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比较水的多少 〉教学设计

2024-05-25

科学《比较水的多少 〉教学设计(精选14篇)

科学《比较水的多少 〉教学设计 第1篇

《比较水的多少》教学设计

——丰富教学内涵,培养科学素养

湖北省安陆市孛畈镇横山小学

陈家朝

一、教材依据

《比较水的多少》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科学》三年级上册《水》单元的一课教学内容。

二、背景分析

生活中经常要比较水的多少,但人的感觉有时会出错。要精确的测量就要借助一些仪器。量筒是测量液体多少的仪器。教材分两方面进行:(1)用比较的方法认识水的多少。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多种材料进行比较。(2)介绍量筒这一测量工具,并提出“毫升”的概念,引导学生测量比较。从表面上看,教学可以分两部分展开——先比较水的多少,再介绍量筒。实质上这种分割处理两部分内容的方法没能充分发掘教材的内涵,也就没有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我采用“合二为一”的方法,在比较水的多少时,让学生力求方法最多,方案最佳。在优化方法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探讨设计出自己认为理想的测量工具——量筒。这样做,既为教学创造了一个极好的探究过程,又使学生对量筒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更使整个教学过程呈现出完整有序的认知逻辑形式。如此安排丰富了教学内涵,较好的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理念

科学课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素养包括科学知识、探究能力、科学技能、思维方法、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伦理,内容极其丰富。怎样把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工作落到实处呢?我的体会是研发教材、研究学生,创造科学有序、丰富多彩而又切合实际的教学实践活动,尽可能地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知识是载体,它应该搭载起能力、方法、技能、情感和伦理等诸多内容。这是个理念。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教师用多元化的思维创造“一箭多雕”的教学效果。我的做法是:(1)让学生获取浅显的知识。(2)为获得知识构建探究的过程。(3)在过程中培养思维方法,掌握实验技能,体验情感,树立价值观。目的都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为本课教学确定的教学目标是:(1)科学知识——认识量筒。(2)科学技能——用实验比较水的多少培养实验技能。(3)思维方法——用多种方法比较水的多少培养求异求新的思维方法。(4)探究能力——在设计量筒中培养探索研究能力。(5)科学精神——在 1 实验证实估测后树立求实的作风。(6)科学态度——在完善量筒的设计中树立精益求精的态度。(7)科学伦理——在优化比较的方法中形成真理标准意识。

四、教学准备

挂图,多媒体课件,瓶子,大、中、小号杯子,尺子,纸条,笔,实验报告,量筒,水曹,水。

五、教学过程

1、教学铺垫:教师出示“T”字图形,要求学生估测横线和竖线的长短。(由于视觉的偏差,大多数学生会认为竖线长些,其实横线比竖线长1厘米。)

2、教师提问:要准确的做出判断,该怎么办?(测量。)

3、埋下伏笔:用尺子可以测定物体的长短,读尺子上的刻度可以确定长短是多少。

4、感受水:今天我们要学习“水”这一单元的内容,让我们先感受一下自然界水的魅力。

(课件展示)

5、生活入手: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生活中经常要比较水的多少。请同学们看水的多与少。

(课件展示)

6、教学导入:这是粗略的比较,如何准确的比较水的多少呢?(课件展示,板书课题)

7、估测判定:在我们的面前都有三瓶水,分别标有1、2、3、编号。请同学们估测一下,哪个瓶子的水多些?把估测的结果填在实验报告里。

(由于瓶子粗细不一,液面高低不等,学生很难做出准确判断。)

8、教师提问:用什么办法有力地证实你的估测呢?(实验测量)

9、实验要求:我为同学们提供如下材料(课件实物同时展示)瓶子、大杯子、小杯子、尺子、笔、纸条等。)请同学们想办法证实自己的估测。我有三点必须着重强调:(1)看哪个组测量的办法多。(2)哪种测量方法最简便、最精确。(3)把实验方法填在报告里,可以采用简单的记法,如:大杯+ 小杯。

(课件展示)

10、方案预设:师生先简单讨论讨论测量方案。

11、实验过程:学生分组测量,填写实验报告。

12、汇报结果:学生汇报测量结果。

13、重点突破:测量的结果是出来了,正如我事先强调的,我要看看同学们是怎样做的,谁的方法多,谁的方法好?

(各组汇报自己的方法,别的小组说过的方法就不必再说。)

14、综合结果:(1)、大杯+大杯。(2)、小杯+小杯(3)、大杯+小杯(4)、在大瓶子上刻刻度量。

15、利弊判定:第(1)种方法速度快,但不准确;第(2)种方法准确,但速度慢;第(3)种方法较前两种方法都好;第(4)种方法最好。

(用课件展示)

16、难点突破:把尺子刻在瓶子上,一个刻度表示多少呢?

(讨论:正如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一样,刻度必须要定一个大家公认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毫升”,用一毫升做一个刻度,在竖直的玻璃瓶上刻上记号就成了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量筒。教师出示量筒。这是谁发明的?就是你们。)

17、知识强化:让我们来感知一下一毫升有多大。(课件展示)

18、扩展应用:用量筒测量既简便又精确。让学生用量筒测量几瓶水的多少,看到底多多少与少多少。

(在学生测量的过程中相机介绍读取量筒刻度应注意的事项。)

六、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体现如下特点。

(1)、体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我把教材的两部分内容合为一体,注重比较水的过程,在过程中探讨设计量筒。教学结构更严谨,逻辑更严密,内容更丰富,内涵更宽泛。在实验材料的选择上,我大胆取舍,目的是让材料更有结构性,更有利于学生渐进地探究。另外,在教学的开篇我增设了一个用尺子量“T”字形线段的细节,目的是启发学生:标准的尺子能测量线段的长短,统一单位的量筒才能计量液体的体积。前者的铺垫是引发学生用联想的方法创造后者。

(2)、遵循了认知规律。人们认识事物总是从不认识起步,再初步认识,最后才精确认识。认知的成果要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完善。我先让学生估测瓶中的水是多少。瓶子的选择是极易产生错觉的异型瓶子。再要求他们通过多种方法求证,然后在 筛选最佳方案中求得创新。其目的是把学习的过程变为对事物认知的过程。实现了“让儿童像科学家探索大自然的秘密一样去历经实践与创新的探究历程。”

(3)、注意干预分寸的把握。教师的干预过多会形成包办代替,干预太少会导致放任自流。干预多少有个“度”。我们要把干预度控制到切合实际的最低点。即所谓“一英寸宽,一英里深。”切口小、影响深。本课教学我干预了两次:①在比较水的多少时,我提出了三个要求——方法多、方法简便、方法精确。②在学生不知道用什么标准做量筒的刻度单位时,我介绍“毫升”计量单位。第一次干预是为了使探究活动升值——设计出量筒。第二次干预是为了促进量筒的设计更完善,而且“毫升”本身就是人们硬性规定的。这样没有包办 学生的探究活动,只是针对课堂教学的特点相对缩短了探究的曲折历程。算得上是“切口小,影响深。”

(4)、注重了情感与价值观的体现。情感和价值观不是教师“教”给学生的,而是通过创设各种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产生体验和获得感悟。我不是把量筒介绍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创造出量筒。目的之一是让学生在创造中展示自己的才华,感悟自己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在比较水的多少实验中,我力求方法多,方案佳。其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在估测时,我有意选择T形图案和怪形瓶子,有意造成错觉,再实验求证。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求实的作风。

2945字

科学《比较水的多少 〉教学设计 第2篇

设计理验:

《比较水的多少》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水”单元的第四课。教材首先从形状不同,装水多少也不同的瓶子进行“哪个瓶子里装的水多,哪个瓶子里装的水少”的比较,通过感官去感知,但是人的感觉有时会出现错觉,所以为了精确地测量就需要借助一些仪器,引出量筒就是测量液体多少的仪器之一。我在本课教学时“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西游记故事贯穿本课的始终,引导学生经历观察猜测哪瓶水多;设计实验制定实验方案;运用各种材料进行验证比较;由“到底多了多少”引出本课重点:认识量筒并正确使用量筒来测量,知道毫升才是描述液体体积的单位;最后利用学生喜爱的游戏环节将科学与生活实际相连系。整节课主要分三个活动:(1)设计演示各种实验方法。(2)运用各种实验方法比较水的多少。(3)用量筒测量比较水的多少和课外延伸“自制量杯”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水多水少的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比较方法的多种多样。

2、让学生在互评式探究过程中寻求科学的比较方法,对比较的方法进行分析统一,确立简单有效的比较方法。

3、帮助学生理解量筒是一种标准化的测量工具,学会使用量筒测量。教学重难点:

使用多种方法比较不同容器中水的多少,学会正确使用量筒测量比较水的多少。教学过程:

一、媒体故事导入新课。

引题: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你们看,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他们途经火焰山的时候,一个个都热得满头大汗,猪八戒叫喊着:“我要喝水、我要喝水。”师傅拿出了他们喝剩的2瓶水(出示1号瓶、2号瓶水),八戒一看可乐了,一心想找水多的那一瓶,他左看右看,可是,哪一瓶多呢?他犯难了。请你们也帮帮八戒比较一下1号瓶和2号瓶水谁多一些?出示课题《比较水的多少》。请你们仔细地观察桌上的1号瓶和2号瓶的水,交流一下马上告诉老师哪一瓶的水更多些。(意图:故事是学生特别是低段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故事中八戒憨厚的形象让孩子们更易亲近产生兴趣和共鸣学生很快就进入了教学的预设)

二、观察猜测哪瓶水多

1、学生观察比较。

2、汇报猜测:1号多,为什么?2号多,为什么?一样多?那么谁说得对?到底哪瓶水多呢?(意图:让学生根据观察充分说出自己的预测及原因,从而发现大家预测的结果不尽相同,引出仅仅通过感官感知有时会产生不确定因素,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

三、设计实验验证猜测。

1、媒体出示:除了观察,你和你的小组能用其他什么材料想出更好的比较方法吗?

2、学生汇报:a.用两个一样的瓶子或杯子(尺子)。怎么做?(量水的高低)你上来演示给大家看看,强调:因为两个瓶(杯)一样,为了不混淆,1号瓶的水倒进一样的瓶(杯)里时要在瓶(杯)上写个1,另一瓶(杯)就是2了。b.用一个瓶子或杯子,(画刻度)。做给大家看看。(提示:直接在瓶上画刻度不易画,在瓶上贴张白纸就容易画了并标上1、2的记号,表示1号瓶的水位、2号瓶的水位。)还有什么方法?c.比水的重量。怎么比?放台枰上秤。做给大家看看。觉得这个方法怎么样?d.比流得快慢。该怎么做?(意图:引导学生大胆设想用各种材料进行水的比较,教师对学生设想的每一种方法给予充分的肯定,并不失时机的让他们上台演示实验的方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了很好的发挥,为接下去的小组实验做好操作铺垫。)

三、选择实验方法,做实验。

这几种方法中哪种比较简便,你组里想用哪种方法来比较水的多少呢?

1、小组商量好,组长到老师处领去实验记录表和实验器材。那么做实验时要注意什么呢?

2、明确实验要求,并投影记录表指导学生填写。特别强调:如果把水倒出来实验结果就不确切了,看哪组做得最成功,获得“智慧星”。

3、进行实验。

4、小组长汇报展示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1)号瓶的水比(2)号瓶多。并发现各组实验结论不相同,有的说多了一点点。有的说多了几厘米。到底多了多少呢?怎么就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呢?(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比较水的多少,并对这些方法进行比较分析,让学生明白,所有的方法中,有的方法是简便的、有效的。并对最后的实验结果进行思考分析让学生意识到实验结论的不同,可能跟实验器材和实验方法有关,引出统一标准的测量仪器“量筒”)

四、认识量筒,正确使用量筒。看来,想要确切知道1号瓶水比2号瓶多了多少,还得用一种统一标准的测量仪器。(出示实物“量筒”并板书)

1、观察认识量筒。为什么量筒能更准确的测量呢?你们看量筒身上有许多东西呢!请材料员到老师这儿把量筒拿下去和你组里的同学仔细观察量筒,上面有什么?(强调量筒要轻拿轻放,小心破了。)

2、学生汇报:刻度均匀,有数字最高是100。还有ml的标记,引出“毫升”并板书,发现一大格就是10毫升,毫升是测量水这样的液体的体积单位。

3、指导正确使用量筒。那我们怎样正确的使用量筒来测量水的多少呢?a.把书翻到74页边看书边划出你认为的重点知识。通过看书你知道了什么?重点理解“视线要与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持平”投影书中插图指导学生观察。b.老师示范测量和读数并强调读数时的身体动作姿势,不仰视、俯视读。c.请一组学生示范测量和读数(看谁的读数姿势是正确的)。强调:将测量结果填写在记录表中。

4、(音乐响)小组用量筒测量,老师巡视指导。

5、填写实验记录汇报实验结论。小结失败的原因和成功的做法。(通过指导学生观察认识量筒;自学课本中量筒的正确使用方法;老师演示用量筒测量比较水的多少;学生小组示范演示使用量筒的过程,层层深入引导学生有条不紊的运用量筒测量比较出水的多少,提高了小组实验效率,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五、应用拓展。

“八戒可要谢谢你们了,他飞似的拿了水一口气喝下去,他一高兴要和大家来做个有奖竞猜的游戏,想不想做呀?

1、出示一瓶矿泉水,猜猜这瓶水是多少毫升?让一个学生读出来。再分别出示一盒牛奶和一瓶雪碧,猜一猜各是多少毫升?(对猜中或者很接近的给予奖励。)平时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毫升?看来,科学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呀!

2、最后公布一个有奖竞猜题:这一瓶盖水大概是多少毫升?(教师顺势测量一下5毫升是多少让学生看)引出10毫升是多少等的概念进一步引出:“既然量筒有这么大的作用那我们课后试着去自己做一个量筒或量杯,去测量一下5毫升、10毫升的水好吗?老师出示一个自制量杯作为样本,有问题可以请教老师和家长。”(意图:和猪八戒做游戏激起了学生极大的热情,牢牢的将学生吸引在对“毫升”这一概念的理解、联系实际、运用生活中。由“既然量筒有这么大的作用”引出课后作业自制简易量筒,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创造能力。)板书设计 实验器材: 实验方法:

两个相同的瓶子(杯子)尺子量(比高低)一个瓶子(杯子)画记号 用秤称 比重量

漏斗 量筒: 均匀的刻度数字

科学《比较水的多少 〉教学设计 第3篇

格式塔心理学派“完形压强”理论认为:当人们在观看一个有“缺陷”、“空白”的事物时,会不自觉地产生一种紧张的“内驱力”,并促使大脑积极兴奋地活动,去填补和完善那些“空白”,使之趋向完美,以便构建成一个“完形整体”,从而达到内心平衡,获得愉悦的感受。依据这一理论,在科学教学中就很有必要给学生留下一定的空白,使他们的心理始终处于探索奋进的最佳状态,让学生利用这些“空白”,自我建构,自主探索,用已有的知识和独特的亲身体验去“补白”,探寻真实的结论,发挥主体意识,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教材中留白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乃是对所学材料本身发生兴趣。”兴趣是求知欲的先导,是构成学生学习动机最为活跃的成分。所以,在教材中留白蕴涵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它给学生提供了参与、行动、想象、反思的空间。浏览科学教材,我们会发现教材中有多处留白:或“只语片言”,或一组图片,或几个图表,或要求学生直接动手写写画画……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几幅图给学生创设了无限遐想和探索的空间。

教材中留白的种类很多,有计划的发展性留白;还有对观察结果的留白;有的是侧重于操作性留白;还有的是旨在激活想象、引发思考的省略性留白……这些留白需要教师结合教材、联系生活实际,搞清楚留白的目的是什么,该怎样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活动。

例如: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我看到了什么》一课,第一部分内容为:照片上的大树。整页只有一棵大树图片和一句提示:“从图上看,我看到了什么?”很显然,这是一个故设的留白,因为学生从照片中所获得的有关大树的信息是很有限的,这就给学生提供了想像的空间。在教学时,我这样启发学生思考:远看大树有什么?近看大树有什么?大树上面有什么?大树下面有什么?引发学生多角度地思考和想像,实现了教材留白的开放性、引领性和生成性。

二、提问时留白

科学家克莱因提倡:留给学生自由活动的空间,他获得的就不仅仅是一个问题的解决、一种方法的掌握,而是一个人从整体意义上对科学活动的领悟。从本质上说,这种“领悟”离不开积极意义的探究空间和时间。而在提问时“留白”,能为学生的主动探究提供一个挑战性和支持性的学习环境。

提问时,我们应依据教学内容,抓住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巧妙“留白”,有意给教学知识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状态,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例如:学习“大气压强”时,我左手拿起一只盛水的大试管,右手把稍小的试管放在盛水的大试管中。问学生:“当我把相互套放的两支试管倒转过来,在管口朝下时,小试管会从大试管中掉下来吗?”学生异口同声说:“会。”于是我操作给学生看,小试管不但没有从大试管中掉下来,反而沿着大试管壁上升了,即使竖直朝下抖动,小试管仍不会从大试管中掉下来。与学生的预测截然相反,学生发出一阵“呀!”、“噫!”的惊奇声,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三、探究时留白

科学是一门以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学科,而探究需要观察,需要提问,需要预设和解释,这是一个发现空白、填补空白,探究未知、发现未知、发现真理的过程。在空白中求异,在空白中创新。关注“探究”中的留白,就是教师在探究过程中留一定的空白,让学生去思考、去想象,去揭示事物的基本规律。

所以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不能面面俱到,而是要留有“余地”,给学生一定的开发创造的时间和空间,以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例如:在学习“物质的燃烧”时,我向学生展示了这样一个实验情景:在一块玻璃板上安置了一长一短两支蜡烛,蜡烛点燃后,用透明玻璃罩罩住它们。让学生思考:罩子里面的蜡烛哪支先熄灭?问题提出后,绝大多数学生认为短的蜡烛先熄灭,而实验结果却是长的蜡烛先熄灭。为此,绝

大多数认为短的蜡烛先熄灭的学生感到惊讶。我就留下空白,让学生相互讨论。在讨论中,学生一致认为,关键问题在于蜡烛燃烧过程中,罩子里的二氧化碳究竟是上升还是下降?于是,他们进一步研究,发现气体的密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蜡烛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它的密度比空气小,浮在上面,所以长的蜡烛先熄灭。通过留白,不需教师讲解,学生就将问题解决了。

四、小结时留白

课堂小结是学生对一节课所获得的知识进行回味、体会,使知识升华,这是一种深层次的内化。因而在一堂课结束之际,教师要适当地“留白”,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和更广泛的思维空间,克服“填鸭式”的教学弊端。“留白”的设计,着力于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化,帮助学生掌握“终身受用”的学习方法。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时,会用“下节课接着研究”或者“课后请大家自由研究”作结语,至于学生是否真的研究了则完全不去管。在这个看似完美的收尾中,学生完全没有了反思的机会和再次探究的欲望。其实,教师要舍得花一些时间让学生进行反思自问:今天学习了什么(整理内化)?我学会了多少(对照检查)?还有哪些疑问(质疑提高)?让学生带着新的疑问走出教室。或者教给他们课后研究的方法、保证学生课后探究的兴致,使探究不会因为下课铃声的响起而终结。例如:在学习了“电路”后,让学生总结这节课学到了什么?这节课的学习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还有哪些疑惑需要解决等等。让学生在反思中得到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提升。

五、板书时留白

板书是一节课的缩影,它高度概括了本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好多教师只追求板书的醒目、精练、完整,很少有教师在板书中留下空白,让学生去填补完整。其实,在教学中如果有意识地留下板书的空白,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去填充,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概括水平,培养自学能力。

六、评价时留白

《比较水的多少》教学设计 第4篇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对“水的体积的多少”有一定的认识,但不能明确知道水的体积,对确切表示水的体积的数字有些陌生。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应让学生了解水是具有一定体积的,进而认识新的实验器材—量筒,并学会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典型的科学探究过程,能够提出问题并通过交流提出进行简单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够运用多种方法比较溶液的多少,使学生学会用一种方法比较不同溶器中水的多少,初步学会使用量筒,理解毫升的含义。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推测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注重事实,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的态度。

教学准备:3个塑料瓶(大小高低不同)、3个相同的玻璃杯、1个量筒、1条纸带、弹簧秤、注射器、记录纸若干。

教学重点:利用多种方法比较水的多少。

教学难点:使用量筒比较水的多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在口渴的时候都会想到喝水,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水杯,我们来进行一场喝水比赛,比赛结束后我们来评比一下谁杯里剩的水多,谁杯里剩的水少,并说出你们判断的理由。

学生比赛,学生汇报,进行评比。

老师在你们每组的桌子上准备了三瓶水,请同学们研究一下,哪个瓶子里的水多,哪个瓶子里的水少?

(板书课题:比较水的多少)

学生汇报:一样多、1号瓶多、2号瓶多、3号瓶多。

二、感受新知

(一)确立实验内容

1.怎样才能验证我们的猜测呢?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观察、猜想、讨论,选择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和实验材料。

2.小组汇报研究方法

(1)用同样的容器盛装(选择实验材料中一样大的玻璃杯);

(2)用手掂;

(3)倒入一样大的瓶中;

(4)用弹簧称称。

3.共同探讨方案的可行性,修改方案,将方案补充完整。

(二)进行实验验证

1.讲述实验要求;

2.小组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3.小组进行汇报展示记录单 ;

4.教师总结:刚才同学们帮老师比较出了2号瓶中的水最多,看大家预测的数据你们有什么发现?

(三)认识量筒

现在,我们可以初步比较水的多少,但是精确吗?如果我们想知道准确的数字要怎么办?

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朋友,它能帮助我们,告诉我们水有多少的准确数字,它的名字叫量筒。(板书:我的好朋友—量筒)

1.认识量筒

人们为了准确测量液体的多少,制作了这种带有刻度的玻璃杯—量筒,仔细观察它,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我想问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刻度、数字都用来做什么?

教师指导:上面的刻度表示液体的多少,也就是液体的体积,液体的体积单位用毫升表示(ML)。

2.学习使用量筒

(1)使用量筒必须放平稳;

(2)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然后读出液体的体积数;

3.指导学生练习演示读数;

4.用量筒重新测量3个瓶中水的体积,记录结果;

5.学生分组实验;

6.交流结果,展示测量记录。

教师总结:我们这节课探究了怎么测量水的多少,并认识了一个新伙伴—量筒。在实验中我们知道了在进行科学实验时一定要严谨、细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能测量液体的体积了吗?

三、知识拓展

现在要交给你们一个任务,老师给每组同学准备了3个小盒子,有一个正好能装进15ML的液体,回家利用量筒找出这个小盒子是哪个?下节课告诉老师好吗?

三年级科学上册比较水的多少教案 第5篇

一、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通过比较水的多少亲历一次科学探究的活动。

2、通过比较水的多少,知道解决一个问题可以用多种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证据在证明假设中的重要性。

2、愿意与同学交流比较水多少的方法。科学知识:

知道并学习用量筒测量液体的多少。

二、重难点

重点:用多种方法比较水的多少 难点:设计比较水多少的实验三、一 课时

四、课前准备

三个形状不同、粗细不同的瓶子(装有水、贴好标签)、塑料袋、笔、漏斗、量筒、小瓶盖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装有水,形状不同的瓶子,提出问题:哪个瓶子装的水多?

(二)、比较水的多少

1、猜一猜

2、设计实验

小组讨论:用什么方法证明你们的猜测。汇报并引导:(1)比轻重

(2)比液面高低

(3)比水流时间

3、分组实验:选择一种比液面高低的方法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4、汇报实验情况和结果

(三)、多多少

提出问题:老师想精确地知道2号瓶的水比1号瓶多多少,比3号瓶多多少,怎么办?

1、认识量筒

2、学会使用量筒:观看视频

3、解决问题:1、2、3号瓶各有多少毫升水?(做好记录)

4、汇报实验结果。

(四)、小结与拓展

1、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科学《比较水的多少 〉教学设计 第6篇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液体的体积是可以测量的。

2.非标准单位的测量会导致结果的多样,标准单位的测量使信息交流成为可能。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方法比较液体多少;使用标准和非标准单位测量液体的体积。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比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对比较的方法进行分析和统一,有助于确立科学的标准。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方法比较液体多少;能较规范地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教学难点】用多种方法比较液体多少,明确用标准单位测量使信息交流成为可能。【教学准备】

给每组的材料:3个塑料瓶(大小高低不同)、1个玻璃杯、1个量筒、1条纸带、胶水、记录纸若干。【教学过程】

一、比较哪个瓶子水最多

1.出示三个不同的瓶子,里面装有不等量的水。请学生猜测,哪个瓶子里的水最多,哪个瓶子里的水最少,并说明理由。

2.怎样才能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并说明为什么这么想。(师可适当提示前面所学的关于水的特性,如会流动、有重量、有体积等,鼓励方法的多样性)

3.交流讨论,比较不同的方法,选择操作最简单的方法进行实践操作。

4.生实践操作后汇报结果。(如出现结果差异较大或不同,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原因)

二、比较水多多少

1.师:现在我们已知2号瓶中的水最多,但它比其他瓶中的水多多少,知道吗?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

2.学生讨论测量方法

预设1:生可能会直接说用有刻度的杯子,师需追问:杯子上的刻度有什么用?假如没有有刻 1 度的杯子,该怎么办?

预设2:生可能一时想不出用什么办法,师可直接出示小杯子、瓶盖等材料提示、引导,交流这些材料可怎么用。

预设3(可接预设2):生知道借助一些更小的容器帮助测量,师可追问:用小杯子量了,还多出半杯怎么办?如果想知道得更精确,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3.自制刻度线测量

(1)如果我们要给一个杯子画刻度线,这些刻度线有什么用?画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呢?(刻度间距要相同)

(2)生实践:自制的刻度条,并贴到一个玻璃杯上,再次比较三个不同瓶子里的水,并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3)交流测量结果,发现并讨论问题: 测量的结果相同吗?

你们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测量结果不同呢? 我们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三、认识并使用量筒

1.师介绍量筒,并提示“测量要求”,问:

量筒刻度上的一格代表多少?和我们自制的刻度比较,有哪些区别? 为什么量筒要平放?

为什么视线要与液面保持水平?

2.请学生用量筒测量三瓶水的多少,并汇报测量结果。(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量筒,或上课时间不够,可采用教师演示方式进行)

3.师:你们知道这样一瓶矿泉水、一桶食用油有多少吗?(出示食物或照片)这个数值就表示了一瓶矿泉水或一桶食用油的体积了。

科学《比较水的多少 〉教学设计 第7篇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4.4比较水的多少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液体的体积是可以测量的。

非标准单位的测量会导致结果的多样,标准单位的测量使信息交流成为可能。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方法比较液体多少;使用标准和非标准单位测量液体的体积。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比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对比较的方法进行分析和统一,有助于确立科学的标准。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方法比较液体多少;能较规范地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教学难点】

用多种方法比较液体多少,明确用标准单位测量使信息交流成为可能。教学准备

给每组的材料:

3个塑料瓶(大小高低不同)、1个玻璃杯、1个量筒、1条纸带、胶水、记录纸若干。教学过程

一、比较哪个瓶子水最多

1.出示三个不同的瓶子,里面装有不等量的水。请学生猜测,哪个瓶子里的水适用于新课程各种版本教材的教学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400-715-6688

第1页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最多,哪个瓶子里的水最少,并说明理由。

2.怎样才能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并说明为什么这么想。(师可适当提示前面所学的关于水的特性,如会流动、有重量、有体积等,鼓励方法的多样性)

3.交流讨论,比较不同的方法,选择操作最简单的方法进行实践操作。4.生实践操作后汇报结果。(如出现结果差异较大或不同,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原因)

二、比较水多多少

1.师:现在我们已知2号瓶中的水最多,但它比其他瓶中的水多多少,知道吗?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

2.学生讨论测量方法

预设1:生可能会直接说用有刻度的杯子,师需追问:杯子上的刻度有什么用?假如没有有刻度的杯子,该怎么办?

预设2:生可能一时想不出用什么办法,师可直接出示小杯子、瓶盖等材料提示、引导,交流这些材料可怎么用。

预设3(可接预设2):生知道借助一些更小的容器帮助测量,师可追问:用小杯子量了,还多出半杯怎么办?如果想知道得更精确,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3.自制刻度线测量

1)如果我们要给一个杯子画刻度线,这些刻度线有什么用?画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呢?(刻度间距要相同)

2)生实践:自制的刻度条,并贴到一个玻璃杯上,再次比较三个不同瓶子里的水,并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3)交流测量结果,发现并讨论问题:

适用于新课程各种版本教材的教学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400-715-6688

第2页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测量的结果相同吗?

你们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测量结果不同呢? 我们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三、认识并使用量筒

1.师介绍量筒,并提示“测量要求”,问:

量筒刻度上的一格代表多少?和我们自制的刻度比较,有哪些区别? 为什么量筒要平放?

为什么视线要与液面保持水平?

2.请学生用量筒测量三瓶水的多少,并汇报测量结果。(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量筒,或上课时间不够,可采用教师演示方式进行)

3.师:你们知道这样一瓶矿泉水、一桶食用油有多少吗?(出示食物或照片)这个数值就表示了一瓶矿泉水或一桶食用油的体积了。

4.师:5毫升水大概是多少呢?

适用于新课程各种版本教材的教学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400-715-6688

厨房中的化学——水的科学使用 第8篇

厨房大多数备有酒、食用醋、自来水、食盐、鸡蛋等。食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CH3COOH),化学名叫乙酸。醋酸在水中只能电离出氢离子(H+)和乙酸根离子(CH3COO-),它也能与活泼金属发生置换反应产生氢气,所以家用铝制品不可用来盛放食醋,以免被腐蚀;此外,在煮骨头汤时,父母会往汤内加少量食醋,为什么呢?因为骨头中含有磷酸钙,磷酸钙不溶于水,磷酸钙与醋酸作用生成可溶于水的磷酸二氢钙,可以增加汤内的含钙量,对于未成年人的成长有利。另外,在厨房中,对各种食材的清洗每日必不可少,所以用水量十分大,但现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淡水资源非常短缺,如何解决用水问题是现今讨论的重点。既然我们挖掘不出新的淡水来源,可否从节约用水方面去着手?我们如何重新利用生活污水?有关水的使用有很多的学问,下面提出一些想法。

一、常见饮用水的种类及其来源

随着生活节奏的改变,都市人喝水的习惯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尤其是夏天,冰箱里总是会存一些瓶装水,或者直接安装一套直饮系统,免去了烧水的麻烦。目前市场上的“直饮水”品类繁多,瓶装水方面,除了常见的矿泉水、纯净水,出现了离子水、天然水、矿物质水及蒸馏水等。而在家庭净水系统中,除了常见的桶装水,净水机、软水机等家用饮水设备也趋于常态。面对种类繁多的饮用水,怎样才能选到身体真正需要的水?

常见的饮用水有矿泉水、纯净水、天然水、太空水等。其中矿泉水是天然的来自地下深层未受污染的地下水,在特定环境中,经历了漫长复杂的地质化学过程,富集了某些矿物成分形成的天然溶液,它含有一定量的矿物盐及微量元素,由人工提取后消毒而成。纯净水是通过蒸馏、去离子化、反渗透等过程生产出来的,它不含任何杂质,无毒无菌,可直接或煮沸饮用;但纯净水在滤去有害物质的同时,也将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滤去了。天然水指经最小限度处理的地表水(地下形成的泉水、矿泉水及井水等),它保存了优质水源中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适合长期饮用。太空水是采用高分子分离膜技术净化水质而生产的含氧的纯净生水,它是绝缘的,因而进入人体细胞亲和力最强,容易溶解体内杂质。专家表示:不同种类的水虽然都含有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但是因为水源和种类的区别,这几种水中所含的微量元素种类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因为不同人群需要的微量元素不同,所以不应该迷信含有微量元素的水就是好水。消费者在购买的时候应该仔细分辨包装上的成分表,各取所需。具体适用人群:老年人、孕妇和青少年对于某些矿物质需求量较大,比较适合饮用含有部分矿物质的饮用水。青少年正处于发育阶段,饮用含有少量钙、锌的水对补充微量元素有一定帮助,可以选择含有碳酸类微量元素、锌及碘的矿泉水等。

二、做饭、菜和饮用水的选择及用量

通常情况下,在春、夏、秋季,由于水温适宜,我们习惯上用自来水来洗衣、洗澡、洗菜、做饭等,因为自来水是对自然界水经过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净水工序处理后得到的水,基本是安全的。但是,由于城市输水管道老龄化的问题,以及一些高层建筑的水箱存在污染的危险,因此不宜直接饮用。有些污染严重的自来水甚至不宜用来刷牙漱口。而在冬天的时候,由于水温过低,我们就想到了太阳能热水器里的热水。的确,太阳能为人民的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但是首先,太阳能热水器的水箱内储存的水属二次储水,自来水中本来用于消毒杀菌的余氯,经一段时间的储蓄后会自然分解,起不到消毒的作用;其次,由于水箱中的水经热反应后温度升高,箱内的涂层、粘胶和塑料输水管长期在热水浸渍中会发生一些化学反应,一些有害物质会被释出,并溶于水中;最后国家对塑料输水管分有“可供生活饮用”和“不可供生活饮用”两类,绝大多数太阳能热水器的输水管没有明确的批文,在不明确的情况下最好不要将太阳能热水用于与入口有关的生活饮用类,如洗菜、做饭、烧开水等,更不能直接饮用,仅用于洗浴、洗衣、打扫家庭卫生是可以的。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那么人们每天应该饮用多少水呢?有关专家提出,正常成年人每日应该补充白开水2000毫升。专家告诉我们,人们每天饮水量多少与饮水对象的年龄、个体差异(如高矮、胖瘦、男女)、运动量、气候变化,健康状况、饮食状况、从事职业等有关。以正常成年人的日饮水量为计算标准,生理需要量约为3000毫升,每日通过饭、菜、汤、水果摄取水分约1000毫升,为此应补充白开水2000毫升。日常生活中有人喜欢饮茶水、牛奶、咖啡、果汁、酒及其他饮料,即使如此,补充白开水量一般也不应少于1000毫升。据介绍,胖者由于体表面积大,排泄水分量多,需水量增多,故要比正常人增加10%,瘦者则要减少10%。另外,应根据日运动量大小增加500至2000毫升,尤其是剧烈运动后更需要缓慢多次补充大量水分,或者稀释后的盐开水或饮料。夏天比冬天多喝水约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春秋季节多保持平衡。专家建议,患有疾病者应根据医嘱,如肾炎水肿、肝硬化腹水应少喝水,锅炉工、钢铁工、冶炼工人、地矿工人饮水量要比正常人多三分之一,日饮水量约4000毫升或更多些。就目前资料来看,符合标准的凉开水最适合饮用。

三、节约用水,循环使用

水是自然界最宝贵的资源之一。水占人体重量的60%—70%,而每人每天至少要2.5升水来维持生命需要。我国是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现在我国许多城市缺水,因此,节约用水已刻不容缓。

许多大型企业,尤其是钢铁企业,早已建立了水循环利用的系统,即清水—第一次清循环水—第二次浊循环水等,在循环过程中,不断进行各种处理,以除去混进水中的有害固体物质和液体物质,尽量提高水的纯净度以供再次使用。除工业用水,家庭已成为城市耗水大户,如能在家庭建立循环水系统,也将会节约大量的水,有效保护水资源。在家庭循环用水系统中,水池的排水口可分为三部分,分为三个级别。用户只需要按下相应的按钮就可以控制排水口的级别。级别一表示可以二次循环使用,例如洗毛巾、抹布之类;级别二表示水资源可以进行第三次使用,例如冲厕所之类;级别三表示此时的水已经没有什么利用的价值,变成了废水。从排水口中排出来的水将会分别存储在不同的地下水池中,水池又与水龙头连接起来,而在水龙头也有三个按钮,按下每个不同的按钮,就可以将不同级别的水流出,供人们再次使用。比如你在厨房洗菜,选择了二级别排水口,洗菜后的剩水就流入了储存池中,之后,又来到卫生间。举个例子:充分利用淘米水,初始的淘米水可用来浇花,它是水源也是营养源,不论你养多少盆花,只要把淘米水积攒起来都会够用,而且叶壮花鲜。清的淘米水可用来洗第一遍菜;洗菜水可用来清洗水池及灶台等厨房用具;家庭沐浴水可接存起来,用来洗便池;洗衣服时可先洗内衣和浅色衣物,后洗外衣和深色衣物,做到一水多用。

总之,了解化学知识,掌握一些与厨房有关的化学知识,可以使我们吃得更放心、更有味,生活更甜蜜。

摘要:作者结合当前水资源缺乏的严峻形势, 针对厨房及饮用水提出一些想法和建议, 以减少水资源的隐形浪费, 节约用水。

《比较水的多少》教学设计与评析 第9篇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典型的科学探究过程,能够提出问题并通过交流提出进行简单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够运用多种方法比较溶液的多少,学会用一种方法比较不同溶器中水的多少,初步学会使用量筒,理解毫升的含义。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推测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注重事实,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的态度。

教学准备:饮料瓶4个、弹簧秤、带提环的杯子、同样大小的塑料瓶、漏斗、一次性杯、针管等。

教学流程

一、导入

桌上有四个装着自来水的瓶子,分别是1号瓶、2号瓶、3号瓶、4号瓶。四个瓶子中,2号和3号相比,瓶子一样,但3号的水位要高一些;3号和4号的水位一样高,1号瓶比4号瓶大,但4号瓶的水位比1号高。

师:(指着讲台上贴有号码的四个瓶子)哪个瓶中的水最多?你们的桌子上也有同样的四个瓶子,请仔细观察一下。

师:同学有这样几种观点,第一种认为1号瓶中的水最多;第二种观点认为4号瓶中水最多;还有一种想法,认为这两个瓶中的水一样多。到底谁的观点正确?

[评析:教师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出问题。]

二、设计方案,实验探究

1.师:用什么办法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每小组自己设计几种实验方案。

[评析:在不具备一些数学知识的情况下,学生进行对比实验设计是有相当难度的,在这里要给他们宽裕的时间进行思考讨论。]

2.汇报。

生:用两个一样大小的瓶子来量,谁的水位高,谁的水就多。

师:为什么非要两个一样大小的瓶子?

生:如果瓶子的大小、粗细不一样,就量不准了。

师:看来,标准必须统一。我们把它记录下来。

生:另外取一个瓶子,在瓶子上面画上刻度,就可以用这个瓶子来比较水的多少了。

生:把3号中的水倒一些,让它和2号中的水一样多。再把4号和1号中的水倒入2号和3号中,看看谁的水位高,谁的水就最多。

……

生:拿几个一次性杯子,分别倒入1号和4号瓶中的水,谁的杯数多一些,谁的水就最多。

3.确定实验所需材料及注意事项。

师:请同学们确定实验所需要的材料?做这个实验还要注意什么?不能让水漏出,你有什么方法?

生:再倒水时注意对准瓶口不要将水倒外面。

[评析:以上环节主要是让学生相互交流,在思辩中确定和完善实验方案。]

4.学生上台取材料,开始实验,教师参与其间。

[评析:学生实验并做记录,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5.汇报交流。

师:现在再来说一说,哪一个瓶里的水最多,你是怎么证明的?

生:我们小组通过将1号和2号瓶中的水分别倒入标有A、B两个一样大小的瓶子来比较。在实验中发现B号瓶的水面比A号瓶的水面高,最后我们小组认为2号瓶中的水比1号瓶中的水多。

师:这个小组回答的语言完整,逻辑性强,其他小组呢?

……

[评析:此时的汇报就是让学生进行有根有据的说明问题,即用事实说话。]

三、认识量筒

1.师:比较水的多少的方法有许多种,有的是很简便的。你认为哪种方法最科学、最简便?

生:用两个一样大小的瓶子来量最简便。

生:瓶子上面画上刻度的最简便。

2.引入更简便的仪器量筒及使用方法。

师:在测量水的多少时用量筒来测量是比较方便的,那么在用量筒测量时需注意什么?

生:轻拿轻放、视线与液面水平。

[评析:在用多种方法比较水的多少后,有必要评价一下每种方法的科学性和简便程度。对方法的选择,当然是越简便越科学越好。选择设计用最简便最科学的实验方法,是良好科学素养的体现。]

3.用量筒分别测量四个瓶子中的水,记录在表格中。

师:现在同学们用这种方法来测量四个瓶子中的水,看哪个瓶中的水多?多多少?

(学生实验操作。)

[评析:实验操作技能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仪器量筒是科学测量的常用和简便的工具,对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技能训练是非常必要的。]

4.实际运用。

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都见过哪些标有毫升(mI)的商品?

四、拓展

《比较水的多少》教学设计 第10篇

小学科学《比较水的多少》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内容:

《比较水的多少》是科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四课。

二、教材分析:

水是生命的摇篮,地球上一切生物也离不开水,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一切经济活动的命脉,在我们生活中离不开水。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通过积极参与、讨论和动手实验,进一步认识水,从而体会到水与每种生物都息息相关,增强节约用水意识,自觉保护水资源,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什么事都十分好奇,学生爱问好动,求知欲强,对实际操作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对直观事物感知较强,还是形象思维、直觉思维为主的阶段,他们有较强的表现欲。因此,在科学探究上,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学科学的乐趣。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开展小组合作交流的方法,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四、设计理念: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达到科学思维的培养。我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多媒体课件、实验材料、实验记录表等;并积极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1、情景教学法: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生活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究比较水的多少的方法。

2、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相互交流的意识,共同完成科学探究的任务。

3、师生交流法:通过师生的互动,加深对比较水的多少的认识,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4、对比观察法:对事物变化的前后进行对比观察,并描述、解释观察到的现象,从而形成新的科学问题。

五、学法分析:

让学生自行发现问题。设计方案并最终解决问题是整个课堂的主线,所有的活动都是围绕这一主线展开。上课前老师给出三瓶水,通过对话和视频建立教学情境,让学生发现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发现问题后进行猜想看看那个瓶里的水最多,学生得到自己的猜想后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最后通过操作自己设计的方案解决问题判断出哪个瓶里的谁最多。

在这个设计中主要用到探究教学的方法,让学生体会整个探究过程。在探究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学习目标

1、科学探究:能用比较的方法认识水的多少。进一步学会用科学实验来验证假设的正确与否。学会使用量筒量水的多少。

2、科学知识:知道比较水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有一些是比较简单的,认识毫升。

3、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及乐于合作交流的科学精神。

4、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计出解决问题的实验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合作交流等方法正确地比较水的多少。

教学难点:使学生学会利用所掌握的液体特性知识,设计方案并通过实验证明来比较水的多少。

八、教学过程:

1、引入探究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三瓶水。三个瓶子中,水面都高低不同。哪个瓶子里的水多?哪个瓶子里的水少?还是一样多?你知道吗?并简单说说理由。

2、进行科学探究,解决实际问题。(1)讨论比较水多少的方法。

先提问:要比较这两个瓶子中哪个瓶子里的水多,直接用肉眼观察行不行呢?你认为可以用什么办法呢?小组同学可以讨论一下,不

要只局限于一种方法。并进行学生讨论交流。再汇报:你们决定用什么方法来比较?需要用到什么工具呢?比较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板书方法:倒入同样的杯子、瓶子比高低;倒入小杯比杯数;用秤比重量)

(2)学生比较水的多少。

刚才我们积极开动脑筋,想出了很多办法,这些办法都可以来比较水的多少,下面就请大家自主选择一种办法来比较两个瓶子中水的多少。同时,老师要提醒大家在倒水的过程中不要将水倒出来,保证比较的准确度,把你们的比较结果记录下来。

3、引导学生使用量筒比较水的多少。(1)引出量筒。

为了精确地测量水的多少,需要借助专用测量水的仪器,量筒就是测量液体多少的仪器之一。(2)认识和使用量筒。

小结:量筒壁上有刻度,这刻的单位是毫升,毫升就是通常用来表示液体的单位。在我们使用的量筒上,每一格刻度代表多少毫升?一次最多可以测量多少毫升的水?

4、练习测量200毫升的水。

5、小结延伸。

今天我们就怎样比较水的多少进行了研究,大家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新的问题吗?在生活中,大多数液体的包装材料上都标有具体多少毫升的数据,请大家注意观察。

板书设计:

倒入同样的杯子、瓶子比高低; 倒入小杯比杯数;用秤比重量

九、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和以往的教学经验有以下几点认识: 1.本节课在上节课学生认识了毫升以后学习,让学生掌握使用毫升测量水的温度的方法。

2.测量200毫升水时,实验数据学生能很轻松的得到,本实验也不是很难,但如何分析数据得到我们需要的知识这一问题还需重点加强。这涉及到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老师要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获得信息、学会整理归纳信息,学会判断和识别信息的价值,并恰当的利用信息,以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比较水的多少教学设计 第11篇

教学目标:

1.引导同学们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方法比较不同容器中水的多少。

2.鼓励学生自主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比较水的多少。3.通过多种方法比较液体多少,使用标准和非标准单位测量液体的体积。

教学重点:准确认识量筒。

教学难点:通过多种方法比较液体的多少。

教学准备:瓶子3个(大小不同)、大小玻璃杯各1个、水槽、100ml量筒、纸条、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媒体故事导入新课。

引题: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你们看,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他们途经火焰山的时候,一个个都热得满头大汗,猪八戒叫喊着:“我要喝水、我要喝水。”师傅拿出了他们喝剩的3瓶水(出示1号瓶、2号瓶水、3号瓶水),八戒一看可乐了,一心想找水多的那一瓶,他左看右看,可是,哪一瓶多呢?他犯难了。请你们也帮帮八戒比较一下1号瓶、2号瓶水和3号瓶水谁多一些?小组交流一下马上告诉老师哪一瓶的水更多些。板书——比较水的多少。

二、比较哪个瓶子里面的水最多

1.老师这里有3个大小不一的瓶子,里面都装了一些水。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哪个瓶子里的水多?(学生反馈,观念不一)

2.教师统计赞成每种观点的同学各有多少。

3.瓶子不同,水位的高低也不同,确实很难看出来那个瓶子里面的水多。你们有什么办法来证明到底哪个瓶子中的水多,还是一样多的呢?(小组讨论,然后把你们的方法告诉大家)教师选择其中一种方法演示,得出结论。

三、比较水多多少

1.针对结果提问。多多少呢?

师:现在我们已知2号瓶中的水最多,但它比其他瓶中的水多多少?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

用杯子量,把瓶中的水分别用大、小杯子量。2.用直尺测量

同学们,现在请你们用直尺量一量杯子中水位是多高?(注意事项:0刻度线对齐杯底)记录下来。

3.学生反馈,回答不统一。

四、认识量筒

1看来,想要确切知道到底多了多少,还得用一种统一标准的测量仪器。出示量筒,让学生描述量筒特征。(重点:有刻度)

2.量筒刻度上的一格代表多少?

3.使用:用量筒测量其中一瓶水的多少,请同学读数。4.正确读数方法:指出量筒的两边水高,中间的水低一点,凹下去了,看数的时候必定以凹下去的地方为准线。

5.用量筒测量每个瓶中水的体积。记录数据。

五、整理器材

同学们,请大家把实验器材整理好。

六、课堂小结

学了这一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七、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回家之后了解一下常见物体的体积是多少?(酱油、矿泉水等)

比较水的多少

《比较水的多少》教学设计 第12篇

应用多种教学方法,通过讨论交流、操作实验、观察、游戏等引导学生自主的探究知识,学会运用多种方法比较不同溶器中水的多少,能正确使用量筒量出水的多少,并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乐于与人合作与交流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多种方法比较不同容器中水的多少。

2、知道测量水的多少可用量筒,能正确使用量筒。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推测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4、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使用多种方法比较不同容器中水的多少。

教学难点

设计各种比较的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小组准备你的实验所需的材料

教师准备:

1、每组三个(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饮料瓶2、大小量筒,透明的一次性塑料杯、漏斗。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引入

1、同学们,喜欢看电视吗?你喜欢看什么节目呢?

2、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凤凰电视台收视率很高的节目,就是“我猜我猜我猜猜猜”,你们想不想玩。

3、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三瓶水。三个瓶子中,水面都高低不同。同学们,你们来猜猜哪个瓶子里的水多?哪个瓶子里的水少?还是一样多?

1、学生有兴趣地回答。

2、认真观察,兴致高昂地猜测结果。

设置这样一个情境引入,把同学们喜欢的电视节目与所要学习的科学知识联系起来,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二、自主探究科学知识(哪个瓶子的水最多)

观察猜测

1、谈话:同学们都说是自己对,那么你们怎么证明自己猜对了呢?

2、分组讨论:你的实验该怎么做?需要什么材料工具?做这个实验要注意什么?你们小组怎样分工?

分小组热烈地展开讨论,想出了多种多样的实验方案并做好小组分工安排。

意图引导学生在课堂上通过主动探究、亲身经历来获取知识、提高能力。通过观察、讨论让学生寻求比较哪个瓶子的水多的方法,对学生想出来的比较方法,只要有道理,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保护了学生活跃的思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实验证明

1、小组合作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并参与到实验活动中去。

2、实验汇报:哪组已经有结果了?告诉大家你们的实验结果。你们小组是怎么证明的?

3、师生小结,互相交流实验结果。你们组有什么成功的经验想和大家分享或失败的教训和大家交流吗?

1、小组合作完成实验。

2、大胆地汇报实验结果。

3、师生共同小结。

让学生自主完成实验,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和小组合作的能力。

让学生在交流合作的同时还学会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通过交流,让学生认识到,比较液体的多少的方法很多,在生活中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地选择。

三、提出问题

寻求方法

动手操作

实验验证

小组讨论验证

1、谈话:比较水的多少的方法有许多种,有的是很简便的。大家现在知道了那个瓶子的水最多了,你还有新的研究问题吗?(装得水多的瓶子比另外两个瓶子的水多多少呢?)

2、分组讨论。你认为这个实验该怎么做?你需要什么材料工具?做这个实验要注意什么?(提出为了保证数据的精确,要学会使用漏斗)

3、分小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并参与到实验活动中去。

学生主动想提出探究的问题。

小组讨论交流,找出可行的实验方案。

小组合作实验,并交流实验结果。

疑问是激发学生探索欲望的原始动力。只有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发现感兴趣的问题,才有可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培养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习惯。

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和自主探索科学知识的能力。教师参与实验使学生对知识研究更有信心、有激情而更加认真仔细地学习新知识。

认识量筒

1、适时引入量筒的正确使用方法。(轻拿轻放、视线与液面水平、使用的单位是亳升)

2、分别测量三个瓶子中的水,记录在表格中。

3、任选二个瓶子,得出多多少的结果,作好记录。

认真听老师介绍量筒的使用方法。

积极动手操作,并作好记录。

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养成倾听的好习惯。

通过活动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今天的表现如何?

学生谈收获。

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学习态度。

五、活动实践

1、量出一毫升的水有多少、一杯水有多少毫升、测量你带来的瓶子能装多少毫升水等。

2、游戏:我猜我猜我猜猜猜,看谁的眼光最准,动作最快

学生动手操作。

学生兴趣高昂地玩游戏。

让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

科学《比较水的多少 〉教学设计 第13篇

1 河蟹池塘施肥培水的重要性

河蟹池塘适时、适量地科学施肥, 可提高幼蟹第一、第二次脱壳的成活率, 提高成蟹回捕率, 增加河蟹、青虾和花白鲢的产量。

1.1 有利于培养水中的单细胞藻类

良好的水色是有良好的菌相和藻相构成的, 有益藻和有益菌占优势地位时, 保证了水体初级生产力浮游生物的正常生长, 促进水体物质循环, 保持了水体自净能力, 降低了养殖成本。

1.2 有利于水体保温

促进河蟹、青虾提早摄食, 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

1.3 有利于保持蟹池水质的稳定

受天气变化的影响小, 不因短暂的天气变化而产生水环境突变, 对河蟹的健康生长有益。

1.4 有利于河蟹的生活

水质肥、活、嫩、爽, 可以减少阳光直射, 为河蟹创造适宜的生态环境。

1.5 有利于河蟹池塘

水草生长水草是河蟹池塘生态养殖的重要环节, 俗话说, “蟹大小, 看水草”。

1.6有利于螺蛳等其它生物的生长

螺蛳不仅是河蟹的优质动物性活饵料, 而且也能净化水质和防止底质恶化。适当的施肥培水也是蟹池中螺蛳、青虾、花白鲢、细鳞斜颌鯝或沙塘鱧等套养品种的生物饵料来源。

1.7 有利于藻类的光合作用

藻类通过光合作用可以产生丰富的溶氧, 溶解氧含量高, 可以大大降低河蟹的应激反应。

1.8 防止青苔滋生

施肥培水降低了水体透明度, 可防止蟹池青苔的大量滋生。

2 河蟹池塘科学的施肥方法

河蟹池塘施肥应遵循3条原则:一是早晚不施, 中午、下午施;二是少量多次施肥;三是阴雨天不施, 晴天施。肥水犹如种地, 最科学的是测水施肥, 了解池塘的水质、底质的理化指标后, 看看池水中到底缺乏哪些元素, 再选用合适的肥料。

2.1蟹池中用过生石灰或漂白粉等药物清塘后, 水体中残留药性, 应适当延长空塘曝晒时间, 用解毒类产品降解残毒后再肥水。

2.2对于新开的蟹池, 缺乏有机质, 应先使用腐熟的粪肥作基肥后, 再追肥培水。

2.3若蟹池中重金属的残留多, 应先用解毒有机酸解毒, 螯合水体中的重金属, 降低重金属的离子浓度, 然后再施肥培水。

2.4春季水温低于15℃时光照弱, 绝大部分藻类繁殖的条件不满足, 应使用市场上销售口碑较好的低温肥, 配合硅藻源, 才能促进藻类细胞的分裂, 达到低温肥水的目的。

2.5蟹池在3~4月水草的覆盖率不要太高, 达20%~25%为宜;螺蛳的投放量也不宜太多, 每667m2投放150~250 kg就行, 因两者均会大量吸收肥料, 多了会影响肥水效果。

2.6池水中浮游动物 (轮虫、枝角类) 较多时, 藻类基本会被其摄食, 必须先使用相应的杀虫剂, 待虫死后解一下毒, 然后再施肥培水。

2.7池水中缺乏藻种的话, 一是建议在施肥前从外源抽水3~5 h, 以补充藻源;二是用小球藻源或硅藻源配合一些膏肥或氨基酸营养液, 以达到肥水的目的。

2.8亚硝酸盐偏高或氨氮过高的蟹池, 先用腐殖酸钠类产品降解, 第二天用解毒活水素解毒, 然后用氨基酸钙肥结合硅藻源进行施肥培水。

初中科学《水的净化》教学设计 第14篇

1.了解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及危害,以及几种常用的污水处理方法。

2.学会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和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思维方法。

3.通过对水污染的原因及危害的讨论,增强防止水污染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我国的水资源分布与存在问题,探究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有效途径,天然水过滤等实验操作方法。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如何节约保护水资源。

三、教学过程

介绍引出仙岩的河流:我们都生活在仙岩,那接下来我就带大家走入河流,请看录像。

〔播放录像〕:仙岩河流的现状,突出河流的污染情况。

〔学生评价〕:仙岩的河流如何?乐清市乐成镇的河流如何?

小结:河流污染已不是局部现象,而是许多地方的共性。

(一)水污染的原因及危害(板书)

讨论1:我们是否有对水造成污染?

提供洗衣机、座便器等的图像,提醒学生每天都有可能对水造成污染,强化学生对生活废水造成水污染的认识。

提问:河流被污染的原因还有哪些?

结论:工业、农业、生活废水都会对水产生污染(板书)。

讨论2:受污染的水会造成哪些危害。

录像:水污染造成的危害。

结论:水污染不仅会使可利用的水资源更少,还会影响人类的健康、工农业的生产。同时会造成水中的浮游植物或水葫芦等大量繁殖,阻碍交通,影响水生动物的生存。

对比:多媒体展示楠溪江、桂林等地的水,产生强烈的对比,增强学生对保护水资源必要性的意识和责任感。

(二)水的净化

学生讨论:以前人们净化水的可能方法。

小结:沉淀法;过滤法;消毒;蒸馏法。

1.沉淀法

学生实验:泥浆水的静置。

观察:沉淀下来的是什么(上课之前每组学生代表领取半杯泥浆水,此时已沉淀了十多分钟)?

结论:沉淀下来的是密度比水大的颗粒。

问:水中的悬浮颗粒怎么办?漂浮颗粒怎么办?

学生实验:将沉淀后的水倒出一部分然后加入少量明矾静置。

问:与单纯静置比较,沉淀物有什么区别?水质如何?

结论:沉淀物的颗粒较小。

讨论:沉淀法的不足之处是什么?

结论:沉淀法只能使水中原本会下沉的颗粒或悬浮的微粒凝聚成较大的颗粒沉淀下来,却不能除去这些沉淀。另外,溶解在水中的杂质和漂浮的杂质没有除去,所以不能直接饮用,而且明矾还有一定的害处。

2.过滤

讲述:以前人们在竹筒中装沙过滤水,它的原理是什么呢?

教师:实验室里用滤纸来代替沙子,请观察它与普通纸的区别。

学生观察并回答。

教师:就用肉眼观察,好像区别不大,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你会发现上面有很多的小孔。由于孔小所以许多杂质都被阻挡,过滤后的水会比较干净。

学生实验:动手用滤纸进行过滤泥浆水(由于以前从未接触过过滤这种方法,所以学生的操作會五花八门)。

[成果展示]请同学们将过滤的水进行展示。

(有些学生的水较为干净,有些学生的水较浑浊,也有些学生没有过滤出水。)

(1)收集事实证据:各组互相观察对比滤液的澄清度并请没有成果或过滤之后的水比较浑浊的同学进行示范。

学生讨论并规范滤纸的折叠方法(由成功的同学演示)。

(2)评价与交流:成功小组介绍经验,实验失败者则对自己小组和其他小组操作的进行反思,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评价交流反思的活动,各抒己见,点评各小组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点。

(3)修正与归纳:在互相评价交流中,在思考和讨论中,学生不知不觉地将存在的操作问题一个个找出来,又一个个想办法解决;学生不断地发现错误的操作,不断地修正已有的“经验”,从中领悟正确的操作方法,完善归纳,最后初步解决了滤纸的折叠方法、滤纸和漏斗边缘、滤液的高度的问题、玻璃棒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4)规范操作形成技能

a.观看过滤的正确方法(Flash动画片)、研究片中做法与同学的做法不同之处。

小结:操作要领为一贴、二低、三靠。

b.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过滤,并进行成果展示。

(三)实际应用,进行小结

1.自来水厂的水净化的方法中有哪些是过滤,哪些是沉淀,哪些是消毒?

2.我们每一天都排放生活废水,请利用今天这(下转第15页)(上接第11页)节课所学知识,提出一些生活废水的处理方案。若学生无法回答用图片进行提示。

(四)拓展应用,课外探索

(1)做一个家庭用水情况调查。

(2)制定一个在家或在学校的节水计划。

(3)研究家用简易净水器的工作原理

(4)利用滤纸、木炭粉、可乐瓶、细沙、砂砾、碎石等物制作一个简易的净水器。

四、教学反思

水资源概况,一方面从储量上说明水的丰富,另一方面从可直接利用的淡水量上说明水的短缺。这种从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来认识事物的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水资源状况有个全面、正确的认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辨证思维的方法,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水资源保护是从节约用水和防治水污染两个角度介绍的,同样阐述不多,以图表代文字。考虑到节水和水污染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有关宣传、报道的资料非常丰富、易得,相关内容也很好理解,因此节水只是以举例的方式简要给出工农业生产、生活中的节水思路;防治水污染则只从污染源角度简明概括引起水污染的原因、水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上一篇:中秋民风民俗作文700字左右下一篇:在局党委民主生活会上的发言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