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创新创业论文题目

2024-08-28

大学创新创业论文题目(精选8篇)

大学创新创业论文题目 第1篇

21世纪,大学生在想要创业是最困难的,做点小本创业的小项目吧,找不到合适的,不是资金投入量大,就是利润太低,没有前景,那么21世纪的大学生创业贵在一个“创新”上,没有创新,永远面临被淘汰!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学创新创业论文题目,欢迎阅读。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教育方法探析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究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究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探索实践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途径分析

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模型分析

试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大学要成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高地

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

创新创业型大学设计教育模式研究

论大学生创新创业校内训练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

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管理刍议

创新创业型大学的使命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大学生创新创业综述

浅谈大学生创新创业

助力大学生创新创业

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意愿现状调查

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体系建设初探

浅谈独立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研究

浅析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分层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综述

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研究

论大学生创新创业品质与能力

大学生创新创业途径浅析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简论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式研究

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新路径

教育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影响探析

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瓶颈分析

论教学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之道

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开展对策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实践研究

应用技术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途径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实践

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

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与对策研究

浅析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讨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化建设探究

如何有效开展大学创新创业教育

浅谈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

大学生创新创业环境建设研究

大学生创新创业心理研究

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模式

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思考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思考

基于创新创业的证券特色专业毕业论文改革新探

大学创新创业论文题目 第2篇

21世纪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一旦自己的产品或者能力达不到要求的话,就很有可能面临淘汰,那么在这个社会创业更是艰难,无论什么行业,竞争力都非常巨大,而且科技发达的现在,更难于生存。大学生在这个阶段创业是最困难的,做点小本创业的小项目吧,找不到合适的,不是资金投入量大,就是利润太低,没有前景,那么21世纪的大学生创业贵在一个“创新”上,没有创新,永远面临被淘汰!

当今社会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当代大学生就业困难,面对这样的局面,我们当代大学生更应该自主创新创业。大学生创业成功,不仅自身不用再向社会索取岗位,相反会成为工作岗位的提供者,假如大学毕业生成功创业汇流成河,无疑可以大大缓解整个社会的就业难问题。当然,我们还必须认识到,大学生创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创业的能力和素质并非短期培训所能达成。有些素质甚至靠培训也很难达到,比如谋略、胆量,以及识人用人等,这些都需要长时间不断训练和积累。创业的心理准备也是一个关键,许多大学生并不害怕自主创业,而是担心创业后很可能面临的失败打击。大学生必需对自己进行职业规划,不仅需要明确自己是否适合创业,是否具备创业者应具备的基本素养,还需要准确的定位、清晰的目标和合理的通道,确保创业在既定轨道上有序发展。

大学生创新创业不仅可以给自身带来财富,而且能给社会带来更多的就业岗位,使社会得到更好的发展。那么作为大学生,我们该如何创新创业呢?怎样才能成功创业呢?创业需要我们具备怎样的能力和素质呢?这些都是我们能否成功创业的关键。

改革开放初期,提倡摸着石头过河,鼓励人们大胆试、大胆闯。这曾经有功,甚至功不可没。但时过境迁,在倡导科学发展观的今天,不应该再摸着石头过河。社会的开放度已经充分高、市场规则也基本建立、信息传播也非常便捷,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也得到了多方面的满足。现在不是市场到处空白的年代,不是商品极度匮乏的年代,不再是石头缝里都能捡到金元宝的时代。创业只要有激情就能成功的年代已经过去。大学生 1 创业往往白手起家的居多,经不起反复的失败和折腾。摸着石头过河,显然不能成为我们的选择。所以创业应该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实际情况能做到的事情,资金少,就要做资金少的工作,创业应该是一个摸索自己所在行业套路的过程,不在于资金的多少,而在于怎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去选择创业。

一个成功的创业者所谓的“天分”,主要是靠在创业的“实践”中培养出来的。不仅包括思想方法、知识和智慧、经验和技能、品格和气质、风度,更重要的是做人的品行、人格、心态和为人的心胸。

第一,必须具有影响他人的能力,就是能够让合伙人、周边员工心甘情愿地跟随自己去为理想而奋斗。只有感召力和创业者的影响力才可以激励团队和自己一起前进。

第二,创业者应具有激励他人的能力。一个可以调动团队潜能的领军人物,才可以焕发团队每个人的事业激情,才可以振奋人心,才可以使每个人为参与到伟大的事业而感到自豪。只有这样的团队才有生命力和活力。

第三,创业者必须有非常清晰的使命感和远景目标。一个没有方向的创业者是没有办法成功的,所以使命和目标是成功的第一步。创业者必须回答,我从哪里来,现在在哪里,将要去哪里。也就是说,应有一个清晰的企业发展和成长的蓝图,同时要有能力制定实现目标的战略和途径。

第四,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有非凡的决策能力。因为,光把事情做好或把企业管理好是远远不够的,考验成败的关键是能否做正确的事情,也就是必须做正确的决策。外面的诱惑很多,机会也太多,而一不小心就可能掉入盲目决策的陷阱。

第五,必须有整合资源的能力。企业的资源不仅是人、财、物,还包括知识、时间、智慧组合、公共关系等无形的要素。如果没有把资源整合在一起的能力就会失去竞争的优势和先机。

第六,必须具备应付变革的能力。创业者是否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突破 2 自己固有的思维局限,挑战自己以往的成功模式和战略手段,是考验创业者心理素质和魄力的重要环节。不断否定自己,突破自己,战胜自己,向自己挑战,向明天挑战,才有机会成为未来的佼佼者。

一个成功的创业者还必须具备良好的信誉,有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有非常强的沟通能力;并具有熟悉本行的专业知识;对待周边人群具备开放的心胸和一颗同情心、关怀心。

同时,创业者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化素养是一个看不着但能感觉得到的品质,是在知识社会中长久保持成功所必须具备的品质。不过,创业者不必过分担心自己的文化素质,创业者应该知道文化素质是一个人的修养,通过平常多读书,勤思考,渗透到自己的言行中,就会逐步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文化素养的内容十分广泛,几乎无所不包。创业者每天要辛勤地工作,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文化素养的修炼上。因此,创业者也不必试图从全方位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只要抓住文化修养的主要内容即可。一个人的文化素质一般集中体现在思想道德和专业知识上。

创业者或许对思想道德重视不够。其实,做商业的人士,要特别重视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创业者放弃别的种种诱惑从事新事业的开创,也是以实现自己理想为目的的。在这里所说的思想道德修养是指创业者对待广大客户的态度以及对待社会的态度。中国当前已进入了买方经济时代,作为卖方的商家必须以优质的产品、真诚的服务来赢得顾客的信赖。只有那些能为顾客带来更多便利、创造更多价值的商家,才能在商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创业者在创办商业机构的选择上,在公司的运作经营上,不要将心思全部用在如何赚钱,而应思考自己所创的事业是否给众多的人带来更多的幸福。因为,创业者辛勤创业,并非只是为了金钱,而是为了实现人生的价值。

大学创新创业论文题目 第3篇

湖南地处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南, 是一方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杰地灵的神奇热土。全省总面积21万平方公里, 总人口6800万, 辖14个市州、122个县 (市、区) 。湖南既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也是中国革命圣地, 不仅享有“炎舜故地、屈贾之乡”的美称、“惟楚有材, 于斯为盛”的盛誉, 而且涌现了黄兴、蔡锷、宋教仁等一批民主革命先驱和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等50多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湖南也是资源宝地、旅游胜地, 被誉为“鱼米之乡”、“有色金属之乡”和“非金属矿产之乡”, 境内洞庭湖、张家界、岳阳楼、炎帝陵、岳麓书院、韶山、南岳、凤凰古城等驰名中外。改革开放以来,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 湖南人民弘扬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经世致用、实事求是的湖湘精神, 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各项事业不断进步。特别是省第九次党代会以来, 全省上下立足科学跨越发展, 抢抓中部崛起、“两型社会”建设、国内外产业转移等重大历史机遇, 大力实施“一化三基”战略, 坚持以新型工业化带动新型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 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作, 经济社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2008年, 在面临百年一遇的冰灾、煤电油运空前紧张、国际金融危机等重重困难和挑战的情况下, 依然实现了GDP首次迈上万亿元台阶、规模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各项存款余额首次达到万亿元规模。今年以来, 我们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 紧紧围绕“弯道超车、科学跨越、富民强省”的新思路和“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就业、强基础”的总体要求, 采取一系列有力举措, 推动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一季度全省GDP同比增长12.9%, 比去年同期约高3.9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均好于去年同期,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 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事业稳步推进, 文化强省、教育强省、人才强省和创新型湖南建设日见成效。其中, 高等教育蓬勃发展, 目前全省共有高等学校100所, 2008年招生总数达30.87万人, 在校生超过95万人, 毛入学率接近20%, 基本满足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 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历史性跨越, 为推进全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就业是民生之本, 创业是就业之源。当今世界, 大力推动全民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 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 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大学毕业生是国家精心培养的高素质人才, 同时也是潜在创业能力最强的群体。在当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 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 对于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 湖南推出了一系列举措, 如:培育高校毕业生就业增长点、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完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着力促进高校毕业生以创业带动就业等。其中, 建立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政策环境被作为拓宽就业面、改善民生的一项重点工作。从2009年起, 湖南省政府将建立大学生就业创业专项资金, 并动员社会各方面参与建立大学生创业基金;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畅通大学生创业“绿色通道”;加强对大学生创业工作的指导, 把大学生创业资金的投入、创业扶持政策的落实、创业教育培训的质量、创业服务的水平、创业带动就业的效果等, 作为衡量大学生创业工作的主要指标, 纳入就业工作考核重要内容, 推动形成以政策促进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良性循环。

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是推动大学生创业就业的基础性、先导性工作。近年来, 中南大学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专门成立了创业教育组织机构, 建立健全了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 形成了“专业教育+创业教育”的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特别是创办了中国大学生创业网站, 建成了600余个创业依托基地、实践基地、模拟基地和就业基地, 组织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创业教育与实践活动, 取得了一系列创业教育成果, 在校学生已创办企业和创业工作室150余家, 为省内外高校开展这方面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今天,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分会成立大会在中南大学举行, 这既是对该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充分肯定, 也是对湖南高校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的极大鼓励和鞭策。希望全省高校以此为契机, 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大力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创业型高素质人才, 为国家和湖南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省委、省政府将一如既往地重视和支持全省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创业就业工作, 并将竭尽所能地支持和推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分会又好又快发展。希望各位领导、专家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湖南的教育事业, 经常到湖南来走一走, 看一看, 为湖南教育事业的发展多提宝贵意见。

最后, 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分会起步顺利、蓬勃发展!祝各位领导和专家在湘期间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大学创新创业论文题目 第4篇

新型创新创业大学将实现从单纯知识技能传授到创新创业生态创建的转变,以创新创业生态创建为核心。新型创新创业大学呈现出独特而鲜明的特征。

构建创新创业产业需求对接系统。一是加强产业设计研究。围绕中关村互联网、云计算、生物工程和新医药、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和节能环保以及文化创意等“6+1”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型创新创业大学针对各产业发展现状、发展规律、发展理论展开广泛深入的研究,按照市场需求主动进行产业设计,使创新创业不再盲目。

二是加强创新创业方法论研究。新型创新创业大学提出中关村进入创业2.0时代的重要论断,围绕创业2.0时代特征,针对互联网思维、创客极客、“双众”(众包、众筹)模式、幸福创业等重要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助力创新创业者主动把握内在规律,大大提高创新创业效率与成功率。

三是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的研究。结合科技成果转化实践,提炼总结出以“中关村光电技术实验室+北京理工光电技术研究院+光电孵育基金+中关村光电产业园+北京理工光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五位一体”科技成果转化新体系,从而为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开展创新创业提供更多源动力。

搭建创新创业资源平台。一方面,创建创新创业知识经验分享氛围。在新型创新创业大学,汇聚了众多在创新创业领域具有丰富实践经验、怀有深刻切身体悟的创新创业者,通过搭建交流互动平台,促进知识经验分享,使创新创业者互相鼓励、互相提高、共同成长。另一方面,实现创新创业资源汇聚。在新型创新创业大学,汇聚了产业投资者、金融服务者、科技中介、创新先锋、创业导师等众多创新创业服务者,通过“众筹”可以解决融资难题;通过“众包”可以便捷地获得足够的研发能力、生产能力和销售能力。新型创新创业大学的丰富资源,助力创新创业不再难。

创建创新创业服务社区。一是设有创新创业孵化器。在新型创新创业大学所设立的孵化器里,拥有配套齐全、资源丰富的创新创业空间,使创新创业者不仅可以及时得到专业化辅导,也能较为便捷地获得资金、技术、市场、人力等各方面大力支持。

二是具有网络社区空间。以互联网为平台,运用信息化手段,倾力打造投资社区、孵化社区、科技成果转化与辐射社区,创新创业者在社区里可以展开经验交流、知识分享、能力互助、资源互通,从而有效突破时空限制,充分实现创新创业优势资源整合。

三是形成创新创业生态体系。线上线下联动,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互补,最新创新创业理论指导,新型创新创业模式引领,共同形成创新创业生态体系,为创新创业者快乐创新、幸福创业提供广阔天地。

总之,新型创新创业大学具有实践性、研究性、资源性、生态性等方面鲜明特征,创新创业者从入学到毕业的过程,就是他们成长与成功的过程。新型创新创业大学使创新创新创业之路更便捷,新型创新创业大学必将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发展。

大学生创新创业论文 第5篇

关键词:大学生 创新创业

创业是创业者通过发现和识别商业机会,成立活动组织,利用各种资源,提供产品和服务,以创造价值的过程。

创业是就业的另一种模式,所不同的是创业者不是被动地等待他人给自己“饭碗”(就业机会),而是主动地为自己或他人创造“饭碗”。目前,我们国家提倡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并为此出台了一系列包括工商、税务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之所以提倡大学生创业,除了创业不失为缓解目前就业压力的一条解决途径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大学生要具有一种敢于开拓的创业精神。江泽民同志也多次提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青年一代,尤其是大学生,是中国最具活力的群体,如果失去了创造的冲动和欲望,而仅仅安于现状和守成,那么中华民族最终将失去发展的不竭动力。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绝不仅是希望创业的同学所应考虑的事情,即使是在其它岗位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也不该失去创新之“心”。

创业具有较高的风险,但也有较高的回报。随着商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迅猛来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入到创业的浪潮中,并取得不少成功的经验,大学生创业也因此成为热门的话题。

但是,随着我国高校招生人数的不断扩大,每年的大学生毕业人数也迅速增加,于是毕业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了一个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毕业后何去何从,也成为大学生们不得不尽早考虑的问题。创业作为另一种就业方式会不会被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所考虑呢?三年前大学生创业作为一种新鲜事物引起了各界关注。而近年来,风起云涌的学生创业潮却遭遇“寒流”,很多学生公司纷纷倒闭。有专家指出:“当前大学生创业还刚刚迈出幼嫩的脚步。对于大学生创业,各方面 的观点正在形成之中,条件和环境也都在逐步完善。随着时间的推移,参与创业的学生越来越多,创业定成为根植大学生心中的一种成才模式、成才理念。”

那么,我们要怎么解决大学生创业难的问题呢?

我觉得,在自身方面,大学生至少要注意四个方面:

1、要提高自身的创业素质。一些大学生创业者对公司运作的认识过于简单,他们不清楚如何融资、如何做商业上的事务活动筹谋、如何塑造管理团队等,甚至连基本的财务、管理方面的常识都很短缺。因此,在创业前,应该有一个相对系统的理论培训。

2、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既然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进行创业,那创业就必须符合市场规律,不经过市场调研,盲目投资,成功的可能就很小。因此,在创业之前,应该冷静地思考,选择啥子行业来做才气更接近成功。

3、要多方面了解政策,充分哄骗政策。对大中专结业生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的,通称里有不少相干的优惠政策,大学生创业者应该充分了解这些政策,哪些用度是可以减免的,哪些优惠是可以申请的,都要做到胸中有数,这样才气在创业之初,节约资金更好发展。

4、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心理脆弱是大大都大学结业生的通病,遇到一点挫折和困难就轻言放弃,是不会取得终极成功的。创业的道路没可能一帆风顺,以是,大学生在心理上的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途径。在学校方面,我们应该对教学方面的不足加以改善:

1、构建个性化的学生选拔培养考核体系,使创新创业及实践教育走向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轨道。

建立合理的个性化学生选拔培养考核体系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它使高校教育更为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同时,为我国高校进一步深化、细化教育创新理论提供了科学依据。社会经济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对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学校应积极更新教育观念,打破传统教育模式,在人才选拔培养考核过程中,其模式的定位、形式及体系的整合和内容的改革上,要树立以适应性为核心、以个性化为特点的高等教育质量观,以贴近学生实际、满足学生内在需求为目标,构建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不仅使学生有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也给学生提供更多能够发挥自己潜能的创业平台。

2、加强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根本途径。

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实践是关键。只有把课堂教学所学到的文化知识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尤其是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才能使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真正得以提高。

3、重视开发利用社会教育资源,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教育模式确保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实施。

创业品质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包括敢于竞争、敢于冒险的精神,脚踏实地、勤奋求实的态度,锲而不舍、坚定执着的顽强意志,不畏艰难、艰苦创业的心理素质以及良好的心态及自控能力、团队精神与协作意识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培养大学生具有良好创业品质的前题,优秀的导师是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保障。所以在不断加强和改善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学校要注重开发社会教育资源,聘请创业上有建树,品德高尚、乐于奉献、责任心强的成功企业家来担任大学生创业实践导师,充分利用他们的创新创业思想与实践平台,创新教育模式,有计划分期分批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与实践能力培养和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实施;才能培养出具有敢于探索、突破常规、勇于创新的复合型人才。

4、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创新创业教育是对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具体要求,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加强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知识的

大学生创新创业论文 第6篇

1工作室为导向的创新创业意义

工作室创业模式即学生在学习期间自己组织的小团体,目的是在工作室内研究课上的难点和重点,并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以期在实践探索中寻找不足,不断的进行改进,通过实践理论的充实实现成员间的互动,共同寻找未来共同发展的平台。通过工作室的模式,能强化学生的管理,让学生在学习之余管理自我、创新自我、团结自我。并由具有创业经验的导师带队,学生根据知识内容自主设计实践活动,自主规划和经营。在工作室内工作和学习,能够累计经验和人脉,掌握团队合作理念,从而为今后的就业和创业提供筹码。工作室项目的开设能突破传统授课模式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可更好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通过自主实践的形式表现出来,使教学更好的融合实践。借助工作室模式能缩短理论与实践间的差距性,工作室的开展先要提升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然后结合学校的专业进行项目设定,最后调动学生的价值理念和导向,并将实战看成是驱动学生发展的前提保障。

2工作室模式下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路径研究

2.1培养机制上具有开放、连续和融合性

工作室要想长远发展人才是发展的核心前提,所以工作室就应网罗各类人才积极参与到建设中。工作室开设时人才的纳新和管理上要重视主体开放,从而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管理学生的团队意识。就机械类专业工作室为例,可在全校范围内招收具有科研和制作爱好的学生,可不限专业,只要有这方面爱好和研究即可。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工作室内的人员形成学科交叉,避免工作室内的学生都是同一专业,问题处理中多使用同一处理模式。除此之外,让工作室内不同专业的成员间相互学习,进行优势借鉴,能利用本专业的优势特征,带动其他专业的发展。团队内成员间的频繁交流,能使团队中成员了解更多相关专业的知识,进而拓宽团队中成员的知识层面,避免学生学习机械专业只能了解这一专业的知识,对其他专业的知识知之甚少,不能满足未来国家综合性人才的需求。工作室管理中可以使用开放式的管理模式,即非团队内的成员也能参与科技发明活动,这就能发动成员周边的同学、室友或者朋友等都积极的参与到项目研发中,成员间的亲密互动,能强化彼此间的合作意识。如项目完成后,需要进行后期的外观设计,小组成员就会向美术专业的学生寻求帮助,他们能为小组成员提供新的思路或者设计理念,在双方的配合下共同完成外观的设计,非美术专业的学生能在设计中重新整理思路,打破以往专业思路中的固化思想。所有参与工作室内的新成员,应经过一年的“试用期”,然后才能成为真正的工作室成员。并要为工作室内的成员建立档案,使用编号制度管理成员,要求每个成员有着自己对应的编号,建立工作室微信或者qq群,利于成员工作之余交流项目和专业知识。定期开展讨论大会,总结一段时间内的工作状况,探寻业务的进展情况,并解决工作中常见问题。

2.2培养内容上的主体、互动和独立

2.2.1主体活动

作为工作室内的成员要结合自身的项目开发需求,设定具有针对性的项目探索计划。要求教师在培养中注意培养内容和方向上的一致,同时在保有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唤醒学生主体学习意识,让学生有良好的主体性。培训中,教师应积极的与学生互动和交流,以构成师生互动平台,双方在交流与互动中,能了解彼此的看法。教师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学生可能在经验和能力方面会略显不足,但部分学生的思路不受传统思想束缚,具有创新意识,教师就要加以鼓励,让学生积极的思考,并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将具有质疑的权利,也愿意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2.2.2互动性活动

工作室组织定期讨论,这能提升小组内成员开拓的思想理念;积极的发言,并将自己的理念和想法说出来与大家分享。为培养学生的能力,要求每个小组成员都轮流组织会议,担任会议主持,从而锻炼人员的能力与表达。作为小组负责人需要协调好成员关系,并在互动中探索知识,提炼关键性知识要点,加入自己的想法,锻炼自己的创新创业意识。如,电子通信专业的学生在讨论中发现,现在互联网软件的发展,很多手机厂商不重视硬件,导致手机蓝牙传输速度仍旧停留在过去的缓慢传输状态中,大型文件在无网络的情况下,传输速度极慢,那么是否未来创业可以从这方面入手,研制无网的传授系统。大家就此开展激烈的讨论,成员间进行互动必然会有意见冲突之时,通过冲突碰撞不断的谈论,涌现出新的思路,那么就应让学生在冲突中寻求能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并通过应付困难强化解决困难的意识与勇气,这才是开展创新意识的最终目的。

3结语

工作室是创新与创业的实践性载体,就应将学生看成是课程教学的主体,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让学生具有良好的综合素养。培养中以机制、内容和手段为主要入手点,共建创新意识,构建师生共建的学术共同体,补充现有教学模式,发展学生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就业发展理念。

作者:翁润钡 蔡露燕 单位:广州珠江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林小军,刘君,张红岩,马青丽.基于课外师生工作室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xx(03):11~12.

[2]李智.创新创业工作室对大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J].高师理科学刊,20xx(07):131~141.

[3]邓小明,邓志龙.基于工作室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研究———以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为例[J].科教导刊(下旬),20xx(06):111~112.

[4]宋俊锋,林素仙,计佳燚,吴琼.基于“工作室”模式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J].科技展望,20xx(07):131~141.

大学生创新创业论文 第7篇

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提高是推动创新型现代化国家建设的需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是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高校大学生是实现成果转化、技术转移和解决国民经济重大科技问题的生力军,是我国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原始创新的主要力量。高等教育是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创新创业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保证,提高和加强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是培养新型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的主要途径和手段,能有效支持和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起到积极作用。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是毕业生社会适应性不强、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不强等方面的问题。

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根据社会需求及时调整专业方向、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紧紧抓住“创新性”、“应用性”这个内涵,在注意提高学生掌握深厚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突出创新创业综合能力、工程技术实际应用能力、实践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努力加强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工程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1、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学院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主要面向地方区域经济,为地方工业经济的发展和老工业基地的改造服务,通过紧扣培养目标、改革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努力优化培养方案、完善课程体系,完善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动手能力,鼓励学生参加创新科技活动、提高学生工程实践应用能力,探索具有地方高校特色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实施途径,进行人才培养目标的创新创业型改革,培养学生从简单意义上的机械产品设计与制造的工程师转变为可以实践或接近实践,承担转化应用。

2、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与优化,开展嵌入式课程改革尝试通过对不同本科专业学生多年培养过程的经验积累和毕业生就业网络系统反馈,根据社会需求重新设置和调整专业方向,明确培养目标,合理调整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培养重点面向黑龙江地方经济建设的创新应用型人才,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了一整套适用于机械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尤其是在理论知识点与工具软件应用的对应关系方面,针对不同学期、不同重点理论课程制订了相适应的培养方案,并设计出一整套适用于该培养方案的实践教学课程,以便适时适度地考核学生在该阶段下对知识点及其工具软件的掌握程度。

3、构建“教、学”平台,因材施教,大力推行“导师制”改革尝试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为促进学生创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教师应该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和加速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院强调构建“教、学”平台,摒弃以往构建学生“学习”平台的做法,实行“兼职导师+研究生培养+本科生教育”一体化管理模式。专业教师兼职学生学习导师,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依托导师的科研项目,在本科生中选拔优秀成员,组建金字塔型“教、学”团队,提供学生创新实践的“第二课堂”,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地深入到导师的科研项目研究中。

4、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增加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的机会在制定教学计划时,着重强调和增加各实践性教学环节。在各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方案和课程设置上,特别是在教学与培养过程中坚持重视动手实践的原则。各专业设置相当数量的实习和实训环节,对贴近工程实际的主干课尽可能设置课程设计。

大学创新创业论文题目 第8篇

1.1“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

在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发表致辞,指出:要借改革创新的“东风”,推动中国经济科学发展,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其目的就是要调动起千千万万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新一代的年轻人带动起来,把科学技术转化成生产力。由此,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浪潮引起了多方的关注,也成为2015年的发展热点。“大众创业”与“万众创新”的意义不仅在于经济,也在于政治和文化,三者相互配合,共同进步。1.2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背景

当代大学生是新时代担负发展重任的中坚力量,他们在享受着社会发展成果的同时,也面临着经济转型、突破等重大难题,于是创新创业显得格外重要,高等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便应运而生。高校作为创业人员的孕育机构,在高等学校中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对于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依托第二课堂,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自主就业,这样不仅可以缓解就业压力的需求,同时也是创新型国家的需求。

但就现实情况而言,大学教育要想使创业摆脱纸上谈兵,真正做到从书本走向实践,从课堂走向社会,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首先,目前我国多数高校都以传统式专业知识教授为主,创新创业教育意识相当薄弱,仅仅将鼓励大学生创业以口号式教学方式传授给学生,这就造成了现代大学生象牙塔式的学习状态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广阔的学识和创新探索精神的现象。其次,让年轻人做好“创客”对高校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水平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创业者不仅要组建自己的团队,不断熟悉商业模式,还要不断思考自己的创业点是否有创新性。然而大学生创业往往思想准备不足,缺乏细致充分的调研,缺乏核心技术和优势力量。

2“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相关性探究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号召的深入推广,各行各类的创业活动越来越频繁。其中,大学生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与较强的综合素质,那么他们是否对自己创业有更加强烈的欲望呢?答案或许是否定的。究其原因,症结在于双创政策的推行并没有很好地改善当前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及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下面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数据进行分析。

2.1“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大学生的影响程度

政策虽出,大学生们的反应却平平。调研显示,大学生对创业活动的积极性并不大。其中,合肥地区的五所高校中,对这一政策比较了解的仅有31人,占调查总数的10.69%,52.76%的学生仅听说过这一政策,且有自主创业打算的仅有10人(见表1)。而集各项优势于一身的北京地区的部分高校中学生的自主创业意向也仅为4.44%。这表明,双创政策并没有在大学生群体中普及开来并对其产生很好的激励作用。

2.2“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影响程度

加大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必然是提升大学生创业意识和成功率的绝佳途径。调查显示(见表2),大多数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并没有因双创政策的出台而发生变化。在调研的八所大学中,仅有23.87%的学生认为自己所在的学校设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创业方面的教育,其中211和985大学占43.5%。

这表明,各个大学普遍对双创政策响应度较低,其教育模式急需改变。

2.3“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相关性分析

将“对双创政策实行时间的长短”与“学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数据进行Pearson correlation相关性分析(见表3),Pearson相关性为0.038且显著性P=0.514>0.05,这说明双创政策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着极弱的相关性甚至不相关。但是理论上,随着政策的推行,其逐步趋于成熟,各大高校应当逐渐提高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即两者应当是显著的相关关系。由此可见高校并未将此政策贯彻落实到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并未得到显著改善。

本次调研发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并没有真正深入大学教育和学生内心:大学教育模式和大学生求稳的传统就业思想并未改变,因此没有出现大规模创新创业活动。怎样改变当下的情形,最大限度发挥政策、知识、才能的作用值得我们深思。

3落实创新创业政策,改进高校教育模式

紧随时代潮流,鼓励创新创业,是我国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步骤。为达成这一目的,高校必须以合适的步伐,由浅入深地指导学生,培养其创新创业意识及行为,从而为社会输入高质量人才。

3.1高校加强宣传创新创业政策,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氛围

提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影响,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是学校应加强该政策的宣传与引导,重视政策的实施。首先让大学生了解该政策、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使他们认识到国家对创业者的支持与保障力度,让他们体会创新创业能带来的益处,激发他们的热情。其次高校可以充分发挥在校创业社团的作用,通过试点发展、以点带面等方式促进大学生创业工作的新举措,宣传大学生以及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先进典型。以组织大学生创业事迹报告团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帮助准备创业者少走弯路,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就业观、成才观。

3.2大力推进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提高创新创业师资水平

高校仅做好宣传号召工作是远远不够的,要将政策落到实处还需积极推进创新创业的教育工作。一方面学校应把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之中,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同时要想突出专业特色,使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与专业实践教学有效衔接,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另一方面,学校还应广泛的招贤纳士,积极从社会各界聘请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等作为兼职教师,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创新创业教育兼职教师队伍。对于本高校教师而言,学校也应定期组织教师培训和交流,引导各专业教师、就业指导教师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理论和案例研究,不断提高其在专业教育、就业指导课中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3.3广泛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完善相关配套体系

具备了良好的理论知识,大学生就有更多的机会在创新创业的实践活动中大展拳脚。高校可以通过举办创新创业大赛、讲座、论坛、模拟实践等方式,丰富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和体验,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对于活动中涌现的相对优秀的创新创业计划和项目,学校可以和国家相关部门结合,给予学生鼓励和支持,努力促进校园创新氛围的形成。此外,在积极开展实践活动的同时,学校还可以建立在校和离校学生的创业信息跟踪系统。通过收集反馈信息,建立数据库,并组织创新创业学生的经验交流,把未来创业成功率和创业质量作为评价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指标,建立有利于创新创业人才脱颖而出的教育体系。

3.4加快并完善创业基地建设,提供全方位创业支撑平台

创业基地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活动场所,也是国家教育部和科技部尤为重视的环节之一。其主要作用就是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开展创业指导和培训,接纳大学生实习实训,并提供创业项目孵化的软硬件支持,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支撑和服务,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各大高校应及时为准备创新创业的大学生提供准确有效的信息。同时,加强对在校生的创业风险意识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断提高防范和规避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国家则可以通过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如贷款担保、贴息扶持、税收减免等缓解学生的创业压力。

4结语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推动中国经济转变与发展的不二之选,也给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变革带来了良好契机,置之不理的结果是成为井底之蛙,注定看不到更广阔的蓝天。因此各大高校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争做鸡中之鹤,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完备的软硬件条件,激发年轻人的朝气与活力,这不仅是对大学生负责,更是为国际与社会做贡献。

参考文献

[1]天津经济课题组,曲宁,娄雯,虞冬青,孟力,张丽恒,仲成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J].天津经济,2015,05:28-35.

[2]李卫宏,祝捷,黄建平,赵毅.刍议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实效的途径——对《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的若干思考[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2:26-29.

[3]李娜,李国德,付亮,武士威,闫清.浅谈高等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J].科技资讯,2015,14:184.

[4]曹剑辉,周合兵,罗一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08:195-198.

[5]童晓玲.研究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

上一篇:程度副词下一篇:企业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