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红旗渠精神的体会

2024-06-20

学习红旗渠精神的体会(精选8篇)

学习红旗渠精神的体会 第1篇

弘扬红旗渠精神我为教育事业添光彩

前寨学校徐广文

众所周知,有一条渠,点燃了人们生的渴望,带给了人们幸福,点缀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扬起了林州的美名。它就是中国第二奇迹,世界第八大奇迹,扬名天下的红旗渠。铁锤叮当叮当的砸,铁链哗啦哗啦的响,撅头声声震山谷,推车来回不停步,千山相阻隔,万艰重扑来,志坚意强,誓死换河山,定叫山河穿出来。这就是林州人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创造的一个伟大的奇迹。过去,林州“十年九旱,水贵如油,”是红旗渠的建成,才使那贫困的小山沟,彻底改变了干旱的局面。红旗渠,你告诉中国的人民,林州人是了不起的;你告诉全世界的人民,中国人是伟大的;你告诉全世界的人民,人生不应只贪图享受,应该想一想红旗渠人民的精神。红旗渠啊!你是人民的骄傲,是人民的自豪;你用甜甜的渠水哺育了人们,解除人们吃水的后顾之忧;使旱田变成了水浇田,你给人们的庄稼带来了大丰收,那可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红旗渠不仅是一笔巨大的物质财富,更是一笔无价的精神财富。阳光的日历一页页地写着,激励着你,也激励着我。红旗渠的历史一页页地写着,推动着你,也推动着我。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

新世纪新阶段,我们仍需呼唤红旗渠精神,弘扬红旗渠精神,赋予红旗渠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让红旗渠精神化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力量。捧读《红旗渠当代传奇》,洹水两岸荡激着重整家园的气吞山河,荡激着教育搭台经济唱戏的鸿篇巨帙。初读这篇政论通讯,我的血在激荡着;再读这篇感人之作,我的心在翻腾着。这是一首催人奋进的进行曲,这是一支热血沸腾的高亢歌,这是再次敲响的抖擞精神的振气鼓,这是几度威震中原的冲锋号。多少个

日子,多少个岁月,一个从事教育的平凡教师,我却在为红旗渠壮行,我却在为红旗渠添彩,在平凡中彰显着灵魂工程师难而不惧的伟大追求。

初读这篇政论通讯,我豪情满怀;再读这篇感人之作,我心潮澎湃。这是一桌精神大餐,激发着林州人难而不惧;这是一部史诗,诉说着林州人的富而不惑;这是一次思想大宴,催化着林州人的自强不已;这是一种昭示,引发了林州人的奋斗不息。多少个日日夜夜,多少个日落月升,一个耕耘着希望的教师,我在为红旗渠弘扬着,我在为红旗渠传承着,在平静中倾注着满腔自强不已的热血。“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这十六个字是在红旗渠修建过程中形成的红旗渠精神。这种精神在我们今天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是要继续学习和发扬的。

红旗渠精神以独立自主为立足点,以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为核心,以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为导向,既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勤劳坚韧的优良传统,又体现了当代中国人的理想信念和不懈追求。今天的红旗渠,已不是单纯的一项水利工程,它已成为民族精神的一个象征。

读着《守望精神家园的太行人》,我激情飞跃,诵着《红旗渠精神当代传奇》,我感慨万千。红旗渠养育了我们的生命,拨动了我们的血脉,填饱了肚子难而不惧;挣了票子富而不惑,换了脑子自强不已,有了点子奋斗不息,扬正气把红旗渠当作了传家宝,聚人气一碗糊涂面也气壮,振精神人生没有休止符,创佳绩践行当代红旗渠精神,提品位立于本职放眼未来,我有决心,有信心,当用红旗渠精神为动力,为教育事业添光彩;我有目标,有措施,应当把红旗渠精神入课堂,入教材,入头脑,让红旗渠精神代代相传,让红旗渠精神后继有人。

学习红旗渠精神的体会 第2篇

工程技术部 王潇

2014年6月6日至8日,公司组织了去往河南省安阳市林县,以红旗渠精神为主题的党员实践活动。主要行程为6日晚乘高铁到达安阳,随即前往红旗渠干部学院。7日上午参观红旗渠纪念馆,并观看《红旗渠》纪录片;下午实地参观人工天河——红旗渠;晚间党员们一起听了《红旗渠精神与党的群众路线》的专题讲座;8日上午参观了谷文昌故居、扁担精神纪念馆,并且走了桃花谷;下午我们游览了太行天路,晚上乘车回北京。

此次学习是我第一次来到河南,对于这块中原腹地,在我的印象中是一块历史上战乱多发的地域,但同时也是我们中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古代的商朝就是在安阳建都。踏上安阳的土地就能感受到一股浓烈的文化气息。在这里即能看到文字博物馆来讲述中华文字的历史,又能看到大片的良田,现代工业设施,当然也有秀丽的风景和热情的河南人民。这次学习让我的心灵得到了一次净化,增添了对生命的意义的认识。

在此次活动中,要说最大的收获,是我学习了红旗渠精神。说到红旗渠精神就要从红旗渠说起。红旗渠1960年始建,全线1969年竣工,是林县人民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在太行山山腰上修建的引山西漳河水入林县的一项伟大工程,被周总理誉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两大奇迹(另一为南京长江大桥)。在游览红旗渠纪念馆的过程中了解到,林县是一个长期缺水的地区,特殊的地质环境导致雨水不能长期保存,当地有个民谣“水缺贵如油,十年九不收,豪门逼租债,穷人日夜愁”,在有记录的历史上发生了多次旱灾,粮食无收导致人相食的惨剧时有发生。为了改变这种现状,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林县人民发挥了艰苦奋斗的精神,开山凿石,硬是在太行山的山腰上修建了一条绵延70公里的水渠。当我真正踏入实地的时候,被红旗渠的工程质量惊呆了,到目前为止,红旗渠的水依然被林县人民用来灌溉,在60年代的艰苦条件下,并没有现在现代化的设备,人们通过用铁钎凿石、自制水泥和炸药,愣是在太行山上修建了一条雄伟的人工天河。就工程本身来说就是一项伟大的工程,而期间感人的事迹和留给后人的红旗渠精神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

60年代的中国已经离我们远去了,成长在改革开放年代的我们通过历史资料依然能感受到那个年代人们的艰苦奋斗和牺牲精神,现在人们把红旗渠精神总结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作为一名现代人,我们在怀念革命先烈的同时更应该思考一下自己,老一辈人给我们留下了如此有价值的精神遗产,我们是否应该好好推敲一下,当下我们应该怎么做。我认为,作为一名当代知识分子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学习艰苦奋斗的精神,无论何时为了能让自己的生命更加有意义,年轻人就应该勇于奋斗,在奋斗成长的过程中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当碰到这些令人沮丧的问题,我们如何选择,想想这些先烈无疑是给我们最大的精神鼓舞。《士兵小唱》里唱的好,“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累不累,想想雷锋董存瑞。”有了坚持,困难就没那么可怕了。其次,我们要学会自力更生的能力,在这一点上身为北漂一族的我很有感触,面对北京如此高额的房价,很多时候我是望而却步。我发现一个现象,当你越是抱怨房价如此之高,你就越是买不起房。房价是自由市场决定的结果,怪不得任何一个单独的个体。与其抱怨社会的不公平,不如积极的寻找“增量”显得更加明智。不断的学习、增强个人能力、探索可能的机会,努力为社会创造“增量”的价值,获得收益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然后,我们还要学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当代社会我们已经越来越离不开群体生活,做事业离不开团结的队伍,使队伍良好的运转,更离不开每一个无私奉献的个体,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现在已经成了很多企业、组织管理的基本思想。而个人的团结与无私更是提高个人魅力,树立良好的个人想象的最佳途径之一。

红旗渠精神的当今思考 第3篇

一、红旗渠精神的本质内容

红旗渠的成功修建, 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 改变了林县人民的生存状况, 提高了生活水平, 促进了经济巨大发展, 而且还形成了伟大的精神财富——红旗渠精神。红旗渠精神具有丰富的内容, 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1. 自力更生。

1960年初, 正值我国国民经济暂时困难时期, 红旗渠上马。由于工程规模大, 物资供应、资金和运输都很紧张。林县广大干部群众立足本地条件, 土法上马, 土洋结合。没有水泥, 自办水泥厂;缺少炸药自己造;没有石灰, 就地取材烧制。从1960年2月到1966年4月的6年间, “红旗渠总干渠和3条干渠共用水泥6705吨, 其中自己制造5170吨, 占总用量的77.1%;共用炸药2740吨, 自己制造1215吨, 占总用量的44.3%, 节约投资145.8万元;共用石灰14.5万吨, 全由工地民工自己烧制, 节约投资232万元。”[2]

2. 艰苦创业。

在修渠过程中, 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和民工们的物质生活都很艰苦, 但是, 吃糠咽菜也要干。修渠社员轮班干活, 白天休息的人就上山剜野菜, 凡是能吃的东西都要, 弥补粮食的不足。有的连队采取做重活吃好一点, 做轻活吃差一点, 雨天休息喝稀一点。歇班的喝稀的, 上班的吃稠的, 饭量小的支援饭量大的, 女社员支援男社员。吃饭问题基本上得到解决。干部以身作则, 带头参加劳动, 与群众实行“五同” (即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同商量) 。大家一起夜以继日地奋战在第一线, 抡锤打钎, 装药放炮。

3. 团结协作。

红旗渠是一项跨省域的水利工程, 是几万大军分段施工的成果。修建红旗渠, 充分体现了团结合作意识。首先, 红旗渠的总干渠位于山西省平顺县, 中共山西省委和平顺县各级党委和政府纷纷提供援助, 平顺县渠道沿线的干部群众也给予大力支持, 他们腾出房子、让出近千亩耕地、迁移祖坟、毁掉大批果木等, 尽最大可能支援林县。林县各行各业都把支援红旗渠建设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 在县委统一领导下, 组织了支援修渠大军, 全县“一盘棋”, 前方有求, 后方必应。干部们和民工们也打成一片, 党群团结、干群团结处处体现。

4. 无私奉献。

在红旗渠建设中, 中共林县广大干群临危不惧, 愿意奉献出自己的一切, 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为红旗渠建设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修建红旗渠的英雄, 80%是共产党员, 他们用汗水和血肉创造了伟大业绩和不朽精神。民工们也发扬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在红旗渠建设中, 有81名干部和民工献出生命。其中在总干渠建设中 (含加高加固) 献身的有73名, 三条干渠建设中献身的有8名[3]212。

二、红旗渠精神的实质

从实质上讲, 红旗渠精神是时代的产物, 它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精神, 体现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规范。

1. 红旗渠精神是新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产物。

新中国成立后, 经过农业合作化, 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政治和经济制度, 1956年春, 加入合作社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99.87%[4]90。1958年, 农业合作社进一步升级, 人民公社形成, 农民的组织程度大大提高。这就冲破了小农经济的束缚, 在制度上与组织上为红旗渠的修建提供了根本保证。新中国的指导思想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 林县县委强调要以毛泽东思想武装广大干部和群众, 干群掀起学习毛泽东著作的热潮, 干劲倍增。对此, 1974年美联社称:“红旗渠的人工修建是毛泽东意志在红色中国的突出体现。”[5]88

2. 红旗渠精神是民族精神在当代的具体展现。

自古以来, 中华民族就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克己奉公”的廉洁作风,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社会责任感, “自强不息”的坚强斗志, 以及勤劳勇敢、吃苦耐劳、奋斗和奉献等优秀品质, 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的不竭源泉。林县人民在修建红旗渠过程中表现的自强不息、无私奉献、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 正是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今时代的具体展现。

3. 红旗渠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

建国以来, 我国形成了完整的社会主义道德。2001年10月, 党中央提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标准, “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6]1983年林县干群修建红旗渠的目的, 就是为了使林县人民永远摆脱恶劣的环境, 免受干旱缺水之苦, 过上幸福的生活。在此过程中, 表现了为人民服务、集体主义、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公民的道德规范, 成为社会主义道德的组成部分。

三、弘扬红旗渠精神的必要性

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 红旗渠精神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 具有超越时代的恒久的精神品质, 不仅具有河南省的地方特色, 而且还具有普遍意义, 需要大力弘扬。

1. 弘扬红旗渠精神, 是确保完成经济

建设任务的需要, 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现今已经进入21世纪, 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幅度上升。但是, 我们必须看到, 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教育、科学、文化都相对落后, 我们面临的任务繁重而艰巨;从全球来看, 我们同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差距仍然很大, 而且, 这种局面还将长期存在下去。江泽民同志指出:“实现党的崇高理想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奋斗, 广大党员和干部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永不停步地前进。”[7]242因此, 为了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基本实现现代化, 我们仍然需要坚持艰苦创业, 居安思危, 始终不渝地将红旗渠精神作为我们的立业之本。

2. 弘扬红旗渠精神, 有利于保持实事求是的作风。

1959年底, 林县县委决定红旗渠上马。此时正是“大跃进”运动时期, 各地的“浮夸风”十分严重。但是林县的领导干部尊重客观实际, 团结实干。广大干部群众也兢兢业业, 一步一个脚印地干。红旗渠精神体现着真抓实干、实事求是的作风。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 广大党员干部能够做到真抓实干, 但在一部分人中还存在很多不良风气, 如搞形象工程、追名逐利、腐化堕落、贪污受贿等。如果听之任之, 必然会妨碍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弘扬红旗渠精神, 对于保持实事求是的作风,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信念, 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 弘扬红旗渠精神, 有利于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可以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然而, 在市场经济体制运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例如有些人唯利是图、权钱交易、投机取巧, 甚至损人利己, 不顾及社会整体利益, 急需加强管理和整顿。就其本质而言, 团结协作、奉献精神不仅不与市场经济原则相矛盾, 而且恰恰是一个企业中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当劳动者确定工作岗位后, 仍然需要发扬红旗渠精神, 干好本职工作。林县人民把个人的利益融于集体和人民的事业之中, 服从分配、精益求精。无论何时何地, 林县人民的这种实干精神都是大受欢迎的。在当代, 弘扬团结协作、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使人们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义务, 有利于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个人的全面发展。因此, 仍然需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

参考文献

[1]开封师范学院地理系红旗渠编写组.红旗渠[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76.

[2]林州市档案馆藏红旗渠工程专题文件.红旗渠几项基本数字[Z].全宗号:1;卷宗号;421.

[3]河南省林州市红旗渠志编纂委员会.红旗渠志[M].北京:三联书店, 1995.

[4]李露亮.中国红旗渠资源背景与制度安排[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4.

[5]程增泉.红旗渠故事[M].河南大学出版社, 1999.

[6]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下) , [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3.

红旗渠:穿越时空的精神河流 第4篇

至今,林县人“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豪迈气概仍在祖国上空回荡!

红旗渠精神,更被誉为“中华民族之魂”,成为我国农村大地上的一座丰碑,为农村发展提供着生生不息的精神之源。

艰苦岁月的见证

上天造物好像待林县(林县1994年更名为林州)人特别薄,地处太行山深处的林县十年九旱。

任村镇南券一通碑文曰:“民国九年,岁在庚申季夏中旬,昊天亢旱是时也。果木凋零,五谷未种,即有所种之田,禾亦青干黄殆矣。观斯景者,莫不心伤。后云行雨施(注:公历9月3日始降透雨),五谷始得普种,及至秋收,雨前所种者,尚有五六成收,雨后所种者,仅得二三焉,更有秀而不实者,呜呼。客岁二麦未种,今秋收成又薄,凶荒若此,则人安有不死之理。”这样干旱的情形还有很多记载。

今年已经73岁的李改云回忆说,当年,她所在的姚村镇井湾村就是一个严重缺水的村庄,因为缺水娶不上媳妇的人很多,当地留传着这样一句话:“好女不嫁井湾村,桶又大井又深,绞水扭断脊梁筋。”

在林县,不仅井湾一个村因为没有水村民娶不上媳妇,只要是干旱的村,光棍汉就特别多。原康镇西部山区九龙村,630口人,光棍汉70多个。曹家沟8户人家,25口人,除了3个老太太和3个壮年妇女,其余全部为男丁。

当地人为了储蓄雨水,修旱井、水窖,人畜用水大部分来自这些旱井、水窖。而蓄水池受污染也很严重,当年林县北部的东岗丁冶村的蓄水池里羊粪、树叶遮盖了半个水面,池水被染成了墨绿色,散发出阵阵恶臭。有来打水的人,把钩担上的水桶在水面上一摆,荡散脏物,打满一桶水。干渴的羊群马上跑上来抢水喝,挨不到边的伸长脖子在池里汲水……

为了节约用水,当地人播种庄稼的时候,挖一个坑,浇一瓢水,放一粒种子。他们希望把每一滴水都用在庄稼上。

1954年8月,杨贵担任中共林县县委第一书记。此前的杨贵担任林县抗旱工作组组长,对大自然脾气已经有所了解。

1957年12月19日,杨贵在中共林县第二届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发了言,提出要向林县的穷山恶水宣战,决定“重新安排林县河山”。这个决定受到了所有与会同志的赞同。

在1958~1960年之间,林县人民分别在淇河、淅河、露水河上修了要子街、弓上、南谷洞三座水库。但是一经1959年的大旱,林县境内的河流全部断流,井池干涸,这就造成了水渠无水可引,水库无水可蓄的尴尬境地。

必须找到更大的水源,来解决林县缺水的问题。几经勘探考察,中共林县县委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引漳入林。这就是后来世人所周知的红旗渠。

与大自然博弈的壮丽史诗

1960年2月11日,修建红旗渠的战斗打响了。

在红旗渠的修建中,涌现了无数的英雄儿女,李改云就是其中之一,她出生于1936年,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红旗渠动工时,李改云带领本村的群众来到工地,被任命为妇女营长,并和几个女同志一起组建了“刘胡兰突击队”(后又改为铁姑娘突击队)。

加入突击队的李改云一心只想着修好渠,不再让下一辈儿受苦,她没有想到灾难即将降临到她身上。

1960年2月18日,李改云到工地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半山坡上有零碎石头下落,10多立方米土石有坍塌的危险,她急忙喊:“要塌了,快跑!”随着喊声,民工们迅速离开危险区。16岁的女青年郭焕珍正弯腰搬石头,被突如其来的险情惊呆,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李改云冲上去,猛力将郭焕珍推出险区。也正在这时,一声巨响,崖壁上的山石塌方落下来,碎石裹着李改云冲出了几百米。当民工们把她刨出来,她的右腿已经是粉碎性骨折。经医院全力抢救,总算保住了一条腿,由于当时的医疗条件落后,李改云右腿不能完全恢复,右腿的骨头比左腿短了约10厘米,并且腿骨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根本无法对齐。

如今,每次雨雪之前李改云的腿就要痛,“比天气预报还灵!”

李改云老人说:“没有经历过的人,很难想象修渠有多难!”但是英勇的林县儿女充分发挥了“与天斗其乐无穷”的精神,吃住问题自己解决,火药石灰自己生产,克服了千难万险。

据李改云介绍,民工们去修红旗渠自己带蔬菜、粮食、锅灶,解决吃的问题;他们住山崖、垒石庵、挖窑洞、搭席棚,凡是能住的地方,他们都可以住。

红旗渠建设需要石灰,他们就在太行山上建立石灰窑,自己烧石灰3亿斤;需要水泥,自己在县里曲山村办了水泥厂,人搬石、磙轧料、土箩筛选,自己制造了5170吨水泥;需要炸药,他们用硝酸铵配上锯末、干牛粪、煤面碾碎,自己炒火药,一共制造火药1215吨;需要资金,他们就组建了自己的工程队,去大城市四处揽活,收入除去2%的管理费,剩余的部分90%归集体,10%归个人支配,他们从全国各地拿回了1800万元,有效弥补了资金不足的问题。

林县的英勇儿女们在太行山悬崖绝壁之上,险滩峡谷之中,逢山凿洞,遇沟架桥,经过10年艰苦卓绝的“移山”,在1969年6月,全面完成红旗渠工程。

在这10年时间里,修渠总长1525.6公里,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

5万多眼旱井、3000多池塘、500多个中小水库、40多个中小电站和154个电力提灌站在1500多公里的红旗渠的环绕之下,像长藤结瓜一样遍布林县大地,它解决了56.7万人和37万头家畜吃水问题,54万亩耕地的灌溉。夏粮亩产由100公斤增加到1991年的476.3公斤。

对林州人们来说,红旗渠远远不只是解决了一个吃水灌溉问题。

十万大军战太行。经过红旗渠的磨炼,他们带领着建筑大军逐渐走向世界,据林州市委宣传部的梁大伟介绍,仅林州市政府的建筑队就有9个,私有制建筑队更是不计其数,他们承包鸟巢部分标段,他们去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修建公路……

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在水泥厂、煤窑等工作过的群众,修完渠后,他们建立了水泥厂、汽车配件厂,如现在的林州水泥厂、红旗渠水泥厂……

如今,红旗渠文化已经深深植入了中国人民的心中。

红旗渠成了“生命渠”、“幸福渠”。

不朽山魂

自然界的天地万物都有自己的灵魂,缠绕在太行山中的红旗渠开工的一刹那,就拥有了自己的魂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红旗渠也是这太行山的魂魄。

没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魂魄,红旗渠不可能诞生在那种艰苦的年代。

正是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才出现了“十万大军战太行,十万大军出太行,十万大军富太行”历史传奇。

现在,人们来到红旗渠参观游览,不仅是要看那条渠,更是要来品味红旗渠时代的精神,在那个物质匮乏,生产力落后的年代,人们是如何在太行山中开出一条“人工天河”,重新回忆起那个时代,回忆起那个时代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学习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 第5篇

一要坚定理想信念。勤劳勇敢的30万林州人民,苦战10个春秋,仅仅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就修成了这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更是被称为第八大奇迹。这是林县人民在县委书记杨贵的带领下坚定信念不动摇的体现,学习红旗渠精神就要坚定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努力奋斗的理想信念.把握好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服从和服务于党的性质和宗旨。服从和服务于为人民的事业,进一步提高党性觉悟,增强四种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任何时候都不为风险所惧,不被干扰所惑。

二要强化服务意识。红旗渠的建设实践说明,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执政为民、服务于民,才能真正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使正确的决策变成现实。今天,我们正处在“两个一百年”的交汇期,处在决战决胜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处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更应该要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责任,把抓党建工作与服务结合在一起,在日常工作中体现服务理念、展现服务热情、做出服务效果。始终坚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并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红旗渠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第6篇

红旗渠是上世纪60年代河南省林县人民历时10年建造起来的一条人工天河。周恩来总理曾说:“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外国朋友来到中国,应该去参观一下红旗渠。”从1969年红旗渠竣工以来,先后到此参观的外宾就有来自五大洲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万人之多,他们无不对红旗渠发出由衷地赞叹。红旗渠也是全国的一面红旗,40多年来国内前来参观学习的达160万人,为加强党性锻炼,提高党员干部干事创业、谋求发展的执政水平,提升党员干部的凝聚力、执行力、创新力,我们到红旗渠进行了参观学习。

四十多年过去,中国人民走过了艰苦的岁月。在现实的繁荣和富庶之中,回望那一渠清水、招展的红旗和沸腾的人群,不由感慨万端,似乎有一种精神力量吸引着我们,凝聚着我们,感召着我们。红旗渠精神以其雄浑博大、荡气回肠的魅力,融入我们的民族精神,也给予我们深刻启示。

“敬业、为民、踏实、奉献”,不仅仅是红旗渠精神给予我们当代党员干部的启示,也应成为我们为人做事的根本。当前我们正在进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作支撑。在新的征程中,红旗渠精神依然是激发我们净化党性、纯洁品行的有力精神武器,依然是鼓舞我们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强大精神动力,依然是激励我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宝贵精神财富。

一个人不论从事什么行业,首先必须热爱自己的职业。只有这样他才会全心全意的投入。林州的领导集体正是因为拥有强烈的爱岗敬业的态度,才能不畏艰难险阻,打破地域理念,勇敢正确制定引漳济林的鸿篇巨制;才能克难攻坚,带领林州人民脱贫致富,创造繁荣富强的新生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能只是一种口号,而应当成为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谋事、干事、成事的执政原则,成为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快速发展,早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执政责任。

作为党员干部就应当树立“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执政理念。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统一,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的统一,坚持完成党的各项任务与实现人民利益的统一,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努力地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真正用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实际行动来维护和实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无私无畏、身先士卒地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切实把关心群众的工作做好、做细、做实。

以求真务实的精神、以百折不挠的韧劲,以旺盛的工作热情,提前谋划,提高效率,保质保量抓好每一项工作的落实。在工作中多动脑、勤思考,多动手、早行动,专业、务实地做好岗位工作,不抱怨、不折腾、不怠慢。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一件事,兢兢业业干好每一分钟,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多做好事、多做实事。把工作当作财富,把岗位当作事业的舞台,当作奉献社会的平台,科学客观地看待自身与工作岗位的关系,以端正认真的工作态度,扎实的工作作风发挥表率作用,赢取人生最大的成功。

我们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怎样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要讲无私奉献。奉献是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只有讲奉献才能少一些私心杂念,多一些无私无畏;只有讲奉献,才能少一些推诿扯皮,多一些尽职尽责;只有讲奉献才能少一些敷衍塞责,多一些真抓实干;只有讲奉献,才能少一些因循守旧,多一些开拓进取。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就应该将讲奉献进行到底,争做一名合格的公务员,争做人民的好公仆。

红旗渠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为了改变恶劣的自然环境,林县人民风餐露宿,开山劈路,跨壑架桥,凭着自己的双手,靠那一锤一钎,历经十年寒暑,硬是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开凿出一条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

红旗渠精神是身先士卒、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建设红旗渠的奋斗中,县委书记、县长与人民群众吃住在现场,奋斗在前线,干部们抡锤打钎,党员们专挑重担。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团结一心、同甘共苦的精神,看到了各级干部无私奉献、埋头苦干的作风。

创业时期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生活条件好了同样需要艰苦奋斗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艰苦奋斗在不同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的内容和要求。我们并不是要把艰苦奋斗与改善物质文化生活对立起来,也不是要把艰苦奋斗与贫穷落后等同起来,而是提倡积极向上,坚持与时俱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需要我们继续做好长期创业的准备,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需要教育我们的后代不懈奋斗。

学习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 第7篇

这次学员们首先进行了体验式教学,走红飘带,水长城;实地参观了红旗渠咽喉工程--青年洞;沿着蜿蜒崎岖的山路,仰望峻峭陡立的悬崖,看到水渠从地势险恶、石质坚硬的太行山穿腰而过,观摩“铁姑娘打钎”、“凌空除险”等重现的场景;零距离与红旗渠亲密接触,亲身感受和体验了那流淌在半山腰中、悬挂在绝壁上,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人间天河”的红旗渠;我心灵上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他们苦战,用苦和累、智与慧、;血和汗,用铁锤、钢钎,硬生生地在悬崖绝壁上凿出了全长1500千米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回想他们当年工程建设的艰苦卓绝,使我深刻感受到“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这一真谛;体会到真正用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实际行动来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真正做到无私无畏、身先士卒地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切实把群众关心的工作做好、做细、做实是第一任务。

其次学员们观看了《巍峨山碑 杨贵篇》、《红旗渠》的纪录片、话剧。从当年红旗渠建设的总设计师、组织者和指挥者、原林县县委书记杨贵身上,从他心系林县50万苍生疾苦、敢于舍出身家性命为民请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崇高人格风范,大家深刻感受到了一名真正的共产党人的大智大勇、大爱情怀和对人民的赤子之忱,也一次次为他的事迹而感动、而落泪。想当年,林县老书记杨贵冒着极大的政治风险在县委常委会上,首次提出修建红旗渠的惊天构想,语惊四座,堪称天方夜谭,梦想神话。会场上惊讶者有之、感叹者有之、支持者有之、反对者有之,也有善意的劝告,此工程史无前例、凿山开渠从山西引水入林,战线长、障碍多、施工难、风险大,一旦功败垂成、必将身败名裂,建议他三思而行。“大家放心,出了问题我一人负责”杨贵在会上坚决表态,他敢想、敢干、敢担当,花了一年多时间,带领工程技术人员翻山越岭、调研勘探,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初步完成了红旗渠工程的设计和概算,可谓有备而来、胸有成竹,为浩大工程铸牢基石。在具体施工中,杨贵书记以求真务实、知错就改的风范赢得敬重,对设计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正完善,并主动承担责任,作出自我批评,如此胸襟怎不叫人钦佩,何愁红旗渠不成。杨贵是一座不朽的丰碑,是红旗渠精神之魂。红旗渠的建成,正是以杨贵为代表的林县县委一班人,真正代表了群众利全益,顺民心、合民情,干群同心,因而大业必成、功在当代,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能只是一种口号,而应当成为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谋事、干事、成事的执政原则,成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快速发展,早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执政责任。

弘扬红旗渠精神永葆党的先进性 第8篇

一、红旗渠精神所展示的共产党人的先进性

红旗渠精神既是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彰显和升华, 也是党的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更是共产党人先进性的集中展示。红旗渠精神所展示的共产党人的先进性,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为了人民, 依靠人民, 是红旗渠精神的根本, 也是共产党人先进性的根本

胡锦涛同志深刻指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 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 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 始终是最要紧的。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说到底就是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红旗渠的决策过程、修建过程和红旗渠精神的形成过程, 最集中、最生动地体现了胡锦涛同志阐明的这一深刻道理。

首先, 修建红旗渠的决策反映了林县人民的迫切愿望, 代表了林县人民的根本利益。干旱缺水是历史上长期困扰林县人民生产生活的症结所在。只有中国共产党想人民之所想, 急人民之所急, 决心重新安排林县河山, 作出了修建红旗渠的重大决策。在当初极为艰苦的条件下, 几十万林县人民为什么能够不怕流血流汗拼命修渠呢?说到底是因为这是得民心、顺民意、解民忧、去民愁的好决策。

其次, 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 各级党组织发挥了坚强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 广大干部和党员发挥了表率作用和带头作用。在修渠过程中, 林县县委和各级党组织始终坚持为民修渠、靠民修渠, 相信群众、依靠群众, 发扬民主、群策群力, 同甘共苦、率先垂范;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县委领导身先士卒, 同修渠民工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同商量解决问题, 真正同群众打成一片, 拧成一股劲;3万多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冲锋在前, 危险在前, 在红旗渠工地流汗流血甚至献出了生命。正是因为这3种作用的充分发挥, 凝聚了人心, 坚定了信心, 才把为民的决策变成了利民的千秋功业。

再次, 在建成红旗渠的同时, 也形成了血肉相联、亲如鱼水的党群、干群关系。党群、干群关系, 是直接反映党的先进性的标尺, 而党群关系, 又往往体现在干群关系上。胡锦涛同志说过, 群众在我们心里的分量有多重, 我们在群众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林县的党组织和领导干部, 用无私无畏的品格带领全县人民建成了红旗渠这座历史丰碑, 林县人民也在心里为他们建起了一座历史丰碑。特别是作为修建红旗渠的领头人, 更是深受林县人民爱戴。

对于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这一条, 林县的党组织和领导干部最有体会:只要领导一心为人民, 就能赢得万众一条心。为了人民和依靠人民, 既是红旗渠精神的根本, 又是红旗渠精神的主体。如果没有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这个根本和主体, 红旗渠精神就成了抽象的空壳。贪图安逸享受的人, 只为自己升官发财的人,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做“太平官”的人, 追求虚假政绩、好做表面文章的人, 根本就不会去干修建红旗渠这样的事。

(二) 敢想敢干, 实事求是, 是红旗渠精神的灵魂, 也是共产党人先进性的灵魂

红旗渠从设想、勘察、决策到修建的全过程, 无不体现了敢想敢干、实事求是的辩证统一。红旗渠全长1500公里, 要翻越过无数道山梁沟坎, 没有科学的态度做决策不行;1/8000的落差坡度, 没有科学的态度搞勘测设计不行;引来浊漳河的水, 不造成淤积, 没有科学的态度搞计算和施工同样不行。没有敢想敢干、实事求是的辩证统一, 红旗渠既不敢想, 也建不成。

敢想敢干、实事求是的红旗渠精神在林县后来的岁月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继“战太行”之后, 又谱写了“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的后三部曲:十万建筑大军出太行, 是20世纪80年代林县人民冲破“左”的和旧的思想禁锢, 以强烈的改革开放意识和摆脱贫困落后面貌的愿望, 发挥自身优势, 走向全国的一个壮举;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向工业化和小康目标迈进, 则是林县人民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基础上, 以求实的态度向富裕、文明目标迈进的一次新追求、新飞跃;目前, 林州市委、市政府又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新林州的初步思路, 用承前启后、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实际行动, 践行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

(三)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是红旗渠精神的核心, 是共产党人的传家宝, 也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既是我们党和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更是一种不畏艰苦、顽强抗争、不屈不挠、奋发向上的精神和气节。历史和现实都表明, 一个没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 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 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 是难以兴旺发达的。红旗渠之所以誉满全国, 名扬世界, 感动了并且至今还在感动着千千万万的人, 正是靠了这种精神。林县人民在20世纪60年代极其艰苦的条件下, 用甚为简陋的工具, 靠着每天6两粮食, 奋战了10个春秋, 建成了被周总理誉为“新中国的两大奇迹之一”的红旗渠。尤其值得称道的是, 在修建红旗渠的10年中, 虽然工程总投资达7000多万无, 但没有一个干部贪污挪用一分钱建渠物资, 没有发生过一起请客送礼、挥霍浪费的事件。这说明, 要使人民群众艰苦奋斗, 共产党人首先要艰苦奋斗。在我们党长期执政的今天, 强调这一点尤其重要。无数历史事实告诉我们, 在逆境中, 在困难时期, 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是很难;但在胜利后, 在夺取政权、取得巨大成就的情况下, 贪图安逸、迷恋享乐的风气便很容易抬头。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告诫全党要保持“两个务必”, 胡锦涛同志在十六大刚刚闭幕后即率中央书记处的同志到西柏坡重温“两个务必”, 意义深远。

(四) 团结协作、无私奉献, 是红旗渠精神的价值导向, 也是共产党人先进性的价值导向

顾全大局、齐心协力的团结协作精神, 不计报酬、不怕牺牲的无私奉献精神, 是中国共产党人一贯倡导的集体主义、共产主义精神, 是共产党人的价值导向, 也是共产党人先进性的重要表现。作为红旗渠精神价值导向的团结协作、无私奉献, 其核心内容就在这里。要团结, 就要顾全大局, 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 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 甚至不惜牺牲局部的和个人的利益。要奉献, 就要有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理想信念, 忠实地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而这些, 都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基本要求。

二、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 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

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 是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要求, 是人民群众的呼唤。红旗渠精神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 共产党人就应当首先把它作为精神旗帜和前进火炬高高举起。河南安阳是红旗渠精神的故乡, 带头弘扬好红旗渠精神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是把弘扬红旗渠精神同正在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要按照“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目标要求, 引导广大党员进一步认识红旗渠精神的时代价值和时代内涵, 特别是红旗渠精神所体现的共产党人的先进性, 树立为党和人民长期奋斗的思想, 树立执政为民的理念, 增强实践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的坚定性和自觉性, 切实把红旗渠精神作为坚持党的宗旨、坚持艰苦奋斗的精神旗帜。

二是要把弘扬红旗渠精神同提高执政能力紧密结合起来。要教育引导各级领导班子和广大党员干部, 在21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内, 既要有敢想敢干的雄心壮志, 又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抢抓机遇, 迎难而上, 科学发展, 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扩大对外开放的能力、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 不断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水平。

三是把弘扬红旗渠精神同端正党风政风紧密结合起来。要教育各级广大干部党员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作风, 始终保持修建红旗渠时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种工作热情、那么一种拼搏精神, 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命运、心连心。要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为重点, 想方设法解决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重点、难点问题, 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办实事, 使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要落实科学发展观,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兢兢业业干工作, 实实在在创业绩, 多干群众急需之事, 多干群众受益之事, 多干打基础的事, 多干长远起作用的事。

上一篇:暑期社会实践安全责任书下一篇:学院工会工作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