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2024-05-21

农村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精选6篇)

农村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第1篇

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内容摘要】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个体成长过程中重要的影响因素,如果说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个体进入社会的桥梁,那么家庭教育可谓是这座桥梁的根基。在我国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及城乡二元格局的存在,农村家庭教育存在自身的特点,试分析我国农村家庭教育的特点与不足,提出响应的可行性办法。

【关键词】家庭教育多样性

Abstract:Family education、school education and social education are three important factors,which have great influence on individul growth.If we conside the school education and the social education to be the certain bridge leading the person to the society,no people can deny that the family education is the steady base of the special bridge.Because of the influence from traditional concept and rural-urban outline structure of the societyin China,the family education in our national countryside has its own merit and disadvantage.The paper means to analysize and sum up the merit and disadvantage ,meanwhile trying to think out the possible way to solve them.Keywords:family educationmultiplicity

引言: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以及电视、广播、报刊等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农村家庭教育出现了令人欣喜的发展趋势。但是,由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落后于经济的发展,虽然很多农村家长都开始重视家庭教育,但是由于缺乏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家庭教育中存在很多误区,突出表现为教育理念陈旧和教育方法不当,这对孩子一生的发展将造成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农村实际出发,对农村家庭教育谈一些粗浅的认识,以期望对农村家庭教育及提高农村教师积极性有所帮助。

1、现状

农村家庭教育存在着教育方式的多样性。有保姆式:父母像保姆一样干家务,帮助孩子解决一切问题,结果培养出的孩子懦弱、依赖、没有开拓精神,智力发展受到限制。干涉式:即限制孩子的言行,孩子按父母的认识和意愿去活动,不能超越父母的指令,使孩子缺乏思维的批判性,做事没主意,人云亦云。暴力式:即部分家长仍然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这种教育方式一方面可能使孩子的性格压抑,心理自卑,同时也可能使孩子像父母一样,粗鲁、冷酷、没有教养„„所有这些都给农村教育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2、问题

2.1没有普遍形成家庭教育意识、教育观念落后。农村家庭教育与家长认识及行为上存在着一定的偏差,第一,有的家长知道家庭教育但不知道作为家长应该怎样去教育孩子。有的家长的确知道家庭教育相当重要,有利于孩子成长,但是却不知道应该怎样去做。例如,在孩子做错事或说错了话时应该怎样进行教育才是科学的,当孩子成绩下降时应该怎样对待,特别是当孩子早恋时应该怎样处理等问题上,他们都束手无策。第二,知道怎样对孩子进行教育而不知为什么这样教育。农村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合理的、科学的,但是在理论上却是模糊的,相对滞后的。比如,在有些家长中,问他什么叫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关系时,他们是什么都说不出来。第三,对家庭教育的认识行为上完全是空白,在农村部分家庭中,对家庭教育相当陌生,理论上根本没有一点认识,就是在行为上,也是极其不合理的,他们有许多教育的行为是与学校教育背道而驰的。

2.2家庭教育方法不合理。在家庭教育方法上,存在着严而无格、宽而无度的偏颇,特别是文化程度不高的家长,信服“不打不成嚣”,“棍棒下面出孝子”的思想。一旦孩子的学习成绩不理想或因某件事做错了,父母就责骂、惩罚,尤其是多子女家庭更是如此。还有不少家长把打骂这种方式看成是关心孩子,打骂成了家庭教育的主要方式。而在一些独生子女家庭,则迁就溺爱。在农村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的,多是男孩,许多父母把传宗接代及自己养老的责任寄托在唯一的孩子身上。同时也把担心、溺爱、恐惧全集中在孩子身上了,于是常常出现“宽而无度”的现象。

概括起来,农村家庭教育中不合理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放任式教育。在农村家庭中,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放任式的,特别是对男孩子,由于长期以来受“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导致对男孩子较为放任。他要什么就给什么,想怎样说就怎样说,要怎样做就怎样做,这就导致孩子是非不分,美丑不分,做事说话没有原则,不讲分寸。

第二,暴力式教育。在农村,有相当部分家长仍保留着陈旧的家长作风,认为自己是孩子的爹妈,孩子理所当然应听父母的话,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认为“豆芽长齐天都是下饭菜”。孩子就应该无条件地服从父母,父母说一,你就万万不能说二,否则你就是不乖的孩子,不听话的孩子,是要经常被骂和被打的。

第三,重物质、轻精神的教育。随着我国由传统的计划经济走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市场经济竞争趋于激烈,资本主义的物质占有欲及金钱万能思想在社会上沉渣泛起,在家庭中也难免有所反映。有的家长为了激励孩子听话和取得好成绩,频频使用“物质刺激”的手段:作业做得好有奖,考试得高分有奖,学校得表扬有奖,甚至参加家务劳动也给奖。逢年过节或是孩子生日,父母、长辈更是纷纷给钱祝贺,往往数额惊人,少则数十元,多则上百元,上千元。

第四,重智轻德的教育。农村的家长对发展孩子智力所投入的物力和心血可谓是竭尽全力,而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却大大地忽视了,以致孩子的社会实践能力、独立生活能力乃至道德水准都出现了下降趋势。许多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希望孩子有一技之长,至于孩子在学校和社会上的品德表现如何,则很少关心,以为有了知识,将来就能成“才”。这实在是一种极大的误解。我曾遇见过这样一幕:一位年轻的父亲看到儿子把不合胃口的饭莱连同饭盒一起摔到地上,就默默地拾起饭盒去买回儿子满意的饭莱;而当发现儿子考试只得了

89分时却二话不说,拳脚相加。这种重学习成绩,轻品德教育的趋向和教育方法实在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第五,保姆式教育。农村中一些家长成为孩子的保姆,孩子的吃、穿、住、用等简单生活,都全部负责,如简单的做饭、洗衣服等都不让孩子自己动手,养成了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坏毛病,在这种家庭教育方式中成长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极差,依赖性极强。

2.3少言教、轻身教。孩子的健康成长,要依靠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教育形成合力才能取得良好效果。但是,现在不少农村儿童生活在一个不良的家庭环境中。打麻将的家庭 “方城”一开,洗牌 声、笑骂声充斥房间,使孩子无法学习。有时碰到“三缺一”,家长就拉自己的孩子上桌充数,久而久之,孩于也迷上了赌博。有的买六合彩的家庭,父母间经常吵嘴,厉害的发展到闹离婚,孩于终日处于紧张、恐惧的心态之中,不知哪一天家庭会破裂,自己将失去父母的保护。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学习和心理健康均受到极大的影响。家庭教育不能与学校教育同步,甚至起消极作用的情况也屡 见不鲜。例如:学校讲奉献精神,家里尽讲个人怎样捞钱,学校提倡人人养成良好的劳动和卫生习惯,爷爷、奶奶仍却代替孩子去学校扫地,学校讲为人要诚实.要遵守公德,家长却经常说谎„„

2.4家庭教育不利于学校教育,农村家庭教育与学校之间存在着一些不相协调的地方,在学校,老师教孩子应该这样做,在家里,家长则要求孩子那样做,老师一套,家长又是一套,弄得孩子不知听老师的好,还是听家长的好,这无疑给学校教育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

3、成因

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有:

(1)农村家长自身文化素质的制约。调查中发现,对家庭教育一无所知、家庭教育方法不合理的家长,大多数文化水平低。对孩子的教育,许多家长感到力不从心,他们对教师说:“本人水平有限,请老师严加管教”,如此这些,足以看出他们文化低、办法少。文化具有教化、培育和塑造人的功能。因此,农村家长由于受自身文化素质的制约,必然导致家庭教育滞后。

(2)对外界信息听之任之。农村家长对在外界获取的信息,缺乏科学的和必要的分析,有一种“顺风倒”的思维习惯。例如,有人说他家儿子到沿海打工发财了,于是回到家中就让自己的儿女也外出打工;有人说,现在大学毕业又不包分配,花了钱还找不到工作,于是,大家就不愿让孩子继续上学了。凡此种种,都是造成农村家庭教育滞后的原因。

(3)上辈落后家庭教育的延续。由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传统家庭教育中一些落后的思想、方式、方法都将会对现在的农村家庭教育造成一定的影响。在调查中发现,有的家长常说:“想当年„„”,“在我小的时候„„”等这种形式来教育孩子,给现在的农村家庭教育打上了上辈落后家庭教育的烙印。

(4)农民收入的制约,农民收入相对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村家庭教育。有的家长很希望为孩子提供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但由于经济收入有限而只能是想想而已,无法实现。有的想为孩子买课外书、复读机„„但由于受家庭经济收入所限,也只能是空想。

(5)农业生产仍是手工劳动。在湖南农村大部分地区,农业生产完全是手工劳动,农民们早出晚归,整天忙着农活和家务,故而没有充足的时间顾及孩子的学习

和教育。

4、对策

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对家庭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农村家庭教育的滞后性无疑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面对这样的形势,怎样提高农村家庭教育的水平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增加农民收入。物质是基础,物质决定意识。在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前提下,有关部门应把家庭教育纳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范畴,积极开展有利农村家庭教育发展的各种活动。努力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农民只有衣食无忧的条件下,才会去思考、参与各种有利于自身和下一代发展的活动。

(2)提高家长的知识文化水平。家长的榜样作用,是最直接、最经常、最深刻的教育因素。家长的言谈举止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作用。因此,提高家长的知识文化水平,可以优化家庭教育的外部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极为有利。同时,应特别注重提高农村妇女的素质。在农村家庭,基本上还是以男主外、女主内为主要管理模式,未成年孩子与母亲接触的时间多,所以,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教育更大。正如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所说:“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操纵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母亲的手中。”提高母亲的素质,通过母亲发展自身的教育艺术,以帮助教育孩子,无疑是搞好农村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3)鼓励新时代的农村家长掌握一些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自己头脑中的教育观进行“升级”。在21世纪,我们的传统家庭将向学习性家庭转变,学习方式要从家长权威向亲子共学转变,教育重点从获取知识向培养运用、处理知识的能力转变,“鼓励创新、大胆尝试”成为现代家庭教育向父母提出的要求。另外,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只要利用因特网,谁都可以获得必要的信息,“先出生的人知道答案”这一前提已经崩溃,新时代的家长需要从心理上完成从教育者到向孩子学习的转变。

参考文献:

1、仲原.关于农村家庭教育思想[J].家庭教育网,2003-06-12.2、刘中华.家庭教育的真空谁来填补[N].中国教育报,2004-04-14(4).3、张建新.孩能否健康成长家长以身作则是关键[J].新华网,2004-02-05.4、王红飞.农村家庭教育的困境[N].中国青年报,2004-9-20(3).5、毛丽利.农村家庭教育情况不容乐观[J].教研与进修,2003:17-18.

农村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第2篇

赵翠莲

摘要:

中学音乐教学是整个音乐教学的提高发展阶段,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中学必修课之一。音乐教学对于中学生智力的开发,情操的陶冶,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等都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农村中学音乐教育改革应重视培养音乐师资队伍,改善办学条件,以努力提高农村音乐教育质量。在音乐教学中,应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文化素质,促进农村中学音乐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 农村

音乐教学

现状

对策

初中生正处在人生重要的转折时期,他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开始初步形成,并逐步转向成人,中学音乐教学是整个音乐教学的提高发展阶段,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中学必修课之一。音乐教学对于中学生智力的开发,情操的陶冶,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等都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然而,在农村中学,音乐教学现状与现代化教学的要求相差甚远。因此,本文想针对农村中学音乐教学的现状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

一、农村中学音乐教学的现状

1.教学观念陈旧,领导不关心。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对农村中学的影响力度不够,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大多数农村中学教师和领导的教学观念,不少学校仍把各种统考分数作为评价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标准,跳不出“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窠臼。因此,忽视音乐教学、占用或“砍掉”音乐课的现象就是不可避免的了。显然,这是造成农村中学音乐教学落后的一个最主要原因。而且在农村中学,基层领导对音乐教育、教学知之甚少,且本身音乐艺术细胞少。他们认为音乐是人人都可教的课,所以凡是认为教不好“主课”的老师就去教音乐算了,音乐教师当然就低人一等,于是纷纷改行,使本来就缺乏的音乐教师就更加缺乏。因此,加强和提高农村中学音乐教学质量的根本性措施就是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彻底改变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教学观念,真正使农村中学重视音乐教学。

2.音乐教师少培训、能力差、素质低下。

目前在农村中学音乐教师师资力量中,有一定数量的非专业教师担任音乐教学工作。由于没有专任音乐教师,学校的钢琴教师不擅长弹奏,上课不用,长期闲置,只成了学校创品牌验收的办学硬件摆设。由于非专业教师一般没有接受过正规培训,因而在教学理念、教学水平、教学 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以及对新教材的适应性上,都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这种现象反映了中学音乐教师的音乐技能差、素质低。音乐教师尤其需要经过特别的专门培训,但实际上他们接受正规教育和培训的机会却少得可怜,就算有,学校也不送他们去培训。于是许多能唱两首歌的音乐爱好者便成了音乐教师。教师音乐素质低,是造成目前农村中学音乐教学质量低下的又一原因。因此,重视对音乐教师的培养和继续教育,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

3.教学条件简陋,相关设施不完善。首先,缺少音乐专用教室。在农村中学,不仅音乐唱游活动难以开展,就是学生上课也受到制约。学生坐在原来的班级教室上课,受课桌、凳子、学习用品等影响,学生在音乐课上的活动空间受到束缚,有时需要练声、唱歌,全班学生站起来都很困难。更重要的是,在原来的班级教室上音乐课,发出的声响,势必会影响到其他班级上课。可见,没有专用音乐教室会有许多不便。其次,缺少音乐教学所必需的多种教学设备和相应的音响、音像资料。虽然学校有电脑、多媒体、影碟机、投影仪等设备,但极少用在音乐教学上。由于没有独立的音乐教室,也就使得音乐教学的设备缺少独立性,教学条件得不到保障。最突出的就是没有从事音乐教学的多功能讲台。需要指出的是,音响、音像资料也需要不断地丰富,特别是有些音乐教材的配套磁带都没有,使得音乐欣赏无法进行。

4.对音乐教学的投入不足。

农村长期以来由于经济较为落后,并且发展相对缓慢,在财政收支方面比较困难。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在教学上的投入就显得很低,在音乐教育上就更是微乎其微。在这种情况下要发放教师的工资都很困难,也就没有更多的财力去添置音乐教学设施了。更不要说引进优秀的专业音乐教师,就算是引进来也没有什么用。有的学校连一架普通的风琴都没有就更谈不上钢琴、电子 琴、音响、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有的地区由于对音乐教学的不重视,即使有一些音乐教学设备也并未真正用于日常的教学中,最多也不过是在公开课或赛课等时候用一下,其他时间也就像博物馆用来展览的文物一样。

5.音乐教材内容编排不合理。

现在的有些音乐教材与农村中学的教学现状不相适应。教师教起来吃力,学生学起来费劲。在此情况下,不少学校虽然订了教材,但无法按教材的要求施教,以至不得不抛开教材。许多教师不讲乐理知识,不渗透五线谱常识,只是用录音机放一些流行歌曲给学生听,敷衍了事。谈不上如何去欣赏各类体裁的音乐作品,致使音乐课缺少系统性、多样性和丰富性,从而破坏了音乐教学的整体。

二、改变农村中学音乐教学现状的对策

1.更新教学观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要改变当前农村中学的音乐教育现状,首先应提高对音乐教学的认识,大力倡导音乐教学的新理念。各级教育部门的领导,尤其要更新教育思想观念,激活思维,将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这一变革推向深入。严格按照《音乐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实施音乐教学,建立正确的教师评估机制,彻底消除“正课”与“副课”的偏见,让农村中学的音乐教学正常有序地开展起来,把欢乐和美的感受还给孩子们,让每一个孩子确实拥有接受音乐教育的权利。同时,教育行政领导要转变观念,把农村中学音乐教育放在全局战略的高度即从提高我国全民素质的高度,摆到与其他学科同等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使音乐课成为中学教学内容的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2.加强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

加强音乐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中学音乐教学质量的首要条件。首先,有效合理地利用现有师资,要充分发挥现有师资的长处,为这部分师资力量作用的发挥创造良好的环境。现有师资的适度使用,既不能滥用,也不能放任。同时,音乐教师在教师评优评先活动中与其他学科的教师一视同仁,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音乐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其次,面对农村专业音乐教师不足的情况,学校应该用优厚的待遇引进专业的音乐教师,如果经济有困难的地区和学校也可以加大对兼职教师的专业培训力度,提高音乐教师素质。在岗培训的内容应包括:第一,音乐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让教师熟练掌握音乐基本表现要素和常见结构以及体裁形式等基础知识,加强音乐教学基本功。第二,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引荐城市中音乐教学的优秀成果和国外著名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发展 教师的创造性。第三,文化素养。音乐教学不仅包括音乐艺术内各科之间的渗透,还包括与音乐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渗透。加强教师各方面的文化素养,使教师对教材掌握得更深、更精,理解得更透彻。

3.加大音乐教学投入,增加音乐教学设备。

在中学音乐教育中,音乐教学设施是制约音乐教育发展的关键所在。音乐是时间的艺术,也是感官听觉的艺术,音乐教学首先是感官听觉的教学。录音机、电视、钢琴、多媒体、手风琴、风琴这些现代化的设备和配置足够的音乐图书、唱片、光盘等资料,在音乐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因此,各学校应继续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修建音乐专用教室,配置钢琴,拓宽渠道聘用专职音乐教师,尽快解决音乐教师短缺的问题并拿出大量资金添置音乐教学设备,从而丰富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只有教学环境的改变,音乐教师的自身价值才能体现,音乐教师忠诚音乐教育的信念才能坚定,从而使我国的农村音乐教育得到开拓和发展。同时,音乐教学设备是完成音乐教学任务的保证,是确保音乐教学正常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因此,应努力完善教学设施。学校应有计划、多渠道筹措音乐教学设备专用资金,逐年添置必备的教学用具,如键盘、音像器材以及常用的打击乐器、民乐器及西洋乐器,修建专用的音乐教室等。而且要加大音乐方面的图书、相关期刊与教辅资料的投入,这样可以让老师吸取更多的音乐最新消息,也丰富了学生的视野。

4.开发农村资源,促进音乐教学发展。

根据农村中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的音乐教学设施,做到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相结合,在应用先进教学手段的同时,利用地方课程资源进行教学。如醒狮锣鼓、客家山歌、采茶、风俗音乐等等,都可以运用于欣赏教学、节奏训练等教学之中。这样,既丰富了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又因其接近学生生活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弘扬民族音乐。同时,地区地理环境与地方特产也为农村音乐教育的立体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农村学校虽不一定具有雄厚的资金配备现代化的音乐教育教学设备,但它地处农村,竹、木、泥等自然资源对师生来说唾手可得,只要我们稍动脑筋,就可加工成精美的具有特色的乐器:竹筒可制作双响筒和竹鼓,硬木可制作木鱼,泥可捏烧制成陶埙、陶鼓,用矿泉水瓶装沙子做成沙垂、用钢丝将酒瓶盖串在一起当串铃、用竹片加工成快板……还可以让学生人手一套或组建一支特色乐队等。这就为农村学校基本上处于空白的“演奏”,提供了极为生动的教学内容,并与其他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从而带动农村音乐教育全方位立体化发展。

5.合理使用音乐教材。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不管是对农村还是城市都应该有适用性。要适应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必须因地制宜,合理使用音乐教学教材。在教材使用上,要多选用当地优秀民歌、民乐。这些优秀民间音乐艺术最纯朴动人,最有生活气息,最容易使学生联想到周围的事物、备感亲切,引起更大的学习兴趣;针对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加一些音乐游戏,来培养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使音乐教学生动活泼,更具有乡音乡情的民族特色。例如:可以增加一些乡土内容。在音乐教材中,可以增加一些有地方特色的歌曲,比如当地的民歌,还可以增加一些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歌曲等,这些歌曲既可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又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删除教材中超出农村学生接受能力和认识水平内容。农村学生基础差,对新教材中的某些内容很难接受。这种超出农村学生实际水平的内容会增加学生害怕音乐、厌烦音乐的情绪,因此,要适当的删除不适合农村学生的音乐内容,增加一些他们熟悉的内容。

总之,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文化在繁荣,全社会的审美需求也在提高,因而农村中学音乐教学现状必须尽快改变,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全体教师尤其是农村中学音乐教师应当为此共同努力,不断把音乐教学推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论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第3篇

一、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1. 教学观念落后, 领导不重视

目前, 我国正在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 对乡村小学的影响力度不够, 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大多数乡村小学教师和领导的教学观念, 不少学校仍把各种统考分数作为评价教师和学生的惟一标准, 跳不出“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窠臼。因此, 忽视音乐教学、占用或“砍掉”音乐课的现象就是不可避免的了。显然, 这是造成乡村小学音乐教学现状的一个最主要原因。而且在农村小学, 乡、校一级的基层领导对音乐教育、教学知之甚少, 且本身艺术素质低。他们认为音乐是人人都可教的课, 所以凡是认为教不好“主课”的老师就去教音乐, 音乐教师当然就低人一等, 于是纷纷改行, 使本来就缺乏的音乐教师就更加缺乏。因此, 加强和提高乡村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根本性措施就是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彻底改变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教学观念, 真正使乡村小学重视音乐教学。

2. 音乐教师素质低下, 缺少正规培训

目前在乡村小学音乐教师师资力量中, 仍有一定数量的民办教师发挥着较大的作用。由于没有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的真正意义上的专任音乐教师, 学校的钢琴民办教师不擅长弹奏, 上课不用, 长期闲置, 只成了学校创品牌验收的办学硬件摆设。由于民办教师一般没有接受过正规培训, 因而在教学理念、教学水平、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以及对新教材的适应性上, 都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这种现象反映了小学音乐教师的音乐技能素质急待提高。音乐教师尤其需要经过特别的专门培训, 但实际上他们接受正规教育和培训的机会却少得可怜, 于是许多能唱两首歌的音乐爱好者便成了音乐教师。教师音乐素质低, 是造成目前乡村小学音乐教学质量低下的又一原因。因此, 重视对音乐教师的培养和继续教育, 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

3. 教学条件差, 缺少相关设施

首先, 缺少音乐专用教室。在农村小学, 不仅低年级的音乐唱游活动难以开展, 就是中高年级的学生上课也受到制约。学生坐在原来的班级教室上课, 受课桌、凳子、学习用品等影响, 学生在音乐课上的活动空间受到束缚, 有时需要练声、唱歌, 全班学生站起来都很困难。更重要的是, 在原来的班级教室上音乐课, 发出的声响, 势必会影响到其他班级上课。可见, 没有专用音乐教室会有许多不便。

4. 对音乐教育的投入不足

农村长期以来由于经济较为落后, 并且发展相对缓慢, 在财政收支方面比较困难。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在教学上的投入就显得很低, 在音乐教育上就更是微乎其微。在这种情况下要发放教师的工资都很困难, 也就没有更多的财力去添置音乐教学设施了。更不要说引进优秀的专业音乐教师, 就算是引进来也没有什么用。有的学校连一架普通的风琴都没有就更谈不上钢琴、电子琴、音响、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有的地区由于对音乐教学的不重视, 即使有一些音乐教学设备也并未真正用于日常的教学中, 最多也不过是在公开课或赛课等时候用一下, 其他时间也就像博物馆用来展览的文物一样。

5. 音乐教材内容偏深

现在的有些音乐教材与农村小学的教学现状不相适应。教师教起来吃力, 学生学起来费劲。在此情况下, 不少学校虽然订了教材, 但无法按教材的要求施教, 以至不得不抛开教材。许多教师不讲乐理知识, 不渗透五线谱常识, 没有音响资料, 更谈不上如何去欣赏各类体裁的音乐作品, 致使音乐课缺少系统性、多样性和丰富性, 从而破坏了音乐教学的整体。

二、改变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对策

1. 更新教育观念,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要改变当前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状况, 首先应提高对音乐教育的认识, 大力倡导音乐教育的新理念。各级教育部门的领导, 尤其要更新教育思想观念, 激活思维, 将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这一变革推向深入。严格按照《音乐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实施音乐教育, 建立正确的教师评估机制, 彻底消除“正课”与“副课”的偏见, 让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正常有序地开展起来, 把欢乐和美的感受还给孩子们, 让每一个孩子确实拥有接受音乐教育的权利。同时, 教育行政领导要转变观念, 把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放在全局战略的高度即从提高我国全民素质的高度, 摆到与其他学科同等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 使音乐课成为小学教学内容的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加强音乐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小学音乐教育质量的首要问题。首先, 有效合理地利用现有师资, 要充分发挥现有师资的长处, 为这部分师资力量作用的发挥创造良好的环境。现有师资的适度使用, 既不能滥用, 也不能放任。同时, 音乐教师在教师评优评先活动中与其他学科的教师一视同仁,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音乐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其次, 面对农村专业音乐教师不足的情况, 学校应该用优厚的待遇引进专业的音乐教师, 如果经济有困难的地区和学校也可以加大对兼职教师的专业培训力度, 提高音乐教师素质。

3. 加大音乐教育投入, 增加音乐设施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 音乐教学设施是制约音乐教育发展的关键所在。音乐是时间的艺术, 也是感官听觉的艺术, 音乐教学首先是感官听觉的教学。录音机、电视、钢琴、多媒体、手风琴、风琴这些现代化的设备和配置足够的音乐图书、唱片、光盘等资料, 在音乐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因此, 各学校应继续加大教育投入, 改善办学条件, 修建音乐专用教室, 配置钢琴, 拓宽渠道聘用专职音乐教师, 尽快解决音乐教师短缺的问题并拿出大量资金添置音乐教学设备, 从而丰富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只有教学环境的改变, 音乐教师的自身价值才能体现, 音乐教师忠诚音乐教育的信念才能坚定, 从而使我国的农村音乐教育得到开拓和发展。

摘要:音乐教育对于小学生智力的启迪, 人格的塑造, 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等都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然而, 在农村小学, 音乐教育现状与现代化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 因此, 文章针对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提出了一些看法。

农村中学美术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第4篇

[关键词]农村;美术教学;鲜活成效

著名的美术学家爱德蒙·伯克说过:“艺术是人的天性。”美术即是美的艺术。中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就是一种对美是艺术的培养过程,它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学生智慧,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对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都有非常重大的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与城市相比,是极其滞后,甚至是落后的。

一、农村中小学的美术教育现状

艺术对于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农村也是艺术的摇篮,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是艺术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素质教育和教学改革的今天,加强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的呼声虽然较高,但在很大程度上没有落到实处,边缘化命运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美术教学仍被认为是可有可无,有时只不过是为应付检查,更多时候美术课只是“课程表”里的摆设,被束之高阁。在很多教师的观念里,美术教学也只是一门副课,经常要为一些主课让道。

二、制约农村美术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归纳起来,制约农村美术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1.应试教育是制约农村美术教育发展的根本因素。2.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是制约农村美术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3.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制约农村美术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4.基础设施薄弱是制约农村美术教育发展的基本因素。5.学生视野不开阔是制约农村美术教育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

三、让农村美术教育鲜活起来

在中学学习阶段,美术课程的学习是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课程。它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学生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如何让农村美术教育鲜活起来呢?

1.创设宽松情境,点燃学生热情。“情境”是一种以情感调节为手段,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基础,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整体发展为目的的优化了的学习环境。课堂教学情景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具体现实环境,创新化的教学情境是集情、趣于一体的,有情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作用于学生的心灵,有趣才能使学生乐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美术教育在强调学生自主创作、主动学习的同时,教师的精心组织和正确引导也是不容忽视的。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笔墨之情趣。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美术教育同样如此,要着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允许学生有兴趣的不同方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硬性地要求学生统一画某样东西,而是要学生画自己喜欢的东西。有些学生喜欢画风景,有的学生喜欢画卡通画,甚至有些学生在那涂鸦,还有部分学生一握画笔就茫然起来,不知如何动笔。也不要不批评学生画的主题,要鼓励他们大胆运笔,引导他们画出自己的特色。如果一味地拒绝学生的思想表达要求,则会抹杀他们的个性和想象力,更可能使他们丧失学习美术的积极性,自然也不会体验到美术学习过程中的愉悦。

3.近水楼台“好”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美术是一门实践性学科。如果学生材料准备不足,就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而购买一套画画工具,对于农村学生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花费,会增加学生的不小负担。但如果没有这些必备的材料,美术课便难以开展。如何处理这一冲突吗?农村教师可以别出心裁,就地取材。如笔者在教学中提倡学生将农村随处可见的材料引入课堂。如上《设计制作道具、服装》一课时,这课所需要的材料比较多,而且这些材料都离农村的学生又比较远,笔者就要尽量引导学生仔细寻找农村所特有的那些东西来替代课本上所需要的那些工具。

4.带上画板走出去,风景这边独好。艺术来源于生活。课堂美术,说教的成分重一些,时间久了,学生的兴趣自然减了几分。这就需要教师更多地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实地写生。闭门造车,学生画出来的作品就没有灵性。只有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让他们自己亲身去体验、去观察、去感受,尝试直接用色彩去选景、构图,去表达、抒发,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才会有所表现、有思想。

农村职业教育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第5篇

世纪之交的高等教育扩招促使高等教育迈人大众化阶段,由于各类高校不断扩招,高等院校与职业院校在招生方面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后,虽然每年初中毕业生升学率逐年上升,但以前始终保持在50%左右,50%左右的升学率意味着每年有一半的初中毕业生没能升学而直接参与就业,积聚了大批初中及以下受教育水平的劳动者,对我国劳动力资源整体素质的提升造成严重的影响。另一方面与基础教育相类似,对于职业学校而言,农村职业学校在与城市职业学校竞争中处于劣势,由于区域教育发展的不平衡,贫困地区、民族地区部分农村贫困家庭虽然想让孩子进入农村职业学校却承担不了高昂的学杂费和生活费。招生困难直接影响到农村职业教育持续发展。

(二)办学条件差,专业设置不合理

月前,很多农村职业学校一方面存在着专业建设缺乏相应的教学配套设备,实习设备陈旧落后,缺少实习实训基地,师资力量薄弱,专业骨干教师特别是“双师型”教师紧缺等问题,严重影响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进一步限制了学校的发展。另一方面,办学方向还是单一的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类似于普通高中,教学内容陈旧。由于绝大部分农村职业教育几乎是单一地根据城市的人才需求状况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设置,不能统筹好劳动力的输出与本地需要的关系,在专业设置上贪大求全,存在专业重复设置的问题。目前,绝大多数农村职业学校培养的人才不能做到“适销对路”,它们的专业设置对劳动力市场缺乏敏感性,不能前瞻性地进行专业调整;所开专业多为成本小,对实习基地要求不高,缺乏特色的专业;专业结构与产业、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结构不协调。

(三)农村职业教育评价低,社会偏见严重

受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农民的教育观念比较落后,处于弱势阶层的农民有“学而优则仕”的思想,片面追求高学历,迫切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进入普通高校尤其是重点高校学习,将来能够离开农村到大城市生活。由于农民自身文化素养不高、目光短浅,许多农民对农业职业教育认识不足,职业教育培养的是蓝领阶层,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社会评价低、收入水平低。家长认为子女如果通过接受职业教育仍然不能够“跳出农门”摆脱农村生活,他们宁愿让子女选择外出打工或参加农业劳动。在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着“重城市、轻农村,重普教、轻职教,重学历、轻职业技能培训”的思想观念,绝大多数职业院校“多在城市,少在农村”,城市职业院校财政投入资金多、规模大、生师比高。

二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迫切性

(一)促进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办好农民满意的教育。教育事业关系千家万户,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和谐社会是经济和谐发展的`社会,而教育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和谐社会是公平正义的社会,而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和核心环节,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极大地促进了教育公平,同时也为人的个性发展提供了机会。5由于城乡二元体制影响了教育资源的人、财、物分配,是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失衡的源头,因此应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缩小城乡差别,促进我国农村社会稳定和全面进步,促进教育公平,进而促进社会的公平。当前就业市场矛盾相当突出,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可以帮助就业大军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社会稳定。

(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农业现代化

当今一个阶段,我国处于工业化中期,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加快发展,为提高我国生产技术含量,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特别需要具有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为了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有些学者认为农村职业教育可以普及农业先进实用技术,有力地推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激活农村经济,将农村职业教育称为“经济助推器”,所以应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用现代的农业科技培养和培训农业劳动者,提高其科技素养,有力地促进农业科学技术进步、推广、应用,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三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对策

(一)扩大职业教育对农村学生的招生,树立“大职教观”

生源不足使得农村职业学校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招生难成为了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因此,进一步扩大面向农村的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首先应把加快发展面向农村中等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点,除进一步扩大招收农村应届初中毕业生的规模,还要通过东部和西部、城市和农村中等职业学校联合招生合作办学,开展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其次,应实行灵活学制。虽然乡村的新生代农民、外出的农民工急需进行系统的职业培训,拥有一技之长,但往往因职业学校学习周期等问题,挫伤了接受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应树立“大职教观”,让中考、高考落榜的往届生、农村富余劳动力、退转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农民、在岗职工等能够无门槛或低门槛进入职业学校,接受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和培训,支持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参与新型农民、进城务工人员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再次,在加大各级政府支持力度的同时加强职业教育的法制建设,推进教育公平,逐步推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发展农村职业义务教育。

(二)加大对职业教育投入,保障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

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离不开政府、企业和社会的支持。首先,为改善农村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应加大财政经费投入力度,提供农业职业教育的经济保障。为消除城乡职业教育的巨大差别,国家必须推进城乡教育机会平等,在资金投入方面继续向农村倾斜。推进城乡教育机会平等,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职业教育。其次,在师资方面,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优化教师素质。为提高农业职业教育质量,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提高农业职业教育质量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一方面应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为加快实现农村现代化的步伐逐步建立适应新型农民的师资队伍,包括加大职业院校教师培养培训力度;依托相关专业的高等学校或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聘任一些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担任专职或兼职教师,着力提高农村职业学校教师的学历层次,优化教师学历结构,同时学校应该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吸引高层次的人才到农村职业学校。学校可以通过面向社会招聘,从行业、企业中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才作为兼职教师。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鼓励教师参加农业生产一线的实践锻炼,重视选拔和培养骨干教师和学术科研带头人,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使教师成为集理论教师、实训教师、素质培育师为一体的教育工作者。再次,在专业设置方面,为适应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职业学校应该结合学校实际,以就业市场为导向,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农村职业教育应涉及农业建设,加大培养适应农业和农村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力度,城市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应大力支持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办好涉农专业,增强为农服务的能力。

(三)转变传统观念,加快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

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充分借助新闻舆论的力量,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网络等媒体,关注和宣传农村职业教育,大力宣传通过农村职业教育脱贫致富的成功案例,改变他们对职业教育的轻视并促使他们愿意让孩子接受合适的职业教育。同时,要提升农村职教的层次,畅通职业教育升学通道。有些学者提出:“职教育可以拓展到本科职业教育和研究生职业教育,可以授予学士学位和硕士、博士学位。职校毕业生与普校毕业生平等参与劳动力市场竞争,职校生同样可以从事白领工作。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农村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在实现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中,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我们缩小城乡差别,优先发展农村职业教育,通过政府提供的政策倾斜让农民子女拥有与城市相同的职业教育权利和机会,这有助于促进城乡教育公平在职业教育资源配置上向农村倾斜,有效解决在人财物资源分配方面的“贫富悬殊”,以实现整体优化。

农村中小学安全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第6篇

中小学安全是教育工作的头等大事,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基础和前提。保护学生安全,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为了消除安全隐患,学校要把安全教育真正纳入教育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树立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家长要切实履行对孩子的监护责任,把安全教育列为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

虽然中小学都制定了安全管理制度,一些学校还建立了分时段“放学疏散制度”、“问题首遇责任制”等制度,多数学校能进行定期安全检查、维修校舍、排除隐患。一半以上的老师经常开展的安全教育内容为交通安全、饮食安全、法制教育和运动安全。

不过,目前安全教育的形式仍以说教听读为主,实际演练较少,教育效果不够理想。另外,教师比较缺乏安全教育的知识和技能,尤其缺乏应对迷恋网络、心理辅导和自然灾害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在体育课、课外活动、楼梯、校门口附近易发生安全问题。中小学生安全意识薄弱,一些学生行为失范,导致安全事故和违法犯罪案件居高不下,这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突出问题。

此外,面对着学生的安全,教师们常常如履薄冰、战战兢兢。为此,班主任不敢组织学生活动,科任教师不敢带领学生进行实验,体育老师甚至申请取消体育课的某些项目。这种状况,不仅使得按照素

质教育的要求应当组织学生开展的课外和社会实践活动难于落实,甚至对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都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如何进行行之有效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结合本地实情,充实安全教育课的内容。公共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公共卫生、意外伤害、网络、信息安全、自然灾害以及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故或事件六个模块。重点是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基本的保护个体生命安全和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知识和法律法规,树立和强化安全意识,正确处理个体生命与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了解保障安全的方法并掌握一定的技能。同时,开展公共安全教育必须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做到分阶段、分模块循序渐进地设置具体教育内容。要把不同学段的公共安全教育内容有机地整合起来,统筹安排。

二、教师应积极发挥在安全教育工作中的主要作用。各任课教师要认真组织每一堂课的教学,做到课前课后清人,课间有序,发现问题立即报告教导处,并做好记载和处理工作。在课间对学生的活动要加强教育和管理,看到学生追逐、打闹、爬窗、爬栏杆等有较大安全隐患的事件有责任及时制止,并适当地批评教育。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坚守岗位,不准学生随意私自离开教学场所,对学生生病、意外伤害等事件,要及时通知班主任及政教处,并妥善处理。

三、完善安全教育所需的各项硬件设施。根据学校的地理位置、季节特点,配备所必须的常规救援硬件,并教会学生如何使用。在校

园内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地方设置警告标语,如楼梯口、围墙边、花台旁等地方。定期排查校园的安全隐患,排查一处处理一处。

四、不定期举行紧急逃生演练。学校应将紧急逃生演练纳入常规的安全教学内容。假设遭遇地震、火灾等紧急情况时,按照预案进行紧急疏散,落实好人员分工,确保演习成功。只有加强平时的演练,才能在灾难来临时临危不乱。

上一篇:体验军营下一篇:清明节网上祭英烈签名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