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水利风景区旅游发展现状及战略研究概要

2024-06-11

江苏水利风景区旅游发展现状及战略研究概要(精选4篇)

江苏水利风景区旅游发展现状及战略研究概要 第1篇

第29卷第3期水 利 经 济 2011年5月Vol.29No.3 Journal of Economics of Water Resources M ay 2011 基金项目:江苏省水利科技重点项目(20009029 作者简介:陈昌仁(1976,男,江苏宿迁人,高级工程师,博士研究生,从事水利工程管理、水利保护及荒漠化防治、流域综合治理等研究。通讯作者:万福绪(1952,男,江苏赣榆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水土保持及荒漠化防治研究。E-mail:fxwan@njfu.com.cn DOI:10.3969/j.issn.1003O 9511.2011.03.017 江苏水利风景区旅游发展现状及战略研究 陈昌仁1,2,贾 蔚3,吕玲玲4,万福绪1(1.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江苏南京 210037;2.江苏省河道管理局,江苏南京 210029;3.南京市规划局,江苏南京 210005;4.南京市水利局,江苏南京 210008 摘要:介绍江苏水利风景区的发展背景,运用SW OT 方法分析了江苏水利风景区旅游发展现状,阐述了江苏水利风景区旅游战略目标及空间布局,提出了促进水利风景区旅游合作与发展的战略措

施:加大水利风景资源开发力度;加强水利风景区之间的合作,促进景区发展;实现江苏省水利风景区管理体制的创新。

关键词:水利风景区;水利旅游;战略措施;江苏省

中图分类号:TV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O 9511(201103O 0064O 03 1 江苏水利风景区发展背景 111 江苏水利发展背景

江苏地处太平洋西岸,滨江临海,集/黄金海岸0与/黄金水道0于一身,自然条件优越,区域优势明显,生产力水平较高,经济实力雄厚,科教文化事业发达,对外开放程度较高,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域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江苏省境内水网密布,河湖众多,水面面积占到总面积1619%。流域内土地肥沃、物产丰饶、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交通便利、经济发达,融汇了旖旎的自然风光与无数的人文胜迹,是享誉中外的水乡旅游胜地。

长期以来,江苏水利承担着国家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和环境建设等多重任务。经过长期建设,江苏省境内水利工程众多,工程成就卓然,如京杭运河、苏北灌溉总渠、江都水利工程枢纽、皂河翻水站、泰州引江河、淮河入海水道、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等,无不记载着人类开拓自然的丰功伟业。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苏省先后建有流域性堤防6600km,大中型水库47个,小型水库861个,大中型涵闸300多座,大中型泵站159座,拥有机电排灌动力460万kW,基本建成了防洪、除涝、灌溉、降渍和调水5套水利工程体系。众多的水利工程以宏伟的形象、优美的山水林木自然景色和历史文化遗迹,构成了丰富多样、独具魅力的水利风景资源。建设水利风景区,可以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实现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丰富水利建设的多元内涵,达

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江苏省/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0提供强力支撑,使其逐步成为江苏现代水利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和目标之一,成为新时期江苏水利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112 江苏水利风景区发展背景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江苏经济发展较快,保持着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增长趋势,江苏省GDP 持续于万亿元台阶上增长。面对大好形势,江苏省委、省政府及时提出/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0,/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0,坚决走

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面对从传统水利向现代资源水利转变的新的发展契机,江苏水利人及时转变治水观念,将水利工程建设与国土资源和环境保护结合起来,统筹经济社会与水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化人居环境,构筑现代化水生态省份。

20世纪90年代初,江苏水利风景资源已经得到了初步开发:一些水管单位以所辖水利工程及环境为依托,发展风景旅游事业,建设了一批水利风景区,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经验,实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例如,/十五0期间,江苏溧阳旅游项目建设累计投资超过10亿元,将溧阳天目湖(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建成集旅游、度假、休闲、人居等功能于一体的国家级度假区,每年接待游客量超过100 万人[1] ,拉动了当地经济增长,促进了就业。江苏省

水利厅根据实际情况,先后编制了5江苏水利风景区发展纲要6和5江苏水利风景区规划大纲6,为江苏水利风景区的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和远景目标。

2基于SWOT的江苏水利风景区旅游发展分析 211江苏水利风景区发展现状

截至2010年底,江苏省已有国家水利风景区23个,省级水利风景区30个,一般水利风景区100多个。其中,国家AAAA级旅游区5个,AAA级旅游区4个。景区内水利工程正常运行,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控制,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景区内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植物品种不断丰富,野生动物逐年增多。

212江苏水利风景区旅游发展分析

SW OT分析是战略管理学中用于分析发展战略的常用方法。其中,S(strength代表优势,W(weak-ness代表劣势,O(opportunity代表机会,T(threats代表面临的威胁。优劣势分析着眼于内部的实力,而机会和威胁分析则将注意力放在外部环境的变化

及可能产生的影响上[2]。笔者运用战略管理中的SW OT工具对江苏水利风景区旅游现状及发展进行分析。

21211优势分析(S 江苏水利风景资源特色鲜明,质量等级较高,发展基础较好。江苏境内大部地势低平,天然水系发达,河渠纵横,港汊密布,太湖、固城湖、石臼湖、玄武湖、洪泽湖、瘦西湖、溱湖等290余个大小天然湖泊点缀其中,长江、淮河纵穿东西,京杭古运横贯南北,沂沭泗流域雄踞北部,又有宁镇山脉、茅山山脉、宜溧山脉、天目山脉、老山山脉、云台山脉等低山和丘陵分布,具有典型的水乡地域特色。同时,江苏自古以来就为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包孕吴越,承纳汉楚,人杰地灵,物丰民富,水利风景以水域景观丰富见长,兼备江、河、湖、海、运等多种水体形式及滩涂、草荡、湿地等风光,结合大中型现代水利工程设施和古代水工构筑遗址等地方历史景观,体现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高度融合,历史与现代水工构筑的交相辉映,别具一格,积淀丰厚,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水利风景完美画卷。

历史和大自然恩赐了江苏丰富而宝贵的旅游资源,特别是水利风景资源更是得天独厚,南京市外秦淮河水利风景区、溧阳天目湖、江都水利枢纽、泰州引江河、姜堰溱湖等水利风景区驰名中外,水利风景区旅游正逐步成为江苏极具国际影响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全面合作潜力的优势产业。作为旅游产业的分支,水利风景区旅游也遵循着旅游业发展的规律。姜堰溱湖风景区是我国首批湿地型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也是国家湿地公园、国家AAAA级景区,麋鹿、丹顶鹤、扬子鳄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和大量候鸟在溱湖繁衍不息[3]。除此之外,还有以溱潼会船节和自助农家乐为代表的人文特色旅游资源,每年吸引了大量游客,年接待能力超过30万人次。

21212劣势分析(W 缺乏良好的区域协调机制,江苏水利风景区旅游一体化进程滞后。在水和水利工程安全的前提下,如果具有得天独厚的水利风景区而不开发水利旅游,水利风景资源就会无效益地浪费,人们对水利工程的好奇心就无法得以满足,供需双方都会失去水利风景资源带来的审美效益、经济效益。可见,水利风景区发展旅游业是必然选

择,旅游一体化又是水利风景区旅游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而各风景区之间的合作与发展则成为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基础。但是,目前由于我国缺乏良好的区域协调机制,一体化进程滞后,各水利风景区之间处于无序竞争状态,造成了资源的大量内耗,削弱了区域规模效益的发挥和整体竞争力的提高,更为严重的是许多水利风景区之间的大量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各风景区建设趋同、资源浪费和地区矛盾的日益尖锐。水利风景区建设应按照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0的要求,构建一体化水利风景区旅游产业带,促动并融入整个旅游产业的一体化,加强各水利风景区之间的协作与联系,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特色、区域历史人文景观和风景名胜众多的优势,加强水利风景资源的整合,提高服务水平,构建国际知名的水利风景区旅游产业带,对于/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0,必将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21213机遇分析(O 江苏经济发达,旅游需求旺盛。截至2008年底,江苏籍私家车240128万辆,仅次于广东(435114万辆、山东(315172万辆、浙江(258155万辆和北京(244127万辆[4],周末自驾车游在江苏已成为时尚,人们出游率高,旅游需求旺盛。江苏水利风景区旅游事业的崛起,顺应了江苏入境游客与省内居民渴望了解水利事业发展、游览水利景观的需要。同时,江苏区位优势突出,/T0字形空间结构客源富发展潜力:从长江三角洲向整个沿海经济带、长江经济带延伸,吸引沪、浙、皖、鲁等地客源,甚至进一步争取到东北、珠三角、重庆、武汉和广大中西部的市场份额[5]。根据我国水利风景区发展纲要规划,在2020年全国将建成类型多样、层次分明的1000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江苏应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水利风景区旅游业,实现江苏水利风景区旅游品牌战略。21214威胁分析(T a.来自景区竞争激烈的威胁。我国已评定的A 级旅游景区共2526个,其中江苏A级景区最多,为

396个[6]。江苏各旅游景区之间竞争也非常激烈,以南京夫子庙、苏州园林等为代表的著名旅游景区是省内外旅游者的首选之地,水利风景区作为后起之秀,在旅游品牌、景区特色、宣传促销等方面还需取长补短。江苏丰富的水利风景资源是一

把双刃剑,在形成集聚效应和扩大知名度的同时,也形成了水利风景区之间的替代效应,即水利旅游者在不同的水利风景区中都能观赏到水利景观,可供选择的可替代景区较多;水利风景区在客源、资金、人才、信息等要素方面竞争激烈,景区之间信息沟通往来较少。

b.来自水利工程的季节性威胁。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大都依托大中型的水利工程设施,其水利功能的行使(例如大坝加固维修、汛期防洪、水力发电等水利工程正常运作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水利风景区旅游业的正常发展。例如由于对水库大坝进行正常的加固维修,江苏某水利风景区在半年内无法正常接待游客,导致一段时间内游客回头率和满意度下降。如何妥善处理好水利与旅游的关系,已逐渐成为水利风景区管理者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3江苏水利风景区旅游发展战略目标及空间布局 311旅游发展战略指导思想及目标

a.江苏水利风景区旅游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依托大批的水利风景区、水利特色建筑、文物古迹、名人名居、古城古镇和历史街区,充分发挥区域历史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优势,更好地保护和修复水土资源环境,更好地再塑江苏秀美山川,更好地融入地方旅游产业,为/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0提供更强大支撑。

b.江苏水利风景区旅游发展战略目标:建立/世界级国家级省级市县级04级水利风景区体系框架,并明确主要景区的等级、规模、功能和发展方向。

坚持以市场开放、客源互送、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为目标,实施/区域联动、行业联合、企业联手、景点联游、信息联网0的大旅游营销战略,重点发展水利博物馆、运河文化博览馆、水利遗产公园、水库森林、湿地公园等生态旅游,同时推出文物古迹游、休闲度假游、名人故居游、古城古镇游和商务会议等服务,精心打造区域水利风景区旅游产业链,以旅游带动酒店业、餐饮业、运输业、娱乐业、购物业、婚庆服务业、工艺美术业等相关产业发展,把江苏水利风景区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度高、吸引力强的区域化旅游目的地。

312旅游发展空间战略布局

江苏水利风景区旅游发展应以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为核心,积极培育世界级水利风景区;以区域交通干线为发展轴,构造合理的水利风景区空间结构网络;以大型水利枢纽风景区、水库湖泊风景区、城市河湖风景区和灌区农业观光风景区为主要节点,以古运河风光带、大江风光带、环太湖风光带和滨海滩涂湿地风光带为脉络,全面构建江苏水利风景区旅游大网络。

4江苏水利风景区旅游发展战略措施

a.加强江苏水利风景资源的开发。在有效保护水利风景资源的前提下,提高水利风景区的综合配套能力和服务水平,全面提升水利风景旅游的产业素质。强化水利工程特色、历史文化特色和自然生态风光特色,以独特的创意培育旅游品牌和项目,全面提高水利风景旅游产业的综合功能和效益。根据水利风景资源的不同优势,对水利风景区旅游线路进行优化设计,扬长避短,合理组织,积极打造江苏水利风景区特色品牌。按照/重点城市y江苏省内y长三角区域y全国0的顺序,有步骤、有轻重地开发省内外水利旅游客源市场。

b.深化江苏水利风景区的合作与发展。建立水利风景区区域协调机制,包括协调组织、协调制度、配套资金支持机制等,以合作促发展。打造水利风景区江苏区域信息共享平台,整合水利风景资源,促进景区之间在国家水利风景区申报、管理、营销方面进行经验交流,互惠互利,减少闭关自守重复摸索的无效率状态,并提供必要的配套资金支持机制,以市场规律为导向,实现水利风景区旅游效益最大化。

c.实现江苏水利风景区管理体制的创新。完善江苏水利风景区管理制度建设,规划先行,在江苏水利风景区旅游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细化制定专项子规划[7],例如水利风景区合作发展子规划等,注重与时俱进,将水利风景区计划、水利旅游策划、水利发展规划融入水利风景区战略发展文本中,制定合理的、切实可行的建设发展方案。

参考文献:

[1]汤全明.树立大旅游意识,做大天目湖品牌[J].江苏政 协,2006(10:16O17.[2]张龙江,周波.亚丁景区旅游开发SWOT分析及开发模 式探析[J].生态经济,2005(4:56O57.[3]王小芹,申小芹,韩梅红.溱湖国家湿地公园植物资源和 配置之探讨[J].上海农业科技,2008(5:31O32.[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9中国统计年鉴[M].北 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5]刘玉.江苏环太湖旅游带旅游开发系统研究[J].地域研 究与开发,2004,4(23:90O94.[6]朱,陈晓亮.中国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结构研究 [J].地理科学,2008,28(5:607O615.[7]陈昌仁,于涛,贾蔚.基于多元目标的水利风景区开发规 划引导性研究[J].水生态学杂志,2010,3(2:138O141.(收稿日期:2011O03O10编辑:张志琴

Key words:South O to O 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wa ter project;investment manage ment;static control;dyna mic mana gement On management of planned water/LUO Tao O lu,et al(China Water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 Ltd.,Beijing100053,China

Abstract:The meaning of planned water,the mana gement hierarchy and scope of planned water,the relationship among planned water,total control,quota control and water permit were discussed.Based on the Water La w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a management network graph with administrative hierarchy in longitudinal direction and medium O and long O ter m supply and demand planning of water distribution,annual water allocation planning and annual water use plan in horizontal direction for management of planned water was established.I t may provide guidance and reference for various regions to implement the management of planned wa ter.Key words:planned water;water distribution;object mana gement;manage ment network graph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utilization of non O conventional w ater resources in China/QU Wei(Beijing Sinoriver Groundwater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Institute,Beijing100053,China Abstract: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non O conventional water resources in China as well as the existing main problems were analyzed.Some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non O conventional water resources were put forward:integrated planning and management,improve ment of legislations and revision of standards,increase of investment and broadening financing channels,formulation of favorable policies and encouraged use of non O c onventional water resources,strengthening of technical development of non O conventional water resources and tentative popularization, promotion of propaganda and public participation,etc.Key words:non O conventional water resources;water resources manage ment;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of tourism development of w ater scenic spots in Jiangsu Province and their strategic researches/C HE N Chang O ren,et al(College of Forest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anjing210037,China;River C ourse Bureau of Jiangsu Province,Nanjing210029,China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background of water scenic spots in Jiangsu Province was introduced.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ir tourism development was analyzed by means of the SWOT model.The strategic goals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water scenic spots in Jiangsu Province were put for ward.Some strategic measures were proposed for the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ir tourism development:strengthening the development of water landscape resources;improvement of the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different water scenic spots;realization of the innovation of 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water scenic spots in Jiangsu Province.Key w ords:water scenic spot;tourism development;strategic measure;Jiangsu Province Compensation for hydraulic project resettlement based on equity theory/YU Wen O xue,et al(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Hohai University,Nanjing 210098,China Abstract:Among various compensation problems of hydraulic project resettlement,the equity issue is the focus of the resettle ment.concern.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e xisting proble ms in the compensation for hydraulic projec t resettlement in China,the unfairness in the compensation for hydraulic projec t resettlement was analyzed from the longitudinal and horizontal aspects by means of the equity theory.Some c 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 for fair c ompensa 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equity theory.Key words:hydraulic project settlement;c ompensation for resettle ment;equity theory

Property right of land use of township enterprises in land expropriation/YANG Ju O feng,et al(Jiangsu Survey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C o., Ltd.,Yangzhou225009,China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nd e xpropriation,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land use of township enterprises such as ownership right,use right and servitude as well as their causes we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definition of the property right of the land use of township enterprises.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stric t deter mination of types of land expropriation and achievement of the equal right for the same land type.Key words:land use of township enterprises;land expropriation;land property right

江苏水利风景区旅游发展现状及战略研究概要 第2篇

1.1 江苏水利发展背景

江苏地处太平洋西岸,滨江临海,集“黄金海岸”与“黄金水道”于一身,自然条件优越,区域优势明显,生产力水平较高,经济实力雄厚,科教文化事业发达,对外开放程度较高,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域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江苏省境内水网密布,河湖众多,水面面积占到总面积16.9%。流域内土地肥沃、物产丰饶、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交通便利、经济发达,融汇了旖旎的自然风光与无数的人文胜迹,是享誉中外的水乡旅游胜地。

长期以来,江苏水利承担着国家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和环境建设等多重任务。经过长期建设,江苏省境内水利工程众多,工程成就卓然,如京杭运河、苏北灌溉总渠、江都水利工程枢纽、皂河翻水站、泰州引江河、淮河入海水道、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等,无不记载着人类开拓自然的丰功伟业。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苏省先后建有流域性堤防6600km,大中型水库47个,小型水库861个,大中型涵闸300多座,大中型泵站159座,拥有机电排灌动力460万kW,基本建成了防洪、除涝、灌溉、降渍和调水5套水利工程体系。众多的水利工程以宏伟的形象、优美的山水林木自然景色和历史文化遗迹,构成了丰富多样、独具魅力的水利风景资源。建设水利风景区,可以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丰富水利建设的多元内涵,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江苏省“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提供强力支撑,使其逐步成为江苏现代水利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和目标之一,成为新时期江苏水利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1.2 江苏水利风景区发展背景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江苏经济发展较快,保持着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增长趋势,江苏省GDP持续于万亿元台阶上增长。面对大好形势,江苏省委、省政府及时提出“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坚决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面对从传统水利向现代资源水利转变的新的发展契机,江苏水利人及时转变治水观念,将水利工程建设与国土资源和环境保护结合起来,统筹经济社会与水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化人居环境,构筑现代化水生态省份。

20世纪90年代初,江苏水利风景资源已经得到了初步开发:一些水管单位以所辖水利工程及环境为依托,发展风景旅游事业,建设了一批水利风景区,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经验,实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例如,“十五”期间,江苏溧阳旅游项目建设累计投资超过10亿元,将溧阳天目湖(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建成集旅游、度假、休闲、人居等功能于一体的国家级度假区,每年接待游客量超过100万人[1],拉动了当地经济增长,促进了就业。江苏省水利厅根据实际情况,先后编制了《江苏水利风景区发展纲要》和《江苏水利风景区规划大纲》,为江苏水利风景区的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和远景目标。

2 基于SWOT的江苏水利风景区旅游发展分析

2.1 江苏水利风景区发展现状

截至2010年底,江苏省已有国家水利风景区23个,省级水利风景区30个,一般水利风景区100多个。其中,国家AAAA级旅游区5个,AAA级旅游区4个。景区内水利工程正常运行,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控制,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景区内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植物品种不断丰富,野生动物逐年增多。

2.2 江苏水利风景区旅游发展分析

SWOT分析是战略管理学中用于分析发展战略的常用方法。其中,S(strength)代表优势,W(weakness)代表劣势,O(opportunity)代表机会,T(threats)代表面临的威胁。优劣势分析着眼于内部的实力,而机会和威胁分析则将注意力放在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可能产生的影响上[2]。笔者运用战略管理中的SWOT工具对江苏水利风景区旅游现状及发展进行分析。

2.2.1 优势分析(S)

江苏水利风景资源特色鲜明,质量等级较高,发展基础较好。江苏境内大部地势低平,天然水系发达,河渠纵横,港汊密布,太湖、固城湖、石臼湖、玄武湖、洪泽湖、瘦西湖、溱湖等290余个大小天然湖泊点缀其中,长江、淮河纵穿东西,京杭古运横贯南北,沂沭泗流域雄踞北部,又有宁镇山脉、茅山山脉、宜溧山脉、天目山脉、老山山脉、云台山脉等低山和丘陵分布,具有典型的水乡地域特色。同时,江苏自古以来就为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包孕吴越,承纳汉楚,人杰地灵,物丰民富,水利风景以水域景观丰富见长,兼备江、河、湖、海、运等多种水体形式及滩涂、草荡、湿地等风光,结合大中型现代水利工程设施和古代水工构筑遗址等地方历史景观,体现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高度融合,历史与现代水工构筑的交相辉映,别具一格,积淀丰厚,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水利风景完美画卷。

历史和大自然恩赐了江苏丰富而宝贵的旅游资源,特别是水利风景资源更是得天独厚,南京市外秦淮河水利风景区、溧阳天目湖、江都水利枢纽、泰州引江河、姜堰溱湖等水利风景区驰名中外,水利风景区旅游正逐步成为江苏极具国际影响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全面合作潜力的优势产业。作为旅游产业的分支,水利风景区旅游也遵循着旅游业发展的规律。姜堰溱湖风景区是我国首批湿地型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也是国家湿地公园、国家AAAA级景区,麋鹿、丹顶鹤、扬子鳄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和大量候鸟在溱湖繁衍不息[3]。除此之外,还有以溱潼会船节和自助农家乐为代表的人文特色旅游资源,每年吸引了大量游客,年接待能力超过30万人次。

2.2.2 劣势分析(W)

缺乏良好的区域协调机制,江苏水利风景区旅游一体化进程滞后。在水和水利工程安全的前提下,如果具有得天独厚的水利风景区而不开发水利旅游,水利风景资源就会无效益地浪费,人们对水利工程的好奇心就无法得以满足,供需双方都会失去水利风景资源带来的审美效益、经济效益。可见,水利风景区发展旅游业是必然选择,旅游一体化又是水利风景区旅游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而各风景区之间的合作与发展则成为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基础。但是,目前由于我国缺乏良好的区域协调机制,一体化进程滞后,各水利风景区之间处于无序竞争状态,造成了资源的大量内耗,削弱了区域规模效益的发挥和整体竞争力的提高,更为严重的是许多水利风景区之间的大量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各风景区建设趋同、资源浪费和地区矛盾的日益尖锐。水利风景区建设应按照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要求,构建一体化水利风景区旅游产业带,促动并融入整个旅游产业的一体化,加强各水利风景区之间的协作与联系,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特色、区域历史人文景观和风景名胜众多的优势,加强水利风景资源的整合,提高服务水平,构建国际知名的水利风景区旅游产业带,对于“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必将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2.2.3 机遇分析(O)

江苏经济发达,旅游需求旺盛。截至2008年底,江苏籍私家车240.28万辆,仅次于广东(435.14万辆)、山东(315.72万辆)、浙江(258.55万辆)和北京(244.27万辆)[4],周末自驾车游在江苏已成为时尚,人们出游率高,旅游需求旺盛。江苏水利风景区旅游事业的崛起,顺应了江苏入境游客与省内居民渴望了解水利事业发展、游览水利景观的需要。同时,江苏区位优势突出,“T”字形空间结构客源富发展潜力:从长江三角洲向整个沿海经济带、长江经济带延伸,吸引沪、浙、皖、鲁等地客源,甚至进一步争取到东北、珠三角、重庆、武汉和广大中西部的市场份额[5]。根据我国水利风景区发展纲要规划,在2020年全国将建成类型多样、层次分明的1000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江苏应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水利风景区旅游业,实现江苏水利风景区旅游品牌战略。

2.2.4 威胁分析(T)

a. 来自景区竞争激烈的威胁。我国已评定的A级旅游景区共2526个,其中江苏A级景区最多,为396个[6]。江苏各旅游景区之间竞争也非常激烈,以南京夫子庙、苏州园林等为代表的著名旅游景区是省内外旅游者的首选之地,水利风景区作为后起之秀,在旅游品牌、景区特色、宣传促销等方面还需取长补短。江苏丰富的水利风景资源是一把双刃剑,在形成集聚效应和扩大知名度的同时,也形成了水利风景区之间的替代效应,即水利旅游者在不同的水利风景区中都能观赏到水利景观,可供选择的可替代景区较多;水利风景区在客源、资金、人才、信息等要素方面竞争激烈,景区之间信息沟通往来较少。

b. 来自水利工程的季节性威胁。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大都依托大中型的水利工程设施,其水利功能的行使(例如大坝加固维修、汛期防洪、水力发电等水利工程正常运作)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水利风景区旅游业的正常发展。例如由于对水库大坝进行正常的加固维修,江苏某水利风景区在半年内无法正常接待游客,导致一段时间内游客回头率和满意度下降。如何妥善处理好水利与旅游的关系,已逐渐成为水利风景区管理者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3 江苏水利风景区旅游发展战略目标及空间布局

3.1 旅游发展战略指导思想及目标

a. 江苏水利风景区旅游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依托大批的水利风景区、水利特色建筑、文物古迹、名人名居、古城古镇和历史街区,充分发挥区域历史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优势,更好地保护和修复水土资源环境,更好地再塑江苏秀美山川,更好地融入地方旅游产业,为“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提供更强大支撑。

b. 江苏水利风景区旅游发展战略目标:建立“世界级—国家级—省级—市县级”4级水利风景区体系框架,并明确主要景区的等级、规模、功能和发展方向。

坚持以市场开放、客源互送、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为目标,实施“区域联动、行业联合、企业联手、景点联游、信息联网”的大旅游营销战略,重点发展水利博物馆、运河文化博览馆、水利遗产公园、水库森林、湿地公园等生态旅游,同时推出文物古迹游、休闲度假游、名人故居游、古城古镇游和商务会议等服务,精心打造区域水利风景区旅游产业链,以旅游带动酒店业、餐饮业、运输业、娱乐业、购物业、婚庆服务业、工艺美术业等相关产业发展,把江苏水利风景区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度高、吸引力强的区域化旅游目的地。

3.2 旅游发展空间战略布局

江苏水利风景区旅游发展应以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为核心,积极培育世界级水利风景区;以区域交通干线为发展轴,构造合理的水利风景区空间结构网络;以大型水利枢纽风景区、水库湖泊风景区、城市河湖风景区和灌区农业观光风景区为主要节点,以古运河风光带、大江风光带、环太湖风光带和滨海滩涂湿地风光带为脉络,全面构建江苏水利风景区旅游大网络。

4 江苏水利风景区旅游发展战略措施

a. 加强江苏水利风景资源的开发。在有效保护水利风景资源的前提下,提高水利风景区的综合配套能力和服务水平,全面提升水利风景旅游的产业素质。强化水利工程特色、历史文化特色和自然生态风光特色,以独特的创意培育旅游品牌和项目,全面提高水利风景旅游产业的综合功能和效益。根据水利风景资源的不同优势,对水利风景区旅游线路进行优化设计,扬长避短,合理组织,积极打造江苏水利风景区特色品牌。按照“重点城市→江苏省内→长三角区域→全国”的顺序,有步骤、有轻重地开发省内外水利旅游客源市场。

b. 深化江苏水利风景区的合作与发展。建立水利风景区区域协调机制,包括协调组织、协调制度、配套资金支持机制等,以合作促发展。打造水利风景区江苏区域信息共享平台,整合水利风景资源,促进景区之间在国家水利风景区申报、管理、营销方面进行经验交流,互惠互利,减少闭关自守重复摸索的无效率状态,并提供必要的配套资金支持机制,以市场规律为导向,实现水利风景区旅游效益最大化。

c. 实现江苏水利风景区管理体制的创新。完善江苏水利风景区管理制度建设,规划先行,在江苏水利风景区旅游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细化制定专项子规划[7],例如水利风景区合作发展子规划等,注重与时俱进,将水利风景区计划、水利旅游策划、水利发展规划融入水利风景区战略发展文本中,制定合理的、切实可行的建设发展方案。

摘要:介绍江苏水利风景区的发展背景,运用SWOT方法分析了江苏水利风景区旅游发展现状,阐述了江苏水利风景区旅游战略目标及空间布局,提出了促进水利风景区旅游合作与发展的战略措施:加大水利风景资源开发力度;加强水利风景区之间的合作,促进景区发展;实现江苏省水利风景区管理体制的创新。

关键词:水利风景区,水利旅游,战略措施,江苏省

参考文献

[1]汤全明.树立大旅游意识,做大天目湖品牌[J].江苏政协,2006(10):16-17.

[2]张龙江,周波.亚丁景区旅游开发SWOT分析及开发模式探析[J].生态经济,2005(4):56-57.

[3]王小芹,申小芹,韩梅红.溱湖国家湿地公园植物资源和配置之探讨[J].上海农业科技,2008(5):31-32.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9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5]刘玉.江苏环太湖旅游带旅游开发系统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4(23):90-94.

[6]朱竑,陈晓亮.中国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结构研究[J].地理科学,2008,28(5):607-615.

江苏水利风景区旅游发展现状及战略研究概要 第3篇

【摘要】从互补资产角度来研究旅游景区的发展是一个新的视角。互补资产是旅游景区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影响着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在界定了旅游景区互补资产的基础上,将旅游景区的互补资产分为互补人力资产、互补物质资产和互补组织资产。本文从景区产品创新、经济效益和提升景区竞争力等方面分析了互补资产对旅游景区发展的重要性,从互补人力资产、互补物质资产和互补组织资产等方面分析景区发展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运用互补资产理论对旅游景区的发展提出了战略联盟、营销战略、人才发展战略,试图通过构建和充分利用互补资产促进创新和提升景区服务,促进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互补资产;旅游景区;发展战略

doi:10.3969/j.issn.1007-0087.2016.06.008

2014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到2020年完成旅游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表明我国已经把旅游业提升到了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地位。随着我国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旅游休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在扩大消费,促进经济增长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旅游业的升级发展,旅游景区作为旅游资源的主要体现形式和旅游产品的主要载体,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旅游景区数量已达到36000多家。但同时也出现了旅游产品同质化、缺乏创新,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景区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等问题,主要原因就在于旅游景区缺乏必要的互补资产,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旅游景区的发展。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旅游景区应认识到互补资产的重要性以及互补资产对旅游景区发展的制约因素,通过构建和充分利用互补资产促进创新和提升服务,促进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一、互补资产的内涵

互补资产的概念源于战略管理中的资源学派,由美国战略管理学家Teece(1986)提出。企业资源战略观认为,企业是各种资源的集合体,如果企业拥有有价值的、稀缺的、不可模仿的、不可替代的资源时,可以通过实施价值创造战略为企业带来可持续竞争优势。尤其是当这些资源与其他管理活动共同作用才能完成企业的目标时,也就是说这些资源具有互补性,就可以增强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在Teece的基础上,Christmann(2000)对互补资产进行了明确界定,指出互补资产是企业为了获得某种战略、技术或创新产生的经济效益而必须拥有的资源或能力[1]。根据资产在企业成长中的作用,将企业资产分为核心资产和互补资产,核心资产是支撑企业的核心产品或核心业务的资产;互补资产是与核心资产配套的,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发挥作用的各种资产(熊胜绪和张志刚,2011)[2]。目前学术界对互补资产还没有统一的定论,笔者倾向于按照资产在企业成长中的作用进行的核心资产和互补资产的界定,在此基础上笔者对旅游景区的核心资产和互补资产进行了界定。

旅游景区的发展除了需要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等核心资产外,还需要与核心资产配套的物质、人力、营销等互补资产。Barney(1995)按照资产的形态将企业的资产分为人力资产、物质资产和组织资产[3]。根据Barney的划分方法,本文将旅游景区的互补资产分为互补人力资产、互补物质资产和互补组织资产。互补人力资产是协助旅游景区核心人员发挥作用的人员及其掌握的互补技术和知识。旅游景区的核心人力资产是景区的接待人员、导游人员及其知识的传播力,为旅游景区正常运营提供管理服务的行政工作人员、后勤保障人员及其知识等属于景区的互补人力资产。旅游景区的互补物质资产是相对于与景区核心物质资产而言的,是与之相配套的各种物质设施。旅游景区内直接与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作用的物质资产属于核心物质资产,而为游客提供餐饮、住宿、购物等服务的设施则属于互补物质资产。互补组织资产是影响旅游景区的各种资源,是旅游景区开展经营活动的各种无形资产,包括组织惯例、组织文化、顾客资产、品牌声誉等。其中,组织惯例指旅游景区的各项制度、管理方式以及经营的方式等,它影响着企业对各种资产的利用效率。组织文化是旅游景区全体员工共有的价值观、信念与行为准则。顾客资产包括旅游景区建立的顾客关系和营销渠道等。品牌声誉是旅游景区品牌的形象、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互补资产对旅游景区发展的重要性

旅游景区的发展,不仅要重视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等核心资产的经营、开发和管理,而且也要重视与核心资产配套的物质、人力、组织等互补资产的建设和完善。如果景区内没有完善的基础服务设施,没有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移动服务平台,没有让游客感到满意的导游和其他服务人员,就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就不能促进景区的长远发展。因此,在景区发展过程中,一定要重视与核心资产配套的互补资产的建设和完善。对于旅游景区来讲,无论景区的资源多丰富多好,也无论其依靠资源开发的旅游产品的市场空间有多大,如果没有形成与景区发展战略相关的,可以满足游客需求的互补资产,那么景区将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因此,互补资产对旅游景区的发展至关重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互补资产可以促进景区旅游产品的创新

旅游景区的成功运营不仅需要核心资产,还需要相关的互补资产。景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产品的创新要获得市场认可和游客青睐,需要创新的专业知识与其他能力或资产一起使用,其中有些知识、能力和资产是从互补资产中获得的。因此互补资产可以促进景区旅游产品的创新。旅游景区管理人员要转变思维方式和经营理念,认识到互补资产对旅游产品创新的重要性,根据互补资产的重要性进行排序,找出哪些是战略性的互补资产,然后构建关键性的战略互补资产。

目前各地的旅游景区之间存在着过度竞争和恶性竞争。旅游景区间过度和恶性竞争的主要原因在于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创新,其实质是由于互补资产没有充分利用和不完善导致的。针对旅游景区核心资产雷同的情况,就要充分利用通用互补资产,整合专用互补资产,尤其是构建专用互补知识资产,通过互补资产促进旅游产品的创新,实施差异化竞争,提高景区的竞争力。

(二)互补资产可以给旅游景区带来额外的经济收益

据统计显示,大多数旅游景区的盈利模式比较单一,主要依靠门票收入。我国旅游景区门票票价过高也是不争的事实,影响了游客对旅游景区的满意度。旅游景区通过大力发展互补资产可以改变单一的收入结构和盈利模式,带来额外的经济收益。例如,有的旅游景区通过建设具有特色的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互补物质设施,提供特色的产品和服务来吸引游客,增加景区的收入来源。有的旅游景区通过降低门票甚至免门票的方式吸引游客,就是因为其构建了与景区核心资产配套的有特色的、有独特竞争力的互补资产来获利。

游客选择到景区旅游是源于对审美、教育、娱乐、逃避现实等体验的需求,因此景区单有优美的景色、单一的旅游产品是不够的,更重要的还要考虑游客在景区的愉悦感和舒适感。这就需要景区内在建设中不仅要考虑核心物质资产的建设,而且还要考虑到与核心资产配套的互补资产的建设。在景区内建设旅游通道、游客服务中心、导览系统、卫生设施、安全设施等,同时还要完善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设施。旅游景区通过充分利用互补物质资产和互补人力资产提供高规格、高质量、特色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拓宽和延伸景区的价值链,吸引游客留住游客,满足游客需求,以此来获取基于互补资产的额外的支持性收益和延伸性收益。

(三)互补资产可以提升旅游景区的竞争优势

Teece(1986)[4]将互补资产分为通用互补资产和专用互补资产。通用互补资产是服务于一般目的的资产,不是专门为核心资产建立的;专用互补资产是与核心资产或创新之间存在依赖关系的资产[2]。一般情况下,专用互补资产具有路径依赖性,建立通常需要很长时间,由于这些资产是独特的、有价值的、难以模仿的,因此成为竞争优势的一个来源(Teece,1992)[5]。

虽然核心资产是旅游景区价值创造的重要决定因素,但是旅游景区要创造并获取价值离不开互补资产的支持,专用互补资产是旅游景区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影响着景区的成功运营,有利于旅游景区更好地设计竞争战略。如果旅游景区拥有必要的专用互补资产,就能比竞争对手更快地开创新的增长领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地位。旅游景区除了核心资产以外,也需要控制互补资产以确保旅游产品创新的独占性。旅游景区可以利用互补资产,把旅游产品价值传递给游客,从而在市场上获得成功,获得竞争优势。随着旅游市场竞争焦点的变化,互补资产是景区的旅游产品进入市场的关键,能保证旅游产品先入市场战略的实施。因此,旅游景区可以构建和培育专用互补资产,对同行形成壁垒,提升竞争优势。

三、制约旅游景区发展的互补资产

我国旅游景区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旅游产品缺乏特色和竞争力,趋于雷同;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且缺乏人性化;旅游景区定位模糊建设主题不突出,个性不鲜明;旅游景区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等。从互补资产视角来看这些问题,反映出旅游景区互补物质资产不足、互补人力资产缺乏、互补组织资产较弱等。

(一)互补物质资产不足

当前,我国公民的旅游消费水平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旅游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随着我国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旅游需求由原来的基本满足型向舒适型、享受型过渡,这就给景区的各项设施的供给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景区内有完善的基础设施,而且要求这些基础设施的人性化、高质量。旅游景区没有充分认识到互补物质资产的重要性,导致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和服务设施满足不了游客的需求,制约了景区的长远发展。例如,我国的大多数旅游景区的购物设施建设质量不高,缺少良好的购物环境,各地的旅游景区的购物环境大同小异,所售的旅游商品千篇一律缺乏特色,且粗制滥造、质量低下,难以引起游客的购物欲望。在我国国内旅游消费结构中食住行的比重较大,游购娱比重偏低。反映出我国旅游景区在游购娱等互补物质资产建设方面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与国外的旅游景区在互补物质资产建设上存在差距,这也是国人到国外旅游大买特买的一个原因。

(二)互补人力资产缺乏

制约旅游景区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才问题。旅游景区一般比较重视接待、导游人员等核心人力资产,不重视与景区发展密切相关的互补人力资产,造成景区互补人力资产匮乏,现有从业人员的素质较低。旅游景区由于缺乏互补人力资产,造成旅游产品缺乏吸引力,服务质量不高,难以满足游客的需求,制约着景区的发展。例如,天柱山景区在人才需求上,急需的人才包括地质专业、文物化石专业、规划专业、管理专业、营销专业等[6],这些人才都是景区发展需要的互补人力资产。因此,旅游景区必须转变观念,将人才视为景区的核心竞争力,重视互补人力资产的重要性,吸引高素质的人才到景区工作,创新旅游产品和提高服务质量,为游客营造良好的景区环境,提升景区的发展水平。

(三)互补组织资产较弱

由于我国旅游景区的管理体制不清晰,存在多头管理的现象,造成旅游景区管理比较混乱,导致景区互补组织资产较弱。表现为景区的制度和企业文化建设不完善、景区的品牌建设定位不准等,制约着景区的发展。例如,贵州准备把体制各一、管理错综复杂的64家国有及国有控股旅游景区,按照政企分开、事企分离、市场化运作模式,建立产权明晰、责任主体明确、景区与市场完全对接的经营管理体制,促进旅游景区的发展。目前由于旅游景区没有构建起较强的互补组织资产,限制了景区的发展。旅游景区品牌作为景区互补组织资产的主要内容,是旅游景区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景区已经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但是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品牌缺少文化内涵、缺乏创意等问题。需要相关的专业人员在市场调研的基础,深入挖掘景区的文化内涵、大胆创新,对景区品牌进行塑造、维护和提升,从而使景区走品牌化经营的道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基于互补组织资产促进景区经营管理模式创新,可以提升景区的竞争力,促进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四、基于互补资产的旅游景区发展战略

鉴于互补资产在旅游景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笔者基于互补资产的视角对旅游景区发展战略提出以下建议:

(一)基于互补资产建立旅游景区战略联盟

针对旅游景区互补资产不足的情况,旅游景区可以建立战略联盟进行发展。旅游景区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旅游景区之间或者以旅游景区为核心与各相关企业之间,基于资源共享、分担成本或风险、优势互补、共同开发、占有市场等战略目标,在维护自身独立性的情况下,运用缔结契约或参与股权等方式结成的要素双向或多向流动的网络式经营联合体[7]。互补资产的获取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市场交易,从企业外部获取;二是通过企业内部构建。研究表明,既有企业通过战略联盟或者并购从企业外部获取互补资产比仅仅专注于开发新技术能够获得更好的创新绩效(Rothaermel,2001)[8]。旅游景区间通过建立战略联盟,一方面可以获得创新和发展所需要的互补资产,另一方面旅游景区间通过战略联盟能够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共赢,提高联盟成员的竞争能力。因此,旅游景区从互补资产的视角判断哪些互补资产需要通过建立战略联盟从外部获取,以此选择联盟对象,建立联盟。以“共享资源、共拓市场、共创品牌”为目标的旅游推广联盟,是我国旅游发展中出现的一种新事物,它既符合旅游市场需求规律,又符合区域旅游发展的需要,也符合市场配置资源的要求[9]。体现了基于互补资产建立战略联盟的思想,有利于景区的整合利用内外部资源,获得快速发展,提高竞争力。

(二)基于互补资产的旅游景区营销战略

我们已经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与旅游具有天然的契合性。移动互联网带给旅游者四大能力的增强:接取信息的方便,安排行程的自由,价格选择的主动,分享旅游的恣意[10]。移动互联网正在重构着旅游业,成为旅游景区发展的重要营销渠道。旅游景区可以通过构建专用互补营销资产发展智慧旅游吸引游客,提升景区的知名度,打造景区品牌。在当今移动互联网时代,旅游景区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搭建景区门票在线预约、预订和支付移动互联网平台,以及与游客的移动网络互动交流平台,通过手机APP软件、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推广景区,并通过与游客的实时互动与反馈,改进和创新旅游产品,更好地满足游客的需求。通过移动网上预约门票可以减少游客高峰期的接待压力,加强对景区资源的保护,同时也提升了游客体验,有利于景区在游客中良好形象的建立和传播,提升景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有数据表明,2015年,我国5A级旅游景区官方微博开通率达96.91%,微信公众号开通率为90.22%[11]。这说明旅游景区已经意识到基于移动互联网构建互补营销资产的重要性,并开始基于互补资产制定旅游景区的营销战略。旅游景区应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构建移动在线服务平台,为游客提供在线咨询服务、网络预订和网上支付等服务,全面提升景区的旅游信息化水平,能有效提高景区的服务质量、效率和水平。景区通过在线服务平台与游客的互动,可以发现问题,改进和创新产品,改善服务,更加明确景区的定位,突出景区形象。因此,基于互补资产的旅游景区营销战略可以促进景区的旅游产品创新和吸引更多的游客,提升景区知名度,并有利于景区打造品牌。

(三)基于互补资产的旅游景区人才发展战略

我国很多景区在发展中没有做好规划,旅游产品开发层次较低,缺乏文化内涵,没有形成特色,阻碍了景区的长远发展,迫切需要创新。旅游景区要依托资源优势,运用互补人力资产进行开发创新,比如借助高校或科研院所的专业规划设计人员对景区进行规划和开发,深入挖掘景区的文化内涵,提炼出景区自身的特色文化,从而创新景区旅游产品,构建独特的人文生态景观,形成特色旅游产品。天柱山景区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得到了高校的大力支持。如上海同济大学为天柱山编制了《风景区总体规划》,中国地质大学为天柱山申报世界地质公园做技术指导,上海旅专为天柱山市场开发做了三年期规划,安徽大学商学院蒋海萍教授带领的团队,为安庆和天柱山的4A 级景区品质提升工程做详细规划[6]。天柱山景区在发展过程中,高校为其提供了急需的互补人力资产,进行专业规划,使其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因此,旅游景区应重视互补人力资产对景区发展的重要性,积极培育内部互补人力资产,充分利用外部互补人力资产,改善互补人力资产不足的状况,提高景区工作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水平,促进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五、结束语

旅游景区可以通过内部培育建设和从外部获取所需的互补资产促进自身的发展,提升综合竞争力。随着学者对互补资产重要性研究的逐步深入,对互补资产在旅游景区的具体应用和实施的操作性研究会逐步增多,研究领域会更加广泛,研究方法将不仅局限于理论研究和定性研究,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学者通过实证研究来证明互补资产对旅游景区发展的影响。

参考文献

[1]Christmann, P.Effects of “Best Practices”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on Cost Advantage: The Role of Complementary assets [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0,(4): 663-680.

[2]熊胜绪,张志刚. 基于互补资产的企业持续成长理论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1(2):88-93.

[3]Barney, J. Looking inside for Competitive Advantage [J]. Academy of Management Executive, 1995, 19(4):79-98.

[4]Teece, D. J. Profiting from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mplications for Integration, Collaboration, Licensing and Public Policy [J]. Research Policy,1986,15(6): 285-305.

[5]Teece, D. J. Competition, Cooperation and Innovation: Organizational Arrangements for Regimes of Rapi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J].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 1992, 18(1): 1-25.

[6]刘运中. 景区建设需高校量身定制[A].安徽省旅游学会、安徽省旅游院校合作联盟,安徽省旅游院校合作联盟第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安徽省旅游学会、安徽省旅游院校合作联盟, 2014:4.

[7]贾爱顺.我国旅游景区的战略联盟研究[D].四川大学,2007.

[8]Rothaermel, F. T. Complementary Assets,Strategic Alliances, and the Incumbent's Advantage: An Empirical Study of Industry and Firm Effects in the Biopharmaceutical Industry[J]. Research Policy, 2001, 30: 1235-1251.

[9]春暮.旅游业迎来中国时代[EB/OL]. http://www.ce.cn/culture/gd/201411/19/t20141119_3940511.shtml,2014-11-19.

[10]杜一力.旅游业之变[EB/OL]. http://www.cnta.gov.cn/xxfb/jdxwnew2/201506/t20150625_462231.shtml,2014-03-17.

江苏水利风景区旅游发展现状及战略研究概要 第4篇

1. 1 浙江省水利风景区建设背景

浙江省河流湖泊众多, 有钱塘江、苕溪、运河、甬江、椒江、瓯江、飞云江、鳌江等八大水系, 湖泊主要分布在杭嘉湖平原和宁绍平原, 杭州西湖、绍兴东湖、鄞县东钱湖、嘉兴南湖为浙江省四大名湖。

建国初期, 我国水旱灾害频繁, 尤其是黄淮海地区、长江流域中游地区、黄河流域以及长期未得到治理的海河流域。三年恢复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全国的水利工程建设重点是四大流域, 浙江省在此期间并未兴修较大的水利工程。在大跃进、“文革”期间, 受诸多社会因素影响, 全国水利工程建设缓慢, 但浙江省水利工作有着突破性的进展, 浙江第一座大型低水头河床式水电站———富春江水电站于1977年顺利完工;我国自行设计、自制设备、自主建设的第一座大型水力发电站———新安江水电站于1978年全线投入使用。1978年改革开放, 浙江水利建设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水利工作有了一系列的改革整顿, 全省人民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 1988年启动浙中乌溪江引水工程、1992年起开始修建钱塘江中上游的千里江堤、1997年沿海开始修建千里高标准海塘、2007年底千余座病险水库完成除险加固……水利工程的建设形成了大量的水工建筑景观、水域景观、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为了更加科学合理地开发和保护水利风景资源, 2001年7月, 水利部成立了水利风景区评审委员会, 标志着水利风景区建设管理工作的正式启动。水利风景区是指以水域 (水体) 或水利工程为依托, 具有一定规模和质量的风景资源与环境条件, 可以开展观光、娱乐、休闲、度假或科学、文化、教育活动的区域[1]。水利风景区在诸多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如维护工程安全、改善人居环境等。2001年10月, 首次评审会召开并通过了18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浙江省入选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有3个, 成为景区入选最多的省份。

1. 2 浙江省水库型风景区发展现状

水利风景区分为水库型、灌区型、湿地型、城市河湖型、自然河湖型和水土保持型6种类型[1]。水库型水利风景区以水库为依托, 其风景资源包括水库水体及相关水工建筑、沿岸草木、山林、历史建筑等具有游览价值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截至2013年9月, 浙江省拥有24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其中水库型水利风景区有7个, 另有3个自然河湖型水利风景区内含水库资源;2012年浙江省水利厅颁布《浙江省省级水利风景区评定管理办法》, 评出浙江省首批省级水利风景区:绍兴市汤浦水库水利风景区, 桐庐富春江水利风景区, 松阳县松阳溪水利风景区。浙江省内水库型水利风景区占国家级、省级水利风景区总数的33%。

拥有先进的景区开发模式和健全的管理制度的水库型水利风景区不仅可以促进水利工程基础设施的条件的改善, 还能为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的提供保障, 给社会经济建设提供助力。

2 基于 SWOT 的浙江水库型水利风景区旅 游发展分析

SWOT分析法是对研究对象的4项因素即优势 (strength) 、劣势 (weakness) 、机会 (opportunity) 和威胁 (threats) 进行综合分析, 并提出未来的发展战略[2]。笔者运用SWOT分析法对浙江省水库型水利风景区的旅游发展进行分析, 指出了浙江省水库型水利风景区旅游开发现状及问题, 为浙江省水库型水利风景区旅游的发展对策的研究提供重要的依据。

2. 1 优势分析

2. 1. 1 相对于非水利风景区的优势

a. 独特的水利工程景观。自然河流经水工建筑物拦截蓄水形成水库, 拦截处的水工建筑物是水库型水利风景区所独有。雄伟的水力发电站、坚实的大坝、雄壮的溢洪道等水工建筑的规划设计建设都是经科学研讨的, 每一处景观都是水利科普教育的课本。气势恢宏, 泄流磅礴, 科技含量高的水工建筑带给游客的不仅是视觉震撼, 并且能将治水文化、工程文化以及地方特色文化传承给子孙后代。

b. 舒适的库区小气候。水库蓄水使得水域面积扩大, 光热水等气象因素随之变化, 库区降水量、降水频率增加, 空气湿度上升, 改善了库区原有的气候状态。浙江省水库区多数被青山环绕, 丰富森林资源增加了负氧离子, 起到了降温增湿、净化空气的作用。山水结合、山清水秀的水库型水利风景区环境造就了独特的库区小气候, 为休闲度假提供了良好环境。

c. 开阔的水域能开展多种游乐活动。景区活动单一、联动薄弱、互动不足是许多旅游风景区的通病, 而水库型风景区具有开阔的水域, 能开展一系列的水上娱乐活动。水库旅游依据旅游活动开展的方位可分为中心地带、周边地带和零散地带[3]。浙江省水库型水利风景区中心地带是水体表面及水中, 在这一区域中开展的活动以水上摩托、快艇、竹筏以及潜水等项目为主;周边地带为水体沿岸, 此处是游览娱乐、健身休憩的最佳地段;浙江多丘陵和山地, 扩散区域是水库周边的山林地带, 这一区域的水上活动有漂流, 同时也可以开展科普探险和养生康体的休闲活动。

d. 生态游, 感受物种多样性。库区水资源充沛, 良好的水环境孕育了多种多样的水中生物;库区雨水充足, 植物生长迅速, 森林资源丰富。因此, 库区周边成了众多野生动物良好的繁殖地和栖息地。库区丰富的物种资源, 为了解野生动物生活习性、认识植物的形态特征提供了良好条件。

2. 1. 2 相对于外省水库型水利风景区的优势

a. 水资源和水库资源丰富。浙江地处亚热带, 气候温和湿润, 雨水充沛, 年均降水量约为1600 mm, 是我国降水较丰富的地区之一。浙江省内山地和丘陵占70. 4%, 这一地形特点为水库的兴建提供了一定的优势。浙江省内建有小 (二) 型以上水库3 942座, 其中大型水库28座, 中型水库120座, 丰富的水库资源为水库型水利风景区的开发提供了广阔的建设基础。

b. 地理位置优越, 区位优势明显。浙江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 东北与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为邻, 省会杭州市与上海市两地高速公路距离约130 km。浙江省沿海海岸岸长水深, 为港口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中国四大国际深水港之一———宁波北仑港就坐落在浙江。在浙江省约10万km2面积内, 分布着7个机场, 这在国内乃至世界都属较大密度。现连接浙江的主要铁路干线已有10多条, 杭州铁路枢纽是全国性枢纽, 全国最大的火车站———杭州东站也已建成使用。截至2011年底, 浙江省建有等级公路107880 km, 等级公路分布密度在全国23个省中排名第3。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发达的铁路、水运、航空以及公路交通网络系统是为浙江旅游稳健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c. 生活水平高, 客源基础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 浙江省经济发展迅速, 主要经济指标一直居各省前列, 并成为全国经济增长速度最快和最具活力的省份之一。据中国年鉴网数据, 2012年浙江省国内经济生产总值34 606. 30亿元, 列居全国第2;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可支配收入34550元, 居各省前列, 仅次于上海、北京。浙江省经济稳健发展给基础设施建设注入了强大的资金助力, 人民可支配收入增加, 也将拉动旅游行业的发展, 为旅游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了良好的消费环境支撑。

d. 社会形象好。浙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物之邦、旅游胜地”之称, 全省境内重要地貌景观800余处, 水域景观200余处, 生物景观100余处, 人文景观100余处。

2. 2 劣势分析

a. 存在严重的景区形象遮蔽现象。形象遮蔽指在一定区域内分布着若干风景区, 其中旅游资源级别高、特色突出, 产品品牌效应大或者市场竞争力强的景区, 在旅游形象方面也会更突出, 从而对其他风景区的形象形成遮蔽效应[4]。相较于浙江省内其他水库型水利风景区, 千岛湖景区开发早、规模大、特色明显、知名度高, 通常成为游客山水之旅的首选。在浙江省内, 千岛湖景区强大的竞争力已经对其他水库型水利风景区形成遮蔽效应。

b. 防洪抗旱、供水发电与旅游资源利用存在矛盾。浙江省内水库型风景区的发电站多为大坝拦截蓄水, 利用上下游水位差形成的水势能进行发电。水力发电以及旱季洪涝的影响都会造成水库水位的骤升骤降, 而水库周边景区设施及项目的开发需要保持一定水平范围内的水位, 两者互有矛盾。库区周边不规范的渔业养殖将会造成景区环境脏乱差, 旅游开发也会对自然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c. 存在明显的资源闲置季节。水库型水利风景区完全建立在山水资源上, 库区建设以亲水性项目为主导, 相对于以人文景观为主的其他的景区, 水库型水利风景区的旅游淡季更为明显, 资源集约利用率亟待提高。

2. 3 机遇分析

a. 生活水平提高, 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生态旅游的休闲度假模式受到人们的青睐。水库型水利风景区坐拥秀丽的山水资源、丰富的物种资源, 再加之独特的水工建筑景观, 为亲近自然的生态旅游提供了良好场所。

b. 旅游业的迅速发展。2012年浙江省全年预计共接待入境旅游者866万人次, 旅游外汇收入51. 5亿美元, 接待国内旅游者3. 91亿人次, 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 475. 8亿元人民币, 实现旅游总收入4 801. 2亿元人民币, 浙江省旅游总收入位列全国第3。浙江省快速发展的旅游行业造就了水库型水利风景区旅游发展良好的大环境。

c. 气候变化, 温度上升。由于人类大规模地排放增温气体和改变下垫面性质, 导致了全球性的气温上升。研究表明, 近1万年来主要是近5千年来历史时期气温变化幅度不超过2℃ ~3℃;近百年或20世纪以来气温变化幅度在0. 5℃ ~ 1. 0℃之间[5]。独特的库区小气候, 舒适凉爽, 水库型水利风景区是人们休闲避暑、度假纳凉的理想去处。

2. 4 威胁分析

a. 景区建设带来生态负效应。自然河流经水工建筑物拦截蓄水形成水库, 大坝等水工建筑的修建会对水体和水中生物、大气、地质、河道及沿岸景观和生物、大气产生影响, 局部水位上升可能带来移民问题[6]。水库的兴建将影响库区的生态环境, 再加之不规范的景区开发, 可能会给当地生态系统及自然资源带来破坏性的负面影响。

b. 缺乏成熟的审查、监督机制。景区开发和水库兴建的不同步, 给后续景区建设的整体规划带来诸多受限因素, 景区最初的规划往往难以同时满足水库兴建时的规划和景区后期建设、运营的需求, 景区规划需根据景区开发、运营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景区开发与自然环境的保护会存在冲突, 规划的执行状况将直接影响到区域自然环境。目前, 水库型水利风景区建设申报、审批程序已逐渐规范化, 但我国水利风景区未设立专门的开发监督部门, 缺乏规范化的审查、监督机制, 不能及时了解景区规划的执行及景区开发建设的相关情况。

c. 市场竞争激烈。水利风景区虽拥有其他景区无法比拟的自然资源优势, 但此类景区开发起步晚, 公众熟知度低。据有关资料显示, 水利旅游吸引能力比较弱, 在全国诸多类型景区中排名第23位[7], 水库型水利风景区在旅游业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

3 浙江省水库型水利风景区旅游发展对策

随着社会的进步及旅游业的不断发展, 水库型水利风景区旅游发展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也将不断出现, 对景区发展战略的研究是长期而持续的任务。

a. 完善水库型水利风景区电子档案。项目档案建设既是重点建设项目的历史真实记录, 也是进一步推进风景区建设、管理、开发、保护与利用的重要依据[8], 也为景区宣传工作提供信息支持。①政府应该加快浙江省水库型水利风景区档案的信息化建设进程, 建立水库型水利风景区网络档案平台, 公开的信息不仅局限于现有的景区介绍, 而且应公示各景区建设开发状况、生态维护状况等信息。②通过多种媒介来推广景区电子档案平台, 以达到提高公众对水库型水利风景区的认知度的目的。景区建设及维护信息的公开化也有利于推动库区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和谐发展, 促进景区生态环境、水工建设功能、景区旅游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b. 建立水库型水利风景区旅游战略联盟, 打造主景区, 带动周边景区。自然山水风景区多数远离市区, 但仍是人们在各类旅游景区中的首选, 以游客接待量为统计数据排列出的中国2012年旅游百强景区的结果显示, 超过60% 的上榜景区为山水自然风景区。充分利用人们对山水景区情有独钟这一特性, 建立浙江省水库型水利风景区旅游战略联盟。①在战略联盟的角度上对水库型水利风景区进行集群宣传, 形成规模效应。②打造水库型水利风景区主景区, 以主景区的影响力带动周边景。千岛湖景区是2012年浙江省内唯一一个上榜中国旅游百强景区的水库型水利风景区, 通过战略联盟的合作机制, 利用千岛湖景区的影响力带动周边的水库型水利风景区的发展, 从对客源的争夺到客源的互相分享的转变。③充分运用战略联盟这一平台, 对水库型水利风景区的进行旅游资源整合, 推动各景区联合旅游产品的开发。

c. 与其他类型的旅游景区建立合作关系, 相互推动。从单一景区旅游客流来看, 浙江省内最受欢迎的并非是水库型旅游风景区, 以2013年十一旅游黄金周为例, 千岛湖景区日均接待游客在18. 94万人, 西湖景区日均接待游客在68. 44人次。据此可以提出:强化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力度, 将水库型水利风景区与受欢迎程度高的其他类型旅游景区建立合作关系, 通过其他景区来推动水库型水利风景区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同时, 水库型水利风景区也为其他类型的景区提供游客资源, 这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带动的过程。

d. 建立景区人才流动培养机制,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水库型水利风景区战略联盟为依托, 建立独具水库型水利风景区特色的人才队伍。构建在战略联盟高度上的人才培养体制, 逐步建立能拥有战略联盟视野的管理队伍以及掌握浙江省水库型水利风景区基本旅游信息的景区服务人员队伍。启动景区人才流动培养机制, 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为景区建设提供给多元化的信息支持。

参考文献

[1]水利部.水利风景区发展纲要[EB/OL].[2005-03-28].http://www.lawyee.net/act/act-display.asp?rid=313772.

[2]百度百科.SWOT分析模型[EB/OL].[2013-06-23].http://baike.baidu.com/link?ur1=dKDB2SpJkU_hr SoGsNRiES9Uh6LpsAUbYBL4rJfS9ZEEoVYSbGteXcg4Tt GwDr9mm8cla3uWWEE2nE0aP0OBna.

[3]周玲强, 林巧.湖泊旅游开发模式与21世纪发展趋势研究[J].经济地理, 2003, 23 (1) :139-143.

[4]高磊.形象遮蔽下的旅游景区开发研究:以沐川竹海为例[J].城市旅游规划, 2013, 10 (2) :122-123.

[5]孙家驹.全球气温上升的原因及其后果[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 2006, 8 (4) :90-92.

[6]汪恕诚.论大坝建设与生态环保的关系[J].中国三峡建设, 2004 (6) :4-5.

[7]丘萍.水利旅游吸引力评价模型与实证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2, 28 (08) :751-753.

上一篇:学习型课堂中古诗词教学的策略下一篇:集团公司工会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