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道口村调研报告

2024-06-22

水道口村调研报告(精选13篇)

水道口村调研报告 第1篇

水道口村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水道口村位于小关镇北部,全村面积3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 90%,分为1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675人。企业有3家,且规模都很小。虽然经过近两年的政策扶持,大部分村民都种上了经济林,但由于成长周期以及规模等原因,目前仍以农业为主。水道口村设有一个党支部,党支部书记一名,委员2名,党员60名,预备党员2名,入党积极分子3名。其中,60岁以下党员44名,40岁以下党员22名,年龄分布较为合理。

水道口村从2009年推行4+2工作法以后,通过实际运用,解决了该村村委楼改造、第十村民组机井修建、第五村组组属房屋分配处理、标准化卫生所建设、老年活动中心修缮等一系列问题。通过4+2工作法的实施,水道口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激发群众力量,释放发展潜力,破解发展难题,建设特色农村,走出了一条干部支持、群众拥护的科学发展路子。

二、面临的问题

1、农民收入不稳定,增长乏力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村民人均从农业中所得的纯收入占其纯总收入的3/4,农业收入仍是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据村民讲,他们从农

业中所得纯收入一直徘徊不前,有的年份甚至出现了下降。

农业收入徘徊不前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农业整体抗灾能力不强,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很大,农业增产的稳定性差。二是近几年主要农产品价格虽然有所攀升,但波动频繁,且由于种植规模不大,农民在粮食交易中没有话语权,许多农产品涨价却不赚钱,增产却不增收,甚至还出现增产减收的“格里高利”现象。

2、工资性收入水平低,增长的难度加大

我村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的增加对农民纯收入增长影响重大,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工资性收入对我村农民收入的增长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增长点。近几年,我村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农民外出打工的收入,另一个是本地的劳务收入,但是,目前对这两个方面收入增长影响的不利因素都在增加。由于受城市下岗职工增加、城市用工制度的限制以及农民自身科学文化素质低的共同影响,外出打工的农民寻找合适工作岗位的难度在不断加大。

3、农民负担较重

近些年,全国范围内都进行了农民减负工作,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但是,作为农民,生活负担依然沉重,生活成本与生产所得不成比列,造成一些农民依然债台高筑,入不敷出。据了解,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主要是:1,教育支出太高,特别是同时供养两个孩子上学的家庭。因为时代的原因,他们文化层次较低,一个家庭,男的一般从事低收入工作,女的在家务农或者无业,一年收入几乎不够给孩子

交学费的。2,物价上涨,生活和生产成本明显提高,与粮食价格的上涨不成比例。3,医疗支出较大。现在政府虽然出台了合作医疗,对农民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但这是微不足道的。有的村民甚至开玩笑说:“辛辛苦苦几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这充分说名了医疗费用对于村民的压力。

三、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快发展非农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首先,加大扶持力度,鼓励村民自己创业。1,向先进村学习,为村民树立要创业的理念;2,积极搭建学习的平台,以远程教育为阵地,使村民能够了解到形势的变化,并且提高知识层次;3,出台措施,鼓励村民“走出去,拿回来”。其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些先进的企业,通过他们的引进,减少村里的剩余劳动力,也为村民带来新的思想,从而带动全村的发展。

(二)采取综合措施,减少农村人口和剩余劳动力

人均农业资源不足,我村迫切需要减人增效果。通过减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效率。一,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农用土地流转做出了指使,为规模化种植开辟了道路。通过规模化种植,可以优化种植配置,提高劳动效率,从而提高收入,并且同时解放一批劳动力。二,鼓励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特别是到一些大城市务工。通过走出去,一可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二可以学习先进的理念。

(三)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突出发展新、优、特、专农产品生产

尽管当前农民从农业增收的难度加大,但农业内部仍然可以挖掘增收潜力。要通过农业结构的调整,发展新、优、特、专农产品,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发展新产品,要选择市场旺销的蔬菜、瓜果、花卉及园林产品,做到适度规模的发展。发展优质产品,就要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以优质农产品占领市场。并且要注意积极开拓销售市场,实现以销促产,避免销售不畅给农民带来损失。发展专用农产品,就是要结合工业生产,发展专供加工用的农产品生产。

四、水道口村2012年发展规划

1、投资300万,注册巩义市农业开发公司;

2、投资40万,修建第一村民组至杨涉路道路;

3、投资35万,修建第三村民组至杨涉路道路;

4、投资25万,修建变电站至杨涉路道路;

5、投资30万,修建第六村民组至杨涉路道路;

6、投资40万,修建第七村民组至杨涉路道路;

7、为第五村民组机井架设一公里高压线;

8、完成第五村民组机井配套设施建设,并投入使用;

9、投资20万,对巩义市保温材料进行技术改造,并恢复生产;

10、在往年基础上,新增林面积100亩;

五、水道口村今后三年发展规划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总要求,坚持以加强村级组织建设为龙头,以生态环境建设为工作中心,以整体推进农村党的建设、新农村建设,集中三年时间,努力把我村打造成党建工作先进村、新农村建设样板村、服务功能完善的先行村。

水道口村调研报告 第2篇

龙关镇三岔口村书记助理XXX

为了帮助我村找到科学发展之路,带动农民更好的创收、增收,我于2010年11月通过随机抽查,入户走访的形式对三岔口村的6个企业,98户村民,298口人就三岔口村的农业经济现状和矿业经济现状进行了详细的摸排调查。针对调查结果中发现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几点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三岔口村整体经济情况

(一)农业经济现状

三岔口村民以传统的粮食种植为主,几乎没有经济作物,大部分农户家中蓄养了鸡、鸭、骡子、毛驴等家畜。在粮食种植方面,我村拥有耕地5800亩,以谷子、玉米、土豆、高粱、黄豆为主要种植类别,其中谷子、玉米和土豆的种植较为广泛。由于山地、坡地较多,土壤贫瘠,且无灌溉条件,旱涝不均,可以说农民还是靠天吃饭,加之农资价格飞速上涨,农民无力进行更多的农业投入,导致农田产量不高。农民目前种田的主要目的是自给,除了自家吃的,多余的才会拿去卖。因为产量不高,除了留用自家消耗外,几乎没有大量的粮食外销。所以农田种植几乎不能给农民带来经济效益,农民更没有充分发挥好自己的农民优势。

在家畜蓄养方面,农户中多数家庭都养了鸡或鸭,但数量很少,每家只有6、7只。全村的鸡鸭总计不足1000只,且农户蓄养鸡鸭只是为了满足自家的消耗,从未考虑过要规模化养殖。蓄养骡子、毛驴也只是为了春耕和秋收的时候可以节约点人的劳力,不用花钱雇车。所以畜牧养殖在我村几乎没有发展。

(二)矿业经济现状

三岔口村矿产资源较为丰富,主要品种是赤铁矿和磁铁矿,村辖区内有矿业企业15家。虽然辖区内矿产资源总量不少,企业数量也不少,但企业都是外村人经营的,规模非常小,经济效益也很差。所以并不能作为本村的优势资源,更不能形成本村的经济产业。在雇用劳动力方面,15家企业总计可提供就业岗位250人,但除去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管亲属外,剩下雇用本村的劳动力少之又少,且均为采矿工,磨矿工等工种。由于企业规模小,管理不善,开采或采选技术落后,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同时使三岔口村的环境遭受到很大的破坏。从某种程度上看,即使企业会创造一定的经济利益,但对三岔口村民来说,并没有得到多少实惠。

二、三岔口村整体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

(一)村民的受教育程度偏低,整体文化素质不高,思想落后。

全村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只占到50%,高等学历人占

9%,大多数人都是小学文化程度。文化程度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人们的上进思想和创新、致富理念,多数人都安于温饱现状。

(二)村里的劳动力不能充分发挥作用,部分年轻劳动力外流。

村里的劳动力总数不多,劳动力中的女性一般都在家料理家务,一年四季在家,靠家中男性供养。男性劳动力除了种田,因为没有特殊的技能,也不能取得其他收入。个别年轻的劳动力没有想过如何解放思想,引进先进技术,带动村里人致富,而是选在外出务工。

(三)土地贫瘠,旱涝不均,农业种植技术落后、种植结构不合理。

我村地处山区,土地贫瘠,旱涝不均,自然灾害不断,加之农业种植技术落后,村里也没有农田灌溉等基础设施,造成农田产量不高。同时,农户以粮食种植为主,几乎没有经济作物。粮食主要用于自家消耗,多余的才会拿去卖,故而在农业种植方面,农民并没有形成产业,不能带来农业经济效益。

(四)资源不合理的开发与利用,造成环境破坏的同时村民经济利益同遭损失。

三岔口村矿产资源丰富,但由于开发经营对象是外村人,开采企业规模小,采用土豹子管理以及矿山开采技术的落

后,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且创造的经济利益为外村人所得,自己的村民却得不到实惠。

三、关于三岔口村今后发展的建议

(一)大力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形成以农业经济为主导,多种经济方式共同发展的局面。

目前我村是个传统的农业村,农民以粮食种植为主,几乎没有种植经济作物,更没有形成农业经济。要想真正实现农业种植的经济化,使农业种植能为农户带来经济效益,我们必须在农民从事粮食种植的基础上,大力鼓励和支持农户种植经济作物,并且要形成经济作物的规模化种植。根据调研发现,欧李(钙果)十分适合我村的土壤环境,而且这是我村的一大特产,其肉可食,可榨汁,其核为上等药材,如果大面积种植推广的话,可为农户带来原粮食种植翻倍的经济效益。

在畜牧养殖方面,要鼓励农户进行规模化养殖,发展订单养殖业。

在矿产资源开采利用方面,建议可以对现有的矿业企业进行整合,不再承包给外村人开采经营,由本村村民集资,村委会参与,引进些先机技术和设备,把我村矿业企业做成与本村百姓同命相连的经济产业。

在发展好以上几种经济产业的同时,利用张唐铁路途经我村,并在我村设立客货两用站的机遇,精心筹划培育发展

新型村级物流业,为带动农民多渠道增收提供机遇和条件。

(二)努力提高全村人的文化水平,加强各方面技能培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充分发挥作用。

目前,我村村民家庭贫困的原因之一是农村劳动力主要是男人,农村的妇女除农忙之际没有任何取得收入的途径。全家老小都靠男性家主供养,这样压力过大。为了更好的发挥好本村妇女的作用,据调查发现,妇女们还是比较心灵手巧的。如果有适合他们从事的工作,可以帮助家庭增加收入,他们还是很愿意劳动的。为此,我们倡导成立村级手工艺品厂,妇女们从事可以绣花鞋垫或毛衣纺织工作,采用统一的工艺,然后统一寻找销路,签订订单。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村里妇女的作用,促进农民家庭增收,而且可以当做我村的一种文化来发展。

对于普通的男性劳动力,我们可以加强技能培训,如泥瓦工、木工、钳工、电焊工、修理工等工种培训,使他们在农闲季节可以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赚取更多的经济收入。

总之,通过这次深入调研,我们将更加努力的思考村级致富之路。作为大学生村官,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发挥自身作用为村里出谋划策,与村委班子共同寻找、探索我村的科学发展致富之路。

水道口村调研报告 第3篇

盐官镇三江口村位于礼县县城以东35公里处, 地处峁水河和西汉水交汇之处, 306省道穿境而过, 地理位置优越, 交通便利, 区位优势明显。三江口村是一个纯回族村, 全村区域面积1.31平方公里, 辖3个村民小组186户935人, 有青壮年劳动力585人, 耕地面积2400亩 (川地500亩, 山地1900亩) , 群众主要从事餐饮、皮毛加工、运输、外出务工、畜牧养殖等产业。

近年来, 在党的各项富民政策的指引下, 该村积极发展民族餐饮、皮毛深加工等特色优势产业, 拓宽劳务输出渠道, 全方位增加农民收入, 全村经济状况明显好转, 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由于该村群众主要经营其他非农产业, 在传统农业方面投入较少, 村里闲置撂荒土地逐年增加。对此, 村两委班子通过引入能人大户, 以土地流转的形式, 对闲置土地进行集中开发利用。从2012年开始, 该村先后引进两家龙头企业 (礼县嘉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礼县秦人家庭农场) , 实行整村土地流转, 将农户零散土地集中流转给龙头企业统一连片经营高效农业, 对全村2400亩耕地签订流转合同。其中, 礼县秦人家庭农场流转耕地1200亩 (川地300亩, 流转价格为每亩每年300元~500元, 流转期限20年;山地900亩, 流转价格为每亩每年100元, 流转期限20年) 。礼县嘉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流转耕地1200亩 (川地280亩, 流转价格为每亩每年300元~500元, 流转期限20年;山地920亩, 流转价格为每亩每年100元, 流转期限20年) 。

二、取得的主要成效

该村通过土地流转, 合理开发利用闲置的土地资源, 充分挖掘土地增收潜力, 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 保障流转土地农民在不投入经营的情况下, 土地基本收益不减, 让群众摆脱土地束缚, 放手去发展自己的产业, 多方位增加经济收入, 加快了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的步伐, 有效提高了农村劳动生产率和农民收入水平。

㈠促进了农业规模化经营 两户流转企业在获得土地使用权后, 以现代企业的运作方式, 充分发挥技术优势, 因地制宜, 使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形成产业链, 不断提升土地综合效益, 实现了产业化管理、规模化经营, 企业与农民达到了双受益的目的。目前, 两家土地流转实体中, 礼县秦人农场主要发展果树栽培、肉牛育肥、饲用玉米、紫花苜蓿种植、花卉苗木、果树盆景, 采取“畜-沼-粮-草-果”五位一体循环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栽植优质苹果800亩, 预计5年后可实现产量250万千克, 产值1000万元;新建年出栏1000头肉牛育肥场一处 (占地面积15亩) , 已建成600平方米标准化牛舍2座和500平方米饲料库2座, 从张掖引进西门塔尔新品种繁育母牛60头和育肥肉牛100头, 年产优质农家肥300万千克;种植饲用玉米200亩, 收获玉米10万千克, 青贮秸秆饲料15万千克;播种紫花苜蓿180亩, 可产干蛋白饲料9万千克;今年计划再扩建标准化牛舍2座, 栽植果树600亩, 硬化场区道路1公里, 新修田间道路20公里, 已完成坡改梯田500亩。礼县嘉丰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投资480万元新建三江口养殖场, 现已定植核桃300亩, 苹果400亩, 建成冬暖棚牛舍3栋1800平方米, 饲料加工车间1栋600平方米;办公室、药品室、宿舍等18间300平方米;现存栏肉牛280头, 羊300头。今年种植饲用玉米280亩, 紫花苜蓿200亩, 为牛场提供优质饲草料, 降低了饲养成本, 预计今年出栏肉牛550多头, 羊1200头, 产值达960多万元。

㈡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明显加快 通过土地流转, 使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 向城镇转移, 向二、三产业集中, 培育了新的创业群体, 全村外出经商务工人数和收入都有了大幅度提高。据统计, 该村186户群众中, 目前从事餐饮业的有66户, 年收入在4万以上;从事运输业的有45户, 年收入在4万元~6万元;从事传统皮毛贩卖加工的有37户, 年收入3万元左右;从事商业经营的有11户, 年收入2万元左右;务工的有15户, 年收入2万元~3万元左右。与此同时, 村上还有2个规模养殖场, 1个小型电器厂, 三个采砂厂, 两户土地流转企业每年可提供100多个季节工和长期工就业岗位, 群众就业有保障, 增收有条件, 人人有事干。

㈢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 通过土地流转, 一方面有效增加了农业生产的规模效益, 另一方面, 流转出土地农民不付种地成本, 不担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 既可以稳定获取土地租金收入和各项惠农资金, 也可以通过务工经商或寻找新的致富门路增加收入。通过入户调查, 该村农户通过土地流转每年可获租金2000元左右, 财产性收入有了大幅度提高。

㈣提升了农业现代化水平 流转土地集中在龙头企业手里, 形成适度规模经营, 增强了优良品种、配套技术、农业机械等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能力, 降低了生产成本, 提高了农产品品质, 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提升了农业生产的产出效益。流转企业新成立了秦民养殖合作社、秦农种植合作社, 对规划决策、组织生产等各方面进行科学安排, 合理配置, 精确计算, 实现了集约经营, 科学管理, 促进了农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 可带动周边1000多户农户共同发展, 实现了家庭经营同社会化大市场的有效对接。

三、主要做法

㈠因地制宜、积极引导是实施土地流转的基础 三江口村群众有从事皮毛加工、民族餐饮行业的传统。由于从事非农产业的收益远远高于农业收益, 许多村民认为种地不划算, 不如从事其他行业赚钱, 因此纷纷外出经商务工或从事其他产业, 每年全村有400多人在外经商就业;一些新生代农民虽然在农村长大, 却没有农业生产的实践经验。三江口村群众基本已经不再从事传统的耕种业, 土地撂荒问题日益突出, 群众渴望通过土地流转解决这一问题, 流转意愿十分强烈。

对此, 村两委班子因地制宜、因势利导, 结合该村群众发展观念新、容易接受新事物、群众易于组织的特点, 广泛征求听取群众意见建议, 分析研究本村土地流转的可行性及具体操作办法, 确立了“先行试点、逐步推进、引进大户、整村流转”的土地流转原则, 于2011年引进礼县嘉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先行流转了400亩耕地进行试点。在土地流转试点规范运行一年后, 结合试点经验, 于2012年起将其余2000亩土地一次性流转到礼县秦人家庭农场和礼县嘉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㈡坚持政策、尊重民意是开展土地流转的前提 该村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 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基本经济制度, 坚持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变的前提下, 把不改变土地性质和用途作为先决条件, 切实保障农户承包期内的土地权益权。两户流转企业同农户签订流转合同后, 立即兑现了租金, 确保农民利益不受损害。流转过程中, 按照“自愿、依法、规范、有偿”的原则,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切实保护群众生产经营自主权, 不搞强迫命令, 不违背群众意愿, 不强行推进, 依法合理有序进行土地流转。

㈢加大宣传、转变观念是推动土地流转的关键 该村在土地流转工作中, 始终把政策宣传讲解放在重要位置, 大力宣传讲解土地流转各项政策, 消除了部分群众根深蒂固的“宁可抛荒、不可失地”的旧观念, 打消了部分群众担心流转土地收不回、惠农资金领不到等顾虑, 使全村群众充分认识到, 只有走出传统农村经营模式, 把有限的耕地向现代农业经营者手中流转, 才能有效提高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和规模效益, 才能在保证土地使用权不变的前提下获得稳定的土地收益, 摆脱土地的束缚, 通过其他途径获得更多的收益, 实现“双增收、共盈利”的目标。

㈣引大引强、综合开发是促进土地流转的根本 该村在土地流转工作中, 始终坚持“引大入村、引强入村”的流转理念, 多方考察论证流转企业, 坚持流转资质不具备的不引、改变土地用途的不引、综合实力不强的不引、信誉度不高的不引、影响生态环境的不引、不注重长远发展的不引。在此基础上, 引进了礼县秦人家庭农场和礼县嘉丰农业科技开发公司作为流转主体。其中, 秦人农场由礼县丝源、良源、正泰三家果业专业合作社合资组建, 三家果业合作社的果蔬气调库总规模达7500吨, 是礼县苹果产业重点龙头企业, 计划发展自己的有机苹果基地。嘉丰农业科技开发公司是礼县近年来重点发展的非公企业, 拥有果蔬超市和配送店, 有从事养殖和种植的丰富经验。两家企业综合实力强, 发展眼光长远, 流转土地后立即投入资金, 开展农业综合生产开发, 确保了土地流转后及时开发利用。

㈤加强监督、规范运行是实施土地流转的核心 县农牧部门和盐官镇根据《土地管理法》等有关规定, 加强对该村土地流转各个环节的监督服务, 严格规范企业和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对流转土地由村委会进行严格登记造册, 加强对土地流转合同和档案的规范管理, 并将此作为保障农民土地权利义务和调解土地流转双方纠纷的重要依据。有效监督双方转包租赁合同, 明确土地的农业用途、流转形式、土地的位置和面积, 指导流转双方合理制定土地流转价格及支付方式、流转年限和双方责权关系等。通以法律的形式保障了流转双方的权益, 既保证了流出土地农民的承包权和收益权, 避免了土地荒芜, 又使得流入方敢于加大对土地进行长期合理投入, 实现了有序生产, 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㈥政策扶持、加大服务是加快土地流转的动力 为加快礼县土地流转步伐, 先后制定出台了《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工作的意见》、《加快土地流转扶持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县财政每年落实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基金800万元, 并切块部分资金用于土地流转奖励扶持补贴, 对集中连片新植苹果500亩以上的合作社、企业、其他经济实体或个人给予每亩200元连续三年奖励扶持;对连片种植中药材500亩、设施蔬菜100亩以上的给予每亩200元的一次性奖励扶持, 这些政策的出台有力地加快了全县土地流转步伐, 极大坚定了秦人农场、嘉丰公司两户企业流转土地、扩大生产的信心决心。县农牧等部门和乡村两级积极为流转土地的经营者提供服务。通过政策扶持, 企业、农户两方面积极性都被充分调动起来, 对做好土地流转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㈦强化基础、和谐稳定是推进土地流转的保障 三江口村党支部、村委会是一个有号召力、凝聚力的集体, 思想解放, 思路清晰, 责任心强, 近几年来在村道硬化、小巷道硬化、党员活动室等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开发、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群众十分拥护, 工作开展顺利。村两委班子将招引龙头企业、开展土地流转的任务落实到具体责任人身上, 由村党支部书记牵头引进了礼县秦人农场。历届村两委班子把民族团结作为头等大事, 积极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 经常性地教育引导广大群众遵纪守法, 搞好民族团结和内部教派团结。多年来, 三江口村群众之间、同周边村回汉族群众之间和睦相处, 没有发生过一例矛盾纠纷事件, 成为民族大团结的真实写照, 为全村土地流转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几点认识和体会

通过对三江口村整村土地流转的深入调研, 笔者认为, 必须切实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 培育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 不断完善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的制度保障体系、政策支持体系和组织领导体系, 才能有效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加快促农增收步伐。

㈠加大宣传力度, 引导土地流转 要针对当前部分干部和群众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存在的一些模糊认识, 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宣传教育, 破除干部群众思想障碍。一是加强土地流转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宣传, 让群众认识到流转土地是以稳定和长久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不变为基础, 政府在推进土地流转中将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不变的原则、平等协商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不改变土地农业用途的原则, 消除误解, 放心流转土地。二是确保土地流转需求和价格信息的畅通, 大力宣传流转土地增收致富的典型, 让基层干部群众认识到, 土地不仅仅是农民就业和生存的手段, 更是一笔潜力资产, 提高基层干部群众“以地生财”的意识。三是采用多种方式把土地流转的程序、要求、方式告诉广大群众, 使群众掌握土地流转的主动权。形成鼓励、支持和积极参与土地流转的良好氛围。

㈡坚持试点示范, 助推土地流转 土地流转工作政策性强, 涉及各方面的利益, 要积极稳妥开展, 要与当地农业发展水平和区域特色相适应, 因地制宜, 分类指导, 不能搞“一刀切”。目前, 礼县土地流转方式以转包和租赁为主, 在完善现有流转方式的同时, 还需要进行积极创新。对此, 要按照“政府引导, 农户自愿, 示范带动, 逐步推进”的总体要求, 各乡镇结合自身优势, 选择基础条件好、农户积极性高的村组, 认真搞好区域规划, 确定主导产业, 至少建立一两个面积1000亩以上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的高效农业示范点, 并下大力气抓好这些示范点, 打造特色亮点工程, 发挥示范引导作用, 带动高效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㈢培植产业基地, 带动土地流转 通过本次调研发现, 三江口村的土地流转, 有产业支撑, 双方主动性都很高, 流转手续规范, 责权利明确, 矛盾纠纷少。因此, 要培育壮大农业特色产业, 打造特色品牌, 依托产业优势促进农村土地流转。一是以产业基地建设带动流转。进一步加大苹果、核桃、中药材等本县主导产业基地建设, 以产业的规模化发展促进土地的快速流转。通过资金整合、以奖代补、贷款贴息、部门帮建等激励措施, 鼓励龙头企业通过土地流转建立自己的产业基地, 形成“基地+工厂+农户”的产业组织形式, 促进土地的适度规模化经营。二是以农业品牌建设带动流转。礼县已有国家认定的各类农产品品牌13个, 其中有机食品品牌4个, 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及原产地认证11个, 无公害产品4个。要充分利用这些含金量高的特色品牌, 积极推进土地有序流转, 合理规划布局, 发展一批规模化、专业化程度高的品牌农产品生产基地。把每一个基地, 建成绿色、优质和高效农业的示范基地, 使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三是扶持能人大户带动流转。大力开展农业招商引资, 吸纳县外资本、民间资本投资农业, 建立农产品基地, 发展家庭农场,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业。引导农户向龙头企业、种养大户有偿转让土地经营权, 壮大特色产业规模, 使土地集中向掌握资金、技术的公司或大户流转。

㈣完善服务体系, 规范土地流转 进一步加强县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的职能, 统筹农牧、林业两部门力量, 把耕地流转与林地流转两项职能合并执行, 负责指导各乡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的开展, 重点为跨乡镇的土地林地流转提供服务。继续完善乡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职能, 县财政把土地流转工作经费列入预算支出, 保障乡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发挥信息发布、监督操作、调解纠纷职能。建立全县性的土地流转电子信息发布网络, 每村确定一名村干部兼任信息联络员, 负责收集登记并向乡镇土地流转中心报送土地流转供求信息。落实专人负责流转情况登记以及流转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和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协商、调解、仲裁、诉讼为主要内容的土地流转纠纷解决制度, 以各级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为依托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机构, 聘请专 (兼) 职仲裁员, 依法开展纠纷仲裁, 切实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㈤强化组织领导, 保障土地流转 建立党委、政府领导牵头, 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组织领导机制, 强化政策保障, 优化流转环境。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各级涉农项目, 如农业综合开发、扶贫、交通、水利等项目, 应向土地流转规模大、产业发展好的地方倾斜。充分发挥各类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作用, 把规模经营主体作为信贷支农的重点, 每年安排一定额度的支农信贷资金, 解决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等规模经营主体所需生产经营资金。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试点工作, 积极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抵押等办法。健全完善包括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助、农民工权益保障等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培训工程, 加强农民技能培训, 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实施统筹城乡的就业政策, 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 鼓励各类企业优先吸纳流出土地经营权的农民就业。

摘要:为积极探索土地规模经营的新路子, 总结和推广土地流转的成功经验, 更好地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健康有序地流转, 加快促农增收步伐。近月来, 作者到有“土地流转第一村”之称的礼县盐官镇三江口村, 通过入户调查、开会座谈、现场参观等形式, 对土地流转工作进行了实地专题调研。

毛概实践报告——宋口村 第4篇

社会实践表

课 程 名 称:学 生 姓 名:成 广 荣

所在系:机械工程系

专业:工业工程

学号:090103119

任 课 教 师:吴 其 全

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人文系思想政治理论教研组

2011年5月4日

一、社会实践选题与活动设计

二、社会实践报告

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1 /

3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2 /3

三、社会实践鉴定

水道口村调研报告 第5篇

第二阶段整改措施

按照镇“强两基重民生转方式促发展”活动办公室安排,我村组织领导得力、调查研究深入、问题查找到位的工作目标,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深入调查研究,分析查找问题,针对查摆出的问题进行认真梳理,紧密结合我村实际,明确整改方向和整改重点,使我村第二阶段工作顺利完成。并进行了如下整改措施:

一、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增强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村级组织领导班子结构做到合理,领导有具体的分工,职责明确,团结协作,能够带领人民群众发展经济,领导班子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能自觉维护群众利益,廉洁奉公,作风踏实,公道正派,奋发有为,成为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火车头”。

二、加强村级环境建设

村级阵地是党的基层组织政权所在,是一个村的政治中心,理应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我们首先加强村级财务的管理、发展集体经济等多种渠道筹措资金,对我村的各项“阵地”进行及时的改造,对那些脏乱差的地方进行整改。其次积极与上级组织部对接,争取上级的资金和项目,结合村级农家书屋、村级卫生院、敬老院的建设,总体部署,合理规划,切实把村级阵地建设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又一亮点。最后加大村整体环境的绿化、美化工作力度,提前规划,尽早动手,使村级阵地有一个明显的变化。

三、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提升整体工作水平。

1、树立先进典型。以优秀党员为重点,采取组织先进典型巡回报告、到示范点参观学习等形式,扩大典型影响力。

2、搞好对标定位。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都要对照先进典型,对照工作标准,查找自身差距,明确努力方向,制定跟进、赶超的具体措施,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

四、建立有效的载体,充分发挥党支部书记作用。

要针对村党支部的实际情况,通过有针对性、实用性、可行性、有效性的载体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体现党的先进性的具体表现和有效载体,整体地体现党在全社会的先锋模范作用和领导核心作用。

岘口村党支部

水道口村调研报告 第6篇

我镇黄颡口村位于江堤旁,黄(石)富(池)公路中段,黄颡口镇党委、政府按照上级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在2008年工作计划中,将黄颡口村定为市级整治建设重点村,黄颡口村属镇区范围,户户相连,人口众多,居住密集,区位优势明显,但农村公路建设等级差,村里很多路还是原始的泥巴路,给群众往来带来不便。为此,我们决定在黄颡口村修建公路,以方便群众的日常生活。

经测算,该公路总里程约1.7公里,合计造价39万余元,由于缺乏上级村村通公路项目资金支持,我们虽多方筹资,仍有较大的资金缺口,为此,我们请求有关部门能予以解决资金20万元。妥否,请批示!

徽商古埠,徽秀钟灵——汪口村 第7篇

摘要:<正>汪口村隶属婺源县江湾镇,位于婺源东部,古称永川,因地处双河汇合口,村前碧水汪汪而得名,是一个以俞姓为主聚族而居的徽州古村落。全村共有464户,人口1646人,下辖13个自然村,面积11.02公顷。汪口村曾作为皖南古民居项目申报世界文化遗产,2002年被授予“中国民俗文化村”和“江

汪口村隶属婺源县江湾镇,位于婺源东部,古称永川,因地处双河汇合口,村前碧水汪汪而得名,是一个以俞姓为主聚族而居的徽州古村落。全村共有464户,人口1646人,下辖13个自然村,面积11.02公顷。汪口村曾作为皖南古民居项目申报世界文化遗产,2002年被授予“中国民俗文化村”和“江西省历史文化名村”,2005年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汪口村山环水绕,风景秀丽,得山水之灵气,地灵人杰,是古徽州一方“徽秀钟灵”之地。在十八条古巷中,众多祠堂、官第、商宅、民居等各类古建筑保存完好,至今仍保留着明清时期的历史风貌。村前低后高,枕高山,面流水,沿溪流由东向西延伸,迤逦展开。村前隔河的“向山”如一扇绿屏,气势壮观,使汪口发展形成了“山—水—市—居—田园风光”的村落布局形态。其村落空间的布局近似网形,以一条官路正街做“纲”,十八条直通溪埠码头的主巷道连着错落有致、纵横发展的小巷,将民居织成一个个“目”。村中东西向的主街道——官路正街,全长670米,青石板铺地,商铺夹道,虽经千载沧桑,但留下的历史遗迹诸多,是徽派建筑的“千年古街”。虽然明洪武年间以后,朝廷对民间建筑有严格的“三间”等级限制,但汪口古村落的建筑型制仍相当丰富。布局上除规定的正屋并排三间以外,又视功能需要在正屋的前后左右建庭院、书斋、橱房、作坊、花园、牲畜圈栏等余屋;子孙繁衍,不足以居,就以回廊三间的型制往后扩建。如该村“慎知堂”就有三进六堂,14个大小天井、2个塾馆及1个前院加一个花园。

水道口村调研报告 第8篇

资金补助的报告

泰宁县民政局 泰宁县老龄委:

朱口镇朱口村为我县第一大行政村,原住居民1369户,人口6036人。随着里家源、赤坑、王坑等村居民的不断迁入以及外来务工人员的大量涌入,总人口合计已超过8000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约有800多位,成为维系我村社会和谐的一股重要力量。

朱口村老年协会位于镇区中山街东段,占地面积420平方米,会员覆盖整个朱口村及周边兄弟村庄。自20世纪90年代初成立以来,老年协会努力配合政府做好计划生育、征地拆迁等各项公共事务工作,促进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制定帮扶慰问制度,成立维权服务组织,促进维护老年群众的合法权益;积极开展各种文化娱乐活动,丰富老年群众的精神生活;开办老年学校,提高老年群众的立体素质;成立纠纷调解小组,协调解决各种村民问题,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业已成长为朱口村委会的必要补充。因而,它的重建,对于增强朱口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软实力”,促进现行朱口村综治“1+N”联动机制作用的充分发挥、“168”基层党建的推行以及党员“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无疑大有裨益。

朱口戏院为朱口老年协会现在的活动场所,建造于20世纪50年代,早已破旧不堪。2010年夏季,“6.18”、“7.7”两次特大洪水的不期而至,直接导致该处用房墙基下沉,墙体破裂,“8.4”冰雹灾害更使该处的受损情状雪上加霜。十几年来,作为朱口村老年群体的精 神家园,每天总会有近百人到此“唱念做打”,放松身心。为此,从广大老年群众生命安全角度出发,朱口村村委对该处危房进行了紧急修护,但依旧不能排除其随时倒塌的风险。

为使老年协会拥有一个更加安全、整洁、美观、宽敞的活动场所,经业内专家综合评估考订,在充分尊重广大党员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朱口村拟定拆除整栋危房,实施新徽派重建——初步规划,拟设臵棋牌室、阅览室、文体活动室等多功能分区,共建三层,建筑面积1260平方米,按照1360元/平方米的造价估算,预计需投入资金1713600元。

老年协会作为朱口村老人福利性互助和社区公益组织,其活动经费主要来源于村委会拨款、会员会费以及社会赞助三种渠道,无任何商业性收入,仅能维持其正常的机构运转。而朱口村集体经济建设极为薄弱,年村财收入仅20余万元,实难全面负担起老年协会重建的全部经费。现老年协会已决定向社会募资,预计可募集几十万元,剩余的一百多万却如空中楼阁,难于筹措。故恳请上级领导给予资金支持,使朱口老年协会能够继续发挥其在贯彻社会主义新农村“20字方针”中的效能,成为泰宁县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文明建设过程中的一朵奇葩;使广大朱口老年人成为泰宁老年群众“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典范。

水道口村调研报告 第9篇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镇党委、镇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我村在农田水利建设方面,精心规划,狠抓管理,稳步实施,进展顺利。

为进一步推进我村的农田水利建设,我们决定修建抗旱塘3处,每处面积约5至10亩,投入资金约5至10万元,累计投入资金20万元,由于缺乏资金支持,我们虽多方筹资,仍有资金缺口10万元,为此,特呈报告,请求有关部门酌情考虑,解决我村农田水利建设缺口资金10万元。

妥否,请批示!

关于解决下水道问题的报告 第10篇

******公司:

*********系此次的老旧小区改造规划项目。其中,49#、52#楼不在改造范围内。但此两幢楼下水道有大约30米不通,遭遇雨水天气脏污物便由下水道向外溢出,十分脏臭难闻,严重影响周边居民正常生活,居民已多次前来反映情况。特此恳请贵公司趁着此次老旧小区改造之时将此两幢楼下水道问题一并予以解决。

水道口村调研报告 第11篇

尊敬的领导:

我校迁建工作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关怀下,历时近两年教学楼及围墙、硬化、操场、厕所、院内道路、大门、门卫室均已竣工,餐厅的建设即将开工。新校址的投入使用定会极大的改善我校的教育教学环境和办学条件,但因新校址濒临河堤、地势较洼,今后餐厅使用产生的生活污水和自然降水不能及时排出,需要修建一条下水道。下水道比较长,需要费用较多,学校无力独立承担,特申请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给予解决。我校根据实际测量,预计修建的下水道长180米左右、宽1米、深1米,下水道砖砌、水泥内粉、上加水泥盖板,每米工、料款约400元,预计需投入资金柒万贰仟元左右(¥72000.00元)。

特此申请。

睢阳区李口镇中心小学

修建下水道及硬化地面的申请报告 第12篇

申请报告

中心校:

去年投资兴建的幼儿园,现已投入使用,学生宿舍餐厅楼也将开工建设。如果投入使用会大大的改善我校的教育教学环境与教学条件。但因校门口修路,路基加高,学校雨水无法排出,学校宿舍餐厅楼的污水更无法排出,给师生带来不便,特申请给予解决这一困扰我校师生的难题,在校门口修建下水道。下水道预计需100 米左右,造价每米需300元,需30000左右的资金。

另外,每天上学放学期间,家长接送学生的车辆较多,没有停放地点,有的聚集在学校门口,有的停在公路上,影响了交通秩序,也是严重的安全隐患,打算硬化校门口两侧的空地,用于家长停放车辆,也美化了校园周边环境。预计需900平方米左右,造价平方米需100元,大约需90000左右的资金。

恳请批准。

小学

水道口村调研报告 第13篇

排污管道的申请

寒葱沟镇中心幼儿园

二0一四年三月十三日

关于寒葱沟镇中心幼儿园园内修建排污管道的申请 尊敬的教育局领导:

寒葱沟镇中心幼儿园于2013年3月投入使用,极大的提升了寒葱沟镇辖区适龄儿童的幼儿教育水准。但因新校址在小学南面且靠近居民区,园内卫生间、厨房及师生用水量较大,使用产生的生活污水和自然降水排到院内两个沉井里,由于园内无向外排污管道,污水一周左右在沉井和教学楼地沟内就满了,因地沟内长期有污水就滋生了蚊子等害虫,害虫通过楼内厨房处地沟缝隙进入教学楼内,如不及时处理就会严重影响幼儿园的正常教育教学和幼儿的身心健康。现在我园的做法是组织后勤人员用排污泵抽出沉井和楼内地沟污水,污水流到校园操场上和居民区,味道刺鼻而且会导致一些病毒的传播,学生课间不仅没有活动的场所,也严重影响了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周边群众对排污水意见很大,甚至从围墙外跳进来怒砸排污泵,相关人员及时调解才化解矛盾。校园围墙也因污水的长期浸泡多处裂开,随时有倒塌危险。为此急需在我园内向外修一排污管道。特此申请。

寒葱沟镇中心幼儿园

上一篇:学生毕业实习告家长书下一篇:好饿的毛毛虫好书推荐

全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