工作中往往想一蹴而就, 过于追求优越的工作条件和舒适的工作环境, 缺乏踏实实干和艰苦创业的精神。这一代的大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 他们有着强烈的实现个人价值的愿望, 但同时缺少集体主义和协作观念, 缺乏服务他人和奉献的精神, 同学之间缺乏真情和友爱, 人际关系淡漠。

延安精神在延安时期为我党的发展壮大、战胜困难取得革命胜利提供了精神动力。在新时代的高校, 学习延安精神, 弘扬延安精神, 既是新时期加强师德建设的必然要求, 又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

三、创先争优与延安精神

我们的高校不同于国外大学, 高教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的方向;高校的现行体制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在这个体制下的教师和学生都隶属于各级党团组织领导之下。

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当下, 学习和弘扬延安精神是推进创先争优的加速剂和推动剂。

创先争优活动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和建设载体, 对全体党员而言, 是一次思想上的洗礼, 是为了让广大党员坚定信仰, 这与延安精神的灵魂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创先争优活动要求教师要强化师德教育, 做学生的楷模, 既要做好学生学业上的领路人, 又要做好生活上的知心人, 帮助学生排忧解难, 自觉维护学生的利益, 热爱学生、服务学生。我们的学生, 特别是党员学生,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 要围绕“有理想、有责任、有能力”的目标, 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发挥党员的先进性作用, 以点带面, 带动更多的同学进步。从某种层面上讲, 这与延安精神的核心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是一致的。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我党的思想路线, 也是延安精神的精髓。在创先争优活动中,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更是我们要把握的重点。创先争优的“创”, 是创先争优的前提条件, 正是要求我们要解放思想, 本着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原则, 创造性地把活动创建起来, 在活动开展中实事求是, 作出的承诺要认真兑现, 以诺促改、以改践诺, 让创先争优变得实实在在。

四、践行延安精神, 做创先争优模范

1.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充分利用报纸、网络、广播及宣传橱窗等宣传舆论工具, 学习延安精神, 传播延安精神, 弘扬延安精神。同时充分利用社会媒体宣传延安精神进校园的成效, 达到外塑形象、内聚人心的功效。大力营造学习和践行延安精神的浓厚氛围, 把学习延安精神、践行延安精神作为创先争优的一项重要内容。

2.根据对象的不同, 将延安精神教育活动分成若干阶段, 分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教师的教育, 重在师德建设, 提高政治素质, 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 自觉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 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切实做到“学术探讨无禁区, 课堂讲授有纪律”。学生的教育活动, 则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渠道, 其他课程有所渗透。

3.以延安精神为主题, 组织各类参观活动和各类社会实践活动, 鼓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加, 让教师和学生亲身体验延安精神, 宣扬延安精神。在学习延安精神的过程中, 找到自己创先争优的目标和前进方向。

延安精神在延安时期为我党的发展壮大、战胜困难取得革命胜利提供了精神动力。时代赋予了延安精神新的历史使命。在创先争优活动, 用延安精神武装头脑, 践行延安精神, 将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 凸显延安精神的时代价值。

参考文献

[1]萧楼.珍视延安精神的当代价值——读习近平同志关于延安精神的讲话.中华魂, 2010.2.

浅谈延安精神 第4篇

【关键词】延安精神 南泥湾精神 创业精神

延安精神的主要内容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是指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它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在艰难探索中得出的理论结晶。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由毛泽东在延安时期确立的,它曾经指引着党领导人们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延安精神的最高目标。毛泽东多次强调:“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延安时期,无处不体现着我党密切联系边区群众和边区人民坚定的站在一起的决心,千方百计造福边区人民的毅力,毛泽东同志这番话得到了最好的验证。所以后来,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也成为了我党日后最大的政治优势。

南泥湾精神是延安精神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八路军三五九旅为代表的抗日军民,在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中创造的,是我军在困境中奋起、在艰苦中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为什么说“偏爱”南泥湾,只因南泥湾精神是延安精神最显著的标志。只因其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内核,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战胜困难,夺取胜利。下面,我就个人说说南泥湾。

“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唱呀一唱……”《南泥湾》,这首传唱了半个多世纪的陕北民歌,让黄土高原上的这块土地家喻户晓,也让人们永远铭记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

南泥湾是中国共产党军垦事业的发祥地,是南泥湾精神的诞生地。百年前,这里人烟稠密,水源充足,土地肥沃,生产和经济都十分繁荣。到了清朝中期,清统治者挑起回汉民族纠纷,互相残杀,使这里变成野草丛生、荆棘遍野、人迹稀少、野兽出没的荒凉之地。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由于日军的疯狂扫荡,国民党顽固派双重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以及自然灾害的侵袭,使得边区各方面,尤其是经济上的困难非常严重。正如毛泽东说的那样“我们曾经弄到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我们的困难真是大极了”。在这严峻的历史关头,1939年2月党中央、毛泽东及时地提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总方针和“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动员全国各个抗日革命根据地的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1941年春,英雄的三五九旅在王震旅长的带领下高唱“一把撅头一支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披荆斩棘,浩浩荡荡的开进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初到南泥湾,迎接战士们的是一个个困难和考验。没有房子住,战士们就搭草棚、挖窑洞、盖房子;粮食不够吃,到百里之外背粮,挖野菜摘野果充饥;没有鞋穿,自己动手,编制草鞋;最困难的是没有劳动工具,战士们就自己寻找废铁打造工具。困难吓不倒英雄汉,战士们硬是用歌声唤醒了沉睡的土地,用汗水浇出了千顷良田。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斗,荒芜人烟的“烂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南泥湾到处呈现出“粮食大丰收,瓜果堆如山”的景象。更是创作了中国历史上军队向政府缴纳公粮的奇迹。南泥湾由此成为全军大生产运动的一面光辉旗帜。后来人们常把这一大生产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称之为“南泥湾”精神。

南泥湾精神,概括起来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尊重群众的人本意识;敢于征服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勤俭节约的奉献精神。”三五九旅正是发扬了这种优良传统,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创造出了人间奇迹。

自力更生,是大生产运动的思想基础,是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在当时,强调自力更生,有三方面的意义:一是不要依靠国民党政府给我方抗日经费和物资供应;二是不要把单位的财政供给责任全交上级领导机关;三是不要军队的给养任务全压在老百姓肩上。用毛泽东同志的话说:既不要国民党政府发饷,也不要老百姓发饷,完全由军队自己供给。这一创造,对于我们民族解放事业,该有多么重大意义啊!南泥湾乃至整个延安的大生产运动,都是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发动起来并广泛开展的。

在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中,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突出表现为:一是与天斗,与地斗,与敌人斗,在艰苦中抗争,以奋斗求生存。二是一手拿枪,一手拿锄,一面战斗,一面生产,顶着双重压力,完成双重任务,真正是“一把锄头一枝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三是立足当时,着眼未来,把克服当时的经济困难与发展边区经济统一起来,提出“为了抗日和建国的需要”而艰苦创业的思想,并积极发展公营经济,发展农业、工业、商业和交通运输业,给边区经济打基础,给建设新中国打基础,其创业思想和创业精神,是明确而显见的。

三五九旅发扬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树立坚定的抗日必胜的信念,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没有房,自己动手挖窑洞;没有菜,自己动手挖野菜;没有工具,就自制锄、铲,他们以惊人的毅力,实行战斗、生产、学习三结合,开荒种植,养猪烧炭,兴办商业和各类工厂,开展劳动竞赛,形成了军民一家、党群一家的和谐局面。

发展生产,厉行节约,是边区克服严重物质缺乏和财政困难的两个重要方面。在当时,为了减轻人民的负担,节约被提到了与生产并重的位置。为此提出了一系列节约经费、紧缩开支的措施。此外,政府机关及军队,处处精打细算,点滴节约经费,反对贪污浪费。王震旅长还向全旅发出了“生产要多,消费要省”的号召,提出“富日子也要当穷日子过”。这样不但直接给财政以好的影响,而且减轻了人民的负担,促进了边区经济的发展。这种节约为民,自讨苦吃的思想行动,不能不说是一种奉献精神。

南泥湾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留下的传家宝。它的影响和作用,在空间上,已经远远超出南泥湾和三五九旅的范围,而扩大到全军、全党和全国;在时间上,也跨越了抗日战争时期,而不断延展到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及现在,并将继续延展到遥远的将来。这种精神是几代农垦人用青春、汗水、鲜血乃至生命培育锤炼出来的宝贵精神财富。

改革开放以来,南泥湾得到更好的开发和建设,特别加强了自然生态的保护和建设。现在南泥湾已建成以革命纪念地为主,集参观、旅游、经济综合开发为一体的多功能的经济、文化重镇。其旖旎的田园风光,迷离多彩的森林景观,纯朴深厚的文化习俗,激励人心的革命遗址,互相映衬,观之令人心旷神怡,激情满怀。

物质是暂时的,最终消费殆尽;精神是永恒的,长久影响后人。南泥湾精神从最初生产自救的一种简单劳动,升华为一种闪耀着普遍真理光泽的不朽精神,貌似偶然,其实必然。每一个正义的、顺应人类历史潮流的行为,就是一次使真理更正确更饱满更完善的过程,并结晶成为一种能裂变无穷力量的精神,成为旗帜,成为我们不懈追求的动力。让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如火炬一般一代又一代相传,照亮我们每一位农垦人的征途和未来。

党课讲稿延安精神 第5篇

内容提要:延安,举世闻名的中国革命圣地,从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在这里领导、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石,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孕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精神动力作用,是我们党、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我们要深刻理解延安精神的形成过程、科学内涵、现实启示和实践价值,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宗旨意识,端正价值追求,纯净思想道德,让延安精神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放射出新的光芒。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从1935年到1948年,这里曾经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陕北和延安战斗、生活、工作了13个春秋,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做出了关系中国革命前途命运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为夺取全国政权奠定了坚实基础。正是这波澜壮阔的13年,正是这片神奇的土地,孕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这就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一、我们所处的时代呼唤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是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以中国共产党人为核心的中华民族优秀分子,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斗争实践中,他们的理想追求、精神风貌、思想品德、行为准则、工作作风的精华和结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时期,继承和弘扬延安精神,所以变得特别重要,是由我们所处的主客观环境和条件所决定的。虽然历史已成回忆的往事,但历史熔铸的精神永存,时代向前发展,延安精神仍然是时代的需要。

一是我们党承担的宏伟历史任务和庄严历史使命的需要。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发出了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时代号召。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征途上,必定会遇到各种预料之中的及无法预见的困难和问题、风险和挑战,伟大的实践需要伟大的精神做支撑。要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肩负的任务还很艰巨,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还会很多,因此,我们必须谦虚谨慎、艰苦奋斗。

二是保持我们党的先进性的需要。当前我们党所处的环境、党的建设所面临的任务,较之过去已有很大的不同。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必须解决两大历史性课题: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在解决这两大历史性课题过程中,继承和弘扬延安精神,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如果忘记或摒弃了延安精神,没有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而理想信念淡薄,不再讲艰苦奋斗而一味追求个人享乐,还怎么谈得上党的先进性?在当前现实生活中,党内存在的一些消极腐败现象,难道不正是同延安精神背道而驰吗?因此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必须坚持用延安精神武装今天的中国共产党人。

三是加强民主建设的需要。延安精神的本质是追求民主。民主政府的一个最大特征,就是把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有一首歌里唱到“人民政府爱人民”,事实上,那时的陕甘宁边区政府被誉为“民主的政府、廉洁的政府”,人们的衣着和生活都很简朴,人民之间的关系是坦诚、直率和友好的,中国共产党就是以对人民的无限忠诚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在当代,世界上民主的呼声日高,我们党把民主建设也当成一个根本性的政治目标而努力奋斗,延安精神所贯穿的民主精神,仍然应该成为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而毛主席应对黄炎培先生提出的“历史兴亡周期律”问题所做的回答,应该成为我们耳边长鸣的警钟。

二、继承和弘扬延安精神,必须与时俱进,融入时代内涵

纵观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深刻变化,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党的自身建设面临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三大考验。然而千变万变,基本国情没有变,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社会主义中国的性质不能变,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不能变。因此,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以延安精神为代表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继承和弘扬延安精神,也决不能照搬过去的一套,一定要结合新的实际,不断赋予其时代内容。半个多世纪以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等对延安精神都作了许多重要阐述,极大地丰富了它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西柏坡时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这些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新的历史条件下成长起来的许多英雄模范所体现的时代精神,如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都与延安精神的内在本质是一致的,是延安精神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生动体现。

近来,云南省保山地委原书记杨善洲同志的事迹感动着国人,从他的事迹当中,我深切地感受到杨善洲具有圣洁的品格。杨善洲属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老党员”,他们当中不少人已经去世,健在的已是垂暮之年。他们虽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却有着一样的人生特征。他们很少被当作先进人物,也无从得到表彰,因为杨善洲的故事在那个年代是党员干部的集体自觉和自我意识。对党员干部来说,“共产党人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没有任何特殊利益”,这是铁铸的信条,不用强调也不用要求,它是发自内心的。所以没有人把集体的东西往家里拿,哪怕是一盒火柴,房子盖好了先分给群众住;没有人愿意向组织上张口要官、要待遇,有的甚至倾其所有,把积攒的钱拿出来支援国家建设;没有人眼睛整天向上看,对群众吆五喝六,而是主动走进老百姓柴门,同吃同住同奋斗。

不可否认,由于时代隔膜,杨善洲所做的一切似乎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不那么好理解:现在哪有不取分文好处的招商引资?哪有不计任何报酬的投入?哪有不为家庭子女考虑的父母长辈?但从那个年代走过来并和那些“老党员”一起奋斗过的人们,对此绝不会陌生,焦裕禄、杨善洲何止万千。

目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受到人民群众普遍欢迎。一大批机关干部下基层、进村子、住农户,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更多地了解群众的实际困难,做到“设身处地”、“感同身受”。有的省对下乡的干部提出一连串“不准”—不准事先踩点、不准层层陪同、不准特殊接待、不准敷衍应付、不准缩短时间。这种高层与基层的直接互动方式,就是密切联系群众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弘扬,也是躬身实践,了解基层,体察民情,做好基层管理的有效载体。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我们要把延安精神作为凝聚人心、团结奋进的强大动力,作为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重要法宝。同时我们还要充分运用这一生动教材,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让广大青少年更多的了解党领导人民建立新中国所走过的艰难历程,了解我们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光荣传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把老一辈开创的事业一代一代传下去。在与时俱进的奋斗中,伟大的延安精神必将被赋予新的时代内容,化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美好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鼓舞我们谱写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

三、继承和弘扬延安精神,做一名清正廉洁的好干部

人无精神不立,党无精神不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实现“中国梦”,最重要的是脚踏实地、艰苦奋斗。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反对“四风”的实施,体现了忧患意识,体现了执政清明,体现了历史担当。我们要坚持实干兴邦,将延安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1.继承和弘扬延安精神,就是要认真践行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延安时期那个艰苦岁月里,我们党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为了人民的解放,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只见公仆不见官”的延安时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全国人民中起到了巨大的凝聚作用。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们的党员干部仍然要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永远牢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政治信条,做一个像焦裕禄、杨善洲、兰辉式的好党员好干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奉献一生。

2.继承和弘扬延安精神,就是要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继承和弘扬延安精神,对于我们加强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教育,提倡敬业、创业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就可以旗帜鲜明地抵制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防止特权思想和腐化堕落、萎靡不振等坏风气,党风和社会风气才能根本好转。作为一名纪检干部,自己要始终牢记“两个务必”,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勤俭办一切事业,自觉培养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和高尚的精神追求,坚决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侵蚀,永远保持和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带头厉行节约,常怀忧患意识,做到理想信念不动摇,美誉赞歌心不迷。

3.继承和弘扬延安精神,就是要学以致用,做以示范。延安精神是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内容。继承和弘扬延安精神,以延安精神引领教书育人,陶冶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就要增强办人民满意教育意识,把弘扬延安精神化为教书育人的工作态度、工作品德和工作动力。要把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教育全过程,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要深化认识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的办学方向,深化认识坚持教育要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教育方针,深化认识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育人目标和根本任务,把进一步弘扬延安精神转化为观察和解决教育问题的科学方法,转化为广育人才的创新实践,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

党课:弘扬“延安精神” 第6篇

延安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持续发挥作用,决定了党员干部必须增强政治定力、思想定力、作风定力、纪律定力,通过锤炼党性、凝聚力量、滋养初心、淬炼灵魂,更深刻感受延安精神的重大历史和现实意义。巍巍宝塔山、浓浓延安情,潺潺延河水、铮铮儿女心。实地参观学习宝塔山、杨家岭、枣园等革命旧址和纪念场馆,聆听专家讲解、现场讲解员解说,心中的圣地“延安”和“延安精神”更加轮廓分明、脉络清晰、历历在目,成了烙印在自身脑海中的群像,感到仿佛回到了一个个金戈铁马的煌煌场景,回到了一个个“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热血画面,回到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迈担当画卷。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在这特殊的时刻,惟有增强政治定力、思想定力、作风定力、纪律定力,才能更深刻感受到延安精神的重大历史和现实意义,这是党和人民军队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重要历史转折;这是党的理论、党的建设开辟新篇、趟出新路的重要历史时期;这是党担当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重任的重要历史阶段。

一、弘扬“延安精神”,增强政治定力

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核心和精髓,是“延安精神”最显著的标志。“主义譬如一面旗帜”,这是毛泽东同志的一句名言,正如他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中强调的“我们的将来纲领或最高纲领,是要将中国推进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去的,这是确定的和毫无疑义的。”延安时期,我们党在纷繁复杂的革命形势下,通过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伟大革命理想,牢牢把握革命的领导权,作出了关系中国革命前途命运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实践证明,坚定的理想信念永远是战胜一切困难、经受任何考验的强大精神支柱,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中国共产党走过100年历程,不仅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立了新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还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篇章,靠的是什么?仍然是马列主义旗帜,仍然是坚定的理想信念,仍然是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这一全党遵循的政治方向。邓小平同志多次告诫我们“老祖宗不能丢”,习近平总书记讲“如果丢了共产党人的远大理想,就会迷失方向”。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弘扬“延安精神”,必须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作为毕生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善于把握政治大局,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做到困难面前不改志,危难临前不忘本,始终忠于党、忠于人民,争做有铁一般信仰的好干部。还必须切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部署,扎实提高管党治党能力,带领党员干部一道坚定理想信念,把握政治方向,锻造坚强政治能力,在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上下功夫,持续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在实践中旗帜鲜明讲政治,经常同党中央精神对标对表,切实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二、弘扬“延安精神”,增强思想定力

“延安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确立了党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延安时期,经历了革命高潮低潮不断变换的中国共产党,在思想理论上更加成熟,在科学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相结合,成功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在理论上实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这一飞跃,是实事求是的结果。这一飞跃,最鲜明的基因就是实事求是。“心定则谋定,谋定则事成。”坚守初心,保持定力,方能信念如磐,苦干实干,善作善成。纵观党的历史,每一次的发展进步均以坚持实事求是密不可分,每一次曲折挫折也已脱离实事求是密不可分。时至今日,党的思想路线不断深化发展,形成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指引着我们开辟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前进。弘扬“延安精神”,必须增强思想定力,在头脑中坚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用科学思想方法增进深刻认同,用科学的思想标准强化识别力、鉴别力,正确理解和把握党的历史、党的理论、党的制度,正确理解和把握党中央作出的各项重大决策部署,坚决与国内外各种颠覆学说、错误意识形态划清界限,确保思想上纯洁、政治上坚定、行动上担当。思想上清醒,政治上坚定,行动上才会方向不偏,以稳健的步伐走向更广阔更光辉的彼岸。

三、弘扬“延安精神”,增强作风定力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高度重视作风建设,不管是提出解放劳苦大众的思想,还是革命早期提出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都是作风建设的显著体现。而党的作风建设理论上、实践上的成熟则是在延安时期,尤以提出“为人民服务”为标志。1942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第一次使用了“为人民服务”的科学概念,党的七大《党章》第一次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确立为党的根本宗旨。党的根本宗旨观的确立,使党的作风建设自此有了理论基点、实践基点。不得不说的还有党在延安开展的整风运动,这是党的建设的重大创新和创举,探索形成了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有效途径。于今天,弘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我们应对“四大考验”“四大危险”的根本所在。我们必须时刻牢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线,增强作风定力,无论是谋思路做决策,还是干工作抓落实,都要站在群众一边,用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践行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一核心要求,推动党和人民群众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磐石”定力,从根本上杜绝“四风”,实现领导作风、工作作风的根本扭转。

四、弘扬“延安精神”,增强纪律定力

上一篇:转业军人八一慰问信下一篇:教育案例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