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编制工作简报

2024-06-29

机构编制工作简报(精选8篇)

机构编制工作简报 第1篇

机构编制工作简报

淄博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2012年1月16日

2011年,全市机构编制系统按照市编办《关于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信息宣传调研工作的意见》和全市机构编制工作会议精神,把机构编制信息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围绕机构编制“2221”工程,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机构编制制度创新和法制化建设、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交流,进一步推进了各级机构编制工作的深入开展。同时,各单位也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为信息工作提供了保障,在健全信息员队伍、完善工作制度、健全奖惩机制等方面稳步推进,信息质量有了进一步提高,为推进信息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另外,从全年情况来看,有关单位在信息报送的数量和质量上亟需提

高。为进一步做好全市机构编制系统信息工作,现对2011年各单位信息报送和采用情况予以通报。

2011年信息上报与采用情况

机构编制工作简报 第2篇

在去年政府机构改革工作基本结束和部门“三定”基本完成的基础上,对政府部门“三定”执行情况进行及时评估,是政府机构改革工作的延续,是巩固和深化机构改革成果的一项创新举措。我们通过及时开展评估,进一步落实政府机构改革总体方案,推动政府部门严格执行“三定”规定,加快职能转变,全面准确地履行职责,确保各项改革要求落到实处。22个政府工作部门(除公安局“三定”未实施外)在8个方面对本部门“三定”规定执行情况进行了自评,重点看规定的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领导职数是否严格执行,部门间职能划转是否到位,转变职能和强化责任的要求是否落实,部门职责关系是否理顺。区编办重点抽查评估了这次机构改革具有大部制典型的区住建局、区人社局,对两个部门的“三定”规定执行情况进行过细的调查和督导,多层面召开了干部职工座谈会,认真听取了相关负责同志的情况介绍,对“三定”执行情况进行了了解,查阅了部门工作总结和计划、机关人员名册、干部任免文件、《机构编制管理手册》等台账,并对“三定”规定执行情况进行了民主测评,探索了机构改革取得的初步成效,挖掘了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下一阶段改革完善也形成了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并经区编委会通过形成了区政府机构改革评估报告报市编办。

二、稳妥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到位,提前启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摸底工作。

根据省市统一部署,扎实稳妥推进乡镇机构综合改革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市下发的改革指导意见,及时研究解决改革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特别是市、区常委会研究确定的关于乡镇政法机构、编制、职数的落实,及时拟定和完善乡镇机构改革实施方案,不失时机进行布置和实施,确保了全市乡镇机构改革顺利通过了省政府的检查验收。

为了策应全国性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上半年,我区及时对事业单位进行了调查摸底。根据上级文件和部署要求,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及时更新了实名制信息库相关信息,保证了信息库数据实时性、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报表进行了核对,对相关数据进行了统计、汇总,掌握了第一手资料;走访调查了部分事业单位,了解了工作人员相关信息和思想动态;通过调研,调整了部分事业单位机构、编制设置,进一步明确了工作职责,对公益职能进行了定位,对工作任务不足或已完成阶段性特定任务的单位予以撤销。规范了事业单位行为,从机构编制管理的角度,保障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三、总量控制,动态管理,科学配置机构编制资源。

上半年,省市出台了一系列严控机构编制设置的文件,特别是省人民政府出台了《江苏省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办法》令,专门发文对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审批权限予以明确,这充分说明机构编制从上至下越来越重视,越来越严格。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区编办坚持严管理与保运转结合,坚持严控行政、调剂事业、放活用工的原则,在事业单位机构编制设置上,实行机构“撤一建一”、编制“内部调剂”,重点向促进、改善民生和社会事务发展的公共机构建设上倾斜。既不违反规定,又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例如:为切实加强饮用水安全,在环保局环境监察局内新设饮用水源保护区环境监察分局;为加快建设社会福利事业、残疾人服务体系,新成立区社会福利院(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区残疾人服务中心;为了保障老百姓“菜篮子工程”的安全性,已启动成立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进一步规范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主体资格,并将“区兽医卫生监督所”更名为“区动物卫生监督所”;为促进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推动“文化盐都”建设事业,在区文化馆增挂了“盐都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牌子;为配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工作,在深入乡镇卫生院调研的基础上,重新核定了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为加快建立我区新型对外劳务管理体制,规范外派劳务市场秩序,成立了“区外派劳务服务中心”;为切实做好乡镇敬老院集中供养的五保对象的供养工作,确立了乡镇敬老院事业法人地位,并把院长纳入全额拨款事业编制管理。同时,对那些职能已转移或大大弱化的机构,我们及时予以了撤并,妥善分流了相关人员,比如撤销了区三产办,将区生猪屠宰办改为挂牌机构,调整设置了区商务综合监察大队,整合了机构和编制。

下半年,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继续面临着挑战,事业单位改革、审批权限上收、经济社会转型等一系列涉及到机构编制的工作都需要落实到位、服务到家,作为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压力很大,需要倾尽全力,做好工作。为此,我们打算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进一步探索机构编制管理新方法,在服务发展上取得实效。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调优调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体系,运用机构编制调节手段,向重点领域、要害部门倾斜。突出改善民生,突出社会管理,多搞调查研究,多出意见建议,为全区“快增快转、进位争先”、实现“双新盐都”作出机构编制部门应有的贡献。

(二)进一步推进和完善乡镇机构改革工作。一是解决我区乡镇机构改革的一些遗留问题。二是研究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长效方式,加强乡镇机构编制管理,将乡镇职能真正转变到政策引导、典型示范、提供服务、营造发展环境和维护社会稳定上了。三是突出中心社区建设,在乡镇机构改革规定的总盘子内,进一步合理设置与中心社区发展相适应的机构编制。

(三)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督查工作。把监督检查作为巩固改革成果、加强机构编制管理的重要手段,创新方法,强力推进。认真总结实名制管理的成功做法,加强与相关部门配合,提高实名制管理效率和水平;认真学习先进地区“三责联审”工作经验,做好5个部门(乡镇)“三责联审”工作,有效运用联审结果,确保取的实效;探索“三定”规定执行情况评估的长效机制,通过评估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巩固和深化政府机构改革成果。

(四)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登记管理行为。以《江苏省事业单位开办资金登记管理暂行规定》的落实为依托,对全区已进行事业法人登记的单位开办资金进行一次普查,使事业单位开办资金达到规定要求,并选择部分事业单位开展实地专项监督检查。借此把登记工作逐步转移到监管上来。

机构编制管理工作重点解析 第3篇

一、目前我国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目前, 我国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比较落后, 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我国至今没有形成机构编制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 而是以某些组织法中的原则性规定当做机构编制管理的法律法规, 这样势必会引起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难以开展, 甚至出现钻法律空子的恶意行为。其次, 在机构编制管理过程中往往将相关的法律法规与惯例相互混淆, 大部分相关的政策过于强调机构编制管理的纪律, 而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和程序性。在这种情况下, 极易导致机构编制管理的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出现职能权限与法律责任划分不清的状况, 给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2. 机构编制管理存在干扰因素。一个地区机构的设置和编制的配备, 应充分考虑经济社会需求并与其适应。但实际上, 由于各种因素的干扰, 往往执行起来有难度, 影响机构编制管理的权威性。一是部门干扰。有些部门总以本部门工作重要为由, 或以争取上级资金和设备、项目等等为由, 要求增加编制或设立机构。二是条条干扰。有些上级业务部门, 没有经过调研就主观的要求下级部门的机构、人员和他们相对应, 通过下发文件或打招呼等形式, 干预机构编制工作。

3. 财政的约束力较小。一般情况下, 如果政府机构和相关人员大幅度增加会加大国家的财政支出, 所以机构的人员定额一定要与国家的财政状况相适应[2]。因此财政部门要对各个地方和部门的机构人员数量以及机构编制管理工作进行监督, 对未经批准而擅自增设机构和人员的现象不予发放经费。

二、机构编制管理的工作重点

1. 努力实现机构编制管理的科学化。针对各国家机关的不同性质实施机构编制的科学分类管理, 有利于实现编制资源的优化配置, 推动机构编制管理的改革[3]。首先, 用科学的方法界定编制的不同类型, 将编制按照单位机构的性质和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进行不同的划分, 这样可以实施不同的编制管理机制。其次, 要通过机构编制的分类管理, 使编制在不同工作岗位上的配置更加合理, 积极发挥机构编制的调控作用, 激发机构编制的活力, 促进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高。最后, 要在实施机构编制分类管理的基础上, 实现机构编制的动态管理, 各个机构要根据工作职责和工作岗位的调整与变化, 对机构编制的数量和类别进行适时的调整,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机构编制的合理配置。

2. 努力实现机构编制管理的法制化。近些年来, 党中央和国务院多次下文要求加强机构编制管理, 但事实上, 各级政府超编超职配备干部, 随意增设机构的现象屡见不鲜, 可因违反机构编制纪律问题而受到查处的人员几乎很少。实践证明, 仅通过上级相关文件管理机构编制, 显然力度不够。因此, 必须尽快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 法律的形式把机构编制管理相对固定下来, 减少人为因素干扰。首先, 要制定机构编制管理的基本法, 对机构编制管理的基本原则、管理方法、管理内容、管理对象、管理程序和职责权限等进行明确规定。其次, 要对各级党委和政府机构的编制管理法规进行进一步完善, 目前党委系统的机构编制管理法规是空白的, 应当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党委系统的机构编制管理进行规范。第三, 要努力完善和坚持执行机构编制管理的规章制度, 因为没有规章制度的配合, 法律法规就得不到真正的贯彻落实, 因此我们应当不断完善机构编制的集中审批制度、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制度、就够编制监督检查制度和机构编制问责审计制度等机构编制管理的规章制度, 并坚持执行, 将这些制度贯彻落实。

3. 努力实现机构编制管理的规范化。机构编制管理作为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环节, 必须实现管理的规范化。首先, 编制管理标准的制定, 必须要按照机构性质和职能特点进行, 尽量减少机构编制的数量与层次, 以最少物力、财力和人力来获得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其次, 要保证机构编制管理的切合实际, 在进行机构编制管理时, 一定要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 结合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实践, 使机构编制管理更加切合实际情况。最后, 要实现机构编制管理的完整统一, 为此要制定一个自上而下的统一标准体系, 下级服从上级, 地方服从中央,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机构编制管理的规范化, 积极提升机构编制管理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 我国的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出现了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和财政的约束力较小等一系列的问题, 为此我们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然后在基础上科学把握机构编制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和规范化的工作重点, 积极提升机构编制管理质量。

摘要: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是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途径, 也是加强国家政权建设的重要手段, 因此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一直备受关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 我国的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呈现出一定的问题, 为此我们要采取积极的措施, 科学把握机构编制管理工作重点, 积极提升机构编制管理质量。本文基于此对目前我国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概述, 然后在此基础上对机构编制管理工作重点进行了解析。

关键词:机构编制管理,工作重点,解析

参考文献

[1]县级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问题、思考和建议[J].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 2014, 11:44-45.

[2]高金霞.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局限性与完善措施研究[J].才智, 2014, 09:296+298.

社会工作机构发展探究 第4篇

【摘要】在我国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政府购买服务为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立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然而,社会工作机构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却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困境,极大地限制了社工机构的发展,因此,探讨我国社工机构的发展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社会工作机构;政府购买服务;发展路径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我国政府要进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为此,政府在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过程当中,必须要着力转变政府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着力关注民生问题,大力发展公共服务。在这一背景下,第三部门及其他的非营利组织等作为政府职能转换和公共服务的替代者,起到了解决社会问题的不可或缺的作用,其中,社会工作机构作为一支专业的队伍特别受到社会的重点关注以及政府的大力扶持。

自2003年以来,我国社会工作机构在全国各地特别是沿海地区快速发展,据民政部办公厅披露,截至2012年12月我国已有1247家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为群众提供服务。我国社会工作机构的运转模式主要是以承担政府购买的社会服务为主,这样不仅促进了社会工作机构的发展,同时改变了以往政府大包大揽的运作方式,大力提升了政府对与社会公共服务的能力,对于解决我国冗杂的公众服务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试图阐述当前我国社工机构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结合国内外先进的社工机构发展经验,探讨我国社工机构的发展路径。

一、概念界定

(一)社会工作机构

社会工作机构是指以社会工作者为主体,坚持“助人自助”宗旨,遵循社会工作专业伦理规范,综合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方法和技能,开展困难救助、矛盾调处、权益维护、心理疏导、行为矫治、关系调适等服务工作的非企业单位。

(二)政府购买服务

政府购买服务指政府为履行服务社会公众的服务职责,通过政府财政向有资质的营利、非营利组织或其他政府部门以及个人等支付费用,用以购买后者以契约(合同)方式提供的、由购买方界定种类和品质的全部或部分公共服务的行为。在我国香港,这与社会福利服务资助或外判含义类似,在国外,这通常被称为“购买服务合同”、“购买契约服务”、“合同/契约委外(制度)”或“合同外包服务”,其实质是政府将公共服务以契约委托的方式,转由民间营利或非营利组织来生产与供应。

二、我国社会工作机构的发展现状——以J市为例

(一)资金不足,筹资渠道狭窄

社工机构注册成立资金大多由发起者个人出资,而在“政府购买,民间运作”的模式中,社工机构的主要经费主要依靠政府购买服务,通过承接政府购买社工项目或社工岗位获得。以J市为例,J市社工机构发展的6年间,主要依靠政府购买获得资金,成立于2011年的J社工机构是由当地高校教师发起成立的,到目前为止仅有4名社工,两年来J社工机构终于在今年8月拿到了第一个政府购买项目,该组织负责人感叹“如果没有项目,就没有钱招聘社工”。“有项目就能活,没有项目就得死”,这已经成为J市各个社工机构共同面临的问题。但是靠政府购买服务的不确定性较大,过度地依赖政府财政资金,导致很多社工机构因没能获得购买项目而出现空转运营、无法运营的现象。

(二)社会认可度和公信力不高

作为一项社会服务类的职业,公众对社会工作的认识和了解较少。具体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公众认同。我国的专业社会工作刚刚起步,公众对社会工作及社会工作者的认识及了解较少,相对地对社会工作支持、理解与认同也比较缺乏。二是政府有关部门的认同。社会工作机构在运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如居委会、社会保障事务中心、就业指导中心的支持,虽然在模式運作中,政府起主导作用,但由于缺乏专业认同,一些部门在实际工作中给予的支持力度还是大打折扣。三是社会工作者自身的认同。社会工作者对自身专业价值理念的认同不够,缺乏必要的职业操守,直接影响着所提供服务的质量,不但不能达到预期目标,甚至还会造成反效果,影响公众对社工的印象。

(三)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不足

社会工作者的专业化体现在三个层面,第一是价值和理念层面上的专业化;第二是理论和知识层面上的专业化;第三是操作层面的专业化。以J市为例,J市的5家社工机构仅有220多名专职社工,供需比为1:60,社工缺口不足,专业人才匮乏。据统计,目前我们各行各业的社工仅有20 万,按照国家规划,缺口达180 万。其中,我国总共培养出的专业社工不过10 万人,而且就是这些仅有的专业社工人才中,只有10%从事着对口专业的工作,90%已经改从他业。

三、关于我国社会工作机构发展路径的思考

(一)以政府财政资金支持为主,探索多元化资源汲取途径

在明确社工机构发展所需资金由政府支持为主的前提下,重点解决其资金来源的渠道问题,同时确保政府购买服务资金来源的稳定性,且形成逐年增长机制。紧靠行政性资源推动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显然不够,还应探索社工机构所需资源的多元化汲取途径。从国外及香港地区的经验来看,企业和社会捐赠是社工机构资金的另一来源。社工机构通过宣传,扩大社会认同度,向一些大中型企业、公民个人提供社工服务,并合理收取一定的费用,通过合法途径接受企业和公民个人的捐助,并向社会公开资金使用情况。

(二)提升公信力,积极引导社会舆论

政府应当积极地引导社会舆论,加大对社工机构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知晓度。利用各种有效的方式对社工机构服务工作进行正确的宣传,宣扬社工服务事业对解决社会问题所做的贡献及其重要性,对在社会工作中有过优秀事迹的社工给予表彰,增强社工服务人员的社会认同度及其对自身价值的肯定,进而消除公众对社工机构人员的偏见和歧视,努力营造积极和谐的正确看待社工机构工作的氛围,为广大社工机构人员提供一个宽松舒适的工作环境,让社会工作者真正成为一种职业,让他们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自豪感。

(三)建立健全高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孵化基地

针对社会工作机构专业性人才短缺的问题,首先,高校应当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信心和认同感,使学生明确今后的学习和就业方向。同时,加强高校与社会工作机构的实习合作机制,使更多的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可以到专门的社工机构进行实习,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真正的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技能,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解决社工机构短时间内缺乏专门人才的困境。

四、结论与展望

我国正处于极度变迁的社会环境中,各种社会矛盾社会问题频发。大力推进社会工作机构的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如何在一种多元供给结构中,探索建立健全政府、服务提供方和社会公众的三方互动及制衡机制,促进越来越多的社会工作机构发展壮大,使其成为真正具有竞争性和吸引力的政府合作伙伴,将是我国政府购买社会公共服务未来重点考虑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郑崇明.政府购买城市社工服务要义[J].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2(04).

烟台机构编制工作 第5篇

烟台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2015年8月14日

本 期 要 目

● 工作交流··················································2 牟平区“容缺预审”引来“凤凰”栖枝

福山区“三到位”提升事业单位工作联席会议监管水平莱阳市扎实开展机构编制责任审计工作 招远市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

开发区开展自行设立机构和中层科级干部混岗问题专项整治行动

牟平区编办 福山区编办 莱阳市编办 招远市编办 开发区编办

● 工作快讯·················································11

【工作交流】

牟平区“容缺预审”引来“凤凰”栖枝

牟平区编办

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切实将改革红利惠及企业和群众,牟平区结合本地实际,率先打造“容缺预审”体系,把原来“材料不齐不能办”的事,变为代理准备材料、边准备边审批的模式,通过“保姆式”服务为企业落户排忧解难,帮助招商引资引来的“凤凰”顺利“落户”牟平。2015年上半年,该区为5923个市场主体顺利登记落户,同比增长140%。

一是推进“三集中两到位”改革,推行无例外集中办公。按照“三集中两到位”改革要求,将全区35个具有行政审批服务职能部门、单位的办事窗口无例外集中到区政务服务中心服务大厅,282项审批服务事项无例外纳入大厅办理,所有审批环节和流程全部在中心完成并无例外对窗口授权到位。在此基础上,将全区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部门、单位无例外集中办公,部门办公楼紧邻办事大厅,形成“南北相邻”的格局,最大程度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便利,确保“一次办妥所有事”。

二是开展“一次性告知”、“一站式受理”服务,简化办事程序。设计《建设项目审批材料一览表》、《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及办

结完成的审批事项比例达到73.3%。今年以来,先后落实了6个总投资80多亿元的大项目集中签约,办结审批服务事项11.88万件,同比增长264%。

福山区“三到位”

提升事业单位工作联席会议监管水平

福山区编办

为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完善事业单位监管机制,福山区出台事业单位监督管理联席会议制度,确保监管覆盖、责任落实和效能发挥“三到位”,全面做好事业单位监管工作。

一、多方联动,监管覆盖到位

修订完善了《福山区事业单位监督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在编办、人社、公安等15家成员单位基础上,新增审计、教育体育等5家职能部门,成员单位总数达到20家,实现了对事业单位业务办理的全面覆盖。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编办,承担联席会议日常工作,编办主任担任联席会议召集人兼办公室主任,各成员单位业务分管领导为联席会议成员,相关业务科室负责人为联络员。联席会议可根据工作需要,邀请相关部门参加。

二、分工明晰,责任落实到位

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了联席会议、办公室和成员单位的职责任务,确保监管职能落到实处。联席会议主要履行贯彻落实事业单

为;是否存在超出行政编制总额、事业编制总量核增编制行为;是否存在超职数和超机构规格配备领导干部行为;是否存在擅自改变编制使用范围、混用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行为;是否存在超编进人违反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规定等行为。

二、完善审计程序,注重审计方法

按照“制定方案、下达通知,召开进点会议、发布公告,实施审计、出具报告,反馈意见、整改落实”的步骤依次进行。充分利用实名制信息系统、部门和单位的“三定”、“九定”规定以及机构编制管理有关审批文件,并与现场核查相结合,采取听、查、谈三种方式,多方面、多渠道掌握意见。听,主要是听取党政主要领导述职;查,主要是查看党委政府、编委、编办研究选拔任用干部和人事、机构管理等会议记录和发文通知,审查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人员编制与实名制信息系统在职人员数量是否相一致、有无超编问题,查看办公场所和挂牌情况、翻阅部门在职人员花名册;谈,即与被审计单位干部职工进行座谈,听取对机构编制管理的意见建议。

三、督促整改落实,提高监管水平

及时向部门(单位)反馈机构编制审计结果,并与部门(单位)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交换审计意见,指出存在的不足或发现的问题,共同研究提出整改措施,及时抓好整改落实。对于共性问题,找出问题根源,切实改进管理方式。采取多种方式,强化部门(单位)负责人的机构编制责任意识、法律意识,突出机构

(三)增加对各考核小组牵头部门激励政策。考虑到各牵头部门承担大量的工作任务,并且其工作责任心和质量直接影响到本组考核工作成败,对工作责任心强、完成质量高的牵头部门,增加奖励一个A类单位评选指标;反之,对责任心不强、弄虚作假、敷衍塞责的牵头部门,则取消本部门所属事业单位评A资格。

二、“三不变”

(一)被考单位范围不变。仍为政府口公益类事业单位。

(二)考核内容不变。仍分为四大部分,即共性指标中的监督管理部分和社会评价两个部分,以及个性指标部分和重大事项加减分部分。

(三)考核实施主体不变。上述四大部分考核,仍分别由市事业单位监督管理局、市机关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具体由机关工委负责)、各分管市长任组长的考核小组和市事业单位考核办公室负责。

开发区开展自行设立机构和中层科级干部混岗

问题专项整治行动

开发区编办

为进一步规范机构编制和干部管理工作,杜绝制度漏洞,增强刚性约束,从6月份开始,开发区编办会同区组织部,针对各

严格审核把关,逐机构、逐人建立台帐,定岗定员。对各部门、单位机构设置及干部实际在岗情况进行公示,并设立举报电话、举报信箱和举报邮箱,公开接受各层面监督。在此基础上,派出督查组逐一进行实地督查核实,对发现瞒报漏报或整改不到位的部门、单位,立即责令整改,并对主要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对仍然执行不力的,给予主要负责人及相关责任人组织处理。

0

该市编办研究制定了2016-2020年五年编制使用计划意见。意见制定中,做到了“四个坚持”:坚持“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严格贯彻落实五年内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的要求,新增人员总量不超过年度自然减员数额,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年度新增人员总量按照自然减员数额的90%确定。坚持向基层倾斜。鼓励基层单位引进优秀大学生和专业技术人才,重点考虑缺口较大的镇区(街道)用人计划。坚持向中心工作倾斜,优先满足重点领域、重点行业、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用人需求,支持新建学校、医院、幼儿园和直接承担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综合执法、就业社会保障等工作的机关事业单位补充人员。坚持依法进人,凡超、满编单位一律不安排进人计划;空编单位进人后,原则上还要空编1人以上;严禁机关事业单位新进工勤人员和职能弱化、体制机制面临调整的机关事业单位用编进人。

长岛县:规范领导职数管理。结合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共精减11个政府部门的13名领导职数,精减部门个数占政府工作部门总数的52%。同时,针对2001年党委部门改革后领导职数多年未调整的情况,加强与组织等有关部门的沟通对接,对党委部门领导职数进行了调研,提出了纪委监察局机关、组织部、宣传部、政法委等部门领导职数的规范意见,明确了部门常务职数和兼任职数。

机构编制工作自查报告 第6篇

机构编制工作自查报告1

机构编制办公室:

根据区编办《关于开展机构编制绩效管理中期检查的通知》精神,本单位按照通知精神,对执行机构编制情况进行了认真地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内设机构情况。按照“三定”规定,本单位内设机构为二科一室,即公司管理科、人事科、财务科、纪监科、综合办公室。20xx年6月根据区委、区政府7号文件精神,组建成立本单位,形成“二块牌子,一套班子”,由于管理范围扩大,职工人数增多,业务量增大,原有的内设机构不适应工作需要,现实际内设机构为六科一室,即:**管理科、**执法科、**开发科、人事科、财务科、纪监科、综合办公室。

二、编制落实到人情况。上级主管部门实际下达机构人员编制数是34人,经过机构调整以后,没有增加人员编制数,供销社机关现实有人数为34人,严格按“三定”规定将人员编制落实到人。

三、领导职数配备情况。机关现有32人,其中:处级干部6人,科级及以下工作人员24人,工勤人员4人。在领导职数配备问题上,处级干部由上级组织部门考察任命,科级干部我们严格按照职数推荐,事前上报上级组织部门备案后方可任用。

四、执行机构编制情况。20xx年6月组建以来,机关工作人员严格遵守“三定”文件。一是在科级干部的任用上,我们严格按照《干部任用条件》,坚持标准和程序,严格执行审批手续;二是本单位内设机构和工作人员全部实行了网上公开,建立了人员编制管理簿,接受系统内外干部职工的监督;三是我们严格按照“三定”方案,没有越位和缺位情况;四是在内设机构的问题上,重新组建以后,由于管理范围扩大,业务量增加,20xx年经区委、区政府同意后增加了内设科室,本单位一直没有擅自增加内部科室,更没有擅自更改机构名称,挂牌或拆分机构的情况;五是我们每年按照区编委规定的时间、程序和要求进行年检,严格按照区编委批准的机构名称刻制公章;六是在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中,没有出现群众来信来访、举报投诉,群体上访等情况。

总之,本单位在机构编制人员的问题上,严格按照区编制办的规定;在科级干部选拔任用上,严格按照规定条件程序和报批手续,没有出现违规违纪情况;在管理上严格按照“三定”方案,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没有出现越职、越权的情况。

回顾近年来我们的机构编制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和区编委的指导下,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离上级的要求和形势的发展还有一定的差距。由于机构成立较晚参公管理工作迟迟不能完成,近几年来我们多次向上级组织反映情况积极争取政策,争取得到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尽快完成好本单位人员参公管理工作。同时,我们还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坚持把机构编制工作纳入 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进一步加大学习与宣传机构编制政策的力度,力求使机构编制政策做到机关干部人人皆知;要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严格执行政策,坚持依法办事,加强调研指导;要进一步健全与完善机构编制基础工作台帐,做到上级数据准确及时,各项资料齐全,按时整理归档。

机构编制工作自查报告2

xxxx年,我镇严格按照机构编制相关要求开展工作,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结合《xxxx年机构编制工作考核内容及考评细则》,逐条分析,认真自查,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高度重视,加强学习

我镇高度重视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常抓不懈,经常自查自纠,遇到不懂处,主动向上衔接,寻求办法。同时督促相关人员积极学习《机构编制管理手册》,确保机构编制管理合法合规。

二、设置合理,管理规范

1、机关按规定设置机构,不存在或发生过擅自设立、撤销、合并机构,部门内设机构规范;挂牌规范,不存在擅自变更机关及所属机构名称、附加名称、规格、隶属关系等情况。

2、严格按照上级机构编制部门审批的职责开展工作,增加、减少、转移职责落实到位。

3、严格按规定借出借入人员,本单位无“吃空饷”人员,截止xx月份,我单位共借出人员x名,在我镇的.督促下,此x人已更新完善借调手续。

三、用编严谨,变动及时

1、严格规定执行用编计划,深入推进控编减编工作,按照用编计划新进人员,本单位不存在超编用人现象。按核定职数配备干部,未发生过超职数、超规格配备领导干部和中层干部现象,无超职数配备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现象。

2、按《机构编制管理手册》等规范性表册设置行政事业人员岗位,确保岗位职责明确,无混编使用人员情况。

3、认真督促协助做好新进调入人员入编手续、调出人员下编手续及岗位变动聘用人员合同变更手续,并按规范建立我镇档案台账。

机构编制工作自查报告3

根据天津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津编办发〔20xx〕125号、津编办发〔20xx〕126号文件精神,我校通过查阅文件资料、完善档案、纠正问题、建章立制等方式,对机构编制、领导职数、实有人员(含工勤人员)和编外用人情况等进行了全面清查,形成自查报告。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机构设置情况。

天津理工大学机构设置审批文件完整,机构实际设置情况与审批文件相一致。主要文件如下:

1.《关于增设天津理工学院等二十六所高等学校的通知》([81]教计事字157号);

2.《关于分校调整的实施意见》(津党教[1992]108号);

3.《中共天津市委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天津理工学院等四所院校合并的决定》(津党发[]12号);

4.《关于天津理工学院更名为天津理工大学的通知》(津党[20xx]19号);

5.《教育部关于同意天津理工学院更名为天津理工大学的通知》(教发函[20xx]124号)。

经核查,我校实际设置的机构名称、机构性质、机构规格、隶属关系、主要职责、经费渠道、内设机构、批准文号等均与审批文件一致,不存在擅自提高内设机构规格、增设或变更内设机构等情况。

二、编制及实有人员情况。

我校对编制、实有人员、超(空)编情况进行了核查。根据教育部教发[20xx]2号文件精神,确定事业编制数为2556,其中管理岗位数383,专业技术岗位数20xx,工勤岗位数128。实有人员情况为:管理人员273人,专业技术人员1214人,工勤人员209人,合计为1696人。实际使用编制的类别与审批文件一致,人员调整均按规范程序办理了编制使用核准手续,实有人数在规定的编制范围内。由于存在着四校合并后形成的历史遗留问题,导致工勤岗位实有人数超过编制数,但随着自然减员近两年内将调控至编制数以内。

三、领导职数及领导干部情况。

我校为正局级事业单位,厅局级正职职数为2,现有2人,厅局级副职职数为7,现有7人;县处级正职42,现有40人,县处级副职职数83,现有60人;乡科级正职职数153,现有126人,乡科级副职职数58,现有43人。不存在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情况。

四、编外用人情况。

经核查,我单位没有编外用人情况。

机构编制工作自查报告4

为贯彻落实相关文件精神,我局结合本单位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和履行行业职能的实际情况,开展了自查工作。现将机构编制工作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局机关机构编制基本情况

(一)人员情况。我局人员编制共8名。其中:局长1名、副局长2名;党内职数按县委规定配备,纪检组长1名;股级干部职数4名,机关工勤人员事业编制1名。目前实有在编人员7名。

(二)内设机构情况。根据《X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蓬府办发[20xx]7号)文件精神,我局核定内设机构4个。目前,我局严格按照 “三定”方案设立了办公室、综合股、政策法规股、督查股。

二、下属单位机构编制管理情况

(一)下属财政全额拨款参公事业单位1个:XX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大队,编制27人。设大队长1名,实有在编人员20名。我局严格按照 “三定”方案设立了赤城中队、城南中队、园区中队、规划中队、特勤中队、蓬南中队、金桥中队、文井中队、天福中队9个中队。

(二)下属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1个:XX县城市管理服务中心,编制18个,实有在编人员16名。

三、局机关机构编制自检自查情况

机构启动运转情况:我局按照 “三定”要求设置内设机构,明确了内设机构职责,并严格按规定的编制配备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相关人员已到位到岗。

职责履行情况:我局不存在扩大或缩小职责范围和权限的情况;不存在履行职责越位、错位、缺位的问题;内设机构岗位责任制度健全,责任落实到位。

人员编制情况:人员编制管理范围。将领导职数、人员编制纳入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范围。按规定程序呈报人员编制、领导职数增减或调整等事宜;未发生过擅自超过核定的人员编制配备工作人员和擅自超规格、超职数配备内设机构领导干部等情况。

今后,我局将继续认真执行机构编制管理的法律、法规,严格执行行政机构职能配置、机构设置、编制配备以及领导职数配备等有关规定,自觉遵守机构编制工作制度,切实加强管理、严格管理、规范管理和依法管理。

机构编制工作自查报告5

根据县委编办《关于对20xx年机构编制工作进行考核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我办工作实际,对机构编制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机构编制基本情况

1.机构基本情况。县金融办成立于20xx年3月,为县级正局级机关事业单位。我办严格按照三定方案内设综合科、银行与保险科、资本市场科共三个科室,明确了内设科室职责,并严格按规定的编制配备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单位正局级编制1个、副局级编制1个,中层干部编制3个。

2.编制及实有人员情况。核定我办事业编制数10名,临时用工编制2名。现有事业人员11人,临时用工2人。在编在岗人员均按照人社局要求签订合同,严格管理。

3.领导职数配备情况。目前,我办有正局级领导1名,副局级领导1名,中层干部2名,空编1名。

二、机构编制管理情况

我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关于机构编制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严格按照编制类别管理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各类别编制互不占用。严格对机关事业单位在编人员实行实名制管理,按照规定呈报人员编制、领导职数增减或调整等事宜,从未发生过擅自配备工作人员和擅自超规格、超职数配备内设科室干部等情况,也不存在“吃空饷”的问题。

三、单位法人登记情况

河南机构编制工作信息 第7篇

河南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2018年7月13日

强化责任担当 主动认领任务

省编办推动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暨省委工作会议

精神落细落实

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暨省委工作会议召开后,省编办迅速行动,及时组织全办党员干部传达学习会议精神,强化责任担当、主动认领任务,结合部门实际,认真制定贯彻会议精神的实施方案,推动省委决策部署在机构编制部门落地生根。

一是深刻领会中原更加出彩重大意义,着力提升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自觉性。着力抓好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暨省委工作会议的学习领会,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新内涵、新要求、新部署,教育引导全办党员干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决策部署上来,自觉

肩负起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历史使命。将学习全会精神纳入各党支部“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活动,纳入应知应会知识测试,纳入党支部考核体系,加强督促检查和跟踪问效,确保学习贯彻全会精神覆盖到全办每一名党员干部。

二是扎实推进机构改革,着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把推进机构改革作为带动我省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高标准完成改革任务,以制度体系的变革推动中原更加出彩。在坚决完成中央“规定工作”的同时,充分利用好中央赋予我省的自主权,研究拟定我省改革方案。做好省辖市机构改革方案审核工作,统筹做好机构整合、职责划转等工作,督促指导市县按时完成机构改革任务。结合深化党政机构改革,统筹安排、同步推进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进一步理顺机关与事业单位的关系,实现行政职能回归行政机构。

三是持续推动“放管服”改革,着力优化高质量发展营商环境。落实会议要求,把“放管服”改革作为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的“牛鼻子”,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改革为重点,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营商环境。梳理公布“一网通办”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审批服务事项目录。推动审批服务“三级十同”,梳理“四办”目录,重点做好审批服务事项“三级十同”规范化标准化工作。持续清理行政职权事项,进一步推动简政放权。同时,结合党政机构改革,推动权责清单与“三定”规定有机融合,加强标准化规

范建设,实行动态管理,分期分批按系统规范依申请审批服务事项,为推进“一网通办”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筑牢基础。

四是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创新,着力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充分发挥部门职能,着力破除制约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让创新活力充分迸发。配合有关部门,积极协调省直有关部门建立健全省市会商制度,督促指导郑州、洛阳、新乡积极稳妥地向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赋予省辖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加快建立自创区与省直部门的直通车制度,明确直通事项。完善军民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统筹研究有关职责调整优化问题,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积极服务人才强省战略,坚强和规范人才编制管理,深化高等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开展高校员额制试点,破解高校编制不足、人才引进难等问题。

五是全力服务三大攻坚战,着力补齐高质量发展短板。围绕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充分发挥机构编制部门职能作用,在补齐高质量发展短板上展现担当作为。着力提供体制机制保障,指导市县在机构改革中优化金融监管职能,完善各级扶贫开发机构设置,推进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督促直管县打好三大攻坚战,确保风险隐患得到有效控制,脱贫任务全面完成,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实现。扎实做好省编办扶贫点巩义市南岭新村精准脱贫工作,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内生动力,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促进稳定脱贫。

六是推动省直管县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打造县域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督促直管县认真贯彻省委全会决策部署,把准高质量发展主攻方向,以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重点,为全省县域经济转型升级探索新路子。引导推动直管县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探索县域调整产业结构、推动转型的可复制可推广经验。指导推动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推进城市建设提质工程,提高综合承载能力,推动直管县加速成为区域副中心城市。督促各直管县加快编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进乡村绿色发展,繁荣兴盛农村文化,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切实把中央部署落到实处。

七是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着力抓好高质量机关党建。以落实高质量党建“六个体现”“三个注重”“八项要求”为重点,以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进一步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办向纵深发展,为机构编制工作更好服务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和作风保障。坚决落实“两个坚决维护”,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加强机关思想建设,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组织开展“支部讲党史”“党章学习月”等主题学习活动。着力构建良好政治生态,认真贯彻准则条例、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民主生活会等制度,积极学习弘扬焦裕禄同志“三股劲”,全面打造过硬干部队伍。持之以恒推动正风肃纪,驰而不息纠正“四风”,强化廉政警示教育,增强党员干部严于律己、廉洁从政的思想和行动自觉。

电子信箱:hnbbxxxc@126.com 报: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送:省编委成员,省编办领导。

发:各市、县(市、区)编办,省编办各处(局、中心)。河南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综合处

2018年7月13日印发 核稿:刘飞

编辑:王琨

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工作的思考 第8篇

一、我国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存在的问题

(一) 历史遗留。我国关于事业单位机构的编制管理自1955年起, 因为中间发生“文化大革命”所以停止了10年时间, “文化大革命”以后, 各种类型的事业单位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但事业单位机构的编制管理工作没有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 恢复工作进展缓慢, 所以很多事业单位出现了设置过多、重复设置、人员结构不合理、人员过多等问题, 进一步影响到事业单位发挥应有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影响到事业单位的快速发展。

(二) 功能定位不清晰。事业单位在改革过程中, 存在较为严重的政事不分现象, 深深影响着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我国在过去较长时期内管理事业单位时都应用行政手段, 行政系统发挥着重要作用, 所以事业单位的管理形式和组织形式都和行政机构相同, 所以有的事业单位为了有利于自身生存与发展, 只能盲目听从上级主管部门的意见, 形成了政事不分的现象。

(三) 管理体制不完善。在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方面虽然政府部门也不断推出新的文件, 但考虑到实际情况, 有的政策实践性不强, 在推行过程中不具备完善的法律制度保护, 监督检查管理也不到位。由于我国单位当前还没有合理的法律体系有力支持事业单位的编制改革, 所以事业单位的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权限责任都没有法律依据, 也不能依据法律规定进行合理的编制增减, 在设立、撤销事业单位时处于盲目和随意状态, 审批过程只是走形式, 缺乏法律依据。

二、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宏观管理建议

(一) 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应该建立完善的事业单位分类管理制度, 严格规定不同事业单位的职能, 要做到合理确定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的范围和措施。在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开的前提下, 将事业单位分为三种类型着力改革。负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要设立为行政机构, 也可以将其负责的行政职能进一步归到与其对应的行政机构当中去;如果事业单位的主要职能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那么就应督促其转化为企业;如果事业单位的主要职能是从事公益服务, 那么就需继续存在于事业单位, 要进一步强化事业单位的公益性, 事业单位要明确自身主要职责, 要加快转变为公益性事业单位。

(二) 树立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理念。机构编制管理要逐步实现信息化管理, 要求事业单位的人员应该具备信息化观念, 要认识到信息化并不只是增加技术与管理。在信息化前提下, 工作方式一定要尽快实现转变, 成为同时、同步和合作、整体推进的模式, 在完成机构编制信息数据库的前提下, 利用网络掌握全体编制岗位上工作人员的信息, 也就是不同单位的人事管理部门都可以利用编制部门的网络窗口, 对不同人员信息进行分类管理, 信息化管理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细化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微观管理建议

(一) 实现机构编制内部合理调整。为了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依据机构编制总量, 要保证做到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结构的合理性。首先要撤销那些没有作为的事业单位, 明确事业单位的职能划分, 合并那些不能有效发挥职能的事业单位, 有利于进一步减少机构编制。二是进一步精简那些设置重复的事业单位, 进一步明确不同部门的职责, 科学界定不同部门的职能, 加快职能部门的转变。三是严格控制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数量, 发挥内部资源的作用, 使内部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 达到最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基础上, 不再增加行政职能与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 严格限制机构编制数量, 保证事业单位组织结构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增加事业单位的服务职能。

(二) 确定机构编制管理信息化建设目标。在机构编制管理信息化建设中, 一定要明确发展目标。在行政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机构编制管理, 要首先做到管理体制的完善、管理职能的优化、机构设置的合理、人员设置的科学。在开展机构编制信息化建设过程中, 要着力保障上述机构编制管理目标的实现。

总之, 管理控制好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是保证事业单位健康发展、良好运行的重要工作任务。事业单位机构及其人员编制数量作为决定国家事业经费开支多少的基本因素, 解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问题不仅可以消除事业单位中机构重叠、人员臃肿、人员组织结构混乱等现象, 而且能够减轻政府财政负担。

参考文献

[1]杨琳.事业单位改革全面开闸[J].协商论坛, 2011 (04) .

上一篇:中学教师离职申请报告下一篇:会计专业大学毕业生登记表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