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应怎样看待网贷

2024-09-13

大学生应怎样看待网贷(精选8篇)

大学生应怎样看待网贷 第1篇

摘 要:随着网络借贷的快速发展,一些p2p网络借贷平台不断向高校拓展业务,受不良网贷平台诱导而过度消费的大学生成了各家网贷平台争抢的客户。申请便利、手续简单、放款迅速的网络贷款,在给大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却也有可能让他们陷入难以自拔的“高利贷”的陷阱。如何理性地看待大学生网贷问题,不仅关系着大学生和其家庭的未来,更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关键词:网贷;高校;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8-0067-02

随着网络借贷快速发展,一些p2p网络借贷平台打着“零首付”“零利息”“最快3分钟到账”等幌子,借助“网络+代理”模式,不断向高校拓展业务,受不良网贷平台诱导而过度消费的大学生成了各家网贷平台争抢的客户。申请便利、手续简单、放款迅速的网络贷款,在给大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却也有可能让他们陷入难以自拔的“高利贷”的陷阱。如何理性地看待大学生网贷问题,不仅关系着大学生及其家庭的未来,更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一、目前我国网贷业发展状况

(一)我国目前互联网金融立法和监管严重缺失

在我国的工商登记中,没有网贷业务。网贷业务之前是“三无状态”,没有监管部门、没有规则、没有门槛,监管上处于真空状态。

2015年底,银监会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部门研究起草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该《办法》界定了网络借贷的概念,明确了监管方为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同时,遵循“谁审批、谁监管”的原则,由地方金融办负责风险防范与处置。该《办法》做出了18个月过渡期的安排,在过渡期内先是通过网贷机构规范自身行为、行业自查自纠、清理整顿等净化市场,所以现阶段对网贷的监管还未落地。

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存在一定的问题。我们国家是分业监管,但混业经营,就导致很多深层次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央行管第三方支付,银监会是管网络借贷平台的。但是,一般这些p2p平台都需要第三方支付完成,分业监管就导致步调不一致,从而出现很多问题。

虽然在工商经营范围内,不允许互联网经营金融业务及金融贷款,但网贷公司的官方网站上,都明确写明可办理金融业务,可办贷款。

注册公司较为简单,只需办好工商登记和向工信部门备案,就可以从事网贷业务了。因为工商登记的经营范围内并无网贷的业务,因此,网贷公司与学生签下的是服务管理合同,并非买卖合同或者借贷合同。

(二)贷款制度混乱不堪,乱象丛生,没有规范统一的标准

网贷公司的利润来自服务费和逾期费,这些费用都由网贷公司自行定标准,较随意,一般服务费是贷款总额的5%,有的平台甚至收10%。而一旦逾期,学生要额外偿还贷款总额的10%,甚至更多。

平台间相互不沟通。这从侧面反映了信用体系的不完善,容易导致一些学生重复借款,最终债台高筑,超出偿还能力。

贷款程序过于简单,贷款门槛过低。很多网贷平台为了抢占市场提高营业额,纷纷降低贷款门槛,推出简单的贷款程序,多数分期平台只需提供身份证和学生证即可办理贷款。这样虽然能确保学生的身份的真实,但是却无法按上文的标准筛选学生,很难确定学生是不是有能力承担这样的贷款。虽然平台可以通过上门催收等方式追回贷款,学生本身也怕逾期还款对自己未来前途及个人信誉名声造成影响,最后求助父母也能还清贷款,这也是目前为止学生贷款坏账率还比较低的原因。但是,这样对学生和他的家庭却是一种伤害,让有些贫困家庭承担原本无力承担的压力,也纵容了学生进行非理性消费。

二、理性看待大学生网贷问题

大学生网贷作为一个新兴的市场,缺乏政府有效监管与行业自律,在其野蛮的生长过程中,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或者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许多问题,外界不应太过于苛求,而是应该理性、客观务实地去看待其中的利与弊。

(一)大学生网贷的积极作用

首先,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业或者自主创业。目前,高校大学生申请银行信用卡较难、申请周期较长、步骤相对复杂而且额度一般在500~3 000元。因此,出现了一些专门针对大学生贷款的p2p平台出现,学生们可以向这些平台申请获得资金。而申请门槛相对信用卡而言简单很多,只需要提供身份证和学籍证明即可。在用途上,资金的使用方向完全没有受到限制。除了主推消费贷款之外,p2p平台当前也正在把大学生创业、助学贷款纳入推广计划,这将有助于那些经济困难的学生在不增加父母家庭负担的情况下完成学业,也可以帮助没有经济基础的学生进行贷款进行自主创业。

其次,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独立自主的经济意识。可以使大学生不再完全依靠父母来消费,因为自有还款压力,更能鞭策大学生去省钱理财还贷,对提升大学生的责任意识,信用意识与金钱意识都有好处。

(二)大学生网贷的消极作用

首先,使大学生盲目攀比的心理日益膨胀。大学生因为出身地区、家庭背景等的不同,经济条件难免会高低不等,其消费水平自然也会不同。处于世界观和人生观尚未完全健全稳定的大学生,很容易形成盲目的攀比心理。大学生生活消费主要依靠父母供应又很难办理信用卡时,他们的消费一定程度上会受到限制,一旦有些网贷公司利于“零首付”“零利息”“最快3分钟到账”等幌子向他们进攻,他们很容易被吸引而贷款。从而更助长了他们的攀比和享受心理。据有关调查统计显示,在校大学生网贷消费的物品主要是手机、电脑等科技产品,除了数码产品,游玩、衣物、餐饮等同样是大学生网络分期贷款的主要消费内容之一。

其次,过度的超前消费影响大学生的学业和前途。网上贷款分期消费门槛低,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超前消费、奢侈消费的平台,但不少人消费欠理性,甚至负债累累,影响学业。另外,一旦出现逾期不还的情况,将会影响大学生在银行的个人征信,同时也面临被起诉的风险。

大学生目前还属于没有收入来源的群体。有平台愿意提供贷款是好事,但并不鼓励学生们过度消费,毕竟当前其还没有收入来源。大学生在合理控制消费的基础上,应该好好利用平台,培养自己的理财观念。

总的来说,大学生网贷在中国还是一个新兴事物,我们应该理性地去看待所存在和出现的问题。一方面需要政府加强金融监管,网贷行业保持自律,社会共同监督;另一方面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避免非理性消费。

怎样看待学生问卷的满意率 第2篇

学生认为满意的老师, 首先是有责任心、爱岗敬业、关心爱护学生;其次是教学扎实, 知识面广, 教学方法灵活, 辅导认真。学生吐露三种真情:一是既有责任心, 教学又扎实的老师最受欢迎、最具人格魅力, 不管是学优生、中等生、还是后进生, 都喜欢这样的老师。二是老师虽然教学一般, 但责任心强, 工作认真踏实, 学生也喜欢。虽然这些老师开始上课阶段对学生没有吸引力、感染力, 但由于老师每次批改作业都很细心及时, 辅导耐心认真, 从不歧视学生, 尊重后进生, 对工作始终保持高昂的热情, 教学情绪稳定, 还能经常与同学交流, 因而赢得学生欢迎。三是虽然教学专业水平高, 但缺乏责任心, 工作敷衍、得过且过的老师他们不喜欢, 主要原因是学生认为这种老师在贻误他们的前程。但如果这些老师某一阶段认真负责, 比如能认真及时批改作业、还能与学生交流, 细心辅导学生的疑难问题, 他们仍会投老师满意票。

老师对把学生问卷满意率作为评价指标有三种看法:一是只要认真工作, 学生总会满意的。学生对老师是否满意, 关键在于教师高尚的师德、勤奋敬业的精神、渊博的专业知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或高超的教学艺术等方面是否已从心灵上征服了学生。学生从内心深处认可了老师, 他们就会广泛宣传, 老师就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名师。二是若学风班纪不好, 老师再认真学生也不会满意。学生本身厌学, 基础又差, 班风又不正, 老师督促学习, 学生认为是增加负担, 是老师在给他们罪受, 特别是后进学生混日子的想法与老师正常要求不一致, 教与学目标相反, 情绪当然对立, 同样认真工作, 带班风差的班级满意率当然低了。三是学生思想多元化, 谁也不想多

筅陕西岐山高级中学杨辉

管, 管多了, 产生分歧, 学生满意率就会下降。

管理人员认为, 对老师工作了解最经常、最全面、最深入的还是学生, 虽然学校领导下班听课, 但只能了解老师教育教学的点滴情况, 不能反映老师全貌, 仅从一、两节课去评价老师往往会得出片面的结论。在学校里, 与任课老师接触交流最多的是学生, 学生对老师的敬业精神、教学水平是最了解的, 所以, 学生问卷满意率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老师实际工作过程状况, 满意率作为评价老师的指标是必要的, 也是重要的。

大学生应怎样看待网贷 第3篇

一、如何看待出路——思路就是出路,确立正确的思路,就能少走弯路,找到出路

青年干警刚走上检察工作岗位,谈的最多的,想的最多的,关心最多的,就是出路的问题。刚毕业,青年干警大都经济欠发达的在基层院工作,有的甚至地处偏远,担心、考虑这个问题就显得更为突出。因为初临职场,缺少对检察工作的认识和正确指引,青年警很容易迷失在寻找出路的思维旋涡之中。有的还没到单位报到,听说基层的种种艰难困苦后,就开始打退堂鼓,想另谋“出路”;有的在基层单位待不上一年半载,就受不了基层的清淡孤寂,到处谋“出路”;有的倒是在单位待住了,但却被部分安逸思想同化,不思“出路”。而一旦没实现自己想要的出路,许多青年干警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迷茫与困惑,从而自怨自艾,自我放弃。

青年干警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思路和方向。无论你多么意气风发,无论你有多少背景、关系,无论你花费了多大的心血,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就会过得很茫然,渐渐就会丧失了斗志,忘却了最初的梦想,就会走上弯路甚至不归路。荷马史诗《奥德赛》中有一句至理名言:“没有比漫无目的的徘徊更令人无法忍受的了。”刚参加检察工作的迷茫,会造成恐慌,会让人一直处于挣扎之中。现实中,部分青年干警就会这样,明明喜欢内勤工作,却因为听说外勤工作有发展而避开选择,明明能力不够,却因为向往城市生活而执意走向大机关工作岗位,结果均因力不从心,仍然处于挣扎和迷惑当中。因此,要为自己建立一个正确的思路。在刚参加工作的几年里,越早找到方向,越早走出困惑,就越容易取得成就、创造精彩。

二、如何看待挫折——挫折就是轉折,懂得将挫折看作是转折点,成功就赢在这里

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干警,总会碰上这样和那样的挫折,我们的工作、生活、感情等都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未来也充满了各种可能。这个时候,必须学会选择,懂得放弃,将挫折看作是转折点,使自己稳定下来。就如同好的工作岗位,是无法等来的,必须遵从组织上的安排,在当前工作岗位上进行历练。当前的岗位如果是差强人意,那么就从这里出发,好好地沉淀自己,从这份工作中汲取到有价值的营养,厚积薄发。

成功的人不是赢在起点,而是赢在转折点。起点可以相同,但会把握转折点,终点就会大大不同。青年干警在刚步入工作岗位培养起来的行为习惯,将决定他今后的高度。我们能否成功,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自己如何看待目前的困境,如何在困境中给自己信心,给自己评价,给自己定位。未出道的刘备就能给自己定位为“鸡窝里的凤凰”,因而最终能成为与曹操、孙权并足而立的诸侯。你给自己定位是什么,你就是什么。不把自己束缚在心灵的牢笼里,牢牢把握命运的转折点,定能走出一片自己想要的天地。

三、如何看待背景——自己就是最大的背景,懂得凡事靠自己,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受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青年干警容易看重找关系、讲背景的特殊作用。在立功受奖、晋职晋级、工作调动等涉及自己利益的方方面面,都习惯拉拉关系,找找人情。当没有达到自己的愿望时,多不会去从自身查找原因,却把责任和原因归咎于关系不够硬,背景不够大上面。更有一些确实有点背景的干警,自恃有来头,有靠山,不但不能沉下心来工作,还养成一副高人一等,盛气凌人的气势,丧失青年干警最起码的素养。

谁都不可能一生一世帮你。诚然,关系和背景在某些时候能起到一些作用,但这些作用是暂时的,跟不了一辈子,只有自己才能帮自己一生一世。俗话说:靠山山倒,靠人人跑,靠自己最好。只有自己有了真才实学,才会有底气,才是真正的“背景”,才能受用一辈子。青年干警不能活在别人的关照下,不要活在别人的眼里,而是把命运握在自己手里。刚参加工作的几年,要胸怀大志,将眼光放长远些,好好沉淀下来。没有关系、背景不等于低人一等,今日的俯低是为了明天的高就,自己做自己的主人,凡事靠自己,自己就是最大的背景。

四、如何看待回报——付出就是回报,懂得付出,才能为回报加码,获得真正的回报

每个青年干警都想进步,都想评功评奖,获得更多的荣誉。但现实中,有的青年干警默默无闻,加班加点地辛勤工作,到年终却与各类奖项、荣誉擦肩而过,甚至会做得多、骂的多。由此,青年干警很容易陷入“做的不如说的,说的不如看的,看的不如躺的”思想误区。

青年干警不能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正如有位创业者所说:“刚刚进入企业的人,头几年千万不要说你能不能多给我一点儿工资,最重要的是能在企业里学到什么,对发展是不是有利……”刚刚步入检察工作岗位亦是如此,不能总是希望单位给自己多少回报,却忽略了自己到底为单位付出了多少汗水,自己到底从中学到了多少本领,到底能不能胜任自己的岗位,有没有成为专业能手。人总是从平坦中获得的教益少,从磨难中获得的教益多;从平坦中获得的教益浅,从磨难中获得的教益深。每个职场中的人最要紧的是先练好内功,成为能独挡一面的专业人才、行家里手。刚参加工作前几年就是练内功的最佳时期,练好内功,才有可能在未来攀得更高,获得的回报更多。

五、如何看待吃亏——吃亏是一种生活哲学,善于吃亏,是为成功道路铺下的一颗颗基石

工作中常发生这样的现象,同样一项工作,如果大家都能做的话,领导会叫能干、肯干或有时间干的人干,并没有按职责分配。从而出现能干的干不停,肯干的忙不停,有时间的变成没时间,而干不了的、不愿干的、没时间的则过于悠闲。这在很多青年干警看来是有失公平的,是吃亏的活。

其实,没必要这样计较,吃亏不是灾难,不是失败,吃亏也是一种生活哲学。在工作中并不是多做事或多帮别人干点儿活就是吃亏。如果领导让你加加班、赶赶任务,这不是吃亏,反而应该感到庆幸,说明领导信任你、赏识你。吃亏是一种贡献,贡献得越多,得到的回报也就越多。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学会在适当时吃些亏的人绝对不是弱智,而是大智。吃亏被人称为傻,但傻人有傻福,傻在很多时候意味着执着和忠贞,也意味着宽厚和诚实,让人不知不觉站到他一边。傻人无意中得到的,比聪明人费尽心机得到的还多。能吃亏是做人的一种境界,是处世的一种睿智。现在吃点儿小亏,就是为将来成功铺就道路。刚参加工作这几年,每比别人多吃一次亏,多付出一份汗水,就意味着比别人多积累一份资本,就比别人更接近了一点成功的机会。

六、如何看待被忽视——被忽视就是还不够好,是没有完成从沙子向珍珠的转变

刚参加工作的青年干警大都能积极表现,勤奋肯干,大都想做一粒金子,渴望得到领导的认可,上级的赞同。但事实上往往难能如愿,有时做了大量的工作,付出了艰辛努力,却得不到表扬赞许,特别是看着身边的同事,比自己毕业早的,同届的,甚至晚的都得到上级的赏识,一个个得到提拔重用,难免产生被忽视的落差感。于是,当优越感逐渐转为失落感甚至挫败感时,当由坚信自己是一块“金子”到怀疑自己是一粒“沙子”时,愤怒、迷茫、自卑就开始与日俱增。

其实,被忽视就是还不够好,是检验自己有没有完成从“沙子”向“珍珠”的转变最好的检验仪。应该仔细掂量一下自己是否真是金子。是真金,手中要有绝活,要么能写,要么能办案,总之要有过人之处才行。真金是要靠实力来证明的,只有先把自己的本领修炼好了,才有资格考虑伯乐的事情。想要卓尔不群,就要有鹤立鸡群的资本。年轻人要想让自己得到重用,取得成功,就要忍受暂时的忽视和平淡,打击和挫折,就要努力把自己从一粒沙子变成一颗价值连城的珍珠。

七、如何看待成绩——成绩永远只能代表过去,懂得把桶里的水倒出来,才能装下更多的水

取得成绩的时刻,往往是容易迷失自我的时刻。刚步入工作的几年里,有的青年干警通过一番努力,获得了一些成绩和荣耀,这值得肯定,但只是一个起点。不要以功臣和能人的清高来标榜自己,如果姿态放不下,身架放不低,那么就有可能固步自封,永远处于这个层次。在起步的跑道上,想要得到更好、更快、更有益的成长,就必须以归零思维来面对成绩。从參加工作那天起,学会把每天都当成一个新的起点,每一次成绩都做为过去。

P2P网贷平台安全风险应关注 第4篇

一、P2P网络借贷平台存在的安全风险

(一) 技术安全风险

P2P网络借贷平台最初是为了方便借贷双方, 在网络上完成借贷而搭建的网站。出于投资回报方面的考虑, 大部分并没有关注到技术安全方面, 无法对资金和交易提供足够的技术保障。而随着平台成交量的剧增以及黑客的关注, P2P网络借贷平台的技术安全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一是平台建设投入不足。在建设平台之初, 部分平台只愿意花小成本向技术厂商购买P2P网贷系统, 未进行安全测试就直接投入使用, 自己并无能力进行安全维护以及加固。2014年5月, 国内互联网安全问题反馈平台“乌云网”报告深圳晓风软件公司网贷系统存在严重的安全漏洞, 使用该系统的所有P2P网络借贷平台均直接被暴露在互联网中, 存在被攻击入侵、修改数据的巨大危险。二是平台建设自身技术力量不足。部分平台属于自建系统, 但平台的技术人员多为网站技术人员, 不懂系统的安全设计及防护, 建设出来的系统存在缺陷。例如, 当用户并发数过多时, 系统出现卡顿或宕机, 导致用户无法访问平台。

(二) 安全意识风险

当前P2P网络借贷平台安全不足。有技术建设投入限制的原因, 也有安全意识的原因。部分自诩为中介平台, 认为只须提供点对点式的借贷信息交易服务, 满足完成交易即可, 忽视了网络交易安全、设备环境安全等安全隐患。如果P2P网络借贷平台没有安全意识, 在平台建设时容易忽视对平台的安全性设计, 忽视安全防护部署, 存在因安全问题导致平台数据丢失的风险。例如, 作为全国第一家P2P网络借贷平台——“拍拍贷”, 其登录页面及交易页面均为HTTP协议访问, 并没有采用当前电子交易平台常用的SSL安全加密协议, 登录密码、支付密码均使用同一套密码, 也没有使用动态口令、U盾等防护措施, 容易被黑客入侵窃取或篡改信息。又如, 服务于“三农”的“翼龙贷”平台, 其服务器供电系统并没有采用UPS不间断电源灾备, 曾于2014年6月由于大楼停电直接导致服务器掉电, 平台对外停止服务将近两小时, 存在丢失数据的可能。

(三) 资金沉淀及储备金监管风险

P2P网络借贷平台普遍没有使用类似“开鑫贷”平台所采用的银行直连资金结算技术, 而是简单地使用了在平台上充值再进行投资的资金使用模式。在这种模式下, 由于平台的投资行为本质上是平台对借贷双方进行交易的撮合, 借出者充值的资金经常不能立即匹配到合适的借款者, 存在一定的期限错位。资金暂时留存在平台账户中, 形成资金沉淀, 容易形成资金池。这部分资金缺乏足够的监督, 存在被挪用的风险。

同时, 为了吸引更多的借出者, P2P网络借贷平台基本上都提出了保证金、垫付金一类的储备金概念, 其作用类似于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如果平台上的借款者出现逾期或坏账, 平台将从储备金优先提取资金垫付给借出者。但关于储备金的保管和使用, 缺乏监管, 各个网络借贷平台的资金使用随意, 且不透明。例如“翼龙贷”平台的储备金是从全国各加盟店收取的, 但资金总量、资金存放位置以及何时动用资金的规则并不公开, 资金不透明;又如“易贷网”平台的储备金使用随意, 可以以“增值”的名义直接在自己平台上借出资金, 这些借出资金存在因借款者出现逾期或坏账而无法及时回笼的风险, 违背了储备金的本意。

(四) 违规使用信用卡投资风险

随着央行、银监会不断加强对信用卡的监管, 大部分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网上银行及第三方支付的信用卡充值通道已经被停用。但部分第三方支付平台并未严格执行相关规定, 投资者仍存在通过第三方支付通道使用信用卡进行充值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可能。例如许多P2P网络借贷平台都支持“国付宝”第三方支付进行充值, 而“国付宝”仍可通过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等的信用卡进行消费支付, 信用卡账单上面显示的是“国付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消费信息。投资人可以通过这样的消费方式使用信用卡充值P2P网络借贷平台, 并将资金出借给借款者。P2P网络借贷平台的资金出借的年化利率普遍达12%, 而信用卡消费则有20天至50天的免息期, 一旦平台出现逾期无法及时回款, 投资者又无法从其他渠道将相关信用卡资金归还给银行, 那么将发生连锁反应, 造成投资者信用风险, 并将资金风险传导至银行机构。

(五) 洗钱风险

P2P网络借贷平台的账户开通都是通过网络进行认证的, 只需身份证号码及其姓名即可开户成功, 并不需要进行现场核查签字。P2P网络借贷平台使用的充值模式, 可使用任意银行账号进行充值, 而后又可以从其注册账户的任意银行账号提现。这些行为均缺乏足够的监管, 很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 作为进行洗钱的工具。

二、P2P网络信贷平台的安全建议

(一) 重视平台安全, 加强平台建设投入

P2P网络借贷平台安全意识普遍存在不足, 缺少对软硬件设施方面的投入支持, 造成平台系统不可靠, 容易出现问题, 导致平台系统无法对外提供正常服务。建议P2P网络借贷平台注重自身安全, 加强平台建设的投入, 特别是对平台的安全防护、系统的灾备能力以及用户的使用体验方面的投入。

(二) 尽早出台网络信贷行业相关的监管办法

P2P网络借贷行业仍处于无准入门槛、无行业标准的状态, 发展速度虽快, 但存在问题也不少, 还缺乏必要的监管。建议尽早明确监管部门, 并尽早出台P2P网络借贷行业相关的监管办法, 对资金沉淀、储备金等的保管与使用制定监管指引, 制定网络借贷行业标准, 规范网络借贷行业行为, 并设置必要的技术门槛。例如, 可以引入安全系统评级, 要求P2P网络借贷平台系统建设向银行系统看齐, 满足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第三级等级安全保护要求;平台系统须配置一定数量的有经验的IT安全运维技术人员, 具备能够发现系统问题漏洞, 并能及时对系统进行改进、防护或修复的能力。

(三) 加强对银行卡的管理

怎样看待大学生创业 第5篇

这样的例子在当今高校中并不少见。在复旦、同济、财大等诸多名校聚集的上海市杨浦区一角,如果你走进一家餐馆或是咖吧,感叹于那里的美食和人气,又对贴心的服务赞不绝口时,请不要惊讶:大多数服务员是附近高校里勤工俭学的学生;而他们的老板,也是几个在校大学生。他们似乎不愿意称自己为”创业者“。当记者问到其中的一个学生时,他说:“我不是为了创业而创业,我是为了实现个人价值。”然后他补充道,其实自己更渴望稳定体面的工作,只是在生活不能给予这些的时候,才坚定地想要自己动手创造。

虽然创业这个词在大学生群体中炙手可热,但现实表明,关于创业的梦想与现实差距遥远。2008年华东师大调研报告表明:全上海77.6%的大学生有创业的意愿,但有创业决心的学生不到2%,真正创业的人更少。当公务员让人”刮目相看”,进入大公司让人”肃然起敬”,拥有稳定的收入和光鲜的公司头衔时,会有多少人正眼去看那些在创业中艰难挣扎的无名公司呢?

家长的矛盾心理可以为这种反差做一个很好的注脚。一位受访的家长谈到创业的时候说:“如果我们年轻时也有这么好的形势,我们也创业了!“记者追问他一句:”那你肯定支持你的孩子创业了?”这位家长立即换了一种表情:“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太苦、环境恶劣、没有诚信、不受人尊重……”

一组数据表明,国家每年有超过100万家企业(包括个体工商户)倒闭,其中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每年倒闭10多万家,企业的平均寿命3~4年。从国家工商总局的统计数据看,每年新注册登记的各类企业(含个体工商户)平均生存期仅有4~6个月。在很多人看来,创业本就是件艰苦卓绝的事,而几乎一无所有的大学生去创业,无疑是和自己过不去。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经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是:“投入几千万给学生,然后看其中80%~90%关门,政府值得这么冒险吗?”当然其中还有很重要的一个阻碍是许多大学生本人没有学过创业学,和社会接触不够,缺乏创新意识,不习惯吃苦耐劳。”如果连走上社会的基本技能都不具备,谈何创业?“

文章开头提到的小杨,当初他们4个一起出谋划策的老乡均来自农村,2人选择报研,另2人则有志于进入外资银行。小杨说,不是对自己”生态经济园“的事业没有信心,但显然一个好的团队是可遇不可求的。

究竟应当怎样看待员工? 第6篇

2011年, 宁波立华制药有限公司的员工卢仲贤, 获得了公司赠予的一本精美画册——《立华故事》, 这让卢师傅激动不已。他在立华已经工作了32年, 他和26位有着相同厂龄的一线员工就是《立华故事》的主人公。这本画册分为“青春与责任”、“活力与专业”、“协力与动力”、“创新与持续”、“国际化与管理”五个部分, 通过这些老员工的感人事迹, 记录了公司成长发展的历史, 也表达了公司对于这些老员工的真诚尊重。

类似的企业还有很多。1991年, 广州羊城药厂建起了一条碑廊, 里面矗立着5块2米多高的大理石石碑。碑上镌刻的不是什么领导人的题词, 而是本厂195位优秀员工的名字。这一座座“记功碑”树立起来后, 在员工中引起很大反响, 碑上有名者感到自豪, 决心为厂子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碑上无名者由此看到了员工在厂领导心中的位置, 努力工作、争取立功的想法也就油然而生。

从以上两个案例中, 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首先, 尊重员工价值应当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在企业的人力资源中, 员工应是最重要的部分。而一些企业却认为“千军易得, 一将难求”, 因此对待员工和管理层的态度有着天壤之别。这种差别不仅表现在薪酬上, 也反映在企业管理的诸多方面, 他们没有看到, 所有的管理措施最终都是必须依靠广大员工高效率的执行才能奏效的。马云曾经说过一句话:“在我的公司, 员工第一, 客户第二。员工高兴了, 他们就能愉快地工作, 更好地服务客户, 客户才能满意。”企业的发展实际也是人的发展, 如果员工的价值得不到重视, 他们对企业就会产生疏离感, 企业便难以形成凝聚力。因此, 高度重视员工价值应当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理念。

其次, 要把尊重员工价值落实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环节中。尊重员工价值, 就应当真心实意地为员工着想, 切切实实地为员工设计创造一个有尊严、受敬重、公平竞争的文化环境。企业文化建设不能只是举办一些文体娱乐活动, 而应把培育“尊重员工价值”的理念做为一项重要任务, 尤其是领导层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进而用这一理念修改完善企业的各项制度, 使这一理念真正成为企业一切行为的指针。企业文化建设还应着力建设企业与员工之间思想和情感的纽带, 像立华公司、羊城药厂那样, 通过一定的媒介将企业尊重员工的价值观表达出来, 将员工对于企业的重要价值反映出来, 从而形成企业凝聚力和员工向心力的良性互动。

第三, 要充分肯定员工的劳动价值, 努力满足员工的成就感和荣誉感。员工自我价值的实现, 是构建企业与员工和谐关系的重要基础。表彰奖励优秀员工, 是体现企业尊重员工劳动价值的重要手段。但是, 一些企业却在表彰奖励的标准上出现偏差, 例如, 对优秀管理者大书特书, 而对优秀员工却轻描淡写;为管理层设置的奖项名目繁多, 而为一线员工设置的奖项却寥寥无几;在奖励方式和额度上, 也存在重管理层轻员工的现象。这不仅有违公平公正, 而且直接伤害员工的自尊心, 挫伤员工的积极性。

第四, 要格外尊重老员工的价值, 而不应“过河拆桥”。固然, 与年轻员工相比, 老员工在接受新事物和体能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劣势, 但是企业不能因此而忽视老员工的价值。要看到, 老员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熟练的操作技术, 有稳定的职业心态和较高的职业操守, 更对企业拥有深厚的个人情感, 他们是企业应当倍加珍惜的宝贵财富, 而不能把他们视为沉重的包袱。有的企业把四十五岁以上员工“一刀切”, 且不说这是对人劳动权利的剥夺, 至少也是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企业应充分肯定老员工的价值, 积极营造老员工关爱青年员工、青年员工向老员工学习的氛围。企业珍惜关爱老员工, 青年员工就会联想到自己的未来, 从而增强对企业的信赖感。而这正是企业可持续发展不能缺少的关键因素。

怎样看待学生问卷的满意率 第7篇

学生问卷的满意率已作为许多中小学校评价教师的重要指标之一,并且评价结果与职称(务)晋升、岗位聘任、津贴核算挂钩。其间,常发生老师与学生、老师与学校的意见分歧或摩擦,影响和谐学校的建设。怎样看待学生问卷的满意率?笔者带着这个问题分别与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资历的老师和学校不同管理岗位的人员交流,探讨征询三个问题:一是各方判断满意与否所持标准是否一致;二是满意率作为评价教师指标的内涵是否相同;三是管理者如何校正问卷中的误差以更好地服务于教师发展。

学生认为满意的老师,首先是有责任心、爱岗敬业、关心爱护学生;其次是教学扎实,知识面广,教学方法灵活,辅导认真。学生吐露三种真情:一是既有责任心,教学又扎实的老师最受欢迎、最具人格魅力,不管是学优生、中等生、还是后进生,都喜欢这样的老师。二是老师虽然教学一般,但责任心强,工作认真踏实,学生也喜欢。虽然这些老师开始上课阶段对学生没有吸引力、感染力,但由于老师每次批改作业都很细心及时,辅导耐心认真,从不歧视学生,尊重后进生,对工作始终保持高昂的热情,教学情绪稳定,还能经常与同学交流,因而赢得学生欢迎。三是虽然教学专业水平高,但缺乏责任心,工作敷衍、得过且过的老师他们不喜欢,主要原因是学生认为这种老师在贻误他们的前程。但如果这些老师某一阶段认真负责,比如能认真及时批改作业、还能与学生交流,细心辅导学生的疑难问题,他们仍会投老师满意票。

老师对把学生问卷满意率作为评价指标有三种看法:一是只要认真工作,学生总会满意的。学生对老师是否满意,关键在于教师高尚的师德、勤奋敬业的精神、渊博的专业知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或高超的教学艺术等方面是否已从心灵上征服了学生。学生从内心深处认可了老师,他们就会广泛宣传,老师就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名师。二是若学风班纪不好,老师再认真学生也不会满意。学生本身厌学,基础又差,班风又不正,老师督促学习,学生认为是增加负担,是老师在给他们罪受,特别是后进学生混日子的想法与老师正常要求不一致,教与学目标相反,情绪当然对立,同样认真工作,带班风差的班级满意率当然低了。三是学生思想多元化,谁也不想多管,管多了,产生分歧,学生满意率就会下降。

管理人员认为,对老师工作了解最经常、最全面、最深入的还是学生,虽然学校领导下班听课,但只能了解老师教育教学的点滴情况,不能反映老师全貌,仅从一、两节课去评价老师往往会得出片面的结论。在学校里,与任课老师接触交流最多的是学生,学生对老师的敬业精神、教学水平是最了解的,所以,学生问卷满意率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老师实际工作过程状况,满意率作为评价老师的指标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

怎样看待孩子的自由度 第8篇

怎样看待孩子的自由度, 这是当代的现实问题, 也是一个理论问题。现提出我的如下看法与大家探讨。

自由不是放纵

“民主、宽松、自由”是好东西, 但是, 我们不能忘掉一个基本事实——孩子是尚未成熟的主体, 而把握好“民主、宽松、自由”的度需要主体比较成熟, 也就是在认识上和能力上达到一定的水平。

作为个体的人, 从出生到最终成为一个成熟的主体, 需要经历一个相当漫长、曲折、复杂的成长过程。一个尚未成熟的人, 他还不能完全享受“民主、宽松、自由”。

有人说得好, “所谓自由必须在成熟的基础上, 在孩子已经养成良好的习惯、具备正确的操守、能够明辨是非的基础上, 那时候的自由才有可能是真正的能够让孩子受益终身的自由, 否则, 自由就有可能是放纵, 是任性, 是霸道, 是教育的失败。”

和动物相比, 人类的成长期显得特别长。这是因为, 动物一辈子只需要有寻找食物、躲避危险和繁殖后代的能力, 就可以生存、发展, 而这个能力, 往往很快就能掌握。例如, 小羊生下来, 几个小时就可以吃东西, 跟着母羊奔跑。人却不可以, “人天生是个早产儿”, 人生下来不但不能自由行动, 而且大脑也没有成熟, 尚待继续发育, 需要在漫长的实践中学会人类的语言、文化和社会规则。更重要的是, “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 (列宁) 。每一代人, 总是想超越上一代, 所以创造精神是人类最本质的特点。其实, 自由最根本的意义是指创造精神。

“蛋壳理论”的启示

我们不能够简单地认为, 给了孩子自由就能够培养孩子的自由精神。似乎给孩子的自由度越大, “开放”得越彻底, 孩子的自由精神发展得就越好。或者把“开放”和“封闭”绝对地对立起来, 好像“开放”就是绝对的好, “封闭”就是绝对的坏。

东南大学的樊浩教授在《现代教育的文化矛盾》一文中提到:一个简单的事实是, 新的生命总是在封闭而不是开放的条件下孕生的。只有在蛋壳内才能生出小鸡.只有十月怀胎才能一朝分娩, 如果过早地开放, 不是扼杀小生命, 就是生出怪胎。封闭是开放的前提, 没有封闭, 也就无所谓开放。封闭与开放的中道是:当不开放就难以使生命成长和成熟时, 就必须适时开放。文化生命同样遵循这个原理。文化生命的培育, 文化个体与文化特色的创造, 初始阶段只能在封闭的条件下完成, 过度开放培养的不是世界公民, 而只是文化上的漫游者, 这种人没有文化故乡, 没有民族认同感, 更没有民族意识。在国家意识形态存在和文明冲突的背景下, 这种教育对一个民族来说, 无疑是悲剧性的。这篇文章可以给我们带来不少启示:一是培养孩子, 开始需要有一个封闭的环境, 过早地开放, 过度地开放, 对孩子的成长并不好;二是培养孩子, 需要适时开放, 不适时开放, 也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和成熟。

从他律走向自律, 在互动中走向独立

究竟给孩子多大的自由度, 至少要考虑四个方面的条件:第一是年龄, 年龄愈大, 给自由度越大;第二是个体特点, 同样年龄的个体, 成熟程度并不一样, 越懂事, 自我约束能力越高的, 给自由度越大;第三是家长能力;第四是生活地区的状况。

总的趋势, 肯定应该是逐步扩大孩子的自由度, 因为创造精神、自由精神的基础是人格独立。如果孩子从小不能够逐步自主、自立、自律, 创造精神就无法产生。

首先, 成人要根据从他律走向自律的规律, 逐步扩大孩子的自由度。孩子是随着年龄的增长, 从他律走向自律的。人类的成长期很长, 有一个很长的社会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由于未成熟的孩子是处在对成人的依附下的, 这就决定了他要按成人的价值标准行事, 用他人的价值观规范自己, 表现为他律下的依从性道德。不过他们只是在表面上以成人的价值标准来评价自己, 实际上仍有一个不断发展、潜在的支配自己的价值标准, 即满足自己需要的标准在起作用, 这里又有自律的萌芽。所以, 孩子的特点是他律与自律不同比例并存, 逐渐从他律走向自律。

其次, 在互动中走向独立。

有些家长认为, 要想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 只需要给他一个宽松的环境, 孩子就会自然而然地发展独立自主能力。其实这种看法是非常错误的, 孩子的独立, 是在与家长的互动中培养出来的。

例如, 在一个和谐的家庭中, 孩子和父母的关系是友好和相互信任的, 孩子内心有很强的安全感, 他也就养成了与人为善的交往态度, 这样他的独立性就比较强, 在处理外界事务时比较大胆, 他相信家长能够理解和支持他。所以说, 和谐家庭的孩子更加独立、更加勇敢。

孩子从共生、互动走向独立, 大致有四个阶段。

出壳阶段:这时候孩子像刚刚从蛋壳里孵化出来, 他一方面认真探索外界, 观察母亲, 试探着拉拉母亲的头发, 揪揪母亲的耳朵, 看母亲有什么反应;另一方面, 又表现为认生, 死黏着家长不放。这时候父母应该对孩子的探索给予鼓励, 对他的胆怯给予理解。

练习阶段:孩子的能力提高了, 开始自主操作, 进一步脱离母亲。孩子一会儿勇敢走出去“招猫逗狗”, 一会儿遇到麻烦, 又回到母亲身边寻求支持和安慰, 进行“充电”。这个阶段家长对孩子除了鼓励, 还需要对孩子的言行给予恰当的反馈, 对了就赞扬, 错了要反对, 同时引导他寻找正确的方法。

矛盾阶段:这个阶段是父母最困难的阶段, 对孩子来说是既想依赖又想独立的矛盾时期。孩子常常设法引起父母对自己的注意, 但是当父母对他们亲近或者给予帮助的时候, 孩子又会说“不”来表示自己的独立性。这个阶段在少年期达到高峰。作为父母这个时候既要鼓励孩子的独立, 又要对他遇到的实际困难提供援助。

稳定阶段:这个阶段甚至会延续人的一生。也就是说, 家长的形象和家长对孩子的影响会稳定地长期留存在孩子的心中。孩子相信家长不管在不在自己身边, 一旦需要, 家长就会出现并给予支持。只要内心相信家长的支持永远存在, 孩子就能够独立起来。许多伟大的人物, 例如爱因斯坦、爱迪生, 当他们在成长阶段遇到挫折时, 正是母亲的这种稳定形象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 孩子2岁、5岁和10岁, 大致是行为比较平稳的阶段:而4岁、8岁和14岁则是行为不稳定的极端扩展期, 有时会表现得很过分。家长应该理解, 孩子出现这种心理混乱, 往往是独立化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是孩子进一步发展的前奏。孩子这时内心正在整合与父母的关系以及各种人际关系, 当他们度过波动不安阶段后会更稳定、更成熟。

所以, 家长如果想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务必是通过互动, 而不是放纵。给孩子的自由度, 应该根据互动的不同阶段的需要来确定。

至于冰心所说的要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 我想这是一种文学语言, 尤其是面对旧社会那种压抑一切独立思考的时代, 确实是需要加以强调的。即使在当代, 中国传统教育中成人对孩子满足过多、照顾过多、包办过多、禁止过多, 也是亲子互动中应该反对的。我们需要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冰心的观点。

要给孩子多大自由度建议

要想提出一个绝对标准, 直接告诉教师和家长在不同年龄、不同情况下给孩子多大自由度是不可能的, 尤其是我们当前处在社会、教育都不成熟的条件下。根据以上“从他律走向自律, 在互动中走向独立”的原则, 吸取成功的家庭教育经验, 我认为, 给孩子的自由度, 大致可以这样掌握。

时间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六岁之前的他律阶段。

二是六岁到十四岁从他律过渡到自律阶段 (小学一二年级是他律为主、自律为辅阶段;三四年级是他律为主开始转入自律为主阶段;五年级到初中二年级为自律为主、他律为辅阶段) 。

三是十五岁以上进入自律阶段。

内容上可以分为三个时代。

幼儿、儿童时代——“抓小不抓大” (抓基本的行为习惯, 不要抓空洞、抽象的理想及信念) , 在养成基本行为习惯中为将来的理想信念作准备。

少年时代——“大小一起抓” (巩固良好的行为习惯, 开始理想、信念教育) 。

青年时代——“抓大不抓小” (抓紧人生理想、世界观的教育, 生活习惯由孩子自己去安排) 。

方法上, 带、扶、放

六岁之前的他律阶段:带。这个“带”是指家长的引领, 主要由家长确定方向, 确定范围。然而在这个范围内, 还要发挥孩子的自主性。比如家长和孩子去买玩具, 不要由孩子随便选择, 也不要由家长具体地确定选择, 而是由家长确定一个适当的范围 (既适合孩子的年龄又是家庭经济条件所允许的若干玩具) , 由孩子自己选择。这个“带”要体现家长的负责与孩子的选择相结合。

六岁到十四岁的从他律过渡到自律阶段:扶。“扶”的程度, 要根据过渡时表现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是, 孩子会做的, 教师、家长不再做, 孩子学会了, 进了一步, 教师、家长就要退一步, 不要包办代替。

十五岁以上进入自律阶段:放。十八岁之前孩子还不是法律上“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 因此, 有一些重要的行为需要成人管理 (如出远门, 夜不归宿) 。当然, 以上只是要给孩子多大自由度的一个基本原则, 具体到每个孩子, 如前所述, 还要综合考虑孩子的个体特点、家长能力和生活地区的状况。

怎样检验给孩子的自由度是否合理、恰当

如何评价教师和家庭给予孩子的自由度是否恰当、合理, 这需要更多的实践探索。我提出一个观察和判定的参考标准, 希望广大教师和家长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中进行检验、修正。

一、孩子的情绪背景是否愉快、向上。孩子总的心境应该是愉快、向上的, 这不包括偶尔的失败、受到批评时的不高兴, 因为它很快就会过去, 不是整体性、根本性的。如果孩子整体性地不愉快、不向上, 整天紧张、麻木, 甚至惊恐、痛苦, 则应该考虑是否给予的自由度过小了。有人认为良好的心态还应该包括对世界万物的好奇心和爱心, 遇到问题、困难、挫折时的积极的心态,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二、孩子是否尊重别人。一般说不懂得尊重别人的孩子 (包括不尊重、孝顺长辈) , 只关心自己的利益, 不懂得和别人分享, 可能是给予的自由度太大了。如果内心尊重别人, 只是缺少礼仪规范的教育, 家长则要及时补上。

上一篇:课文《圆的认识》教案设计下一篇: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