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情感的作文:遥想故乡

2024-09-19

表达情感的作文:遥想故乡(精选7篇)

表达情感的作文:遥想故乡 第1篇

遥想故乡

去年清明,应族兄刘前述之邀,驱车前往金堂县境内的香炉山凭吊先祖。原本三座无人问津的孤坟,经过族人集资修建,已初具陵园规模。

柏插三枝,香燃三柱,三跪九叩中,我于袅袅的青烟里,仿佛看到三百年前的某一天,在福建漳州南靖和溪大桥头,23岁的刘君宜,怀揣一身木匠手艺,拜别父母幼弟,同村里二十余位族亲,随着“湖广填四川”的移民大潮,一路西去。

经千难,历万险,他们在成都府辖的东方堰大河湾落了脚。此后数十年,勤扒苦做,置家起业。

生活艰辛,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怀念着故乡亲人。无奈天遥地远,直到三十年后,刘君宜才回了一趟老家,将已去世二十年的父亲刘周谟的遗骸移来四川安葬祭奠。

又十五年,弟刘腾辉在老家将近天命,父母皆逝,唯遥远的四川还有个至亲长兄可以念想,于是亦举家西迁,投奔大哥而来。入蜀方知大哥已逝,只得暂与侄儿刘秀林相依,叔侄携手,共建家业。后刘腾辉别了侄儿,又举家迁到邻近的汉州府黑龙堰响簧洞发展,至今便有了我族金堂、广汉两大房后人千余人,耕读传家,已至第十三代。

通过祖上传下的残缺不全的族谱,族兄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在金堂、广汉两地深入走访调查,并联系到福建的族亲,确定了我族祖坟和支系,重修了族谱。

族谱很厚,也很重。它记录的,不仅是一个家族的历史,更是一个民族浓缩的发展史。

水有源,树有根,人活着,又怎能忘记传承自己生命的血脉之本?清明祭祖,遥拜故乡,我看到与故乡一海之隔的对岸,几个穿着大红唐装的老人,郑重其事地升起两面五星红旗 ,然后转身,面向祖国的方向,肃穆地敬礼……

作者:轻舟

公众号:轻舟文苑

表达情感的作文:遥想故乡 第2篇

我的故乡是一座小村落,周围十里八乡的人称之为葫芦地。何年何月形成,史无记载,方志无名,镶钳在大别山南麓几个小丘陵的狭窄空间。

这里七分山水三分田地,说不上富裕也算不上太贫穷,伴随日月星辰,春华秋月,世代繁衍,而村民递减,尤以近年为甚。这不得不让我这个故乡情节很深的“城里人”担忧。

小时候,只知道山外面有山,加上从书本上了解了一些外面的世界,野心勃勃,想着法子要离开故乡。不足十八岁,我就从军,怀着一腔激情,闯进了向往已久的外面世界。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自故乡出来,就再没有静静地在故乡呆过十天半月。不错,故乡的道路依然窄而崎岖,房子虽然换成了楼房,但洗衣做饭的水还是从那一方小水井里抽取。山上杂草丛生,田地变得荒芜,没有了记忆中的田园风光。即使如此,羁旅江湖的我还是时时想起。城市再热闹,再炫幻,我总觉得自己是城市的过客。即使落户城中,工作于斯,居高楼之上,也并不觉得我就是城中之人,而只是寄居的商客。一旦有些什么烦心事,更是想着到小村居住几日,一吐心中之不快。

父亲健在时,我曾经频频往返于城里与故乡之间,探视父母,以解牵挂。有时候回故乡,也是因为城里过于喧哗、污浊,我需要清静,需要换点新鲜空气,以清醒大脑,振奋精神。漫步故乡田间小道,看到山涧田野的葱翠绿叶,顿时觉得心里非常踏实,心情随之也变得轻松而愉悦。牛在山坡吃草,鸟在天空飞翔,三三两两的农人在田间地头做着各自的.农活,房前屋舍中,老者谈笑,幼童戏嬉,夕阳西下,屋起炊烟,好一幅山村生活的图画,给人恬适,给人安慰,那些在城中的不快,随着那炊烟,向着远方飘去。

父亲走后,母亲就居住在姐姐家。虽与葫芦地相隔不到十里,但母亲觉得好象离得很远很远。每次我到姐姐家里探望母亲时。母亲总会问起葫芦地,问起那间土砖土瓦的房子是否被风吹雨淋,会不会倒了?还有左邻右舍的亲房叔伯生活怎么样?家长里短,甚是挂念。

别说上了年纪的母亲如此挂念,就是居住在城里的我,何不是如此呢?尽管现代化的城市高楼一天天屡创新高,有的高得甚至遮掩了天边,遮住了地平线。但我并不觉得这样很美,总是感觉就是水泥森林,阴森而冷漠。

想想我的故乡,那是何等自然。在我的记忆中,葫芦地最美好的季节是农忙季节。那个时候正是“后三田”抢种的时候,也是多种作物收割的季节。此时,学校也会给学生们放几天“农忙假”,跟着大人们割麦、收油菜、犁田打耙。收工后,我们这些小孩子会趁机在收割后的麦田捡拾麦穗,然后回家用手搓,将搓下的麦粒晒干,或拿去换面,或磨成粉做面粑。母亲做面粑的手艺很高,特别是刚从锅里烤出来,热烫烫、香喷喷,放在手掌间倒来倒去,舍不得吃,享受着那个闻香香的过程,至今令人回味。

那时,葫芦地的人们生活简单朴素,但人们每天都生活在笑声中。干活的时候尽管很累很累,但大家仍然不忘累中寻乐,在辛苦的劳作中,大家常常开着玩笑,家长里短,打情骂俏,每一条冲、每一个畈,既有挑担承力的吼叫,也有欢快爽朗的笑声。

葫芦地邻里之间屋挨着屋,墙连着墙,一家饭香,家家闻到。如果哪家偶尔有好吃的,主人们会将做好的食物用碗装好,让孩子们挨家挨户地分送,让全湾人分享。不象现在城里人,几年的邻居姓什么、叫什么、老家是哪里人,彼此都不知道。葫芦地人吃饭的时候,很少有人坐在桌子前,而是不约而同地端着饭碗,三五成群地聚在湾中间的樟树下,边吃边聊,大到国家的大事,小到家长里短的小情。这时,鸡鸭猪狗也会来奏热闹,围在人的身边捡拾掉下的饭粒或菜沫,或跟着小孩子身后追来赶去,好一幅山村生活趣味图。

入夜,劳累的父母们吃完晚饭后,并不是马上休息。女人们会在家里纺线织布,纳鞋缝衣。男人们则修补损坏的农具,也有的抽着烟,聊着天。而小孩子们,有的玩捉迷藏,有的学着电影中的表演抓特务,还有的满村上疯跑。不一会儿,有人哭了,有人笑了,有人吵了,直到玩累了,各自回家,悄悄地上床,连衣服也不脱就睡了。此时,桔色的煤油灯依然闪亮,母亲纺车的声音就成了催眠的天籁,总是让我们睡得很踏实。夜深了,整个乡村静下来,偶而有几声狗吠,还有鸡鸣。

遵从传统,简单生活,是葫芦地的主旋律。即使过年也是如此。葫芦地有句俗语:告花子(讨饭的人)也有三天年。所以,葫芦地的人与这块土地上绝大多数人一样,无论多远,过年都要回家,吃上一次团圆饭。大年三十的傍晚,全湾的男女老少,以家为单位,先去各自祖坟祭奠先祖,然后回家贴对联,放鞭炮,吃年饭。吃完饭后,年长的围绕在火盆边烤火聊天,吃着自制的小吃。而年轻一辈们在湾里玩烟花炮仗。到了正月初几,三五成群,或去就近的夏铺河、上巴河、总路嘴等街上,或打打扑克,串串门。过年最高兴的当属小孩子了,穿新衣,拿新钱。孩子们拿着那一元两元,两毛五毛的新纸票,会用纸票的边边在耳朵上划来划去,以表示自己的钱新得象刀锋一样,在众人面前炫耀。那个得意啊,比得个什么奖励都快意。

故乡,一个安放祖灵的地方,是父辈娶妻生子、世袭生活的地方。我时时想念故乡。尽管葫芦地的人往城里搬迁的越来越多,村子里的人越来越少,然而,不管我在何处,我都不可能忘记这个小小的村落。我会时时遥想,祝福!

表达情感的作文:遥想故乡 第3篇

萧乾的《枣核》无疑是这方面的典范, 作者对祖国的思念之情真真切切地流淌在了字里行间。萧先生作为一位文学大师, 不仅选材独具慧眼, 表达主题深邃, 且写作技巧娴熟。我以《枣核》一文为例, 从写作技巧的角度谈谈他是如何用文字将情感表达得既可触可摸可感, 又生动具体感人的。

一、以物为线传达情感

“枣核”是文章的一条线索, 它贯穿着友人的思乡爱国情。文章叙事质朴无华, 开篇就点出友人托付“我”带枣核用途蹊跷。这里设置了一个悬念:两人见面, 友人见到枣核, 如获至宝, 悬念加深了。接着, 到了友人家中, 说起枣核, 原来是为解乡愁, 悬念解开。最后, 围绕枣核进行议论, 点明思乡爱国情。

所有的叙事都围绕枣核展开, 看不见的情感就寄托在枣核上。用好这种以物传情的技巧, 有助于写作者的情感表达。所寄托之物越小就越能体现感情的真挚,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以小见大”, 这在学生的作文中也是常见的。

例文一:

还是那幢老屋, 载满了我童年的味道和记忆。打开房门, 一瞥眼, 看见书桌上的几本大大的日历, 码得整整齐齐。走过去一瞧, 日历的正面普普通通, 白色的底子, 黑色的日期。随手翻着日历, 咦, 好些日历的反面都写着字:“瑶瑶今天回来了, 扎着两个小辫子, 又长高了。”“瑶瑶买了一条新裙子, 她转来转去的样子真可爱。”“瑶瑶得了小红花, 可开心了。”“今天周五了, 瑶瑶要回来了。”……我一字一句地看着, 贪婪地看着, 想把上面的字深深地映入脑中。几本日历就是几年光阴, 外婆三言两语地记录着我们之间的点滴。那么平凡, 那么普通的事情。我有些难以置信, 心在隐隐地作痛, 原来在我不知道的时候, 有这么一个人如此关心我的一言一行。

———孙璐瑶《雨过天晴》

日历上的字承载着外婆对作者的爱。事情记录得越琐碎, 感情就越深刻。读来, 自然打动人心。

二、在细节中表露情感

《枣核》一文中提到:“动身访美之前, 一位旧时同窗寄来封航空信, 再三托付我为她带几颗生枣核。”其中“再三”, 表明友人不是随便说说的, 而是郑重其事地提出要求, 可见希望之殷切。“她托在掌心, 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其中“托”有捧着的意思, 比起“拿”“抓”更能体现友人对枣核的珍惜。“我们在靠篱笆的一张白色长凳上坐下, 她劈头就问我。”其中“劈头”, 表达出友人过于思乡, 找“我”倾诉思乡之情的急切。这种深沉的情感在这些细节中表露无遗。细节描写是我们记叙文写作中的最重要技巧, 它能用文字展现画面, 更能让人真切地感受当时的情境。

例文二:

母亲没回我, 但已经利索地穿上外套, 披了件雨衣, 便直向我房间奔去。我再想阻止她时, 她早已搬了张长凳, 颤巍巍地站上了窗台。房檐上的雨水随风飞进来, 她的额头亮亮的, 细密的不知是水珠还是汗滴, 打湿了她的睫毛和微微泛白的鬓角。她不住地眨着眼, 嘴唇紧抿着, 握着榔头的手因用力微微颤抖着。

———陆真珍《雨过天晴》

作者把母亲修窗户的细节刻画得具体感人。“利索”“直”“颤巍巍”“紧抿”“微微颤抖”这些细节描写则塑造了一个羸弱而又挺直了腰板保护女儿的母亲形象。

三、在想象中寄托情感

《枣核》一文最后写道:“时常在月夜, 她同老伴儿并肩坐在这长凳上, 追忆起当年在北海泛舟的日子。睡莲的清香迎风扑来, 眼前仿佛就闪出一片荷塘佳色。”这不是一般的联想, 而是实实在在的感受, 是以真实生活为基础的想象。在她亲手布置的后花园中, 他们仿佛回到了祖国, 回到了过去生活的地方, 忘情地沉醉在当年生活的回忆中, 忘情地陶醉在祖国温馨的怀抱中, 饱含着浓厚的思乡爱国情感。

例文三:

眼前仿佛出现了这样的画面:在昏黄的灯光前, 她带着厚重的老花镜, 翻开日历, 坐在桌前写下这一点一滴。她的脸上洋溢着幸福, 心底是不尽的想念。

———孙璐瑶《雨过天晴》

例文四:

听着呼啸的风雨, 不一会儿, 心里就又抑制不住地焦虑起来。眼前仿佛出现了这样的一幅画面:一辆小电瓶车在风雨中疾驰。在狂风暴雨下, 她身上那件雨衣是那样的单薄, 雨点乘虚而入, 她斑白的发丝, 皱纹密布的脸颊缀满了晶莹, 不知是汗水还是雨水。雨水在车轮下飞溅, 溅起一道道水花。电瓶车上沾满了泥水, 她的手依然加足了油门, 顶着狂风, 迎着暴雨, 毅然像一支箭破开风雨的阻挠前行着。

———周旭华《雨过天晴》

这些画面作者都不能直接看到, 但通过想象就能淋漓地表达情感了。

四、在衬托中体现情感

《枣核》一文作者在不少地方叙述了友人所在山城的环境及友人的家境。原文是:“那真是座美丽的山城, 汽车开去, 一路坡上坡下满是一片嫣红。倘若在中国, 这里一定会有枫城之称。过了几个山坳, 她朝枫树丛中一座三层小楼指了指说, ‘喏, 到了。’汽车拐进草坪, 离车库还有三四米, 车库门就像认识主人似的自动掀起。朋友有点不好意思地解释说, 买这座大房子时, 孩子们还上着学, 如今都成家立业了。学生物化学的老伴儿在一家研究所里做营养试验。”

在这些叙述中, 我们知道她在海外的物质条件很优越, 她生活得富足优裕。可如此优美的环境和富裕的生活却并没有使友人感到满足, 她的“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缺什么?缺的是故乡的感情体验。只有用“枣核”来寄托, 这些记叙就为“枣核”的分量做了陪衬。而在学生习作中用得最多的衬托是环境衬托。

例文五:

夜晚, 天空阴沉沉的, 厚密的乌云似乎就在头顶, 压得人喘不过气儿来, 偶尔有低沉的雷声从远方传来, 大概要下雨了。 我待在卧室里看电视。 窗外的风慢慢刮起来了, 先是尖锐的风鸣声, 紧接着便是刺耳的呼呼响声。 我的心莫名地忐忑不安。 雨点落下来了, 砸在窗户上, 噼里啪啦一阵凌乱, 扰得我也心烦意乱, 无心看电视, 便上床睡觉了。 我努力屏蔽干扰, 慢慢地打起了瞌睡。

“嘭”忽然的一声巨响吓得我从床上跳起来。 “ 吁, 是窗户开了, 吓死我了! ”我抚抚胸口, 下去关窗。 “怎么回事? ”我用力推着窗户, 它却纹丝不动, 窗户竟然坏了! 我懊丧地转过身, 不再管它。

然而, 我一躺下来, 耳边就萦绕着低沉的风声, 不知何时响起的雷鸣“轰隆隆”地震慑, 我的脑海里一阵混乱, 不禁想起儿时打雷时躲在母亲身边的情景。

———陆真珍《雨过天晴》

这段环境描写渲染了一种压抑的气氛, 暗示了作者的心情, 为后面母亲晚上起来帮“我”钉窗户的情节作了辅垫, 也为塑造一个坚强的、为女儿扛起一片天的母亲形象作了极好的衬托。

萧乾曾说过:“如果有什么经验教训可谈, 那就是要尽量克制———抑制好发议论的冲动。有议论宁可另外写成随笔杂文, 尽可能不加在描写中。在这点上, 我特别喜欢契诃夫, 他从不把笔下的人物当作自己的代言人, 也不使用画外音……应通过形象表达观点和思想。”这一观点在《枣核》中得到了充分印证。

那么, 如何用文字不动声色地表达观点和思想?我们完全可以借鉴以上方式来写作, 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让文字绽放情感之花!

参考文献

[1]赵玉琳.论萧乾短篇小说中的儿童视角[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 2014.

[2]吴燕.情感体验和初中生语文阅读教学[D].苏州:苏州大学, 2014.

表达情感的作文:遥想故乡 第4篇

东方主义回潮

21世纪以来,中国人的消费能力令国外各顶级品牌转换市场营销策略:被中国消费市场认可,意味着品牌形象的超广范围推广以及经济效益的提升。此外,中国风再次触动国际时尚圈,顶级服装品牌设计师越来越多地运用到中国元素。甚至可以说,中国元素已经成为掌握国际时尚趋势的重要线索。2002年的“Christian Dior2003春夏高级定制”便是一幕东方的奇异幻境,John Gallilano以中国杂耍为灵感,将东方式磅礴大气的轮廓和法国高级时装的精粹相结合。通过中国丝绸和刺绣的繁复细节,传达出John Galliano心中充满幻象的东方情怀,这场秀也成为时装史上的一笔重彩。

以Louis Vuitton为载体,Marc Jacobs的“东方梦幻之旅”的灵感来自1970年代风行于巴黎的东方时尚,整个系列仅通过立领、滚边、盘扣、阔袖等元素,就把意象传达出来。经典的Monogram花纹被处理成蕾丝,做成或黑或金的高开叉旗袍、扇面,长流苏牵引着绮丽的东方美学灵魂,融入高级时装的廓形。

城市格调的时装语言

在西方文化研究学界,“上海”一直是讨论东方时尚的热门话题之一,代表了西方对东方美学的绮丽遐想。曾经引领上海无尽风流的老克腊们的旧时风华,被很多设计师在有关东方的设计中反复提及。

2009年底,Karl Lagerfeld带着以“Paris—Shanghai”为名的Chanel2010早秋高级手坊系列在黄浦江畔开秀。Coco Chanel和Karl Lagerfeld未曾到过上海,创作灵感是遥想和元素拼贴出来的梦境。秦兵马俑的古式气质展现在手工拼缀的钉珠亮片等细节上:康乾时皇家风格的细节,令Chanel经典的斜纹软呢外套呈现出华美风貌:而傣族斗笠、衣服和手袋上的汉字,则丰满了秀的造型。便是Karl Lagerfeld用妩媚香鬓倩影描述了海的繁华盛景。在北京颐和园短居过的Ralph Lauren,于2011秋冬成衣秀上表达了另外一种情绪。整个系列以大面积黑色绸缎为主调,妖娆又传统的红、绿色点缀在衬衣和配饰等细节上:而披在肩上的饰皮革长大衣,及全黑西服传达的霸气和强势,宛若叱咤十里洋场传奇大亨。

考场作文情感表达技巧例谈 第5篇

技巧一:自述衷肠感人心

这类文章常常抒写的是个人真切感受或体验, 有时甚至还是个人悲惨的经历与遭遇, 故能触动人心最柔软处而引发共鸣, 远胜那些造作、矫情、全无真切体验的平庸之作。文章多采 用书信、日记等内心独白的形式, 让“我”敞开心扉, 心情倾吐自己的心声, 常以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来触 动人心。如湖南卷2012年高考满分作文《天上之母》:

……晚上还有道场上的很多事等着我去做, 这里只有我一个人披麻戴孝, 但我不觉得孤独, 因为我总觉得, 她在看着我呢。

人群陆续到达, 我不断的向每一个前来悼念的人下脆, 每跪一个人, 想起的是她那双漂亮却带着水色的眼神, 现在那水却顺着我的眼角流了下来。

时间慢慢远逝, 那些哭过喊过或始终面无表情的人都 走光了, 只留下几个守夜的嫌冷, 砍了条板凳, 烧起一堆火, 围坐着嗑瓜子, 说说笑笑, 我打了几个盹, 每次都被寒冷刺醒, 即使挨着火盆, 也无济于事。

天渐渐亮了, 到了第二天早上。终于还是到了分别的时刻。

昨天抬她进来的人, 又再次抬起她, 走进了火葬室, 我站在门口, 突然就哭得不可抑制, 但我想我是为她的解脱而感到高兴吧。

[评析与启示]考场之上, 写送别母亲这类故事是很有 风险的, 若非情真意切, 笔墨含情, 很难出新意。本文不仅避免了这种失误, 还写出了新意———在叙说故事的同时, 把自己对亲人与世态的感受描写得极为深刻。如留守的人“围坐着嗑瓜子, 说说笑笑”之类的句子, 可谓直面人间冷淡, 有震撼人心的效果。正是这种情感的细化与 思想的深度, 让一个原本寻常的故事, 有了获取高分的理由。当然, 此类作文贵在真实, 考生决不可为了博取他人同情而胡乱编造个人或家庭的悲惨遭遇, 否则极有可能弄巧成拙, 因为对于经验丰富的阅卷老师而言, 是否情发于衷还是很容易辨别的。

技巧二:借助意象巧载情

文章并不直接表达情感, 而是借助某个意象, 所要表达之情寄寓在这个意象上, 借助此意象加以含蓄巧妙表达。其好处在于文章因此少了一分直白, 多了一分含蓄委婉, 从而更具情味。如广东卷2014年高考满分作文《让记忆之花盛放在泛黄的纸片上》

院子里的紫藤花开了, 散发着清悠安宁的香气。

奶奶跟往常一样, 搬着一张陪伴她多年的长躺椅, 来到院中那颗古老苍劲的大树下, 安静地歇息着。阳光透过树叶缝隙温暖地照耀着奶奶, 一切是那么安详与美好。

……

那是一张怎样充满温情的照片啊!

奶奶说当年爷爷向她告白的时候, 手里捧着一束紫藤花。紫藤花清悠的香气让她陶醉在与爷爷相识的点滴岁月里。相片中的奶奶, 年轻貌美, 手里捧着一束紫藤花, 娇羞地依偎在爷爷的怀抱里, 笑容灿烂。爷爷也是一脸幸福的样子。

……

紫藤花的香气逐渐变淡。花开之后, 一切的馥郁终归隐去, 只留下一丝微微的痕迹。可记忆却是愈来愈加浓厚。

[评析与启示]全文记叙了奶奶和一张照片的故事:岁月流逝, 照片泛黄 , 但奶奶记忆犹在, 对爷爷深情依旧, 从而赞颂了人世间永恒的真情。文中借助“紫藤花”这一意象, 从紫藤花起笔, 紧接着描写了奶奶看照片的特写镜头, 然后穿插进了奶奶对美好的往昔生活的回忆。文中多次出现了紫中带蓝, 灿若云霞的紫藤花, 它贯穿始终, 寄托了绵长的思念, 象征了美好 的感情, 对人物形象起到了很好的映衬作用。借助意象表情达意更加灵活, 既有效避免了行文呆板, 又能使语言表达有文采 , 有意蕴, 以少胜多。

技巧三:融情于景情更浓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是前人留下的宝贵的写作经验。此类文章

同样不直接表达情感, 而是借助景物描写渲染烘托人物心情。文中景物描写常常折射的是心灵上的微妙变化, 或表现一种情趣, 或抒发一种激情, 或蕴含一种哲理, 任何好的景物描写都是心灵的感悟, 思绪的升华。这样的文章往往更富有诗意而显得有 意境。如2014年江苏高考语文优秀作文《荒山种茶人》:

清明时节 , 我冒着霏 霏细雨, 回到了阔别的家乡。

父亲的腰弯得深深的, 像是融进了茶园无涯的绿意里。漫山遍野的深绿、碧绿、浅绿直逼我的眼球, 又像是给大山围上了一层曼妙的绿纱。

我随着父亲 走向茶园 更深处, 四周涌动着如凝脂般厚重的绿意。任南风带着沁人的土香袭乱我们的头发, 那不该被打扰的世界似乎在浅斟低唱, 山里的孩子喜爱漫游于山林, 趁散放的鹧鸪还未归巢, 偷偷寻觅它们下的蛋。夕阳西下, 肥嘟嘟的小子用衣裳兜着满满的鹧鸪蛋回家。

……

我望着父亲佝偻的背, 掂量着绿意盎然的大山, 忽然间明白了:父亲的青春, 铭刻在大山的一草一木中, 绿得苍茫……

临别前, 父亲叮嘱我常回山看看。我几步一回头。父亲, 正静静地倚在门槛旁。西沉 的落日, 在他的身上打出昏 黄。此刻, 炊烟正从农舍的屋顶袅袅升起, 在晚霞中四射, 分散 , 消隐。女人们吆喝孩子的声音此起彼伏。一个男人挑着茶叶从我跟前走过, 扁担吱呀吱呀, 一路响了过去……

[评析与启示]文中无论是茶园的无涯绿意, 还是朴素的农村生活、平淡的田园景色都含蓄着炽热的思想感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富有韵味。融注深情的景物描写, 表现了清新的自然美, 达到了意境深远的效果。农村是那么的简朴恬美、宁静平和, 如仙镜般令人神往。表达出的是对土地、对农村环境的真 切热爱之情, 真诚之意, 感情也是平静、纯净的。故写作中表达情感时不妨尝试借助于景物来传情, 从而使文章意蕴更丰富。

技巧四:针砭时弊爱憎明

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好的文章, 总能散发出浓郁的时代、生活气息, 给人以警醒与深思。写议论文, 如果能从社会现象入手 , 然后追根溯源, 分析事物的本质 原因 , 那么, 你的文章将绽放理性光芒。如2013年全国大纲卷优秀作文《关闭潘多拉》:

盒子的开启与关闭或许只是一瞬间, 但改变的却是永远。药家鑫事件的风波虽然早已平息, 但其造成的蝴蝶效应却是一波又一波, 还有“我爸是李刚”掀起的“拼爹热”……而如今, 李双江儿子的“伤爹”行为在娱乐界更是掀起一场风雨, 若他的罪名属实, 等待他的将是一场牢狱之灾。是什么, 让这些生活在光环下的人们跌落深渊?是他们的狂妄自大, 是父母的纵容和溺爱, 让这些所谓的天之骄子目 中无人, 胡作非为, 肆意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但同时, 也使他们自己万劫不复。

表达情感的作文:遥想故乡 第6篇

一、深入生活的双重仪式感

每期5~7分钟的《日食记》虽然时长较短, 但节目的仪式感不但自始至终都没有被丢弃, 相反, 不论是生活节奏的仪式感还是节目制作设置的仪式感, 都成为《日食记》的一大亮点之一。

《日食记》的片头通常把唯美的空镜头作为揭开序幕的镜头表达语言, 诗意的空镜头不仅控制了短片较为舒缓的节奏和浪漫主义的文艺画风, 更在视听语言表达上奠定了自己最为基本的表现“格式”——由景引物, 由物及情。唯美简洁的空间展现中, 一只名叫酥饼的猫 (短片的主角) 的出场定格, 也就预示着暖胃而暖心的故事要开始了。

在充满仪式感的镜头语言中, 《日食记》更注重对生活情趣的展现, 从准备食材到烹饪步骤再到享用美食的每一步, 都按照同一节奏进行, 井然有序而又不失浪漫情趣。食材的摆放与色彩的搭配带给观众极强的视觉享受, 烹饪的步骤简单明了, 但是不乏礼节的讲究。至于享用, 刀叉等餐具的摆放有模有样。除此之外, 美食中承载、饱含的那份深情又是对生活仪式感的不二诠释。

二、动物视角的情感外化表达

富有仪式感的表现力让《日食记》在大众口中的评价多为“逼格很高”, 而其受众范围的外扩除了影像表现力的高格调外, 还与短片的主角——猫密不可分。爱猫的人与猫性的人自然逃不过沦为被《日食记》治愈的“粉丝”。

《日食记》采用了动物视角对节目进行叙述表现。猫对食物是敏锐的, 而猫面对食物的反应与表现, 也成为一种引人解读的情感符号。第一季的《小小时光》中, 导演引入一个小女孩与酥饼 (猫) 进行搭配。作为感情的外化表现者, 孩子与动物是最佳的选择。如果此处不设置人物进行引导, 短片的本意表达可能略显干瘪与牵强;如设置成年人来进行表达, 则有可能给人以矫揉造作之感, 或有刻意为之的“表演”嫌疑。而孩子与动物的反应则通常被认为是最直接、最纯净、最原始的。小孩与猫的加入不但增添了短片所要传达的生活情趣, 而且借助两者的生动敏感、无拘无束, 短片情感表达的张力更是上升到新的高度。

酥饼是客观的第三视角, 它没有参与食物的选材、制作, 扮演的是一个“局外”的观望者。观众在喜爱酥饼的同时, 不觉发现自己在生活中也常常扮演着“酥饼”的角色——观望着, 但是心中有不尽的向往;享受着, 同时心中不乏温暖与感激。

三、多元素交织的画面节奏感

仪式感的贯穿让短片看起来规整但不呆板, 这与《日食记》始终坚持自己简洁但又精心设计的道具色彩安排与位置布局, 从而形成极有节奏感的画面语言表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短片的镜头表现常用定焦镜头小景深来表现, 主体的实与陪体的虚让画面看起来唯美、朦胧。同时, 在食材、烹饪工具的摆放上, 将形状、色彩、位置都纳入考虑和设计安排的因素。《烤肋排》一集中, 熬制酱汁的镜头、厨男的白色煮锅和天蓝色气炉同样在画面中担当着主体的角色。但与以上画面不同的是, 因为锅中酱汁的橙红色以及画面上方摆放的一列食材都属暖色系, 所以画面呈整体暖的光色环境。在这个画面中, 光的运用同样在画面质感的塑造上起着不容小视的作用。《日食记》多用双光源进行光色环境的塑造。白色的平勺和气炉上银色部位的反光担当着整体暖中的局部冷, 让画面的光色布局有了跳动感。

四、含蓄温婉的故事化抒情

清新文艺的画风虽无《舌尖上的中国》那份民族气节, 但是光色与道具安排及小景深的拍摄取景相辅相成, 成就了《日食记》在小空间内拥有个人标签的、生动活泼的空间表现力。

与《舌尖上的中国》相似, 《日食记》的成功同样离不开情感渗入与抒发。选取几期来看, 不难发现每一期的主题均明确而又温暖亲切。例如, 《圣诞姜饼人》的主题是相信爱的人, 才会和爱相遇;《[除夕特辑]阿婆的肉圆》的主题是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道抹不去的气味, 一旦再次闻到, 记忆就被打开;《电饭煲火锅》的主题是那一年锅里沸腾的, 是我们学生时代的友情和爱情......

食物不仅是解决温饱的物质能量, 在某种意义上, 食物, 更是一种承载着记忆片段和情感符号的精神链接。《小小时光》中, 童年的追忆与现实的对比可能引起了众多观众的共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 都有童年的回忆, 而对于回忆, 有听觉、视觉、触觉, 当然, 必不可少的是我们的味觉。

生活仪式感潜在人们心中, 但不易被发觉。宠物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它的视角里, 同样能够看到生活温暖与满足。简洁的镜头画面因为用心的表达而有着极强的空间表现力。至于味道与回忆, 自然不会了然分开。《日食记》以其深入生活的双重仪式感、动物视角的情感外化表达、多元素交织的画面节奏感和含蓄温婉的故事化抒情, 不仅呈现出风格化的文艺美食文化, 更让观众在厨房这一空间中, 找寻熟悉的味道和那个遥远的自己。

美食, 美在它充盈着我们的胃, 让我们得以生存;美在它迎合着我们的味蕾, 让我们感受生活;美在它点缀着我们的记忆, 让我们在熟悉的味道中念起那段温暖又难忘的时光。《日食记》, 温暖治愈你的胃, 当然, 还有你的心。

摘要:自古以来, 食物为人类解决温饱提供了基本的物质保证, 更承担着人类的情感记忆, 是保存记忆的一种精神符号。近年来, 诸如《日食记》、《舌尖上的中国》等节目, 以其极富张力的感情表达, 深受大众的喜爱。而《日食记》无疑是其中的上乘之作。本文从深入生活的双重仪式感、动物视觉的情感外化表达、多元素交织的画面节奏感、含蓄温婉的故事化抒情等方面进行剖析, 在体味美食文化的同时, 唤起曾经的记忆, 达到寻找美食情感的作用。

注重艺术情感的表达 第7篇

一、情感对音乐的重要性

情感是人对客观与现实态度的体验, 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与个体主观之间的某种关系。情感有两种主要的类型:一种是从生活中直接感受到的情感体验;另一种是从艺术作品等其它渠道间接接受和感受到的情感体验, 称为“审美情感”。在声乐演唱中我们更多的是依靠审美情感。个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历是有限的, 而音乐所表现的情感世界是无限的, 演唱者不可能亲身体验每首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如果演唱者在生活中没有这种情感的现实体验, 在这种情况下, 就需要演唱者依靠从其它艺术作品或通过其它渠道来获得情感审美体验, 以此来感染自己, 并通过声乐来表达这种情感, 把它变为自己演唱时的情感体验。音乐情感是人对现实音乐世界的一种特殊反应形式, 也是人对音乐及相关事物的客观认识是否符合自己的音乐需要而产生的音乐心理体验。音乐是感情的一种独白, 音乐打动你的并不是作曲家或别的什么人的所谓的“情感”, 而是你自己的“情感体验”感动了你自己, 它使你沉浸在你自己的生活回忆和情感记忆之中感慨万千, 沉浸在对自己以往的“喜、怒、哀、乐”等情感体验中。

二、声乐演唱艺术中情感的把握

声乐作品有一个基本框架, 随心所欲地发挥势必会违背作品的本意, 在规则范围内去挖掘情感, 严格、认真、积极地去把握作品才是最理想的声乐演唱。声乐演唱的情感把握最主要的是对歌词、旋律以及声乐内涵的情感理解和把握。当我们拿到一首歌曲时, 首先分析歌曲理解歌曲, 然后深刻理解和领会词义, 即歌曲所表达的情, 或者说是歌曲的意境。这样把握住歌词所描绘的每一个角色的基本特点和情绪变化, 才能准确而又生动地表现出作品的艺术形象。旋律是建立在曲调和曲拍之上的。在音乐作品中, 旋律是情感表达的重要手段, 它可以反映与唤起人的情绪, 激起人们的某种情感反映, 引起人的某种心理上的共鸣, 因此人们认为旋律是音乐的灵魂。声乐作品中的词作为一种情景的表现是为曲调的抒情功能奠定基础的, 词是曲的导向, 而曲又是词的深化和发展, 词的喜怒哀乐引导着曲的走向, 从而使词曲统一, 表现歌曲的魅力。一个演唱者需要有分析、理解和体验作品感情内涵的能力, 并且用歌声去表达作品的内涵和思想感情。要对声乐作品所反映的生活及人物了解、对音乐语言、音乐表现手段所表现的感情有感受、体验和认识的能力、善于运用歌唱的技能、技巧、把所理解的内容感受的情感用歌声表现出来的表达能力。演唱者要善于感受体验歌曲的情感, 领会其中的含义, 用歌唱的技巧技能将它表现出来, 这是使歌唱富有艺术表现力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三、声乐演唱艺术中的情感表达

第一, 良好的歌唱心理。所谓情感是对人们心理状态的发扬或抑郁的意识。演唱者总是利用自己的发声技术或声音上的某些特点来发挥自己歌唱的长处的。演唱者掌握技术能力愈强, 他在台上发挥的能力就越自如。要克服紧张的情绪需要很大的信心, 而自信心尤为重要。要把建立演唱者自信心这一原则放在首位, 人会歌唱并不是因为有嘴, 而是因为有心, 歌唱是自然的, 它并不是指一个人的嗓子好不好, 有没有高超的技巧, 而是这个人会不会动心, 动心的时候会不会发出动情的声音, 而这个时候几乎永远是不缺乏惊人的技巧的。

第二, 把握声情与形神。声与情是声乐艺术最根本的造型因素。以情带声, 以声传情, 声情并茂, 是一切声乐艺术美的创造标准。“情”在歌唱中起主导作用, 是“声”的灵魂。情感直接影响着声音的明朗轻快、粗犷严厉、柔和缠绵, 从而依情发声使歌声各具不同的音色。声乐的情感表现主要源于对作品的深入体验。通过对作品深入、全面、细致的分析, 挖掘与体验出词曲的内容与情感, 我们才能倾情传达给大家。有创造性的歌唱者会善于挖掘声乐作品的内涵、外延, 将高度的声乐技巧用于唱“情”。“形与神”是歌唱艺术表现的外形和内涵。“形”是歌唱者内在意蕴的外在表现形式;“神”是艺术的灵魂、生命, 充满着生气的内在意蕴, 是歌唱情感的高度升华。要把富有感情色彩的声音与面部表情及手势和谐地配合起来。通过细微的眼神、手势、神韵、表情的变化来表达自己丰富的情感意蕴。

第三, 情感想象与情感表达。声音的质量必须以内在的情感体验的艺术想象为基础, 艺术想象可以引发出艺术表现和审美体验。演唱时的感情和情绪要做到准确、真实、鲜明, 同时在情绪的形成, 转折, 发展上合乎情理, 这就必须有艺术想象的参与。在声乐艺术中, 要善于将生活中的这种情感表达的自然方式, 经过艺术的创造和适当夸张, 恰如其分地运用到歌唱的语言表现中去, 就能使歌声具有情感的魅力。在进行声乐演唱时情感表达最主要的渠道就是调整演唱呼吸的方法或呼吸动作。呼吸是音乐表现的重要手段, 歌唱的技巧强调“声情并茂”, 而“声”的好坏, 很大程度上在于气息的运用正确与否。因而呼吸本身也就是音乐表现的一部分, 所以在演唱和训练时应当按歌曲的感情需要进行呼吸。演唱者在平常的训练中从吸气入手, 努力做出与歌曲所要表现的内容相同或相似的表情和情感动作。由于吸气的过程会强化人的情感意识, 因此, 吸气动作不仅带动着口腔、胸腔和头腔等歌唱部位的打开和兴奋, 激发了人的歌唱欲望, 而且还会极大地触动歌唱者的情绪记忆和情感体验, 唤起了歌唱者的情感动作和表情动作, 为歌唱情感的实现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这些富于感情的吸气无论其深度和长度都已具备了歌唱气息的需要, 可以在演唱时充分自如地表达情感。通过带有情感的反复练习, 歌唱者就能把情感记忆转化为现实的歌唱情感, 使歌唱情感融入到演唱过程中, 使演唱时的发声动作、歌唱状态和声音听觉上都带有强烈的情感特征, 以促进歌唱情感和表情的形成和稳定。另外, 情感表达的途径还包括多种多样的嗓音表现, 如音色、力度、速度、节奏等。由于人类的思维能力和感情因素使他们的嗓音具有极高的变化能力, 能够表达各种感情的细微变化, 所以声乐演唱不能只是呼吸、发声和吐字的结合, 还应对歌曲的旋律与歌词作独创性的深刻理解及表达。

以下是通过歌曲进一步来说明艺术情感在声乐演唱中重要性的具体体现:

咏叹调《我哭泣, 为我的命运》 (选自歌剧《朱利乌斯·恺撒在埃及》中克里帕特娜的咏叹调) 、《亲切的名字》 (选自歌剧《弄臣》, 威尔第曲) 、《听我说, 主人》 (选自歌剧《图蓝朵》, 普契尼曲) 、德国歌曲《侯爵请听》 (阿德勒笑之歌, 选自歌剧《蝙蝠》) 、中国作品《为你歌唱》 (叶旭全词, 李小兵曲) 、《蓝色爱情海》 (樊孝斌词, 印青曲) 。

演唱《我哭泣, 为我的命运》的时候并不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歌曲所要表达的艺术情感, 作品的伴奏也非常难合, 里面有一些无调性的因素, 但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在艺术老师的配合下, 使我克服了这个难题, 并通过这首歌使我受益匪浅。演唱德国歌曲《侯爵请听》是一首具有典型轻歌剧音乐风格的作品, 演唱的时候应该把握好节奏, 在了解歌词内容、旋律线条和语言准确的基础上, 要懂得随着旋律的起伏与变化表达自己对歌曲的情感艺术。演唱之初我总是不能理解歌曲在不同阶段感情的变化是不同的, 我们不能用一种模式演唱所有的歌曲, 要注重作者所有表达的不同情感。这就要求我们在演唱每一首歌曲的时候抓住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所要表达的艺术情感, 充分调动我们的积极性融入角色。在艺术情感的表现方面对我影响最大的是《亲切的名字》 (选自歌剧《弄臣》, 威尔第曲) , 威尔第是浪漫主义意大利歌剧作曲家, 一生的创作代表了意大利19世纪下半叶歌剧发展的历史。威尔第所采用的歌剧素材, 寄寓了人民要求摆脱奥地利统治的愿望。他的歌剧包涵4幕, 采用分曲歌剧的形式。中期代表作有《弄臣》转向现实生活, 对于人物性格内心描绘更加细致, 作品中, 作曲家创造了性格优柔寡断、内心感情变化多端的弄臣, 风流浮华、多情善变的公爵和纯真深情、富于诗意幻想的吉尔达三个不同的音乐形象。这就要求我们在演唱时特别要注重作者内心的转变, 在不同的段落运用不同的情感去表达, 随着旋律的变化在情感的处理方面更要细腻委婉, 每一段的起句都要特别注重情感的表现。

《蓝色爱情海》 (樊孝斌词, 印青曲) 是一首非常抒情的作品, 但是由于我自身演唱情感表现的不足, 使得歌曲的表现平淡无奇, 但在老师细心指导下, 我懂得歌唱者在演唱歌曲作品时, 不但要投入真实的情感, 还需要学会理智的控制, 适度地表现歌曲的情感内容。每首歌曲的作者对其作品的构思、意图和所倾注的思想感情以及艺术表现都有所设想和处理, 这是第一创作。而歌唱者的演唱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艺术再创作过程。

我们一定要加以补充、联想、再创造, 使作品更为生动、完美、富有感染力。《为你歌唱》 (叶旭全词, 李小兵曲) 同样是一首抒情的作品, 但旋律上激昂起伏。特定的性格体验、特定的情感, 即歌唱者对角色、歌曲内容形象的选择性。艺术情感的选择性, 能使歌曲的艺术形象寄托歌唱者个人的情感色彩, 表现出其个人的性格魅力。

上一篇:那一年看奥运散文下一篇:预防溺水事故工作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