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 高中政治教师

2024-08-11

教育随笔 高中政治教师(精选14篇)

教育随笔 高中政治教师 第1篇

教育随笔

——政治教师的苦与乐

“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崇高荣誉的下面,教师这个职业充满不为外人所知的苦与乐,甚至一些教师家属都不能理解,非常奇怪地问:“你一天到晚早出晚归,到底在瞎忙些什么?”,有多少人知道教师的苦与乐。

政治教师苦,苦在工作压力之大:社会向你要素质,所有的行为都要彰显道德光环;家长向你要成绩,面对升学压力这种要求也合情合理;学校向你要升学率,涉及学校的生存与发展。

政治老师乐,乐在生活无比充实:早起听学生的朗朗读书声,像贝多芬的交响曲般的悦耳;课上学生们认真地听课、思考问题,感受到教育职业的神圣;教师节,同学们一份小小的礼物和一句简单的问候,让我感到巨大的成就感;做班主任受到同学的信赖时,我感到无比欣慰。

心中的情绪很复杂,可以说作为教师虽然累但是让自己感到很充实,虽然口袋没有鼓起来,但是我的心却满起来,那是爱,是对众多学子的祝福和牵挂,所以我会选择继续追求我的职业理想,义无反顾!

孙闯

2013.7.20

教育随笔 高中政治教师 第2篇

根据我在政治课教学上的摸索,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我逐渐摸索出了,在教学中,如果充分利用本地乡土资源,就能积极调动学生的兴趣,使课堂教学收到非常好的效果。如果在政治课教学中的广泛运用乡土材料,学生就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而且还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

一、巧用乡土材料,激发学生兴趣在政治课教学中的作用

第一、优化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在政治教学中,新课的导入是每节课的先导。成功的新课的导入是一堂好课的前提。新课导入得好,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学生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如何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和建立知识间的联系,顺利完成课堂教学,就必须注重导入这一重要的环节。利用乡土资源导入新课,能从与学生联系密切的生活经验、已有的知识、能力、志趣、品德的实际出发,这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关键所在。

第二、创设问题情境,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创设问题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刻意创设一种情境把学生带入预备的包含一定情感的意境中,让学生心灵深处受到强烈的震憾而产生共鸣,从而与教师所要传授的知识遥相呼应.为此。在新课程下,创设问题情境要求教师问由境生,问随境异。在这方面,我主要采用适时应用乡土课程资源引入课题,激起学生的兴趣,产生迫切追寻问题,学习课文内容,探索问题答案的心理。运用乡土材料能使学生有亲近感,从而产生认同感。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经过学生的探究和内心的体验,才会深刻地理解教材知识。因此,在化解教学重点、难点过程中,恰当地运用乡土材料,不断引导学生运用科学分析方法深入认识事物,发现事物内在的联系,优化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可起到加深理解和巩固的作用。例如,在学习“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时,我们用了一个梨、一个苹果、一串香蕉,演绎了一个“买水果”的小品故事,学生在笑声中,明白了梨、苹果、香蕉与水果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梨、苹果、香蕉这些个体无论怎样特殊,都具有“水果”的共性,而作为共性的“水果”,也离不开“梨”、“苹果”、“香蕉”等个体。这些乡土实物的运用,不仅加深了学生印象,便于学生理解抽象的哲学道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亲近自然、热爱乡土的朴素感情。在学习高一“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要向管理要效益”时,我们准备了一个瓶子、一些大小不一的石头、一些细沙、一杯水。先用石头填充瓶子,不能再用石子填充时,还可用沙子填充,不能用沙子了,还可再倒水,不能再倒水时,还可以再充进其他气体……看似“满”了不能再装的容器,其容量的潜力原来如此惊人。形象的演示使学生明白:要提高管理效率,就要充分挖掘每位员工的潜力,让石头、砂子、水、空气都发挥最大的效用,这也有利于同学们形成“潜能无限”的观念,树立自信自强的人格。

第三、理论联系实际,优化学习方式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教育部制订)》也明确要求,政治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政治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有一组研究数据显示不同方式对学习掌握知识的不同效果:讲课5%,阅读10%,视听20%,演示30%,小组讨论50%,实际操作75%,教会学生立即应用所学知识90%。这组数据表明,学生听课及阅读的效率是极其低下的,而讨论、实践和应用有利于理解和巩固知识,锻炼能力,需要突出实践应用。这就需要转变学习方式,强调自主学习,可以借鉴研究性学习的思想和方式。通过对政治课教学与探究性学习的有效整合有助于改变“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我们要根据政治课教学的内容来选择探究的课题,让学生自主地开展探究活动。

教育随笔 高中政治教师 第3篇

高中政治教师要想开展人文教育, 必须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 具备广博的人文知识, 这样才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开展人文教育, 通过向学生传递人文精神, 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高中政治教师要广泛阅读包括文学、哲学、艺术、历史宗教等在内的人文知识, 加强积累, 并积极消化和吸收, 逐渐形成对社会、生活、生命等的独特理解和感悟。高中政治教师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途径主要有: 一是注重对人文知识的积累。现在很多学校都比较重视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有些学校还专门为教师列出了“必读书目”, 为教师选书节约很多时间高中政治教师要在认真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下, 多挤出一些时间阅读这些“必读书目”。在读书的过程中, 高中政治教师会不断感受生活、人性和社会, 进而拓宽人文知识面。二是重视传统文化的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内涵丰富, 如唐诗、宋词、元曲、四大名著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范, 蕴藏丰厚的人文精神。高中政治教师要重视传统文化的学习, 特别是古代哲学思想的学习, 如《老子》、《周易》、《庄子》、《论语》、《中庸》、《大学》、《孟子》、《诗经》、《礼记》、《春秋》、《尚书》等。三是努力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高中政治教师平时应多接触音乐舞蹈、绘画、书法等艺术中的精品, 努力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进而激发思维、启迪智慧、净化灵魂、调节情感开阔胸怀, 使精神得到升华, 气质得到提升。

二、高中政治教师要强化人文教育意识

高中政治教师要强化人文教育意识, 一是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和认知水平, 开展人性化教育,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和进步,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愉悦同时, 高中政治教师还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和情绪体验, 帮助学生形成自立、自强的精神和良好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二是要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高中政治教师担负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重任, 要把握正确的思想教育方向, 努力开展人文教育, 充分展现自己的人格魅力, 积极发挥影响力和感染力, 进而促进学生人文精神的养成。三是要具备仁爱之心。爱心是每一个教师都必备的基本素质, 是教师良好人格和人文素养的重要内容。初中政治教师要关心、爱护、理解每一个学生, 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才会逐步养成仁爱之心。

三、高中政治教师要积极开展人文教育

主要通过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和教学评价实现。

1.教学设计要体现人文性

在教学设计阶段, 要体现出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人文目标, 同时注意挖掘教材中的各种人文素材, 让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浓厚的人文内涵。如学习“企业与劳动者”时, 教材中就有较多的人文素材。如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就业问题, 通过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影响公司成功经营的要素, 通过学习可以培养进取心、诚实守信和正当竞争观念。另外, 教学设计还要关注和尊重每一个学生, 由于高中学生比较独立, 对新事物容易接受, 高中政治教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征, 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教学设计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如在学习“社会主义大众文化”时, 高中政治教师就可以列举一些青少年比较喜欢的歌手如周杰伦、汪峰、林宥嘉、王力宏等, 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 进而学会分辨健康文化和腐朽分化的区别, 逐渐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 充分重视学生的情感需求, 真正体现人性。

2.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

在课堂教学阶段, 高中政治教师首先要营造平等、民主、自由、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 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能够进行真诚的交流、互动和合作, 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理解, 到处充满人文关怀。这样学生可以尽情地展现独特个性, 不断焕发激情和活力, 绽放智慧的光芒, 进而完成自我实现、超越和创造。可以说, 营造平等、民主、自由、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是进行人文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其次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重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让学生积极开展个性化学习。具体来说可以采用创设各种情境、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但无论采用哪种方式, 教师都要将人文教育思想渗透其中, 并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实现学生人文精神的升华。如在学习“经济生活”时, 判断妈妈织的毛衣是否是商品时, 教师可以引入孟郊的名诗《游子吟》:“慈母手中线 , 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 , 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让学生明白虽然妈妈织的毛衣不是商品, 但是妈妈对自己的爱是无价的, 进而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

另外, 在教学评价阶段, 高中政治教师要以学生人文素养的养成情况作为重要的评价标准, 使评价更具人文性, 进而有效推进课堂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教师在评价时, 要重视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目标评价, 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评价中, 还要注意发挥对学生人生取向和价值取向的引导作用, 给予学生足够的动力, 引导学生不断进步和发展, 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总之, 高中政治教师开展人文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高中政治教师要认识到自己肩负的重任, 不断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 强化人文教育意识, 积极开展人文教育,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春梅.在政治教育中大力开展人文教育[J].文学教育 (中) , 2011 (5) .

[2]赵昶红.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如何应对人文教育[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5 (3) .

教育随笔 高中政治教师 第4篇

[关键词]高中政治政治教师人文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30078

人文教育,即教育者通过传授人文知识,帮助受教育者将其内化为自身情感、道德以及价值观等关于人文素养的教育。人文教育的本质是弘扬学生天性,探寻开展人文教育的策略对于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提高教师自身人文素养

教师是实施教育的主体,在开展人文教育的过程中具有关键性作用。因此,高中政治教师开展人文教育的起点应当为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高中人文教育开展的主渠道是政治课堂,缺乏人文素养的政治教师无法使学生获得人文精神的熏陶。

在人文素养的提升上,政治教师应当着重扩宽自身的知识面,通过涉猎不同领域,形成自身对于生命、生活、社会以及历史等问题的独特见解。例如阅读相关书籍,参加相关研讨交流会等。除此之外,高中政治教师还应当加强自身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理解,感悟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潜移默化中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只有积极学习,丰富自身,才能够为开展人文教育打下良好基础。

二、革新传统政治教学方法

传统政治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方面具有一定的缺陷,因此,开展人文教育需要革新传统的高中政治教学方法。通过改革与创新,打破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将人文精神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穿插选修课、学术讲座、参观实践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政治理论知识,认清知识本质。革新后的教学方式较传统方式而言,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对于各类生活现象、社会现象的感知与认知能力,提升学生的知识积累能力,从现象理解逐步过渡为掌握本质。另外,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于加强人文教育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政治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各类人文精神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与社会历史背景之中,让学生在认知社会、适应社会的基础上融入社会,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这既有利于拓宽学生视野,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促进其历史思维的发展,为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开辟更为广阔的空间。结合政治学科的人文性特点,教师应当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充分的尊重,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潜能,通过强化情感教育,帮助学生塑造出高尚的人格。

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人文教育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对于促进学生的自由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进行关于物质含义的讲解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分组讨论“什么是物质”。对于学生存在的分歧,可以采取辩论会的方式进行辩论。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体验了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在争论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与认知,为正式学习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为人文教育的开展提供动力。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同样必不可少。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应当运用自身丰富情感激发学生的真实内心体验,让政治教育闪现人性光辉。例如,在进行关于商品概念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谈“你妈妈为你亲手织出的围巾是不是商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能够指出妈妈为自己织出的围巾不是商品,也能够对商品的定义进行更为深刻的思考,从而理解商品的等价交换关系是不能贯穿到情感世界中的,母爱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这种教育方式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也使其自身情感得到了升华。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实现政治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对时事热点进行分析讲解,并将其作为突破口,激发学生的忧患意识、爱国情怀,进而树立起为祖国做贡献的崇高理想,培养其社会责任感。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内化知识,积极思考,促进自身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三、建立人文性质评价体系

学生的学习成果需要及时的反馈,因此,在高中政治的学科评价上,也应当坚持人文性。一方面,在评价过程中,要重点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对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给予关心和重视,这对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具有显著效果。在评价过程中,也要对个体差异给予尊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评价方式的选择上,应当多元化、立体化,例如可以采用民主评议、集体讨论、自我评价以及主题活动等多种方式。另一方面,教师应当在评价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用自身正确的人生态度感染学生,引导学生。

综上所述,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人文教育的开展既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素质教育顺利开展的有效途径。在开展人文教育的过程中,高中政治教师应当从自身入手,更新教育观念,提升人文素养,革新教育方式方法,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通过人文性质的教育评价体系对学生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价,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其全面发展。

高中美术教师教育随笔 第5篇

高中美术教师教育随笔1

不知不觉中,我已经在教育工作岗位工作十几年了。这十几年来让我从青涩走向成熟并懂得了怎样才能做一个真正称职的教师。

每当有人问我,你是教什么学科的?我说自己是教美术的,一听说是教美术的便会接着说:“教美术好啊!美术课轻松、好上,随便临摹一张画,一节课也就过去了。”

是啊,回忆以前,我小时候的美术课,的确有这样的感觉。如今,轮到自己站在讲台上面,其中的感受就不是这样了。现在的美术课,是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新型的学习方式来要求的。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强调通过综合性美术活动的体验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运用综合性知识技能去制作、表现和展示,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求欲望,体验愉悦和成就感。

经验告诉我,要想上好一堂精彩的美术课,往往需要投入很大的精力去设计每一个环节的内容,尤其是导入的时候要想方设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才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搜集图片、资料的环节更是必不可少,因为美术课堂更多的是要注重发散思维,了解得多,见识得多,欣赏得多了,学生们的想象力才能像鸟儿展翅一样自由地发挥。尤其是我们外围学校,学生了解的.新鲜事物相对较少,孩子们家里又都没有电脑,见识少思维就有了局限性,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做教师的不能让孩子只盯着教材上的内容,更要开拓他们的视野,刺激他们的眼球。记得我在上《画汽车》这一课时,当我用课件出示“概念车”时,学生们惊讶得一阵一阵的“哇!哇!!哇!”。看到孩子们对新鲜事物的好奇,我知道我抓住了他们对新鲜事物渴求、渴知的这一特点,结果那堂课的作业学生们完成的都很棒。

现在的美术课堂要求优化教学评价,对评价环节非常重视。记得刚上班的时候,第一次上美术课,看到学生画的画,有的让人很欣慰,有的看了就让人生气,想指责。经过这十多年的教学历练,我终于理解孩子们了:儿童画贵在无序、天然童真,去雕饰而浪漫稚拙,并且个性鲜明,想象力丰富。汽车可以在天上飞;鸟儿可以在水里游;大树可以对你微笑;小动物可以和你做朋友。有的孩子喜欢色彩;有的孩子喜欢用线条;还有的孩子只喜欢抽象的形状。所以对于儿童画的评价应该有多重的标准,们要善于发现儿童画中闪光的东西。评价时,让学生们先对同学的作品评价,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他们和自己作品中的优点,然后我们再对他们给予肯定和赏识,是学生更加自信,从而激发了他们爱画、想画的欲望。

在教学中还经常会遇到学生学具带不全的情况。有的时候是学生自己忘记带了,有的是家长根本就没给孩子准备,有的是家里买不起。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美术课教学任务的完成。如果一味的批评学生,学生该没带的还是没有工具材料,结果可还没开始,课堂就已经没有了积极的学习氛围。通常这样的训斥只能以老师生气学生越来越没有学心兴趣收场。正视这些现状,我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一张纸、一片树叶、一朵野花、一个饮料瓶———进行与课堂内容有关联的创作活动,让他们感受美术学习的乐趣。然后在下课前向学生出示下一节课的作品范例吸引学生的兴趣,告诉他们这些都是用哪些材料完成的,鼓励学生把工具带全。或者是以奖励的方式告诉学生谁能每次都把工具带全,老师就奖励他一个自己做的奖章。这样一来,学生都有好胜之心,自然就会主动地带齐工具了。

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有些类型的美术课往往不需要孩子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地作业,比如一些手工课,需要几个人合作完成,小朋友凑在一起难免会各抒己见,不会像大人那样有克制力,这样势必造成纪律不好。还有一些绘画课为更好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加入了游戏、舞蹈等活泼的形式,课堂也会显得杂乱。这就要求我们美术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做到收放自如,既不放纵,也不能过分的压制。

儿童是爱美的,孩子笔下那稚拙可爱的形象是最生动有趣的,谁说他们只是随意地涂涂画画呢?

有人说,孩子是一朵花,需要我们用心去欣赏他(她),也有人说,孩子是一株小树苗,需要我们用阳光和雨露去滋润他(她)。其实这些还不够吗,我们应该运用自己的智慧,让孩子在我们的引导下回归自然,领略博大精深的美术文化知识,并且能够把自己所看到的通过想象,绘制自己未来美好的蓝图,创造美好人生、幸福生活!

高中美术教师教育随笔2

经常有其他学科的老师羡慕地对我说:“你们美术课最好上了,不用从头讲到尾,学生兴趣自然有,上课轻松又愉快。”我笑一笑,心想要是真能让每一节美术课轻松愉快又有良好的效果,这个美术老师的造诣可不一般了。美术课要想上好,还真不是那么容易,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的情景创设、环节安排、个性辅导、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老师下功夫来思考、推敲。

《美术课程标准》提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二,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三,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五,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应该说,课程改革给美术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仅停留在过去的以学习美术技能为主的教学模式,而是加入了更多人文性质的内涵,要达到这样的目标,需要美术教师有很高的综合素养、人文素养。而这,与我对美术课美术教师的期望正好吻合。

思考一:美术课前的准备

美术课的准备绝不仅仅是教具的准备,它要有更广泛的内容。除了有形的课堂资源的准备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得靠老师长期的积累。

思考二:美术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当然是重点,很多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这里我想谈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和引导儿童自由创作可能会出现的无序性的矛盾。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是上好课的保证,这是大多数教师认可的原则。但有些类型的美术课往往不需要孩子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地作业,比如一些手工课,需要几个儿童合作完成,小朋友凑在一起难免会各抒己见,不会像成人那样有克制力,这样势必造成纪律不好。还有一些绘画课为了更好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加入了游戏、舞蹈等活泼的形式,课堂也会显得杂乱,问题是这样形式上的“乱”并非无效。国外的老师在上美术课不需要孩子坐得端端正正,他们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创作,可以画在桌子上,可以“乱涂乱画”。德国纽伦堡丢勒中学的谢尔先生曾说,在丢勒中学,学生作画时可以戴耳机听音乐,边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边作画。我想这在国内肯定是禁止的。学校要求课堂必须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齐往往会抹杀孩子的个性,限制孩子的创造性。怎样兼顾呢?那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上的收放自如,既不放纵,也不压制。

思考三:美术作业的评价

大人看孩子的画往往摇头,画的是什么呀,乱七八糟!殊不知,儿童绘画贵在无序、天然童真,去雕饰的浪漫稚拙,而且个性鲜明,想象力丰富。有的孩子喜欢色彩,有的孩子画画喜欢用线条。还有的孩子只喜欢画抽象的形状。所以对于儿童画的批改、评价应该有多重的标准,要善于发现儿童画中闪光的东西。

高中教师教育随笔两篇 第6篇

1教育需要思想,教育需要智慧,教育需要梦想,教育需要激情,教育需要诗意,教育需要活力,教育需要坚持,教育需要坚守!

坚持教育规律,坚守教育良知!

教育作为一种唤醒人的生命意识、启迪人的精神世界的特殊活动,必须在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更多地关注学生精神世界的建构和发展。学校教育应该在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失衡、幸福感匮乏、动机错位、信仰缺失等一系列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拥有一个强大的精神世界。

每天,我都在心中编制一个梦——让阳光洒满校园,让尚高成为时尚,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让教师体验教育的幸福,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让校园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我相信,我的未来不是梦!

我心目中的高中校园:清新洁净,紧张有序,生机勃勃,文化浓郁;我心目中的高中校长:德才兼备,敢于担当,真抓实干,勇于创新;我心目中的高中学子:阳光乐观,自尊自信,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我心目中的高中教师:身体健康,心态阳光,团结协作,追求卓越!

2近些年来,多次聆听魏书生、任小艾、丁榕、赵谦祥、郑杰等教育专家的报告,拜读陶行知、肖川、朱永新、郭元祥、高万祥、李希贵等教育大家的文章,受益匪浅,引发了一些思考。今以随笔的表达方式,与同伴交流,期待能与大家产生心灵的共鸣和思维的共振。

(一)优秀的教师,不仅为学生做了什么,更重要的是所做的一切是否有意义,做的方法是否科学有效,是否被学生接受和认可;优秀的教师,最重要的不是为学生做什么,而是引领学生做什么和怎样做;优秀的教师不仅有爱心,而且能把握好爱的时机和分寸;优秀的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关注学生的精神需求;优秀的教师尊重学生的生命,尊重学生的差异,能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思考问题,再站在教育者的角度进行理性的分析;优秀的教师既不姑息迁就学生,又不无原则的宽容学生;优秀的教师不动辄大呼小叫,那是黔驴技穷的表现;优秀的教师处理“麻烦”事件,就是教育智慧生成或闪烁之时;优秀的教师既爱事业和学生,也爱自己和家人;优秀的教师不常戚戚,而坦荡荡,心胸豁达,心态健康;------。总之,优秀的教师,有思想、有理想、有文化、有智慧、有品位、有激情、有能力。

(二)在工作中,每天都要进行一次反思,要敢于面对自己的过失,勇于面对同事、学生、家长、社会提出的意见或建议,善于倾听不同的声音,这是智者的心态,勇者的行为。

反思是痛苦的,但痛苦也是助人重新出发的力量。

(三)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意味着什么?就意味着每天都要和一群成长中的孩子打交道。如果,你不能面对这个现实,动辄与学生较劲,暴跳如雷,一味抱怨、训斥学生,那么久而久之,你就会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怨妇”、“怨男”,成为一个不受学生欢迎的人。结果,学生对你的“苦口婆心”、“谆谆教诲”、“呕心沥血”决不“买单”。

当我们不想或没有其他选择的时候,我的想法是:面对现实,接受现实,改变自己的观念和行为,以健康乐观的心态面对必须面对的一切,用真心、真爱、真情润泽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赢得孩子的尊重和拥戴。

教育随笔 高中政治教师 第7篇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教育理念正在逐渐变化当中,素质教育的观念深入人心,教育中越来越强调以人为主,以学生为中心。而人文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学校的重视,高中的政治教师作为学生人文教育的主力军,在高中生的人文教育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就对高中的政治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有了一定要求,也对教师开展人文教育课程的能力有了更高要求。本文主要通过阐述人文教育的概念,观察高中的政治教师在开展人文教育的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为高中教师更好地进行人文教育提供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高中的政治教师;人文教育;现状;建议

1.人文教育的概念

“人文”一词在很久就被提出来了,在我国古代这样解释人文:“文明以止,人文也”、“人文,人之道也”。在古代对于人文已经有了很深刻的认识,强调以人为本,以人本身的价值作为中心,构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文化体系。在国外,“人文”起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最初强调的是“有知识、有文化”,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提出,使得“人文”含义更加深刻,强调了人的价值和人的创造,强调人性。“人文教育”的概念就是通过向受教育者传授人文知识,使其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较大提升,同时使自身的思想、道德和素养得到升华。人文教育的核心是使学生发现自我,寻找自我价值。它的教育思路是以人文精神为指导,以人文知识传授为手段,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提高。人文教育的内容包括对科学、知识、创新、真理的追求,也包括对理想、道德、人格的培养,既强调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也注重对学生道德素质的教育。

2.高中的政治教师开展人文教育的现状分析

2.1高中的政治教师的人文素养有待提高。高中的政治教师作为人文教育的先行者,在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时候,自身的人文素质必须过关,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人文教育顺利开展。但是现实情况却是有部分的政治教师的人文知识缺乏,人文素养不够,很多政治教师在平常只针对自己的学科进行研究教学,仅仅掌握了本门课程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没有很好地掌握人文教育相关的知识,也很少对其他知识如历史、地理等进行掌握。政治教师人文素养的缺乏,直接的后果就是高中人文教育开展的不顺利。然而,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包含着深刻的人文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是一笔很大的精神财富。但是由于传统文化的缺失,使得教师在进行人文教育时,空洞而没有深度和内涵。最后,政治教师的艺术修养不够。对学生艺术的培养也是人文教育的一环,但是我国传统教育中认为只有艺术生才可以学习艺术,这就导致普通学生在艺术素质方面的缺乏,缺乏对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高中的政治教师艺术素养的缺乏,使其不能在人文教育阶段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

2.2高中的政治教师人文意识的淡薄。高中的政治教师在自身的教学过程中,缺乏将人文教育加入到日常的政治教学工作当中的意识。政治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是比较陈旧,只是为了教授政治知识而进行教学,缺乏对学生进行人文知识的传授,缺乏对学生人文精神形成的指导。这样就导致学生的情感、思想、道德得不到指引,学生的创造力得不到发挥,相应的学生的人文素养也就得不到提高。

2.3高中的政治教师教学方法与人文教育不相匹配。现在高中的政治的教学模式还是较为传统,只重视政治成绩的提高,采取教师传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方法,简单的以教材为主,以考试为评价手段,这样的方法比较落后,会压制学生的天性和个性,不符合人文教育的理念,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在高考的压力下,政治教师为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不会轻易的去尝试其他的教学方法,只能采取最保险的方法进行教学,不断的记忆、不断的考试,使得教学模式机械化。

3.对高中的政治教师开展人文教育的建议

3.1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高中的政治教师要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加强对人文知识的`学习,包括对文学、历史、哲学等与人文相关领域的学习,在学习的同时注意总结学习经验,形成自己的人文观念。政治教师要多接触与人文相关的书籍,挑选其中的精品进行阅读研究,掌握一定的人文知识,形成一定的人文素养。然后,政治教师还要注意从传统文化中获取人文知识,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接触和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增强自己的文化底蕴,从传统文化中得到经验。最后,政治教师要有一定的艺术素养,对音乐、绘画、雕塑、舞蹈等艺术形式都要略懂,通过艺术来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3.2高中的政治教师要增强自己的人文意识。政治教师要将自己现有的教学思想进行转变,摒弃以前那种为教学而教学,树立起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而教学。在这种教学思想的影响下,教师要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突出人文教育的地位,以自身的人文素质去感召学生,让学生培养自己的人文素质。在教学时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多给予学生以人文关怀,倾听学生的心声,感受学生的情感,建立起师生间良好沟通的桥梁。

3.3改变教学模式。高中的政治教师要积极地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改变现在以成绩为准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动者,让学生发现自我价值,形成自我意识。同时教师在授课时,要将人文教育与政治课堂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政治知识的过程中也受到人文知识的熏陶,无形中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提高。总结人文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教育过程,不是一蹴而就。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需要高中的政治教师付出的努力很多,同时也需要学校、学生、家长的支持,只有大家都了解人文教育的重要性了,人文教育的开展才会顺利。

参考文献:

[1]王雪梅.高中的政治教师开展人文教育的策略探析[J].教育界,,(10):28-28.

[2]袁卓.渗透人文关怀,促进高三思想政治教学[J].新课程下旬,,(10):101-101.

教育随笔 高中政治教师 第8篇

一、在德育教育中, 坚持灌输原则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 外因在事物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当前学生缺乏艰苦奋斗、缺乏实践经验、眼高手低的思想特点, 应确立灌输原则。所谓灌输教育, 是指教育者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性质和任务, 由外界向受教育者系统地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一种教育方式。列宁在《怎么办》中详细阐发了“灌输”原理, 认为任何科学的理论都不可能在工人的头脑中自发产生,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政治意识只能靠从外面灌输给工人阶级。同样, 今天正确的政治方向、社会主义的思想品德也不可能在短期内由中学生自发形成, 只能通过“灌输”。有意识、有目的地让先进的思想、理论、道德规范这股活水引向学生的心田, 为学生所掌握、内化, 以使政治课具有导向和铸造的功能。

二、作为政治教师, 要善于捕捉契机, 把身边事实与课堂教育相结合

作为政治教师要把枯燥的理论传递给学生, 树立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就要结合教材, 注意收集相关信息, 捕捉德育契机, 通过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事例,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德与法律讲到“法人”这个概念时, 教师可以故意望文生义地进行一连串的错误解释“法人就是法国人”“法人就是犯了法的人”“法人就是有法术的人”……在学生认识到这些解释的荒谬后, 教师再讲授正确的概念, 学生的记忆反而更加深刻。

2.防止粗俗化

幽默的语言能让学生在嬉笑怒骂、欢声笑语中, 掌握知识、增长见识。但教学幽默就像给佳肴放味精一样, 应该恰到好处。过多的幽默就像味精放得过多, 菜肴会变味一样, 故做“噱头”式的插科打诨, 容易因“喧宾夺主”而影响知识的传授;哗众取宠式的幽默或挖苦性的讽刺, 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为了刺激学生的感官而使用“荤段子”, 虽能博得学生廉价一笑, 却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五、学生评价:多元化而不简单化

1. 学生评价多元化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质量评价观……要改进考试考核方法, 重视考核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传统的以试卷成绩定性式的“考试考核方法”, 不利于实用性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德育考核, 要改变这种过分注重学业成绩, 而忽视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状况, 实行多元化的考核评价, 真正构建起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一是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将期末考核成绩与日常行为表现有机结合起来, 既注重学和高尚的爱国情操。例如, 今冬甲流在学校快速蔓延的时候, 我们正讲集体主义价值观,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要不要集体主义价值观?怎样做?书本知识很明确, 对学生来说很抽象很遥远。我们就利用这一节, 给学生讲我校一些教师的事例:他们自己家的孩子也在发高烧, 班里的学生也在发高烧, 可班里的孩子父母不在身边, 他们毅然把孩子交给家里人, 自己却陪着学生在医院里度过了一晚。讲完这些, 学生对书本的知识理解得更深刻了, 同时也具有了对身边帮助他们的人的感恩之情。

三、利用课堂主阵地, 及时把课堂相关的知识与时政相结合

在哲学讲解意识的重大作用时, 为什么要宣传民族精神的重要性?我利用5·12大地震发生后, 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涌现出了很多可歌可泣的事迹:顽强的生命、可爱的解放军、消防战士、白衣天使等作为素材, 在课堂上及时地传递给学生, 同时也利用新闻发布的环节让学生点评抗震救灾中的故事, 由于新闻本身具有强大震撼力, 这时, 作为教师不用更多说教也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万众一心, 众志成诚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但如果没有典型的事例, 民族精神的教育只是理论知识的解释, 不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震撼, 而有了鲜活的事例, 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教育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千教万教, 教会做人”。交给学生理论知识的最终目标是要让学生学会做人, 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这是我们政治教师的职责所在。

(承德县六沟高中)

生的课堂行为表现, 又重视学生的课外表现, 甚至在家庭中的表现。课堂表现主要考核上课出勤、学习态度、课前演讲、课堂参与、作业完成等情况, 日常行为表现主要考核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参加校内外社会活动等情况。二是多层面考核评价相结合。改革由一名德育教师对数十甚至数百个学生的“以一对百”的传统德育评价法, 实行全方位、多层面的评价法, 将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家长评价等多层面评价有机结合起来, 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给出适当成绩, 将各种评价定出一定权数, 最后再定出不同等级。

2. 力戒简单化

改革传统以一卷定优劣、把学生学业成绩作为衡量结果的重要甚至唯一标准的终结性评价, 实施面向“未来”的形成性评价, 是当前德育评价改革的重要方向。在评价学生时, 教师要尽量避免受到第一印象、晕轮效应和近因效应等认识因素的影响, 克服认知偏差导致评价不客观、不公正的现象。站在“前瞻性”的角度, 以发展的眼光, 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 鼓励学生向前发展、积极上进, 这也是素质教育的题中之义。

传统的德育教学课堂过于封闭、内容脱离生活实际、教学方法陈旧、学生评价简单化、形式化, 容易造成学生中存在的言行不一和知行脱节现象。要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要搭建一个平等、宽松、和谐、自由的开放课堂, 要运用生动风趣的语言、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营造良好的教学生活化氛围, 让德育课程回归生活、回归现实, 让他们倍感亲切, 让我们的课堂生活充满真情、充满乐趣!

教育随笔 高中政治教师 第9篇

一、主动深入学习法律知识,提高自身法律素质修养

高中政治教师想要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必须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识,用大量的时间去学习《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民法》、《刑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在今天的高中政治教材中,涉及到了很多与青少年生活密切相连的法律知识,如教材中有关未成年人的教育权、隐私权、财产等权利的法律保护,依法进行网络交往,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等法律内容等。因此,要想搞好自己的教育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些法律知识,我们政治教师就必须不断的学习法律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只有用这些法律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规范自己的行为,才有可能教育学生学法守法。

二、充分挖掘政治学科教材中的法制教育内容

高中政治教师要遵循政治学科教学的规律,根据其特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法制因素,对学生因势利导,潜移默化地进行法制教育渗透,使政治学科教学与法制教育相融统一。以现行的人教教版《思想政治》必修二为例,教材中有许多知识点都可以和法律知识结合起来,如在讲到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时,教材中讲到了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如讲言论自由的时候就可以强调在网上发帖就不能涉侵犯他人隐私的权利,从而促犯相关法律法规,让学生认识到权利只能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行使;如在讲到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时,就可以给学生强调政府的权力是法律授予的,他们在行使时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强调学生要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三、树立学法、用法、守法的榜样,做好言传身教

高中政治教师的工作不只是传授相关专业知识,而且肩负着塑造学生人格和提高学生法律、道德修养的使命。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情感才能唤醒情感,教师的巨大力量在于做出榜样。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身教胜于言教。如树立平等对待学生及其家长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他们在自己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杜绝教育教学过程有违法违规现象发生,如私拆学生信件、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等,只有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才能在教育学生遵纪守法方面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四、教育教学中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有效渗透法制教育的机会

教育无小事,要想减少青少年犯罪就要从预防入手,真正做到防微杜渐,让他们懂得法律知识,自觉地远离犯法。我们高中政治教师要善于抓住小事契机,适时利用黑板报、手抄报、主题教育活动等普及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义务教育法、民法、刑法等法律法规中和学生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知识,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收集整理法律知识和案例资料,使他们在收集、整理的过程中提高法律意识。针对发生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小事,适时适地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如针对学生上课迟到、上课不注意听讲、不完成作业、随地吐痰、乱扔纸屑等现象,教师要抓住学生中存在的小问题,帮助学生分析这些问题的危害性和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认清“小错不断、大错不犯,”这种错误认识的危害性。正是由于这种错误想法使他们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使自己落为差生或走上犯罪的道路,让他们明白要想使自己远离犯罪,必须时刻记住“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告诉学生在积累美德的同时,还要预防和清除腐朽思想和不良习惯的侵蚀和污染,这对于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是十分有益的。

五、教育教学中渗透法制内容时还需坚持两个原则

政治教师读书随笔 第10篇

这本书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分别讲述了秦汉,唐,宋,明,清中国历史上政治制度比较突出的五个重要朝代的政治制度史。这本书的条理十分清晰,每个朝代分别从政府的组织,考试和选举,赋税制度,国防与兵役制度四个方面来分析制度优劣。本书比较重于对于政治体制的变迁与优劣的分析,而且重于细节方面的研究。

钱穆先生的渊博学识当然不可否认,但个人觉得钱穆先生的意见中个人的对于民族自尊的主观好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主观成分过多。对于细节方面的评述还显客观,但对于中国古代关联政治制度总体的评述和把握就显得过于主观,带有个人的情绪。例如书中有这样的话,“由历史事实平心客观地看,中国政治,实在一向是偏重于法治的,即制度化的,而西方近代政治,则比较偏重在人治,在事实化。”这在现在看来近乎是可笑的。这可能与这本书原来是演讲稿有关,必须要有引发听众共鸣的东西,也可能与当时的学风与历史条件有关,但放在今天就不能不用略带批判的眼光来读这本书。

钱穆先生在书中对于汉代的政治制度十分推崇,而对于清朝则迎头痛批其“‘部族政权’之下的‘法术’和‘私心’”,我觉得这样说是不全面的。首先汉代与清代的条件相隔两千年,社会各个方面差距很大,汉代“官级较少”,“经济生活简单”(王昆吾:读《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所以统治难度要大大低于清朝。然而也可以这样看,汉代对于当时的社会来说制度是合格的,而清代的制度对于它所处的时代来看则十分腐朽。但是这也是制度的表面现象,

深层的经济文化因素还未考虑,并不仅仅是制度的问题。所以对于钱穆先生中国政治制度是逐步倒退的,“后不如前”,这个也是有问题的。

《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 张鸣著

作为一个对历史了解十分有限和片面的理科学生,我觉得读一下这种导论类的书还是有必要的,不了解古代政治制度的大体原貌是无法去读更深一些的书的,所以就在严老师的书目外选了这本书。总的来说这本书与老师课上的内容互有联系与印证,又各有所长。这本书按照朝代划分,讲述了从先秦到晚清各朝政治制度的大体状况,对于构建中国古代官僚政治体系很有帮助。书中的史料讲解方面很全面,基本还原了各朝各代的政治面貌。对于政治体系的研究主要从政治中枢变迁,中央行政机构,地方行政机构,科举学校制度,人事制度,政治文化和军事制度等方面做概述式的讲解,因而对于各个政治、历史事件抱有比较客观中立的态度,可以对基本知识做出一定的解析。这本书还有分析了制度变迁的内在原因,虽然并不十分深入,但对于像我这样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启迪作用的。

政治教师读书随笔 第11篇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成书于1948年10月,作者将刊于《时与文》杂志的17篇专论汇集成书,由上海时代文化出版社刊行。,王亚南是一位财经学者,因为李约瑟的关系,“误入”官僚政治的研究之中,作者最大的特色就是从历史和社会的角度加于阐述,同时也比较分析了西方从领主经济到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中——对与官僚制的需求,从作者引述资料可以发现——作者总体上还是一个社会经济史的专家,在分析西欧的官僚制度的发展中——作者着重强调了商业流通经济的需要必然迫使打开政治上相互割据的局面,类似于德国统一前一条通往法国的铁路在德意志境内就要换好些次货币和付好多次关税,经济的独立就要求各官员是“各事其主”。但是国家统一的建立就要求,中央集权的发展,各种官职是服从一种统一的规制。

书中作者竭力克制着情绪,不希望他对官僚主义的痛恨影响到客观的写作,可无意中流露的言语深感作者的切肤之痛。王亚南对马克思思想的认识深度,超过了中国很多官方学者,可以和王亚南相提并论的马克思思想的学者,应该还有彭迪先和沈志远,可惜他们在1949年后,官方马克思主义的权威时代,并没有可称道的著述,反倒是的1949年前,有着惊人深刻的论述。我在阅读此书时率先看了后面的《王亚南先生学术年表》和胡培兆先生的《铲除官僚政治的理论利器》,我看出了一些问题,作者从1927年担任政治教员,当时所谓的政治教员中有70%时共产党员,这在我同时阅读的美国·陶涵先生《蒋介石与现代中国》中有详细的介绍,此后大革命失败,作者逃亡日本,后接触《资本论》,此后的时间用于翻译《资本论》等马克思主义经济专著,显然在当时中国环境中,难免对于国民政府时期的官僚政治存在很深的芥蒂。

中国的官僚主义论述,以及官僚主义赖以生存的地主经济的基础,即使现在还是如此。制度上名义的公有,却没有公有的可能,成为一种空制度。本质还是官僚权利的范畴,因此,土地所有权是官僚政府一直不放弃的生存基础,房地产,宅基地,工商业用地,都是使用权。

王亚南还有一些根据矛盾分析得出的预言,这些预言正在被检验其真理性。

在中国很早就建立了察举、征辟等为主的人事录用制度,其实一开始就像韦伯所说的一样德国的科层制的建立与德国普鲁士的军事制度分不开的,中国秦汉时期的官僚制度的发展也与大一统的战争离不开,这时候个人的出身并不是那么重要,重要是能够为了统治者带来福利。

中国后期的发展,离不开两税制与科举制,一个方面保证了封建经济的一统和统治者收入的来源,一方面确立统治者网罗人才的独立性和农民与官僚之间的互通性。同时,中国官僚非常独特地与儒家思想、礼仪乡土联系在一起,使得官僚本身能够获取极大的社会资源。

在中国战争事情,官僚制度开始变形,官僚资本开始控制国民经济,官僚利用手中的权力迫使纸币贬值聚敛老百姓的钱财,这与西方的战争时期军火商人的发展不一样,如果是这样的话,国家实力反而会上升,但是各种官僚和军队势力很难瓦解中国几千年的自然经济的深厚根基,只要做得还是收刮民脂民膏的勾当。

高中政治课教学随笔 第12篇

(一)高中政治课教学随笔

传统的高中政治课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满四十分钟,不留给学生充分的主动学习和消化时间,这种教学方式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从而失去学习政治的兴趣。其实,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实质上具有“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群体教育,轻个体教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学校教育,轻社会教育”等诸多特征。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必须改革高中政治课教学方式和方法,而要改革政治课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就必须彻底打破封闭、单项、机械、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所以,我认为,高中政治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努力做到:

第一,要结合政治教材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分析现实社会及生活中活生生的各种政治、经济、哲学、文化现象或事例,尤其是要善于将当今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时政热点与书本中抽象的政治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政治课产生浓厚的兴趣,真实地感受到政治理论离自己的生活并不遥远,从而接受所学的政治理论观点,加深对政治理论知识的理解。

第二,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特别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要想方设法让他们动起来。比如,在高一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谈自己在经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从课本中寻找解决的办法。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我们的学生会遇到人民币与外汇的兑换问题,甚至会涉及到外汇的兑换比率的问题,这在高一政治新教材中就能帮助学生找到答案。

第三,政治教师还要结合新课程的要求,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除常规的讲授方法外,我们还可以运用图画图表演示、幻灯、录音、录像等直观感知的教学法,把多媒体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到政治教学中去。此外,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比如辩论、讨论、社会调查等。

(二)地理课教学随笔

地理课。由于我本人不是地理专业的,再加上地理在有些人眼里被冠以“副科”这一不太好听的名字,因此学生不重视,学习上不肯下大功夫,怎样让学生喜欢地理课,爱上地理课。我也在工作中苦苦的思索着。

1.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地理学科由于涉及面广,所须记忆的地点、现象、事件纷繁复杂,所以给人的感觉是教起来枯燥,学起来无味,考起来难。为避免陷入此局面,我在教学中尽量运用知识性、趣味性、现实性相结合的原则。

知识性是要求学生掌握教科书上地理知识,这也是教学的主要目的。为此我每次力争自己吃透教材,凡要求学生读背的知识自己事先全部掌握(包括图)。甚至在有意无意中让他们发现我们的老师竟然能把我们的课本背下来,让他们在心里敬佩老师的同时,自己也就下工夫学习了。

趣味性则是为避免课堂教学的单调枯燥,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进行的。活动作为现今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运用得体,便可激发学生思考地理问题的兴趣,积极去探索,去学习。在地理课中,我始终把地理知识的学习和地理技能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活动带动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让学生动起来。比如,在八年级“水资源”一节中,课文提到我国水资源严重匮乏,上课时,我又引导学生回顾“我国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一节中的图文材料3.3“水资源危机”,结果学生触动很大。因为,在学生的意识中,水龙头一开,自来水就来。土地龟裂、河道断流,人们饮水成为困难。对他们而言,都没有亲身经历过这样的生存环境。我及时利用这组图片给学生带来的触动,让学生分别表演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用水片段,要求真实地反映自己的行为。同学们都很积极,在短时间的议论之后,有的表演用水龙头冲脚的,有的表演用一盆水洗了一下手就倒掉的,还有两位同学表演用水打闹的,也有表演用水后不关水龙头的,当然也有表演节约用水的。我没有对学生表演出自己日常生活中不好的行为而批评他们。相反,表演浪费水资源的同学,他们大胆地展示出自己的真实行为,说明了他们已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作为教师,要及时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对其肯定、表扬和鼓励。表演之后,请学生分组讨论今后我们应如何合理使用水资源,然后各组推选代表发言。活动结束后,我注意观察学生日常生活用水情况,通过观察发现,学生在这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变,能够做到节约用水。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提出的问题和现象,并自行设计或补充一些学生较熟悉和感兴趣的地理问题和现象,以展示地理课内容的丰富多彩和智力价值,初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比如在讲述《陆地和海洋》一课时,正好是我国的“神州六号”宇宙飞船上天,结合时事,既有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又有利于学生对现实的认识,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的思考能力。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有足够的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和饱满的情绪状态,才会自发地调动全部感观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中去。就如孔子所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兴趣才会使他们产生无穷地渴望和勇往直前的热情。,因而在教学中要学会适时地进行兴趣的激发和积极情绪的调动,促使每位学生都被你深深吸引,促使他们自始至终处于和谐融洽、兴趣盎然地探究氛围。

2.沟通师生感情,鼓励学生发言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还来源于师生思想感情的沟通,师生关系的融洽。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看到成绩优秀的学生,还应特别关心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他们常有自卑感和对教师的戒备心理。为此,我常以一些较简单问题让他们回答,即使回答错了,也肯定他们敢于回答的精神,并尽可能找到他们回答中的合理部分加以肯定,作为教师,及时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对其肯定、表扬和鼓励,消除他们的心理压力,让他们相信只要我举手回答问题,就是一种勇气、一份自信;渐渐地他们就变被动回答为主动举手参与讨论了。

3.发挥课代表优势,学生管理学生

课代表作为老师的助手,不仅仅只是收发作业如此简单了事。让学生参与管理学生,一方面锻炼学生的工作能力,另一方面也让他们有一种紧迫感、压力感。意识到如果自己不严格要求自己,让就无法去要求别人。八(3)班的赵瑞杰,是一个让老师家长都颇为头疼的学生,但是自从担任地理课代表一职以来,协助老师严格要求班内学生,认真及时收发作业,自习课布置作业、读背听写,着实成了老师的好帮手。

4.亲身体验教师角色,激发听课兴趣

上课老师讲,学生听,天长日久,相当单调、枯燥。在七年级上册第五章《发展与合作》时,我尝试让学生讲,我来听,结果反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①.学生自己或身边同学上去讲课,无论好坏,对于他们都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因此讲的用心,听的专心。②.“我”是老师,站在讲台上,面对同学,他的学习使命感、责任感无形之中就会增强。感觉要教好别人,首先要自己学好。③让他们相信:地理的知识点,只要学生肯学,真的就能自己学会。通过当老师讲课,体会老师讲课的辛苦,增强学习信心,感觉地理知识不难学。④.扮演老师,站在讲台之上,当然更激发了兴趣,即使个别知识点没有处理好,没讲清楚,也觉得没什么。甚至有的同学自己觉得讲的不满意,要求在讲一次。⑤体验课堂,让他们亲身体验一下上课时学生如果不认真听讲故意捣乱该怎么办。七(3)班的高仁在讲课中,就提出“孔燕同学上课太调皮,不专心听讲”。这样在以后的课堂上他就知道要自我约束了。

5.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由于地理不是本人专业,对于所有地理知识不能很好地融会贯通,再加上不能专心致志地钻研教材,因此在教学时不能做到一气呵成,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艺术。同时对于怎么学好地理,本人也没有一定的方法,在教学中只好要求学生多背死记,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负担,不能很好地落实素质教育精神。

教育随笔 高中政治教师 第13篇

一、高中政治教师适应新课程的必然要素

1.观念更新。

观念更新是高中政治教师适应思想政治新课程的必要前提。首先,教师应培养正确的学生观念,即学生不仅是接受知识的主体,也是发展知识的主体,因此,高中政治教师一定要在尊重学生实际状况的前提下,做到因材施教。其次,教师要形成科学的教学理念,使学生能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还能够发现自身适应社会的各项能力,从而真正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的主宰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最后,教师应准确认识教材改革的意义。教材在知识传播中担任的是信息传递角色,因此高中政治教师要摒弃以教材为教学研究对象的错误认识,使新教材科学灵活地发挥出原有价值。

2.素质提升。

素质提升是高中政治教师适应思想政治新课程的必然选择。由于新课程在课程功能、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以及学习方法等多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此高中政治教师不能仅仅依靠原有的课堂教学经验,而是要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趋势,不断提升自己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专业素养,当然,高中政治教师对自身修养与素质的培养也十分关键。

二、高中政治教师新课程适应策略研究

根据高中政治教师思想政治新课程适应状况的研究,现提出以下四点提高高中政治教师新课程适应能力的具体策略。

1.转变教师角色,顺应新课程要求。

角色转变是高中政治教师适应思想政治新课程的一项重要途径,因此在角色方面,教师应该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引导者、合作者与参与者。当高中政治教师担任引导者角色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成长规律以及身心发展,创造新的教学手段及课程内容,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潜能, 发散他们的思维。例如,以我国经济体制为课堂内容时,教师除了要讲解必要的教材知识,还应积极引导学生到社会相关企业进行考察感知,让他们更加深刻认识经济体制的相关内容;当高中政治教师担任合作者与参与者角色时,应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加强其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并以一个合作者的身份使学生积极发挥出主观能动性。例如,在市场价值规律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演示教学法的创建来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热情与主动性,且教师的参与合作也能够显示出一定的亲和力,从而增加学生对教师的喜爱程度。

2.创设课堂情景,强化自主研究。

在新时代背景下,学生的思想与兴趣都十分广泛,且具有很强烈的参与意识, 善于深度挖掘知识的原由。基于该特点, 高中政治教师要善于巧妙地创设课堂情景,从而诱发学生掌握思想政治课堂学习任务以及积极思考的热情。这就要求高中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即通过以课堂教学内容为情景的主题,引导学生以主体的角色参与其中,不断强化他们对于问题的分析能力与解决能力。高中政治课堂情景的创设是活跃课堂气氛的一种有效方式,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情景教学的积极性,高中政治教师应该从情景创设的形式与内容两方面来考虑。首先,课堂情景的形式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与创新性,使学生能够主动投身到自主研究学习当中。其次,情景创设的内容要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若内容过于脱离他们的实际生活,则不能引起共鸣, 从而间接影响高中政治课堂情景教学的效果。

3.应用先进教育技术手段的优势。

科学技术与互联网信息的快速发展给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各领域也从中得到了很多福利。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应该也紧跟现代社会发展的潮流,充分应用先进教育技术手段的优势。网络技术与多媒体技术强大的信息传播能力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对于高中政治教师来说,信息技术能够帮助他们在网络上获得课程教学所需的多种宝贵资源,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更是丰富了课堂教学的模式,这些都是发挥信息技术优势的具体表现,对有效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效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4.更新思想政治新课程的知识结构。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使知识更新的速度也随之加快,当前,高中政治新课程的学习包括必修和选修两个模块, 其中很多内容都涉及新时代的社会要素,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迫切需要实现时代化、多样化与个性化。因此,高中政治教师若想适应这一状况,需要在了解政治教学内容与任务的基础上,不断更新思想政治知识的结构,使自身的专业水平达到一定的高度。

教育随笔 高中政治教师 第14篇

关键词:当代高中生心理特征 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坚持灌输 讲求实效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9(c)-0235-01

1 当代高中生心理特征有四个方面

1.1 过渡性

(1) 从认识过程看,其正在完成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理论思维、创造性思维的过渡。心理研究认为:0~3、4岁属于直观动作思维阶段,4~7、8岁进入直观形象思维阶段。7、8岁到青年期是抽象思维、理论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阶段。随着身心发展、知识增多,高中生一方面还在继续发展形象思维;另一方面对于客观事物深层次的思辨,借助学到的理论给事物下结论,大胆尝试新的、前人没有的思考,新拓展新创见不断增多。

(2) 从感情过程看,其正在完成从个人情绪到社会情感的过渡。高中生随着渐渐丰富的生活阅历,道德感、理智感、美感逐渐形成,在此以前那些源于生物学意义的情绪因素渐渐减少。求真,对于真理的追求更加迫切;求善,道德评价的标准趋于成熟;求美,对于美的体验日渐丰富。这为其中、后期社会化情感的完善发展打下了基础。

(3) 从意志过程看,其正在完成意志活动中由服从到自觉的过渡。此前学生的行为自觉的成分较少,服从家长教诲,服从教师和集体要求的成分较多。进入高中,随着环境的独立性增多,自觉地确定行为的目的、计划,自觉地克服困难去达到目的的机会增多,意志活动的自觉性也在发展。这时期完成着由服从到完全自觉的过渡。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改革开放,注重科学发展,积极向上的思想特点。

(2)思想活跃,视野开阔。讲究实惠、求实。

(3)缺乏必要的社會生活经验。

(4)表现出易变性反复性逆反性。

1.2 闭锁性

中学生其内心世界逐渐复杂,由依赖走向独立,内心活动不轻易表露。究其原因:

(1)高中生认识能力发展较迅速,不仅抽象逻辑思维渐占优势,而且,其思维逐渐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智力活动的抽象水平、内化程度渐渐提高,这是其认识能力方面的基础;

(2)随着中学生“小大人化”意志力增强,有些情绪变化会被意志力约束住而不再外露,使闭锁性由可能变成现实。

1.3 社会性

高中生作为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体,随着年龄增长,个体中社会属性逐渐增加,自然属性逐渐减少甚至被社会属性所冲击,使人的自然属性带有浓郁的社会色彩。中学生作为个体成长的关键时期,其心理的社会性比小学生已有明显提高,处处显示社会性。

例如:高中生理想、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的形成,具有极强的社会性。在高二文理分科的抉择,高中毕业的职业选择中,这种社会性更明显。哪些是社会需要,哪些是个人志愿,如何把二者统一起来,是十分严肃、现实的。

1.4 动荡性

这一特点在高中生思想认识上,表现出更容易接受新思想新观念新事物,有强烈的变革现实的理想。尤其面对世界风云变幻、国家改革攻坚的形势,他们的思想往往出现片面和偏执。要知道现实是多元复杂的,而高中生的阅历和认识特点又较片面单纯极端,因此造成动荡性是必然的。哲学家讲:运动是必然的,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在动荡中高中生学习,并从动荡飘忽走向稳定成熟。

这种动荡性不仅仅在思想认识,更多地表现在情绪、情感方面。高中生情绪是动荡而容易兴奋,热情而富有体验。“东边日出西边雨”,刚才还是顺境,手舞足蹈欢腾雀跃,转眼间遇到麻烦,又愁容满面消极颓废。

动荡性的生理原因:有机体组织、系统的迅速发展使得有机体系统内出现的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发展不平衡,内分泌系统发展不平衡,这两类不平衡会直接引发高中生心理波动、振荡。

动荡性的社会原因:高中生正站在走向社会、即将独立生活的“跳台”上,对未来的许多需要都会折射到高中生心理。高中生的年轻,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对现实生活的复杂性往往估计不足,对于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心理准备不够,当困难失败厄运灾难突降,产生强烈的动荡情绪就在所难免。

2 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胡锦涛总书记在总结我们党开展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重要经验时明确指出: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针,坚持把培养“四有”公民作为根本目标,不断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那么,思想政治课必须从当代高中生身心特点出发。

我们认为,学校开设德育课程是我国教育的一大优势。如何发挥好这一优势?就要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同时,根据时代发展要求和学生实际,不断推进德育课改进创新。要把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导引与注重高中生成长的身心特征相结合,要从其成长阶段的特点出发,处理好“坚持灌输”与“讲求实效”的关系。

“坚持灌输”,是相对于“推崇自发”而言,反对“价值中立”的理念。教育者的责任要求我们,不讳言“灌输”,始终旗帜鲜明地给高学生提供确定不移的观点结论,以正面宣教为主,高扬自己的旗帜,宣讲自己的道理,刻画自己的形象,以使学生趋之、悟之、信之、仰之。这不仅仅是教育的方法或手段,而是制定教育战略的指导方针。显然这也不是“注入式”“填鸭式”“满堂灌”那种“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 的“我打你通”;也没排斥探究式学习方法的倡导运用师生互动、交流情感信息、共同质疑探究感悟道理。一句话,教育者要维护自己的正面形象,就要有战略思维和全局眼光。

“讲求实效”,就是贯彻“三贴近”原则——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高中生群体。重点要放在充分体现时代性、准确把握规律性、大力增强时效性方面。

(1)根据学生接受信息途径的新变化,经常运用多媒体、互联网等传媒,丰富改进对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努力把增强课程时代感放在突出位置。

(2)在确定每一教学模块、每单元、每节课的重点内容时,要不断探索研究把握高中生成长的实际和规律,贯彻思想政治工作“区分不同年龄层次、各有侧重、循序渐进”原则,从高中生身心成长的实际出发,尤其根据高学生生理、心理和思想可塑性强的特点,紧紧抓住影响他们思想政治观念形成发展的关键环节不放。

上一篇:评析:专卖店开业启事下一篇:乡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