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母亲节范文

2024-06-11

诗歌母亲节范文(精选14篇)

诗歌母亲节 第1篇

关于母亲的诗歌现代诗_赞美母亲节的诗歌简短【精选4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诗歌吧,诗歌饱含丰富的感情和想象。什么样的诗歌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母亲的诗歌现代诗_赞美母亲节的诗歌简短【精选4篇】,欢迎大家分享。

关于母亲的诗歌现代诗_赞美母亲节的诗歌简短【精选4篇】1

也许岁月带走了您的丰采,留给您头发的苍白,但它永远带不走您慈祥的笑容。

妈,在这特别的日子里,请让我献上最诚挚的谢意!

母亲节快乐。

我爱的母亲,想说的说不尽,想写的写不完,一切,尽在不言中。

关于母亲的诗歌现代诗_赞美母亲节的诗歌简短【精选4篇】2

母亲就如春天的天使,送来了温暖的春风,带来了如丝的小雨,吹进孩子的心灵,了解孩子的需要,这位慈爱的天使,照顾孩童的生活,保护孩童的安全,付出了一切,尽管我们再怎麽的坏,母亲这个天使,仍然拥有海般的度量,来宽容我们。

妈妈的爱像块糖

妈妈的爱,就像块糖,包在唠叨里,藏在责骂里,让我东找西找,直到我懂事,才找到。

关于母亲的诗歌现代诗_赞美母亲节的诗歌简短【精选4篇】3

妈妈,在人生的道路上

您为我洒满一路黄金

妈妈,在无知与成熟间

您为我架起一道桥梁

走遍天涯海角

您的爱时刻伴随着我妈妈,看到您的丝丝白发

触摸到您刻在脸上的一道道皱纹

我好想说:“您辛苦了!”

妈妈,您常常指点迷津的小羔羊

滋润这棵稚嫩的小树苗

春蚕到死丝方尽

您苍老的身影

在我的心里激起一片片涟漪

妈妈,您辛苦了!

关于母亲的诗歌现代诗_赞美母亲节的诗歌简短【精选4篇】4

1、很多时候,有几分酸腐的我并不刻意去歌颂母亲

在盆地中部的一个小镇

在初夏的午后,母亲靠在椅子上

扬着轻鼾睡了过去

这场景如此普通,以至于那把经年

斑驳的木椅,似乎更能勾起

我的回忆

2、很多时候,我关注的是

小镇渐渐枯败的梧桐树

儿时嬉戏的石桥

不再清澈见底的`河水,以及那些

像突然从大地上冒出来的明亮的孩子。

当我的目光回到,这座砖瓦结构的老房子

母亲的午睡似乎远没有结束的迹象

我猛然惊觉,母亲的睡眠

如此执着

3、很多时候,故乡小镇

仅仅停放在记忆的某个地方

在一些偶然的遭际前

用作回味与凭吊的素材

好多年来,我离开了又回来

就像此刻母亲悠长的呼吸,反映着

结束了又开始

4、午睡的母亲

她穿一件花格棉布衬衣

裤子也呈相同的面料

脚上着一双小巧的凉鞋

双腿微曲,一只手

抓住椅子的扶手,抓得很紧

另一只自然的垂在胸前

干瘪的胸部,已失去了昔日

哺乳的骁勇

皮肤有些苍老,嘴唇轻启

不再用作饭前的唠叨

鼻子微塌,由它策动的鼾声

在每隔5秒后准时响起

双眉的距离,大约是7毫米

甚至更近。额上几道深深的皱纹

却比她抬头说话时浅了很多

风吹过来

风吹起的几根白发

与门外的老梧桐

朝着同一个方向翻动

5、这个时候,有行人走过

活在这个小镇,多年的人们

他们招呼我,看着我我看着母亲,这个五十岁的女人

午睡的母亲,并没有惊起一只蚊蝇

却陪我度过了一段午后的时光

诗歌母亲节 第2篇

你的岁月

当我第一次做母亲的那个日子

我哭了好久好久

兴奋了好长好长一段时间

女儿吮吸的是母亲的血,洇洇的哭泣

夜晚停止呻吟

母亲,从你的背影里我读懂了人生

读懂了家的意义

读懂了幸福,蕴涵的美丽

母亲,你是岸。不管风雨,不管外面的世界是多么的无奈

与无奈

你总是微笑接迎

母亲,你是一盏灯,一盏永远燃放不尽的灯。照着家人

风雨前行

守在乡村时,我的童年,溢满笑声

我那花格子布衣上,绣着抒情

系着母亲,那颗温暖我一辈子的心

母亲,你很平凡。朴实的居家生活,头头是道

善良待人,真诚待人

儿女们在你的膝下,茁壮成人。如今,享受天伦

老花眼镜里,叙述着自己的光阴

母亲,你很伟大。你用无声的爱,温蔚寸土

十八岁,光荣地加入党组织

你用四年断断续续的时间,读完小学

尹丽川诗歌中的母亲形象 第3篇

尹丽川对“母亲”的感情非爱也非恨, 让人感觉她似乎站在一个旁观的角度漠然地审视和悲悯着“母亲”。她不再过分依恋母亲, 也不再对母亲的身份产生质疑, 她对自己母亲命运的拷问简直到了超常残酷的地步, 生养自己的那个老女人就这样在飞逝的光阴下不知不觉被疏远了。尹诗代表作之一《妈妈》就是这样的一篇令人毛骨悚然的诗作:

“十三岁时我问

活着为什么你。看你上大学

我上了大学, 妈妈

你活着为什么又。你的双眼还睁着

我们很久没说过话。一个女人

怎么会是另一个女人的妈妈。

带着相似的身体

我该做你没做的事么, 妈妈

你曾那么地美丽, 直到生下了我

自从我认识你, 你不再水性杨花

为了另一个女人

你这样做值得么

你成了个空虚的老太太

一把废弃的扇。什么能证明

是你生出了我, 妈妈。

当我在回家的路上瞥见

一个老年妇女提着菜篮的背影

妈妈, 还有谁比你更陌生。”

因为人类还要繁衍和发展下去, 所以生儿育女就被天经地义地认作女性的职责所在, 而女性也理应因延续人类而感到自豪。但在《妈妈》这一诗中, 诗人却对这一似乎亘古不变的传统美德发起了挑战, 直接质疑自己母亲的存在。读者感到犹如晴天霹雳般的巨大震撼, 不得不随之反思女性的命运。

传统女性, 尤其作为旧社会的女性, 嫁为人妇后极大程度上便是生儿育女的一生, 自己经常备受摧残和压迫。她们失去了自己选择人生的权利, 只有经久日月的侵蚀和渐衰。这首《妈妈》很大程度上就是对女性的这种命运及其人生的强大讽刺和批判。诗人站在了传统观念的对立面上, 她认为女人把握自己人生的幸福才是最重要的, 生儿育女的初衷也是想使自己生活得更有希望、有乐趣、更幸福。人类大可不必因为生儿育女而生活得太辛苦, 不然就已违背了自己追求的初衷。尹诗针对现今中老年女性传统的家庭主妇式的生存状态发出了置疑之声, 其实, 这一传统生活方式早已与新一代女性追求生活乐趣和质量的新型生活方式格格不入了。当今女性个体意识在加强, 生活质量在提高, 她们拒绝过多的牺牲和别人对自己价值的漠视与性别歧视。诗人的观点或许存在些许偏激, 未必尽同, 但她对女性命运的极大关注和拷问则是发人深省且无可厚非的, 应当并值得引发我们长久的思考。

相比之下, 尹丽川的另一诗作《手》则道出了老年妇女孤独寂寞、无人理解的生存惨状。“你的手常年在一筐白菜中/找出最值的那个/……你的手忙来忙去/扯住丈夫的衣角/丈夫最终没走/比以前更瞧你不起/……你伸手想摸摸儿子的脸/扑空了/你拿起毛线/女儿却说:关掉电视/我在做作业/……你张开十指/你都忘了/这些年怎么能这样/从指缝中流走/你不知道/今天下午/应该做些什么/直到天黑” (《手》) 。老妇这些年的最美年华都无偿奉献给了整个家庭, 而得到的“回报”竟然是丈夫的瞧不起、儿子闪开的脸上不耐烦的神情和女儿命令式的“关掉电视”, 有谁能理解一下老妇的心情?在这尽为日常话语的文字背后, 老妇的生存之寒心如针扎般令人痛心, 尽管诗人的叙述显得较为轻松和客观, 但我们不难体察到诗人隐藏于心底的对这个女人的关怀和同情以及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厌倦和痛恨。“一个大妈在骂另一个大妈/很有女人味儿的/用着男性术语/这是女人骂街/……一个女孩需要多少年的泪水和经验/才能长成一个大妈/在下一个上午” (《今天上午》) 。骂街的中老年女人在生活中是司空见惯的, 她们在无所事事之时多把富足的精力用在了对琐碎事情的发泄上。就在此, 诗人对传统观念上再熟悉不过的理想“母亲”感到陌生了。之前日常的嘘寒问暖和辛苦操劳的意义已全然被消解, 徒增了生命的渺小和卑微。诗人无法放下充当捅上母亲心头之凶器的笔, 其母女关系只能是更加的疏离和令人唏嘘。

所有这些, 都使作为女儿的诗人感到恐惧不已。母亲模板式的人生就在眼前, 母女之间压抑的隔阂和冷漠似乎成了无法消除的死结。女儿将母亲一生的付出的荒谬与无意义尽收眼底并深恶痛绝, 从而拒绝复制母亲。尹诗中充满了对传统母亲无私奉献精神的否定, 以及对传统男权文化背景下所推崇的母亲形象的暗讽, 这样, 传统的家庭伦理关系便于无形之中被解构了。

女性意识觉醒并不断宣扬独立的道路是充满艰辛的, 从传统温柔的女性开始, 经过“黑色冷酷”的母亲, 直至尹丽川笔下陌生暗讽的母亲, 直至今日, 女性还在不断向男权文化发起挑战, 女性的不断抗争和时刻奋进也应当并且值得引起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摘要:在当代文坛, 女小说家不在少数, 但女诗人却相对较少。崛起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的尹丽川算得上是最为激进、最为先锋的年轻女诗人了。她的诗歌是日常肉感与理性智慧的结合体。而她诗歌中所塑造的母亲形象也多姿多彩、独具一格。既有挎菜篮去买菜的老年妇女, 又有生活空虚的老太太, 还有为日常琐事忙不停歇而费力不讨好的老妈妈等等。不难看出, 这些极具日常生活化而又十分接近生活本真的母亲意象, 不正是我们所熟知的中国传统女性形象吗?本文主要让作家诗歌作品自己说话, 然后加以简单分析, 力求客观公正地对待尹丽川诗歌中独特的母亲形象, 更多挖掘诗人背后诗歌的价值旨趣。

关键词:尹丽川,母亲形象,诗歌,女性

参考文献

[1]、尹丽川.再舒服一些[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1.

[2]、西蒙.波伏娃.第二性[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1998.

[3]、唐晓渡.女性诗歌:从黑夜到白昼[J].诗刊, 1987.

诗歌母亲节 第4篇

安妮·布拉兹特里特是北美殖民时期的第一位女诗人,也是第一位在生前就将诗集《美洲最近出现的第十位缪斯》付梓问世的女诗人。细心品读不难发现,安妮对母亲形象情有独钟。文章着重探讨其作品中渗透着的三类母亲形象:第一类是实际意义上的、充满母爱的母亲;第二类是比喻意义上的、文艺作品的作者;第三类为具有颠覆意义的、充当女儿角色的母亲。在此基础上文章试图进一步分析和挖掘母亲形象塑造的价值及现实意义。

关键词:安妮·布拉兹特里特;诗歌;母亲形象

中图分类号:I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10085831(2014)05017704

一、安妮其人其诗

安妮·布拉兹特里特(Anne Bradstreet, 1612-1672年)是北美殖民时期的第一位女诗人,也是第一位生前发表诗集的女诗人。她的第一部诗集《美洲最近出现的第十位缪斯》(The Tenth Muse Lately Sprung up in America)开启了美国诗歌创作尤其是女性诗歌创作的传统,受到广泛关注。安妮有着显赫的家世背景,受过良好的英国古典教育[1]。她出生于英格兰中部北安普敦的清教徒家庭,父亲托马斯·杜德利(Thomas Dudley)及作为父亲助手的丈夫西蒙·布拉兹特里特(Simon Bradstreet)都曾任殖民地总督。她自幼生活在林肯伯爵庄园,得以饱读诗书,接受良好的教育。据称,“家庭图书馆藏书逾800册”[2]3。所有这些都成为她日后诗歌创作的源泉。婚后两年,年仅18岁的安妮便离开英国乡村舒适的贵族庄园,随父亲和丈夫千里迢迢来到当时北美的英国殖民地马萨诸塞。

根深蒂固的清教主义文化、强大的教会势力、男性占主导的传统观念和新大陆恶劣的生存环境皆未能阻挡她创作的步伐。在新英格兰定居一年后,安妮便开始写作,她笔下绵延近40年的创作成果至今犹存。其作品以诗歌为主,也有一定数量的散文。细心品读不难发现,她的诗歌分为公众诗歌和个人诗歌。其公众诗歌在形式上较正式,被认为是文艺复兴作品的模仿;主题涉及历史、社会、科学等严肃话题,如《序诗》(The Prologue)、《四元素》(The Four Elements)、《人体质中的四体液》(Of the Four Humours)、《人生四季》(Of the Four Ages)《一年四季》、(The Four Seasons)和《世上四帝国》(The Four Monarchies)、《新旧英格兰对话》(A Dialogue between Old England and New)、《作者致其书》(The Author to Her Book)等。其个人诗歌主要为自己和家庭而写,谈论孩子的出生与成长、对丈夫的爱与思念、疾病与离世、世俗欲望及日常琐事,包括《致孩子们》(In Reference to Her Children)、《献给我亲爱的丈夫》(To My Dear and Loving Husband)、《纪念我亲爱的孙女伊丽莎白·布拉兹特里特(殁于1665年8月)》(In Memory of Elizabeth Bradstreet)、《灵与肉》(The Flesh and the Spirit)、《疲倦的朝圣者》(As Weary Pilgrim)、《屋舍焚毁后》(Upon the Burning of Our House)等。

身为人母,安妮一直在生活中尽职尽责地照料自己的八个孩子。自然,她的作品中有意无意地渗透着各种母亲的形象。我们大致将其归为三种:第一种是实际意义上的、充满母爱的母亲;第二种是比喻意义上的、文艺作品的作者;第三种为具有颠覆意义的、充当女儿角色的母亲。

二、实际意义的母亲

安妮大量的个人诗歌和若干散文都满溢舐犊之情,真实记录了一个母亲心心念念地牵挂着下一代的出生、成长、教育、离家、归来以及痛彻心扉的夭折,如《咏儿子塞缪尔赴英》、《致女儿汉娜·维京》、《作于儿子从英国归来》、《致我亲爱的儿子西蒙》(散文)、《致我亲爱的孩子们》(散文)、《纪念我亲爱的孙女伊丽莎白·布拉兹特里特(殁于1665年8月)》、《致孩子们》等。在众多作品中尤以《致孩子们》最佳。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0卷第5期

周霄安妮·布拉兹特里特诗歌的母亲形象

《致孩子们》作于1659年7月23日。整首诗由一组隐喻贯穿而成:鸟妈妈、鸟巢、小鸟等。通过大量的比喻性语言,如“孵化”(hatch)、“公鸡”(cocks)、“母鸡”(hens)、“翅膀”(wing)、“一窝”(brood)、“飞翔”(fly)、“啄食”(peck)、“歌唱”(sing)等,安妮把孩子成长和离去的叙述转化为一个鸟妈妈和一窝小鸟儿的寓言故事,真切描述了母亲在孩子长大成人即将远行时的那种苦乐参半、纠结复杂的心情。这首诗歌充溢着如山的母爱,那份深切的舐犊之情因朴实真切而震撼人心。

全诗的情感层层递进,形成四阶梯。在前40行中,我们从比喻中得知作为鸟妈妈的安妮共“孵出八只小鸟”,“四只为雄四只为雌”[3]253。“老大展翅高飞了/飞向远方飞离我”“老二也飞走了/随其伴侣飞去无踪影”“老三羽毛雪白/对此我难掩喜悦/她跟随真心爱侣/与娘话别”“老四远行求学/与饱学之士畅谈”“老五绒毛未脱/扑腾于灌木间”“余下三个尚待家中/待其长大,必如兄姐/天南地北任其高飞”[3]253-254。从诗中我们得知,诗人最大的孩子去了远方,她用啾啾鸟鸣抒发相思,盼其归来;老二、老三跟随爱侣远走他乡;老四外出求知、遨游学海;余下四个羽翼未丰、尚待闺中,但假以时日,仍将展翅高飞、追随梦想。八个孩子的成长在安妮笔下娓娓道来如数家珍,再现了母亲对孩子成长历程中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的关心、细心和爱心。

在41~68行中,安妮对于孩子们的离去表达了她作为母亲的深切忧虑。她担心圈套(fowlers snare)、粗鲁的小孩(untoward boy)、捕鸟者,甚至粘胶的枝桠(lime-twigs)和贪婪的老鹰(greedy hawks)会伤害儿女。因而,安妮再三叮嘱儿女危险无处不在,务必时刻留意身边,保全安康。endprint

随后的12行中,安妮回忆起曾经的青春岁月并幻想着不远处的一片圣土,那里没有寒冷,远离风暴,四季如春,青春永驻。不难想象,安妮笔下的那片风和日丽歌声袅袅的国度(a country beyond sight)正是人生的终点——死亡。母亲曾经年少,曾经美丽,而如今为了儿女和家庭操碎了心,熬白了头,青春不再,美丽不再,尽管如此,她不悲伤不哀叹,她要纵情歌唱,即便与世长辞,牵挂也绝不终止。慈母形象跃然纸上。

最后,她幡然醒悟,只有在孩子们的记忆中,她才得享寒泉之思,才真正青春永驻,得到永生。于是她切切叮咛:当你们长大成家,抚育孩子,便能切身体会母爱——疼爱你们百般、养育你们长大、看着你们高飞、给予你们生活、教导你们生存。这番离愁别绪很快被热烈奔放的告别代替:“去吧,我始终伴你左右,/即便与世长辞,我仍告诫不休/再见吧,我的小鸟们,再见了/你们一切安好,我便快乐无忧。”[3]256

身为母亲,她是如此含辛茹苦,却又乐在其中。爱是祝福不是羁绊。她的母爱不会随着孩子的远行而减少,也不会随着她的离世而消失;相反,这份母爱与牵挂将会永无止境、永不停息。

通过这一系列贯穿始终的比喻,呕心沥血的鸟妈妈形象呼之欲出。在圣经中,鸟类比喻上帝或基督这一至高无上的保护者和家长。因而这一比喻与其说是栩栩如生地描绘了一个博爱、养育和保护孩子的好母亲,倒不如说是塑造了一个神圣的上帝般的角色[4]。而这正是恪守清教教义、勤勉持家的安妮的最好写照。

三、比喻意义的母亲——文学作品之母

据学者推测,《作者致其书》一诗大致完成于1647年[2]10,但直到1678年才收录于第二版《美洲新近出现的第十缪斯》。在该诗中,安妮把《第十缪斯》比作活生生的孩子,而自己,则是书的亲生母亲,以此真切地表达了诗人乐见作品发表的心情。

作为“母亲”,本该愉悦自信地看到“孩子”长大示人,而安妮却充满不安和惶恐。从一开始,她就用母亲那种怜爱又无奈的口吻对孩子说:“你是我贫乏大脑的畸形产物/自从出生便一直伴我左右。”[5]157这一切源自孩子的不完美:畸形的(ill-formed)、衣衫褴褛的(in rags)、步履蹒跚的(halting)、错误未减的(errors were not lessened)、不宜抛头露面(unfit for light)。自然,当这个淘气小儿(a rambling brat)曝光在公众目光下缺点尽现时,母亲羞红了脸颊(blushing),倍觉厌烦(irksome)。但这一切并非母亲之失,而是诗作被朋友夺走,呈现在世人面前。安妮的第一版诗集《第十缪斯》面世于1650年,由其姐夫约翰·伍德(John Woodbridge)带到伦敦出版。伍德在《致读者信》中写到:“这本诗集是一位女人的作品,她受人尊敬、令人爱戴、举止优雅、学识出众、虔诚尽责、谦恭有礼。她勤奋持家、任劳任怨。不仅如此,这些诗作是她挤占了睡眠和休息时间的业余成果……然而作者本人对出版一事毫无所知,并不愿诗篇付诸公开。”[3]2可见,该诗集是在安妮不知情的情况下出版,仿佛一个孩子来不及修饰打扮,还未学会走路,便暴露于大庭广众,母亲自然觉得惭愧难堪。

“但是”一词令笔锋顿转。作者的母亲意象得以强化:“但是你终究是我所出,如果我能/亲情终将会修正你的毛病。” [5]158安妮是一个典型的好妈妈,用实际行动弥补无心之失:替孩子洗脸(wash thy face)、活动关节(stretch thy joints)、穿体面衣服(better dress to trim thee)。但是这一切都无济于事,她看到更多的瑕疵(defects)、更踉跄的步伐(hobbling)和家织土布衣裳(homespun cloth)。因而安妮谦虚地认为该书尽管几经修改编辑,仍错漏多多,远未达到批评家的严苛标准,故而只适合在平民中流传:“这样穿着你尽可在平民中游荡/只是当心别撞到批评家手上/走路应选沿途人多没交道。”[5]158

该诗中,“父亲”的出现,使全诗达到了高潮。她承认这孩子出身卑微,是个没有父亲的私生子。因此安妮作为书的“单亲母亲”,尽管贫穷困苦,她独自承担起生育、养育和教育孩子的责任,是孩子唯一的监护人:“若问起你的父亲,就说未曾有过/问起你的母亲,只说她潦倒穷困/别无他法、只得把你赶出家门。”[5]158照理说,未婚生子是道德败坏的行为,但是安妮具有较强的掌控能力,她很快使读者可怜起单亲母亲来:生活窘困、无夫可依,被迫把孩子赶出家门,赢得读者的同情和认可。由此安妮对此书获得了独立的、全部的作者身份。显然,安妮认为自己摆脱了“父亲角色”的影响和保护,已然成长为成熟独立的诗人。这“父亲”概念不仅包括生活中的父亲托马斯·杜德利,还包含文学创作领域中的“父亲”,如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大作家菲利浦·锡德尼爵士(Sir Philip Sidney)、埃德蒙·斯宾塞(Edmund Spenser)以及法国作家纪尧姆·杜·巴特斯(Guillaume Du Bartas)。对于父亲、锡德尼和巴特斯,安妮都曾作诗纪念和赞扬。这种自我授予作者权威的方法是安妮对自己创作技艺的辩护和对批评家们对女性作者偏见的大胆挑战。

四、颠覆意义的母亲

在安妮的作品中,有一种母亲形象是特立独行不可忽视的,那就是具有颠覆意义的母亲。母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独立、勇敢、大气、强势的形象,反倒像是个需要母亲保护和协助的女儿形象。创作于1642年英国内战时期的《新旧英格兰对话》,完好地呈现了这一特殊的母亲角色。安妮以对话方式创作,分别将旧英格兰和新英格兰比喻成母亲和女儿,描写了英国内战时的政治动荡和武装冲突,表达了女儿对故土的眷念之心与对母亲的依恋之情。

诗歌一开篇女儿英格兰就盛赞母亲英格兰:“啊亲爱的母亲,最美最出色的女王/名利、安宁、幸福和天佑齐聚您身上。”[5]75女儿的言语间充满了对母亲的美貌和声誉无限崇敬赞美之情。随后话锋一转:“为何会有这忧伤的曲调、悲恸的表情/噢,告诉您的女儿,她会深表同情。”[5]75endprint

在女儿的关切下,母亲一味大而无当地哀叹,吞吐间却不肯道出为何忧愁寡欢,反而责怪女儿:“你只管高兴,一任我独自忧伤。”[5]76见此,女儿不再追问,而是采用推测方法揣度亲母心意。连用15个问号猜测了15种可能!摆出一副“知母莫若女”的姿态[5]77-79:某个亨吉斯特,强壮如撒克逊人,以诡计或暴力篡夺您华丽的王冠,使您的疆域遭受狂暴战争的践踏?或是克努特,果然无畏的丹麦人,抢走了您那和平的王权节杖……是盟友可爱的法国,打您残局的主意?是荷兰以怨报德,弃您于危难?是干旱,饥馑,抑或是虫灾?

在女儿的哀求和引导下,母亲终于敞开心扉道出哀愁[5]80-85:我必须承认你提到的一些伤痛,我美丽的身体正备受它们折磨……到处是贪污行贿、通奸和谎言,这怎像个国家,我为此感到羞愧。放高利贷、欺凌弱小、敲诈勒索,这些都源于我惹下的弥天罪过。并开口向女儿求助[5]92:如果你还有丝毫恻隐悲悯,或者还有任何孩子般的爱心,为了帮我解脱,请尽你力所能及,回报我吧,既然我曾施惠于你。

一个母亲竟向经验和学识都不如自己的女儿开口求助,这是何般无助和柔弱?女儿显然比母亲成熟与镇定,她以为与母亲心手相连、共担惩处本就是义务,因为这是受惠于母亲的回报。若漠不关心,自当痛苦难当、烦恼缠身。她鼓励母亲振作,一如生活中母亲安抚小孩:“亲爱的母亲别再埋怨,擦干眼泪,抖落身上的尘土,振作精神坐起身。”[5]92 并连用排比“天佑上议院……保佑下议院……保佑您的诸郡……保佑您的牧师们……”[5]93企图恢复母亲失落已久的勇气,祈祷后来的日子一路坦途。随后女儿仔细分析形势,大胆果敢地献计献策,洋洋洒洒,信心百倍,让母亲相信“过一会,您的故事就会是另一种模样”[5]99。至此,母女对话在女儿的美好设想中戛然而止。

在诗中,传统的母女形象得以颠覆。母亲絮絮叨叨、长篇累牍、一筹莫展,而女儿关怀切切、言简意赅、一针见血。虽然女儿以近乎愚执的爱相信母亲终将克服重重困难,实现上帝荣耀,不负上帝之期许,但以女儿面目出现的新英格兰一反娇弱、事必依赖的形象,反倒像是充当了“母亲”的角色,为母亲英格兰这一“女儿”答疑解惑[5]9。

整首诗歌母亲发言3次,计153行,女儿4次,计136行。从对话数量看,母亲的话语多于女儿,似乎主导了话语权;但从对话内容看,有效信息更多地出现在女儿话语中。对话由女儿开始并由女儿结束:从赞美母亲到关怀询问到推测引导再到最后的安抚建议,整个对话在女儿的引导下有序展开,女儿掌握了充分的主动权和真正的话语权。

母亲的这种柔弱无助实则源自安妮内心对男权社会的深深无力感。软弱的旧英格兰母亲是以安妮为代表的女性在当时社会中的形象,而强势的新英格兰女儿则是安妮内心的渴望和自己真正的化身。安妮借对话人物之口发出自己的声音,怀着颠覆女性在社会中的边缘地位的“野心”,盼望在家庭和社会上充当真正的母亲角色!

该颠覆性的“拟女性主义”思想在安妮其他诗作中也能窥见一斑。如《序诗》中,诗人宣称[5]21:就让希腊人和女人如其所是男人占了先机且遥遥领先,不合理地宣战又有何用;男人最佳,女人心照不宣你们的优势遍布每个角落;但对我们的些许优势也得认可。啊你这天上高高飞舞的彩笔,永远以战利品伴随着礼赞,若屈尊惠顾简陋如许的诗句赏我百里香、欧芹做的花篮,我这低微、未经提炼的矿藏会使你耀眼的金块更加闪亮。

安妮承认男性占得先机高高在上;她也赞赏男性精于文学成果斐然。与其冒然宣战,胜算不大,不妨放下身段,温和战斗。她放低姿态,请求获得些许认可,要的仅仅是“百里香、欧芹做的花篮”。但安妮最终却悖论式地宣称:女性低微粗俗作品会给男性耀眼夺目的诗作锦上添花。这看似悖论,事实上却在更高层次上体现出汹涌澎湃的女性主义“谋反”暗流。

这一母女关系颠倒的创作主题在后人笔下也得以继承和发扬。如华兹华斯在《我的心跳了起来》中宣称“儿童乃成人之父”;《致朵拉》中,12岁的女儿朵拉成为老眼昏花的老年华兹华斯的引路人。这种颠倒时空、翻转伦理的父子或母女角色或许就是从美国第一位女诗人手中得以滋生。

五、结语

我们发现,同样的母亲形象在安妮笔下却呈现出不同的特性:个人诗歌如《致孩子们》中,孩子们的母亲安妮是自信热情的。而公众诗歌如《作者至其书》中,诗集的“母亲”安妮是谦虚谨慎的;而《新旧英格兰的对话》中,旧英格兰母亲是不安和无助的。或许置于当时的社会和宗教背景下,我们就不难理解了。在清教教义中,一个称职的母亲和妻子要以家庭本职为重:对家庭忠诚,对宾客谦逊,对丈夫依从,对子女爱护。从家庭逾越,进入社会领域,发表言论甚至出版诗作,极易遭人诟病,更别提宣称女性权利。安妮熟稔男性主导的游戏规则,深知拷问当时当世的秩序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而旁敲侧击,采取“温和战斗法”,如树立贤妻良母形象,谦逊地自我否定才华和通过对话人物发声等,来含蓄温婉地为自己争得一席之地。她把自己写进了作品中,从而把自己写入了本为“禁地”的社会中,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员。显然,当她弃置针线,拿起纸笔,书写或个人情感或宗教自觉时,她给新英格兰女性带来了全新的形象。参考文献:

[1]蒋怡.家庭政治:论安妮·布拉德斯特里特的诗歌创作策略[J].外国文学,2013(5):15-24.

[2]ENGBERG, KATHRYNN S. The right to write: The literary politics of Anne Bradsreet and Phillis Wheatley[M].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 Inc, 2009.

[3]HENSLEY, JEANNINE. The works of Anne Bradstreet [M]. Boston: 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10.

[4]REQUA, KENNETH A. Anne Bradstreets Poetic Voices [J]. Early American Literature, 1974, 9(1): 3-18.

母亲节诗歌——《母亲,母亲》 第5篇

一根拐一把米三五声吆喝一群鸡

在老屋的檐下,母亲

正把孤独的晚年喂养

跟老屋一样衰老的母亲

目光充满慈祥

就象当初养育儿女那样

她把儿女养成了牵挂

而把鸡养成了自己的晚景

2、

我一生都在漂泊,从14岁那年的秋天开始

沿着海岸,一路向北

母亲送别的目光,成了我离乡时的

第一朵清愁

骨骼里的帆影,时常被梦吵醒

但听不见风扯船帆声。我已走得很远

听不见故乡的脚步声,于是

母亲的目光便成了

故乡

3、

故乡的梦里,母亲很远

远得好象没有了母亲

远得让我记不起您的皱纹,您的白发

和您的声音,母亲

这样的冬天,您一个人的梦

暖不暖

母亲,我的漂泊很远

远得不能陪您吃饭,不能

陪您说话,不能一起去山冈

看望沉睡的父亲,但您

还要做儿子的母亲

母亲,我所有的血肉都来自于您

我的快乐来自于您,我伤感来自您

您是我的白昼,您是我的夜晚

您就是我的乡愁啊,母亲

4、

我的旅途下起了雪

回家的路那么远,雪花下着下着

故乡就更远了

这时节,雪花也该下到老屋檐前了吧

道路应该失去了呼吸,母亲,您举步时

一定要看一看,被雪花唤醒的关节炎

能否让您多病的心脏

安全度过冬天

母亲,我冷颤的眼眸镇定不住

在今夜,老是向故乡的方向张望

听人说,左眼福,右眼祸

我两眼都在跳啊,母亲

我担心,这冬天

母亲节诗歌 第6篇

我虔诚的点一根香烟

就像点燃

一柱香烛

蒸发怀念的泪雨

/

母亲

您把所有的爱化为了春晖

照耀儿前行的征程

在每一个清晨

每一个黄昏

/

您说:

“人到万难须放胆

事当两可要平心!”

这就是您给儿的谆谆教诲

/

这句教诲

让我在浮躁的人世间

坚守着真诚

学会了做个大写的男人

......

二·《饺子里包进了爱的味道》--

想起小时候

您为儿包的饺子

十二生肖

就在您的手中捏好

然后问儿:

“等会儿

妈妈让它们

在你的肚子里赛跑好不好?“

我就赶快向门外逃跑

您就哈哈大笑

那笑声

至今还在儿的耳畔萦绕

/

母亲

今天

儿要用只会写文字的笨拙的手

为您包一碗饺子

看看能不能

包出那久违的爱的味道

......

三·《母亲,我深深地爱着您》--

母亲

您是千千万万母亲中的一位

伟大和崇高

无私和奉献

是您

比金子还珍贵的人品

/

您留给儿的遗产

“做个顶天立地的男人”的魂魄

是一个母亲对一个儿子

给予的一股精气神!

/

母亲

我的老母亲

从来

从来儿都羞于开口

唤一声

哪怕轻轻地唤一声

“我爱您我的母亲!”

/

上帝已不再给我

哪怕

哪怕一次机会

我只能在每一个寂静的夜里

让我的灵魂呼唤着您的灵魂

“母亲呐

儿一直一直深深地爱着您!”

母亲节诗歌 第7篇

《母亲》

我还没有准备

头发就和岁月赛跑起来

不到20岁的我

头发已是霜染的秋天

母亲望着那不对称的沧桑

感到那一根根银针

是长在她的心头

抽空 妈叫儿到面前

像娃儿一样伏在他的怀里

比做针线活儿还细致地

剪去一条条她心中的忧伤

和孩儿的自卑

母亲已遍遍的筛剪

落下的丝丝母爱

都装在孩儿的心头

当母亲宽慰地离开时

孩儿却发现

母亲已偷偷把这白色的沧桑

嫁接在自己的头上

像春天的枝头一样发芽了

《歌颂母亲》

你站在思念的.村头

充满希翼的脸上,笑意盈盈

只为那句

期盼了很久的话语

我坐在牵挂的藤蔓

听凭岁月的风

在你的年轮里无情地划过

只为那句语言

你孱弱的身躯里

喷薄出一种巨大的力量

把春站成夏,把秋站成冬

任凭肆虐的风在鬓下漫卷

把你写意成历经风霜的画卷

那是帧在心里的风景呵

此去经年

往事如烟

思乡的心

仍在母爱悠悠里

牵绊

《母亲》

当太阳把麦穗刷成一片金黄时

母亲

您的生日宴会又将在收割的协奏曲中

如期进行

这片黄土是上苍为您特制的蛋糕

你用镰刀将遍地的烛光

割倒叠起

我跟在您的身后拾捡遗落的烛光

您很满意的笑

这是您唯一允许我为您祝寿的方式

其实我很想说些什么

哪怕一句话也好

一个字也好

您依旧弯腰如弓大粒的汗珠

弹射成身后夕阳如血

终于在那把可以击穿任何冠冕堂皇的

镰刀宣布休息时

我想终于有机会为您讲出那句压抑已久的话了

而您却枕着一地汗珠

母亲节的礼物 第8篇

我左思右想,没有答案。于是,我去问爸爸:“妈妈最喜欢什么?”爸爸说:“你妈最想要一条金链。”于是,我马上把我的私人小金库——这几年所得的奖学金全拿了出来。

我把里面所有的钱给妈妈买了一条金手链,上面刻有许多精美的图案。买完后我又去花店买了一个礼盒,还买了一大束五彩缤纷的花,然后我把它们包装好。到了晚上,我跑到妈妈的房间。“你来干什么?”妈妈问。我笑着说:“给您,祝您节日快乐。”说着,我把盒子送到妈妈面前,妈妈问我:“你这个小坏蛋不会又要捉弄我吧?送我一些奇怪的东西吧?”我说:“你就打开吧,这次不会再吓唬你了。”在我的央求下妈妈只好把盒子打开,突然她惊呆了,妈妈发现有一条金链。妈妈问我:“你从哪弄来的?”我说:“我的奖学金买的。”

妈妈热泪盈眶,哽咽着。

母亲节 关注母亲健康 第9篇

目前,把母亲节作为全国性节日的国家已有40多个。古希腊人在这一天向神话中的众神之母赫拉致敬。1914年,美国总统威尔逊郑重宣布,把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定为母亲节。这天,家家户户悬挂国旗,以表示对母亲的尊敬。在我国,母亲节也越来越多地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

如今人们按习惯送母亲康乃馨:母亲去世的送白花,母亲健在的送色花。红色康乃馨祝愿母亲健康长寿,黄色康乃馨表示对母亲的感激之情,粉色康乃馨祈祷母亲永远美丽年轻。

母亲把母爱沏入茶壶里,使原本平淡如水的人生变成了一杯酽酽的香茗。从生命的孕育,到人生的成长,无论我们走多远,都走不出母亲爱的视野。

母亲节这一天,您是否想到在为母亲献上一束康乃馨的同时,还为母亲做些什么?本期,我们从心脑血管健康方面对母亲进行关爱和体贴。愿天下所有的子女为敬爱的母亲祝福:祝所有的母亲健康、快乐!

据美国福克斯新闻网报道,在美国,每分钟就有一位女性被冠心病、中风、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夺去生命。在发展中国家,50岁以上去世的妇女中约有一半都死于心脑血管疾病,每年全球有800万妇女死于这类疾病。心脑血管疾病造成的死亡人数,比患艾滋病和乳腺癌的死者分别多6倍和18倍。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全球女性的最主要死因。世界心脏联合会主席普尔·威尔逊教授说:“女性应高度重视心脑血管疾病带来的危险,事实上,一半以上因此导致的死亡和残疾事件都可以避免。”

女性患心脑血管病的原因

最新一期美国《神经病学》杂志刊载的研究报告称,中年女性,尤其是45~54岁的女性,比同年龄段男性患中风的人数更多。

此项研究共分析了参与美国国家卫生和营养调查的1.7万人的数据,结果发现,45 ~54岁的女性,发生中风的可能性是同一年龄段男性的2倍;并且这一年龄段女性的血压和胆固醇水平,都高于同年龄段的男性。

妇女心脏病发,一般治疗较不积极,死亡率也较高。妇女担心丈夫死于心脏病的危险甚于自己。随着人口老化、心血管危险因子如糖尿病持续增加,妇女患心脏病的几率愈来愈大。

就解剖学观点来看,女性心脏病与男性并无不同,但两者心脏病发的症状相去甚远。男性通常会有呼吸困难、胸痛的症状,这些仍被视为是心脏病发的典型症状。女性心脏病发时,痛可能上至下巴,下至手臂。很多妇女没有胸痛感觉,症状往往较难捉摸,人疲倦、呼吸急促、恶心或消化不良,背部或腹部疼痛,甚至只有怪怪的、不舒服的感觉。

很多疾病的危险因子无男女之别,吸烟、不运动是健康变差的主因,会阻塞动脉、剥夺心血管所需的营养。忧郁和压力也会引发心脏病,使原有的疾病更形恶化。高脂饮食造成血胆固醇过高、肥胖,都是心脏病危险因素。对于有家族心脏病史的女性,更要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

女烟民烟龄越久患冠心病的几率越高。90%以上的心脏病都属于冠心病,原因不外乎饮食不当、吸烟、缺乏运动等,年轻开始吸烟,也容易引发心脏病,尤其是吸烟女生不断升高,烟龄越久,患冠心病的几率越高,吸烟女性患冠心病较一般女性高6~9倍,男性则高4~6倍。

研究发现,吸烟女性如服食避孕药,患冠心病几率大增,这可能是由于避孕药内的激素成分,会增加血管凝块的机会。由于女性在更年期前受雌激素保护,往往会比男性迟10年患心脏病,但这并不表示女性不容易受心脏病的影响。更年期后,女性荷尔蒙渐流失,患心脏病的几率提高。女性的血管较男性细,更易阻塞,引发心脏病。在心脏病发作后的1年内,42%女患者会病逝,比男性患者的死亡率高一倍。而且,女性在第一次心脏病发作后,比男性更易发作。 无论是职业女性或家庭主妇,往往因忙于照顾家庭而忽略自己的身体状况。

减少妇女发生心脏病的措施

专家认为减少妇女发生心脏病的措施有以下几点:

定期进行血脂、血压、心功能测定;

保持心情舒畅;

经常进行缓和的运动;

睡前用温水足浴10分钟;

饮食要低盐、低脂肪,少摄取反式脂肪,多吃果菜。少饮酒,不吸烟,少喝咖啡、浓茶,少吃辛辣食品。晚饭少吃一些,可以减轻心脏负荷。

心脑血管疾病的十大信号

经常感到心慌、胸闷;

劳累时感到心前区疼痛或左臂部放射性的疼痛;

早晨起床时,一下子坐起,感到胸部特别难受;

饭后胸骨后憋胀的厉害,有时冒冷汗;

晚上睡觉胸闷难受,不能平躺;

情绪激动时心跳加快,有明显的胸部不舒服的感觉;

走路时间稍长或速度稍快感到胸闷、气喘、心跳加快;

胸部偶有刺痛感,一般1~2秒即消失;

爬楼或做一些原本很容易的活、感觉特别累,需歇好几次才能干完,且感觉闷、气喘;

浑身乏力,不愿多说话。

脑血管疾病的十大信号

经常性头痛,头晕、耳鸣、视物不清,眼前发黑;

思维缓慢,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

腿脚、手指尖或手指发麻,摸东西没有感觉,洗手,洗脚感觉不出水的冷热;

手发抖、发颤,做一些日常基本动作感到困难,如穿针、扣扣子等;

舌头发麻、发僵、说话不利索;

嘴角常感到湿润或控制不住地流口水;

睡眠差、梦多、觉轻或感觉老是睡不醒,醒后又很累;

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经常性的哭或笑;

看什么都不顺眼,对人对事无原因发火;

莫名其妙的摔跤。

什么是中风?

中风是急性脑血管病的俗称,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个类型,共六种病。出血性中风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两种疾病;缺血性中风包括脑血栓、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四种病。

脑出血脑内的血管破裂,血液溢出,是中风六症中最凶险者,死亡率和致残率相当高。

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到蛛网膜下腔所致。常见的病因是颅内动脉瘤、颅内血管畸形、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等引起的脑动脉血管破裂,以青壮年多见。

脑血栓它是中风六症中发病率最高者,占全部中风病例的半数以上,本病多发生在55~65岁的中老年人身上。

脑栓塞它与脑血栓差异很大。它的原发病不在脑内,而是身体其他部分(多为心脏与四肢血管)形成的栓子随血入脑,堵塞了脑血管。其起病急,有头痛、呕吐、意识不清、偏瘫等,发病年龄以20~40岁的中青年为多。

腔隙性脑梗死它是中风的新成员,在CT问世之前很难确诊,其主要特点是病变多而小。症状轻微为其又一特点,一般人仅有注意力不集中和记忆力下降等表现,预后较好。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俗称小中风。它的病理基础也是在脑动脉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发生的,只不过病变程度轻一些,脑组织缺血时间短暂而已。它多发生在有动脉硬化或高血压病史的老年人身上,主要表现是手中物品突然落地、单瘫、偏瘫、单眼视力障碍、眩晕、耳鸣及吞咽困难等,但均很快消失,持续数分钟至1小时,最长不超过24小时。

心脑血管病的物理疗法:激光照射

安全型低强度激光照射人体桡动脉后,激光能量透过皮肤、肌肉、血管壁被血液中的血红细胞强烈吸收,能够迅速改善血氧状况、血液流变学参数和微循环状况,活化血细胞功能,促进新陈代谢、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来活血液中细菌和病毒,改善血液中中毒状况等,所有这些改变均有利于人体受损组织的修复和机体功能的恢复。

其处理血液的主要手段是用具有良好生物学疚的激光辐射血液。650纳米半导体激光属红色激光,其最关键的作用是可以激活和增强某些酶系统的生物活性。由于酶是生物催化剂,它的活性增强将影响到人体一系列的生化反应过程。通过影响某些酶的活性,而影响ATP的生成,保证红细胞有足够的能量维持框架结构和变形能力,降低患者血液粘度。

它的辐射还能降低血小板的聚集和减少纤维蛋白原的拱桥作用,更有利血液粘度的降低。从而大大改善血液流变学参数,使得患者血液循环趋于顺利流畅;另一方面,由于红细胞变形能力增强、变形表面面积增强、与氧结合能力加强,使得血液中溶解氧和结合氧均大为增加,血氧饱和度和氧分压大大提高,携带丰富氧气的血液流经全身循环,可以迅速改善机体细胞缺血缺氧状况,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作为一种物理抗原因子,更加激活起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从而起到平衡自由基的作用。

母亲节诗歌 第10篇

没有牡丹的雍容,

没有百合的浓香,

只是默默的散发着泌人心脾的清香,

就象母亲的爱……

在这样一个写满祝福的日子里,

城市、街道处处洋溢着爱的温馨,

端庄、素洁康乃馨,

承载着子女对母亲的爱。

亲爱的妈妈,

感谢您养育了我,

尽管很调皮,又很倔强,

时常让您哭笑不得,

即使有了自己的事业,

还是让您时时为我操心;

亲爱的妈妈,

感谢您包容我的无知,

容忍我的无理,

感谢您把我培养成最优秀,最成功的人。

亲爱的妈妈,

如今女儿长大了,

却也懂得了您给予我们的那份无私的爱,

不只是要感谢,还要学会感恩!

妈妈,您不仅给予我生命,

还有一生一世的牵挂;

不仅给予我力量,还有无私无畏的付出!

母亲节,不只是一个节日,

还是无穷无尽的感恩;

没有比母亲更无私,

没有比母亲的爱更深沉!

云,没有母亲的爱洁白

阳光,没有母亲的爱温暖

花在美,永远没有母亲的笑灿烂

亲爱的妈妈,

一束康乃馨远不足以表达对您的赞美。

因为母亲的伟大再奢侈的语言都不能形容,

但是只有那一束康乃馨沾了一点母亲的灵气、

宁静、安详、淡香久远。

亲爱的妈妈,

我爱您,

妈妈!

母亲节诗歌 第11篇

谁的身影最伟大?

如今我看到——

那辛苦的身影

才想到——

最伟大的是妈妈

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

在卫生间洗衣的瞬间

在我失败时的一句安慰

在我成功时的一声鼓励

都让我如此——

历历在目

如今,以前笔直的身板

——不再坚硬

现在,满头的青丝

——已露出银发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

我想说——

母亲节诗歌 第12篇

忍受你在肚子里闹腾睡不着

紧张又劳累地迎接你的到来

再甘愿承受撕心裂肺的疼痛

当她与你还素未谋面的时候

有一种爱

改变了你一贯的饮食

限制了你的爱好自由

夺去了你婀娜的身材

咿呀咿呀说着“婴语”

有一种爱

无条件倾尽所有

365天上班加班

没有法定假

也没有病假

更没有工资

有一种爱

她俨然成了保姆

她俨然成了厨师

她俨然成了教师

她俨然成了医生

身兼数职的她

无所不学

无所不能

无所不会

有一种爱

直到懂事的那一天

你也数不清记不住

在过多少个地方

用过多少种方式

换过多少样语气

喊过多少回

——“娘”

每叫一次

都意味着

她要听懂

你的委屈

你的迷茫

你的痛苦

你的欢乐

你的成长

生个娃不容易

带个娃不容易

教个娃不容易

爱的终身协议

让多少个母亲

诗歌母亲节 第13篇

Wooden Jar Rack and Herb Garden木质瓶架和香草花园

Rescue pretty jars from your recycling bin for reuse around the house. Create a re-purposed herb garden that’s perfect for Mom’s kitchen.

从你家附近的回收筒里“救回”漂亮的瓶子, 让它们在家里重新发挥作用。为妈妈的厨房打造一个改装的香草花园绝对再好不过了。

Seashell Flower Necklace花朵造型贝壳项链

Crafted from scallop-shaped seashells and a few basic jewelry materials, this lovely necklace is sure to be a hit with your mom.

这条可爱的项链由扇贝形贝壳和一些基础饰品材料精心制作而成, 一定会受到妈妈的喜欢。

Living Succulent Wreath充满活力的多肉植物花环

Created almost entirely from natural materials, this stunning succulent wreath will make you wonder why you ever prepare gift for your mom from a florist’s shop.

母亲与母亲节溯源 第14篇

“母”这个字最开始代表母亲,始于商朝甲骨文时代。“母”字的甲骨文字形,是“女”字加上两乳,象征哺乳女性之形。这也是“母”最早的出现。“母亲”二字的出现随着“母”的出现而水到渠成。

古代能作“母”的别称的还有“妣”字,秦汉之际《尔雅》一书在《释亲》中写道:“父为考,母为妣。”只不过后来妣这个字在唐代之后逐渐改用来指去世的母亲。

此后一直过了1000多年,“妈”这个字才第一次代表母亲。在三国时代张揖在其所著《广雅·释亲》一节中说:“妈,母也。”值得注意的是,同样在张揖的这本书里,也出现了与“妈”对应的“爸”。(“翁,爸,爹,?,父也。”)这一时期另一个可以指代母亲的词汇也出现了——“姥”(发音同“母”)。流行于南北朝的著名长诗《孔雀东南飞》里说“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意思就是母亲。一般来说,在成文的东西里,母、姥出现的较多,在生活口语中则以“妈”的称谓出现。在元代,还出现了一个可以指代母亲的词汇,那就是“奶奶”,用“奶奶”来称谓母亲,在南北都有出现,而且至今在山西和福建一些地区,仍旧保留着“奶奶”这样的用法。

“妈妈”的出现

以前曾有观点认为,“妈妈”是舶来品,在中国使用的时间顶多100年左右。这实际是错的,“妈妈”在宋代就用来指代母亲了。也就是在“妈”字作为母亲的指代出现之后近1000年,古人在口语中终于出现了“妈妈”的叠音说法来称呼母亲。这时候的“妈妈”出现在文字中,常常是与“爹爹”对应出现。南宋诗人汪应辰(此人17岁中状元,是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状元)曾经写道:“维年月日,爹爹妈妈以清酌、时果、庶羞之奠……”

从宋元时代开始,“妈妈”一词大量出现在当时民间的口语和戏曲中。一些学者认为,“妈妈”的大量出现,可能是北方少数民族对母亲的称谓对当时的语言产生了影响。目前保留的最早的南戏剧本《张协状元》(根据学者考证,创作于南宋时期)中,就提到“妈妈两国夫人刘氏,知它享的多少荣华,受的多少富贵。”南宋文学家洪迈所著《夷坚志》里也有儿子拜见母亲称其为“妈妈”的描写。创作于元代末年的著名南戏《琵琶记》,戏中主角蔡邕称呼其父母就用的是“爹爹妈妈”。

虽然“妈妈”在这一时期开始广泛使用来称呼母亲,但是“妈妈”在此后大约500年的时间里还保留着多种含义。比如,宋代周著所著《清波凌志》中,用“妈妈”指代年纪大的妻子;元代俞琰所著《席上腐谈》中说:“今人称妇人为妈妈。”也就是用“妈妈”来指代结婚的年长妇女;“妈妈”还在宋元时期指代妓院里的老鸨,成书于宋元之际的《大宋宣和遗事》中对名妓李师师的老鸨子就称为“妈妈”。这种用法,在后来的元明成书的《水浒传》中大量使用。此外,“妈妈”还在许多场合指代祖母、曾祖母,比如南宋叶绍翁所著《四朝见闻录》,宋宁宗即称呼自己的曾祖母宋高宗吴皇后为“大妈妈”。

从宋元开始,称谓母亲的比较雅的字是“娘”,南北通用,其中北方基本只用“娘”,而南方是“娘”“妈”都用。其实“娘”字在唐代之前是用来形容年轻小姑娘的,用来指代母亲的是“孃”。按照清代学者段玉裁的观点,这俩字在唐代以前是不能混用的。而到了唐末五代时期,“娘”开始具有了母亲的意思,到了宋元时代,“娘”“孃”彻底混用,既可指母亲,也可指年轻女子,两个字也逐渐成了一个字——“娘”。

母亲节与近代中国

许多人以为母亲节是最近30年来进入中国的洋玩意儿。实际不然,1923年美国决定以每年5月第二个星期日为母亲节,1926年中国浙江就有人举办了母亲节纪念活动。1935年,当时的《妇女共鸣》杂志报道了上海各界纪念母亲节的情况:“上海中外妇女均集会举行纪念,中华团体计有中华妇女节制会、中华妇女同盟会……合于是日下午三时,在圆明园路会所举行纪念礼,来宾百余人。”

在母亲节进入中国的早期,母亲节相关的纪念活动主要是由来华的传教士来推动的,因此最初几年,很多活动都是在教会、教堂举行,具有较为浓厚的宗教色彩,因此,与中国国民结合并不紧密,而且往往局限于大城市的少数达官贵人的自娱自乐。

但是,由于母亲节传入的节点,正是中华民族反抗外侮的关键时刻,因此母亲节也不可能置身事外,尤其是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万千中华儿女奋起抗击日本法西斯,母亲送子上战场,要承担的是相思之苦甚至丧子之苦。1939年《妇女生活》发表纪念母亲节的文章,其中写道:万千中国母亲为了保障更多华夏子孙的生存权,更是忍痛把自己心爱的儿女送往前线,去抗击日本法西斯,争取国家民族的自由、独立、解放和世界永久的和平。

这也正是母亲节在中国绽放出的别样光彩,当祖国母亲遭遇危难时,更多母亲选择了义无反顾。家国情怀,尽在于此。

(责编:石磐)

上一篇:苗木采购合同样本下一篇:猕猴桃销售广告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