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

2024-06-11

知识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精选14篇)

知识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 第1篇

[3]赵玉梅.知识管理在图书馆管理创新中的应用研究[J].华章,2012(9)

[4]王健.知识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5)

知识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 第2篇

一、 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内涵及特征

1.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内涵

知识管理是指在组织中搭建一个量化和质化的知识系统,通过对组织中的知识和资讯进行分享、创造、存取、更新以及创新等活动,逐步反馈到知识系统中,从而形成不间断的累积,个人与组织的知识成为组织智慧的循环,属于组织管理的智慧资本,以便更好地顺应当前知识经济发展的需求。而图书馆知识管理则是指既包括了对图书馆显性知识的运营管理,又包括了对图书馆隐性知识传播管理。

2.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特征

柔性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 第3篇

高校图书馆担负着为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提供知识“服务”的重任, 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每一位教职工、学生的工作、学习、生活。提升服务质量首先得从管理者的管理理念着手, 只有管理理念提升了, 员工增强了服务意识, 才能更好的为师生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但图书馆内一直缺乏专业管理人才, 大多凭经验管理, 对现代管理理念生疏。特别突出的问题是管理过分“刚性”, 难以与员工达到“用心交流”、“心灵沟通”的境界, 情况糟糕时极易造成对立。

作为当代管理思潮之一的柔性管理思想在学术界及企事业的管理实践中引起了极大反响, 并成功地运用于企业管理当中。这一理念强调管理应内在重于外在, 心理重于物理, 直接重于间接;个体重于群体, 肯定重于否定, 身教重于言教, 执教重于执纪。概括地说就是管理者应研究被管理者的心理和行为规律, 传达意志时采用非强制方式, 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 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人们自觉的行动。怎样才能有效的将柔性管理理念运用到图书馆的管理中呢?

1 高校图书馆管理现状分析

尽管高校图书馆服务较以前已有很大改观, 但是由于缺乏理论的支撑, 大部分处于学习摸索阶段, 加之管理受历史惯性、人为行政干预等因素的影响, 导致我国现行的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在运行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

1.1 管理观念陈旧, 员工无积极性

陈旧的管理观念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很多人将管理理解为“行政”, 而不是服务, 在行动上则主要依靠行政手段来进行管理。长期以来, 我国高校图书馆一直以人员多、关系复杂著称, 对人员的管理与调配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其次, 很多员工还存在一定的“等、靠、要”思想。长期重复的单一劳动使他们养成了极大的惰性, 对工作毫无积极性可言。再次, 在相当一部分图书馆管理部门存在忽视管理质量的观念。在我国大部分高校, 图书馆地位一直不高, 导致管理者也无心在管理上下狠功夫, 这样就造成了图书馆服务范围大, 而服务质量低的不良局面。

1.2 管理机制不健全, 难见成效

首先, 导向机制不健全。长期以来, 图书馆管理的导向目标是“平均主义”, 以致出现了“干多干少一样, 干好干坏一样”, 不能有效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导向机制不健全还表现在服务工作忽视价值规律和经济杠杆的作用, 忽视成本核算和经济效益, 组织和个人的工作成效与实际利益脱节, 形成员工都吃“大锅饭”的局面。其次, 激励机制不健全。激励机制过于强调思想政治工作, 忽视了对人的多种需要的研究, 忽视了其他激励手段的运用, 造成了部门之间和个人之间缺乏积极主动的竞争意识。第三, 制约机制不健全。长期以来, 图书馆管理更多依靠的是制度制约与道德制约, 缺乏必要的监督机构和有效的评估机制。

1.3 员工素质偏低, 管理困难

图书馆员工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文化程度低。其次, 技术水平偏低。在员工中, 真正懂数字化服务、业务熟悉、技术熟练的职工所占比例很小, 仅在10%左右。其三, 图书馆资金来源单一、资金严重不足, 致使员工学习新知识的机会少。其四, 服务意识不高, 很多员工对师生服务不热心, 不全心, 纯粹是为了上班而上班。

2 柔性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2.1 柔性化的心理管理是密切干群关系的纽带

恩格斯指出:历史发展的最终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随之出现了各种思想认识上的差异, 产生局部与全局, 个人与集体利益方面的矛盾, 管理者与广大员工对实际问题看法的不一致。那么作为有着较高素养的管理层应首先认识到这一现象, 并运用现代管理学的一些手段积极消除对立的萌芽。春秋战国时郑国正卿子产遵循“先知国情而后筹良策”的原则使郑国很快强盛起来。这一先训启发我们在图书馆这样一个成员职业文化年龄差异较大的大家庭中, 一是要互相尊重, 多了解民情, 以谦虚谨慎的态度听取广大员工的意见、建议, 多做调查, 然后再做出相应决策。工作中出了差错不是指责, 而是领导应先主动承担责任, 坐下来统一思想找出原因, 接受教训。下达任务时多用商量口气, 少用行政命令, 确保决策切合广大员工心声, 从源头消除差异。二是要加强对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美国的霍桑实验告诉我们当代人不是单一的求温饱, 而是要求精神愉悦、个性的发展。图书馆在逐步提高员工待遇的同时还应注意改变员工精神贫穷的状况。比如说, 我们可以用一部分资金改善一下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 花一些力气融洽一下工作人员与学生、教师的关系等。在决策向下贯彻的过程中, 由于环境及其它因素的复杂多变, 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对同一问题的看法亦会在实践中不断变更, 这就要求我们建立一整套快捷、有亲和力的双向反馈渠道, 加强管理者与员工、员工与读者间的心灵沟通, 达到思想上的求同存异。

2.2 柔性化的行为管理是统一员工步调的桥梁

思想上的统一最终要体现在行动上的协调一致。我们除了要用科学严明的制度来约束之外, 鉴于图书馆员工群体的特殊性, 管理者还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 合理分配人力资源, 讲求人力资源的优势互补, 创造最佳业绩。三国演义中的关羽和张飞性格上一柔一刚, 配合默契, 才能与刘备的复兴大业步调一致, 创下了千秋伟业。正可谓刚是柔的补充, 柔是刚的缓冲, 刚柔相济造就合谐。图书馆人员多, 关系杂, 不同岗位人员的分工过程中应注重人员性格的搭配, 知识年龄的搭配, 完善行为管理中的互补效益。 (2) 大力提高员工素质。近年来, 图书馆队伍虽然补充了一大批新生力量, 使队伍各方面都得到了一定改善, 但技术人员短缺、职工素质偏低等问题仍十分突出。另外大量新技术、新设备的引入都是造成馆内行动难以协调一致的瓶颈问题, 所以提高员工素质是一条有效而又迫切的途径, 为一些中青年员工创造一定的学习、培训机会, 使其尽快接受新思想新技术, 融入师生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3) 注重团队意识的培养。一个有着良好团队意识的群体才会使每个员工把图书馆当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与图书馆同呼吸共命运。行动上保持一致创造最好效益。这些方面日本的企业凭着团队的合作在市场全球化运作中创下了一个又一个利润神话, 成为亚洲乃至全球企业的榜样。图书馆员工应为馆里更新更好发展群策群力, 上下齐心, 共同发展, 而不能各自打着小算盘, 唯利是图。管理层也应重视小部分员工的这种消极因素, 积极引导, 向员工大胆亮出发展思路, 加强现代化、科学化管理, 提高效率, 逐步增加员工收入, 进而增强员工对图书馆的信心和责任心, 最终让全体员工拧成一股绳, 自然气顺了步调也就一致了。

2.3 柔性化的机制管理是增强员工积极性的催化剂

激励是指激发员工的行为动机, 也就是说, 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使员工奋发努力完成组织任务和目标。

长期以来, 我们在激励机制上过于强调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 而忽视了行为科学的方法, 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把管理者的行为看作完全的社会选择, 片面强调外部因素的作用和影响, 而没有客观地研究需要与动机、动机与行为之间的内在联系, 甚至出现不承认、不顾及人的基本需要 (如经济收入) 的现象, 结果导致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可见, 一个有效的激励手段必然是符合人的心理和行为活动的客观规律的;反之, 不符合人类心理活动客观规律模式的激励措施就不会达到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目的。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的模式可以表示为:需要引起动机, 动机引起行为, 行为又指向一定的目标。这说明, 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支配的, 而动机又是由需要引起的, 人的行为都是在某种动机的策划下为了达到某个目标的有目的的活动。管理者要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首先应了解职工的需要, 通过满足职工的合理需要来达到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的目的。其次, 在激励的内容上, 应将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结合起来。精神激励就是要“从提高人的思想认识入手, 把社会的需要、进步的理论、党的政策转化为千百万群众个体的思想信念, 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来调动人的积极性”。物质激励就是要通过各种形式的物质 (工资、奖金等) 激励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在人的需要内容中, 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一般是物质需要, 通过物质资源可以满足, 而社交需要、尊重需要、成就需要则不能仅仅依靠物质资源来满足, 而是包含着更深层次的精神需要内容。因此, 管理者在采取具体激励措施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时应将这两方面结合起来运用。

2.4 柔性化的组织形象管理是图书馆巨大的无形资产

良好的组织形象, 不仅能吸引优秀人才, 增强员工的向心力和归属感, 而且能较好的得到服务对象的谅解与合作。其形象主要包括 (1) 领导者形象。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杜拉克认为:一个有能力管好别人的人不一定是个好管理者, 而只有那些既能管好别人又能管好自己的人, 才算得上是一个好管理者。也就是说管理者要想树立自己良好形象首先得做到“己立立人, 己达达人”, 即首先律己, 然后律人。 (2) 员工形象。广大员工的形象是图书馆形象的直接体现者, 管理者不但要注重员工工作态度、服务质量的教育管理, 更要注重员工深层次品性的培植, 如提升广大员工政治素质、职业道德, 政治素质过硬了, 道德水准提高了, 工作态度、服务质量的改善才会有发自内心的“推动力”。

摘要:本文通过仔细剖析高校图书馆的管理现状, 直面其管理水平相对低下这一制约图书馆服务迈向高水平发展的瓶颈问题。在总结管理观念陈旧、管理体制落后等管理水平相对低下的原因的基础上, 结合现代柔性管理的理念提出了高校图书馆管理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管理,柔性管理

参考文献

[1]徐晰萍.基于柔性管理下的图书馆核心竞争力构建[J].图书与情报, 2009 (04) .

[2]张洪云.浅析地方图书馆的管理模式改革[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 (33) .

[3]樊秋萍.浅谈柔性管理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1 (14)

[4]毛小玉.浅谈对高校图书馆员工的柔性管理[J].科技信息 (科学教研) , 2007, (33) .

[5]冯周卓.走向柔性管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6]李世根.浅谈“以人为中心”的柔性管理[J].经济师, 2002 (4) .

[7]张洪云.浅析地方图书馆的管理模式改革[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 (33) .

[8]李佳, 黄瑞球.新形势下图书馆读者管理研究[J].高校图书馆工作, 2010 (02) .

知识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 第4篇

【关键词】图书馆知识管理;必要性;应用

1、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基本内涵及其特征

1.1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基本内涵

知识管理不同于信息管理,它通过知识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提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知识管理的实施与应用在于建立激励成员参与知识共享的机制,设立知识主管培养组织创新能力和集体创造力。

对于知识管理的定义众说纷纭,主要是因为知识管理是个新兴事物并且本身很复杂,加之人们的研究目的、角度不同,所以对知识管理做出了不同的解释和理解。

从知识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角度出发,再综合各位学者的观点,笔者认为所谓图书馆中的知识管理是在图书馆内,对所有和产生、获取、处理、存储、交流、传播和应用知识有关的一切活动及其相关规律的管理活动,它既包括图书馆显性知识运营的管理,也包括图书馆隐性知识传播的管理。

1.2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基本特征

作为管理知识资源并提供相关服务的部门,图书馆所倡导的知识管理与企业或者政府推行的知识管理有着很大的区别,由于其旨在将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与图书馆的工作流程结合起来,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有其自身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最大的特征是其具有公益性与共享性。“公民自由平等获取知识、实现全人类知识共享”是其根本精神追求所在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最大优势功能其对知识的导航。图书馆知识管理过程中通过对社会公共知识进行整理、编序、分类,使其有序化,有利于对知识的集合。

图书馆知识管理侧重显示知识的管理,其管理的基础是文献及数据库等编码形式存在的客观知识。同时,图书馆员工、图书馆用户、供应者等所拥有的知识以及长期管理实践中所积累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等为其管理提供了前提;

2、知识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应用的必要性

2.1图书馆知识管理符合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以知识为核心资源核心动力的新社会经济时代。这意味着知识将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主要资源之一,同时人们的观念也不再停留于对劳动力、资本和自然资源的合理配置上,开始逐渐重视对新资源---知识与信息的收集、获取、整理、利用及创新,更加依赖解决快速收集处理海量信息知识的信息技术。为满足整个社会对信息需要的日益增加,作为国家知识基础设施重要组成部分的图书馆应以全新的视觉审视和研究知识管理理论及应用方法,认清新形势新趋势,及时转变自身管理方式,有效运用知识管理相关原理方法,强化其知识传播功能、服务功能和教育功能,并用知识来提高整个图书馆、特定的组织以及员工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优化知识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合理组合,使之适应知识经济和创新时代的要求。

2.2图书馆知识管理符合其自身发展的需要

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高校图书馆的外部环境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传统管理模式所产生的隐患也日益突出。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的大背景下,图书馆管理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方式存在着种种的误区和难题。比如传统的图书馆管理的重心依旧停留在提供纸质馆藏资源,而对如何运用互联网上的免费信息资源更是缺乏研究。又如目前图书馆的管理偏重于经验管理,缺乏完善科学的管理方式和手段。知识管理在图书馆管理过程中的应用能够克服传统图书馆管理中存在的种种困境,创新其管理理念,转变其管理方式,以符合知识经济时代大背景下图书馆管理更好服务公众、创新知识资源的多种需求。

3、知识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图书馆知识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不断加强图书馆员工之间的知识交流,提高员工的创新意识与学习能力,使知识最有效地应用于图书馆的业务活动,激发馆员的学习热情与学习能力,使其与获取知识和创新之间形成良性循环。因此,知识管理的主要实现思路在于传统理念的转变、组织结构、人力资源制度的合理设计,再加上现代化的知识管理系统的构建,从而建立一种交流、灵活、创新和学习的新型组织体系。

3.1转变传统管理理念,形成知识管理的思考方式

知识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首先表现在在图书馆管理过程中自觉运用知识管理的思想、理念来指导日常管理工作。图书馆的知识管理的核心思想在于无论对显性知识还是隐性知识,最终都要实现以服务为中心实现知识的价值。因此,在图书馆管理过程中推行知识管理就必须首先理清思路,走出传统图书馆的管理误区,形成知识管理的思考方式,提高文献资源的利用率,为读者提供主动的、高层次的服务以及独特的信息产品,以满足全社会对全方位的、综合的知识信息需求,提供以人为本的知识服务。

3.2改革图书馆传统组织结构, 构建学习型组织

传统的图书馆组织结构具有严格的等级制度,信息的传递十分缓慢,员工之间交流十分有限,这导致了传统的图书馆组织结构缺乏活力、创造力,已经无法很好的适应当前瞬息万变不确定的时代环境。推行图书馆知识管理要求其组织结构必须从传统的等级模式向扁平的网络模式转变,简化信息的传送机制,以实现有效地知识共享。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组织结构模式的改革本质是通过实施知识管理,使图书馆构建起学习型组织,通过不间断的“ 终身学习”而始终保持活力。

3.3建立知识管理系统, 实现知识的有效共享

立足于知识管理的共享性,图书馆可以通过建立知识管理系统,积累和保存信息和知识资产,加快内部信息和知识的流通,实现组织内部知识的有效共享。知识管理系统是实现知识管理的工具,是一个有助于知识收集、组织和传播的管理技术的集合,是使知识可以脱离个体而具备专家性、综合性、完备性和系统性的软件系统。

知识管理系统还可以通过知识对人产生作用,达到对人的管理,为图书馆员工提供创新条件和创新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馆员工的知识潜力,从而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图书馆知识系统最主要的特征是“以人为本”,其目的就是寻求信息处理能力与人的知识创新能力的最佳组合,在整个管理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实现知识共享,以便达到将最恰当的知识在最恰当的时间传递给最恰当的人。

3.4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实现以人为本

传统的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缺乏必要的人员流动机制、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这导致了不仅员工缺乏必要的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导致整个组织毫无活力,图书馆服务质量不尽人意,文献资源的利用率也有待提高。知识管理的最本质特征是“以人为本”,图书馆知识管理的主体是人,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是顺利推行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前提。

知识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 第5篇

[3]赵玉梅.知识管理在图书馆管理创新中的应用研究[J].华章,(9)

[4]王健.知识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35)

知识管理在图书馆中的应用论文 第6篇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国内图书馆朝着更现代化的方向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数字图书馆的发展突飞猛进,并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传统图书馆。近年来又出现更具资源集中性和可持续发展性的复合型图书馆,复合型图书馆是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的有机融合体,从本质上来看,复合型图书馆对文献内容概括的全面性更强,并且对知识内容的整合与提练更精确。而在复合型图书馆发展自身优势的过程中,知识管理成为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概念与内容

知识管理属于新时代下的新型管理方式,从目前来看,国内外对于知识管理并没有十分明确的定义,人们对其概念的理解普遍从两个方向出发,广义上而言,知识管理主要包括对知识自身、知识组织、知识资产、知识人员、知识设施及知识活动等的全程管理;狭义上而言,知识管理仅仅指对于知识自身的管理体系,比如对知识的创造加工及传播应用等过程管理即可称为知识管理。对于图书馆中的知识管理属于广义上的知识管理方式,作用过程中是对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综合管理。知识管理在图书馆中的应用过程中,不会将知识变成被管理的目标,而是将知识作为实施图书馆管理的实际资源,展现知识将点延伸到面的巨大作用,把某一类知识转变与整个图书馆的分享资源,并将对这些资源的管理与对人的管理融合在一起,利用新型科技手段与信息化技术实现对图书馆整体资源的完善与维护,并在最大空间内对各类知识发挥高效传播效果,进而在图书馆内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知识网络,完成知识共享目标。当前国内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分别为知识组织管理、知识创新管理、知识应用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

二、图书馆知识管理体系建设中需关注的几个问题

1.服务单一并缺乏创新。

对于国内高校教育体制来讲,图书馆属于学生的另一个教室,对于社会人士而言,图书馆则是人们补充知识与提升自我的第二平台,因此,图书馆的综合服务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读者的获益情况。但从国内图书馆的整体服务范围来看,其服务重点仍然以传统的纸质图书和既有的图书资源为主,对于更具现代化特色的创新型服务比较匮乏,在资源利用方面全面性不足,功能性差。并且对于不同图书馆之间的资源共享不到位,相互间文献传递和资源互动不多,同时缺少专门针对当前网络中相关图书资源信息进行统一整理和分类的服务,这就导致读者需要寻找当下网络中相关图书资源时无法在图书馆中快速找到合适途径,只能通过自身力量整合网络相关文献信息。

2.管理落后并缺少竞争。

目前国内大多数图书馆的管理模式仍以传统的“馆长为大”的思想为主,对于图书馆管理过程中所需的决策与机制主要以图书馆馆长做决定,缺少必要的民主性和共同参与性,这种管理模式也在很大程度上使图书馆工作人员形成懒惰心理,面对各类图书馆事务时自动默认为馆长处理,造成“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不良思想。这种管理体制难以激发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参与性和主动创造性,而其管理人员在这种模式下也习惯以经验管理为主,虽然目前我国图书馆管理有了一定的进步,但与其他行业相比,成长速度远远落后于平均水平。从市场竞争角度来看,国内图书馆这种经验管理法有强制性特点,缺少灵活性和动态竞争与激励机制,这会大大削弱图书馆整体竞争优势,使其自身在市场上处于不利地位。很多具有一定历史的图书馆会呈现出重藏轻用的特点,这种保守管理方式也会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图书馆的投入与效益难以对等的状况,对其可持续发展十分不利。

3.馆员定位不清而使得人力资源浪费严重。

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一般包括馆长、高级馆员、正副研究馆员和普通工作人员等几类,这些工作人员各司其职,分别负责管理图书馆的不同部门。其中正副研究馆员级别以上的人员担任图书馆的市场发展规划与具体实施措施,并为各现场工作人员安排定期任务,而普通工作人员则主要承担图书馆的日常经营活动,包括书刊采访、文献分编及借阅还书等日常事宜。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由于大多数图书馆市场定位不清晰,监督与审核力度差,所以对于普通工作人员以上的人力资源经常造成严重浪费的现象,导致有些图书馆高级管理人员无实质工作内容或长期处于协助普通工作人员处理一般业务活动的循环中,未能发挥每一类馆员的正当职能。

三、知识管理在图书馆中的应用实施对策

1.知识管理的宗旨是帮助用户解决问题,在方式上强调参与性。

针对当前国内大多数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单一无创新的现状,在使用知识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在传统图书馆馆藏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服务品质,合理利用现代化新型技术手段完成多样化知识管理目标。面对日益复杂的客户需求,需要在信息资源合理利用的前提下及时更新知识管理内容,将传统的满足客户需求目标转变为让用户尽快满意的目标,提高为图书馆用户解决问题的效率。

2.建立以先进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管理系统。

图书馆的管理归根结底是资源信息的管理,因此在管理过程中需要用到恰当的信息管理技术,而信息管理技术属于知识管理的关键组成部分,图书馆中的知识管理主要是指图书馆相关资源知识的收集、加工处理、传递及运用的过程,这一过程具有一定的固定性。为了提高图书馆中知识管理的应用效果,最根本的保障是建立一套具有先进信息技术手段的管理系统,这一系统一方面可以为图书馆提高管理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减少知识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成本,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从根本上提高图书馆资源的合理支配,进而实现图书馆的知识共享目标。

3.建立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人在知识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为了提高知识管理在图书馆中的应用指数,需要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保证知识管理人员除了传统的收集、整理与提供的任务外,还应该掌握获取信息与信息咨询的能力。只有构建一支思想素质和技术能力都过硬的专业队伍,加强各个职位人员的综合修养,才能适应新时期图书馆的需要。

四、结语

知识管理已经在图书馆的管理体制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并且其应用效果也十分显著,以知识管理的新颖理论和创新手段参与到图书馆的管理过程,是图书馆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我国图书馆应用知识管理主要从提高图书馆组织结构和人力资源管理力度入手,以信息化高新技术手段形成资源共享空间,并以用户为核心提高知识管理的参与强度,未来需要继续调整知识资源构建方针,重组业务流程,并建立实施图书馆知识资源联盟,从本质上提升知识传播的综合质量指数,并深入图书馆资源管理,把知识管理全面实施于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工作过程。知识管理方式在我国图书馆中的应用时间还不长,整体应用经验尚不足,虽然已为很多图书馆的文化建设与发展发挥很多作用,但是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仍需进一步建设知识管理体系,图书馆员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体系,帮助用户获得成功,并将知识管理与图书馆的发展特点相结合,最终促进图书馆中知识管理的现实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知识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 第7篇

激励在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王斌玲

来源:《现代交际》2012年第04期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绩效考评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激励机制的外部表现,也是现代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基础。如何构建合理的激励机制能使人力资本发挥它的最大效用,提高人力资本的使用效率,建立有效合理的激励机制,是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核心内容,也是现代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方向。[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 激励 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4-0029-02随着知识经济的出现和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社会进入了一个以知识资源使用为要素的时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渐渐成为人力资本的知识拥有量,也是保证每个单元可持续竞争力的主要力量。激励机制是人力资本研究中的永恒主题。如何调动馆员的工作热情,充分发挥其工作潜能,建立有效并且合理的激励机制,是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指引着现代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向。

一、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在美国,人们认为,图书馆服务所发挥的作用,5%来自图书馆的建筑物,20%来自信息资料,75%来自图书馆员的素质[1]。最近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的比例正在逐年增加,他们与高级职称馆员一起建立了对高校图书馆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的人力资本,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处于教辅系列的高校图书馆就成为了学校的收容所和疗养院。虽然现在情况已有很大的改观,但相对于高校教师系列从人员到管理都相对固定不变。而且学校本身的人事制度,也少有解雇的说法,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基本使用平均主义的思想,使馆员的劳动积极性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年终考核又过于简单没有同工资分配、职称变动及奖惩直接挂钩,致使馆员在工作中没有积极性,缺乏饱满的工作热情,只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因此馆员比较容易产生职业厌倦心态,这些都不利于调动馆员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随着网络技术与信息集成化的快速发展,读者对服务的质量、速度和态度等需求越来越多,要求图书馆要细化工作岗位,增加专业化和复合型馆员[2]。另一方面,人事管理部门要求精简机构、节约开支[3],逐渐形成高校人事管理和馆员发展之间的冲突。

二、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的措施

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目标应将个人薪酬、晋级升迁、职业发展、外派学习、精神奖励等等激励资源进行规划整合。高校图书馆在制定激励机制时应以馆员的需求为基石,激励因素的特点为策略,得以充分调动馆员的积极能动性。

(一)物质方面激励措施

在国内外的优秀企业中物质激励是基础。同样在国内高校图书馆报酬也应处于重要地位。馆员能动性和创造性不足可能与我国高校图书馆的薪酬水平普遍较低有关。高校图书馆在学校的地位较低,相应的待遇也就不高。因此在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中,首先任务是改善薪酬体系。薪酬体系的建设要坚持内外部公平性竞争性。内部要求薪酬按照每一位馆员的绩效、岗位能力和对图书馆的贡献大小来分配,改变原有的按级排辈做法。外部要求提高高校图书馆馆员在学校总体工资体系中的地位。

(二)成就方面激励措施

个人事业上是否事业成功,我们通常以成就大小来判定。馆员也想自己工作业绩能够得到其他人的承认,这就是一种精神上的激励。因此,如何让事业的成就成为激励图书馆馆员的推动力,是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4]。为更好地激励馆员,高校图书馆需要建立完整的绩效考评体系。通过完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充分发挥出馆员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通过绩效考评结果让每一个馆员明白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对于做得好的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好在以后更加努力工作,对有不足地方的馆员也会产生原动力,会在以后的工作中努力超越优秀的馆员。需要改善高校图书馆现有的评定职称方法,可以通过相应职称等级的各种知识和能力的考试来评定职称,减少以往职称评定中人为因素的打扰。

(三)成长方面激励措施

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对知识的注重程度也较强烈的高学历馆员,对个人成长的关注程度也很高,因此组织吸引人才、激励人才的有效手段之一是加强对员工素质的培养。每个高校图书馆每年的培训费用极少用在在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这一方面,因为还有很多工作要得到改善。一名大学生在图书馆工作两三年后其大学时所学的知识有一半以上将被遗忘,因此各种培训对于高校图书馆以后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鼓励馆员去参加各种进修来提高学历和图书馆知识以及运用能力,对于已具备一定学历者让其按需要参加某领域专业进行深造培训,使他们专业上的技术有所突破。以点带面提高全体馆员的整体素质。馆员的再培训对高校图书馆的作用可以从以下方面来看。从高校图书馆馆员自身来看与社会上的高标准相比差距很大,高校图书馆工作能够给予人才有限的报酬、职务和职称,要留住人才就要增加他们学习的机会和晋升条件,好让馆员不断提高工作的业务水平,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还可以作为聘用制度中的一个条件将继续再教育列在其中,让馆员觉得工作不仅是为了谋生,还可以体现自我价值和更高的发展方向。还要将再培训作为保持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机制。高校图书馆的馆员由于长期计划体制下的沉淀,目前无论从学历、年龄等结构还是干部与工人的比例上,都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业务培训能保证高校图书馆思想信息流的新颖性,通过现代知识信息的导入和各种新思想观念的碰撞来保持馆员的思维活力。

(四)授权方面激励措施

管理大师德鲁克认为,对知识型员工就应当引领而不是管理。知识员工具有较强的自主性,他们要求工作中给予有较高的自主权,希望能够按照自己认为有效的方法进行工作而不是仅仅按照固定的方法来操作,他们更加强调工作自主的重要性。[1]因此高校图书馆在工作中应该更多地授权于高级人才。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机构臃肿、层次重叠、效率低下等表象同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有着紧密的联系。在高校图书馆的馆员管理中,简政放权就可以充分发挥馆员的主观能动性,让馆员拥有一定的自主权使其权责一致各负其责,有助于提高工作中的运作效率。此外,高校图书馆还可以给予馆员更多方式参与图书馆管理的权利,增加馆员的自主性和主人公感,来激发馆员的责任感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对工作的满意度,最终达到双赢: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在管理方面创新广纳言路集思广益得到改善和发展;另一方面也对高校图书馆和个人都有促进的作用,表现了高校图书馆对馆员的信任,也增强了馆员的归属感,并激发了他们在工作中的积极性。

三、结束语

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努力实施,方能收到实效。高校图书馆应该重视以人为本,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强调对人的信任和注重,充分激励出馆员的归属和责任感,以确保图书馆各项工作和目标的实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和培养人才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维持竞争力的基础,自然也就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只有充分重视图书馆馆员的激励机制,用以人为本的理念创新图书馆的服务与管理,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才能促使高校图书馆得到持久的发展,保质保量地完成学校赋予图书馆的神圣使命,塑造图书馆自己的新形象。

【参考文献】

知识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 第8篇

1. 柔性管理

1.1 柔性管理的含义

从本质上来看, 柔性管理是以“人性化”为标志的一种管理, 它是相对于刚性管理提出来的。在刚性管理中都是通过规章制度、纪律、奖惩等方式来约束管理员工的, 它是以“制度”为核心的一种管理;而柔性管理就恰恰与其相反, 它是根据企业共同的价值观以及公司的精神文化氛围提出的一种对公司人员进行人格化的管理, 是从线性到非线性的思维方式的转变。在柔性管理中强调员工个人的自我管理, 而非组织管理, 进一步提高员工工作的热情和责任感, 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1.2 柔性管理的特点

1.2.1 扁平化和网络化的组织结构

所谓组织结构就是人们在从事管理活动时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所进行互相协作的机构体系。在柔性管理中, 不要求指挥的统一以及明确的分工, 柔性管理下的每个职员都能够独立处理问题, 每位员工都有决策的权利, 这使得员工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而且减少了组织在刚性管理中不必要的中间环节, 提高了工作效率。这种压缩纵向管理、扩张横向管理的管理方式促进组织向网络化方向发展, 网络上的节点就是组织中的各个团队或者工作小组, 节点之间大多都是平等的关系, 节点之间的信息传递快而方便。

1.2.2 柔性化的管理决策

柔性管理不同于传统的刚性管理, 决策者不是只有领导和指挥人员, 它把大量的管理权限往基层下放, 管理中的基层组织可以对自己内部的问题进行自行解决, 所以说柔性管理是基于组织成员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的层面上的。柔性管理的柔性化同样也体现在决策目标的选择上, 它认为决策前提是具有多种不确定因素的, 选择的最优方案都是有很多特定条件的, 遵循最优化准则是行不通的, 所以在柔性管理中提倡按照满意准则进行决策, 这让管理决策的选择有更大的空间, 增加了管理决策的弹性。

1.2.3 科学化的组织激励

柔性管理主要是强调组织成员的自觉行动, 所以需要一种行之有效的激励方法来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同时提高员工的工作责任感。激励方法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物质激励, 是通过满足组织成员不高的物质要求来实现激励的, 这是一种最基础的激励方法;另一种是非物质激励, 这是对组织成员精神上的满足, 能够让组织成员实现自我价值, 努力营造出平等和谐的工作环境。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将两者结合, 才能在激励中起到更好的效果。

2. 图书馆实施柔性管理的重要性

在这个知识经济的时代, 图书馆的存在就显得更有价值, 为了让图书馆更好地存在, 对图书馆的管理方式也在不断的更新。如今图书馆的管理也在向柔性化的方向发展, 那么柔性管理的实施对图书馆有什么意义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2.1 图书馆的组织管理工作

现代化图书馆的管理要比传统的图书馆复杂。现代化图书馆的组织成员除了传统图书馆中的收集整理文献的人员之外, 还有各种技术人员, 比如计算机和网络的专业人员、教学科研人员等等。而且现代化的图书馆除了各种藏书之外还有电子资源, 因此图书馆管理的人员更加多元、管理的任务也更加复杂。面对这种管理工作的特殊需求, 采用柔性管理是很有必要的, 它能够促进每个工作人员积极主动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同时也能在工作中有所创新, 使图书馆的管理工作能够有序的开展。

2.2 图书的改革推进工作

我国图书馆还处在现代的初级阶段, 这种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过程无疑是最艰巨的。这个过程不仅有体制的改变, 在观念上也有改变。因此图书馆的改革不可能仅凭一个政策或者一个号令就能完成的, 是需要每个员工都参与其中努力的结果。通过图书馆每个成员之间的充分沟通, 才能将领导决策者的思想深入细致地传递给每个组织成员, 使其惯性思维得到改变。所以在图书馆的改革中离不开柔性管理, 以群众为中心, 循序渐进, 从而实现图书馆的稳步发展。

2.3 图书馆的文明建设

图书馆事业的繁荣可以促进社会文明的发展。通过实施柔性管理, 可以促进图书馆整体成员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 为图书馆营造出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 使其在社会发展中快速稳步地建设。

3. 图书馆实施柔性管理需要注意的事项

3.1 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相结合

柔性管理虽然在管理措施中有很多相反的地方, 但它绝不是否定刚性管理, 它是刚性管理的一种延伸。若是没有刚性管理, 图书馆的秩序必然是混乱的, 也就没有办法实施柔性管理。图书馆要想实施柔性管理, 必须要有刚性管理作保障, 这样才能相互促进起到很好的效果。

3.2 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

柔性管理是以人为核心的, 因此图书馆柔性管理的实施必须要有高素质的组织成员。因此在实施柔性管理时, 图书馆要加强对其工作人员的素质以及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只有基于高素质的组织成员, 柔性管理才能实现其实施的价值。

3.3 完善图书馆的管理制度

柔性管理不是一个徒有其表的概念, , 它需要一些与其相配套的柔性制度促进它的实施, 同时在实施柔性管理的过程中也需要相关制度的保障和监督。因此, 柔性管理同样讲制度, 在柔性化制度的基础上, 提高管理的针对性、适应性以及有效性。

结束语

柔性管理追求的是和谐的人际关系和高效的工作业绩, 只有合理地、有针对性地运用柔性管理, 才能发挥柔性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的作用。柔性管理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同样也能给图书馆带来益处。

摘要:柔性管理本质上是针对“稳定与变化”而采用的一种新的管理策略, 在企业管理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如今逐渐也被引用到图书馆的管理中。本文就柔性管理应用在图书馆的意义以及柔性管理的特点进行阐述, 并简单介绍图书馆实施柔性管理的主要方面。

关键词:柔性管理,图书馆管理,应用,分析

参考文献

[1]杨梅娟.柔性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和实施[J].河北科技图苑, 2006, 19 (2) :50-52.

[2]梁列怡.柔性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J].执教通讯, 2012, (20) :42-43.

知识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 第9篇

图书馆管理人本管理应用一、实行人本管理的必要性

人本管理是要将管理的着眼点从“物”转移到“人”,通过注重人的因素而改变传统的以书为管理核心的管理方式。尊重人、关心人、激发人的工作热情、开发图书馆馆员的潜能被看作是人本管理的核心。另外,以人为本不可忽视读者的重要,只有将以图书馆馆员和以读者为本两方面结合起来、相互促进,才能形成人本管理这一管理理念。

(一)图书馆馆员扩大发展空间的需要

人们平时缺乏对图书馆馆员的深入了解,片面的认为馆员是缺乏专业知识技能的人。另外,很多馆内人员对本职工作并不重视,认为社会并没有给图书馆馆员提供更多发展的机会,职业道路比较狭窄。

(二)提高绩效的需要

图书绩效是由馆员创造出来的,正如列宁的那句名言:“图书馆员是图书事业的灵魂。”人是图书馆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最活跃的因素,在把人管好的基础上可以更好的管理好其他如文献、设备等因素。由此应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人的无限潜力与能量,重视人所创造的价值。

二、人本管理的含义与实质

“以人为本”最早是由战国时期的政治家管仲提出的治国术,意思是,把人的问题解决了才能实现“本理固国”,最后实现称王称霸的目标。而在西方,最早提出人本价值观的是希腊的普罗塔哥拉,他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被看作是西方人本主义的源头。结合中西方观点以及图书馆的管理特点,图书馆的人本管理要从“以馆员为本”和“以读者为本”两个方面出发,坚持“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原则,从满足读者需要的角度开展工作,在服务工作中体现出人文关怀,把图书馆的工作重心渗透在为读者的服务中。在“以馆员为本”的角度方面,管理者要通过灵活的管理方式,注重营造和谐轻松的工作氛围,做到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培养人,在此基础上,关注馆员的工作情绪,处理馆员的人际关系,从而实现集体利益的最大化,充分调动馆员的工作积极性与创新能力,最终实现图书馆自身的价值。

三、实现图书馆人本管理的途径与方式

(一)建立合理的管理机制

1.合理的用人机制

以前的岗位机制存在着职工岗位长期不变、人才没有合理的流动、职称论资排本等不良现象。这些不良的现象造成了馆员工作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现在许多图书馆纷纷实现全员聘任制,双向选择员工公开竞聘上岗,并实现岗位目标责任制。同时还注重吸引高学历高水平高层次的专业人才,促进用人机制良性发展。

2.良性的竞争机制

适当的竞争是调动积极性与创造性的有效方法,会给人到来奋斗的动力。良性的竞争机制可以通过职务的提拔、职位的晋升来实现。制定出相应的考核制定,量化考核每个员工的工作任务与日常工作表现,使晋升有凭有据,公开透明,杜绝领导做主的不合理现象。

3.相应的激励机制

即通过有形的物质或无形的精神刺激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例如通过提高员工福利,包括法律保障、退休金、保险、带薪休假等有关的福利待遇。或者是增加交通、住房、伙食津贴等。无形的精神激励包括设置各种类型的奖励措施,评选优秀员工、颁发证书、管理者的人文关怀、晋升的可能要性等。激励机制并非一定要价格昂贵,主要是对工作表现优异的员工表现认可,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与工作效率,使之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工作。

(二)对馆员进行全方位素养优化

1.职位分析

首先,根据人力资源规范管理的目标和职位序列要求,对馆员进行分类;其次,结合图书馆的战略发展目标,建立符合每个馆员的工作体系,根据不同岗位的特点,提出不同岗位的要求,研究出规范合理、适应不同岗位的考核指标体系。

2.培养职业道德

图书馆员这一职业,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职业道德,即:牺牲、甘于奉献、勤恳、艰苦等。如果没有这种行为准则和职业素养,也便模糊了职业特色。

(三)塑造良好的环境

1.硬环境的塑造

硬环境包括图书馆的建筑风格、环境、工作场所等。良好的硬环境可以使馆员产生自豪感、归属感和优越感。在馆舍的设计方面最好能体现自己的特点,有独特的设计风格与文化底蕴。书架高度适宜,采光舒适,可以适当摆放盆栽,或在图书馆四周种植花草树木,建造雕塑或喷泉等。

2.軟环境的塑造

主要包括图书馆的规则制度、标语、图标、提示语、装饰图画等。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视觉和听觉对员工进行潜移默化警示、劝告作用,从而使员工形成自觉意识。此外,软环境还包括馆内的人际关系,包括上下级的关系和员工的关系。要建立良好的上下关系,领导要尊重下属,平等待人。要建立良好的员工关系,领导需要增加员工的快乐感与满足感,减少挫折与不良情绪。

(四)加强人文关怀

管理者应在平时注重关心馆员的身心健康,引导员工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引导的形式要活泼,避免空洞乏味的说教。其次还可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譬如,定期组织文娱活动、体育活动、益智活动等,丰富馆员的日常生活,逐渐形成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结语

图书馆是文献信息中心,通过实现图书馆的人本管理可有效解决目前我国图书馆存在的盲目争大、注重表面形象、忽略员工人文培训等问题。促进我国图书馆提升整体水平,改善图书馆的形象并重新树立美好形象,提出图书馆未来发展的新思路及发展方向,使图书馆的发展潜力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张志强.图书馆绩效考评的几点思考[J].图书馆工作,2010,(1):27-28.

知识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 第10篇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信息化程度也正在逐步的提高,随之而来的是我国各行各业的信息化程度都在快速的提升。与此同时,随着信息化市场的高速发展,IT项目管理也正在逐步的强大,作为一个新型的管理策略,IT项目管理已经引起了人们高度的重视,也正在逐步的运用于各行各业中,其中图书馆更新信息系统更是IT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体现。本文就针对这个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利用IT项目管理进行图书馆更新信息系统的管理思想、方法以及工具。同时,还以某学校的图书馆更新信息系统的案子为例,具体分析了运用IT项目管理的方法、技巧以及使用过程。

知识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 第11篇

我阅读的是2015年4月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发表在中国知乎网上的关于IT项目管理在图书馆更新系统中的应用这篇文章,文章的作者是赵禹。

文章的主要内容:首先,作者纵观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其它各方面的影响,提出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现代化图书馆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由于推进图书馆信息系统更新的工程比较的复杂,风险性很大,这就使图书馆的信息系统更新存在许多的困难,而IT项目作为一种高科技的管理策略,能够成为推动图书馆信息系统更新的关键措施。总体来说,图书馆的信息系统更新项目是一个包含了许多工作流程的工程,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图书馆的信息系统更新就是一项IT项目。IT项目项目管理在图书馆信息系统更新中应用过程包括项目启动、项目规划、项目执行和项目监控。图书馆进行信息系统更新是根据图书馆信息自动化系统的意向进行的,在进行图书馆的系统更新时,必须要取得相关领导的批准。在进行图书馆信息系统更新之前,必须要对影响系统更新的因素进行详细的调查,并根据最终的调查进行项目的预算,从而申请项目。同时,还应该利用IT项目管理技术,制定详细的系统更新计划。在现阶段,制约图书馆信息系统更新的因素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首先,进行更新的系统需要十分苛刻的基础平台,并且对于更新过程中使用的各种软件有很高的要求;其次,由于底层数据库的影响,系统可能会出现不稳定,这样就会造成更新后的系统出现故障,从而阻碍图书馆的正常运行;再次,数据接口的兼容性不是特别的理想;最后,系统更新后功能模块不丰富,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针对这些问题,在进行图书馆的信息系统更新之前,必须根据IT项目管理理念进行合理的项目规划。在进行图书馆的信息系统更新时,必须根据IT项目管理理念的指导,严格按照项目规划时制定的计划进行项目施工。在项目执行的过程中,必须根据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对图书馆的系统进行安装,其中包括服务器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同时,还要对更新后的系统与大型数据库进行数据转换,这样才能使更新后的系统满足人们的要求。在进行图书馆的信息系统更新时,对于更新的进度、成本以及质量等,我们必须要进行严格的监督,同时对于更新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意外风险进行及时的应对处理,这样才能保证图书馆信息系统更新项目的更好更快地完成。在图书馆信息系统更新完成后,还要对整个系统进行评估,确认更新后的系统能够真正的满足人们的要求,然后再讲整个项目移交给相关的工作人员,确保整个项目的完整结束。

读后感:在没有接触软件工程和IT项目管理这两门课程之前,我对软件产品的印象只停留在软件开发中的编码阶段,由于自己编码能力不是很好,还一度担心自己的专业。学了软件工程和IT项目管理这两门课程后,让我对软件开发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软件产品的开发包括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运行和维护,其中编码的时间占整个开发的比例非常少,IT项目管理实际上就是对软件项目的管理,它能够使项目按照预定的范围、成本、进度、质量顺利完成,对范围、费用、时间、质量、人力资源、风险、采购等进行分析和管理,从而选择最优的方案。在《IT项目管理在图书馆更新信息系统中的应用》这篇文章中,尽管图书馆的信息系统更新对于大型的软件产品的开发只是一项很小的项目,但其中却包含了IT项目管理的全过程,可谓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从这篇文章中,我发现一个IT项目的实行,其重点并不在新技术的引入和系统的更新方面,而是对图书馆现有系统的分析和用户需求的探索,同时,对各种风险的评估和系统更新后的影响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最后,他们将重点放在了对更新后的系统的评估上,以确保更新后的系统能够真正地满足人们的需要。通过对IT项目管理这本书的初步了解,我觉得一个软件项目能否取得成功,其关键点不在于技术人员的编程能力有多强,而在于这个项目负责人对项目的整体思考,全局考量,这样才能保证整个项目在一定的时间、资金内按照用户的要求按质按量的完成。尽管我的编程能力不是很强,但我觉得我可以从整个软件开发的过程考虑,选择一项自己擅长的方面认真的学习,发挥自己的优势。学习IT项目管理,我觉得不仅让我对软件项目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同时,也让我学会了如何用项目管理的理论去管理和衡量自己的生活和学习,让我的生活质量和学习效率提高。

参考文献:

知识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 第12篇

隐性知识管理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浅析

论述了隐性知识管理在高校图书馆的表现及作用,探讨了隐性知识管理的核心及隐性知识共享的障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隐性知识管理的.对策.

作 者:程敏 CHENG Min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北京,100038;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图书馆,上海,09刊 名: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英文刊名:SCI-TECH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 ECONOMY年,卷(期):19(7)分类号:G258.6关键词:知识管理 隐性知识 高校图书馆

知识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 第13篇

知识管理是企业界最先提出并实施的。

美国生产力与质量研究中心的定义, 知识管理是指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而对知识的识别, 获取和充分发挥其作用的过程。美国德尔福集团的创始人之一米尔·费拉保罗说:“知识管理就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它是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形知识提供的新途径。知识管理既着眼于获得显性知识, 更着眼于获得隐性知识, 因为显性知识易于整理和进行计算机存储, 而隐性知识则难以掌握, 它集中存储在雇员的脑海里, 体现这雇员的经验。

国内研究者认为, 知识管理是指企业为提高其创新优势, 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共享而着意营造一种渠道, 提供一种途径, 以便把人力资源的不同方面同知识、信息、技术、市场分析乃至经营战略等协调统一起来, 从而产生整体大于局部之和经营效果。

所谓“知识管理”狭义地讲, 是对知识本身的管理, 包括对知识的创造、获取、加工、存储、传播和应用的管理。而广义的知识管理不仅是对知识进行管理, 而且还包括与知识有关的各种资源和无形资产的管理, 涉及知识组织、知识实施、知识资产、知识活动、知识人员的全方位和全过程管理。知识管理的出发点是把知识视为最重要的资源, 把最大限度地掌握和利用知识作为一个组织竞争力得以提高的关键。

还有学者将知识管理概念总结为:人是知识管理的核心, 是知识管理中最活跃和主动的因素;信息技术是知识管理的工具。随着信息技术时代向知识生态时代的演进, 信息成为知识创新的原料, 信息技术也因之成为知识管理和创新的工具, 知识创新体现在两个层次上, 即个人和组织。以个人为基础的组织的学习和创新能力对组织具有重要意义, 其实质就是通过组织管理实现知识创新, 使组织适应环境的变化。要实行有效的知识管理, 必须实现知识资源的数字化和知识活动的网络化。通过计算机网络把知识资源组织起来, 以供经济领域人们的广泛使用, 促使人类的知识活动发达到高速度、大范围、高效率。

世界各过学者对“知识管理”也有不同的见解。1998年, 在美国“福布斯”杂志上发表一篇题为“迎接知识经济”的文章。认为知识管理不同于信息管理, 它通过知识共享, 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的能力。英国的学者认为“知识管理是为发展、管理和分享企业信息资产所提供的一条综合经济。这些信息资产包括数据库、文献、策略、程序和未成文的存在于职工的技能与经验”。欧勒锐认为“知识管理是将组织可得到的各种来源的信息, 转化为知识, 并将知识与人联系起来的过程, 是对知识进行正式的管理, 以便知识的产生、获取和重新利用”。

尽管目前对知识管理的定义未取得一致, 但可以肯定的是知识管理是以人为中心, 以信息为基础, 以知识创新为目标。知识管理是一种新生事物, 它在成长过程中会不断地发展, 目前没有必要给它一个确定的定义。知识管理包含了上述的各方面, 以后还会有更多的内容有待充实。

2 知识管理的内容及图书馆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知识管理的内容

达尔波特把知识管理分为四大类, 即创建知识库、改进知识的获取和传播、改善知识的环境和把知识当作资产来管理。有人提出了知识管理应包括以下内容:创造新知识;利用从外部资源获得的知识;用文件、数据库、软件等形式来表现知识;把知识渗透到加工过程、产品或服务中;在决策时要使用到所有可能得到的知识;测量知识资产的价值和知识管理的效果。

2.2 图书馆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快速变化的时期, 图书馆也存在着很多问题:

知识快速增长呈知识爆炸的趋势, 学科领域在不断增加;因特网上的信息资源极其丰富, 信息传播的全球化改变了学术交流与出版的形式;对图书馆自动化、馆际合作、资源共享、员工发展、读者教育、现代化管理和信息技能有了更高的要求;对读者自身的信息素养有较高的要求;政府和社会对图书馆不够重视等等。面对上述问题应以乐观的态度去面对, 以积极的态度解决, 不然会影响知识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

3 知识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

要把知识管理的方法, 运用到图书馆管理之中, 首先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3.1 调整图书馆内部人员结构

知识管理的核心在于强调每一个员工———知识的创造者的价值和作用。在信息社会网络时代, 图书馆员的作用将更加突出;图书馆员扮演的将是知识导航员、信息顾问的角色。图书馆员的职责也不断地向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图书馆需要调整内部人员结构和引进竞争机制。实行定岗定编、竞争上岗的人事制度改革, 使每个人都能在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价值的岗位上工作, 并且形成竞争机制, 促成每个人不断学习, 提高自身素质。

3.2 提高图书馆人的素质

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宣称:“在知识经济中, 学习是极为重要的, 可以决定个人、企业乃至国家经济的命运。”根据OECD对29个国家调查, 经济增长的25%应归功于教育。《二十一世纪议程》中提到:“一个国家求取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人民和体制的能力及其生态和地理条件。”列宁曾说过“图书馆员是图书馆事业的灵魂。”图书馆员的知识、智慧和技术是图书馆的最大资本, 最重要的财富。21世纪是知识化、信息化、学习化的社会, 教育与科技、经济的关系越来越紧密, 今日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经济, 教育正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图书馆人也要不断学习新知识, 才能成为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动力。

3.3 调整图书馆收藏的资料

到目前为止, 图书馆收藏的信息仍以图书期刊等印刷型资料为主体, 但进入新世纪, 印刷型资料不再可能是图书馆知识的主体, 新的载体将大量涌向图书馆, 如网络、广播电视将成为图书馆重要的信息源, 从发展趋势看, 读者对网络和电子信息资料的需求将不亚于印刷型资料。因此说, 现代图书馆要加强对电子资料和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料的收集和开发。

3.4 实现图书馆知识共享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图书馆之间的交流和知识共享变得更加容易, 更有成效, 中国高校文献信息保障系统就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和武汉大学等高等学校图书馆的组织下逐步发展起来的, 它自1997年开始启动, 至今已有一百多个成员馆, 其宗旨就是实现全国高校图书馆的联机合作编目, 协作采购和馆际互借, 避免重复劳动使图书馆有限资金用在刀印上, 形成“大图书馆”的概念, 真正实现图书馆知识共享。在当代, 许多成功的知识型企业建立了对积极参与知识共享的雇员予以奖励和激励机制, 如美国的3M公司, 其内部设立了一个专门机构, 负责协调创造力和保护主义之间的矛盾。

人在知识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在知识经济时代, 人的聪明才智将成为最有价值的财富。图书馆应特别重视员工的职业培训与终身教育, 以此来提高员工的科技知识水平, 获取知识创新的能力, 以满足图书馆知识管理的需要, 知识是一种资产, 有效的管理需要其他知识管理, 要付出高的代价, 需要投入相对充足而稳定的经费。

责任编辑:王青翠

摘要:讨论了知识管理的含义、知识管理的内容、图书馆管理的问题及图书馆进行知识管理应做到的几个方面。

知识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 第14篇

【关键词】知识管理 数字图书馆 信息资源 人才的知识管理

【中图分类号】G2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018-01

数字图书馆知识管理就是知识管理理论在数字图书馆中的运用。第一从数字图书馆的社会职能出发,指导强化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功能,对信息资源进行提炼、组织、开发、服务、传播,满足用户需求;其次从社会属性出发,通过注重图书馆馆员知识的开发应用来提升创造、利用和更新知识的能力,提高图书馆服务能力、竞争能力和创造能力,最大化地实现数字图书馆的管理功能。

一、数字图书馆的知识管理基于人才的数字图书馆知识管理

数字图书馆中,服务、技术、管理人员等,在服务中具有重要作用。人才既是隐性知识的载体又是创新的最活跃要素,数字图书馆对人才管理:需运用先进的知识管理思想,发掘利用馆员隐性知识,支持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对于隐性知识的管理囊扩了:隐性知识的研究;开发;隐性知识的显性化管理以及应用。

二、知识管理在数字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

应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组织管理机制,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具有个性化、集成化及动态化的特征,必须借鉴企业的“业务流程重组”的管理思想,重整组织结构和内部关系,建立起“以知识流”为主线的扁平化的业务工作体系和与项目相结合的灵活开放式的组织结构。为适应结构化部门与知识服务团队相结合的组织结构,还可采用双模式的组织形态。其中,第一种组织形态为正式形态的组织,以职能为中心,运用于日常的知识服务或知识产品的加工生产;第二种组织形态为非正式形态的组织,以任务为中心,是一种可及时变动、多任务、多功能的动态的知识服务团队,另外,图书馆可引入CKO管理体制;第二、技术机制,基于服务的数字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实现需要一个新型的技术系统,它实质上是一种集知识信息资源与先进的信息技术于一体,能够灵活调用各种资源和功能的知识管理层面上的新型的用户服务系统。笔者设计了一个由数字知识采集系统、知识论数字图书馆的知识管理图书馆内客观显性知识的管理,通过走知识服务之路,体现服务价值和信息资源中蕴含的知识价值;后者强调对人的管理,尤其是重视对人的隐性知识的管理,以实现知识创新,与企业管理达成一致。

三、知识管理在数字图书馆管理中的含义

知识管理应着眼于基于服务的知识管理和基于人才的知识管理,围绕数字图书馆基于知识内容的深层次服务,展开管理工作。

1.在对数字化信息预处理的基础上,通过知识挖掘,对信息进行精简、提取,发现隐含在信息中的有用的知识单元并对其进行集合组织。

2.根据用户要求和图书馆发展特定目标,通过知识重组或知识再造,对有关的大量知识进行全面的系统化、综合化和适用化的分析、对比、归纳、综合、概括、推论,形成用户所需的知识解决方案或适合市场需求的知识产品的过程。

3.知识服务管理,在管理中位居核心位置。它的形式有知识信息导航、知识信息评价、基于分析和基于内容的知识信息咨询、专业化知识服务、个人化知识服务、动态知识服务、追踪知识服务、快速知识服务等多种。

4.传播管理中借助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技术,人机互动促进知识跨时空广泛流动。

5.知识营销管理,重视用户需求,开发具有市场潜力、符合市场需求的知识产品,并推向市场。

6.知识应用管理中,关注用户知识应用的情况。

7.知识创新管理中,是指对数字图书馆在知识的组织、开发、服务、应用、传播管理过程中所运用的理论知识、技能进行创新的管理。

四、知识管理在数字图书馆管理应用的意义

从数字图书馆的社会职能出发,指导图书馆服务,强化服务功能。对数字化信息资源进行提炼、组织、开发、服务、传播,满足用户需求;从社会职能出发,用知识管理思想指导图书馆服务,强化服务功能。二是从社会属性出发,用知识管理的思想指导数字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提升创造、利用和更新知识的能力,提高图书馆的服务、竞争和创造能力,最大化地实现数字图书馆的管理功能。

对知识管理在数字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的研究还较肤浅。总之,数字图书馆知识管理具有丰富的内涵,既具服务,又具管理功能,是新型管理与深层服务的高度统一体。只有运用科学的机制和先进的工具,才能保证知识管理在数字图书馆的管理中有效实现。

参考文献:

[1]姜永强.论图书馆的知识管理及其实施策略[J].图书馆学刊,2001,(3).

[2]陈超.浅议知识管理在图书馆的意义[J].图书馆杂志,2001,(4).

[3]顾敏.知识管理与知识领航:新世纪图书馆学门的战略使命[J].图书情报工作,2001,(5).

[4]何键.知识经济时代的新新管理者[J].经济师,2001,(10).

作者简介:

上一篇:学校卫生工作会议简报下一篇:房屋买卖合同协议标准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