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大明同志在山东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2024-05-29

姜大明同志在山东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大会上的讲话(精选5篇)

姜大明同志在山东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第1篇

在山东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2010年8月8日)

姜大明

日期:2010-08-18 来源:新华网

http:///assembly/action/browsePage.do?channelID=1***5&contentID=1281942076345

这次全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总结2002年以来全省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民营经济发展工作。刚才,大会隆重表彰了全省个体私营经济践行科学发展观示范企业和带头人。在此,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获得表彰的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青岛、临沂、诸城、博兴四市县作了典型发言,大家要认真学习借鉴他们的经验和做法。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民营经济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历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工作。自2002年以来,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壮大规模、提升质量为目标,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强化措施、优化服务,合力推进民营经济发展,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是优化发展环境。2002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实施了一系列鼓励、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 策措施,进一步放宽民营资本进入的行业和领域,积极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制改组,大力引导民营企业加快体制、机制、技术和管理创新,努力营造平等竞争的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二是实施扶持计划。针对我省民营经济发展的实际,制定出台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小企业培育计划、特色产业提升计划和科技创新计划,不断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扶持力度。全省列入成长计划的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税总额、上缴税金年均增长都在20%以上,特色产业镇达到251处、特色产业集群近6.5万处,省级以上中小企业技术中心科研投入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5.2%以上。三是推动集聚发展。省政府颁布实施了《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推进16个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全省销售收入过10亿以上的产业集群达到343家,实现销售收入2.5万多亿元、利税1962亿元,产业集群已经成为全省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新亮点。四是强化金融支持。针对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不断创新融资方式,加快担保体系建设,鼓励支持银企合作。截至去年底,全省共建立担保机构505家,累计为13.9万家中小企业提供了担保贷款2345亿元。全省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余额达到9077亿元。五是健全服务体系。着力在建立健全信息网络体系、创业辅导体系、人才培训体系、诚信体系上下功夫,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目前,已经初步形成覆盖全省的中小企业 信息网络服务体系,建立创业辅导基地100多家,有2万家企业纳入了省级信用征集库。

经过全省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全省民营经济发展取得了新成效,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一是实力不断增强。自2002年到2009年,全省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数年均分别递增5.7%、14.2%,总户数分别达到215.7万户、47.1万户。自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来,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3.5万户,出资总额达到322.2亿元,居全国第一位。在市场主体总户数中,民营经济所占比重持续上升,达到95%。目前,全省注册资本过亿元的私营企业930户,私营企业集团1042户,私营股份公司993户,私营企业注册资本已突破万亿元。二是贡献率大幅提高。去年,全省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4513.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2年的29.1%上升到42.8%;实交税金466亿元,是2002年的4.7倍。同时,在全省工业、投资、外贸领域的份额迅速增大,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37.3%,占全社会投资比重提高到27.5%,占外贸进出口比重提高到23.9%,分别高于2002年28.2、13.6、21.2个百分点。三是有效地拉动了内需。去年,全省民营经济实现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4309.2亿元,是2002年的2.4倍,占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重达到34.9%,繁荣了城乡市场,促进了城乡居民消费。四是极大地促进了就业。截至去年底,全省民营经济从 业人员达到1039.7万人,占全省人口总数的11.1%,高于2002年5个百分点。同时增加了城乡居民收入,为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与先进省市相比,我省民营经济发展仍有较大差距,还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为民营企业规模总体偏小、产业层次不够高、发展后劲不足、核心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其主要原因,一是思想认识不够到位。一些地方和单位思想不够解放,还存在“恐私怕私”、“轻商抑商”的思想,对发展民营经济观念上存有偏见,固守陈规,还没有完全形成重视、关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舆论导向和社会氛围。二是政策落实不够到位。近年来,虽然国家和省里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对民营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抓落实的力度还不够,有些政策措施并未完全落到实处,有的甚至在执行过程中变了形、走了样。某些领域和行业对民营企业采取歧视性政策,限制了民营企业公平参与竞争,甚至民营企业合法的权益也得不到保护。三是发展环境不够宽松。一些地方和部门对民营经济的支持力度不够,管理服务不到位,缺乏具体的扶持配套措施,存在着“名义上开放、实际上限制”的“玻璃门”、“弹簧门”现象,特别是个别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服务意识淡薄,办事效率不高,甚至利用权力“寻租”,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在一定透明 度上挫 创业者的积极性、损害了企业利益。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在新起点上争创民营经济发展新优势

当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转方式调结构的任务十分艰巨。在新的形势下,加快民营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意义重大。

第一,发展民营经济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要求,要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两会”期间看望民建工商联界政协委员时强调指出,我国非公有制经济正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殷切期望广大非公有制企业认清形势,把握机遇,在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保障改善民生、提升自身素质上有更大作为。这为今后发展民营经济进一步指明了努力方向。我们要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出发,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行动上真正推动,在工作上真正落实,积极推进民营经济发展,促进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不断完善。

第二,发展民营经济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我省民营经济量大、面广,是当前经济发展 中最具活力的市场主体。没有民营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就没有全省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没有民营经济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就不可能打好转方式调结构这场硬仗。这就要求我们要一手抓民营经济大发展,一手抓民营经济素质大提高。要加快完善各项配套政策,促进民营经济调整产业结构,积极推进民营企业抓好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严格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淘汰落后产能,搞好节能减排。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打好转方式调结构这场硬仗,才能提高全省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

第三,发展民营经济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内在要求。民营经济是吸纳就业的主渠道,是服务业发展的生力军。民营经济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民生的保障与改善。只有发展民营经济,才能有效增加税收、增加就业,逐步形成合理的社会结构,把民生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各级各部门必须进一步认识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要性,彻底摒弃各种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陈旧观念,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充分发挥现有的基础、优势和条件,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全力促进民营经济实现大发展、大提高。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我省民营经济发展总的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 策措施,以转方式调结构、壮大规模提升素质为重点,切实在落实政策、强化服务、创新体制机制、促进发展上下大功夫,加快形成民营经济与其他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再上一个大台阶,为加快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争取今后5年民营经济实现的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到2015年吸纳就业占整个社会新增就业总数的比重达到95%。

(一)扩大民间投资要有新突破。扩大民间投资,是实现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首要条件。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强化政策引导和扶持,激发民间投资积极性,不断提高民间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所占比重。省直有关部门要加快对现行法规政策文件的清理,重点清理修改不利于民间投资发展的政策规定,全面清理整合涉及民间投资管理的行政审批事项,简化环节、缩短时限,进一步推动管理内容、标准和程序的公开化、规范化。要进一步清理和规范涉企收费,切实减轻民营企业负担。同时,要按照“平等准入、公平待遇”原则,根据各自实际,抓紧时间制定和完善具有操作性的行业准入配套政策,规范设置投资准入门槛,公开市场准入标准和优惠扶持政策,不得针对民间资本设置附加条件,彻底消除民间投资领域内存在的“玻璃门”和“弹簧门”现象。凡是国 家法律法规和政策没有明令禁止的领域,都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

(二)调整经济结构要有新突破。优化结构,是做大做强民营经济的内在要求。一是抓大扶小。抓民营经济既要“顶天立地”,又要“铺天盖地”。要加快培育和发展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民营骨干企业,形成一批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促进企业发展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继续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和小企业培育计划,帮扶中小企业做强做大,尽快形成民营企业梯次发展、滚动成长的格局。二是大力发展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是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增强实力的重要载体。要突出抓好省级重点产业集群建设,不断完善园区配套产业链,努力提升各类园区层次,形成区域特色突出、功能定位明确、专业协作程度高、功能配套完善的产业聚集园区,提高产业集聚度,推动有产业关联的民营工业企业“抱团”发展。从今年开始,要整合中小企业专项资金,采取集中资金、集约投入的方式,每年有计划地选择部分重点产业集群给予资金支持,力争三年支持一遍。三是优化民营经济产业结构。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引导民营企业大力发展吸纳就业、扩大消费需求的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进一步提高民营经济在这些行业的比重。要围绕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积极引导鼓励民营企业参与两区建设,大 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海洋工业。要采用铁的手腕,加强对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民营企业节能减排情况的督促检查,严格奖惩,确保完成全省“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目标。

(三)增强内生动力要有新突破。持续不断的内生动力,是实现民营经济科学发展的根本途径。一要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完善民营企业自主创新配套政策,全省工业发展规划、工业结构调整规划、投资导向计划,都要把民营企业列为支持重点;同时在企业技术中心认定、技术创新资金、工业设计奖励项目安排等方面,要向民营企业倾斜。鼓励民营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参与组织实施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和关键领域联合攻关,大力扶持民营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充分发挥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专项扶持资金的作用,加大对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资金支持力度。今后各市也要建立相应的市级专项扶持资金。二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引导民营企业树立商标意识,积极注册商标和争创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加强名牌产品培育工作,强化民营企业质量、标准化和计量等基础管理工作,重点培植100家民营企业成为重点名牌产品企业。三要推动民营企业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指导民营企业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管理优秀的民营企业和管理创新成果,要纳入“山东省企业管理奖”进行表彰奖励。进一步提高民营企业标准化工作意识和质量 观念,加强对民营企业建立健全企业标准体系的指导,鼓励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积极申报省长质量奖。要强化安全生产管理,杜绝重大生产事故发生。

(四)化解发展瓶颈要有新突破。当前,融资难和用地难已经成为制约我省民营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一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进一步健全政府采购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清理限制民营企业参与政府采购招标的不利条件和规定,支持民营企业产品和服务进入政府采购目录。发挥财政资金导向作用,建立贷款风险补偿和奖励机制,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的贷款投放。对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鼓励的境外投资、资源开发和工程承包项目,要给予贷款贴息、前期费用补贴等财政政策支持。二要加大税收扶持力度。对高校毕业生等就业困难人群从事个体经营者,要减免创业税收费用。对民营高新技术企业、非营利性担保机构以及民营企业投资公共基础设施或农业项目,要按规定给予税收优惠。对经营有特殊困难的民营企业,要给予减免税和延期纳税的优惠。对民办学校,要认真落实和公办学校同等待遇的税收优惠政策。三要加大金融扶持力度。鼓励支持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加强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逐步提高民营企业贷款的规模和比重。要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灵活高效、符合民营企业特点的授信管理制度,重点支持符合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发展前 景好、信用良好的民营企业。充分运用风险补偿、奖励补助和资本注入等多种方式,提高担保机构对民营企业的担保能力。积极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法律允许的框架内探索符合民营企业的担保抵押方式。要不断拓宽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对有发展前景、基本符合上市条件的民营企业,要及时纳入省重点后备资源库,积极推进上市。加快发展股权投资基金等各类投资基金,发挥创业投资引导资金的作用,加大对民营企业的资金支持。加快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支持民营企业积极探索信托融资、债转股等新型融资模式。四要加大土地支持力度。对参与开发城市基础设施和科教文卫等社会公益事业的民营企业,其项目用地符合《划拨土地目录》的,可以采取划拨方式供应。对民营企业依法应当有偿使用的土地,可以适当缩短有偿使用土地的出让年限,或采取租赁方式供应,降低民营企业的用地成本。

(五)提升从业者素质要有新突破。人员的素质直接决定着民营经济发展的水平,加强培训是提升素质的有效途径。一要积极开展民营企业家培训。各级要把对民营企业家的培训纳入当地人才发展规划,重点加强有关产业升级、现代企业管理、应对国际市场竞争、国际商务惯例和外语水平等内容的培训。二要积极开展民营企业从业人员培训。加强对现有高校、科研院所和社区等教育资源的整合利用,有计划地组织好对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经营管理 者的业务培训和务工农民素质培训等工程。以提升职业技能为重点,积极扶持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开展职业资格和职业技能培训。组织选派民营企业管理人员攻读MBA或出国研修,着力培养造就一批高层次的民营经济人才。三要积极开展创业人员培训。针对市场需求和高校毕业生的特点,积极组织多渠道、多方式、社会化的培训活动,为创业人员强化科学创业理念,更新创业知识,提高创业技能,增大创业成功的可能性。

(六)营造发展环境要有新突破。良好的发展环境,是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一要努力营造鼓励创业的社会环境。各新闻媒体要深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宣传创业的先进人物和典型经验,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创业光荣的氛围。要以高校毕业生等七类群体为重点服务对象,积极提供创业就业政策、法规和信息咨询服务,畅通“绿色通道”,认真落实优惠政策,在全省形成政府鼓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民众自主创业的良好氛围。二要努力营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切实提高行政效率。要进一步完善网上审批业务系统,大力推广网上申报、网上审批、网上咨询等信息化手段。要采取有效方式方法,及时发布各级各部门出台的涉及民营企业的优惠政策,确保民营企业及时了解、真正享受。建立健全与民营企业的联系制度,针对 企业发展遇到的问题,要及时深入企业,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排忧解难,切实做到帮助不包办、帮忙不添乱、帮扶不索取。要建立健全民营经济领域重大事件和突发事件应急反应机制,在法律法规范围内和不违背市场规律的前提下,积极采取措施扶持、挽救困难企业。三要努力营造严明规范的法制环境。着力规范行政行为,严格依法行政,坚决纠正损害民营经济合法权益的各种不正之风,杜绝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行为,切实减轻民营经济负担,依法保护民营企业投资者、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依法保护民营企业的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决打击各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三、建立健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保障机制

加快发展民营经济事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各级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切实把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精心组织,全力推进。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省政府已经成立全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军民同志任组长,省直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办公室设在省工商局。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要研究制定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目标和政策措施,及时协调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并抓好有关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和监督考核。当前,要抓紧时间分解细化省里 的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意见,尽快把任务、措施、目标落实到具体的单位、具体的人头,抓紧抓好落实。各市要参照省里的做法,尽快成立相应的领导和工作机构。各级政府主要领导要亲自调查研究,认真分析、查找民营经济发展中遇到的突出问题,督促有关部门限期解决。省直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协调配合,共同形成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

二要强化绩效考核。要把对民营经济发展的考核纳入各级政府工作绩效考核评估体系,切实加强对各市各部门民营经济发展指标、重点任务、政策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任务落实,确保取得实效。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地区和部门要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没有完成目标任务的,要通报批评。有关部门要抓紧完善《山东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工作考核指标及考核办法》,尽早下发执行。

三要抓好统计分析监测。统计部门要加强对民营经济的统计工作,进一步改进统计方法,完善统计指标,强化基层基础工作,逐步建立协调有序的民营经济统计核算体系,确保统计数据能够客观、全面、及时地反映全省民营经济进展和分布情况。投资主管部门、行业管理部门及行业协会要会同统计部门切实做好民营经济发展的监测和分析工作,及时把握民营经济发展动态,合理引导民间投资和民营经济发 展。

四要切实加强民营企业党的建设。以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创先争优、争做齐鲁先锋活动为抓手,加强民营企业党组织建设和发展党员工作,努力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更好地发挥党组织在推动企业发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和谐稳定中的重要作用。要注意研究和把握新时期民营企业家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建立健全民营企业家的表达机制、参与机制和表彰机制,引导民营企业家正确表达自己及本阶层人士的利益诉求,提高其参政议政水平。

五要发挥各类自律性组织的作用。支持民营企业在自愿的前提下,以产品、产业为纽带,组织建立行业自律性协会或商会。充分发挥现有协会、商会、中介机构的作用,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通过授权、委托等方式,授予行业协会或商会制定行业规范与标准、参与行业规划、维护行业权益和公平竞争等职能,更好地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服务。

同志们,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是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重要内容。各级各部门要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加开放的观念、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扎实的作风,促进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开创我省民营经济发展万马奔腾的新局面。

姜大明同志在山东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第2篇

007年2月2日)

同志们:

今天,市委、市政府在这里召开全市科技进步表彰暨创新型城市建设大会,这是新年伊始市委、市政府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科学技术大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加快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省会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刚才,大会隆重表彰了在科技进步和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在一个财政内,拿出5600万元对自主创新进行奖励,在济南是史无前例的,在全国各大城市中也是力度最大的。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获奖的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辛勤工作在科技第一线的广大科技工作者表示诚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下面,我就更加扎实地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正确分析形势,进一步增强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紧迫感和自觉性

2006年以来特别是全市科学技术大会之后,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科学技术大会精神,深入实施科技规划纲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求真务实,扎实工作,我市创新型城市建设迈出了坚实一步,科技进步取得了明显成效。突出表现在,一是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工作格局初步确立。构建启动了组织体系、规划体系、评价体系、责任体系、政策体系和知识、技术、服务创新体系等“六大体系”,基本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实施、部门分工协作、社会共同参与的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生动局面。二是科技投入持续增加,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正在加快形成。2006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同比提高0.19个百分点,骨干企业技术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超过3%。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步伐加快,去年新认定的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占全市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总数的比重接近三分之一。企业承担重大创新项目的能力取得突破,全市各类企业有100多项重大自主创新项目得到国家和省重点支持,浪潮、重汽等一批企业和产品进入国家梯队。专利战略和名牌战略顺利实施,专利申请量、发明专利申请量、发明专利授权量继续保持全省首位,新增一批中国名牌、国家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和省以上名牌产品,提高了我市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三是创新平台建设取得重要进展。通过积极工作,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落户济南,我市被确定为中国服务外包基地试点城市和国家软件出口创新基地;大力推进省城科技资源整合,初步建成了科技成果转化、科学仪器设备共享服务、软件研发与综合测试等五大创新平台,科技创新的服务功能有效提升。四是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进一步增强。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先进制造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2.28%,比上年增长2.16个百分点;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取得积极进展,工业支柱产业、现代农业和省会服务业得到优化提升;在发展循环经济、生态治理方面研发推广了一批关键技术,对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创新型城市建设,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问题,工作中也还有许多矛盾和薄弱环节。特别是区域创新体系不够完善,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科技进步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一些关键领域的对外技术依存度仍然较高;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仍然偏小,高新技术企业和名牌产品不多;创新人才不足、行业领军人物和优秀拔尖人才比较短缺;省会科技创新资源尚未得到有效整合利用,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创新环境还有待进一步优化。这些都告诉我们,我市科技事业发展尽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建设创新型城市的任务还十分艰巨,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正确地认识我市科技事业发展的现状,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进一步增强紧迫感,更加自觉地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努力开创省会科技发展的新局面。

当前,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科技进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缓解能源资源和环境压力,保障人民健康和公共安全,都对加快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对此,我们必须从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深刻认识加快科技进步的重大意义,切实把推进科技进步摆到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坚持走中国特色、省会特点的自主创新之路,认识再深化、工作再落实、措施再强化,大力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社会真正走上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轨道。

二、突出工作重点,努力把创新型城市建设提高到新的水平

按照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根据我市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总的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紧紧扭住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这一中心任务,按照“发挥省城优势,发展省会经济”的总体思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完善创新体系,集聚创新人才,优化创新环境,努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科学技术综合实力和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济南提供有力支撑。根据这一指导思想,要在统筹安排、整体推进的基础上,努力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一)努力在重点领域的自主创新上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强重点领域的自主创新,是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式发展、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途径。要科学把握自主创新的战略重点,坚持为经济社会发展直接服务的战略取向,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扬长避短,找准定位,把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三大领域中重点发展、亟待科技提供支撑的产业和行业作为重点,着力解决支柱产业竞争力不强、核心技术受制于人、资源环境矛盾加重三个主要问题,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重要技术由主要依赖进口向主要依靠自主创新转变、经济发展由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一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抓住当前世界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和节能环保技术迅猛发展的有利时机,确定主导产业,实行集约投入,努力在计算机软件、高性能服务器、高科技电子产品、生物医药、新型材料、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形成一批具有自主产权和自主品牌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二要充分发挥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全国软件服务外包城市、全国软件出口基地的品牌优势,提高研发能力,推进产业聚集,培植骨干企业,努力建设国内一流的信息产业基地,使其真正成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三要大力推进传统产业的高新技术改造,深入实施新型工业强市战略,以培植“三个一批”为重点,积极推进交通装备、电子信息、钢铁冶金、石化化纤、机械装备、食品药品等产业集群的产业升级和技术改进,集中力量实施一批重大战略产品计划和工程专项,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和系统集成,推动支柱产业、骨干企业和重点产品向产业链高端集聚。进一步深化制造业的信息化工程,运用信息技术不断改进落后生产工艺,大力研发资源节约、循环利用和保护环境的关键技术,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促进节能降耗和循环经济的发展。四要加快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重点加强良种繁育、节水节能、农产品安全检测和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现代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食品安全保障能力。五要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网络服务、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的层次和水平。六要大力实施重大科技专项,精心组织,统筹安排,努力在新能源、新材料开发、循环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重大疾病防治等方面攻克一批技术难题,掌握一批关键和共性技术,解决一批重大公益性科技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快发展,造福广大人民群众。

(二)努力在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上取得实质性进展。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也是自主创新的主体。建设创新型城市,重点是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使企业真正成为科研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要充分调动各类企业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引导企业切实增强自主创新的主体意识,充分认识肩负的重要责任,从经济社会和自身长远发展的高度研究和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中发挥主力军作用。要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全面落实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强化财政扶持、税收激励、政府采购的引导作用,支持企业特别是大企业加强技术开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和中试基地等研发机构的建设,大力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要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以市场和应用为导向,以项目和技术为载体,建立合作平台,形成柔性机制,在科技创新创业的链条中,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向研发前移,引导高校院所研发重心向应用转移,打开科技成果转化的便捷通道,放大科技成果应用的市场效应。要大力培育自主创新品牌,积极组织开展“以济南品牌塑造品牌济南”活动,鼓励和扶持企业通过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培育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和驰名商标,以自主品牌带动自主创新,以自主创新提升自主品牌,加速从“济南制造”向“济南创造”的转变。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中,大企业要当好主角,充分发挥资金、技术和人才的优势,积极参与国家各类重大科技项目计划的实施,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要积极作为,充分发挥生力军作用,加强与大企业的配套协作,积极创造、吸纳、承接和转化科技成果,努力在全市形成量大面广的高新技术企业群和产品群。

(三)努力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上取得实质性进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是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强科技同经济社会发展结合的根本途径。要自觉适应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事业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资源合理配置,为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新的动力。要消除体制、区域和行业阻隔,全面加强与中央和省属单位的科技合作,积极推动资源整合,形成区域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要以高新区、科技园区和大企业为依托,大力引进国家级科研院所、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域外大企业研发中心,形成高层次、多类型的研发优势,提高承载重大科研攻关项目的能力。要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加强研发推广机构建设,有效引导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面向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开展以应用开发为主的科技创新。驻济高校和科研机构要主动服务地方发展,积极融入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创业活动,提高科研成果的本地转化率。要进一步深化市属科研机构改革,积极推动应用型技术研究开发机构转制为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面向市场的持续创新能力;支持基础型、公益型科研机构深化改革,搞活机制,提高研发和科技服务水平。要进一步加快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需要,大力培育和发展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突出抓好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和专业技术研发支撑平台建设,为科技创新提供体制和机制保障。

(四)努力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取得实质性进展。自主创新,人才为本。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关键,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中坚力量。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思想,继续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在创新实践中识别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努力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要进一步强化省会“大人才观”,坚决破除囿于隶属关系的传统观念和划地为牢的狭隘眼界,把人才作为全社会的财富来看待,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只要能为济南的建设发展贡献力量,就要为他们施展才华、建功立业创造条件、搞好服务。要不拘一格选拔和培养人才,坚决克服片面追求学历、职称和论资排辈的倾向,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努力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继续大力实施“泉城学者”建设工程,面向全国、面向海外,延揽一批国际化的优秀人才和高层次科技领军人物。加大高技能人才和适用型人才的培养引进力度,更好地满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要用事业、感情、待遇吸引和聚集人才,对科技人才放胆放手放开使用,真情真意真心关爱,最大限度地改善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让事业有成的优秀人才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有地位,努力营造一个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要用政策和机制激发人才队伍活力,进一步健全完善激励机制,积极推动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效益分配,重奖在科技创新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设创新型城市,离不开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苦劳动和创造性实践。广大科技工作者一定要增强责任感,献身科技事业,大力弘扬科技界求真务实、团结协作、拼搏奉献、勇攀高峰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立足本职岗位勤奋工作、勇于创新,努力为建设创新型城市、为省会的发展振兴建功立业。

三、切实加强对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领导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任务繁重而艰巨,必须进一步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动员全党全社会的力量,为建设创新型城市而奋斗。

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进一步强化抓科技进步就是抓科学发展、抓核心竞争力的观念,真正把科技创新摆上重要议程,切实履行好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大责任。党政主要领导要带头落实“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责任与使命,以科学决策、统筹协调、增加投入、组织示范、创造环境为工作重点,及时研究解决事关科技进步的重大问题。各级领导同志要主动适应新科技革命对领导工作的新要求,带头学习科学知识,带头弘扬科学精神,带头在工作中运用科学方法,不断提高推进自主创新的组织领导能力。要把握现代科技加速发展的趋势和规律,了解最新科技成果及其产业化前景,预见其对经济社会发展可能产生的深刻影响,科学确定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更加有力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的有机结合,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有效转化。主管科技工作的领导同志尤其要潜心于科技知识的学习研究,努力掌握科技创新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更好地领导和组织各方面的科技攻关,真正成为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明白人,成为推进自主创新的行家里手。

要密切协调配合。建设创新型城市是是一项覆盖全社会的系统工程,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一盘棋”的思想,相互配合,群策群力,共同推进。要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形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强大合力。科技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的宏观管理和服务水平,努力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各有关部门要针对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责任目标,加强对科技规划纲要落实工作的具体指导,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要充分发挥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特点和优势,为建设创新型城市多作贡献。工会、共青团、妇联和科协等人民团体,要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动员各自联系的群众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到建设创新型城市的伟大实践中来。全市上下、各个方面都要积极行动起来,广泛开展创新型单位、创新型企业建设活动,努力使创新型城市建设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要优化创新环境。良好的创新环境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保障。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从科技投入、税收激励、金融支持、政府采购、人才建设等方面,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特别要把对科技事业发展的投入作为战略性投资,调整和优化投入结构,加大财政科技投入的力度,增强政府投入调动全社会科技资源配置的能力,形成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科技投入体系。要按照建设服务政府的要求,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提高服务水平,努力为各类创新主体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要加大对自主创新活动及成果的保护力度,严厉打击和惩处各种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切实维护成果发明人或拥有者的合法权益。要认真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保护创新热情,鼓励创新实践,完善创新机制,宽容创新挫折,使全社会创业活动蓬勃开展、创造能量充分释放、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要在全社会培育创新意识,倡导创新精神,使崇尚创新、支持创新、追求创新真正内化为济南的城市精神,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持久动力。要深入开展学习型社会建设,大力加强科普宣传工作,不断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倡导和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社会风尚。

要狠抓工作落实。要把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各项工作纳入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三个体系”,做到有部署、有落实、有检查,确保创新型城市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全面推进。这次会议印发了《济南市创新型城市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试行)》和《济南市创新型城市建设县(市)区、高新区考核办法(暂行)》,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真正做到以创新能力的强弱、创新绩效的高低、创新环境的优劣论政绩、定奖惩,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沿着科学发展的轨道前进。要坚持定期分析和评价政策措施的执行效果,对不履行职责、推进工作不力、任务落实不好的,要按规定进行问责。要以务实的作风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一切从实际出发,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因地制宜,区别情况,分类指导,不急功近利,不盲目攀比,一步一个脚印地把科技创新工作推向深入。

姜大明同志在山东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第3篇

大家好!

山东畜牧兽医学会新的一届理事会换届以后,组织机构不断壮大、学术活动不断增多,工作非常积极主动,为山东畜牧业的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今天,又在这里举办山东畜牧兽医学会畜禽健康养殖与福利学分会成立大会,首先让我代表省畜牧兽医局对山东畜牧兽医学会畜禽健康养殖与福利学分会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对来自省内外和国外的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根据会议的安排,我讲两个方面的问题,供大家参考。

1 当前畜牧业生产形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畜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产业体系不断完善,主要畜产品产量、畜牧业产值居全国前列,出口创汇连年领先,为实现畜牧业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1.1 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强化政策支持,实施优势产业布局,推进发展方式转变,产业规模、产业结构和生产水平得到大幅提升。与兄弟省份相比,主要特点是:产业规模大、总体结构优、生产水平高、加工能力强、发展外向度高。到2009年底,全省肉类产量684万吨,蛋类378万吨,奶类258万吨,分别比2000年增长了22.1%、3.3%和268.6%。山东肉蛋奶总产量占全国的1/10以上。全省畜牧业产值1684亿元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了28%。全省有畜产品加工企业1400多家,规模以上畜产品加工企业年产值1712亿元。全省有饲料加工企业1460家,年产值575亿元;兽药生产企业255家,年产值44亿元;畜牧装备制造业年产值60多亿元;畜牧业服务业年产值50多亿元。我省禽肉出口一直占全国出口总量的50%以上,兔肉出口占全国总量的90%以上。

1.2 畜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更加突出

随着城乡一体化、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畜牧业在改善国民膳食结构中居于突出地位,在劳动就业和农民增收中居于重要地位,在控制重大人畜共患病中居于关键地位,在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中居于提升地位。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发展畜牧业作用发生了很大变化,畜牧业不是单纯为了解决人们吃穿的问题,与经济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和谐社会构建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地位越来越重要。

1.3 我省正处在由畜牧大省向强省跨越的重要时期

我省畜牧业正处于从数量扩张向整体优化、全面提高产业素质转变的关键时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畜牧业已经由一家一户分散饲养逐步发展到规模化、标准化饲养,由畜产品极度短缺发展成为主要畜产品输出和出口省份,由主要依靠数量增长逐步向主要依靠科技创新、质量效益提高和环境控制的可持续发展方式转变。我省畜牧业的数量、质量、技术水平、产业化生产均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具备了由畜牧大省向畜牧强省跨越的良好条件和基础。

1.4 我省畜牧业发展需要再创新优势

对我们来说,国外市场的技术壁垒日趋增多,需要应对;国内四川、河南、河北、辽宁等畜牧大省赶超步伐加快,容不得懈怠。目前,我省畜牧业既面临应对气候变暖、温室气体排放压力、动物福利的新课题,又面临自身矛盾积累、外部环境变化的新压力,还面临适应新形势、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新任务。今后一个时期,既要逐步解决畜牧业发展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尽快扭转发展优势弱化的局面,又要适应外部环境变化提出的新要求,再创畜牧业发展新优势,任务十分繁重。一是要适应经济社会全面发展,需求结构转变升级,畜产品消费趋向多元化的新要求,争创质量安全的新优势。二是要适应国内外市场全面放开,市场竞争日趋剧烈,用工成本增加,外部压力越来越大的新情况,再创畜牧产业综合竞争新优势。三是要适应低碳经济时代全面到来,传统高消耗、高污染难以持续的新方式,开创畜牧标准化生态循环新优势。四是要适应政府职能转变,经济平稳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新要求,力创畜牧宏观调控监管新优势。发展的核心就是要提高畜牧业综合竞争力,加快推动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加快推动我省由畜牧大省向畜牧强省转变。

1.5 当前畜牧生产形势喜人

根据山东畜牧业信息中心统计,截止到2010年9月15日,全省活猪12.04元⁄kg,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4.06%,比今年3月份增加了28.22%;猪肉20.58元⁄kg,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0.94%,比今年4月份增加了29.43%;鸡蛋从今年的4月份开始,一直都呈上涨趋势,鸡蛋价格达到8.56元⁄kg,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5.52%,比今年4月份增加了34.38%;牛奶价格从2009年的5月开始一直呈上涨趋势,从2.18元⁄kg上升到2.95元⁄kg (到奶农价),上涨了35.32%。与去年同期比,玉米价格上涨7.33%,豆粕下降8.55%。按照目前的价格算,饲养一头商品猪可获纯利200~300元,饲养一只蛋鸡年可获纯利20元左右,饲养一头奶牛可获纯利3000~5000元。目前,肉牛、肉羊、肉鸡、肉鸭生产形势也非常好,应该说现在是近几年少有的六畜兴旺的时期。

2 关于畜禽健康养殖问题

当前,畜禽养殖仍然面临规模化养殖比重低、标准化水平不高,粪污处理压力大、疫病防控难度增加等方面问题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大家都在积极探索健康养殖技术、健康养殖模式。什么是健康养殖,可能有多种说法。我觉得,健康养殖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特点:一是饲养的畜禽生产性能是正常的,畜禽品种潜力得到了充分发挥;二是畜禽的肌体是健康的;三是生产的畜产品是安全的;四是饲养对环境是没有污染的;四是生产的产品是可追溯的;五是畜产品产销衔接是有序的。2.1推进健康养殖是畜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畜牧业正处于向现代畜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问题和矛盾凸显;生产方式落后,畜产品质量存在安全隐患,疫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大宗畜产品市场波动加剧,低水平规模饲养带来的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这些问题的存在,已不适应全社会对于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公共卫生安全以及生态安全的要求,成为制约现代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近年来,一些地方发生的“瘦肉精”、“苏丹红”、“三聚氰胺”等有毒有害畜产品安全事件给畜牧业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巨大影响。比利时更是因为毒饲料污染事件导致政府下台。这些深刻的教训告诉我们,没有质量安全作保障,规模越大,风险也就越大。可以说,现代畜牧业发展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产品质量的竞争,谁抓好了产品质量,谁就能赢得畜牧业发展的主动。我们常说,好的畜产品,是靠健康养殖“养”出来的,而不是靠检验检疫手段“检”出来的。加快推进畜禽健康养殖,有利于增强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畜产品供给安全;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水平,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从源头对产品质量安全进行控制,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利于有效提升疫病防控能力,降低疫病风险,确保人畜安全;有利于加快生产方式转变,有利于畜禽粪污的集中有效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实现畜牧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健康养殖体现了现代畜牧业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只有实现畜禽健康养殖、重视动物福利,才能保障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畜牧业的现代化。

2.2 大力推行畜禽标准化生产是实现健康养殖的基础

畜禽标准化生产,就是在场址布局、栏舍建设、生产设施配备、良种选择、投入品使用、卫生防疫、粪污处理等方面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的规定,并按程序组织生产的过程。为破解国外技术壁垒,从2000年开始,我省就把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作为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来抓,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农业部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确定在全国生猪、奶牛、蛋鸡、肉鸡、肉牛和肉羊优势区域 (含农场)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通过创建活动的示范带动,力争到2015年,全国主要畜禽规模养殖比重在现有基础上提高10-15个百分点,其中达到标准化的规模养殖场占规模养殖场总量的50%,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排泄物基本实现达标排放或资源化利用,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升。其中,2010年进行创建1500个畜禽标准化示范场,我省分到160个指标,参加创建的场子达到了200多个,饲养场的积极性非常高涨。要求通过创建,达到“六化”,即: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处理无害化和监管常态化。(1)畜禽良种化:就是要因地制宜,选用高产优质高效畜禽良种,品种来源清楚、检疫合格,实现畜禽品种良种化。(2)养殖设施化:养殖场选址布局应科学合理,符合防疫要求,畜禽圈舍、饲养与环境控制设备等生产设施设备满足标准化生产的需要,实现养殖设施化。(3)生产规范化:落实畜禽养殖场和小区备案制度,制定并实施科学规范的畜禽饲养管理规程,配制和使用安全高效饲料,严格遵守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使用有关规定,实现生产规范化。(4)防疫制度化:完善防疫设施,健全防疫制度,加强动物防疫条件审查,有效防止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实现防疫制度化。(5)粪污处理无害化:畜禽粪污处理方法得当,设施齐全且运转正常,达到相关排放标准,实现粪污处理无害化或资源化利用。(6)监管常态化:依照《畜牧法》《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对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等投入品使用,畜禽养殖档案建立和畜禽标识使用实施有效监管,从源头上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实现监管常态化。

为配合国家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的开展,扩大示范带动效应,我省也启动了山东省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2010年创建300个畜禽标准化示范场。我们要通过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实现畜禽养殖大转变、大提升。

2.3 畜禽粪污处理是发展健康养殖的重点

随着养殖业规模的扩大,在一些养殖密集区,造成了环境污染问题,污染控制难度和成本也随之加大,自身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对畜牧业发展的挤压越来越严重。一个万头猪场日粪污排放量相当于一个5~10万人城镇所造成的污染;畜禽疫病防控难度增加、人畜共患病发生都与粪污处理不及时有很大的关系。据农业部介绍,2007年畜禽粪污化学需氧量 (COD) 排放量达到1268.3万吨,占全国COD总排放量的41.9%。我们一定要坚持一手抓畜牧业发展,一手抓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正确处理好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要按照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原则,做好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工作,总结推广养殖废弃物综合防治和资源化利用的有效模式。首先,要大力推广自然养猪法。我们通过对自然养猪法的引进、消化、吸收、改造、创新、完善、提高,初步形成了具有山东特色的技术模式,走出了一条山东生态养猪的新路子。自然养猪法对粪污原位消纳、实现粪污对外零排放,解决了长期以来养猪带来的污染问题,困扰养猪业的仔猪黄白痢发病死亡率明显降低,被行业誉为“养猪产业上的一场技术革命”。目前我们已将发酵床养殖技术推广应用到蛋鸡、肉鸡、肉鸭生产上,效果非常好。下一步要加大推广力度,取得更大的成效。其次是要结合各地实际情况,积极推广应用粪污处理的先进适用技术。采取不同处理工艺,对养殖场实施干清粪、雨污分流改造,从源头上减少污水产生量;对于具备粪污消纳能力的畜禽养殖区域,按照生态农业理念统一筹划,以综合利用为主,推广种养结合生态模式,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发展循环农业;对于畜禽规模养殖相对集中的地区,可规划建设畜禽粪便处理中心 (厂) ,生产有机肥料,变废为宝;对于粪污量大而周边耕地面积少,土地消纳能力有限的畜禽养殖场,采取工业化处理实现达标排放。各地在抓好畜禽粪污治理的同时,要按有关规定做好病死动物的无害化处理。

2.4 解决好产销衔接是发展健康养殖的根本要求

30多年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政府起了很大的主导作用。今后畜牧业的发展主要靠市场带动,政府主要起宏观调控作用。畜牧业要避免大起大落,健康发展,必须走产、加、销紧密结合,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路子。要从根本上解决畜牧业的产销问题,首先是要加快龙头企业发展。龙头企业是畜牧业产业化的支柱,是连接生产和市场的纽带,是带动养殖业发展、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要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加快发展一批规模化、集团化、国际化的畜牧龙头企业团队,引导企业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拓展,由数量、价格竞争向品牌竞争转变,由粗放经营管理向科学质量管理提升,培育一批在国内外叫得响、过得硬、打得开的畜产品知名品牌,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效益好的外向型畜牧业龙头企业。其次是要搞好利益分配,最大限度的保护农民的积极性。龙头企业必须坚持为农民服务的方向,通过开展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为养殖场户提供科学技术、市场信息、生产资料和产品销售等多种服务,提高龙头企业的服务能力;鼓励龙头企业设立担保贷款、风险资金,采取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与饲养场户建立紧密、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培育与国际规则接轨的行业协会、商会等中介组织,增强服务功能,完善自律机制,切实维护企业和农户的合法权益。三是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把生产的畜产品卖出去、卖个好价钱,是畜牧生产者最大的愿望。作为政府部门,我们要积极组织企业和饲养者按照输入地要求,进行畜产品生产;同时要加强市场调查研究,及时为他们提供政策、信息服务,指导生产经营企业更加准确高效地开拓市场。组织引导畜产品加工企业深化与沪杭宁、京津塘地区的产销合作,逐步增加长三角地区生猪、家禽及其产品和京津塘地区生猪、牛羊及其产品供应量。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稳定和巩固日本、韩国等传统出口市场,扩大欧美、东盟、俄罗斯、非洲等新兴出口市场,加快构建我省畜产品的多元化出口市场体系。

2.5 加快科技进步为健康养殖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是促进和提升产业发展的最根本动因。没有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健康养殖,实现畜牧业现代化只能是一句空话。一是要加强科技创新。围绕健康养殖,重点在畜禽新品种培育、畜牧生态养殖、动物疫病控制、畜产品加工流通、饲料兽药新产品开发、设施设备等领域实施突破,拿出健康养殖的配套技术模式。二是加强技术引进与消化创新。动物福利兴于国外,发达国家健康养殖技术研究水平高于我们,我们要加强与国外同行的交流合作,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智力成果,结合我省实际,通过应用、消化、创新,不断提升我省的健康养殖水平。三是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力度。重点是整合全省科研、教学、推广、应用等单位的科技资源,围绕良种良法配套,加快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新技术推广。强化畜牧科技培训和教育,提高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和农民的科技素质。当前,要特别重视信息和生物技术在畜牧业上的应用、畜牧新兴产业科研推广、关键实用技术的示范推广。

最后,祝新成立的山东畜牧兽医学会畜禽健康养殖与福利学分会不断发展壮大,为我省实现由畜牧大省向强省的跨越做出更大的贡献!祝本次会议圆满成功!祝各位专家教授、各位同行、同志们万事如意!

姜大明同志在山东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第4篇

在全国各族人民喜迎中国共产党90华诞之际,我们在美丽的石油城召开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发现50周年、产油10亿吨总结表彰大会。在此,我代表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50年来为胜利油田开发建设作出重要贡献的全体干部职工表示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和支持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50年前,老一辈石油人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为了新中国的石油事业,抱定为国家找到油、多找油的信念,风餐露宿、艰苦创业,发现了胜利油田。从此,胜利油田在齐鲁大地上树立起一座石油化工历史上永恒的丰碑。50年来,胜利油田累计产油10亿吨,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为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这是胜利油田和中国石化的光荣与骄傲,是我们石油工业的光荣与骄傲,是山东省的光荣与骄傲,也是我们向建党90周年献上的一份厚礼。

50年来,胜利油田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也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面对极其复杂的地质条件和极为艰苦的生产、生活条件,一代又一代胜利石油人发扬以国为重的奉献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求实探索的创新精神,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这些精神集中体现了胜利石油人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对石油事业的无限热爱。这是齐鲁文化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不竭动力。

50年来,胜利油田在自身不断发展的同时,也有力地支持和带动了山东省特别是黄河三角洲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在国家困难时期,胜利油田广大干部职工和家属从全国各地会聚渤海之滨,积极投身石油工业建设,大兴农田水利,发展经济,建设家园,在一片盐碱荒滩上建设起了一座现代石油城,在齐鲁大地上打造出一颗璀璨的明珠。进入新时期以来,胜利油田始终支持并主动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山东人民一道建设美丽富饶的新山东,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带动力不断增强。胜利油田始终坚持履行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地上与地下的关系,积极建设绿色生态油田,树立了国有企业的良好形象。一代代石油人在这块热土上洒下的汗水、付出的心血、作出的贡献,山东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我们将紧紧围绕科学发展的主题,牢牢把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坚定不移地以复兴强盛目标,大力实施黄河三角洲高效生

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建设经济文化强省,为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意义的基础。胜利油田作为我国重要的石油生产基地,一直是山东工业体系的重要支撑,是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山东省委、省政府将一如既往地支持你们建设高产稳产的大油田。希望胜利油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牢记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进一步弘扬胜利精神,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不断加大石油勘探开发力度,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努力实现百年创新、百年胜利的辉煌目标。

同志们,新的时代向我们发出新的号召。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一心,艰苦奋斗,奋发有为,开拓创新,为祖国石油石化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为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实现富民强省的新跨越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姜大明同志在山东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第5篇

在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省委、省政府隆重召开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表彰为我省科技事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全体获奖科技人员表示热烈祝贺!向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致以亲切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2011年是“十二五”时期开局之年。全省科技系统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持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紧紧围绕“主题主线目标”,大力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创新型省份建设迈出新的步伐。一是自主创新能力取得新突破。全省共取得重要科技成果2379项,获国家科技奖励39项,再创历史新高。二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实施72个重大专项,总投资164.9亿元,有力地推动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预计全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8万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27.31%。国家创新型企业达到35家,居全国之首。三是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实现新突破。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山东国家综合性新药研发技术大平

台、山东信息通信技术研究院科研开发取得新成就,国家级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济南中心启动运营,全国首条高端集成电路存储器封装测试生产线建成投产。新增4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重点实验室数量分别达到30家和10家,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四是民生科技实现新突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科技体系建设、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试点、科技型种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海洋、医药等产业科技开发水平进一步提升,广大群众享受到更多科技成果。五是科技创新环境建设实现新突破。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达到8家,并列全国第二位。《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山东省科学和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等颁布实施,科技政策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驻鲁院士增加到37名,20名高级人才入选国家“千人计划”,总数增加到50名。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赢得发展先机和主动权,实现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温家宝总理在刚刚召开的今年全国科技奖励大会上强调,“要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缓解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最根本的要靠改革开放、体制创新和科技进步,靠激发和调动包括广大科技工作者在内的人民

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把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作为统领科技发展的战略主线,坚持把集中力量、重点突破作为推动科技进步创新的重要途径,坚持把服务经济、服务民生作为科技事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不断提高全省创新能力,努力为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一要大力实施自主创新工程。加强顶层设计,加快创新型省份和创新型城市试点建设,以高新区为载体,整合各类科技资金,加大联合攻关力度,大力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辐射带动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二要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以重点企业为依托,联合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形成一批高水平技术创新平台。紧紧围绕实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加快建设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二期工程、国家深海基地等一批战略性海洋创新平台,努力打造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蓝色科技创新体系。切实加强黄河三角洲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建设,构建农业高端研发与现代服务相结合的现代农业产业链,努力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区建设提供科技支撑。三要加强惠民科技开发。加快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医药科技创新能力。建立节能减排技术共享机制和政策推动体系,提高节能减排技术研发水平。突破一批生态环境、公共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姜大明同志在山东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大会上的讲话】相关文章:

姜大明同志讲话范文06-19

孙云志同志在全省国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08-07

大明宫词07-03

大明山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保护利用及可持续发展对策09-10

大明宫遗址07-05

大明湖写作07-21

《大明劫》观后感05-30

大明湖小学作文06-05

虞大明--母鸡课堂实录06-25

《大明奇才》读后感08-20

上一篇:美术鉴赏课件素材下一篇:舞者散文随笔

全站热搜