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数学游戏

2024-08-21

幼儿园数学游戏(精选8篇)

幼儿园数学游戏 第1篇

幼儿园数学教学游戏化论文:关于幼儿园数学教学游戏化的思考

数学是一门系统、逻辑性较强的学科,而幼儿年龄比较小,抽象思维能力差。在数学活动中,比如,数的认知方面要让幼儿清楚地理解数概念,而数字对于幼儿来说,相对是抽象、枯燥的,所以需要依靠直接的兴趣来进行学习,幼儿学习教学的兴趣越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越强,学习的效果也就越好。

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它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愉快、轻松的环境。游戏不受外部的强制和干预,完全是幼儿自主自愿进行的,这是游戏显著特点。幼儿在游戏中,活动的积极性高,主动性强,动作、思维都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将数学教育渗透其中,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具体的游戏情景结合起来,就可以把数学教育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使幼儿易于接受。因此,对幼儿进行数学教学游戏化,能极大地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产生较好的效果。例如:我在组织幼儿进行“感知5以内的数量,认读数字5”的教学活动,我以“水果联欢会”引出课题,通过让幼儿目测不同排列的水果,提高他们按群计数的能力。游戏中的水果都是他们熟悉并喜爱的苹果、西瓜、香蕉、桃子、草莓,这些水果生动有趣,符合中班孩子年龄特点,让他们在愉快的情绪中学习,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数学教学游戏主要有以下类型:情节性的教学游戏、操作性的教学游戏、运用各种感官的教学游戏、数学智力游戏。编制数学教学游戏,必须根据幼儿教学教育的内容与要求,选择、设计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游戏。随着幼儿年龄的增大、智力的发展,游戏化的程度宜逐渐减弱,宜减少游戏情景增加智力因素。中班幼儿由于自身年龄特点,适宜开展各类游戏。例如在“学习分类”中,我设计了“玩具找家”的情景游戏,最后通过谁最先找到家的竞赛游戏,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分类。

在开展数学活动中,我尝试将音乐、美术、体育与之结合。如在学习“比较多少”时,我让幼儿玩“抢椅子”的游戏。当音乐一停,会又有一名幼儿没有座位,这时我就引导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幼儿通过游戏实践获得“比较多少”的方法的数学知识。

在数学游戏化教学中,要讲究策略。从中班活动目标出发,设计各种游戏材料。为数学游戏化提供物质保证。在进行“认识数字4、5”的教学中,为让幼儿正确感知5以内数量,我为孩子准备了数卡、印章以及做球用的皱纹纸,孩子们通过“给数卡排队”以及“按数卡做实物”,很快理解了数字所表示的物体的数量,体现了材料为数学游戏服务的宗旨。在教学活动中,还要注意创设与数学游戏活动相适应的数学环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在“比较6、7两数关系”的教学时,我设计了“小兔吃萝卜”的游戏情景。当我出示了“菜地”,又把6根“萝卜”放入“菜地”,然后出示7只“小兔”后小朋友立即进入了小兔要吃萝卜的游戏情景中。此时,我提出问题:小兔有几只,萝卜有几根,它们一样多吗?怎么办?幼儿立刻议论开了。在这样的游戏情景中,幼儿兴趣盎然,思维活跃,积极探索,轻松获得知识。

此外,我们还要正确处理教学活动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把教学活动从教师在教育目标控制下的对幼儿的施教过程转变为教师指导下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主导。因此我在幼儿学习过程中,不断地通过观察、询问、交谈,对幼儿学习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并及时、准确地反馈、调整。比如“目测数群”活动中,我会对以下情况进行观察:幼儿是不是对游戏材料感兴趣?幼儿有几种方法可以得到数量?正确有几种?错误数法有几种?有代表性的幼儿是怎么数的?幼儿错误数的原因是什么?在幼儿操作活动中,我一般通过交谈对幼儿进行启发、暗示、进行指导。在情景性、娱乐性较强的游戏中,教师一般以角色身份进行组织与指导,在操作性、竞争性的游戏中,教师主要以评价者的身份进行启发和发现。

通过这个学期对数学游戏化教学活动的探索,我得到了很多关于教育教学方面的启发。通过这些活动,大多数幼儿能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比较透彻地了解关于数学方面的概念。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也会通过不断实践来完善自己的教学。

幼儿园数学游戏 第2篇

幼儿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差,数学又是一门抽象性较强的学科,以下“中班数学游戏大全”能让幼儿依靠直接的兴趣来学习,使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更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强,学习效果就越好。

幼儿上中班了,可是对数字、数学一点都不感兴趣,这让很多幼师为此而万分苦恼。别着急,幼儿天生都爱玩,在玩中学数学能让幼儿觉得十分有趣,自然就喜欢学数学了。

1、盖印章

玩法:将幼儿分成3排,每排幼儿的前面都写着一个数字,请幼儿看每排前面的数字,在原有印章数量的基础上再盖上一定数量的印章,使印章数与数字一致。

2、找朋友

玩法:每位幼儿手拿一张数字卡,教室后面贴有与数字卡对应的水果图。请小朋友们拿着自己的数字卡片到后面去找一找与自己卡片上数字相等的水果图,看谁找得又快又准。

3、快乐宝贝车

玩法:老师手握方向盘开火车,幼儿人手一张数字车票,按照自己手上的车票去找相应的座位。快到站时,老师发出“轰隆隆… 轰隆隆… 呜 …”,激发孩子游戏欲望,然后说:“火车到站了,请座号为1、2、3的乘客下车。”老师和孩子一起检查,看看有没有下错或者没下的,然后重复到所有乘客下车。

4、铺石头

玩法:准备各种形状的“石头”,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石头”,一一对应地嵌入相应形状的“坑”里,把有“坑”的路铺好。还可引导幼儿观察“石头”路都有什么颜色,是用形状的“石头”铺好的。

5、踩石头

玩法:路铺平了,音乐一响,引导幼儿边念儿歌边动起来,音乐一停就立即踩到“石头”上,并说说踩的是什么形状、颜色的“石头”。还可以让幼儿找找在幼儿园里有没有这样的图形。

6、等量接龙:两名幼儿玩一组图片。幼儿观察接龙卡上的实物数量,将一样多的实物接在一起。

7、给动物送食物:观察卡片上的动物和食物,请幼儿先给动物排排队,再帮他们找出他们喜欢吃的食物。

8、我的朋友在哪里

玩法:教师将有衣着条纹不一样小熊卡片发给幼儿,幼儿将卡片举在胸前,然后,在4个圈里找到和自己拿的小熊卡片一样的小熊,就在哪个圈里。(游戏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能否按照小熊裤子条纹的颜色排列寻找朋友,找到后要提醒找到的幼儿再次比较)。

9、猜一猜

玩法:将幼儿分成两队,把16张卡片按照横4张,竖4张放好,图片朝下,然后依次翻卡片找朋友。如:我翻第一张是个苹果,记住这个位置上是个苹果,然后我把它关掉继续翻,如果你看到有张卡片是你前面看到过的,可以站起来告诉我“它有朋友了”并把它的朋友找出来,找对了,就给这队奖励,最后比比两队谁的奖励多就赢了。

10、数客人

玩法:“智慧林的小熊今天过生日,邀请了它的好朋友来做客。看看,都有谁来了呢?”(有小老虎、、小熊猫、小猴……)一共来了几个小伙伴?请幼儿手口一致地点数:(1,2、3 ……)“总共来了几个客人?”(一共来了9个客人。)

11、帮小熊按数取物

玩法:小熊来坐客,请幼儿按照小熊的数量摆椅子、小碗、勺子、杯子等图片,如一只小熊坐一把椅子,9个客人就要9把椅子。

12、“超市”游戏

玩法:小熊要陪客人,没时间去购物,请每个幼儿手里拿着一张数量不等的购物券,各拿一个小筐,根据购物券上的数字卡到“小超市”购买相应数量的物品,购买后回到座位。

13、找妈妈

玩法:幼儿听音乐自由地跑动,音乐停后,分别蹲在地上的瓢虫身上,要求7个幼儿合作变成七星瓢虫身上的7个点。瓢虫妈妈(教师)找自己的宝宝,成人引导本组幼儿进行点数、检查游戏结果:是否是7个幼儿变成7个黑点,鼓励孩子进行及时的调整。

14、看数字捶捶背

欢迎幼教同仁们加幼教联盟-郝老师QQ:3125600466一起学习!

玩法:两人一组,一人从1-9的数字卡中任意抽取一张数字,看一看是数字几,然后就在另一位幼儿的背上捶几下,被捶的幼儿说出捶的次数,若与数字卡的数量相同,游戏成功,交换角色。

15、看数字捶捶背

玩法:7-8为幼儿一组,把小椅子摆成小火车的样子,幼儿骑在小椅子上排成几列。每列最后面一位幼儿由一套1-9的数字卡,该幼儿任意抽取一张数字卡,数字卡是几,就给前面的小朋友捶几下背,前面的小朋友认真计数被捶的次数,然后再给前面的小朋友捶一样多的次数,一次传到最前面的一位幼儿,最前面一位幼儿大声地说出是数字几,看哪一组传得快。(要求数字卡不能让前面的小朋友看到,捶的时候力量要适当,前面的小朋友不能往后看。)

16、撒数块

玩法:请幼儿将各色小数块撒在画有大圆圈的纸上,然后数一数,各色数块在圈里、圈外各有多少?并进行插卡记录。

17、小青蛙爱玩耍

玩法:师幼共同扮演“青蛙”,教师带领幼儿边念儿歌边游戏,幼儿根据儿歌的内容,跳到池塘里或池塘外。教师引出里、外标志卡,再次玩游戏,当教师随机抽取里、外标志卡时,幼儿看标志快速地跳到池塘里或池塘外,巩固辨识里、外方位及标志卡。

18、过河寻宝

玩法:场地布置成一条小河,起点放三个圈,终点放一个百宝箱,孩子连续跳三个圈,家长手里拿着钥匙跟在其后面跳到第二个圈里,拿起后面的圈递给孩子,孩子把圈放在前面跳进去家长跟在孩子后面,直至河对岸,家长打开锁,孩子取出“宝物”,举起来,快者胜。

19、看谁投得快又准

玩法:起点放置海洋球,终点和距离终点两米的距离拦两道皮筋,孩子站在起点,家长站在终点的皮筋后面。孩子每次拿两个球,跑到第一条皮筋处向家长手持的小筐中掷球,时间为一分钟,筐内球多者胜。家长可以向左、右、后走动,不可向前移动。

20、炸碉堡

玩法:起点放置一块草坪,草坪上一尺拦几条皮筋,终点放一个圈,里面有一个手榴弹。家长在终点两手拿碉堡,藏在碉堡后面。孩子从皮筋下面匍匐前进过草坪后,拿起手榴弹投向碉堡,投中后,家长把碉堡放在地上,孩子跑到家长处,家长抱起孩子,快者胜。孩子要站在圈处投掷,投不中家长不得放下碉堡。

21、戴花环

玩法:起点放置一块草坪起,隔3米拦一条皮筋,家长站在皮筋后两米处的圈内,终点放一面小旗。孩子戴花环,手脚着地爬过草坪、钻过皮筋,给家长戴上花环,家长领着孩子跑到终点,举起小旗,快者胜。

22、8的分合法

玩法:每组5名幼儿,一幅棋盘,每位幼儿一套1――7的扑克牌,每名幼儿持一粒不同颜色的棋子,将各自的棋子放在起点,按照自己的标志次序轮流掷旋转六面体,掷出数字几,就向前走几步,如果走到没有图案的格内,就让下一位幼儿掷旋转六面体;如果走到有图案的格子内,就大声说出图案的数量,并向其他幼儿提问该数字和哪一个数字合起来是8,然后与同伴一起从自己的数字卡中拿出相应的数字卡,拿对的幼儿向前走一步,拿错的幼儿原地不动,看谁先走到终点,谁就在城堡的最底层插一面与自己棋子颜色相同的彩旗。游戏反复进行,谁的彩旗第一个到达城堡的顶端,谁就取得胜利。

23、捉迷藏

玩法:教师扮演兔妈妈,幼儿扮演小兔子,当兔妈妈发出口令,例如,请小兔子藏到比5多1的数字下面藏好,幼儿便迅速躲藏到有数字6的大树下面,反复提问进行游戏。

24、贴„蝴蝶‟

玩法:请幼儿站成人数相等的4路纵队。游戏开始,教师发出信号,排头幼儿迅速跑出,跳过3个胶圈,钻过拱门,跑到墙壁前,在盘子中找出得数为8的一块彩色拼图贴在墙壁上,再从两侧直接跑回拍第二个幼儿的手,然后站到队尾。如此依次进行,以最快把“蝴蝶”完整拼出的队为胜。

25、找朋友

玩法:每个幼儿一张卡片,卡片中一半是7以内数组成的其中一个形式,另一半是7以内数;音乐响起,幼儿自己找到朋友后,大声说出一个数的分解与组合。如:2和5组成7,7可以分成2和5;最快找到朋友的幼儿获得小红花先离场。

26、„蝴蝶‟找„花‟

玩法:卡片上大花一朵,分别有2~7的数字;蝴蝶卡数十张,每只“蝴蝶”上有试题或分解符号及一对数字。把卡片—字排列,帮“蝴蝶”逐一找到与它身上的式题数量相对应“花”,每人必须帮5只以上的“蝴蝶”找到“花”。

27、母鸡‟”下„蛋‟

玩法:卡片上母鸡各一只,分别标有3~7的数字;“鸡蛋”数十个,每个上面标有分解符号及一对数字;把几只“母鸡”按顺序排列,按总数与两个部分数的关系逐一把“鸡蛋”送回“母鸡”身边。

28、撒树叶

玩法:双面树叶若干;卡片上方的中间有数字和分合符号、卡下面有一组一组的插入袋;1~6数字卡若干。按分解组合卡提供的数字取相应量的实物。把实物(树叶或果壳)撒在胶板上,然后将其分成两份,点数每份是多少,分别用数字表示(插在袋上),且每组数字分法不能相同。

29、瓶子宝宝排队

玩法:以每条跑道为例:高矮不同的塑料瓶子4个,分别用色纸装饰瓶身,如眼睛,嘴巴等。放在对面的一桌子上。幼儿从起点处跑至对面,把桌子上的瓶子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按高矮顺序排列好,再返回起点处冲线,以排队排得对又快的幼儿为胜。

30、小小统计员

玩法:先让幼儿用各种几何图形自由拼搭物体,并将其粘贴在统计表左边的空白处,然后再从数、量、色、形等角度统计拼贴物体所用的几何图形片。引导幼儿按开头统计所用图形片的数量,并在统计表中填写;也可增加难度,在统计表左方涂上红、黄、蓝等颜色,然后统计出相应的图形片数量,如红色三角形有几个,黄色圆形有几个,蓝色长方形有几个等,并用较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统计结果。

31、开火车

玩法:提供情景道具,玩开火车的游戏,让幼儿巩固练习6以内的序数,正确运用“第几”表示物体 顺序。如:在火车票上写上数字,幼儿要根据数字上的第几号车厢找座位。

32、送信

玩法:全体幼儿带上自己准备好的礼物坐“火车”去动物园,幼儿根据要求送信(小朋友送的信要和动物身上的数一样多),教师与幼儿共同检查信送得是否正确。

33、小剧院

玩法:不同颜色的票代表不同的排,不同数字代表不同的号,幼儿购票入场,坐相应的排和号,老师查票,请幼儿说出自己是几排几号。

34、找小动物

玩法:要求幼儿能正确迅速地说出“xx动物住在第x层楼”(请几名小朋友蒙上眼睛,到前面来摸一个小动物,睁开眼睛后说出什么小动物的家住在第几层楼)。

35、蝴蝶找花

玩法:10名幼儿扮花儿,3名幼儿扮蝴蝶。音乐开始时3只蝴蝶在10朵花之间飞舞,音乐停止时,蝴蝶停在任意一朵花后。要求幼儿根据蝴蝶停的位置,说一说哪种颜色的蝴蝶停在第几朵花后。

36、坐火车

玩法:送小动物上火车的小朋友先数数火车有几节车厢,再送小动物上火车,每种小动物坐一节车厢,然后说说“xx小动物坐在第x节车厢”或“第x节车厢坐的是xx动物”。做好后帮它们更换位置再说。

37、排队

玩法:音乐响起,全体幼儿自由活动,音乐停,5个小朋友迅速手拉手站在一起,数数全组有几个小朋友,然后以一个幼儿为首,小朋友观察自己的位置,说说“我排第x”。

38、小鸭吃鱼

玩法:在纸上画上要求的各类型鱼,然后剪下。把这些纸鱼散扔在地上。跟孩子说:“你是个小鸭鸭,饿肚子了,想吃这些小鱼,小鸭想,我一样一样地吃,比如先吃长鱼短尾巴的,再吃长鱼长尾巴的,就这样,一样一样地吃,并且边吃边数”(把纸鱼拣到一纸盒内就算吃了)。

39、玩纸卡

玩法:先做好三套写有1-10数字的卡片。游戏开始,三人围坐,明确游戏规定,第一个拿出卡片的让后面拿出卡片的少几多几,必须执行。比如第一拿出卡片的说:“比我卡片上的数必须多3,”那么后拿的必须照办,如先拿的是5,后拿的必须是8,游戏开始后,轮流先拿三次(当然可灵活一些,目的是让孩子达到上述目的)。孩子先拿时,大人故意拿错,问孩子对不对、再向下进行。

40、堆豆顶一堆饼干

玩法:在桌子上堆三堆糖菜豆,堆与堆之间距离稍大一点。如三堆菜分别是6、7、9颗,让孩子在每堆菜下面堆上两堆或三堆饼干,其数目之和等于上面那堆菜豆数。如第一堆菜豆是6,让孩子下面堆三堆饼干,应该是1、2、3,或是2、2、2。把三堆菜豆下面摆完,如都对就把菜豆拿开,再用饼干堆成不同数目的三堆,在这三堆下面再堆菜豆。还可反过来,堆六堆菜豆,下面变成两堆菜豆一堆饼干,达到数的分解与组合。还可加上书写,6=1+2+3……

41、钓鱼

准备:磁性钓鱼竿若干,写有数字或式题的纸小鱼(上别有回形针)若干,鱼塘背景图一幅。

玩法:

1.把钓到的鱼放到写有相应数字的鱼池中。如:钓到写有数字4的鱼,就把鱼放到4号鱼池。

2.把钓到的鱼放到比它大1或小1的鱼池中。如:钓到写有数字3的鱼,就把鱼放到4号或者2号鱼池中。

3.根据钓到的鱼的身上加减式题,把鱼放入相应得数的鱼池中去。如:钓到的鱼上写有式题“1+2”,就把鱼放入3号鱼池;钓到的鱼上写有式题“2-1”,就把鱼放入1号鱼池。

42、大色子棋

玩法:幼儿利用泡沫地塑,按1-20的顺序先拼搭好棋盘,在用色子玩游戏,既可以进行序数排列,还可以进行倒数、奇数、偶数的玩法。

43、替换

玩法:老师出示一张数卡,上面是几,该数号的幼儿等会儿报数时就不能报出该数,要以自己喜欢吃的食物代替,其余数序不变,答对组优先入座。如:老师出示数卡“3”,该组幼儿就一个一个从1往下报,第3个幼儿就不能报“3”,而要用“面包”(或蛋糕、糖果、米饭等)代替,接下去幼儿则继续往下报出“4”、“5”。

44、快乐电报

玩法:将幼儿分成红绿两队,将中间两名幼儿作为第一讯息员。教师作为发报员分别在他们的手心点几下(发电报),请他们默数并按此数量分别传给左边或右边的幼儿,如此一个接着一个往下传,两个头上的幼儿向“发报员”反馈收到的电报讯息,比比红绿两队哪队传得又对又快。

45、走飞行棋

玩法:分组比赛,按猜拳的结果决定两位幼儿掷骰子,另两位幼儿分别按同组伙伴掷出的骰子上的点子数往前走几步。如果刚好走到绿色数字几的路牌,则继续往前走几步;走到红色数字几的路牌,则往后退几步,看看哪队先到达终点。

46、占“棋盘”

玩法:两人一组,每人拿一盘“棋子”(可用扣子、盖子、小塑料物品等替代)和一张画有若干正方形格子的大正方形棋盘。幼儿轮流掷骰子,并按每次的点子数量在相应的空格子上摆上相应数量的“棋子”。先把棋盘占满者为胜。

幼儿园数学游戏化教学指要 第3篇

一、创编幼儿感兴趣的游戏

创编数学游戏首先要注重趣味性。趣味来自于老师对幼儿生活的观察,对幼儿心理活动的了解,不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就创编不出好的教学游戏。我根据幼儿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创编和改编了一些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有趣的游戏,使幼儿积极、愉快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如游戏“七星瓢虫”,主要渗透了认识数字“7”及理解7的实际意义的要求;又如游戏“树叶变变变”则是让幼儿通过想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运用树叶进行美术创造活动,使幼儿的创造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在编制游戏时,我还设计了各种形式的游戏,个别玩的游戏、结伴玩的游戏、小组玩的游戏及集体进行的游戏。如在游戏“飞舞的彩球”中,幼儿既可以自由玩彩球,又可以结伴玩彩球,还可以进行小组传球比赛。这些游戏既可提高单位时间内幼儿学习的密度,又适合不同个件、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的需要。

只有经常参与和观察孩子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心理,知道他们常想些什么,愿意做些什么,才能编出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游戏,使教学妙趣横生。

二、灵活指导各种性质和形式的游戏

在不同形式的游戏中,我分别以不同的角色身份进行指导。在幼儿个别玩的游戏中,我一般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幼儿的游戏,当幼儿需要帮助时,作一些间接的指导,以不干预幼儿的游戏为准则。在幼儿结伴玩的游戏中,我主要以观察为主,并以参与者的身份或以游戏角色的语言提出建议,进行间接指导。在合作进行的小组游戏中,我以组织者或评判者的身份进行与教学要求有关的指导,并组织幼儿议论、交流,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在幼儿的游戏中还包含丰富的认知成分,主要包括观察、想象、记忆、思维等,这些认知成分在游戏过程中通过言语和操作贯穿于整个过程。游戏活动中的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活动,不仅构成了游戏的前提条件,而且贯穿于游戏的整个过程,如在建构游戏中,幼儿会先对所提供的材料的颜色、形状、大小等进行观察,并思索“把它们做成什么”,然后边观察边操作,最后做成心目中想做的物品,可见游戏是发展儿童观察力的有效手段。在游戏中,幼儿的想象思维将得到充分发展。比如中班幼儿在以“秋天的颜色”为主题的教学游戏中,在教师的启发下,能从树林、湖水联想到大海,从小草、枫叶、菊花联想到松树,进而仿编诗歌。因此,我在设计游戏时有意识地渗透各种认知成分,如设计结构游戏时,充分考虑观察成分,设计角色游戏时,充分考虑儿童的想象力,设计智力游戏时,则更多地渗透思维成分,同时协调安排各类游戏,从而促进幼儿更好地发展。

三、数学游戏与其他教育形式的配合

数学游戏与其他教育形式的配合很重要,如配合适当,则效果更佳。生动的故事情节与数学游戏的配合,往往会提高幼儿参加数学活动的兴趣。如在给小班讲“认识图形”时,我把教学内容编成《小松鼠盖房子》的教学游戏,开始之前我先讲了一段小故事:“寒冷的冬天就要来了,可是,小松鼠的房子要倒了,门窗挡不住风雪,墙壁能透过冰霜,怎么过冬呢它决心要在大雪到来之前,盖起个新房子……”在讲了这一段故事之后,再组织幼儿轮流戴上用纸板做成的能拼成房子形状的大型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头饰,扮演小松鼠去“盖房子”,这样的教学游戏使他们兴趣更浓,并增添感情色彩。

幼儿园的“数学游戏”是促进幼儿思维能力发展的教学活动,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对未来幼儿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有重要意义,主要有以下方面。

1. 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

游戏为学生创设了丰富的动手操作、演示、学习语言交往的教学活动。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过程中,经常插入一些动手操作的游戏,不但能促进学生思维,而且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数学课中凡能让学生自己动手的,都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画一画、比一比、量一量、算一算等,在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次数学课上,我在黑板上出了这样一道题:把一根长12米的绳子,分给甲乙两人扎包用,甲包裹大,应多分2米,问甲、乙两人各分得几米我要求学生先分组讨论,看怎么分好。再根据讨论意见,把各组准备的绳子拿出来分分看。这时学生中拉的拉、量的量、剪的剪,个个兴趣高昂。从各组汇报情况来看,基本上只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把绳子一端先卷起2米,后将余下的部分对折,再从对折处剪断,列式为:乙分得(12-2)÷2=5(米),甲分得5+2=7(米);第二种是先把绳子对折,然后从对折处的一端退后一米剪断,列式为:甲分得12÷2+2÷2=7(米),乙分得12-7=5(米)。这时我分别请两名学生量一量两根绳子的长度是否与计算的结果相符。这种训练学生动手操作的游戏,不仅形象易懂,而且学生兴趣盎然,思维始终活跃。

2. 有利于增进师生和生生有效的交流

从学生学习数学的角度讲,数学游戏中的交流可以帮助学生在直觉的观念与抽象的数学语言符号之间建立起联系,帮助学生把实物的、图画的、符号的、口头的及心智描绘的数学概念联系起来,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数学游戏是以开发和利用课堂中人的关系为基点,以教学目标设计为先导,以群体参与性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或个人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游戏为基本手段,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根本目标的一系列教学活动。因此,数学游戏教学可以很好地改善目前教学中存在的“师生个别对话”或“生生个别对话”的情况,可以给学生更大的进行合作交流的空间,达到教室中每个成员都参与到游戏中,促进同学交流,从而使层次不同的同学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幼儿园数学游戏 第4篇

关键词:幼儿园;数学;游戏教学

一、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

游戏具有极强的愉悦性,小朋友们通常会被它吸引得乐而忘返。老师要抓住机会,运用游戏来引发小朋友的学习兴致,小朋友则会将被动的学习转为主动的学习。比如,扔骰子是小朋友喜欢的活动之一,在重复游戏中,既让小朋友们的心情愉悦,又让他们学会如何将数量和数字进行匹配,从而理解了数字表示的基数意义。这样,单调乏味的数学知识则会变得更有趣味,单一重复的数学练习亦会因游戏而变得生动有趣,从而让幼儿学得更轻松、学得更快乐,从而让小朋友掌握数学概念。这样教学,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二、设计联系幼儿生活的数学游戏

活动在小朋友的校园生活中占了一大部分,站在家长的角度上来考虑,他们不但希望老师关心小朋友的生活,而且更关心的是老师是否注重小朋友的学习。所以,我设计一些联系幼儿生活的数学游戏,使他们更好地投入数学学习中去。比如,在给小朋友吃饼干的途径中,大部分小朋友只会在意的是“吃”,从来没想过其他东西,我引导小朋友发挥想象力,让小朋友将饼干一下子吃成三角形,一下子吃成圆形,一下子吃成正方形。偶尔,我还引导小朋友动脑筋想一想自己吃剩下的饼干像什么,有的小朋友将吃剩的饼干说像月亮、有的说像游戏卡、有的说像小鸟等。这样教学,让小朋友在这个吃饼干的生活节点上,使他们关注的不只是吃,而关注的将饼干吃成什么图形,这样既加强了幼儿对图形的认识,又培育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及动脑筋的良好习惯,也防止了小朋友浪费食物的现象。

三、让幼儿在体育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

小朋友是在玩乐中理解周围世界的,因为幼儿年龄小,从而让他们更喜欢运动,针对小朋友的个性特征,我把数学练习与体育游戏有机结合起来,使小朋友在体育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获得不错的教学成效。

1.对现代的体育游戏进行改编

在现代的体育授课进程中,老师通常注重的是对小朋友基础动作技巧的训练,由于其容易有趣,备受小朋友的喜爱。要是把数学知识加入体育游戏中,不但训练了小朋友的动作技巧,而且又使他们掌握了数学知识。所以,在体育授课的过程中,我有概念地将当前的体育游戏进行改编,把数学练习加入教学实践中。例如,“拍皮球”是个古老的体育游戏,我联系“1”到5以内的点数,在以前的游戏中添加了“拍一下”“拍好多下”及“拍5下”等,使小朋友用脚一边跳一边回答:“跳一下”“跳好多下”及“跳五下”。改编后的体育游戏更符合教学实际,亦更有益于小朋友更好地领会数学知识。

2.依据实际需要设计体育游戏

在以往的幼稚园数学授课过程中,很多游戏常常是让小朋友在室内的桌面实施的,那么,我们能否设计一些含有数学练习的室外体育游戏呢?由于其不但能够满足小朋友到室外活动的需求,而且亦可以让他们进行数学练习。通过我实际操作证明,依据幼稚园数学教学的需求,设计一部分容易组织的体育游戏是可以获得教学成效的。例如,结合“按大小排序”的教学时,可设计《我给球儿来排队》的户外游戏;结合图形的教学时,可设计体育游戏《跳房子》等。这样教学不但可以极大地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而且可以让学生在体育游戏中获得丰富的数学知识。

经过这些年我在教学实践中持续的探索,终于得到了很多有关教学方面的启发。文中所讲到的教学活动,不但可以让幼儿对数学产生强烈的兴趣,而且可以让幼儿清楚地了解到有关的数学意识,为幼儿日后学习数学知识打下良好的根基。

参考文献:

[1]李娟.对“数的组合”教育活动的反思[J].上海教育科研,2009(09).

[2]岳超楠.差异教学的实施策略[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01).

幼儿园中班数学游戏活动 第5篇

活动目标:

1、以自身为中心区分自己身体的左右,分清自己的左边和右边。

2、发展幼儿的空间方位知觉和判断力。活动准备:

手环人手一个,竞赛用的物品——星星、气球、贴纸等,活动场地布置左右边上挂东西。活动过程:

一、谜语激趣。

谜语:一棵小树五个杈,不长树叶不开花。从早到晚不讲话,写字画画不离它。

二、区别自己身体的左右。

1、区别左右手。

(1)请小朋友举起拿笔的那支手,招招手。

(2)交流做哪些事情需要右手。

(3)请伸出左手摇一摇。

(4)竞赛游戏:“听口令”。(选择自己喜欢的手环颜色,然后找同样颜色的队坐下。)A、把手环戴在右手。

游戏规则:听口令举手,(游戏中增加难度,说相反:我说左手,你举右手等。)B、全部都对了,得一颗星,有错不得星。

2、区别左右脚。

(1)交流身体上除了左手、右手,还有什么有分左和右的?(摸摸耳朵,捂捂眼睛,踏踏脚)(2)竞赛游戏:点鼻子。(游戏中增加难度,说相反:我说左眼,你点右眼等。)(3)小结:知道左和右,左手这边是左边,右手这边是右边。

三、感知左边、右边。

1、交流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A、你的左边是谁?在活动室里你的左边有什么? B、你的右边是谁?在活动室里你的右边有什么?

2、改变方位再交流左右边有什么?

四、总结

幼儿园数学教育游戏化初探 第6篇

成都市龙泉驿区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 周杨

摘要:幼儿的思维具体形象,而数学知识是一种抽象的逻辑知识,对幼儿来说很有挑战性。因此,我们要充分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创设与幼儿生活接近的教学情境,让幼儿在生活体验中感知具体事物的数量关系;提供与幼儿年龄特点相适宜,蕴含教育目标又具有层次性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在与材料的充分互动中积累数学经验;选择恰当的游戏,让幼儿在快乐感受数学重要和乐趣;引导幼儿在区角中自主地发展数学逻辑思维。关键词:数学 游戏化 情境 感知 材料 探究 游戏 建构 区角 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强调,幼儿园数学教育要让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乐趣;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让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供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因此,在日常的数学教育活动中,我不断反思总结,让孩子游戏化的积累数学经验才是专业幼儿教师应走之路。因此,只有把教育意图和要求融进材料之中,才能使之更好地为教育目标服务,发挥最大的功能。例如,我设计了“送水”的材料——一栋高十层,每层十间房子的大楼。让幼儿自由结伴,充分调动已有经验,通过协商运用交集的概念思考小动物应该将水送到哪间房子,运用第几层第几间的序数知识找到房间的主人,幼儿运用以客体为中心辨别左右和远近的经验比较怎样送水更近。幼儿在这个活动中,充分调动各种感官与材料互动。材料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起点,有机的将相关的数学目标渗透融合在材料之中,让幼儿经历了一个重现经验的思维过程,同时,幼儿结伴讨论,体验了协商合作进行探究的乐趣。

2、凸显层次性的材料适宜不同发展水平的孩子

幼儿数概念的形成要经过一个逐步抽象和内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动作表征阶段——形象表征阶段——符号表征阶段。在设计材料是,要考虑每一阶段幼儿的表征特点,既材料的呈现应遵循实物——图片——符号的顺序。年龄越小的孩子思维越具体形象,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经验少,缺乏合作分享意识。为他们提供的材料应形象具体,游戏性强,适合独立操作。我为小班孩子设计了“喂食”的操作游戏,请小朋友把正方形的“食物”喂给正方形娃娃吃,把圆形“食物”喂给圆形娃娃吃,从中习得相关经验。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思维逐渐向抽象过渡,理解力、自控力、合作意识都有所增强,为他们提供的操作材料应减少形象性,增加合作和竞赛性。如走迷宫的材料中,两个孩子通过掷塞子决定先后,在决定是前进还是后退的地方设置的是加减运算,谁算出的结果大,谁就前进。幼儿在这种有合作有竞争的游戏中,操作探究的兴趣大大提高。操作材料的难易程度既要考虑到儿童的年龄特点,又要考虑到相同年龄儿童的不同发展水平。既不能让幼儿轻而易举的得到答案,又不能使幼儿觉得太难而失去操作兴趣。在材料提供上,教师应注意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操作需求。由于同一年龄段的孩子发展水平也不相同,所以,教师要从不同的幼儿发展水平以及“最近发展区”出发,为他们设置难易程度不同的操作材料,允许他们个性化、差异化的发展。

在排序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难易程度不同的材料。能力弱的幼儿提供只有一个变量的材料;能力一般的幼儿提供两个变量的材料,并配有变量特征的标记,让他们按照标记排序;能力强的幼儿提供两个变量的材料。如能力弱的孩子按照花朵的大小排序;能力一般的孩子按大小和黄蓝颜色排序,并用小黄点和小蓝点,大黄点和大蓝点来做变量标记,再按照标记排序;能力强的孩子直接按大小和颜色给花朵排序。幼儿完成了一种材料的排序后,还可以更换不同层次的材料满足不同的需要。

(三)选择恰当的游戏——快乐中建构 游戏是幼儿百玩不厌的活动,它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愉快、轻松的环境。幼儿在游戏中,主动性强,动作、思维都处于最佳的活动状态。将数学教育渗透其中,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具体的游戏活动结合起来,幼儿在毫无心理压力的状态下进行操作探究,能极大地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例如:我在组织幼儿进行“复习5以内的数量,认识数字5”的教学活动,我以“动物联欢会”引出课题,通过让幼儿目测不同排列的动物,提高他们按群计数的能力。游戏中的动物都是他们熟悉并喜爱的维尼熊、唐老鸭、米老鼠等等,这些动物生动有趣,符合中班孩子年龄特点,让他们在愉快的情绪中学习,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幼儿园非常有趣的数学游戏 第7篇

一、10以内初步数概念 ●序数 找座位用椅子搭成三列火车,分别编上1、2、3号。幼儿每人一张编号的车票,如第三列火车第五节车厢就写3-5。幼儿在音乐中学开火车,音乐一停,幼儿依照车票号码找座位坐下,教师当列车员查票,看谁找得又快又对。(可分小组进行)●10以内数的……

一、10以内初步数概念

●序数

找座位——用椅子搭成三列火车,分别编上1、2、3号。幼儿每人一张编号的车票,如第三列火车第五节车厢就写3-5。幼儿在音乐中学开火车,音乐一停,幼儿依照车票号码找座位坐下,教师当列车员查票,看谁找得又快又对。(可分小组进行)●10以内数的组成

碰球——交代游戏要求,如两数合起来是8。师“我的一球碰几球”,幼“你的1球碰7球”(拍手7下)。游戏速度逐渐加快。

两牌凑点——先抽上书一数字的纸一张,一幼儿显出一张小组此数字的牌,另一幼儿必须出能凑成此数的牌,否则……

猜纽扣(可用其他东西替代)——教师告诉幼儿纽扣总数后分别把纽扣放在两只手上,先看一只手中的纽扣数量,然后请幼儿猜一猜另一只手里有几粒纽扣。

凑数游戏——教师任意发出一种声音(或出示手指或跺脚等),如动物的叫声,幼儿随即附和,要求两人发出的声音次数(或手指数、跺脚数等)合起来是某一总数。该游戏也可让幼儿两两一对合作玩。

●顺数与倒数

拍电报——三人一组,每人以右手食指在桌上敲的动作比拟为拍电报。先以石头、剪子、布的形式来确定拍的先后,然后按确定的先后顺序或顺或逆拍出1-10的自然数,拍的同时嘴里发出“嘀”声。

●相邻数

邻居手拉手——幼儿每人带一个有1-10的胸卡,听音乐四散走,音乐一停,立即找到比自己大1和小1的数字,三人手拉手。

接牌——以小组为单位进行。1-10的扑克牌分发,每位幼儿5张。由一幼儿任出一牌,根据相邻数出牌,三张牌组成相邻数后放一边,游戏继续进行。最后以谁手中的牌最先出完者为胜。

数学娃娃找朋友——幼儿戴上数字头饰并相互观察,知道自己是几号数字娃娃。以数字娃娃5为例:幼儿拉手围成圆圈,老师按一个固定位置点数:“一、二、三”,被点到“三”的数字娃娃5,立即跑到圆心处站好并拍手,其他幼儿按顺时针方向边走边朗诵儿歌:“一二三.我是5;一二三四五六七,我的朋友在哪里?”朗诵完毕,数字娃娃4和6迅速跑到圆内.并拍手一起说两遍儿歌:“三二一,我是4(6);七六五四三二一,我是你的小(大)朋友。”

●单双数

造房子——在地上画有数字的楼房一幢,三角形的房顶上放一只盒子,上插小红旗若干。

玩时从格子“1”开始,每个格子都要走到,可以不按顺序。走时,碰到单数必须单脚跳进这格,碰到双数则双脚跳进这格,最后一个若是单数则单脚站立取红旗。在此过程中,若跳错动作则主动退出。

●数量对应或匹配

扑克配对——把牌做成不同颜色的三组(分别是实物组、点卡组和数字组)各十张为一套。一人拿一组,三人同玩,商量确定先出牌者,先出牌者随机出牌,其他两名幼儿必须出相同数量的牌,全部出对就把三张牌放一边,出错牌者必须把先出的牌也收回,以谁先把手中的牌出完者为胜。

扔扣子——将废旧盒子或空罐头放在地板上,在地板上划一条线,这条线离空罐有适当的距离,可以事先试验一下,找出适当的距离,对孩子说:“站在这条线后面,一次扔1个扣子,看你能把多少颗扣子扔到盒子里去。”当所有的扣子扔完后,数数盒子里的扣子,那就是孩子的成绩,然后,把所有的扣子倒出来放在一起再玩,看孩子最多能扔中多少个扣子。

●认数字

按行进路线跳格——在地上画三至四个格子组,每个格子里写上幼儿刚认识的数字(每组书写顺序可不同但不能有重复,幼儿易认错的多写些)。幼儿分成三至四组扮演小兔等会跳跃的动物,分别站到要跳得格子前。请每组幼儿随机抽取本组所有幼儿的行进路线,如8376,并让本组全体幼儿准确记住。

听口令同时从格子行动,跳错必须回到起点重跳,跳完者跑回来轻轻击本组下一位幼儿的手心后下一位幼儿开始行动,先跳完的一组为胜。

二、10以内数的加减

猜猜少了多少——教师出示实物若干,让幼儿记住数量,然后请幼儿闭上眼睛,教师拿掉一部分后再请幼儿看看现在还有的数后猜猜少了多少?并说说怎么猜的。

扣碗猜数——先请一幼儿数一数扣子说出总数,然后将其扣子一只碗下,同时从碗中摸出若干颗给幼儿看,然后请其猜一猜碗中还有几粒扣子,说一说是怎么算出来的。

扑克牌凑数——将牌“洗”好,每人各分相等的张数,老师与孩子同时出一张牌,谁将两张牌上的数相加的和说的又快又对,那么牌就归谁,谁的牌先没谁就失败。此也可算减法。

三、时间与空间概念

●时间

幼儿园数学教育游戏化的探究 第8篇

一、游戏化

游戏是儿童的自愿活动, 也是最喜欢的基本活动。 只有将“教育游戏一体化”, 才能使幼儿教育变得更完善。 那么在数学教学实践中, 怎样才能将教育游戏一体化?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 教师只重视幼儿对数学知识的掌握, 看中的是结果, 而忽略了幼儿的学习过程。 数学教学游戏化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些儿童感兴趣的游戏, 把一些枯燥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转化成游戏的形式, 再引导幼儿在游戏中边玩边学, 不知不觉地得到发展和提高。

如“交替排序”活动结束后, 教师将活动内容延伸到区域游戏中, 教师在游戏区提供不同颜色的雪花片、珠子和涂色卡等材料, 指导幼儿在区域游戏中运用交替排序的规律进行插雪花片、穿珠子、涂色活动。 幼儿在轻松的游戏氛围下积极探索, 塑造出颜色由下而上交替变化的小碗、花篮, 由前至后、从左到右交替的飞机, 里外变化的小花, 等等。 此时, 幼儿不仅仅对交替排序这一知识进行了巩固, 思维也得以向深层次广泛推进。

总之, 游戏在幼儿数学教学中有着特殊的教育作用, 对幼儿发展的意义是不可估量的, 只有实现教育游戏一体化, 才能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 使幼儿数学教育最大限度得以完善。

二、操作化

幼儿的学习具有非文字性和操作性的特点, 数理逻辑关系的抽象性与幼儿思维的直觉行动性和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尤为明显。 单纯的言语学习虽然能培养抽象思维、增长间接经验、提高语言水平, 但由于语言本身的抽象性特点决定了言语性学习难以转化这一矛盾, 因此不能作为幼儿学习数学的有效方法。 相反, 操作学习却由于本身的行动性能够在矛盾双方建立新的联系, 因为“对儿童来说, 逻辑数理知识的获得, 不是从客体本身直接得到的, 而是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发现和从自身内部构建数学关系的” (皮亚杰) 。 在操作学习中, 一方面, 儿童正是在摆弄物体或操作实物过程中获得对事物之间因果关系、整体与部分关系、序列关系及传递等逻辑关系的理解, 他们通过操作获得直接经验, 进而实现知识的内化, 实现形象性经验向抽象性知识的过渡, 推进具体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 另一方面, 操作学习能够与言语学习优势互补, 即操作先行, 语言镶嵌;在幼儿操作时, 教师可以适时运用语言指导操作, 操作结束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运用语言概括操作的过程和结果。 这样, 不仅提高了操作效率, 而且丰富了语言内容。

如在“怎么数都是五”中, 通过提供印台、颜料、白纸等学具, 指导幼儿给五个手指蘸色, 每次取一张白纸, 依次印出每个手指的指印; 教师语言提示, 鼓励幼儿发挥创造性和想象力, 既可将指印印成横排, 又可印成竖排, 还可印成花朵状;教师随后再将幼儿的指印画展示在模板上, 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每张指印画什么地方相同, 什么地方不同, 最后通过点数验证出每张指印画怎么数它的数量都是五这一结论。 这一活动幼儿借助操作, 不但体验到指印的不同空间形式, 感知到数的不变性, 还在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提高了思维的灵活性。

实践证明, 在幼儿数学教学中有选择地运用操作学习, 让幼儿在操作中主动地探究、发现、验证, 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幼儿知识的增长、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

三、生活化

罗杰斯认为:越是儿童不熟悉、不需要的内容, 儿童学习的依赖性、被动性就会越大。 只有当儿童觉察到学习内容与他自己有关时, 才会全身心投入, 意义学习才会产生。 《纲要》中强调幼儿园的教育应“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 “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进行, 这时, 儿童不仅学习的速度大大加快, 而且会产生自觉的学习行为。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中, 在我们生活的周围环境中, 每件物品都以一定的形状、大小、数量和方位存在着, 如皮球是圆的, 手帕是方的, 手指的长短粗细是各不相同的。 因此, 教师要做有心人, 不仅要选择幼儿的生活作为教学内容, 还应通过幼儿的生活进行教学, 适时抓住生活中的可用材料, 通过系统地梳理帮助幼儿感知数学知识的严密性和数学关系变化的复杂性。

如当幼儿带来各种玩具时, 幼儿对同伴的材料很好奇, 总想看一看、摸一摸, 教师不失时机地利用这种好奇心, 引导幼儿相互地交换操作, 在操作同伴的材料中学习数学知识。 不但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 更重要的是在不同材料蕴藏的数学关系中拓宽了幼儿的视野。

可见, 教学只有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幼儿不仅在众多的生活化材料中表现出了积极的求知欲, 而且得到了无限的乐趣。 同时, 将教师从制作材料的繁重任务中解脱出来, 以更多精力投入到对幼儿的观察指导中。

上一篇:小升初文学常识必背下一篇:开办射击场申请报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