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工艺技术部规章管理制度

2024-08-12

生产工艺技术部规章管理制度(精选14篇)

生产工艺技术部规章管理制度 第1篇

工艺技术部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工艺技术部工作秩序,提高工作效率,形成整体高效的合力,更好的完成各项工作计划与任务,现制定工艺技术部员工工作制度如下,需本部人员谨记遵守。

1.遵守公司的各项管理制度,执行公司下达的一切决议。

2.按照公司的总体培训计划加强政治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本部各员工的政

治及业务综合素质。

3.工艺技术部工作人员应本着团结、协作、高效、严谨的作风,严格按照工

作内容、岗位职责,考核目标,按时完成公司下达的各项工作计划与任务。

4.部室内部工作人员要积极配合,团结协作,及时做好相互补位工作。

5.严格遵守公司规定的作息时间,不迟到、不早退。遵守公司规定的请假、销假和考勤制度。

6.保持办公及生活环境安静、整齐、有序。

7.各项对外活动和服务,应注重整体形象和服务质量。

8.工作中注意本部门和其他部门的协调工作,以整体工作为重。

9.杜绝工作中的个人利益行为。

10.严格执行工艺纪律和逐级审批制度,力争在工作中不失误、少失误。

11.在总工程师领导下,组织和协调项目各时期的工艺技术工作。

12.依据公司或部门指令性工作进度计划,确保按时完成本部门工作,杜绝

因本部门工作延误而影响公司整体工作计划。

13.应熟悉与项目相关的法规,搜集及学习先进的铝加工新技术、新工艺,主持项目方案及初步设计的审定工作,并对项目方案和技术的正确性、完整性负责。

14.结合本项目工艺技术工作,认真展开自学和互学活动,使每个员工能够

胜任本岗位工作。

15.编写有关工艺技术规定和相关技术规范。

16.按时完成公司的其他工作。

河南同人铝业有限责任公司工艺技术部2012年3月6日

生产工艺技术部规章管理制度 第2篇

生产技术部管理规章制度

为保证生产技术部工作的有效开展,确保公司产品质量、来料检验工作正常运行,并根据我公司具体实际情况,现制定以下规章制度:

生产技术部的核心工作:生产技术指导、来料检验、半成品生产线质量检验、成品质量检验

一、各项工作的职责与权限:

1、负责指导、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难题。在生产过程中当生产人员对图纸或加工要求提出疑问或异议等技术性问题时,负责解答并做出终决。

2、将新研发的产品转化为生产车间技术作业指导书,并指导员工生产

3、在车间生产过程中,技术部必须派人到生产线进行监督和指导,及时发现质量问题,对生产线的质量控制人员进行培训。生产车间质量检验人员,直属技术部管理。

5、车间生产过程中技术部派人到流水线进行巡检,每批成品入库前,技术部必须派人进行抽检,合格后方可入库,绝不允许把问题流向客户。

6、负责品控工作的开展执行,严格按照生产工艺流程及质控点要求进行生产过程的监督控制;对生产工艺的改进提出合理化建议

7、负责生产质量记录的制订,质量记录的填写及检查、质量记录的审核及归档,负责公司品控质量文件的编写及质量文件的执行情况的检查,对不符合的情况及时上报生产技术厂长,对产品的质量负责。

8、负责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的监控,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生产过程进行及时纠正,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监督车间进行返工。

9、负责生产中产生的废次品的分析统计,并根据统计结果进行相关不符合项的更改建议,报技术厂长审批。

10、负责公司生产所有原材料的入库检验(IQC来料检验);负责检测室所有仪器的维护、保养和保管

11、负责检测室所有检测记录、管理记录、仪器使用记录的完成,并对所有记录进行审核、归档。

12、对于严重缺陷产品进行留样观察,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总结;

13、负责协助煤气灶,煤气热水器许可证验厂工作。

14、负责对产品的稳定性进行评估性实验及改进。

15、对于售后部进行技术支持,分析故障机器原因,同时改善工厂生产工艺。

16、对工厂烟机,灶具,燃气热水器,电热水器质量负责,如果出现小批量及大批量质量事故技术部为第一责任部门,车间主管为第二责任部门。5台以下的质量事故罚款:50元/次;5台以上,10台以下的批量事故,罚款:100元/次;10台以上20台以下的质量事故罚款:200元/次;20台以上的质量事故属重大事故,公司将严肃处理。配件质量事故发现一次:罚款50元。重大事故严肃处理。

17、生产技术总监对于生产技术部的人员管理负全责,对于人员的调整、聘用、解雇有决定权。

生产工艺技术部规章管理制度 第3篇

一、我国选煤生产的现状研究

在选煤生产方面, 我国起步较晚, 明显与其他国家先进的选煤生产水平有着很大差距, 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也对选煤生产方面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这也督促着我国选煤技术必须要有进一步的发展。

(一) 选煤技术方面

近些年来, 我国在选煤技术方面的发展速度很快。在20年前, 我国选煤技术上还是以跳汰选煤法为主, 近些年来, 我国的选煤方法已经愈趋向于多样化, 包括重介质选煤、浮选以及风选等等。其中, 重介质选煤技术是我国现今应用最多的技术。但是, 由于我国选煤厂规模不大、选煤入选率较低, 导致我国现如今的选煤技术与先进国家的技术还是存在着较大差距。

(二) 原煤入选率方面

虽然说我国煤炭入选量已经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但就原煤入选率方面来看, 仍然还未能与其他国家相提并论。较低的原煤入选率不仅会直接致使煤炭品质的下降, 而且在生产过程中还会产生硫化物, 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三) 选煤量方面

与我国在选煤技术落后的阶段相比, 近些年来我国煤炭入选量已经接近于先进国家的水平, 也正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 但是, 就我国总体上来看, 其实选煤市场仍然还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这也在要求选煤技术必须要做出进一步的发展。

二、选煤技术工艺探究

从原煤开采到投入使用之间需要经历诸多的加工环节, 其中, 选煤是从根本上保证煤炭质量的核心环节。因为在原煤的开采中, 可能会混入诸多的杂质, 进行选煤就是为了将这些杂质刨除, 同时对不同的原煤进行严格分类, 便于后期投入使用。经过选煤这道工序之后的煤具有发热值高、效率高及含硫、灰成分低的优点, 因此在投入使用之后不仅会得到显著的成效, 而且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污染程度较低, 具有环保的功效, 不仅如此, 选煤还可以有效节约煤炭运输成本的投入。

就我国现阶段的选煤技术来看, 可以将其划分为四大类, 分别是物理选煤、化学选煤、筛分选煤以及微生物脱硫。它们主要的流程就是从初始的受煤开始直到最后的装车。就筛分选煤看来, 与其字面意思相近, 就是将煤按照不同的粒度进行划分并洗选。

物理选煤则是根据煤具有各不相同的性质通过密度法进行选择, 在这其中就主要包括了跳汰、重介质及浮选三种选煤方法, 其中, 重介质选煤技术是我国现今在煤炭企业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选煤技术工艺, 由于煤厂一直追求的根本目标就是从原煤中选择出精度较高、适应性较强的煤质, 而借助重介质选煤技术进行选煤正好可以符合此要求。重介质选煤技术的好坏也直接决定着煤炭的经济效益, 为了满足对经济性的需求, 我国也已经致力于研究更高效的重介质工艺, 不断就重介质选煤技术的缺点进行探究, 以期尽可能将复杂的选煤工艺简单化, 降低成本的投入。经过改进与完善的重介质选煤工艺也已经全面的应用到选煤生产中去, 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化学选煤与微生物选煤法的效率非常高, 基本上能够脱掉99%的矿物流以及90%的全硫。相对于其他几种选煤技术而言, 化学选煤具有其自身独特的优点, 即脱硫效率高、能够去除有机硫。但是, 它也包含着一定的缺点:首先, 在化学选煤的时候, 必须要以高温高压作为反应环境, 以各不相同的氧化剂作为反应条件, 这也就是说必须要给予大量的投资才能实现;其次, 如果反应条件太过于强烈, 可能会导致煤质发生变化, 缩小其净化后的使用范围。而对于微生物选煤法来说, 其存在的缺点就是具有极强的敏感反应。

三、选煤工艺的生产管理探究

(一) 实现选煤生产管理的根本目标

在选煤过程中, 生产管理工作是保证煤炭生产量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不仅要确保产煤量, 而且还要提高最终的经济效益, 因此, 想要实现选煤生产管理的根本目标, 必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 在选煤之前, 应该先行做好洗选指标的确定, 并就相关的工艺、设备、操作技术等进行规范化、明确化, 再根据既定的指标高效完成选煤工作。

其次, 在选煤的跳汰环节中, 必须要在严格根据规范的基础上实施操作, 跳汰机工作者必须要做好每一道工序物料的处理, 避免矸石拖延到其他工序上再排出;就选煤的选浮环节来说, 必须要发挥出选浮机的有效性能, 保证操作的规范化, 避免由于出现了误操作而影响选浮效果, 促进选煤生产管理的进一步实现。

再次, 做好在选煤工作中采样、制样及化验这三个流程的工作, 在严格依据国家相关规范要求的基础上严谨操作, 确保最后数据结果的精准程度, 保证每一批煤炭的质量。

最后, 做好机电设备的日常检查与维护工作, 做到对机电设备的定时检查、维修与更换, 因为无论是哪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都有可能造成煤炭生产管理无法顺利运行, 所以说做好机电设备的维修工作, 为选煤生产的高效行进奠定良好基础。

(二) 改进选煤生产管理工作的措施

随着我国选煤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就选煤生产管理来说, 需要实现两者的同步才能促进煤炭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 加强对后期选煤生产管理工作的改进, 需要根据以下几点措施展开。

1. 做好人才的培养

想要促进选煤生产管理的进一步发展, 必须保证基础的人才配备, 因此, 就选煤工作来看, 人才的培养是促进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证。在日常生产管理活动中, 可以通过营造优胜劣汰的良性竞争氛围施行竞争上岗机制, 这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工作者的综合素质, 而且还能使新鲜的技术人才进入到选煤行业中, 为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奠定人才基础。

2. 实现综合化管理

想要提高选煤生产效率不仅要从选煤产业自身入手, 还需要对其周围的环境进行综合化管理, 避免对其造成一定的破坏。比如说针对选煤生产中必不可免会产生的污水, 尽量减小排放量, 或者修建相应的污水处理池, 减少由于污水带来的环境污染。

四、结束语

无论是选煤技术工艺还是选煤生产管理, 都对煤炭的使用效率、煤炭行业能否得到长足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 不仅要实现选煤技术的高效性, 还要实现选煤生产管理的综合化, 尽量在降低投入成本的基础上促进我国选煤行业的健康、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姜春岩, 刘凤军.选煤技术及工艺流程的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4, 18.

[2]金晓明.重介质选煤技术工艺流程分析与管理措施[J].科技风, 2011, 09.

选煤技术工艺及生产管理浅述 第4篇

关键词:选煤技术;环境保护;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TD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15-0177-02

煤炭是一次能源,其在我国利用的能源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合理利用煤炭资源,提高煤炭的使用效率,减少煤炭产业给环境带来的污染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和国计民生的大事,这需要煤炭产业注重对原煤的加工,而选煤作为原煤加工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工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国“十一五”规划的基本方略是以煤炭行业为基础,注重多元发展,因此调整煤炭资源的产业结构,全面促进煤炭工业的发展已经势在必行。

1 选煤的目的和意义

由地下采出来的原煤,都夹杂着部分矸石,并且不同程度的含有多种无机矿物组分。原煤直接用来燃烧,会出现利用效率低、运送效率低、环境污染重等一系列问题。况且,在许多情况下,矿井采出原煤由于达不到工业利用所要求的诸如煤的灰分、硫分、水分、粒度、发热量等标准而不能直接利用。因此原煤需要先经过适当加工处理后再利用。煤中夹杂的矸石和矿物质形成的灰分,通过排除矸石和矿无助降低煤炭灰分的加工处理,有多方面重要的意义。例如炼焦煤灰分每降低1%,可使炼出焦炭的灰分降低1.33%。在炼铁过程中,焦炭灰分每降低1%,高炉的焦炭消耗量可减少2.66%,同时少用4%的石灰石,生铁产量还可提高2.6%~3.9%。若煤炭灰分过高,冶炼过程消耗大,产率低,甚至无法进行。

从铁路运输来说,煤的灰分高,无异于让大量矸石“旅行”,造成大量运力浪费。对动力用煤、化工用煤或民用煤,灰分都是有害的。煤炭燃烧时,其中的绝大部分矿物质近不产生热量,反而要吸收一部分热量随炉灰排掉。动力煤灰分每增高1%,大约要多消耗2.0%~2.5%的煤炭。我国电厂粉煤锅炉燃原煤效率一半为28%左右,如改燃洗选后精煤可提高到35%。煤炭中的硫分虽然含量比灰分量低,但是危害大。从经济角度计算,1%的硫分一般相当于10%的灰分的危害程度。除此以外,众所周知,硫分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SO2、SO3、H2S等气体污染物严重危害大气环境,如果洗选1亿t原煤,一般可减少燃煤排放SO2100~150万t。上述所举例说明,无论是提高煤炭能源利用效率,符合用户质量要求或整治环境污染为目标,都有必要对采出原煤进行一定的加工处理,使其排出矸石和矿物杂质,达到合理的应用要求。煤利用的加工准备,即为煤炭洗选的重要任务之一。

2 选煤技术工艺

原煤从开采到使用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加工环节,其中选煤是最为关键的一道工序。这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原煤在开采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混入各种杂质,通过选煤可以很好的将这些杂质剔除。二是选煤可以将不同品质的煤进行分类,从而保证煤的质量,以及做到物尽其用。同时经过选煤工序加工的煤具有硫和灰分含量低,以及利用效率高和发热值高的特点,从而减少煤燃烧时产生的污染物,避免环境受到破坏。三是选煤可以降低煤炭的运输成本,促进经济建设的发展。

选煤主要的加工环节包括受煤、筛分、粉碎、洗选、储存和装车等,其技术应用主要通过筛分选煤、物理选煤、化学选煤和微生物脱硫等四种途径来实现。这四种途径各有其优势和不足:筛分选煤可以将煤分成不同的粒度进行洗选,便于将煤进行初步的分类,但是无法剔除煤中的杂质;物理选煤是利用不同性质煤的密度不同来选择煤质,以跳汰、重介质和浮选等方法滤掉煤中的灰分和黄硫铁矿,降低煤燃烧时的污染,但是其效率偏低;化学选煤的脱硫效率高,可以将90%的全硫和99%的矿物硫剔除,但是需要高温高压的环境和不同的氧化剂作为反应条件,不但增加了生产成本,而且反应条件也可能使煤质变化而缩小其用途范围;微生物选煤法在剔除杂质的方面效率也高,但是存在着反应敏感的不足之处。

3 我国选煤生产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选煤生产虽然近些年发展势头迅猛,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经接近和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但是由于起步较晚,仍然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

首先,在选煤量方面。在二十一世纪初,我国选煤量为3.8 t/a,在2007年为6.1 t/a,2008年已经达到702 t/a,这已经是世界先进水平。虽然如此,我国的选煤市场仍然存在很大的供需缺口,需要以先进的选煤技术来弥补市场的供不应求。

其次,在入选率方面。在2007年底,我国煤炭的入选率仅为24.77%,这与发达国家60%~95%的入选率仍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而较低的煤炭入选率不仅是我国煤炭的使用效率低下,与煤炭相关产业的质量不高,而且由于存在的杂质较多,对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危害。例如在炼焦行业,我国的煤炭所提炼的炼焦产品质量就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而且对空气污染严重。

最后,在选煤技术方面。在20年前,我国主要采用跳汰选煤法,这使得煤炭的利用率低下,而今年来我国的选煤技术已经有显著的进步和提高,选煤方法也更为多样化,既有传统的跳汰采煤法,又有重介质选煤法、浮选法和风选法等,并且选煤效率高的重介质选煤法所占的比重达到了54%。同时,我国还自行研制了大型的重介质旋流器,进一步提高了选煤技术的水平。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选煤技术还存在着提升的空间,例如在原煤的入选率、选煤厂的规模与经济效益和选煤厂技术水平等方面都需要有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4 选煤生产管理改进

我国的煤炭企业不但要注重选煤技术的提高和发展,而且更要注重选煤生产管理的提高,改进和完善相关的管理措施,使其更好地促进煤炭产业的发展。

4.1 加强综合管理,减少或消除选煤废水的排放

我国煤炭企业要想提高生产管理效率,既要从选煤产业本身入手,加强选煤工序的监管,更要对与其相关的噪声和生活污水等内容进行有效的管理。例如煤炭企业对于在选煤工序中产生的生活污水,不但要减少其排放量,最终达到零排放,而且要建立污水处理池,利用厌氧处理工艺对生活污水进行净化处理,使之达到排放的标准。又如在选煤技术中存在的基石煤泥水的处理方面,煤炭企业要加强对洗煤技术的管理,采用先进的煤泥水处理方案,最终实现洗水平衡,进而达到洗水的零排放。

4.2 推广先进适用的选煤技术,实现煤炭产业的规模化

经营

我国的煤炭产业应加大对先进适用的选煤技术的开发与推广力度,使企业的生产规模扩大,形成产业链。煤炭企业在提高选煤技术的时候,要抓住产业化技术、关键技术和前瞻技术等方面,努力缩小与世界发达国家在选煤技术上的差距。例如煤炭企业的产业化技术以重介质选煤技术为主,注重发展高分选精度、适应原煤能力强和可自动控制的选煤技术;在选煤技术管理上,要采用规模化经营的模式,设计和发展大型的选煤厂,以利于采用高校先进的机电一体化设备,从而优化选煤工艺流程,提高选煤技术的自动化程度等。

4.3 注重人才培养,加强科技研究

选煤技术的提高与生产管理的进步都要以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前提,以人才的培养为基础。因此,我国的煤炭企业要加强科技的研究与人才的培养,使之满足煤炭企业的需求。煤炭企业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关注选煤技术的科研攻关,同时注重给选煤、洗煤人才提供发展和实践的机会,给他们提供可以展现自己能力的平台,做好他们的选拔和任用工作,从而在提高选煤技术和生产管理水平的基础上,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李延锋.煤炭洗选脱硫新工艺探讨[A].第十届全国煤炭分选及加工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太原:太原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技术员岗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第5篇

2、上岗必须按规定着装,妥善保管、正确使用各种防护器具和灭火器材。

3、积极参加各种安全活动、岗位练兵和事故预案演练。

4、有权拒绝违章作业指令,对他人违章作业加以劝阻和制止。

5、负责本队(室)防暑降温品的发放及人员设备保险费的管理工作。

6、负责本队(室)安全风险抵押金的收取管理。

生产工艺技术部规章管理制度 第6篇

各部室、车间:

为了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切实搞好安全生产,保护国家财产和广大职工在生产中的安全健康,不断提高企业效益。现将公司重新修订后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以下简称《制度》)予以颁发。

该《制度》是根据安全标准化中的要求和安全生产有关法令、规定,结合公司实际,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修订完善的。因而《制度》是我公司安全生产的基本法规,希望全公司员工认真学习仔细领会,坚决执行《制度》中的各项规定,以防各类事故的发生。

今后,公司根据《制度》中的要求,检查督促各部门安全管理工作、各岗位中的操作,如在执行中发现问题可及时向公司反映,以利不断完善和提高。本《制度》自颁发之日起施行。

上虞盛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2013年 3 月19日

关于颁发《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的通知

各部室、车间:

为了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切实搞好安全生产,保护国家财产和广大职工在生产中的安全健康,不断提高企业效益。现将公司重新修订后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以下简称《规程》)予以颁发。

该《规程》是根据安全标准化中的要求和安全生产有关法令、规定,结合公司实际,在原有规程的基础上修订完善的。因而《规程》是我公司员工岗位操作中的安全指南,希望全公司员工认真学习仔细领会,坚决执行《规程》中的各项规定,以防各类事故的发生。

今后,公司根据《规程》中的要求,检查督促各车间、各岗位中的操作,如在执行中发现问题可及时向公司反映,以利不断完善和提高。本《规程》自颁发之日起施行。

上虞盛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生产规章管理制度 第7篇

2、对运行车辆要保持机油、燃油滤清器、电瓶等清洁良好,防止有漏水、漏洞、漏气、漏电等现象发生;

3、行车中应注意查听发动机、底盘有无异响,看仪表指示是否正常。

4、公司所有运输车辆每五天必须全面检查一次,安全员向驾驶员询问车辆在行驶中有无异常现象,对车身、门、窗玻璃、车门、座位、后视镜等是否良好,检查轮胎气压、胎面有无划伤、起鼓。轮胎螺丝是否紧固等车辆检验。安全员驾驶员在检车记录上签字。

5、公司所有运行车辆都要严格按照《山东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执行,实行定期检测,强制维护、视情修理的原理,每运行15000-0公里,进行一次一级维护以清洁、润滑、紧固为主,并检查制动、方向等安全部件。每运行12000-15000公里(或3个月),进行一次二级维护。二级维护车辆出厂合格证和质量保重期制度,车辆二级维护持原技术合格证到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线,上线检测,检测不合格项目回厂修复,检测合格后由维修行业管理所在维修卡签章。二级维护项目,除一级维护作业外,以检查、调整为主,撤离检查轮胎换位。二级维护前对车辆进行检测诊断,确定附加小修项目。二级维护作业内容按《新汽车维修制度资料选编》执行。

生产工艺技术部规章管理制度 第8篇

1 中成药生产工艺技术管理的现状

1.1 中成药生产用药材质量参差不齐

中成药生产使用的药材质量得不到保证, 如西药在生产过程中, 有专门的原材料供应商提供生产所需的药材, 而中成药生产使用的药材受到产地、种植方式、采收季节、加工炮制等因素的影响, 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 都会导致中成药产品质量不佳。目前, 在中成药炮制中, 尚没有统一的标准进行评定, 现行的《中药炮制规范》中也没有明确的指标评定药材炮制的优劣, 导致药材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无法保证产品整体的质量。

1.2 中成药生产工艺技术不高

中药的成分较多, 有效成分不明确[2]。在中成药生产过程中, 常用的加工工艺为提取、分离、浓缩以及干燥, 但由于工艺技术不高, 导致提取、分离、浓缩以及干燥四个环节耗费了大量的时间, 也消耗了大量的能源, 但产品的质量却存在一定的问题。而且在药材提取时, 是一个静态的过程。将药材加工成浸膏或者是干膏时, 许多经过数十个小时的反复加热, 会一定程度上破坏药材原有的结构, 造成药材有效成分的损失, 影响中成药产品质量。部分药材需要研磨成粉, 如果研磨粉末颗粒仍然较大, 会导致中成药产品在人体内溶解吸收的速率较慢, 影响治疗效果。

1.3 中成药生产自动化水平较低

在中成药生产的过程中, 虽已应用了部分先进的单元技术, 但却未能将其充分整合, 构成中成药生产自动化体系。药材在研磨成粉时, 可以利用超微粉碎单元技术, 可以保证药材研磨的细度在不破坏药材结构的前提下有效地被人体吸收;药材在提纯、分离时, 可以利用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技术或者大孔树脂吸附分离纯化技术, 可以保证药材的提纯、分离出的成分纯度极高。但由于中成药生产的周期较长, 不同的单元技术衔接存在较大难度, 自动化系统中也没有在线监测系统, 许多环节生产完毕后必须由专业的检验人员检验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 降低了生产效率。

1.4 新辅料、新技术、新设备应用率低下

目前, 大部分中成药药丸一般采用的是活性炭包以技术加工, 但几乎所有西药药丸都采用的是膜包衣技术。相较于活性炭包衣技术, 膜包衣技术不会污染环境, 而且药丸看起来也会更加美观[3]。许多中成药药剂没有加入先进的崩解剂与粘合剂, 导致药剂溶解速率极低, 人体吸收难度也较大。这些问题, 依靠掺入新型辅料、应用新型加工技术、投入新型生产设备均可以得到明显改善, 得到能够代表该药材特征的色谱图或者光谱图, 具有整体性和模糊性的特点[4]。

1.5 信息化程度较低

在中成药生产中, 对于工艺技术的管理有效性极低。大多数中成药生产企业都是由传统企业转型而来, 仍然沿用的是传统的管理模式与管理体系, 与现代先进管理企业存在较大的差距, 直接导致管理有效性极低, 影响产品的生产质量。现阶段, 大部分现代企业依靠信息化技术对企业的生产环节进行宏观的管理, 显著地提升了企业管理的有效性与质量, 但中成药生产企业仍然沿用传统的管理技术, 导致管理质量与管理有效性严重不足, 制约了中成药企业的长远发展。

2 中成药生产工艺技术管理问题的相应解决策略

2.1 严格控制中成药的质量

在中成药生产之前, 需要有专门的药材采购人员深入药材采购种植地区, 充分了解药材的产地、种植方式、采收季节、加工炮制质量等。然后跟车运输, 保证运输环节药材不会受到损坏, 在药材的储存过程中, 根据每种药材不同的储存要求进行合理储存, 避免不合理储存影响药材的药性, 降低药材质量。在中成药生产过程中, 需要对中成药每一个制剂环节进行监控, 保证生产流程符合标准。在中成药生产完毕, 需要按照中成药验收标准对产品进行抽检。随着时代的发展, 需要相应地提升中成药质量检验标准, 将质量定性监测转变为质量定量检测, 促进中成药产品质量的提升。

2.2 引进中成药生产新工艺

充分利用二氧化超临界碳萃取技术、超微粉碎、大孔树脂吸附分离纯化技术、喷雾干燥等一系列新型生产工艺, 提高中成药的生产质量, 提升药物溶解速率, 便于人体吸收。利用先进生产工艺, 可以减少药物浸膏、干膏次数与持续时间, 避免药物有效成分受热过度造成破坏。

2.3 提高中成药生产自动化水平

通过对制药环节充分研究, 借鉴国外先进制药经验, 结合自身生产模式, 做好生产环节的建模、自动化控制、在线监测等工作。分析单元技术之间的内在联系, 尽可能的做好不同单元的衔接工作, 在保证中成药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提升中成药产品的生产效率。为了加强中成药生产各单元技术的衔接, 可以优先以系统整合为主要考量方向, 做好系统最优的前提下做好单元最优, 形成中成药生产环节的集成与优化。

2.4 研发新型辅料、新型技术、新型设备

随着中成药新型辅料的研发不断深入, 许多新型辅料已经投入生产并取得了极佳的疗效。例如在中成药水蜜丸中, 用羧甲基淀粉钠 (CMS-Na) 取代原有的羟丙基纤维素 (L-HPC) 作为崩解剂, 可以显著提升中成药水蜜丸的溶解速率, 加快患者吸收, 提升治疗效果。又如许多中成药固体制剂, 人体摄入后溶解吸收难度较大, 因此治疗效果较慢而且较不明显。通过使用基质PEG-6000这一种新型辅料, 可以显著提升中成药固体制剂的溶解吸收速率, 提升患者治疗效果。

2.5 加大信息化应用程度

在中成药生产的工艺技术中, 应用信息化管理手段, 将中成药生产的主要环节分解成不同的管理模块, 依靠信息化技术进行宏观管理。例如, 可以将中成药生产环节分为药物材料模块、质量管理模块、生产计划模块、财务管理模块、成本核算模块、销售管理模块, 然后通过信息化技术进行集成, 建立完善的工作平台操作, 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有效性与质量。

3 中成药活性成分化学等值研究

3.1 中成药药材产地与活性成分的化学等值

药材的产地不同, 会使药材有效成分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为产地的不同, 药材生长的海波高度、光照、气候、降水量、土壤丰沃程度都不同[5], 药材的生长情况以及药材中有效成分会存在一定的波动。就拿金银花来说, 其中的有效成分为绿原酸, 山东平邑种植的金银花绿原酸含量在5.665%左右, 山西大谷种植的金银花绿原酸含量在3.887%左右, 云南大理种植的金银花绿原酸含量在1.821%左右, 有着较为显著的差异。

3.2 中成药药材采集季节与活性成分的化学等值

中成药药材的有效成分不仅受到药材产地的影响, 也受到采集季节的影响。因为植物地上部分枯萎后, 会处于一个较为静态的休眠状态, 不会消耗过多的营养物质, 因此根茎类的中成药药材最佳的采集时间应在秋冬季节或者是初春季节。例如丹参在冬季采集的时, 其中的有效成分是其他季节采集的三倍以上, 野生柴胡有效成分在五月份最高, 九月份最低。

3.3 中成药制剂工艺与活性成分的化学等值

中成药在制造加工过程中, 往往会用到提纯与分离等工艺。即便按照药典中的生产流程以及生产标准规范进行制剂, 也存在一定的可变性。因为中成药在制剂过程中, 需要设计的工艺流程以及单元技术种类极为繁多, 操作也极为复杂, 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都会影响中成药产品的质量。必须充分依靠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 从宏观上控制中成药制剂工艺, 提升工艺技术的管理质量, 提升产品活性成分量比关系的稳定性, 保证产品的质量。例如地龙在干燥时, 受到干燥温度与干燥时间的影响, 其有效成分会受到一定的破坏, 在35~45℃时, 地龙自身会出现自溶, 如果温度超过60℃, 地龙有效成分的蛋白酶会失活, 因此一般置于阳光下晒干。研究表明指纹图谱作为生产工艺中质量监控手段, 在指导生产工艺优化方面还是有重要意义的[6]。

本文主要分析了中成药生产工艺技术中的主要问题, 试探性地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加强中成药生产工艺技术的管理质量, 最后提出了中成药活性成分化学等值研究, 通过中成药药材产地、采集季节、制剂工艺与活性成分的化学等值对比, 便于制剂人员针对中成药生产工艺技术的管理工作中的漏洞进行完善。

摘要:中成药生产的工艺技术直接影响药品质量。本文主要分析中成药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中成药活性成分的化学等值研究体系, 探讨如何加强中成药生产的工艺技术管理工作, 以供相关中成药生产人员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中成药,生产工艺,活性成分,化学等值,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周峰.密闭微波辅助提取-HPLC测定中成药中黄芩苷及绿原酸的研究[D].北京:北京化工大学, 2009:1-51.

[2]于秀丽, 贾湖.基于模式识别技术的中成药分类与质量鉴定流程[J].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2, 12 (18) :4530-4534.

[3]黄丽萍, 左坚, 纪从兰.多源数据聚类分析在植物分类和中药鉴定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药房, 2009, 20 (30) :2360-2362.

[4]刘文, 蒋世云.中药指纹图谱研究与应用进展[J].中国药房, 2011, 22 (19) :1819-1822.

[5]廖伟坤.中成药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的航标——中成药活性成分的化学等值研究[C].第三届中国中医药发展大会, 2009:666-667.

“宋家”雪菜生产工艺技术 第9篇

一、雪菜腌胚的操作

1.整理:雪里蕻采收后先进行大小分选,去除烂叶、黄叶、病虫叶等。

2.清洗:用清水洗去表面及叶柄基部的淤泥、细沙等杂质。

3.风干:洗净后的雪里蕻再经风吹日晒2~3天,使其脱去一部分水分,重量为原重量的80%~90%时即可进行腌制。

4.预腌:腌制时每100公斤鲜菜加食盐3.0~3.5公斤,将食盐与菜充分搅拌揉搓后,装入洗净的特制木桶中,上面用石块压实。

5.二次腌制:预腌3~4天当菜汁溢于菜面后,将菜取出挤干进行二次腌制。每100公斤鲜莱放食盐2.0~2.5公斤、生姜5~6公斤(目的是防腐抗菌、增加香味儿),一层盐加生姜,一层雪里蕻,层层踏实。之后隔两天倒桶一次,连续倒桶5~6天,即可封桶保存。在菜上面加竹帘或一层稻草,再用大石块压实,然后在木桶口加盖,但不密封。约3~4个月后,即成为腌菜的初制品,可直接上市或进行深加工。

二、“宋家”雪菜的加工技术规程

1.工艺流程:

原料-浸洗-整理-切段-拌料-称量-装袋-封口-灭菌-冷却-干燥-检验-成品。

2.操作要点:

(1)腌胚处理。腌胚从木桶中取出后应立即进行加工,避免在空气中暴露时间过长而变质产生异味。将腌胚用清水洗净泥沙,沥干水分,用手工切除菜叶和菜心的老桩头,对过于粗壮的菜梗要用刀纵向切几刀,然后用切菜机切成小于1厘米的短段。

(2)调味儿拌料。根据化验腌胚的实际含盐量和含酸量,按配方称量配料,以1公斤菜段计,称取固体配料味精1.5克,白糖50克,香料末(八角45%、桂皮15%、丁香10%、甘草15%、小茴香5%、干姜5%、花椒5%)2.5克,特鲜味精0.2克,食盐40克,柠檬酸5克,将所有的固体配料搅拌使之充分混匀,加入到切好的菜段中,充分搅拌,然后加入黄酒20毫升,最后将菜段倒入搅拌机中搅拌5~10分钟使其充分混匀,出料待用。

(3)装袋和封口。包装袋采用聚丙烯/铝箔/聚乙烯材料制成的复合塑料袋,以保证气密性,同时能经受沸水杀菌而不分层。装量每袋净含量要求达到125±5克,用漏斗装入,注意不能污染袋口,以防止封口不严。采用DZ4400-2D型真空包装机包装,抽气真空度应达到0.09兆帕以上,热合带宽度应在6毫米以上。封口后立即检查包装质量,如发现封口花纹不清晰、热合缝有折叠或夹有菜末等,应取出内容物重新包装。

(4)灭菌。灭菌工序是直接影响成品品质和保质期的关键,应有专人负责操作,要严格按照《杀菌规范》进行。每批产品的杀菌过程都应有书面记录。采用巴氏杀菌法:125克装,90℃条件下保持15分钟。热杀菌结束后,立即将产品投入冷却池,尽快将包装内的产品中心温度冷却到38℃以下。

(5)干燥。冷却后的产品沥干水分后,进入烘干机。以烘到表面水分基本蒸发为度,注意烘干温度不超过38℃,时间不能过长,否则会使产品温度上升,严重影响产品质量。

生产规章管理制度 第10篇

1、认真阅读交接班记录,解决上一班的遗留问题。

2、清除妨碍设备正常运转的障碍物。

3、按润滑卡规定,对设备进行润滑。

4、检查设备关键部位的紧固件是否紧固,如有松动,必须紧固好。

5、检查全部伐门手柄是否都在静止位置上。

6、拧开压缩空气总伐,对设备进行空载试车;

a、检查各机构的动作是否正常。

b、检查各个伐门的管路是否漏气;

c、用硬币或垫圈放在工作台上,工作台震击时,硬币或垫圈不得有跳动或移动的现象。通过检查,确认一切正常后,方可进行生产。

7、无本操作证者,不得进行操作。

二、工作中必须遵守:

1、设备开动以后,操作人员不得擅离工作岗位,应集中思想,按工艺程序,认真进行操作,但不许同时操作两个伐门。

2、经常注意设备的运转情况,发有润滑不良、或紧固件松动、或零件损坏、或管路漏流、以及其它异常现象,应立即停机处理,必要时通知维修人员修理。

3、在生产过程中,若发现设备震击无力、或压实无力、或翻传无力、或夹紧无力、应通知维修人员检查修理。

4、经常保持震击活塞在润滑状态下工作,定期吹去活塞上的砂子,然后喷上润滑油。

5、吊砂箱时,不许砂箱碰撞模型或伐门手柄,以免损坏模型,或产生误动作。

6、在生产过程中,经常清除设备上及其周围的积砂,做到文明生产。防止砂子进入气缸。

7、如设备发生事故,应立即停止设备运转,保持现场,报告有关部门检查、分析、处理。

三、工作后必须遵守:

1、打扫现场,清理设备上及其周围的积砂,并擦净设备。

2、将全部伐门手柄放到静止位置上,并关闭压缩空气总伐。

3、设备上和其周围不得停放砂箱或其它物件。

生产规章制度 第11篇

一、切实加强对农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领导。实行安全生产行政首长负责制原则,落实一把手负总责,主管领导具体负责,任务到单位,责任到人的目标责任制,层层落实目标责任,使农机安全各项规章制度及目标责任落到实处,为确保农机安全生产奠定坚实基矗

二、严格执行登记管理制度,确保操作人员素质准入关。按照国家“五整顿、三加强”要求,坚持从源头上抓起。在拖拉机及驾驶人登记、检审验、考核发证、安全检查、事故处理等工作中,要严格管理,规范程序,切实做到“谁办理、谁签字、谁负责”,“谁检验、谁签字、谁负责”,“谁考核、谁签字、谁负责”。严格培训质量,凡未经培训或培训不合格办理驾驶证的“谁办理、谁负责”,严格实行过错追究制和责任倒查制。

三、依法行政,确保农机执法的严肃性。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福建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在农机安全生产检查、事故处理过程中,要规范程序、依法行政,严禁徇私枉法,说情求情,特别是上级主管部门领导及工作人员不得缺位、越位行使职权,以确保农机执法的公正性、严肃性。

四、规范管理,严格执行事故上报制度。发生农机事故必须按程序及时准确上报,发生一般事故,应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发生重、特大事故必须先报告当地政府和安监部门,经批准后按程序上报上级主管部门。严禁瞒报、漏报或隐瞒不报,凡隐瞒不报或知情不报的,严格按干部管理权限对主管领导和事故统计人员进行处理,凡造成社会重大影响和后果者按照规定进行责任追究。

生产车间管理规章制度 第12篇

规范工人对生产现场的收拾整理,实现均衡、、文明生产、进步营业素质,进步经济效益、达到优质、高效、低耗具有主要意义。

2范围

金盾压力容器生产部各生产车间。

3内容

3.1质量

3.1.1各车间应严酷实行《程序文件》的规定,履行本人的职责、协调工作。

3.1.2对枢纽过程按《程序文件》的规定严酷控制,对出现的异常情况,要查明理由,及时排除,使质量始终处于稳固的受控状况。

3.1.3认真实行“三检”制度(自检、互检、巡检),操作人员对本人生产的产品要做到自检,搜检合格后,方能转入下工序,下工序对上工序的产品进行搜检,不合格产品有权拒绝接收。如发现质量事故时做到责任者查不清不放过、事故理由不排除不放过,防备措施不制订不放过。

3.1.4车间要对所生产的产品质量负责,做到不合格的材料不投产、不合格的半制品绝不流入下道工序。

3.1.5严酷划分“三区”(待处理区、报废品区、流转区),做到标识显明、数目准确、处理及时。

3.2工艺

3.2.1严酷贯彻实行工艺规程。

3.2.2对新员工和工种变动人员进行岗位技能培训,经考试合格并有师傅引导方可上岗操作,生产技术部不定期搜检工艺纪律实行情况。

3.2.3严酷贯彻实行按标准、按工艺、按图纸生产,对图纸和工艺文件规定的工艺参数、技术要求应严酷遵守、认真实行,按规定进行搜检,做好记录。

3.2.4对原材料、半制品、附件进入车间后首先进行自检,吻合标准或有让步接罢手续方可投产,否则不得投入生产。

3.2.5严酷实行标准、图纸、产品工艺要求,如需修改或变更,应提出申请,并经试验鉴定,报请技术部审批后主可用于生产。

3.2.6合理化建议、技术改进、新材料应用必须进行试验、鉴定、审批后纳入相关技术、工艺文件方可用于生产。

3.2.7新制作的工装应进行搜检和试验,判断无异常且首件产品合格方可投入生产。

3.2.8生产部应直立模具及工装台帐,按规定办理领出、维修、报废手续,并做好各项记录。

3.2.9合理行使设备、量具、工位器具,保持精度和优异的技术状况。

3.3定置

3.3.1定置摆放、工件按区域按类放置,合理行使工位器具。

3.3.2勤搜检、勤转移、勤清理。

3.3.3做到单物符合,流转卡与产品数目符合。

3.3.4增强对不合格品,有记录,标识显明,处理及时。

3.3.5通道内不得摆放任何物品。

3.3.6器材定置摆放,不得随意挪作他用,保持现场清洁。

3.4

3.4.1车间设备指定专人。

3.4.2严酷实行公司设备行使、维护、保养、制度,认真实行设备保养制度,严酷遵守操作规程。

3.4.3做到“三步法”,坚持日清扫、周维护、月保养,天天上班后搜检设备的操纵控制体系、装配、润滑油路通顺,油路、油压油位标准、并按润滑图表注油,油质合格,待搜检无题目方可正式工作。

3.4.4设备点检记录、运转记录齐全、完备、帐卡符合、填写及时、准确、整齐。

3.4.5实施重点设备凭证上岗操作,做到证机符合。

3.4.6严酷设备事故报告制度,平常事故3天内,庞大事故24小时内报生产主管或公司领导。

3.4.7坚持八字要求,即:划一、清洁、润滑,做到“三好四会五项纪律”。

三好:管好、用好、保养好。

四会:即会行使、会保养、会搜检、会排除平常故障。

五项纪律:即:遵守操作规程、常常保持设备整齐,并按规定加油,遵守交接班制度;管好工具、附件、不得丢失;发现故障立即停车、关照维修人员搜检、处理。

3.4.8设备运行中,视察设备响声、温度、压力有异常时应及时处理并报告;做到勤搜检、勤调整、勤维修。

3.4.9操作人员离岗位要停机,严禁设备空车运转。

3.4.10保持设备清洁,严禁泡、冒、滴、漏。

3.4.11设备应保持操作控制体系,装配齐全可靠。

3.5工具

3.5.1卡物符合,小我长期行使的工具做到领用卡与什物符合,丢失赔偿,行使量具时轻拿轻放,不敲刀刃具,不乱拆工装模具。

3.5.2各种工具量具刃具应按规定行使,严禁违章行使或挪作他用。

3.5.3细密、珍贵工具、量具应严酷按规定保管和行使。

3.5.4严禁磕、碰、划伤、锈蚀、受压变形。

3.5.5车间不得行使不合格的或已破坏的工具、量具、刃具。

3.6计量

3.6.1行使人员要努力做到计量无缺、准确、清洁并及时送检。

量具必须保持无缺无损,零件、附件无丢失,出现上述情况之一者,必须及时送技术品质科以便搜检、补缀、鉴定。

禁止行使过期或不合格量具,做到正确行使、轻拿轻放、严禁碰撞,行使后擦拭干净,较长时刻不行使时要涂油,正确放置。

悉数在用计量器具必须按合格证书填写的有效期或技术部的关照自觉及时送检。

3.6.2凡自制或新购计量器具均送技术品质科检测中心搜检,合格后办理入库、领出手续。

3.6.3严禁用细密度较高的计量工具测量粗糙工件,更不准作为他用,不得行使非法计量单位的量具。文件、报表、记录等不得采用非计量单位。

3.6.4凡须报废的计量器具,应提出申请报技术部。

3.6.5各单位应按需要合理配备计量器具。

3.6.6对不按规定行使计量器具或造成破坏、丢失者,应视情节进行指斥教育或予以罚款。

3.7能源

3.7.1积极履行节能职责,认真考核。

3.7.2开展能源损耗统计核算工作。

3.7.3认真实行公司下达的能源损耗定额。

3.7.4随时搜检耗能设备运行情况,杜绝跑、冒、滴、漏,消弭长流水征象,严酷把握控制设备预热时刻,杜绝空车运行。

3.7.5未经许可不得私接耗能设备、设施、器具。

3.8劳动纪律

3.8.1车间可据公司制度,具系统体例定细则,报主管领导批准后实验。

3.8.2车间做到奖罚分明,帐目齐全,分配公开、公正。

3.8.3严酷,要做到生产使命过硬、技术质量过硬、工作过硬、劳动纪律过硬、思惟工作过硬。

3.8.4常常不定期开展内部工艺、纪律、产品质量自检自纠工作。

3.8.5积极参加技术培训,大力开展岗位练兵,努力达到岗位技能要求。

3.8.6认真填写各项记录、管制表、台帐、做到及时、准确、清楚、完备、规范。

3.9文明生产

3.9.1车间清洁划一,各图表美观大方,设计合理,填写及时,准确清楚,原始记录、台帐齐全、完备、按规定填写。

3.9.2应准确填写生产记录、内容包括生产班组、产品规格、生产数目、合格数目、报废数、班构成员等。

3.9.3放工提前5~10分钟进行地面清洁、设备保养、规范物品摆放。

3.9.4车间地面不得有积水、积油、尘垢。

3.9.5车间内管路/线路设置合理、安装划一、严禁跑、冒、滴、漏。

3.9.6车间内管沟盖板完备完好,沟内无杂物,及时清理,严禁堵塞。

3.9.7车间内工位器具、设备附件、工作台、工具箱、产品架各种搬运小车等均应指定摆放,做到清洁有序。

3.9.8车间合理照明,严禁长明灯,长流水,长风扇。

3.9.9坚持文明生产、文明运转、文明操作、根治磕碰、划伤、锈蚀等征象,每世界班要做到设备不擦洗保养好不走,工件不按规定放好不走,工具不清点摆放好不走,相干记录没填写好不走,工作场地不打扫干净不走。

3.10生产

3.10.1严酷实行各项操作规程。

3.10.2常常开展运动,开好周例会,不定期进行认真整改、肃清隐患。

3.10.3贯彻“第一、防备为主”。

3.10.4按规定穿戴好劳保用品,认真实行生产。

3.10.5非凡工种作业应持非凡作业操作证上岗。

3.10.6学徒工及其他学员上岗操作应有师傅带领引导,不得自力操作。

3.10.7生产、检验记录即使填写,班后认真搜检,清理现场,关好门窗,对主要材料要严加以免丢失。

3.10.8非本工种人员或非本机人员不准操作设备。

3.10.9重点设备(如数控中心),要专人,清洁、严禁破坏。

3.10.10器材要确保敏捷可靠,定期搜检替换(器材、药品),有效期限标志显明。

3.10.11增强事故,坚持对庞大未遂事故不放过,要有事故原始记录及时处理报告,记录要准确,上报要及时。

3.10.12发生事故按相关规定及程序及时上报。

4奖惩

4.1生产部每周最少2次不守时对生产现场进行搜检,按上述要求打分评比

4.2生产部天天上放工对各生产场所进行搜检,按上述要求进行打分、评比,进行全厂公示。对于全月综合评分超过90分,分别给予前三名100元、80元、50元的奖励。延续三月获奖的,奖金翻倍。

4.3对全月评分不足60分的,少于60分的部分按2元/分进行处罚,并予以转达。

4.4对于车间的奖惩金,在连同当月月尾统一发放。

生产工艺技术部规章管理制度 第13篇

1 我国地质钻探施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钻探工艺问题

在地质钻探施工中, 需要根据岩石性质和地质设计的不同来采用不同的钻探工艺, 比如金刚石钻进、钢粒钻进、以及合金钻进工艺等。同时还要结合岩石可钻性的等级来选择钻头结构类型、钻进方法、钻进技术参数、以及钻进时间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地质钻探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但是目前在我国的地质钻探工作中, 在钻探工艺方面存在不少的问题, 影响了地质钻探的正常施工。

1.2 人力资源问题

地质钻探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素质直接影响到钻探工作的好坏, 但是我国的地质钻探队伍中不少是临时招来的农民工, 缺乏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并且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就直接上岗, 给施工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同时, 由于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 导致一些人员缺乏责任感, 在施工中偷工减料、谎报进尺。

1.3 机械设备问题

地质钻探工作必须要依靠机械设备才能进行, 因此必须要具有质量过硬、技术水品高的岩心钻机才能保证施工的进度和质量。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依然采用的是立轴式钻机, 并且缺乏计算机控制设备, 不能较好的实现地质钻探施工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使得我国的地质钻探施工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不小的差距。

2 地质钻探施工中的安全管理措施

2.1 建立地质钻探施工安全生产体系

要想建立地质钻探施工安全生产体系, 关键是要保证钻探施工的各个环节有全面完善的制度可依, 要建立安全生产体系。具体来讲可依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1) 要健全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在地质钻探施工中, 需要结合国家制定的相应法律法规, 并结合本行业的特点和特征, 不断优化和补充安全管理制度, 为安全生产提供更多的制度保障;2) 要树立安全管理理念。地质钻探工作是一项相对比较危险的工作, 各职能部门以及管理人员要加强思想上的认识、树立安全管理理念, 在设计规划、施工作业、以及后续维护阶段贯彻安全第一的管理理念, 把安全规范落到实处;3) 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在地质钻探施工中要把安全责任落实到个人, 培养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 在施工的各个环节加强安全管理, 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

2.2 规范安全事故的处理流程

在地质钻探施工中, 需要有一套完善规范的安全事故处理流程, 以便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能够尽快采取有效措施, 把损失降到最低。首先, 在事故发生后要首先测量和评估事故的发生区域和事故等级, 掌握第一手资料, 为后续工作的有效展开打好基础。其次, 要对与事故有关的相关数据做好精确的计算和详细的记录, 并与以往的数据进行比对, 然后整理上报移交下移环节。同时, 还要选择和使用最为适合的机械工具和探测设备来对事故进行及时处理, 把握事故的动态变化过程, 针对不同的事故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2.3 加强地质钻探施工安全文化建设

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是地质钻探施工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 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地质钻探施工中的安全文化建设:1) 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人是地质钻探施工的主体, 在提倡人性化的今天必须要把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放在首位, 配备足够的安全设备和安全人员, 为施工人员提供足够的安全保障;2) 加强安全生产宣传, 培养安全意识。施工单位必须要加强安全生产宣传, 培养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 传授安全知识和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等;3) 要树立创新发展观念。相关人员要树立创新发展的观念, 积极利用新技术和新设备, 提高工作效率, 保障施工安全, 使地质钻探施工朝着系统化和高端化方向发展。

3 地质钻探施工中的生产管理措施

3.1 人力资源管理

由于地质钻探施工中的工序比较复杂, 工程规模较大, 任务相对比较繁重, 因此需要具备足够数量的人员来保证工程的顺利开展和如期完工。一般在地质钻探中需要有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施工人员、监督人员、以及设备维修人员等, 人员数量和种类比较多, 因此在生产管理中需要首先进行人力资源管理。要确保相关人员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素质, 对于一些新员工要先进行岗位培训再上岗。

3.2 机械设备管理

地质钻探施工中, 机械设备的质量与钻孔的数量和质量、花费的成本、以及施工的效率等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 因此必须要对机械设备加强管理。在机械设备的选购上, 要在预算可能的条件下尽量选择一些高质量、高性能的钻探设备, 既能保证工程质量, 也能提高施工效率。在机械设备的使用过程中, 要对操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操作, 避免造成机械设备的损坏。同时, 还要注重对机械设备的维修和养护, 保证时刻处于完好状态, 避免影响工期。

3.3 钻探工艺与质量管理

在地质钻探施工生产管理中, 要加强对钻探工艺与钻探质量的管理, 保证钻探工艺符合施工的要求, 能够确保施工的质量。具体来说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首先, 要严格施工操作规程, 选择合适的钻进技术参数;其次, 要加强检查, 全面掌握施工动态, 确保施工质量;同时, 还要适时地对工程质量进行统计和分析, 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4 结论

地质钻探是一项比较复杂繁重的工作, 对质量和安全的要求比较高,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要加强安全生产和管理。针对当前我国地质钻探行业存在的问题, 相关单位和部门必须要加强认识, 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应对和解决, 促进我国地质钻探行业的健康发展。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我国的地质钻探行业也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 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地质钻探行业在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不少的挑战, 特别是地质钻探施工中存在不少的安全隐患, 安全事故发生的频率比较高, 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这就需要在地质钻探施工中加强安全与生产管理工作。本文主要从我国地质钻探施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地质钻探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和生产管理措施等方面来进行分析。

关键词:地质钻探,安全管理,生产管理

参考文献

[1]陈自军.浅谈地质钻探生产管理中的几个问题[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9 (16) .

[2]杨良水.地质钻探工艺技术探讨[J].江西建材, 2011 (2) .

芳烃生产技术及分离工艺 第14篇

【关键词】芳烃;生产;分离;技术

一、引言

芳烃在石油化工工业中占有最重要的作用,是最为基础的原料。芳烃类化合物约占已知有机化合物种的30%,其中苯、甲苯、二甲苯的产量和规模仅次于乙烯、丙烯,被称为一级基本有机原料。通常的芳烃的生产是指苯、甲苯、二甲苯的生产。芳烃类化合物广泛用于生产化纤、塑料、橡胶等主要的化工产品以及一些精细化学品。随着石油化工及纺织工业的持续发展,全球对芳烃的需求量不断增长。

目前芳烃的生产设备一般由石脑油加氢、催化重整、裂解汽油加氢等联合装置组成,其作用是芳烃转化和芳烃分离,其主要主产品是苯和二甲苯。包含的主要技术有:催化重整、芳烃抽提、甲苯歧化、烷基转移、二甲苯异构化及丙烯分离等芳烃转化技术。

二、催化重整技术

1.催化重整技术概述。

催化重整是使石油经过重整转变成富含芳烃的生成油,同时提取氢气和液化石油气。按催化工艺的使用方式,可分为半再生重整、连续重整和循环再生重整等形式。其中连续重整是主要的重整方式,连续重整有液收高、氢产高和芳烃产率高等优点,其工艺水平已经向超低压、高苛刻度方向发展,并且逐渐成熟。反应苛刻度的增加导致积炭速率增大和再生频次的增加。

国际上催化重整技术发展较晚,掌握成熟技术的国家与公司也并不多。R-264催化剂2004年首次被应用,其转化率高,生焦量少是主要的特点。我国中石油、中石化等公司开发的多个牌号的催化剂,已多次成功应用,最新一代催化剂已在我国内地多个石化公司成功。连续重整技术于2008年由中国石化洛阳工程公司和中国石化广州分公司联合开发出来并成功应用,标志着中国石化已经拥有了成套的催化重整技术。

重整原料对重整产物的分布、产率等都有重要影响。原料中正构烷烃环化脱氢成芳烃的反应速率很慢,转化率低,而环烷烃和异构烷烃环化脱氢成芳烃的反应速率相对较快。对重整原料石脑油进行吸附分离或馏分切割是充分利用重整原料、优化产物分布并提高芳烃收率的重要手段。

2.催化重整技术发展方向。

重整技术的一项发展趋势是苯含量的降低,主要的方式是从重整原料石脑油中除去在重整过程中会生成苯的苯前身物。再通过提高石脑油的初馏点到80℃左右,进一步的降低苯的产率,进而达到增加甲基苯和多甲基苯的产率的作用。当重整产物以二甲苯为主要目标产物时,石脑油终馏点可适当提高到165℃以上。提高C8含量,重整装置可生产更多的C8芳烃,从而可以提高整个芳烃联合装置芳烃产量。

分子筛吸附剂法将石脑油中的正构烷烃分离,是催化重整原料组成的更为有效的方法。通过吸附分离,石脑油被分离成富含非正构烷烃的吸余油和富含正构烃的脱附油,吸余油的芳烃潜含量可大幅度的提高。是优质的催化重整原料。脱附油为正构烷烃,是优质的蒸汽裂解乙烯原料。采用溶剂抽提工艺也可对重整原料组成进行整合优化。抽提后的抽出油芳烃潜含量明显增加,可作为催化重整原料,链烷烃质量分数较高的抽余油可作为蒸汽裂解制烯烃原料。

三、芳烃分离关键技术

1.芳烃抽提分离技术。

芳烃抽提是从重整油和裂解汽油中获得芳烃的常用技术,芳烃抽提工艺主要包括抽提蒸馏、液液抽提两类、溶剂多选用低毒、无腐蚀、选择性好的环丁砜。随着乙烯裂解原料的重质化,乙烯装置副产的裂解汽油中芳烃含量越来越高,采用溶剂抽提法处理裂解加氢汽油时,需要非芳烃产品与原料进行混兑,使抽提进料芳烃含量降至70%以下,以维持抽提塔正常操作。

2.结晶分离技术

混合二甲苯中各组份间凝固点相差较大,因此可以用冷冻结晶法分离生产。结晶分离技术一般由两段结晶过程组成。第一段结晶温度控制在低共熔温度下,以提高回收率,晶体的纯度为85%~90%。第二段结晶过程中将一段结晶粗产品熔融后,控制结晶温度为零下20℃至零下10℃,进行重结晶,以提高产品的纯度,可获得纯度较高的结晶。二次结晶产品用甲苯洗涤,可以脱除晶粒间夹杂的间位和邻位异构体。

四、甲苯歧化与烷基转移技术

1.甲苯经择形歧化反应。

甲苯经择形歧化反应,生成高浓度的混二甲苯产物,有效地降低了芳烃分离的成本。近年来,随着甲苯择形歧化技术的不断提高,该工艺的竞争力不断的提升。甲苯转化率、对位选择性以及芳烃回收率的提高,进一步降低了该工艺的能耗物耗,目前国外新建芳烃分离装置中已有一半采用该技术。

2.重芳烃轻质化技术。

大多数重芳烃用作低价燃料,将重芳烃转化为高附加值的BTX 芳烃是提高重芳烃利用率和调节二甲苯供需平衡的重要手段。重芳烃轻质化技术可满足不同工况要求,处理大量的重芳烃原料,而且转化率高。

影响催化剂反应性能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分子筛的酸性,强酸中心不仅会促进多碳侧链烷基的脱烷基反应,而且也会引起深度脱烷基(脱甲基)反应和积炭反应,从而降低甲基的保持率和二甲苯的收率。为改善重芳烃的扩散能力,对微孔分子筛进行扩孔处理制备具有二次介孔的分子筛材料也被尝试用于重芳烃轻质化反应,如碱处理制备的介孔丝光沸石为催化剂时,重芳烃的转化率明显提高,显示其具有潜在的应用可能。

3.二甲苯异构化技术。

从催化重整和裂解汽油中得到的芳烃中,乙苯同系物的含量一般占到百分之十以上。由于分离异构回路的循环比为3.5左右,单程二甲苯损失率的降低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提高二甲苯总收率,二甲苯异构化在芳烃生产中决定了芳烃联合装置的经济性。

五、芳烃生产新途径与新工艺

1.组合反应工艺。

尽管甲苯选择性歧化工艺生产的二甲苯中芳烃质量分数高达90%以上,降低了吸附分离单元的负荷,使结晶分离技术重新成为可能,但该工艺无法利用资源,同时产物中含有大量的苯。因此在芳烃联合装置中,不能简单地用择形歧化工艺代替传统歧化工艺。需要进行二甲苯异构化的循环二甲苯量下降,四个单元的负荷比传统工艺的要低很多。这意味着不仅芳烃能耗下降,生产成本降低,效益提高,而且也为整个联合装置提高生产能力创造了条件。

2.甲苯甲基化技术。

甲苯甲基化技术是一种芳烃生产新技术。与已经工业化技术相比,甲苯甲基化的主要优势在于能最大程度地将甲苯原料转化为芳烃产品,即甲苯利用率非常高;另一优势是采用甲醇作为烷基化试剂,甲醇是煤化工的主要中间产物,受国内产能的快速增长及廉价进口甲醇的竞争,国内甲醇价位将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维持较低的水平。基于廉价的甲醇原料及甲苯原料的高效转化,甲苯甲基化技术具有很好的技术经济性。该技术作为未来芳烃转化的关键新技术必将引起更加广泛的关注。

3.甲醇芳构化制芳烃。

甲醇芳构化制芳烃涉及氢转移、齐聚、环化、脱氢、烷基化和脱烷基等复杂过程,近几年虽有相关专利发表,但尚未见工业化报道。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正在开展甲醇制芳烃工气的工艺技术研究并取得了积极的进展。该技术以离子交换分子筛为催化剂,可将甲醇转化为芳烃,甲醇转化率大于20%,液相产物选择性大于35%,液相产物中芳烃含量大于60%。

芳烃是重要的石油化工基础原材料,未来将以节能减排为方向,降低原料成本、开辟便宜易得的原料来源,提高芳烃收率和选择性,加快对芳烃生产的新工艺、新催化剂研发和工业化的步伐,提出灵活多变、具有竞争力的芳烃生产技术,提高装置操作的灵活性。

参考文献:

[1]任华堂,韩凝,夏建新.我国东部地区环境中多环芳烃的空间分布及生态风险分析[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09(S1).

[2]陆继龙,赵玉岩,郝立波,蔡波,孙淑梅,于新民.吉林省中部农业土壤中PAHs的分布及风险评价[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0(03).

上一篇:共青团员民主评议表下一篇:党支部委员履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