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墨梅》精选教案

2024-07-26

小学四年级语文《墨梅》精选教案(精选11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墨梅》精选教案 第1篇

小学语文四年级《墨梅》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四年级《墨梅》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材分析:

《墨梅》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王冕为自己所画的墨梅而题写的。作者善于画梅,也喜欢咏眉梅。诗人借墨梅为喻,在素洁的梅花身上寄予了他鄙视流俗、贞节自守的高尚情操全。

诗的前两行写实,强调“吾家”的梅花,朵朵都是“淡墨痕”的,素净雅洁;后两行抒情言志,说明他画梅花,不是让人夸赞颜色好,只是要它的清香弥漫在天地之间。

教学目标:

1、学会诗中“砚、冕、乾、坤”这样四个生字,理解“墨梅、洗砚池、淡墨痕、满乾坤”等词的意思。

2、能理解《墨梅》的诗意,体会诗中梅的特点和品性。

3、能联系诗人的生平,感受诗人借咏梅来表达自己品格高洁、孤傲的胸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借助工具书自己解释王冕的《墨梅》,体会诗中梅的特点和品性。

难点:感受诗人借咏梅来表达自己品格高洁、孤傲的胸襟。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梅识美,品其“淡”“清”

1.欣赏梅花图片,教师解说:梅花真美啊!走进梅园,各种颜色的梅花就一一展现在我们眼前:瞧,这是粉红的,像——霞,这是白色的,如——雪,这是淡绿的,似——玉。梅花真美啊!漫步于梅园的小路上,感觉整个梅园都被梅香浸透了。是啊,无论是粉的、白的,还是绿的,都显得是那么的淡雅高贵,清秀脱俗。(板书:淡)

2、回忆赞美梅花的诗句,教师相机出示,学生齐读。

二、“墨梅”解题,初识王冕

1、(出示墨梅图)同学们看图,这是什么梅?(墨梅)

2、为何称作它为墨梅?(因为这是用墨画出来的梅花。)

3、是的,相传古人因看到月光映梅影于窗纸上,想到了用浓浓淡淡的水墨来画梅花。这就是——墨梅。

4、而说到画墨梅,当属元代诗人、画家王冕的造诣最深。(出示王冕简介,生快速浏览。)

5、我们一起来把王冕的名字来写一写,注意“冕”字的上半部分和感冒的“冒”是一样的,中间和下面的横和左右是不相连的,切不要写成“曰”字。

跟着老师书空。

6、王冕爱梅啊,这一天他家洗砚池边的梅树上的梅花盛开了(图片出示),那淡雅的色彩、宜人的清香让王冕沉醉了,于是他挥墨画下了这么一幅墨梅图。为了使画的意境更加深远,他还在画上题了一首诗。(出示墨梅诗)。

三、初读《墨梅》,读出节奏

1、请同学们把这首诗多读几遍,注意要把诗读正确、读流利、读出古诗的节奏。

2、自由读诗、指读、正音、吾、砚。

3、诗的第一句里还有一个生字(板书:砚(yàn))。我们知道文房四宝指的是——笔墨纸砚。

4、老师再请位同学来准确、流利地古诗来读一读。(个别读。)

5、读得字正腔圆。刚才老师听出你在“吾家”后面停顿了,在“洗砚”后面停顿了,你读出了古诗节奏。通常七言诗都是按照这样二二三的方式停顿的,这样就能把古诗的节奏读出来了。下面请同学们随着老师的手势,一起来把这首诗有节奏的读一读。

6、齐读(师用手势引导)

四、自读自解,梳理诗意

1、同学们再来自由地把这首诗来读读,想想:你能理解哪些词句的意思?哪些地方你还读不懂,做上记号。

2、生自读古诗、交流。

3、“吾家洗砚池头树”是指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

4、吾家就是我家(板书:我),古人说吾我们现在说——我,这是古今语言表意的不同。像这样的.例子在这首诗中还有一处,古人说:个个花开,我们现在说——朵朵花开。

5、“个个花开淡墨痕”是指梅树上的朵朵梅花盛开了,画在纸上显现出淡淡的墨痕。

6、“不要人夸好颜色”是说不要别人去夸它的颜色有多么的好。

7、“只流清气满乾坤”只要在天地间留下清香。

五、图诗相融,人梅合一

1、众所周知梅花的色彩是十分淡雅的,在王冕的《墨梅》中我们依然可以找寻,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个个花开淡墨痕)。(补足板书:淡墨痕)

2、同学们看图(出示墨梅图),因为梅花很淡雅,所以王冕——(用淡淡的水墨勾勒出梅花的样子。)

3、画纸上只留下若有若无的淡淡的墨的痕迹,这就是诗中所云的:个个花开——(淡墨痕)

4、你能读出淡雅的味道来吗?(生读)

5、梅花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没有玫瑰的娇艳,可王冕为何会对淡雅的梅花如此钟爱呢?(生沉思)让我们一起走进王冕的生平。

6、出示:默读

元朝的达官贵人们千金向他求画,王冕拒绝了;老朋友泰不华举荐他做官,王冕谢绝了。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要赏识他的才华决定重用他,王冕选择了退隐山林。

7、元朝的达官贵人们千金向他求画,王冕——生:拒绝了。老朋友泰不华举荐他做官,王冕——谢绝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要赏识他的才华决定重用他,王冕选择了—生:退隐山林

8、你感受到的是一个怎样的王冕?(我觉得王冕不追求名利。)

9、说的好,答应求画他可以得到金钱,选择做官他可以得到权力,这些对于王冕来说不过是浮云,一个“淡”字道出的是王冕一生对名利的淡泊。(板书:淡泊名利)他不正像这墨梅一样。(生齐读:个个花开淡墨痕)。

10、王冕为什么会把名利看得那么淡呢?或者说王冕看重的又是什么呢?我们继续读诗。生: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11、为何不用“留”(补足板书:清气)先给两个“liú”组词。

(留下、留存)(流动、流泻)

12、字音相同,意思却不同读出来感觉也不同。听老师来读读这两个字流(手势起伏,声音悠长)师:留(用手一点,干脆短促。)

13、请同学们学着老师的样子试着来读这两个字。(生读)

14、把这种感觉再放到诗中去读读,你有什么感受?(我觉得“流”是会动的,而“留”好像是静止的。)

15、你的感觉很妙,宋代诗人林逋在他的诗《山园小梅》中是这样写梅花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出示)(指读、齐读)

16、你们发现没有林逋是怎么样写梅花的香的啊?(暗香浮动)

17、显然梅香是会动的,它是浮动的,流动的。所以只流清气满乾坤应该是用上流动的流(板书:流)。谁来读出梅香流溢的味道来?(生读)

18、散发在这广阔天地之间的是梅花的清气。这清气更指的是王冕怎样的精神?(他不追名逐利、清正、他鄙视权贵、淡泊名利、甘于淡泊)。

19、这清气已化作了王冕一身的——(板书:清白正气)

21、从元末到明初,朝代在变,不变的是王冕的那一身——清白正气。

22、无论是对待他鄙视的权贵,还是与自己相濡以沫的老朋友相处,甚至是在万人敬仰的皇帝面前,不改的还是王冕那一身——清白正气

23、不要人夸、只流清气这就是王冕精神的写照啊。你能读出这种气节来吗?

24、这就是王冕:画梅须具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幻灯出示)

25、这样的王冕,我们由衷地——敬佩、敬重、敬仰。女生读:画梅须具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

26、这样的王冕我们不得不敬仰。男生读:画梅须具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

27、这样的王冕我们怎能不敬仰?(出示墨梅图并配乐)

28、一支遒劲的梅枝斜伸出来,朵朵晶莹剔透、朴素淡雅的梅花缀满枝头,似乎很透着一股淡淡的墨香。王冕不就是这一株傲然于世、孤芳自赏的独梅吗,此时人化作了梅,梅化作了人。(师读)

29、诗读到这里我不禁要问问王冕?(对着一学生)王冕啊王冕,若是没有人再欣赏你的才华了,你会去找你老朋友泰不华吗?(不会,因为我不需要别人的欣赏,只要我的内心保留着高尚的情操足以。)

30、是的,因为在你的内心里坚信的是——生齐读: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31、我还想再问问王冕(对另一学生):王冕啊王冕,若是你到了风烛残年、穷困潦倒,你会卖画给那些达官贵人们吗?(不会,因为清白是我一生不变的品质。)

32、是的,因为在你心里永远坚守的是——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33、我们一起还想问问王冕,王冕啊王冕,六百多年过去了,朗朗乾坤里充盈的是否还是你那一身的清白正气(是,因为王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34、王冕的《墨梅》有没有铭刻在你们的心中呢?让我们一起背诵《墨梅》。(生齐背)

六、托物言志,咏叹梅魂

1、同学们王冕的《墨梅》是借梅花的淡雅、梅花的清香来表达自己的志向抒发自己的情怀,这种手法叫——(板书:托物言志)

2、古往今来许多文人雅士和王冕一样借梅花来表达自己的情怀。

3、王安石为了表达对高洁情操的不断追求,他曾吟道——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4、陆游在他的《卜算子·咏梅》是这样写梅花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5、陆游是想做梅花一样的真君子啊,所以他吟道——生齐读: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6、琼瑶的《梅花三弄》里也写到了梅花——若非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

7、琼瑶是在赞美梅花坚贞不屈的精神呀,所以她吟道:生齐读:若非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

8、同学们写梅花的诗还有很多很多,他们已经成为一种文化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去了,而梅花的精神也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9、(出示)生齐读:一树梅花千首诗,铸就中华民族魂。

10、让我们再一次来把这些梅花诗吟一吟,诵一诵:(配乐生齐读)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若非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七、书梅明志,与君共勉

1、师:同学们喜欢《墨梅》吗?(生答)现在请同学们发挥想象,此刻王冕站在这幅墨梅图前,他会对自己说些什么?(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交流,相机评价。

八、踏春寻梅,走进自然

1、背诵古诗《墨梅》。

2、建议:走进大自然,在生活中感受梅花的美。

3、搜集并背诵赞美梅花的古诗句。

小学四年级语文《墨梅》精选教案 第2篇

1、欣赏一组梅花图。(出示课件)

2、让学生用一个词语来赞美梅花。(生自由说)

3、出示一组赞美梅花的词语让学生诵读。

4、介绍诗人,揭示诗题:

美好的事物总是让人喜欢的。自古以来,有很多文人墨客也很喜欢梅花,他们写诗赞美梅花的颜色、香气、品格,王冕也格外喜欢梅花,(板书:王冕,)他的屋前屋后种了许许多多梅花,取名为“梅花屋”,并称自己为“梅花屋主”。王冕还十分擅长画梅花,被人称为“画梅圣手”。这就是王冕画的一幅梅花图,(出示墨梅图)诗人还为自己画的这幅梅花图写了一首题画诗《墨梅》板书:题画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起来欣赏这幅画,学习这首诗。板书:墨梅 王冕

5、看着这幅画,想想诗的题目“墨梅”是什么意思?水墨画的梅花。

过渡语:这幅梅花图与我们先前看到的梅花有什么不同呢?(生答师板:艳丽、淡雅)王冕为什么会喜欢这种淡雅而不艳丽的梅花呢?相信大家学完这首诗就会明白啦!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梅花、赞美梅花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学生语言积累,自然地引出诗人,揭示课题,并结合出示的墨梅图解题、质疑,水到渠成地进入新课的学习。这样的开头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还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起到了一箭三雕的作用。)

教学板块二:自读古诗,自主质疑

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质疑(出示要求)

(1)用“/”划出古诗的停顿,按照停顿将诗读正确,读流利;

(2)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用“?”标出。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学有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质疑能力。)

教学板块三:汇报交流,读懂诗意

1、汇报交流,指导诵读

(1)请生划节奏并诵读,再让全班听课文的范读、指名读、齐读,然后让学生变换多种方式读,如:竖排读,去掉标点读(告知古人写诗读诗是从右往左开始的,是没有标点的)??

(2)有时我们可以根据个人感悟来进行个性化的诵读,读诗也是一样的,要读出我们自己的味道。如果我想要表现王冕很自豪地说这棵梅花树是他家的,就可以重读哪个词语的读音(示范)??想要表现每一朵花就要重读哪个词语(指名读)??(让学生自由练读处理重音)再指名2个读。

(3)这样你会填空式地读,据诗意选择诗句读??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达到熟读成诵这一目的,并渗透对诗意的理解,从而完成教学目标1)

过渡语:啊,真了不起!大家都会背诵啦!

2、设问质疑,引导理解

现在,老师还想考考大家,看大家是否真正明白了这首诗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请仔细听题: (1)、谁知道王冕画的这株梅花生长在哪里?你是从哪里知道的?(看课文,圈画理解词语“吾家、洗砚池”,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出示课件)介绍“洗砚池”,这洗砚池明明是王羲之家的,王冕为什么说“吾家洗砚池”?(因为王羲之与王冕同姓,所以王冕感到很自豪想说八百年前和王羲之是一家,所以他说“吾家洗砚池”,同时王冕也是想说他要像王羲之学习)(出示课件)你知道砚是什么样子的?(出示课件)有什么作用?(写毛笔字磨墨用的文具,多数用石做成,)请看:这是不同形状的砚,我们来了解一下中国的“四大名砚”。“砚”是这首诗的一个生字,你们看,这是“砚”字不同字体的写法,它是一个左形右声的字。(出示课件)教学观察示范写“砚”,再练习正确书写。

(2)、谁能告诉老师王冕画的梅花树上的梅花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看课文,重点圈划词语“淡墨痕”)板书:淡墨 (3)、王冕为什么只用淡淡的墨痕来画梅花呢?板书:清气(看课文,重点圈划理解词语“清气、满、乾坤”,为什么这儿的“流”字不用“留”?(书写)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设问学生回答的形式,检测学生自主解疑的效果,完成教学目标2)

老师小结:古人以诗言志,大家看在这首诗中王冕在哪里表明了自己的志向?诗的前两行是写什么?(是直接描写梅花的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设问学生回答的形式,让学生明白诗的整体结构,为下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教学板块四:阅读拓展,感悟诗情

过渡语:王冕为什么说“不用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是表明诗人的志向呢?想要言什么志?请听老师讲几则有关他的小故事,相信你就会明白诗人的心思啦!师讲故事,提要求:让学生认真倾听并思考以下问题: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王冕?(生自由答)

“不用人夸好颜色”表达什么样的志向?“只流清气满乾坤”表达什么样的志向?(生答后师板书:淡泊名利、洁身自好)(指着板书小结:王冕借墨梅的“淡墨”表达了自己淡泊名利、“清气”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

4、老师小结:王冕曾说:画梅须具梅骨气,人与梅花一样清。他已与墨梅融为一体,墨梅的品格就是作者的人品。王冕借墨梅的品格来抒发自己的志向,这种写法叫做:托物言志(板书:托物言志)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讲故事让学生思考和交流,让学生自主地感悟诗人的品质,帮助学生理解诗人借梅自喻,托物言志,表达了自己淡泊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完成教学目标3和4的教学)

教学板块五:拓展延伸,总结升华(10)

过渡语:像这样托物言志的诗还有很多。请大家将课前收集到的有关梅花的诗词与周围的同学分享,也可以选择一首你最喜欢的读给旁边的同学听(强调读好停顿),也可以说一说作者赞美了梅花的什么品格?作者想借梅花来表明自己的什么志向?

1、学生与同学进行分享交流。

2、指名学生分享课前收集的有关梅花的诗词。

3、老师也收集了两首写梅花的词,让我们读一读吧!(教师出示课件)引读:王冕的《白梅》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师小结:下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研究一下陆游的《卜算子·咏梅》,看看赞美了梅花的什么品格?作者想借梅花来表明自己的的什么志向?今天的作业是:(教师出示课件)

1.作业:自己动手画一画梅花,把它做成书签,题上你喜欢的一首梅花诗,把它自己的好朋友!

2.将有关梅花的词语和诗词收集起来,办一期以“梅花”为主题的手抄报。

3、老师总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读了有关梅花的诗词,重点学习了王冕的题画诗――《墨梅》,知道诗人王冕画梅吟诗,不仅仅因为他――喜爱梅花,更重要的是,他想借梅花表达自己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像王冕一样借“松、竹、梅”岁寒三友,来表达高洁的志向;借“泥土”来抒发自己谦逊的情怀;借“蜡烛”来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我们也可以学习梅花,像梅花一样——洁身自好!像墨梅一样——只流清气满乾坤!

最后老师想将歌曲《红梅赞》送给大家,衷心地希望大家像红梅一样坚强不屈,像红梅一样放光彩!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阅读,让学生进一步感悟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并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丰厚我们的语文课堂,将语文学习向课外延伸,完成教学目标5的教学)

板书设计:

题画诗

墨梅 淡墨 清气 托物

小学四年级语文《墨梅》精选教案 第3篇

一、读拼音写词语。

二、

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在拼音下面画“ __”。憎恨 (zēnɡzènɡ) 卓越 (zhuōzhuó) 饮马 (yìn yǐn)

华山 (huáhuà) 拮据 (jūjù) 气馁 (lěi něi)

祈盼 (qǐqí) 损伤 (sǔn shǔn) 荧光屏 (yínɡyín)

臀部 (diàn tún) 模样 (mómú) 折腾 (zhēzhé)

三、比一比, 再组词。

稍 () 瑕 () 缎 () 避 ()

捎 () 假 () 煅 () 壁 ()

赚 () 键 () 挺 () 徽 ()

歉 () 健 () 蜓 () 微 ()

驰 () 辨 () 澈 () 遵 ()

弛 () 辩 () 撤 () 尊 ()

四、圈出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 并改在后面的括号里。

水平如境 () 锋峦雄伟 () 拨地而起 ()

连棉不断 () 辽阔无银 () 梦寝以求 ()

谜惑不解 () 缓缓使过 () 鱼惯而出 ()

丰富多彩 () 全力以仆 () 半途而费 ()

五、判断下列说法, 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1.“垂、澜、蚀、祸”的四个字是按音序排列的。 ()

2.zhi、chi、yi、yan、wu、yuan都是整体认读音节。 ()

3.“西藏、藏族、宝藏”这三个词中的“藏”字的读音都相同。 ()

4.“避”字是半包围结构, 共16画, 第一画的笔画名称是点。 ()

5.“有始有终、半途而废、碌碌无为”这三个词表达的感情色彩相同。 ()

6.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在这句话中双引号的作用是有特殊含义的。 ()

7.“游击队员讲了抗日时期狠狠打击日本鬼子。”这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

8.缩句时, 只要能去掉句子中的部分附加成分, 就算完成任务了。 ()

六、按要求完成下面句子的练习。

1.祖国的江山美。 (改成比喻句)

__

2.泥沙流进黄河。 (改为拟人句)

__

3.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 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 (改成陈述句)

__

4.纪昌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改成双重否定句)

__

5.海龟爬上岸。 (扩句)

__

6.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 给飞机安上了雷达。 (缩句)

__

7.文成公主说:“我要去找松赞干布。” (改成转述句)

__

8.公共车真挤。 (改写成夸张句)

__

七、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1.这些石钟乳和石笋, 形状变化多端, 再加上颜色各异, () 不比做什么, () 很值得观察。

2. () 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 () 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

3. () 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上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 () 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

4.受伤的小战士 () 牺牲自己, () 不拖累别人。

5. () 上面的石块有多重, 小草 () 会从下面钻出来。

6.王二小 () 勇敢 () 机智, 所以能战胜狡猾的敌人。

7. () 你想铲除灵魂里的杂草, () 要用美德去占据它。

8.弯曲 () 屈服和毁灭, () 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

八、修改下面的病句。

1.看了这个笑话, 他忍不住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

__

2.学习了《小英雄雨来》一课, 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__

3.我们要努力增强阅读水平。

__

4.春天的昆明是最美的季节。

__

5.妈妈买来西瓜、黄瓜、南瓜、苦瓜等蔬菜。

__

6.他穿着大衣和帽子出门了。

__

7.虽然他年龄小, 而且爱助人为乐。

__

8.毕昇发现了活字印刷术。

__

九、填空。

1.在我国无数的名山中, 有五座山因为景色独特, 富有文化内涵被称为五岳, 它们是东岳 __, 西岳 __, 南岳 __, 北岳 __, 中岳 __。

2.“漓江的水真 __啊 __, 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 __啊 __, 得仿佛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 __啊 __, 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美玉。”这句话选自《 __》这篇课文, 作者用了三个相同的句式描写了漓江水 __、 __、的特点。

3.我国的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总结出很多行之有效的观察天气的经验, 比如: __。

4.大漠孤烟直, __;春江潮水连海平, __;湖光秋月两相和, __;遥望洞庭山水色, __。

5.石油大王哈默用自己的言行 __, 同时 __。

十、阅读短文, 完成练习。

诚实的孩子

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小时候, 很喜欢读克雷洛夫和得米特里耶夫的寓言故事。

一天, 得米特里耶夫来屠格涅夫家做客。

屠格涅夫的妈妈为了在客人面前显示一下自己儿子的才能, 就对儿子说:“快朗诵一首先生的寓言给先生听。”

屠格涅夫朗诵的故事很优美, 很动听。客人和母亲都很高兴。

这时, 得米特里耶夫亲切地问:“我的寓言故事你喜欢吗?”屠格涅夫认真地回答:“喜欢。但是我更喜欢克雷洛夫的寓言。他写的比你写得好。”

得米特里耶夫听了一点也没有生气, 心里倒特别佩服这个诚实大胆的孩子。

可是, 屠格涅夫却把母亲给气坏了, 她狠狠地瞪了儿子一眼。

客人刚一走, 妈妈就把儿子打了一顿。她气呼呼地说:“你这个十足的小笨蛋, 怎么在刚才那位大作家面前不说他好, 而说别人好呢?”屠格涅夫一点也不害怕, 他大声说:“克雷洛夫的寓言就是好!我怎么想就怎么说, 你难道让我做一个说谎话的孩子吗?我才不呢, 我要做一个诚实的人!妈妈, 这不对吗?”

屠格涅夫的母亲被儿子问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顿时气消了, 高兴地说:“你真是一个诚实的好孩子呀!”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认真 () 高兴 () 诚实 ()

2.根据句子的意思, 在恰当的词语下面画“ __”。

(1) 他全神贯注地听爸爸的 (教导、教育) 。

(2) 我们遇到危险时要 (安静、镇静) , 不要惊慌。

(3) 我们的工作做得还不够, 还要不断 (改进、改正) 。

3.下面句子中的“明白”一词应取哪种解释, 请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A.公开的, 不含糊的B.内容、意思等使人容易了解。

C.聪明, 懂得道理。D.知道, 了解

(1) 屠格涅夫的母亲被儿子问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顿时明白了…… ()

(2) 这个道理他已经讲得十分明白。 ()

(3) 他是个明白人, 你就不用多解释了。 ()

(4) 你如果有意见, 就明白地提出来。 ()

4.下面哪句话概括了这篇短文的内容, 在括号里打“√”。

(1) 屠格涅夫小时候敢说实话, 做诚实的孩子。 ()

(2) 屠格涅夫的妈妈教育孩子要诚实。 ()

5.你能写一句有关诚信的名言吗?

__

十一、习作。

1.请以大自然中任一景物为题材, 写一篇文章。要求: (1) 写明是什么地方的美景; (2) 按一定的顺序写出景物的特点; (3) 适当地运用一些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题目:我想对 __说

要求: (1) 说真话, 吐真情; (2) 语言通顺, 内容具体。

3.这学期你一定看过不少课外读物, 把你最喜欢的一本书推荐给大家。

要求:写清推荐理由。

4.请你以“多彩的童年生活”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 (1) 写出你童年生活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情; (2) 结合具体的事例, 写出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3) 要写清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4) 题目自拟。

5.一个小寓言, 一个大道理。寓言是幻想的摇篮又是生活的缩影, 它不仅可以激发同学们的想象力, 还可以使同学们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请你从下面的几个题目中任选一个, 展开丰富的想象, 试着编一个寓言故事。要求: (1) 故事要有意义; (2) 语句要通顺。

小学四年级趣味语文知识 第4篇

例:小溪匆匆走下山崖。

1.阳光____________________大海。

2.高山____________________草原。

3.黄昏____________________村庄。

4.春天____________________小鸭。

答案(仅供参考):

1.阳光欢快地跳入大海。

2.高山安静地守护着这片草原。

5.黄昏温柔地拥抱着这小小的村庄。

4.春天的小河调皮地亲吻着水中嬉戏的小鸭。

二、关子字的趣昧练习

1.加一加。

你能把下列汉字加一个笔画变成另一个字吗7看谁变得多!

万()司()一()

小()王()大()

乌()问()牛()

木()人()丁()

答案:厉;同;十;少;玉;天;鸟;间;生;术;大;于

2.下列汉字加两笔会变成什么字?你能变出几个?

千()山()杏()

()尺()口()

儿()门()十()

力()又()人()

答案:禾;仙;查;平;尽;只;元;们;木;为;双;太

2.减一减。下列汉字减一笔能变成一个什么字7你能变出几个7

龙()伐()戒()

吉()灭()宇()

茶()查()

答案:尤;代;戎;古;火;宁;茶;杳

3.移一移。下列的字.你能把它们的部件移动一下位置,使它变成另一个字吗7

部()另()吞()呆()

答案:陪;加;吴;杏

4.仔细看看它们的字形,仿写几个结构一样的字吧。

从:

晶:

答案:朋、羽、双、林;森、品、众、磊、彝

三、勇闯迷宫

第一关:你猜你猜你猜猜猜

【字谜宫】

1.猜字谜

(1)一口吃掉牛尾巴。()

(2)太阳西边下,月亮东边挂。()

(3)千言万语。()

(4)千里相逢。()

(5)旭日不出。()

(6)挥手告别。()

(7)出一半有何不可。()

(8)我没有他有,天没有地有。()

(9)良心少一点。()

(10)风言风语。()

答案:告;明;够;重;九;军;山;也;恨;讽

2.创字谜(仿照上题,从下列字中选一字编个谜面)

触瀑妙禁描

字(),谜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描;手握小树苗

第二关:你想你想你想想想

【标点宫】

1.给句子加标点,使句子意思与括号中的要求相符。

(1)王红李燕参加演出了(别人向王红说)

(2)王红李燕参加演出了(陈述二人都参加演出了)

(3)王红李燕参加演出了(王红告示别人,李燕参加演出了)

(4)王红李燕参加演出了(王红喊李燕参加演出)

答案:

[1]“王红,李燕参加演出了。”

[2]王红、李燕参加演出了。

[5]王红:“李燕参加演出了。”

[4]王红:“李燕,参加演出了!”

2.有这样一则笑话:一天,一个穷秀才到朋友家做客,主人嫌他穷,不想留他,但又不好开口。恰好这时下起雨来,主人便在纸上写了“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这样一句话,没有加标点。穷秀才看后,拿起笔给这句话加上标点。主人一看,只好留下他了。这句话主客二人是怎样加的标点?

主: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客: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答案:

主: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客: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第三关:你填你填你填填填

【诗词宫】

(1)_______________,红掌拔清波。

(2)儿童相见不相识,_______________。

(3)日出江花红胜火,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疑是银河落九天。

(5)_______________,千里江陵一日还。

(6)醉卧沙场君莫笑,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白毛浮绿水;[2]笑问客从何处来;

[5]春来江水绿如蓝;[4]飞流直下三千尺;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墨梅》教案 第5篇

第五课时“方法实践”课 古诗《墨梅》

一、教学目标:

1.仿照学习《石灰吟》的学习方法,阅读本首诗。抓住“淡墨痕”感知“墨梅”的特征;抓住“不要人夸好颜色”感受诗人淡泊的情怀。

2.继续推进古诗“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抓住“清气”初步感知诗中“意象”和“情感、志向”之间的密切联系。

3.比较两首古诗的异同,初步学习借助“意象”读懂古诗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体会古诗“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从“清气”入手,弄清诗中“意象”和“情感、志向”之间的密切联系。

三、前置性学习活动:

利用早读时间自主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设计:

环节

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读了那么多的书,老师考你们几个课外知识怎么样?“岁寒三友”是哪“三友”?

2.是啊,松竹梅总在万物凋敝的严寒季节中傲霜斗雪,人们把它们作为坚强品格和高贵气节的象征,我们常在文人墨客的诗词佳作中见到它们的身影。能背背描写松、竹、梅的诗吗?(指生背)

3.今天,我们再学一首咏梅的诗,诗题叫《墨梅》。(板书课题)他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王冕。说到王冕,你一定不陌生,我们曾经学过一篇关于他的课文,叫——少年王冕,你能再说说你对王冕的了解吗?

4.补充介绍:王冕,字元章,元代著名画家、诗人。他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梅又画梅,被称为“画梅圣手”。他曾在自己隐居的居所旁种梅千株,称为“梅花屋”,所以王冕又别号“梅花屋主”。

5.从这段资料中,你又对王冕有了什么新的了解?

6.如此爱梅的王冕,一生画过许多幅梅花,他还喜欢在画面空白处题上诗,以留下当时的心情感受。这首《墨梅》便是王冕的代表作《墨梅图》上的题画诗。

7.想想“墨梅”是什么意思?(指只用水墨不用颜色画成的梅花。)

8.学贵有疑,读了诗题,你有没有产生什么疑问?(为什么不画有颜色的梅花?)9.不用着急,通过下面的学习,你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二)初读诗句,理解诗意

1.打开课本,自由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反复读,出韵律

古人写诗有五言、七言,《墨梅》就是一首标准的七言绝句。这首诗写出来,不仅要读,还要吟唱,七言绝句的节奏一般是××/××/×××/。

请同学们试着有节奏地来读这首诗,读出诗的韵味。自由练习,再指读,齐读。3.再读诗,理解诗意

下面,老师给同学们一段时间,结合书上注释,自学这首诗。看自己能读懂多少,把读懂的内容用铅笔写在书上,把自己读不懂的地方打上“?”。

(1)生自学。

(2)小组内交流,并讨论不懂的问题。(3)全班交流:

①结合注释能理解的重点词有:淡墨、痕、清气、乾坤

②交流每句诗的意思。师小结:这是一首题画诗,是作者采用淡墨手法画的一株盛开的梅花。

③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④带着对这首诗的理解自由读读这首诗。

(4)师引导: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小进,大疑则大进。读懂了这么多,没有什么读不懂的地方吗?

可能提出的问题:

①作者为什么要画“墨梅”,而不画鲜艳的梅花? ②这是一幅画,诗中为什么说是“只留清气满乾坤”? ③为什么说“不要人夸好颜色”?

„„

师小结:这些问题提得好,可见同学们读诗时动了脑筋,有“大疑”必有“大进”,这就是会读书。当然,同学们不用着急,我们继续学习,来解决这些问题。环节

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

(三)抓词语,明诗意

1、品“淡墨”

(1)同学们,谁见过盛开的梅花?老师拍了好多幅梅花的照片,想不想欣赏?(课件:几幅盛开的梅花照片)

照片中的梅花什么样子?你能用上

一、两个词描述一下吗?

(2)王冕笔下的梅花从外表上看给了你什么样的印象?默读前两句诗,思考一下。(淡墨;痕迹一般浅;颜色不够骄人„„)

(3)师点课件,出示《墨梅图》。这就是王冕的代表作《墨梅图》,仔细观察一下,这淡淡的墨梅又给了你怎样的感觉?(素洁、淡雅;美得有特色,不俗气„„

(4)指导朗读:你们说的老师深有同感。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指读。(指点:“淡墨痕”淡雅的,要读得轻一点。)

2、品“清气”

过渡:同学们,这梅花如此浅淡,貌不惊人,从没引起过别人的注意,从没受到过别人的夸赞,但它却在洗砚池边不畏严寒地怒放着,呈现出勃勃生机。

(1)老师这儿有一个问题不懂,“墨梅”这样做心里是怎样想的?揣摩一下,谁来帮一帮老师?(指生说)

现在明白“不要人夸好颜色”了吗?指生说。

(2)正如诗中所说(课件出示诗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谢谢同学们,在你们的帮助下,老师读懂了“墨梅”。

引读

这真是一株清香、迷人的梅花啊!女生读

这真是一株洒脱、淡定的梅花啊!男生读

这更是一株自信、不俗的梅花!齐声读

(四)把握诗蕴,品读赏析,感受情怀

1.过渡:(对照板书)这梅花是痕迹一般的淡墨色,但却素洁高雅,而又清香怡人。可这是一幅画呀,“诗中为什么说是‘只留清气满乾坤’”?谁已经明白你们提出的问题了?生回答。

(1)请同学们把这首诗完整地读一读,让墨梅的形象走进你的心中吧。生自读。(2)把书扣在桌上,闭上眼睛,让你的思维跨越时空,让你的想像飞起来,飞到元代王冕家的小院子里(老师的语气要饱含深情,有一种静谧之感)。(配乐)

引读:

淡墨色的梅花开了,多么淡雅,多么高洁啊!指一生读。

淡淡的清香弥漫在小院子里,充满了天地间,也飘到了我们的教室里,让我们静心闻一闻吧。指一生读。

2.看得出同学们都陶醉于这梅香中了,老师相信你们对这首诗的思想内涵已有所感悟了。但是如果我们仅仅把这首诗理解为墨梅,也许它并不会有这么强的生命力能留传至今,它还写了什么?

(1)诗歌表面写墨梅,其实在字里行间隐隐的藏着诗人王冕自己的影子。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这28字,猜测一下王冕是一个怎样的人?

(2)学生合作,大胆猜测。(3)组织交流:

(4)王冕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出示材料:“画梅须具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人们是这样称赞王冕的。现实中的王冕与他笔下的梅花一样,坚贞不屈、孤芳自赏。相传由于王冕的画画得特别的好。当地的县官和一个有权势的大财主慕他之名,几次想见他都遭到了拒绝,最后,当县官亲自下乡见他时,他听到消息后赶紧躲了起来,又让县官吃了闭门羹。

(5)现在谁再来说说王冕与他笔下的墨梅有什么相同之处?点出:“清”字一语双关,“只流清气满乾坤”不仅反映了他所画的梅花的品格,也反映了作者的品行高洁淡泊名利,鲜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6)这首诗表面上写梅花,实际上讲述的是自己的志趣,志向。知道这叫什么手法了吗?这就是“借物喻人,托物言志”。“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这正是王冕一声追求的志向,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两句。

3.现在让我们回到课始提到的问题,指名提出问题的同学:你明白作者为什么画“墨梅”了吗?生回答。

师评:你们真正读懂了《墨梅》,读懂了王冕,老师很高兴。

4.升华读:同学们,看着这幅墨梅图,你有什么心里话想对墨梅、对王冕说吗?

指生说,该生接着读出自己的情感。

师:同学们,让我们把千般喜欢、万般敬佩化成一首诗,表达出对墨梅对王冕的由衷赞美吧!

5.背诵《墨梅》!环节

三、总结——积累拓展,品读赏析

(五)品味异同,探究“意象”

1.回忆一下前面学过的《石灰吟》,《墨梅》与这首诗对照一下,有什么相同之处?(板书:借物喻人,借物言志)

2.诗人为言志借以吟咏的“物”,在诗作中发展成为“意象”,就像诗中的石灰、梅花,它们已经不在仅仅是石灰、梅花,而是被诗人赋予了一种情感、志向、精神,成为了一种精神的代言,这就是“意象”。

(1)你能说说石灰、墨梅在这里代指什么情志吗?(表面上写石灰和墨梅的特征,真正抒发的却是于谦和王冕自身的生命价值追求与情感品位特征)

(2)为什么诗人把自己要表达的这种志向、情感接这种事物来表达呢?说说这两者之间的联系。(引导抓“烧”暗指牺牲、死亡;“清白”指自我的坚持;“好颜色”是别人的赞誉,表面现象;“清气”指内在的美)

(3)两首诗的第三句都出现了“不”字,你能从这个字中读出诗人怎样的情感?(一种坚定、坚守)。正是诗人这种的坚守,这两首诗才成为千古传颂的名诗,当我们诵读诗句时,心中其实看到的是一个个伟大的诗人。诵读古诗,表达我们对这些伟大诗人的敬仰之情。

(六)借助“意象”,赏析《竹石》、《马诗》

1.像这样托物言志的诗还有很多,比如《竹石》、《马诗》,我们来读一读。2.谈一谈这两首诗的“意象”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情志?

(七)课下延伸

1.积累背诵更多咏梅诗。

2.收集积累背诵借物言志这一类的古诗。

六、板书设计: 墨梅

墨梅———借物喻人———王冕

淡墨———借物言志———不与世俗

清气

小学四年级语文《登山》精选教案 第6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8个生字,掌握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了解列宁和巴果茨基一起登山的这次不同寻常的经历。体会文中细致描写的语段对表现人物精神的作用。

3.针对有关课文的不同观点进行思考,渗透辩证的思维方法,培养客观认识事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

思考列宁登山这件事的启示和现实意义,学会在生活中面对那些可以克服的困难。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列宁所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列宁的资料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整体感知

1.课前师生围绕名言、格言展开话题,在此基础上引出列宁对巴果茨基说的一段话:

“就是因为我害怕它。”列宁说,“我们不应该让害怕把自己压倒,得每时每刻、随时随地锻炼自己的意志。”

2.引出课题:登山。

二、自由阅读交流收获

1.采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自读课文,或轻声读,或默读,或边读边画,或两人一起读,读通文句,了解课文内容。

2.交流自学情况

(1)指名分部分朗读课文,读后评价。

(2)出示生字,让学生认读:

狭薄雾耀芒释毅陪锻炼

(3)试着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学生质疑,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在交流的过程中,)

三、质疑定向,合作探究

1.自由读列宁说的话。

2.读了这段话你最想知道什么?(学生自主提问)

3.教师梳理学生问题,确定主问题:从哪里可以看出这是一条令人望而生畏的小路?

4.学生合作探究,思考重点问题。

6.课件出示:

他们登上山顶,一道柔和的阳光正好射穿黎明前的薄雾。远处,蔚蓝色的湖水反射出耀眼的亮光,树丛和草地上的露珠也闪烁着光芒。鸟儿们放开歌喉,欢快的歌唱着。

师生合作有感情读进一步感受日出的壮美,体会登山的乐趣。

第二课时

一、研读课文谈谈体会

1.带着提出的问题,学生自主选择进行研读。

2.鼓励学生放胆地读和想,把自己的感受、想法记到课本空白处。

3.同桌和小组交流读书体会。

4.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相机点拨、辅导。

5.教师小结。

6.再读列宁的话。

二、迁移运用,拓展延伸

1.学了课文,大家一定深有感触,请把自己对列宁说的这番话的理解和对全文的感悟,浓缩成一两句话。(引导学生学写格言)

2.布置课外作业。

(1)活灵活现:把列宁过险路的六个镜头填写完整,然后演一演。

小学四年级语文《水乡》精选教案 第7篇

这单元的主题是“名园·水乡”,这一组课文选取了不同的角度,既游览了名园,又展示了祖国南北各具特色的风光,表达了“名园风情”的鲜明主题。可见长春版教材内容的多元化、立体化的特点。而且每一篇文章都极具代表性,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二、课例分析

《水乡》一文意境非常优美,作者用饱含感情的笔墨,把江南水乡秀美迷人的景色作了尽情的渲染,让读者感受到江南水乡的美丽,由此产生无限眷恋之情。

1.选编此文,编者意在展示江南水乡的风情,同时赞扬江南人勤劳不息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2.语文课标明确了中年级的阅读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依据课标及教材,结合学生探究欲望强的特点,我确立了以下几点为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3)学习作者按照一定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4)在品词析句中体会作者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巧妙,感受作者热爱江南水乡之情。

4.教学重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有序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体会文中词语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灵活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

三、寻觅中走近江南

面对这样一篇文章,对于没去过江南的我来说,太缺少亲身的感受了,但如何才能领略到江南水乡的别具一格,如何体会到江南水乡的无穷韵味呢?在不尽的思索中我一遍又一遍读着课文,一次又一次上网查询资料的过程中,江南水乡鲜活于我心中,“江南”就是美丽灵秀的代名词。

1.“水乡”是指河流、湖泊较多的地区。本文指的是江南水乡,在长江以南是指江苏、安徽两省的南部和浙江省的北部。

2.“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这首诗,总是把人们的思绪牵到风景如画的江南。 然而雨中赏江南美景,更平添了几许风采与神韵。下面请各位评委老师乘上去往水乡的船,让我们随同作者的视线与文字,一起走进烟雨迷蒙的江南:从堤岸、田野、村落、拱桥等方面细细品味江南风韵。

(1)乘船靠窗而坐,从窗口往外望去,外面的景致嵌在框里就像一幅天然的水墨画,这江南水乡就是绵延不绝的画卷,婀娜多姿。

(2)再看沿河两岸,绿意扑眼而来:绿树环绕着清水,身处其境,犹如进入了人间仙境。有我们熟悉的垂柳、白杨,水杉、刺槐在北方并不多见,桑园、竹林更是江南特有呀!品种齐全的树木展示着江南自然的无限风光;彩色的田野也让人赏心悦目:金黄的菜花,彩霞般的紫云英,翠绿的麦苗……景中有人,人在景中,田间一片繁忙的景象。

(3)随船来到村落:“小桥流水人家”是江南的写照。古民居的风韵,美的可以入画。那有着浓郁江南风情的青瓦顶白灰墙的房子,一座座一排排,或倚山而建,或依河而建,强烈的青白对比,让人感觉到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犹如酣畅淋漓的书法,浓墨重彩地绘出了一幅美丽的江南写意画。

(4)水是江南的血脉,桥便是江南的骨架。石拱桥倾斜在清澈的河面,半圆的桥洞倒映在水中,合成一轮圆月,或优雅别致或玲珑飘逸。

(5)水乡自然是船的世界,乌篷船是水乡的精灵,更是水乡的风景。还有摇橹船、木船、罱泥船、农用水泥船、放鸭船……河面上舟来船往,一片繁荣兴旺的景象。此时,对江南美景的向往,对江南人民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这江南水乡的景色,真叫人目不暇接!”此时我更深刻地理解了文中这句话的含义。徜徉与江南水乡,品味这里的民俗民情,是一种梦境,是一种情趣,更是一次洗涤心灵的文化之旅。作者以清晰的层次布篇,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以优美的画面构图,带领我们饱览了江南美景。

四、赏析后教学水乡

这么美的文章,如何让学生去领略去感受呢?有专家说过:一堂语文课留下的应该是“语言”、“形象”和“情感”。那么本节课的教学,我将遵循这样的理念,将这三者有机结合,把握四条主线进行教学。

(一)品语言 赏江南

1.诗词朗读,创设情境:在《忆江南》或《清平乐·村居》的朗诵中走进恬静的江南。

2.以读代讲,“读、思、议、赏、述”五步教学法。信息技术手段的恰当运用,使学生在文本中走一个来回,既欣赏江南风光,又生热爱之情。

(1)读:整体读文,找出作者描写的具有水乡特点的景色。学习作者有序描写的方法,并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2)思:默读课文,批划出描写这些景物特点的句子,体会作者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情意的巧妙。

(3)议:组内、班内品评重点句子,重点是三处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句子。

(4)赏:边读边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重点部分配以音乐和画面。

(5)述:当导游,口述水乡之美,学以致用。(播放影音资料)

(二)读人物 赞勤劳

1.浏览课文,找出体现江南人勤劳不息精神的句子。

2.启发想象“河面上这么多来往的船只在干什么?”

(三)比景色 深感受

1. 江南民居雕刻装饰极为繁多,但色彩淡雅;北方民居色彩绚丽。

2.水路,街巷呈不规则的网状履于民居之中,与之相映成趣,形成了江南民居别于北方民居的独特风味。

3.江南山水的婉约,北方山水的壮美。

(四)留作业 再体味

1.根据课文,编写一首赞美江南的小诗。

2.设计导游词。

3.依据课文为江南水乡配一幅画。

4.选择背诵文中的精典段落(至少一段)

小学四年级语文《墨梅》精选教案 第8篇

1. 预习态度

对预习影响最大的还是态度,通过调查,我们知道一个班级内大多数的学生都认为语文课前预习是必须的,也都是持赞成态度的,只有极少数的学生对于课前预习是抱有不赞成态度的。不过,这些学生虽然认为课前预习很重要,但在实际预习时,往往行动都不够积极主动。有资料表明,虽然有极少数的学生会进行语文课前预习,但敷衍人数的比率却还是高达77%左右。因此,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出,学生表面上虽然知道课前预习的必要性,却没有充分采取行动去落实,在对语文课前预习方面的态度并不积极。特别是当遇到预习的难题时,一个班级内只有一半以上的人会选择标上记号,等上课时向教师问清楚;而剩下的却是直接忽视这些难题。所以,扶正学生预习态度,消除学生预习中对难题的畏难情绪,是语文老师施教过程中不能忽略的重大问题。

2. 预习方法

对于将要学习的课文该采取怎样的预习方法?各个预习的要求该怎样才能落实?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并非高年级学生,他们虽然求知欲强,却不知道究竟该怎么做,如果没有教师具体明确的方法指导,他们就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毕竟他们每个人都不是天才,可以聪明地将教师教过的方法融入预习中。所以进行预习的时候,学生会失去方向感,面对课文无从下手,渐渐地,他们也就不会再对课文进行探究,而使用最原始的办法抄,缺少主动思考的过程,导致预习的最终成果并不理想。

3. 预习习惯

另外,语文预习的习惯也尤为重要,只有学生把课前预习作为自己的一种习惯,才能发挥出真正的作用。有资料显示,一个班级内语文课前主动预习的同学约占40%左右的比率,而不预习或偶尔预习的同学却占60%左右的比率,这种现象说明具备主动性的学生不多,但不重视课前预习的同学却占多数,也就是说许多学生并没有将课前预习当成自己的习惯。那么,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其实,学生会进行语文课前预习,多半与教师预习作业的布置和家长的要求有关。因此,让学生养成预习习惯,教师和家长的影响很大,如果没有良好的态度,不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监督,那么,学生自然就不会进行课前的预习了。

二、解决对策

1. 进行有效指导

众所周知,教师的指导是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习惯养成的关键,那么怎样的指导才算是有效的呢?第一,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进行课前预习,从而激发学生对课前预习的兴趣,具体可以通过对预习的交流、晨读时的沟通、典型例子的引导等各种方法,让学生知道预习的好处,并提升对预习的兴趣度,最终按时、自觉、有质量地去完成课前预习作业。其次,教师可以拿出一节课的时间来进行预习指导,对语文课前预习提出相对具体的要求,鼓励学生多读多想,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质疑。同时,指导不仅是针对学优生,也要针对学困生,要做到预习指导因人制宜。最后,要对预习成果进行检查,才能落实预习的目的,并且要及时地进行反馈,以促进学生更积极主动地进行课前预习。这个反馈不仅是教师的检查反馈,同学之间也可以进行相互的交流反馈,在相互的点评讨论中获取更多的新知识,学习到更多、更有效的预习方法,使得学生更喜欢课前预习,并形成课前主动预习的习惯。

2. 家长的配合

既然教育都需要教师和家长的配合,那么,语文课前预习自然也是一样。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多数家长并不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因此也不会进行强有力的监督,也就无法完美地配合教师。其实,多数原因还是和家长的文化水平有关,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在他们看来这些东西教师都会在课堂上进行讲解,所以,多数家长认为预习不预习都无关紧要,或是认为课前预习纯属浪费时间。另外,随着我国近几年来社会经济市场的深入,家长的各方面压力也越来越大,造成对学生课前预习的监督不到位,基本上是对其听之任之,就更别说培养学生课前主动预习的良好态度了。再加上课前预习的习惯需要强大的意志力来培养,但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有着娇柔、意志力薄弱等的缺点。所以,家长一定要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作业,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学生进行监督检查,尽可能地配合教师,帮助小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3. 定期检查预习成果

预习完成后,教师要定期对学生课前预习的成果进行检查评比,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到自己的预习成果,并提升预习的积极性。一般可以采取三种方法进行预习成果检查:其一,学生分小组、同桌之间互相进行检查,并对不同意见进行相互探讨,对于那些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留待课堂上提出并解决。这种方法的检查,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学习到其他同学更优质的预习方法,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其二,教师对预习的成果进行批改,或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朗读抽查、提问等方式进行检查。这样的方法可以让教师清楚地知道学生对新课的了解程度,并将自己的教学方案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采取各种方式手段,让学生明白预习的必要性。最后,还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预习进行自查,将自己预习的成果与教师所教的内容进行对比,看看自己究竟有哪些方面的进步,又有哪些方面的缺陷。这种方法对学生来说,一方面能让他们获得巨大进步,一方面也可以帮助他们发现不足,并加以完善,从而更明白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只要教师针对他们的特性,对他们提出具体的预习要求,并进行有效的方法指导,以及及时抽查点评预习结果,就能解决小学四年级学生在语文预习中所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探析 第9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四年级;阅读教学;探析

由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大部分都处于活泼爱动的阶段,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持好奇的心态,但是情绪方面非常不稳定,需要语文教师进行合适的引导与纠正。语文阅读的学习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学内容太过于沉闷,乏味枯燥,不能对其课程产生较浓的学习兴趣,进而影响了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严重阻碍了语文阅读教学发展的脚步。因此,要想保证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小学语文教师只能不断地改革与完善教学方式,更新科学合理的教学理念,从而全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概况

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教学任务就是,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以及识文断字的能力。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小学四年级也是小学六年教学阶段中的转折点,更关系到学生以后的语文阅读能力。因此,需要相关人员高度重视。就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我国的教学改革工作正如茶如荼地进行着,急需相关教育者相互之间友好配合,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提高我国的教育水平,改善当前的四年级小学阅读教学的现状。

二、当前小学四年级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的农村小学教学跟城市小学教学的基本情况相差甚远,这样不仅会影响我国小学生的发展,还会促使我国的教学水平分布不均匀。其中我国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地方差异造就教育水平分配不均匀

虽然,我国近几年对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和师资规模方面的投入逐渐加大,但是我国的农村小学教学效果还不容乐观。学校内部的教学设施也比较差,跟其他地区的教学设施规模还是有很大的差别,比如:部分地区还是使用传统的教学工具,这种教学模式导致了教学质量逐渐下降。要知道,阅读技能是学生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的重要基础,更是当前相关教育工作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小学语文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为以后学习语文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2.教师的教育思想过于老旧

众所周知,语文教师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承担着保证教学质量的重任。但是就发展情况来看,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素养并不强,专业能力还有待加强,对传统的教学理念一直没有摒弃,从而导致小学语文教师的审美水平逐渐降低,使学生不能更好地发展下去。

三、解决阅读教学问题的相关措施

1.要保证教学水平分配均匀,加大教育投入量

为了保证教学水平分配均匀,我国的政府部门必须加大教育投入量,健全并完善农村学校教育体系,以此来提高我国农村学校的教学设施质量与科技含量,从而使我国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质量升高,同时我国的政府部门必须要与学校的相关人员进行密切的配合,逐渐改变学校内部的教学现状,使农村小学也能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这样才能够为教师提供更好的教学环境以及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2.小学语文教师时刻更新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由于我国大部分的教师还是遵循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没有时刻更新教学方法,从而保证教学水平一直停滞不前以及教学效果不明显。因此,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时刻更新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不断改革与发展更合适的教学方式,进而提高我国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同时在更新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小学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而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积极地改革与创新,从而使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大增加,从而来提高我国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课堂的实效性。

3.学生要改变学习态度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教师更新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小学生也应该转变学习态度,在阅读课堂上积极地与教师进行互动,课外可以看一些文章型的书籍,以此来为提高语文阅读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一定要明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的道理,要想使学生更有效地提高自身阅读能力,教师只有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与时俱进,必要时可以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这样可以让小学生对文章内容产生一种更直观、更形象的感受,化被动为主动地进行学习,从而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推上另一个发展高度。

综上所述,小学四年级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可以直接影响我国的语文阅读教学质量,降低教学水平。因此,相关人员必须要改革与创新教学方式以及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只有这样我国的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才会有一个更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王明建.囿于传统的突围:语文科课程早期现代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

小学四年级语文《勤读》精选教案 第10篇

1、能熟读课文。

2、能借助注解和字典了解全文的意思。

3、理解“读书百遍,而义自见”的意思。

4、懂得抓紧“三余”勤读书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能借助注解和字典了解全文的意思。

教学难点:

在大致了解课文后再多几遍课文,理解“勤学”的真正含义。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引课题。

1、讲古人勤奋读书的故事:悬梁刺股

汉代儒学大师孙敬元从小十分好学,即使到了十分疲倦的时候,也不肯休息。有时实在太累了,会不知不觉地睡着,于是他想了个办法,用绳子将头发系在屋梁上,当一打盹低头时,绳子就会扯痛头皮,人便会清醒,这样他就可以接着再读书了。战国时期纵横派代表人物苏秦从小下决心刻苦学习,每当深夜打瞌睡时,他就用锥子在大腿刺一下,疼痛使他有了精神可以继续学习。

悬梁刺股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勤学苦读的精神。

2、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说说“勤读”的意思。

二、诵读课文,理解意思

1、师范读,听清课文朗读。

2、轻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结合译文和词语意思体会文章的意思。

3、指名说出不理解的字词的意思。

(出示:

解释重点词的意思。

(1)借助注释。

(2)借助译文。

(3)利用字典。

(4)请教他人。

4、自由准备,请学生逐句翻译文章内容。

三、深入体会,理解内容

1、细读全文,对照注释,文中哪些话体现了勤读的方法?

(1)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2)当以三余。

2、这两句话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的?

第一句:遇不肯教

第二句:苦渴无日

3、理解:遇不肯教、苦渴无日

4、理解: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总结:古人在“冬者、夜者、阴雨者”是不需要劳动的,读书人就利用这些时间读书。因此,读书的时间是挤出来的。

四、熟读领悟,背诵古文。

1、反复诵读。(注意形式多样)

2、领悟古文所讲的道理:抓紧“三余”勤读书

3、指导背诵。

全文共有几句话?各写了什么?

五、拓展

1、联系实际,谈谈读书的体会。

2、或者思考:你是怎样挤时间读书的?

3、师补充:勤读,是获取知识和学问的重要途径。学问源于三方面:读书阅文、调查研究和消化创新。好的书本(包括报刊)知识,是前人与他人研究和智慧的结晶,需尽可能地勤读多读。限于时间和精力,有的精读,有的粗读,有的选读,依书与文的内容和个人的需要而定。勤读,不止眼勤,还需手勤。对需保留的文献资料,或归类保存,或剪贴成册,或摘写卡片,以备研究和写作之用。勤读,会使人不断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启发思维、提高水平。

六、布置作业

1、抄写古文。

2、熟读古文,熟记解释。

教学板书:

读书百遍 冬岁者之余

抓紧“三余” 夜者日之余

小学四年级语文《墨梅》精选教案 第11篇

1.出示油画,交代作者。

2.让学生说一说从画面上看到了什么?(按一定的顺序)

3.引出课题。

二、初读感知

1.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读书情况: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汇报课文讲了什么事,并完成填空:

(课件出示:本文是对同名油画《 》的赏析,主要写了在( )季节,( )的情景。)

三、品读感悟

1.从哪里可以看出“收获”了?(指名读第一段中相关的语句)

(过渡:可这收获的季节属于农民吗?我们接着学习)

2.图文对照,边读边用“________”划出描写第一位妇女拾穗时的语句,用“~~~~~~~”划出描写作者由看到的实物产生的联想。

(课件出示:中间的是位中年人,夕阳照射在她结实的后背上。那宽宽的肩膀,那戴着套袖的手臂,一看就知道她是一位从小担水背柴、十分能干的人。

我们看不见她的脸。 她正深深地弯着腰,一手攥着一把麦穗,另一只手还在捡拾。她埋头苦干,因为她承担着生活的重担,她知道多捡拾几把麦穗就能为家里的晚餐增加一碗麦粥,或者早餐多一两片面包。)

(指名读相关语句---抓住重点词谈体会---有感情的朗读)

3.总结学法,用同样的方法自学第二、三位妇女拾穗时的情景。

(自学——汇报)

4.米勒的油画有什么特点呢?(学习第7自然段)

5.米勒为什么能创作出如此逼真、传神的油画呢?(读第6自然段和课后材料)

6.讨论:“收获”属于农民吗?

四、交流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五、拓展延伸

1.欣赏米勒的其他美术作品。

2.吟诵《悯农》。

六、结课:

(课件出示: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高尔基

世间没有一种具有真正价值的东西,可以不经过艰苦辛勤劳动而能够得到的。——爱迪生)

板书设计

拾 穗

收获 拾穗 特点

麦香弥散 弯 攥 有远有近

麦垛堆起 搜寻 动静结合

趴 伸 拿

上一篇:中小企业培训现状下一篇:婚礼男方嘉宾代表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