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抗疫记观后感

2024-05-19

2020年中国抗疫记观后感(精选9篇)

2020年中国抗疫记观后感 第1篇

2020年伊始,春风还未吹遍祖国大地,有一种叫作“新型冠状病毒”的家伙,却猝不及防地来到了我们身边,成了不速之客。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所致的肺炎,起初为发热、乏力、干咳,逐渐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这种病毒之前从未在人体中被发现,它具备人传染人的能力,因此做好自我保护工作非常重要,远离那些有呼吸道症状的感染人群。但是,那些白衣天使却顶风而上,不畏被感染的风险,成为逆行者来到了抗击“新冠肺炎”的最前线,望着他们义无反顾的背影,向他们致敬,愿他们早日打胜这场战役,早日平安回到亲人身边。

辕门外三声炮响如雷,天波府走出报国将。浙大一院的重症医学专家――郑霞医生,就是这些逆行的英雄中的一员,她从医15年,中共党员,医技精湛,在疫情来临时主动提出去武汉支援。她“丢下”了年迈的父母,做好了长期在武汉“战斗”的心理准备,带上行囊,带着伟大的背影,进入了疫情最核心的病房,开始武汉抗疫之战。这些奋战在一线的医疗专家们在隔离病房和负压病房工作,必须“全副武装”,防护服密闭闷热,穿着一个小时就会感到不适,而他们一穿就是整整四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还要对着患者开展医疗和护理,经常汗流浃背,不吃不喝一整天。在这阴雨连绵的冬天,千家万户因为他们的守护而温暖,在这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他们离别家人,穿上战衣,以义无反顾的决心和战无不胜的信心迎险而上,他们是最美逆行者,最伟大的背影,相信他们一定能够战胜这场疫情而平安归来!

加油武汉,加油中国!

2020年中国抗疫记观后感 第2篇

“2020中国抗疫记”观后感心得体会1

最近全世界都慌张起来,原因是武汉最近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截止今天为止,已经有两千八百四十四人被确诊,五千七百九十四人疑似感染,死亡八十一人,治愈五十六人。这种病毒来源于武汉汉口的华南海鲜市场,据推测是来源于一些人非要去吃野生动物,比如蝙蝠、蛇、竹鼠等。我想一想这些人吃野生动物的时候就觉得很恶心,更不能理解为什么有人会去吃这些不是食物的动物。最开始的时候,武汉人也没有多么慌张,我还按照计划上完了寒假羽毛球集训班和书法班。

但现在,我非常的害怕,因为这是我第一次见到一个城市会“封城”,并且她就是我们的家乡——武汉!我还有一个害怕的原因,就是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潜伏期特别长,最长可达14天,并且在潜伏的过程当中病毒还会传染!换句话说,就是如果有人得了这个病,在潜伏期的14天当中,他可能自己也不知道,并且在不知不觉中感染了其他人!

大年二十九,武汉开始实施封城,所有的火车、飞机、公交车、轮渡和地铁什么的,都禁止通行。所有人都被要求在家隔离,不能出门,不能走家串户,感觉就像坐牢一样。

妈妈告诉我,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和2003年的SARS病毒非常相似。妈妈告诉我那次疫情全世界共有八千多人被感染,其中死亡七百多人,这让我感觉非常恐惧。因为就连SARS的时候,武汉也没有封城啊,难道这次的新型管冠状病毒比2003年的SARS还要严重吗?

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医学上算是一种新的东西,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所以,我们应该怎样去认识它和面对它,也都需要学习。在今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有一个专门的节目,是白岩松领衔的央视主持人集体朗诵的《爱是桥梁》,这个节目就是为我们武汉人打气的。作为一个正宗的武汉人,我特别喜欢这个节目,也特别感动。我希望未来的医学研究和治疗更发达,能够尽快战胜这个肺炎;还希望这个病毒早点消失,人们能尽早恢复健康;更希望武汉疫情战斗能取得胜利,早点回到安宁的生活。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2020中国抗疫记”观后感心得体会2

2020年的春节,大家应该都过得比较沉重,期待的寒假仿佛成了这个冬天的恶魔,无形地威胁着每个人的生命。

自2019的12月至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像块沉重的大石头压在每个人的心头。事情由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引起,也可以说是那些热衷于吃野味的人引起。甚至我在网上看到了令人反胃的蝙蝠汤的图片,图中的蝙蝠面目狰狞,我也是那时才了解到蝙蝠身上能携带超过100种毒性极大、凶险无比的病毒,有埃博拉、狂犬病、sars等。当然,除蝙蝠以外,像浣熊、果子狸等野味也携带着或多或少但毒性极强的病毒。有一句话我觉得很有道理“古人用了几千年把能吃的都给你圈养起来了,而你非得去挑战你的命有多硬。”现在新型冠状病毒从武汉蔓延到全中国,最终发展到了全世界都要为那些吃野味的人买单。本该欢庆的日子却没了应有的气氛。

在这个寒假,我从有些人吃野味的行为中了解了人变态的趣味;从确诊患者或本居住在武汉的人在封城前不顾一切往外跑的行为中看到了人性的丑恶;从武汉政府的不作为甚至隐瞒事情真相举办团拜会的行为中发现了高层不理百姓苦的社会现实;同时,也从河南政府积极应对和快速响应的行为中明白了有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不是在客观条件,而是在自身。

国家正在变强,有句古话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我相信全国人民齐心协力,一定能够共同对抗新型冠状病毒,实现幸福生活。

“2020中国抗疫记”观后感心得体会3

2020年1月23日,在确认新型冠状病毒可以人传人的第三天,为了切断病毒主要传播途径,武汉市向全世界宣布:封城。

全市城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运营;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通闭。恢复时间另行通知。

关闭超大型省会城市对外通道,这在新中国历还是首次。截至目前,武汉已经正式封城三天。2020年的武汉,好像根本没准备好迎接这场疫战。往日的繁华景象,一夜之间,就成了今天的寂静模样。”与之相反的,是医院。

钟南山。提到这个名字,许多中年人并不陌生。17年就这样过去了。这个久违的名字,竟然又一次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到现在,到今天,到此刻,当病毒卷土重来。一夜之间。手机里,饭桌上,耳朵边,都是肺炎的消息。一个又一个的省市出现确诊病例。一个又一个的消息不断传来,我们深知,范围在不停地扩大。每个人都会忍不住慌乱,忧虑,害怕。

但当钟南山奔赴武汉的消息传出来后,很多武汉人说:看到他来了,我心就定了。

在2003年的“非典”中。他最先报告非典病例。最早建立第一个非典隔离病房。最先创下抢救成功案例。最早制定出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标准。最找总结出救治原则和方案。创下的非典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他是无双国士,更是定海神针;他是医者心,更是父母心。他敢医,也敢言。他感染病毒,但自愈,刚康复,又上了一线。

这一次,无论是年纪长的人,还是年纪小的人,都认识了再次挂帅出征的钟南山。

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我们正在经历寒冬,但我们坚信,春天终会到来。

“2020中国抗疫记”观后感心得体会4

在2020年的新年到来之际,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打响了,不宣而战。“新型冠状病毒”这个谈虎色变的字眼,跳跃到我们面前,来势汹汹。这是一场生命与病毒的抗争。成千上万的医护工作者坚守在抗战一线,也有更多的医护工作者纷纷请战,勇敢“逆行”在抗战一线。他们用大无畏的气概守护每一位病人。

此次疫情对我们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在全国各地迅速蔓延,感染成千上万的人。使人们终日陷于恐慌之中,足不出户。本该热闹非凡的大年也因这次疫情变得冷冷清清。而他们,医护工作者们告别家人勇赴抗战一线支援武汉。

他们中有孩子的父母,有父母的子女。在接到信息的那一刻,他们不得不告别挚爱的人,穿上厚厚的防护服勇闯一线。难道他们不害怕吗?不,他们也是人,他们也害怕。他们也想与家人团圆红红火火过大年,但是他们的身份不允许,他们肩上的责任不允许。他们的身份时时刻刻告诫他们:你,必须冲在人前!用行动让患者安心,让家人放心。

面对疫情,总有一种坚强让我们泪流满面。齐鲁!华西!两大精锐“军团”隔空喊话。一对夫妻在医疗中心内隔着厚厚的防护服认出了对方,万千话语只汇成一句加油!8岁小男孩想父母时深呼吸……这一系列事让我们为之动容。正如人们所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天涯不是海角,而是生与死的距离。疫情警报响起时,你义无反顾成为逆行者。面对家的呼唤,即使近在咫尺,你也望而却步。面对家人的亏欠,你哭得像个孩子。但挑起责任和重担,你活脱脱像个战士。请相信,你从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你身后是十四亿儿女。我们,携手同行,没有过不去的关。众志成城,没有迈不过的坎!

我们相信,爱和希望一定会比病毒蔓延的更快。困难是一时的,爱却是永恒的。没有逾越不了的寒东,没有不会到来的春天。我们齐心协力,一起等待春暖花开!

“2020中国抗疫记”观后感心得体会5

当全国人民沉浸在迎接2020新年的喜庆中时,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打破了人们的欢声笑语,整个中国笼罩在可怕的阴霾中。大家都躲在家里,不敢外出。然而有一种人,他们毫不犹豫,逆行而上,奔赴战场,与病毒搏斗,他们就是“白衣天使。”

1月18日傍晚,84岁高龄的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院士临危受命,急匆匆地坐上前往武汉的列车。因为火车票紧张,他被安排在餐车的一角。虽然十分拥挤,但是钟南山院士毫不在意。他一坐定,就立刻打开电脑,一头扎进厚厚的一叠资料中。头发花白的他一边细细阅读,一边拿着笔圈圈写写,紧锁双眉,神情凝重。渐渐地,疲倦开始侵扰他,他轻轻闭上眼睛,双手放在胸前,靠在椅背上小憩。晚上11点到达住处后,他又听取了武汉方面的情况。

第二天上午开完会,钟南山院士戴着口罩,迈着沉重的步伐,赶往武汉金银潭医院了解病人的收治情况。“现在重症病人有多少?”“疑似人员有没有及时隔离?”“病毒根源有关资料给我!”他语气中透着焦急与沉重。听完医生的汇报,他的眼眶湿润了:“不要害怕,不要慌张,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我们一定可以战胜疫情。”钟南山院士的到来,让武汉人民看到了希望,给全中国人民带来了信心。

在疫情不断蔓延的日子里,无数像钟南山这样的医护人员奋战在最危险的地方,用自己的生命守护他人的生命。让我们向所有的白衣天使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2020年中国抗疫记观后感 第3篇

《中国天然橡胶供给现状及前景》报告指出:2012年, 中国天然橡胶种植面积达1665万亩, 其中, 960万亩已经开割, 产量79.5万吨, 占世界总产量的6.83%。随着三方面增产潜力因素的发挥:一是中国橡胶植胶区近五年将进一步扩大, 每年将新增胶园面积25~30万亩, 到7年陆续投产, 每年可增产2万吨;二是目前已开割胶园中, 将有650万亩以上可自然增产3%~5%, 年可增2~3万吨;三是目前全国710多万亩未投产胶园, 这些胶园都是21世纪培植的良种良苗, 每年将有120万亩投产, 年增产干胶7~9万吨。估计到2015年, 国内植胶面积将超过1700万亩, 产胶量超过80万吨, 如加上境外自控产量, 年产可达160万吨;2020年国内产胶量达120万吨, 海外自控产量达200万吨;到时, 中国天然橡胶年生产和自控资源量将达到320万吨。

(来源:新华网http://www. hq.xinhuanet.com/news/2013-11/15/ c_118159593.htm 2013-12-24)

2020年中国抗疫记观后感 第4篇

我国是人口大国和人力资源大国,同时又是人才资源大国。根据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总体要求,为了加快我国人才资源开发,努力把人才资源大国建设成为人才资源强国,《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将我国2020年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确定为“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为了评价世界各国人才发展水平,确认中国人才发展在全球的水平定位,并预测2020年中国能否跻身世界人才强国之林,需要进行专题研究。

本专题研究首先按照简约、可预测和国际可比的原则,建立“人才强国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该指标体系对全球主要国家人才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确认中国人才发展在全球中的水平定位;继而依照国家有关部委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中预测的我国2020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测算我国2020年的人才发展水平,论证2020年的中国人才发展能否达到“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的目标。

一、人才强国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专题研究建立的“人才强国评价指标体系”涵盖了人才规模、素质、投入和效能4个方面(一级指标),包括17项二级指标。

人才规模是衡量不同国家不同层次人才资源在数量方面的状况、显示数量差距的主要指标,反映不同类型、层次人才资源的绝对数量,体现了人才的规模效应。在人才规模方面,包括“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总量”(以下简称“人才”)、“R&D人员总数”和“世界500强CEO人数”在全球总量中的占比等3项主要二级指标。

人才素质是衡量不同国家、不同层次人才资源在质量方面的优劣、显示相对数量差距的主要指标。在人才素质方面,包括“经济活动人口中的人才占比”和“每百万人中R&D人员数”2项主要二级指标。

人才投入是衡量不同国家在人才保障、人才潜能方面的优劣、显示人才发展后劲的主要指标。在人才投入方面,包括反映、衡量不同国家为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培养潜在人才资源所进行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的力度和水平、显示国家在人才资源发展方面的战略高度和政策支撑力度的指标“公共教育经费支出总额全球占比”、“公共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反映、衡量不同国家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升人才自主创新能力所进行财政性研发经费支出的力度和水平、显示国家在人才科技创新与发展方面的战略高度和政策支撑力度的指标“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总额全球占比”、“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以及为提升国民体能素质、为人才队伍提供良好的医疗卫生服务和健康保健的医疗卫生投入指标“医疗卫生支出总额全球占比”及“医疗卫生支出占本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等6项主要二级指标。

人才效能是衡量不同国家在人才使用、人才产出方面的优劣、显示人才发展成效的主要指标。在人才效能方面,包括反映人力与人才资本由本身产生的递增收益以及对物质资本和其他要素产生外溢效应的产出状况、衡量不同国家人力资本及人才对经济增长贡献作用的指标“人力资本及人才贡献率”,反映人才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成效、衡量不同国家人才科技创新实力和水平的指标“居民专利申请量全球占比”、“每百万人才的专利申请量”和“国际科技论文收录量全球占比”、“每百万人才的国际科技论文收录量”,以及反映人才资源的使用状况和作用发挥的程度、直接衡量不同国家使用人才的效果、间接衡量该国人才政策、环境对人才不同影响的指标“人才资本使用效益”等6项主要二级指标。

对由此构建的人才强国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了各二级指标的权重。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国际比较应用

本研究选择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上55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世界7个主要工业国、全部OECD国家以及主要发展中国家;都是人口超过5000万或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的国家和地区;55个国家和地区2008年的人口和GDP分别占全球的90%和85%),运用《世界银行数据库(2008)》的相关数据进行测算,得到2008年我国在人才规模、素质、投入和效能4个方面(一级指标)的国际比较结果和人才发展总体水平的国际定位。

在人才规模方面,我国“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总量”在全球总量中的占比为16.12%,仅次于美国(21.97%),远远超过名列第三、第四、第五的俄罗斯(8.9%)、印度(6.62%)和日本(6.23%),是其余5个工业大国(英、法、德、意、加)之和(9.3%)的近2倍;我国“R&D人员总数”在全球总量中的占比为15.21%,也仅次于美国(18.95%),高于日本(10.56%)、俄罗斯(7.25%)、印度(5.09%),接近其余5个工业大国(英、法、德、意、加)之和(16.4%)。我国在人才总体规模上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在人才素质方面,我国的这两项指标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仅为美国的1/5左右。我国在人才素质上显示了暂时的弱势。

在人才投入方面,我国三项投入总额的全球占比除了与美国相比有较大差距(仅为美国的1/10-1/15)外,与其他发达国家的差距不大,而在发展中国家中则是遥遥领先。我国在人才投入总额上显示了后发优势。

在人才效能方面,我国“居民专利申请量全球占比”(9.78%)的位次逊于日本(37.73%)、美国(21.29%)、韩国(12.8%)居第四位,但大大高于英(1.84%)、法(1.51%)、德(4.99%)、意(1.03%)、加(0.41%)等发达国家;“国际科技论文收录量全球占比”(6.06%) 除了与美国相比有较大差距(仅为美国的1/5)外,与英(6.63%)、德(6.43%)相近,优于法(4.41%)、意(3.59%)、加(3.76%)等发达国家。此两项科技产出指标显示了中国人才在科技创新方面具有较强的规模竞争优势。在显示人才核心竞争力的人才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指标上,我国(18.93%)逊于包括西方发达国家在内的大部分OECD国家,但领先于所有发展中国家;在衡量人才使用效果的“人才资本使用效益”上,我国人才使用效益水平(0.98)类似于贡献率指标。我国在人才效能方面整体的弱势和局部的优势并存。

运用所构建的人才强国评价指标体系,得到55个国家和地区2008年人才发展水平评价结果(见下表)。

评价结果表明,美国、日本、德国、法国、韩国、俄罗斯、英国、意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亚等13国为人才发展强国,中国、荷兰、丹麦、挪威、西班牙、芬兰、新西兰、以色列等18国为人才发展中等国,巴西、墨西哥、印度、埃及、伊朗、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孟加拉等24国为人才发展弱国。中国在人才资源规模、教育与研发投入总额、人才科技产出总量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三、中国人才发展水平预测及国际定位

依照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科技部等部委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及全国人才中长期规划纲要中我国2020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GDP总量、就业人员总量、人才总量、从业人员受教育年限、公共教育经费支出、研发经费投入等规划预测数据为依据),并按照上述人才強国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测算得到我国2020年的人才发展水平。

预测结果表明:2020年中国人才发展水平评价得分354.91,超过2008年韩国的水平,接近法国的水平。考虑到经过12年的发展,目前的世界人才强国还会发展到更高的水平层次,根据中国人才发展的趋势,2020年的中国人才发展水平届时将处于世界前10名的位置,完全有把握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这一预测结果有力地支撑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关于我国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未来定位。

预测过程同时显示:2020年中国人才发展目标的实现,是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为基础、为前提的。在未来10年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必须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充分发挥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切实做到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只有这样扎实地推进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我国人才发展水平才能得到快速提升,我国2020年人才发展的战略目标才能如期实现。

2020年中国抗疫记观后感 第5篇

中国抗疫记2020观后感心得体会1

在大家欢天喜地庆祝鼠年来临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开始蔓延,短短数日,感染者已经增至数千例。冠状病毒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类病毒,在电镜下观察,形状好像普通病毒戴上王冠,患者会感觉浑身无力、发热,慢慢出现呼吸困难。而且现在还没有研究出可以治疗的药物,听起来十分可怕。也正是因为如此,让原本红红火火的农历新年笼罩了一层阴影,大家都闭门不出,防止传播传染。

我们小学生在保护好自己的同时应该号召身边的人,科学防治、拒绝谣言。我们应该避免到封闭、空气不流通的公众场合和人多集中地方。和父母亲人在一起宅在家,还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多喝水、多吃水果、补充维生素、进行适宜的体育锻炼。同时广泛阅读课外书籍,开阔眼界。如果非得出门那一定要戴好口罩,回家后要科学洗手洗脸,将衣服挂在阳台上晾晒。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增多,全国各地的“白衣天使”们都放弃休假,冒着被传染的风险加入到与疫情斗争的救治工作中,尤其是钟南山老先生,他今年已经84岁高龄,17年前他带领人们击退了“非典”,他曾说“把重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现在又投身到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队伍中来,在他眼里,“医院是战场,医生是战士!”在人们恐慌地从武汉逃走时,他却义无反顾地进入武汉,成为逆行的战士。

我的三爷爷是一名外科医生,常常半夜还在做手术,他布满血丝的眼睛闪烁着慈爱的光芒,他也会对我说:“手术台是他的阵地!”战斗在疫情第一线的医生护士,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人民,他们就是我最敬爱的人!

钟南山爷爷说新型冠状病毒与一种蝙蝠身上的病毒是同源的,很多野生动物们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生存环境,随身携带了各种超级病毒,人们却把这些动物当野味吃下肚,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后果,这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啊!疾病虽然可怕,但是人类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我们记住这个教训,像钟爷爷那样奋勇向前,携手共同抗击病毒,众志成城,一定能取得最后的胜利!美好的春天就在不远的明天!

中国抗疫记2020观后感心得体会2

送战友踏征程,默默无语两眼泪,耳边响起驼铃声,路漫漫雾茫茫……送战友踏征程,任重道远多艰辛……顶风逆水雄心在,不负人民养育情,战友啊战友,亲爱的兄弟,待到春风传佳讯,我们再相逢!这首歌词送予前往一线抗击“新冠肺炎”的英雄们,伟大的逆行者,加油,等你们平安归来!

2020年伊始,春风还未吹遍祖国大地,有一种叫作“新型冠状病毒”的家伙,却猝不及防地来到了我们身边,成了不速之客。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所致的肺炎,起初为发热、乏力、干咳,逐渐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这种病毒之前从未在人体中被发现,它具备人传染人的能力,因此做好自我保护工作非常重要,远离那些有呼吸道症状的感染人群。但是,那些白衣天使却顶风而上,不畏被感染的风险,成为逆行者来到了抗击“新冠肺炎”的最前线,望着他们义无反顾的背影,向他们致敬,愿他们早日打胜这场战役,早日平安回到亲人身边。

辕门外三声炮响如雷,天波府走出报国将。浙大一院的重症医学专家――郑霞医生,就是这些逆行的英雄中的一员,她从医15年,中共党员,医技精湛,在疫情来临时主动提出去武汉支援。她“丢下”了年迈的父母,做好了长期在武汉“战斗”的心理准备,带上行囊,带着伟大的背影,进入了疫情最核心的病房,开始武汉抗疫之战。这些奋战在一线的医疗专家们在隔离病房和负压病房工作,必须“全副武装”,防护服密闭闷热,穿着一个小时就会感到不适,而他们一穿就是整整四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还要对着患者开展医疗和护理,经常汗流浃背,不吃不喝一整天。在这阴雨连绵的冬天,千家万户因为他们的守护而温暖,在这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他们离别家人,穿上战衣,以义无反顾的决心和战无不胜的信心迎险而上,他们是最美逆行者,最伟大的背影,相信他们一定能够战胜这场疫情而平安归来!

加油武汉,加油中国!

中国抗疫记2020观后感心得体会3

2020年的春节注定不平凡,注定让人难以遗忘,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牵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肺炎的重灾区是武汉,多少人想逃离这个肺炎之地,而有这么一群人放弃休假时间,放弃与亲人团聚时刻,毅然决然的踏上离乡之旅,与别人背道而行,来到疫情的最前线,他们不为功名利禄,不计生死,不畏辛劳,只为心中的那一份责任与担当,为我们守卫着一方净土。他们就是最美的逆行者!

年三十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但医务人员、官兵等很多逆行者坐上离乡的车,他们有的还来不及跟家里人告别,甚至有的都没见家里人一面踏上抗“疫”征程,他们给我们留下的背影是坚毅,是无悔,是抗“疫”胜利的信念!

八十三岁的钟南山先生,本来可以避开病毒的危险,安度晚年,但是他在人民最需要他的时候,站了出来,就跟十七年前SARS病毒爆发的时候一样。十七年前,他曾坚定的说:“把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这斩钉截铁的话语,带给全世界无比的震撼。十七年后,这颗为人民服务的心,始终未改,为人民安全的志,始终未变。他的出现安抚了很多人的心。

除了钟南山先生还有很多医护人员,为了方便穿戴防护服,她们剪下了长头发;重症隔离病房的护士平均年龄只有25岁,最小的刚满20岁,即使因长时间穿戴防护服出了一身汗,闷到不行,累到低血糖,也要坚持为患者治疗;即使他们明白自己可能会被传染,也要用尽自己全力为患者治疗,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是病毒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最后一道防线。当看到这些穿着防护服,戴着防护口罩的护士们走出隔离病房摘下口罩的那一刻,脸上被勒出的一道道印痕,手上的一道道疤痕,感动之余更多的是心疼!

平安中的我们,与逆行在前线的他们,虽然我们在不同处,但我们的心要团结一致,我们在远方,尽自己所能,可以为他们做到的,尽量去做到,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尽微薄之力!

敬畏自然,守护生命;众志成城,共抗疫情!致敬所有逆行者!中国加油,武汉加油,让我们一起把病毒战胜之后,再一起开始新的生活!

中国抗疫记2020观后感心得体会4

春节,这个喜气洋洋的日子却因为“新型冠状病毒”的到来而变得索然无味。

昔日马路上川流不息的车辆和熙攘的人群不见了,只剩下一条静寂的街道。听说这个病毒可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因此地铁里、公交车上每个人都面戴口罩,裹得严严实实,只露出满是惶恐不安的双眼。

我的妈妈是一位养老院院长,她要为上百个老人和他们的家庭负责。大年三十那天,本该是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守岁的日子。可是妈妈一早出门上班,到了下午6点还没回来,爸爸拨通了妈妈的微信视频,只见妈妈面戴口罩,跟爸爸说:“我们封院了,只有阻断了与外界的联系,才能保证院里的老宝贝们的平安。一会儿我们要进行全院的消毒防疫和家属沟通工作。亲爱的,今晚不用等我吃饭了,代我向大家问好!”简单说了几句,妈妈又去忙碌了。

挂完电话,电视屏幕上正巧播放着最新的疫情新闻:除夕夜,上海136人的医疗团队奔赴武汉支援。眼前,面戴白口罩、身穿白大褂的医护人员显得格外高大,勇敢的白衣天使们我向你们致敬!

大人们总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是呀,我能这样安全幸福,是因为背后有无数像我妈妈和医生护士一样的人,舍小家、为大家,为我们撑起了一片安全的港湾。

中国抗疫记2020观后感心得体会5

“不计报酬,不论生死”!“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随时听从命令,绝不退缩”!一封封来自各地相关单位、组织的请战书犹如最响亮的战斗号角,吹响了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战“疫”冲锋。本该是家人团聚,可是包括武汉在内的各地医务工作者却挡在疫情之前,在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护佑人民健康的坚固长城。不仅仅是医务工作者,“逆行者”还有很多各行各业的人们:加班加点紧急生产紧缺的医用口罩、医用防护服的工厂工人们,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筑工人们、铁路、警察、环卫、街道、战士等等。当然,“逆行者”中从来不会缺少党员。“敬爱的党组织,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驰援武汉的第二天,年轻护士__递交了入党申请书。__的母亲是一名退役军人,2003年抗击“非典”时作为医院检验科大夫战斗在第一线,当时__还是一名护校学生。“母亲给我作了榜样,所以这次我毅然决然报名来到了武汉。我身边不少优秀的医护工作者都是共产党员,他们都非常棒,我决心向他们靠拢,发挥自己的专长,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甚至有的退休老党员也递交了请战书:“虽然我们年纪偏大了点,但共产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的精神没退!”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刻,党员从不会缺席。在疫情面前,我们看到医院和医疗卫生单位基层党组织积极靠前指挥调度,组建党员突击队、设立党员先锋岗,组织广大党员医护人员冲锋在前、战斗在前,视病房如战场、视病人如亲人,临危不惧、恪尽职守,争当“最美逆行者”。各级街道、社区则围绕疫情防控工作,建立党员责任区、设置党员责任岗、组建党员防控先锋队,组织党员和干部带头分片包干、全覆盖登记排查、宣传普及疫情防控知识。“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

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攻坚战中,党员们纷纷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展现担当作为,把疫情防控作为巩固扩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的重要检验,为坚决遏制疫情扩散蔓延提供坚强有力的保证。牺牲小我、成就大我。他们虽逆风而行,却向阳而生、绽放光彩。

2020年中国抗疫记观后感 第6篇

“中国抗疫记”观后感心得体会1

当前,源自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多地出现,引发广泛关注。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从中央到地方,从国家卫健委到武汉当地政府,从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到广大人民群众,政府、社会、医院和个人等各方面迅速行动起来,形成了防控疫情的强大合力。

新型冠状病毒扩散和致死的危害都不容小觑,更要考虑爆发的特殊时间和地点。临近春节、正值春运,人员流动性激增;而武汉地处九省通衢,东西南北的人流汇集于此,这些因素都加大了疫情传播的风险和防控的难度。如何在医疗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限度救治患者,如何在人口流动的背景下限度防控疫情,如何在确保生命安全的前提下限度保障回家过年,这是对治理能力的考验,决不能有半点掉以轻心,必须全国上下齐心协力、高度戒备、共同应对。

病毒感染与每个人的生命安全都息息相关,因此,抗击疫情不只是政府部门和医护人员的事,更是每一个个体的事。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从个人而言,提升科学素养和医疗知识水平,并养成戴口罩、勤洗手、不吐痰等良好习惯,不仅是对个人健康负责,更是在减少疫情传播途径。在春节期间人口的大规模大范围流动的背景下,对公众的卫生教育尤其需要进一步“下沉”,让防控的共识与知识,能在更大范围内成为日常的生活习惯。同时,在社交媒体发达的今天,疫情信息呈现链式传播,我们需要信息分享,但不要听风就是雨,更不要造谣传谣;我们需要严阵以待,但不度恐慌。每个人都能管理好自己的出行与安全,以实际行动营造干净的生活环境和理性的舆论生态,就能对政府力量形成不可或缺的补充,真正形成渗透到每个生活角落的防控力量。

这几天,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前往疫情一线,北大一院呼吸科主任王广发被隔离,武汉15名医务人员被感染……医护人员不顾个人安危,夜以继日地奋战在救治工作第一线,他们对健康的守护、对生命的看护,展现着医者仁心的品质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更说明,从政府到社会,从医护人员到普罗大众,我们的共同目标是战胜疫情,我们本来就应该是一个休戚相关、有机互动的命运共同体。

政府严防死守,医院全力以赴,个人管好自己,各部门密切配合,东中西地域协同,有效防控疫情,才能让自己的“小家”享受团圆,让中国这个“大家”更加安全。

“中国抗疫记”观后感心得体会2

当前,疫情处于较为严重复杂时期,疫情防控更是处于关键阶段,需要有人能站出来真正担当作为,“安抚”公众情绪、“控制”恐慌状态、“有条不紊”度过难关……每一项工作都刻不容缓。这是一场看不见敌人的“战场”,面对严峻考验,全体党员干部,坚定信心、众志成城,让担当作为成为人民群众安心“定心丸”!

冲锋在前,奋战一线率先抓落实,不缺执行力。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在这危难时刻,广大党员干部要带头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挺身而出、英勇奋战。基层一线的党员干部“临危受命”,“逆行”冲往防疫最前线。阖家团圆日,奔赴“疫区”支援,他们说“国家的大事,我们义不容辞”,直抵防控最核心战场,他们说“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率先抓防控落实,需要他们冲锋在前,这是党员干部的职责,更是为人民服务的使命所在。落实防控责任必须依靠基层一线强有力的执行力,疫情防控目标和各项措施需要落到每个岗位、每个党员干部的具体行动中,广大党员干部要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执行”的过程就是给老百姓“定心”的过程。

铁拳出击,积极应战抗疫现成效,不缺战斗力。疫情严峻亟需引起全面重视,但绝不是制造恐慌,公众的恐慌来源于抗疫信心的缺失,党员干部的战斗力就是人民群众“驳击”恐慌的最有力支撑,任何时刻任何情形,党员干部都不缺战斗力,铁拳出击、有条不紊就是最“扎实”的担当。面对疫情阻击战,医务战线的党员干部前赴后继迎难而上,有了他们的“不计报酬、无惧生死”,才有了“疫霾”下一点一滴的“捷报频传”。每一份_承载着的都是勇敢的决心,他们说“作为医护人员,我责无旁贷”,疫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他们不眠不休从未言弃,这是党员干部的担当,更是击退“肺炎”的战斗力所在。好消息不断传来,千万人心的汇聚就是真正的信心和力量。

科学应对,钻研科普及时解疑难,不缺“免疫力”。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役中,“病毒”是我们共同的且是的“敌人”,科学应对、信任依靠、尊重扶持是增强“免疫力”的良药。科研战线的党员干部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赛跑,开展疫情应急科研攻关,强化防控诊疗技术研发及成果应用,为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提供科技支撑,他们一直在行动,这样的科研“智囊团”,是人民群众的自豪与信任所在。情绪状态与“免疫力”密切相关,科普战线的党员干部与谣言抗击、与质疑抗击,信息公开不隐瞒、专家回应解疑惑、稳定情绪增定力。尊重科学是提高“免疫力”的不二法宝,党员干部要带头理性应对,让科学、透明、作为成为抵抗病毒的强有力屏障。

特殊时期需要特殊方案应对,非常情况需要非常手段防控。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党员干部要“有所作为”“有所担当”,科学防治、精准施策,让担当作为成为人民安心“定心丸”。

“中国抗疫记”观后感心得体会3

1月23日10时起,武汉市城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运营,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暂时关闭。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疫情中心武汉采取的措施越来越多,防范疫情蔓延的“篱笆”越扎越紧。

防范疫情蔓延,关键是要切断病毒传播途径。连日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呈现加重趋势,感染疫情人群不断增多,疫情蔓延范围不断扩大。又正值全国全年客流量峰的春运期间,如不迅速对疫情中心的流动人口进行有效管控,势必会导致疫情进一步蔓延,给后期疫情防范带来更大的困难。在现代科技还不足以识别所有潜在患者的情况下,武汉以“限制进出”这种超常手段切断病毒传播途径,是必须之举,也是更好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必要之举。

意外突然降临,各种防控举措升级,势必会给武汉人民的生活造成诸多不便。武汉人民用顾全大局的牺牲精神,彰显了战胜疫情的坚定信念。相关方面,一定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保障武汉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一方面加大对武汉的医疗、生活等物资供应,另一方面要严厉打击哄抬物价等不良市场行为,维持正常的价格秩序,用务实举措安抚人心,让武汉人民知道,全国人民和你们在一起。

武汉全城已进入“战时状态”,但这绝不仅仅是武汉一城的“战争”,而是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共同的“战争”。疫情仍在蔓延,所有地区所有人都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加入到与新型肺炎疫情的战斗中,齐心协力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仗。

“中国抗疫记”观后感心得体会4

近日,为了抗击疫情,数千名专家和医护人员集结武汉,拥有上千个床位的火神山医院建成投用,“中国速度”再次成为世界热点。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回望十多天来的战“疫”行动,不难发现:中国全国一盘棋,展示出强大的行动力。应对疫情,各地相继启动一级响应;一些城市需要“封城”,铁路、客运、轮渡、地铁,大家说停就停;医护人员不足、防控物资告急,各地医疗队员放弃假期,火速驰援湖北,生产防护服、口罩等的企业纷纷复工,坚持供应物资;发现疫情防控和物资处置中存在问题,马上督促纠偏。从城市到乡村、从生产到物流、从单位到个人,每个环节紧密配合、环环相扣,构筑起一道道阻击疫情蔓延的封锁线。

信心在胸、行动力强,底气来自制度。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中央绝不会让地方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也绝不会纵容关门上锁、截留物资的地方保护主义。同时,中国共产党有9000多万名党员,各级党组织延伸至社会各个领域。关键时刻,党组织总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行动;危急关头,党员永远冲锋在前,广泛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

信心在胸、行动力强,底气来自人民。强大行动力的背后是付出与牺牲,是中国人民的紧密团结。疫情当前,所有人结成命运共同体、责任共同体,牺牲小我顾全大局。于是我们看到:虽然正值“春运”,机场、车站、码头安静了;正是走亲访友、庆春团聚之时,人们主动减少或放弃外出、聚会,在公共场合都戴上口罩……

有这样坚韧而灵活的制度,有这样优秀而可敬的人民,当它们凝聚在一起,怎能不迸发出强大的行动力?有这样强大的行动力,我们一定能尽快把病毒装回魔盒之中。正是洞见了中国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的行动力,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高度评价中国采取的措施“不仅有力,而且有效”,认为中国将有效控制并最终战胜疫情。

“中国抗疫记”观后感心得体会5

以强烈的政治担当涵养为民的初心、决心和恒心,打赢鼠年首场战“疫”。面对风险挑战,党员干部首先要想到党和人民的利益,始终将人民群众的幸福当成是自己的终身事业、奋斗目标,坚持党的原则第一、人民利益第一,一以贯之地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忧,以任劳任怨、尽心竭力、只争朝夕的精神和尽职尽责的担当,全身心地投入到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敢闯敢拼。向扶贫之花黄文秀、吃亏书记李连成、深潜三十年黄旭华、一辈子不忘初心张富清、抗洪英雄赵家富等人学习,始终将群众幸福和健康视作奋斗目标,在这场看不见敌人的战“疫”中,默默奉献,笃定意志做到疫情防疫阻击战“不获全胜、绝不收兵”。

以“硬核”的作风本领,打赢鼠年首场战“疫”。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干部的责任重于泰山。想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打赢这场疫情防疫阻击战,惟党的作风正,人民的心气才会顺,人民才会更认同、有干劲。在全国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党员干部要“当先锋作表率”。要身体力行,带头践行党委政府的疫情防控要求,非必要不出门,出门必戴口罩,进门必洗手,争当积极执行防控措施的表率;带头履行社会责任,时刻关注舆情动态,净化朋友圈,及时查看官方信息,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不随意转发、不恶意评论、不以谣传谣,争当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表率;值守在岗、随时待命,不擅自脱岗,不滋生麻痹大意思想,积极参与党员志愿服务,主动承担党组织分配的工作任务,关键时刻敢于冲在前,敢于到最危险、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做出积极贡献。

新型肺炎疫情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更是一场输不起的战争。从疫情出现到现在,虽然被感染的人数还有可能继续增加,但是全体党员干部乃至所有人民群众都将当前时期作为打赢疫情防疫战的关键时期,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我们唯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奋斗,持续发力,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强烈的政治担当和“硬核”的作风本领严格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贯彻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要求,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英勇奋斗、扎实工作,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与广大人民群众一起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2020年中国抗疫记观后感 第7篇

《中国抗疫志》观后感个人心得1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在一次次的爆竹声中,我们已迈进了2020,可是在这一年,却发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我国发现了新型冠状病毒。现在,感染这种病毒的人已经超过了一万例,这突如其来的病毒使亚洲雄狮黯然失色……

可是这次病毒并没有让我们退缩:在得知武汉疫情极为恶劣的时候,许多白衣天使立刻放弃假期,请命前往武汉,选择做一个逆行者。钟南山就是其中一个,2003年他临危受命抗击非典,时隔17年,2020年他再一次来到前线抗击新型肺炎。他已经84岁了,本应快乐的在家享受生活,却仍坚守抗疫一线。其他医护人也像他一样,放弃了与亲人团聚的时间,与病魔作斗争,吃的是最简单的泡面,累了随便一个地方就能睡着,他们都是最美的逆行者,正如那句话所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负重前行。

当然除了他们,志愿者们也做出了巨大贡献。许多有能力的人向武汉捐款,捐口罩,防护服等。大批救援队前往武汉,投入到抗击新型肺炎的战役中。正所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1月24号,某镇的一家无纺布企业内灯火通明,企业正开足马力投入口罩生产。为了疫情需要,本该休假的工人们放弃了春节假期,毅然返回工作岗位。厂长表示,工人3倍工资复工复产,确保日产24万只口罩,为医护人员提供物资。

2003年非典,中国七天七夜建成小汤山医院,现在,中国将在七天内建成火神山医院,增加1300张病床,为医院提供服务。

现在,我们已经成功分离病毒,我相信,不久后,就能研究出疫苗。平常我们也要做到勤洗手、戴口罩,少出门、多锻炼,减少接触密集人群。众志成城,支援武汉。武汉加油,中国加油。这场防疫大作战我们一定能成功。

《中国抗疫志》观后感个人心得2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文明,英雄历史,层出不穷。古时的英雄,文能治国安邦,武能提枪立马平天下,故能称之为英雄。

随时光流逝,历史的飞快发展,今日的英雄,也许不再是昔日般光芒万丈,闻名天下。新的时代,总有新的生活气息和精神文明让我们更替传承。

生活在这个城市,有很多让我们敬仰的人,很多敬畏的事,身边有许多我还叫不出名字的人们,用一点一滴的小事,净化我们的城市,提高人们的精神素养,用他们一生的努力,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这些人一辈子默默无闻,但是他们对社会的贡献足够承担的起英雄这个称号!

2020年春节前夕,这是一个对全国人民来说极不平静的节日,当新春的喜悦已触手可及,一场大型疾病“新型冠状病毒”伴随着春节的脚步悄然席卷全国,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全国人民众志成城,齐心协力抗击疫情。在电视中,我看到无数医生护士,无数的医学专家精英们前赴后继,奔向武汉这座病毒发源地,拼搏在第一线,夜以继日地同飞快扩散的病毒做斗争。当我们还在沉睡的梦中,那么多日日夜夜,无畏艰难,勤勤恳恳的敬业在第一线的人儿,他们挥洒青春,挥洒热血,呕心沥血的捍卫全国亿万人民的生命,使无数的家庭和患者,在绝望中看到了光明和希望……当我看到许多的医护人员因此而感染病毒甚至死亡,内心的震撼与感动让我瞬间泪崩,感慨万千……天可怜见,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截止现在,疫情得到了有效的遏制,没有更严重的感染群体,没有继续大范围的传播,确诊患者逐步减少,痊愈出院的患者也越来越多,数万家庭幸得团圆……这个春节,注定不易不平凡。

半月以来,雾霭沉沉,天地茫茫,普天之下,万城空巷。直到今天,我终于可以走出家门,看见蔚蓝的天空,沐浴温暖的阳光,许久不见的太阳依旧光芒四射。因为有你们,那些奔波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以及为此而牺牲的人们,我不认识你们,也从未听说过你的名字,而在我心中,你们是这个时代的英雄,受之无愧,是我们精神的敬仰,溢彩万丈,谢谢你们,我永远也不会忘记你们!

《中国抗疫志》观后感个人心得3

2020年的春节和往常不大一样,我们不能和小伙们相约植物园嬉戏,不能去欣赏白塔寺的灯会,更不能随爸爸妈妈去走亲访友……而现在,家家户户紧闭大门,小区封闭,出入登记,人人小心翼翼戴上了口罩,不能自由地呼吸。欢笑声没有了,烟花声也没有了,人们脸上的笑容也没有了。这一切都是因为有一个叫新冠肺炎的魔鬼正在肆虐,然而,就在这时,一群人挺身而出,迎上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群人就是——白衣天使。

她们还没有来得及跟2019做个告别,就逆向而行,匆匆踏上去武汉的列车,用她们的大爱救死扶伤。她们像黑夜中耀眼的星星,给人以希望和力量。而这闪耀的群星中有一颗格外耀眼,令人注目,他就是84岁的钟南山院士。如今84岁的老爷子又投身到了肺炎疫情的攻坚战中,钟老说:没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但1月18日傍晚,他还是义无反顾地赶往武汉防疫最前线!而我又从网络上得知:2003年,67岁的钟南山就带领医务人员奋战在抗击非典的一线。他说:“把重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医院是战场,作为战士,我们不冲上去,谁冲上去!”多么铿锵有力的话语!它给了我们力量,给了我们战胜病毒的信心。

人们念叨着:今年过年初一不出门,初二不出门,初三不出门,钟南山说出门,我们才能出门。可见钟老先生在我们心中的地位有多高。当防护服、口罩、护目镜在他身上留下印痕时,当他双手磨出泡时,当他汗如雨下时,脸上却仍带着微笑。这就是我心中的英雄!

作为小学生的我们,在这特殊的日子里要老老实实在家待着,多读书,勤锻炼,向钟南山爷爷那样,长大后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奉献自己的力量。

致敬我心中的英雄---钟南山爷爷!

《中国抗疫志》观后感个人心得4

抗击疫情,我们在一起,让我们一起努力,一定要挺过这个病毒肆虐的寒冬。2020年1月,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夺走了新年的喜庆与欢乐,引发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场战争威胁着中国人民的健康与生命,但这种病毒引发的肺炎确诊人数却还在不断增加。

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有你们的身影。生命对每个人都只有一次,远离危险是人的本能。但肩担责任者,却毅然决然选择逆行。今日这个与新型冠状病毒战斗的战场上无数逆行者的背影令我无法忘怀,那些背影虽瘦小,但高大;虽单薄,但伟岸。

钟南山院士,一位无私的奉献者。他说“没有特殊的情况不要去武汉!”但他自己却以84岁的高龄和冒着生命的危险毅然前往武汉,调研和指导防控疫情的工作。还记得当年非典的时候,钟南山院士说出了至今仍被人们记住的话,“把重症的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但如今为了疫情拼速度,耄耋之年的钟南山院士夜以继日的工作,一连38个小时没合眼,钟南山已经成为医生们的榜样。“钟究是您!迎南而上!寿比南山!。”

单霞,是武汉市人民医院一名90后白衣天使,同时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因为单霞所在医院被征用专门收治确诊病人,她一头长发,挽上去常常会漏出来,现在每天还要洗头,会很麻烦,所以接到征用通知后她剃了光头。这又是一名面对疫情的逆行者,女性天生爱美,但是为了工作,为了更好的服务病人,她暂时放弃了美丽,她本来是长发飘飘的美女,为了更方便穿戴防护服,毅然剪掉长发,将头发剃成了光头,这时候你的形象变得更美。在这里向你致敬!

“抗击疫情,人人有责”,为了疫情而工作的逆行者们,你们踏上征途的背影是如此高大,如此伟岸。你们像一滴晶莹的雨露,像一朵洁白的雪花,悄然飘落在人间;你们像蜡烛燃烧自己,照亮患者,在这里向你们致敬,辛苦了!我相信,用不了多久,疫情一定可以控制,祖国大地一定能够重新变得生机勃勃!

难忘啊,这重重背影;难忘啊,这些抗击新型冠状病毒前线的英雄们!你们的执着与无畏值得我们对你们鞠一躬,深情说一声:“谢谢”!

《中国抗疫志》观后感个人心得5

岁末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着亿万人民的心,全世界的目光也都聚焦在中国的中心城市“武汉”,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疫”。全国各族人民正全力为“疫”而战。然而,却有些不法分子假以“知情者”和“土专家”的身份在网上发表不实传言,散布谣言,跟党和人民唱反调。对此,我们应坚决抵制,疫情关系每一个人的生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人人有责,不得乱“谣”。

保持清晰头脑,不乱“谣”。最近在网上不断流出关于疫情原因、武汉疫情、钟南山院士、应对疫情等诸多谣言,一定程度造成了民众恐慌,可谓是在全国人民的“伤口”上撒“盐”。党和人民坚决抵制各类谣言,谣言惑众者必将受到法律的严肃惩罚和人民的唾骂。越是这种危难时刻,我们越要时刻保持清晰的头脑,越是要明辨是非,要时刻与党和人民在一起,正确采取措施做好疫情防控。网上发表个人言论,谈心情,谈想法,无可厚非,但发表时需三思而后行,不道听途说,或只听只言片语,不编造和散布不实言论,切勿变“留言”成“流言”,“发言”变“谣言”,以致谣言惑众,扰乱军心,影响稳定。

理性看待问题,不信“谣”。如今的网络世界,是个“万花筒”。越是在这种非常时期,网络上更是鱼龙混杂,也是谣言满天飞的“温床”,有些为钓网民胃口,到处要求转发、传播,甚至转发转播还发新年红包的。殊不知稍不注意一点就成散布谣言的“罪人”,特别是微信朋友圈、抖音视频、腾讯说说等社交网上,传播快,范围广,影响恶劣。对此,我们要时刻警醒自己,理性看待网络上各种流言细语,做到心中有“数”。在微信朋友圈、抖音视频、腾讯说说等社交网上的各种信息,心中要加一个“过滤器”,谨言慎语,决不能道听途说,或只听只言片语,不能不加辨别,不假思索而随意转发转播。

传播正能量,抵制“谣”。这场战“疫”是一场全民战争。“自古邪不压正”,要将谣言击垮,那就是让正能量“发声”,让主流声音成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号角”。疫情就是命令,连日来,全国各地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全力抗击疫情。广大“白衣天使”和无数名专家学者逆向而行,日夜奋战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一线,成为最勇敢的“逆行者”,也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我们微信朋友圈、抖音视频、腾讯说说等网络平台应为这些“逆行者”鼓劲加油,为他们的勇敢和付出“点赞”,让正能量和正向舆论成为抗击疫情一线战士的内心动力。防控就是责任,作为后方的广大人民群众,更是要团结协作,同舟共济,以实际行动,配合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抓落实,该为疫情出力的积极出力,该在家休息的应停止不必要的外出活动感染,该隔离的应配合做好隔离,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不为抗战一线添“堵”,不为抗击疫情添“乱”。

2020年中国抗疫记观后感 第8篇

《意见》聚焦12项重点任务:一是明确功能定位,开放大学以终身教育思想为引领,努力办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新型高等学校。二是完善办学基础设施,重点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营造数字化学习环境。三是强化信息技术应用,实现教学、管理、服务一体化,提高在线教育水平。四是完善办学系统,加强学习中心建设,提升线下支持能力。五是多种途径建设优质课程,满足多样化学习需求。六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升级,完善专业建设制度,提高专业建设质量。七是创新学习组织模式,完善注册学习制度、自主选课制度,转变教师角色,加强学习支持与服务,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八是加强对教学全过程和学生学习效果的监测与评价,强化质量保障,确保“宽进严出”。九是建设“学分银行”,实现学习成果积累和转换。十是适应教学变革需要,创新师资队伍建设,加快建成一支适应开放教育特点、擅长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专兼职结合教师队伍。十一是鼓励开放大学通过联盟、共建等形式,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等开展全方位的合作办学,形成社会广泛参与、资源共建共享、与行业企业紧密联系的办学模式,汇聚优质教育资源。十二是进一步落实和完善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行依法治校,完善治理结构,提高治理能力。

《意见》要求有关地方将开放大学纳入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加大支持力度,加强对开放大学建设的指导和管理。同时对开放大学在教师队伍建设、在线教育工作、“学分银行”建设、注册入学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持。

2012年以来,国家开放大学、北京开放大学、上海开放大学、江苏开放大学、广东开放大学、云南开放大学相继成立,积极开展“探索开放大学建设模式”试点。截至目前,6所开放大学共设置专业210个,其中本科专业49个、专科专业161个;共累计招生392万人,其中本科117万人、专科275万人,目前注册在学人数369万人;开展非学历培训项目56个,开发非学历教育资源240余万学时,开展线下培训38万多人次。

2020年中国抗疫记观后感 第9篇

中国新闻周刊:中国航天事业发展60年来,取得了哪些成就?与国外相比,中国处于什么水平?

雷凡培:60年来,我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迈入世界航天大国之列。中国航天已成为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经过60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独立自主、完整配套的航天型号设计、研制、生产、试验和发射测控保障体系,导弹武器装备体系不断完善,战略威慑力和实战能力大幅提高。

雷凡培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形成17种型号产品,可靠性、适应性、发射成功率和入轨精度稳居世界先进行列。截至目前,已实施236次发射,成功率达到96%,这个数字处于世界前列。我国已成功发射各类卫星300余颗。

我国利用自主研制的神舟系列飞船、月球探测器、空间科学卫星等平台,开展空间科学探测与试验,在空间物理、空间天文、空间生物等领域取得了一批原创性成果。

载人航天工程已成功发射10艘神舟飞船、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累计12人次顺利往返太空。探月工程圆满完成“绕”“落”目标。北斗卫星导航区域系统全面建成、全球系统加快建设,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在诸多领域填补了国内空白。

在服务社会方面,我国在轨卫星达170余颗,初步建成由对地观测、通信广播、导航定位三大卫星系统构成的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骨干体系。

在国际合作领域,中国已经与30多个国家、空间机构和国际组织签署100余项合作协定;为20多个国家和地区完成54次商业发射;向9个国家出口11颗卫星、提供12次搭载服务;航天产品已成为我国高端装备出口的“名片”。

然而,我们毕竟起步较晚,再加上过去受到且现在依然受到西方国家的高技术封锁,中国航天虽然已经在很多领域,如载人航天与深空探测都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从技术水平和成果来看,仍然只是航天大国,还不算航天强国。因此,我们相信,再过一段时间,中国到2020年能够成为航天强国。

中国新闻周刊:成为航天强国的标志是什么?中国如何才能成为航天强国?

雷凡培:我们经过对标研究,对航天强国的指标进行过划分,其中产品技术指标100项,经济指标27项。我们将自身条件与指标进行了一一对比,发现有1/3达到了国际一流的先进水平,总体来讲,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我们认为,如果能再达到以上指标的1/3,也就是实现超过60%的指标,我们就可以算是航天强国了。

中国新闻周刊:在这么多指标中,有哪些技术或者领域是具有代表性的,也就是说,只要在这些方面实现了突破就算迈进航天强国之列?

雷凡培:在航天重大工程领域,如月球探测、北斗导航系统,包括在轨服务和其他深空探测,以及新的运载火箭,这些都能牵引我们实现跨越。比如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就是我们进入航天强国之列的一个重要标志。目前,我们的近地轨道与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还不足。如果“长五”首飞成功,那么我们在运载能力上就将处于世界前列。

中国新闻周刊:在成功发射天宫二号之后,中国近期还要发射神舟十一号飞船与长征五号火箭,能否简单介绍一下它们的情况?

雷凡培:神舟十一号要与天宫二号实现交会对接,它要为宇航员在上面的长期生活提供依据,也是为空间站的交会对接技术与货物运输技术提供验证。所以,它对后续的空间站建设意义重大。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是新一代大型两级低温液体捆绑式运载火箭,是我国目前研制规模和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运输系统工程。它将完全采用无毒、无污染推进剂,火箭起飞质量约869吨,具备近地轨道2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14吨的运载能力,与国际上主流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相当,可完成近地轨道卫星、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卫星、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空间站和月球探测器等各类航天器的发射任务。目前,长征五号已经运抵海南文昌发射场,预计今年11月择机发射。

中国新闻周刊:除了长征五号,目前已研制成功的其他型号新一代运载火箭都有什么特点?

雷凡培:2015年9月,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六号和长征十一号先后成功实现首飞。“长六”首次采用液氧煤油发动机,将20颗卫星送入太空,创造了我国一箭多星发射的新纪录。长征六号运载火箭的首飞成功,标志着我国在无毒、无污染运载火箭领域的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已成功实现首飞的第一型固体运载火箭长征十一号,可满足不同任务载荷、不同轨道的多样化发射需求,同时实现了我国运载火箭快速发射的小时级跨越,可在24小时内完成发射准备工作。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具备了小卫星快速组网能力,对提升我国快速进入空间能力具有里程碑意义。

2016年6月25日,长征七号新一代运载火箭成功首飞。“长七”是新一代中型两级液体捆绑式运载火箭,采用无毒、无污染的液氧/煤油推进剂,具备近地轨道13.5吨、700千米太阳同步轨道5.5吨的运载能力。“长七”主要用于发射近地轨道或太阳同步轨道有效载荷,将承担载人航天货运飞船等发射任务,未来也可承担商业航天和国内其他航天器的发射需求。

继今年的“长五”首飞后,下一步值得期待的火箭就是重型运载火箭与长征八号。重型火箭现在已经进入到关键技术攻关阶段,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在100~130吨之间。

重型火箭的研制成功将可以满足我国在2030~2050年间近地轨道以远的宇宙空间探索任务和载人登月任务的需求,进一步巩固和加强进入及利用空间的能力,实现我国在空间的优势地位。

长征八号是我们为了应对商业发射而研制的运载火箭,它的特点是低成本。目前正在论证,力争到2020年左右,长征八号完成研制并实现首飞。

中国新闻周刊:对于中国未来的空间站建设,目前进展情况如何?

雷凡培:空间站的方案已经定了,我们的天津航天基地已经在做它初样阶段的产品。空间站分几个部分,一个核心舱,两个实验舱,一个节点舱。一年有几次对接,包括载人飞船与货运飞船。依靠补给维持,有10年左右的设计运行寿命。这将是继俄罗斯之后,世界上第二个由一个国家独立建设的空间站。到2024年以后,国际空间站可能就到期了,届时,中国的空间站将有可能成为太空中唯一一个人类的空间站。

中国新闻周刊:有一种看法认为,无论是探月、建设空间站或者其他深空探测的项目,都是在重复过去美国、苏联或俄罗斯走过的路。中国现在做这些航天项目的意义是什么?

雷凡培:第一,他们走过,是他们的感受和积累,如果说别人做过了我们就不做了,那我们永远也不能掌握这些技术。第二,我们所做的工作并非对前人的重复,而是对新技术的再验证或者突破。比如,我们的载人飞船,就比俄罗斯的“联盟号”要大。此外,我们采用了最新的相关设计、测控、制造等技术。

中国新闻周刊:目前航天领域的核心元件与设备国产化率能够达到多少?

雷凡培:在火箭技术方面我们基本上实现了国产化,卫星的还达不到,极少数电子元部件还需要进口。目前我们正在攻关,希望在“十三五”期间实现全部国产化。

中国新闻周刊:如果要算经济账,中国航天的投入/产出比跟国外相比有没有什么优势?

雷凡培:和国外相比,我们在商业化运用方面还有差距。从欧美航天产业发展的历程来看,航天产业的直接投入产出比约为1:2,而相关产业的辐射则高达1:7至1:14。我国航天产业的直接投入产出比较欧美略低,相关产业的辐射可以达到1:7至1:10的区间范围。我们还是要加大应用的推广。

中国新闻周刊:中国的航天事业之所以能取得突出的成绩,最重要的经验是什么?

雷凡培:中国航天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绩,除了党和国家正确的战略决策和发挥全国大协作的优势外,最重要的经验有两条:坚持自主创新和人才培养。始终坚持自主创新,通过创新,培养人才成长,两者相结合,有力推动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中国新闻周刊: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在体制上有什么优势?未来中国航天在体制上将进行哪些调整或完善?

雷凡培:我们的航天事业与国外比起来所具备的优势就是国家重视,推动有力。

未来,我们要在完成好国家重大专项的同时,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我们现在已经是国内唯一的通信卫星运营商;去年,我们还成立了商业遥感公司来运营遥感卫星。最近,我们设立了军民融合产业基金,如果这一模式的实施效果好,我们还会再扩展。

我们还与深圳市有一个合作,发射高通量宽带通信卫星,按计划一共有三颗卫星,2018年发射一颗,2020年前将再发射一颗。这一项目主要与交通运输部合作,将来可以为飞机、高铁、船舶提供移动宽带服务。

中国新闻周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在我国整个航天工业中,主要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上一篇:工程合同管理试题库下一篇:做事高二作文_做自己该做的事高二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