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1工作室范文

2024-08-14

v1工作室范文(精选6篇)

v1工作室 第1篇

摄影工作室计划书

一 关于婚纱摄影行业背景介绍

1.随着潮流的发展

婚纱摄影是从1992年开始出现在大陆,94年开始就出现了大量的婚纱摄影店,婚纱摄影行业发展迅速,至2007年,才短短的10几年时间,已经由一件奢侈品成为结婚的必须品,类似早期办结婚的三大件,一些婚纱摄影品牌名称也非常有艺术感、时尚 气势,这一阶段是影楼为主

2随着器材的发展

婚纱摄影也随着摄影器材的不断发展,经过了几轮的更新换代,从最早的普通胶片,到120胶片机、到现在千万像素的高端数码相机,相册,相框也随着新花样的出现,逐渐丰富了结婚礼堂、新房里的结婚纪念品。20世纪后,又出现了电子相册,通过视频软件的编辑,把二维的相片放入已经设计好的模板,生成可在VCD、DVD播放的光盘。而近两年,有一家数码设备公司又推出了数码相框,又再此丰富了婚纱摄影的内容。婚纱摄影在风格上也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变化:最早生硬的记录,再到时尚唯美、再到贴近生活的写实、个性的情节故事拍摄、场景拍摄、画意风格、等等,厦门倾国倾城婚纱摄影有限公司2007年又推出了漫画婚纱摄影。根据情节拍好相片,再进行漫画创作,又为婚摄摄影行业推进了一个新的里程碑。随着文化艺术为底蕴的特色的发展

目前遍布全国的摄影店数十万家,但绝大多数摄影店(特别是婚纱摄影)都是以欧美西洋文化为背景,明显与中华民族的的文化毕竟不相符。随着中国在全球的崛起,随着中华文化的复兴,以中国文化为背景和内涵的“中国式摄影”,必然兴盛于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现阶段,“摄影技术”正向“摄影艺术”的过渡,婚纱摄影早已超过技术层面,更多追求文化层面的内涵,而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有着取之不尽的摄影艺术题材。

二.摄影行业的前景

摄影这个行业,虽然说也是一个服务行业,但是还是有很多自身的想法与感觉在其中,比如自身的美感,和自己的欣赏水平.和大胆的构图.如果迩不具备这些基础条件,即使迩摄影学的再精湛, 那迩也在这一行待不了多长时间.要及时吸取新的流行趋势.只要迩在拍摄片子时有自己 独树一帜的风格,而这种风格,大众基本可以接受,那么迩将立与不败之地

现在摄影行业龙蛇混杂,低端的门槛很低,半桶水学1,2年拿起单反混职业的人大把多,大多数老百姓也不懂看,也就知道效果比一般的相机好,但是这种人过不了几年就会被淘汰。未来的前景一部分是自娱自乐,还有一部分就是商业摄影.前景不妙,前景看上去并不理想,摄影进入数码后基础技术要求很低,很多人买了数码相机后就直接进入商业摄影,什么活都敢拍.质量价格薪水都很一般. 进新闻摄影要求有学历,或许还要点关系,毕竟人家是事业单位的多. 艺术摄影那条路很艰难,成名有钱的很少,大多数都只能以爱好者称呼. 我的想法是,只有不断的往尖端走,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商业摄影的前景还是很好的,比如婚纱摄影,儿童摄影,广告摄影等等.不过这是个容易“中毒”的爱好(行当),还是先看下自己的经济实力.摄影不单单是靠相机前面那个头,更重要的是靠相机后面那个“头”.摄影行业的发展会随着百姓的审美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将来你能不能做的下去,还是要看你是否能一如既往的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和修养

每个女孩子都要把自己打扮成最美的新娘子,你现在了解了未来婚纱摄影的发展趋势,可以让你在拍结婚照的时候找到更好的婚纱,让你自己打扮得更美丽,目前比较主流的婚纱摄影风格是清新风格和唯美风格。其中以韩式的清新风格最受80、90后新人们的喜欢,是未来婚纱照的发展趋势

三.婚纱摄影竞争

1.纵观现在的婚纱摄影行业,比起以往的的确有了很大的变化。无论是从婚纱摄影的产品包装来看还是服务人员的层次水平都有了更大的进步,拍摄手法也从传统的胶片到数码科技,让婚纱照更加美仑美奂。

2.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时尚的人们因此也习惯通过互联网去了解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特别是想寻找影楼、摄影工作室的时尚人们),通过搜索引擎或是当地较知名的网站对影楼进行浏览,对影楼的店面、服务、套系、价格、拍摄效果、工作人员以及质量、数量等有了详尽的了解,然后有选择的进店考察,然后促成定单。

3.传统婚纱拍摄的模式是一种流水线式的拍摄,即——从时尚到古典;从清纯到性感;从室内到外景;现在又出现了一种全新的婚纱摄影模式,纯外景自助式婚纱摄影!即——自主化妆,纯外景,免费使用婚纱,与摄影师全程互动!

另外:婚纱影楼的销售模式多是以价格不等的套餐模式来吸引消费者,几种固定的模式,固定的外景,这样给消费者的选择空间看来是很大但是选来选去也就是那些东西

四.摄影工作室的发展方略

随着时代的变迁,婚纱照也从早期较为单一的棚内内景婚纱照,演化到外景旅游婚纱照、实景棚内拍摄、画意特效拍摄,再重新返璞归真的回到“主婚纱照”时代。

而我们现在所理解的婚纱照主要由20实际50年代台湾婚纱照演化而来,台湾婚纱照手法借鉴了欧洲西方传统拍摄的光影诉求,同时也根据亚洲人的特点对人物进行二次刻画。使婚纱照犹如肖像经久耐看。50年代因战后经济萧条,照相业陷入低谷,于是有照相馆为改善经营,把自己的婚纱从箱底翻出来,让顾客穿婚纱拍照,作为结婚纪念物,大肆售卖。这种手法迅速得到了市场的高度认同,于是台湾婚纱照迅速风靡亚洲。正统的台湾婚纱照拍摄构图极为严谨,美姿造型有着严格的要求,服务人员素质要求非常高,通常双腿跪膝为新人服务,极为敬业。发展到上世纪70年代,台湾摄影师已经成为亚洲高水准婚纱摄影师的代名词,技术人员遍布亚洲各地。上世纪80年代末,祖国大陆改革开放,台湾摄影师部分来大陆开展业务,在空白的市场上迅速崛起。高速发展保持到2008年末,逐步进入瓶颈期,滞涨状态。但平均年增长率仍超过10%速度以上。现在所谓的婚纱照摄影师实际是当时80年代来大陆那批台湾摄影师的徒子徒孙。

婚纱照则最早由天真婚纱摄影在上世纪80年代初,1980年从香港购入4件婚纱,搭配塑胶假花,用于新人婚纱照的拍摄。早期婚纱照极为简单,通常由3张照片组成。分别为男女站姿、男单人、女单人组成。总共3张照片,肯定都是主婚纱照了。如果预算较为充裕则会将照片放大尺寸加大。受当时技术的限制,通常为先用黑白座机拍摄,后以人工方式进行上色。费用在50-80元人民币。在上世纪80年代,这笔费用相当于普通工人2个月的工资。因受张数的限制,对摄影师要求较高,基本不允许“走火”“闭眼”之类的错误出现。摄影师在当时是一个冷门职业,国营背景下的摄影师,收入与工龄、职称等进行评级。

早期婚纱照单一的格局,直至90年代末逐步被打破。一些精英分子,逐步开发外景婚纱摄影,逐渐活跃在八大关、天主教堂、海滩。随着生育高峰的80一代逐渐进入适婚年龄,交通旅行的便捷,在2000年外景婚纱照进入了爆发式增长期。早期摄影师的培养,为一对一,在2000年左右逐步为一对N,换句话说就是摄影师不带徒弟,只是让一帮助理在服务客人。时光进入2003年,单反数码进入普及,加之大陆婚纱摄影的粗狂式发展摄影师的质量和业务素质进入了参差不齐的高发展、高淘汰阶段。大量所谓抱着相机就是摄影师的社会青年加入到婚纱摄影行业。这时候,一些根本不具备外拍技能,未受过良好的美学修养的摄

影师带给顾客则是过度追求个性、追求外景特效、笼统粗糙的拍摄手法,往往毫无艺术张力的作品步入了众多百姓家中。于是乎,一些对艺术具有较高鉴赏力的新人又要求重新回归到“主婚纱照”的刻画上来。单色背景、强调光影组合的传统手法重新进入公众的主流视野。

主婚纱照在灯光方面

黑白灰的永恒色系,在主婚照的创作中较为常用。

1、白纱白背景一般为平光,脸部无阴影,美姿和表情自然,以白色永恒色刻画爱情的圣洁与高贵气质。

2、黑背景、灰背景通常以立体光为主,反差较为明显的刻画,充分展示人物的独有个性。获得良好的视觉效果。

主婚纱照在礼服配饰方面

黑白高对比较为适用。通常为:

1、男士白衬衣加领结(领带),黑色裤子,黑色袜子,黑色皮鞋。正统站姿。男士表情自然,有幸福感。

2、女士则为齐地白纱,手捧花以淡雅的色调,妆面及配饰以传统、简约、大方为主。头纱不宜过长或过短

v1工作室 第2篇

2012-01-31

【字体:大 中 小】【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一、指导思想

2012年保险中介监管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全国保险监管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抓服务、严监管、防风险、促发展”,继续深入开展保险公司中介业务检查,通过清理整顿代理市场、探索推进兼业代理专业化和专业代理规模化,有效提高代理市场的专业化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积极稳妥推进营销员管理体制改革,密切关注、及时防范和化解风险,全面推进保险中介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2012年保险中介监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一是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保监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确保保险中介改革发展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二是要重点突出。坚持把保护消费者利益作为保险中介监管的核心,严厉打击中介领域的违法法规行为,及时防范和化解风险,促进保险业平稳健康发展。三是要勇于担当。各保监局中介处要在局党委的领导下,苦练内功,增长本领,在中介业务检查、清理整顿代理市场等工作中,切实担负起主要责任。四是要持之以恒。要按照会党委确定的方针,沉下心来,埋头苦干,经过连续一段时期的不懈努力,使保险中介市场秩序得到切实好转。

二、工作要点

(一)继续深入开展保险公司中介业务检查

在前两年检查成效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保险公司中介业务检查的工作力度,针对保险公司与保险中介机构不合法、不真实、不透明的合作关系,着力查处保险公司利用中介业务和中介渠道弄虚作假、虚增成本、非法套取资金等突出问题,实现检查工作制度化、常规化。一是上半年各保监局选择辖区内1家省(市)级公司,对其及至少2家所属基层营业机构开展现场检查,检查对象可参考前两年中曾因中介业务违法违规被保监会发出监管函的保险公司名单;下半年保监会针对各保险公司基层营业机构违法违规情况,研究落实对相关保险总公司的监管措施。二是坚持对省(市)级公司与基层营业机构上下联动检查原则,查深查透基层营业机构中介业务违法违规问题,着力核查上级管理机构的管控意识、管控能力和管控效果,查处其组织、指导、批准、默许下级机构违法违规及在中介业务中的直接违法违规行为。三是要早安排、早动手、早出成果,做到突出重点,严查重处,严格追责,依法移送,及时披露,注重效果,各保监局应于2012年6月30日前将检查总结报告报保监会。

(二)继续清理整顿保险代理市场

在既有成效的基础上,各保监局根据总体部署和当地情况继续深入开展保险代理市场清理整顿,做到及时清理,持续整顿,严查重处,常抓不懈。一是机构自查自纠和保监局重点抽查相结合,继续将存在虚开发票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经营管理混乱、许可证失效的各类保险代理机构作为清理整顿的重点。二是要与保险公司中介业务检查相结合,以许可证管理为抓手,做好关、停、并、转。及时对过期及到期未申请延续的代理机构许可证进行公告注销,并在审核许可证有效期延续申请时,全面梳理3年来的经营管理情况,从严把握审核标准。在2012年10月1日前依法将一批注册资本和经营管理状况不符合监管要求的专业代理机构果断清理出市场。

(三)推动兼业代理专业化和专业代理规模化

加强调研和试点,注重总结经验、宣传推动,堵疏结合、退进并举,有效提高中介市场专业化水平。一是在河北试点的基础上,选择几个监管基础好、有条件的监管辖区,继续有针对性地试点车险代理专业化,同时,鼓励有条件地区探索银行、邮政代理专业化试点。二是鼓励各地,特别是试点地区采取相应措施,逐步严格限制兼业代理机构的代理家数和业务范围,逐步减少兼业代理机构数量和市场份额。保监会有关部门密切关注改革进展,及时总结经验,宣传先进典型。三是落实《保险中介服务集团公司监管办法》,鼓励保险中介集团化发展,各局对中介集团和全国性的专业机构申请设立分支机构要给予政策支持;推动保险专业代理机构兼并重组、上市融资,增强资本实力;完善公司治理,提高管理水平和专业能力,形成规模化、网络化。通过综合治理,尽快改变保险代理市场小、散、乱、差的局面。

(四)稳步推进营销员管理模式改革

保监会有关部门和各保监局要注重观察、研究,密切关注市场,积极支持模式创新,及时总结、及时推广。按照《关于改革完善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的意见》确定的改革方向、目标和思路,不断推进改革进程。一是尽快出台《保险销售从业人员监管办法》,提高营销员准入门槛,从制度上强化保险公司对营销员误导销售的管控责任。二是研究具体措施,逐步减少营销管理层级,逐步弱化上下线增员利益,从根本上削减大进大出和粗放经营的土壤,从机制上逐步消除销售误导的内在动力。三是总结部分公司员工制改革经验,进一步研究对营销员队伍进行分级分类,阶段式、有选择地确定劳动关系、提供社会保险的可行性,采取措施使保险营销员队伍逐步并入身份合法与队伍稳定的轨道。四是在近年来保险公司设立专属销售公司、代理公司销售寿险产品等有效尝试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推动新生力量和新型销售模式发展壮大。五是鼓励网销、电销、交叉销售等新型渠道规范发展。

(五)密切关注市场,及时防范和化解风险

密切关注市场,加强对保险中介领域新问题的研究和总结,提高风险监测、识别、预警和化解风险能力。一是按照“抓早抓小、从严从快”的原则,关注市场中出现的传销、非法集资等风险苗头,迅速、有效的予以处置,防止风险蔓延。二是继续保持对常规违法违规行为的高压态势,严查重处,及时披露。三是进一步完善风险防范机制,拓宽违法违规行为线索来源,加强保险监管系统联动机制。

(六)继续加强监管基础建设

浅析起飞决断速度V1 第3篇

关键词:起飞决断速度V1,平衡跑道,平衡速度,起飞重量

据有关的统计数据显示:飞机每起飞3000次, 就可能发生1次中断起飞;每起飞300万次, 就可能发生1次中断起飞事故/事故征候。在发生中断起飞事故/事故征候的案例中, 中断起飞的起始速度大于V1速度的占58%, 小于/等于V1速度的占19%, 未报V1速度的占19%。实际上, 这其中80%的情况是完全可以处置好的[1]。造成这些事故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飞行员对发动机失效后起飞决断速度V1认识不深和重视程度不够所造成的。

1 起飞决断速度V1的概念

起飞决断速度V1是在起飞滑跑过程中, 出现发动机单发停车等故障时飞行员决定中断起飞或继续起飞的重要依据。关于它的定义以及叫法也有很大争议。

按照美国联邦航空条例FAR25规定:飞机在该速度上被判定发动机单发停车等故障时, 飞行员可以安全地继续起飞或中断起飞, 中断起飞的距离和继续起飞的距离都不会超过可用的起飞距离。

奖状CE525飞行操纵手册上是这样解释V1的, 它主要包含两层含义。

(1) 当速度为V1时继续起飞到离地面35英尺高度的距离不会超过计划的起飞场道长度; (2) 速度为V1时使用刹车到飞机完全停止的距离不会超过计划的起飞场道长度。

所以起飞决断速度V1可以理解为:在起飞滑跑过程中单发失效时, 机组决定中断起飞的最大速度, 中断起飞可使飞机在剩余跑道内完全停住;同时又是决定继续起飞的最小速度, 继续起飞可使飞机在剩余起飞场道内达到爬升性能要求。

2 起飞决断速度V1和发动机失效时的速度Vef之间的关系

起飞滑跑过程中出现单发失效, 从事故发生的那一刻到机组发现事故再到做出应急程序, 机组人员是需要判断时间和执行程序时间的。

机组人员在起飞前作飞行计划时应根据当时的跑道标高、飞机重量、外界温度查起飞数据, 得出起飞决断速度V1。飞机制造厂家在飞机性能保障上从发动机失效速度Vef到起飞决断速度V1设置了1s的时间裕度。这是因为从发动机停车到飞行员判断出发动机停车, 需要一定时间。经过试飞得出, 接受严格训练的飞行员作出这一判断时间小于1s。另外, 在飞机性能计算时, 给飞行员预留了3s完成制动程序的时间。

3 平衡跑道Lp和平衡速度Vp

为了便于理解, 接下来本文以简化的函数图形关系进行浅析。

发动机停车时速度越大, 中断起飞所需距离越长, 继续起飞所需距离越短;反之发动机停车时速度越小, 中断起飞所需距离越短, 继续起飞所需距离越长。

根据文献[2]和文献[3]的分析计算, 一发失效中断起飞所需跑道长度Lzd与速度V具有图1中曲线a的关系, 一发失效继续起飞所需跑道长度Ljx与速度V具有图1中曲线b的关系。

图1中曲线a和曲线b有一个交点, 中断起飞距离Lz d等于继续起飞距离Lj x, 即:Lzd=Ljx, 这时对应的跑道长度称作平衡跑道Lp, 对应的速度称作平衡速度Vp。

平衡跑道和平衡速度可理解为:在起飞滑跑过程中, 单发失效时发生在平衡速度上, 在该速度上中断起飞距离和继续起飞距离相等。

起飞决断速度V1的确定主要是依据平衡跑道和平衡速度的概念来确定的。

4 起飞决断速度V1的确定和选择

根据平衡跑道和平衡速度的概念下面浅析一下起飞决断速度V1、起飞重量W和跑道长度Lrw之间关系。它们之间和跑道长度的关系可以由图2综合表示。

4.1 飞机以小重量起飞

由于飞机起飞重量较小, 所需的平衡跑道距离Lp小于跑道长度Lrw。如图2A所示:在这种情况下, 起飞决断速度V1是个速度范围。速度大于Va单发停车, 继续起飞距离小于跑道长度Lrw, 飞机可以继续起飞;速度小于Vb单发停车, 中断起飞距离小于跑道长度Lrw, 飞机可以中断起飞。因此在Va~Vb速度范围内一台发动机停车, 飞机既可以中断起飞也可以继续起飞, 起飞决断速度V1可以为Va~Vb任一速度。如果选择Va为V1, 继续起飞, 飞机会在跑道头刚好达到爬升性能要求, 而中断起飞安全余量很大;如果选择Vb为V1, 飞机会在跑道头刚好完全停下来, 而继续起飞安全余量很大;如果选择Va~Vb之间的速度为V1, 中断起飞和继续起飞都会有一定的安全余量。

4.2 飞机以极限重量起飞

随着起飞重量的增大, 相同速度的中断起飞距离和继续起飞距离要增大, 因此中断起飞和继续起飞距离曲线将向上移动。如图2B所示:当重量增加到某个值时, 平衡跑道长度Lp等于跑道长度Lrw, 这时的重量就是起飞极限重量。在这种情况下, 速度大于Vp必须继续起飞, 速度小于Vp必须中断起飞。此时平衡速度Vp就是起飞决断速度V1。

4.3 飞机以超重起飞

随着起飞重量的继续增大。中断起飞和继续起飞距离曲线将进一步向上移动。如图2C所示:在起飞滑跑过程中, 如果单发停车发生时速度小于Vc, 只可以中断起飞;如果速度大于Vd, 只可以继续起飞。但如果单发停车发生时速度在Vc~Vd之间, 中断起飞所需距离和继续起飞所需距离都大于跑道长度Lrw。这种情况下如果飞机单发停车, 飞机既不能中断起飞也不能继续起飞。中断起飞就会冲出跑道, 继续起飞, 在起飞场道尽头飞机达不到爬升性能要求, 起飞决断速度V1也就无法确定。这种情况是不允许发生的。

5 影响起飞决断速度V1的其他因素

除了飞机重量, 影响起飞决断速度V1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跑道标高, 外界温度, 跑道坡度, 风向风速。这些都可以通过查询图表对V1进行修正。

另外起飞决断速度V1有以下的限制。

(1) V1应小于或者等于刹车能量限制的最大速度。

(2) V1应小于或者等于轮胎限制的最大速度。

(3) V1应大于或者等于地面最小操纵速度。

(4) V1应小于或者等于抬轮速度。

6 通过起飞决断速度V1对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所使用机型的思考

由此可见, 起飞决断速度V1是涉及中断起飞和继续起飞的重要依据, 是保证起飞安全的重要参数, 并且有诸多的影响因素。在飞行训练中必须教育学员加强对起飞决断速度V1的认知和重视程度。综合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所使用机型, 笔者有以下思考。

6.1 初教机

TB200, 塞斯纳C172, 小鹰LE500。对于单发飞机而言, 谈论起飞决断速度V1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单发飞机在起飞过程当中发动机停车, 只有中断起飞而不会涉及继续起飞的问题。

6.2 中教机

西门诺尔PA44。相对于洛阳分院的跑道长度2500m而言, 西门诺尔PA44的起飞重量是很小的, 所以其起飞决断速度是一个很大的选择范围。在飞行训练过程中教员也可以不使用全跑道起飞。

6.3 高教机奖状CE525和新舟600

从学院运行高教机的机场环境来看无论是奖状CE525还是新舟600, 其起飞决断速度仍然有选择余度, 但是余度已经很小。飞行学员经常会有这样的疑问:“在刚才的起飞过程中速度大于起飞决断速度V1才两节, 如果发动机单发停车, 我中断起飞一定会冲出跑道吗?”在这种情况下发动机停车继续起飞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但如果中断起飞, 飞机则有可能冲出跑道, 并且还要考虑最大刹车能量限制的速度以及轮胎限制的速度所以严格禁止速度大于V1中断起飞。

在飞行训练过程当中对于起飞决断速度V1要向学员强调以下几点。

(1) 并不是每一次起飞都是正常的, 每一次飞行准备阶段必须考虑起飞过程中发动机故障后中断起飞和继续起飞的问题做好中断起飞和单发起飞的准备。

(2) 飞行前必须对装载有清楚认识, 严禁超重起飞。

(3) 在对正跑道时, 一定要争取最大跑道长度, 不浪费任何一米的可用长度。

(4) 设置起飞推力时要柔和准确地加到最大起飞推力, 严禁加油门停顿磨蹭。

(5) V1必须清晰准确喊出, 未听到V1发动机故障必须果断做出中断动作。

(6) V1报告之后, 手离开油门, 此时发动机故障, 决不能考虑中断起飞, 必须加速到抬轮速度Vr按照要求做好起飞后程序。

(7) 起飞过程中发动机故障, 必须沉着冷静, 飞机的性能完全能够满足中断起飞或者继续起飞的性能要求。慌乱不冷静的处置才是导致事故进一步恶化的原因。

现代发动机卓越的安全性使出现发动机停车的概率大大降低, 久而久之, 飞行人员会对发动机停车产生麻痹大意的思想对起飞决断速度V1重视程度不够, 认知不足。这样一旦出现起飞过程中发动机失效很容易出现处置慌乱犹豫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在飞行训练过程中, 我们必须使飞行学员建立正确的理论知识和飞行态度, 培养学员良好冷静的心理素质, 提高学员飞行操作技术。这样就可保证每一次的起飞安全, 避免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刘晓明, 陈红英.民航飞机起飞决断速度的一种计算方法[J].飞行力学, 2005 (3) :79~81.

[2]刘晓明, 苏彬, 孙宏.飞行性能与计划[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3:56~66.

[3]蔡良才, 邓学钧.确定跑道长度的理论分析初探[J].机场工程, 1995 (4) :21~26.

v1工作室 第4篇

关键词:早不 晚不 偏偏 时间词

“早不V1,晚不V1,‘偏偏’+时间词+V2”格式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一种形式。如:

早不回来,晚不回来,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回来。

日常交际中,该格式的个别词语会有一定变化,其中“晚”用“迟”,“偏偏”用“偏”,“单”用“单单”等,本文将一并考察分析。

一、格式的句法分析

(一)句法结构

该格式中,“早不”“晚不”“偏偏”是常量,“V1”“时间词”和“V2”是变量。“V1”分别与“早不”“晚不”构成状中结构。“V1”一般为谓词,如动词、动词性结构或形容词。“V2”与“偏偏”“时间词”也构成状中结构,“V2”与“V1”的句法成分基本相同,一般以谓词为主。

1.“V1”/“V2”的构成

格式中,“V1”和“V2”的句法成分基本一致,所以我们主要讨论“V1”。

1)单音节动词

“V1”的句法成分由单音节动词充当最为常见,尤其在口语中,更为广泛。如:

(1)早不谈,晚不谈,偏偏要在请客的辰光谈?(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上例中,充当“V1”的“谈”为单音节动词。

2)双音节动词

在格式中双音节动词充当“V1”的句法成分。如:

(2)早不出来,晚不出来,为何偏偏此时出来?(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

例(2)中的“出来”为双音节动词。

3)动词性结构

格式中,“V1”由动词性结构充当。动词性结构主要是动词带宾语形成的述宾结构。如:

(3)怎么就这么巧,早不停电,晚不停电,偏偏在那关键一刻停了电。如释重负的我,长长吁了一口气。(田万生《停电》)

例(3)中的“停电”是“停”和“电”组成的动词性结构,二者为动宾关系。

4)形容词

在格式中,“V1”有时由形容词充当。如:

(4)真的急了!可早不急!晚不急!单现在急有何用?(第一财经论坛)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形容词都能进入“V1”,如通常情况下我们不说:*“早不高,晚不高”*“早不美好,晚不美好”。至于哪些形容词能够进入该格式,哪些不能进入,本文暂不做讨论。

2.“V1”“V2”的共现

格式中,“V1”和“V2”的句法成分基本相同,但并不共现,情况比较复杂。

1)“V1”“V2”完全一致

“V1”“V2”位置上的句法成分完全一致,在例(1)中,“V1”/“V2”都是“谈”,“V1”=“V2”。

2)“V1”“V2”不完全一样

“V1”“V2”位置上的句法成分不完全一致,但是中心词一定是相同或相似的。如例(3)中“V1”是“停电”,而“V2”则成了“停了电”;例(5)中“V1”是“出”,而“V2”是“出了这样的大案”。

(5)吴淼水恼火不已:“早不出,晚不出,偏偏上面来查狱的时候出这样的大案。”(影视剧《大宋提刑官》)

这种情况,一般是“V2”在语义上对“V1”的同义复现或完整补充。

3.格式中的“时间词”

该格式中,“时间词”作为变量,表示“V2”动作或状态发生的时间,是时间状语。一般情况下由“在”“赶”等介词+“今天”“现在”“这会儿”等时间词来充当,或者直接由表示时间的短语充当。

1)时间词

朱德熙的《语法讲义》中:“时间词是能做‘在’‘到’‘等到’的宾语,并且能用‘这个时候’‘那个时候’指称的体词”,例(4)中的“现在”就是时间词。

2)表示时间的短语

通过指代词“在”+“这”/“这个”+“会儿”/“时刻”/“时候”或事件/动作/状态+“会儿”/“时刻”/“时候”形成表示时间的时间性短语,来充当格式中的“时间词”。也有由“‘在’‘赶’等时间介词+事件/动作/状态”充当时间词的情况。如:例(1)中的“请客的辰光”是“事件/动作/状态+会儿/时刻/时候”形成表示时间的时间性短语;例(3)“在那关键一刻”是指代词“在”+“这”/“这个”+“会儿”/“时刻”/“时候”的情况;而例(6)则是由“‘在’‘赶’等时间介词+事件/动作/状态”充当时间词的情况。

(6)找帽子又找了半天!真他妈缺德!他早不伐树,晚不伐树,赶爷要找羊,他伐树!(汪曾祺《羊舍一夕》)

(二)句法特征

1.该格式通常出现在多重复句中。如:

(7)他早不要这笔钱,晚不要这笔钱,偏偏现在要这笔钱,这里面一定有鬼!(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2.在该格式所处的复句中,格式内部形成两层结构关系。根据黄伯荣《现代汉语》对复句结构关系的论述,该格式第一层次的结构以“偏偏”为分界,前后的结构形成对举的并列关系;第二层次以“晚”为分界,前后形成平列的并列关系。如例(7)的结构分析如下:

并列 并列

他早不要这笔钱,‖晚不要这笔钱,|偏偏现在要这笔钱,这里面一定有鬼!

该格式中包括三个分句,有两个层次,是多重复句。分句和合成一个分句组,通过关联词“偏偏”与分句形成了对举的并列关系,这是第一个层次,用“|”表示。分句和是并列关系,用意合法,这是第二个层次,用“‖”表示。用框式图解法表示为:

并列

|————————‖————————|

并列

|————‖————|

二、格式的语义分析

该格式主要是以“V1”和“V2”为核心构成的双动核结构。其施事和受事比较自由,有时出现,有时不出现。格式的主要语义特征是:表示说话人主观的否定,即说话人认为施事的某一动作行为或状态的发生出现是不恰当的、不合适的。格式语义所否定的中心为:“‘时间词’+V2”。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该格式的表义功能也是多样的。

(一)表层语义和深层语义

1.表层语义

从句式的表面形式出发,格式的语义关系是:第一,说话人对施事发出“V1”(某一动作行为或状态)的双向否定,即:“早不V1”和“晚不V1”;第二,说话人对施事发出“V2”(某一动作行为或状态)的主观评述。这是该格式表层语义特征。如在例(7)中,首先是说话人对施事“V1”(动作行为)即“要这笔钱”的双向否定:“早不要这笔钱”和“晚不要这笔钱”。然后是对施事“V2”(动作行为)的主观评述:“偏偏现在要这笔钱”。

2.深层语义

该格式具有很强的主观色彩及特定的格式意义,综合形成了其深层的语义特征。其中“不”和“偏偏”的语义对格式深层语义有很大影响。

第一,“不”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表示否定,同时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也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在该格式中,“早不V1,晚不V1”是说话人对施事发出的“V1”持不赞同态度,而恰恰是对施事没有发出的“早V1”或“晚V1”的希望和肯定。

第二,在吕叔湘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偏偏”的解释为:“①同副词‘偏’。②表示事实跟主观想法恰好相反。③表示范围,仅仅;只有。含有不满的口气。”从中可以知道,“偏偏”是具有很强主观色彩的词语,并且表示否定。在格式中,“‘偏偏’+时间词’+V2”表示了对“V2”的主观否定,同时“偏偏”的第三个释义有时也会起到作用,使句式含有说话人不满的意思。

在例(7)中,其深层次的含义为:说话人对施事没有发出的“早要”或“晚要”行为的肯定;并且通过“偏偏+现在+要这笔钱”表达出了说话人对施事“要这笔钱”这一行为的主观否定。

(二)表义功能

根据收集到的语料,该格式在具体语境中则表达出了更加丰富的具体语义特征,如:不满、惊奇、疑问或怀疑、气愤和无奈等。这主要是受说话人的情绪、所处的具体语境等影响的结果。我们不再一一列举。

三、格式的语用分析

(一)语用环境

该格式本身具有很强的主观色彩,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突显了说话人的情感因素,有很强的口语特点,在日常语言交际中经常使用。

1.日常性交际口语

该格式在日常口语交际中经常被使用。我们结合具体例子来说明,在所记录下来的日常口语语料中,有这样一例:

(8)早不开,晚不开,偏这会儿开!

这样的例子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我们不一一列举。

2.在电视剧、电影、评书、相声、访谈类等节目中,使用频率也是较高的,这与此类节目的口语性较强的特点有关。如:

(9)他早不来,晚不来,单等我们准备出发的时候来,这里面一定有问题!(评书 《三侠五义》)

3.即使在书面材料中,该格式也是在对话中出现,具有典型的口语性特征。如:

(10)淑英听见这句话便也插嘴嘲笑道:“奇怪,早不痛,迟不痛,偏偏梅表姐来了,你的眼睛就痛了。”(巴金《家》)

4.另外一个现象也必须引起我们的注意:在网络日益发达的今天,论坛成了人们发表言论的重要渠道,是语言现象比较活跃的地方。根据我们的考察,论坛中发言帖的主题以及文章标题大量采用该种格式。如:

(11)早不下,晚不下,偏偏今天下雨……(百度_独眼吧_)

(12)早不来,晚不来,偏偏周末来(百度空间-“你我之间的事”的博客日志)

(13)早不退,晚不退,胆怯了才退(杭州19楼»咖啡教室»咖啡大教室)

网络中该语言现象的广泛使用,说明该格式的适用性很强,网络是一个开放自由的交流平台,人们往往采用通俗易懂、易于接受的语言形式表达自己的看法、观点和感受,而该格式口语化的特点正好符合了网络语言的这一要求。

综上所述,该格式大多运用于富有生活气息的语言交际中,在正式的文件语体环境中使用并不广泛。这是由其特定的语言风格所决定的。该格式主观色彩较为浓重的特点适用于口语交际,在通俗的语言环境中有很大的优势,有着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二)语用价值

在对该格式的句法结构、语法意义、语用环境的考察与分析后,我们知道该格式形式特点突出,表义明显,使用普遍,所以有其独特的语言作用和价值。

1.表达效果

在语言交际过程中,人们不仅要把自己的意愿通过一种语言表达出来,更需要通过一种合适的语言形式使表达更为准确和易于接受,以达到很好的表达效果,最终实现自己的意图。“早不V1,晚不V1,‘偏偏’+时间词’+V2”格式主要表达说话人认为某一动作行为或状态的不恰当、不合适。运用这一格式,说话人能够很好地表达自己的主观情感,从而达到合适的表达效果。如:

(14)七巧指着长安道:“早不嫁,迟不嫁,偏赶着这两年钱不凑手!明年若是田上收成好些,嫁妆也还整齐些。”(张爱玲 《金锁记》)

例(14)中,说话人“七巧”认为长安出嫁的事情是不恰当的、不合适的。该格式的运用准确地表达了对长安现在出嫁的不同意和否认态度,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2.简洁经济,重点突出

语用学上有一条原则:经济性原则,即说话人用最简洁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最丰富的语言内容。这是人们日常交际过程中追求的目标;也是经济省力原则的作用和结果。该格式不仅形式简化经济,内容完整丰富,而且重点突出、表达效果良好,使听者印象深刻。如:

(15)第三回担出来的时候,有一个妇女出口了。声音很大,是故意说给他听的:“早不担,迟不担,偏偏在这个时候担,臭死人了!”(路遥 《人生》)

例(15)中“妇女”用最简洁的形式,表达了自己的不满,提出了反对意见,效果非常突出。

3.匀称整齐,节奏明快

该格式,形式上匀称整齐,音律上对称、和谐。“早不”和“晚不”形成固定的对称,“x”是相同的语法单位,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性很强,在“偏偏”引导的后半个形式中语气增强,节奏突出,铿锵有力,语势逼人。

四、总结

现代汉语中的“早不V1,晚不V1,‘偏偏’+时间词+V2”是在口语化语言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格式,通过对其句法、语义、语用方面的全面考察分析,我们能够准确地认识和把握这一语言格式的特点和规律,将对我们今后的规范使用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2]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3]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4]范晓.语法理论纲要[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

[5]郑怀德,孟庆海.汉语形容词用法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6]左思明.汉语语用学[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

IT运维服务工作规范V1.0 第5篇

为了规范化管理我公司对用户提供的系统维护服务,特制定以下维护服务工作规范:

一、维护服务内容与范围

“维护服务”是由本公司承担的为合同用户提供的定期维护服务。服务内容与范围仅限于本公司与用户签订的维护服务商务合同规定的维护服务内容与范围之内。

二、任务接受与任务交接

1.任务接受

“任务接受”是指由公司指派专人承担(指派任务前,公司会提前征求本人意见)某项维护服务工作。凡承担该项维护服务的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

2.任务交接

“任务交接”是指接受某项维护服务任务的责任人因某种原因临时或长期不能承担此项任务,则该责任人应当提前30日向公司提出“任务交接申请报告”(见附件四),在公司与用户协商并批准该项文件后,该项任务责任人将与公司指定的接任人完成任务交接工作。“任务交接”工作规程为:

1)提交“任务交接申请报告”(必须提前30日);

2)接到批准通知后,向接任人及用户交接工作;

3)在交接工作完成后,提交由公司主管、用户以及接任人三方

签字确认的“任务交接报告”(见附件五);

4)“任务交接报告”的内容包括:

 维护服务任务可以由接任人承担的确认; 对接任人进行涉及该项维护任务的专项技术培训的内

容与结果的确认;

 本规范规定的全部维护服务技术文档; 接任人、公司、用户项目负责人及用户项目部门主管的签字。

三、维护服务工作规程

1.在执行维护服务工作前,必须熟悉该项维护服务合同中规定的维护服务内容与范围的条款;

2.根据维护服务合同中关于维护服务的条款制定维护服务计划,并

以书面文件形式提交公司与用户确认,待双方确认后执行;

3.在执行维护服务计划的过程中,必须建立完整的技术文档。

四、维护服务技术文档

1.维护服务技术文档包括:

1)维护服务授权表(见附件一);

2)维护服务过程报告(编制内容及说明见附件二);

3)维护服务计划;

4)月度维护服务总结报告;

5)季度/维护工作任务完成记录汇总表(内容见附件三);

6)维护工作验收报告。

2.关于维护服务技术文档的说明

1)“维护服务过程报告”的内容必须包括:

 维护过程的纪录文件,包括文字描述、检查过程记录、相关

图表(程序、表单等的屏幕拷贝)、会议纪要、技术分析与结论;

 故障处理的技术解决方案。

2)“维护服务计划”必须以公司与用户正式签订的维护服

务合同规定的服务内容与条款为依据,以表格形式编制维护计划,内容包括:

 维护服务内容以及专业技术培训内容;

 维护服务的时间安排; 计划投入的资源(包括公司在该项目上的协作方); 计划编制人以及计划审批人(公司与用户); 计划附件:

 维护服务合同规定的服务内容与条款;

 计划变更说明。

3)“月度维护服务总结报告”内容:

 月度维护服务工作的总结,主要包括技术总结以及双方维护

管理工作改善的建议;

 计划执行情况的评价。

4)“季度维护工作任务完成记录汇总表”。该表主要用于提出此项

要求的用户。如果用户没有在合同中专门指定此项要求,则我公司项目责任人应在“维护工作验收报告”中包含“维护工作任务完成记录汇总表”。

5)“维护工作验收报告”是对于当年维护服务工作的总结报

告,该报告必须包括项目维护服务管理总结和技术总结两部分内容,“季度维护工作任务完成记录汇总表”和“维护工作任务完成记录汇总表”必须作为该文件的附件。

3.维护服务技术文档提交时间

1)维护服务授权表提交时间为:每次用户现场维护服务工作完成时;

2)维护服务过程报告提交时间为:同上;

3)月度维护服务总结报告提交时间为:当月结束后的第一周;

4)季度维护工作任务完成记录汇总表提交时间为:下一季度的第一

周;

5)维护工作验收报告提交时间为:合同期结束前30日或合同

规定的项目验收期前30日。

五、其它

1.本规范自下发之日起生效;

2.公司拥有本规范的解释权;

3.公司将根据本规范执行情况以及用户的要求,对规范进行不定期

补充或修改。

六、附件

1.维护服务授权表

2.维护服务过程报告

3.月度/季度/维护工作任务完成记录汇总表

4.任务交接申请/交接报告

XXX有限公司

v1工作室 第6篇

会计电算化工作组织的有关问题

经过多年会计电算化的推广,各单位按照自身的特点和要求开展了会计电算化工作,会计电算化几近普及,现在又向新的目标实现ERP前进。然而,怎样合理组织会计电算化工作,怎样与手工会计配合,还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我们根据根据调查和研究情况,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会计电算化工作组织的要求

会计电算化后,会计人员的分工和职能有所变化,正确组织会计电算化工作,对于完成会计的任务、发挥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电算化总的职能未变,由于会计数据处理工作由计算机来完成,会计人员的主要工作是收集会计数据,参与经营管理与经营决策。电算化会计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从使用角度讲,人要录入数据和进行设备的维护与管理;从软件设计的角度讲(满足个性化需求),要增加软件设计方面的人员。因此,根据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特点,要做好会计工作,必须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专门的会计电算化组织机构或专门从事会计电算化工作的人员,使会计电算化得以顺利开展。

对基层单位来说,除了要按国家对会计工作的统一要求来组织会计工作外,还应注意以下要求:

第一:既要考虑会电算化工作的特点,又要按单位生产经营管理的特点来组织。对会计电算化人员会计业务人员的配备。都必须结合本单位业务的特点和经营规模的大小等情况作合理的安排。

第二:对会计机构的设置、会计业务人员和会计电算化人员的配备,应力求精简、合理、节约人力与时间,降低费用。

第三:会计业务人员和会计电算化人员的配备要合理。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会计业务人员与会计电算化人员之间的分工比较明确,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会计业务人员和会计电算化人员之间的比例,以达到最佳的配合。

第四:部分会计电算化人员和会计人员有融合的趋势。现在计算机的普及水平在提高,各层次教育都很重视计算机知识,所以除专业性特别强的外,普通会计人员也能担当。

二、会计电算化后会计部门的组织形式

会计电算化部门如何组织,应根据各单位的实际情况来设置。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一般都有信息中心或计算中心,因此在进行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组织时要统一考虑。组织过程中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怎样处理与信息中心的关系,二是怎样处理会计部门内部的关系。一般地,会计电算化后,会计部门有如下几种组织形式可供选择:

(一)信息中心与会计部门并列的组织形式

在这种组织形式下,信息中心与会计部门都是独立的部门,行政上是同级的,会计电算化工作仅是单位计算机应用的一项重要内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购买、二次开发与维护都是由信息中心负责,一般会计部门设有微机或终端,会计部门只负责电算化会计系统软件的使用和简化日常维护。

在这种组织形式下,财会部门内部组织机或作较大的调整,或不作大的变动,这要由计算机的应用程度决定。如果用计算机处理的业务不多,会计部门组织机构一般不作大的调整,但如果会计核算工作基本上由计算机来处理,就有必要调整内部的组织机构,一般不再按手工核算方式设置组织机构,如资金组、材料组等,而主要按数据处理的流程来设置机构,即设置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复核组、数据处理组、业务管理组等。数据采集组负责电算

化会计信息系统所需数据的收集、整理工作,并按规定要求填写数据表格供输入使用,完成未电算化部分的业务处理,对输入后数据进行复核;数据处理组负责电算化会计系统的运行工作。包括数据输入与修改,初步复核、处理查询等工作和负责日常的维护工作,软件设计等二次开发均由信息中心负责,在本组专门设一人进行档案管理,主要负责各种打印输出帐表、备份数据、软件备份及系统资料的管理工作;业务管理组主要负责会计信息的分析、整理、参与决策、参与管理等工作,同时还应负责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规划和辅助系统分析工作。

这种组织形式有如下优点:有利于单位计算机应用统一规划和管理。由于在这种组织形式下,有一专门机构负责计算机应用工作,可按单位的总体要求来组织计算机应用工作,避免各个部门各自为政、软件接口不统一、独立二次开发而造成各个部门的信息不能为其他部门利用及不必要的浪费,有利于信息的充分利用,消除信息孤岛。

缺点是由两个部门负责电算化工作,工作上协调困难,容易受两个单位关系影响。

(二)信息中心直属会计部门的组织形式

在这种组织形式下,信息中心设在会计部门,由会计部门统一领导,相当于下设一个组,但信息中心也要完成本单位的其他一些有关任务。

在这种组织形式下,会计电算化是信息中心的主要工作。这种组织形式有以下优点:1.能调动会计部门的积极性;2.能按会计部门的需要开发项目,开发的软件实用性强,开发一块,使用一块,投资少,见效快;3.有利于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组织协调。一方面,开发和维护人员与会计人员共在一个部门,便于互相学习,共同搞好会计电算化工作。但是这种方式不利于满足单位的总体信息需求,不利于会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协调,尤其是不利于整个单位的计算机应用工作和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优势,从长远的观点来看,这种方式有待于过渡到第三种方式,这种方式一般在初期以会计电算化作为信息化的试点时才采用。

在单位其他部门对计算机应用的要求不迫切,或单位较小,没有必要建立信息中心的情况下,这种方式作为一种过渡形式是可行的,在这种情况下信息中心在会计部门中常以系统开发维护小组的形式出现,与其他的业务组平级,这个小组负责主要会计电算化的规划、二次开发工作,数据的准备、录入、处理由其他业务组负责。

(三)信息中心和会计部门电算化组同时存在的组织形式

在这种组织形式下,单位设有独立的信息中心,在会计部门也设有会计电算化组。这种组织形式下,会计电算化工作由信息中心和财会部门会计电算化组共同完成,会计电算化组长期从事会计软件的二次开发和维护工作(当然这个小组也可设置在信息中心,由双方共同管理)。信息中心负责集中性的二次开发和与其他系统协调。这种组织形式有以下优点:

1.会计电算化组在会计部门,长期从事这项工作后,能成为既懂计算机又懂会计的复合型人才。由于这些人在会计部门,对业务熟悉,选择与新研制的补充模块能满足会计工作的需要,适合会计人员使用,能按会计部门的需要开发项目,开发的软件实用性强,开发一块,使用一块,投资少,见效快。由于会计部门有了自己的开发和维护力量,免除了后顾之忧,使会计部门能大胆地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在基本条件具备后即可甩掉手工帐。目前,凡会计电算化搞得好的单位,一般都采取这种组织形式。

2.有利于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组织协调。由于有信息中心参加这项工作,就能从总体上考虑好与其他系统的关系,能在代码、统一接口、软件开发规范等方面事实统一的标准,避免了单独由会计部门研制,系统协调性差的缺点,而且还可提高开发效率,降低开发成本。同时,由于有信息部门的参加,信息部门又充分了解会计电算化的情况,信息部门又为其他有关系统的研制打下了基础,为企业会计数据数出一门、资源共享提供了条件。

3.有利于提高人财物的利用。会计部门配备较多的会计电算化人员是没有必要的,在二次开发期间,的确需要较多的会计电算化人员,但系统开发完成并正常运行后,开发人员需

要较少,主要是需要运行维护人员。在这种情况下,当需要较多开发力量时,信息中心的人员可到会计部门参加开发,系统完成后,信息中心的人员又可承接本单位的其他项目。这样,综合了两方面的优点,使本单位人财物都得到充分利用,是一种较理想的形式,凡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和有条件单位都应过渡到这中种形式。

(四)单位没有独立的信息中心的组织形式

在这种组织形式下,单位没有独立的信息中心,一般是在会计部门配有专职的维护人员、业务处理人员、业务管理人员、运行已电算化的会计系统。

形成这种情况主要有以下原因:(1)单位没有相应的技术人才,主要是聘请开发单位的开发人员来帮助建立电算化的会计信息系统;(2)单位主要是购买商品化会计软件或使用上级主管部门推广的软件实现会计电算化。

这种组织形式的缺点很多,它不仅不利于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优势和综合利用本单位的管理信息,而且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较难形成主动局面。但对于目前一些没有足够的资金与相应人才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单位,采用这种方式实现电算化,解决会计工作的难点,积累经验也是很有益的。在会计电算化工作基础薄弱的情况下,这种形式还将存在下去。对于一些小型事业单位,可以采用这种形式。在一些会计人员很少的单位一般采用一人兼几职的形式。

上一篇:课堂教学中提问的策略下一篇:公务员制度自考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