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教学设计

2024-05-24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教学设计(精选12篇)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教学设计 第1篇

教学内容: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应用公式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观察思考,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实践操作发现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长方形面积与“长×宽所含单位数相等”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问: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中,你们会用什么方法求平面图形的面积?

如果有一个很大的足球场,要求它的面积,也用这种方法去量,还行吗?对,这种方法太麻烦,能不能找到一种更简便的方法呢?这节课我们共同探讨学习: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激疑:

猜想:请同学们猜一猜,长方形的面积可能与它的什么有关呢?

三、探究新知:

1、认识长方形的面积与长有关。

①教师演示:用两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问:这个长方形的成、宽、面积各是多少?

②出示图形: 问:这个长方形的长、宽、面积各是多少?与

上一个长方形比,它的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

③出示图形: 请同学们继续观察,长方形又发生了什么变

化?宽变了吗?

④启发学生发现:通过这组长方形的变化,你发现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什么有关?

小结:长方形的宽没有变,长发生了变化,面积也随着变化,这说明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有关。

2、认识长方形的面积与宽有关。

① ①教师演示:出示由4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

问:它的长、宽、面积各是多少?

② ②

出示8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

让学生观察:长方形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什么没有变?

③ ③

再出示12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

再让学生观察:长方形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长有没有变?

④问:从这组长方形的变化中,你发现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什么有关?

小结:长方形的长没有变,宽发生了变化,面积也随着发生了变化,这说明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宽也有关系。

3、探究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怎样的关系。

①学生操作:用12个边长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拼摆长方形。先想一想:摆之前应该先做什么?摆时应注意什么?

请4个同学上台摆在黑板上,其余的分小组进行,能摆多少种不同的长方形都摆出来。

②小组进行交流,看看有多少钟摆法。

③填表:说出所摆的长方形的长、宽、面积。填入表中。

④观察表格:你发现长方形的面积与

它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同桌互相说一说。

⑤讨论,共同理解:长方形所含的面积数,正好等于长和宽所含厘米数的乘积。

4、归纳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长× 宽

指出:今后我们只要量出了长方形的长和宽,用“长× 宽”求出长方形的面积。

四、阅读教材第97页——98页,在书上填出相应的内容。

五、转化应用:

1、1、完成98页的“做一做”。

2、2、有一块长方形的草坪(如图),中间有一个小长方形的花坛,求草坪的面积。

六、总结:

3、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是通过哪些方法探讨出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

4、2、要求长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七、作业:

练习二十六:1——3题。

板书设计: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教学设计 第2篇

青山镇中心小学 胡淑芹

教学目标:

1、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自己去发现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初步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渗透猜想——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今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打基础。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课前准备:网络课件、学具盒、尺子、报告单。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复习。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面积和面积单位,谁能说一说什么叫面积?

生: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师: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呢?

生: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

2、动画演示小老虎搬新家的故事,引入课题。

【动画展示:小虎要为客厅铺地砖,可是不知道地板的面积有大。】

师:你有什么方法可以求出地坂的面积?

生:选用1平方米面积单位去量一量吧。

【动画展示:小虎用面积单位去量,可是很不方便。】

师:所以,我们要寻找一种更好、更简便的方法来计算物体的面积,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实践探究、寻找方法。

(一)提供材料,启发大胆猜想。

【课件显示长2厘米、宽1厘米的长方形,通过长和宽的不断变化,得到三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

师:通过这个长方形的变化,你觉得长方形的面积可能和它的什么有关呢?请你猜一猜?【板书:猜想】

生:长方形的面积可能和它的长有关。

生:可能和它的形状有关。

生:可能和它的长和宽有关。

(二)分组实验,发现计算方法。

1、提出实验要求。

师:长方形的面积是不是真的和它的长和宽有关系呢?如果有关系的话,会是什么样的关系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你准备怎样研究?

生:做实验吧。【板书:实验】

师:用12个1平方厘米的小方格,你能摆出几种不同的长方形?小组合作完成研究。

【生小组讨论,并填写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长所含厘米数 宽所含厘米数 面积所含平方厘米数

2、引导观察。

【学生分别汇报各种摆法,师利用课件,根据学生的汇报动态展示摆法,并把数据汇成表格。】

师:仔细观察这张表格,你发现了什么?你认为长方形面积所含的平方厘米数和长和宽所含厘米数有什么关系?

生:我发现了1×12=12、2×6=12、3×4=12,它们的面积都是12平方厘米。

生:我发现它们的面积都相同,可是长和宽都不同。生:长方形面积所含的平方厘米数刚好等于长和宽所含厘米数的积。

师:无论长和宽怎么变,长方形面积所含的平方厘米数,正好等于长和宽所含厘米数的乘积。

【展示结论】

(三)验证结论。

1、简化公式。

师:你能用更简洁的方式来表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吗?

生:长方形面积=长×宽 【板书公式】

师:这个发现是否准确无误呢?这个方法能计算所有长方形的面积吗?

生:我们还需要验证。

2、验证公式。

【展示刚才的4个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尺寸】每小组各用公式算其中一个。

师:【动画展示摆方格】运用面积公式计算的结果与数方格的结果相等吗?

生:相同。

师:这证明了什么?

生:我们的发现是对的。

生:长方形面积=长×宽 这道公式适用于所有的长方形。

(四)全课总结。

1、小结。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我们是通过怎样的方法学习的?

生:我们刚才像科学家那样通过猜想—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

师:这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对我们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应该经常使用。

师:对于今天的学习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请完成第97页,并读出你们认为重要的句子。【学生看书质疑,读法则。】

2、练一练:【出示P98上面的做一做的图】 师:看98页做一做的图,你能马上算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吗?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不知道长和宽是多少。

师:也就是说,要求长方形的面积必须要知道什么?

生:长和宽。【学生在书上量度,并计算出面积。】

三、练习应用。

师:同学们真聪明,下面我们就用自己研究出来的长方形面积公式去帮帮小老虎吧。【展示小老虎的房间示意图】

1、基本练习。

师:请自由选择房间里的物品算一算它们的面积。

窗户(长11分米,宽10分米)床(长12分米、宽10分米)、木板(长6米、宽4米)、图画(长50厘米、宽30厘米)

学生分别口算汇报,全班集体订正。

2、巩固练习。

【展示学校的篮球场的示意图】

师:其实长方形是一种很常见,很实用的图形,在我们的周围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长方形,如:我们学校的篮球场,长是28米,宽是15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半场是多少平方米?(练习二十六第5题)

学生在堂练本上完成,指名汇报。

3、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师:在我们课室里“藏”着哪些长方形呢?请同桌合作测量课室里的长方形的面,计算面积后填写表格。

学生们分别量黑板、桌面、书本、门等,并把结果贴在课室后面的黑板上,师挑选其中两样集体检查验证,其余的让学生下课后再相互检验并签名。

小 侦 探 检验人:

物品名称 长 宽 面积

四、总结评价

1、总结。

师:今天这节数学课我们研究了什么?有什么结论?小科学家们,我们刚才是用什么方法研究出这个结论的呢?

师:学完这节课后,你有什么体会想和大家分享呢?你觉得有没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呢?

2、作业布置:

A. 用①号本完成P99的第1、2题。

B. 选做题:用网站数据计算学校游泳池、跑道、小操场、走廊的面积。

五、板书设计。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长所含厘米数 宽所含厘米数 面积所含平方厘米数 猜想:与它的长和宽有关。实验:用12个小正方形摆长方形。发现: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教学设计 第3篇

片段1:

师:(课件出示邮票)这枚长方形邮票的面积是多少呢? 你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吗? 想想看,用什么方法?

生:摆小正方形。 (很自信,上节课学习得不错啊。 )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拿出4人小组里面的信封,拿出里面的邮票和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摆看, 看它的面积是多少?(大家都迫不及待地开始动手摆。 )

生(很快就摆好了):第一排摆3个,竖下来摆4排,3×4=12。

老师用课件演示摆的过程, 先出示长能摆3个小正方形,再出示宽能摆4个小正方形,并用红、蓝不同颜色显示。

师:这个3表示什么? 4呢? 12呢?

生:3表示长能摆3个小正方形,4表示能摆4行,12表示一共能摆12个小正方形。

师:那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

生:12平方厘米。

师:要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只要知道什么?

生(很自信的样子):要知道长摆几个小正方形,宽摆几个小正方形。 (看来学生找到诀窍了。 )

上一节课学生已经知道了面积的含义, 初步认识了面积单位,会用面积单位直接测量平面图形面积。学生对面积单位的认识和运用是学习面积计算的起始教材, 是学习长方形等面积计算的基础,也是学习面积计算的真实起点,其影响和作用不容小觑。学习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实际上是学习面积单位的继续和延伸。

教师在教学前花时间进行前测、调查、预习设计等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教师的指导切入点都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的。

因此,教师巧妙设计了一枚长方形形状的邮票,让学生估计邮票的面积大小,在这个过程中重现面积单位的特征,进一步夯实了学习面积计算的基础,找准了学习的真实起点。

片段2:

师:那如果有个更大的图形,你能不能知道它的面积?

生:能。 (学生信心满满,跃跃欲试。 )

师:(出示长方形黑板的图片)这是什么?

生:黑板。

师:如果也用摆小正方形的方法算它的面积,好不好? 为什么?

生:不好,因为黑板太大了。

师:大家想一想,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能算出长方形的面积?

生1:用平方米来计算。 (看样子,大家没听懂。 )

生2:要知道它的长和宽是多少米。 (没说完全)

师:那怎样知道它的长是多少米,宽是多少米呢?

生3:可以用测量的方法。

师:老师量出来这个黑板长5米,说明长能摆几个大正方形,宽2米,能摆几个呢?

生:长能摆5个,宽能摆2个大正方形。

师:那整个黑板能摆多少个大正方形呢?

生:能摆10个。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二五一十。

师:你是用乘法口诀来算的? 那它的面积是多少呢?

生:10平方米。

师:刚才我们通过摆的方法知道邮票的面积,那求这个黑板的面积使用什么方法?

生:量的方法。

师:对比一下,你觉得哪个方法更简便,更实用?

生1:我觉得应该是摆比较方便。

生2:我个人认为是量比较方便。

师:(指着黑板)这么大的长方形还能一个个去摆吗? 那用什么方法是更实用、更简便的啊?

生:量。

没有绚丽的形式,只有实在的研究性学习,一切以学生的真实需要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习体验过程为重心,教师只是扮演“导游”的角色。课堂上,在探索小图形的面积时用摆小正方形的方法就可以解决,当要解决大的平面图形的面积问题时,显然摆小正方形的方法已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而教师没有急于把书上的“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直接教给学生,也没有直接引导学生用公式解决这个问题, 而是顺应学生的真实需要,让学生先试着用自己的方式解决,有学生用平方米计算,仍然尝试着用摆的方法解决;有学生想到测量长方形的长和宽,显然开始意识到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关系,为后面探索验证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打下基础。老师尊重学生自我尝试的需要, 探索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由学生内在的需要发起的,这比直接灌输公式更有效。

片段3:

师:发挥你的想象,猜猜看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生1:长加宽乘2。 (下面学生坐不住了,似乎有话要说。 )

生2:长和宽相乘。 (学生纷纷放下了举起的手,都同意他的说法。 )

师:到底哪个说的正确呢? 请你们拿出刚才我们用的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四人小组合作,摆任意形状的长方形,看面积有多大? 摆好后一人按要求把数据登记在表格里。看谁的说法正确。

师:观察我们刚才逐步形成的表格,关于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师:请验算一下刚才我们思考过的题目,面积是不是可以这样算呢?

生:都是可以用“长×宽”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师:你还能够举例子说明吗?

……

实物摆出的图形大小才具有真实感, 长方形面积的大小就是包含了几个面积单位。学生在猜想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时产生了疑惑,这是很正常的。老师要鼓励学生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说出来,并调动学生“摆”的积极性,让他们自己有操作的冲动,并且付诸行动。在操作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学生积极参与,通过思考、操作、体会,逐步形成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效果显著。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教学设计 第4篇

教学内容:教材66页例4

教学目标:1、推倒和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2、会应用公式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经历推导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抽象过程中,感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的现实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应用意识,增强自信心。

重点难点:推导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会应用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解决问题。

教法与学法:讲解演示,自主探究和交流讨论。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面积相关知识,谁来说说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谁能说说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是怎么具体规定的?

师:同学们对学过的知识掌握的很扎实。

师:如果我们要测量篮球场的面积该怎样测量?

生:可以用一平方米的正方形拼摆来测出它的面积。

师:那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去求它的面积呢?今天我们就探索一种新的求面积的计算的方法。

二、探究新知:

师:为了研究方便,老师为你们准备了长是5厘米、寬是3厘米的长方形,你能用我们学过的方法求出它的面积吗?

【出示课件】下面就请你们同桌合作摆一摆拼一拼求出它的面积吧!学生同桌活动

师:谁到前面展示一下你是怎样摆的。

生1:我在长边显摆了5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了行,共用15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5平方米。

师:还有谁跟他的白发一样的吗?你再说说.

师:谁还有不同的摆法吗?

生2:我在长边上摆了5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在宽边上摆了3行,它的面积是5×3等于15平方厘米。

师:还有跟他的摆法一样的吗?你再说说。

师:你的方法很简便,看来你们很善于动脑思考。

师:让我们在回顾一下拼摆的过程。【课件演示】

师: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怎么求的呢?

生:回答……

师:是不是所有的长方形的面积都可以用长×宽来求呢?让我们通过实践去验证一下吧!请看学习指南

出示学习指南:

1、小组合作:任取几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摆成不同的长方形,边操作边填表。完成教材66页的表格。

2、你发现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小组交流并汇报

师:哪个小组到前面展示你们所拼摆的图形,并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

小组1:

(1)我们小组摆的长方形长是4厘米、宽是2厘米,共摆了8个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8平方厘米所以我发现长和宽的乘积就等于长方形的面积。

(2)我摆的长方形长是5厘米、宽是2厘米,共摆了10个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0平方厘米所以我发现长和宽的乘积就等于长方形的面积。

(3)我摆的长方形长是3厘米、宽是1厘米,共摆了3个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3平方厘米所以我发现长和宽的乘积就等于长方形的面积。

(4)我摆的长方形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共摆了12个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所以我发现长和宽的乘积就等于长方形的面积。

(5)我摆的长方形长是5厘米、宽是1厘米,共摆了5个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5平方厘米所以我发现长和宽的乘积就等于长方形的面积

师:哪个小组还想汇报:小组2汇报

师:还有那个小组还想汇报:小组3

师:你们都很善于思考、动脑。能百出不同的长方形,并能很快求出它的面积,其他小组你们的发现跟他们相同吗?

师:让我们回顾一下这个小组拼摆后所填的表格。通过实践验证你们发现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到底有什么关系呢?生:长和宽的乘积就等于长方形的面积。

师:因此我们得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出示课件】开火车轮读。

师:要想求出长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长和宽)

师:我们知道了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在计算时就直接用它求出长方形的面积。但长和宽必须统一单位,再计算,长和宽使用长度单位得出的面积要用面积单位 .

师:我们学会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那就动手量一量66页(3)独立完成在书上。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师:同学们,请看第二个图形,它是什么图形?为什么也同样可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求面积呢?

生:因为正方形是长宽相等的特殊的正方形所以可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求面积。

师:在这里畅和宽在正方形里的名称是什么?(生:边长)

师:于是我们得出正方形的面积=边长X边长(开火车轮读)

师:让我们用肯定的语气大声读2遍吧!在用自信的语气再读一遍吧!

师:要想求正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生:边长

师:我们指导了长方形的面积=长X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X边长,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板书:长方形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齐读课题)

师:老师想验证一下你们是否能灵活运用所学的公式求面积呢?能接受考验吗?

三、课堂练习

1、图形求面积。课件出示三个长方形。

2、完成教材67页做一做。

一张长方形的a4纸,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如果冲这张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3、独立完成68页第2题。

篮球场的长是28米,宽是15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4、思维拓展

一张边长为40厘米的正方形纸片,在它的四个角上各剪去1个边长为10厘米的小正方形纸片,剩下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师:谁来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_ 第5篇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卡片面积问题,促使学生经历“问题研究——发现规律——形成方法”的研究过程。体验不断改进测量方法的意义和作用,总结求长方形面积的一般方法。2.在探索求长方形面积的一般方法过程中,理解这种方法的原理。3.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及迁移类推能力。教学重点:

1.经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2.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激疑引入

教师出示一张蓝色卡片,这是什么形状?你想知道它的哪些数学信息?(长、宽、周长、面积)

出示: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周长是多少呢?指一指哪是周长? 那面积呢?指一指哪是它的面积?

你认为它的面积和谁有关?(长、宽、周长)到底和谁有关?有怎样的关系呢? 预设:有学生知道用长乘宽(验证)

(设计意图:由一个长方形,勾起学生对这个图形的相关知识的回忆,并让学生摸一摸,指一指,区分周长与面积的不同之处,同时学生也能对今天所要学习的新知提出质疑和大胆的猜测)

二、体验探究

(一)初步探讨

1.要测量它的面积,选择什么样的面积单位合适?你能测量出它的面积吗? 2.合作探究

为学生提供不同数量(4个、6个、12个)的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提出合作小提示:

(1)利用学具袋中提供的面积单位,同桌合作测量长方形纸的面积。(2)测量后,互相说一说你们的测量方法及测量结果。拿出学具卡片,同桌合作来测量。

(二)展示交流

1.交流:它的面积是多少?(12平方厘米)2.展示密铺

师:你通过怎样测量知道是12平方厘米?(用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铺满得到的)师:怎样很快地看出12平方厘米?(一行有4个,有3行)教师强调几个几,及算式。师总结:他是用12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全部铺满得到的,让我们一眼就看出一行有4个,有3行,从而得出面积是12平方厘米,清晰直观。你们还有不同的摆法吗?

3.展示半铺

师:这样摆,面积是多少?(哦,也是12平方厘米,大家有问题要问吗?)鼓励学生互动。

总结:大家听懂了吗?这一个就能代表这里摆一行,这一个说明还能摆这样的一行,摆这几个,我们就能想到摆满以后每行有几个,摆这样的几行,一共是几个几。这种拼摆方法也很直观,但又比较简洁。(指名列式,两个数分别代表什么)

还有的是4个小正方形,你们怎么得到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大家看,移一移、记一记、看一看、想一想,手脑眼都动起来了,真好!

4.尽管提供的小正方形数量不同,但大家通过铺一铺,摆一摆知道沿长一行摆4个,沿宽能摆这样的3行,一共多少个,就是用4×3=12(个),12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也就是12平方厘米。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铺、摆,让学生由直观的测量,即全部铺满逐步抽象到只铺一行和一列便能想象到铺完的结果,同时运用乘法的意义,初步列出能计算面积单位个数的算式)

5.同样是12平方厘米的长方形,我们可以沿长一行摆4个,沿宽能摆这样的3行,那还可以摆成怎样的长方形呢?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在学生认识一种面积是12平方厘米的基础上,拓宽视野,打开思路,由一条线展开一个面,让学生能从多角度认识问题,从而也为下一环节的探索规律做了很好的铺垫)

学生操作,摆后说一说。教师课件出示。

导语:刚才我们利用铺一铺的方法知道整个长方形的面积,那如果我们想知道长方形足球场的面积,这个方法还好用吗?怎么办?(引出测量法,测量长、宽)那铺中有没有一定的规律呢?我们一起看一看。

提升方法:

6.观察课件上3个面积是12平方厘米长方形,看沿长摆的个数,看看长,看沿宽摆的个数,看看宽,你发现了什么?(逐一展示,教师结合课件,引导学生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观察、比较,得出沿着长方形的长摆了几个面积单位,它的长就是几厘米,也就是几个边长的和,沿着宽摆了几个面积单位,就是几个边长的和,就是几厘米这一结论,也就是体验到长×宽表示的含义,从而间接地引向公式)

总结:看来我们只要间接地知道它的长和宽,我们就能计算出它的面积了,谁来说一说它们的关系:并回应同学的猜测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板书)字母公式s=a×b 那我们就运用这个了不起的发现来试试解决我们身边的数学问题吧

(三)深化理解

一块长8米,宽6米的长方形铁皮,面积是多少? 8×6=48(平方米)为什么8×6可以求出面积?

工人师傅用去一些后,长8米,宽6米,这时候面积是多少? 工人师傅又用去一些后,长6米,宽6米,这时候面积是多少? 这时就是正方形,边长6米,那这个正方形铁皮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呢?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字母公式s=a×b

四、巩固运用:

老师家的门长2米,宽8分米,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春节时,老师在门上贴了一个“福”字,它的边长是3分米,做这样的一张福字,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纸?

8分米

2米

制作这样的一张贺卡,至少需要多大的纸?中国结 16厘米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教学设计 第6篇

龙南县南亨中心小学

肖炳炎

教学内容:

三年级下册教科书77-79页,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完成78页“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十九中的1-4题。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 猜想 验证 概括 应用”的教学让学生真正弄清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应用。教具、学具准备:

1、长方形、正方形图片,方格纸、钉子板。2、1平方厘米的学具卡片。

3、“面积计”(画有1平方厘米方格的透明塑料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师:什么叫面积?

生: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师:1厘米和1平方厘米有什么区别?

生:1厘米是物体的长度,1平方厘米是物体的面积。师:要求出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有多大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看它包含有多少个面积单位。

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1、实验:

(1)师提出问题:一个长方形长5厘米、宽3厘米,你能求出它的面积吗?(2)引导学生:可以通过画方格,还可以摆自己做的面积单位。

(3)采用计数或计算的方法得出来。面积都是15个平方厘米,正好是长x宽的积。

2、猜想:

(1)其他长方形的面积是不是也可以用长x宽来计算呢?

(2)师提出第二个问题:采用列表的形式,引导学生任取几个1平方厘米的卡片,拼成不同的长方形,并填表。

3、验证:

(1)让学生分组:

1、3组画方格,2、4组用“面积计”,可以数一数一共有多少1平方厘米,也可以数出一行有几个,有几行,用乘法算出来。(2)通过交流,形成共识,用乘法计算比一一计算更简便。

(3)从面猜想出:长方形所含面积单位的个数等于长、宽单位数的积。

4、概括:

(1)启发学生在一系列验证的基础上,概括出结论:长方形的面积=长x宽。(2)你发现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长和宽的积就是他们的面积。长、宽越大,他们的面积也越大。(3)78页上的“做一做”让学生自己测量长和宽,并把解答过程写出来。(4)右面的长方形实际是长宽相等,是一个正方形,怎样求面积?

学生很容易说出是长x宽。

(5)由此得出:正方形,因为长宽相等,所以正方形面积=边长x边长。

5、应用:

(1)教学例3。

(2)让学生独立完成审题和解答。(3)交流解答过程。

三、巩固练习

1、怎样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2、计算面积是什么意思?

3、请自己说出一个长方形的长、宽,口算出它的面积。4、78页下面的做一做。

四、课堂做业

练习十九第一题与“做一做”类似。要求学生先估计黑板的面积,然后再派代表测量它的长和宽,各自独立计算面积,与自己的估计结果做比较。第二题:计算下面各图形的面积。第三题: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应用。

五、反馈纠正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教学设计 第7篇

教学设计

昆明市中华小学尹娇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6页的例4及相关内容。【教材分析】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是新课标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面积的含义和面积单位,对面积单位有了一个比较感性的认识,学会了运用面积单位直接度量面积。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学好本单元的内容,对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推导及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探究有着重要影响。在学习和研究这一内容后,让学生初步理解长、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计算面积;在长、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师生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并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培养探索精神。让学生经过动手实践、交流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本课重点。为了突破重点,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得出是采用人人动手拼摆、列表观察、分析推导的方法进行的。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大胆猜想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诱发其学习动机,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的思维。

【教学目标】

1.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意义,掌握长、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进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大胆猜想、合作探究、抽象概括等活动,经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获得从度量到计算来研究长、正方形面积的方法。

3.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兴趣,在通过自主探究得出结论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意义。

【教学准备】长方形图形,面积单位若干,方格纸,尺子,笔等。

【教学过程】

(一)激活经验,回顾度量方法

师:PPT出示两个不同大小的长方形。比较下面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说说你是怎么比较的。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二)经历拼摆过程,明确计算面积单位个数的方法 1.提出探究问题,突出度量的本质。

出示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学生求面积。为学生提供足量的面积单位或方格子,学生自己动手 摆一摆或分一分、画一画。

2.交流反馈,请学生结合图说明自己的想法。预设一:学生用面积单位———正方形铺满整个长方形。

预设二:学生可能只在长边与宽边上摆出面积单位。预设三:学生直接说出5×3=15。这时可让学生边摆边说。

3.通过追问,突出计数面积单位个数的方法 组织学生思考以下两个问题:(1)为什么要用面积单位将长方形全部铺满?预设中的第二种情况是什么意思?(学生明确尽管只铺一部分,通过想象,也要计数铺满后所有面积单位的个数)(2)你是怎样数出全部面积单位的个数的?请结合下图一起数一数。

一种情况:学生一个一个地数,大家一起数数看。另一种情况:5×3=15,学生说说5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15表示什么?

[5表示每行摆5个,3表示3行,15表示一共有15个面积单位,也就是长方形的面积。] 4.引发思考,尝试探究

(1)长方形的长、宽与面积单位的个数有什么关系?(2)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宽有什么关系呢?(三)拼摆操作,感悟关系,探索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1.任取几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不同的长方形。边操作,边填表。

学生两人一组,一人拼图形,一人填表记录,师巡视并指导。

2.组织反馈,感悟长、宽与面积单位的个数之间的关系

(1)学生结合表格介绍自己的发现。

(2)运用几何直观,沟通长、宽与面积单位的个数之间的联系。

根据学生自己摆的图形,可列出多组数据。3.抽象概括,提炼公式

学生自主概括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4.再次验证,理解公式

学生思考:是不是任意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都能用长乘宽计算出面积呢?

师:一个长方形长7厘米,宽2厘米,面积是多少?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四)实践应用,巩固公式

1.先量一量,再计算它们的面积。(书本第66页例4(3)。)

2.概括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请学生观察上面正方形图,提问:你能自己得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学生自己推理)板书: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五)巩固练习,发展认识 1 完成练习十五第1题。2 完成67页“做一做”。

(六)回顾总结,巩固新知 引领学生回顾:

①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②我们是怎样得出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 ③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教学反思】

一、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再创造”过程。

本节课围绕引导学生探究发现“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学生经历了“实验——猜想——验证”的科学 研究过程。即先引导学生尝试求出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的面积,逐步产生形成猜想;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拼各种长方形进行验证,逐步归纳出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最后再推广到身边的长方形面积的测量。这样,渗透“实验——猜想——验证——概括”的数学学习方法,为今后学习其它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二、多次运用小组合作,提高小组合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正确利用迁移,促进学生理解新知。

在这节课中,我两次运用了迁移。第一次是利用面积单位———正方形铺出长方形的面积,知道长方形的长、宽是与面积单位的个数是有关系的,进而得出长方形的面积的计算与它的长和宽有关。第二次是利用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猜想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将长方形渐变为正方形,从而得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利用学生已有的旧知,进行合理的猜想,从而为新知的形成创立了条件。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教学设计 第8篇

一、教学前测

从前测的结果统计与分析, 可以把握学生相关的学习起点:

经验起点:通过前期面积与面积单位的学习, 学生明显具备“用面积单位来度量图形的面积”这一学习经验, 已经占到近75%, 为本节课面积的计算公式学习打下扎实的经验基础。

知识起点:绝大多数同学已经明确面积的意义, 知道面积单位的数量对应面积的大小。虽然有近33%的同学会通过公式来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但从后续的访谈来看, 面积为什么可以通过“长×宽”来计算, 学生是不明确的。

心理起点:根据范·希尔夫妇关于几何思维水平的理论, 三年级的孩子的几何思维水平处于“直观”阶段, 不具备描述、分析能力, 需要教师在提供信息的基础上加强定向指导。

二、教学对策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要建立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数学模型 (长×宽) , 使学生由一维空间进入二维空间。

1.通过操作、想象, 观察并归纳得出长方形面积=长×宽, 长表示一行铺几个面积单位, 宽表示可以铺几行。

2.通过多媒体演示及想象相结合的方式, 让学生感受长和宽长度的变化会引起长方形面积变化, 注重学生二维观念的培养与建构。

三、教学实践

(一) 动手操作, 初步感受面积的大小与长、宽的长度有关

1.出示如图1长方形, 你知道它的面积吗?

2.学生独立思考。

3.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用“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去铺 (度量) 。

4.学生动手操作。

5.反馈两种方案。

6.对两种方案进行沟通, 获得结论。

(二) 动脑想象, 感受面积的变化是由于长、宽的变化所引起的

1.宽不变长变, 引起长方形面积变化

(1) 课件将长方形由原来的5厘米延长到6厘米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1:宽没变, 长变了, 面积也变大了。

师:大了多少, 大在哪里?

生2:大了3平方厘米, 因为增加了右边的一列。

师:现在的面积是多少?

生3:6×3=18平方厘米。

师:你这里的6、3分别表示什么?为什么每行有6个, 有3行?

生3:因为长是6厘米说明可以每行铺6个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 可以铺这样的3行。 (见图3)

师:大家真会学习, 我们没有动手铺, 但我们可以在脑海里铺也能解决这个问题。

(2) 师:想象一下, 如果宽不变, 长缩短1厘米, 面积变大还是变小了呢?

生4:变小了, 小了1列, 也就是3平方厘米。

生5:现在的面积是4×3=12平方厘米。 (见图4)

2.长不变宽变, 引起长方形面积变化

(1) 课件出示原图

刚才我们研究了在宽不变的情况下, 长的变化引起了长方形面积的变化。现在我们再来研究长不变, 宽的变化会不会引起长方形面积的变化, 想一想?

(1) 长不变, 宽延长1厘米, 面积会怎么变化, 为什么?

(2) 长不变, 宽缩短1厘米, 面积会怎么变化, 为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关的图示来检验。 (见图5、图6)

四、总结归纳, 构建模型

师:刚才我们通过操作和想象, 验证了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宽有关。

师:看到长想到什么?看到宽想到什么?

生1:长就代表一行可以铺几个小正方形, 宽就代表可以铺几行, 也就是几个几的问题。

生2:在宽不变时, 长越长, 面积就越大;长越短, 面积就越小。

生3:在长不变时, 宽越大, 面积就越大;宽越短, 面积就越小。

师:长方形的面积大小是由长与宽的长度来决定的, 且长方形的面积等长×宽。

五、应用模型, 解决问题

1.求右图长方形的面积。

师:怎么计算?

生1:5×4=20 (平方厘米)

师:为什么可以这样算?

生2:因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就是长×宽。

师:如果我要将长方形的面积减少8平方厘米, 可以怎样操作?

生3:宽不变, 将长缩短2厘米, 就能减少两列, 也就是8平方厘米。

师:如果我要将长方形的面积增加5平方厘米, 可以怎样操作?

生4:长不变, 将宽增加1厘米, 就能增加5平方厘米, 也就一行。

师:这时候, 长方形已经变化成为正方形了, 那么正方形的面积怎么计算呢?

……

2.在方格纸上画面积为6平方厘米的小长方形。你能画几个? (结合学生作品)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1:面积相等, 大小不一样。

师:在你所画图形的基础上画面积为24平方厘米的长方形, 你打算怎么画?

结合学生回答, 分别反馈:长不变, 宽变;宽不变, 长变;和长、宽都变三种情况。

六、教学思考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也指出,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把握好学生的学习起点, 在学生原有认知水平上组织开展学习活动。本节课我通过前测的方式, 把握了学生的学习起点, 并基于起点设计了一系列的教学过程, 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 发展空间观念。

1.由操作到想象, 建立数学模型

从前测的结果来看, 学生通过对面积与面积单位的学习及练习, 已经具备了用面积单位去度量图形面积的意识和操作经验。因此, 要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跳出来, 形成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教学中, 对于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 笔者先是以“铺”的操作为基础, 通过铺的过程, 让学生明确长就表示一行有几个格子 (面积单位) , 宽表示有这样的几行, 初步感受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宽的长度有关。因为学生课前已经有了相关的经验基础, 所以本节课笔者又安排了想象的设计。通过对“宽不变, 长增加, 引起长方形面积增加”环节的直观演示, 进而让学生想象宽不变, 长缩短及长不变、宽变, 长方形面积相应变化的情形。借助学生的想象与表达, 让学生感受到长、宽的变化会引起长方形面积的变化, 从而获得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模型:长×宽。

2.由静态到动态, 建立二维观念

图形与几何领域的教学, 时刻都不能忽略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在学习了线段、周长等相关知识之后, 学生的一维观念已经建立。而面积的学习, 将一维的观念拓展到了二维, 那么如何帮助学生建立这种二维观念?针对学生的几何思维水平, 笔者设计两个环节来辅助。在新授的环节中, 借助媒体直观地演示, 依次改变长方形的长、宽, 将长方形面积相应的变化过程动态地呈现出来, 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并理清长方形横向与纵向的变化过程, 从运动的角度帮助学生初步建构二维观念;在练习巩固的环节中, 笔者先通过让学生思考要将长方形面积增大或减少该如何操作, 让学生自己判断并选择变化长或宽, 从而在分析、选择的过程中建立横向与纵向两个维度。后又以“方格”为依托, 让学生尝试增加长、增加宽、或者长、宽同时增加的方法将原图面积扩大4倍。从操作的角度帮助学生感悟到由于长、宽长度的变化, 引起的长方形面积的变化, 帮助学生建立二维观念。令人欣慰的是, 在课堂小结当中, 果真有学生提到“要改变长方形的面积, 可能通过改变长、改变宽甚至同时改变长与宽的方式来实现”, 这节课的空间观念培养可见一斑。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教学设计 第9篇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7页至78页。《长方形面积计算》是一节传统教学内容,它是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教学的起始课,是以后进行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及圆形等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教学的基础,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把“长方形面积计算”安排在三年级下学期进行教学,顺接着“面积意义和面积单位”教学之后学习。从教材编排来看,本节内容显然不仅仅是“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教学,它还承载着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意义,巩固对面积认识的任务。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面积意义的基础上,理解计算长方形面积其实就是在求长方形中包含的相应面积单位的个数。

2使学生经历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抽象提炼过程,掌握长方形面积计算的一般方法,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通过探索长方形面积计算一般方法的过程,使学生深入理解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一般思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

每位学生一份印有四个长方形的学习材料,前三个长方形没有标明长、宽的长度,第四个长方形长15厘米,宽10厘米;多媒体课件一套,演示摆及分的过程。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复习面积意义。引入新课教学

(1)复习面积的意义,唤起学生对面积的认识。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长方形的面积。在学以前,哪位同学来说说什么叫面积?(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面积。)简单地说,面积就是面的大小。

(2)复习面积单位,回顾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方形的大小,强化对三个常用面积单位的认识。

(3)引入长方形面积计算教学。

指出1号长方形的面积,并估一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

简析:复习有关面积意义的内容,为进入新课学习作准备。

2经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究过程

(1)l号长方形面积探究。

师: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到底是多少?我们有没有办法准确知道呢?

引导学生用1平方厘米的小方块去摆,并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6平方厘米。

提出问题:为什么说它的面积是6平方厘米?(因为用6个1平方厘米正好把1号长方形摆满,所以面积是6平方厘米)。

教师板书:1号,摆6个1平方厘米,面积是6平方厘米。

简析:操作验证结果是否正确,意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的意艾,即“用面积单位摆满”,所用面积单位的个数就是面积。

(2)2号长方形面积探究。

估一估2号长方形里需要几个1平方厘米的小方块才能把它摆满。

操作验证后,反馈。

反馈结果:这个长方形用几个1平方厘米的小方块可以摆满。

反馈方法:方法一,摆满;方法二,摆一行一列。交流中引导学生初步感知长、宽与可摆面积单位的关系,重点突出“一行摆几个,可以摆这样的几行”的观察与思考。

教师板书:2号,摆12个1平方厘米,面积是12平方厘米。

简析:仍然采用先估计后操作验证的步骤。教师主要抓好对操作方法的反馈,比较“摆满”与“只摆一行一列”两种操作方法的异同,引导学生初步感知长、宽与可摆面积单位的关系,重点突出对“一行摆几个,可以摆这样的几行”的观察与思考。

(3)3号长方形面积探究。

师:如果现在要知道3号长方形的面积,你又会怎样摆?让学生先口述,再操作。重点突出“先横着摆一行,再摆几行”的方法,引导从学生所列算式中充分感知“长方形中所含面积单位个数与每行个数、行数之间的关系”。

教师板书:3号,5×4=20个1平方厘米,面积是20平方厘米。

简析:采用先口述方法、再操作的步骤,意在引导学生对“只摆一行和一列”的方法有一个内化过程,突出“先横着摆一行,再摆几行”的方法,使学生结合所列算式充分理解“长方形中所含面积单位个数与每行个数、行数之间的关系”。

(4)4号长方形面积探究。

呈现标有长、宽长度(长15厘米,宽10厘米)的4号长方形,问:还想摆吗?

当学生说不用摆也能够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时,请学生充分说理,思考:从长15厘米中能够想到什么?从宽10厘米中又能够想到什么?

重点理解:长的长度与沿长边可以摆的面积单位个数,宽的长度与沿宽边可以摆面积单位的行数之间的对应关系。

最后得到:知道长、宽的长度,就可以根据长、宽的长度来想到沿着长边摆面积单位的个数,可以摆这样的几行,从而理解“这个长方形包含了多少个面积单位,它的面积就是多少”的道理。

教师结合媒体呈现这个长方形可以摆150个面积单位,并板书:4号,15×10=150个1平方厘米,面积是150平方厘米。

简析:直接说方法,并引导思考“知道长15厘米,可以知道什么?知道宽10厘米,又能够知道什么?”重点理解“长的长度与沿长边可以摆的面积单位个数,宽的长度与沿宽边可以摆面积单位的行数”之间的对应关系。

(5)回顾梳理,提炼模型。

师:从4号长方形里,我们可以看出,一行摆的小方块个数与长方形的长有关,摆几行则与长方形的宽有关系。

用前面三个长方形验证结论,确认长与一行的小方块个数,宽与小方块的行数之间的关系。

再次呈现一个长20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请学生计算它的面积。当得到“长方形的面积是300平方厘米”时,请学生说理:你怎么一下子就算出它的面积了啊?你是怎样想的啊?

引导小结:学到现在,要你计算一个长方形的面积,你会怎么办?

讨论交流后得到: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简析:对主体活动环节进行梳理,是探究活动必不可少的部分,有利于学生对核心内容进行再思考。而本环节是以练习带动理解,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面积公式“长×宽”中长、宽所表示的意义有清晰的理解。

3应用中提升认识

(1)计算装学具的信封的面积,引导思考:你先做什么?(量出长、宽的长度)量出信封长和宽的长度,你就能想到什么?(量出长即可以知道沿长一行可以摆多少个面积单位,量出宽可以知道摆这样的几行)

(2)选择题。王老师要给一台电脑的显示屏配上一个保护网,电脑屏幕的边长是2分米,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保护网?

提供四个答案,分别是8分米、8平方分米、4分米、4平方分米。

学生思考、选择、说理,最后引导提升: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简析:练习1是实践应用,不仅是对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应用,而且还是对解决问题策略的训练。练习2则是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因为正方

形是一种特殊的长方形,所以,其面积计算就不再专门组织教学,而是渗透在练习中。

五、课后分析与思考

1教学效果分析

在上这节课前,我们对执教班的44名学生进行了课前调查,结果显示,班中已经知道长方形面积是用“长×宽”来计算的学生占全部学生的43.1%,既知道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又能理解长方形面积为什么可以这样算的学生不到10%。超过半数的学生不知道长方形的面积该如何计算。

课后我们对本班学生再次进行了检测,情况是这样的:在计算长力形面积前,44名学生全部度量了长和宽的长度;会用“长×宽”的方法计算的学生有40人,其中35人能正确写上面积单位,达到了79.5%。另外抽取了30名学生进行了访谈,有29人能够说清“量出长可以知道沿长边一行摆7个1平方厘米的小方块,量出宽可以摆这样的几行”,还知道“长7×宽5就是算出了这个长方形里可以放35个1平方厘米的小方块,所以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35平方厘米”,占了被测学生数的96.7%。这说明这些学生已经理解了“长×宽”作为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模型有着怎样的意义,与前次调查相比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2教学策略思考

(1)找准教学起点,顺向组织教学活动,为学生探索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提供多层次的感性材料,积累足够的感性经验。以“面积”的进一步认识为切人口,引导学生在感知“面积大小”与“摆小方块的多少”中理解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长×宽”的算理,顺向组织教学活动是符合学生开展学习的有效策略。事实上,以“面积意义”人手,其优势有二:一是因为学生刚刚学习了“面积”的意义,作为对一种特殊的平面图形(长方形)面积的进行认识,借助面积意义这一载体,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建构新知;二是作为一种顺向的多层次的学习活动,降低了学习的起点,增加了学习的梯度,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算法与算理之间的关系。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 第10篇

黄怡 郴州市苏仙区栖凤渡学校

***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己去实验发现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使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推导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正确的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渗透猜测——实验验证——总结应用的学习方法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验学习的过程。教学重点:

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难点:

学生的自主探索及得出结论。

教学用具:长方形、正方形、尺子、面积测量器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同学们,黄老师手中拿的是上期运动会的剪影,我想用玻璃相框装裱起来留作纪念。可是老板要按玻璃的面积大小收费,明明是横竖两张不一样的照片,为什么却收同样的费用呢?

等你们学了今天的课程,就能揭开这个谜底了。

板书课题: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二、探究新知

(一)学生操作发现规律。

1、分组活动,出示活动要求。

(1)组长主持活动,活动中互相配合,控制音量。

(2)用小正方形摆成不同的长方形(个数可以不同),并照表做好记录。

(3)思考讨论: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2、组织反馈,感悟长、宽与面积单位个数之间的关系。

(1)学生结合表格介绍自己的发现;

(2)运用几何直观,探究长、宽与面积单位个数的联系;(3)学生质疑提升

3、抽象概括: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归纳得出长方形所含的单位面积正好等于长和宽的乘积。师生共同抽象概括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二)验证与拓展

1、验证:是不是所有的长方形面积都可以用长×宽来计算? 用公式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再用面积测量器测量长方形的面积,看两个结果是否相等。结果相等证明公式可以计算所有的长方形面积。

2、观察讨论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师:可以快速说出正方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呢?学生解答。

思考:正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系?

反馈:对呀!正方形本身就是特殊的长方形嘛!只是长和宽相等的长方形,我们习惯上把正方形的长和宽叫边长,所以正方形的面积= 边长×边长(板书)

(三)回顾释疑

师:再来看刚刚的两个相框,为什么老板收同样的费用呢? 生:因为两个相框的长和宽都相等,所以面积也相等,收费当然相同。

三、课堂练习 1.计算图形的面积 2.解决问题

四、课堂总结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教学设计 第11篇

口算下面各题。

15×380×6060×3025×44×3017×8

400×59×1312×726×311×10045×3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66页例4.

出示下图,请同学们说一说,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同学们可以用手中的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去测量,会发现正好能摆15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5平方厘米。

教师引导学生去观察摆小正方形的个数和长方形的长、宽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去设想:是不是长方形的面积就等于“长×宽”呢?它是不是适合所有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呢?

组织学生小组合作,用学生们准备好的.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不同的长方形,边操作,便填表。

每排几个(长)6

有几排(宽)2

个数12

面积12

小组合作完毕后,由各组汇报本小组通过拼摆后的填表结果,教师提问:通过拼摆和表格的填写,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总结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让学生齐读并记住求长方形面积的方法。

2、引导学生总结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

学生在拼摆1平房里你的正方形求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时,教师有意识地观察学生有没有在记录表上记录长和宽的数

据相同的情况。如果没有,可指导学生去想,可不可以摆成一个每排个数和排数相同的图形呢?学生在汇报时,教师引

导学生:“长和宽相同那是什么图形呢?”(正方形)在正方形里,长和宽相等,我们就把长和宽统称为边长。

提问:那么你们知道正方形面积怎么求吗?

教师板书: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通过让学生观察板书,说一说,今天的学习收获和应该记住的公式。

3、学习教材第67页例5.

出示例5:数学书的封面的长大约是26厘米,宽大约是18厘米。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

让学生读题找出相关条件和问题,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道题给出了什么条件,要求什么?

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学生说明计算过程后老师指导并说明书写格式。

教师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26×18=468(平方厘米)

答: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468平方厘米.

教师提示:同学们要注意单位名称不要写错。

教师引导:同学们学会了面积的计算,你们想知道数学教材封面的面积吗?同学们可以先估算一下封面的面积再动手计

算一下。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口算下列各题。

13×55×112×2316×831×38×10

410×37×1242×24×12130×220×4

2、一个长方形游泳池,长45米,宽30米,占地面积是多少?如果在四周围上栏杆,栏杆长多少?

四、思维训练

1、把表格补充完整。

名称长宽周长面积

长方形8厘米7厘米

9米24米

正方形边长5分米

边长100厘米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教学设计 第12篇

1.引导学生自己去实验发现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使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2.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渗透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今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打基础。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结构: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结构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板书: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呢?

生: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2.师:这是一个长方形纸板,要测量它的面积,你认为用哪一个面积单位比较合适?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怎样去测量?

根据学生的回答电脑演示测量过程,完成填空:这个长方形含有()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平方分米。

3.播放录像,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用面积单位直接去量,可以得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如果要测量篮球场的面积、高楼墙面的面积、游泳池池面的面积&&也用面积单位一个个去量,那可太麻烦了。所以,我们就要寻找一种更好、更简便的方法来计算面积,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完成板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评析:现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必须让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再贴近,教者在导入新课时捕捉住生活中的几个场景,通过录像呈现出高楼、篮球场、游泳池的长方形块面,鲜艳生动的画面,具体可感的生活实际场景,引起了学生新知的欲望:是呀,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长方形的面积,这种办法在实际生活中太麻烦,也是行不通的。怎么办呢?这样就引出了一个数学问题:应该寻找一个简便地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

二、提出问题、确定目标

1.师:看了课题,你们想知道哪些知识?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归纳:

(1)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是什么?(板书:方法)

(2)学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有什么用?(板书:应用)

师: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同学们提出的这两个问题进行学习,希望大家自己动脑,小组合作,共同来解决。

[评析:问题是学习的动力,有了问题学生才有学习的欲望,学习的目标。而教师把提出问题的主动权让给学生,又把寻找答案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探求奥秘的情感得到充分激发。]

三、实践探究、寻找方法

(一)提供材料,启发大胆猜想。

l.出示长2厘米、宽1厘米的长方形。

(1)师:这个长方形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呢?

生:这个长方形长是2厘米、宽是1厘米。

师:长2厘米,也就是长所含的厘米数是2,宽1厘米,也就是宽所含的厘米数是1。

(2)把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通过多媒体手段进行图形变化,得到四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

(3)师:如果把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不断地变化,可以得到多少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

生:无数个。

师连问:通过这个长方形的变化,你们觉得长方形的面积可能和什么有关呢?请你猜一猜?

生a:和长有关。

生b:和宽有关。

生c:长方形的面积可能与长和宽有关。

[评析:教师通过提供一组感性学习材料,适当进行启发,使学生的思维有了一定的指向和集中。学生凭着对学习材料的直接反应作出了大胆的设想。避免了学生盲目的猜测,同时又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究知识的欲望。]

(二)分组实验,发现计算方法。

1.师点拔:长方形的面积是不是与长和宽有关呢?我们可以做个小小的实验。(板书:实验)

师:要测量这些长方形的面积,你们需要什么工具呢?

生:我们需要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每组派代表领取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师布置实验要求:测量时,由小组长负责,小组内两个两个分工合作,l号、3号、5号负责测量,2号、4号、6号记录结果。

2.各组测量,记录测量结果。

3.汇报测量结果后,各小组长带领组员认真观察表格,并对思考题展开积极讨论。

思考题。

从上往下:

长所含的厘米数有什么变化?

宽所含的厘米数有什么变化?

长方形面积所含的平方厘米数有什么变化?

从左往右:

长方形面积所含的平方厘米数和长方形的什么有关?

它们是怎样的一种关系?

4.各组汇报讨论结果,出示学生讨论后的发现:长方形面积所含的平方厘米数正好等于长和宽所含厘米数的乘积,齐读。

5.发现计算方法。

师:通过这个实验,你们有没有发现用更简便的方法来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生:只要用长乘以宽,就能得出长方形的面积。

师:这位同学真了不起,通过实验,发现了一个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板书:发现)。你叫什么名字哪我们就把这个发现命名为×××的发现。

[评析:在这一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认识。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中得到了培养。]

(三)分类验证,确认计算方法。

1.师:这个发现是否准确无误呢?这个方法是否对计算所有的长方形的面积都适用呢?我们还要对这个发现进行验证。(板书:验证)

2.布置验证要求:出示5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请各级组长任选一个长方形,组内同学一起来验证。

3.学生运用刚才的发现进行验证。

4.交流验证的结果。

师:通过验证你们认为这个计算方法正确吗?

生:我认为这个计算方法完全正确。

师:你为什么这么认为呢?

生:我先用×××发现的计算方法算出这些长方形的面积,再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直接测量出这些长方形的面积,两种方法的结果是一样的,所以,我们认为这个计算方法是正确的。

师:在各小组的努力下,我们证实了×××的发现是正确的,让我们用响亮的掌声向他表示祝贺!

[评析: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学生通过一次实验而发现的,是不能成为科学发现的结论,还必须通过验证这一环节,使学生明白在任何一种发现活动中,新的认识、新的结论不能盲目、划率地断言,必须要有充分的科学依据。教者设计达一教学环节,既渗透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严谨科学态度。]

四、整理归纳、提示学习方法

1.师:学到这儿,同学们知道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了吗?

生:知道,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

2.师:刚才,我们是怎样找到这个计算方法的?

生:我们先做了一个小实验,得到了一个发现,然后大家一起验证,证明这个发现是正确的,找到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实验发现验证这种学习方法对我们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希望大家学习新本领时,经常想起这种方法,用好这种方法。

[评析:整堂课的主体性学习,首先是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掌握,其次是学习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后者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来说更为重要。]

五、应用深知、巩固深化

1.应用公式,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1)教科书第125页练习中的第1题。

(2)教科书第124页做一做。

2.应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回到导入题,出示游泳池的画面,给出数据,请学生计算游泳池池面的面积。

(2)师:长方形是一种很常见,很实用的图形,在我们的周围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长方形,比如,国旗的面,黑板的面等等,同学们想测量一下藏在我们身边的一些长方形的面积吗?同桌两个合作,找到长方形的面,进行测量,一边测量,一边把结果记录在测量纸上。

生测量后各组交流测量的情况。

师:看来,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已经能够初步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

(3)师:同学们,前两天,老师遇到了一件麻烦事,我办公桌上的一块台玻璃面积是24平方分米,不小心被打破了,我想配一块大小相等的玻璃,你们帮我算算看它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呢?

生a:长8分米,宽3分米。

生b:长6分米,宽4分米。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c:只要想()×()=24(平方分米)

师:同学们真行,一下子帮钱老师想出了好几块面积相等的玻璃。可是钱老师要配的玻璃不光大小相等,形状也要相同,那它的长和宽究竟是多少呢?

生d:这块玻璃虽然碎了,但它的宽没有破损,所以只要先量出它的宽是多少,再用面积除以宽就能算出长是多少了。

师:这位同学生活经验真丰富,回答得好极了。

[评析:通过自主探究,获得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后,教者设计了一些应用性练习,引导学生将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力。整堂课临近结束之际,教者又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玻璃被打破了,配置大小相等的玻璃,它的长和宽是多少呢?这是一个颇具开放性的问题,学生的思维有效地得到发散。学生思维发散后,教者话锋一转:玻璃的面积不光要相等,而且形状也要相同,它的长和宽究竟是多少呢?这个实际生活问题得以解决,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又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布置作业(略)

板书:

上一篇:游花花大世界小学作文600字下一篇:it行业转正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